地震持续时间对多层结构响应的影响

地震持续时间对多层结构响应的影响

一、地震动持续时间对多层结构反应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魏海霞[1](2010)在《爆破地震波作用下建筑结构的动力响应及安全判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爆破技术广泛应用的同时,随着爆破环境的复杂化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工程爆破所诱发的一系列负面效应尤其是作为爆破公害之首的爆破地震效应问题,受到普遍的关注和重视。研究爆破地震效应的危害机制,尤其是爆破地震波作用下周围建筑物的地震响应机理及安全判据,是爆破地震效应研究领域中的重点和难点课题,同时是爆破安全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爆破震动特性与爆破震动对结构危害机制研究”(编号:50778107)和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爆破震动特性与结构爆破震动安全控制理论研究”(编号:20060424002),在大量查阅和深入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的背景下,在爆炸动力学、结构动力学、数值分析、信号分析技术、动力有限元理论等相关理论和分析方法的有力支撑下,本文采用数值计算、有限元模拟和现场试验为主要研究手段,对爆破地震波传播特性和爆破地震波作用下建筑结构的动力响应及安全判据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探讨。得出的主要研究成果有:(1)在利用数值计算结果讨论爆破震动影响区域划分的基础上,基于大量的现场监测数据,研究了不同爆破震动区域内爆破地震波幅值、主频随比例距离的衰减规律及不同震动区域爆破地震波信号的频谱与能量特征。(2)采用集中冲量法,通过在一个多自由度弹性结构体系基底施加不同特性参数的爆破地震波速度荷载,并求解出不同情况下的该结构体系的各动力响应,在分析各动力响应幅值变化的基础上来探讨爆破地震波幅值、频率和持续时间对多自由度弹性体系动力响应的具体影响。(3)利用Matlab编写了一套Newmark时程分析法与刚度退化二线型恢复力模型相结合求解多层砌体结构体系弹塑性地震响应的程序。以一具体的四层砌体结构为分析对象,输入荷载采用不同特性参数的实测及人工模拟爆破地震波信号,根据所求出的结构各弹塑性地震响应幅值结果,分别讨论了爆破地震波幅值、主频和持续时间对多层砌体结构弹塑性地震响应幅值的具体影响。(4)通过在隧道爆破开挖过程中下穿的多层钢筋混凝土建筑沿高度和水平方向上布设测点,采集了大量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的爆破地震响应信号。采用小波分析和快速傅立叶变换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各方向爆破地震波作用下钢筋混凝土建筑沿高度和水平方向的结构响应频谱、能量分布特性及幅值变化规律。(5)本文采用小波包分解和重构的方法,将复杂的实测爆破地震波速度信号转化为多个简谐波的叠加,将爆破速度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动力响应问题转化为一系列简谐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问题。通过提出速度因子的新概念并将其反映在爆破地震效应计算模型中,考虑了结构动力响应中瞬态响应的影响。同时爆破地震效应计算模型中又融入了归一化的能量比例,在考虑爆破荷载频率的影响时仅需考虑占有相当能量比例的优势频率的综合作用。然后,在该计算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爆破地震效应安全判据。该判据能反映出爆破激励荷载作用下结构速度响应大小与结构特性、爆破地震波幅值、频率(包括多个优势频率)、持续时间及能量比例等参数的关系。(6)采用动力有限元方法,参照爆区现场的一实际三层砌体房屋结构,建立三维空间实体模型,并将底层的爆破地震波监测信号加载到砌体结构模型的基底,求解出有限元模拟的砌体结构其它各层的爆破震动响应值,并与监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对常见的2-4层砌体结构房屋,各取一种典型结构在基底节点垂直方向上施加不同主频的爆破地震波进行动力有限元建模并模拟开裂过程,通过定义结构单元的临界失效状态来寻求典型砌体结构房屋的爆破震动安全标准值,并给出了2-4层典型砌体结构房屋在各主频段爆破地震波作用下的爆破震动安全标准。本文取得的研究成果为科学地预测与控制爆区周围建筑物的爆破地震效应危害,改进和完善现有的爆破震动安全判据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杨铭[2](2020)在《地震动持时指标与结构响应相关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地震引起结构物的破坏一直为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地震对结构的破坏主要由地震动特性,结构本身的抗震性能,以及地震动与结构的相互作用决定。地震动特性通常包括地震动三要素:幅值、频谱和持时。在目前的研究和实际工程应用中,持时对结构物的影响没有很好地纳入到抗震设计规范和抗震分析中,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从持时指标的选取,到结构物特性,结构响应参数以及如何较好地将持时指标从频谱特性中解耦出来都是目前正在深入研究的内容。持时指标选取的不同对于研究持时对结构物的影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且持时与频谱特性的解耦能够更好地体现持时的单因素影响,因此本文采用人工地震动和谱匹配后的地震动来探究不同持时指标与结构响应的相关性,同时定量地分析持时对各结构响应需求的影响,主要工作如下:1.总结了国内外持时对结构响应影响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持时对结构响应影响研究中的不足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同时采用人工合成地震动的方法以及反应谱匹配的方法将频谱特性和持时特性解耦,得到用于分析的持时时间长短不一的地震动,分为人工地震动和天然地震动两组记录。2.采用Open Sees建立多个单自由度体系,包括3个不同的滞回模型,分别代表结构的刚度轻微退化(MC模型)、刚度强度显着退化(SSD模型)、以及中等刚度强度退化并考虑捏缩效应(PH模型)。然后将人工地震动记录和谱匹配后的实际地震动记录分别输入到选取的3种模型中,考虑4个屈服强度折减系数,计算结构的延性需求、标准滞回耗能需求、损伤指数等多个结构响应衡量指标。通过计算各个持时指标与不同结构响应之间的相关系数,比较了各个持时指标分别对于人工地震动记录和实际地震动记录下与结构响应的相关性。通过相关性整体分析,可以认为一致持时与结构响应的相关性最高,因而更适合在分析持时对结构响应的影响中作为持时指标。同时通过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持时对结构的延性需求在短周期段内对有刚度强度退化或捏缩效应的结构有较强的相关性,而对于刚度退化不显着的模型,持时与结构延性需求的相关性较低。3.为了定量地分析持时对结构响应的影响,采用推荐的一致持时作为持时指标,将选取的实际地震动记录输入到模型中进行计算。根据数据的分布,采用一致持时Du=15s作为长短持时地震动的分界点。然后分别定量地讨论了结构的刚度强度退化、结构的捏缩效应和强度折减系数对结构的延性需求和标准滞回耗能在长短持时地震动作用下的差异,发现在长持时地震动作用下,延性需求和标准滞回耗能更大,且在短周期段更明显;具有显着刚度强度退化的模型比不考虑退化的模型延性需求更大,而标准滞回耗能更小;随着强度折减系数的增大,延性需求和标准滞回耗能也越大。最后通过回归分析给出了关于延性需求和标准滞回耗能的经验公式,并可以根据延性需求和标准滞回耗能的经验公式推导出关于损伤指数的经验公式。

张振涛[3](2020)在《长持时地震动下钢筋混凝土桥墩抗震性能研究》文中指出强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桥墩由于出现塑性变形和内部累计损伤而产生较强的非线性响应。持续时间较长的地震作用易引发具有刚度和强度退化特性的钢筋混凝土桥墩构件产生疲劳损伤,使得轻度或中度损伤的桥梁在后续余震作用下逐渐发展成重度破坏,进而无法服役或进行修复。因此探讨长持时地震动下钢筋混凝土桥墩的震害机理,对准确把握桥梁抗震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开展工作和结论如下:(1)数值模拟是研究钢筋混凝土桥墩在长持时地震动下地震反应的重要依据。基于有限元软件OpenSees建立了考虑累积损伤的钢筋混凝土桥墩抗震数值分析模型,以Kunnath等完成的桥墩累积损伤拟静力试验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完成的足尺桥墩振动台试验结果为依据,模拟了钢筋混凝土桥墩在不同加载模式下累积损伤引起的强度和刚度退化现象。结果表明,基于Mander箍筋约束模型的混凝土材料和Reinforcing Steel钢筋材料本构的纤维截面模型,可以较为准确的模拟钢筋混凝土桥墩的累积损伤。(2)为探讨地震动持时对桥墩非线性地震响应的影响,选用显着持时Ds=5-95%作为分析时的持时指标参数,基于谱匹配方法消除地震动频谱、幅值的影响,得到了频谱和幅值最为接近但具有不同持时的地震动记录并输入桥墩模型进行地震反应分析。结果表明,长持时地震动显着增加了钢筋混凝土桥墩墩顶的峰值位移和残余位移,其得到的RC桥墩墩顶最大位移角约为短持时地震动作用下墩顶最大位移角的2倍,残余位移角是短持时地震动作用下残余位移角的4.57.2倍。桥墩在长持时地震动作用下的损伤程度明显大于频谱等效的短持时地震动下的损伤程度,地震动持续时间影响了桥梁墩柱的抗震性能,增加了结构的倒塌概率。(3)为研究桩-土-上部结构相互作用(Pile Soil Superstructure Interaction,PSSI)下钢筋混凝土桥墩及桩基抗震性能,建立了考虑PSSI的桩柱式桥墩抗震数值分析模型和对比模型,分析了砂土地基下桥墩非线性响应的影响规律,对墩顶残余变形的发生机理进行了讨论。分析结果得到在0.4g近断层地震动下,考虑PSSI时模拟得到的桩柱式桥墩墩顶最大位移角为墩底固结模型的1.61.9倍,残余位移角约为墩底固结模型的1.12.0倍。考虑桩-土相互作用时得到的墩顶峰值位移和残余位移明显增大,即桩-土之间的非线性反应是引起桥墩变形的重要原因。桥墩墩顶和桩顶残余位移值与砂土地基相对密实度成反比,且砂土地基相对密实度的增加会增强土体约束作用,增大桩身的曲率延性系数。

王耀伟[4](2003)在《平面不规则结构非弹性地震反应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由于结构楼层中的质量和刚度等分布的不规则,造成楼层的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不重合,从而使得在地震作用下结构各楼层受到的惯性力与楼层抗力不共线,结构将会在不同程度上表现为平动与扭转耦联的变形特征。平扭耦联是一个空间问题,不便简化为平面问题处理,无论是试验研究还是计算分析,尤其是非弹性动力分析,都有很大的难度,研究工作还不是很深入,难以为结构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目前国内外有关结构扭转的设计规定主要基于单根构件试验或振动台模型试验,对于结构层次的规定更多的是基于震害经验,缺乏定量分析的依据。因此,深入开展平面不规则结构的地震反应规律的研究,为完善结构抗震设计规范中的相关条文提供依据,这项工作将是十分必要和有重要意义的。 本文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结构非线性地震扭转作用和扭转效应的研究”(项目批准号:59978055),对平面不规则结构的地震反应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明确了影响平面不规则结构地震反应的主要结构参数,研究了不同地震动类型和双向水平地震输入对结构扭作用和扭转效应的影响;采用基于有限元柔度法的纤维模型梁柱单元,建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三维非弹性地震反应动力分析程序,对依据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设计的不规则结构进行地震反应模拟分析,讨论了现行设计方法的有效性。通过上述工作,本文主要取得了以下一些主要成果: 1、以有限元分析程序FEAP(v.7.3)作为平台,分别编制了层间模型和基于纤维模型梁柱单元的杆系模型两种结构空间非线性动力分析程序。其中,层间模型主要用于结构参数分析,杆系模型用于代替不规则框架的结构动力试验。另外,在开发平台中还添加了与地震反应分析相关的功能。 2、采用解析法对单层平面不规则结构的弹性影响参数加以确认,分析了各参数对结构反应的影响;采用模态分析法确定了多层平面不规则结构的影响参数,研究了楼层强度偏心距对结构非弹性扭转耦联反应的影响,由此提出控制结构非弹性扭转反应的相关措施。采用纤维模型梁柱单元模拟了单层与多层钢筋混凝土不规则框架结构的非弹性地震反应,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 3、根据地震动类型的划分标准,考察了各种类型的地面运动对偏心结构非弹性反应的影响程度;采用纤维模型梁柱单元分别模拟了单层和多层不规则结构在不同类型地面运动作用下的强震反应过程,对结构的变形峰值与滞回耗能情况进行了考察。 4、对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均匀偏心结构的非弹性扭转耦联反应进行了分析,考重庆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察了强度偏心距对结构非弹性扭转祸联反应的影响程度,并采用纤维模型梁柱单元模拟分析了不规则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反应过程。 5、采用纤维模型梁柱单元模拟了典型建筑场地上不规则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地震反应,对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反应状态进行了分析,对当前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相关设计条款满足抗震设防水准要求的有效性进行了相关讨论,得出了一些初步性的分析结果。 平面不规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非线性扭转反应分析是结构抗震领域中研究的难点问题之一,采用纤维模型梁柱单元的结构空间动力非线性分析程序,结合抗震规范的设计要求,开展对不规则结构的空间地震反应分析的研究与评估,有利于提高结构的设计水平,改进抗震措施,从而减少实际扭转震害的发生。因此,本文的研究不仅在结构分析理论上具有一定的前沿性,而且具有广泛的工程实用价值。

徐熙[5](2019)在《滞回型阻尼器减震结构楼层反应谱特征及其评估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非结构构件是建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种建筑功能得以实现的基础。近年的震害调查结果表明,地震中非结构构件破坏将导致高额的直接经济损失,其次,建筑功能的丧失还将造成难以估计的间接损失。据报道,商业建筑中非结构构件震后恢复成本可高达建设总成本的75%-85%。非结构构件已成为建筑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本文对单自由度结构系统进行分析,提出直接估计地震动作用下楼层加速度反应谱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基于早前针对弹性单自由度结构系统提出的直接估计方法。对弹性主体结构,研究各项结构动力特性参数以及地震动持续时间的影响,提出楼层反应谱修正估计方法,该方法能够显着提高原方法的预测精度并应用于多自由度结构中。对附加滞回型阻尼器的非线性减震结构,应用等价线性化方法得到减震结构的楼层反应谱估计方法。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介绍了楼层反应谱的研究现状及简化的直接计算方法,简述了非结构构件的设计研究指标及相关规范要求,为本文后续研究分析工作奠定理论基础。(2)通过数值分析研究主体结构周期、阻尼形式、振型数量以及地震动持续时间对楼层反应谱的影响,得到各参数对楼层反应谱特征的影响规律。(3)基于原有的直接估计方法,以弹性单自由度结构系统为研究对象,引入修正系数来提高原估计方法的预测精度。考虑地震波和人工波的差异,分别引入不同修正参数推导得到不同的修正公式。由振型叠加法考虑各楼层不同振型的贡献,验证该方法在多自由度结构中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修正方法能够较准确地预测不同地震动作用下结构不同楼层位置的楼层加速度反应谱。(4)介绍了滞回型阻尼器及其结构系统的滞回特性,分析粘滞阻尼弹性结构周期和阻尼比对楼层反应谱的影响,提出适合高粘滞阻尼比结构的楼层反应谱估计方法。将等价线性化方法应用于附加滞回型阻尼器的非线性单自由度结构系统,推导平均等价参数公式。基于等价线性系统建立了减震结构的楼层反应谱估计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用于附加滞回型阻尼器减震结构的楼层反应谱估计。绘制附加滞回型阻尼器减震结构系统的减震性能曲线,评价阻尼器对非结构构件和主体结构加速度响应的影响。

宋雅桐,朱继澄[6](1983)在《地震动持续时间对多层结构反应的影响》文中认为本文使用文献〔1〕产生的两组人造地震波作为输入地震,研究了地面运动持续时间对具有不同屈服强度分布的多层结构弹塑性反应的影响。为了使此项研究工作具有更现实的意义,也对在1976年唐山地震中倒塌的天津碱厂的13层框架进行了计算。 计算结果表明,地震动持续时间对结构的弹性反应或进入塑性程度不深的弹塑性反应没有影响或基本上没有影响。但是,对于那些由于塑性变形集中因而具有较大延性系数的楼层,其影响不能忽视。地震动持续时间的增加将进一步增大该层塑性变形集中的程度,从而增加了该楼层的危险性。

周国良[7](2004)在《高墩及大跨桥梁的地震反应特性研究》文中提出进行桥梁抗震设计及抗震性能评价,必须要清楚桥梁在强震中的动力响应特点,尤其是对一些复杂的、重要的桥梁,如高墩、大跨桥梁。高墩桥梁各支承高度相差较大,其结构特性相对一般的低墩桥梁更加复杂,由此导致其地震反应特点与一般桥梁也有所不同,尤其是高墩与低墩的地震反应特性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有必要研究高墩桥梁高、低墩地震反应特点;与高墩桥梁一样,大跨度桥梁动力特性也很复杂,而且它们一般都具有较长的自振周期,对于这些中长周期结构,研究强震持续时间对其地震反应的影响,有益于认识此类结构的地震反应特点和提高其抗震能力。20年来,我国已建和在建的此类桥梁很多,而有关的震害资料还不多见,抗震设计经验也还不丰富。研究此类桥梁的地震响应规律可以丰富桥梁抗震设计理论,也可以为桥梁鉴定加固提供依据,因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着重研究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并初步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1.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高墩与低墩的地震反应特点及桥墩、主梁的地震运动特点研究 本文以两座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为蓝本,建立有限元计算模型,进行了反应谱分析和时程分析,对比了桥梁高墩和低墩的内力和位移响应特点,及桥梁主梁和桥墩地震反应规律。研究表明:①高墩在横桥向地震作用下的内力与位移的反应较大,低墩在顺桥向地震作用下反应较大,而且低墩发生破坏的概率大于高墩。②桥梁主梁的竖向位移反应峰值小于水平向位移反应峰值,而加速度反应则相反。 2.强震持续时间对桥梁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分析 本文以频谱特性不同的两条反应谱(某场地基岩反应谱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设计反应谱)为目标谱合成了强震持续时间不同的6条地震动时程,对比分析了动力特性不同的三座桥梁结构在不同强震持时地震作用下的反应。结果表明,强震持续时间对结构反应的影响与反应谱频谱特性、结构自振特性密切相关。基于长周期成分丰富的反应谱合成的地震动,强震持续时间越长,结构就愈表现出不利的反应;而基于高频含量相对丰富的反应谱合成的地震 动,强展持续时间短的地震波反而容易使长周期结构表现出不利的反应。3.高墩简支梁桥非线性碰撞地震反应分析 本文以某不等高的高墩简支梁桥为蓝本,提出了考虑支座作用和梁体碰撞效应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有限元模型的模态分析和非线性碰撞地震反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桥墩不等高的简支梁桥,在一致激励地震作用下,梁间碰撞力和其下桥墩的抗侧刚度密切相关,抗侧刚度大的矮墩,其上梁间因地震导致的碰撞相比刚度较小的高墩更加剧烈。 最后,对本文的研究作了总结,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讨论了今后的工作方向。

高峰[8](2019)在《RC框架结构扭转效应及梁柱节点地震破坏机理研究》文中认为框架结构因其良好的抗震性能和灵活的平面布置而广泛用于如学校、医院和办公楼等公共建筑中。空间布置灵活常导致结构平面不规则,较大的偏心率增加了结构的扭转效应,地震中加重了框架结构的震害。地震中框架结构首层梁柱节点容易发生剪切破坏,在较大地震作用下,角柱边柱节点区域先于中柱节点发生破坏。因此对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扭转效应规律和节点区域破坏机理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本文以四栋框架结构扭转震害为例,着重分析了平面不规则对结构抗震能力的影响。然后从平面不规则判定准则、抗扭设计方法和构造措施三个方面,比较了《工业与民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TJLL-7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关于控制结构扭转条文的变革。继而以汶川地震中四川省剑阁县行政中心政府办公楼为原型,设计了一系列不同偏心率框架结构模型,并严格按照现行规范进行了结构设计,通过Abaqus建立了相应数值模型并进行结构弹塑性时程分析,并考虑到填充墙对框架结构扭转效应的不利影响,建立了填充墙有限元模型,进而研究偏心框架结构的扭转效应规律和其抗震性能。同时以芦山中学框架教学楼为例,针对在不同强度等级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首层梁柱节点应力分布规律、不同类型梁柱节点在地震作用下破坏状态的异同和节点区域水平箍筋体积配箍率对首层框架结构节点区域破坏情况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本文获得以下研究成果:一是探究了偏心率对结构层间位移角和层扭转角的影响,基于本文设置的工况,量化偏心率增加值对结构层间位移角和层间扭转角的影响程度;二是基于ABAQUS弹塑性损伤模型分析不同偏心程度的框架结构抗震薄弱位置,分析偏心率对薄弱层框架角柱、边柱和中柱三种类型柱破坏状态的影响,量化偏心率的增加对这三种类型柱最大压应变的影响程度;三是提出增大角柱截面尺寸和提升角柱混凝土强度来提高角柱的抗侧刚度和承载力,进而提升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抗扭能力,量化分析了两种方法对不同偏心程度结构的抗扭能力和抗震性能影响程度;四是研究框架结构首层梁柱节点在不同强度等级地震作用下应力的分布规律和不同类型梁柱节点破坏状态的异同,并量化分析节点区域的水平箍筋体积配箍率对梁柱节点破坏状态的影响。

白晓红[9](2008)在《钢筋混凝土框排架结构的平扭耦联多维地震反应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在电力、冶金、矿山等钢筋混凝土工业厂房结构中,由于生产工艺的需求,在同一幢厂房中,由多层除氧间、煤仓间与大跨度的单层汽机房相连,形成部分为多层、部分为单层的大空间体系,这就是设计中常见的多层框架、单层排架相连成一体的钢筋混凝土框排架结构体系。由于重型设备或贮料仓偏置于厂房的一端,以致质心偏离结构刚心,形成空间非对称结构。对于这种双向偏心结构,由于结构的纵向振动与横向振动相互耦联,应该考虑结构的空间扭转性能,对结构进行地震动双向平动分量同时输入下的“水平变形—扭转”耦联振动分析,而不宜再按一般厂房那样,沿结构的纵向和横向分别进行单向地震动分量作用下的抗震分析。本文以已建成投产的单机容量600MW某火力发电厂主厂房为原型,选取含有汽机跨、除氧间及煤仓间3跨8榀框排架子空间模型进行地震反应分析,研究结构在双向地震动输入下的受力性能以及影响结构平扭耦联反应的因素。1利用ANSYS软件的用户可编辑特性(UPFs)进行二次开发,修改构件的混凝土弹塑性材料模型,建立整体结构的空间计算模型,在不同的水平双向地震波输入下,利用APDL语言对结构进行平扭耦联的弹塑性时程分析,与结构平面模型的时程分析结果进行比较,探讨整体结构的空间性能。分别进行结构平面模型及空间模型的模态分析,分析整体结构的自振特性,为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提供参考。选取不同的地震波,沿整体结构纵、横方向同时输入,研究结构在整个时程范围内的最大位移,最大层间位移角,最大扭转角,层间剪力及各地震响应时程曲线,特别是结构扭转性能。对比不同加速度强度下整体结构在不同受力阶段的地震响应情况。根据所使用软件的特点,利用屈服面模型法分析结构的非线性性能,根据结构构件的实际截面配筋,编写计算程序,模拟结构塑性铰的发生和整体结构的破坏过程,分析框架和排架的协同工作能力。针对工程计算中采用平面模型进行抗震设计的情况,提出此结构的空间作用调整系数。2通过单向和双向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弹性和弹塑性时程分析,对比单、双向地震作用下的结构空间反应性能及扭转特性,推导结构的最不利输入方向计算公式。选取结构在单向地震波作用下的最大地震响应值,与双向地震输入下结构地震响应进行对比分析,指出此结构应予以重视的薄弱层部位,分析双向地震作用对结构扭转响应的影响。单、双向地震波分别沿结构斜向输入,找出每个输入方向的地震效应时程最大值,然后在不同输入方向的时程最大值中再找出最大值。对比单、双向地震作用效应最大值,并将比例值进行统计,对抗震规范中相应的双向地震效应组合公式进行系数修正。分析结构的最不利作用方向,初步了解到两水平地震动分量间的相关性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3分析空间框排架结构的不规则性,探讨不同因素对结构的影响,提出结构的扭转控制措施。讨论结构在水平双向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变形指标,分析框排架结构的不规则性,分别计算结构各层结构的静力偏心矩、强度偏心矩、平扭频率比等偏心指标,讨论影响多层偏心结构地震反应的各因素对框排架结构的影响。针对框排架竖向布置不连续,局部楼层收进的特点,讨论竖向不规则性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通过结构的不规则性分析,提出针对框排架结构特点的扭转控制措施。4建立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空间框排架结构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选取不同振型组合方法计算结构的地震响应,提出振型组合数目。利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构中震时的响应问题,求解满足计算精度要求的振型组合数目,讨论采用不同振型组合方法计算结构地震响应的差别,以及高振型对结构反应的影响程度。针对抗震规范中对于振型组合方法的规定,讨论框排架结构振型间的扭转耦联效应,提出适用于此结构的振型组合方法。5介绍结构的空间模型拟动力试验和伪静力试验,对比理论分析和试验结论,为使用钢筋混凝土框排架结构的各个行业提供参考。以实际厂房结构为原型,选取3跨3榀的钢筋混凝土框排架子空间模型进行拟动力试验,重点研究在水平力作用下框排架结构的整体变形能力及各层的层间变形大小,框排架结构在不同受力阶段的动力变化规律以及模型结构裂缝开展过程、塑性铰形成的先后顺序、结构的滞回特性、底层柱的工作性能等。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相比较,结论相符。综上所述,通过对该类双向偏心的不规则结构进行不同强度下地震反应分析,研究了该体系的抗震性能,以及不同地震输入方向、结构的不规则性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提出了针对该体系的计算方法,对抗震规范中的相关条文进行修正,结合结构的拟动力试验结果,为有关行业规程的制定提供参考和基础性资料。

徐广洋[10](2014)在《多高层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地震能量分析》文中认为基于能量平衡原理,以多层框架和高层框剪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为对象,运用抗震非线性软件PERFORM-3D对复杂多高层抗震结构在强震作用下进行地震能量弹塑性分析,研究了地震动强度、地震动频谱特性(震中距、卓越周期、特征周期)、地震动持续时间等地震动特性对多高层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地震总输入能及能量消耗的影响规律,讨论了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各个能量(总输入能、滞回耗能、阻尼耗能)的数量关系;讨论了多高层抗震结构刚度特性对滞回耗能在结构层间及构件间分配机制。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根据研究需要,确定了多层框架和高层框剪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方案,并运用ETABS进行了结构设计,建立了结构分析模型。有限元分析,分别采用梁纤维截面、柱纤维截面和墙纤维截面来定义框架梁、框架柱和剪力墙截面,采用梁单元和板壳单元来分别模拟连梁和楼板结构。钢筋采用二折线本构关系,混凝土采用五折线本构关系。在太平洋地震中心下载了66条地震波,并根据其特性进行了分组,以便于讨论地震动特性的影响。通过对地震波峰值加速度的调整,讨论地震动强度对于地震能量的影响,计算显示地震能量及其分量均随峰值加速度的增加而增加;滞回耗能占总输入能的比例随峰值加速度增加而增加,但增加速率不断减小;阻尼耗能占总输入能的比例先增加后减小,最后趋于平稳;耗能多的构件滞回耗能比例随峰值加速度的增加而不断减小,而耗能小的构件随峰值加速度的增加不断增加。通过震中距、特征周期、卓越周期等考察地震动频谱特性对结构反映的影响,研究表明频谱特性对地震输入能及其分量影响显着,但对于滞回耗能占总输入能的比例影响较弱,与震中距和卓越周期相比特征周期能较好的反应频谱特性对地震反映的影响。选取了36条天然波,研究了12条短持时(5s至10s之间)、12条中持时(15s至20s之间)和12条长持时(27s至37s之间)的地震波对地震能量反应的影响,统计规律表明地震波长持时的各能量比短持时的大,但耗能比例受持时影响不明显。分别研究了结构总体刚度、分层刚度和构件刚度对于地震能量反应的影响,结构总体刚度增加,滞回耗能所占比例减小,阻尼耗能所占比例增加,耗能较大的楼层耗能增加,耗能较小楼层耗能减小;层间刚度减小,该层滞回耗能所占比例较小。构件刚度减小则该构件耗能比例减小。

二、地震动持续时间对多层结构反应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地震动持续时间对多层结构反应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爆破地震波作用下建筑结构的动力响应及安全判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2 爆破地震波传播特性研究
    2.1 前言
    2.2 爆破震动区域划分
    2.3 爆破震动现场监测概况
    2.4 爆破地震波幅值和主频的变化规律研究
    2.5 爆破地震波信号的频谱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爆破地震波三要素对多自由度弹性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
    3.1 前言
    3.2 集中冲量法求解多自由度弹性结构的动力响应原理
    3.3 多自由度弹性结构模型概况
    3.4 爆破地震波幅值对多自由度弹性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
    3.5 爆破地震波频率对多自由度弹性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
    3.6 爆破地震波持续时间对多自由度弹性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
    3.7 本章小结
4 爆破地震波三要素对多层砌体结构弹塑性动力响应的影响
    4.1 前言
    4.2 Newmark时程分析法原理
    4.3 刚度退化二线型模型的程序化
    4.4 人工模拟爆破地震波的合成
    4.5 计算案例概况
    4.6 爆破地震波幅值对多层砌体结构弹塑性动力响应的影响
    4.7 爆破地震波主频对多层砌体结构弹塑性动力响应的影响
    4.8 爆破地震波持续时间对多层砌体结构弹塑性动力响应的影响
    4.9 爆破和天然地震波作用下多层砌体结构弹塑性动力响应变化
    4.10 本章小结
5 多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爆破地震响应现场测试研究
    5.1 前言
    5.2 工程概况及测点布置
    5.3 多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沿高度方向的爆破地震响应分析
    5.4 多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沿水平方向的爆破地震响应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基于小波包技术的爆破地震效应计算模型及安全判据研究
    6.1 前言
    6.2 单自由度结构的爆破地震效应模型及安全判据研究
    6.3 多自由度结构的爆破地震效应模型及安全判据研究
    6.4 爆破地震效应计算模型的算例
    6.5 本章小结
7 基于动力有限元方法的典型砌体结构爆破震动安全标准的探讨
    7.1 前言
    7.2 动力有限元算法基础
    7.3 砌体结构材料本构模型选取
    7.4 砌体结构爆破震动响应的现场监测及有限元模拟
    7.5 典型砌体结构的爆破震动安全标准研究
    7.6 本章小结
8 结论和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展望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成果
主要参考文献

(2)地震动持时指标与结构响应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持时对结构响应影响的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地震动记录的选取及结构模型介绍
    2.1 引言
    2.2 地震动持时的定义方法
        2.2.1 一致持时
        2.2.2 括号持时
        2.2.3 重要持时
        2.2.4 I_D持时
    2.3 基于规范谱拟合人工地震动
    2.4 天然地震动记录的选择与调整
    2.5 结构模型的选取和计算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同持时指标与结构响应的相关性分析
    3.1 引言
    3.2 持时指标与结构延性需求的相关性
        3.2.1 人工地震动作用下延性需求相关性分析
        3.2.2 实际地震动作用下延性需求相关性分析
    3.3 持时指标与结构滞回耗能的相关性
        3.3.1 人工地震动作用下相关性分析
        3.3.2 实际地震动作用下相关性分析
    3.4 持时指标与结构损伤指数的相关性
        3.3.1 人工地震动作用下相关性分析
        3.3.2 实际地震动作用下相关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持时对结构响应的统计回归分析
    4.1 引言
    4.2 长短持时的对比
    4.3 结构退化和捏缩效应的影响
    4.4 强度折减系数的影响
    4.5 回归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语
    5.1 引言
    5.2 本文研究工作总结
    5.3 尚需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3)长持时地震动下钢筋混凝土桥墩抗震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背景
    1.3 本文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
第二章 考虑累积损伤的RC桥墩抗震数值分析模型
    2.1 前言
    2.2 材料模型
    2.3 试验介绍及数值模拟
    2.4 结论
第三章 不同持时地震动下RC桥墩非线性响应
    3.1 前言
    3.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3 地震动持时
    3.4 分析结果与讨论
    3.5 结论
第四章 考虑PSSI的桩柱式桥墩震后残余位移分析
    4.1 前言
    4.2 数值模型的建立
    4.3 数值模型验证
    4.4 分析结果与讨论
    4.5 结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

(4)平面不规则结构非弹性地震反应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钢筋混凝土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模型
        1.2.2 影响偏心结构地震反应的主要因素
        1.2.3 地面运动对结构的影响
        1.2.4 偏心结构的设计与评估
        1.2.5 结论
    1.3 本文研究内容
2 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的计算机模拟
    2.1 分析程序所依据的平台
        2.1.1 FEAP的修改内容
        2.1.2 修改后的验证
    2.2 层间剪切单元
        2.2.1 模型的建立
        2.2.2 模型的验证
    2.3 基于有限元柔度法的纤维模型梁柱单元
        2.3.1 有限元柔度法的基本理论
        2.3.2 单元状态的确定
        2.3.3 纤维模型
        2.3.4 纤维的本构模型
    2.4 程序的验证
        2.4.1 试验结构及试验过程
        2.4.2 结构计算机模拟分析及与试验结果的对比
    2.5 本章小结
3 单层偏心结构地震反应的主要结构参数分析
    3.1 弹性反应的影响参数研究
        3.1.1 运动方程的建立和求解
        3.1.2 反应谱分析
        3.1.3 参数影响规律分析
        3.1.4 实际地震动输入下结构参数的影响分析
    3.2 非弹性反应的影响参数研究
        3.2.1 强度偏心距的定义
        3.2.2 强度偏心对结构反应的影响
    3.3 算例分析
        3.3.1 结构模型和结构设计
        3.3.2 非弹性地震反应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影响多层偏心结构地震反应的参数分析
    4.1 影响多层偏心结构弹性反应的主要结构参数
        4.1.1 多层偏心结构的模态分析
        4.1.2 结果评述
    4.2 多层偏心结构的非弹性反应分析
        4.2.1 静力偏心距和扭转刚度的影响
        4.2.2 楼层强度偏心对结构反应的影响
    4.3 多层偏心结构的非弹性反应分析
        4.3.1 对位移延性要求的分析
        4.3.2 对最大变形的分析
    4.4 算例分析
        4.4.1 结构设计与数据准备
        4.4.2 结构非弹性反应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地震动地面运动类型对偏心结构反应的影响
    5.1 地面运动类型的影响
        5.1.1 地震动类型的划分
        5.1.2 不同类型地震对结构反应的影响
    5.2 双向水平地面运动对偏心结构的影响
        5.2.1 双向地震动输入的影响分析
        5.2.2 强度偏心距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6 地面运动对偏心结构影响的算例分析
    6.1 结构模型与地面运动的选取
    6.2 不同类型地震动的影响分析
        6.2.1 S型地震地面运动的影响
        6.2.2 M型地震地面运动的影响
        6.2.3 L型地震地面运动的影响
    6.3 不同类型地震动的影响对比分析
        6.3.1 非弹性反应对比分析
        6.3.2 结构地震反应破坏程度的对比分析
    6.4 双向水平地震动输入的影响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我国现有抗震设计规范有关非规则结构设计条文有效性的初步探讨
    7.1 概述
    7.2 不规则框架结构的设计
    7.3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数据准备
        7.3.1 材料参数
        7.3.2 梁、柱纤维截面的划分
        7.3.3 截面纤维应变和应力的输出
        7.3.4 地震波的选用
    7.4 框架结构地震反应有效性的初步分析
        7.4.1 变形控制指标的选取
        7.4.2 小震作用下的变形验算
        7.4.3 设防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反应分析
        7.4.4 罕遇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反应分析
        7.4.5 结构地震反应的评估
    7.5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建议
    8.1 主要结论
    8.2 相关建议与今后的研究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项目目录

(5)滞回型阻尼器减震结构楼层反应谱特征及其评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
        1.2.2 楼层反应谱研究现状
        1.2.3 减震结构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目的
    1.4 本文主要工作
第2章 非结构构件的抗震性能设计
    2.1 非结构构件分类及震害分析
        2.1.1 非结构构件分类
        2.1.2 非结构构件震害分析
    2.2 楼层反应谱计算方法
        2.2.1 楼层反应谱基本概念及理论
        2.2.2 楼层反应谱直接计算方法
    2.3 抗震性能设计
        2.3.1 抗震性能设计概念及要求
        2.3.2 非结构构件抗震性能控制指标
    2.4 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规范
        2.4.1 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规范的发展
        2.4.2 各国对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规定
        2.4.3 非结构构件抗震构造措施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弹性结构楼层反应谱分析
    3.1 弹性结构楼层反应谱计算模型
        3.1.1 弹性单自由度系统模型
        3.1.2 弹性多自由度结构系统模型
        3.1.3 地震动的选取
    3.2 结构动力特性对FRS的影响
        3.2.1 主体结构周期的影响
        3.2.2 主体结构阻尼模型的影响
        3.2.3 主体结构振型贡献的影响
    3.3 地震动持续时间对FRS的影响
        3.3.1 谐振激励下持续时间对加速度响应的影响
        3.3.2 人工波持续时间的影响
        3.3.3 地震波持续时间的影响
    3.4 修正楼层反应谱直接计算方法
        3.4.1 修正计算方法及系统参数设置
        3.4.2 地震波的修正系数计算
        3.4.3 人工波的修正系数计算
        3.4.4 修正计算方法在多自由度结构中的估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滞回型阻尼器减震结构楼层反应谱分析
    4.1 减震结构系统组成及其滞回特性
        4.1.1 减震结构计算模型
        4.1.2 软钢阻尼器及其附加体系的滞回特性
        4.1.3 非线性减震结构系统的滞回特性
    4.2 高阻尼比结构的FRS估计方法
        4.2.1 主体结构周期和阻尼比对FRS的影响
        4.2.2 考虑主体结构阻尼比影响的FRS估计
    4.3 减震结构系统FRS估计方法
        4.3.1 等价线性化理论
        4.3.2 减震结构系统的等价线性化
        4.3.3 减震结构系统的FRS估计
    4.4 阻尼器参数对FRS的影响
        4.4.1 阻尼器对FRS分布特征的影响
        4.4.2 非线性减震结构的减震性能曲线
        4.4.3 减震结构系统FRS估计方法的误差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成果

(7)高墩及大跨桥梁的地震反应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桥梁震害基本概况及评述
    1.3 有关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工作安排
第二章 桥梁抗震理论基础
    2.1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发展概述
    2.2 桥梁时程反应分析的计算方法
    2.3 地震动输入及各种非线性因素
第三章 高墩连续刚构桥梁的高、低墩地震反应分析
    3.1 概述
    3.2 高墩与低墩的地震反应分析
    3.3 连续刚构桥地震作用下结构运动特点研究
    3.4 小结
第四章 强震持时差异对高墩及大跨桥梁地震反应的影响分析
    4.1 概述
    4.2 目标谱与人工地震动的选取
    4.3 计算模型的选取与建立
    4.4 计算结果及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高墩简支梁桥非线性碰撞地震反应分析
    5.1 实际工程基本情况介绍
    5.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模态分析
    5.3 计算结果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研究工作的总结
    6.2 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8)RC框架结构扭转效应及梁柱节点地震破坏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框架结构扭转效应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框架结构梁柱节点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框架结构震害总结及其扭转条文在抗震规范中的发展变化
    2.1 框架结构震害综述及原因分析
    2.2 框架结构扭转震害实例简介
    2.3 抗震规范对框架结构扭转效应的规定发展变化
        2.3.1 平面不规则判定准则
        2.3.2 框架结构抗扭设计方法
        2.3.3 构造措施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框架结构偏心工况设置及数值模型构建
    3.1 扭转控制指标
    3.2 偏心框架结构工况设置
        3.2.1 剑阁县行政中心政府办公楼工程概况
        3.2.2 基于剑阁县行政中心政府办公楼的偏心工况设置
        3.2.3 偏心框架结构偏心率计算方法
    3.3 PKPM模型建立
    3.4 Abaqus模型建立
        3.4.1 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
        3.4.2 数值模型
    3.5 本构关系的确定
        3.5.1 混凝土本构
        3.5.2 钢筋本构
        3.5.3 砌体本构
    3.6 模态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框架结构扭转效应规律研究
    4.1 时程分析
    4.2 时程分析阻尼设置
    4.3 时程分析地震动选取
    4.4 不同强度等级地震作用下的时程分析
        4.4.1 PGA=55cm/s~2 的时程分析结果
        4.4.2 PGA=98cm/s~2 的时程分析结果
        4.4.3 PGA=147cm/s~2 的时程分析结果
        4.4.4 PGA=196cm/s~2 的时程分析结果
        4.4.5 PGA=310cm/s~2 的时程分析结果
        4.4.6 PGA=392cm/s~2 的时程分析结果
        4.4.7 PGA=588cm/s~2 的时程分析结果
    4.5 偏心率对结构扭转效应和抗震性能的影响
        4.5.1 偏心框架结构扭转效应规律
        4.5.2 偏心率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4.6 偏心率对首层框架柱损伤的影响
    4.7 框架结构扭转效应控制措施探究
        4.7.1 角柱截面尺寸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4.7.2 角柱混凝土强度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框架结构梁柱节点区域破坏机理分析
    5.1 框架结构首层节点区域破坏
    5.2 芦山中学工程概况及有限元模型介绍
        5.2.1 工程概况
        5.2.2 有限元模型介绍
    5.3 不同强度等级地震作用下首层梁柱节点受力分析
        5.3.1 不同强度等级地震作用下节点区域应力分布
        5.3.2 大震作用下节点区域破坏状态分析
    5.4 水平箍筋对节点区域破坏状态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9)钢筋混凝土框排架结构的平扭耦联多维地震反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概述
    1.1 多维地震动分量的研究
    1.2 地震作用下扭转效应的研究
        1.2.1 扭转震害
        1.2.2 引起扭转破坏的因素
        1.2.3 国内关于不规则结构扭转效应的研究现状
        1.2.4 国外关于不规则结构扭转效应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工作
    参考文献
第2章 空间非线性动力分析模型的建立及动力特性分析
    2.1 多维地震作用下空间结构动力响应分析方法
        2.1.1 多维抗震分析的反应谱方法
        2.1.2 多维抗震分析的时程法
        2.1.3 多维抗震分析的随机方法
    2.2 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模型
        2.2.1 结构分析模型
        2.2.2 空间杆件非线性恢复力模型
        2.2.3 地震波的选取
        2.2.4 数值分析方法
        2.2.5 材料本构关系
    2.3 钢筋混凝土框排架平面计算模型的建立
    2.4 空间框排架结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4.1 单元类型选择
        2.4.2 梁、柱单元截面单元划分形式
        2.4.3 混凝土和钢材的应力—应变模型
        2.4.4 屈服准则
        2.4.5 破坏准则
    2.5 输入地震波的选取
    2.6 结构阻尼的确定
    2.7 框排架结构的动力特性
        2.7.1 振动模型
        2.7.2 平面框排架结构的动力特性
        2.7.3 框排架结构的空间动力特性
    2.8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第3章 空间框排架结构多维弹塑性时程分析
    3.1 弹塑性阶段的结构地震反应
        3.1.1 平面框排架结构的动力反应
        3.1.2 空间整体结构的动力反应
    3.2 空间框排架结构在不同地震强度下的弹塑性受力分析
        3.2.1 空间结构扭转反应
        3.2.2 空间结构变形及地震效应分析
        3.2.3 空间框排架弹塑性破坏过程分析
        3.2.4 框架和排架的协同工作
    3.3 空间相互作用分析
        3.3.1 模型空间相互作用分析
        3.3.2 模型空间作用调整系数
    3.4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第4章 框排架结构单双向水平地震作用效应的对比分析
    4.1 研究现状
    4.2 我国规范关于结构在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效应与抗扭设计的规定
    4.3 双向地震动输入对结构的影响
    4.4 框排架工程实例
    4.5 弹塑性时程分析计算
        4.5.1 单、双向地震波作用下结构地震反应
        4.5.2 双向水平地震作用对框排架的扭转影响
    4.6 单双向地震输入下结构最大地震效应对比
        4.6.1 单双向地震作用效应差比
        4.6.2 双向地震作用效应最大值与单向地震作用效应最大值之比(XY/X)
        4.6.3 双向地震作用效应最大值与两单向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最大值之比(XY/T)
        4.6.4 两单向地震作用效应最大值之比(Y/X,X/Y)
    4.7 地震动斜向输入下框排架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
        4.7.1 双向地震输入下结构反应最大值及最不利输入角
        4.7.2 框排架结构扭转最不利地震输入方向分析
    4.8 地面运动分量的相关性对结构反应的影响
    4.9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第5章 框排架结构的不规则性分析
    5.1 平扭耦联震动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
    5.2 结构的扭转问题
    5.3 结构的不规则性
        5.3.1 平面不规则
        5.3.2 竖向不规则
    5.4 结构偏心问题
        5.4.1 影响单层偏心结构的主要参数
        5.4.2 影响多层偏心结构的主要参数
        5.4.3 存在的问题
    5.5 框排架结构体系的不规则性分析
        5.5.1 平面不规则
        5.5.2 竖向不规则
    5.6 双向地震作用下框排架结构扭转反应影响因素
        5.6.1 框排架结构偏心分析
        5.6.2 静力偏心矩的影响
        5.6.3 相对偏心矩e/r对结构的扭转耦联作用
        5.6.4 强度偏心的影响
    5.7 立面不规则对框排架结构扭转反应的影响
        5.7.1 对位移的影响
        5.7.2 对地震扭转效应的影响
    5.8 框排架结构扭转效应的控制
        5.8.1 框排架结构减小扭转措施
        5.8.2 框排架结构概念设计原则
    5.9 主要结论
第6章 钢筋混凝土框排架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
    6.1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
    6.2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求解框排架结构的双向水平地震效应
        6.2.1 模态分析
        6.2.2 振型组合数的选取
        6.2.3 不同振型组合法分析
        6.2.4 扭转效应组合方法比较
    6.3 框排架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研究
        6.3.1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
        6.3.2 框排架结构的性能指标
        6.3.3 柱子轴压比限定
        6.3.4 短柱和错层的构造要求
    6.4 钢筋混凝土主厂房结构设计及建议
        6.4.1 结构特点及适用范围
        6.4.2 整体结构设计、布置原则及相关建议
    6.5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第7章 空间模型拟动力试验与理论分析对比
    7.1 框排架模型结构的动力特性测试与理论分析对比
        7.1.1 模型结构动力特性
        7.1.2 原型结构动力特性
        7.1.3 空间结构动力特性的理论分析
    7.2 框排架子空间模型拟动力试验
        7.2.1 模型结构设计及试验装置
        7.2.2 模型结构试验介绍
    7.3 框排架空间模型结构拟动力试验与理论分析对比
        7.3.1 结构整体位移
        7.3.2 结构层间位移角
        7.3.3 结构承载能力
        7.3.4 结构滞回特性
        7.3.5 高轴压比框架柱抗震性能
    7.4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本文主要结论
    8.2 有待研究的问题
致谢
一、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二、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10)多高层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地震能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抗震理论发展概况
        1.2.1 静力理论
        1.2.2 反应谱理论
        1.2.3 动力理论
        1.2.4 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理论
    1.3 能量分析方法国内外发展概况
        1.3.1 国外研究概况
        1.3.2 国内研究概况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2章 基于能量平衡原理的抗震设计理论
    2.1 能量的平衡原理
    2.2 能量平衡方程
        2.2.1 绝对能量方程
        2.2.2 相对能量方程
    2.3 结构损伤的评价
    2.4 基于能量平衡原理的抗震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结构模型与分析模型
    3.1 结构模型
        3.1.1 框架结构模型
        3.1.2 框剪结构模型
    3.2 分析模型
        3.2.1 有限元模型
        3.2.2 本构模型
        3.2.3 地震波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层框架结构地震能量及耗散规律
    4.1 地震动强度的影响
        4.1.1 地震总输入能
        4.1.2 地震滞回耗能
        4.1.3 地震阻尼耗能
        4.1.4 地震能量的分配
    4.2 地震动频谱特性的影响
        4.2.1 地震总输入能
        4.2.2 地震滞回耗能
        4.2.3 地震阻尼耗能
    4.3 地震动持续时间的影响
        4.3.1 地震总输入能
        4.3.2 地震滞回耗能
        4.3.3 地震阻尼耗能
    4.4 多层框架结构特性对能量反应的影响
        4.4.1 结构总体刚度对地震能量的影响
        4.4.2 结构层间刚度对地震能量分配的影响
        4.4.3 结构构件刚度对地震能量分配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层框剪结构地震能量及耗散规律
    5.1 地震动强度的影响
        5.1.1 地震总输入能
        5.1.2 地震滞回耗能
        5.1.3 地震阻尼耗能
        5.1.4 地震能量的分配
    5.2 地震动频谱特性影响
        5.2.1 地震总输入能
        5.2.2 地震滞回耗能
        5.2.3 地震阻尼耗能
    5.3 地震动持续时间的影响
        5.3.1 地震总输入能
        5.3.2 地震滞回耗能
        5.3.3 地震阻尼耗能
    5.4 高层框剪结构特性对能量反应及分配的影响
        5.4.1 结构总体刚度对地震能量的影响
        5.4.2 结构层间刚度对地震能量分配的影响
        5.4.3 结构构件刚度对地震能量分配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四、地震动持续时间对多层结构反应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爆破地震波作用下建筑结构的动力响应及安全判据研究[D]. 魏海霞. 山东科技大学, 2010(07)
  • [2]地震动持时指标与结构响应相关性分析[D]. 杨铭.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20(02)
  • [3]长持时地震动下钢筋混凝土桥墩抗震性能研究[D]. 张振涛. 防灾科技学院, 2020(08)
  • [4]平面不规则结构非弹性地震反应规律研究[D]. 王耀伟. 重庆大学, 2003(03)
  • [5]滞回型阻尼器减震结构楼层反应谱特征及其评估方法研究[D]. 徐熙. 武汉理工大学, 2019(07)
  • [6]地震动持续时间对多层结构反应的影响[J]. 宋雅桐,朱继澄.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1983(04)
  • [7]高墩及大跨桥梁的地震反应特性研究[D]. 周国良.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2004(01)
  • [8]RC框架结构扭转效应及梁柱节点地震破坏机理研究[D]. 高峰.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2019(01)
  • [9]钢筋混凝土框排架结构的平扭耦联多维地震反应分析[D]. 白晓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8(09)
  • [10]多高层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地震能量分析[D]. 徐广洋. 沈阳工业大学, 2014(07)

标签:;  ;  ;  ;  ;  

地震持续时间对多层结构响应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