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153有机硅树脂监定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方红承,张爱霞,陈莉,李文强,曾向宏[1](2017)在《2016年国内有机硅进展》文中指出根据2016年公开发表的相关资料,综述了我国有机硅行业的发展概况及有机硅产品的研发进展。
胡娟,张爱霞,陈莉,李文强,曾向宏[2](2019)在《2018年国内有机硅进展》文中指出根据2018年公开发表的资料,综述了我国有机硅行业的发展概况及有机硅产品的研发进展。
张爱霞,陈莉,李文强,曾向宏,胡娟[3](2018)在《2017年国内有机硅进展》文中认为根据2017年公开发表的资料,综述了我国有机硅行业的发展概况及有机硅产品的研发进展。
张爱霞,周勤,陈莉[4](2014)在《2013年国内有机硅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根据2013年公开发表的相关资料,综述了我国有机硅行业的发展概况及有机硅产品的研发进展。
张爱霞,苗刚,周勤,陈莉[5](2012)在《2011年国内有机硅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根据2011年公开发表的相关资料,综述了我国有机硅行业的发展概况及有机硅产品的研发进展。
张爱霞,周勤,陈莉[6](2016)在《2015年国内有机硅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根据2015年公开发表的相关资料,综述了我国有机硅行业的发展概况及有机硅产品的研发进展。
张爱霞,周勤,陈莉[7](2009)在《2008年国内有机硅进展》文中提出根据2008年公开发表的相关资料,综述了我国有机硅行业的发展概况及有机硅产品的研发进展。
张爱霞,周勤,陈莉[8](2008)在《2007年国内有机硅进展》文中认为根据2007年公开发表的相关资料,综述了我国有机硅行业的发展概况及有机硅产品的研发进展。
冯楠[9](2011)在《潮湿环境下砖石类文物风化机理与保护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对潮湿地区露天环境下砖石质文物的保护进行了研究,潮湿环境下砖石质文物的保护一直是国内外公认的技术难题。本文的研究对象都为潮湿环境下露天不可移动砖石质文物。构成砖石类文物的质地种类繁多,有砂岩、砾岩、石灰岩、大理石、汉白玉、板岩、页岩、凝灰岩、安山岩、花岗岩、伟晶岩、流纹岩、玄武岩等,而且所处自然环境复杂多变,决定了砖石质文物的保护方法也要因地制宜,如露天的与室内的环境不同,保护的方法应不全相同;潮湿温暖的环境与干燥寒冷的环境相差悬殊的情况,相应的保护方法及选用的防护材料就不能一样;处于海边多盐潮湿空气下的文物,保护工作就要首先去除内部的盐分;墓葬内的砖石类文物建筑还要考虑通风、阻止毛细水、凝结水的侵蚀及避免干湿度的急剧变化,防止霉变等,同一质地的文物如果分别处于潮湿温暖地区与干旱寒冷差异悬殊的地区则病害状况也不尽相同,砖石内文物保护一定要考虑到环境的差异性,不能是一个模式和配方,需因地制宜,采用相应的保护方法、材料和工艺。本文试图从分析研究潮湿地区砖石质文物风化现状及病害机理的角度出发,以《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为原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中国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03)、《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2003)的有关要求;采用地质学、岩土工程学、岩石学、环境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先进的科学仪器,以文物保护的新理念作指导,对高句丽石质文物、西安城墙砖石文物、麟游慈善寺风化石刻、大足石刻、澳门郑家大屋等五处砖石类文物的保存现状、赋存环境、砖石质类型和特点、病害机理及特征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分析,重点在于对潮湿环境下的砖石质文物的风化病害的现状调查,并分别分析探讨了五处砖石文物的风化机理。从潮湿环境的气象特征的诸因素中,水包括地下水、地面水、雨水加之温暖潮湿的环境是引起砖石类文物风化等损害的最主要因素,各种病害都是水的参与而产生或加剧,由此依据ASTM标准(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系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的英文缩写)选取了几种防水加固材料对现场收集的样品进行保护材料的室内老化试验和文物现场保护试验,并提出针对生物微生物的生长而相应采取的生物防治对策,首先针对潮湿环境的特殊气候特征而研发了一种复合防腐防霉杀菌剂并通过抑菌圈实验证实了其有效的防治效果,对于潮湿环境的砖石类文物的保护治理总结出可行性保护研究思路。首次提出针对典型潮湿环境下砖石类文物的可行性保护研究思路,对于易受自然因素风化的典型潮湿地区的砖石类文物的保护,提出一种合理可行性的保护方法,迄今为止,各国学者都是以单一对象的砖石类文物保护为研究目标,而未有人将保护方法归类总结,我们试图寻找可适用于潮湿环境下砖石类文物的可行性保护研究方法。本文通过文献和实际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内容包括文物价值调查、文物环境调查、病害分析、保护材料选择以及遗址保护的综合手段设计。主要选用的分析仪器是荷兰Philip-FEI公司的quanta2000环境电子扫描电镜、日本理学株式会社D/Max-RA型X射线分析仪,对砖石类样品进行分析,结合以往的研究成果,揭示砖石类文物产生病害的微观及宏观原因,探讨病害产生的机理。本文的研究对象砖石质文物都属于不可移动文物遗存,一般体积较大,还都处于户外露天环境下,不能或不宜整体移动,不能像其他馆藏文物一样可以收藏于馆内并轻易移动。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采取一定的预防性保护方法如制定控制文物保存区域周边的污染物排放、有害气体排放、地面水监管以及游客人数控制、灾害规划等,并加强日常定期的保护工作给予砖石类文物一定的预防性保护措施。用化学材料加固保护易碎、断裂、塌落的岩石类文物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罗马时期就用化学材料来保护石雕。根据国内外砖石质文物化学保护的经验,并根据砖石质文物保护的需要进行筛选,选择了若干常用的加固与防水材料,这些保护材料主要为有机硅和丙烯酸树脂,通过室内试验以多种指标(颜色变化、接触角、吸水率、耐水、耐冻融、耐盐、耐酸等)对加固和防水材料进行了初步保护效果检测,给潮湿环境下砖石质文物保护工程的规划和制定提供一定的实验数据支持。国内外现阶段对于砖石质文物加固封护材料效果的检测一般都是采用非文物样品进行老化实验,而对非文物样品封护加固的实验结果并不能直接引入对于真实文物样品的保护中,而本文首次大量引用5处不同环境不同岩性的砖石质文物样品开展大量的检测试验,通过对砂岩、花岗岩、砖质等真实文物的加固封护保护研究,全面系统的通过对孔隙度、毛细吸水率、外观颜色、裂缝等参数的测定来检测冻融、冷热循环、酸碱腐蚀、可溶盐侵蚀等老化实验对加固封护保护材料的耐候性等方面的影响,从微观及宏观角度了解不同加固封护材料对砖石类文物的保护效果,对所选材料如有机硅等对潮湿地区砖石质文物保护的可行性和效果进行研究。现场应用研究:将实验筛选出的加固封护材料应用于国家级砖石质文物的现场保护研究,主要应用于宝鸡麟游慈善寺、高句丽遗存、西安城墙等文物的保护研究中,其中选取部分通过吸水量、颜色、结壳、润湿角变化等参数来评估保护效果。选取的五处露天砖石质文物所处的环境具有高湿度、降雨量大等特点,给各种生物体生长繁衍提供了适宜的条件,由此造成的破坏作用不可忽视,这些生命体主要有菌类及低等植物如苔藓、藻类、地衣等,它们常以共生复合体的形式存在,不仅在砖石质文物表面形成各种色斑,严重影响文物原貌,而且还会使砖石质文物发生严重的生物风化,本文试图了解潮湿地区的砖石质文物的病害机理和风化机理,通过对其表面产生生物风化的生物样品进行采集、分离、鉴定后从中选取部分,照顾种群类别,并考虑代谢产物可能有害的菌种,选取了15种菌类,通过科学的配比配制了一种高效、低毒的复合防腐防霉杀菌剂,采用了生物防治实验中最常用的方法——抑菌圈,验证了复合防腐防霉杀菌剂的杀菌抑菌效果,并提出了对砖石文物生物风化的的防治保护方法。展望:潮湿环境下砖石类文物保护仍然是文物保护领域的难点,该部分的研究还需进一步的完善,未来的工作重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对潮湿地区砖石类文物风化保护材料的性能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2、通过更多的实验数据调查,对本文所选取的五处潮湿环境的砖石质文物的现场实验区域的保护效果进行考证。
郑保山,龚小芬[10](1997)在《《精细石油化工文摘》1997年 第11卷 主题索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编辑部开发有《精细石油化工文摘》机器翻译编辑出版系统和文摘自动建库系统,此索引系采用文摘自动建库系统中的主题索引功能制作。索引按叙词的汉语拼音顺序编排,以外文字母开头的叙词排在以汉字开头的叙词前面,各叙词下的每一个索引款目由中文题名和文摘流水号组成,索引叙词取自《石油化工汉语叙词表》和《精细石油化工文摘词表》。
二、1153有机硅树脂监定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153有机硅树脂监定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2016年国内有机硅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行业发展概况 |
2 产品研发进展 |
2.1 硅橡胶 |
2.1.1 室温硫化硅橡胶 |
2.1.2 热硫化硅橡胶 |
2.1.3 加成型硅橡胶 |
2.2 硅油 |
2.3 硅树脂 |
2.4 硅烷 |
2.5 其它有机硅材料 |
2.6 有机硅改性有机材料 |
2.6.1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 |
2.6.2 有机硅改性聚氨酯 |
2.6.3 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 |
2.6.4 有机硅改性其它材料 |
(2)2018年国内有机硅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行业发展概况 |
2 产品研发进展 |
2.1 硅橡胶 |
2.1.1 室温硫化硅橡胶 |
2.1.2 热硫化硅橡胶 |
2.1.3 加成型硅橡胶 |
2.2 硅油 |
2.3 硅树脂 |
2.4 硅烷 |
2.5 其它有机硅材料 |
2.6 有机硅改性有机材料 |
2.6.1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 |
2.6.2 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 |
2.6.3 有机硅改性聚氨酯 |
2.6.4 有机硅改性其它材料 |
(3)2017年国内有机硅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行业发展概况 |
2产品研发进展 |
2.1硅橡胶 |
2.1.1室温硫化硅橡胶 |
2.1.2热硫化硅橡胶 |
2.2硅油 |
2.3硅树脂 |
2.4硅烷 |
2.5其它有机硅材料 |
2.6有机硅改性有机材料 |
2.6.1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 |
2.6.2有机硅改性聚氨酯 |
2.6.3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 |
2.6.4有机硅改性其它材料 |
(4)2013年国内有机硅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行业发展概况 |
2 产品研发进展 |
2.1 硅橡胶 |
2.1.1 室温硫化硅橡胶 |
2.1.2 热硫化硅橡胶 |
2.1.3 加成型硅橡胶 |
2.2 硅油 |
2.3 硅树脂 |
2.4 硅烷 |
2.5 其它有机硅材料 |
2.6 有机硅改性有机材料 |
2.6.1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 |
2.6.2 有机硅改性聚氨酯 |
2.6.3 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 |
2.6.4 有机硅改性其它材料 |
(5)2011年国内有机硅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行业发展概况 |
2产品研发进展 |
2.1 硅橡胶 |
2.1.1 室温硫化硅橡胶 |
2.1.2 热硫化硅橡胶 |
2.1.3 加成型硅橡胶 |
2.2 硅油 |
2.3 硅树脂 |
2.4 硅烷 |
2.5 其它有机硅材料 |
2.6 有机硅改性有机材料 |
2.6.1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 |
2.6.2 有机硅改性聚氨酯 |
2.6.3 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 |
2.6.4 有机硅改性其它材料 |
2.7副产物的综合利用 |
(6)2015年国内有机硅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行业发展概况 |
2产品研发进展 |
2. 1硅橡胶 |
2. 1. 1室温硫化硅橡胶 |
2. 1. 2热硫化硅橡胶 |
2. 1. 3加成型硅橡胶 |
2. 2硅油 |
2. 3硅树脂 |
2. 4硅烷 |
2. 5其它有机硅材料 |
2. 6有机硅改性材料 |
2. 6. 1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 |
2. 6. 2有机硅改性聚氨酯 |
2. 6. 3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 |
2. 6. 4有机硅改性其它材料 |
(7)2008年国内有机硅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行业发展概况 |
2 产品研发进展 |
2.1 硅橡胶 |
2.1.1 室温硫化硅橡胶 |
2.1.2 热硫化硅橡胶 |
2.1.3 加成型硅橡胶 |
2.2 硅油 |
2.3 硅树脂 |
2.4 硅烷 |
2.5 其它有机硅材料 |
2.6 有机硅改性材料 |
2.6.1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 |
2.6.2 有机硅改性聚氨酯 |
2.6.3 有机硅改性环氧树脂 |
2.6.4 有机硅改性其它材料 |
(8)2007年国内有机硅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行业发展概况 |
2 产品研发进展 |
2.1 硅橡胶 |
2.1.1 室温硫化硅橡胶 |
2.1.2 热硫化硅橡胶 |
2.1.3 加成型硅橡胶 |
2.2 硅油 |
2.3 硅树脂 |
2.4 硅烷 |
2.5 其它有机硅材料 |
2.6 有机硅改性材料 |
2.6.1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 |
2.6.2 有机硅改性聚氨酯 |
2.6.3 其它有机硅改性材料 |
(9)潮湿环境下砖石类文物风化机理与保护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概述 |
1.1.1 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的概念 |
1.1.2 文物保护基本方针及原则 |
1.2 砖石文物的分类 |
1.2.1 石质文物的分类 |
1.2.2 砖质类文物的分类 |
1.3 砖石文物的组成及结构 |
1.3.1 石质文物的组成及结构 |
1.3.2 砖质文物的组成及结构 |
1.3.3 砖石材料的性能 |
1.4 国外砖石类文物保护概况 |
1.4.1 国外砖石类文物保护的发展史 |
1.4.2 国外砖石类文物保护的主要研究内容 |
1.5 国内砖石类文物保护研究概况 |
1.6 潮湿环境下砖石文物的主要病害特点 |
1.6.1 潮湿环境下大气中有害气体对砖石文物的风化破坏 |
1.6.2 潮湿环境下可溶盐对砖石文物的风化破坏 |
1.7 潮湿环境下砖石文物保护研究的迫切性 |
参考文献 |
第2章 潮湿环境下砖石类文物保护材料的研究 |
2.1 潮湿环境的定义 |
2.1.1 相对湿度 |
2.1.2 降雨量 |
2.2 潮湿环境下砖石类保护材料的分类及性能要求 |
2.2.1 潮湿环境砖石类文物保护材料的筛选要求 |
2.2.2 清洗材料 |
2.2.3 加固封护保护材料 |
2.2.4 表面防水防风化材料 |
2.2.5 常用的加固、封护试剂对于砖石类文物的成功保护案例 |
2.2.6 粘结修补材料 |
2.2.7 防护杀菌材料 |
2.2.8 生物矿化材料 |
2.3 潮湿环境下砖石类文物保护材料的配制及特点 |
2.3.1 潮湿环境下砖石类文物表面保护材料的老化实验 |
2.3.2 潮湿环境下砖石类文物上使用的复合杀菌剂的特点 |
2.4 保护材料应用在砖石类样品上的效果检验 |
2.4.1 砖石类样品结构特征及组成 |
2.4.2 砖石类样品加固封护保护材料的选择 |
参考文献 |
第3章 高句丽石质文物风化机理及保护方法研究 |
3.1 高句丽石质文物的保存现状及病害现场调查 |
3.1.1 高句丽的石筑古城关隘 |
3.1.2 高句丽石刻石碑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稀世珍品 |
3.2 高句丽石质文物风化的病害机理分析 |
3.2.1 高句丽石质文物化学组成对其风化的影响 |
3.2.2 高句丽石质结构对其风化的影响 |
3.2.3 高句丽石质胶结物对风化的影响 |
3.2.4 高句丽石质文物地质地理条件对风化的影响 |
3.3 高句丽石质文物风化的外部因素 |
3.3.1 高句丽石质文物风化的物理因素 |
3.3.2 影响高句丽石质文物风化的化学因素 |
3.3.3 影响高句丽石质文物风化的生物因素 |
3.4 高句丽石质文物的现场保护试验 |
3.4.1 高句丽石质文物表面有害物质的清洗 |
3.4.2 高句丽石质文物表面的封护 |
参考文献 |
第4章 大足石质文物风化病害机理研究及保护对策探讨 |
4.1 大足石刻所处环境的地质与气候情况 |
4.1.1 大足环境特征——温度 |
4.1.2 大足环境特征——湿度 |
4.1.3 大足环境特征——降水量 |
4.1.4 大足环境特征——蒸发量 |
4.1.5 大足环境特征——风速 |
4.1.6 大足环境特征—— SO_2、NO_X、总悬浮颗粒(TSP 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 |
4.1.7 大足环境特征——酸雨的侵蚀 |
4.2 大足石刻病害现场调查 |
4.2.1 北山的保存现状 |
4.2.2 南山的保存现状 |
4.2.3 宝顶山的保存现状 |
4.3 大足石刻样品采集及分析检测 |
4.4 大足石刻的风化样品分析及检测的结果 |
4.4.1 大足石刻石质文物化学组成对其风化的影响 |
4.4.2 大足石刻中可溶盐的积累 |
4.4.3 大足石刻文物样品结构对石质风化的影响 |
4.4.4 大足石刻生物样品的采集及鉴定 |
4.5 大足石刻病害机理分析 |
4.5.1 水对砂岩的浸湿软化破坏影响 |
4.5.2 水分对胶结物的溶蚀 |
4.5.3 可溶盐聚集结晶溶解产生的破坏影响 |
4.5.4 酸雨雾对石刻的风化破坏影响 |
4.6 大足石刻的保护与展望 |
4.6.1 大足石刻本体的保护方法 |
4.6.2 大足石刻本体的保护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5章 西安明城墙病害机理及保护研究 |
5.1 西安城墙地理位置 |
5.2 西安城墙所处环境的地质与气候情况 |
5.3 西安城墙的保护发展情况 |
5.3.1 西安城墙的历代维修 |
5.3.2 西安城墙的保存现状 |
5.4 西安城墙的病害现场调查与分析 |
5.4.1 墙体沉降、裂缝、鼓胀 |
5.4.2 墙体泛盐、表面风化剥蚀 |
5.4.3 古建筑彩绘层的起翘、脱落 |
5.4.4 西安城墙的生物病害 |
5.5 西安城墙的风化样品采集及分析检测 |
5.5.1 西安城墙“泛碱”样品采集检测 |
5.5.2 西安城墙砖材溶盐形成原因 |
5.5.3 西安城墙砖质风化结果分析 |
5.5.4 西安城墙病害主要产生原因——可溶盐对西安城墙砖质文物的风化破坏 |
5.5.5 西安城墙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水 |
5.6 西安城墙的保护方法研究 |
5.6.1 对西安城墙墙体沉降、裂缝、鼓胀的监测 |
5.6.2 西安城墙本体的保护 |
参考文献 |
第6章 麟游慈善寺石刻风化机理及抢救性保护研究 |
6.1 麟游慈善寺石窟所处的环境 |
6.1.1 慈善寺环境特征——温度 |
6.1.2 慈善寺环境特征——湿度 |
6.1.3 慈善寺环境特征——降雨量、蒸发量 |
6.1.4 慈善寺环境特征——风速 |
6.2 慈善寺石窟的主要病害现状 |
6.2.1 石窟表面风化 |
6.2.2 石窟表面存在大量裂隙 |
6.2.3 石窟表面大面积空臌 |
6.2.4 石窟表面大量的水痕土锈 |
6.2.5 菌类及低等生物的生长繁殖 |
6.3 风化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
6.3.1 样品来源 |
6.3.2 样品分析 |
6.4 麟游慈善寺的石刻风化原因 |
6.4.1 麟游石刻风化的内部因素 |
6.4.2 麟游石刻风化的外部因素 |
6.4.3 水对麟游慈善寺石刻风化的影响 |
6.4.4 麟游石刻的生物风化 |
6.5 麟游风化石刻的现场保护研究实验 |
6.5.1 麟游风化石刻的清洗 |
6.5.2 麟游风化石刻的粘结修补 |
6.5.3 麟游风化石刻的加固和封护 |
6.5.4 麟游风化石刻空臌的处理 |
附图 |
第7章 澳门地区部分风化石质文物病害机理及保护研究 |
7.1 澳门地区石质文物的分类 |
7.1.1 本文研究对象之一 |
7.1.2 本文研究对象之二 |
7.2 澳门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 |
7.3 澳门地区石质文物的主要病害现状 |
7.4 澳门地区石质文物风化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
7.4.1 风化石质样品来源 |
7.4.2 生物风化样品的采集 |
7.4.3 分析内容 |
7.5 澳门地区砖石文物的保护对策初探 |
第8章 潮湿环境下砖石类文物上生物风化的防治措施 |
8.1 调查取样 |
8.1.1 样品中地衣的分离、鉴定方法 |
8.1.2 砖石质文物上真菌类微生物的采集鉴定 |
8.2 潮湿地区生物风化机理研究 |
8.2.1 真菌及真菌对石质文物风化的影响 |
8.2.2 细菌及细菌对石质文物风化的影响 |
8.2.3 地衣及地衣对石质文物风化的影响 |
8.2.4 藻类及藻类对石质文物的影响 |
8.2.5 苔藓和苔藓对石质文物风化的影响 |
8.2.6 高等植物和高等植物对石质文物风化的影响 |
8.3 潮湿地区砖石文物表面生物风化的防治研究 |
8.3.1 局部清洗去除 |
8.3.2 潮湿环境下砖石类文物表面抑菌剂的筛选 |
8.4 潮湿环境下砖石类表面生物风化预防治理措施 |
8.4.1 预防性措施 |
8.4.2 施加杀菌剂和封护剂的保护措施 |
8.5 展望 |
第9章 结论 |
附录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1153有机硅树脂监定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2016年国内有机硅进展[J]. 方红承,张爱霞,陈莉,李文强,曾向宏. 有机硅材料, 2017(03)
- [2]2018年国内有机硅进展[J]. 胡娟,张爱霞,陈莉,李文强,曾向宏. 有机硅材料, 2019(03)
- [3]2017年国内有机硅进展[J]. 张爱霞,陈莉,李文强,曾向宏,胡娟. 有机硅材料, 2018(03)
- [4]2013年国内有机硅进展[J]. 张爱霞,周勤,陈莉. 有机硅材料, 2014(03)
- [5]2011年国内有机硅进展[J]. 张爱霞,苗刚,周勤,陈莉. 有机硅材料, 2012(03)
- [6]2015年国内有机硅进展[J]. 张爱霞,周勤,陈莉. 有机硅材料, 2016(03)
- [7]2008年国内有机硅进展[J]. 张爱霞,周勤,陈莉. 有机硅材料, 2009(03)
- [8]2007年国内有机硅进展[J]. 张爱霞,周勤,陈莉. 有机硅材料, 2008(03)
- [9]潮湿环境下砖石类文物风化机理与保护方法研究[D]. 冯楠. 吉林大学, 2011(08)
- [10]《精细石油化工文摘》1997年 第11卷 主题索引[J]. 郑保山,龚小芬. 精细石油化工文摘, 199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