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九七四年国外球团生产概况(论文文献综述)
田慧丽[1](2019)在《王拱璧乡村教育实践研究》文中提出教育的实施可以确保国家劳动力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是国家发展的动力之源泉。根据中国2018年的年鉴可知,2017年全国城镇与乡村人口所占比例分别为58.52%、41.48%。因此,实施乡村教育无疑是提升乡村民众整体素质和提高生产力的有效举措。文章通过对民国时期的王拱璧在其家乡青年村创办以青年公学为大本营的乡村教育,对他的乡村教育实践做了一个较为系统的整理和分析,希望可以借由挖掘前人的办学经验以回顾和启发当下的乡村教育办理。本研究正文由五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对王拱璧乡村教育实践的产生背景做了整理和分析,主要包括其原生家庭对他成长过程中潜移默化式的影响、旧式学堂和新式学堂中的求学经历、社会影响因素。第二部分,介绍了王拱璧回归家乡实施乡村自治和乡村教育的理论基础——新村主义。第三部分,描述了王拱璧在受到新村主义的影响以后,结合家乡特点,计划实行乡村自治,制定建设青年村的具体措施等内容,此外,还包括青年村的一些基本概况和其最后的陨落。这一步也为后面实施以青年公学为核心的乡村教育塑造了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整理了以青年公学为核心的乡村教育实施情况,即王拱璧乡村教育实践的具体内容,其中涵盖了多层次和多系统的教学形式,包括幼儿园、小学部、中学部、师范部和各种结合乡村本土特点的补习部,为提升村民们的整体综合素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质量。此外,青年村为王拱璧实施以青年公学为核心的乡村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背景环境,而以青年公学为核心的乡村教育的顺利实施又进一步促进了青年村整体水平的发展。可以说,前者为后者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前提,后者的成就为前者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前景,二者相辅相成,可以说是相互成就的关系。第四部分,总结了以青年村为背景,以青年公学为核心的乡村教育特点,并在此基础之上思考了该研究为当下的乡村教育实施和发展所产生的启示。
项逸佩[2](2019)在《山东钢铁并购重组莱芜钢铁的绩效研究》文中认为钢铁行业对我国国民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更是我国的第一产业。1978年改革开放后,我国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提出科学发展观后,平衡了工农业发展,钢铁产量也因此得到了飞速提高,大大小小的钢铁厂也不断成立。近年来,受全球经融危机影响,钢铁业也面临发展的瓶颈,出现了明显的产能过剩,需求持续下降,成本却不断上升导致利润下降等问题相继出现。面对这些困境与挑战,钢铁企业纷纷采用各种途径寻找出路,其中不少企业选择采取并购重组方式来提升企业效益,增强竞争力。本文选定济南钢铁并购莱芜钢铁事件为案例,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基本观点,然后对并购动因、并购市场绩效和财务绩效进行了文献和相关理论综述。接着论述了中国钢铁产业并购重组的背景以及存在的问题。再次以济南钢铁并购莱芜钢铁的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对此次并购的动因、背景和并购过程及方案进行详细介绍,采用了事件研究法计算额累计收益率(CAR值)、购买持有超额收益率(BHAR值)以及计算企业各项财务指标对并购后的效果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并购后山东钢铁总体绩效并没有出现上升的迹象,济南钢铁并购莱钢股份没有促进企业的发展,反而降低了市场价值。由此可见,重组之后的整合是重中之重,因此要在战略、产品价值链、组织架构、财务管理体系等方面加强整合,加大企业的研发力度,控制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从而保证企业的良好发展。
邓清晨[3](2018)在《关于《大地之花》汉译过程中的不可译性》文中认为翻译课程学习阶段,本人选取了日本“微风会”会长玉田澄子的《大地之花》中的部分章节进行翻译。本报告基于此翻译实践,总结了本人的翻译实践心得。《大地之花》是玉田澄子的回忆录,主要记叙了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如何随开拓团到中国东北、在日本战败后被与家人一起被中国人收留以及最后被引渡回国的一系列经历。而报告主要选取第一章到第四章内容为实践对象,具体讲述了 1932年到1945年期间,日本向中国派遣开拓团的起因、经过以及作者家人的亲身经历。文本中有很多地方能体现中日两国之间在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性,且某些内容富有时代背景特色,需要一定的翻译技巧,这也正是该报告研究翻译的价值所在。在此翻译实践中,笔者遇到了很多问题和难题。最初因为不了解不可译性存在的原因及其相应的解决方法,名词和长句的部分翻译未能准确地向读者传达出原文所表达的意思。因此本报告通过对翻译中存在的不可译性产生原因的考察,探讨应对《大地之花》汉译过程中不可译性的策略。希望探讨出的对策和解决方法能为今后的翻译实践提供一点理论参考和借鉴。该实践报告主要由以下三章的内容构成。第一章主要考察不可译性存在的原因,并以《大地之花》中的翻译实例为例阐述了《大地之花》汉译过程中存在亟待解决的不可译现象。第一节根据洪堡特等人对不可译性问题的研究,明确了不可译性问题主要是由原语和目的语在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引起的;第二节列举翻译实践中具有代表性的实例,从原文的特征和译文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说明此次文本翻译中存在的不可译性问题。第二章基于现有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以零翻译和意译来应对不可译性。通过分析翻译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尝试用两种方法去解决第一章实例中出现的不可译性问题。第一节主要介绍零翻译的提出和具体分类及其如何应对不可译性;第二节主要介绍意译如何应对不可译性问题,尤其是因思维方式和修辞审美差异引起的不可译性。通过分析总结,笔者认为零翻译可保留原语中所包含的文化因素,起到跨文化交流的作用;意译则更加重视读者感受,增加译文的可读性。第三章着重探讨零翻译和意译在《大地之花》汉译中的运用。第一节对零翻译在名词汉译方面的应用进行探讨,第二节对意译在长句翻译中的运用进行分析,第三节则从特殊交际情景角度总结了如何灵活处理特殊情况下的不可译性问题。通过上述实践总结与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不可译性真实存在于翻译实践当中,主要是由原语和目的语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的差异引起的。第二,借助零翻译和意译,可在一定程度上应对《大地之花》文本中的名词和长句翻译。第三,在特殊交际情景下,不可过分拘泥于翻译方法和策略,译者应当灵活运用所学方法和自身经验。本文主要考察了《大地之花》翻译实践中存在的不可译性,并结合不可译性发生的原因探讨了零翻译和意译在《大地之花》汉译过程中的运用。译者只有充分认识到翻译不可译性的存在,找到恰当的翻译策略来应对,才能准确把握翻译的方向,有的放矢。
尹惠民[4](1985)在《江苏省金属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的工作报告》文中指出 各位代表、各位同志们: 今天,我受第二届理事会委托,向到会代表作第二届理事会的工作报告,不妥之处,请代表们批评指正。江苏省金属学会建于一九五九年,由于十年动乱的干扰,一度停止活动,一九七八年在省冶金科技工作会议暨省金属学会理会扩大会上经整顿,恢复了工作,民主选举了第二届理事会。从此,学会活动逐步地恢复发展起来。几年来,我们的国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变,党的十二大确定了在本世纪末工农业
张惠宁[5](1982)在《日本钢铁厂粉尘利用述评》文中认为 多年来,冶金厂产生的粉尘被称作“废料”而弃置,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据统计,日本冶金厂粉尘量为40~60公斤/吨钢;澳大利亚冶金厂每年有粉尘40万吨,约占其钢产量的5~6%;美国冶金厂粉尘约占钢产量的40%;我国冶金厂粉尘量比国外都高,约占15%左右。
孙品华[6](1979)在《硫铁矿选矿势在必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制酸用的硫铁矿是供应经过选矿后的精矿呢,还是开采出什么就给什么,这是一项技术政策问题。孙品华同志的“硫铁矿选矿势在必行”一文,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 我国以硫铁矿为原料制酸的比重目前占75%左右,如果不大量进口硫磺,预计近期内这种局面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从经济角度看,低品位硫铁矿经过选矿后,除硫资源利用稍差、加工和基建费要增加外,酸厂的作业率得到提高,运输的负担可以减轻,矿渣的利用能够解决,余热得以充分利用。有人对年产70万吨含硫15.6%的硫铁矿选至含硫43%与不选矿两种方案作了技术经济比较,选矿比不选矿每年在经济上可净得利益约512万元,硫酸厂的收益尚未计算在内。总之,采用精矿方针,得多失少,经济利益是显着的。而且只有这样,硫酸生产实现现代化才会有可靠的基础。 正当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时候,有必要总结我国硫酸工业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对于决定发展方向的有关技术政策,比如小硫酸工业究竟如何发展、大硫酸企业怎样改造等等,进行认真的研讨,就更加重要了。这些问题都是硫酸工业战线上每一位同志十分关心的大事。本刊欢迎读者各抒己见,写成文章寄来。
袁文彬[7](1979)在《国外铁矿石造块工业七十年代科技现状与八十年代发展动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就世界范围而言,铁矿石造块工业(主要是指抽风烧结与焙烧球团法)作为钢铁冶炼生产所需的精料——人造富矿的加工工业,尤其是球团工业,在七十年代里,有了十分显着的发展。其特点是:单套设备大型化,专业企业大型化,生产能力大幅度增长,工艺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改善,能量消耗不断降低,与此同时,自动化水
褚森泉[8](1979)在《黄磷生产中磷矿的予处理》文中认为 电炉法黄磷的生产过程中,原料的予处理是一个重要的工艺环节。随着黄磷生产的发展,电炉容量不断地增大,为了确保电炉的稳定正常生产,精料入炉已普遍受到重视。国外制磷工业在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期间有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技术上主要的突破有二个方面:建成了50000千瓦以上的大型电炉;采用烧结,球团、压块、瘤结等加工方法、制备了适宜于电炉生产用的炉料。我国制磷工业在生产实践中对原料予处理重要性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特别是广西二台15000KVA电炉建成后,由于生产流程中原料处理不够完善,致使电炉不能长期稳定生产,教训是极为
丁官年[9](1979)在《国外球团矿生产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一、概述球团法是一九一一年A.G.安德逊(Anderson)在瑞典(专利第35124号)提出的。但是,高炉使用球团矿最早试验是一九四八年。首先是美国矿山局在米尼坡利斯
长沙矿山设计院[10](1978)在《七十年代国外球团矿生产技术水平概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一、球团矿生产概述球团法是一九一一年A·G·安德逊在瑞典提出的(专利35124号)。高炉使用球团矿最早试验是一九四八年。美国矿山局在米尼坡利斯小高炉中进行半工业性试验,取得好的效果。一九五○年以来,才进行大规模生产。
二、一九七四年国外球团生产概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九七四年国外球团生产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王拱璧乡村教育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一)王拱璧乡村教育实践研究的理论必要性 |
(二)王拱璧乡村教育实践研究的现实必要性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三、核心概念 |
(一)新村主义 |
(二)乡村自治 |
(三)乡村教育 |
四、文献综述 |
(一)国内研究综述 |
(二)国外研究综述 |
五、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六、研究的重点及难点 |
(一)研究重点 |
(二)研究难点 |
第一章 王拱璧乡村教育实践的产生背景和影响因素 |
一、个人成长经历 |
(一)王拱璧的原生家庭 |
(二)王拱璧的求学经历 |
二、社会影响因素 |
第二章 王拱璧乡村教育实践的理论基础 |
一、新村主义的主要内容 |
二、新村主义对王拱璧的影响 |
第三章 王拱璧乡村教育实践的主要内容 |
一、王拱璧乡村教育实践的奠基之笔——青年村 |
(一)青年村自治缘起 |
(二)青年村自治过程 |
(三)青年村自治陨落 |
二、王拱璧乡村教育实践的核心阵地——青年公学 |
(一)青年公学的缘起 |
(二)青年公学基本概况 |
(三)青年公学的建校蓝图实施情况 |
第四章 王拱璧乡村教育实践特点及其启示 |
一、王拱璧乡村教育实践特点 |
(一)以乡村自治为前提,实施乡村教育 |
(二)提升村民综合素质,推动教育普及 |
(三)全面促进乡村发展,坚持农教合一 |
(四)压强扶弱,累进收取学费 |
(五)自编教材,整合乡村特色 |
二、启示 |
(一)乡村建设,治理为先 |
(二)乡村发展,教育为重 |
(三)开发本土课程,激发乡土情怀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山东钢铁并购重组莱芜钢铁的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并购动因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2 并购市场绩效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3 并购财务绩效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4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方法与框架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框架 |
1.3.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并购的概念 |
2.1.2 并购绩效的概念 |
2.2 并购绩效的理论基础 |
2.2.1 规模效益理论 |
2.2.2 协同效应理论 |
2.2.3 委托代理理论 |
2.3 并购绩效研究方法 |
2.3.1 事件研究法 |
2.3.2 财务指标法 |
第三章 山东钢铁兼并重组背景及动因分析 |
3.1 国内钢铁行业重组背景 |
3.1.1 外部环境 |
3.1.2 内部环境 |
3.2 并购存在的问题 |
3.2.1 地方壁垒 |
3.2.2 体制障碍 |
3.2.3 利益冲突 |
3.3 山东钢铁并购重组动机 |
3.3.1 通过并购重组可以发挥协同效应,实现规模经济 |
3.3.2 通过并购重组可以提高我国钢铁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
3.3.3 通过并购重组可以促进山东钢铁的快速成长 |
3.4 山东钢铁兼并重组概况 |
3.4.1 济南钢铁简介及经营范围 |
3.4.2 被并购方公司莱芜钢铁简介及经营范围 |
3.4.3 济南钢铁吸收合并莱钢股份过程回顾 |
第四章 山东钢铁兼并重组绩效分析 |
4.1 山东钢铁并购重组市场绩效分析 |
4.1.1 股价表现—CAR指标分析 |
4.1.2 股价表现--BHAR指标分析 |
4.2 山东钢铁并购重组的财务绩效分析 |
4.2.1 盈利能力分析 |
4.2.2 偿债能力分析 |
4.2.3 营运能力分析 |
4.2.4 发展能力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整合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整合建议 |
5.2.1 加强并购后的业务整合,多元化协同发展。 |
5.2.2 加强成本控制,降低生产成本。 |
5.2.3 加大创新力度,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
5.3 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关于《大地之花》汉译过程中的不可译性(论文提纲范文)
谢辞 |
摘要 |
要旨 |
ABSTRACT |
はじめに |
一、翻訳実践を通して発见された翻訳不可能性 |
1 、翻訳不可能性とは |
2 、『大地の花』の汉訳における翻訳不可能性 |
二、翻訳不可能性への对応 |
1、ゼ口翻訳 |
2、意訳 |
三、『大地の花』の翻訳不可能性に对する对応 |
1、名词の汉訳 |
2、长句の汉訳 |
3、特别なコミユニケ一ツヨソの汉訳 |
おわりに |
参考文献 |
付录 |
四、一九七四年国外球团生产概况(论文参考文献)
- [1]王拱璧乡村教育实践研究[D]. 田慧丽. 河南大学, 2019(01)
- [2]山东钢铁并购重组莱芜钢铁的绩效研究[D]. 项逸佩. 江苏大学, 2019(12)
- [3]关于《大地之花》汉译过程中的不可译性[D]. 邓清晨. 南京大学, 2018(10)
- [4]江苏省金属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的工作报告[J]. 尹惠民. 江苏冶金, 1985(03)
- [5]日本钢铁厂粉尘利用述评[J]. 张惠宁. 烧结球团, 1982(S1)
- [6]硫铁矿选矿势在必行[J]. 孙品华. 硫酸工业, 1979(05)
- [7]国外铁矿石造块工业七十年代科技现状与八十年代发展动向[J]. 袁文彬. 烧结球团, 1979(02)
- [8]黄磷生产中磷矿的予处理[J]. 褚森泉. 无机盐工业, 1979(04)
- [9]国外球团矿生产综述[J]. 丁官年. 烧结球团, 1979(01)
- [10]七十年代国外球团矿生产技术水平概况[J]. 长沙矿山设计院. 烧结球团, 197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