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脉散注射液抢救心脏骤停1例(论文文献综述)
黄建慧[1](2021)在《电针针刺百会、内关对心源性心脏骤停复苏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
林敏青[2](2021)在《脓毒症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与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分析ICU脓毒症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探讨脓毒症不同中医证型与一般临床资料、生理生化指标、预后的关系,进一步评价特定指标对中医证型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效能,为脓毒症的中医辨证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客观指导,以期改善脓毒症预后。方法借助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和病案室,回顾性收集该医院ICU病房自2019年9月至2021年1月纳入脓毒症中医临床路径的规范化且符合纳排标准的病例94例,其中中医辨证由2位主治以上级别的中医师负责。采集病例的中医四诊信息和一般临床资料、生理生化指标、预后情况,计算SOFA评分和APACHEII评分,将所有数据登记入病例采集表并录入Excel表,借助SPSS 22.0软件分析脓毒症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探讨不同证型与炎症指标(WBC、N、PCT)、凝血指标(PLT、D-D、FIB、APTT、PT)、血气指标(PH、Lac、Na、K)以及SOFA评分、APACHEII评分之间的关系,评估证型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效能。结果1.一般临床资料:94例脓毒症患者中,男性52例(55.3%),女性42例(44.7%)。年龄分布在46-90岁,平均年龄在71.28±13.03岁。基础疾病以心脑血管病多见,依次为高血压54例(57.4%)、脑血管病44例(46.8%)、糖尿病28例(29.8%)、冠心病24例(25.5%)。感染部位以肺部感染为主,占60例(63.8%),其次肺部合并泌尿道感染12例(12.8%),泌尿道感染10例(10.6%),腹腔感染8例(8.5%)。2.中医证型分布:血瘀证28例(29.8%),占比最大,其次急性虚证26例(27.6%)、腑气不通证20例(21.3%)、毒热证20例(21.3%)。证型分布与性别无显着差异,与年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以急性虚证的平均年龄最大(80.7岁)。3.证型与生理生化指标关系:炎症指标中,以腑气不通证WBC、N、PCT值最高,证型与WBC、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P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指标中,以血瘀证D-D、FIB、APTT、PT值最高,不同证型间PLT、FIB、APTT、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气指标中,不同证型间Na、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H和La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急性虚证Lac值最高,PH值最低有显着差异。不同证型的SOFA评分、APACHEII评分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SOFA评分分布在4-25分,血瘀证>急性虚证>腑气不通证>毒热证;APACHEII评分分布在10-34分,急性虚证>血瘀证>腑气不通证>毒热证。4.证型与预后关系:本研究中脓毒症的28天病死率达40%,中医证型与预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以急性虚证预后最差,与腑气不通证、毒热证存在显着差异(P=0.012、P=0.002),而其他证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中医证型诊断效能:D-D诊断血瘀证的效能最佳,Lac诊断急性虚证、PCT诊断腑气不通证的效能一般。AUC分别为0.842、0.777、0.759。6.预后评估效能:SOFA评分和APACHEII评分对预后的评估效能最佳(AUC=0.805),其中APACHEII评分的敏感性最强(89.5%),SOFA评分的特异性最强(75%);PCT的预后评估效能最差(AUC=0.523),敏感性和特异性也最低。结论1.心脑血管病可能是脓毒症的高危因素。2.高龄、高Lac、高SOFA评分、高APACHEII评分将提示不良预后。3.PCT对腑气不通证、D-D对血瘀证、Lac对急性虚证有较好的指导意义;SOFA评分、APACHEII评分对预后判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4.脓毒症早期,多见毒热证,一般不引起凝血和代谢紊乱,治疗以攻邪为主,预后良好;中期,毒热证逐渐过渡为腑气不通证,此时驱邪扶正兼施,有助于逆转病情;晚期,以血瘀证和急性虚证多见,此时应以扶正为主,预后较差。尤其对于入ICU的脓毒症患者,多已处于中晚期阶段,存在不同程度的正气虚损或器官功能损伤,建议扶正补虚贯穿脓毒症治疗全程。
郑智友[3](2020)在《生脉益心汤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气阴两虚证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评估、探讨生脉益心汤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气阴两虚证临床疗效,以期创新中医药对CHF诊疗思路,为本方的临床推广奠定基础。方法:将门诊或者住院的60例CHF(气阴两虚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规范化西药治疗的基础上予生脉益心汤口服。疗程4周,比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估,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Lee氏心衰积分、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NT-proBNP、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6MWT)、LVEF等实验指标变化。结果:1、两组患者在治疗后中医临床证候积分、Lee氏心衰积分、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6MWT、NT-proBNP、LVEF等实验指标较治疗前均有较大的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通过组间比较可以发现,在中医临床证候积分、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6MWT、NT-proBNP、LVEF、lee氏心衰积分等指标上治疗组效果更加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在实验过程中均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指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生脉益心汤能够明显改善各项疗效指标,联合常规西药治疗CHF(气阴两虚证)的效果确切、安全。较单纯西药诊治,中西医联合治疗在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缓解经济压力及防治调理等方面更加具有优势,临床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蒋婷[4](2020)在《参竭颗粒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气虚血瘀型患者心功能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参竭颗粒对急性心机梗死PCI术后气虚血瘀型患者心功能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常州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患者中参考诊断标准、入选标准、排除标准选取行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予抗血小板聚集、抗凝、稳定斑块、β受体阻滞剂、ACEI/ARB规范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参竭颗粒,每日一剂,早晚温服。疗程为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纽约心功能分级、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不良心血管事件,评价其在心功能保护方面的作用及中医疗效。结果:治疗2个月后,两组LVEF较治疗前显着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LVEF显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经过2个月的治疗后,治疗组LVEDD较治疗前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组LVEDD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2个月的治疗后两组纽约心功能分级进行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组的纽约心功能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组内对比P<0.01,对照组组内对比P<0.05),说明予西医规范化治疗可以显着改善患者心功能分级。研究结果表明,经过治疗后,治疗组hs-CRP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NT-proBNP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术后48h的CK-MB,cTn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两组组间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显着低于对照组,两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1)。两组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对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着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期间两组均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参竭颗粒可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心功能;参竭颗粒可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中医临床症状。
王宝宝[5](2020)在《芪红二仙方治疗心肾阳虚、气虚血瘀型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以心宝丸为对照药物,观察芪红二仙方治疗心肾阳虚、气虚血瘀型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自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心内科确诊为缓慢性心律失常,中医辨证属心肾阳虚、气虚血瘀证的住院患者48例,按照随机信封分为芪红二仙方组(试验组)与心宝丸组(对照组),两组各24例,试验组服用芪红二仙方治疗12周,对照组服用心宝丸治疗12周,治疗后两组继续随访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律失常情况以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总心搏数、最小心率、最大心率、平均心率、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评价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疗效与24小时动态心电图最小心率或平均心率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分别进行两组组内比较,组内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组组间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治疗有效率比较,试验组为80.00%,对照组为65.0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小时动态心电图中,试验组治疗前后平均心率、最大心率、最小心率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总心搏数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总心搏数、平均心率、最小心率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最大心率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各项心率指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率提升的有效率方面,试验组为70.00%,对照组为75.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各项安全性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红二仙方可以改善心肾阳虚、气虚血瘀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不适症状,能提高24h动态心电图最大心率、平均心率及最小心率,在减轻临床症状、提升心率方面的临床疗效与心宝丸相当。
何家振[6](2019)在《心康定丸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心康定丸对气虚血瘀型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的临床治疗效果,通过分析相关临床数据评价疗效,探究其作用机制,证实心康定丸治疗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的有效性,便于临床借鉴使用及推广。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12月就诊于武汉市黄陂区中医院的住院患者,筛选符合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西医诊断标准且辨证为气虚血瘀证型的住院患者共60例并纳入本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为单纯使用常规治疗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药物,主要包括拜阿司匹林肠溶片,每天一次,每次100mg;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每天一次,每次75mg;阿托伐他汀钙片,每天一次,每次20mg;琥珀酸美托洛尔,每天一次,每次47.5mg等口服。实验组在常规应用治疗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基础药物基础上加口服心康定丸剂(6粒/次,3次/日)。两组分别治疗8周,治疗后随访2个月,观察有无后续不良反应。观测治疗前后以下指标的动态变化:24小时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次数、心率变异性、N末端心房利钠肽(NT-pro 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中医证候积分及生化安全性指标。记录以上指标的治疗前后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并通过比较两组疗效性指标和安全性指标的统计学分析结果,得出相关结论。结果:临床观察过程中实验组脱落1例,对照组剔除1例,中止试验0例,两组各完成治疗及随访患者29例,共计5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烟酒史、病程、病史等方面无显着性差异。本研究中,经治后24小时室性早搏次数、心率变异性均有所减少(p<0.05),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p<0.05),NT-pro BNP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中医证候积分也显着降低(p<0.05),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安全性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内,安全性为I级。结论:以心康定丸结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较单纯常规西药治疗而言,能有效降低24小时室性早搏次数、提高心率变异性、提高左室射血分数、改善NT-pro BNP等生化指标,降低中医证候积分,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在心康定丸结合常规西药治疗及随访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及其他毒副作用,安全性良好,适合临床推广运用。
吴炜[7](2018)在《肾上腺素合成工艺研究》文中提出变态反应性疾病已成为新世纪的流行病。过敏性休克是一类速发型变态反应,它具有全身性、多系统等特点。而在全世界范围内,因食物、药物等变应原诱发的极为严重过敏反应日益增多。由于过敏性休克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病率不详,且大部分人对该症状的忽视或认识浅薄而导致部分患者因未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而死亡。面对如此严峻的现状,开发研究抗过敏性休克药物显得意义重大。肾上腺素(Adrenaline),化学名(R)-1-(3’,4’-二羟基苯基)-2-甲胺基乙醇,由美国Forest Labs公司研发并于1951年上市。在肾上腺素中存在两个对映体R-(-)-肾上腺素和S-(+)-肾上腺素,具有生理活性的为R-(-)-肾上腺素,本文提到的肾上腺素均指R-(-)-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对α和β受体都有显着激动作用。临床上用于心脏骤停的抢救和过敏性休克的抢救,也可用于支气管哮喘、荨麻疹的治疗。本论文主要研究肾上腺素的合成及其工艺条件。通过查阅文献并综合分析发现,肾上腺素的制备主要为肾上腺酮盐酸盐的还原反应和RS-(±)-1-(3’,4’-二羟基苯基)-2-甲胺基乙醇的拆分反应。本文在已报道文献的基础上对合成路线与工艺进行了改进和完善,得到一条操作简便,条件较温和的全合成肾上腺素的工艺路线。本路线以邻苯二酚为起始原料,经过氯乙酸酰化生成3’,4’-二羟基-2-氯苯乙酮(2),2经甲胺胺化、盐酸成盐生成肾上腺酮盐酸盐(3),在常压条件下,3在钯炭催化下与氢气发生氢化反应生成RS-(±)-1-(3’,4’-二羟基苯基)-2-甲胺基乙醇(4),4与L-酒石酸经拆分得目标产物R-(-)-肾上腺素(1)。在生成4的反应中,采用常压催化氢化,延长反应时间,可以得到较高收率。在生成目标产物1的反应中,采用梯度降温方式进行非对映体盐拆分法析晶,且反应得到的S-(+)-肾上腺素消旋化处理,回收用于拆分。本工艺原料廉价易得,工艺条件易操作,其总收率可达27.6%。目标产物及重要中间体的化学结构均经过MS及1H-NMR表征确认。
李雪伟[8](2018)在《温肾养心汤治疗心肾阳虚型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基于国家名老中医郭文勤教授“心病表现于心,根源于肾”的理论,观察自拟方温肾养心汤治疗心肾阳虚型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6-2017.12期间,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黑龙江省中医医院(南岗分院)心二科门诊诊断为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按门诊就诊顺序,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温肾养心汤组)30例,对照组(参仙升脉口服液组)30例,进行为期4周的临床观察。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24h动态心电图、静息心率、心电图改变以及一般安全性指标的变化。结果:1.心电图:(1)静息心率(标准心电图):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73.33%,P<0.05,有显着性差异。(2)24小时动态心电图:各项指标均明显提高,(P均<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2.心电图诊断:根据心电图指标的客观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后,P<0.05,表明治疗组对疾病的心电图恢复优于对照组。3.中医症状总疗效:温肾养心汤组与参仙升脉口服液组均能改善中医临床症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0.00%,且单项症状改善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后P<0.05,说明治疗组对临床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4.一般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肝肾功能、血常规、二便常规均无明显异常(P>0.05)。结论:1.温肾养心汤可显着改善缓慢性心律失常心肾阳虚型患者临床症状。2.温肾养心汤可明显提高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24小时总心跳数及平均心率、最快心率和最慢心律。
关俐娜[9](2016)在《麻附增率汤治疗心肾阳虚型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麻附增率汤治疗心肾阳虚型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从心率(最快心率、最慢心率、总心率、平均心率)和中医临床证候两方面进行观察。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两组。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方面无显着差异。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都停用其它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组给予麻附增率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心宝丸治疗,治疗时间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最快心率、最慢心率、总心率、平均心率的变化,同时随访治疗一个月后ECG心率的变化。结果:中医临床证候积分: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P<0.05)有显着差异,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4小时动态心电:最快心率、最慢心率、总心率、平均心率四项,两组均有明显提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有显着性差异;随访一个月后ECG心率:对照组心率无提高,治疗组心率有提高,表明治疗组较对照组提高心率的远期效果好。结论:麻附增率汤可显着改善心肾阳虚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悸、胸闷等症状;麻附增率汤可显着提高心肾阳虚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24小时最快心率、最慢心率、总心率及平均心率;麻附增率汤治疗心肾阳虚型缓慢性心律失常,远期疗效较好。
韩丹[10](2016)在《基于温补心肾、活血化瘀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基于温补心肾、活血化瘀法对缓慢性心律失常进行辨证治疗的临床疗效,并探讨中药在缓慢性心律失常起搏治疗术后应用的安全性及其对起搏治疗是否具有优化作用。材料与方法:招募120例确诊为心肾阳虚、血脉瘀阻型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其中植入起搏器者80例,未植入起搏器者40例,未植入起搏器患者接受“温补心肾、活血化瘀”的中医辨证治疗,植入起搏器的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不给于中药治疗,另一组接受“温补心肾、活血化瘀”的中医辨证治疗,进行治疗四周。观察治疗前后三组患者临床变化以及生活质量,并进行中医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心率疗效:参仙升脉组及联合组患者治疗后的平静心率及24h动态心电图各项心率指标均有显着提高(P<0.05);起搏组前后变化无显着差异(P>0.05);起搏组和联合组治疗后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参仙升脉+起搏器联合治疗提高心率的疗效优于单纯起搏器治疗。心电图疗效:参仙升脉组为82.50%,起搏器为90.00%,参仙升脉+起搏器组为95.00%,联合组疗效优于单纯起搏器组(P<0.05)。中医症状总疗效:参仙升脉组为85.00%,起搏器组为90.00%,参仙升脉+起搏器组为92.50%,参仙升脉+起搏器组疗效优于起搏器组(P<0.05)。单项证侯评分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均有改善。除对胸闷症状的疗效起搏组优于参仙升脉+起搏组(P>0.05),其余各单项疗效参仙升脉+起搏组均优于起搏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起搏器组与联合组治疗前生活质量评估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具有可比性(P>0.05)。参仙升脉组与联合组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均明显提高,各项计分经计算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起搏器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估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其他干扰因素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不具备统计学意义;起搏器组与联合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估组间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药对起搏器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有改善作用。各组治疗前后在肝、肾功能和血、尿、便常规方面均无明显异常(P>0.05)。结论:基于温补心肾、活血化瘀法辨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显着,能显着提高心率,并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存质量有一定的改善,无任何明显毒副作用。联合组较单纯起搏组中医症状改变明显,进一步说明中药在缓慢性心律失常起搏治疗术后的应用对起搏治疗具有优化作用。
二、生脉散注射液抢救心脏骤停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生脉散注射液抢救心脏骤停1例(论文提纲范文)
(2)脓毒症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与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方案 |
2.2 技术路线图 |
2.3 数据处理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临床资料 |
3.2 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
3.3 证型与年龄、性别的关系 |
3.4 证型与炎症指标的关系 |
3.5 证型与凝血指标的关系 |
3.6 证型与血气指标的关系 |
3.7 证型与SOFA评分、APACHEII评分的关系 |
3.8 证型与预后的关系 |
3.9 证型诊断效能 |
3.10 预后评估效能 |
4 讨论 |
4.1 祖国医学对脓毒症的认识 |
4.1.1 脓毒症的病名和病因病机 |
4.1.2 脓毒症的中医辨证 |
4.1.3 脓毒症的中医治疗 |
4.2 现代医学对脓毒症的认识 |
4.2.1 脓毒症的定义和诊断标准 |
4.2.2 脓毒症的流行病学 |
4.2.3 脓毒症的发病机制 |
4.2.4 脓毒症的西医治疗 |
4.3 研究结果分析 |
4.3.1 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
4.3.2 中医证型分析 |
4.3.3 证型与理化指标关系分析 |
4.3.4 证型与预后关系分析 |
4.3.5 预后效能评价 |
结语 |
1 结论 |
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SOFA评分表 |
附录2 APACHEII评分表 |
附录3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脓毒症的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
附录4 临床病例采集表 |
附录5 综述 脓毒症的中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6 研究生期间获得成就 |
致谢 |
(3)生脉益心汤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气阴两虚证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选择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分组 |
2.2 治疗方案 |
2.3 药物来源 |
2.4 观察项目 |
2.5 积分标准 |
2.6 疗效判定标准 |
2.7 不良事件判断标准 |
2.8 统计分析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分析 |
3.2 临床资料分析 |
3.3 疗效分析 |
3.4 安全性检测 |
讨论 |
1 祖国医学对于心衰的认识 |
2 现代医学对于心衰认识的变革 |
3 立项依据 |
4 组方原理及药理研究 |
5 问题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CHF(气阴两虚证)中医证候积分表 |
附录2 患者信息调查表 |
致谢 |
发表论文 |
(4)参竭颗粒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气虚血瘀型患者心功能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西医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认识 |
1.1 急性心肌梗死的流行病学研究 |
1.2 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 |
1.3 急性心肌梗死对心功能的影响及药物治疗 |
1.4 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疗的优势及局限性 |
2、中医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认识 |
2.1 历史沿革及病因病机 |
2.2 中医证型及主要治法 |
2.3 中药制剂治疗AMI进展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及脱落标准 |
1.6 研究方法及观察指标 |
1.7 不良事件的记录与处理 |
1.8 统计学方法 |
2、研究结果 |
2.1 基本资料比较 |
2.2 疗效分析 |
2.3 不良事件、安全性指标分析 |
2.4 脱落或剔除病例 |
第三部分 讨论 |
1、理法方药分析 |
2、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
2.1 心功能指标分析 |
2.2 血清学指标分析 |
2.3 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分析 |
2.5 不良事件及安全性指标分析 |
3、结论 |
4、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缩略词表 |
附录二 中医证候积分疗效 |
附录三 参竭颗粒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气虚血瘀患者心功能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病例报告表 |
附录四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5)芪红二仙方治疗心肾阳虚、气虚血瘀型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对象 |
2.1 研究对象 |
2.2 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剔除、脱落与中止试验标准 |
3.研究方法 |
3.1 试验设计 |
3.2 治疗方案 |
3.3 观察周期 |
4.临床观察指标 |
5.疗效评定指标 |
6.不良事件 |
7.质量控制 |
8.样本含量 |
9.统计分析 |
10.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6)心康定丸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一般资料 |
2 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诊断标准 |
3 纳入标准 |
4 排除标准 |
5 脱落、踢出、中止试验标准 |
6 试验设计 |
6.1 试验分组 |
6.2 治疗方案 |
6.3 观察指标及时间节点 |
7 疗效评定标准 |
8 安全性评价标准 |
9 统计方法 |
10 研究结果 |
10.1 病例完成情况 |
10.2 一般情况比较 |
10.3 临床疗效分析 |
10.4 安全性指标观察 |
第二部分 理论研究 |
1 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的研究现状 |
1.1 病因与病理机制 |
1.2 治疗研究现状 |
2 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的中医理论基础 |
2.1 中医对其病名的认识 |
2.2 中医对其病机的认识 |
3 气虚血瘀型胸痹心悸的辩证论治 |
4 心康定丸方源及组方分析 |
4.1 炙甘草汤源流及研究 |
4.2 心康定丸组方分析 |
5 组方中药的药理学研究 |
6 临床疗效分析 |
7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肾上腺素合成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文献综述 |
1.1 前言 |
1.2 过敏性休克 |
1.2.1 过敏性休克的简介 |
1.2.2 过敏性休克的病因 |
1.2.3 过敏性休克的鉴别及临床表现 |
1.2.4 过敏性休克的治疗方法 |
1.3 抗过敏性休克药物 |
1.3.1 常见的抗过敏性休克药物 |
1.3.2 市场情况 |
1.4 肾上腺素 |
1.4.1 肾上腺素的简介 |
1.4.2 作用机制 |
1.4.3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2章肾上腺素合成路线选择及设计 |
2.1 文献合成路线的评价 |
2.2 研究路线的选择 |
第3章实验部分 |
3.1 实验试剂及设备 |
3.1.1 实验原料与试剂 |
3.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3.2 实验步骤 |
3.2.1 3’,4’-二羟基2氯苯乙酮2的制备 |
3.2.2 肾上腺酮盐酸盐3的制备 |
3.2.3 RS-(±)1(3’,4’-二羟基苯基)2甲胺基乙醇4的制备 |
3.2.4 R-(-)-肾上腺素1的制备 |
第4章肾上腺素的合成工艺研究 |
4.1 3’,4’-二羟基2氯苯乙酮2的制备 |
4.1.1 反应机理 |
4.1.2 酰化反应条件的优化 |
4.1.3 反应后处理 |
4.1.4 小结 |
4.2 肾上腺酮盐酸盐3的制备 |
4.2.1 反应机理 |
4.2.2 胺化反应条件的优化 |
4.2.3 反应后处理 |
4.2.4 小结 |
4.3 RS-(±)1(3’,4’-二羟基苯基)2甲胺基乙醇4的制备 |
4.3.1 还原方法的选择 |
4.3.2 反应机理研究 |
4.3.3 还原反应条件的优化 |
4.3.4 催化剂钯炭回收套用 |
4.3.5 小结 |
4.4 R-(-)-肾上腺素1的制备 |
4.4.1 拆分方法的选择 |
4.4.2 比旋度表征 |
4.4.3 拆分反应流程 |
4.4.4 拆分反应条件的优化 |
4.4.5 小结 |
4.5 消旋化反应 |
4.5.1 消旋化反应条件的优化 |
4.5.2 小结 |
第5章肾上腺素及中间体的结构表征 |
5.1 化合物2的结构表征 |
5.1.1~1H-NMR表征 |
5.1.2 EI-MS表征 |
5.2 化合物3的结构表征 |
5.2.1 ~1H-NMR表征 |
5.2.2 EI-MS表征 |
5.3 化合物4的结构表征 |
5.3.1 ~1H-NMR表征 |
5.3.2 EI-MS表征 |
5.4 化合物1的结构表征 |
5.4.1 ~1H-NMR表征 |
5.4.2 EI-MS表征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图 |
致谢 |
(8)温肾养心汤治疗心肾阳虚型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祖国传统医学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认识及研究现状 |
1.1 对中医病名的认识 |
1.2 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现代中医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认识及研究概况 |
2.现代医学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认识及研究概况 |
2.1 现代医学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认识 |
2.2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进展 |
资料与方法 |
1.临床资料 |
1.1 实验前准备 |
1.2 给药方案 |
1.3 其他注意事项 |
1.4 应急预案 |
2.诊断标准(受试者选择标准) |
2.1 中医诊断标准 |
2.2 西医诊断标准 |
3.病例选择标准 |
3.1 纳入病例标准 |
3.2 排除病例标准 |
3.3 终止标准 |
4.疗效判定标准 |
4.1 观察指标 |
4.2 心率疗效标准 |
4.3 心电图诊断标准 |
4.4 中医证候总疗效评定标准 |
4.5 单项症状疗效评定标准 |
4.6 安全性指标 |
4.7 安全性评价标准 |
5.统计学处理 |
结果分析 |
1.治疗前一般临床资料 |
2.心电图(心率)比较 |
2.1 静息心率比较 |
2.2 24 小时动态心电心率比较 |
2.3 心电图诊断情况比较 |
3.中医症状疗效比较 |
3.1 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比较 |
3.2 中医单项症状疗效比较 |
4.安全性评价结果 |
讨论 |
1.选题依据 |
2.温肾养心汤的方药分析 |
2.1 立方分析 |
2.2 单味药药理分析(传统与现代) |
3.参仙升脉口服液方药分析 |
4.疗效分析 |
5.安全性分析 |
6.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附表 |
(9)麻附增率汤治疗心肾阳虚型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现代医学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概况 |
2 祖国医学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概况 |
临床研究 |
1 病例来源 |
2 一般资料 |
3 临床诊断标准 |
4 治疗方案 |
5 疗效判定标准 |
结果分析 |
1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2 中医单项症状疗效比较 |
3 静息心率疗效比较 |
4 24 小时动态心电心率比较 |
5 随访1个月后静息心率比较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附表 |
(10)基于温补心肾、活血化瘀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
英文论着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四、生脉散注射液抢救心脏骤停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电针针刺百会、内关对心源性心脏骤停复苏的影响[D]. 黄建慧.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2]脓毒症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与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D]. 林敏青.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10)
- [3]生脉益心汤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气阴两虚证临床疗效观察[D]. 郑智友.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4]参竭颗粒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气虚血瘀型患者心功能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D]. 蒋婷.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7)
- [5]芪红二仙方治疗心肾阳虚、气虚血瘀型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宝宝.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6]心康定丸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频发室性早搏的临床观察[D]. 何家振.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9(08)
- [7]肾上腺素合成工艺研究[D]. 吴炜. 武汉工程大学, 2018(08)
- [8]温肾养心汤治疗心肾阳虚型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D]. 李雪伟.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2018(01)
- [9]麻附增率汤治疗心肾阳虚型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观察[D]. 关俐娜.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2016(02)
- [10]基于温补心肾、活血化瘀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D]. 韩丹.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