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XD系列电磁直线电机

ZXD系列电磁直线电机

一、ZXD系列电磁式直线电动机(论文文献综述)

张世维[1](2021)在《永磁无刷电机操动机构的建模仿真及自适应控制》文中研究表明操动机构对断路器的安全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智能电网发展非常迅速,高压开关设备的智能化成为电力系统可靠性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了提升高压开关设备智能化性能,建立模糊神经网络自适应PID控制策略,实现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操动机构的智能化控制,本文从建模仿真及操作实验等方面开展如下研究工作:(1)分析电机的运动过程,计算电机输出电磁转矩与绕组电压的关系,通过MATLAB建立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并开展了相关仿真实验,为电机操动机构的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2)建立了常规PID和模糊神经网络PID两种不同的控制器,运用到控制系统仿真模型当中,并且开展了相关实验。得出以下结论,在相同的负载扰动情况下,加入常规的PID控制器的模拟仿真实验模型中,控制系统对于有效抑制负载变化和硬件扰动的控制能力相对来说较差,最大的速度跟踪误差是0.46m/s;在模糊神经网络自适应PID控制器的仿真模型中,控制系统通过快速调整PID控制参数,达到有效抑制负载扰动的目的,最大的电机转速跟踪误差是0.14m/s。相比于PID控制,误差降低了0.32m/s,验证了模糊神经网络自适应PID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准确性。(3)开发了以DSPF28335单片机为核心处理器的操动机构控制装置。电机控制系统的主控制程序和各子控制程序是通过模块化的设计方法,用CCS6.0进行程序编写,并完成调试工作。(4)开展电机操动机构的常规操作试验和智能调控试验。结果表明,PID控制效果较差,最大电机转速跟踪误差值为0.42m/s;而模糊神经网络自适应PID控制在整个控制过程中通过实时调整PID参数的大小,实现良好的电机转速跟踪控制,最大电机转速跟踪误差不大于0.23m/s,减小了控制过程中的跟踪误差,实现了永磁无刷直流电机操动机构运动过程中的有效跟踪控制。

周冉[2](2021)在《乘用车磁力悬架的馈能和动力学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国家和相关企业的鼓励下,新能源汽车得到了大力发展,其中电动汽车的使用量越来越多,但是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问题依然被重视,因此积极探索新领域,研究新结构和开发新功能都刻不容缓。目前,续航能力的解决主要体现在攻克电池难题、收集振动能量和应用自供电技术。车辆行驶过程中悬架系统会产生振动使悬架两端进行相互运动,阻尼器用来减弱路面冲击,并且将悬架的机械能转化为热能,阻尼器产生的热能难以回收再利用进而造成了振动能量的浪费,如何收获和再利用被耗散的能量已成为能源收获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此外,在设计新悬架的同时也不能忽略车辆安全性问题。本文在设计结构时考虑到占用底盘空间、减少摩擦损耗,降低结构复杂度,足够安全性和提供主动力等方面,因此基于音圈电机工作原理和麦弗逊被动悬架的结构,提出了一种高安全性、高集成化、低成本的新型乘用车磁力悬架。该磁力悬架的能量收集器依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并且参考音圈电机的工作原理设计而成,同时该能量收集器嵌入到传统的被动悬架中,分别与悬架的上下两端连接,与被动悬架构成并联关系。当车辆在路上行驶时,因道路不平导致车辆悬架系统产生振动,该馈能悬架可以将悬架系统的部分振动能量转换成可利用的电能为车载电子设备供电。因此,磁力悬架不仅具有传统被动悬架的安全性,而且与自供电技术相结合达到收集和利用电能的目的。本文首先结合现有馈能悬架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不足,对新型磁力悬架进行结构设计及磁场和悬架系统建模;对磁力悬架的馈能特性进行分析,以及研究磁力悬架的馈能应用;研究磁力悬架馈能特性和动力学特性之间的耦合特性;对装有磁力悬架的实车进行仿真分析。本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计一种能量收集器,并结合被动悬架的结构,对车辆磁力悬架进行设计,研究能量收集器与被动悬架之间的安装方法;应用Maxwell分析软件对能量收集器的磁感线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在气隙磁场中使用磁场分割法,并且基于等效磁路法,建立了能量收集器磁场和二自由度四分之一车的数学模型;制作了一个实验样机,搭建了悬架系统测试平台来研究磁力悬架的馈能机理,最后通过比较气隙磁感应强度的数值和测量结果,验证磁场模型的准确性。(2)根据悬架系统的数学模型求解出馈能模型,得到影响馈能特性的因素;在装置结构方面,分别研究定子和动子的结构参数对馈能的影响,其中定子包括磁铁,铁环和气隙,动子包括线圈匝数和线径大小;在悬架系统方面,分别研究悬架系统参数和外接负载电阻对馈能的影响;通过采集的输出电压数据,对不同负载电阻对馈能的影响进行实验验证。(3)选取的输入激励主要有冲击激励,周期激励和随机激励,研究不同激励下磁力悬架的馈能特性,其中变周期激励为变频率和变幅值,变冲击激励和变随机激励为变幅值;设计并搭建全桥整流滤波电路,研究在不同激励和外接电阻下通过整流滤波电路之后的输出电压变化情况;结合自供电技术,进行馈能应用实验,并且对点亮LED灯实验和自供电传感器实验进行研究分析。(4)与传统悬架系统进行对比,在不同激励下讨论了磁力悬架对车辆动力学特性的影响,并且对磁力悬架的变阻尼特性进行研究。采用收集功率,车身加速度和轮胎相对动载荷作为馈能悬架系统的三个性能评价指标,根据带有磁力悬架二自由度1/4车系统的数学模型研究了系统输入激励,机电耦合系数和外接负载电阻对磁力悬架耦合特性的影响。最后,进行了输入激励和外接负载电阻实验,验证磁力悬架的机电耦合特性。(5)研究装有磁力悬架实车的馈能和动力学特性,建立二自由度1/4车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采用数值法求解出悬架系统馈能和动力学特性的变化规律。采用时域图,频域图,相图和庞加莱图分析系统振动响应,研究激励频率、悬架刚度、悬架阻尼和质量比对车辆系统馈能和动力学特性的影响。最后,磁力悬架与已研究的馈能悬架和其他馈能方式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对全文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介绍了论文的创新点,并且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对磁力悬架的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李长玉,林嘉蓉[3](2021)在《某电动汽车馈能悬架设计及其发电效率仿真》文中研究表明传统被动悬架无法根据车辆运行状况自动调节,并且传统被动悬架减少振动的过程中浪费掉了很大一部分的能量,该文设计了一款建立在某电动汽车参数基础上的直线电机式馈能悬架。对直线电机式馈能悬架的弹性元件、导向机构、减振器、直线电机进行设计计算,并使用三维建模软件CATIA进行悬架各部件的建模。最后利用COMSOL软件进行仿真分析,计算直线电机式馈能悬架的效率。

车星驰[4](2021)在《汽车安全玻璃热弯成形过程摩擦行为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汽车需求量和对舒适安全性的要求不断提升,汽车产业对汽车安全玻璃的热弯成形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有限元模拟分析汽车安全玻璃热弯成形过程已成为进一步提高成形玻璃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汽车安全玻璃的热弯成形过程中,玻璃原片与模具之间存在着特殊的摩擦行为,并且其对回弹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基于汽车安全玻璃热弯成形的工艺过程,自主设计开发了一台用于测量高温条件下汽车安全玻璃与模具材料之间摩擦系数的高温摩擦试验机;利用高温摩擦试验机进行高温摩擦实验,并测量其摩擦系数,揭示了汽车安全玻璃在高温条件下与模具材料的摩擦磨损机理;并基于不同温度下测得的摩擦系数进行有限元软件ABAQUS数值模拟,明确了摩擦行为对汽车安全玻璃回弹的影响机制。论文的主要内容有:(1)基于滑动摩擦学基本原理,设计研发了高温摩擦试验机,实现了玻璃试件的快速加热、实验数据的同步采集、实时显示和摩擦实验的便捷操作。高温摩擦试验机由高温加热装置、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控制系统和机械加载装置等组成。通过试验机构的动态响应、平稳性和可靠性以及高温摩擦实验检测,结果证明试验机满足设计要求。(2)基于高温摩擦试验机,研究了玻璃试件和模具材料之间在不同拉动速度和不同温度下的摩擦磨损机理,并测得了不同条件下的摩擦系数。随着温度的增加,摩擦表面的磨粒磨损逐渐变得严重,摩擦系数不断增加。当温度达到650℃时,甚至出现了严重的撕裂现象,平均摩擦系数达到0.668,且增幅明显;在速度较低条件下磨损剥离相对轻微,而随着相对运动速度的增大,磨损剥离情况更加严重,摩擦系数增大,但增幅较小。(3)利用多物理场耦合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计算,将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摩擦系数作为摩擦条件带入模拟设置中,利用有限元软件对汽车安全玻璃热弯成形过程进行模拟仿真,获得整个成形过程的模拟结果,即回弹量和内应力大小。结果表明,汽车安全玻璃的最大回弹量为2.735mm,最大内应力为77.8234GPa。模拟得到的计算结果与实际结果量误差为5.34%。进一步研究了成形速度对回弹的影响,通过修正摩擦系数极大提高了数值模拟的准确性,为进一步提高汽车玻璃的成形质量提供了指导。

卢涛[5](2021)在《基于电磁阻尼的振动能量回收装置研究》文中指出

裴中良[6](2021)在《无铁芯永磁同步直线电机温升特性研究和水冷结构优化设计》文中研究表明

袁林中[7](2021)在《滚转飞行器旋转隔离装置机电系统设计及解旋性能研究》文中指出本文的滚转飞行器主要是围绕课题项目旋转制导弹药进行研究的。旋转制导弹药的姿态参数测量一直是旋转制导的研究重点,它是评定旋转制导综合性能和提高制导精度的重要依据。面对旋转制导弹药及其内部零部件小型化、制导精密化的高要求,突破惯性测量系统小型化和精密化的技术瓶颈成为关键。目前,IMU(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惯性测量系统中的小体积陀螺仪关键器件处于国产量程小、精度较低、高端进口受阻的状态,而采用国产陀螺仪进行自旋飞行器的转速测量,还存在转速测量量程不够、测量参数误差大等问题,影响制导精度。因此,设计一种具有解旋功能的隔离装置来降低自旋对IMU惯性测量系统测量精度的影响,对于提高飞行姿态等相关参数的测量精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可隔离弹体自旋轴、用于安装惯性测量系统的旋转隔离装置,使弹药弹体旋转时IMU惯性测量系统跟随飞行器绕旋转轴线同步反转,以消除IMU惯性测量系统绕弹体轴线的对地旋转(称为解旋)。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根据设计要求,对旋转隔离装置机电系统进行了稳态设计和动态设计,确定了执行元件等主要元件的选型,建立了机电系统的数学模型,设计了控制系统校正器。2、采用了设计的模糊PID控制器和数学模型,通过模块化设计思路搭建了无刷电机模块、PWM逻辑输出模块,电压逆变器模块、速度控制模块等关键子模块,通过Simulink仿真模型验证了机电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表明旋转隔离装置机电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强、动态特性良好。3、基于上述理论分析和空间受限等设计要求,设计了旋转隔离装置机械模块和机电控制系统,机电控制系统主要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硬件设计中包括主控制板硬件电路设计、电源电路设计、驱动电路设计、电流采样电路、编码器接口电路等硬件电路模块,软件设计主要包括主程序、中断子程序和模糊PID子程序等软件模块。4、为研究旋转隔离装置机电系统的解旋性能,设计了试验平台的机械部分和控制系统。经试验参数调试,在空载和负载两种情况下进行解旋性能试验研究,采集了转速稳态阶段和变速阶段的数据,试验表明:机电系统的转速控制精度和系统响应速度均符合旋转隔离装置设计要求,解旋效果好。

谌雪妮[8](2021)在《双边永磁直线同步电机设计与优化》文中提出

熊美俊[9](2021)在《同轴集成式宏微复合驱动器的宏动磁路分析与控制系统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性能精密驱动装置在微电子、国防科技、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研发兼具大行程、高精度特性的精密驱动装置对于提升我国高端制造装备的研制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在设计同轴集成式宏微复合驱动器宏动结构的基础上,分析了宏动结构的磁路及磁场特性;其次,建立了宏动音圈电机的多场耦合模型,并规划了其定位运动控制策略;然后,提出了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完成了控制系统搭建及程序调试;最后,搭建了宏动音圈电机的驱动电源和定位测试实验系统平台,并测试了输出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提出了同轴集成式宏微复合驱动器宏动音圈电机的结构设计方案,分析了宏动音圈电机轴、径向截面的磁通分布和内部的磁场分布状态,结果表明:宏动音圈电机气隙处的磁通在整体上分布均匀,其输入电流和输出力呈线性关系。(2)建立了宏动音圈电机的磁-机-电多场耦合模型,分析了机电和电气时间常数对电机控制模型的影响;在建立电流源、电流PI控制器、前馈补偿器和PID控制器等模型的基础上,搭建了宏动音圈电机整体控制系统的控制框图;采用T型速度曲线位移控制算法,规划了宏动音圈电机大行程定位的前馈-反馈闭环控制策略。(3)设计了控制系统的硬件部分,包括:DSP和FPGA的供电、通讯和下载电路、数模及模数转换电路、双向程控电流源的主电路、电流模式切换和采样电路;开发了控制系统的软件部分,包括:DSP和FPGA控制的主程序、串口通讯及解析程序、FPGA的数模及模数转换程序、T型速度曲线的位移规划程序、前馈补偿PID程序和电流补偿PI程序。(4)测试了双向程控电流源的电流输出性能,实验结果为:在仅正电流和正、负电流连续输出两种模式下分别输出0~5 A和-5A~5 A,其电流输出非线性度分别达到了 0.0032和0.0050,平均电流输出精度分别低于0.45%和0.55%;测试了宏动音圈电机的运动定位性能,实验结果为:该宏动音圈电机的最大定位行程为48 mm,定位误差小于2.5μm,实际位移曲线与设定位移曲线跟随度较高。图[108]表[4]参[73]。

董超奎[10](2021)在《微特电机中铜及有色金属应用综述》文中研究指明

二、ZXD系列电磁式直线电动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ZXD系列电磁式直线电动机(论文提纲范文)

(1)永磁无刷电机操动机构的建模仿真及自适应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操动机构的发展现状
        1.2.2 电机操动机构控制方法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2章 电机控制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2.1 电机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2.1.1 电机的电压平衡方程
        2.1.2 电机转矩平衡方程
    2.2 电机及其控制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
        2.2.1 电机本体模块
        2.2.2 反电动势模块
        2.2.3 逻辑换向模块
        2.2.4 电流滞环控制模块
        2.2.5 电压逆变器模块
        2.2.6 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的整体仿真模型
        2.2.7 仿真结果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压断路器驱动电机控制方法研究
    3.1 电机控制策略分析
    3.2 增量式PID控制
    3.3 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算法
        3.3.1 模糊PID算法
        3.3.2 RBF神经网络PID算法
        3.3.3 模糊神经网络PID算法
        3.3.4 驱动电机的负载特性分析
    3.4 仿真实验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真空断路器电机操动机构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的设计
    4.1 电机操动机构控制系统的组成
    4.2 电机操动机构硬件电路的设计
        4.2.1 核心处理器的设计
        4.2.2 逆变驱动单元的设计
        4.2.3 电容充电电路的设计
        4.2.4 隔离驱动单元
        4.2.5 信号采集单元的设计
    4.3 电机操动机构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4.3.1 主程序结构
        4.3.2 速度调节程序
        4.3.3 电流调节程序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真空断路器电机操动机构的联机实验及其结果分析
    5.1 实验平台的搭建
    5.2 电机操动机构操作试验
    5.3 电机操动机构调控试验
    5.4 电机操动机构智能控制试验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2)乘用车磁力悬架的馈能和动力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馈能悬架概述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馈能悬架研究现状
        1.3.2 馈能悬架馈能特性与自供电技术研究现状
        1.3.3 馈能悬架动力学特性研究现状
    1.4 目前存在的问题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第2章 磁力悬架的结构设计及理论模型
    2.1 磁力悬架的结构设计及工作原理
        2.1.1 磁力悬架的结构设计
        2.1.2 磁力悬架的工作原理
    2.2 二自由度1/4 车动力学模型
    2.3 能量收集器的磁场模型和馈能模型
        2.3.1 磁场模型
        2.3.2 馈能模型
    2.4 磁场仿真与分析
    2.5 实验研究
        2.5.1 磁力悬架原理样机
        2.5.2 磁感应强度实验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磁力悬架馈能特性的影响分析
    3.1 分析影响馈能特性的参数
    3.2 定子对馈能特性的影响
        3.2.1 永磁铁厚度对馈能特性的影响
        3.2.2 铁制圆环厚度对馈能特性的影响
        3.2.3 定子气隙厚度对馈能特性的影响
    3.3 动子对馈能特性的影响
        3.3.1 线圈厚度对馈能特性的影响
        3.3.2 线径大小对馈能特性的影响
    3.4 1/4 车系统参数对馈能特性的影响
        3.4.1 簧载质量对馈能特性的影响
        3.4.2 悬架刚度对馈能特性的影响
        3.4.3 悬架阻尼对馈能特性的影响
        3.4.4 轮胎刚度对馈能特性的影响
    3.5 负载电阻对馈能特性的影响
    3.6 实验研究
        3.6.1 磁力悬架的实验台
        3.6.2 磁力悬架的馈能实验验证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激励对馈能特性的影响分析及馈能应用
    4.1 引言
    4.2 激励对馈能特性的影响
        4.2.1 周期激励对馈能特性的影响
        4.2.2 冲击激励对馈能特性的影响
        4.2.3 随机激励对馈能特性的影响
    4.3 馈能特性实验研究
        4.3.1 不同激励实验
        4.3.2 馈能电路实验
    4.4 馈能应用实验研究
        4.4.1 点亮LED实验
        4.4.2 自供电无线传感实验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磁力悬架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分析
    5.1 磁力悬架系统的性能指标
        5.1.1 馈能功率
        5.1.2 车身加速度
        5.1.3 轮胎相对动载荷
    5.2 磁力悬架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分析
        5.2.1 磁力悬架阻尼特性
        5.2.2 磁力悬架动力学特性
    5.3 馈能特性与其动力学特性耦合分析
        5.3.1 分析影响耦合特性的参数
        5.3.2 系统输入激励对耦合特性的影响
        5.3.3 机电耦合系数对耦合特性的影响
        5.3.4 外部负载电阻对耦合特性的影响
    5.4 实验研究
        5.4.1 动力学特性实验
        5.4.2 耦合特性实验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实车系统的特性仿真分析
    6.1 引言
    6.2 1/4 车非线性数学模型
    6.3 1/4 车系统的非线性特性分析
        6.3.1 无量纲激励频率对车辆系统特性的影响
        6.3.2 无量纲悬架刚度对车辆系统特性的影响
        6.3.3 无量纲悬架阻尼对车辆系统特性的影响
        6.3.4 无量纲质量比对车辆系统特性的影响
    6.4 对比分析
        6.4.1 时域路面不平度的模型
        6.4.2 馈能效果对比
        6.4.3 振动效果对比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3)某电动汽车馈能悬架设计及其发电效率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直线电机式馈能悬架建模
    1.1 馈能悬架的类型及选取
        1.1.1 齿轮齿条式
        1.1.2 滚珠丝杆式
        1.1.3 曲柄连杆式
        1.1.4 直线电机式
    1.2 悬架主要参数的选取及确定
    1.3 馈能悬架三维建模
2 馈能悬架电机仿真
3 结语

(4)汽车安全玻璃热弯成形过程摩擦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汽车安全玻璃热弯成形技术简介
    1.3 摩擦学简介
        1.3.1 材料间摩擦磨损形成的原因
        1.3.2 摩擦的基本理论与特性
        1.3.3 磨损的类型
    1.4 材料成形过程摩擦研究概况
        1.4.1 高温摩擦实验研究现状
        1.4.2 高温摩擦试验机的分类
    1.5 材料成形过程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高温摩擦试验机的总体设计与开发
    2.1 高温摩擦试验机的技术要求
    2.2 高温摩擦试验机功能及测量原理
        2.2.1 模拟玻璃热弯成形的摩擦实验
        2.2.2 摩擦系数的测量
    2.3 高温摩擦试验机整体结构方案
        2.3.1 高温加热系统
        2.3.2 机械加载系统
        2.3.3 动力传动系统
        2.3.4 控制系统
        2.3.5 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
        2.3.6 高温摩擦试验机最终设计
    2.4 高温摩擦试验机的系统动态响应及标定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热弯成形过程摩擦磨损机理研究
    3.1 高温摩擦实验设计
        3.1.1 高温摩擦实验条件
        3.1.2 实验材料及操作步骤
    3.2 成形温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3.2.1 实验参数
        3.2.2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 成形速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3.3.1 实验参数
        3.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汽车安全玻璃热弯成形模拟仿真
    4.1 有限元法的应用及软件简介
        4.1.1 有限元法在热弯成形中的应用
        4.1.2 ABAQUS模拟软件简介
    4.2 汽车安全玻璃成形回弹的基础理论
        4.2.1 汽车安全玻璃成形回弹
        4.2.2 汽车安全玻璃热弯成形的蠕变与应力松弛
    4.3 汽车安全玻璃成形的数值模拟
        4.3.1 实体建模
        4.3.2 材料模型
        4.3.3 分析步设置
        4.3.4 边界条件和载荷
        4.3.5 网格划分
        4.3.6 接触相互作用
    4.4 模拟结果与回弹分析
    4.5 模拟仿真与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4.6 成形速度对汽车安全玻璃回弹的影响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成果总结及展望
    5.1 研究成果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成果情况

(7)滚转飞行器旋转隔离装置机电系统设计及解旋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制导炮弹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旋转弹制导技术及隔离控制系统相关研究现状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旋转隔离装置设计要求分析及机电系统设计
    2.1 旋转隔离装置设计要求分析
    2.2 旋转隔离装置机电系统稳态设计
        2.2.1 负载分析
        2.2.2 执行元件匹配设计
    2.3 旋转隔离装置机电系统执行元件选型设计
        2.3.1 直流无刷电机的基本结构
        2.3.2 直流无刷电机工作原理及旋转磁场的产生
    2.4 旋转隔离装置机电系统动态设计
        2.4.1 机电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2.4.2 机电系统稳定性分析和校正器设计
        2.4.3 机电系统直流无刷电机的运行特性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旋转隔离装置机电控制系统设计及仿真
    3.1 控制系统及PID调节技术
        3.1.1 控制系统选择
        3.1.2 PID调节技术及作用
    3.2 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3.2.1 模糊控制算法
        3.2.2 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
    3.3 旋转隔离装置机电控制系统仿真分析
        3.3.1 MATLAB/Simulink特点
        3.3.2 旋转隔离装置直流无刷电机模块
        3.3.3 PWM逻辑输出模块
        3.3.4 电压逆变器模块
        3.3.5 速度控制模块
        3.3.6 机电系统仿真结果和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旋转隔离装置机电系统设计
    4.1 旋转隔离装置机械设计
        4.1.1 动力输出及硬件电路控制模块
        4.1.2 惯导系统信息采集模块
    4.2 旋转隔离装置机电控制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4.3 旋转隔离装置机电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4.3.1 硬件电路主控制器设计
        4.3.2 电源电路设计
        4.3.3 驱动电路设计
        4.3.4 电流采样电路设计
        4.3.5 编码器接口电路设计
        4.3.6 串口通信电路设计
    4.4 旋转隔离装置机电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4.4.1 主程序设计
        4.4.2 中断子程序设计
        4.4.3 PWM调制方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试验研究和分析
    5.1 试验平台机电系统设计
        5.1.1 试验平台机械设计
        5.1.2 试验平台机电系统总体架构设计及软硬件系统设计
    5.2 试验装配系统
    5.3 旋转隔离装置动态性能试验调试
    5.4 空载试验解旋性能分析
    5.5 负载试验解旋性能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同轴集成式宏微复合驱动器的宏动磁路分析与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宏微复合驱动器研究现状
    1.4 音圈电机及其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宏动音圈电机结构设计和磁路、磁场分析
    2.1 引言
    2.2 宏动音圈电机结构组成
    2.3 宏动音圈电机结构设计
        2.3.1 宏动音圈电机永磁体设计
        2.3.2 宏动音圈电机线圈设计
        2.3.3 宏动电机磁轭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
    2.4 宏动音圈电机磁路分析
        2.4.1 磁路原理
        2.4.2 宏动电机轴向截面磁路分析
        2.4.3 宏动电机径向截面磁路分析
    2.5 宏动音圈电机磁场仿真分析
        2.5.1 磁场数值分析理论
        2.5.2 宏动音圈电机整体电磁场仿真
        2.5.3 宏动音圈电机轴向截面电磁场仿真
        2.5.4 宏动音圈电机径向截面电磁场仿真
        2.5.5 宏动音圈电机线圈推力仿真
    2.6 本章小结
3 宏动音圈电机磁-机-电模型建立和运动控制研究
    3.1 引言
    3.2 宏动音圈电机磁-机-电学模型
        3.2.1 宏动音圈电机磁-机模型
        3.2.2 宏动音圈电机力-电模型
    3.3 宏动音圈电机动态特征参数分析
    3.4 宏动音圈电机闭环控制设计
        3.4.1 控制系统组成
        3.4.2 双向程控电流源控制模型
        3.4.3 电流及位移闭环控制器模型
    3.5 宏动音圈电机定位过程运动学规划
    3.6 本章小结
4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4.1 引言
    4.2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方案
    4.3 DSP控制器及其外围电路设计
        4.3.1 DSP功能介绍和型号选择
        4.3.2 DSP供电电路及晶振电路原理图设计
        4.3.3 JTAG下载调试电路原理图设计
        4.3.4 串行通讯端口设计
    4.4 双向程控电流源硬件电路设计
        4.4.1 双向程控电流源整体方案设计
        4.4.2 FPGA工作原理介绍
        4.4.3 FPGA外围硬件电路原理图设计
        4.4.4 电压转电流功率增大运放调整电路设计
        4.4.5 电流采样电路和电流模式切换电路设计
    4.5 本章总结
5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5.1 引言
    5.2 DSP与FPGA开发软件环境
    5.3 总体系统主要程序组成
    5.4 DSP程序设计
        5.4.1 DSP主程序设计
        5.4.2 串口接收与发送程序设计
        5.4.3 T型速度曲线位移规划程序设计
        5.4.4 前馈补偿PID位置控制程序设计
        5.4.5 位移反馈程序设计
    5.5 FPGA程序设计
        5.5.1 FPGA主程序设计
        5.5.2 FPGA功能模块设计
    5.6 本章小结
6 实验系统构建与实验结果分析
    6.1 引言
    6.2 实验设备组成
    6.3 电流源输出电流性能实验
    6.4 宏动音圈电机定位性能实验测试
        6.4.1 有无前馈补偿位置闭环测试实验
        6.4.2 宏动音圈电机大行程和不同加速时间定位性能测试实验
        6.4.3 宏动音圈电机最大定位行程试实验
    6.5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四、ZXD系列电磁式直线电动机(论文参考文献)

  • [1]永磁无刷电机操动机构的建模仿真及自适应控制[D]. 张世维. 沈阳工业大学, 2021
  • [2]乘用车磁力悬架的馈能和动力学特性研究[D]. 周冉. 沈阳工业大学, 2021
  • [3]某电动汽车馈能悬架设计及其发电效率仿真[J]. 李长玉,林嘉蓉.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1(13)
  • [4]汽车安全玻璃热弯成形过程摩擦行为研究[D]. 车星驰. 福建工程学院, 2021
  • [5]基于电磁阻尼的振动能量回收装置研究[D]. 卢涛. 长江大学, 2021
  • [6]无铁芯永磁同步直线电机温升特性研究和水冷结构优化设计[D]. 裴中良. 安徽大学, 2021
  • [7]滚转飞行器旋转隔离装置机电系统设计及解旋性能研究[D]. 袁林中. 华东交通大学, 2021(01)
  • [8]双边永磁直线同步电机设计与优化[D]. 谌雪妮.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9]同轴集成式宏微复合驱动器的宏动磁路分析与控制系统研究[D]. 熊美俊.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1)
  • [10]微特电机中铜及有色金属应用综述[A]. 董超奎. 2021年中国铜加工产业年度大会暨中国(三门峡)铜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文集, 2021

标签:;  ;  ;  ;  ;  

ZXD系列电磁直线电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