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论

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论

一、论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学(论文文献综述)

蒋双飞[1](2021)在《一种光纤通道交换网络系统的设计与验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互联网化进程持续推进,用户数量和传输速率始终保持高速增长。依托于互联网的即时通信、搜索引擎、远程办公、在线购物、网络娱乐、在线教育和在线医疗等,对互联网基础技术的速率和传输稳定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光纤通道(Fibre Channel)技术是一种网络存储交换技术,可提供远距离和高带宽传输,能够在存储器、服务器和客户机节点间实现大型数据文件的传输。如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规模和结构都愈发复杂。在芯片前端设计中,需要尽可能多地、尽可能早地找出设计的不足甚至漏洞。UVM(Universal Verification Methodology)通用验证方法学是目前最新且最主流的验证方法。使用UVM方法学搭建的验证平台,是一个覆盖率驱动、随机化测试激励、高可重用性的标准化验证平台。本文介绍了基于光纤通道协议的交换网络系统,包括交换机设计以及UVM验证平台搭建。首先,完成基于CICQ(Combined Input-Crosspoint Queued)结构的四端口交换机设计,该交换机使用LQD(Longest Queue Detecting)作为输入调度算法和RR(Round Robin)作为输出调度算法,使用帧切分重组策略,使用Crosspoint交叉点实现无阻塞通路和VOQ(Virtual Output Queue)技术提高数据交换性能,并使用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实现。然后,搭建UVM验证平台,该验证平台具有接口(Interface)、事务(Transaction)、代理(Agent)、计分板(Scoreboard)、参考模型(Reference Model)等组件,使用覆盖率组件搜集功能覆盖率,并使用System Verilog语言完成验证平台搭建。该验证平台严格遵守UVM规范,并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重用性。本文使用Mentor公司提供的Questa Sim工具进行仿真,验证模式为黑盒验证。使用随机测试激励+定向测试激励结合的方式,完成输入阻塞与无阻塞两种工况的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UVM验证平台工作正常、功能覆盖率100%且收发的数据包均正确。本课题所设计的光纤通道交换机功能正确。

任路遥[2](2020)在《面向对象程序的自动化单元测试框架研究与设计》文中提出单元测试是对软件中的基本组成单位(如模块、过程、函数或类)进行的测试,在保障软件质量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面向对象语言是一类以对象作为基本程序结构单位的程序设计语言。面向对象程序中涉及到复杂逻辑结构的单元测试具有一定的难度,是单元测试方向研究的热点之一。面向对象程序的自动化单元测试框架,能提高面向对象程序的单元测试效率,减轻测试人员繁重的单元测试任务,有效的降低面向对象软件开发的成本。面向对象程序自动化单元测试框架的研究有很大的技术难度,目前国内此类单元测试框架较少,且多为在国外成熟的测试框架基础上进行的二次设计。本文调研了国外成熟的面向对象程序的自动化单元测试框架设计,以及传统的面向过程程序的自动化单元测试框架设计,总结了面向对象程序的自动化单元测试框架的设计原则与原型设计。在此基础上做了两点研究:一、对面向对象程序的单元测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面向对象程序自动化单元测试框架要解决的功能和性能两类需求。功能方面,研究了面向对象语言中常见的权限访问、类属性、函数重载等特性引入的单元测试问题。性能方面,研究了自动化测试框架常见的多程序测试内存性能问题以及实际执行环境的平台适应性问题。由于面向对象语言的丰富度颇多,本文选取C++这一流行的面向对象语言,作为研究面向对象语言的切入点。二、在原型设计的基础上,结合上述需求,本文设计了一种面向对象程序的自动化单元测试框架(Code Test System for Cpp,CTSCpp),用以对C++程序进行自动化的单元测试。功能方面,该测试框架可以自动化的为C++程序进行预处理、静态分析、构建测试环境,自动的生成测试用例,并动态执行获得覆盖率信息。性能方面,采用前后端分离的形式,运用序列化的技术手段,用硬盘资源换取内存资源,防止测试框架执行过程中发生内存溢出;并采用适配器模式,针对预处理、动态执行等操作,设计了适配器模块,丰富了测试框架的拓展性。作者在实际工程中实现了上述面向对象程序的自动化单元测试框架,并通过实际程序进行了验证检验。结果表明,本文研究与设计的面向对象程序的自动化单元测试框架具有可行性。其能够实现对面向对象程序进行自动的程序解析、单元提取、覆盖率测试等功能。

武焕焕[3](2020)在《基于自我意识的软件开发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软件开发向抽象化层次更高的方向发展,不同软件开发方法产生的原因是研究人员站在不同视点对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程序和文档进行组织,实质上是对软件所包含的数据和算法以某一方式进行组织。软件的使用是从抽象世界到现实世界的转换过程,但由于目前软件结构(抽象世界)在运行过程中的固定性,不能适应应用环境(现实世界)的不断变化性。本文从智能科学立场来看软件,计算机智能主要体现在程序的自动执行上;人类智能主要体现在软件的开发上;人工智能主要体现在程序的自动生成上。希望软件能够具有感知变化和知识学习的能力,使软件可根据当前状态为实现目标而自动生成程序并执行,以达成目标且从中积累经验。首先,本文针对人类智能的结构和组成进行分析,再根据人类智能的结构和组成来研究软件的结构和组成。根据唯识学相关理论中人类智能的本质,得出人类智能具有四大特性,即自我意识性、动态性、模糊性和互表性。本文利用唯识学中人类智能理论对软件开发主体的智能结构进行研究,形成具有自我意识性的知识组织和更新的结构(Ego)。Ego主要由信念、能力、愿望、规划、执行和行为控制机制六部分组成,对人具有的知识及思维活动进行表示。其次,将软件开发主体结构与软件组成结构进行了对比,并提出了基于自我意识的软件组成理论的基本思想。将运行中的软件看作是具有自我意识性的实体—Ego,以Ego的各个组成部分去组织软件中的知识,如利用信念和能力对软件包含的描述性知识、过程性知识进行表示,即程序的当前状态。建立了基于自我意识的软件组成形式化模型,初步设计了基于自我意识的软件描述语言,为进一步实现软件智能化奠定了理论基础。基于自我意识的软件开发方法以基于自我意识的软件组成理论为基础,面向由计算机自动开发软件为最终目的,将软件开发看做是Ego的知识获取和表示过程。本文设计了基于自我意识的建模语言—EML(Ego Modeling Language)和软件开发过程。EML采用图形化方式对软件知识进行表示,支持软件的自我认知过程以及复杂问题域的建模与分析。将软件开发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描述性知识初始化阶段、过程性知识初始化阶段、程序综合阶段、动态演化阶段。该开发过程将传统软件生命周期间的界限进行模糊化,各阶段是相互融合的。最后,利用基于自我意识的软件组成模型设计了可进行简单四则运算的原型系统,初步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合理性。

安毅[4](2018)在《面向对象非线性有限元程序设计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有限元程序逐渐应用于工程分析,显着提升了分析工作的精确性与时效性,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该文详细论述了面向对象非线性有限元程序设计方法,希望能以此优化程序应用效果。

吴迪,徐宝文[5](2014)在《Ada语言的发展》文中研究说明Ada语言诞生于1979年,1980年被指定为美国军用标准,1983年被正式确立为ISO标准并投入使用。Ada所追求的主要目标是:程序的可靠性与可维护性、程序设计作为人的活动(强调程序可读性比可写性更重要)以及效率。Ada凭借其强大的功能、良好的可靠性以及对软件工程思想的优良体现在20世纪最后20年对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Ada广泛应用于高可靠、长生存期的大型软件研发,在军事、商业、公共交通、金融等领域的核心软件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诸多欧美国家的国防与空中管制系统、交通运输系统、银行安全防卫系统等均使用Ada语言研制开发。迄今为止,国际标准组织先后确立过Ada 83,Ada 95,Ada 2005,Ada 2012等4个语言标准,新标准在旧标准的基础上均保持了良好的兼容性。从语言机制、应用、影响力等方面对Ada语言的发展进行全面的介绍和分析。

白翔宇,孙涛[6](2013)在《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考》文中研究说明针对计算机、软件工程等专业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在对课程体系结构和教学中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从突出实践动手能力出发,制定以实际任务为考核要求的教学规划,分别从调整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深化实验训练和教学队伍建设等方面,结合目前教学的实践情况,进行了教学改革的探索。

何珍文,郑祖芳,张志庭,李章林,翁正平[7](2013)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践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在其教学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针对该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性不够、程序设计环节缺失的问题,结合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经验,提出项目驱动式的实践教学方法,有效提升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治性、任务的实战性、考核的全面性和过程的完整性。

何珍文,郑祖芳,邵玉祥,王媛妮,李新川[8](2013)在《空间信息相关专业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在空间信息相关专业教学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涉及语法、开发环境、方法学和算法四个层次的内容。针对该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以语法教学为中心的问题,结合相关专业的教学实践经验,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探讨,更好地实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在空间信息相关专业体系中的教学目标,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

郭颂[9](2013)在《行动导向教学在高校软件工程概论课程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分析行动导向教学的特点及内涵,探讨行动导向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以及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阐述从设计思路、课程内容与要求、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实施行动导向教学,展现行动导向教学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实际项目为载体、岗位能力相对应的课程体系。

胡翠云[10](2013)在《基于组织的面向Agent程序设计理论及语言》文中指出当前以互联网为运行环境的软件系统呈现出环境开放化、软件实体自主化、交互不确定化和系统社会化等方面的复杂性特点,对软件的动态性、灵活性和社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供高层的抽象、有效的机制以及具有较强表达能力的程序设计语言来支持此类软件系统的构造和实现,是目前软件工程关注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面向Agent程序设计(Agent-Oriented Programming,AOP)将自主Agent作为基本的软件单元,Agent之间通过高层的交互相互作用,代表了一种新颖的软件抽象和软件系统构造方法,被视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手段。然而现有AOP的研究,一方面缺乏有效的程序设计机制支持软件的动态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缺乏与现有软件工程成功理论和实践的充分集成,影响了程序设计的质量和效率。近年来,随着社会组织思想在面向Agent分析和设计中的广泛应用,借助社会组织的思想和机制认识互联网环境下软件系统的社会化特征,进而支持此类系统的构造和实现已成为AOP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本文以互联网环境下软件系统的构造和实现为具体应用背景,从软件工程的角度,研究如何将AOP与社会组织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软件工程的技术和原则相结合,从程序设计模型和机制、语言的语法和语义、类型系统和理论、程序设计和运行支撑环境四个方面,开展基于组织的面向Agent程序设计研究。论文取得的研究成果和主要创新点描述如下。1.基于组织的面向Agent程序设计模型和机制针对现有AOP模型缺乏支持软件系统动态性和灵活性的有效抽象和机制这一问题,论文将Agent、角色和组织作为一阶的程序设计抽象,引入一系列的社会组织机制作为程序设计机制,提出了基于组织的面向Agent程序设计模型——Oragent,从而在程序设计层为互联网环境下软件系统的动态性、灵活性等提供显式支持,具体包括:角色扮演机制实现了Agent与其结构和行为的动态绑定;角色组合机制实现了Agent的自适应行为;角色晋升机制实现了Agent的自演化行为;基于角色的交互使得Agent可以动态地获取交互对象;基于组织的自管理机制实现了组织结构的动态调整(即实现了组织的自适应性)。此外,Oragent模型还借鉴和引入了OOP中的继承机制,分别在组织和角色不同层次上给出了其新的解释和内涵,从而增强了Oragent程序的结构性和可重用性。2.基于组织的面向Agent程序设计语言OragentL论文基于Oragent程序设计模型设计了OragentL语言,其特色在于为组织的概念和机制提供了显式的语言设施,使得Oragent模型支持动态性的核心程序设计机制在语言层得以体现,为不同抽象层次的软件实体(高层的组织概念和个体Agent)提供了统一的语法和语义。论文还基于抽象状态机和迁移系统从语句、Agent、组织等不同层次上定义了OragentL语言的形式化操作语义,从而为OragentL语言运行时环境的设计与实现提供了理论参考,也为OragentL性质的验证奠定了基础。3.基于组织的面向Agent程序设计语言的类型系统和理论为了解决在基于组织的面向Agent程序设计中,Agent之间交互的合法性以及来自不同角色的行为的一致性问题,论文定义了OragentL语言的类型系统,建立了相应的理论,主要工作包括:基于动作序列(行为)建立了Agent和角色的类型理论;给出了角色程序和Agent格局的良类型规则;基于保持定理和进展定理,证明了轻量级OragentL语言(只支持角色扮演和基于角色交互机制)的安全性等。OragentL语言类型系统的研究,提高了基于组织的面向Agent程序设计程序的质量,从而使得基于OragentL开发大规模软件系统更加安全和实用。4.基于组织的面向Agent程序设计和运行的支撑环境论文设计与实现了支持OragentL程序设计与运行的支撑环境,以支持OragentL程序的编译和运行。该环境主要包括两个部分:OragentL程序运行时环境Oragentburg和OragentL编译器。Oragentburg在平台层实现了Oragent模型的核心程序设计机制,同时为Oragent程序的运行提供了诸如实体管理、标识符管理、通信等基础设施和服务。OragentL编译器实现了OragentL程序到Oragentburg上可运行的Java代码的转换。论文以互联网环境下的在线商场为案例,基于上述理论和语言对其进行构造和实现。该工作一方面展示了如何基于OragentL语言提供的语言设施和机制来构造和实现互联网环境下的软件系统;另一方面验证了OragentL编译器与Oragentburg运行时环境的有效性。

二、论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学(论文提纲范文)

(1)一种光纤通道交换网络系统的设计与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光纤通道协议的历史
        1.2.2 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第二章 光纤通道交换网络及UVM通用验证方法学
    2.1 光纤通道的五层模型
    2.2 光纤通道交换网络的必要组件
        2.2.1 光纤通道交换机
        2.2.2 主机总线适配器HBA
        2.2.3 端口
    2.3 光纤通道交换网络的拓扑结构
        2.3.1 点对点
        2.3.2 任意环路
        2.3.3 交换式结构
    2.4 光纤通道协议的帧定义
    2.5 System Verilog语言
        2.5.1 面向对象
        2.5.2 随机化
        2.5.3 覆盖率驱动
    2.6 UVM通用验证方法学
        2.6.1 标准化的验证平台
        2.6.2 可重用性
        2.6.3 源码库
        2.6.4 UVM的几种特殊机制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光纤通道交换机设计
    3.1 光纤通道交换机的架构设计
        3.1.1 内部帧结构
        3.1.2 帧切分及重组
    3.2 VOQ队列缓存
        3.2.1 VOQ读取控制模块
        3.2.2 VOQ写入控制模块
    3.3 输入调度控制
    3.4 Crosspoint交叉点
    3.5 输出调度控制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光纤通道交换机的UVM验证平台
    4.1 光纤通道交换机的UVM验证平台总体设计
        4.1.1 验证功能点
        4.1.2 UVM验证平台结构
    4.2 接口及事务定义
        4.2.1 接口定义
        4.2.2 Transaction组件
    4.3 代理模块
        4.3.1 Driver组件
        4.3.2 Monitor组件
        4.3.3 主代理及从代理
    4.4 激励产生模块
        4.4.1 激励产生
        4.4.2 Sequencer组件
    4.5 参考模型和计分板
        4.5.1 计分板规则
        4.5.2 Reference Model组件
        4.5.3 Scoreboard组件
    4.6 环境及顶层
        4.6.1 Env组件
        4.6.2 覆盖率搜集
        4.6.3 验证平台顶层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验证计划及仿真结果
    5.1 验证计划
        5.1.1 测试用例分析
        5.1.2 仿真平台
    5.2 仿真结果
        5.2.1 数据交换功能验证
        5.2.2 输入阻塞工况验证
    5.3 功能覆盖率分析
    5.4 FPGA验证及时钟频率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2)面向对象程序的自动化单元测试框架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相关研究
    2.1 单元测试
    2.2 面向对象程序测试
    2.3 面向对象程序单元测试
        2.3.1 面向对象程序单元测试理论
        2.3.2 面向对象程序单元测试工具
        2.3.3 面向对象程序单元测试现状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面向对象程序的自动化单元测试框架需求分析
    3.1 面向对象程序单元测试框架研究
        3.1.1 框架设计原则
        3.1.2 框架的原型设计
    3.2 测试框架的功能需求
    3.3 测试框架的性能需求
        3.3.1 多程序测试后JVM内存溢出的工程问题
        3.3.2 平台适应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面向对象程序的自动化单元测试框架设计
    4.1 面向对象自动化单元测试框架
        4.1.1 设计原理
        4.1.2 系统概述与框架流程图
        4.1.3 总体框架
    4.2 针对C++程序的功能设计
        4.2.1 相关模块的变更
        4.2.2 私有成员函数的测试
        4.2.3 函数重载
    4.3 多程序测试JVM内存溢出问题的性能设计
        4.3.1 JVM内存垃圾回收机制
        4.3.2 序列化和反序列化
        4.3.3 界面架构变更
    4.4 适配器模块的设计
        4.4.1 跨平台的需求
        4.4.2 适配器设计模式
        4.4.3 CTSCpp适配器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验结果及分析
    5.1 实验环境
    5.2 实验结果及分析
        5.2.1 功能测试
        5.2.2 性能测试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工作总结
    6.2 进一步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基于自我意识的软件开发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人工智能理论
        1.2.2 自我意识理论
        1.2.3 软件开发理论
    1.3 主要研究内容
        1.3.1 主要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论文结构安排
2 相关理论研究
    2.1 基于唯识心理学的人类智能组成理论
    2.2 基于唯识心理学的自我意识理论
    2.3 AORBCO描述语言
    2.4 软件相关理论研究
        2.4.1 软件组成理论
        2.4.2 软件结构理论
        2.4.3 软件开发方法理论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自我意识的软件组成理论
    3.1 运行中的软件—Ego(我)
    3.2 软件间的通信与交互
    3.3 基于自我意识的软件组成模型
    3.4 基于自我意识的软件描述语言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自我意识的软件开发方法
    4.1 面向Ego的方法学框架
    4.2 基于自我意识的软件总体结构描述
    4.3 建模语言和建模活动
        4.3.1 信念建模
        4.3.2 愿望建模
        4.3.3 能力建模
        4.3.4 规划执行
    4.4 分析和设计过程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自我意识的软件组成模型的验证实验
    5.1 实验目的
    5.2 方案及相关技术
        5.2.1 实验方案
        5.2.2 相关技术
    5.3 实验过程
        5.3.1 描述性知识初始化
        5.3.2 过程性知识初始化
        5.3.3 程序综合
        5.3.4 动态演化
    5.4 实验结果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致谢

(4)面向对象非线性有限元程序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面向对象非线性有限元程序设计方法概述
    1.1 面向对象方法学分析
    1.2 研究面向对象非线性有限元程序的意义
2 面向对象有限元基础设计与有限元基础类
    2.1 数值计算设计
    2.2 有限元模型设计
    2.3 有限元基础类库设计
    2.4 数据管理
3 面向对象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算法
    3.1 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理论
    3.2 非线性有限元方程增量求解算法
4 从应用程序框架角度分析非线性有限元程序设计
    4.1 应用程序框架
    4.2 非线性有限元程序设计步骤
    4.3 非线性有限元程序的扩展
5 总结

(6)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课程特点分析
二、调整与优化教学内容
    (一)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 进行知识点划分, 构建知识点之间的关联
    (二) 优化各个知识点中的内容和实例
    (三) 基于上述内容和思路, 加强课件建设
三、丰富与改进教学手段
    (一) 首先通过引导告知当前知识点的功能并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二) 通过实例详细介绍当前知识点的特点和相关技巧
    (三) 通过提问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并抓住学生的专注力
    (四) 最后通过总结让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 并把当前知识点融合到知识体系中
四、突出实验环节重要性
    (一) 强调实验的重要性, 提高实践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
    (二) 设计更加科学的题目
    (三) 实践时间的优化
    (四) 实践平台系统的引进与二次开发
五、教、学、研互动
    (一) 教学队伍建设与培养
    (二) 调研与跟踪企事业单位需求
    (三) 加强科研与教学互动过程
六、结语

(7)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践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践教学
3 项目驱动式的实践教学
4 项目案例与过程管理
5 结束语

(8)空间信息相关专业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教学内容的层次问题
    1.2 教学方法与手段问题
    1.3 实践教学问题
2 教学改革措施
    2.1 教学内容改革
    2.2 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2.3 实践教学环节改革
3 结束语

(9)行动导向教学在高校软件工程概论课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行动导向教学理论
    1.1 行动导向教学的特点及内涵
    1.2 行动导向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
        1)目标单一的知识传授与技能教学法。
        2)行为调整和心理训练的教学方法。
        3)综合能力教学方法。
    1.3 行动导向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2 行动导向教学的应用过程
    2.1 设计思路
    2.2 课程目标
    2.3 课程内容与要求
    2.4 情境设计
3 创新点
    3.1 教学设计原则的改变
    3.2 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3.3 课程教学体系的改变
4 结语

(10)基于组织的面向Agent程序设计理论及语言(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应用需求
        1.1.2 技术背景
    1.2 相关研究工作
        1.2.1 基于组织的软件开发技术
        1.2.2 面向 Agent 的软件工程
        1.2.3 面向 Agent 的程序设计
        1.2.4 现有工作的分析和总结
    1.3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1.4 本文主要贡献
    1.5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基于组织的面向 Agent 程序设计模型及机制
    2.1 问题描述和分析
    2.2 基于组织的面向 Agent 程序设计模型——Oragent
        2.2.1 Agent
        2.2.2 角色
        2.2.3 组织
    2.3 基于组织的面向 Agent 程序设计机制
        2.3.1 角色扮演与角色组合
        2.3.2 角色晋升
        2.3.3 基于角色的交互
        2.3.4 基于组织的自管理
        2.3.5 继承
        2.3.6 组合
        2.3.7 异常
    2.4 相关工作对比分析
    2.5 小结
第三章 基于组织的面向 Agent 程序设计语言——OragentL
    3.1 OragentL 概述
    3.2 组织类和组织
        3.2.1 角色声明
        3.2.2 初始化动作
        3.2.3 组织行为
        3.2.4 结构调整策略
        3.2.5 组织的创建和销毁
        3.2.6 组织类代码示例
    3.3 角色和 Agent
        3.3.1 角色扮演的约束条件
        3.3.2 角色中的动作和行为
        3.3.3 Agent 的创建
        3.3.4 角色代码示例
    3.4 继承
        3.4.1 组织继承
        3.4.2 角色继承
        3.4.3 继承代码示例
    3.5 角色晋升
    3.6 角色组合
        3.6.1 角色变迁
        3.6.2 异常
    3.7 相关工作对比分析
    3.8 小结
第四章 OragentL 语言的操作语义
    4.1 OragentL 语言的抽象语法
    4.2 状态和格局
    4.3 表达式和语句的动态语义
        4.3.1 动作调用
        4.3.2 消息发送语句
        4.3.3 消息处理语句
        4.3.4 异常语句
    4.4 Agent 的动态语义
        4.4.1 Agent 的行为规则
        4.4.2 角色变迁语句
        4.4.3 异常语句
        4.4.4 通信语句
    4.5 组织的动态语义
    4.6 角色的动态语义
    4.7 小结
第五章 基于组织的面向 Agent 程序设计语言的类型系统
    5.1 类型系统介绍
    5.2 轻量级 OragentL——FOL
        5.2.1 FOL 的抽象语法
        5.2.2 FOL 的格局和操作语义
    5.3 FOL 的类型规则
        5.3.1 Agent 和角色的类型化
        5.3.2 角色程序的良构规则
        5.3.3 程序格局的良构规则
    5.4 FOL 类型系统的性质及证明
    5.5 相关工作对比分析
    5.6 小结
第六章 OragentL 程序设计及运行支撑环境
    6.1 OragentL 程序设计与运行支撑环境的总体架构
    6.2 OragentL 运行时环境
        6.2.1 Oragentburg 概述
        6.2.2 实体生命周期管理
        6.2.3 实体标识符管理
        6.2.4 运行引擎
        6.2.5 OragentL 核心机制的实现
    6.3 OragentL 编译器
        6.3.1 OragentL 编译器概述
        6.3.2 OragentL 语法分析器
        6.3.3 OragentL 翻译器
    6.4 案例分析
    6.5 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工作总结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 OragentL 语法

四、论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学(论文参考文献)

  • [1]一种光纤通道交换网络系统的设计与验证[D]. 蒋双飞.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2]面向对象程序的自动化单元测试框架研究与设计[D]. 任路遥.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3]基于自我意识的软件开发方法研究[D]. 武焕焕. 西安工业大学, 2020(04)
  • [4]面向对象非线性有限元程序设计方法研究[J]. 安毅.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08)
  • [5]Ada语言的发展[J]. 吴迪,徐宝文. 计算机科学, 2014(01)
  • [6]C++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考[J]. 白翔宇,孙涛.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3(09)
  • [7]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践教学研究[J]. 何珍文,郑祖芳,张志庭,李章林,翁正平.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3(25)
  • [8]空间信息相关专业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学研究[J]. 何珍文,郑祖芳,邵玉祥,王媛妮,李新川.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3(22)
  • [9]行动导向教学在高校软件工程概论课程中的应用[J]. 郭颂. 计算机教育, 2013(12)
  • [10]基于组织的面向Agent程序设计理论及语言[D]. 胡翠云.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3(10)

标签:;  ;  ;  ;  ;  

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