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据存贮技术用于提高雷达显示器显示亮度的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牟蜀安,余刚[1](1983)在《数据存贮技术用于提高雷达显示器显示亮度的设计》文中认为本文首先简介利用数据存贮技术提高雷达显示器亮度的原理方法,并据此推导出全量程高亮度显示设计的理论公式.研究了在不同重复频率时,全量程利用数据存贮技术进行读写的时间关系配置,提出了对“最佳组合”的看法,以及关于全量程高亮度显示的设计思想和实现这种显示的设计步骤,并根据意大利Selenia型雷达的高亮度显示部分验证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与此同时,设计并制作了3海里量程的高亮度显示电路,从实践上证明了利用数据存贮技术实现雷达高亮度显示的可能性.
周海清[2](1999)在《雷达光栅扫描显示器的技术特点及发展》文中研究表明系统地研究了高分辨率光栅扫描显示器的体制及其特点,并对雷达光栅扫描显示技术的发展进行了讨论。
赵元平,胡中奇,范伟慧,杨毅[3](1993)在《数字式扫描转换技术在黄浦江轮渡导航系统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首先简单介绍现有的黄浦江轮渡导航系统,肯定了该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存在的问题,然后概述数字式扫描转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特点,分析归纳了造成数字式扫描转换误差的因素。最后,作者提出了数字式扫描转换技术的具体运用方案,设计了该方案的实验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运用数字式扫描转换技术的轮渡导航系统,具有分辨率下降因素少、图像失真因素少、无亮度衰落以及信息扩展能力强等特点。
曾绍平[4](2003)在《多功能光栅扫描显示控制器的设计》文中提出雷达显示器是雷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雷达随机扫描显示器因存在显示容量较小,显示亮度很低,难以实现二次信息显示等缺点,已逐渐被雷达光栅扫描显示器所取代。本文介绍了雷达光栅扫描B型显示器的原理、特点极其关键技术,根据总体要求,设计了光栅扫描引导显示器一次视频信息处理的总体方案。提出了采用“距离压缩”的方法,以提高一次视频信息的信噪比;完成了雷达回波信号的数字化及预处理;采用双口RAM和VRAM双存储器结构,利用FPGA技术,实现了雷达一次视频信息的余辉控制和显示;利用计算机现有的显示卡软硬件资源和基于FPGA生成的图形控制器,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模拟混合方式,实现了雷达一、二次信息的同步和混合显示。最后简单介绍了雷达光栅扫描显示器的发展动向。上述方案和关键技术已在其性能样机研制中得以实现,并得到总体单位的认可。
陈茂亮[5](1995)在《彩色雷达光栅动态实时跟踪显示》文中研究说明阐述了与普通计算机图形系统静态显示完全不同的雷达信号的图形显示,并介绍了雷达显示盲区的产生及利用信号处理技术克服盲区的方法。
戴彤[6](2016)在《导航雷达雨雪粒子的数学模型及模拟》文中认为随着国际海航运输事业的日益壮大,海上运输线已经成为每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条生命线,在海上运输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如何保证船舶能够安全高效的在海上航行,已经成为每一个航海工作人员密切关注的话题。虽然现在很多现代化的船只上都安装了各类优秀的通信导航设备来辅助船舶航行,但是每年仍然还有很多的船舶航行安全事故,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和数以万计的人员伤亡。经研究发现,在恶劣天气条件下,船舶航行的事故发生率要远远高于正常情况下船舶航行的事故发生率。随着计算机等一系列相关技术的进步,导航雷达模拟器以其成本低、测试周期短、风险小等特点被雷达研究人员用来对船舶航行的各类情况进行模拟,力求能够减少船舶驾驶员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对雷达回波错误的判定所导致的船舶航行事故。本文从雨雪粒子的真实雷达回波出发,结合A型雷达显示器中雷达接收机接收到的雷达回波图像,通过对雷达回波信号强度的分析得出雨雪粒子的分布特征。在建立数学模型方面,通过对正态概率密度分布函数、瑞利概率密度分布函数、威布尔概率分布密度函数的分析与仿真,对比真实雷达回波图像,确立了使用这三种概率密度分布函数来模拟雨雪粒子分布情况的可行性,并使用粒子系统理论建立模型分析雨雪粒子的分布。在雷达模拟器的实现部分,主要有两个步骤,一为雷达文件系统的建立与系统参数的设置,二为雷达模拟图像的显示实现。在有关雷达文件系统建立的章节中,详细介绍了本文所模拟出来的雨雪粒子是如何一步一步的生成粒子空间坐标、粒子属性并对这些生成的数据进行处理的。在本文的后半部分,主要讲述了导航雷达模拟图像的显示,如何将现实中雨雪粒子分布的各个特征在导航雷达模拟器显示屏幕中显示出来。由于雨雪粒子数量众多,并且每个粒子都有其单独的坐标与属性,对支撑导航雷达模拟器的计算机系统带来了一定的负担,为了减少导航雷达模拟器对计算机系统性能的要求,本文从粒子数据的计算、粒子宏观坐标变换以及雷达模拟图像的显示处理这三个方面对雷达模拟器进行了优化处理。在此基础上,本文还模拟出了雷达扫描线、雷达余晖显示这两种常用的雷达显示模型。通过对雨雪粒子雷达回波波形的分析,雨雪粒子数学模型的建立,到实现雨雪粒子模拟雷达图像,从最终雷达模拟器的效果来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模拟出来的雨雪粒子雷达图像与真实的雨雪粒子雷达图像较为相似。
刘用功[7](2019)在《航海雷达仿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航海雷达是船舶主动探测设备之一,在船舶了望、定位、导航和避碰中起重要作用。《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对航海雷达的配置做了明确的规定,《1978海员培训、发证和值班标准国际公约》对船员使用雷达导航的能力做了详细要求,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海船船员培训大纲(2016版)》高度重视航海雷达的培训,增加了培训时长。航海雷达真机价格较贵,且维护成本高,船员培训机构通常使用模拟器代替。在此背景下,开展航海雷达仿真的研究,设计开发高质量、高性价比的航海雷达模拟器,对降低培训成本,提高培训质量,有现实意义。本文围绕航海雷达的仿真展开研究,主要的工作有:1.根据航海雷达模拟器培训中存在的问题,选择STM32F103RBT6微控制器、轻触开关、回转型编码器、LED灯、蜂鸣器和MAX3323电平转化芯片设计了雷达操作面板。并按照设计方案制作和测试了航海雷达实物仿真操作面板,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软硬件方案是可行的。2.分析矩量法、几何光学法和物理光学法三种雷达截面积的预估方法的优缺点后,采用物理光学法的改进方法——大面元物理光学法来进行目标船雷达截面积的预估。依据实际船舶尺寸,使用FEKO建立散货船舶几何模型,并计算了模型的雷达截面积。在详细分析目标船雷达回波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以雷达截面为判据的目标船回波仿真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目标船回波仿真度很高。3.根据船舶运动坐标系和船舶运动学的知识,推导了船舶运动方程。采用PyCUDA,对“Mariner”并进行了旋回试验和Z形试验仿真,结果表明,在多目标船的情形下,基于GPU的船舶操纵运动仿真是准确且高效的。
周建华[8](2007)在《机载雷达报警液晶显示器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机载雷达是装在飞机上的各种雷达的总称,它是飞机上探测和跟踪目标的最主要的探测系统,保证飞机安全飞行。而雷达显示器作为实时显示雷达信息的终端设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机交互的平台。雷达显示器是一种特殊的显示仪器,它用信号幅度、亮度形式或者图像形式来表达和确定被测目标是否存在,以及测定目标在空间的位置。传统的雷达显示器常采用阴极射线管,但是阴极射线管的一些缺点如耗电大、颜色不均、电磁辐射大等使得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下不适合使用。人们一直期待功耗小、寿命长、亮度大、分辨率高、显示色彩艳丽、辐射小的雷达显示器的出现。由于液晶显示器件具有上述的优点,并且应用越来越广泛,所以有必要将其在雷达显示器方面推广使用。本文介绍了一种机载雷达报警液晶显示器的设计与实现。本文概括性介绍了液晶的特性和液晶在显示方面的应用,介绍了液晶显示的原理和驱动技术,其中重点介绍了TFT-LCD的显示和驱动原理。本设计立足于液晶显示领域取得的新进展,采用了先进的液晶屏切割技术,创新地使用了像素抽取技术和利用门电路实现交流驱动技术等方法研制出这种雷达显示器。本文设计的雷达显示器为正方形结构,使用高分辨率、宽温范围的TFT-LCD屏;使用自主创新设计的高亮度LED固体背光源;采用自主设计的TCON单元对信号进行控制和处理;通过Gamma控制单元调节系统对比度和亮度,设计出的显示器能够显示出262K色,亮度可以达到1000cd/m2以上。本设计依据雷达显示器的实际要求和发展方向,利用目前较为通用的ARM和FPGA/CPLD芯片,使用QUARTUSⅡ6.0开发工具来完成软件设计、仿真。采用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最新成果,结合相关的数字信号处理理论,成功地完成了将雷达的模拟视频信号数字化采集、存储和处理,最后在显示屏上显示出正确图像,为今后进一步完善该类型的雷达显示器奠定了基础。
刘梅梅[9](1998)在《雷达系统中光栅扫描显示器及其视频处理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讨论了光栅扫描显示器的技术特点及视频处理技术在雷达显示系统中的应用。
杨雷[10](2015)在《基于FPGA的雷达显示终端的研制》文中指出雷达终端显示器用来显示雷达所获得的目标信息和情报。是人机联系的一个接口。现役老产品的终端显示器许多还是采用阴极射线管,这些设备还是模拟电路,使用的计算机性能低下,有些设备没有计算机。阴极射线管基本已经被淘汰。随着这些设备工作年限的增加,设备开始出现故障,需要维修和升级。基于对原有设备的维护和升级,本论文研制一种基于FPGA的硬件平台实现雷达终端显示功能的设计。输出接口可直接与液晶显示器相连。既可独立工作,也可将雷达显示器与计算机显示器融合而不占用计算机系统资源。在满足环境温度要求的同时,具有低成本、高可靠性、体积小、易于安装和维护、功耗低、通用性强等优点。该设计成果已用于多个产品,获得了不错的评价。本文基于Xilinx公司的FPGA硬件平台实现PPI显示器和A/R距离显示器的功能,然后与计算机输出的视频叠加后送到液晶显示器显示。整个显示部分不需要经过计算机处理,完全由原始视频显示板完成。通过模拟雷达信号,观察液晶显示器画面的方式来验证该方案的可行性和通用性。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1.雷达原始视频显示板的硬件设计和调试。2.雷达PPI显示程序设计和A/R显示程序设计。3.雷达视频与计算机视频的数字叠加设计。
二、数据存贮技术用于提高雷达显示器显示亮度的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数据存贮技术用于提高雷达显示器显示亮度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4)多功能光栅扫描显示控制器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表 |
第一章 引言 |
1.1 雷达光栅扫描显示器的发展概况 |
1.2 本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
1.3 本文的内容和组织结构 |
第二章 雷达B型显示器原理 |
2.1 雷达显示器的分类 |
2.2 雷达随机扫描B型显示器原理 |
2.3 雷达光栅扫描B型显示器原理 |
第三章 一次视频信息处理电路总体方案设计 |
3.1 本雷达显示控制器的总体方案简介 |
3.2 设计要求 |
3.3 像素点分配 |
3.4 距离压缩 |
3.5 一次与二次视频的混合显示 |
3.6 余辉显示控制 |
3.7 一次视频信息处理电路的组成 |
第四章 一次视频信息处理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
4.1 控制信号接口电路 |
4.2 延迟电路 |
4.3 目标视频接口电路 |
4.4 采样电路 |
4.5 距离压缩电路 |
4.6 定时电路 |
4.7 地址转换电路 |
4.8 显示及余辉控制电路 |
4.9 视频数模转换电路 |
4.10 视频混合电路 |
第五章 引导显示控制器的软件简介 |
5.1 操作系统的选择 |
5.2 软件流程 |
第六章 雷达光栅扫描显示器的展望 |
6.1 通用化 |
6.2 网络化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资料 |
(6)导航雷达雨雪粒子的数学模型及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导航雷达模拟器的产生 |
1.1.2 国际海事组织性能标准(IMO)对导航雷达模拟器的性能要求 |
1.1.3 研究导航雷达模拟器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国外现状 |
1.2.2 国内现状 |
1.2.3 发展趋势 |
1.3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
1.3.1 课题来源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1.3.3 章节安排 |
第2章 雨雪粒子的数学模型及粒子系统理论 |
2.1 雨雪粒子的分布特征及概率密度估计 |
2.2 雨雪粒子的雷达回波 |
2.3 满足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函数雨雪粒子的生成及仿真 |
2.4 满足瑞利分布概率密度函数雨雪粒子的生成及仿真 |
2.5 满足威布尔分布概率密度函数雨雪粒子的生成及仿真 |
2.6 粒子系统理论 |
2.6.1 雨雪粒子的基本模型 |
2.6.2 雨雪粒子图像的生成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雷达雨雪粒子图像文件的生成 |
3.1 雷达文件系统的建立 |
3.2 雨雪图像文件的参数设置 |
3.2.1 雷达最大探测距离的设置 |
3.2.2 雷达最小探测距离的设置 |
3.2.3 雷达距离分辨率的设置 |
3.2.4 雷达方位分辨率的设置 |
3.2.5 雨雪粒子雷达散射面积的设置 |
3.2.6 雷达图像显示模式的设置 |
3.3 雨雪粒子数据的处理 |
3.3.1 雨雪粒子生成坐标转换为雷达显示器屏幕直角坐标系 |
3.3.2 雷达显示器直角坐标系换转为雷达显示器坐标系极坐标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导航雷达模拟器中雨雪粒子图像的实现 |
4.1Microsoft.NET的使用 |
4.2 导航雷达模拟器显示模块的设计流程 |
4.2.1 系统设计流程 |
4.2.2 雷达模拟器界面的设置 |
4.3 导航雷达模拟器系统的优化 |
4.3.1 开根号优化算法 |
4.3.2 雨雪粒子宏观运动优化 |
4.3.3 双缓存防闪烁 |
4.3.4 GPU与CUDA构架 |
4.4 雨雪图像的显示 |
4.4.1 雷达扫描线的实现 |
4.4.2 扫描余晖模式的显示 |
4.4.3 最终模拟出来的雨雪粒子雷达图像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航海雷达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航海雷达模拟器研究现状 |
1.2.2 操作面板研究现状 |
1.2.3 雷达回波仿真研究现状 |
1.2.4 船舶操纵运动仿真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航海雷达操作面板实物仿真 |
2.1 雷达操作面板总体设计 |
2.1.1 需求分析 |
2.1.2 总体设计 |
2.2 航海雷达操作面板硬件设计 |
2.2.1 微控制器模块 |
2.2.2 通信模块设计 |
2.2.3 按键模块设计 |
2.2.4 旋钮模块设计 |
2.2.5 报警模块设计 |
2.3 操作面板软件设计 |
2.3.1 软件结构设计 |
2.3.2 通信程序设计 |
2.3.3 按键处理程序设计 |
2.3.4 旋钮处理程序设计 |
2.3.5 软件开发工具选择 |
2.4 实验测试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航海雷达目标船回波图像仿真 |
3.1 雷达截面积预估理论 |
3.1.1 雷达截面积定义 |
3.1.2 雷达截面积预估方法 |
3.2 FEKO简介 |
3.3 目标船雷达截面积计算 |
3.4 目标船回波仿真 |
3.4.1 目标船回波特点分析 |
3.4.2 以雷达截面积为判据的目标船回波图像仿真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GPU的船舶操纵运动仿真 |
4.1 GPU编程工具 |
4.1.1 CUDA简介 |
4.1.2 PyCUDA简介 |
4.2 船舶运动坐标系 |
4.3 船舶运动学分析 |
4.3.1 船舶在坐标系中的运动 |
4.3.2 船舶在水平面内运动分析 |
4.3.3 船舶四自由度运动 |
4.4 船舶运动模型化 |
4.4.1 船舶受力分析 |
4.4.2 船舶运动模型化 |
4.5 基于GPU的船舶操纵运动仿真 |
4.5.1 仿真对象 |
4.5.2 仿真结果 |
4.6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8)机载雷达报警液晶显示器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图目录 |
表目录 |
缩略字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雷达显示器简介 |
1.2 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
1.3 作者的主要工作 |
1.4 本文内容简介 |
第二章 液晶显示概论 |
2.1 液晶显示基础 |
2.1.1 液晶显示的显示原理 |
2.1.2 常用的液晶显示器件 |
2.1.3 液晶显示器件结构 |
2.2 液晶显示驱动技术 |
2.3 TFT-LCD显示与驱动原理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3.1 系统总体框架 |
3.2 系统的硬件设计 |
3.2.1 输入输出接口 |
3.2.2 视频解码 |
3.2.3 EDID配置 |
3.2.4 帧存储器 |
3.2.5 TCON驱动板 |
3.2.6 系统电源 |
3.2.7 Gamma校正 |
3.2.8 LED背光板 |
3.2.9 TFT-LCD液晶屏 |
3.3 系统的软件设计 |
3.3.1 ARM控制 |
3.3.2 FPGA/CPLD控制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的调试 |
4.1 系统的软件调试 |
4.1.1 TCON驱动调试 |
4.1.2 视频信号调试 |
4.2 系统的硬件调试 |
4.2.1 LCD控制板调试 |
4.2.2 LCD模块调试 |
4.2.3 整体调试 |
4.2.4 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
4.3 设计和调试过程的创新方法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机载雷达报警显示器的设计结果 |
5.1 主要技术指标和要求 |
5.2 测试结果及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10)基于FPGA的雷达显示终端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及本文简介 |
第二章 雷达显示终端系统设计 |
2.1 需求背景 |
2.2 接口需求 |
2.3 功能需求 |
2.4 方案选择 |
2.5 性能需求 |
2.6 组成 |
2.7 硬件设计 |
2.7.1 计算机选型 |
2.7.2 液晶显示器选型 |
2.7.3 原始视频板设计 |
2.8 软件设计 |
2.8.1 计算机应用软件 |
2.8.2 原始视频软件 |
2.9 系统界面 |
2.10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原始视频显示板硬件设计 |
3.1 电磁兼容设计 |
3.1.1 滤波电路种类 |
3.1.2 低通滤波电路 |
3.1.3 时钟信号设计 |
3.1.4 PCB布线设计 |
3.1.5 电容布线设计 |
3.1.6 匹配电阻设计 |
3.1.7 复位电路抗干扰设计 |
3.2 原始视频显示板电路设计 |
3.2.1 DVI接口电路设计 |
3.2.2 双端口静态RAM电路设计 |
3.2.3 雷达接口电路设计 |
3.2.4 A/D电路设计 |
3.2.5 串行接口电路设计 |
3.2.6 FPGA电路设计 |
3.2.7 电源 |
3.2.8 VGA接口电路设计 |
3.2.9 设计实物图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FPGA程序设计及测试验证 |
4.1 VHDL简介 |
4.2 A/R显示器设计 |
4.2.1 时钟脉冲发生器模块 |
4.2.2 距离压缩模块 |
4.2.3 移动距标产生模块 |
4.2.4 刻度产生模块 |
4.2.5 A显模块 |
4.2.6 R显模块 |
4.2.7 视频叠加模块 |
4.3 PPI显示器设计 |
4.3.1 余辉实现原理 |
4.3.2 控制命令的接收 |
4.3.3 扫描线设计 |
4.3.4 雷达数据处理 |
4.3.5 雷达信号模拟 |
4.3.6 串行通信模块设计 |
4.4 测试验证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后续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数据存贮技术用于提高雷达显示器显示亮度的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数据存贮技术用于提高雷达显示器显示亮度的设计[J]. 牟蜀安,余刚. 大连海运学院学报, 1983(S1)
- [2]雷达光栅扫描显示器的技术特点及发展[J]. 周海清. 现代电子, 1999(03)
- [3]数字式扫描转换技术在黄浦江轮渡导航系统中的应用[J]. 赵元平,胡中奇,范伟慧,杨毅. 交通部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 1993(01)
- [4]多功能光栅扫描显示控制器的设计[D]. 曾绍平. 电子科技大学, 2003(01)
- [5]彩色雷达光栅动态实时跟踪显示[J]. 陈茂亮. 现代雷达, 1995(02)
- [6]导航雷达雨雪粒子的数学模型及模拟[D]. 戴彤. 江苏科技大学, 2016(03)
- [7]航海雷达仿真研究[D]. 刘用功.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8]机载雷达报警液晶显示器的设计与实现[D]. 周建华. 电子科技大学, 2007(01)
- [9]雷达系统中光栅扫描显示器及其视频处理方法[J]. 刘梅梅. 现代雷达, 1998(02)
- [10]基于FPGA的雷达显示终端的研制[D]. 杨雷. 电子科技大学, 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