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的风振问题

高层建筑的风振问题

一、高耸构筑物的风振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李子俊[1](2021)在《汕头地区某沿海150m高烟囱的抗风设计》文中研究指明烟囱是工业建筑中常见的高耸构筑物。对于临海的高耸结构来说,风荷载在结构设计中往往起控制作用,且横风向风振问题不容忽视。为此,本文依托汕头市某垃圾焚烧发电厂烟囱项目,结合风洞试验,对沿海地区烟囱工程的抗风设计进行探讨,旨在提高结构设计合理性,为我国高风压地区的高耸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温文露,马振霄,刘涛,苏仕琪[2](2020)在《高层建筑结构风振作用及实用减振控制措施简述》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减隔震技术研究和减隔震装置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应用,分析和设计方法逐渐完善,但对风振控制的研究和应用略显不足。首先对高层建筑结构中发生的风振破坏进行总结,随后基于我国高层建筑快速发展的现状和提升其抗风性能的需求,就目前适用于高层建筑结构中的减振装置及其典型应用进行简述,最后指出风振控制分析设计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为高层建筑结构的风振控制及相关产品的研发提供参考。

郭晨光[3](2020)在《双塔设备在内外流动载荷下的振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化工行业的蓬勃发展,塔设备的数量在不断增多,它们在化工生产过程中所起到的主要作用是为气液或液液两相之间提供直接接触的机会,以达到相际传质及传热的目的,常被用于进行精馏、吸收、解吸、气体的增湿及冷却等单元操作过程。塔设备的主要特点是体型高、长宽比大且多以群体形式存在,彼此之间相距较近,容易在外部风场作用下发生相互干涉,并且内部流体的冲击也会引起设备的振动。本硕士论文按照具体的化工生产要求,选取华南地区某石化企业的双塔设备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和现场实测的方法研究了在内部流动介质和外部风载荷共同作用下系统的振动情况并进行了可靠性校核。具体工作如下:(1)振动的理论分析通过理论模型分别对这两座板式塔的固有频率、临界风速以及发生一阶共振时的最大应力应变、塔顶位移、底部弯矩等进行了计算,研究了影响双塔设备振动的主要因素。(2)内、外流场模拟计算运用CFD方法分别对外风场和内流场进行了二维瞬态绕流计算和三维稳态两相流计算,主要包括了流体域建模、网格划分、流场数值计算和后处理等。得到了该双塔系统在不同风速下的涡脱频率、群体干涉效应、所受横向力和阻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塔板数、壁厚和内部流体质量条件下系统内部流线、体积率和压力分布结果。(3)静力结构计算和模态分析采用流固耦合方法将外部风载荷及内部两相流动载荷产生的压力施加到塔体上,计算得到不同塔板数、运行工况和外部风力大小条件下双塔设备位移、应力、固有频率及振型等结果和变化的规律,为工业生产过程中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参考。(4)现场实测提供数据支持采用风速风向仪对上游的风速风向进行测量,采用电阻式应变片对稳定塔的应变进行测量,采用磁电式振动传感器对双塔振动时的速度和位移进行测量。将得到的结果同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进行对比,并由此验证了所采用计算方法的准确性。

张天恒[4](2020)在《多相耦合作用的渡槽动力特性分析及损伤开裂研究》文中提出渡槽作为一种跨越式的空间薄壁输水建筑物,广泛应用于农业灌溉工程和其他大型水利工程中,为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渡槽一般兼具明渠和桥梁的作用,自身结构的复杂性和极端环境的影响通常会使其处于非正常运行状态。在实际工程中,渡槽往往处于大风及地震多发地区,运行期间由于结构与水体之间的耦合作用、风荷载及地震荷载等因素的影响,结构可能会发生局部损伤,影响渡槽结构的正常运行,甚至会导致结构整体破坏,因此对多相耦合作用的渡槽进行动力特性分析及损伤开裂研究具有深刻意义。本文以广东省罗定市长岗坡渡槽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地的地质条件及结构的运行情况,以有限元仿真为基础,采用振测提取、模态辨识和数值模拟技术,对多相耦合作用的渡槽进行动力特性分析及损伤开裂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根据工程设计资料结合运行期的实测参数,考虑水体与槽体间的耦合作用,依据弹性波理论,建立渡槽三维有限元模型。利用DASP振测信号采集系统采集渡槽运行期间的动测数据,通过CEEMDAN-SVD降噪并结合方差贡献率数据级融合提取结构的特征频率,与流固耦合模型的自振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所建仿真模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2)在MATLAB软件中以Davenport谱为目标反应谱调用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模拟脉动风场,将脉动风荷载施加于渡槽流固耦合模型,探索大型渡槽系统在脉动风荷载作用下的响应规律,为渡槽结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基础。(3)参照《NB35047-2015水电工程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建立渡槽结构Housner弹簧质量模型,与流固耦合模型作对比,选取El-Centro波作为输入的地震波,分别对无质量地基与粘弹性边界两种模型进行地震加速度输入,探索水体-结构-地基耦联体系的地震响应规律,探索得到在科研理论中流固耦合效应和粘弹性人工边界能更好的反映实际。(4)为了更好地研究混凝土非线性损伤问题选择使用后处理效果更显着的ABAQUS软件,运用混凝土塑性损伤本构对渡槽结构进行了不同地震峰值加速度下的地震响应计算,探索渡槽的损伤开裂规律。

李芳菲[5](2016)在《半潜浮式海洋平台系统一体化风浪致动力效应与安全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海洋蕴藏着丰富的油气储备,随着陆域和浅海资源的逐渐枯竭,人们开始把开发重点转向深海领域。深海工程平台是海洋油气资源开采利用的物质基础,其中,以半潜式平台为代表的浮式海洋平台是近些年深海开发的热点与重点,正朝着更深水域、更高经济性、更强适应性的方向发展进步。同时,恶劣的深海风浪环境也使得平台工程的设计及安全可靠运行面临更大挑战。本文阐述了半潜式海洋平台的结构特点及应用前景,选取我国目前最先进的第六代半潜式海洋平台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风速时程数值模拟,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开展平台结构周围风场的非稳态分析,探讨了计算流域的确定、边界条件的选取、湍流模型的选择等问题,数值计算了不同倾斜度工况时不同风向角下的平台表面风压分布和整体风载荷,分析了不同倾角和风向角对平台风压风载的影响,进而得到平台结构的最不利工况条件。本文基于有限元软件ANSYS构建半潜式平台主体及锚泊系统的一体化有限元耦合模型,并对系泊缆索进行自重作用下的找形。选取前述计算获得的最不利工况条件,在随机风荷载和随机波浪荷载数值模拟的基础上,采用Newmark-β法分析平台及上层高耸塔架的动力响应规律。同时,本文还基于蒙特卡罗模拟方法进行了目标平台在风浪荷载作用下的可靠度分析。

方国贤[6](2014)在《高层建筑风荷载规范取值的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在近20年的发展中保持着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各种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项目也在各地不断兴起。风荷载是一类重要的水平向荷载,尤其是对于高层结构、高耸结构等长细比大的结构起着非常重要的控制作用。2012年《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版发布,对旧规范进行了全面修订,风荷载的计算变动较大,对结构设计阶段风荷载计算影响较大。故本文以428米的圆形、方形建筑为例针对不同规范计算了八种情况的顺风向风荷载,以200米的圆形、方形建筑为例针对不同规范计算了五种情况的横风向风振等效风荷载,主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对比:(1)根据计算对比新、旧《荷规》之间的差异,(2)对比同一时期《荷规》、《高规》之间的差异,(3)《荷规》和《高规》圆形建筑风荷载体型系数取值的探讨。通过本文对比可知:(1)新《荷规》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小于旧《荷规》,而风振系数高于旧《荷规》,顺风向风荷载的底部剪力设计值基本不变,底部弯矩设计值比略有增加。(2)新《荷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的变化对圆形建筑的横风向等效风荷载计算结果产生影响,导致新《荷规》横风向等效风荷载产生的底部剪力、底部弯矩均小于老《荷规》,新《荷规》方形建筑计算方法与圆形建筑不同,内力也最小。(3)《荷规》中圆形建筑物表面的凸出高度影响了风荷载体型系数的取值。新《高规》对所有圆形建筑未做区分,风荷载体型系数均取为0.8。导致两者计算有差异。

汪睿[7](2013)在《高耸塔器的风振响应与风致疲劳寿命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风载荷是高耸塔器较为敏感的载荷之一,它随时间作随机性变化。在我国沿海等多风地区,长期的风致振动以及台风频繁登陆时的极端大风都有可能对塔器造成疲劳损伤甚至疲劳失效,近年来高耸塔器由此发生的事故也对相关企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如何估算多风地区高耸塔器的风致疲劳寿命并分析疲劳损伤规律,以确保其使用安全,已成为一个迫切的要求。但是,目前国内外标准规范中将风载荷等效为静载荷的处理办法,尚不能对高耸塔器作动态响应与随机疲劳寿命分析。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获得的成果如下。(1)基于随机振动理论、谐波叠加法、风及风载荷的频域特性,利用MATLAB和ANSYS软件编程,模拟获得了沿海某一高耸塔器在各风速下顺风向和横风向的风载荷时程样本及风振时程响应,并通过目标值或频域理论解检验了模拟的精确性。(2)对该高耸塔器在空塔和操作工况下的风振时程响应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表明:在共振风速范围内,该塔器的振动主要是由旋涡脱落引起的横风向振动,其空塔的风诱导共振响应要比操作工况剧烈很多;而在远离共振风速时,该塔器的振动主要是由气流中的湍流成分引起的,其响应值随风速呈指数递增关系,且同风速下的响应值操作工况大于空塔。(3)利用雨流法、Miner疲劳累积损伤理论及BS5500设计疲劳曲线,估算了该塔器在考虑风速风向变化以及台风和空塔共振条件下的风致疲劳评定寿命,分析得出:在旋涡随机脱落的超临界范围内,利用JB/T4710中将旋涡脱落力等效为确定性正弦载荷的卢曼理论估算塔器的疲劳寿命时,其计算结果较为保守;横风向共振是引起该塔器空塔风致疲劳的决定性因素,而9级及以上的大风造成的顺风向振动是导致该塔器在操作工况下风致疲劳损伤的主要原因;若该塔器在运行期间存在缺陷或者较大的应力集中,多次较强的台风载荷可能会对其造成明显的疲劳损伤甚至失效。本文提供的风振响应及疲劳寿命的分析方法,还可对其他多风地区的高耸类压力容器进行相关分析,从而为高耸类压力容器的防振设计、安全评估等提供借鉴。

王金[8](2013)在《大型钢结构自然通风冷却塔的受力分析》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对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所以需要更多更大的火力发电厂来支撑社会对电力的需求,所以对与之配套的各种技术与建筑结构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冷却塔对于火力发电厂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建筑,在电厂的日常运行过程中负担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现在冷却塔向着越来越高,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的方向发展着,对混凝土冷却塔是一个极为严峻的挑战,导致混凝土材料的缺陷表现的越来越明显。因此,现在冷却塔的材料有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全玻璃钢结构、钢结构以及混合结构等。本文以钢材作为冷却塔的材料,对钢结构冷却塔这种大型的特种钢结构,通过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一个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线性滤波器法,通过MATLAB平台进行风荷载的计算机模拟,得到风荷载时程,然后对其进行4中分析:结构静力分析、模态分析、整体稳定分析、以及动力响应分析,为以后进行这方面工程设计提供一些指导借鉴。首先,按实际的尺寸建立一个三维有限元模型,在考虑结构自重和风荷载的情况下,对结构进行静力分析,其中的风荷载为规范中给出的等效风荷载。其分析结论可用作工程参考。其次,作为动力响应分析的基础,对模型进行了模态分析,提取结构模态。通过对模态的观察,可以确定结构的薄弱环节,也为结构的后续动力分析提供了重要的数据。然后,对于受压的钢结构来说,稳定问题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所以对本结构进行稳定分析,以确定结构的整体稳定是否安全,还能了解结构的屈曲模态,以便指导实际的工程设计。最后,将风荷载时程输入结构进行,通过ANSYS运用谐波叠加法进行计算,获得结构的风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时程。从上面的4种分析中可以得出钢结构冷却塔的各种力学性能,从而得出结构的动静力特性,并将之进行比较,查看结构是否需要进行动力分析,结构是否符合设计的要求。

邹云峰[9](2013)在《巨型冷却塔群的风效应及其风洞试验方法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我国冷却塔高度即将突破200m,远远超过我国现行冷却塔设计规范165m的高度限值,也将创造新的世界纪录。为保证此类超大型冷却塔的安全性与经济性,同时也为我国规范的修订提供依据,本文采用风洞试验、CFD数值模拟和有限元响应分析等手段对200m高超大型冷却塔的风荷载、响应特性和风致干扰进行研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有:(1)通过CFD数值模拟对刚性模型内表面测压风洞试验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表明风洞试验得到的结果仍然可靠。风洞试验结果表明,冷却塔内表面风压受塔内雷诺数、风向角影响较小,而受十字挡风挡板和填料层透风率影响较大;总的来说,内压沿环向、高度基本不变。(2)分析了粗糙条各参数对风压分布的影响,发现粗糙度系数k/s是描述粗糙度大小的重要参数,风压分布与之密切相关;给出了根据k/s估算风压的计算公式和粗糙度雷诺数ReR与最小风压系数Cpmin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据此可较精确的预测待模拟目标曲线所需的粗糙度和试验风速大小。(3)对单塔外、内表面风压的三维绕流特性和设计取值简化进行了研究,发现冷却塔外表面风荷载三维效应显着,内压也并非严格的沿环向、高度均匀分布;证明了冷却塔变形以壳体的局部变形为主,响应大小与外表面风压分布特征密切相关,而与阻力系数大小并无绝对关系;外、内表面风压设计取值分别简化为“代表性曲线”和常数-0.50可保证结构的安全性。(4)通过理论推导和有限元方法证明了气动弹性连续壳体模型能同时满足冷却塔壳体、人字柱的各项刚度相似要求,并能实现质量、刚度的连续分布;发明了一套精度较高的冷却塔气动弹性连续壳体模型制作工艺,并利用高精度激光位移计对它的风振响应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良态气候下冷却塔的风致响应不大,动力放大效应不明显。(5)基于刚性模型同步测压风洞试验对双塔干扰效应进行了研究,发现风致干扰对风压分布形态影响较大,并以串列时的下游塔最为严重;不同荷载参数得到的干扰因子差别较大,即使是同一荷载参数,由不同特征值得到的干扰因子也有差异;模型表面粗糙度对风荷载干扰因子影响较小。(6)利用气弹模型对双塔风致干扰效应进行了研究,发现动力响应特性受干扰影响较小,而风振系数略有增大;由反映荷载大小的力系数得到的干扰因子并不能真实反映干扰效应对响应的影响,冷却塔的风致干扰效应大小应以风致响应来考察;风致响应干扰因子受表面粗糙度影响较小。

邢洧宾[10](2012)在《复杂桥塔结构静力三分力系数和抖振响应的敏感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桥塔结构属于高耸结构的一种特殊的结构形式,具备高、轻、柔、细四个主要的特点,由于其外形的特点,故而风荷载成了桥塔设计的控制荷载之一。随着时代发展,桥塔结构的外形变得越来越复杂,从而使得桥塔结构对风荷载更加敏感。因此研究复杂外形桥塔结构的风荷载敏感性就显得比较迫切。本文结合港珠澳大桥江海直达船航道桥海豚形桥塔方案,对复杂的海豚形桥塔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敏感性进行研究,研究内容包括海豚形桥塔结构外形变化对静力三分力系数随风向角变化的敏感性的影响,海豚形桥塔结构风向角的变化对抖振响应随风速变化敏感性影响的研究。本文的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大气边界层风场的特性以及复杂高耸结构风洞试验的研究现状;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大气边界层风洞的发展历史以及刚性模型测力风洞试验和气弹模型风洞试验的概况介绍;第三章主要通过港珠澳大桥江海直达船航道桥海豚形桥塔方案的刚性模型测力试验来研究桥塔复杂的外形对静三分力系数的随风向角变化的敏感性的影响;第四章主要通过港珠澳大桥江海直达船航道桥海豚形桥塔方案的气弹模型试验,来研究复杂的海豚形桥塔结构的风向角变化对抖振响应随风速变化的敏感性的影响。从而得到复杂的海豚形桥塔结构外形的设计特点对静力三分力系数的影响,风向角变化对该种复杂的海豚形桥塔结构的抖振响应随风速变化的敏感性的影响。

二、高耸构筑物的风振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耸构筑物的风振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汕头地区某沿海150m高烟囱的抗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结构上的风荷载
3 结构抗风概念设计及工程难点分析
    3.1 结构抗风概念设计
    3.2 工程难点分析
4 风洞试验
5 结构风荷载静力分析
    5.1 设计荷载取值
    5.2 风荷载的输入
    5.3 结构分析
    5.4 结果核验
    5.5 结构的整体抗倾覆验算
6 结语

(2)高层建筑结构风振作用及实用减振控制措施简述(论文提纲范文)

0概述
1 高层建筑结构发展
2 高层建筑结构风振控制
    2.1 分析方法
    2.2 高层建筑结构的实用风振控制措施
        2.2.1 黏弹性阻尼器
        2.2.2 黏滞阻尼器
        2.2.3 摩擦阻尼器
        2.2.4 调谐质量阻尼器
        2.2.5 调谐液体阻尼器
3 结论与展望

(3)双塔设备在内外流动载荷下的振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塔设备简介
        1.2.1 塔设备的分类和应用
        1.2.2 塔设备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1.2.3 塔设备的发展现状
    1.3 塔设备振动
        1.3.1 产生机理和失效案例
        1.3.2 风致振动研究现状
        1.3.3 内流场振动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双塔设备振动的理论分析
    2.1 固有频率
        2.1.1 塔板数目
        2.1.2 塔壁厚度
        2.1.3 内部流体质量
    2.2 塔顶位移
        2.2.1 顺风向
        2.2.2 横风向
    2.3 底部弯矩
        2.3.1 顺风向
        2.3.2 横风向
    2.4 轴向应力应变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内外流场数值计算及结果分析
    3.1 计算模型的建立
        3.1.1 设计参数
        3.1.2 内、外流场的建模
    3.2 计算域网格划分
        3.2.1 网格及ICEM CFD简介
        3.2.2 网格划分及无关性验证
        3.2.3 时间步长
    3.3 多相流模型
    3.4 边界条件及求解方法
    3.5 外部风场瞬态绕流及干涉效应
        3.5.1 来流风速
        3.5.2 单塔绕流
        3.5.3 双塔绕流
        3.5.4 涡脱频率
    3.6 内部两相流场
        3.6.1 流线分布
        3.6.2 体积率分布
        3.6.3 压力分布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双塔设备结构计算和模态分析
    4.1 流固耦合
        4.1.1 流固耦合理论
        4.1.2 耦合控制方程
    4.2 模态分析
    4.3 内流场作用下结构响应分析
        4.3.1 位移
        4.3.2 应力
    4.4 外流场作用下结构响应分析
        4.4.1 位移
        4.4.2 应力
        4.4.3 底部弯矩
    4.5 双塔系统模态分析
        4.5.1 风力大小
        4.5.2 塔板数目
        4.5.3 塔壁厚度
        4.5.4 内部流体质量
    4.6 临界风速
    4.7 外接管道对振动的影响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双塔的振动测量和分析
    5.1 实验目的
    5.2 实验原理
    5.3 实测装置及流程
        5.3.1 实测平台介绍
        5.3.2 实验仪器介绍
        5.3.3 性能测试实验流程
    5.4 实验结果及分析
        5.4.1 风速风向
        5.4.2 应变应力
        5.4.3 振动位移
        5.4.4 与计算结果的对比
    5.5 防振措施研究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主要创新点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多相耦合作用的渡槽动力特性分析及损伤开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渡槽结构动力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体-结构相互作用
        1.2.2 结构风振分析
        1.2.3 地震波输入方法与无限域地基辐射阻尼
        1.2.4 混凝土损伤开裂的模拟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渡槽结构流固耦合建模及模态分析
    2.1 引言
    2.2 基本原理
        2.2.1 直接流固耦合理论
        2.2.2 基于CEEMDAN-SVD的工作模态辨识
    2.3 工程概况及有限元建模
        2.3.1 工程概况
        2.3.2 渡槽结构有限元建模
    2.4 自振特性分析及模态辨识
        2.4.1 自振分析
        2.4.2 模态辨识
    2.5 本章小结
3 渡槽结构风振响应分析
    3.1 引言
    3.2 脉动风模拟
    3.3 风振响应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渡槽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4.1 引言
    4.2 基本原理
        4.2.1 粘弹性人工边界理论
        4.2.2 Housner弹簧质量理论
    4.3 线弹性地震响应分析
        4.3.1 地震动选取
        4.3.2 模型建立
        4.3.3 位移响应分析
        4.3.4 应力响应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强震作用下渡槽结构损伤开裂分析
    5.1 引言
    5.2 ABAQUS混凝土塑性损伤理论
        5.2.1 本构关系
        5.2.2 损伤和刚度退化
    5.3 本构模型参数的确定
        5.3.1 模型采用的应力-应变关系
        5.3.2 损伤因子的计算
    5.4 非线性损伤分析
        5.4.1 位移结果分析
        5.4.2 应力结构分析
        5.4.3 损伤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5)半潜浮式海洋平台系统一体化风浪致动力效应与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深海平台的发展与应用
        1.2.1 深海平台主要类型
        1.2.2 半潜式海洋平台结构特点及应用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工作
        1.3.1 课题来源
        1.3.2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随机风荷载数值模拟
    2.1 风的基本特性
        2.1.1 概述
        2.1.2 平均风剖面
        2.1.3 脉动风特性
    2.2 风荷载数值模拟主要方法
        2.2.1 线性滤波法
        2.2.2 谐波叠加法
        2.2.3 小波分析法
    2.3 空间多点风速时程数值模拟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半潜浮式海洋平台风场模拟与数值计算
    3.1 CFD数值模拟理论基础
        3.1.1 计算流体动力学概述
        3.1.2 湍流控制方程和数值模拟方法
        3.1.3 雷诺平均方程及湍流物理模型
        3.1.4 数值计算方法
    3.2 半潜式海洋平台风场分析
        3.2.1 结构建模
        3.2.2 计算流域的选取
        3.2.3 网格划分
        3.2.4 边界条件的设定
        3.2.5 湍流模型与计算参数
        3.2.6 计算结果与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海洋工程波浪荷载计算理论
    4.1 波浪荷载计算方法
        4.1.1 概述
        4.1.2 常用海浪谱
    4.2 线性波理论
        4.2.1 基本方程及边界条件
        4.2.2 线性波速度势
        4.2.3 色散关系
        4.2.4 水质点运动
        4.2.5 波压强
        4.2.6 波能量
    4.3 波浪仿真
    4.4 结构物波浪力计算
        4.4.1 小尺度结构物波浪力
        4.4.2 大尺度结构物波浪力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半潜式海洋平台风浪致动力响应分析
    5.1 半潜式海洋平台有限元模型
        5.1.1 ANSYS单元介绍
        5.1.2 目标平台的有限元模型
        5.1.3 锚泊系统静力特性分析
    5.2 随机风浪荷载的计算
        5.2.1 随机风荷载计算
        5.2.2 随机波浪力计算
    5.3 风浪荷载的叠加
    5.4 风浪联合作用下结构动力响应分析
        5.4.1 动力时程分析原理
        5.4.2 半潜式平台风浪致响应时程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半潜浮式海洋平台可靠性分析
    6.1 结构可靠度基本概念
    6.2 结构可靠度计算常用方法
        6.2.1 一次二阶矩法
        6.2.2 高次高阶矩法
        6.2.3 蒙特卡罗(Monte Carlo)模拟方法
    6.3 算例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本课题组(周岱教授)历届研究生学位论文及相关情况一览表

(6)高层建筑风荷载规范取值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引言
    1.2 高层建筑的迅速发展
    1.3 风荷载重要性
    1.4 风荷载计算和试验
    1.5 风荷载影响因素和优化设计
    1.6 本文的研究背景和主要内容
2 各主要相关规范风荷载对比
    2.1 我国结构荷载规范的发展经历
    2.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的修订
    2.3 各主要相关规范之间及新老规范关于风荷载内容的比较
    2.4 圆形建筑中《荷规》和《高规》体型系数的取值区别
    2.5 建筑体型对风荷载的影响
    2.6 本章小结
3 顺风向风荷载对比计算
    3.1 顺风向的总风荷载及计算条件
    3.2 新《荷规》方形建筑的顺风向风荷载
    3.3 新《高规》方形建筑的顺风向风荷载
    3.4 新《荷规》圆形建筑的顺风向风荷载
    3.5 新《高规》圆形建筑的顺风向风荷载
    3.6 旧《荷规》方形建筑的顺风向风荷载
    3.7 旧《高规》方形建筑的顺风向风荷载
    3.8 旧《荷规》圆形建筑的顺风向风荷载
    3.9 旧《高规》圆形建筑的顺风向风荷载
    3.10 本章小结
4 横风向风荷载对比计算
    4.1 计算条件
    4.2 新《荷规》圆形建筑的横风向风荷载
    4.3 新《荷规》方形建筑的横风向风荷载
    4.4 旧《荷规》圆形建筑的横风向风荷载
    4.5 旧《荷规》方形建筑的横风向风荷载
    4.6 本章小结
5 风荷载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5.1 顺风向风荷载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5.2 横风向风荷载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风荷载计算时选用规范的比较
    6.1 规范的选用
    6.2 《荷规》和《高规》圆形建筑风荷载体型系数取值的探讨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及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7)高耸塔器的风振响应与风致疲劳寿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高耸结构风振响应与疲劳研究现状
        1.2.1. 高耸结构顺风向响应研究现状
        1.2.2. 高耸结构横风向响应研究现状
        1.2.3. 高耸结构风致疲劳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2章 高耸塔器顺风向风振响应分析
    2.1. 近地风的基本特征
        2.1.1. 风的简述
        2.1.2. 平均风的基本特征
        2.1.3. 脉动风的基本特性
    2.2. 顺风向风振时程模拟理论
        2.2.1. 脉动风速时程模拟
        2.2.2. 脉动风载荷时程模拟
        2.2.3. 风振响应时程模拟
    2.3. 求解风振响应的频域法理论
    2.4. 典型高耸塔器实例分析
        2.4.1. 风振时程模拟
        2.4.2. 风振响应的频域法验证
        2.4.3. 风振响应的对比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耸塔器横风向风振响应分析
    3.1. 卢曼理论
        3.1.1. 卡曼旋涡
        3.1.2. 诱导共振响应分析
        3.1.3. 诱导共振的判定条件
    3.2. Vickery-Basu理论
        3.2.1. 横风向气动力载荷
        3.2.2. 气动弹性作用
    3.3. 横风向响应实例分析
        3.3.1. 卢曼法分析诱导共振
        3.3.2. Vickery-Basu理论分析横风向响应
    3.4. 风振响应综合分析实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耸塔器风致疲劳寿命分析
    4.1. 随机疲劳理论
        4.1.1. 雨流计数法
        4.1.2. 疲劳累积损伤理论
    4.2. 基于风速风向分布的时域法原理
    4.3. 基于风速风向分布的疲劳寿命实例分析
        4.3.1. 真实应力的处理
        4.3.2. 风速风向联合分布模型的选择
        4.3.3. 模拟危险截面不同方向上的应力时程响应
        4.3.4. 基于雨流法统计应力循环
        4.3.5. 疲劳曲线的选择
        4.3.6. 分析与结论
    4.4. 特定条件下的疲劳寿命实例分析
        4.4.1. 台风条件下的风致疲劳寿命分析
        4.4.2. 空塔共振的疲劳寿命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8)大型钢结构自然通风冷却塔的受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现状
    1.2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风对建筑物作用的影响及风的特性
    2.1 风对建筑物的作用
    2.2 风的特性
        2.2.1 平均风
        2.2.2 脉动风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冷却塔结构静力分析
    3.1 工程概况
        3.1.1 气象条件
        3.1.2 冷却塔的基本参数
    3.2 荷载选取及模型的建立
        3.2.1 荷载
        3.2.2 建立模型
    3.3 静力分析
        3.3.1 静力荷载分析
        3.3.2 静力计算结构
        3.3.3 结构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冷却塔模态分析
    4.1 模态分析理论
        4.1.1 计算理论
        4.1.2 模态阶数的提取
    4.2 模态分析结果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冷却塔结构整体稳定分析
    5.1 整体稳定分析理论
    5.2 稳定分析结果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冷却塔在自重及风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分析
    6.1 引言
    6.2 风荷载时程模拟
        6.2.1 风速时程模拟概述
        6.2.2 线性滤波器法
        6.2.3 风荷载时程的生成
    6.3 时程分析结构
    6.4 结论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巨型冷却塔群的风效应及其风洞试验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冷却塔简介
        1.1.1 冷却塔及工作原理介绍
        1.1.2 冷却塔发展历史
        1.1.3 冷却塔风毁事故回顾
    1.2 冷却塔风荷载研究现状
        1.2.1 中、外冷却塔设计规范比较
        1.2.2 冷却塔外表面风荷载研究现状
        1.2.3 冷却塔内表面风荷载研究现状
        1.2.4 冷却塔风致干扰效应研究现状
        1.2.5 冷却塔等效静力风荷载研究
    1.3 我国冷却塔抗风研究的关键问题
        1.3.1 超大型冷却塔外表面风荷载
        1.3.2 超大型冷却塔内表面风荷载
        1.3.3 超大型冷却塔风振响应特性
        1.3.4 超大型冷却塔风致干扰效应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风洞试验及数据处理方法
    2.1 工程背景
    2.2 测试系统与风场调试
        2.2.1 风洞设备
        2.2.2 测量系统
        2.2.3 风场模拟
    2.3 试验模型与测点布置
        2.3.1 刚性测压模型
        2.3.2 气动弹性模型设计方法比较
    2.4 参数定义
    2.5 风压数据处理技术
        2.5.1 测压管路频响修正
        2.5.2 风压重构与预测的POD法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单塔内表面风压特性研究
    3.1 引言
    3.2 刚性模型内表面测压风洞试验
        3.2.1 试验工况
        3.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3.3 内表面风荷载数值模拟
        3.3.1 模型空塔数值模拟
        3.3.2 运行实塔数值模拟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粗糙度对冷却塔风压分布的影响规律及机理分析
    4.1 引言
    4.2 圆柱绕流综述
        4.2.1 圆柱绕流特性
        4.2.2 光滑圆柱绕流雷诺数效应
        4.2.3 雷诺数效应补偿
    4.3 冷却塔粗糙度研究现状
    4.4 试验概况与参数定义
        4.4.1 模拟工况
        4.4.2 粗糙度系数定义
        4.4.3 风压分布曲线特征值定义
    4.5 试验结果与分析
        4.5.1 光塔试验结果
        4.5.2 雷诺数效应模拟实践
        4.5.3 粗糙条参数对风压分布影响分析
        4.5.4 风压曲线特征值与粗糙度系数的关系
    4.6 本文方法的验证
        4.6.1 原型冷却塔风压近似计算
        4.6.2 模型冷却塔雷诺数模拟
    4.7 粗糙度对风压影响的机理分析
        4.7.1 边界层分离
        4.7.2 边界层转捩
        4.7.3 粗糙度影响机理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单塔风荷载特性分析及其设计取值研究
    5.1 引言
    5.2 外表面风荷载特性分析及其设计取值
        5.2.1 雷诺数效应模拟
        5.2.2 风压系数分布特性
        5.2.3 功率谱分析
        5.2.4 相关性分析
        5.2.5 设计取值及机理分析
    5.3 内表面风荷载特性分析及其设计取值
        5.3.1 风压系数分布特性
        5.3.2 功率谱分析
        5.3.3 相关性分析
        5.3.4 设计取值及机理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气动弹性壳体模型的单塔风振响应特性分析
    6.1 引言
    6.2 冷却塔气动弹性连续壳体模型设计与制作
        6.2.1 气动弹性连续壳体模型相似关系推导
        6.2.2 气动弹性连续壳体模型相似关系验证
        6.2.3 气动弹性连续壳体模型制作
        6.2.4 模型动力特性检验
    6.3 试验概况
    6.4 单塔风振响应特性分析
        6.4.1 试验结果验证
        6.4.2 平均位移响应特性
        6.4.3 脉动位移响应特性
        6.4.4 位移风振系数
        6.4.5 粗糙度对风致位移响应的影响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两相邻超大型冷却塔风致干扰效应研究
    7.1 引言
    7.2 试验概况
    7.3 基于刚性模型的干扰试验结果与分析
        7.3.1 子午线曲率对合力系数的影响
        7.3.2 干扰对体型系数分布的影响
        7.3.3 风荷载干扰因子
        7.3.4 粗糙度对风荷载干扰因子的影响
    7.4 基于气弹模型的干扰试验结果与分析
        7.4.1 干扰效应对平均位移的影响
        7.4.2 干扰效应对脉动位移的影响
        7.4.3 干扰效应对风振系数的影响
        7.4.4 位移响应干扰因子
        7.4.5 粗糙度对位移响应干扰的影响
    7.5 荷载与位移响应干扰因子的比较
    7.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复杂桥塔结构静力三分力系数和抖振响应的敏感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大气边界层风场特性
        1.2.1 平均风的特性
        1.2.2 脉动风的特性
    1.3 高耸塔式结构的研究现状
        1.3.1 高耸结构抗风研究的现状
        1.3.2 我国高耸塔式结构的研究成果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风洞试验概况
    2.1 大气边界层风洞发展历史
    2.2 长安大学风洞实验室简介
        2.2.1 风洞设备
        2.2.2 测量系统
    2.3 结构刚体模型测力风洞试验概况
        2.3.1 概述
        2.3.2 应变式天平及其工作原理
    2.4 结构气弹模型试验
        2.4.1 空气动力学试验相似准则介绍
        2.4.2 气弹模型试验相似准则
第三章 桥塔测力试验及静力系数敏感性研究
    3.1 港珠澳大桥江海直达船航道桥海豚形桥塔工程概况
    3.2 海豚形桥塔测力风洞试验
        3.2.1 试验模型
        3.2.2 试验工况
    3.3 试验结果
        3.3.1. 数据处理
        3.3.2 试验结果
    3.4 试验结果分析
        3.4.1 风偏角与三分力系数的关系
        3.4.2 复杂桥塔的海豚形外形对三分力系数敏感性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桥塔气弹试验及抖振响应敏感性研究
    4.1 桥塔测力试验相关风参数
        4.1.1 桥位地区基本风速、基准风速的确定
        4.1.2 静力稳定性检验风速的确定
    4.2 桥塔动力特性计算
    4.3 桥塔结构的风致振动响应
        4.3.1 桥塔结构的风致振动概述
        4.3.2 抖振
    4.4 海豚形桥塔气弹模型试验
        4.4.1 试验模型
        4.4.2 测点布置和试验工况
        4.4.3 风场模拟
    4.5 抖振响应风洞试验结果
    4.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建议
    结论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四、高耸构筑物的风振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汕头地区某沿海150m高烟囱的抗风设计[J]. 李子俊. 低碳世界, 2021(08)
  • [2]高层建筑结构风振作用及实用减振控制措施简述[J]. 温文露,马振霄,刘涛,苏仕琪. 建筑结构, 2020(S1)
  • [3]双塔设备在内外流动载荷下的振动研究[D]. 郭晨光.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4]多相耦合作用的渡槽动力特性分析及损伤开裂研究[D]. 张天恒.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
  • [5]半潜浮式海洋平台系统一体化风浪致动力效应与安全性分析[D]. 李芳菲. 上海交通大学, 2016
  • [6]高层建筑风荷载规范取值的对比分析[D]. 方国贤. 浙江大学, 2014(01)
  • [7]高耸塔器的风振响应与风致疲劳寿命分析[D]. 汪睿. 浙江工业大学, 2013(05)
  • [8]大型钢结构自然通风冷却塔的受力分析[D]. 王金. 华东交通大学, 2013(07)
  • [9]巨型冷却塔群的风效应及其风洞试验方法研究[D]. 邹云峰. 湖南大学, 2013(09)
  • [10]复杂桥塔结构静力三分力系数和抖振响应的敏感性研究[D]. 邢洧宾. 长安大学, 2012(07)

标签:;  ;  ;  ;  ;  

高层建筑的风振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