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医疗机构整顿中崛起 加速中药新药的研制步伐(论文文献综述)
蔡明丽[1](2015)在《SNF公司抗肿瘤药“泰索帝”的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由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极度破坏,水、空气、食品安全、生活方式等各项指标都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肿瘤疾病发生率最高的地区之一,因此,我国有巨大的肿瘤药品消费需求,尤其是肺癌、乳腺癌和宫颈肺等肿瘤疾病在中国更是呈逐年大幅上升的态势,这对于肿瘤药品生产企业来说,是机遇更是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在越来越规范的医药市场,政府应民生需求不断地探索医疗改革的新模式,因此近几年,医改政策每年都在不断的更新和变化。在药品利润空间日趋缩小,医药招标形势异常严峻的市场大环境下,药品生产企业若想在竞争残酷的医药市场生存和发展,必须适时调整和优化企业竞争的关键要素——市场营销策略,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营销方案,以满足医药销售市场竞争激烈的需求,不断加大药品销售市场份额,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以作者工作的单位SNF制药公司为对象,运用MBA课程中所学到的药品营销方面的理论知识,结合企业的实际状况,应用PEST法分析宏观环境和产业环境以及分析SNF制药公司抗肿瘤药品泰索帝的药品营销环境,然后基于4P营销理论从抗肿瘤药品泰索帝的产品、价格、渠道、促销模式四方面分析泰索帝药品的营销现状,从而分析泰索帝药品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随后,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从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方面分析,发现影响泰索帝药品销售业绩的外因和内因,找到泰索帝药品战略营销上的缺陷和不足,得出适合泰索帝药品的营销战略。接着,本文再运用STP策略分析,通过对泰索帝药品进行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三个方面的研究,探讨泰索帝药品的价格定位和市场定位。最后,在基于对泰索帝药品进行4P分析、SWOT分析和对其进行STP策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优化泰索帝营销策略的办法。论文从泰索帝药品的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模式四方面提出优化泰索帝药品的营销策略方案:从增加品牌推广渠道和重视产品的质量方面优化泰索帝药品的品牌策略;通过适应医药市场大环境适时调整产品价格,制定出区别仿制品的价格策略;从加强和完善销售渠道和加快网络信息渠道建设来提升渠道的管理效率;在促销模式上,建议坚持学术营销,不断创新学术类型,加快学术营销的覆盖面,扩大媒体学术营销影响力同时要积极建立公共关系体系。论文通过对抗肿瘤药品泰索帝的营销战略和策略研究,明确了泰索帝药品采用SO增长型战略,增强泰索帝药品学术推广,针对目标市场变化及时调整营销策略,整合企业资源、增强企业的营销能力,加强公司跨部门合作、适应不断变化的医保和医改政策,顺势而为,提高品牌知名度,最终提升泰索帝药品的销售业绩。
王法亮[2](2008)在《山东省中草药产业组织研究》文中提出山东省中草药产业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良好的资源条件。自改革开放,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对外出口快速增长,在全国中药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中草药已成为适宜产区农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存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变化,人们对中药的需求不断增长,对中草药产品的质量要求也在逐年提高,但山东省中草药产业受其自身组织结构的影响,其市场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该产业的发展,致使其市场绩效不高,产业竞争力不够强。因此,需要从产业组织角度对山东省中草药产业进行系统研究。本文依据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制度经济学、博弈论,引用产业组织理论经典SCP分析法对中草药产业进行分析,运用历史分析与现状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山东省中草药产业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文的主要框架与内容是:第一,对山东省中草药的生产、营销、中药生产及产品的营销等环节的组织结构、市场主体行为和市场绩效分别进行了全面分析;第二,中草药GAP生产是实现中草药质量提高的基本生产方式,为此专门安排一章,对其现行生产经营制度的弊端、制度创新及制度修正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第三,对山东省中草药产业各环节的合作社组织和产业的纵向合作组织进行专门分析。通过对中草药产业不同层次和环节存在影响产业健康发展的相关问题的分析研究,分别提出了促进中草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观点及结论如下:1.通过调查和分析研究认为,山东省中草药生产的整体规模较大,但单一生产主体的经营规模狭小,生产分散,缺乏规模经济性。中草药产业的现行市场结构对生产者几乎没有进入与退出壁垒,众多生产者在缺乏统一技术操作的状态下生产的中草药产品,存在较大的内在质量差异性,但对这种差异性难以进行及时有效地判别,而其外在质量则又几乎是相同的,因此竞争强度较高。由于生产者信息不完全,生产安排盲目,收益预期具有不确定性。在现行家庭生产的自主性、传统性和缺乏监督的状态下,农户为了获取好的效益,具有追求单位面积产量而忽视内在质量的倾向,与中草药所追求的道地性和质量稳定相悖。在现有土地经营政策框架下,应加强合作,以提高药农的组织化程度;强化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逐步实施中草药的规范化生产,促进山东省中草药产业的健康发展。2.中草药产品的质量是产业健康发展的保障,实施中药材GAP生产的目标即是生产“优质、稳定、可控”的中草药产品,为中药生产提供优质原料。中药材GAP生产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和雄厚的技术支撑,进入和退出壁垒都非常高。实施中药材GAP生产的市场主体是中药企业,在现行“中药企业+科技+基地+农户”的经营制度下,农户是中草药生产的具体实施者,即微观生产主体,在技术指导、合约约束和监督下,企业可在短期内获得优质中草药产品,但从长期看则难以保障其产量质量;而实施企业农场集中经营可以保障中草药产品质量,但劳动效率相对较低。从而出现了在中药材GAP生产中,农户家庭生产劳动效率高但质量难以保障与企业农场能保障质量但劳动效率下降的制度冲突。本文研究认为,生产优质中草药应采用企业农场的经营制度,并对其进行一定的制度修正,使其既能保障中药材产品质量,又能提高劳动效率。3.实施有效的营销是实现中草药生产效益的保障。目前,山东省从事中草药营销的人员数量众多,但其规模普遍较小,组织较为松散,难以采用先进的营销手段。山东省中草药的采收后处理普遍不够规范,等级比较混乱,多以通货形式销售,大多数乡村购销环节和中间购销环节没有严格按照中药材GSP规范的要求组织营销,易发生混杂、霉变等质量问题。乡村中草药购销合作组织没有建立,动态营销联盟的作用发挥有限;营销市场主体过多,难以实现有效竞争;缺乏完整的市场监管体系。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山东省中草药产品的竞争力和产业的稳定发展。因此,应着力构建标准化的中草药营销体系,完善市场监管体系,严格按照中药材GSP规范营销者行为,建立规范的质量保障体系和质量追溯信息体系,以良好的产品质量和营销信用拓展市场,保障中草药生产者和营销者的效益。4.中草药只有将其加工成为中成药或中药饮片后才能被中医技术人员用于治病救人,被病患者消费。中药加工属于高投入、高技术、高回报、高风险的产业,在技术、资金、政策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进入和退出壁垒。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山东省的中药加工企业相对较多,主要申请生产传统配方中药;多数厂商没有充分发挥其生产能力,未达到最小经济规模,中成药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应有的产业特性尚未充分体现。能够进行新药研发的只有少数几家优势规模厂商,产业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应鼓励优势企业规模扩张,提高中药工业进入壁垒,促进产业适度集中;采取合作营销策略,降低市场竞争强度,降低中药产品的营销费用,提升企业和产业竞争力。5.竞争能够提高生产力水平,合作也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手段。针对中草药生产者个体弱小的现实,依据合作社理论,研究认为应当加强中草药生产者合作,以进一步提高投入物购置和产品出售的谈判能力,降低交易费用,提高生产效益。山东省中草药生产者规模狭小,“合作剩余”少,缺乏合作的积极性;合作组织的规模和影响力小,难以开展有效服务,致使中草药横向合作发展缓慢。应当发挥小合作的传统优势和能人效应,加大支持力度,促进生产专业化和规模化,推进合作。中草药生产和营销者组织化程度低,合作效益不明显,受合作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影响,中草药行业合作组织发展缓慢,组织不稳定。对此,应努力增强各环节的组织程度,加强各市场主体的规模扩张和信用建设,奠定合作基础,实现行业内的合作共赢。
屈援[3](2007)在《基于SCP分析的我国中药产业创新能力提升研究》文中指出中药产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也是我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但是当前我国的中药产业却存在产品质量低下、产品与技术的研发不足、现行制度不能对产业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等多方面的问题;同时发达国家对植物药研究力度的加大,使得我国中药产业不仅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日益下降,国内市场份额也被频频挤占。针对中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核心环节——中药创新能力提升,本文综合借鉴产业组织理论、技术创新理论、专利经济学理论、技术标准经济学理论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我国中药产业的技术创新现状、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创新能力提升策略,并在以下方面取得了创新性的研究成果:(1)我国中药产业的SCP分析。在对我国中药产业的中药农业与中药工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进行了全面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市场集中度低、市场技术壁垒低、企业质量竞争不足、新产品竞争不足、现行产业制度不完善是导致中药产业创新能力低下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以专利制度和技术标准建设来推动中药产业创新的途径。(2)构建了专利竞赛模型。运用专利经济学理论,建立了我国中药产业开展专利竞赛的模型,为产业制度的安排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且首次具体地提出了可以有效激励企业创新的专利制度安排:专利权属界定向个人倾斜,重新界定中药的产品及技术的“创造性”等,为中药产业主管部门制定行业规则提供决策依据。(3)提出了与专利制度紧密结合的中药质量控制标准。在对技术标准的经济学属性及其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中药产业质量控制标准的核心技术与标准的构建原则,并且进一步分析了技术标准与专利的关联性,提出了中药质检专利向质量控制标准转化的途径,分析了转化过程中的专利技术披露与声明及标准实施等问题。
田丽娟[4](2006)在《中国现代药学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岁月里,经过长期的实践,共同创造了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史。中国药学史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药学史的任务是按照年代顺序,应用具体事实揭示并阐明药学发展的规律。通过药学史的研究,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和可记取的教训,为现代药学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与指导。现代药学史是中国药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近代药学发展的沿袭和进步。为了更好的理解现代药学发展的历程和前后衔接,本文首先概要论述了古代和近代药学发展的历史,研究了各个阶段药学发展特点和取得的主要成就。研究之余,我为祖先所创造的优秀的中医药传统文化而感到由衷的敬佩和自豪。接下来,在现代药学史研究部分,本文从药学事业发展和药学科学研究进展两个方面加以论述。在药学事业发展部分,分别从中药事业的发展、药品监督管理、制药工业、医药商业、药学教育、医药科技、医院药学、药学社会团体、药学书刊与网站、香港和澳门药学发展共十个方面论述了新中国药学事业的发展和取得的成就。在药学科学研究部分,分别从现代药学史研究、中药研究、药学分科研究和药物学研究四个方面论述了新中国药学科学的进展和成就。研究之余,关心祖国药学事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通过研究现代药学史发现,新中国药学事业的发展和科学研究的进步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巨大的挫折,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而此时的广大药学工作者,面对困难,怀着对祖国的高度热爱之情和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心,排除干扰,尽自己最大所能在工作岗位上发出各自的光和热,很多科研成果就是在这样特殊的历史条件下,通过他们忘我的辛勤劳动而产生出来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大药学工作者焕发了高度的热情和能量,积极投身到药学事业发展的洪流之中,创造了令全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现代药学工作者要学习前辈们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团结起来,全身心的投入到现代药学事业的发展中去,为药学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而共同努力!
罗崇敏[5](2006)在《中国边政学新论》文中研究指明本文试图探索广义边政学的思路和构架。在充分借鉴以往边政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坚持立足现实实践,理性考察历史,面对未来发展的学术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边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进行系统研究,并突出边疆发展、边疆和谐和边疆安全这三个重点。 本文在学习借鉴中,对边政学历史沿革进行梳理和反思,把边政学发展过程进行历史和逻辑性的归纳,提出边政学研究和发展的四个阶段,即:边疆史地研究阶段、边疆史治研究阶段、边疆民族研究阶段、边疆发展研究阶段。而四个研究阶段之间是相互交叉、相互融汇、相互促进的。在肯定以往边政学的积极贡献后,指出了以往边政学研究的特点是:诠释性强、政策性广、单一性多、狭义性明显、人本性不突出。对广义边政学的理论框架进行了探索,提出广义边政学是关于边疆地区以人为本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管理和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国内陆地疆界内地区各民族经济、政治、文化的管理和发展。它具有六个特性:人本性、发展性、集成性、统筹性、和谐性、前瞻性。研究的逻辑起点和逻辑终点都是围绕这一思路展开的。广义边政学的主要范畴包括:边疆史地范畴、边疆政治范畴、边疆经济社会范畴。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边疆发展战略、边疆经济发展战略、边疆城市化演进、边疆新农村建设、边疆文化建设、边疆和谐社会构建、边疆治理方略、边疆安全建设等问题。 关于边疆发展战略。分析了边疆发展的基本特性和以往边疆发展战略的特点,提出加快边疆发展战略转变的思路。在探讨边疆发展战略的本质和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社会要素良性互动集成的边疆发展思路,即以人为核心要素、以梯度推进与中心辐射相结合的方式,形成社会要素良性互动、集成发展的思路。我们处在信息和知识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日趋加快。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与国外成为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一个系统。边疆地区的发展应以社会系统论思想为指导,探索良性互动集成发展的战略思路。边疆地区实施良性互动集成发展的战略思路,一个基本的要求是促进“三个转变”和“五个良性互动”。“三个转变”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农村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管理方式转变。“五个良性互动”是:经济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区域之间的
杨井生[6](2005)在《并购与企业再造 ——重庆东银实业对茂源制药的并购与再造》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通过重庆东银实业集团对茂源制药有限公司所实行的成功并购与艰难再造过程的全面回顾,重点阐述了我国医药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医疗市场结构以及加入WTO对医药行业的影响;同时,本文对国家医药行业的宏观政策也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并重点论述了中药的发展前景。对医药行业的分析占用了较大篇幅,是因为东银实业集团多元化的发展,关系到公司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发展大计;公司如果选对了发展方向,就能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较大的回报,并能得以持续的高速发展。在对医药行业分析的同时,考虑了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对药品结构变化的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对用药结构产生的积极影响。从国家政策的整体思路,到行业微观市场的分析,全面阐述了进入医药行业,带来的机会与威胁,东银的优势在于资本运作与整合,劣势在于从未涉足医药行业。如何利用优势、规避劣势、充分利用被整合的资源,是东银并购关键所在。东银实业集团作为大型民营企业,在对茂源制药有限公司实施并购的同时综合考虑了外部环境以及被并购企业的现实情况,这是并购成功的关键环节,也是东银实业选择并购对象的标准。成功并购后,通过对茂源制药有限公司引入平衡记分卡,对企业成功实行了再造;再造过程中,东银理念、文化的融合十分困难,大大超出了前期的预料,这也是将来医药行业并购与再造中需要引起极大关注的问题。茂源制药有限公司的再造,不仅是企业流程的再造,同时也是企业理念的再造。平衡计分法,从多个角度剖析公司:财务、客户、企业流程和人员,分析这些角度之间的联系,跟踪对比绩效表现与衡量标准;基于分析结果,对战略、目标和衡量标准作相应调整;让企业、部门和个人目标有效匹配,使公司全体人员为了共同的价值观去工作。“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作为我国目前并购与企业再造浪潮中较为成功的案例之一,本文作者希望对重庆东银实业的并购与再造整个过程进行全面、仔细回顾,并与大家共同分享。
刘艳[7](2001)在《大连药材集团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药品医疗体制改革措施的出台,医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国入世后,国内医药市场将会面临新的风暴,药品经营企业会有新的机遇也会有新的威胁。因此,药品经营企业迫切需要研究药品经营中的竞争战略和未来发展战略问题,求生存,谋发展。 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根据企业战略、市场营销学、组织行为学、管理信息系统等有关理论,结合实际,采用预测等方法,开展了如下研究工作: 1、剖析了大连药材集团现状,特别是销售盈利情况,找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 2、对药材集团所处的外部环境进行了调查研究,以1996年~1999年的数据为基础,采用平均发展速度预测法,对大连市未来5年的药品需求作了分析和预测,找出了集团将会面临的机会和威胁。 3、对药材集团内部环境,概括总结出优势劣势。对药材集团的销售和市场占有率,同样以1996~1999年数据为基础进行了具体分析,对未来5年的情况进行了预测。并采用SWOT方法,针对集团所处外部环境中将要面对的机会和威胁,结合集团内部优势劣势,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了战略选择。 4。利用企业战略和市场营销学中关于市场细分、目标市场的选择、市场竞争战略基本模式、总体发展战略基本模式等理论,进行了药材集团市场竞争战略和总体发展战略的探求,经过方案评价,做出了方案选择。确定了大连药材集团的市场竞争战略和企业发展战略重点。 5、对所确定的大连药材集团发展战略,结合集团实际,研究制定了其实施措施。 本文在理论学习探讨和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为解决大连药材集团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希望能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做出应有的贡献。
李运乃,李智锋[8](2000)在《在医疗机构整顿中崛起 加速中药新药的研制步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医疗机构整顿是当前医疗战线的热门话题,近几年来,根据医药市场的需求,在医疗机构整顿的过程中,各级地方政府对医疗机构的设置布局、区域规划总的情况是好的,但也出现了这样一种偏见——我们看到的是:有些基层卫生行政部门对民间
二、在医疗机构整顿中崛起 加速中药新药的研制步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医疗机构整顿中崛起 加速中药新药的研制步伐(论文提纲范文)
(1)SNF公司抗肿瘤药“泰索帝”的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
1.2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方法 |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4 研究特色和主要创新点 |
1.4.1 研究特色 |
1.4.2 主要创新点 |
2 研究综述及相关理论基础 |
2.1 国内外研究 |
2.2 研究述评 |
2.3 相关理论基础 |
2.3.1 4P营销理论 |
2.3.2 SWOT理论 |
2.3.3 波特“五力模型” |
2.3.4 STP分析法 |
3 SNF制药公司概况及其营销环境分析 |
3.1 SNF制药公司简介 |
3.1.1 公司概况 |
3.1.2 公司产品与品牌 |
3.1.3 公司经营理念 |
3.2 基于PEST的泰索帝药品宏观环境分析 |
3.2.1 政策法律环境(Politic) |
3.2.2 经济环境(Economy) |
3.2.3 人口与社会环境(Society) |
3.2.4 技术发展环境(Tochnology) |
3.3 基于“五力模型”的产业环境分析 |
3.3.1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3.3.2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
3.3.3 替代品的威胁 |
3.3.4 新进入者的威胁 |
3.3.5 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 |
3.3.6 基于五力模型分析的抗肿瘤药物的市场趋势 |
4 SNF制药公司抗肿瘤药品“泰索帝”营销现状 |
4.1 泰索帝药品的产品分析 |
4.1.1 泰索帝药品的属性 |
4.1.2 泰索帝药品的作用与功效 |
4.2 泰索帝药品的价格分析 |
4.2.1 泰索帝药品的价格体系 |
4.2.2 药品的招标必然导致价格不断下调 |
4.2.3 产品的成本不断上升 |
4.2.4 来自竞争厂家的价格战 |
4.3 泰索帝药品的销售渠道现状分析 |
4.3.1 医药经营企业分销渠道 |
4.3.2 医院终端销售渠道 |
4.3.3 零售药店终端销售渠道 |
4.4 泰索帝药品促销模式分析 |
4.4.1 药品推广专员的专业化拜访 |
4.4.2 开展学术会议 |
4.5 基于4P分析的泰索帝药品营销问题 |
4.5.1 产品方面 |
4.5.2 价格方面 |
4.5.3 营销渠道方面 |
4.5.4 促销模式方面 |
5 SNF公司抗肿瘤药品泰索帝营销战略选择 |
5.1 基于SWOT模型的泰索帝药品营销战略分析 |
5.1.1 泰索帝药品的优势(Strengths) |
5.1.2 泰索帝药品的劣势(Weaknesses) |
5.1.3 泰索帝药品的机会(Opportunities) |
5.1.4 泰索帝药品的威胁(Threats) |
5.2 基于SWOT模型分析的营销战略选择 |
6 泰索帝药品营销的STP策略分析 |
6.1 泰索帝药品市场细分 |
6.1.1 按经济发达程度细分 |
6.1.2 按药品销售终端类别进行市场细分 |
6.1.3 按照肿瘤病人数量分布进行市场细分 |
6.1.4 按医院临床科室细分 |
6.2 泰索帝药品目标市场选择 |
6.2.1 目标市场选择的原则 |
6.2.2 泰索帝产品销售目标市场选择 |
6.3 泰索帝药品市场定位 |
6.3.1 泰索帝产品的长期市场定位方向 |
6.3.2 依据产品的品质优势进行合理的价格定位 |
6.3.3 产品品牌定位 |
7 优化“泰索帝”药品市场营销策略的建议 |
7.1 优化产品品牌策略 |
7.1.1 增加品牌推广渠道 |
7.1.2 避免品牌的形象不对称 |
7.1.3 重视产品质量 |
7.2 优化产品价格策略 |
7.2.1 适应市场大环境,适时调整价格 |
7.2.2 区别仿制品的低价策略 |
7.3 优化产品销售渠道策略 |
7.3.1 加强完善销售渠道 |
7.3.2 调整营销渠道,提升管理效率 |
7.3.3 加快信息渠道建设 |
7.4 优化促销模式策略 |
7.4.1 坚持学术营销,创新学术类型 |
7.4.2 充分利用媒体学术营销扩大影响力 |
7.4.3 企业要积极建立公共关系体系 |
8 结论与讨论 |
8.1 结论 |
8.2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山东省中草药产业组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中草药的概念和中草药产业的界定 |
1.4 本文的研究框架和体系 |
1.5 本文的结构体系 |
1.6 本文的创新点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2 山东省中草药产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
2.1 山东省中草药产业的发展历程 |
2.2 山东省中药材资源 |
2.3 山东省中草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2.4 国内外中草药产业的发展情况 |
2.5 小结 |
3 山东省中草药生产组织:结构—行为—绩效 |
3.1 山东省中草药种植的组织结构 |
3.2 山东省中草药种植者行为:生产方式的选择 |
3.3 山东省中草药种植者行为:品种选择 |
3.4 山东省中草药种植者行为:肥料与农药的施用 |
3.5 山东省中草药生产者行为:技术创新 |
3.6 山东省中草药生产绩效:中草药生产的比较优势 |
3.7 山东省中草药生产绩效: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 |
3.8 促进山东省中草药生产的产业组织对策 |
4 山东省中药材GAP基地建设 |
4.1 中药材GAP的涵义与要求 |
4.2 中药材GAP基地建设情况与壁垒分析 |
4.3 中药企业实施GAP生产的行为选择 |
4.4 中药材GAP基地和规范化基地建设的主要成果及存在问题 |
4.5 中药材GAP生产的经营制度分析 |
5 山东省中草药的销售组织 |
5.1 中草药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 |
5.2 山东省中草药营销组织结构与制度 |
5.3 山东省中草药营销行为之一:采收后处理行为 |
5.4 山东省中草药营销行为之二:定价 |
5.5 山东中草药营销行为之三:中草药营销渠道 |
5.6 山东省中草药营销的品牌培育 |
5.7 山东省中草药营销绩效 |
5.8 山东省中草药营销的组织对策:建立标准化营销体系 |
6 山东省中药工业生产与营销组织分析 |
6.1 山东省中药工业生产历程 |
6.2 中药工业的行业特点 |
6.3 山东省中药工业的组织结构 |
6.4 山东省中药制药企业的行为分析 |
6.5 山东省的中成药营销分析 |
6.6 中草药产业各环节的价值分配 |
6.7 山东省中药制药业的产业竞争力 |
6.8 山东省中药制药业的市场绩效分析 |
6.9 山东省中药工业的组织对策 |
7 山东省中草药产业合作组织 |
7.1 山东省中草药产业合作社 |
7.2 山东省中草药合作社概述 |
7.3 山东省中草药产业合作社的组建与运行 |
7.4 中草药纵向合作组织 |
7.5 山东省中草药产业合作组织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
7.6 促进山东省中草药产业合作组织发展的主要对策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博士期间的主要学术成就 |
(3)基于SCP分析的我国中药产业创新能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本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与方法 |
1.3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产业组织理论综述 |
2.1 哈佛学派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分析框架 |
2.2 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分析框架 |
2.3 新奥地利学派产业组织理论分析框架 |
2.4 新产业组织理论——策略性行为理论的分析框架 |
2.5 可竞争市场理论的形成与理论框架 |
2.6 对产业组织理论分析框架的简要评述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技术创新理论综述 |
3.1 技术创新 |
3.2 制度创新 |
3.3 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我国中药产业技术创新现状分析 |
4.1 中药产业界定及产业范畴 |
4.2 我国中药产业的发生与发展 |
4.3 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的空间 |
4.4 我国中药产业技术创新研究现状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我国中药产业SCP 分析 |
5.1 中药产业SCP 分析的框架 |
5.2 中药农业 |
5.3 中药工业 |
5.4 我国中药创新能力的影响要素及提升途径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国家中药专利制度创新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 |
6.1 专利制度概述 |
6.2 基于创新价值分析的创新激励模型 |
6.3 专利竞赛模型的建立 |
6.4 创新竞争(专利竞赛)对我国中药产业的意义 |
6.5 中药产业主管部门对企业研发激励的专利制度安排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中药质量控制标准及其与专利的关联 |
7.1 技术标准 |
7.2 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 |
7.3 技术标准对技术创新的作用 |
7.4 我国中药质量控制标准的核心技术及标准的构建原则 |
7.5 技术标准与专利的关联性 |
7.6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基于行业制度调整及产业结构优化的我国中药创新能力提升的对策 |
8.1 行业制度调整方案 |
8.2 产业结构优化方案 |
8.3 我国中药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对策 |
8.4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
9.1 全文总结 |
9.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4)中国现代药学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 研究的源起 |
2 课题国内研究现状 |
2.1 药学史研究相关着作 |
2.2 药学史研究文献 |
3 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
4 论文的研究意义 |
5 论文的创新点 |
6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二章 古代药学史概论 |
1 原始社会药物的萌芽 |
2 夏、商、周及春秋时期的药学 |
3 战国、秦汉及三国时期的药学 |
4 两晋、隋唐至五代时期的药学 |
5 宋辽金元时期的药学 |
6 明清(至鸦片战争)时期的药学 |
第三章 近代药学史概论 |
1 近代中药发展概况 |
1.1 药物学的发展 |
1.2 方剂学的成就 |
1.3 旧中国歧视中医药和中医药界的反抗斗争 |
1.4 中医药教育与科研 |
1.5 中医药学术团体与刊物 |
2 近代西药发展概况 |
2.1 西方药学的输入 |
2.2 西药商业的兴起与发展 |
2.3 制药工业的诞生与发展 |
2.4 药事管理制度与药事法规 |
2.5 药学(西药)教育 |
2.6 药学(西药)研究 |
2.7 医药学术团体和医药期刊 |
3 解放军革命根据地的医药卫生工作 |
3.1 中医药工作的开展 |
3.2 医药教育 |
3.3 医药工业 |
3.4 药事管理制度与药事法规 |
第四章 现代药学史研究 |
1 药学事业的发展 |
1.1 中药事业的发展 |
1.2 药品监督管理 |
1.3 制药工业 |
1.4 医药商业 |
1.5 药学教育 |
1.6 医药科技工作 |
1.7 医院药学 |
1.8 药学社会团体 |
1.9 药学书刊与网站 |
1.10 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药学事业的发展 |
2 药学科学研究进展 |
2.1 现代药学史研究 |
2.2 中药研究 |
2.3 药学分科研究进展 |
2.4 药物学研究 |
第五章 结论 |
1 对现代药学史的研究意义重大,有关单位必须加强这方面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出版工作 |
2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宝贵遗产,必须坚决地继承并发扬光大 |
3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药学事业各项改革 |
4 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
5 实施“科教兴药”战略,推动药学事业全面进步 |
6 加强药品监督管理法规体系建设,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
7 加强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中医药的国际影响 |
致谢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表1 |
(5)中国边政学新论(论文提纲范文)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边政学缘由 |
一、边疆文化的滋养 |
二、边疆履职的体验 |
三、边政理论的研究 |
四、边疆发展的需要 |
五、学业学养的选择 |
六、研究的现实性 |
第二节 边政学历史沿革及反思 |
一、边政学历史沿革 |
二、目前相关研究情况及成果 |
三、边政学反思 |
第三节 边政学新论的理论框架 |
一、广义边政学研究的意义 |
二、广义边政学的研究方法 |
三、广义边政学的主要范畴 |
四、边政学新论研究的主要内容 |
五、边政学新论的特点 |
第一章 边疆发展战略 |
第一节 边疆发展的基本特性 |
一、民族性 |
二、滞后性 |
三、不平衡性 |
四、复杂性 |
五、差异性 |
第二节 边疆发展战略选择 |
一、边疆发展战略内涵 |
二、边疆发展战略反思 |
三、边疆发展战略转变 |
四、边疆发展战略选择 |
第三节 坚持以人为本的边疆发展观 |
一、以人为本是边疆战略发展的本质 |
二、把人作为边疆发展的根本动力 |
三、把人才战略作为边疆发展的根本性战略 |
四、把人民的利益作为边疆发展的根本目的 |
第四节 梯度推进与中心辐射相结合的发展战略方式 |
一、梯度推进方式 |
二、中心辐射方式 |
第五节 良性互动集成发展的战略思路 |
一、良性互动集成发展战略思路的含义 |
第六节 构建边疆发展战略体系 |
一、边疆发展战略体系内容 |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 |
三、边疆新型工业化战略 |
四、边疆城市化战略 |
五、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
六、科教兴边战略 |
七、可持续发展战略 |
八、和谐社会构建战略 |
九、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战略 |
第二章 边疆经济联动发展战略 |
第一节 边疆经济联动发展构想 |
一、边疆经济特征 |
二、边疆经济增长与发展 |
三、边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评价 |
四、边疆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制定 |
五、边疆经济发展战略构想 |
第二节 边疆农业产业化 |
一、农业产业化是边疆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
二、市场化调整: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培育主导产业,发展特色产业 |
三、产业化经营:产业与市场贯通,农户与市场承接 |
四、标准化生产: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
五、社会化服务:农业产业化的系统工程 |
第三节 边疆新型工业化 |
一、新型工业化的内涵 |
二、边疆新型工业化面临的问题 |
三、实施产业转型战略 |
四、建设边疆群体支柱产业 |
五、推进农村新型工业化 |
第四节 边疆服务业现代化 |
一、推进边疆服务业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
二、边疆地区加快服务业现代化的重点领域 |
三、加快边疆地区服务业现代化的对策选择 |
第五节 构建边疆国际经济合作带 |
一、构建边疆国际经济合作带的内涵和依据 |
二、构建边疆国际经济合作带战略意义 |
三、实施构建边疆国际经济合作带战略 |
第六节 发挥设施、体制联动功能 |
一、发挥基础设施的联动功能 |
二、发挥体制机制联动功能 |
第三章 边疆新农村建设 |
第一节 边疆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 |
二、边疆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和特性 |
三、边疆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
第二节 边疆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思考 |
一、边疆新农村建设的现状 |
二、边疆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思考 |
第三节 边疆现代农业建设 |
一、农业和现代农业的特点 |
二、建设边疆现代农业的基本思路 |
第四节 改善边疆农民生活质量 |
一、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
二、实施新型农民素质工程 |
三、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建设 |
第五节 建设新农村保障体制 |
一、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
二、加强乡村治理机制建设 |
第四章 边疆城市化建设 |
第一节 城市化内涵、意义及建设历程 |
一、城市化内涵 |
二、边疆城市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
三、中国城市化建设历程 |
四、边疆城市化建设特点 |
五、世界城市化建设趋势 |
第二节 边疆城市化战略选择 |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
二、实施城镇多元化战略 |
三、坚持大城市主导战略 |
四、实施小城镇发展战略 |
五、实施城市特色建设战略 |
第三节 边疆城市全息式建设思路 |
一、边疆城市规划与设计 |
二、边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
三、边疆城市产业建设 |
四、边疆城市文化建设 |
五、边疆城市管理经营体制建设 |
第四节 边疆省区城市化发展思路简述 |
一、内蒙古建立三大城市群的城市化布局构思 |
二、新疆非均衡的城市化发展思路 |
三、甘肃城市化发展框架模式 |
四、云南新昆明建设战略 |
五、广西打造现代沿海城市群思路 |
六、西藏拉萨中心辐射思路 |
第五章 边疆文化建设 |
第一节 文化和文化功能 |
一、文化的涵义、特征和社会功能 |
第二节 边疆文化优先发展战略 |
一、文化优先发展战略提出的历史背景 |
二、实施文化优先发展战略的客观必然 |
三、文化优先发展战略的内涵 |
第三节 实施科技兴边战略 |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决策 |
二、弘扬边疆科技文化 |
三、实施科技兴边战略 |
第四节 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
一、坚持教育科学发展观 |
二、实施边疆教育整体发展思路 |
第五节 边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 |
一、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 |
二、边疆文化体制改革与发展的思路 |
三、发展边疆少数民族文化 |
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
第六章 边疆人力资源建设 |
第一节 人力资源建设的内涵和重要意义 |
一、人力资源建设及其内容 |
二、人力资源建设的特点 |
三、人力资源建设的主要形式 |
四、边疆人力资源建设的重要性 |
五、边疆人力资源建设的现状 |
第二节 边疆人力资源建设战略构想 |
一、边疆人力资源建设战略取向 |
二、边疆人力资源建设战略选择 |
三、致力于人力资本开发 |
第三节 边疆人力资源建设战略重点和对策 |
一、人力资源建设重点 |
二、边疆地区人力资源建设战略对策 |
第四节 实施人才强边战略 |
一、实施人才强边战略的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 |
二、实施人才战略,应坚持能力建设为核心 |
三、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和实用机制 |
四、推进人才资源整体建设 |
第七章 边疆和谐社会建设 |
第一节 中国古代和谐社会思想的传承 |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为和谐社会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空间 |
二、不同利益群体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主体 |
三、风俗和美是和谐社会的重要表征 |
四、社会成员的身心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点 |
五、羁縻、怀柔是历代封建帝王促进边疆和谐的战略思想 |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和意义 |
一、和谐社会的内涵和特征 |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
第三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个关系问题 |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党的执政能力的关系 |
三、激发社会活力与维护社会稳定的关系 |
四、正确处理不同方面群众利益的关系 |
五、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
六、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 |
第四节 构建和谐边疆的战略举措 |
一、贯彻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
二、保持边疆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
三、发展边疆社会主义民主 |
四、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
五、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
六、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
七、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
八、加强边疆社会建设和管理 |
九、加强边疆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 |
第五节 构建和谐的边疆民族宗教关系 |
一、民族宗教问题对构建边疆和谐社会的现实影响 |
二、努力构建边疆和谐的民族宗教关系 |
第六节 构建和谐的国际周边环境 |
一、构建和谐边疆面临的周边环境条件 |
二、构建和谐的边疆国际周边环境 |
第八章 边疆治理方略 |
第一节 古代边疆治理方略简述 |
一、经营边疆的政治方略 |
二、守备为本的军事方略 |
三、边疆经济发展方略 |
四、边疆教化方略 |
第二节 新中国边疆整体治理方略 |
一、边疆政治发展方略 |
二、边疆经济发展战略 |
三、边疆文化发展战略 |
第三节 边疆开发战略 |
一、20世纪50-70年代两次西部开发 |
二、西部大开发战略 |
三、兴边富民行动 |
第四节 边疆民主法制建设 |
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原则 |
二、边疆民主法制建设的特性 |
三、边疆民主法制建设原则 |
四、边疆民族地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
五、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发展趋势 |
第五节 边疆地区党的建设和民主政治的制度化建设 |
一、边疆地区党的建设 |
二、边疆地区民主政治制度化建设 |
第九章 边疆安全建设 |
第一节 和谐世界的战略思想与边疆安全建设 |
一、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内涵 |
二、和谐世界思想的重大意义 |
三、努力实践和谐世界战略思想 |
第二节 坚持新的国家安全观与边疆安全建设 |
一、坚持新的国家安全观 |
二、建立国家安全体系 |
三、构筑中国安全战略 |
第三节 发展周边国家关系与边疆安全建设 |
一、中国同东北亚国家的关系 |
二、中国同中亚国家的关系 |
三、中国与南亚大国的关系 |
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联盟的关系 |
第四节 边防建设与边疆安全建设 |
一、边防的基本概念 |
二、中国新时期边防的特性 |
三、边防的地位作用 |
四、边防建设的主要任务 |
第五节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 |
一、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提出 |
二、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
三、中国依靠自身的力量实现发展 |
四、实现与各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后记 |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声明 |
(6)并购与企业再造 ——重庆东银实业对茂源制药的并购与再造(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医药行业发展概况及趋势 |
1.1 医药行业的状况(2002年) |
1.1.1 概述 |
1.1.2 我国医药经济运行特征 |
1.1.3 存在的问题 |
1.2 医药行业的发展趋势 |
1.2.1 化学药物的发展趋势 |
1.2.2 推进中药现代化 |
1.2.3 发展现代生物制药 |
1.2.4 并购是医药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
1.3 我国医药领域的特点 |
1.3.1 从医药行业发展概况及趋势分析,我国医药领域有十大特点 |
1.3.2 加入WTO对我国医药领域的影响 |
1.3.3 为适应WTO的要求,我国医药行业须采取相应政策措施 |
第3章 并购医药企业的切入点 |
1.4 国家医药产业宏观政策导向分析 |
1.4.1 鼓励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
1.4.2 限制审批,强制实施GMP |
1.4.3 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医药分业经营 |
1.4.4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和药品强制降价 |
1.5 中药制药产业前景分析 |
1.5.1 我国化学制药工业发展重点 |
1.5.2 中药产业的前景 |
1.5.3 我国中药进入国际市场的有利条件 |
1.6 并购对象评估 |
1.6.1 对并购对象的评估标准 |
1.6.2 对茂源制药有限公司的评估 |
第4章 企业再造——并购后面临的关键环节 |
1.7 企业再造概述 |
1.7.1 范畴 |
1.7.2 企业再造产生的背景 |
1.7.3 企业再造的对象 |
1.8 企业再造的内容 |
1.8.1 企业战略再造 |
1.8.2 企业文化再造 |
1.8.3 市场营销再造 |
1.8.4 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网络再造 |
1.9 茂源制药有限公司的企业再造 |
1.9.1 茂源制药有限公司的主要问题 |
1.9.2 茂源制药的企业文化再造 |
1.9.3 引入平衡记分卡 |
结束语 |
后记 |
参考文献 |
(7)大连药材集团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前言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大连药材集团有限公司概况 |
1.2.1 历史 |
1.2.2 现状 |
1.2.3 销售情况 |
1.2.4 盈利情况 |
1.2.5 人员结构 |
1.2.6 组织结构 |
1.3 大连药材集团药品经营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1.3.1 销售现状 |
1.3.2 存在的主要问题 |
2 大连药材集团外部环境分析 |
2.1 医药行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
2.1.1 医药行业的现状 |
2.1.2 存在的问题 |
2.1.3 发展趋势 |
2.2 中国加入WTO给医药行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
2.2.1 机会 |
2.2.2 威胁 |
2.3 国家药品医疗体制改革对药品经营企业的影响 |
2.3.1 医药分业 |
2.3.2 医疗保险 |
2.3.3 药品分类管理 |
2.3.4 联合采购 |
2.4 大连市医药市场需求分析和预测 |
2.5 竞争对手分析 |
2.5.1 竞争者的界定 |
2.5.2 竞争者的影响 |
2.5.3 潜在竞争者的影响 |
3 大连药材集团内部环境分析和预测 |
3.1 资源、能力与竞争能力 |
3.1.1 资源 |
3.1.2 能力 |
3.1.3 竞争能力 |
3.1.4 资源、能力与竞争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 |
3.2 企业长处与短处评价 |
3.2.1 企业长处与短处评价方法——SWOT法 |
3.2.2 大连药材集团长处与短处评价 |
3.3 大连药材集团销售额分析和预测 |
3.4 大连药材集团市场占有率分析和预测 |
3.4.1 市场占有率 |
3.4.2 大连药材集团市场占有率分析 |
3.4.3 药材集团市场占有率预测 |
4 大连药材集团发展战略构想 |
4.1 大连药材集团发展战略指导思想 |
4.2 大连药材集团发展战略目标体系 |
4.3 目标市场决策 |
4.3.1 市场细分 |
4.3.2 目标市场的选择 |
4.3.3 大连药材集团目标市场的确定 |
4.4 大连药材集团发展战略重点 |
4.4.1 市场竞争战略 |
4.4.2 大连药材集团市场发展战略 |
5 大连药材集团发展战略实施方案 |
参考文献 |
四、在医疗机构整顿中崛起 加速中药新药的研制步伐(论文参考文献)
- [1]SNF公司抗肿瘤药“泰索帝”的营销策略研究[D]. 蔡明丽. 福建农林大学, 2015(09)
- [2]山东省中草药产业组织研究[D]. 王法亮. 山东农业大学, 2008(03)
- [3]基于SCP分析的我国中药产业创新能力提升研究[D]. 屈援. 天津大学, 2007(08)
- [4]中国现代药学史研究[D]. 田丽娟. 沈阳药科大学, 2006(04)
- [5]中国边政学新论[D]. 罗崇敏. 中央民族大学, 2006(12)
- [6]并购与企业再造 ——重庆东银实业对茂源制药的并购与再造[D]. 杨井生. 电子科技大学, 2005(01)
- [7]大连药材集团发展战略研究[D]. 刘艳. 大连理工大学, 2001(01)
- [8]在医疗机构整顿中崛起 加速中药新药的研制步伐[J]. 李运乃,李智锋. 高科技与产业化, 2000(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