镧系元素杂多钨硅酸盐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镧系元素杂多钨硅酸盐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一、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eteropolytungstosilicate Complexes with the Lanthanide Elements(论文文献综述)

王秀妍[1](2020)在《由过渡/稀土金属和含氮/氧有机配体构筑的多酸基无机-有机杂化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质探究》文中认为本论文选择常见的配体3-氨基吡嗪-2-羧酸(apca),4,4-联吡啶(bipy)分别合成了2个新的多金属氧酸盐(POMs)化合物,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荧光光谱、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及元素分析等方法对以上化合物进行了表征。鉴于配体和金属离子的性质,以及对结构的分析,我们探究了化合物的质子导电性能和光致发光性能,为质子导电材料和发光材料的发掘、探究提供了基础和参考意义。1.合成了两种Keggin超分子化合物[Cr(apca)2(H2O)2]4[KBW12O40]·9H2O(1)[Al(apca)2(H2O)2]8[SiW12O40]2·13H2O(2)化合物1和2在常规水溶液下合成。在化合物1中,作为八齿配体的[BW12O40]5-多阴离子通过共价键与两个K+配位,形成沿c轴无限延伸的阴离子链。阴离子链居于配阳离子[M(apca)2(H2O)2]+堆叠形成的通道中。氢键结合多阴离子链、配阳离子和晶格水分子形成3D结构。除氢键外,在配阳离子之间还存在π*-π相互作用。化合物2与化合物1有类似的结构,但没有K+。化合物1和2的结构中存在大量的氢键,我们探究了其质子导电性能。它们在77°C和97%RH下分别显示出1.70×10-3 S cm-1和9.30×10-3 S cm-1较高质子电导率。同时X-射线粉末衍射实验表明化合物1和2在脱水-再水合时显示出可逆的骨架结构变化。2.合成了两个夹心型镧系元素修饰的多金属氧酸盐杂化化合物(H2bipy)2[Nd(α-PW11O39)(H2O)3]·5H2O(3)(H3O)2(H2bipy)10[Ce(α-PW11O39)2]·0.25(bipy)·11.5H2O(4)化合物3和4是在水热条件下得到的,(α-PW11O39)n-在化合物3和4中以不同的配位方式与镧系元素配位,因而在结构上存在一定差异。化合物3表现出具有高发射强度的三个特征性发射峰,并有望成为发光材料的候选者。化合物3和4在77°C和97%RH下分别显示出2.70×10-77 S cm-1和2.20×10-77 S cm-1较低质子电导率。

孙万军,林军奇,梁向明,杨峻懿,马宝春,丁勇[2](2020)在《基于立方烷结构的分子催化剂在光催化水氧化中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化石燃料大量使用带来的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寻找清洁高效的可再生能源用做传统化石燃料的替代品,已经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光驱动的水分解反应被认为是太阳能制氢的可行途径。水的全分解包括两个半反应-水的氧化和质子还原。其中水的氧化反应是一个涉及四个电子和四个质子转移的复杂过程,需要很高的活化能,被认为是全分解水反应的瓶颈步骤。因此,开发高效、稳定、廉价丰产的水氧化催化剂是人工光合作用突破的关键因素。立方烷具有类似自然界光合作用酶光系统II(PSII)活性中心Mn4CaO5簇的结构,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受自然界光合作用的启发,开发出了许多基于过渡金属的立方烷结构的催化剂,常见的有锰、钴和铜等立方烷催化剂。本文简要地综述了近年来立方烷分子催化剂在光催化水氧化中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立方烷基光催化水氧化反应历程,继而详细介绍了基于有机配体的立方烷配合物和全无机的多金属氧酸盐立方烷水氧化催化剂,其次是半导体(BiVO4或聚合的氮化碳(PCN))为捕光材料复合立方烷分子催化剂的水氧化体系最新研究进展。最后总结并展望了该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及其前景。

杨西亚[3](2019)在《氟康唑药物修饰多酸的组装化学及抗肺腺癌A549细胞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采用具有生物活性的氟康唑药物分子修饰多金属氧酸盐,参考多酸基化合物材料合成的自组装和水热合成法原理,合成新型的氟康唑药物修饰的多酸基单晶化合物,通过表征得到化合物确切的分子式和立体结构,探索并总结多酸基晶体化合物的合成规律及其研究它们的抗肿瘤活性。方法使用晶态材料合成的自组装合成过程作为理论指导,采用水热合成技术,同时通过多种测试表征手段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元素分析和价键计算对新型氟康唑修饰的多酸单晶基化合物的结构进行结构解析和表征;利用MTT比色法采取肺腺癌A549细胞研究新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结果合成出五个新型的氟康唑修饰的多酸基化合物。它们的分子式分别为[(HFKZ)3(H4SiW12O40)](1);[Cu2ICu2II(FKZ)2(H2O)7(SiW12O40)](2);[Ag4(FKZ)2][PW12O40](3);[Ag4(FKZ)2][SiW12O40](4);[Ag3(FKZ)2(H2O)2][H3SiW12O40](5)。利用富有N的多齿药物分子氟康唑配体,首先利用氟康唑分子和多酸得到无金属离子参与的超分子化合物和利用容易配位的铜离子作为连接器通过配位键形成的共价化合物,通过水热合成法合成出单晶化合物1和2研究其抗肿瘤活性。然后通过改变金属离子,考察不同金属离子或者相同金属离子不同的单晶结构(即堆积模式不同)对化合物合成的影响以及对抗肿瘤的活性影响,使用银离子作为连接器通过水热合成出化合物35并研究其抗肿瘤活性,其中化合物3和4的堆积模式相同,只有杂多酸的中心原子的不同。体外抗肺腺癌A549细胞活性显示,使用氟康唑、铜氟康唑配合物及其银氟康唑配合物修饰后的多酸均比母体化合物的活性高,说明对母体多酸修饰后,改变了多酸的氧化还原性、电荷分步等从而改变多酸的的活性。活性最高的为铜氟康唑配合物修饰的化合物,可能是铜离子的加入增加化合物的氧化还原位点及促进电子在多酸与金属配合物中的转移。通过对比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即不同成分或不同的堆积模式的化合物体现出不同程度的抗肿瘤活性。最后,通过统计学软件IBM SPSS Statistics 23计算各个化合物的半抑制浓度值。结论利用临床上目前使用的药物分子氟康唑作为有机配体,使用具有不同配位模式的金属离子连接使多酸和氟康唑通过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及配位键作用,合成出五种氟康唑修饰的多酸基化合物。化合物抗肿瘤结果显示具有不同结构和成分表现出不同的抗肿瘤活,说明在抗肿瘤药物筛选中,多酸基化合物的单晶结构和成分都很重要。虽然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较差,和临床上使用的药物无法匹敌。但是,通过氟康唑修饰后,可以改变多酸的活性,为多酸的修饰和抗肿瘤活性的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撑。

张澍[4](2019)在《含硒环状磷钨酸晶体及钴硅钨酸/苯胺/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和表征》文中研究表明多金属氧酸盐(多酸)是一类由具有最高氧化态的前过渡金属组成的金属氧簇,在催化、磁性、生物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多酸通常可以通过自组装形成,当碱性增强时,易失去结构中的WO6八面体,形成缺位型多酸,如Keggin或Wells-Dawson类型,这些缺位结构可以与亲电试剂结合,形成具有多种组成和结构的多酸化合物。K12H2P2W12O48·24H2O(KLi-P8W48,P8W48)是一种极具潜力的多缺位环状多酸前体,溶解性和稳定性好,其结构中的WO6八面体的末端氧原子可以与多种亲电客体配位连接,生成高核的多酸衍生物。然而文献报道中的客体分子主要集中在过渡金属离子、镧系元素以及有机配体等,对于主族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研究较少。多酸/碳纳米复合材料可以应用于催化和可再生能源储存与转化等领域,此类材料的制备方法备受科研工作者的关注,K-CoSiW11作为一类重要的Keggin型多酸,合成方法简单,且在pH=4.8-7条件下稳定存在,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均相环加成和CO2还原反应体系,选择性和转化率均高达90%以上。上述反应均在液相反应中进行,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均相催化剂已无法适用于需要回收多酸的反应,在工业化应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应用于异相催化的复合材料急需开发。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1)通过在反应中引入SeO32-,合成了一例新颖的含有亚硒酸根的P8W48衍生物,是少有的主族非金属元素嵌入到P8W48空腔中的化合物之一;(2)通过引入苯胺,制备了CoSiW11/ANI/rGO纳米复合材料,探索了多酸在石墨烯表面负载的新方法,研究内容如下:1.亚硒酸根嵌入的P8W48衍生物的合成、结构和表征。采用一锅法,使SeO2与P8W48在水溶液中反应,生成了大型环状多酸阴离子[(SeO)4P8W48O184]32-(Se4P8W48)。对KLi-Se4P8W48晶体进行了X射线衍射、FTIR、UV-vis、NMR、TG和元素分析。单晶衍射数据分析表明Se4P8W48空间群为单斜C2/m,a=35.3618(9)?;b=21.7869(6)?;c=24.6187(7)?;β=132.5822(15)°;V=13965.4(7)?3;Z=2,分子中包含4个三角锥形的SeO3结构基元,嵌入到P8W48中心空腔的内缘,四个Se原子以共平面的方式排列,垂直于P8W48所在的平面,导致Se4P8W48的结构为D2h点群对称性。P8W48和Se4P8W48的FTIR谱图非常相似,但有新的吸收峰出现,证明二者的结构密切相关。31P NMR核磁谱图证明在4 h内,Se4P8W48浓度随时间延长而升高,4 h后多酸合成反应达到动态平衡。2.含钴Keggin型多酸与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通过苯胺将钴取代的钨多酸[α-SiW11O39Co(OH)2](CoSiW11)与石墨烯复合,制备了CoSiW11/ANI/rGO纳米复合材料。苯胺可以和石墨烯发生π-π相互作用,同时,-NH3被质子化后,可以通过静电引力将多酸簇负载到rGO的表面。XPS数据表明在制备过程中氧化石墨烯(GO)被部分还原为rGO。另外,我们系统地研究了反应物种类及用量、温度、酸度和反应时间对制备复合材料的影响,通过SEM、TEM、XPS、FTIR、TG、EDS和元素分析等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优化了实验条件。该材料的成功制备不仅代表了一种多酸复合材料的合成策略,也为多酸基材料进一步功能化提供了素材。

杨微[5](2018)在《氨基酸官能化多钼酸盐的合成和药物活性研究》文中认为多金属氧酸盐(POMs)是由最高氧化态的过渡金属形成的一类阴离子金属氧簇,它们展现出不同的拓扑结构和可调节的性质,已广泛用于催化、材料科学、磁学和医学领域。多酸的有机配体官能化使得多酸的结构和种类更加新颖多样,结构的改变可以带来性质上的改变,更好的应用于各个科学领域中。本文合成了β-丙氨酸和甘氨酸官能化的杂多钼酸盐,并选择性的引入金属离子,得到了一系列新的氨基酸官能化的无机-有机杂化多金属氧酸盐,并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紫外、热重、X-射线单晶衍射和X-射线粉末衍射等表征确定其组成和结构,并研究了这些化合物对人类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主要包括下面两部分的内容:1.以β-丙氨酸(Ala)官能化的砷钼酸盐[As Mo6O21(Ala)3]3-为结构基元,与稀土离子Ce3+,Nd3+,Sm3+和Gd3+作用,成功得到了四个无机有机杂化物种:[Ce(Ala)(H2O)5][As Mo6O21(Ala)3]·11.5H2O(1)[Nd(Ala)(H2O)5][As Mo6O21(Ala)3]·11.5H2O(2)[Sm(Ala)(H2O)5][As Mo6O21(Ala)3]·12H2O(3)[Gd(Ala)(H2O)5][As Mo6O21(Ala)3]·12H2O(4)这四个化合物是同构的,是由两个[As Mo6O21(Ala)3]3-簇与二核的[Ln2(Ala)2(H2O)10]6+结合得到的二聚体结构。这四个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实验结果表明,这些物种对K562白血病细胞的抑制活性均比多酸母体高,并且含Ce3+的POMs化合物显示出最好的抗肿瘤活性;我们进一步研究了这四个化合物对MCF-7乳腺癌细胞的抑制活性,发现其中含Sm3+的化合物3的抗癌活性最好,比多酸母体明显提高,这些结果表明通过稀土离子与氨基酸官能化的多酸作用可以有效地调节POMs母体的抗肿瘤活性。2.以β-丙氨酸官能化的硒钼酸盐[SeMo6O21(Ala)3]2-和甘氨酸(Gly)官能化的硒钼酸盐[SeMo6O21(gly)3]2-为多酸母体,与金属离子作用,得到了两个无机有机杂化物种:Cs1.5H2.5[SeMo6O21(Ala)3SeMo6O21]·14.5H2O(5)Cs2Cu[SeMo6O21(Gly)3SeMo6O21]·9H2O(6)化合物5是由丙氨酸共价连接到[Se2Mo12O42]4-单元上形成的一个新的氨基酸官能化的多钼酸盐;化合物6是由甘氨酸共价连接到[Se2Mo12O42]4-阴离子上形成的一个新的官能化簇。这种氨基酸官能化的多酸簇是首次合成出来,并对这两种化合物进行了红外、紫外、热重以及PXRD等性质研究。

杨小娟[6](2016)在《杂多酸类固体酸催化剂制备生物柴油工艺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物柴油是目前社会研究的热点,其在清洁能源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在各种催化剂催化制备生物柴油中,固体酸催化剂不仅避免产物分离困难和污染环境等问题,而且更适用催化某些含脂肪酸量高的油,是一种有着发展前景的催化剂。本文选用廉价易得的原料制备四种固体酸催化剂:KxH3-xPWi204o(x=0.5-3), SO42-/TiO2、SO42-/Al2O3及SO42-/TiO2-Al2O3,用IR、TPD、BET及XRD等表征,并催化蓖麻油和甲醇的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以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和酯交换的反应条件影响,考察固体酸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得出结论如下:(1)采用简单方法制备KxH3-xPWi204o(x=0.5-3)固体酸,表征显示,其符合Keggin型的杂多酸盐的结构,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K2.5H0.5PW12O40比表面积为92.20 m2/g,孔径呈中微孔,并且酸量有所增加。在酯交换反应中,K2.5H0.5PW12O40催化剂表现出最高的催化活性,在最优化反应条件下:反应温度1600C,反应时间4h,醇油比30:1,催化剂用量15%,酯收率达89.41%,原料含水率最多不超过0.2%,催化剂经简单处理后重复使用4次,酯收率85.80%,液相分析显示产物以蓖麻油酸甲酯为主。(2)采用常温共沉淀法,对不同制备条件下的SO42-/TiO2、SO42-/Al2O3及S042-/TiO2-Al2O3固体酸表征,结果表明SO42-/TiO2固体酸在450℃焙烧,0.75mol/LSO42-浸渍,比表面积达196.16m2/g,催化酯交换制各生物柴油时,酯收率为69.46%。SO42-/Al2O3固体酸以600℃煅烧,1.25mol/L浸渍时,比表面积为105.25m2/g,催化酯交换反应的酯收率是52.99%。可见,SO42-/TiO2比SO42-/Al2O3的催化活性高。而以450℃焙烧,0.75mol/LSO42-浸渍,]Ti/Al杂化比2:1条件下制备的SO42-/TiO2-Al2O3固体酸,比表面积达201.6m2/g,锐钛矿晶相完整,催化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中表现出最高的催化活性,在最优化反应条件下:醇油摩尔比24:1,催化剂用量10%,反应温度160℃,反应时间5h,生物柴油收率86.87%,经简单处理后催化剂重复使用4次,酯收率为83.54%。

王雪[7](2014)在《新型十聚钨酸盐的合成及其在烯烃环氧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烯烃的环氧化是一类重要化学工业反应,其环氧化物在工业上有非常广泛的应用。而钨的多酸盐化合物是一种重要的催化剂,可用于光催化反应、烷基化反应、酯化反应及烯烃环氧化反应等。在该催化体系中常用的氧化剂有过氧化氢和有机过氧化物等。在反应过程中,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催化活性高,绿色环保等特点。本文合成了三种新型烷基喹啉类十聚钨酸盐[Cnquin]4W10O32(n=3,8,10)和三种烷基异喹啉十聚钨酸盐[Cnisoq]4W10O32(n=3,6,8),并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氢谱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了新型的十聚钨酸盐。以新合成的十聚钨酸盐作为催化剂,分别使用无水过氧化尿素(UHP)和H202(30%)作为氧化剂进行烯烃的环氧化反应,达到理想的催化效果。通过单因素实验的方法分别考察了氧化剂种类、溶剂种类、反应温度、催化剂的量、氧化剂的量、溶剂的量以及反应时间等因素的改变对烯烃环氧化产率的影响,并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环辛烯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45℃,底物环辛烯为1 mmol,催化剂[C3quin]4W10O32的量为16μmol,氧化剂H2O2(30%)的量为2.0 mmol,溶剂乙醇的量为0.4 mL,反应时间为4 h;产物1,2-环氧环辛烷的产率为99.49%。在最佳条件下,以其它五种十聚钨酸盐分别做催化剂,催化环辛烯环氧化,产率都很高,最高可达到99.26%。环己烯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55 °C,底物环己烯为1mmol,催化剂[C3quin]4W10O32的量为10μmol,氧化剂UHP的量为3.0 mmol,溶剂乙腈的量为0.2 mL,反应时间为6 h;产物1,2-环氧环己烷的产率为94.63%。在最佳条件下,以其它五种十聚钨酸盐分别做催化剂,催化环己烯环氧化,产率最高可达到 95.68%。环戊烯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35℃,底物环戊烯为1 mmol,催化剂[C3quin]4W10O32 的量为 15μmol,氧化剂 UHP 的量为 2.5 mmol,溶剂[Bmim]BF4的量为0.4 mL,反应时间为8 h,产物1,2-环氧环戊烷的产率为99.48%。在最佳条件下,以其它五种十聚钨酸盐分别做催化剂,催化环戊烯环氧化,产率最高可达到97.11%本文合成的烷基喹啉十聚钨酸盐[Cnquin]4W10O32(n=3,8,10)和烷基异喹啉十聚钨酸盐[Cnisoq]4W10O32(n=3,6,8)未见报道。本课题组首次使用这两类十聚钨酸盐作为催化剂,催化环辛烯、环己烯和环戊烯环氧化反应,也是首次报道。该催化体系对环辛烯、环己烯和环戊烯的催化活性高,反应条件温和,催化合成成本低,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梁月[8](2014)在《缺位Lindqvist型多钒酸盐的合成、晶体结构和性质研究》文中提出文中我们通过常规水溶液的方法合成了一种新颖的介于夹心型多钒酸盐,CoII2{(VO2)CoIII(CoIIIL)2[V5O16]2}·23H2O (L=1,3-丙二胺)…………………………(1)利用元素分析、傅里叶红外、热重分析和磁性进行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表明多钒酸盐阴离子是由一个{CoⅢ3(1,3-pda)2}簇和两个缺位的Lindqvist型多金属钒酸盐[V5O18]组成。阴离子1包含三个CoIII中心,这样的结构也是首次被发现。进一步讲,在阴离子1中两个CoIII离子被有机配体两个1,3-丙二胺修饰,形成了以钒酸盐为基础的介于夹心型有机无机杂化材料,这代表着首例1,3-丙二胺修饰的介夹心型结构多钒酸盐。

于霞[9](2013)在《基于多金属氧酸盐的荧光微米管的制备和性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选用经典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POM)为基质,利用两步法合成出三种荧光物质掺杂的POM微米管:荧光素钠掺杂的POM微米管;镧系元素掺杂的型POM微米管;抗肿瘤药物ADM分子掺杂的POM微米管。系统地探讨了这些微米管的合成条件,生长机理以及光致发光性质。1、荧光素钠(FS)是一种黄绿光区的荧光染料,在光电器件、血清鉴定、免疫学等方面的应用很广,将其引入POM微米管中,以期得到可调的光致发光性质。因此,我们系统地进行了荧光染料FS掺杂的Keggin型α-SiMW11-F(M=WVI, MoVI和VV)微米管的制备以及荧光性质的研究。通过对比,我们发现这些杂化微米管的荧光性质在蓝光区与原料FS不同,这表明在杂化微米管中有新的发射中心产生。同时,随着多酸原料的改变,所合成的三种微米管的荧光性质也有所区别:全钨的和钼取代的微米管相似,钒取代的与前二者的却不一样。这可能是由于W/Mo和V的离子半径以及氧化态不同所致。另外,我们还发现用于合成微米管的这三种多酸化合物在反应体系中都能够抑制荧光染料的光漂白作用。2、以POM为基础的镧系化合物显示出许多吸引人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其中包括荧光性质、单分子磁性,Lewis酸催化活性等。如果将镧系元素离子掺杂到微米管中,可以将镧系离子的性质引入到POM微米管中。基于这一目的,我们制备了一系列镧系离子掺杂的12-钨硅酸盐微米管[Ln-SiW12,Ln=Eu(III),Tb(III),Dy(III),Nd(III),Yb(III)],并研究了它们的荧光性质。众所周知,8-羟基喹啉(HQ)及其衍生物是非常有效的螯合剂,适合与三价镧系离子螯合。此外,含8-羟基喹啉基团的配合物无论是在溶液中还是固体相都有很强的荧光发射。因此,用8-羟基喹啉及其衍生物来合成基于镧系元素的荧光材料是很好的选择。基于以上考虑,我们又运用了一种“后合成”方法来得到一系列8-羟基喹啉螯合Ln的微米管,即LnQ-SiW12[Ln=Dy(III),Nd(III),Yb(III)],这些微米管在近红外区都有很好的荧光发射。另外,在此系列的研究工作中,我们所用到的起始原料不是缺位的K8SiW11O39,而是用饱和H4SiW12O40来代替,这样就减少了POM从缺位向饱和型转换的步骤。3、阿霉素(ADM)用于治疗各种肿瘤已有五十多年之久,由于它在药物上的广泛应用以及在各种各样反应条件下表现出很高的活性,因而引起了越来越多科研工作者的研究兴趣。另一方面,考虑到杂多阴离子[SiWl2O40]4-具有抗病毒活性,因此我们将ADM分子引入到微米管中,以便发挥ADM、杂多阴离子[SiWl2O40]4-及微米管三者的特性。通过研究我们发现,ADM分子不仅成功地被掺杂到了微米管中,而且它的荧光性质也保持得很好。即使将SiW12-ADM微米管长时间放置在还原性H2S气体以及碱性NH3气体中,它的荧光性质依然很稳定。对我们进一步进行生物荧光探针等试验工作非常有利。本论文中所制备的不同物质掺杂的微米管材料既保持了POM的优良物理化学性能,又发挥了各掺杂物质的发光性质,这将在波长转换器、显示器材料、激光器、荧光探针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张建平,杨春[10](2013)在《Keggin型硅取代钨钴酸盐[CoⅢW11O40(SiOH)2]5-的合成和表征》文中指出以CoⅢW11和TEOS为原料,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首次合成了Keggin型硅取代的钨钴酸盐[CoⅢW11O40(SiOH)2]5-.用IR、UV-vis、TG-DTA和元素分析技术对样品进行了结构和组成表征.表征结果显示,两个SiOH基团进入了CoⅢW11的空位,并形成了Si-O-Si桥,产物的对称性介于饱和与缺位结构之间.同时,考察了反应条件对合成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pH和乙醇-水的配比对合成产物的影响很大.酸度与醇用量须有一个合适的匹配,只有在pH=1,V EtOH∶V H20=2∶1的条件下,才能得到高产率和高纯度的产物.

二、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eteropolytungstosilicate Complexes with the Lanthanide Element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eteropolytungstosilicate Complexes with the Lanthanide Elements(论文提纲范文)

(1)由过渡/稀土金属和含氮/氧有机配体构筑的多酸基无机-有机杂化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质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多金属氧酸盐概述
    1.2 Keggin型多金属氧酸盐修饰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1.2.1 基于Keggin型钨系杂多金属氧酸盐的研究进展
        1.2.2 基于镧系元素取代的夹心Keggin型钨系多金属氧酸盐的研究进展
    1.3 多金属氧酸盐基杂化化合物的性质研究进展
        1.3.1 多金属氧酸盐基杂化化合物在质子导电方面的研究进展
        1.3.2 脱水-再水化热行为
        1.3.3 光致发光
    1.4 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1.5 实验试剂与测试
        1.5.1 试剂
        1.5.2 测试仪器
第二章 两种在脱水-再水化过程中具有可逆骨架变化的新型超分子化合物:合成、表征和性质研究
    2.1 前言
    2.2 两种在脱水-再水化过程中具有可逆骨架变化的新型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
        2.2.1 合成步骤
    2.3 化合物1-2的晶体结构
        2.3.1 单晶X-ray结构分析和讨论
        2.3.2 晶体结构说明
    2.4 化合物1-2的表征
        2.4.1 PXRD粉末衍射实验
        2.4.2 热重测试
        2.4.3 红外测试
        2.4.4 光致发光
    2.5 性质探究
        2.5.1 化合物1-2的脱水-再水化性质
        2.5.2 质子传导性
    2.6 结论
第三章 含[Ln(α-PW_(11)O_(39))_x]~(n-)和4,4-联吡啶的多金属氧酸盐的合成,结构,荧光和质子传导性质
    3.1 前言
    3.2 两种[Ln(α-PW_(11)O_(39))_x]~(n-)和4,4-联吡啶的新型超分子化合物的合成
        3.2.1 合成步骤
    3.3 化合物3-4的晶体结构
        3.3.1 单晶X-ray结构分析和讨论
        3.3.2 晶体结构说明
    3.4 化合物3-4的表征
        3.4.1 化合物3-4的红外光谱
        3.4.2 化合物3-4的PXRD粉末衍射实验
        3.4.3 化合物3-4的热重测试
    3.5 性质探究
        3.5.1 光致发光
        3.5.2 质子传导性
    3.6 结论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2)基于立方烷结构的分子催化剂在光催化水氧化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基于有机配体的立方烷配合物
    2.1 钴为中心原子的配合物
    2.2 铜为中心原子的配合物
3 基于全无机多金属氧酸盐的水氧化催化剂
    3.1 含钌的多金属氧酸盐水氧化催化剂
    3.2 含钴的多金属氧酸盐水氧化催化剂
    3.3 含锰的多金属氧酸盐水氧化催化剂
    3.4 含镍的多金属氧酸盐水氧化催化剂
4 多相体系的水氧化催化剂
5 结论

(3)氟康唑药物修饰多酸的组装化学及抗肺腺癌A549细胞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多金属氧酸盐简述
        1.1.1 多酸的酸性
        1.1.2 多酸的氧化还原性
    1.2 多酸的修饰化学
        1.2.1 金属有机框架修饰多酸
        1.2.2 金属离子修饰多酸
        1.2.3 有机分子修饰多酸
        1.2.4 碳材料修饰多酸
    1.3 多酸的药物活性行为
        1.3.1 多酸化合物的药物活性研究进展
        1.3.2 多酸作为抗肿瘤药物的优点
    1.4 药物配体的选择
    1.5 小结与展望
第2章 氟康唑及铜氟康唑配合物修饰多酸的合成、表征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2.1 仪器与材料
        2.1.1 仪器
        2.1.2 试剂与材料
    2.2 方法
        2.2.1 溶剂热合成
        2.2.2 化合物的合成
        2.2.3 化合物1和2 的结构与表征
        2.2.4 化合物1和2 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化合物1和2 的结构与表征
        2.3.2 化合物1和2 的结构分析
        2.3.3 化合物1和2 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与评价
    2.4 小结
第3章 银氟康唑配合物修饰多酸的合成、表征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3.1 仪器与材料
        3.1.1 仪器
        3.1.2 试剂与材料
    3.2 方法
        3.2.1 化合物的合成
        3.2.2 化合物3~5 的结构与表征
        3.2.3 化合物3~5 的体外抗肿瘤活性实验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化合物的合成机理
        3.3.2 化合物3~5 的结构与表征
        3.3.3 化合物3~5 的结构分析
        3.3.4 化合物3~5 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与评价
    3.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英文缩写
附表
附图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4)含硒环状磷钨酸晶体及钴硅钨酸/苯胺/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和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多金属氧酸盐(多酸)的概念及发展历史
        1.1.1 多酸的发展及应用
        1.1.2 饱和Keggin构多酸
        1.1.3 缺位Keggin型多酸的基本构型
    1.2 P_8W_(48)多酸主体与亲电试剂的主客体化学
        1.2.1 Well-Dawson型多酸
        1.2.2 P_8W_(48)多酸主体与亲电试剂的主客体化学
    1.3 多金属氧酸盐与石墨烯基复合材料
        1.3.1 石墨烯的性质和结构
        1.3.2 多金属氧酸盐与石墨烯基复合材料
    1.4 本论文的研究计划、意义与主要内容
第二章 实验与方法
    2.1 实验试剂
    2.2 实验仪器
    2.3 材料表征
        2.3.1 X-射线单晶衍射
        2.3.2 X射线粉末衍射
        2.3.3 X-射线光电子能谱
        2.3.4 微观形貌分析: 电子显微镜
        2.3.5 红外光谱
        2.3.6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2.3.7 热重分析
        2.3.8 核磁共振谱
        2.3.9 元素分析
        2.3.10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第三章 亚硒酸根嵌入的P_8W_(48)衍生物的合成、结构和表征
    3.1 合成方法
        3.1.1 KLi-P_8W_(48)的合成
        3.1.2 KLi-Se4P_8W_(48)的合成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3.2.0 实验合成条件的探究
        3.2.1 单晶结构
        3.2.2 核磁共振波谱
        3.2.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3.2.4 红外光谱分析
        3.2.5 热重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含钴Keggin型多酸与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
    4.1 合成方法
        4.1.1 氧化石墨烯的合成
        4.1.2 K_8[α-SiW_(11)O_(39)]?13H_2O前体的合成
        4.1.3 K-CoSiW_(11)的合成
        4.1.4 CoSiW_(11)/ANI/rGO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4.2.1 单晶结构
        4.2.2 纳米复合材料的形貌表征
        4.2.3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4.2.4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
        4.2.5 红外光谱分析
        4.2.6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
        4.2.7 热重分析
        4.2.8 实验合成条件的探究及其相关表征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5)氨基酸官能化多钼酸盐的合成和药物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多金属氧酸盐概述
    1.2 多酸在药物领域的应用
        1.2.1 多酸在抗病毒领域的应用
        1.2.2 多酸在抗菌领域的应用
        1.2.3 多酸在抗肿瘤领域的应用
    1.3 有机配体官能化多钼酸盐的结构研究现状
        1.3.1 烷氧基官能化多钼酸盐的结构研究现状
        1.3.2 膦氧基官能化多钼酸盐的结构研究现状
        1.3.3 羧酸官能化多钼酸盐的结构研究现状
    1.4 选题依据和目的
    1.5 实验用试剂和测试手段
        1.5.1 实验用试剂
        1.5.2 测试手段
2 氨基酸官能化砷钼酸盐与稀土金属离子杂化化合物的合成
    2.1 引言
    2.2 化合物1-4的合成
        2.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2.2 化合物1的合成
        2.2.3 化合物2的合成
        2.2.4 化合物3的合成
        2.2.5 化合物4的合成
        2.2.6 合成讨论
    2.3 结构
        2.3.1 X射线晶体衍射数据
        2.3.2 化合物1-4的晶体结构
    2.4 表征
        2.4.1 FT-IR光谱
        2.4.2 TG分析
        2.4.3 PXRD表征
        2.4.4 紫外分析
        2.4.5 水溶液稳定性研究
        2.4.6 抗肿瘤活性研究
    2.5 本章小结
3 氨基酸官能化硒钼酸盐杂化化合物的合成
    3.1 引言
    3.2 化合物5-6的合成
        3.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3.2.2 化合物5的合成
        3.2.3 化合物6的合成
    3.3 结构
        3.3.1 X射线晶体衍射数据
        3.3.2 化合物5的晶体结构
        3.3.3 化合物6的晶体结构
    3.4 表征
        3.4.1 FT-IR光谱
        3.4.2 紫外分析
        3.4.3 TG分析
        3.4.4 PXRD表征
    3.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部分键长和键角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6)杂多酸类固体酸催化剂制备生物柴油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固体酸简述
        1.2.1 固体酸定义及现状
        1.2.2 SO_4~(2-)/M_xO_y型固体酸
        1.2.3 杂多酸固体酸
        1.2.4 分子筛类固体酸
        1.2.5 离子交换树脂固体酸
        1.2.6 其它类型的固体酸
    1.3 固体酸的性质及制备方法及应用
        1.3.1 固体酸的性质及制备方法
        1.3.2 固体酸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1.3.3 固体酸催化性能影响因素
    1.4 脂肪酸甲酯(生物柴油)的简述
        1.4.1 脂肪酸甲酯定义
        1.4.2 脂肪酸甲酯制备方法
        1.4.3 酯交换反应简述
        1.4.4 蓖麻油酸甲酯简述
    1.5 课题研究内容
        1.5.1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5.2 课题研究思路
第二章 K_XH_(3-X)PW_(12)O_(40)(x=0.5~3)和SO_4~(2-)/M_xO_y固体酸的制备
    2.1 使用试剂和仪器
    2.2 实验的内容
        2.2.1 K_XH_(3-X)PW_(12)O_(40)(x=0.5~3)固体酸的制备
        2.2.2 SO_4~(2-)/M_x_y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
    2.3 催化剂表征
        2.3.1 红外测定
        2.3.2 NH_3-TPD测定
        2.3.3 比表面积测定
        2.3.4 X-射线衍射测定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固体酸催化剂对合成生物柴油的工艺影响
    3.1 实验器材及试剂
    3.2 实验原理
    3.3 实验内容
        3.3.1 蓖麻油酸值、皂化值及分子量的测定
        3.3.2 生物柴油的合成
        3.3.3 产物液相分析
        3.3.4 标准曲线的制作
        3.3.5 产物收率的计算
    3.4 K_XH_(3-X)PW_(12)O_(40)(x=0.5~3)催化合成生物柴油
        3.4.1 不同钾离子取代个数对酯收率影响
        3.4.2 反应温度对酯收率影响
        3.4.3 反应时间对酯收率影响
        3.4.4 醇油比对酯收率影响
        3.4.5 催化剂用量对酯收率影响
        3.4.6 催化剂重复使用次数对酯收率的影响
        3.4.7 原料含水率对K_(2.5)H_(0.5)PW_(12)O_(40)催化活性影响
    3.5 SO_4~(2-)/TiO_2及SO_4~(2-)/Al_2O_3催化合成生物柴油
        3.5.1 不同的焙烧温度对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
        3.5.2 不同的浸渍浓度对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
    3.6 SO_4~(2-)/TiO_2-Al_2O_3催化合成生物柴油
        3.6.1 不同的焙烧温度对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
        3.6.2 不同的浸渍浓度对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
        3.6.3 不同Ti/Al比对催化剂催化活性影响
        3.6.4 不同的醇油比对酯收率影响
        3.6.5 不同的催化剂用量对酯收率的影响
        3.6.6 不同的反应时间对酯收率的影响
        3.6.7 不同的反应温度对酯收率的影响
        3.6.8 催化剂重复次数使用对酯收率的影响
    3.7 产物液相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总结
    4.2 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7)新型十聚钨酸盐的合成及其在烯烃环氧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序言
    1.1 多酸盐的研究进展
        1.1.1 多酸盐研究背景
        1.1.2 多酸盐种类
        1.1.3 多酸盐的在催化领域的研究进展
    1.2 钨的多酸盐研究进展
    1.3 十聚钨酸盐的研究背景
    1.4 烯烃环氧化研究进展
    1.5 本课题研究依据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1.7 创新之处
第2章 十聚钨酸盐的合成及表征
    2.1 实验仪器及试剂
        2.1.1 仪器与设备
        2.1.2 药品与试剂
    2.2 十聚钨酸盐的合成及表征
        2.2.1 目标溴盐中间体的合成
        2.2.2 目标产物十聚钨酸盐的合成方法
        2.2.3 目标产物十聚钨酸盐的红外光谱分析
        2.2.4 目标产物十聚钨酸盐的核磁氢谱分析
第3章 十聚钨酸盐对烯烃环氧化的性能研究
    3.1 实验仪器及试剂
        3.1.1 仪器与设备
        3.1.2 药品与试剂
        3.1.3 气相色谱使用条件
        3.1.4 催化反应实验的方法
    3.2 十聚钨酸盐对环辛烯环氧化的性能研究
        3.2.1 确定反应体系
        3.2.2 单因素实验
        3.2.3 六种不同的十聚钨酸盐为催化剂催化环辛烯的性能研究
    3.3 十聚钨酸盐对环己烯环氧化的性能研究
        3.3.1 确定反应体系
        3.3.2 单因素试验
        3.3.3 六种不同的十聚钨酸盐为催化剂催化环己烯的性能研究
    3.4 十聚钨酸盐对环戊烯环氧化的性能研究
        3.4.1 确定反应体系
        3.4.2 单因素试验
        3.4.3 六种不同的十聚钨酸盐为催化剂催化环戊烯的性能研究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进一步工作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8)缺位Lindqvist型多钒酸盐的合成、晶体结构和性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多金属氧酸盐概述
    1.2 多金属铌酸盐的研究与发展
        1.2.1 同多铌酸盐制备
        1.2.2 杂多铌酸盐的制备
        1.2.3 新颖多金属铌酸盐簇合物的制备
    1.3 多金属钽酸盐的概述及近些年的新进展
    1.4 钒酸盐
        1.4.1 钒酸盐化学的新进展
    1.5 论文选题和研究目的
    1.6 试剂和测试仪器
        1.6.1 试剂
        1.6.2 测试仪器
第二章 以缺位的 LINDQVIST 为基础含钴的类似于夹心型的多金属钒酸盐
    2.1 引言
    2.2 介夹心型的杂多金属钒氧酸盐
        2.2.1 合成
        2.2.2 结构分析与讨论
        2.2.3 表征
    2.4 小结
第三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9)基于多金属氧酸盐的荧光微米管的制备和性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多金属氧酸盐化学
        1.1.1 多金属氧酸盐化学近期研究进展
        1.1.2 多金属氧酸盐的应用
    1.2 纳米/微米管状材料近期的发展概况
    1.3 多金属氧酸盐及其修饰的纳/微米管状材料的研究进展
    1.4 本论文立题思想及主要内容
    1.5 主要测试仪器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荧光染料掺杂的全钨和钼/钒取代的Keggin 型多金属氧酸盐微米管的制备和荧光性质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试剂
        2.2.2 SiW_(12)-F 微米管的制备
        2.2.3 SiMoW_(11)-F 微米管的制备
        2.2.4 SiVW_(11)-F 微米管的制备
    2.3 结果与讨论
        2.3.1 SiMW_(11)-F 微米管的形成机制
        2.3.2 SiMW_(11)-F 微米管的表征
        2.3.3 多酸盐 SiMW_(11)微米管在荧光素钠光漂白过程中的抑制效应
        2.3.4 SiMW_(11)-F 微米管的荧光性质
    2.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镧系元素掺杂的多金属氧酸盐微米管的制备和荧光性质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试剂
        3.2.2 Ln-SiW_(12)(Ln = Eu, Tb, Dy, Nd 和 Yb) 微米管的制备
        3.2.3 LnQ-SiW_(12)(Ln =Dy, Nd 和 Yb) 微米管的制备
        3.2.4 Ln1/Ln2-SiW_(12)(Ln1 = Eu, Ln2 = Tb)两种稀土离子共掺杂的微米管的制备
    3.3 结果与讨论
        3.3.1 Ln-SiW_(12)(Ln = Eu, Tb, Dy, Nd 和 Yb) 微米管的制备机制
        3.3.2 Ln-SiW_(12)(Ln = Eu, Tb, Dy, Nd 和 Yb) 微米管的表征
        3.3.3 LnQ-SiW_(12)(Ln = Dy, Nd 和 Yb) 微米管的表征
    3.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抗肿瘤药物 ADM 分子掺杂的 POM 微米管的制备和荧光性质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
        4.2.1 主要试剂
        4.2.2 ADM 分子掺杂的多金属氧酸盐微米管的制备
    4.3 结果讨论
        4.3.1 SiW_(12)-ADM 微米管的形成机制
        4.3.2 SiW_(12)-ADM 微米管的表征
        4.3.3 SiW_(12)-ADM 微米管的荧光性质
    4.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博士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10)Keggin型硅取代钨钴酸盐[CoⅢW11O40(SiOH)2]5-的合成和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样品合成
        1.1.1 饱和钨钴酸盐KCoⅢW12和TBACoⅢW12的合成
        1.1.2 缺位钨钴酸盐KCoⅢW11的合成
        1.1.3 (Si OH) 2取代钨钴酸盐TBACoⅢW11 (Si OH) 2的合成
    1.2 样品表征
2 结果与讨论
3 结论

四、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eteropolytungstosilicate Complexes with the Lanthanide Elements(论文参考文献)

  • [1]由过渡/稀土金属和含氮/氧有机配体构筑的多酸基无机-有机杂化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质探究[D]. 王秀妍.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2)
  • [2]基于立方烷结构的分子催化剂在光催化水氧化中的研究进展[J]. 孙万军,林军奇,梁向明,杨峻懿,马宝春,丁勇. 物理化学学报, 2020(03)
  • [3]氟康唑药物修饰多酸的组装化学及抗肺腺癌A549细胞研究[D]. 杨西亚. 佳木斯大学, 2019(03)
  • [4]含硒环状磷钨酸晶体及钴硅钨酸/苯胺/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和表征[D]. 张澍. 天津理工大学, 2019(08)
  • [5]氨基酸官能化多钼酸盐的合成和药物活性研究[D]. 杨微. 大连理工大学, 2018(02)
  • [6]杂多酸类固体酸催化剂制备生物柴油工艺的研究[D]. 杨小娟. 宁夏大学, 2016(02)
  • [7]新型十聚钨酸盐的合成及其在烯烃环氧化反应中的应用研究[D]. 王雪. 辽宁大学, 2014(07)
  • [8]缺位Lindqvist型多钒酸盐的合成、晶体结构和性质研究[D]. 梁月. 东北师范大学, 2014(02)
  • [9]基于多金属氧酸盐的荧光微米管的制备和性质研究[D]. 于霞. 东北师范大学, 2013(05)
  • [10]Keggin型硅取代钨钴酸盐[CoⅢW11O40(SiOH)2]5-的合成和表征[J]. 张建平,杨春.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3)

标签:;  ;  ;  ;  ;  

镧系元素杂多钨硅酸盐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