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视合剂与耳压治疗小儿弱视的临床观察

益视合剂与耳压治疗小儿弱视的临床观察

一、益视合剂与耳压治疗儿童弱视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刘幸[1](2019)在《针刺治疗对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调节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是弱视的主要类型,也是儿童眼病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损害了儿童的视觉发育。针刺治疗弱视的疗效被临床广泛认可,但针刺治疗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在屈光矫正治疗的基础上,对比针刺治疗前后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调节功能的改变,综合评价针刺对弱视的治疗作用,为针刺治疗能够更加规范的应用于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纳入标准,本研究共纳入4~12岁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47例(94眼),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戴镜矫正治疗,治疗组戴镜矫正加针刺治疗,针刺每周2次,两组患者均以治疗4周为一个疗程,共3个疗程。首次治疗前及每个疗程结束后进行视力、屈光度、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及调节滞后量的检查,根据统计学分析结果,探究针刺治疗对弱视患者调节功能的影响,客观评价针刺的治疗效果。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分布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及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及调节滞后量等指标无显着性差异(P>0.05)。2.矫正视力:3个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矫正视力:0.66±0.18,治疗前后差值0.23±0.13,对照组矫正视力:0.56±0.11,治疗前后差值:0.02±0.09,组间矫正视力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矫正视力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有显着提高(P<0.05)。3.调节功能:治疗前,治疗组的调节幅度为(10.51 ±0.65)D,调节灵敏度为(5.85±0.77)次/分,调节滞后量为(1.64±0.34)D。对照组调节幅度为(10.74±0.76)D,调节灵敏度为(5.69±0.72)次/分,调节滞后量为(1.58±0.27)D。经统计学分析,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调节滞后量之间均无显着性差异。治疗后,治疗组的调节幅度为(12.43±0.85)D,调节灵敏度为(6.87±0.84)次/分,调节滞后量为(1.32±0.32)D。对照组调节幅度为(11.07±0.73)D,调节灵敏度为(6.11±0.60)次/分,调节滞后量为(1.40±0.17)D。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调节滞后量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治疗组:治疗前的调节幅度为(10.51±0.65)D,调节灵敏度为(5.85±0.77)次/分,调节滞后量为(5.85±0.77)D。治疗后:调节幅度为(12.43±0.85)D,调节灵敏度为(6.87±0.84)次/分,调节滞后量为(1.32±0.32)D。治疗组在治疗3个疗程后,调节幅度明显增大,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节滞后量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有显着差异(P<0.05),调节灵敏度治疗前后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调节幅度为(10.74±0.76)D,调节灵敏度为(5.69±0.72)次/分,调节滞后量为(1.58±0.27)D。治疗后:调节幅度为(11.07±0.73)D,调节灵敏度为(6.11±0.60)次/分,调节滞后量为(1.40±0.17)D。统计学分析表明,对照组治疗前后,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及调节滞后量均无显着差异(P值均大于0.05)治疗组治疗前:轻度弱视患者:调节幅度为(10.93±0.69)D,调节灵敏度为(6.36±0.63)次/分钟,调节滞后量为(1.35±0.28)D。中度弱视患者:调节幅度为(10.45±0.64)D,调节灵敏度为(5.77±0.78)次/分钟,调节滞后量为(1.66±0.32)D。重度弱视患者:调节幅度为(10.25±0.35)D,调节灵敏度为(5.50±0.71)次/分钟,调节滞后量为(2.00±0.35)D。经统计学分析,治疗前三组的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组间无显着差异,三组间的调节滞后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有差异性的三组调节滞后量进行两两比较,轻度弱视组调节滞后量明显小于中度弱视组(P<0.05)和重度弱视组(P<0.05),中度弱视组较重度弱视组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轻度弱视组调节幅度为(12.71±0.91)D,调节灵敏度为(7.00±0.58)次/分钟,调节滞后量为(1.32±0.24)D。轻度弱视组治疗后调节幅度明显提高,较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节灵敏度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调节滞后量较治疗前无显着性差异(P>0.05)。中度弱视组调节幅度为(12.32±0.83)D,调节灵敏度为(6.87±0.89)次/分,调节滞后量为(1.32±0.34)D,治疗后中度弱视组调节幅度较治疗前显着提高(P<0.05),调节灵敏度较治疗前显着提高(P<0.05),调节滞后量治疗前后无显着差异(P>0.05)。重度弱视组调节幅度为(11.13±0.18)D,调节灵敏度为(6.50±0.71)次/分钟,调节滞后量为(1.50±0.00)D。经统计学分析,治疗后,重度弱视组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及调节滞后量均较治疗前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针刺治疗能够有效提高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的矫正视力,改善弱视患者的调节功能;2.针刺治疗对轻度及中度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的矫正视力及调节功能恢复作用更加显着。

张奥,严兴科,刘安国[2](2017)在《中药联合常规综合疗法治疗小儿弱视疗效的meta分析》文中指出背景目前临床上治疗小儿弱视的常规方法主要包括验光配镜、遮盖疗法、阿托品点眼、精细目力训练、仪器治疗等或上述综合疗法,但各种疗法的效果均有一定的局限性。长期以来中药曾用于小儿弱视的治疗过程,但其疗效评价有一定争议。目的系统评价中药联合常规综合疗法治疗小儿弱视的疗效。方法按照我们制定的检索策略用计算机检索2000—2015年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全文数据库、美国医学文摘数据库(PubMed)中关于中药联合常规综合疗法与单纯常规综合疗法治疗小儿弱视疗效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临床对照试验(CCT),按照循证医学(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改良Jadad评分量表对纳入文献的研究方法学进行评分,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an 5.1统计学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治疗效果的合并效应量。结果共有33篇符合检索纳入标准的文献纳入分析,总样本量6 666例。33篇文献中共25篇描述了组间研究对象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共29篇文献描述了所参照的诊断标准,30篇文献描述了参照的疗效标准;改良Jadad评分显示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评分为6分者1篇,3分者2篇,12分者30篇。Meta分析显示中药联合常规综合疗法治疗小儿弱视的总有效率合并效应量[比值比(OR)]为3.92[95%可信区间(CI):3.304.64],中药联合常规综合治疗组总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5.74,P<0.01)。结论中药联合常规综合疗法治疗小儿弱视的总有效率优于单纯常规综合疗法,可以认为中药联合常规综合疗法治疗小儿弱视有效;本研究中纳入文献的总体方法学质量评价尚不令人满意,需要更多设计良好的RCT进一步证实中药在小儿弱视治疗中的作用和疗效。

任蓓[3](2017)在《中药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探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依次采用疏肝益精健脾为主中药组方治疗、左旋多巴治疗,均给予验光配镜、传统电脑闪烁增视仪治疗,比较两组治疗8个疗程后视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52眼,治愈+进步46眼,治疗总有效率为88.46%(46/52);对照组48眼,治愈+进步24眼,治疗总有效率50.0%(24/48),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屈光不正性弱视临床治疗上,以疏肝益精健脾为主中药组方疗效显着,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张巧玲[4](2016)在《益气增视丸对脾胃虚弱型弱视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益气增视丸对脾胃虚弱型弱视患者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脾胃虚弱型的弱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益气增视丸加配戴矫正眼镜及部分遮盖疗法,对照组口服胞磷胆碱钠片加配戴矫正眼镜及部分遮盖疗法,两组均30天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矫正视力、中医症状积分、注视性质、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指标的变化,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后的P-VEP-P100波的潜伏期与治疗前相比,均显着缩短(P<0.05);两组治疗后,潜伏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VEP-P100波幅值与治疗前比较均显着升高(P<0.05),两组治疗后幅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矫正视力:治疗后两组矫正视力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矫正视力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3)两组视力疗效比较,治疗组基本治愈率为31.91%,总有效率为93.62%,对照组基本治愈率为22.73%,总有效率为72.73%,治疗组的基本治愈率与总有效率均比对照组高。(4)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33%,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1)益气增视丸对脾胃虚弱型弱视患者治疗效果良好,能使脾胃虚弱型弱视患者P-VEP-P100波的潜伏期缩短,幅值提高,通过改善视觉中枢神经元的功能,达到提高视力的目的;(2)益气增视丸对脾胃虚弱型的弱视患者治疗效果优于胞磷胆碱钠片。(3)益气增视丸有健脾益气,养血明目的功用,可明显改善弱视患者的临床症状,是治疗脾胃虚弱型弱视的良方。

汪新,魏伟[5](2015)在《中药“益视合剂”辅助治疗儿童弱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客观评价"益视合剂"的疗效,以指导儿童弱视的临床治疗。方法根据病例选择标准共纳入36例61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27眼)予以屈光矫正加精细目力训练,治疗组(34眼)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视合剂",以4周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于治疗前及每个疗程结束后检查视力,于治疗前和全部疗程结束后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观察两组视力情况及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结果 1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3%,基本治愈率为5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9.3%,基本治愈率为29.6%。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屈光不正性弱视及中度弱视疗效较好;2治疗后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变薄,尤其是黄斑内环区上方视网膜,外环区上方、鼻侧及下方视网膜厚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益视合剂作为辅助治疗方法可以显着提高儿童弱视的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在改善黄斑区形态和功能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侯蕾[6](2013)在《益智化学成分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益智,姜科(Zingiberaceae)山姜属(Alpinia)植物益智(A. oxyphylla Miq.)的干燥成熟果实,别名益智子、益智仁。主产于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等地,为海南道地药材,也是我国四大南药之一,具有温脾止泻,摄唾涎,暖肾,固精缩尿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益智主要具有神经保护、抗癌、强心、舒张血管、提高免疫力、抗氧化、保护胃肠道、抗溃疡、镇痛、镇静催眠、改善记忆功能等作用,是一种安全性高的药食两用的植物资源。目前从益智中分到的化合物主要为萜类、黄酮类、二苯庚烷类、酚类、甾醇类等成分,其中倍半萜类、二苯庚烷类等是其重要活性成分。为了充分利用我国的药用植物资源,进一步开发益智的药用价值,寻找抗炎免疫、抗肿瘤、抗氧化以及神经保护等活性成分,我们对益智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从益智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中,我们分离得到了24个化合物,通过各种先进的波谱技术(NMR、MS、IR、UV、ORD、CD等)鉴定了化合物结构,包括二苯庚烷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倍半萜类化合物、二萜类化合物、有机酸、烷烃等几大类成分。其中3个为新化合物,4个为新天然产物,4个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新化合物包括1个萘类化合物、1个15-降碳杜松烷型倍半萜类化合物和1个半R花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分别命名为2-甲基-6-异丙基-7-羟甲基萘(化合物13)、oxyphyllenone H(化合物18)和(E)-labda-12,14-dien-15(16)-olide-17-oic acid (化合物21)。4个新的天然产物分别为dehydro-nootkatone (化合物8)、diketone(化合物14)、(+)-(4R,5S,7R)-13-hydroxynootkatone (化合物15)和ketoalcohol (化合物19)。17个已知化合物包括二苯庚烷类化合物2个,即益智酮甲(化合物1,yakuchinone A)、益智醇(化合物2,oxyphyllacinol);黄酮类化合物3个,即白杨素(化合物3,chrysin)、rhamnocitrin (化合物4)和白杨素-7-O-β-D-葡萄糖苷(化合物23,chrysin-7-O-(P-D-glycopyranoside));倍半萜类型化合物10个,其中降碳杜松烷型(Norcadinane-Type)化合物3个:oxyphyllenodiol A(化合物5)、oxyphyllenodiol B(化合物6)、oxyphyllone E(化合物20);艾里莫芬烷型(Eremophilane-Type)化合物2个:nootkatone(化合物7)、11-Hydroxy-valenc-1(10)-en-2-one (化合物16);桉叶烷型(Eudesmane-Type)化合物5个:7-epi-teucrenone (化合物9)、oxyphyllenone A(化合物10)、teuhetenone A (化合物11)、(4S*,5E,10R*)-7-oxo-tri-nor-eudesm-5-en-4β-ol(化合物12)、(4aS,7S)-7-hydroxy-1,4a-dimethyl-7-(prop-1-en-2-yl)-4,4a,5,6,7,8-hexahydronaphthalen-2(3H)-one(化合物17);以及1个有机酸原儿茶酸(化合物22,protocatechuic acid)和1个烷烃13-丙基-二十五烷(化合物24,13-propyl-pentacosane),化合物4、12、23、2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在化学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对分离得到的新化合物13、21进行了4种人癌细胞株的体外抑瘤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它们对人肝癌HepG2细胞和人黑色素瘤A375细胞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本文还对益智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开发该植物的药用性能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佟甜[7](2012)在《针灸治疗儿童弱视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针灸在儿童弱视治疗中的疗效。材料与方法:根据随机对照的科研设计原则,采用随机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年龄分别分到3~6岁组和7~12岁组。3~6岁组分为戴镜组40例和戴镜+针灸组40例。对戴镜组患者进行准确的屈光矫正并给予单纯戴镜疗法,对戴镜+针灸组患者采用戴镜矫正的同时加上针灸治疗,以每10周为一个疗程,连续针刺三个疗程。治疗后两组患者进行疗效对比。7~12岁组分为戴镜+遮盖组45例和戴镜+遮盖+针灸组45例,戴镜+遮盖组患者在进行屈光矫正后予戴镜配合遮盖治疗,戴镜+遮盖+针灸组在前者的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以每10周为一个疗程,连续针刺三个疗程。治疗后两组患者进行疗效对比,并科学的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通过临床观察,在3~6岁组中,戴镜组与戴镜+针灸组相比,在治愈率、疗程、以及治疗前后的视力比较上,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戴镜+针灸组明显优于单纯戴镜组;在7~12岁组中,在治愈率、疗程、以及治疗前后的视力比较上,均有明显差异(p<0.05),戴镜+遮盖+针灸组优于戴镜+遮盖组。结论:针灸在儿童弱视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提高了治愈率,缩短了疗程,更有效的增强了患儿的视功能,在治疗中我们也发现弱视患儿在视力恢复的过程中会进入一个平台期,但针灸组的患儿却没有经历平台期,视力是逐步并稳定的提高。针灸疗法安全有效,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在临床的远期效果上看,还有减低复发率的可能。

汪新[8](2011)在《中药辅助治疗儿童弱视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导师魏伟教授集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弱视病机多属禀赋不足、元精亏虚,治疗应以补肾、填精、明目、开窍为原则,借鉴已故名老中医江育仁教授治疗小儿智力低下经验方,经加减制成“益视合剂”(院内制剂)用于儿童弱视治疗长达20余年。本研究旨在科学、客观地评价“益视合剂”的疗效,以指导儿童弱视的临床治疗。并且通过客观的检测手段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根据病例选择标准共纳入36例61眼进行观察,将其分为两组,以屈光矫正加精细目力训练的传统治疗为对照组,在传统治疗基础上配合服用“益视合剂”的为治疗组,以4周为1个治疗疗程,共观察3个疗程。于治疗前及每个疗程结束后行视力检查,于治疗前和第3个疗程结束后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分别观察两组视力情况,P100波波峰潜时及振幅大小,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和视乳头旁视网膜经纤维层(RNFL)厚度,以客观评价"益视合剂"的疗效,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结果:1.3个疗程结束后,治疗组34眼,基本治愈18眼,进步11眼,无效5眼,总有效率为85.3%,基本治愈率为52.9%;对照组27眼,基本治愈8眼,进步8眼,无效11眼,总有效率为59.3%,基本治愈率为29.6%。两组疗效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屈光不正性弱视及中度弱视疗效较好。2.OCT检查:治疗后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及视乳头旁RNFL厚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尤其是黄斑内环区上方视网膜,外环区上方、鼻侧及下方视网膜厚度变化有统计学差异。3.P-VEP检查:经治疗后在空间频率1.Ocpd及0.3cpd刺激下测得的P100波的波峰振幅较治疗前有轻度的提高,潜时较治疗前有小幅度的延长,然而,只有在空间频率为0.3cpd刺激下的P100波波峰潜时的改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益视合剂作为辅助治疗方法可以显着提高儿童弱视的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在改善视网膜及视中枢的形态和功能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白宇峰[9](2011)在《针刺臂臑穴对视觉M、P通道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人类从视网膜到视中枢存在不同的视觉通道,其中最主要的是M通道和P通道。近来许多研究证明,视觉通道不是完全独立的系统,在一定条件下颜色和视觉运动觉可以共用一神经通道。不同的视觉疾病亦是由不同的视觉通道障碍所引起的。多数学者认为青光眼患者大多是M通道受损,弱视患者多是P通道异常,但仍有部分学者存在异议。目前,在动物实验研究和临床医疗实践中发现:针刺臂臑穴可以改变视神经传导功能,并且可以影响视觉诱发电位,但作用的机理尚不清楚,本研究试图对此进行探讨。目的:对比针刺臂臑穴前后各项指标,观察针刺臂臑穴对视觉M、P通道有无影响,并推测其作用的机理,为临床上不同视觉通道疾病的针对性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将江苏省中医院2010年5月至2011年2月眼科门诊病人及部分招募的身体健康的志愿者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26例)、青光眼组(20例)、弱视组(20例),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每组受试者于针刺臂臑穴前后分别行视力、M通道脑力影像缺损、视觉电生理(P-VEP)等检查,对比针刺前后各项指标的差异,应用spss统计软件综合分析。结果:针刺前M通道检查比较中,正常组与青光眼组在运动方向的差异统计学上有显着性意义(P<0.01);平移方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与弱视组比较,运动方向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VEP示正常组与青光眼各项的差异在统计学上均有显着性意义(P<0.01);正常组与弱视组相比,除了1.0°p100潜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余下五项的差异在统计学上均有显着性意义(P<0.01)。针刺后每组中自身对照:各组视力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常组中其它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青光眼组眼压、平移方向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弱视组平移方向的差异统计学上有显着性意义(P<0.01),运动方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VEP中1.0°P100波振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3°p100潜时差异统计学上有显着性意义(P<0.01)。组间对照:M通道检查,正常组与青光眼组在运动方向的差异统计学上有显着性意义(P<0.01);正常组与弱视组比较,各运动方向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青光眼组与弱视组在运动方向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针刺影响了青光眼组、弱视组M通道的传导性。P-VEP检查各项指标组间差异与针刺前基本一致,说明P-VEP整体变化不大。结论:1.青光眼主要是M通道受损,弱视主要是P通道受损;2.针刺臂臑穴对M、P通道均有影响,但可能对M通道刺激强于P通道;3.针刺臂臑穴可能对于提高轻、中度弱视患者的视觉通道传导性有较好疗效。

王治元[10](2010)在《干姜和益智仁化学成分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为本人三年期间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工作,报道两种传统姜科中药,干姜和益智仁的化学成分研究,通过使用多种分离手段和核磁、红外、紫外、质谱等结构鉴定技术,从上述两种姜科中药中共分离、鉴定了19个化合物,包括1个新化合物和1个新的天然产物。已鉴定的化合物类型主要有二苯庚烷类、姜酮类,姜辣素、黄酮、甾体等,其中二苯庚烷类成分为其主要化学成分。第一章主要讨论干姜的化学成分,干姜为姜科植物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的新鲜根茎炮制干燥而来,其性味与功效与鲜姜明显不同,目前鲜姜化学成分研究较多,而干姜成分到目前鲜见文献报道。利用如D101大孔树脂柱,SaphadexLH-20层析柱,硅胶层析柱,MCI层析柱等手段,从该干姜的甲醇提取物中共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其中包括1个新二苯庚烷类化合物和9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E,6-E)-7-(3,4-dihydroxy-5-metho-xyphenyl)-1-(4-hydroxy-3-metho xyphenyl)hepta-4,6-dien-3-one(1),3,5-二酮-1,7-二-{(3-甲氧基-4-羟基)-苯基}-庚烷(2), 1-dehydro-8-gingerdione (3),6-姜酚(6-gingerol,4),姜黄素(curcumin,5),1,7-二(4-羟基-3-甲氧基苯基)庚烷-5-羟基-3酮(6),1-(4-羟基-3-甲氧基苯基)-7-(3,4-二羟基苯基)庚烷-5-羟基-3酮(7),1,7-二(4-羟基-3-甲氧基苯基)庚烷-4-烯-3-酮(8),2-甲氧基对苯二酚(9)和谷甾醇(10),其中1新化合物。第二章详细论述了对益智仁化学成分的研究。益智仁是姜科(Zingiberaceae)植物益智(Alpinia oxyphylla Miq)的成熟果实或种子。益智为四大南药之一,具有温脾止泻摄唾,暖肾固精缩尿等功效。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MCI等柱色谱手段进行单体化合物的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方法,从海南产益智仁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鉴定了9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益智酮甲(1),益智酮乙(2),杨芽黄素(3),原儿茶酸(4),4-methoxy-1,2-dihydrocyclobutabenzene (5),棕榈酸(6),谷甾醇棕榈酸脂(7),豆甾醇(8),β-胡萝卜苷(9)。化合物5、6、7、8首次在益智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为一新天然产物。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对生姜和益智的化学成分和活性进行了综述。

二、益视合剂与耳压治疗儿童弱视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益视合剂与耳压治疗儿童弱视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针刺治疗对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调节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弱视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现状
        一、弱视的发病机制
        二、弱视的诊断和分类标准
        三、弱视的治疗进展
    第二节 弱视儿童调节功能的改变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对象
        一、实验对象选择
        二、病例来源
        三、知情同意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治疗方式
        二、观察指标及检查方法
        三、统计分析
    第四节 研究结果
        一、一般资料比较
        二、两组疗效对比
        三、两组治疗前后调节参数比较
        四、治疗组组内治疗前后调节参数比较
        五、对照组组内治疗前后调节参数比较
        六、治疗组组内不同程度弱视组治疗前后调节参数比较
第三章 讨论
    第一节 针刺治疗弱视的疗效分析
    第二节 弱视患儿调节功能检查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3)中药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选取标准:
    1.3方法:
    1.4 评价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益气增视丸对脾胃虚弱型弱视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对象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研究对象的选择
    3 治疗方法
    4 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
    5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临床结果
    2 安全性分析
    3 脱落病例处理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弱视的认识
    2 中医学对弱视的认识
    3 导师学术思想探讨
    4 益气增视丸的药物组成及方义分析
    5 益气增视丸的现代药理分析
    6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临床观察表
    附录2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3 在校期间论文论着和科研情况

(5)中药“益视合剂”辅助治疗儿童弱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 果
3 讨 论

(6)益智化学成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中药益智的研究进展
    第一节 益智药材简介
    第二节 益智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第三节 益智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第四节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益智化学成分的研究
    第一节 研究结果
    第二节 新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第三节 实验部分
    第四节 实验数据及已知化合物结构鉴定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新化合物的体外抑瘤活性筛选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
第四章 讨论与总结
    第一节 益智中倍半萜类化合物的特性
    第二节 益智中倍半帖类化合物的波潜特征
    第三节 总结
致谢
作者简历
附图

(7)针灸治疗儿童弱视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分析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中药辅助治疗儿童弱视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弱视的中医研究进展概况
        1.1 历史沿革
        1.2 病因病机
        1.3 治疗
    2 弱视的西医研究进展概况
        2.1 相关发病因素
        2.2 发病机制
        2.3 治疗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选择标准
        2.2 病例来源
    3 研究方法
        3.1 病例分组、治疗方法与疗程
        3.2 观测指标
        3.3 检查及结果记录方法
        3.4 统计学处理
    4 结果
        4.1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均衡性分析
        4.2 疗效分析
        4.3 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分析
        4.4 视乳头旁RNFL厚度分析
        4.5 P-VEP改善情况分析
        4.6 安全性观察
第三部分 讨论
    1 弱视病因病机讨论
    2 益视合剂组方配伍及方义
        2.1 背景资料
        2.2 药物组成
        2.3 方药分析
    3 疗效结果分析
    4 弱视患儿OCT检查结果分析
    5 弱视患儿P-VEP检查结果分析
    6 展望与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1 英文缩略语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针刺臂臑穴对视觉M、P通道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理论研究
    1.1 针刺特定穴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
        1.1.1 历史沿革
        1.1.2 臂臑穴的临床应用
        1.1.3 其它穴位的临床应用
        1.1.4 针刺机理的研究
    1.2 视觉通道理论及其在眼科中的应用
        1.2.1 视觉通道的传统理论
        1.2.2 视觉通道的现代观点
        1.2.3 选择性注意机制
        1.2.4 视觉通道的理论在眼病中的应用
    1.3 青光眼的中西医学研究进展
        1.3.1 五风内障
        1.3.2 青光眼的中枢视觉通路损伤
        1.3.3 青光眼视觉诱发电位(P-VEP)的研究
    1.4 弱视的中西医学研究进展
        1.4.1 弱视的中医认识
        1.4.2 西医眼中的弱视
        1.4.3 弱视视觉诱发电位(P-VEP)的研究
        1.4.4 弱视患者视知觉与感知觉的研究
第二章 针刺臂臑穴对视觉M、P通道影响的研究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目的
    2.3 研究方法
        2.3.1 病例来源
        2.3.2 实验分组
        2.3.3 实验方法
        2.3.4 实验检查
        2.3.5 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
    2.4 研究结果
        2.4.1 针刺前基线情况
        2.4.2 针刺后各项指标比较
第三章 讨论
    3.1 研究结果的分析
    3.2 针刺臂臑穴提高视觉通道传导性的机理
    3.3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干姜和益智仁化学成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干姜的化学成分的研究
    1.1 引言
    1.2 结果和讨论
    1.3 实验部分
    1.4 各化合物的光谱数据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益智仁的化学成分研究
    2.1 引言
    2.2 结果和讨论
    2.3 实验部分
    2.4 各化合物的光谱数据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生姜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
    3.1 姜辣素
    3.2 二苯庚烷
    3.3 姜黄酸
    3.4 糖苷类化合物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益智仁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
    4.1 从益智仁中分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
    4.2 从益智仁中分得到的二苯庚烷类化合物
    4.3 从益智仁中分得到的倍半萜类化合物
    4.4 从益智仁中分得到的甾醇类化合物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
附录

四、益视合剂与耳压治疗儿童弱视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针刺治疗对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调节功能的影响[D]. 刘幸.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2]中药联合常规综合疗法治疗小儿弱视疗效的meta分析[J]. 张奥,严兴科,刘安国.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17(06)
  • [3]中药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探究[J]. 任蓓. 内蒙古中医药, 2017(09)
  • [4]益气增视丸对脾胃虚弱型弱视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影响的临床研究[D]. 张巧玲. 河南中医药大学, 2016(04)
  • [5]中药“益视合剂”辅助治疗儿童弱视[J]. 汪新,魏伟.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15(01)
  • [6]益智化学成分的研究[D]. 侯蕾.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3(S2)
  • [7]针灸治疗儿童弱视的临床疗效观察[D]. 佟甜.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2(06)
  • [8]中药辅助治疗儿童弱视的临床研究[D]. 汪新.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4)
  • [9]针刺臂臑穴对视觉M、P通道影响的研究[D]. 白宇峰.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4)
  • [10]干姜和益智仁化学成分研究[D]. 王治元. 安徽大学, 2010(11)

标签:;  ;  ;  ;  

益视合剂与耳压治疗小儿弱视的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