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儿缺钙关键在于吸收(论文文献综述)
颜世铭,李增禧,熊丽萍[1](2002)在《微量元素医学精要Ⅰ.微量元素的生理作用和体内平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综述了微量元素的各种生理作用及其在体内的平衡与健康的关系 ,主要内容包括 :微量元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体内元素平衡及其与健康的关系 ;必需微量元素的生理作用及其与健康的关系 ;锌缺乏症 ;碘缺乏症 ;铁缺乏症 ;儿童铅中毒 ;铝中毒。
张璐萍[2](2016)在《汉语医药广告语篇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从各大视频网站实录搜集的100例汉语医药广告语篇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跨学科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探究了汉语医药广告语篇的分类和特点、结构、生成与理解。全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了语篇、广告语篇、医药广告语篇的研究现状,指出论文的研究意义与创新之处,明确了论文的语料及来源。第二部分在对广告语篇、医药广告语篇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汉语医药广告语篇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了分类,并从句法、修辞、语用三个层面探究了汉语医药广告语篇的特征。第三部分在前面分类的基础上,先分别对四种类型汉语医药广告语篇的结构进行分析,归纳出四种类型汉语医药广告语篇的总体结构,再探究了汉语医药广告语篇中的典型语篇模式,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来研究汉语医药广告语篇的结构。第四部分分别从语用预设和语用顺应的角度对汉语医药广告语篇的生成和理解作了一定的探究。分析了汉语医药广告语篇中的语用预设类型及其作用;根据耶夫·维索尔伦的顺应理论,构建了汉语医药广告语篇中的语用预设的顺应模式图,并对其如何对物理、社交、心智这三个世界作出顺应作了具体的分析;定量分析了汉语医药广告语篇的言语行为类型并作出解读。第五部分是结语,对论文进行了总结,明晰了本文的研究成果,指出了论文存在的不足。本文的语料或许可以为研究中文医药广告提供参考,对汉语医药广告语篇的研究起到补充和完善的作用。
郭小娟,王玲,赵刚,裴学军,肖飞[3](2017)在《龙牡壮骨颗粒健脾和胃作用综述》文中认为本文主要针对龙牡壮骨颗粒的健脾和胃作用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的基础理论、药理药效研究及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综述,明确其作用机理及临床疗效。
陈明之[4](2005)在《补钙的误区》文中指出分析了当前在中老年、儿童补钙、补钙与疾病、补钙与饮食等方面存在的误区 ,提出补钙应慎重 ,要科学 ,以免乱补造成不良后果 ,为正确补钙提出了较为全面的科学依据。
何航道[5](2018)在《多学科融合背景下的生物化学教学实践研究 ——以文山卫生学校护理专业为例》文中提出目前,中等卫生学校护理专业生物化学课程由于自身特点、师生因素等,教学状况不容乐观。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中等卫生学校护理专业的生物化学教学中,以生物化学知识为基础,通过融合十一门专业课程相关知识点,有效地构架生物化学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同时,让生物化学知识变得更易于理解,提升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使学生重视生物化学,进而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笔者通过调查法分析了当前中等卫生学校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状况、教师教学状况,并通过文献法学习了学科融合教学的相关理论。在此基础上,梳理生物化学课程与十一门专业课程有联系的知识点,将这些知识点体现在新的生物化学教学设计中,并对文山卫生学校两个实验班学生进行多学科融合背景下的生物化学教学实践。通过行动研究法和实验法,对教学设计进行总结、反思、改进,最后通过调查研究法分析实践结果。实践证明,在生物化学教学中融合十一门专业课程相关内容,有助于引导学生搭建学科间知识的联系、建立知识的整体观,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理论联系实际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该研究还使生物化学能更好的为专业课程服务,对提高生物化学知识在学生入职后的使用度,最终改变中等卫生学校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现状有重要意义。
单海军[6](2004)在《北京方庄地区儿童微量元素水平及其与儿童疾病和健康的关系》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包括文献研究和临床研究两部分。 文献综述共三篇。第一篇讨论微量元素的生理作用,第二篇介绍近十年儿童微量元素水平研究概况,第三篇介绍微量元素与儿童健康及生长发育的关系研究概况。 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方庄地区儿童微量元素的真实水平及分布状况,分析微量元素水平与儿童疾病的关系。方法是随机抽取1350例门诊和健康体检儿童,测量其末梢血微量元素水平,记录临床症状及诊断,按年龄分为0~1岁组、1+~3岁组、3+~7岁组、7+~1 2岁组、12+~18岁组共五组,比较各年龄段六种微量元素的分布情况,按性别再把每个年龄段分为男女两组,比较微量元素在性别之间分布的差异性,再比较各种疾病患儿与健康体检儿童的微量元素水平,分析微量元素水平与各种疾病的关系。结果显示:方庄地区儿童锌的缺乏率最高(28.29%),其次为钙(27.56%)和铁(18.15%),铜(6.89%)和镁(1.26%)最低,铅中毒率为6.44%,性别之间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0~1岁组铜、锌、铁、钙、镁均比较缺乏,1+~3岁组锌、钙比较缺乏,3+~7岁组各种微量元素的缺乏情况同1+~3岁组,7+~12岁组铁缺乏率和铅中毒率比较高,12+~18岁组各种微量元素的缺乏率都比较低,铅中毒率最高。结论:方庄地区儿童微量元素缺乏严重,需要注意饮食结构调整和必要的药物补充。微量元素缺乏或中毒与厌食、ADHD、反复呼吸道感染、贫血、汗证、生长发育迟缓、头发稀少枯黄、皮肤粗糙、指甲凹陷等临床疾病和症状有一定的相关性,需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予以重视。
王学武[7](2007)在《水稻钙积累分布规律与调控研究》文中提出钙对动植物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我国大部分人口以含钙量较低的稻米为主食,以致绝大多数人长期处于低钙摄入量状态。而施钙不合理,不仅降低水稻产量和品质,更直接导致稻米钙含量低下。本研究通过土培盆栽试验、水培试验和田间试验,系统研究了水稻糙米含钙量的基因型差异、水稻苗期对钙的生理响应、水稻植株个体及亚细胞水平上钙的积累分布动态变化规律、不同类型土壤及不同施钙处理对水稻糙米含钙量的调控。主要结论如下:1水稻糙米含钙量的基因型差异盆栽土培试验研究了不同类型品种糙米含钙量差异。结果表明,所选5种类型共89个水稻品种糙米含钙量变化范围为44.5~245.5 mg·kg-1,不同品种糙米含钙量基因型差异显着。5种类型水稻品种糙米含钙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常规粳稻>杂交晚籼>常规晚籼>常规中籼>常规早籼。粳稻糙米含钙量高于籼稻,晚稻>中稻>早稻,粘稻与糯稻含钙量差异不明显。2水稻苗期对钙的生理晌应及品种间差异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Ca2+浓度对高糙米钙含量品种(以下称高钙品种)和低糙米钙含量品种(以下称低钙品种)苗期生长和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Ca2+(0.5~1.0 mmol·L-1)处理的水稻苗期干重和根冠比显着高于缺钙对照。根冠比随着Ca2+的增加呈上升趋势。Ca2+能提高苗期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0.5~1.0 mmol·L-1范围内,叶片净光合速率随着Ca2+浓度增加而不断增加。高钙型品种光合作用强于低钙型品种,且具有更强的耐受高钙离子胁迫能力,表现出更强的吸收和耐受能力。高浓度Ca2+(10.0 mmol·L-1)对水稻产生毒害。3水稻对钙的积累分配及品种间差异田间试验研究了孕穗期施用钙肥对水稻钙积累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钙(熟石灰)能提高水稻根系活力和Ca2+积累能力。两品种在施钙量<600 kg·hm-2时,一致表现为增施钙肥能增加伤流量和提高伤流液中Ca2+浓度,以450 kg·hm-2最好。不同水平钙肥对植株各器官的Ca2+浓度和累积量有显着影响。施钙量为450 kg·hm-2之时,植株各器官的Ca2+浓度和累积量达最大值。不同水平钙肥对籽粒中Ca2+浓度、累积量及分配有显着影响。Ca2+在籽粒中不同部位含量差异较大,颖壳中最高,糠层次之,精米中Ca2+的含量最低。4水稻钙的亚细胞分布及品种间差异水培试验研究了高钙品种和低钙品种钙的亚细胞分布。结果表明,水稻叶片中钙含量大于根系中钙含量。在各重要细胞器组分中,钙分布表现为,细胞壁>核糖体及细胞内可溶物>质体(或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核,细胞壁是钙最主要分布场所,细胞核、线粒体中分布较少。各细胞器中钙含量随钙处理浓度升高而增加,高钙品种表现更为明显。高钙处理对高钙品种各重要细胞器的钙含量增加明显。5不同类型土壤对水稻糙米含钙量的影响盆栽土培试验研究了不同类型土壤对水稻糙米的钙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中性紫色泥和紫潮泥上糙米含钙量最高,黄泥最低,灰黄泥和第四纪红壤居中。糙米钙含量与土壤交换性钙含量均表现为,中性紫色泥>紫潮泥>灰黄泥>第四纪红壤>黄泥,二者呈极显着正相关(r=0.9698**)。土壤CaCO3和总钙含量对糙米含钙量作用不明显。钙含量较低的第四纪红壤和黄泥上的水稻产量较低,稻米品质也较差;而灰黄泥和紫潮泥则明显提高产量、外观与加工品质。6钙肥对水稻糙米含钙量的影响田间试验表明,孕穗期施用熟石灰450~600 kg·-hm-2对提高糙米和精米钙含量效果最好,明显优于不施钙对照、分蘖期施钙和齐穗期施钙。不同品种吸钙量及其谷粒钙含量差异较大。在一定范围内(0~450 kg·hm-2)增加钙肥用量,产量随之增加,但施用量超过600 kg·hm-2产量反而降低。施钙量对稻米品质影响显着,施钙450 kg·hm-2的精米率、整精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最高。
高秀芳(Tananan Sangwanit)[8](2020)在《化湿理气止痛汤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对照分析,总结导师韩新民经验方化湿理气止痛汤加减治疗功能性腹痛邪滞肠络证的临床疗效,探讨韩师对本病的辨证思路及治疗经验,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辨证新思路与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就诊于江苏省中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功能性腹痛患儿60例,入组患儿均符合功能性腹痛邪滞肠络证及罗马IV中非特异性功能性腹痛(即罗马Ⅲ中的小儿功能性腹痛,本研究称此病名)的诊断标准。将60例患儿随机分组,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进行两组间的疗效比较与分析。治疗组给予导师韩新民教授自拟的化湿理气止痛汤(组成:苍术8g、厚朴6g、藿香10g、法半夏6g、陈皮6g、茯等10g、木香6g、枳壳8g、薏苡仁10g、延胡索6g。1剂/日,水煎服,分次温服,2~3次/日。随症加减:舌红、偏热者,加黄芩6g、马鞭草10g清热化湿;舌淡、偏寒者,加桂枝6g、白芍10g温阳止痛;嗳气泛恶,加苏梗10g、竹茹10g和胃降逆;大便偏干,加莱菔子10g、瓜萎仁10g、决明子10g导滞通便。)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分次温服,每日2~3次;对照组给予理气和胃口服液(药物组成:柴胡133g,醋香附133g,佛手133g,檀香33g,枳壳133g,川楝子133g,白芍330g,甘草67g,陈皮64g,加单糖浆161ml,口服液制剂要求制成10ml/支。)4~6岁每次5ml,6岁以上每次10ml,每日3次。两组均以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思连康)为基础治疗,4岁~6岁,2片/次,2次/日;7岁~12岁,2片/次,3次/日。两组均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进行对照,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末、4周末分别记录病情。通过记录主症积分(脐腹疼痛时间、脐腹疼痛性质、脐腹疼痛程度)、次症积分(嗳气、纳食不香、情绪波动、大便不调)的变化,采用IBM SPSS 23软件分析数据及总结。结果:治疗后2周,治疗组:痊愈5例,显效5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3%,愈显率33.33%,痊愈率16.67%;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0例,有效11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50.00%,愈显率13.33%,痊愈率13.33%。两组治疗后2周总有效率、愈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4周,治疗组:痊愈15例,显效7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愈显率73.33%,痊愈率50.00%;对照组:痊愈14例,显效4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愈显率60.00%,痊愈率46.67%。治疗后4周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导师经验方化湿理气止痛汤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邪滞肠络证疗效显着,针对由湿阻、食积、气滞的病因,治疗起效快,能够有效缩短病程,值得深入学习与推广应用。
于平,励建荣[9](2002)在《补钙剂的现状及营养评价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补钙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营养评价标准。文主要对钙代谢的平衡、补钙剂的现状以及补钙剂的营养评价方法做了一个简要综述,以期为人们选择补钙剂以及有关部门制定其有关标准提供参考
颜世铭,李增禧,熊丽萍[10](2002)在《微量元素医学精要 Ⅱ.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文中指出本文根据微量元素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疾病进行诊治的进展作了综述 ,包括以下内容 :人体疾病与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日供给量、治疗量及食物来源 ,微量元素分析测试方法简介和人体微量元素正常参考值
二、小儿缺钙关键在于吸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儿缺钙关键在于吸收(论文提纲范文)
(1)微量元素医学精要Ⅰ.微量元素的生理作用和体内平衡(论文提纲范文)
1 微量元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
1.1 微量元素概念 |
1.2 微量元素的抗氧化作用 |
1.3 微量元素的解毒作用 |
1.4 微量元素的代谢调控作用及其与酶和激素的关系 |
1.4.1 代谢调控的种类 |
1.4.2 微量元素与神经递质 |
1.4.3 微量元素与酶 |
1.4.4 微量元素与激素 |
1.5 微量元素的免疫促进作用及微量元素对免疫系统的危害 |
1.5.1 人体的免疫系统 |
1.5.2 必需微量元素的免疫促进作用 |
1.5.3 微量元素对免疫功能的危害 |
1.6 微量元素的抗衰老作用 |
1.6.1 衰老的表现 |
1.6.2 为什么会衰老 |
(1) 体细胞突变学说: |
(2) 基因、DNA障碍学说和RNA、蛋白合成差错学说: |
(3) 自由基学说: |
(4) 交联学说: |
(5) 免疫学说: |
1.6.3 微量元素在衰老学说中的意义 |
(1) 微量元素在自由基学说中的意义 |
(2) 微量元素在交联过程中的作用 |
(3) 微量元素在免疫衰老中的意义 |
1.6.4 有害微量元素与衰老 |
2 体内元素平衡及其与健康的关系 |
2.1 元素间的相互作用 |
2.2 影响元素平衡调节的因素 |
2.2.1 食物因素 |
(1) 食物种类 |
(2) 食物中元素的化学形式 |
(3) 食物中的酸类 |
(4) 食物纤维 |
(5) 致甲状腺肿物质 |
2.2.2 量比关系 |
2.3 元素平衡失调对健康的影响 |
2.4 元素平衡调节在医学中的应用 |
3 必需微量元素的生理作用及其与健康的关系 |
3.1 锌的生理作用及其与健康的关系 |
3.1.1 锌的生化特性和生理作用 |
(1) 锌作为许多酶的活性中心起结构作用、催化作用或调节作用 |
(2) 锌影响氨基酸代谢及蛋白质合成 |
(3) 锌影响维生素A的代谢和转运 |
(4) 锌影响免疫功能 |
① 锌和免疫活性细胞 |
② 锌和吞噬细胞 |
③ 锌的局部抗菌作用 |
(5) 锌能增强细胞膜的稳定性 |
(6) 锌诱导金属硫蛋白合成, 具有解毒作用 |
(7) 锌影响激素的分泌、活性以及与组织的结合 |
(8) 锌促进生长发育 |
3.1.2 锌与健康 |
3.2 铜的生理作用及其与健康的关系 |
3.2.1 铜的生理作用 |
(1) 催化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发生歧化反应 |
(2) 构成铜蓝蛋白, 参与铁代谢, 抗氧化 |
(3) 诱导合成金属硫蛋白, 具有解毒功能 |
(4) 构成赖氨酰氧化酶等多种酶类, 维持结缔组织的韧性和弹性 |
(5) 铜的免疫促进作用 |
(6) 铜与应激 —— 机体保护机制 |
3.2.2 铜与健康 |
3.3 铁的生理作用及其与健康的关系 |
3.3.1 铁的生理作用 |
3.3.2 铁与健康 |
3.4 碘的生理作用及其与健康的关系 |
3.4.1 碘的生理作用 |
(1) 促进生长发育 |
(2) 维持正常新陈代谢 |
(3) 影响糖、蛋白质、脂肪代谢 |
(4) 调节人体水分和无机盐 |
(5) 维持正常神经活动 |
3.4.2 碘与健康 |
3.5 硒的生理作用及其与健康的关系 |
3.5.1 硒的生理作用 |
(1) 硒具有抗氧化作用, 可延缓衰老 |
(2) 硒通过调节维生素代谢发挥生理作用 |
(3) 硒通过调节甲状腺素发挥生理作用 |
(4) 增强机体免疫力 |
(5) 参与调节一些蛋白质的合成 |
(6) 增强人的生育能力及动物生殖功能 |
3.5.2 硒与健康 |
3.6 硅的生理作用及其与健康的关系 |
3.6.1 硅的生理作用 |
(1) 影响骨骼生长发育 |
(2) 维持结缔组织结构的完整性, 增加其弹性和强度 |
(3) 硅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
(4) 拮抗铝的毒性作用, 增加铝的排泄 |
3.6.2 硅与健康 |
(1) 缺硅可使龋齿发病率升高 |
(3) 含硅粉尘可致矽肺 |
(4) 吸入硅酸盐矿物增加患癌的危险性 |
(5) 含硅粉尘可造成肾脏损伤 |
3.7 氟的生理作用及其与健康的关系 |
3.7.1 氟的生理作用 |
(1) 氟通过影响酶活性而发挥生理作用 |
(2) 氟影响钙磷代谢 |
(3) 提高骨和牙的机械强度和抗酸能力 |
(4) 影响免疫功能 |
(5) 影响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 |
(6) 提高神经传导效率, 改善肌肉能量利用 |
3.7.2 氟与健康 |
(1) 氟过量引起氟中毒 |
① 造成氟中毒的原因 |
② 慢性氟中毒的临床表现 |
③ 慢性氟中毒治疗 |
3.8 钼的生理作用及其与健康的关系 |
3.8.1 钼的生理作用 |
(1) 钼作为多种酶的辅助因子发挥生理作用 |
(2) 钼酸盐可以保护类固醇激素受体 |
(3) 铜参与钼辅助因子复合体的形成 |
3.8.2 钼与健康 |
(1) 营养性钼缺乏 |
(2) 钼具有抑制肿瘤作用 |
(3) 钼具有防龋作用 |
(4) 钼可能与克山病有关 |
(5) 人钼中毒 |
3.9 锰的生理作用及其与健康的关系 |
3.9.1 锰的生理作用 |
(1) 通过含锰酶或锰激活酶发挥生理作用 |
(2) 影响胰岛素合成和分泌, 调节糖代谢 |
(3) 影响造血功能 |
(4) 影响生殖能力和性功能 |
(5) 影响骨代谢 |
(6) 影响脑功能 |
3.9.2 锰与健康 |
3.10 铬的生理作用及其与健康的关系 |
3.10.1 铬的生理作用 |
(1) 三价铬作为多种酶的激活剂发挥生理作用 |
(2) 提高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
(4) 影响脂质代谢 |
(5) 促进骨骼生长和血红蛋白合成 |
3.10.2 铬与健康 |
3.11 钴的生理作用及其与健康的关系 |
3.11.1 钴的生理作用 |
(1) 钴以维生素B12和辅酶B12形式发挥生理作用, 维生素B12和辅酶B12都是含钴的配合物。维生素B12的主要作用是刺激造血功能。维生素B12供给不足会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维生素B12只有与特殊运转蛋白 —— 内因子结合才能在回肠部被吸收。维生素B12被吸收进入血流后与转钴蛋白结合而运至肝脏、骨髓和全身。因此, 内因子或转钴蛋白的先天缺乏或合成不足皆会引起巨幼红细胞贫血。 |
(2) 钴作为某些酶的辅助因素发挥作用 |
(3) 钴具有刺激造血的作用 |
(4) 钴具有解毒作用 |
3.11.2 钴与健康 |
(1) 钴可损伤心肌 |
(2) 钴可降低甲状腺浓缩碘的能力 |
(3) 钴及其化合物可损伤胰腺 |
3.12 钒的生理作用及其与健康的关系 |
3.12.1 钒的生理作用 |
(1) 抑制胆固醇的合成并加速其分解 |
(2) 影响胱氨酸和半胱氨酸的代谢 |
(3) 钒对多种酶有抑制作用 |
(4) 钒能促进骨和牙齿中无机间质的沉积 |
(5) 钒影响造血功能 |
(6) 钒具有胰岛素样作用 |
3.12.2 钒与健康 |
(1) 钒可能是引起躁狂郁抑症的原因 |
3.13 锡的生理学作用及其与健康的关系 |
(2) 锡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活性 |
(3) 过量锡化合物具有毒性作用 |
3.14 镍的生理作用及其与健康的关系 |
(1) 镍影响DNA、RNA复制及蛋白质合成 |
(2) 镍作为酶的激活剂并参与多种酶蛋白组成而发挥生理作用 |
(3) 镍具有刺激造血、促进红细胞生成作用 |
(4) 镍可抑制免疫系统功能 |
(5) 镍可能影响内分泌功能 |
(6) 镍可能是白血病致病因素之一 |
(7) 镍有致癌作用 |
4 锌缺乏症 |
4.1 造成锌缺乏的原因 |
(1) 摄入不足 |
(2) 锌需要量增加而未注意及时补充。 |
(3) 锌丢失增加。 |
(4) 先天性不足。 |
4.2 临床表现 |
4.3 锌缺乏症的诊断 |
4.4 锌缺乏症的预防和治疗 |
5 碘缺乏症 |
5.1 病 因 |
5.2 临床表现 |
(1) 地方性甲状腺肿的临床表现 |
(2) 地方性克汀病的临床表现 |
① 甲状腺肿大。 |
② 甲状腺功能低下表现。 |
③ 生长发育落后 |
(4) 克汀病面容。 |
5.3 检查与检验 |
(1) 甲状腺检查。 |
(2) 体格检查。 |
(3) 骨X射线检查。 |
(4) 实验室检验 |
5.4 碘缺乏症的诊断 |
(1) 地方性甲状腺肿的诊断 |
(2) 地方性克汀病的诊断 |
(3) 亚临床克汀病的诊断 |
5.5 预防和治疗 |
5.5.1 预 防 |
二、治 疗 |
(1) 地方性甲状腺肿治疗 |
(2) 地方性克汀病治疗 |
6 铁缺乏症 |
6.1 铁缺乏的分期 |
6.2 铁缺乏症的流行病学 |
6.3 造成铁缺乏的原因 |
1) 食物结构不合理, 食物中血红蛋白铁含量较低。 |
(2) 消化系统功能障碍 |
(3) 生理需要量急剧增加 |
(4) 慢性失血 |
(5) 缺铜或铝中毒所引起的铁利用障碍 |
6.4 铁缺乏症的危害及临床表现 |
(1) 影响酶的活性 |
(2) 影响免疫功能, 常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 |
(3) 影响神经行为和发育 |
(4) 造成贫血和组织缺氧 |
6.5 铁缺乏症的诊断 |
(3)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 |
6.6 预防和治疗 |
(1) 病因预防和治疗 |
(2) 饮食预防和治疗 |
(3) 铁剂及维生素预防和治疗 |
① 铁剂的预防用量应参照日供给量。 |
② 铁剂治疗 |
③ 维生素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
(4) 特别提示, 老年人不宜补铁。 |
7 儿童铅中毒 |
7.1 儿童铅中毒的主要特点 |
7.2 儿童铅中毒的流行概况 |
7.3 铅中毒的原因 |
(1) 室内及物品的含铅涂料和油漆 |
(2) 大气铅污染 |
(3) 胎盘传递 |
(4) 受铅污染的食物及饮水 |
(5) 燃煤造成室内铅污染 |
7.4 铅的代谢 |
7.4.1 铅的吸收及影响铅吸收的因素 |
(1) 铅的吸收 |
(2) 膳食营养因素对铅吸收及毒性作用的影响 |
7.4.2 铅在体内的分布 |
7.4.3 铅的排泄 |
7.5 铅的毒性作用 |
(1) 铅危害造血功能 |
(2) 铅可对神经系统造成危害 |
(3) 影响免疫功能 |
(4) 影响内分泌系统 |
(5) 影响消化系统功能 |
7.6 儿童铅中毒的诊断 |
7.7 儿童铅中毒的处理 |
7.7.1 处理原则 |
7.7.2 驱铅药物 |
7.7.3 有助于排铅的食物 |
7.7.4 补充微量元素与钙剂的治疗、预防作用 |
7.7.5 补充维生素的治疗预防作用 |
8 铝中毒 |
8.1 铝的代谢 |
8.1.1 铝的吸收 |
8.1.2 人体铝负荷状况 |
8.1.3 影响铝吸收的因素 |
(1) 饮用水及食物中富铝 |
(2) 经常使用铝制容器和炊具 |
(3) 医源性因素 |
(4) 多酚酸促进铝吸收 |
(5) 维生素的影响 |
(6) 元素间的相互影响 |
(7) 激素影响 |
(8) 谷氨酸钠可促进铝的吸收 |
8.1.4 铝的排泄 |
8.2 铝中毒对人体的危害 |
8.2.1 高铝血症的一般症状 |
8.2.2 铝脑病 |
8.2.3 铝骨病 |
8.2.4 铝贫血 |
8.2.5 阿尔茨海默症 |
8.2.6 导致元素代谢紊乱, 过氧化作用增强, 并影响神经递质及酶的合成和功能 |
8.3 铝中毒防治 |
(1) 减少铝摄入 |
(2) 增加铝排出 |
(3) 治 疗 |
(2)汉语医药广告语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现状 |
(一)语篇研究综述 |
(二)广告语篇研究现状 |
(三)医药广告语篇研究动态 |
二、研究意义与目的 |
三、创新之处 |
四、研究方法 |
五、研究语料及来源 |
(一)语料的界定 |
(二)语料的来源 |
第一章 医药广告语篇的类型和特点 |
一、医药广告语篇的界定 |
(一)关于“语篇” |
(二)关于“医药广告” |
(三)关于医药广告语篇 |
二、医药广告语篇的类型 |
(一)按医药广告语篇形式分 |
(二)按医药广告语篇内容分 |
三、医药广告语篇语言的特点 |
(一)句法特点 |
(二)修辞特点 |
(三)语用特点 |
第二章 医药广告语篇结构分析 |
一、对话体医药广告语篇结构分析 |
(一)对话体医药广告语篇的整体结构 |
(二)对话体医药广告语篇的参与要素 |
(三)对话体医药广告语篇的对答结构 |
二、其他医药广告语篇结构分析 |
(一)推介体医药广告语篇结构分析 |
(二)自述体医药广告语篇结构分析 |
(三)呼吁体医药广告语篇结构分析 |
三、医药广告语篇模式 |
(一)问题—解决模式 |
(二)提问—回答模式 |
(三)概括—具体模式 |
第三章 医药广告语篇的生成与理解 |
一、语篇生成:医药广告语篇的语用预设分析 |
(一)关于语用预设 |
(二)医药广告语篇的语用预设类型及其作用 |
(三)医药广告语篇中语用预设的顺应 |
二、语篇理解:医药广告语篇中的言语行为分析 |
(一)关于言语行为理论 |
(二)医药广告语篇中的言语行为类型 |
(三)医药广告语篇中的言语行为解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龙牡壮骨颗粒健脾和胃作用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理论依据 |
2 基础研究 |
2.1 龙牡壮骨颗粒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一般体征影响 |
2.2 龙牡壮骨颗粒对血清胃动素 (MTL) 的影响 |
2.3 龙牡壮骨颗粒对小鼠胃排空和小肠推进的影响 |
2.4 龙牡壮骨颗粒Cajal间质细胞的影响 |
2.5 龙牡壮骨颗粒对“脾虚”症小鼠的影响 |
2.6 D-木糖吸收试验 |
3 临床应用研究 |
3.1 龙牡壮骨颗粒对厌食症患儿微量元素的影响 |
3.2 龙牡壮骨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 (脾胃虚弱症) 临床观察 |
3.3 龙牡壮骨颗粒治疗婴儿夜啼40例 |
4 总结 |
(4)补钙的误区(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老年补钙的误区 |
2 儿童补钙的误区 |
3 对补钙与疾病认识的误区 |
3.1 补钙与肿瘤 |
3.2 补钙与高钙危象 |
3.3 补钙与泌尿系结石 |
3.4 补钙与心脏病 |
3.5 补钙与肾功能不全 |
4 对补钙与饮食认识的误区 |
4.1 “我国国民普遍缺钙” |
4.2 “补钙得用钙剂” |
4.3 “人终生需要补钙” |
5 对补钙认识的其它误区 |
5.1 60%~100%高吸收率 |
5.3 “把钙盐当成钙含量, 把“高钙”理解成足量的钙” |
5.4 “活性”、“离子”、“分子”、“络合”学说 |
5.5 “钙不用补, 多吃高钙食物即可” |
5.6 “缺钙, 再补也不迟” |
5.7 “青年人不需补钙” |
5.8 “补钙不考虑维生素D等的危害” |
(5)多学科融合背景下的生物化学教学实践研究 ——以文山卫生学校护理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中等卫生学校护理专业学生生物化学学习现状分析 |
二、中等卫生学校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现状及研究进展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二章 理论研究 |
第一节 学科融合的概念界定 |
第二节 学科融合教学的理论基础 |
一、教育心理学基础 |
二、建构主义心理学基础 |
三、知识观理论基础 |
第三节 学科融合的实施模式 |
第四节 学科融合教学的优点 |
第三章 多学科融合背景下的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分析 |
第一节 融合知识点梳理 |
一、生物化学与护理学基础的融合知识点梳理 |
二、生物化学与急救护理技术的融合知识点梳理 |
三、生物化学与中医护理的融合知识点梳理 |
四、生物化学与健康评估的融合知识点梳理 |
五、生物化学与内科护理学的融合知识点梳理 |
六、生物化学与外科护理学的融合知识点梳理 |
七、生物化学与妇产科护理学的融合知识点梳理 |
八、生物化学与儿科护理学的融合知识点梳理 |
九、生物化学与社区护理的融合知识点梳理 |
十、生物化学与五官科护理学的融合知识点梳理 |
十一、生物化学与传染科护理学的融合知识点梳理 |
第二节 生物化学教学的定位 |
第三节 专业素养培养方面的共同目标 |
第四章 多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研究 |
第一节 多学科融合背景下的生物化学教学的课例研究 |
一、“蛋白质的分子组成、结构功能、理化性质”课例研究 |
二、“酶和维生素”课例研究 |
三、“糖代谢”课例研究 |
四、“脂类代谢”课例研究 |
五、“氨基酸的分解代谢”课例研究 |
六、“物质代谢调节”课例研究 |
七、“核苷酸代谢”课例研究 |
八、“细胞增殖、分化与凋亡的分子基础”课例研究 |
九、“水、无机盐代谢与酸碱平衡”课例研究 |
十、“肝胆生物化学”课例研究 |
第二节 调查研究 |
一、调查对象 |
二、调查方法 |
三、实验班前测和后测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四、实验班后测和对照班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五、问卷调查研究总结 |
第三节 实验研究 |
一、实验对象 |
二、实验过程 |
三、实验班和对照班学期末成绩比较分析 |
第五章 研究反思和建议 |
第一节 多学科融合背景下的生物化学课堂教学反馈 |
第二节 反思与建议 |
一、积极探索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 |
二、建立跨学科教研组,实施跨学科听课制度 |
三、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
四、围绕教学目标,有效开展多学科融合教学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前测调查表 |
附录 B 后测调查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6)北京方庄地区儿童微量元素水平及其与儿童疾病和健康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微量元素的生理作用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儿童微量元素水平概况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微量元素与儿童健康及生长发育关系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临床资料 |
诊断标准 |
研究方法 |
结果 |
1 各年龄段铜、锌、铁、钙、镁缺乏率和铅中毒率比较 |
2 铜、锌、铁、钙、镁、铅六种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趋势 |
3 铜、锌、铁、钙、镁、铅水平与几种儿科常见病的关系 |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水稻钙积累分布规律与调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2.1 钙的营养功能 |
2.2 土壤钙含量及有效性 |
2.3 钙在植物体内的存在形态 |
2.4 植物对钙的吸收、运输与分布 |
2.5 钙的重要生理功能 |
2.6 钙与激素及其它元素的相互作用 |
2.7 钙肥对水稻的生理调控 |
3 主要研究内容 |
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水稻糙米含钙量的基因型差异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水稻品种糙米含钙量分布 |
2.2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糙米含钙量差异 |
2.3 籼型品种与粳型品种糙米含钙量比较 |
2.4 粘稻品种与糯稻品种糙米含钙量比较 |
2.5 早、中、晚稻品种糙米含钙量比较 |
3 小结与讨论 |
3.1 水稻不同品种钙积累的差异 |
3.2 水稻不同种质资源钙积累的差异 |
第三章 水稻苗期对钙的生理响应及品种间差异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钙对水稻苗期生长的影响 |
2.2 钙对水稻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的影响 |
2.3 钙对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 |
3 小结与讨论 |
3.1 钙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
3.2 钙对水稻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 |
3.3 钙对水稻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四章 水稻对钙的积累分配及品种间差异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钙肥水平对水稻伤流量的影响 |
2.2 不同钙肥水平对水稻伤流液中钙含量的影响 |
2.3 不同钙肥水平对水稻不同生育期各器官钙含量的影响 |
2.4 钙在籽粒不同部位的累积与分配 |
2.5 钙在籽粒中含量与植株中累积量的相关性 |
3 小结与讨论 |
3.1 水稻根系对钙的吸收与积累 |
3.2 钙在非籽粒器官中的累积与运转 |
3.3 钙在籽粒中的累积与分布 |
第五章 水稻钙的亚细胞分布及品种间差异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浓度钙处理对水稻亚细胞钙分布的影响 |
2.2 不同浓度钙处理对水稻亚细胞钙分布的品种间差异 |
3 讨论 |
3.1 不同浓度钙处理对水稻亚细胞钙分布的调控 |
3.2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钙亚细胞分布差异 |
第六章 水稻糙米钙含量的调控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类型土壤对糙米含钙量的影响 |
2.2 不同施钙时期对糙米含钙量、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
2.3 不同施钙水平对糙米含钙量、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
3 小结与讨论 |
3.1 不同类型土壤对糙米含钙量的调控 |
3.2 不同施钙处理对水稻糙米钙含量的调控 |
3.3 不同施钙处理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调控 |
第七章 研究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
1.本研究主要结论 |
1.1 水稻糙米含钙量基因型差异 |
1.2 水稻对钙的生理响应及其品种间差异 |
1.3 水稻对钙的吸收、积累与分配 |
1.4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钙的亚细胞分布 |
1.5 含钙量不同土壤类型对水稻钙营养特性的影响 |
1.6 施钙对水稻产量、品质和糙米含钙量的影响 |
2.本研究主要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表:糙米钙含量差异研究品种名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化湿理气止痛汤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中医学对小儿腹痛的认识 |
1.1 病名的认识 |
1.2 病因及病机 |
1.3 辨证与治疗 |
2 现代医学对小儿功能性腹痛的研究概况 |
2.1 定义 |
2.2 罗马Ⅲ及罗马Ⅳ诊断标准 |
2.3 现代医学对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儿童腹痛症状的研究 |
2.4 现代医学对小儿功能性腹痛的研究进展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资料与方法 |
2.1 病例来源 |
2.2 诊断与辨证标准 |
3 研究方案 |
3.1 治疗方案 |
3.2 观察指标 |
3.3 疗效评定标准 |
3.4 统计软件与方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纳入数量 |
4.2 基本情况分析及可比性 |
4.3 疗效指标观察 |
5 结论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化湿理气止痛汤加减方药分析 |
1.1 组方分析 |
1.2 组方中单味药分析 |
2 韩新民教授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的经验 |
2.1 病位在脾与肝,常涉及肺、肾 |
2.2 病因病机 |
2.3 治则治法 |
2.4 方药加减 |
2.5 经验小结 |
3 临床典型医案 |
4 对研究结果的讨论 |
5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9)补钙剂的现状及营养评价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钙代谢 |
2 钙的生理功能、摄取量以及缺钙的严重后果 |
3 补钙剂的现状 |
3.1 传统沿用的化学钙 |
3.2 海洋生物钙 |
3.3 动物性钙制剂 |
3.4 植物性钙 |
4 补钙剂的营养评价 |
4.1 口服钙负荷量法 |
4.2 钙平衡法 |
4.3 同位素示踪法 |
4.4 肠灌洗法 |
(10)微量元素医学精要 Ⅱ.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人体疾病与微量元素 |
1.1 呼吸系统疾病与微量元素 |
1.1.1 呼吸道感染与微量元素 |
(1) 呼吸道感染概述 |
(2) 呼吸道感染与微量元素失衡所致的免疫力下降有关 |
(3) 应用微量元素防治呼吸道感染有良好效果 |
1.1.2 哮喘与微量元素 |
(1) 哮喘概念 |
(2) 哮喘与镍 (Ni) 、锌 (Zn) 、铁 (Fe) 、锶 (Sr) 等微量元素有关 |
(3) 哮喘患者应补充钙、锌、铁并减少体内镍的蓄积 |
1.1.3 阻塞性肺病与微量元素 |
(1) 阻塞性肺病的概念 |
(2) 阻塞性肺病与铜、锰、铬、铁有关 |
(3)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应补充锌、铁和硒 |
1.2 心血管系统疾病与微量元素 |
1.2.1 高血压症与微量元素 |
(1) 高血压概念 |
(2) 高血压症与微量元素锶、锌、铜有关 |
(3) 高血压患者应补充钾、锶、锌和硒 |
1.2.2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与微量元素 |
(1)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概念 |
(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铁、铬、钒、锶、锌、铜、硒有关 |
(3) 防治冠心病应适当补充铬、锶、硒和锌 |
1.2.3 心肌疾病与微量元素 |
(1) 心肌疾病的概念 |
(2) 扩张型心肌病与微量元素锌、硒、锰有关 |
(3) 克山病与微量元素硒、碘、钼及宏量元素镁有关 |
1.3 消化系统疾病与微量元素 |
1.3.1 慢性胃炎与微量元素 |
1.3.2 消化性溃疡与微量元素 |
(1) 消化性溃疡的概念 |
(2) 消化性溃疡与微量元素锌、铜、钼有关 |
(3) 消化性溃疡患者补充微量元素的原则 |
1.3.3 炎症性肠病与微量元素 |
(1) 炎症性肠病的概念 |
(2) 炎症性肠病主要与缺锌、缺锰有关 |
1.3.4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与微量元素 |
(1) 病毒性肝炎与微量元素锌、硒、铜有关 |
(2) 肝硬化与微量元素锌、硒、铜、镍及宏量元素镁有关 |
(3) 适当补充硒、锌可预防肝炎、肝硬化及其并发症 |
1.4 泌尿系统疾病与微量元素 |
1.4.1 肾病综合征与微量元素 |
(1) 肾病综合征的主要特点 |
(2) 肾病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与微量元素的关系 |
(3) 肾病综合征患者应补充微量元素锌、铜和铁 |
1.4.2 慢性肾功能不全与微量元素 |
(1) 概 述 |
(2)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锌、硒、铁、钴含量降低, 铝含量升高 |
(3)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应补充锌、硒、铁及钴 |
1.5 血液系统疾病与微量元素 |
1.5.1 白血病与微量元素 |
(1) 概 述 |
(2) 白血病与微量元素硒、锌、铜、锰和镍有关 |
(3) 微量元素在白血病防治方面的应用 |
1.5.2 再生障碍性贫血与微量元素 |
(1) 概 述 |
(2) 再障患者头发铁、铜、镁、钙含量降低, 血清铜升高 |
(3) 钴盐、锂盐和铜蛋白用于再障的治疗 |
1.6 营养代谢疾病与微量元素 |
1.6.1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与微量元素 |
(1) 概 述 |
(2)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患者往往缺乏铁、锌、铬和硒 |
(3)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患者必须补充微量元素 |
1.6.2 肥胖症与微量元素 |
(1) 概 述 |
(2) 某些类型的肥胖症与碘、硒缺乏有关 |
(3) 肥胖症患者应适当补充碘、硒、锌和铬 |
1.6.3 高脂血症与微量元素 |
(1) 概 述 |
(2) 血脂代谢紊乱与铜/锌比值、铬及硒、铁关系密切 |
(3) 适当补充铬、锌、铜、硒及钒防治高脂血症 |
1.6.4 糖尿病与微量元素 |
(1) 概 述 |
(2) 糖尿病与铬、锌、硒、锰、铜、钒关系密切 |
(3) 补充铬、锌、硒、铜、钒可防治糖尿病 |
1.7 神经系统疾病与微量元素 |
1.7.1 脑血管疾病与微量元素 |
(1) 概 述 |
(2) 脑血管疾病与锌、铜、铁、锰、硒及铬关系密切 |
(3) 补充锌、硒、铬可防治脑血管疾病 |
(4) 老年人不宜补铁、补锰 |
1.7.2 癫痫与微量元素 |
(1) 概 述 |
(2) 症状性癫痫与锌、铜、铁、锰关系密切 |
(3) 癫痫患者不可补铁和铜, 可适当补锰 |
1.7.3 阿尔茨海默病与微量元素 |
(1) 概 述 |
(2) 阿尔茨海默病与铝、锌、铁、钙关系密切 |
(3) 微量元素在治疗AD方面的应用 |
1.7.4 帕金森病 |
1.8 精神疾病与微量元素 |
1.8.1 精神分裂症与微量元素 |
(1) 概 述 |
(2) 精神分裂症与锌、铜、铁、锰、锂关系密切 |
(3) 锌和锂治疗精神分裂症有效 |
1.8.2 躁狂型抑郁症与微量元素 |
1.9 眼科疾病与微量元素 |
1.9.1 弱视、近视与微量元素 |
1.9.2 视网膜疾病与微量元素 |
(1) 老年黄斑变性与微量元素 |
(2)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与微量元素 |
(3) 视网膜脱离与微量元素 |
(4) 夜盲、色觉异常与微量元素 |
1.9.3 视神经病变与微量元素 |
1.9.4 老年性白内障与微量元素 |
1.9.5 单疱性角膜炎与微量元素 |
1.10 皮肤病与微量元素 |
1.10.1 寻常性痤疮与微量元素 |
1.10.2 白癜风与微量元素 |
1.10.3 脂溢性皮炎、脱发与微量元素 |
1.10.4 其它皮肤病与微量元素 |
(1) 病毒性皮肤病与微量元素 |
(2) 婴儿湿疹与微量元素 |
1.11 口腔疾病与微量元素 |
1.11.1 龋齿与微量元素 |
1.11.2 口腔溃疡与微量元素 |
1.11.3 口腔癌与微量元素 |
1.12 感音神经性聋与微量元素 |
1.13 关节病与微量元素 |
1.13.1 风湿性疾病与微量元素 |
1.13.2 大骨节病与微量元素 |
1.14 男女不育与微量元素 |
1.14.1 不孕与微量元素 |
(1) 微量元素与卵细胞发育及排卵 |
(2) 微量元素对输卵管的影响 |
(3) 微量元素对子宫及宫颈的影响 |
(4) 动物实验证实, 微量元素影响孕育 |
(5) 微量元素与不孕关系的流行病学调查 |
1.14.2 流产与微量元素 |
(1) 微量元素与流产关系的流行病学调查 |
(2) 微量元素与流产关系的机制研究 |
1.14.3 男性不育与微量元素 |
(1) 男性不育的原因 |
(2) 微量元素与男性不育关系的流行病学调查 |
(3) 微量元素影响男性生育能力的机理 |
1.14.4 防 治 |
(1) 补锌, 调节铜/锌比值至适宜范围, 治疗不育症 |
(2) 补充锌、铬、钼、锰防治流产 |
1.15 与微量元素有关的遗传病 |
1.15.1 肝豆状核变性 |
(1) 概 述 |
(2) 该病易被漏诊、误诊 |
(3) 微量元素在治疗方面的应用 |
1.15.2 Menkes病 |
1.15.3 遗传性血色病 |
1.15.4 肠病性肢端皮炎 (AE) |
(1) 概 述 |
(2) 补锌治疗效果显着 |
1.16 肿瘤与微量元素 |
1.16.1 鼻咽癌与微量元素 |
1.16.2 肺癌与微量元素 |
1.16.3 肝癌与微量元素 |
1.16.4 胃癌与微量元素 |
1.16.5 食管癌与微量元素 |
1.16.6 泌尿生殖系癌与微量元素 |
(1) 研究表明, 缺硒地区人群中肾癌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富硒或不缺硒地区。 |
(2) 为调查血清营养素与膀胱癌发生的关系, Helz对25802人的血硒进行了测定。 |
(3) 对比研究发现, 缺硒地区居民前列腺癌发生率增高。 |
(4) 有人把3.0 |
(5) 病例对照调查显示, 宫颈癌组血清和癌组织的硒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
1.16.7 微量元素测定在癌症辅助诊断及疗效和预后判断方面的应用 |
2 微量元素日供给量、治疗量及食物来源 |
2.1 推荐的微量元素日供给量及可耐受最高摄入量 |
2.1.1 推荐的每日膳食中微量元素铁、锌、碘、硒供给量 |
(1) 婴儿、儿童及少年日供给量 |
(2) 成年人日供给量 |
2.1.2 锌、硒、碘可耐受最高摄入量 |
2.1.3 铜、铬、锰、钼、氟的适宜摄入量 (AI) 及可耐受最高摄入量 (UL) |
2.2 微量元素治疗量 |
2.2.1 锌 |
2.2.2 铁 |
2.2.3 铜 |
2.2.4 铬 |
2.2.5 钼 |
2.2.6 锰 |
2.3 微量元素的食物来源 |
2.3.1 铁 |
2.3.2 锌 |
2.3.3 铜 |
2.3.4 硒 |
2.3.5 碘 |
2.3.6 铬 |
2.3.7 锰 |
2.3.8 钼 |
2.3.9 海带中的钴、钒、锶等元素含量 |
2.3.10 应用生物工程技术获得的有机微量元素 |
3 微量元素分析测试方法简介 |
3.1 概 述 |
3.2 常用分析测试方法 |
3.2.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3.2.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
3.2.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
3.2.4 中子活化分析法 |
3.2.5 电化学分析法 |
3.2.6 分子荧光分析法 |
3.2.7 X射线荧光光谱法 |
4 人体微量元素正常参考值 |
4.1 诊断标准的划定 |
4.2 诊断试验实用性评价 |
4.3 人体微量元素正常参考值 |
四、小儿缺钙关键在于吸收(论文参考文献)
- [1]微量元素医学精要Ⅰ.微量元素的生理作用和体内平衡[J]. 颜世铭,李增禧,熊丽萍.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2002(09)
- [2]汉语医药广告语篇研究[D]. 张璐萍. 江苏师范大学, 2016(01)
- [3]龙牡壮骨颗粒健脾和胃作用综述[J]. 郭小娟,王玲,赵刚,裴学军,肖飞. 世界中医药, 2017(10)
- [4]补钙的误区[J]. 陈明之. 食品与药品, 2005(02)
- [5]多学科融合背景下的生物化学教学实践研究 ——以文山卫生学校护理专业为例[D]. 何航道. 云南师范大学, 2018(02)
- [6]北京方庄地区儿童微量元素水平及其与儿童疾病和健康的关系[D]. 单海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4(01)
- [7]水稻钙积累分布规律与调控研究[D]. 王学武. 湖南农业大学, 2007(06)
- [8]化湿理气止痛汤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的临床观察[D]. 高秀芳(Tananan Sangwanit).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9]补钙剂的现状及营养评价方法[J]. 于平,励建荣. 中国食品学报, 2002(01)
- [10]微量元素医学精要 Ⅱ.疾病的诊断和治疗[J]. 颜世铭,李增禧,熊丽萍.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