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超短波和祖师麻注射液治疗软组织疼痛60例(论文文献综述)
刘欢[1](2019)在《伤科红药喷雾剂治疗踝关节骨折术前肿胀疼痛疗效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观察比较伤科红药喷雾剂加七叶皂苷钠联合应用与七叶皂苷钠单独应用对踝关节骨折术前肿胀疼痛的治疗效果,评价伤科红药喷雾剂的临床功效,为踝关节骨折术前肿痛的治疗提供更加有效的方案。方法收集2018年01月至2018年12月于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下文简称我院)创伤骨二科住院的踝关节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收集60例,最终完成实验者60例,将其随机分成伤科红药喷雾剂加七叶皂苷钠组(下文简称为治疗组)和七叶皂苷钠组(下文简称为对照组),每组各30例。每组受试者均予以相同的常规处理,对照组于入院第二天给予七叶皂苷钠(国药准字H20003240,山东绿叶制药有限公司,20mg)治疗,将20mg的七叶皂苷钠溶解于0.9%N.S250ml或5%G.S250ml,静脉滴注,1/日,直至手术当天停用。治疗组于入院第二天开始给予我院自制的伤科红药喷雾剂加七叶皂苷钠治疗,伤科红药喷雾剂于每日08:00、14:00、20:00均匀喷涂于患处,每次量为10ml,七叶皂苷钠的药品及方法同上,直至手术当天停用。分别测评两组受试者入院当天与治疗3、5天后的肿胀值和疼痛VAS评分;评价治疗3、5天后的消肿疗效;入院后每天评价患处的肿胀积分,计算术前等待时间;术前一天检查下肢动静脉彩超,记录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发生情况。两组受试者在治疗5天后化验肝、肾功能,评价药物的不良反应。所有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处理分析,评价两种治疗方法对踝关节骨折术前肿胀疼痛的临床疗效。结果1本研究最终共收集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经检验两组受试者的性别构成、年龄、伤侧、病因、健侧周径、骨折Langues-Hansen分型及肿胀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在本研究中两组受试者均未出现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2肿胀值的比较:比较两组受试者治疗前的肿胀值,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具有可比性;组间比较:治疗3天后虽然治疗组的肿胀值要小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天后治疗组肿胀值要显着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治疗组患者肿胀值在治疗前、治疗3天后、治疗5天后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肿胀值在治疗前、治疗3天后、治疗5天后之间两两比较,结果治疗3天后较治疗前肿胀值虽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天后较治疗前的肿胀值显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疗效评价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天后的消肿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5天后的消肿疗效进行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的优良率为56.67%,而对照组为6.67%。4 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有可比性;组间比较:在治疗3、5天后治疗组的VAS评分要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治疗组在治疗前、治疗3天后、治疗5天后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治疗前、治疗3天后、治疗5天后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术前等待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等待时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 DVT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DVT发生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中医证候疗效的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天后的中医证候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5天后的中医证候疗效进行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的优良率为96.67%,对照组为73.33%。结论1伤科红药喷雾剂、七叶皂苷钠联合组与七叶皂苷钠单一组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前肿胀,降低疼痛程度。2伤科红药喷雾剂、七叶皂苷钠联合组在消除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前肿胀,降低疼痛程度上要显着优于七叶皂苷钠组,能明显缩短术前等待时间。3伤科红药喷雾剂联合七叶皂苷钠改善踝关节骨折术前肿胀疼痛的疗效显着,安全性高,为治疗踝关节骨折术前肿痛更加有效的临床方案,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图3幅;表15个;参127篇。
钟宜真(Chung I Chen)[2](2016)在《针灸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取穴规律的文献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退行性关节炎作为临床常见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不论病情轻重常常间接性的导致生活品质下降,使患者无法自然地行走运动,进而引发更多的疾病,然而针灸来治疗退行性关节炎可取得快速疗效,同时也医疗成本相对低廉,因此本课题希望透过文献整理来比较诸多医家的选穴原则,进而找到针灸退行性关节炎的选穴规律,让今后学子能更快掌握针灸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相关思路。目的:查阅整理2005年至2015年10年期间现代针灸治疗退行性关节炎的文献,统整出临床上常用有效穴位,并将研究结果进行有系统的归类分析,而后找出针灸治疗退行性关节炎的选穴特性,探究出符合中医理论的针灸治疗选穴以及组方规律。方法:运用计算机下载并结合手工检索查阅的方法,查自2005到2015年的中国知网内的全文数据库检索有关针灸治疗退行性关节炎的文献进行收集整理,检索年限设定为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检索词限定为“膝骨关节炎”或“退行性膝关节炎”或“增生性膝关节炎”或“原发性膝关节炎”或“老年性膝关节炎”或“风寒湿性膝关节炎”,干预措施设定为“针灸”或“针刺”或“温针”或“电针”或“刺络放血”。将各个腧穴名称规范整理后,运用比例百分数和出现频数呈现,并且对针灸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取穴的分布、循行的经脉、常用的穴位和特定穴的处方运用配伍进行统计描述,而呈现结果的方式将利用表格与直条图,直观针灸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选穴配伍规律的运用情况。结论:1.选穴频次最多的依次为犊鼻、内膝眼、血海、阳陵泉、足三里、梁丘、阴陵泉、鹤顶、阿是穴等腧穴;2.特定穴多采用五输穴中的合穴、络穴及八脉交会穴;3.涉及的主要经脉为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和足少阳胆经等;4.取穴以下肢部的穴位为主。
吴佩萤[3](2015)在《扶阳灸配合温控银针治疗高龄BKOA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客观指标全面量化评估扶阳灸配合温控银针治疗高龄BKOA (bilateral knee osteoarthritis,双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分析其作用机理。方法:将符合各项标准的60例的高龄BKOA患者随机分配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采用扶阳灸配合温控银针综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扶阳灸治疗。治疗后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版)》疗效标准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并评估其安全性,同时通过VAS视觉类比、Lequesne指数、WOMAC评分量表等测评工具,对多项疗效指标进行治疗前后的对照观察和量化评估,相关数据输入Excel建立数据库后,通过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及描述。结果:1、两组性别、年龄及病程均无统计学上差异,故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VAS视觉类比评分法、Lequesne骨关节炎评分指数及WOMAC骨关节炎指数积分均有显着差异(P<0.05)。3、治疗组临床控制率20.69%、总有效率100%,对照组分别为6.67%、90.00%,Ridit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扶阳灸配合温控银针综合治疗方案治疗高龄BKOA临床疗效优于单独扶阳灸治疗方案。4、单独扶阳灸治疗方案及扶阳灸配合温控银针综合治疗方案治疗高龄BKOA都是安全的。结论:扶阳灸配合温控银针治疗方案是一种单次治疗即快速显着起效、安全清洁、操作性强、标本兼顾、易于标准化并广泛推广应用的治疗高龄BKOA的新综合疗法,能为制定高龄BKOA规范化中医治疗方案提供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
金英利[4](2014)在《针刀对KOA兔韧带力学改变及韧带胶原相关因子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随着年龄增长,膝骨关节炎的发病率逐渐增高。临床表现为缓慢发展的关节疼痛、压痛、僵硬、关节肿胀、活动受限和关节畸形等。临床应用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有较好的疗效,但对力学方面的其作用机理尚无深入研究。本研究是依托中国自然科学基金“针刀干预对膝骨关节炎韧带力学改变及软骨细胞力学信号转导的影响”的部分内容。本实验从周围软组织的角度进行相应的基础研究,以明确针刀治疗对膝骨关节炎兔韧带组织的力学特性及韧带胶原相关因子基因和蛋白表达等的调整作用,将为临床治疗膝骨关节炎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研究目的通过针刀“调筋治骨法”治疗膝骨关节炎,观察针刀治疗对膝骨关节炎兔模型韧带力学改变和韧带胶原相关因子基因蛋白表达等的影响,验证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是通过松解局部韧带等软组织的粘连,调整韧带的力学平衡,调控韧带转化生长因子-β1、Ⅰ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13基因和蛋白表达,恢复韧带结构和功能,有利于膝关节的稳定性,减少软骨不良刺激,阻抑软骨基质的退变,恢复膝关节力学平衡这一假说,揭示中医基础理论中关于经筋“束骨利关节”的科学内涵,为针刀的基础研究开创新的篇章。研究方法将6月龄健康清洁级新西兰兔5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刀组和电针组,应用左后肢伸直位固定制动法制作膝骨关节炎兔模型。针刀组和电针组于造模结束1周后分别进行治疗干预。治疗前后观察各组兔的行为学、影像学表现;光镜和电镜观察各组兔软骨和韧带组织的病理表现;对外侧副韧带进行应力松弛、蠕变、拉伸等力学检测;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81、工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13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分别对以上指标进行比较分析,观察针刀对膝骨关节炎兔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1行为学结果:治疗前,模型组、针刀组和电针组Lequesne MG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都有不同程度变化,其中针刀组治疗前后计分差值最为明显(p<0.01),针刀治疗可以改善膝骨关节炎兔关节疼痛、活动度、肿胀和步态等行为学指标。2影像学结果:治疗前,模型组、针刀组和电针组正侧位X片显示膝骨关节炎兔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变窄、关节表面变形、关节面凹凸不平,胫骨平台骨质增生,软骨下骨密度不均,治疗后,针刀组和电针组有不同程度改善,兔膝关节间隙稍增宽,骨质增生有所减轻。3局部组织形态学结果:观察光镜和电镜显示,造模后,局部组织炎症反应明显,治疗后,针刀组和电针组都有不同程度变化,但针刀组较电针组明显改善。针刀治疗可减轻膝骨关节炎兔局部组织的炎症反应,减少细胞异常增生,减少胶原纤维异常变化,减少基质退变,促进组织修复。针刀治疗对软骨和韧带组织有调节作用。4生物力学结果:造模后,模型组外侧副韧带的应力松弛、蠕变和拉伸等力学特性较空白组出现了显着的差异。治疗后,针刀组和电针组有不同程度变化,两组均可以改善力学特性,针刀对松弛率产生了良好的影响,较电针组明显改善,接近于空白组的水平。5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造模后,膝骨关节炎兔外侧副韧带中转化生长因子-β1、Ⅰ型胶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基质金属蛋白酶-13表达水平上升,较空白组均有统计差异。治疗后,针刀组和电针组均有调节作用,可以转化生长因子-β1、Ⅰ型胶原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上调,基质金属蛋白酶-13表达水平下调。提示针刀或电针治疗对韧带中转化生长因子-β1、Ⅰ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1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基因和蛋白表达发挥了良好调节作用,但针刀的调节作用优于电针。研究结论1针刀治疗可以改善膝骨关节炎兔局部组织的炎症反应,减少基质退变,促进组织修复。针刀干预对软骨和韧带组织有良好修复作用。2针刀治疗有效地调整关节韧带的生物力学特性,恢复韧带受力,调节韧带功能,恢复膝关节力学平衡。3针刀治疗有效地调节韧带基质,恢复韧带的结构和功能,抑制膝骨关节炎病理进程。4针刀治疗对膝关节力学调整作用,可能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重要机制之一。
郭瑞雄[5](2013)在《推拿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采取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通过观察比较推拿手法治疗配合功能锻炼和单纯推拿手法治疗二种治疗方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以期为肩关节周围炎的治疗提供一种有效的非药物疗法。方法: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肩周炎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推拿手法配合功能锻炼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推拿手法进行治疗。推拿治疗2天治疗一次,10天为一疗程,一共进行3个疗程;功能锻炼每天进行1次,10天为一疗程,一共进行3个疗程。采用Constant-Murley score(简称CMS)肩关节评定法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定,将得到的评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CMS评分组内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前后CMS评分进行组间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推拿手法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疗效显着,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功能及疼痛均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袁志刚[6](2012)在《针刺内关与后溪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针刺内关与后溪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对比研究。探索内关穴治疗颈椎病颈痛的穴位特异性。方法从广东省中医院针灸门诊选择及招募符合观察条件的70例颈椎病颈痛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方法,将70例患者按1:1比例分为内关组和后溪组,每组35例。内关组选用双内关穴进行针刺治疗,后溪组用双后溪穴进行针刺治疗,2周内完成6次共1个疗程的治疗,每周三次,每次治疗间隔应大于1天。疗程后评价疗效,同时采用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痛程度进行评价,使用统计软件SPSS13.0对所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比较组内治疗前后差异,使用t检验比较组间治疗前后差异。同时为比较针刺内关穴和后溪穴的疼痛程度差异,两组第一次针刺治疗后选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受试者治疗过程中由针刺产生的疼痛进行评价,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疼痛VAS评分差异。结果1.治疗前基线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保持低头时间、中医证候分型、治疗前的NPQ和VAS评分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间具有同质性,均衡可比。2.疗程结束后,内关组总有效率为73.53%,愈显率14.71%;后溪组总有效率80.65%,愈显率为16.13%。对两组总体疗效比较,经t检验,t=0.672,P=0.504>0.05,两组总体疗效无显着性差异:疗程结束后,经t检验,t=0.156,P=0.876>0.05,两组愈显率无明显差异;3.疗程结束后,两组的NPQ评分和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的水平,经t检验,各组内治疗前后的NPQ评分及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刺内关穴和针刺后溪穴在对改善颈椎病颈痛方面均有一定的疗效;4.疗程结束后,两组的NPQ评分对比,经t检验,P=0.295>0.05,两组间无显着性差异,两组的VAS评分对比,经方差分析,P=0.790>0.05,两组间无显着性差异,说明内关组和后溪组疗效相当;5.在比较针刺时产生的疼痛程度差异方面,内关组疼痛的VAS评分低于后溪组,经t检验,t=-10.45,P<0.0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针刺后溪穴比针刺内关穴要痛。6.研究过程中未出现副作用及严重不良反应,但内关组针刺时产生的酸麻胀感较常见。结论针刺内关穴和后溪穴均能改善颈椎病颈痛患者的症状,对治疗颈椎病颈痛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但针刺内关穴产生的疼痛程度比针刺后溪穴要轻,相对来说患者的依从性较高,可能使针剌内关穴更容易让患者接受,说明内关穴在临床中治疗颈椎病颈痛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有利于临床应用及推广。
张继福[7](2009)在《针刺治疗颈椎病颈痛的穴位特异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索针刺治疗颈椎病颈痛的穴位特异性,寻找针刺治疗颈椎病颈痛的规律。方法在广东省中医院针灸门诊招募颈椎病颈痛患者90例,采用简单随机法把90例患者分配到基础组、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进行比较观察,基础组采用针刺大椎、双百劳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基础组穴位上加用双中渚进行针刺治疗,对照组在基础组穴位上加用双后溪进行针刺治疗,隔日一次,每周三次,九次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评价疗效,同时采用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和McGill疼痛量表对三组患者治疗前后颈痛程度进行评价,采用t检验比较组内治疗前后差异,使用方差分析比较组间治疗前后差异。同时为比较针刺中渚穴和后溪穴的疼痛程度差异,招募40名志愿者随机分配到中渚组和后溪组各20例进行比较观察,中渚组选用双侧中渚进行针刺治疗,后溪组选用双侧后溪进行针刺治疗,针刺治疗一次后选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受试者治疗过程中由针刺产生的疼痛进行评价,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疼痛VAS评分差异。结果1、经一个疗程治疗后,三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76%、96.55%、92.00%,经秩和检验,三组总体疗效无显着性差异(P>0.05);三组愈显率分别为48.27%、68.97%、72.00%,经卡方检验,三组愈显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2、经1个疗程治疗后,三组的NPQ评分和McGill量表评分比治疗前均有降低(P<0,05),三组对改善颈椎病颈痛均有一定的疗效;3、经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的NPQ量表和McGill量表评分均低于基础组,经方差分析,P<0.05,有显着性差异;而治疗组的NPQ量表和McGill量表评分与对照组相比,经方差分析,P>0.05,两者无显着性差异;4、在比较针刺中渚穴和后溪穴的疼痛程度差异方面,中渚组疼痛的VAS评分低于后溪组,经t检验,P<0.0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中渚穴和后溪穴均能有效改善颈椎病颈痛患者的症状,对治疗颈椎病颈痛有较好的疗效,但针刺中渚的疼痛程度比针刺后溪要明显减轻,可能使针刺中渚穴更容易让患者接受,有利于临床应用及推广。
魏川生,高献萍[8](1994)在《超短波和祖师麻注射液治疗软组织疼痛60例》文中指出 我科对60例不同病因引起的软组织疼痛患者采用超短波加中药祖师麻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60例患者,男30例,女30例;年龄9~71岁,平均41.9岁;病程≤10天者23例,11天~3个月者15例,1年以上者13例,病程不详者9例。肌纤维组织炎49例,其中腰骶部25例,臀部20例,肩背部4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3例;退行性脊柱炎3例;颈臂综合征、膝关节韧带陈旧性伤、网球肘、黄韧带肥厚引起下肢痛及第五腰椎滑脱(Ⅰ度)各1例。
二、超短波和祖师麻注射液治疗软组织疼痛6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超短波和祖师麻注射液治疗软组织疼痛60例(论文提纲范文)
(1)伤科红药喷雾剂治疗踝关节骨折术前肿胀疼痛疗效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对象与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基线调查 |
1.1.3 分组方法 |
1.1.4 治疗方案 |
1.1.5 随访观察 |
1.1.6 观察方法 |
1.1.7 质量控制 |
1.1.8 统计方法 |
1.2 结果 |
1.2.1 临床基线资料比较 |
1.2.2 临床观察指标比较 |
1.3 讨论 |
1.3.1 踝关节骨折后肿痛机制的中西医分析 |
1.3.2 踝关节骨折后肿痛的中西医治疗 |
1.3.3 踝关节骨折后肿胀疼痛的危害性 |
1.3.4 伤科红药喷雾剂的理法方药及主要药物现代药理研究 |
1.3.5 伤科红药喷雾剂治疗踝关节骨折术前肿痛的疗效分析 |
1.4 小结 |
1.5 局限性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2章 综述 踝关节骨折后软组织肿胀疼痛的病因病机及治疗进展 |
2.1 踝关节骨折后软组织肿胀疼痛病因病机的认识 |
2.1.1 中医方面 |
2.1.2 西医方面 |
2.2 踝关节骨折后软组织肿胀疼痛的治疗进展 |
2.2.1 中医方面 |
2.2.2 西医方面 |
2.3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结论 |
附录A 病例资料调查表 |
附录B 创伤性骨折中医证候积分量表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针灸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取穴规律的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 传统中医学对退行性关节炎的认识 |
1.1 病名认识 |
1.2 病因病机 |
1.3 中医药治疗 |
1.4 小结 |
2 现代医学对退行性关节炎的认识 |
2.1 概述 |
2.2 病因及发病机制 |
2.3 西医治疗 |
2.4 小结 |
3 针灸治疗退行性关节炎的理论研究及临床运用 |
3.1 传统体针 |
3.2 温针灸疗法 |
3.3 电针疗法 |
3.4 火针疗法 |
3.5 拔河针法 |
3.6 蜂针疗法 |
3.7 刺血疗法 |
3.8 腹针加外敷疗法 |
3.9 穴位注射治疗 |
3.10 艾灸为主治疗 |
3.11 小结 |
4 综述小结 |
第二章 文献检索研究 |
1 研究资料 |
1.1 文献检索策略 |
1.2 文献纳入标准 |
1.3 腧穴纳入标准 |
1.4 文献排除标准 |
1.5 腧穴排除标准 |
2 数据准备 |
2.1 数据的规范化 |
2.2 数据的处理及资料提取 |
3 统计分析 |
4. 研究步骤 |
4.1 电子检索 |
4.2 对收集的文献进行筛选 |
4.3 整理资料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1 针灸治疗退行性关节炎概况 |
2 针灸治疗退行性关节炎常用穴位 |
3 针灸治疗退行性关节炎循行经脉分布情况 |
4 针灸治疗退行性关节炎特定穴应用情况 |
5 针灸治疗退行性关节炎腧穴在人体各部位分布情况 |
第四章 分析及讨论 |
1 循经取穴规律 |
2 特定穴取穴规律 |
3 分部取穴规律 |
4 辨证取穴规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扶阳灸配合温控银针治疗高龄BKOA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一、现代医学对KOA的研究进展 |
1. 流行病学研究 |
2. 膝关节的解剖结构 |
3. 西医病因病理 |
4. 西医治疗非手术治疗 |
4.1 蜡疗治疗 |
4.2 物理治疗 |
二、中医学对KOA的认识 |
1. 病证名 |
2. 病因病机 |
3. 辩证分型 |
4. 治则 |
5. 中医治疗 |
5.1. 银质针治疗 |
5.2. 针刺治疗 |
5.3. 推拿治疗 |
5.4. 艾灸治疗 |
5.5. 火针治疗 |
5.6. 穴位注射治疗 |
5.7. 埋线治疗 |
5.8. 小针刀主治疗 |
5.9. 药物外敷治疗 |
5.10. 离子导入治疗 |
5.11. 药浴治疗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研究资料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设计 |
三、病例来源 |
四、诊断标准 |
五、排除标准 |
六、剔除标准 |
七、“银质针”深部温控加热治疗仪简介 |
八、治疗方法 |
九、观测指标(详见附录) |
十、统计分析方法 |
第二节、研究结果 |
一、一般资料分析 |
二、总体疗效比较 |
三、VAS视觉类比评分比较 |
四、Lequesne指数评分的比较 |
五、WOMAC评分比较 |
六、安全性评价 |
第三节 分析与讨论 |
一、研究结果分析 |
二、扶阳灸治疗高龄BKOA起效机理的探讨 |
三、温控银针治疗老年BKOA起效机理的探讨 |
四、扶阳灸配合温控银针治疗高龄BKOA产生叠加效应的机理探讨 |
五、温控银针的优势 |
六、治疗方法 |
七、不足与展望 |
第三部分 结语 |
第四部分 参考文献 |
第五部分 附录 |
附表一 患者基本信息记录表 |
附表二 VA S(viausl analogus scale,VAS)视觉类比评分法 |
附表三 “Lequesne指数”膝骨关节炎严重程度评价表 |
附表四 WOMAC单项症状评分表 |
致谢 |
(4)针刀对KOA兔韧带力学改变及韧带胶原相关因子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膝关节生物力学的研究现状 |
1 膝关节韧带生物力学的研究现状 |
2 膝关节骨与软骨的生物力学的研究现状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膝骨关节炎与生物因子相关性研究现状 |
1 细胞因子与膝骨关节炎 |
2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膝骨关节炎 |
3 胶原与膝骨关节炎 |
4 生物因子之间相互作用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现状 |
1 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实验研究 |
2 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前言 |
实验一 针刀对膝骨关节炎兔的局部形态学的影响研究 |
材料和方法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2.1 实验动物分组 |
2.2 实验动物造模 |
2.3 干预措施 |
2.4 取材及指标观察 |
2.5 数据处理及统计处理 |
实验结果 |
1 一般情况观察 |
2 兔膝关节行为学观察 |
3 兔膝关节影像学X线正位片观察 |
4 兔膝关节大体观察 |
5 兔膝关节韧带和软骨组织光镜观察 |
6 兔膝关节软骨组织扫描电镜观察 |
讨论 |
1 关于KOA的动物模型 |
2 制动模型的机理分析 |
3 本实验造模符合KOA的病理特点 |
4 治疗结果分析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实验二 针刀对膝骨关节炎兔外侧副韧带生物力学的影响研究 |
材料和方法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2.1 实验动物分组 |
2.2 实验动物造棋 |
2.3 干预措施 |
2.4 取材及指标观察 |
2.5 数据处理及统计处理 |
实验结果 |
1 外侧副韧带应力松弛测试结果 |
2 外侧副韧带蠕变测试结果 |
3 外侧副韧带力学拉伸测试结果 |
讨论 |
1 关于膝关节韧带与膝骨关节炎 |
1.1 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解剖功能 |
1.2 探讨膝关节韧带与膝骨关节炎关系 |
2 针刀干预对外侧副韧带生物力学性能影响 |
3 经筋理论与KOA关系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实验三 针刀对KOA韧带胶原相关因子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 |
材料和方法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2.1 实验动物分组 |
2.2 实验动物造模 |
2.3 干预措施 |
2.4 取材及指标观察 |
2.5 数据处理及统计处理 |
实验结果 |
1 针刀对KOA兔韧带TGF-β1、COL-I、MMP-13及TIMP-1基因表达的影响 |
2 针刀对KOA兔韧带TGF-β1、COL-I、MMP-13及TIMP-1蛋白表达的影响 |
讨论 |
1 针刀对KOA兔韧带TGF-β1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
2 针刀对KOA兔韧带COL-I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
3 针刀对KOA兔韧带MMP-13及TIMP-1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
4 TGF-β1、COL-I、MMP-13及TIMP-1在KOA中作用 |
5 关于韧带生物力学特性与生物学关系 |
6 针刀与电针对KOA不同治疗作用 |
7 小结 |
参考文献 |
总结 |
结论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图 |
(5)推拿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对肩周炎的认识 |
第二节 肩周炎研究现状 |
一、西医研究 |
二、中医研究 |
第三节 肩周炎治疗现状 |
一、西医治疗 |
二、中医治疗 |
第四节 推拿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的机理 |
第五节 小结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一、病例来源 |
二、诊断标准 |
三、纳入标准 |
四、排除标准 |
五、中止和撤出研究标准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一、分组方法 |
二、治疗方法 |
三、观察指标 |
四、评价方法 |
五、疗效标准 |
六、统计方法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第一节 一般情况 |
一、两组性别比较情况 |
二、年龄病程比较情况 |
三、治疗前CMS评分比较情况 |
第二节 治疗前后CMS评分比较 |
一、治疗后CMS疼痛评分比较情况 |
二、治疗后CMS活动水平评分比较情况 |
三、治疗后CMS总分比较情况 |
四、两组治愈率比较情况 |
第三节 结论 |
第四节 讨论 |
一、西医对肩周炎的认识 |
二、中医对肩周炎的认识 |
三、推拿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的机理 |
四、结果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6)针刺内关与后溪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文献研究 |
一、西医对颈椎病的认识 |
(一) 病因学 |
(二) 发病机制 |
(三) 流行病学研究 |
(四) 颈椎病的西医治疗 |
二、中医对颈椎病的认识 |
(一) 概述 |
(二) 病因病机 |
(三) 古代对项痹的治疗 |
三、针灸治疗颈椎病的研究现状 |
四、穴位特异性的研究 |
五、有关内关穴治疗痛症的研究 |
六、小结与展望 |
临床研究 |
一、研究内容 |
(一) 研究对象 |
(二) 研究方法 |
(三) 结果与分析 |
(四) 讨论 |
1. 选取内关穴治疗颈椎病颈痛的理论依据 |
2.选取后溪穴为对照的理论依据 |
3.疗效评价指标的选择 |
4.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
5.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附录 |
致谢 |
(7)针刺治疗颈椎病颈痛的穴位特异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文献研究 |
一、中医文献研究 |
(一) 概述 |
(二) 病因病机 |
(三) 中药治疗 |
二、现代医学文献研究 |
(一)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
(二) 发病机制 |
(三) 西医治疗 |
三、针灸文献研究 |
(一) 颈项与经络的关系 |
(二) 古代针灸治疗项痹的一般规律 |
(三) 针刺镇痛机制的研究 |
(四) 穴位特异性的研究 |
(五) 针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的文献研究 |
四、小结与展望 |
临床研究 |
一、针刺不同穴位对改善颈椎病颈痛的疗效研究 |
(一) 研究对象 |
(二) 研究方法 |
(三) 结果与分析 |
二、针刺中渚穴与针刺后溪穴的疼痛差异研究 |
(一) 研究对象 |
(二) 研究方法 |
(三) 结果与分析 |
三、讨论 |
(一) 本研究方法选择的理论依据 |
(二) 穴位的选择依据 |
(三) 疗效评价指标的选择 |
(四) 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
(五)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六) 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McGill疼痛问卷 |
附录四 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
附录五 |
附录六 |
附录七 |
课题来源 |
致谢 |
四、超短波和祖师麻注射液治疗软组织疼痛6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伤科红药喷雾剂治疗踝关节骨折术前肿胀疼痛疗效的临床观察[D]. 刘欢.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2]针灸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取穴规律的文献研究[D]. 钟宜真(Chung I Chen).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01)
- [3]扶阳灸配合温控银针治疗高龄BKOA的临床研究[D]. 吴佩萤.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5(01)
- [4]针刀对KOA兔韧带力学改变及韧带胶原相关因子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D]. 金英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1)
- [5]推拿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D]. 郭瑞雄.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S1)
- [6]针刺内关与后溪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对比研究[D]. 袁志刚.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10)
- [7]针刺治疗颈椎病颈痛的穴位特异性研究[D]. 张继福.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11)
- [8]超短波和祖师麻注射液治疗软组织疼痛60例[J]. 魏川生,高献萍.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4(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