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流互感器末屏绝缘对tgδ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张大宏,尚等锋[1](2021)在《电力变压器预防性试验技术要点分析》文中提出电力变压器预防性试验项目多,内容复杂,对试验人员专业技术要求高。试验质量管理水平,是保证电力变压器预防性试验数据可靠性的关键。文章将结合电力变压器预防试验的技术要求,分别从测量绝缘电阻、吸收比,直流耐压及泄漏电流,测量介质损耗角正切值和交流感应耐压试验入手,对试验中的技术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希望能为电力变压器预防性试验质量管理提供参考。
李双双,张晓明,李家琪[2](2020)在《220 kV电流互感器油中溶解气体异常故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以220 kV油浸式电流互感器为研究对象,对一起油中溶解气体数据异常导致停运事件进行了故障分析。故障特征表现为油中溶解气体氢气、乙炔和总烃远超标准值,经测试绝缘电阻、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均正常。对设备解体发现绝缘层存在褶皱和积碳,电容屏出现断裂和X蜡。分析认为由于绕组制造工艺不良,绑扎不紧实导致绝缘层褶皱和电容屏断裂,形成绝缘薄弱点,引起局部放电和过热,导致油中溶解气体超标。
岳宇飞[3](2020)在《220kV变电站电流互感器故障分析》文中提出变电站电流互感器发生故障,会造成线路停电、变电站母线停电事故,针对两起变电站电流互感器故障情况,从油中溶解气体、电气绝缘试验方面进行分析,采用带电红外测温、介质损耗在线监测技术,确定故障类型,认为电流互感器内部存在局部放电缺陷是造成故障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处理措施。
陈玉竹[4](2020)在《高压电缆局部放电与介质损耗的检测诊断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电力网络不断发展,高压电缆铺设长度不断增加,高压电缆的安全稳定运行与国民生产生活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因此需要能够及时反应电缆运行状态的检测手段,减少电缆因为绝缘缺陷出现电力事故的可能性,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高压电缆局部放电检测和介质损耗检测是电缆绝缘突发性故障检测方法中的有效手段。局部放电(简称局放)监测可以对电缆局部故障进行检测与诊断。介质损耗(简称介损)检测可以反映电缆整体老化程度。这两种方法均是IEEE标准推荐的电缆检测方法。本文从高压电缆加压测试实验、介损检测技术、局放多源头识别以及动态自适应诊断技术四个方面对高压电缆局放与介损的检测诊断技术进行了研究。(1)针对局放检测样本与介损检测样本库获取难度高的问题,本文搭建了基于典型缺陷的高压电缆加压测试实验平台,开展了电缆局放和介损检测试验。本文通过选取和设置五种典型缺陷类型,开展高压电缆单源缺陷和多源缺陷的加压测试实验,获取局放数据。本文开展了高压电缆介质损耗检测试验,获取介质损耗检测数据。本文分析了基于单源缺陷和多源缺陷高压电缆局放检测中起始电压与熄灭电压,并分析了不同电压等级下单源缺陷和多源缺陷所引起的局放脉冲形状与幅值规律。(2)针对高压电缆介损带电检测难度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多点同步的高压电缆介损检测方法与精度提升方法。本文对高压电缆介损检测方法进行总结,将高压电缆介质损耗方法分为绝对测量法和相对测量法。本文分析了高压电缆介质损耗检测误差产生的原因,并相应提出了改进方法。本文提出了高压电缆介质损耗检测新型系统,分析了泄露电流分离、参考电压补偿以及加装测温系统对介损检测值的误差影响。(3)针对高压电缆局部多源头识别难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高可靠性同步触发采集和特征优化选择的高压电缆局放多源头识别方法。本文针对同一电缆不同位置产生的多源局放,提出基于高可靠性同步触发采集与多源信息融合的高压电缆局放多源识别方法。本文针对电缆同一位置不同缺陷产生的多源局放,提出基于特征优化选择与聚类分割的高压电缆多源局放识别方法。本文针对电缆及电缆连接的电力设备产生的多源局放,提出基于优选特征和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的高压电缆局放多源头识别方法。(4)针对基于局放检测的高压电缆状态诊断困难的问题,提出基于局放检测技术的高压电缆动态自适应状态诊断方法。本文分析了高压电缆状态诊断的影响因素,将高压电缆状态诊断影响因素分为考虑电缆自身信息、局放干扰识别以及局放源头和类型三种类型。本文结合高压电缆状态诊断的影响因素,提出基于动态自适应技术的高压电缆状态诊断模型。本文对某供电公司5条线路电缆进行诊断,判断出需要重点关注电缆,但由于停电检修时间安排问题,该电缆出现事故。本文对某EPR电缆进行诊断过程中发生闪络,通过分析闪络前后局放幅值变化以及局放脉冲数目变化,得到新的高压电缆状态诊断影响因素。
刘小沛[5](2019)在《基于CVT的谐波电压测量误差校正曲线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代社会,新能源的应用日渐扩大化、用户的负载日渐多样化、大功率电力电子设备的使用日渐广泛化,这三者都会给电力系统注入谐波污染,谐波污染不仅降低了供电质量,也损害了电力系统的生产设备。与此同时,社会生产也对电网频率、电压波形等电能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众多电能质量问题中,抓住了谐波问题便是抓住了主要矛盾,而想要解决谐波问题,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如何测量出准确的谐波电压。电容式电压互感器(CVT)在电力系统高电压测量中占支配地位,以目前情况来说,CVT在高压电网中已经完全满足基波电压的测量要求与继保装置的基波信号变换要求,但存在谐波分量的系统中,CVT却不能正确反应实际情况。这是因为CVT基于谐振测量的工作原理,使其在对谐波电压信号测量时存在较大的测量误差,换言之,CVT不能用于谐波测量的不足限制了设备的应用范围。为了能够利用CVT精确地测量谐波电压,本文提出一种仅使用CVT的二次侧输出电压信号作为原始数据推算出一次侧谐波电压数值的校正测量方法。第一章,阐述了基于CVT的谐波电压测量误差校正曲线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对CVT谐波测量的国内外研究的现状进行介绍。第二章,对CVT的基本组成部分进行分析和概括,建立CVT的模型,并对各元器件特性进行理论分析。第三章,通过理论分析推导和仿真计算介绍CVT等效电路各个结构参数对传变特性的影响情况,从而解决因参数变化导致传变变比和相移特性的偏差校正问题。第四章,利用模型仿真方法对CVT谐波传变特性进行研究,比较理论分析结果和仿真计算。第五章,介绍CVT谐波测量误差校正曲线的制备方法其实现过程。本文针对如何利用现有电网设备准确测量谐波电压这个问题,以CVT为突破点,首先根据经典电路理论与CVT实际结构建立CVT的等效电路,根据二端口网络理论分析绘制CVT的幅频响应特性曲线;再使用快速傅里叶变换工具计算出二次侧输出信号中各次谐波的电压值;通过电脑计算出CVT幅频响应特性曲线中基波和各次谐波之间的数值关系,计算校正二次侧获得的谐波电压数值,最后得出一次侧谐波电压的实际值,实现利用CVT精确地测量谐波电压的目的。
杨龙[6](2019)在《电气试验数据现场记录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电气试验人员是保证电力设备安全的医生,试验人员采用多样化的试验设备检查电力设备的绝缘性能和技术指标,确保电网的安全运行。电气试验数据的现场记录分析是电气试验的重要环节,试验数据记录分析的可靠性、实时性及纵(横)可对比性是变电设备状态评价的基石。目前现场试验数据记录分析存在诸多问题:试验数据记录本保存困难、试验数据记录不规范、数据分析繁琐、数据查阅不方便、无法满足多工作的需要,设计并制作电气试验数据现场记录分析系统解决以上问题。本论文介绍了电气数据记录与分析的研究背景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详细分析了用户需求,设计并实现了电气试验数据现场记录与分析系统,重点介绍了系统总体B/S架构设计以及系统采用Java语言编程,用MySQL存储数据的实现过程。首先,根据电气试验数据现场记录分析系统的功能,构建系统的整体框架,设计软件系统各模块的功能需求。其次,对软件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和数据库进行详细的设计。最后,详细介绍各功能模块的实现过程及效果,通过全面的软件测试,完成相应的测试工作,形成完整的应用软件。本文设计开发的电气试验数据现场记录分析系统软件,其可以将电气试验现场试验数据实时的记录、分析、存储,并且可以进行多用户的试验数据共同记录及访问,最终将试验数据以Word文件形式导出,完成试验数据的完整记录分析,进而判断变电设备的运行工况,为电网的安全运行提供设备基础。本系统改变了国网攀枝花供电公司电气试验数据记录与分析的传统人工工作方式,有效的提升了现场工作效率和试验数据分析的的准确性,实际应用中已发现多起不合格试验数据。同时由于本系统编制的标准化电气试验项目模板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内部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和通用性,使本系统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黄国良,钱昊,徐东辉,范明[7](2018)在《容性设备带电检测接口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文中指出分析了末屏泄漏电流检测对容性设备绝缘检测的重要性,介绍了一种检测容性设备的泄漏电流的便捷装置,阐述了安装该装置的必要性、描述了设备的检测原理及结构,对检测数据与停电数据及其他设备检测进行比对,提出了现场设备检测、运行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李元源[8](2018)在《变电站电气设备绝缘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绝缘性能是判断变电站电气设备能否正常工作的重要指标,一旦出现绝缘泄漏等故障,将会对设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电气设备绝缘在线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设备绝缘参数,提前预判设备运行状态,从而决定是否实施状态检修,避免设备发生绝缘泄露等故障。绝缘在线监测系统涉及信号传感、处理等众多技术,本文分析了绝缘在线监测方法、泄露电流检测方案,设计了补偿零磁通电流传感器,研究了介质损耗算法,通过加汉宁窗对谐波分析法进行改进,能较好地减低“栅栏效应”与“频谱泄漏”的影响。本文研究了绝缘在线监测系统的总体结构,研制了一种基于DSP控制器和专用ADC转换器的分布式容性设备绝缘在线监测系统,完成了绝缘监测终端的硬件和软件研发,设计了各部分电路系统和硬件抗干扰措施,完成了监测终端控制主程序以及信号采样、数据处理、通信中断子程序设计。经过对安装在某变电站的系统进行调试和实测数据分析,本文设计的绝缘在线监测系统可以对容性设备的绝缘状态进行可靠监测,测量准确性较高,能够达到设计要求。
王立军[9](2014)在《电容式电流互感器带电测试》文中指出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决定于电力设备的可靠性,开展电力设备的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可及时发现设备中的隐患,防止突发事故;可以避免现行预防性维修制度可能维修不及时或过渡维修的固有弱点,变预防性检修为预知性维修即状态检修。因而能够显着提高设备的运行可靠性并减少维修费用,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李华伟[10](2012)在《高压容性设备绝缘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一直以来,对高压电力设备的维护主要是依据《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在停电情况下进行定期预防性试验和计划检修。预防性试验需要在设备停电的条件下进行,试验时间集中、工作量大,定期检修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不能及时发现运行设备内部的故障隐患,无法确保检修周期内设备安全运行;其试验等效性较差,试验电压大大低于设备的运行电压,以致使某些设备绝缘缺陷不能被有效检出。变电站高压电容型设备是指电流互感器(CT)、电压互感器(PT)、耦合电容器,他们和避雷器合称变电站小四器,在变电站高压设备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论文在分析国内外各种主要介质损耗角测量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传统谐波分析法测量特点以及由此产生“栅栏效应”和“频谱泄漏”的原因,在参考电容型设备介质损耗因数检测技术的基础上,用加窗函数算法进行改进分析,能够较好地减少“频谱泄漏”和“栅栏效应”,并对算法进行了仿真分析。考虑到环境因素以及电路自身可能引入干扰的影响,提出了基于参考相技术,并研究和利用了“零磁通”电流互感器,基于DSP的容性设备绝缘在线监测就地化测量单元,使介质损耗角准确度提高,从而满足工程需要。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1:研究和利用了基于汉宁窗的FFT算法,并设计了MATLAB仿真程序进行了验证,实现了对容性高压设备的绝缘参数的有效分析2:研究和利用了一种新型的零磁通电流传感器,提高了信号的采样精度3:设计了一种基于参考相技术的容性设备绝缘就地监测单元,解决了信号远距离传输可能导致的测量结果误差与精度下降的问题经过系统调试、实测数据分析表明,本文设计的南汇220千伏变电站电气设备绝缘监测系统对于电容型高压设备介质损耗监测是有效的,利用相对值法和趋势法是可以达到对设备绝缘状态的可靠监测的,为实现设备的状态检修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电流互感器末屏绝缘对tgδ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流互感器末屏绝缘对tgδ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电力变压器预防性试验技术要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绝缘电阻和吸收比试验 |
1.1 技术思路 |
1.2 试验技术路径 |
1.2.1 试验设备选择 |
1.2.2 测试环境设定 |
1.2.3 测量时的技术要求 |
2 直流耐压及泄露电流试验 |
2.1 试验技术要求 |
2.2 试验技术要点分析 |
3 介质损耗角正切值试验 |
3.1 介质损耗角正切值物理意义 |
3.2 试验技术要点分析 |
4 感应耐压试验 |
4.1 试验意义 |
4.2 试验技术要求 |
4.3 感应耐压试验现场执行 |
4.3.1 检测阻抗以及方波校验 |
4.3.2 试验过程 |
5 结束语 |
(2)220 kV电流互感器油中溶解气体异常故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油浸正立式电流互感器 |
2 故障情况 |
3 试验分析 |
3.1 绝缘电阻试验 |
3.2 介质损耗因数tgδ及电容量Cx试验 |
3.3 油中溶解气体分析 |
4 解体分析 |
5 故障原因 |
6 结语 |
(3)220kV变电站电流互感器故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某220kV变电站W相电流互感器故障 |
1.1 试验分析 |
1.2 故障判断 |
1.3 原因分析及处理 |
2 某220kV变电站U相电流互感器故障 |
2.1 故障检测 |
2.2 试验分析 |
2.3 故障判断 |
2.4 原因分析及处理 |
3 结束语 |
(4)高压电缆局部放电与介质损耗的检测诊断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高压电缆局部放电检测研究现状 |
1.2.2 高压电缆介质损耗监测研究现状 |
1.3 现有研究不足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基于典型缺陷的高压电缆加压测试实验 |
2.1 高压电缆典型人工缺陷类型 |
2.2 高压电缆加压测试实验原理 |
2.2.1 高压电缆单源缺陷的局部放电实验原理 |
2.2.2 高压电缆多源缺陷的局部放电实验原理 |
2.2.3 高压电缆介质损耗检测实验原理 |
2.3 高压电缆典型缺陷加压测试方法及实验步骤 |
2.3.1 高压电缆典型缺陷加压测试方法 |
2.3.2 高压电缆典型缺陷加压测试实验步骤 |
2.4 高压电缆加压测试实验数据分析 |
2.4.1 高压电缆单源缺陷的局部放电数据分析 |
2.4.2 高压电缆多源缺陷的局部放电数据分析 |
2.4.3 高压电缆介质损耗检测的数据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3 基于多点同步的高压电缆介质损耗检测技术与误差分析 |
3.1 高压电缆介质损耗检测原理 |
3.1.1 高压电缆介质损耗绝对测量法 |
3.1.2 高压电缆介质损耗相对测量 |
3.2 高压电缆介质损耗检测误差分析 |
3.3 高压电缆介质损耗检测系统 |
3.3.1 高压电缆介质损耗检测新型系统原理 |
3.3.2 高压电缆介质损耗检测新型改进方法 |
3.4 算例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高可靠性同步触发采集和特征优化选择的高压电缆局放多源头识别 |
4.1 多源头局放来源与分类 |
4.2 基于高可靠性同步触发采集与多源信息融合的高压电缆局放多源识别 |
4.2.1 高压电缆高可靠性同步触发采集原理 |
4.2.2 高压电缆局放信号 |
4.2.3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高压电缆局放多源头识别模型 |
4.2.4 基于同步触发采集的局放检测实验与算例分析 |
4.3 基于特征优化选择与聚类分割的高压电缆多源局放识别 |
4.3.1 高压电缆局放特征提取与优化选择 |
4.3.2 基于优选特征与K-Means聚类的高压电缆多源局放识别模型 |
4.3.3 算例分析 |
4.4 基于优选特征和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的高压电缆局放多源头识别 |
4.4.1 卷积神经网络原理 |
4.4.2 基于优选特征和卷积神经网络的高压电缆多源局放识别 |
4.5 算例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基于局放检测技术的高压电缆动态自适应状态诊断技术 |
5.1 基于局放检测技术的高压电缆状态诊断方法 |
5.2 高压电缆状态诊断的影响因素分析 |
5.2.1 考虑电缆自身信息 |
5.2.2 局放和干扰的识别 |
5.2.3 局放源头和类型 |
5.3 基于动态自适应技术的高压电缆状态诊断模型 |
5.4 算例分析 |
5.4.1 某供电公司高压电缆诊断案例 |
5.4.2 某EPR电缆诊断案例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学术成果 |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 |
(5)基于CVT的谐波电压测量误差校正曲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二章 CVT等效电路模型研究 |
2.1 CVT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
2.2 CVT等效电路与传递函数 |
2.3 CVT等效电路参数的特性分析 |
2.3.1 主电路参数 |
2.3.2 杂散电容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不同因素对CVT传变特性影响分析 |
3.1 主参数对CVT传变特性影响 |
3.1.1 主电容变化 |
3.1.2 补偿电抗器变化 |
3.1.3 中间互感器变比 |
3.1.4 负载变化 |
3.2 杂散电容对CVT传变特性影响 |
3.2.1 补偿电抗器等效杂散电容 |
3.2.2 一次侧绕组对地等效杂散电容 |
3.2.3 一次侧与二次侧绕组间等效耦合电容 |
3.2.4 二次侧绕组对地等效杂散电容 |
3.3 频率变化对CVT传变特性影响 |
3.4 多参数变化对CVT传变特性的综合影响 |
3.4.1 多参数变化对CVT传变特性的综合影响分析 |
3.4.2 多参数变化对CVT传变特性影响的处理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CVT模型计算机仿真研究 |
4.1 CVT模型仿真 |
4.2 主参数变化的影响仿真 |
4.2.1 C1偏离理想参数 |
4.2.2 C2偏离理想参数 |
4.2.3 C1和C2同时变化 |
4.2.4 补偿电抗器偏离的影响 |
4.2.5 中间互感器和负载的影响 |
4.2.6 主参数变化仿真分析结论 |
4.3 杂散电容变化的影响仿真 |
4.4 频率变化的影响仿真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CVT谐波数据修正方法与谐波测量方法研究 |
5.1 谐波分析与处理技术 |
5.1.1 关于傅氏变换的几个基本概念 |
5.1.2 谐波分析算法的基本原理 |
5.1.3 算法特性分析 |
5.1.4 结论 |
5.2 主电路参数变化处理技术 |
5.3 杂散电容变化处理技术 |
5.3.1 补偿电抗器等效杂散电容影响 |
5.3.2 中间互感器等效杂散电容影响 |
5.3.3 杂散电容受温度影响分析 |
5.3.4 杂散电容对CVT谐波测量影响处理方法 |
5.4 CVT谐波测量误差校正曲线 |
5.4.1 CVT谐波测量误差校正技术 |
5.4.2 误差校正曲线制备方法 |
5.5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电气试验数据现场记录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1.1.1 课题的背景 |
1.1.2 课题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4 本文的整体框架 |
第二章 系统需求分析 |
2.1 系统的整体需求 |
2.2 功能性需求 |
2.2.1 试验报告基础信息填写模块具体需求 |
2.2.2 试验项目模板选择模块具体需求 |
2.2.3 试验数据记录分析模块具体需求 |
2.2.4 试验结论分析模块具体需求 |
2.2.5 试验报告导出模块具体需求 |
2.3 非功能性需求 |
2.3.1 软件运行环境需求 |
2.3.2 软件运行需求分析 |
2.4 系统开发目标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总体设计 |
3.1 系统开发技术 |
3.1.1 Java语言编程 |
3.1.2 B/S架构及JFinal框架 |
3.1.3 MySQL数据库存储数据 |
3.1.4 无线局域网访问数据库技术 |
3.1.5 Microsoft Office |
3.2 系统架构设计 |
3.2.1 设备组件驱动 |
3.2.2 完整架构 |
3.2.3 数据处理分析流程 |
3.2.4 实现技术的选择 |
3.2.5 配置文件驱动 |
3.3 功能模块设计 |
3.3.1 试验报告模板基础元素建立及相关数据管理 |
3.3.2 试验报告管理 |
3.3.3 试验仪器管理 |
3.3.4 用户管理 |
3.3.5 日志管理 |
3.4 数据库设计 |
3.4.1 数据库中模型管理设计 |
3.4.2 数据库常量配置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关键模块详细设计 |
4.1 系统结构 |
4.2 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
4.2.1 试验报告基础信息填写模块详细设计 |
4.2.2 试验项目模板选择模块详细设计 |
4.2.3 试验数据记录分析模块详细设计 |
4.2.4 试验结论分析模块详细设计 |
4.2.5 试验报告导出模块详细设计 |
4.3 数据库模块详细设计 |
4.4 图形界面与文档生成 |
4.4.1 图形界面 |
4.4.2 文档生成 |
4.5 数据关联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实现与测试 |
5.1 系统开发环境 |
5.2 系统功能模块实现 |
5.2.1 用户登录模块实现 |
5.2.2 试验报告展示模块实现 |
5.2.3 试验报告查询模块实现 |
5.2.4 试验报告基础信息填写模块实现 |
5.2.5 试验项目模板选择模块实现 |
5.2.6 试验数据记录分析模块实现 |
5.2.7 试验结论分析模块实现 |
5.2.8 试验报告导出模块实现 |
5.2.9 其他辅助功能模块实现 |
5.3 系统测试 |
5.3.1 测试环境 |
5.3.2 测试方法 |
5.3.3 测试过程 |
5.3.4 功能模块测试 |
5.3.5 性能测试 |
5.3.6 安全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容性设备带电检测接口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容性接口的意义 |
1.1 电流检测的重要性 |
1.2 接口安装的必要性 |
2 容性设备接口的原理及结构 |
2.1 容性设备的测量原理 |
2.2 容性设备带电检测接口的安装结构 |
2.3 取样单元盒的安装 |
3 检测数据比对 |
3.1 末屏泄漏电流检测 |
3.2 相对介损及电容量检测 |
4 结束语 |
(8)变电站电气设备绝缘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状况 |
1.3 在线监测研究的必要性 |
1.4 论文工作内容 |
2 绝缘监测技术概述 |
2.1 电气设备绝缘参数 |
2.2 介损测量原理 |
2.3 影响绝缘监测的主要因素 |
2.4 本章小结 |
3 绝缘在线监测系统技术分析 |
3.1 在线监测方法分析 |
3.2 泄漏电流检测分析 |
3.3 介损算法分析 |
3.3.1 谐波分析法的测量原理 |
3.3.2 谐波分析法的局限性 |
3.3.3 加汉宁窗谐波分析法 |
3.4 本章小节 |
4 电气设备绝缘在线监测系统的总体设计 |
4.1 电气设备绝缘在线监测系统的结构设计 |
4.1.1 电气设备绝缘在线监测的总体构架 |
4.1.2 容性设备绝缘在线监测终端的工作原理 |
4.1.3 容性设备绝缘在线监测终端的结构设计 |
4.2 电流传感器研究 |
4.3 容性设备绝缘在线监测终端的硬件设计 |
4.3.1 监测终端硬件结构设计 |
4.3.2 DSP控制器选型 |
4.3.3 ADC转换方案对比 |
4.3.4 各部分电路系统设计 |
4.3.5 硬件抗干扰设计 |
4.4 电气设备绝缘在线监测系统的软件设计 |
4.4.1 系统软件功能设计 |
4.4.2 下位机软件设计 |
4.4.3 上位机软件功能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5 电气设备绝缘在线监测系统的测试及分析 |
5.1 系统实际应用 |
5.1.1 系统结构 |
5.1.2 系统安装 |
5.1.3 系统运行界面介绍 |
5.2 系统调试 |
5.2.1 系统管理测试 |
5.2.2 设备状态管理测试 |
5.2.3 设备数据管理测试 |
5.2.4 系统调试管理 |
5.3 容性设备绝缘在线监测数据分析 |
5.3.1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绝缘监测数据分析 |
5.3.2 主变压器绝缘套管的监测数据分析 |
5.3.3 与传统停电试验数据对比分析 |
5.4 监测结果分析 |
5.4.1 设备状态分析 |
5.4.2 在线监测误差分析 |
5.4.3 在线监测系统效益评估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电容式电流互感器带电测试(论文提纲范文)
1 目的和意义 |
2 试验方法的选择 |
3 电流互感器测量误差分析 |
3.1 接入电桥标准电容CN电压变化引起的误差分析 |
3.2 高压电容分压C1绝缘下降引起的误差分析 |
3.3 被试品的末屏电容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
4 现场注意事项 |
5 实际使用情况 |
6 结论及前景 |
(10)高压容性设备绝缘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在线监测技术的发展阶段以及主设备的监测项目 |
1.2.1 在线监测技术的发展阶段 |
1.2.2 在线监测的基本原理和主设备的监测项目 |
1.3 电容型高压设备介质损耗在线监测的意义 |
1.3.1 绝缘在线监测信号提取技术的研究 |
1.3.2 容性设备介质损耗角的测量技术研究 |
1.4 容性设备绝缘在线监测系统的发展和现状 |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主要工作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tgδ的测量原理以及算法 |
2.1 介质损耗角的测量方法 |
2.1.1 过零点时差比较法 |
2.1.2 过零点电压比较法 |
2.1.3 正弦波参数法 |
2.1.4 相关分析法 |
2.1.5 CZT 算法 |
2.1.6 高阶正弦拟合法 |
2.2 谐波分析法 |
2.2.1 谐波分析法测量原理 |
2.2.2 介质损耗角谐波算法的局限性 |
2.3 基于加窗的谐波分析法用于 tgδ在线测量计算 |
2.3.1 窗函数的选择 |
2.3.2 基于加汉宁窗的改进谐波法 |
2.3.3 加窗 FFT 的 MATLAB 仿真分析 |
2.4 巴特沃斯滤波 |
2.4.1 巴特沃思低通滤波器的基本原理: |
2.4.2 容性设备绝缘系统巴特沃斯滤波器的设计 |
2.4.3 容性设备绝缘系统巴特沃斯滤波器的 MATLAB 仿真 |
2.5 零磁通电流传感器在 tgδ在线测量中的作用 |
2.5.1 普通穿芯电流传感器 |
2.5.2 零磁通传技术感器 |
2.5.3 补偿型零磁通电流传感器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容性设备绝缘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3.1 容性设备绝缘在线监测的总体构架 |
3.2 容性设备绝缘在线监测单元的工作原理 |
3.3 零磁通电流传感器的设计 |
3.4 系统的抗干扰措施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容性设备绝缘在线监测系统的实际应用与分析 |
4.1 系统在南汇变电站的实际安装和应用 |
4.1.1 系统结构 |
4.1.2 系统的实际安装、调试 |
4.1.3 系统的运行界面介绍 |
4.1.4 绝缘在线检测系统的启动调试 |
4.2 容性设备绝缘在线监测数据分析 |
4.2.1 氧化锌避雷器泄露电流以及 tgδ数据分析 |
4.2.2 电容式压变的绝缘监测数据分析 |
4.2.3 主变铁芯接地电流的监测数据分析 |
4.2.4 主变压器绝缘套管的监测数据分析 |
4.3 容性设备绝缘在线监测系统数据与传统停电试验数据的分析 |
4.4 绝缘诊断策略 |
4.4.1 相对比较法 |
4.4.2 趋势分析法 |
4.5 容性绝缘设备的在线监测误差分析 |
4.6 容性绝缘监测系统的效益评估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四、电流互感器末屏绝缘对tgδ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电力变压器预防性试验技术要点分析[J]. 张大宏,尚等锋.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1(03)
- [2]220 kV电流互感器油中溶解气体异常故障分析[J]. 李双双,张晓明,李家琪. 电力与能源, 2020(06)
- [3]220kV变电站电流互感器故障分析[J]. 岳宇飞. 河北电力技术, 2020(03)
- [4]高压电缆局部放电与介质损耗的检测诊断技术研究[D]. 陈玉竹.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1)
- [5]基于CVT的谐波电压测量误差校正曲线研究[D]. 刘小沛. 广东工业大学, 2019(02)
- [6]电气试验数据现场记录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杨龙.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 [7]容性设备带电检测接口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 黄国良,钱昊,徐东辉,范明. 电气应用, 2018(22)
- [8]变电站电气设备绝缘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李元源. 西华大学, 2018(02)
- [9]电容式电流互感器带电测试[J]. 王立军. 科技风, 2014(22)
- [10]高压容性设备绝缘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李华伟. 上海交通大学, 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