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电机绝缘质量判断、绝缘劣化、老化原因及预防

高压电机绝缘质量判断、绝缘劣化、老化原因及预防

一、高压电机绝缘质量的判断、绝缘劣化、老化原因及其预防(论文文献综述)

刘金辉[1](2021)在《大型电机铁心片间故障分析与风险预测》文中指出随着智能生产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对于产品的安全服役和有效感知变得越来越重要。大型电机作为工业制造系统的核心设备之一,其运行的可靠性将直接关乎整体生产线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定子铁心作为电机的主要部件之一,一旦出现故障,可能引起大范围的硅钢片烧毁,甚至停机事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危险。因此,对电机关键结构的退化失效状态分析、恶化趋势预测、优化结构设计及科学合理的检修机制建立,是保证安全、提升服务质量及降低维护成本的关键。研究铁心片间故障机理和渐变过程中的主要发展模式,提出一种可以计算不同故障发展模式下处于渐变过程中铁心故障域电气量参数的解析算法。考虑定子叠片硅钢片中交变磁场的趋肤效应,推导其内部磁场解析式及复功率计算式,并基于电路理论搭建处于初始故障和完全故障两种发展模式下硅钢片的等效电路;计算得到了由多张叠片组成故障域的涡流损耗和感应电压,定量分析故障片数对故障区域电气量参数的影响。充分考虑频率和磁通对垂直于冲片轧制方向肌肤深度影响,对原有各向异性电导率、磁导率计算公式进行合理修正,提出一种针对片间故障的快速模拟方法----考虑片间短路故障下铁心叠片均匀化建模方法。采用宏观结构等效电导率与磁导率均匀连续体代替实际叠片,构建片间故障三维涡流场计算模型;计算得到不同故障发展模式下处于渐变过程中铁心故障域的电阻、轴向电导率、磁导率、涡流感应电流及涡流损耗;通过与涡流检测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其所建仿真计算模型的合理性和工程中的适用性。获悉故障域硅钢片的故障来源、所处环境及现行电机定子片间故障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采用低频励磁和涡流检测法相结合的检测方式,基于ARM嵌入式系统和IP协议以太网通讯,设计一个使用LM3S8962微处理器的片间短路故障检测系统。对不同故障发展模式下处于渐变过程中铁心故障域的感应电压进行检测,对感应电压的解析计算方法进行实验验证。计算得到不同故障发展模式下处于渐变过程中铁心故障域轴向导热系数的参数变化,采用实验检测和仿真计算相结合的方式,分别建立铁心故障域的等效传热模型和三维温度场模型;计算处于不同故障发展模式下处于渐变过程中铁心故障域轴向导热系数和温升;进行与样机现场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讨论了叠片故障域温升的发展趋势及对绕组绝缘和铁心叠片的危害。研究了现行故障状态的评估方法和检修机制,提出一种基于趋势预测的铁心故障程度评估与风险预测机制;采用潜在风险的预测和可靠性状态智能感知结合的方式,分别建立对不同故障发展模式下处于渐变过程中铁心故障域电气参数发展趋势计算的灰预测模型和可靠性状态评估模型;结合企业提供的事故数据和现有仿真参数,对铁心故障域当前状态进行故障判别和程度等级划分,并为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同时,也为企业制定合理高效的检修机制提供理论和数据参考。

黄启昭[2](2021)在《大型电机环氧云母绝缘频域介电响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环氧云母绝缘是大型电机定子线棒主绝缘常采用的材料,其性能关系到机组运行可靠性。现阶段我国许多大型电机运行年限在二十年以上,绝缘问题堪忧,绝缘状态亟待估计。大型电机运行过程中要经受热应力、电应力、机械应力和环境应力等多种老化因子的作用逐渐老化,继而导致电机故障,电力作为现代经济核心,大型电机绝缘问题不容忽视。现阶段,介电响应理论的发展为评估环氧云母绝缘状态体系提供了新思路,具有工程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基于介电响应理论,利用频域介电谱法(FDS)对环氧云母绝缘的介电特性开展研究工作。阐述了电介质的老化机理,并结合环氧云母绝缘分析了多种老化因子联合作用下绝缘劣化过程。详细介绍了电介质的极化的宏观特性和微观机理,并结合频域介电响应理论分析了电介质的介电弛豫模型。结果显示:环氧云母绝缘存在多种极化形式,但在工频电压下,起主导作用的是转向极化。因此采用Davidson-Cole模型研究环氧云母绝缘的介电特性。搭建热老化平台、绝缘受潮试验平台、吸收比测试平台和频域介电谱法(FDS)测试平台开展试验研究工作。试验中对环氧云母绝缘试样进行多周期热老化试验、受潮试验并结合吸收比参数研究绝缘的性能变化;研究了不同老化程度的环氧云母绝缘试样频域介电谱和极化机理,并用Davidson-Cole模型提取特征参量研究温度对环氧云母绝缘的频域介电测试的影响。结果表明:吸收比反应出环氧云母绝缘试样老化程度加深、受潮后性能逐渐劣化;Davidson-Cole模型提取不同测试温度下的特征参量和基于过渡态理论得出活化能可表征环氧云母绝缘随温度变化的特性;频温平移因子可消除测试温度对频域介电谱影响,试验验证结果一致。继而搭建电-热-机械老化平台对发电机定子线棒进行老化试验,建立Davidson-Cole模型提取特征参量和老化时间的关系推算绝缘的老化程度。最后对山东某厂的电机进行FDS现场测试,结果表明:现场测试与试验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可将频域介电谱法推广至大型电机定子线棒绝缘老化状态的现场评估。

韩英喆[3](2021)在《基于频域介电谱的环氧-云母复合绝缘受潮状态评估》文中研究表明近几年备受关注的频域介电谱法可以对电力设备绝缘进行无损检测,但是该方法在环氧-云母复合绝缘的应用还处于发展阶段。因此,基于频域介电谱深入探究环氧-云母复合绝缘状态,建立绝缘状态评估模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搭建试验平台与测试平台,制备绝缘样品。研究发现在样品固化过程中,其介质损耗值、相对介电常数整体上升,电导率降低,在170℃固化6-8 h时介电特性达到稳定状态,是由固化过程中环氧树脂不断交联导致的,可通过红外光谱中环氧树脂官能团的特征峰强度变化验证。此外,绝缘后固化过程的频域介电谱特性与固化过程相似,为保证后续试验的规律性,依照频谱变化制备基本完成后固化样品。本文制备不同老化、不同受潮状态样品,研究发现老化导致样品介质损耗值增大,在老化严重时会在低频处发生弛豫、弥散,相对介电常数随老化逐渐变大。绝缘的受潮状态主要受老化和环境湿度影响,在初始受潮过程中,介质损耗值因环氧树脂吸附水分子整体增大,过多的水分子使介质损耗值出现弛豫现象,老化严重、受潮湿度增大后,样品向饱和受潮阶段发展,介质损耗值在低频处弥散。不同受潮状态绝缘样品介损积分随测试频率单调递增,定义测试频段介损积分最大值为受潮评估因子,与吸收比建立指数拟合关系。此外,可引入频温平移因子校正不同测试温度下的介质损耗曲线,并计算活化能证实该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提取受潮特征指标,划分受潮等级,建立组合赋权-灰色关联法定性评估绝缘受潮状态。对频域介电谱进行温度修正,与受潮评估因子计算的吸收比相互验证,建立完整稳定的受潮评估方法,并通过实验室样品验证,为频域介电谱法在环氧-云母复合绝缘状态评估上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任庆旺[4](2020)在《南水北调工程台儿庄泵站设备保护误动作案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泵站机电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能够顺利有效发挥效益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新建大型泵站都采用了自动化运行管理方式,但是目前的自动化系统还不够完善,在泵站实际运行中有时会出现变压器、电机、水泵和水位等主要设备出现误报警的现象,导致泵站在未实际出现误动作的情况下不得不停机检查和排除设备出现的故障,严重影响了泵站的正常运行。为此,根据多年泵站实际工作中处理设备保护误动作问题的体会,本文对南水北调一期工程台儿庄泵站主设备保护误动作的案例进行了调查分析,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提出了改进措施,对提高泵站运行的可靠性取得了较好效果。本文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对变压器温度保护系统误动作案例进行了调查分析,得出了变压器温度保护系统误动作的主要原因,即设备安装不规范,现场温度测量保护仪表信号输出电缆出现接头,导致芯间短路,导致保护装置接收错误信号,从而触发保护误动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消除故障的应急措施和防止类似误动作故障发生的预防措施及建议。通过各项措施的落实,消除了变压器温度保护误报警,有效提升了泵站安全运行率。2、对电机温度过高保护系统的误动作案例进行分析,得出了保护误动作的原因:主电动机温度测量回路及保护逻辑判断程序存在缺陷,导致温度测量保护系统易出现温度瞬时突变值,且无法过滤,从而引起保护误动作;提出了改进温度测量线缆连接方式和优化逻辑判断程序的措施。通过优化改进,减小了温度测量数据的波动性,提升了温度测量保护系统的可靠性。3、对水泵冷却润滑水断水保护系统误动作案例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保护误动作原因:南水北调工程调水泵站运行方式特殊,热式示流信号器损坏率较高,使用寿命较低,同时示流信号器测量信号的单点测量导致系统容错率太低,从而导致保护误动作;提出了改善示流信号器使用条件和优化逻辑判断程序的措施,提升了保护系统的容错率和可靠性。4、对泵站出水池水位误报警案例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水位误报警的主要原因,即:水位传感器通气管堵塞,无法连通大气获得准确的大气压,从而导致最终测得水位随外界温度进行变化,从而引起出水池水位误报警;提出了消除和防止水位误报警的措施,消除了水位计故障后,水位超高报警消失,水位测量数据恢复正常。对台儿庄泵站设备保护近几年已发生的误动作、误报警的典型案例进行了总结,从传感器安装方式、信号传输线路安装方式、设备保护逻辑判断程序设置、设备保护参数设定等几个方面,研究了设备保护误动作原因,找到了保护系统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分析了设备保护设计的合理性,提出了改进的措施和建议,并通过改进措施的实施提升了台儿庄泵站设备保护系统的可靠性,同时对南水北调其他大型泵站设备保护误动作问题的分析判断、设备保护系统的优化改进和可靠性的提升等具有主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苏营[5](2020)在《大型汽轮发电机绝缘热交换与热损伤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和发电技术的发展,核电技术的优势也逐渐凸显,核电站采用的水-氢-氢冷汽轮发电机也取得了进一步发展,由于它的容量大,热、电负荷高,加之受转子旋转、振动的影响,其转子绝缘系统比较脆弱。同时,在环保压力下,越来越多的燃煤电厂已经改成了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站,与之配套的大容量空冷汽轮发电机有回春之势,而采用单路通风型式的空冷汽轮发电机,定子的温度受转子出风的流量和温度影响,定子侧的温度普遍高于转子侧,而且定子绝缘还承受高电压和机械振动,它的健康状态受到考验。基于上述问题,本文以一台1100MW核电水-氢-氢冷汽轮发电机转子和一台150 MW火电空冷汽轮发电机定子为研究对象,从以下四方面展开研究:首先,依据汽轮发电机的实际结构,提出以复杂风路为前置边界的三维流体与传热的数学模型,进行流体场和温度场的计算与分析。一方面,分析了核电汽轮发电机在绝缘健康状态下的转子绕组、铁心、绝缘和流体的温度分布,流体沿坐标方向的速度分量分布,以及通风沟内表面流体速度和它的散热系数的变化关系;另一方面,考虑到火电空冷汽轮发电机采用单路通风型式,转子周向旋转和气隙轴向进风影响定子径向通风沟进风的流量、温度和方向,因此,建立了计及转子旋转的定-转子耦合的流体与传热计算模型,计算并分析了各个结构件的温度分布,通风沟内流体的速度分布,以及气隙进风量对定子温度场和径向通风沟流量分布的影响。其次,基于有限体积方法计算了1100 MW核电汽轮发电机转子旋转状态下的温度场,分析了绕组内氢气的入射角度变化、转子铁心附加损耗变化和转子绕组短时强励对流体温度场和速度场的影响,以及转子绝缘的热交换情况。由于发电机在电、热、机作用下运行,定子主绝缘可能会产生脱壳间隙,而空气引起的氧化反应会使脱壳间隙逐渐加大,因此,以150 MW火电空冷汽轮发电机定子为例,建立靠近股线侧的主绝缘正常至失效的不同脱壳程度的计算模型,基于有限体积方法和流体与传热理论,计算并分析了定子主绝缘沿轴向和周向发生不同程度的非贯通性脱壳情况下,绕组、绝缘、脱壳间隙的空气和铁心的温度分布。通过分析发现,检测绕组两侧铁心温差可以判断绝缘脱壳的现象,对发电机的故障诊断和安全运行提供了理论依据。再次,计算并分析150 MW空冷汽轮发电机定子绕组外侧的散热系数分布,拟合出绕组迎风侧散热系数沿轴向的变化曲线,修正了定子绕组迎风侧散热系数表达式。考虑到绝缘的导热性对绕组传热的影响,对采用高导热材料的定子绝缘电场和热场进行分析。由于高导热材料掺杂至绝缘会出现掺杂不均的问题,引起绝缘导热性的不均衡,因此,对高导热粉末在定子主绝缘不同位置掺杂不均匀情况下的电场和温度场进行了分析,为新型主绝缘材料在发电机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最后,为探究电、热不同因子对定子主绝缘脱壳的影响,建立了发电机定子主绝缘热损伤下的电-热-流耦合有限元模型。计算并分析了发电机定子主绝缘导热系数和脱壳间隙变化对其电场和温度场的影响。根据得出的计算结果,提出计及电-热双因子作用引起的绝缘热损伤的剩余寿命预测,基于RBF神经网络模型,以绝缘导热系数、介电常数、最大场强和最大绝缘温度为输入样本,绝缘和绕组的平均温差为输出样本来预测剩余寿命,补充了单一因子预测剩余寿命的缺陷,提高了预测精度。通过对汽轮发电机定、转子绝缘的热交换情况、健康状况、新型材料的使用以及绝缘故障情况下的剩余寿命预测的研究,获得的结果可以更好地指导汽轮发电机的安全运行和开发更大容量的发电机。

李玮[6](2020)在《高压电动机定子绕组端部绝缘相间放电和电痕放电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压电动机是工业生产的重要设备,其安全与可靠运行广受关注。随着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电动机朝着大容量、高电压的方向发展,故障发生率也随之增长,对高压电动机的安全运行提出了新的挑战。定子绕组绝缘损坏是引起高压电动机故障的重要原因。绕组端部是绝缘事故的多发地。端部绝缘多由手工绕制而成,其电气和机械强度难以保证。此外,端部绝缘遭受的老化应力较槽内绝缘更加复杂,且直接裸露于环境中,易因磨损、变形、油污侵蚀等发生绝缘事故。局部放电作为绝缘损坏的重要原因和表象,是检测绝缘状态的有效手段。通过局部放电监测,有利于降低绝缘事故的发生率。然而,目前有关绕组端部绝缘局部放电指纹库建立不完全,相关放电机理研究也未见报道。因此,对高压电动机定子绕组端部绝缘的相间放电和电痕放电机理进行研究,分析其放电特性及发生发展过程,了解放电的发生机理,对于完善放电指纹库,提高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的可靠性,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针对高压电动机定子绕组端部绝缘相间放电和电痕放电的问题,本文以10k V定子线圈为研究对象,结合试验、仿真、放电理论,对绕组端部绝缘缺陷处电场分布、不同环境和老化阶段的相间放电特性、电痕放电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绕组端部常见绝缘缺陷包括:防晕结构破坏、绕组间间距不足及油污侵蚀。缺陷处电场集中是诱发局部放电的先决条件。防晕结构的破坏会在绝缘表面形成极大的集中电场。间距不足会使绕组间空气间隙承受较高的电场强度,诱发相间放电。绝缘表面脏污会导致绝缘表面电场集中,泄漏电流增大,形成表面碳化痕迹。发生相间放电和电痕放电的绕组,其防晕结构常存在磨损的现象。相间放电发生在定子绕组端部,是相对相或相对地的气隙放电。温度和湿度是影响放电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搭建了相间放电试验平台,采集了不同温度、湿度下的相间放电谱图,分析了放电参量随温度、湿度和电压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相间放电的PRPD谱图为一个或多个平均幅值恒定的“条形”放电簇;温度的升高促进了相间放电,湿度的升高抑制了相间放电。同时,绝缘表面状况对放电也有重要的影响。本文进行了电热联合老化下的相间放电。试验结果表明:由于绝缘表面劣化,放电簇数发生了变化。结合放电理论,本文建立了气隙型介质阻挡放电电场仿真模型和电路仿真模型。电场仿真分析得到相间放电发生前后的电场强度及空间电荷分布的变化情况,电路仿真分析发现绕组间间距是影响放电幅值的重要因素,探讨了相间放电的机理。表面电痕放电是绕组端部沿绝缘表面形成的放电。本文建立了油污滴定诱发电痕试验平台,采集了表面电痕形成的不同阶段的放电信号,分析了PRPD谱图和PSA谱图特征。试验分析表明,绕组端部电痕为放电形成的表面碳化痕迹,其形成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不同发展阶段的表面电痕谱图呈现明显差异。电痕放电的PRPD谱图为电压正半周30°附近垂直于横坐标的高幅值放电簇。结合放电理论,本文建立了沿面型介质阻挡放电电场仿真模型。仿真分析得到电痕放电发生前后和电痕形成前后的电场强度及电荷分布情况,探讨了电痕放电的机理。

李勇[7](2019)在《单路通风系统空冷汽轮发电机热交换规律的研究》文中认为国家节能减排要求,2020年单位年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相比2015年要下降15%,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目前,市场上的汽轮发电机组投建项目中,几乎没有煤电项目。市场需求促使汽轮发电机组正逐渐向燃气轮机组、自备电站余热回收、生活垃圾焚烧、生物质秸秆焚烧等小容量发电项目发展。空冷发电机机组作为这些项目的核心设备,正向着小型化、高效率发展。为了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各主机制造厂家纷纷致力于容量段为10MW-150MW空冷发电机组的二次研发设计。新机组设计需要计算精度更高,更加准确快速的计算方法支撑。目前,传统通风网络设计方法大部分采用一维管道流设计方法,该设计方法仅可得到发电机总风量,无法准确地获取发电机内部各结构风量分配的比例。本文以10OMW和150MW空冷发电机组为研究对象,提出了转子旋转强耦合与弱耦合的有限元计算方法。随后,用试验的方法测量了机组额定运行时,发电机定子通风沟处和气隙入口处空气的流量及不同位置定、转子线圈温度实验结果。在验证了计算方法正确性的前提下,提出了定-转子与流-固并行耦合的计算模型,得到了流体流量分配与固体温升和损耗密度间相互作用关系。最后,对定子主绝缘在高电压-高温度运行条件下,出现的脱壳故障,进行了故障状态和非故障状态相关定子线棒主绝缘温度分布的研究。考虑转子旋转时,场路弱耦合有限元计算方法是基于发电机通风系统设计规范中的设计思想提出的,主要借鉴了该规范中转子压力边界条件的求解方法,结合流体力学伯努利方程求解;转子旋转强耦合有限元计算方法是通过求解计算流体力学中旋转方程,得到的转子内部空气的流量与压力分布。转子弱耦合和强耦合计算方法有本质的不同,弱耦合计算方法得到的流体流量和线圈温度的结果是可靠的,但由于计算基本理论的限制,内部压力分布规律与真机运行下的参数有较大差异;强耦合计算方法得到的各个位置流体的流量和压力分布,更接近电机真机的运行状态。通过试验验证,两种计算方法流量计算结果均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强耦合有限元计算方法的精度更高。因为大型发电机内设有温度测点用于监测发电机的安全运行,所以大多数关于发电机定子内流体流动规律研究的文献,都是以发电机温度实测值作为计算准确性的判定依据。但研究发电机内部流体分布规律,最直接的验证方式是获得发电机真机内部流体流量和压力分布实验测量值,以此试验值作为流体场计算结果的判定依据。本文以一台100MW单路通风汽轮发电机组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流体通风沟流量分配和气隙流速的试验测量方法。在发电机定子通风沟与气隙入口处理放流体压力和流速测量传感器,通过测量得到这些位置的压力和风速后,发现局部定子径向通风沟内的流体流速明显偏低。随后通过三维流体场计算方法,计算得到了试验工况时发电机定子不同通风沟内流体流速计算结果,经比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基于该计算方法,又计算了三种不同隙入口流速时,对应发电机定子不同通风沟内流量计算结果。发现了随着气隙入口风速的提高,定子铁心通风沟局部会出现逆向回流的流动现象。为了分析这一现象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三维温度场计算模型。求解分析后,得出定子通风沟内的逆向回流,会使定子铁心局部温度过高,影响机组安全运行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多种结构优化方案,最终确定了一种优化结构,可以有效的抑制逆向回流的产生。并从气隙内流体静压力分布规律角度,分析了该优化结构能够有效的抑制通风沟逆向回流的内在机理。根据计算流体力学与传热学基础理论,提出了定-转子结构耦合与流-固传热耦合计算方法,将冷却过发电机转子的热风与进入气隙的冷风作为计算的流体边界条件,同时考虑了发电机定转子各自的铁耗和铜耗,还有它们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附加损耗及流体的摩擦损耗,较完整的考虑了发电机定转子本体内流体分布及损耗分布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分析了计算结果中定子内结构件温度分布规律及成因、气隙内流体分布规律及温度快速升高的原因、转子本体温度分布规律等。之后,对发电机出厂型式试验中得到的不同位置线棒温度测量数据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传统试验中,不同测量工况下,采用定子线棒温度实验测量结果直接线性拟合时,拟合方法中的不足之处。最后,用计算的方法计算了该机组,型式试验时短路试验工况下,发电机定子线棒的温度分布,最终证明线棒温度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计算分析了发电机在高电压-高温度运行条件下,定子主绝缘过热事故工况时,绝缘内部温度分布规律。采用有限元计算方法对定子线棒主绝缘脱壳后的温度场进行研究,计算了主绝缘内空气隙一步一步增大后,定子线棒和主绝缘等结构件的温度场分布。着重对定子主绝缘最大温降位置的变化及定子主绝缘沿轴-径向及周-径向的温度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主绝缘在槽内脱壳后,脱壳侧的主绝缘温度下降。由于脱壳侧散热能力降低,使内部线棒温度升高,未脱壳侧绝缘温度会随着线棒温度一起升高,导致未脱壳侧绝缘寿命下降,老化,形成新的脱壳,危及整个绝缘系统。上述研究对大容量汽轮发电机的故障运行时的故障监测和诊断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李雪[8](2019)在《新能源汽车电磁装置用绕组扁线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普及,对新能源汽车电磁装置用绕组线的需求越来越大。新能源汽车用电磁装置体积小并采用高频开关电源驱动,所处电磁环境复杂,水尘环境恶劣,对绕组线的功率密度、电磁兼容性能、防水防尘级别以及绝缘性能的要求较高,采用现有技术制造的圆线和扁线无法满足新能源汽车电磁装置的要求。因此,本文提出了针对新能源汽车电磁装置绕组的新型扁线技术,主要围绕新型扁线的制造技术、测试技术、性能分析、应用优势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了基于精轧技术与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尺寸控制技术结合的新型扁线制造技术。将统计过程控制应用到新能源车载电磁装置用绕组扁线的导体轧制过程中去,用高速反馈的在线尺寸测量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和数据统计,并将趋势判断的结果反馈给轧制工位的轧辊开度控制,得到了非常理想的高精度轧制尺寸控制结果。研究了针对新能源汽车电磁装置绕组的新型扁线测试技术,包括油电混合汽车变速箱前端电动机绕组扁线耐ATF油实验测试方法、绕组扁线的耐电晕实验测试方法、绕组扁线盐水针孔实验测试方法。得到了新能源汽车电磁装置绕组扁线的耐ATF油性能、耐电晕性能、盐水针孔性能,并对影响性能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将研究的绕组扁线技术应用到新能源汽车的电磁装置中,比较了常规圆线绕组和新型扁线绕组对新能源汽车电磁装置性能的影响,定量分析了新能源汽车电磁装置采用新型扁线绕组后在体积、高频损耗、温升、电磁兼容、消除临近效应等方面的优势。

罗远林[9](2019)在《水轮发电机局部放电信号传播特性与去噪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发电机朝着高电压、大容量的方向发展,单机24kV、1000MW的巨型水轮发电机即将投入运行,我国水电事业已经进入了由工程建设到管理运行的关键转型期。同时,在能源互联网建设及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风电和光伏发电等间歇性新能源容量增长迅速,水轮发电机组在电网中的调峰调频任务更加繁重,机组的运行方式和运行环境愈加恶劣。大型水轮发电机的安全稳定运行日益重要,这对状态监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局部放电监测通过检测定子绕组内局部放电脉冲,获取绝缘缺陷和故障信息,结合模式识别和故障诊断技术,可以实现定子绕组绝缘的故障诊断和事故预防,是提高大型水轮发电机状态监测水平和安全稳定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国内外已经对发电机局部放电监测开展了大量研究,并且取得了丰硕的应用实践和成果。然而,随着工程实践的深化,局部放电监测系统监测不全面、无法定位放电源和难以标定放电量的问题日益突出,局部放电监测课题面临新的挑战。因此,应就当前的普遍关切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就新的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开展攻关。本文着眼应对工程实践中暴露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就大型水轮发电机局部放电监测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展开了研究。首先,局部放电监测应在对定子绕组绝缘结构和故障机理深入研究,对局部放电机理和放电特征全面掌握的基础上展开。为此,首先对定子绕组结构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绕组连接方式辨识规则;随后,结合热、机械、环境和电应力对绝缘的破坏作用,对绝缘故障机理进行了归纳研究;之后,结合最新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需要,对局部放电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扩展,提出了新的局部放电定义,并就局部放电的机理、部位、脉冲频谱和危害性进行了全面详实的综述;最后,总结并构建了绝缘故障与局部放电类型间清晰的对应关系。其次,局部放电准确监测的实现建立在全面有效地获取放电信号的基础上。大型水轮发电机定子绕组是一个复杂的分布式结构,放电信号从放电点传播到检测点,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幅值衰减和波形畸变。对局部放电信号在定子绕组中的传播规律进行研究,可以为合理选择放电检测点和传感器频带,有效去除噪声和干扰,定位局部放电源及标定放电量提供理论依据。根据绕组结构特点和局部放电特性,规划了定子绕组传输特性实验研究方案。通过真机侵入式实验,对局部放电脉冲在定子绕组中的传播模式和交叉耦合现象进行了详细的测量分析,并结合定子线棒传导、线棒槽部耦合和线棒端部耦合实验进行辅助研究,以详实的实验结果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矛盾进行了剖析和讨论,同时验证了课题组中性点局部放电监测系统的全绕组覆盖检测能力。最后,面向通用建模方法研究,提出了基于常规测量的绝缘参数辨识方法。第三,局部放电监测中亟待攻克的放电源定位和放电量标定均依赖于准确有效的定子绕组模型。因此,亟需建立一个足够准确且覆盖局部放电脉冲频谱的定子绕组宽频模型。为此,本文研究了基于多导体传输线理论的定子绕组多段多导体传输线级联模型。针对定子绕组结构的非均匀性,提出了多段级联模型以对模型进行均匀化处理,并研究了对应的模型分段级联规则和方法。就宽频带下趋肤效应和邻近效应引起的模型参数频变特性,结合有限元法和磁阻网络法提出了全频带参数求解方法,并引入等效磁导率表征铁心叠片结构对模型参数的影响。针对频变参数模型复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频率响应混合仿真法以降低模型复用的时间复杂度。在此基础上,结合规范化绕组连接关系表,研究了大型水轮发电机定子绕组的模型自动降维方法。最后,从理论层面对局部放电脉冲极性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最后,在线监测中面临严重的噪声和干扰,不仅会导致监测系统误报、漏报,降低监测结果可靠性,而且使基于放电分布的模式识别理论不适用,难以识别放电类型。为此,开展了噪声和干扰快速消减方法研究。结合噪声和干扰特征,本文提出了一种分层分步式信号去噪方法,首先针对幅值大、持续时间长的离散谱干扰,提出了一种结合数学形态学滤波器和频谱校正的快速消减方法。其次沿袭课题组采用的小波阈值法研究了白噪声消减方法,就分解层数确定中存在的随机性和阈值对采样参数敏感的问题,分别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法。分解层数确定依赖于有效频率分布,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信号有效累积能量分布的有效下限频率辨识方法。针对阈值敏感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迭代滤波的自适应阈值计算方法,使用迭代滤波循环剔除滑动能量窗识别的系数中的脉冲成分,并用假设检验推断剩余系数是否满足正态分布,并以此作为迭代停止条件,以实现噪声阈值的准确估计。课题组研发的发电机中性点局部放电监测系统已成功应用于三峡、葛洲坝、水布垭、隔河岩和三板溪等电厂的四十多台大型水轮发电机,现场监测数据验证了本文所提去噪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有效促进了电厂的状态检修和智能电站建设。

肖伊[10](2019)在《基于介电谱响应和活化能表征的干式变压器绝缘老化评估方法研究》文中指出变压器在现代电力网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热,电,机械和环境综合作用下,其绝缘系统逐渐发生老化,可能导致严重的事故并且带来巨大损失。由于目前大规模输电网建设,许多研究主要着眼于油浸式电力变压器,而对同样在电网中承担配电任务的干式变压器的绝缘老化状态研究不足。环氧浇注式干式变压器绝缘材料主要为环氧树脂,而目前对于环氧树脂研究大多考虑对其进行改性,对其老化的状态的评估少有研究。现有标准中将质量损失作为环氧老化的参考量,而在实际运行变压器中测量其绝缘材料的质量损失缺乏实际操作性,因此有必要利用新的特征参量来评估该材料的老化状态,继而实现对干式变压器的绝缘老化状态评估。为了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本文提出利用活化能评估环氧树脂的老化状态。为此本文在实验室搭建了加速热老化平台和频域介电谱测试平台。首先在实验室条件下对环氧树脂在三个温度下进行加速热老化实验,定期取样测试其质量损失以及介电特性,以现有的质量损失率标准确认环氧到达老化失效状态的时间,发现环氧树脂在150℃、170℃、200℃下达到绝缘失效的时间分别为12.4a、7.95a、5.35a。再获取不同老化状态下样品的频域介电谱和温度谱,利用介电响应法计算得到不同状态下环氧树脂样品的活化能,分析温度和老化程度对活化能的影响。建立活化能与老化时间的指数衰减关联关系,确立环氧树脂绝缘失效时刻的活化能值,在实验室条件下环氧达到寿命终点的活化能:150℃下为1.63E-3eV,170℃下为5.67E-4eV,200℃下为5.44E-4eV。并且基于阿仑尼乌斯所提出的温度加速因子AFT,将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的老化时间等效转换到实际变压器的运行时间,实现对干式变压器的寿命预测。本文利用老化过程也是化学反应过程这一基础理论,利用化学中表征反应速率快慢的活化能来对老化反应的进行评估,并且利用了已较为成熟了介电响应方法来获取不同老化阶段的活化能,借助Arrhenius的温度加速因子AFT,提出了利用活化能对干式变压器老化状态进行评估的方法,且实现了实验室老化时间与现场运行时间的对接。该方法为今后在现场实现对干式变压器老化状态的准确评估提供一种新的参考。

二、高压电机绝缘质量的判断、绝缘劣化、老化原因及其预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压电机绝缘质量的判断、绝缘劣化、老化原因及其预防(论文提纲范文)

(1)大型电机铁心片间故障分析与风险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1.2.1 片间短路故障模拟仿真及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1.2.2 片间短路故障诊断技术研究现状
        1.2.3 状态评估方法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来源
第2章 基于解析法的铁心片间故障分析与计算
    2.1 铁心故障的机理及渐变过程分析
        2.1.1 样机基本参数
        2.1.2 样机定子铁心结构
        2.1.3 片间短路故障发生原因分析
        2.1.4 故障域叠片内的涡流分析及发展模式划分
    2.2 故障域内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计算
        2.2.1 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满足的微分方程
        2.2.2 片内涡流磁场与电场强度计算
        2.2.3 片内涡流有功和无功功率计算
    2.3 故障叠片内感应电压计算
        2.3.1 单片硅钢片内涡流感应电压计算
        2.3.2 故障处等效电路建立
    2.4 解析计算结果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均匀化理论的片间短路故障分析
    3.1 考虑片间短路故障的均匀化建模方法
        3.1.1 非故障域等效电导率、磁导率张量计算
        3.1.2 故障域等效电导率、磁导率张量计算
    3.2 片间故障三维涡流场建模与分析
        3.2.1 三维涡流场模型建立
        3.2.2 假设条件及故障域设置
    3.3 仿真结果与分析
        3.3.1 连续体模型与实际叠片模型下结果对比与分析
        3.3.2 数值仿真与解析结果对比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涡流法的片间故障检测实验
    4.1 基于涡流法的片间故障检测系统流程
    4.2 铁心片间故障检测系统及装置
        4.2.1 检测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
        4.2.2 检测系统的软件设计
        4.2.3 基于涡流法的铁心传感器设计
        4.2.4 交流励磁系统励磁电压计算及软件实现
    4.3 样机实验
        4.3.1 故障区域模拟
        4.3.2 实验结果与对比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片间故障时铁心的三维温度场计算分析
    5.1 样机通风冷却方式及参数
    5.2 电机求解模型的确定
        5.2.1 数学模型
        5.2.2 片间故障域导热系数计算
        5.2.3 基本假设
        5.2.4 计算域物理模型
        5.2.5 求解模型的网格划分及磁热迭代耦合方法
        5.2.6 边界条件
    5.3 故障域温升分析及样机现场实验数据对比
        5.3.1 温度场数值计算及分析
        5.3.2 现场数据的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趋势预测的铁心故障状态评估与风险预测
    6.1 可靠性状态评估指标体系建立
    6.2 铁心故障动态发展趋势预测
        6.2.1 基于GM(1,4)灰预测模型的发展趋势预测
        6.2.2 基于MGM(1,2)灰预测模型的发展趋势预测
        6.2.3 基于MGM(1,2,4)灰预测模型的发展趋势预测
        6.2.4 发展趋势预测及精度检验
    6.3 可靠性状态评估方法
        6.3.1 模糊层次评估法
        6.3.2 基于古林法与层次可拓理论的评估方法
        6.3.3 灰靶心决策评估法
    6.4 实例计算与分析
        6.4.1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铁心故障状态评估与风险预测
        6.4.2 古林法与层次可拓理论铁心故障状态评估与风险预测
        6.4.3 基于灰靶心决策的铁心故障状态评估与风险预测
        6.4.4 评估结果对比分析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获得成果
致谢

(2)大型电机环氧云母绝缘频域介电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大型电机定子绝缘材料及其发展
    1.3 大型电机环氧云母绝缘老化机理
        1.3.1 环氧云母绝缘的热老化
        1.3.2 环氧云母绝缘的电老化
        1.3.3 环氧云母绝缘的机械老化
        1.3.4 环氧云母绝缘的环境老化
        1.3.5 环氧云母绝缘的多因子老化
    1.4 大型电机主绝缘状态评估发展现状
        1.4.1 现有传统评估技术
        1.4.2 基于介电响应的主绝缘研究现状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大型电机环氧云母绝缘介电响应理论基础
    2.1 环氧云母绝缘介电响应理论
        2.1.1 环氧云母绝缘极化宏观特性
        2.1.2 环氧云母极化微观机理
        2.1.3 环氧云母绝缘损耗机理
    2.2 频域介电响应测试基本理论
    2.3 介电弛豫模型
    2.4 Davidson-Cole模型参数估计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环氧云母绝缘频域介电响应特性及特征量
    3.1 试样制备及测试
        3.1.1 不同老化程度试样的制备
        3.1.2 不同受潮程度试样的制备
        3.1.3 不同测试温度试验设计
        3.1.4 吸收比试验设计
    3.2 试验结果及分析
        3.2.1 不同老化程度试样频域介电特性
        3.2.2 不同老化程度试样吸收比
        3.2.3 不同受潮程度试样频域介电特性
        3.2.4 不同受潮程度试样吸收比
        3.2.5 不同测试温度试样频域介电特性
    3.3 不同测试温度试样介电特征量提取和分析
        3.3.1 特征量的提取及分析
        3.3.2 不同温度下标准主曲线的构造
    3.4 消除温度影响后FDS测试结果及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定子线棒主绝缘频域介电响应特性研究
    4.1 定子线棒试验研究
        4.1.1 定子线棒预处理
        4.1.2 试验方案
        4.1.3 试验流程
    4.2 定子线棒试验结果及分析
        4.2.1 FDS测试结果及分析
        4.2.2 特征参量提取
        4.2.3 关于特征参量的分析
    4.3 FDS现场测试实例
    4.4 关于大型电机定子线棒绝缘FDS测试的讨论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获得成果
致谢

(3)基于频域介电谱的环氧-云母复合绝缘受潮状态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环氧-云母复合绝缘材料
        1.2.1 材料的主要应用
        1.2.2 材料的发展历程
        1.2.3 材料的工艺体系
    1.3 环氧-云母复合绝缘受潮的研究现状
    1.4 环氧-云母复合绝缘状态诊断方法的研究现状
        1.4.1 传统的绝缘状态诊断方法
        1.4.2 基于介电响应理论的绝缘状态诊断方法
        1.4.3 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平台搭建及环氧-云母复合绝缘样品制备
    2.1 平台搭建
        2.1.1 试验平台搭建
        2.1.2 测试平台搭建
    2.2 环氧-云母复合绝缘样品制备
        2.2.1 环氧-云母复合绝缘样品制备方法
        2.2.2 环氧-云母复合绝缘的固化
        2.2.3 环氧-云母复合绝缘的后固化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环氧-云母复合绝缘受潮介电特性研究
    3.1 不同绝缘状态样品的制备及测试
        3.1.1 加速热老化试验
        3.1.2 受潮试验
    3.2 测试结果及分析
        3.2.1 频域介电谱测试结果及分析
        3.2.2 吸收比测试结果及分析
    3.3 受潮评估因子的提取
    3.4 温度对频域介电谱的影响
        3.4.1 试验方案
        3.4.2 温度对环氧-云母复合绝缘频域谱的影响规律
        3.4.3 消除温度对频域介电谱影响的方法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环氧-云母复合绝缘受潮状态评估
    4.1 绝缘受潮状态定性评估模型
        4.1.1 介电特征量提取
        4.1.2 标准向量组构建
        4.1.3 组合赋权法
        4.1.4 灰色关联法
    4.2 环氧-云母复合绝缘受潮状态的评估流程
    4.3 实验室样品评估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获得成果
致谢

(4)南水北调工程台儿庄泵站设备保护误动作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大型泵站变压器保护研究
        1.3.2 大型泵站电动机保护研究
        1.3.3 大型泵站水泵保护研究
        1.3.4 大型泵站辅助电气设备保护研究
        1.3.5 设备保护系统误动作研究
        1.3.6 大型泵站自动化运行研究
        1.3.7 大型泵站运行管理制度研究
    1.4 工程概况
    1.5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主变压器温度保护误动作案例分析
    2.1 主变压器及其保护系统简介
        2.1.1 主变压器简介
        2.1.2 主变压器保护系统简介
    2.2 主变压器温度保护误动作案例
        2.2.1 案情
        2.2.2 现场检查情况
        2.2.3 保护误动作原因分析
    2.3 防止主变压器温度过高保护误动作措施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主电机温度过高保护误动作案例分析
    3.1 主电机及其保护系统简介
        3.1.1 主电机简介
        3.1.2 主电机保护系统简介
    3.2 主电机温度过高保护误动作案例
        3.2.1 案情
        3.2.2 现场检查情况
        3.2.3 保护误动作原因分析
    3.3 防止主电机温度过高保护误动作措施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主电机冷却水中断保护误动作案例分析
    4.1 主电机冷却水中断保护系统简介
        4.1.1 主电机冷却水中断保护系统
        4.1.2 设备主要情况
    4.2 主电机冷却水中断保护误动作案例
        4.2.1 案情
        4.2.2 现场检查过程
        4.2.3 保护误动作原因分析
    4.3 防止主电机冷却水中断保护误动作措施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泵站出水池水位误报警案例分析
    5.1 泵站出水池水位测量系统简介
        5.1.1 水位测量系统
        5.1.2 主要设备情况
    5.2 泵站出水池水位误报警案例
        5.2.1 案情
        5.2.2 现场检查情况
        5.2.3 水位误报警原因分析
    5.3 防止出水池水位误报警措施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保护设置合理性分析
    6.1 水泵冷却润滑水断水保护合理性分析
    6.2 传感器安装、信号传输线路安装方式合理性分析
        6.2.1 主电机出风口温度传感器安装方式合理性分析
        6.2.2 主电机温度测量线路安装方式合理性分析
    6.3 保护逻辑、保护参数设定合理性分析
        6.3.1 温度保护逻辑程序合理性分析
        6.3.2 主电机断水保护参数设置合理性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大型汽轮发电机绝缘热交换与热损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汽轮发电机绝缘热交换研究现状
        1.2.1 转子绝缘热交换研究现状
        1.2.2 定子绝缘热交换研究现状
    1.3 汽轮发电机绝缘研究现状
        1.3.1 绝缘系统类型
        1.3.2 绝缘材料发展
        1.3.3 绝缘故障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2 汽轮发电机绝缘热交换规律研究
    2.1 汽轮发电机数学模型的建立
        2.1.1 发电机流体流动区域的结构
        2.1.2 流体域的通风网络模型建立与计算
        2.1.3 流体与传热耦合数学模型的建立
        2.1.4 数值模型的求解域和边界条件
        2.1.5 计算模型的剖分
        2.1.6 铁心、绕组和风摩损耗计算
    2.2 核电汽轮发电机转子绝缘健康状态下的多物理场
        2.2.1 转子槽线圈的温度场和流体速度与压力分布
        2.2.2 转子线圈内氢气在坐标方向的速度变化分析
        2.2.3 转子通风沟内表面散热系数与流体速度的关系
        2.2.4 转子径向出风区域内流体速度分量的分布关系
    2.3 空冷汽轮发电机定-转子耦合模型下的热交换分析
        2.3.1 通风试验的流体压力和流量与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2.3.2 定、转子温升计算与实验结果的对比
        2.3.3 发电机主要部件的温度分布
        2.3.4 定、转子径向通风沟内流体的流量分配和流动规律分析
        2.3.5 气隙进风流量对定子温度场和通风沟流量分配的影响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汽轮发电机绝缘热损伤下的热交换规律研究
    3.1 转子通风入射角度对绝缘热损伤的影响研究
        3.1.1 同入射角度下的通风沟内流体的流动规律分析
        3.1.2 入射角度对通风沟内氢气压力损失的影响研究
        3.1.3 不同入射角度下的转子温度变化分析
    3.2 转子表面附加损耗对转子温度场的影响研究
        3.2.1 计及转子绕组电阻率变化的温度场计算
        3.2.2 铜排的轴向温度分布
        3.2.3 附加损耗变化情况下的转子各部件温升分析
        3.2.4 线圈电阻率的变化对温度场的影响研究
    3.3 汽轮发电机转子短时强励下的绝缘热损伤分析
        3.3.1 转子温升与短时强励持续时间的关系研究
        3.3.2 转子通风沟内的流体流动状态分析
    3.4 汽轮发电机定子主绝缘热损伤下的热交换规律
        3.4.1 主绝缘微脱壳下的定子传热分析
        3.4.2 主绝缘脱壳扩大后的定子传热分析
        3.4.3 定子最高温度随主绝缘脱壳程度增加的变化规律分析
        3.4.4 主绝缘轴-径向脱壳截面温度场分析
        3.4.5 排间绝缘两侧的绕组温差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采用高导热绝缘材料的汽轮发电机定子电场和热场分析
    4.1 高导热绝缘材料添加方案和电场与热-流耦合场数学模型的建立
        4.1.1 绝缘材料高导热粉的添加方案
        4.1.2 电场与热-流耦合场的数学模型建立
    4.2 定子径向通风沟和气隙内传热规律研究
        4.2.1 空气流道内散热系数的解析计算方法
        4.2.2 空气流道内表面散热系数分布
        4.2.3 转速对定子空气流道内散热系数分布的影响
    4.3 采用高导热绝缘材料及其掺杂不均对定子热场的影响
        4.3.1 高导热主绝缘的定子温度场分析
        4.3.2 高导热绝缘材料掺杂不均对绕组最高温度的迁移分析
    4.4 高导热绝缘材料及其掺杂不均对绝缘电场的影响
        4.4.1 采用高导热主绝缘的电场分析
        4.4.2 高导热主绝缘掺杂不均对主绝缘电场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5 电-热双因子作用下的汽轮发电机定子绝缘热损伤研究
    5.1 电-热-流耦合的定子绝缘热损伤数学模型的建立
        5.1.1 电-热-流耦合场的控制方程
        5.1.2 定子绝缘热损伤模型的求解域和边界条件
    5.2 定子在绝缘热损伤下的多物理场研究
        5.2.1 绝缘不同热损伤程度的电场强度分布
        5.2.2 绝缘热流随热损伤程度的变化关系
        5.2.3 通风沟内流体的速度场分析
    5.3 电-热双因子作用下绝缘热损伤的寿命评估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的总结
    6.2 下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6)高压电动机定子绕组端部绝缘相间放电和电痕放电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高压电机定子绕组局部放电类型
        1.2.1 内部放电
        1.2.2 槽放电
        1.2.3 端部放电
    1.3 高压电机定子绕组局部放电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第二章 高压电动机定子绕组绝缘
    2.1 定子绕组绝缘
        2.1.1 研究对象
        2.1.2 绝缘材料
        2.1.3 绕组端部绝缘结构
        2.1.4 工艺流程
    2.2 定子绕组端部绝缘故障分析与电场计算
        2.2.1 绕组端部绝缘故障
        2.2.2 老化应力
        2.2.3 绕组端部缺陷仿真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相间放电机理研究
    3.1 相间放电发生原因
    3.2 放电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
    3.3 温度、湿度对相间放电的影响
        3.3.1 试验方法
        3.3.2 放电信号的分析方法
        3.3.3 不同温度、湿度下的起始放电电压
        3.3.4 不同温度下的相间放电PRPD谱图
        3.3.5 不同湿度下的相间放电PRPD谱图
        3.3.6 不同电压下的相间放电PRPD谱图
        3.3.7 相间放电统计参量的变化
        3.3.8 温度对相间放电的影响分析
        3.3.9 湿度对相间放电的影响分析
    3.4 电热联合老化下的相间放电
        3.4.1 试验方法
        3.4.2 绝缘表面劣化痕迹
        3.4.3 不同老化周期下的PRPD谱图
        3.4.4 放电统计参量的变化
    3.5 相间放电机理分析
        3.5.1 相间放电理论分析
        3.5.2 相间放电电场仿真分析
        3.5.3 相间放电等效电路模型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痕放电机理研究
    4.1 电痕放电发生原因
    4.2 电痕的诱发
        4.2.1 试验系统
        4.2.2 试验方法
        4.2.3 诱发过程中的PRPD谱图
        4.2.4 诱发过程中的PSA谱图
    4.3 电痕放电
        4.3.1 电痕放电信号采集试验
        4.3.2 电痕放电PRPD谱图
        4.3.3 电痕对绕组绝缘表面电位的影响
    4.4 电痕放电机理分析
        4.4.1 表面电痕的形成
        4.4.2 电痕放电电场仿真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单路通风系统空冷汽轮发电机热交换规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序言
1 绪论
    1.1 空冷汽轮发电机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大型发电机不同冷却方式国内外现状
    1.3 空冷汽轮发电机通风冷却系统流体场、温度场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定子绝缘热劣化问题研究状况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流体旋转状态场路弱耦合与强耦合计算方法下转子热交换研究
    2.1 流体旋转状态场路弱耦合计算方法转子热交换计算模型
        2.1.1 流体旋转状态场路弱耦合方法数学描述
        2.1.2 空冷汽轮发电机单路通风系统转子计算模型介绍
        2.1.3 旋转场路弱耦合计算方法下转子内流体场分析
    2.2 流体旋转状态强耦合计算方法转子内热交换计算模型
        2.2.1 流体旋转状态强耦合计算方法数学描述
        2.2.2 旋转强耦合计算方法下转子内流体场分析
    2.3 旋转弱耦合与强耦合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对比
        2.3.1 两种计算方法转子径向出口流量与温度对比分析
        2.3.2 两种计算方法转子线圈温度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分析
        2.3.3 两种计算方法下计算结果误差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发电机气隙入口流速对定子通风沟流量分布敏感性的研究
    3.1 空冷汽轮发电机定子内流体分布试验测量
        3.1.1 试验用传感器原理
        3.1.2 发电机内不同位置压力与流速试验测量
    3.2 定子通风沟内流体流量分布试验与计算对比分析
        3.2.1 发电机定子流体与传热数学模型的建立
        3.2.2 定子通风沟内流体分配规律研究与计算结果正确性的验证
    3.3 不同气隙流速对定子风沟流体流量分布敏感性的研究
        3.3.1 发电机定子通风沟内逆向回流流动现象的发现
        3.3.2 通风沟内流体逆向回流对定子绕组和铁心温度分布影响的研究
    3.4 定子通风沟内逆向回流的抑制方法研究
        3.4.1 定子或转子单侧增加气隙挡板定子通风沟逆向回流抑制方法
        3.4.2 定转子气隙挡板组合结构定子通风沟逆向回流抑制方法
    3.5 本章小结
4 单路通风发电机定子分域温度场与流体场热交换研究
    4.1 空冷汽轮发电机电磁损耗的计算
    4.2 发电机分域流体场内流体热交换规律研究
        4.2.1 计算模型的建立的理论依据
        4.2.2 发电机气隙内流体流动与温度分布规律的研究
    4.3 发电机定子分域温度场内固体热交换规律研究
        4.3.1 定子线棒主绝缘与铁心温度分布规律的研究
        4.3.3 发电机短路试验温度场计算与型式试验温度测量结果误差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空冷汽轮发电机定子主绝缘过热故障下温度场研究
    5.1 定子线棒主绝缘物理模型
    5.2 发电机正常运行时定子主绝缘温度分布
        5.2.1 正常运行时定子主绝缘绝缘沿轴-径向的温度分布
        5.2.2 正常运行时定子主绝缘绝缘沿周-径向的温度分布
    5.3 发电机主绝缘脱壳故障下的温度分布规律的研究
        5.3.1 定子主绝缘脱壳故障下绝缘沿轴-径向的温度分布
        5.3.2 定子主绝缘脱壳故障下绝缘内周-径向的温度分布
        5.3.3 定子主绝缘故障后的最大温降位置迁移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8)新能源汽车电磁装置用绕组扁线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新能源汽车电磁装置绕组线研究现状
        1.2.2 绕组线制造技术研究现状
        1.2.3 绕组线测试技术现状、性能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绕组扁线工艺设计及特殊控制方法
    2.1 关键工序工艺设计
        2.1.1 导体成型工艺设计
        2.1.2 涂漆工艺设计
    2.2 关键变量统计过程控制(SPC)方法
        2.2.1 识别关键工序及其关键变量
        2.2.2 采集关键变量并计算控制能力
        2.2.3 绘制控制图监控与调整
    2.3 导体轧制过程有限元模拟
        2.3.1 轧制有限元模型建立
        2.3.2 材料参数及网格划分
        2.3.3 摩擦边界条件设定
        2.3.4 轧制参数与立辊孔型设计
        2.3.5 高频脉冲充电变压器导体轧制应力应变云图
        2.3.6 主驱变频电机导体轧制应力应变云图
    2.4 固化度判断与tanδ测量
        2.4.1 绝缘固化度判断
        2.4.2 tanδ测试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新能源汽车电磁装置用绕组扁线制造技术
    3.1 高精度轧制绕组扁线控制方法
        3.1.1 基于SPC控制扁导体尺寸轧制
        3.1.2 有限元分析高精度冷轧参数设计
        3.1.3 辊间张力控制方法
        3.1.4 轧辊温度控制方法
        3.1.5 绕组扁线尺寸控制结果
    3.2 高性能涂漆层制造方法
        3.2.1 绝缘漆膜固化控制方法
        3.2.2 耐变速箱油绝缘涂层控制方法
    3.3 高性能绕包绕组扁线制造方法
        3.3.1 SPC高精度绕包叠率控制
        3.3.2 基于伺服包带张力控制结构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新能源汽车电磁装置用绕组扁线测试验证
    4.1 绕组扁线实验方法
        4.1.1 绝缘层固化度判定实验
        4.1.2 绝缘外涂层耐变速箱实验
        4.1.3 高频耐电晕实验
        4.1.4 立绕绕组盐水针孔实验
    4.2 绕组扁线实验验证分析
        4.2.1 耐变速箱油性能实验验证
        4.2.2 耐电晕性能实验验证
        4.2.3 常规性能测试结果
    4.3 绕组扁线应用效果
        4.3.1 体积减小与功率密度提高
        4.3.2 避免高频产生集肤效应
        4.3.3 解决温升瓶颈
        4.3.4 消除电磁兼容和临近效应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获得成果
致谢

(9)水轮发电机局部放电信号传播特性与去噪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发电机局部放电在线监测研究现状
    1.3 定子绕组传输特性研究现状
    1.4 发电机局部放电在线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1.5 本文的研究框架
2 水轮发电机定子绕组绝缘故障及局部放电机理
    2.1 引言
    2.2 定子绕组结构特点分析
    2.3 定子绕组绝缘故障机理
    2.4 局部放电机理及特性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水轮发电机定子绕组传输特性实验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规划与设计
    3.3 现场真机绕组传输特性实验
    3.4 实验室线棒传输特性实验
    3.5 基于常规测量的绝缘参数辨识
    3.6 本章小结
4 水轮发电机定子绕组的建模与仿真研究
    4.1 引言
    4.2 定子线棒传输线级联模型
    4.3 定子绕组传输线级联模型
    4.4 脉冲极性变化规律研究
    4.5 本章小结
5 发电机局部放电信号分层分步式去噪方法研究
    5.1 引言
    5.2 结合数学形态学滤波和频谱校正的窄带干扰消减
    5.3 基于迭代滤波自适应阈值的白噪声消减
    5.4 全绕组局部放电监测系统应用实践
    5.5 本章小结
6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10)基于介电谱响应和活化能表征的干式变压器绝缘老化评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环氧浇注式干式变压器老化特性研究
        1.2.2 干式变压器老化状态诊断方法研究现状
        1.2.3 基于活化能表征干式变压器老化状态研究现状
        1.2.4 介电响应法评估变压器老化状态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基于频域介电谱与温度谱的活化能计算方法
    2.1 引言
    2.2 实验设计及测试平台
        2.2.1 样品处理
        2.2.2 加速热老化实验平台
        2.2.3 介电响应测试平台
    2.3 环氧树脂活化能的计算方法
    2.4 活化能计算方法的验证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环氧树脂热老化特性及其活化能的影响因素
    3.1 引言
    3.2 环氧树脂热老化特性
        3.2.1 质量损失
        3.2.2 介电特性
    3.3 环氧树脂的活化能
        3.3.1 不同老化状态下环氧树脂活化能
        3.3.2 活化能的影响因素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活化能表征的干式变压器老化状态评估
    4.1 引言
    4.2 基于活化能的干式变压器老化状态的定量表征方法
        4.2.1 不同老化状态活化能的变化规律
        4.2.2 活化能与绝缘寿命定量表征方法的建立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四、高压电机绝缘质量的判断、绝缘劣化、老化原因及其预防(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型电机铁心片间故障分析与风险预测[D]. 刘金辉.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1(01)
  • [2]大型电机环氧云母绝缘频域介电响应研究[D]. 黄启昭.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1
  • [3]基于频域介电谱的环氧-云母复合绝缘受潮状态评估[D]. 韩英喆.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1(09)
  • [4]南水北调工程台儿庄泵站设备保护误动作案例分析[D]. 任庆旺. 扬州大学, 2020(04)
  • [5]大型汽轮发电机绝缘热交换与热损伤研究[D]. 苏营.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6]高压电动机定子绕组端部绝缘相间放电和电痕放电机理研究[D]. 李玮.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
  • [7]单路通风系统空冷汽轮发电机热交换规律的研究[D]. 李勇.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8]新能源汽车电磁装置用绕组扁线技术研究[D]. 李雪.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9(08)
  • [9]水轮发电机局部放电信号传播特性与去噪方法研究[D]. 罗远林.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10]基于介电谱响应和活化能表征的干式变压器绝缘老化评估方法研究[D]. 肖伊.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9(01)

标签:;  ;  ;  ;  ;  

高压电机绝缘质量判断、绝缘劣化、老化原因及预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