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数字程序控制实验

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数字程序控制实验

一、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数字程控实验(论文文献综述)

张硕[1](2021)在《示波记录仪程控及底层软件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电力电子、机电一体化等领域的快速发展,电子测试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工业生产和科研工作中。但是传统的测量仪器面对现代社会越来越高的测量需求,已经难以应对。因此开发出一款能够实现多通道、多物理量测量并且具有程控功能的示波记录仪尤为重要。本文研制的示波记录仪是一款基于采集板卡+信号处理板+工控机架构的多功能电子测量仪器,本文的研究目标是为其设计实现底层软件及程控功能,底层软件包括可供应用层调用的仪器驱动以及工控机与FPGA之间的数据传输系统。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设计实现符合IVI规范的仪器驱动程序。为不同的采集板卡设计专用驱动器,再注册类驱动器的方式,实现了采集板卡驱动的可互换性,为仪器内部工控机和仪器外的远程上位机的应用层代码提供可供调用的IVI驱动函数接口。2、设计实现了FPGA与工控机之间的PCIe总线数据传输功能,并对其效率提高的方案进行了研究。设计PIO模式和连续内存的DMA,实现单个指令和普通场景下的波形数据传输。对数据传输功能进行优化。针对示波记录仪多通道指令使用PIO模式发送效率低下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高效的命令处理系统,实现由该系统对指令进行传输、解析和分发,大大提高了指令的传输速率。针对示波记录仪数据量巨大的特点,设计一种基于命令缓存机制的分散/聚合内存DMA数据传输功能,解决了连续内存DMA无法开辟大容量的内存的问题,实现高效的DMA描述符处理,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3、设计实现示波记录仪的程控功能。为满足用户的多种远程控制方式进行程控的需求,设计了一种程控主程序,为多总线驱动统一了通信接口,实现了远程本地状态的切换和锁定控制。针对本课题研制的示波记录仪具有测量电压、电流、应变、频率、温度和加速度等多种物理量和记录测量数据的功能特点,根据程控命令兼容功率分析功能的需求,结合SCPI规范构建了特定的命令集,并设计了SCPI命令处理器,实现对命令的解析和响应。通过测试,本文中设计与实现的仪器驱动软件能够实现用户界面对13种硬件采集板卡进行控制,PCIe总线数据传输速度最高达到344MB/s,远程上位机能够通过多种总线实现对示波记录仪的程控,支持217条SCPI指令。

陈珠[2](2020)在《基于LAN方式的示波器仪器驱动及程控软件设计》文中认为本课题是在自主研发某型号的数字存储示波器ESxxxx的平台上设计SCPI命令集、SCPI命令解析器,以及开发基于LAN方式的仪器驱动器和示波器程控示例软件。根据测试需要,上位机可以设置示波器的垂直系统、水平系统、触发系统、显示系统和校准等功能,最终实现对DSO的程控。本课题完成的重点内容主要有:首先,完成示波器仪器发现的实现及设计VISA驱动器。重点阐述VXI-11协议的结构、发现识别机制以及所涉及到的RPC协议。在示波器端程序中如何嵌入VXI-11协议,使得上位机能控制示波器。并介绍采用VISA标准设计仪器驱动器的方法,其将各种仪器的底层通信细节都封装在高级的功能函数中,用户可在自己的应用程序中直接使用这些高级函数,来进行开发工作。其次,完成示波器程控命令集与命令集解析的设计。在严格按照SCPI规范的前提下,设计的示波器SCPI控制命令包括两部分,公用命令和特定SCPI控制命令。参照IEEE488.2标准定义了一些公用命令,例如查询仪器基本信息或者是执行仪器常规基本操作等。而考虑示波器特有的功能可以设计特定SCPI控制命令,其只与示波器本身有关。SCPI命令解释器的功能:对输入的SCPI命令字符串进行解析处理,主要包括设置和查询命令,解释器将字符翻译成仪器设备可以识别与执行的操作。再次,设计上位机端示波器IVI驱动器。IVI是建立在VISA仪器驱动器基础上的一种新的仪器驱动技术,其不同于VISA的是,在VISA的基础上定义了一系列标准仪器编程模型。最后,对课题设计软件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系统设计合理,实现了设计软件的基本功能,满足设计要求。

张宝霞[3](2020)在《MSTP技术在企业自愈网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宁东矿区(以下简称矿区)拥有厂矿及衍生单位40余个,地理位置分散且分布广阔,矿区建设大力推进,通信网络受外界环境及施工等因素影响日趋显着,近几年矿区大量新业务和安全监测应用系统全趋向于IP以太网方向,原有IP以太网采用星型和树型相结合的网络拓扑结构,以光纤直驱模式进行传输,通信线网运行正常的情况下,网络数据虽可高效传输,但业务不受保护,各类施工导致光缆中断次数连年攀升,网络中断现象频繁发生,管理和维护成本居高不下,光纤直驱的传输模式已难以适应矿区通信发展对IP以太网传输的安全性、可靠性要求,构建企业自愈网势在必行。针对矿区通信网络传输系统存在的不足,本论文根据矿区实际情况,提出利用MSTP技术对矿区早期已建设形成的面向电路交换的传统SDH(同步数字体系)光传输系统进行优化改造,充分保护和利用现有网络资源,构建MSTP自愈网,保证矿区传统业务(如TDM、PSTN语音等)的同时支持IP以太网数据业务的快速增长。论文给出了 MSTP和自愈网技术发展及现状,着重分析了 MSTP中级联、虚级联、LCAS链路容量控制、GFP通用成帧协议、MPLS等关键技术,对MSTP基于SDH的自愈环网分类进行了讨论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矿区基于MSTP的自愈网建设方案,通过实践,解决了矿区通信网络传输不安全、不可靠、不稳定的问题,并最终实现矿区各单位IP以太网、视频会议、语音等多种业务接入、处理、传送和一体化管理,便于维护且节约了投资。通过本文的研究、实验和结果应用表明,基于SDH的MSTP技术优良的环保护机制、完善的网络管理性能、灵活的多业务接入功能、智能的在线性能监测功能大幅提升了矿区通信网络系统传输的可靠性,降低了管理维护成本,在复杂的多业务网络环境中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验证了对通信网络传输系统改造升级的可行性。

屈嫱[4](2019)在《电动汽车驱动系统性能网络化测试平台的研发》文中认为本研究基于吉林省科技厅《电动车驱动电机工况匹配控制功效性的网络化测控系统研发》课题,应用电机调速技术、信息检测技术以及网络化技术等,以综合分析电动车驱动系统的性能为主要出发点,研究构建了一个以测功机为工况模拟方式;以检测转速、转矩等参量作为分析驱动性能的数据源;通过CAN总线和应用LabVIEW构建的上位机平台为基础,实现了对驱动电机的空载性能、额定负载、加减速性能、制动性能、可变工况性能等动静态性能的测试分析,为改进电机性能以及驱动系统的更好应用提供一种可借鉴的理论方法。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1)通过阅读文献,分析了电动汽车驱动系统测试平台的构成及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的特点,以设计要求出发确定了以LabVIEW为开发软件、以CAN总线为通讯方式、以试验台架为主体的测试平台的总体构成方案。(2)分析了电动车的力学模型和道路工况模拟方式。推导了驱动电机以及传动机构的数学模型、测功机的转矩和励磁电流变化关系以及可变工况的调控方案。(3)设计了测试平台的各主要构成环节,详细阐述了系统的主要硬件、稳流电源控制器以及CAN总线的实现和工作过程。(4)采用LabVIEW应用软件搭建了测试、分析、数据采集与控制等测试平台模块,实现了上下位机的网络化以及智能化的调控分析功能。最后,在组建的电动车驱动系统网络化测试平台上,对驱动电机进行了模拟工况的动态性能试验,并基于获取的驱动电机运行数据,通过图表的方式进行了驱动电机的性能综合分析和评价,为电机的拓展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何娜,何威[5](2019)在《程控交换技术在电信网络中的运用研究》文中认为程控交换技术主要是通过联合数据库技术以及计算机接口技术等来满足电信用户各种业务中的模块数据交换需求。由于程控交换技术具有功能丰富、稳定性强、体积较小等优点,当前在电信网络内运用较为普遍。基于此背景,本文从程控交换技术的特点与概念出发,分析了其在电信网络中的应用范围,并介绍具体应用发展,希望能够提升人们对程控交换技术的认知程度,加大对其在电信网络中的应用研究力度。

郭仕平[6](2019)在《高速列车转向架故障监测系统测试平台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高速列车在运行中的惯性非常大,其全部负荷的承载和定位均依靠车辆的转向架。转向架的旋转部件工况恶劣,很容易发生裂纹。如果不及时排除,就极有可能发生事故,所以对转向架的故障监测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的选题来源于高速列车转向架故障监测系统项目。故障监测系统主要监测转向架的环境温度和旋转部件的振动、温度,通过这些信息做出故障诊断。文章从故障监测系统的整体设计入手,针对高速列车转向架故障监测系统项目需要,基于LabVIEW开发环境,设计了一种测试平台用于系统的测试。通过利用SCPI命令控制信号发生器、以太网的数据接收和处理。实现了在实验室既有仪器的基础上对故障监测系统的测试。论文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参与了前期高速列车转向架故障监测系统设计,确定系统方案,并对相关方案和理论背景进行介绍;研究了一些振动信号分析的可行性算法。根据故障监测系统项目的实际情况确定测试平台的功能需求,确定测试平台的总体方案。2)完成了对系统前置数据处理机的测试。主要测试其快速傅里叶变换功能,需要较为复杂的混合波形。本文使用程控信号发生器,通过软件完成若干路正弦信号和噪声的混合,在自动生成SCPI命令,通过VISA把指令传送至信号发生器,从而使信号发生器输出目的波形。(3)完成了对系统主控板卡的测试。需测试其向监控平台传输的16路信号的能力。测试平台按传输层UDP协议,从主控板卡接收信号,并按照主控板卡打包数据的规则,对16路信号进行还原,并按照温度信号和振动信号,对数据进行进一步处理。温度信号依照PT100的特性,进行电压-阻值-温度的转换;振动信号进行FFT变换。接收到的数据以TDMS文件格式进行存储。(4)完善了人机交互界面和功能。由于故障监测系统本身不包括人机交互功能,测试平台在提供对故障系统测试的同时,也用于系统的功能演示、项目验收。在故障监测系统完成后,本文所设计的测试平台对其进行了测试,配合改进系统功能;故障监测系统通过测试平台完成了铁科院的项目验收。测试平台在实际应用达到了预期的需求。

赵雪[7](2019)在《基于软交换的地铁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语音通信的交换方式已经从最初的空分交换方式发展到了现下的分组交换方式。科技的发展永远不会停滞不前,在下一代的语音通信系统中,基于计算机网络的IP数据包软交换方式将会逐步缩减现有其它电话交换技术的应用范围和空间。本文对当前使用的各类语音通信交换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对国内地铁行业内应用比较成熟的数字程控交换进行了应用案例分析。重点针对软件换技术进行了相关技术及应用探讨,对该系统的结构组成、应用特点、软件交换能够提供的新功能和具体性能参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根据成都地铁未来的线网规划要求,考虑未来用户规模和业务的规划,对后期地铁线路形成网络后的公务电话系统维护和扩展方面进行探讨。在分析数字程控交换技术和软交换技术在系统建设、维护成本等方面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软交换技术的地铁语音电话网络设计方案。本文中的软交换设计紧密结合了成都地铁未来的建设发展趋势,以成都地铁7、10号线的环形地铁线路工程与COCC控制中心工程为实际案例背景,结合语音设备的地域分布和用户数量分布的具体情况,对基于软交换的7、10号线公务电话系统COCC专用电话系统进行需求分析,设计了系统的网络架构,对如何进行电话系统组网进行了详细的实施方案研究。通过对未来地铁内网用户规模的预估,确定了具体的设计原则和实施方法。作为一个功能强大的开放式数据通信平台,计算机网络自诞生以来不是那么安全的。因此,针对软交换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原则,文中结合已有的地铁软交换应用案例,对如何保障安全这一重要因素和原则做了详细的阐述。在地铁通信新技术采用以前,有必要进行相关应急灾备倒切的研究工作,为后续地铁软交换维保工作提供应急情况下的设备保障,提高维保效率。通过对基于软交换的地铁通信技术进行的详细论述和研究,充分展现了软交换技术在地铁发展过程中的特点和优势。特别是在设计未来地铁通信系统建设的新方案后,不仅给后期地铁运营期间的通信系统维护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方向,也进一步增强了地铁专业人员对软交换技术的掌握力度。

韩鲁靖[8](2019)在《微波自动测量系统分析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波/毫米波集成电路系统在军用和民用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对微波元器件的性能指标提出更为严格要求。作为微波元器件性能参数的有效检测手段,微波测量技术是电子信息设备质量的重要保障,已成为衡量微波技术理论与工程实践的一个重要标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传统的测量方法由于其测试流程繁杂、人为因素对测量精度影响较大等因素的存在,使其已无法适应现代微波测量需求,急需新型测量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与网络控制理论的丰富发展,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技术支撑。微波测量与自动控制的有机整合,极大促进了微波微量技术的智能化发展,自动测量技术已成为微波测量学科的重要发展方向,引起业界同行的热切关注。本文正是基于微波自动测量技术,深入分析对比与之相应的软件开发技术,结合现有仪器设备,合理配置软件资源,依据实验测量需求构建了一个综合微波测量平台。其中,包括:“带通滤波器自动测量系统”与“紧缩场天线自动测量系统”两个分系统,实现了对滤波器和天线性能参数的自动测量与测试数据处理,简化了操作程序,提升了测试效率,具有较高的通用性。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系统介绍了微波自动测量技术理论基础和硬件设备,深入研究了测量平台的仪器远程控制、总线接口通信、资源配置及软件开发等相关技术。结合实际测试需求,合理选配测量仪器与软件平台构建测量系统,以增强系统的兼容性与通用性。2.研究设计了“带通滤波器自动测量系统”。基于带通滤波器的设计理论,从微波网络矩阵角度深入分析了带通滤波器的滤波机理。基于计算机技术,合理优化了硬件平台与软件控制,实现了仪器测量的智能化,大大简化测试流程,降低人工干预,保证性能测量质量。3.有效构建了“紧缩场天线自动测量系统”。依据天线参数测试性质,合理选择测量方法,提升仪器设备的利用率。重点研究了测量仪器与天线转台的远程控制技术,基于软件开发平台,设计并实现了天线性能的智能化测试,为测量系统的高效、快速、精准测试提供了技术支援,极大拓展了微波测量技术的应用研究空间。相较于远场测量技术,该系统的测量方法则显得更为简捷,易操作。本文的研究内容表明,设计的自动测量系统具有良好的通用性与可操作性,不仅克服了传统微波测量中存在的技术瓶颈,而且进一步发展完善了微波自动测量技术理论,为后续在军事科技和社会经济领域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谢文波[9](2019)在《高精度程控交流电压源的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人类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精密电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用电设备对供电质量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这其中高品质的交流标准源在电力电子行业,尤其是在研发机构、仪表检定、芯片测试等场合更是不可或缺。目前这些高品质的交流标准源主要依赖于国外进口,国内的交流电源输出精度低、稳定性差、带负载能力较弱,与国外同类型产品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为此本文设计了高精度程控交流电压源,凭借其杰出的性价比提升国产化产品竞争力,具有应用推广价值。通过对国内外交流电压源产品进行对比分析,针对国内产品的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该方案主要对交流电压源系统的控制电路和功率放大电路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为了提高控制质量,本文设计了串级控制系统。控制电路由串级控制系统的主回路和副回路组成,以P控制器和高性能反馈网络为核心的副回路主要用来稳定系统的输出,以STM32F415RGT6、高精度的AD转换器、低通滤波器和DA转换器为核心的主回路主要用来保证系统的输出精度。功率放大电路是整个设计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为了获得足够的电路带宽和较高的瞬态响应,本文设计了以音频功放器件为主的甲乙类功率放大电路。为了最大化获取控制电路的输出信号,首先设计了以音频功率放大器LM3886为核心的功放输入级电路;其次为了确保输入信号不失真,设计了以三极管为主的甲乙类功放偏置电路;然后根据音频功放管自身的特性曲线和系统对输出电流的要求,设计了全对称的功放电路上下臂;最后针对系统输出电压幅值范围的要求,本设计采取了多抽头变压器升压的方式来实现宽范围输出电压。除了对整个系统控制电路和功放电路的研究外,本文对第三代频率合成技术(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DDS)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基于此技术产生了正弦波信号,确保了信号频率的准确性。同时设计了在Linux工业平板电脑上运行的Qt人机交互界面,可通过以太网与交流电压源进行通讯。在本文末尾,对交流电压源样机的输出范围(幅值和频率)、输出幅值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输出频率的精度、带负载能力和过载与短路保护功能进行了实际测试,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和功能全部满足设计要求。

秦越[10](2019)在《示波器校准仪自动校准软件设计》文中认为示波器校准仪用于示波器的校准,由于受环境、使用不恰当等因素影响,仪器性能下降,为了保证仪器的准确性,仪器校准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同时,为了提高校准效率,自动校准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本课题基于仪器控制技术、自动测试系统、数据库管理技术、数据处理方法以及仪器校准技术研究,实现了示波器校准仪自动校准系统。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对示波器校准仪自动校准方法进行研究;二是基于MLP模型的基本原理,研究如何进行数据建模,来解决示波器校准仪测量数据处理的实际问题。结合自动校准系统与神经网络,实现智能化自动校准。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示波器校准仪校准方法。对稳幅正弦波幅度、稳幅正弦波频率、直流电压、直流偏置电压、方波幅度、负载电阻、负载电容、快沿脉冲幅度、线性三角波幅度和线性三角波线性度的校准方法进行研究。(2)设计并实现示波器校准仪自动校准测试的软件系统。首先,实现示波器校准仪、功率计、数字化仪、数字万用表、数字存储示波器、频率计等远程控制,建立自动测试系统,完成各参数项自动测量;然后,基于MLP模型、多项式回归模型和最小二乘法建立数据模型;最后,计算得出校准系数,完成误差修正补偿。(3)自动校准系统数据管理。由于自动校准系统数据量庞大,无法直接采用数组、链表等方式存取。本文使用了数据库采用信息分类模式实现数据存取。该系统可以准确、快速地自动测量各参数,根据测量值准确建模,并修正误差,以完成示波器校准仪自动校准,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测试项目中。

二、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数字程控实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数字程控实验(论文提纲范文)

(1)示波记录仪程控及底层软件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及现状
    1.3 本文内容与结构
第二章 示波记录仪系统方案研究
    2.1 示波记录仪硬件方案设计
    2.2 示波记录仪底层软件及程控方案分析
        2.2.1 底层驱动软件方案分析
        2.2.2 数据传输软件方案分析
        2.2.3 程控软件方案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底层驱动软件设计与实现
    3.1 示波记录仪IVI驱动设计
    3.2 示波记录仪功能函数设计
        3.2.1 通道控制模块设计
        3.2.2 触发控制模块设计
        3.2.3 采集控制模块设计
    3.3 远程上位机仪器驱动器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据传输软件设计与实现
    4.1 数据传输软件方案设计
        4.1.1 PCIe总线FPGA实现方案
        4.1.2 PCIe总线驱动开发方案设计
    4.2 数据传输系统基础功能设计与实现
        4.2.1 PIO模式设计与实现
        4.2.2 连续内存DMA设计与实现
    4.3 数据传输系统效率提高方法研究与实现
        4.3.1 中断模式DMA设计与实现
        4.3.2 命令自动处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4.3.3 分散/聚合内存DMA设计与实现
        4.3.4 命令缓存DMA设计与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程控功能软件设计与实现
    5.1 程控功能软件方案设计
        5.1.1 程控通信主程序方案
        5.1.2 SCPI命令与处理机方案设计
    5.2 程控通信主程序软件设计
        5.2.1 多总线程控接口函数设计
        5.2.2 进程通信模块设计与实现
        5.2.3 远程本地控制锁定设计
    5.3 示波记录仪SCPI命令系统设计
        5.3.1 通道命令系统设计
        5.3.2 数据记录命令系统设计
        5.3.3 功率分析命令系统设计
    5.4 SCPI命令处理机设计与实现
        5.4.1 SCPI命令解析器设计与实现
        5.4.2 SCPI命令响应函数设计与实现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功能测试与验证
    6.1 测试平台搭建
    6.2 系统功能测试
        6.2.1 底层软件功能测试
        6.2.2 数据传输功能测试
        6.2.3 程控功能测试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2)基于LAN方式的示波器仪器驱动及程控软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章节安排
第二章 示波器程控功能的实现
    2.1 示波器程控软件整体设计方案
    2.2 仪器驱动器概述
        2.2.1 VXI总线标准
        2.2.2 VPP规范及虚拟仪器
        2.2.3 VISA简介
        2.2.4 VISA体系资源与服务
    2.3 VISA库函数控制仪器基本流程
    2.4 仪器发现与通信
        2.4.1 仪器发现方式选择
        2.4.2 VXI-11协议简介
        2.4.3 RPC协议
        2.4.4 VXI-11发现机制
        2.4.5 控制器与示波器通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示波器程控命令集与命令集解析
    3.1 示波器程控命令概述
        3.1.1 SCPI概述
        3.1.2 SCPI组成内容
    3.2 示波器程控命令集设计
    3.3 示波器命令解析方案
    3.4 示波器命令解析器程序设计
        3.4.1 构造SCPI命令数据类型
        3.4.2 SCPI命令查找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示波器IVI驱动设计
    4.1 IVI规范简介
    4.2 示波器IVI驱动器整体设计
        4.2.1 IVI驱动整体设计
        4.2.2 构建示波器类驱动库
        4.2.3 构建示波器专用驱动库
    4.3 示波器驱动器功能模块及函数设计
        4.3.1 水平模块及函数设计
        4.3.2 通道模块及函数设计
        4.3.3 触发模块及函数设计
        4.3.4 采集模块及函数设计
        4.3.5 扩展功能模块及函数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课题功能测试与验证
    5.1 基于LAN方式示波器和上位机连接
    5.2 示波器的发现与识别
    5.3 SCPI命令系统的测试
    5.4 示波器IVI驱动测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课题结论
    6.2 课题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VISA库函数控制示波器代码
附录 B 控制器与示波器通信代码
附录 C 构造SCPI命令数据类型代码
附录 D SCPI命令查找代码

(3)MSTP技术在企业自愈网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意义
    1.2 MSTP技术及自愈网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MSTP的发展及现状
        1.2.2 自愈网技术发展介绍
    1.3 论文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2 论文涉及到的核心技术
    2.1 光纤传输自愈网
    2.2 自愈网的概念
    2.3 MSTP技术
        2.3.1 MSTP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3.2 以太网在MSTP中的实现
        2.3.3 MSTP中以太网实现模式
        2.3.4 MSTP中的关键技术
        2.3.5 MSTP的网络管理
    2.4 MSTP基于SDH的自愈环网分类及分析
        2.4.1 SDH工作原理
        2.4.2 SDH自愈环分类及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矿区MSTP自愈网建设方案设计
    3.1 矿区通信网络传输系统优化改造的原则
    3.2 矿区通信网络传输系统现状描述
        3.2.1 宁东矿区光传输系统现状描述
        3.2.2 宁东矿区计算机网络传输现状描述
    3.3 矿区MSTP自愈网建设方案
    3.4 矿区MSTP网络设计
        3.4.1 矿区MSTP网络建设依据
        3.4.2 矿区MSTP自愈网方案设计
    3.5 本章小结
4 矿区SDH光传输系统优化及改造
    4.1 矿区现有SDH光传输系统结构优化方案
    4.2 骨干层设备选定
    4.3 SDH光传输系统汇聚层配备MSTP功能
    4.4 MSTP自愈网建设系统数据配置
        4.4.1 两纤双向复用段共享保护环配置
        4.4.2 1+1线性复用段保护配置
        4.4.3 以太网接入业务配置
    4.5 MSTP自愈网建设
    4.6 本章小结
5 MSTP技术在矿区以太网传输优化中的应用结果分析
    5.1 MSTP技术在矿区以太网传输中的应用
    5.2 MSTP在矿区计算机网络传输系统优化中的应用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4)电动汽车驱动系统性能网络化测试平台的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电动车驱动系统测试平台研究现状
        1.2.1 测试平台开发现状
        1.2.2 相关技术应用情况
    1.3 论文主要内容
    1.4 论文章节构成
第2章 网络化测试平台的总体方案设计
    2.1 网络化测试平台的设计要求及功能需求
    2.2 测试平台总体构建方案
    2.3 主体台架构成及功能
        2.3.1 电机及控制器
        2.3.2 测功机及控制器
    2.4 数据采集硬件组成及采集方案
        2.4.1 转矩转速检测
        2.4.2 电机电参数检测
    2.5 台架供电系统组成
    2.6 台架网络化通讯方式
        2.6.1 CAN总线技术的功能及应用
        2.6.2 主体台架通讯转换
        2.6.3 上位机通讯接口卡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LabVIEW的测试平台构建
    3.1 LabVIEW软件特点
    3.2 应用功能需求
    3.3 软件整体结构设计
    3.4 系统界面的研发
        3.4.1 参数设定界面
        3.4.2 系统操控界面与功能分析界面
        3.4.3 报表及图示功能
    3.5 通信设置
        3.5.1 USBCAN-Ⅱ通信设置
        3.5.2 数据采集线程
    3.6 数据管理模块
        3.6.1 MySQL数据库
        3.6.2 LabVIEW访问MySQL
        3.6.3 数据查询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机运行模拟工况调控方法研究
    4.1 驱动系统动力学模型
        4.1.1 电机控制模型
        4.1.2 测试平台负载模型建立
    4.2 工况模拟的调控方法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试验测试及动静态性能分析
    5.1 动静态测试实验内容及性能分析
        5.1.1 电机空载性能
        5.1.2 电机额定负载性能
        5.1.3 电机加减速性能
        5.1.4 电机制动性能
        5.1.5 电机可变工况性能
    5.2 驱动系统性能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5)程控交换技术在电信网络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程控交换技术概述
    1.1 概念
    1.2 特点
2 程控交换技术在电信网络中的应用范围
3 程控交换技术在电信网络中的应用发展
    3.1 数字阶段
    3.2 综合阶段
    3.3 智能化阶段
    3.4 宽带化阶段
4 结语

(6)高速列车转向架故障监测系统测试平台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意义和背景
        1.1.1 高速列车的发展
        1.1.2 转向架故障监测的重要性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概述
        1.2.2 机车车载安全防护系统
    1.3 本文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高速列车转向架故障监测系统
    2.1 动车组转向架
    2.2 列车的通信网络
    2.3 高速列车转向架故障监测系统整体设计
    2.4 振动信号的频域分析
    2.5 高铁旋转部件信号的算法
    2.6 本章小结
3 测试平台整体设计
    3.1 自动化测试
    3.2 测试平台整体设计
    3.3 本章小结
4 程控信号发生器的实现
    4.1 概述
    4.2 可程控的信号发生器
    4.3 SCPI可编程仪器标准命令
        4.3.1 SCPI命令的基本语法
        4.3.2 可生成任意波形的SCPI命令
    4.4 LabVIEW主体程序设计
    4.5 测试数据的读取和记录
    4.6 SCPI功能验证
    4.7 本章小结
5 以太网数据接收和处理的实现
    5.1 概述
    5.2 数据的接收
        5.2.1 网络协议栈
        5.2.2 程序设计中的以太网通信
        5.2.3 测试平台发送的控制命令
    5.3 数据的处理
        5.3.1 二进制数据的处理
        5.3.2 信号的处理
    5.4 本章小结
6 人机交互界面和功能实现
    6.1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6.2 程序框图的设计
    6.3 测试平台的功能实现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
    7.1 工作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7)基于软交换的地铁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1.2 课题的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分析
        1.2.1 软交换技术研究现状分析
        1.2.2 地铁电话通信系统发展现状介绍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地铁电话通信系统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2.1 成都地铁通信系统概述
    2.2 成都地铁电话系统需求分析
        2.2.1 公务电话系统现状及需求分析
        2.2.2 专用电话系统现状及需求分析
    2.3 基于软交换技术的成都地铁电话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3.1 设计原则
        2.3.2 常用的地铁电话通信系统交换技术
        2.3.2.1 程控交换的特点和功能
        2.3.2.2 软交换技术特点和功能
        2.3.3 基于软交换技术的成都公务地铁电话系统总体构架设计
        2.3.4 与其它系统接口方案设计
    2.4 软交换技术应用故障情况对比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软交换的成都地铁公务电话系统详细设计与容灾测试
    3.1 成都地铁7号线公务电话系统详细设计
        3.1.1 系统构成及方案说明
        3.1.2 业务功能
        3.1.3 主要设备技术指标
    3.2 成都地铁10号线公务电话系统详细设计
        3.2.1 系统结构及方案说明
        3.2.2 业务功能
        3.2.3 主要设备技术指标
    3.3 成都地铁公务电话系统容灾测试
        3.3.1 测试目的
        3.3.2 容灾方式
        3.3.3 容灾演练前准备
        3.3.4 演练实施方案
        3.3.5 容灾测试内容及测试结果
        3.3.6 容灾演练影响
    3.4 成都地铁7号线公务电话系统容灾方案选择
        3.4.1 1:1配置模式
        3.4.2 1:0配置模式
        3.4.3 两种容灾方式对比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软交换的成都地铁专用电话系统详细设计
    4.1 软交换在COCC专用电话系统中的应用
    4.2 成都地铁COCC线网专用电话系统方案设计
        4.2.1 组网规划
        4.2.2 业务功能
        4.2.3 主要设备技术指标
        4.2.4 互联互通接口设计
    4.3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1.总结
    2.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微波自动测量系统分析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
        1.2.1 微波测量技术发展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自动测量系统发展趋势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章节安排
第2章 自动测量系统基础
    2.1 引言
    2.2 自动测量技术
        2.2.1 自动测量发展
        2.2.2 自动测量系统
    2.3 系统硬件平台
        2.3.1 仪器接口总线
        2.3.2 硬件仪器设备
    2.4 系统软件平台
        2.4.1 测试开发环境
        2.4.1.1 面向过程或对象的编程语言开发环境
        2.4.1.2 图形化编程语言开发环境
        2.4.2 仪器程控标准
        2.4.2.1 可编程仪器标准命令SCPI
        2.4.2.2 虚拟仪器软件架构库VISA
        2.4.3 软件平台选择
        2.4.4 测试程序流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带通滤波器自动测量系统
    3.1 引言
    3.2 微波网络
    3.3 带通滤波器设计理论
        3.3.1 滤波器概述
        3.3.2 滤波器技术指标
        3.3.3 带通滤波器设计
        3.3.3.1 低通滤波器原型
        3.3.3.2 频率与阻抗变换
        3.3.3.3 带通滤波器设计步骤
    3.4 自动测量系统平台设计
        3.4.1 硬件平台构建
        3.4.1.1 VNA测量原理
        3.4.1.2 测量系统硬件结构
        3.4.2 系统软件设计
        3.4.2.1 SQLite数据库
        3.4.2.2 仪器控制技术
        3.4.2.3 软件界面设计
        3.4.3 实验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紧缩场天线自动测量系统
    4.1 引言
    4.2 紧缩场测量理论
        4.2.1 紧缩场概述
        4.2.2 测量原理
        4.2.3 天线测量基本参数
        4.2.3.1 方向图
        4.2.3.2 方向系数(Directivity)
        4.2.3.3 增益系数(Gain)
        4.2.3.4 波瓣宽度
    4.3 紧缩场天线自动测量系统设计
        4.3.1 系统硬件结构
        4.3.2 系统软件设计
        4.3.2.1 转台控制
        4.3.2.2 界面设计
        4.3.3 实验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的研究工作及成果
    5.2 未来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高精度程控交流电压源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交流电压源研究现状
        1.2.2 交流电压源发展趋势
    1.3 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
        1.3.1 课题研究目标
        1.3.2 课题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和安排
第2章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1 串级控制系统理论分析
        2.1.1 串级控制系统特点
        2.1.2 交流电压源副回路设计原则
        2.1.3 交流电压源主回路设计原则
    2.2 系统方案概述
    2.3 系统硬件设计概述
        2.3.1 功率输出级设计方案
        2.3.2 反馈电路设计方案
    2.4 系统软件设计概述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控制电路设计
    3.1 主控中心与网络通讯电路设计
        3.1.1 主控中心电路
        3.1.2 网络通讯电路
    3.2 正弦波波形产生电路设计
        3.2.1 DAC转换电路
        3.2.2 低通滤波器电路
        3.2.3 信号幅值调理电路
    3.3 系统副回路电路设计
        3.3.1 副回路控制器电路
        3.3.2 副回路反馈电路
    3.4 系统主回路ADC采样电路设计
    3.5 系统保护电路设计
        3.5.1 窗口比较器电路
        3.5.2 保护电路核心参数设置
        3.5.3 保护电路工作过程分析
    3.6 系统电源电路设计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功率放大电路设计
    4.1 功率放大电路分类
    4.2 功率放大电路主要特点
    4.3 功率放大电路设计
        4.3.1 功放输入级电路
        4.3.2 甲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4.4 功放电源电路设计
    4.5 升压电路设计
        4.5.1 档位切换电路
        4.5.2 变压器升压电路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5.1 软件设计关键技术
        5.1.1 信号频率调节
        5.1.2 采样方式选择
    5.2 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5.3 下位机软件设计
        5.3.1 主程序
        5.3.2 信号输出程序
        5.3.3 输出校准程序
        5.3.4 档位切换程序
        5.3.5 异常保护程序
        5.3.6 TCP/IP通讯程序
    5.4 上位机软件设计
        5.4.1 以太网连接界面
        5.4.2 电压输出界面
        5.4.3 输出校准界面
        5.4.4 检定方案界面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样机测试结果与分析
    6.1 系统测试环境和测试工具
    6.2 系统输出电压幅值稳定度测试
    6.3 系统输出电压幅值准确度测试
    6.4 系统输出电压频率精度测试
    6.5 系统带负载能力与过载保护测试
    6.6 系统短路保护测试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交流电压源整机硬件设计
附录 B 交流电压源硬件PCB
附录 C 高精度程控交流电压源样机(下位机)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示波器校准仪自动校准软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本文主要内容与功能指标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示波器校准仪自动校准系统总体设计
    2.1 示波器校准仪自动校准技术
        2.1.1 示波器校准仪
        2.1.2 校准方法分析
    2.2 示波器校准仪误差来源
    2.3 自动校准软件需求分析
        2.3.1 功能需求分析
        2.3.2 难点分析
    2.4 自动校准系统总体结构
        2.4.1 系统总体设计
        2.4.2 系统软件整体架构
        2.4.3 系统软件功能模块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示波器校准仪自动校准系统数据处理
    3.1 基于UML建立用例模型
    3.2 多层感知器MLP模型算法研究
    3.3 基于MLP模型校准技术研究
        3.3.1 稳幅正弦波数据建模
        3.3.2 直流信号数据建模
        3.3.3 方波信号数据建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示波器校准仪自动校准系统软件设计
    4.1 自动校准系统操作界面设计
    4.2 仪器控制管理软件设计
        4.2.1 示波器校准仪通信驱动程序设计
        4.2.2 标准仪器控制功能软件设计
    4.3 自动测试系统的实现
    4.4 示波器校准仪自动校准软件设计与实现
        4.4.1 稳幅正弦波自动校准
        4.4.2 直流和方波自动校准
        4.4.3 负载电阻和负载电容校准
        4.4.4 快沿自动校准
        4.4.5 线性三角波自动校准
    4.5 自动校准系统数据管理的实现
        4.5.1 标准仪器测量参数数据的管理
        4.5.2 仪器设备参数数据的管理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自动校准系统软件测试
    5.1 仪器控制管理软件功能测试
    5.2 系统软件功能测试
        5.2.1 自动测试系统功能测试
        5.2.2 自动校准系统功能测试
    5.3 校准方法验证
    5.4 校准准确性和效率测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四、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数字程控实验(论文参考文献)

  • [1]示波记录仪程控及底层软件设计与实现[D]. 张硕.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2]基于LAN方式的示波器仪器驱动及程控软件设计[D]. 陈珠.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1)
  • [3]MSTP技术在企业自愈网中的应用研究[D]. 张宝霞.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4]电动汽车驱动系统性能网络化测试平台的研发[D]. 屈嫱. 长春工业大学, 2019(03)
  • [5]程控交换技术在电信网络中的运用研究[J]. 何娜,何威.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9(20)
  • [6]高速列车转向架故障监测系统测试平台设计与实现[D]. 郭仕平.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7]基于软交换的地铁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D]. 赵雪.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3)
  • [8]微波自动测量系统分析与实现[D]. 韩鲁靖. 南昌大学, 2019(02)
  • [9]高精度程控交流电压源的研究与实现[D]. 谢文波. 南昌大学, 2019(02)
  • [10]示波器校准仪自动校准软件设计[D]. 秦越. 电子科技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数字程序控制实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