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萎缩性胃炎18例报告

中医药治疗萎缩性胃炎18例报告

一、中医药治疗萎缩性胃炎18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韩秀丽,王秀娟[1](2021)在《王秀娟从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文中研究指明介绍王秀娟主任医师从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王师认为,本病病位在大肠,病因为痰、湿、瘀、毒,病机为湿困大肠,气滞络瘀,郁而化毒,早期治疗以荡积为主,通因通用,强调及早祛除痰、湿、瘀、毒,切勿见下利甚而妄用补涩之剂,以致关门留邪。王师运用调肺通肠、祛痰瘀毒之法,通过补肺、降肺、宣肺以调理肺气,恢复肺主治节之功,达通肠降浊祛邪之效。王师不拘经方时方,采众家之言,合多年临床经验,创补肺通肠汤、降肺通肠汤、宣肺通肠汤,疗效颇佳。

易惺钱[2](2021)在《基于扶正祛邪理论的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疾病的证治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幽门螺杆菌(Helicobator Pylori,Hp)是目前公认的唯一能在人体胃中生存的微生物种类,感染了全球50%以上的人口,是导致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消化道疾病的重要因素,且与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糖尿病、慢性荨麻疹等胃肠外疾病相关,因此抗Hp治疗早已成为共识。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Hp感染和胃癌双重高发,二者关系密切,危害相互叠加,其治疗是消化科医生最关注的问题。目前临床多采用质子泵抑制剂和铋剂联合两种抗生素的四联疗法,但随着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细菌耐药率上升,Hp根除率下降,复发率升高,不良反应明显,有效治疗面临着挑战。中医药作为Hp治疗的新路径,具有不良反应小、耐药率低、不易引起肠道菌群失调等特点,与西药联用可提高根除率,减少副作用及抗菌药物使用,保护胃黏膜,在Hp治疗中的地位与作用逐渐被认可。但证据较分散,仍缺乏较全面的中医理论支撑和真实世界的证据支持。目的:1.系统梳理中医药治疗Hp感染相关文献,全面综合当前可用证据,提炼中医药干预Hp的治疗思路。2.结合医案及回顾性队列研究整合中医治法的运用情况、具体方药,评价其临床疗效,优化Hp感染的中医药防治方案。3.在现有证据支持下,进一步揭示中药防治Hp的作用机制与证治规律,为中医药干预Hp感染的优势环节和精准治疗提供证据支持。方法:1.文献梳理与评价系统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同时对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灰色文献、医脉通等进行补充检索,7名研究者根据纳排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采用讨论或求助第三方的方式解决分歧;运用文字描述及图表形式展示中医药抗Hp的研究现状。应用AMSTAR 2量表、GRADE软件对中药治疗Hp感染相关系统评价/Meta分析进行方法学质量、结局指标可靠程度及证据质量再评价。2.临床验证通过有效医案及临床回顾性研究对文献研究结果加以验证。借助古今医案云平台,系统分析中医药治疗Hp感染相关疾病的证治规律;基于真实临床环境中既有医疗数据开展中药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感染相关疾病的回顾性队列研究,评价中医药在真实世界中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中医药干预Hp感染相关疾病提供现实性、适用性和时效性证据支持。结果:1.证据图及理论探讨部分:8个中英文数据库初检共26661篇文献,自动查重后获得16461篇,依据相关排除标准排除不符合文献后最终纳入3563篇,其中临床研究3460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82篇,指南及临床路径研究21篇。从临床研究来看,(1)研究类型以随机对照试验为主(80.72%),规模多在60-100例之间;观察性研究占7.63%,多集中在Hp感染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及Hp感染相关疾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方面,其与体质类型的研究相对较少,仅占0.55%;(2)研究人群与现代医学对Hp感染特定人群处理意见一致,中医药在儿童(<14岁)及老年人(>70岁)研究相对较少。(3)干预方案多为中医药与西药联用,单用相对较少,半夏泻心汤、黄连温胆汤、黄芪建中汤、六君子汤等经方应用广泛;(4)结局指标以Hp转阴、临床症状改善、胃镜病理疗效及安全性等为临床主要指标,与中医辨证论治水平相关的中医证候疗效指标相对较少;在系统评价/Meta分析方面,76篇中医疗法干预Hp相关性疾病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再评价结果显示,虽多数结论认为中医药有潜在疗效,但受原始研究方法学质量影响,证据质量参差不齐,高质量证据较少,难以得出较肯定的结论。在指南共识上,我国陆续颁布了五次Hp诊治共识意见或指南,为Hp治疗提供了方向;2012年第四次全国Hp感染诊治共识建议可将中药用于Hp感染的治疗,中药以其独特优势成为Hp治疗的新路径;2018年《全国中西医整合治疗Hp相关“病-证”共识》的发布,为难治性Hp感染提供了中国思路。通过系统梳理当前可获得的相关证据,总的来说,中医认为Hp为湿热毒邪,其感染与脾胃虚弱密切相关,邪毒内犯,正虚邪实为基本病机,扶正祛邪为基本治则,健脾益气以扶正,清热祛湿以祛邪,并施以根除Hp。2.再评价部分:中英文8个数据库中共检索出256篇中药治疗Hp相关疾病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纳入40篇文献按扶正、祛邪、扶正祛湿兼施不同干预方式对其结局指标进行证据质量评定。纳入文献中7篇以扶正为主,黄芪建中汤、香砂六君子汤、香砂养胃丸为常用方剂;祛邪为主的17篇,辛开苦降、清热祛湿为抑杀Hp之大法,常用半夏泻心汤、左金丸、黄连温胆汤;扶正祛邪兼施的16篇,治以胃复春、荆花胃康、柴胡舒肝散等中药制剂。自2012年以来中药抗Hp相关系统评价逐年增多,Hp根除(转阴、清除)率、总有效率、胃镜病理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主要观察指标,但受系统评价制作全过程的影响,方法学质量均为“极低”,证据质量为中、低级或极低,缺乏高质量证据。3.医案分析部分:古今医案云平台共检出158则医案,对符合纳入标准的72则医案进行分析,共177诊次,涉及45首处方、241味中药。其中,甘草、黄连、白术、茯苓、陈皮、党参、蒲公英等为高频药物。所用药物功效以清热解毒、燥湿化痰、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为主,清热药使用频次最高,其次是理气药和补虚药。从性味归经看,多用温、平、寒之性,苦、甘、辛味,主入脾、胃、肺经的中药,核心处方为芍药甘草汤和六君子加减。4.临床回顾性研究部分:(1)共纳入283例Hp感染患者,其中中药联合四联疗法治疗患者(暴露组)114例,单用四联疗法(非暴露组)169例,治疗后暴露组Hp根除率为80.7%(92/114),非暴露组69.8%(118/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服用四联药物的疗程分为7、10、14、14-42天及42天以上5个组,分析显示不同疗程与Hp根除无统计学差异(P=0.84)。283例患者中10例在Hp根除后3个月至2年内进行了复查,除暴露组1例为2年后复查呼气试验结果为阳性外,其他均为阴性;难治性Hp感染患者3例,其疗效可能与抗生素耐药有关;(2)暴露组96例使用中药汤剂患者111诊次中药用药数据分析显示,中药使用总频次1437次,包括不同中药252味,甘草、半夏、党参、茯苓、白术等使用频次较高。按功效分类以清热解毒、燥湿化痰、补中益气为主,其中清热药使用频次最高、化痰药、补虚药次之。四气以温、平、微寒为主,甘、辛、苦味居多,主入脾、胃、肺经,临床使用的核心处方为六君子汤和黄芩汤加减。结论:Hp属于中医的湿热邪气,其感染与宿体脾胃虚弱、Hp毒邪(菌株)的致病性密切相关。中医药以扶正祛邪为基本治则,在Hp感染患者初次治疗、补救治疗及根除后等不同时期发挥治疗作用。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或健脾和胃、补益气血(扶正,正气旺而不受邪),或清热解毒、清热燥湿(祛邪,邪去正自安),或攻补兼施,双管齐下,发挥抗Hp的同时,调节肠道正常菌群,修复受损胃黏膜,提高机体免疫力。扶正寓祛邪,祛邪而不伤正,成为根除Hp治疗的新路径和策略,单用或与西药联用提高根除率,缓解临床症状,造福患者。

袁志军,刘乡,朱海容,梁英[3](2021)在《资生汤加减治疗合并HP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资生汤加减治疗合并HP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74例合并HP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予以三联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资生汤加减治疗,比较观察对照组与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4.59%、78.37%,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出现乏力头晕、便秘腹泻、肝肾功能异常、心功能异常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资生汤加减治疗合并HP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林稼樱[4](2021)在《理气活血解毒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的疗效与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被称作胃癌前状态,目前,经由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逐步进展的肠型胃癌发展模式已得到广泛认可,因此,能够在该病理阶段进行早期干预,是降低胃癌发病率的有效途径。当前西医对于本病的治疗多集中于去除病因以及对症治疗,缺乏具有针对性的特效药。在此前提下,国内外均有研究证实中医药在治疗胃癌前状态甚至胃癌前病变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不仅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而且能够延缓、逆转胃癌前病变的发展。本课题组通过前期临床观察,发现理气活血解毒法干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疗效确切,进一步探索显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但由于中药靶点众多,因此其具体机制仍未明确。基于此,本课题拟通过分析理气活血解毒法治疗的3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病理及生物学指标,来明确理气活血解毒法的临床疗效,同时利用免疫组化技术从分子水平探讨其具体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试验。研究涉及的30例病例来源于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符合肝胃郁热、气虚血瘀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患者,给予理气活血解毒法进行干预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胃镜及病理像改变情况,同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患者胃黏膜中HIF-1α,VEGF,mTOR,NF-κB表达水平的影响,以期探索理气活血解毒法治疗CAG伴IM的作用机制。结果(1)一般情况:本研究纳入的30例患者,其中年龄最大者为68岁,年龄最小者为37岁,平均年龄53.87±7.51岁,不同性别年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本病的就诊季节以冬季居多(46.67%),其后依次为秋季(33.33%)和无明显季节性(33.33%);在精神因素上焦虑忧虑(60.00%)、急躁易怒(53.55%)与本病的发生关系最为密切;患者的饮食偏嗜多为油腻(53.33%)、甜食(43.33%)、辛辣(40.00%);在烟酒史方面,本病患者吸烟比例较高,达50.00%。(2)中医症状疗效评价:在30例患者中,治愈2例,占6.67%,显效3例,占10.00%,有效23例,占76.67%,无效2例,占6.67%,总有效率93.34%。将症状积分进行治疗前后对比可见,胃脘痞塞、胃中嘈杂、心烦易怒、反酸、烧心、口苦、口干、嗳气、身重倦怠、精神疲乏、纳差、气短、大便溏薄在治疗后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胃脘疼痛的减轻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懒言、大便干结的改善未显示出统计学意义(P>0.05)。(3)病理组织学疗效评价:将病理组织学积分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治疗纳入的患者病理组织总积分下降,且差异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肠化、异型增生病理积分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萎缩、慢性炎症及活动性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后mTOR、NF-κB、HIF-1α、VEGF表达及阳性率差异:比较疗前疗后各指标的平均光密度值,结果显示治疗后mTOR、NF-κB、HIF-1α表达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EGF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面积阳性率方面mTOR治疗前以中度比例较高(70.0%),治疗后以轻度比例较高(70.0%);NF-κB治疗前后的阳性率均以中度比例较高,治疗前为80.0%,治疗后为70%;HIF-1α治疗前以中度比例较高(73.33%),治疗后则以中度(60.0%)和轻度(36.67%)比例较高;VEGF治疗前后的阳性率均以轻度比例较高,治疗前为73.33%,治疗后为46.67%。结论(1)纳入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患者年龄多在45-65岁之间,且患者的就诊季节以冬季居多,在情志因素方面焦虑忧虑、急躁易怒与本病的发生关系较为密切,油腻、甜食等饮食偏嗜也可能是诱发本病的相关因素。(2)通过纳入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胃镜病理积分进行自身前后对照,可见理气活血解毒法治疗CAG伴IM患者疗效可靠。(3)免疫组化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后mTOR、NF-κB、HIF-1α表达较疗前下降,而VEGF的表达在治疗前后差异无明显变化。

方霜霜[5](2021)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中医证候及OLGA/OLGIM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情况,探索焦虑抑郁状态、中医证候及可操作的与胃癌风险相关的胃炎/肠上皮化生评估(OLGA/OLGIM)病理分期的相关性。并对OLGA/OLGIM分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影响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变风险分层的相关因素,以及情志因素对胃癌防治的意义。研究方法: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符合要求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填写ZUNG氏焦虑(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应用临床调查问卷,采集患者一般情况、职业、个人史、既往史、中医证候、舌脉、胃镜报告和病理结果等信息,录入Excel并锁定,用IBM SPSS25.0进行数据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纳入患者的一般信息,对SAS/SDS积分、中医证候和OLGA/OLGIM分期进行Spearman相关性检验,对采集到的相关危险因素与病理分期进行非参数检验,筛选出有意义的指标;将筛选出来的变量与OLGA和OLGIM分期进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结果:1.一般情况:共纳入患者145例,男性66例,女性79例,男女比例1:1.197。纳入者中最小31岁,最大79岁,平均年龄为56.5±9.24(岁),平均BMI为23.27±2.96。有69.66%的患者既往感染过幽门螺杆菌(H.Pylori),13.79%的患者为现症H.Pylori感染者。有14.48%的患者有胃癌家族史,有13.79%的患者有其他肿瘤家族史。2.相关性分析结果:①SAS/SDS积分在各证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肝胃气滞证患者中焦虑抑郁状态患者占比较高,分别为32%和42%。②SAS积分在不同的OLGA/OLGIM风险分层中分布具有差异,SDS积分仅在OLGA风险分层中分布具有差异。SAS/SDS 积分与 OLGA 分期增加存在相关(r=-0.248,P<0.01;r=-0.170,P<0.05),在OLGA低风险(0,Ⅰ,Ⅱ期)患者中伴焦虑、抑郁症状占比更高,但与OLGIM分期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③中医证候在OLGA/OLGIM分期之间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显示,肝胃气滞证与OLGA/OLGIM分期之间存在负相关(r=-0.242,P=0.003;r=-0.232,P=0.005),肝胃郁热证与 OLGIM 分期存在相关(r=0.165,P=0.047)。④既往 H.Pylori感染史(H=3.866,P=0.049;H=4.762,P=0.029)和胃癌家族史(H=4.455,P=0.035;H=4.626,P=0.031)是 OLGA/OLGIM 分期的影响因素。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AS积分(P=0.047)和既往H.Pylori感染史(P=0.026)影响OLGA分期。H.Pylori感染史可影响OLGIM分期(P=0.016)。研究结论及意义:(1)焦虑抑郁状态在不同中医证候间的分布未达到统计学差异,但肝胃气滞证患者中焦虑抑郁状态患者占比较高,提示情绪有赖肝气调节。(2)焦虑、抑郁症状积分与OLGA分期增加呈负相关关系。伴有焦虑、抑郁症状的患者在OLGA低风险(0,Ⅰ,Ⅱ期)中占比较高。考虑纳入的OLGA低风险患者多处于疾病的早期阶段,由于对疾病转归预后不够了解而更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症状。提示临床对CAG初诊患者要着重关注疾病宣教与情绪疏导。(3)肝胃气滞证与OLGA/OLGIM分期增加呈负相关关系,说明肝胃气滞证患者可能具有较小的癌变风险,或者肝胃气滞证可能是CAG初期的主要证型。(4)经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焦虑状态仍与OLGA分期增加呈负相关关系,既往H.ylori感染史同时是OLGA和OLGIM分期的影响因素。提示疾病宣教与情绪疏导对CAG病程较短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同时,H.Pylori根除治疗是CAG的基础治疗,是防治CAG的重要措施。

王萍,李鹏,陈萦晅,李理,卢瑗瑗,周炜洵,卞立群,张北华,尹晓岚,李军祥,陈杰,张澍田,时永全,唐旭东[6](2021)在《中国整合胃癌前病变临床管理指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正确应对和处理胃癌前病变和癌前疾病,对降低胃癌发病率具有重大意义。本指南结合我国胃癌前病变和癌前疾病的发病和诊治现状,从定义和流行病学、诊断和分期、监测、治疗、疗效评价五个方面切入,中西医整合、多学科参与,共同提出针对性的诊治要点和策略,以期对此类疾病的临床规范诊治发挥指导作用,从而实现胃癌的有效二级预防。

林玲[7](2019)在《胃复春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应机制》文中提出目的:1.初步了解中药胃复春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大鼠发病过程中的防治作用;2.进一步探明中药胃复春在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过程中可能的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机制;3.为今后中药胃复春在临床方面及实验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基于有关胃复春前期临床研究文献的基础,我们提出假设,胃复春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防治的机制和细胞的分化增殖以及凋亡、肿瘤转移浸润的相关的基因以及与免疫炎症、免疫逃逸的相关基因的调控有关,可能与控制细胞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Caspase-8、Bcl-2、Bax、对NF-κB信号通路调控重要因子IKBKB、NF-κB2,和NF-κB信号通路的下游细胞因子如炎症因子TNF-α、IL-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胃癌发生基因COX-2等的表达相关。针对这一假设,我们通过动物实验来进行验证。购入59只5周龄体重140±20g的SPF级Wistar大鼠,进行甲硝基亚硝基胍联合雷尼替丁饲料、热盐水及30%乙醇加饥饱失常综合造模法制造经典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动物模型,通过胃组织病理切片并确认慢性萎缩性胃炎模型的建立完成,通过动物一般指标、病理等相关采集评价药效,比色法测定各组大鼠胃蛋白酶活力,运用Real-Time PCR法对胃组织中的以下基因表达进行检测:炎性因子TNF-α、IL-1,血管生成因子VEGF,胃癌发生因子COX-2,控制细胞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Caspase-8、Bcl-2、Bax以及NF-κB信号通路调控重要因子IKBKB、NF-κB2,对以上基因mRNA表达量进行比较分析,阐明胃复春胃复春的作用疗效,进一步探明胃复春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的免疫分子生物学的机制。结果:1.本次实验完成后,结果显示:造模结束后的模型组大鼠体重和脾重比正常组显着降低(P<0.01);2.造模结束后,模型组大鼠胃粘膜固有腺体数量减少、萎缩,粘膜基底增厚、炎症细胞聚集排列散乱,药物干预组胃粘膜表现均有好转现象,胃复春高剂量组最为明显,胃复春低剂量组明显度其次,维酶素组相对改善较轻;3.造模结束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胃组织胃蛋白酶活力(PP)表达均有显着升高(P<0.01),过药物干预后的胃复春高剂量、低剂量组上述指标和模型组相比均有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造模结束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胃组织TNF-α、IL-1、VEGF、COX-2、Caspase-3、Caspase-8、Bcl-2、IKBKB、NF-κB2基因表达均有显着升高(P<0.01),Bax表达显着下调(P<0.01);药物干预后的胃复春高剂量、低剂量组上述指标和模型组相比均有下调,Bax表达显着升高(P<0.01)。结论:1.中药胃复春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发病过程中的干预具有改善基本健康状态和精神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生理上的症状;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发病过程的存活率及其体重及其脏器指标具有一定提高作用,体现出胃复春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具有较明显的治疗作用。2.中药胃复春具有对缓解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的病理学表现的疗效,有效缓解了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炎的炎症以及萎缩等病变,及时控制以及干预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变进程。3.中药胃复春可能通过对胃蛋白酶活力恢复和提高作用,即对胃肠道的消化功能提高作用,从而发挥对慢性萎缩性胃炎防治的作用。4.中药胃复春可能通过下调控制细胞凋亡的相关基因Caspase-3、Caspase-8、炎性因子TNF-α、IL-1、血管生成因子VEGF、胃癌发生因子COX-2、细胞凋亡因子Bcl-2的表达以及NF-κB转导通路关键因子IKBKB、NF-κB2的表达,同时升高Bax的表达,而抑制NF-κB转导通路的激活,从而减轻炎症反应以及加快细胞凋亡,体现出胃复春的可能通过以上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机制来恢复胃蛋白酶活力、促细胞凋亡、抑制并减轻炎症反应、减少新血管的生成、抑制癌症进展过程等作用,从而起到对CAG的有效防治作用。

黄尚浩[8](2019)在《61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5年临床结局调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病,该病受多种因素长期影响,目前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远期疗效尚未得到证实,其与饮食、情志方面的关系尚未得到充分说明。探索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5年后临床结局及相关因素的影响,为建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随访-健康生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5年前开展的前期研究明确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收集包括一般情况、近期复查情况、前后症状评分、药物治疗、饮食偏嗜、工作及情绪情况等资料。应用统计学工具分析慢性胃炎患者前后胃黏膜病变情况及症状改善情况,探索其与药物治疗、饮食偏嗜、烟酒嗜好、情志因素等的相关性。结果:完整随访61例患者,20例男性,41例女性,男女比例1:2.05,年龄47.31±13.45岁,经检验,此次研究中年龄和性别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无显着相关性。61名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中17例伴胆汁反流,9例伴糜烂,4例同时伴胆汁反流及糜烂;共有19人自行复查胃镜,平均复查期限是48.9个月,14例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5例为萎缩性胃炎,其中5例患者初次诊断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炎,复查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前期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57.38%,自行复查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20%,此次研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未表现出显着相关性。统计患者报告症状,胃胀41例、胃痛36例、反酸35例、呃逆嗳气28例、嘈杂16例、影响进食8例,个体化差异较大,总体症状评分前后比较存在差异(p<0.05),前期各症状中位数均大于等于后期中位数。个体症状前后比较存在差异,32例报告临床症状全部缓解,29例报告临床症状部分缓解。研究中27例曾不同时间地使用过中药,23例曾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此次研究未发现不同药物与远期症状缓解的相关性。饮食方面20例患者存在进食快,15例喜欢进食火锅或烫食,15例喜欢甜食奶茶,15例喜欢辛辣刺激,14例存在饮食不规律。53例基本做到荤素搭配,39例能保证每日水果摄入。经检验,火锅或烫食是危险因素(p =0.061,OR=1.985),余下因素无显着相关性。工作方面,34例仍在工作,自觉压力评分4.15±2.60分,工作情况及压力未检验出显着相关性。情志方面8例报告了情绪失控的情况,13例焦虑,8例抑郁,35例易怒情况,有8例报告了情绪问题影响了人际关系,经检验易怒是危险因素(p=0.036,OR=1.732),余下各不良情绪无显着相关性。结论:1.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临床表现存在个体差异,5年后在总体层面各组症状均趋向好转。2.易怒与烫食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症状不缓解的危险因素。以上结论提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应遵守个体化原则,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通常情况下症状趋于缓解。并且调畅情志、健康饮食、保持规律作息是慢性胃炎整体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春勇[9](2016)在《姜良铎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和从三焦论治萎缩性胃炎理论及临床研究》文中认为姜良铎教授简介:姜良铎教授青年秉承同宗伯父姜纯禄,早年师从张学文教授和郭谦享教授,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983年作为中医首批博士,师从着名中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建华教授,在董建华教授言传身教下,习得真传。随后就职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直至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首席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担任国家教育部211工程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呼吸热病学科带头人,导师精通中医经典,汇通西学医理,以治疗呼吸热病、老年病、脾胃肝胆病为主,临床以擅长解决疑难疾病而着称。晚年创立“从态论治”学说,提出包括“中医微生态理论”、“外感病的内伤基础理论”、“毒邪发病理论”、“通调三焦理论”、“角药理论”、“通则康寿,滞则患病”等重要学术思想,所涉及内容涵盖中医学的发病、诊断、治疗、预防及调养等诸多方面,为中医学术创新注入活力。本研究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姜良铎教授学术思想渊源。通过导师讲述和检索文献方式,对姜良铎教授学术思想渊源进行了归纳总结,梳理了姜良铎教授传承谱系及传承现状,探究了姜良铎教授学术思想及其临床经验的形成过程,描述了姜良铎教授提出“从态论治”思想的起源和时代背景、医学经历,同时对姜良铎教授“从态论治”学术思想的中医经典渊源进行了挖掘整理,并整理导师思想与其他学派的关系,阐明姜良铎教授“从态论治”思想的学术继承性与学术创新性。第二部分姜良铎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整理与研究。姜良铎教授学术思想集中体现在“从态论治”学术思想的阐述和应用方面。包括“中医微生态理论”、“外感病的内伤基础理论”、“毒邪发病理论”、“通则康寿,滞则患病”、“通调三焦理论”、“角药理论”等重要学术内容。本研究通过导师论述和文献研究方式,阐明“从态论治“的概念,“从态论治”与“证”和“病”的关系,深入阐述从态论治的发病观、诊断要领、治疗观念、治疗要领和治疗的措施以及用药技巧。姜良铎教授丰富的临床经验,主要体现在对各类疑难疾病的有效治疗。本研究还同时详细总结了姜良铎教授治疗发热经验、姜良铎教授治疗咳嗽经验、姜良铎教授宣肺拔罐法治疗难治性咳嗽经验、姜良铎教授治疗喘证经验、姜良铎教授从态论治皮肤病的经验、姜良铎教授治疗妇科疾病经验、姜良铎教授治疗耳鸣经验,姜良铎教授治疗失眠经验、姜良铎教授舌诊经验,最后还总结了姜良铎教授临床中草药煎服方法的细节,虽然内容与教材有部分重合,但是临床应用患者常常忽略,导师临床又常常强调,所以一并总结录入。第三部分姜良铎教授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本研究包括四小部分,第一小部分首先对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诊疗现状给予文献综述。第二小部分探讨从态论治萎缩性胃炎的理论研究,阐述了从态论治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技术路径、技术手段和方法的理论基础,相关的学术论文已发表在2015年《国际中医药杂志》。第三小部分,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从态论治”思想,采用统计方法中的频数分析、隐变量分析、因子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研究导师病案库中治疗235例萎缩性胃炎的数据,挖掘导师治疗CAG疾病的思路和用药规律。研究发现胃、三焦同治为导师从态论治萎缩性胃炎实施的重要技术路径。最后在导师临床指导下,参照统计结果,得到姜良铎教授治疗萎缩性胃炎的基础方剂,柴胡、黄芩、半夏、瓜蒌、白芍、枳壳、苏梗、佛手、九香虫、刺猬皮、三七、丹参、鸡内金、石斛,并征得导师同意。同时在统计分析基础上,深入探究了导师治疗萎缩性胃炎用药的整体布局、加减规律、对药用药规律、角药用药规律及药症关系。创新点:确定导师运用“通调三焦”方法治疗萎缩性胃炎的基础方和加减用药规律。明确导师运用“肃肺降胃法”为治疗萎缩性胃炎的重要创新点。第四小部分参照病案统计分析结果,在总结老师从态论治经验的同时,逐渐形成自已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用药方面的新突破,将姜良铎教授临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灵活地应用于临床实践,应用从态论治思维,整体调理,应用导师治疗萎缩性胃炎的基础方,即在通调三焦、和胃降气的基础上,配合疏肝和胃、肃肺降胃、活血化瘀、解毒排毒等方法灵活加减,观察83例CAG患者,取得显着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西药常规治疗相比,总有效率、胃镜病理的改善情况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P<0.01)。结论及意义: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通调三焦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治疗CAG疾病的临床治疗方法,是姜良铎教授“从态论治”实施的重要技术路径,其中肃肺降肺法在治疗CAG患者应用,完善了CAG治疗思路。此种思想和方法的有效应用,是建立在五脏大系统观的基础上,兼顾局部与整体间的协调与平衡,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李彦竹[10](1996)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药治疗与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药治疗与研究进展石家庄市中医院李彦竹(050051)慢性萎缩性胃炎(以下科称CAG),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病程缓慢、病势缠绵、病理组织不易恢复正常的特点,对人民的健康危害极大。世界卫生组织早已将CAG列为胃癌前状态...

二、中医药治疗萎缩性胃炎18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医药治疗萎缩性胃炎18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王秀娟从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 理——肺与大肠相表里
    1.1经脉络属
    1.2生理配合
    1.3病理相关
2 法——调肺通肠,祛痰瘀毒
    2.1补肺通肠
    2.2降肺通肠
    2.3宣肺通肠
3 方药
    3.1补肺通肠汤
    3.2降肺通肠汤
    3.3宣肺通肠汤
4 典型病案

(2)基于扶正祛邪理论的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疾病的证治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研究
    第一章 基于证据图的中医药抗Hp感染的研究现状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
        1.2 文献纳排标准
        1.3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1.4 数据分析与形式
        2.结果
        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2.2 相关研究文章发表年度趋势
        2.3 临床研究类型及规模
        2.4 中医证候及体质研究
        2.5 中医药抗Hp方式研究
        2.6 中医药抗Hp方案临床评价
        2.7 中医药防治方案干预时机及适用情况
        2.8 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及临床证据评价
        2.9 临床指南与路径研究
        3.讨论
        3.1 中医药抗Hp应用现状及问题
        3.2 中医药防治Hp感染未来的研究方向
        3.3 本研究的不足
    第二章 中医药抗Hp感染机理机制探讨
        1.现代医学对Hp的认识及治疗
        1.1 Hp的特性和致病特点
        1.2 Hp的治疗
        2.中医对Hp感染相关疾病的认识和治疗
        2.1 中医对Hp感染的认识
        2.2 中医对Hp相关疾病的治疗
        2.3 扶正祛邪抗Hp感染的实践及机理机制探讨
        3.讨论
    第三章 中药扶正祛邪治疗Hp感染相关疾病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1.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 文献检索
        1.3 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
        1.4 质量评价
        2.结果
        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3 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
        2.4 主要结局指标和证据质量分级
        3.讨论
临床验证
    第一章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的中医药治疗Hp相关疾病的用药规律研究
        1.研究资料
        1.1 数据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研究方法
        2.1 数据录入
        2.2 数据规范
        2.3 数据统计分析
        3.结果
        3.1 医案检索结果及特点
        3.2 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3.3 常用方剂使用情况
        3.4 常用中药使用情况
        4.讨论
    第二章 基于扶正祛邪理论的中医药治疗Hp相关疾病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纳排标准
        1.3 数据收集及整理
        1.4 分组方法
        1.5 结局评价
        2.统计分析
        3.结果
        3.1 病例基本情况
        3.2 治疗结局
        4.讨论
结语
    1.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2.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3.本研究的不足
    4.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与学术成果
个人简介

(3)资生汤加减治疗合并HP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比较观察及对照组临床疗效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率比较
3 讨论

(4)理气活血解毒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的疗效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中医学认识
        1 中医病名认识
        2 古代医家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认识
        3 现代医家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认识
        4 现代医家辨证论治特点
        5 辨病专方治疗
        6 中成药治疗
        7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机制
        8 理气活血解毒法
        9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现代医学研究现状
        1 病因
        2 HIF-1α信号通路在CAG伴IM及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3 VEGF、mTOR、NF-κB在HIF-1α信号通路及CAG伴IM中的研究进展
        4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中止病例标准
        1.6 安全性指标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临床疗效研究
        2.2 免疫组化实验
        2.3 数据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临床症状疗效评价
        3.3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治疗前后病理组织学疗效评价
        3.4 各免疫组化指标治疗前后平均光密度值及阳性率情况
    4 小结
    5 讨论
        5.1 一般情况
        5.2 症状及病理改善情况分析
        5.3 组方药物现代药理学研究
        5.4 理气活血解毒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附录2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中医证候及OLGA/OLGIM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慢性萎缩性胃炎西医研究进展
        1 分型
        2 病理概念
        3 病因
        4 诊断
        5 治疗
        6 焦虑抑郁情况
        参考文献
    第二节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研究进展
        1 病名
        2 病因病机
        3 辩证分型
        4 治疗
        5 情志因素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临床研究
    前言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讨论
        1 一般情况分析
        2 相关性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6)中国整合胃癌前病变临床管理指南(论文提纲范文)

一、定义和流行病学
    1.定义
    2.流行病学
    3.胃癌前病变证候分布特征
二、诊断和分期
    1.内镜诊断
    2.活检取材
    3.病理诊断和评价
    4.胃镜下黏膜辨证
三、监测
    1.异型增生
    2.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
    3.自身免疫性胃炎
    4.无创(非侵入性)评估
    5.病证结合胃癌前病变风险监测
四、治疗
    1.明确胃癌前病变干预的定位
    2.祛除危险因素
    3.根除幽门螺杆菌
    4.补充叶酸、抗氧化维生素
    5.中西医结合治疗
五、疗效评价
    1.研究设计
    2.内科学干预的定位和目标
    3.关键技术
    4.疗效评价方法
    5.异型增生组织学半定量评价
六、结语

(7)胃复春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应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胃复春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理论研究
    1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学研究
        1.1 病名
        1.2 病因病机
        1.3 证型分类及其防治
    2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西医学研究
        2.1 概念及诊断
        2.2 病因病机
        2.3 治疗与预防
    3 胃复春的研究
        3.1 配方组成及功效主治
        3.2 临床应用
        3.3 效应机制
第二部分 胃复春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实验研究
    【实验目的】
    1 材料及试剂
        1.1 实验动物
        1.2 药品及试剂
        1.3 主要实验仪器
    2 方法
        2.1 实验动物分组
        2.2 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造模方法及给药方法
        2.3 标本采集和指标检测
        2.4 胃蛋白酶活力(PP)的检测
        2.5 Real-time PCR法检测大鼠胃组织各基因的表达
        2.6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结果
        3.2 进行药物干预前后大鼠存活率比较
        3.3 造模及给药过程中各组大鼠体重变化情况
        3.4 取材时各组脾重:(c±s)
        3.5 各组胃组织病理HE染色结果:
        3.6 各组胃蛋白酶活力(PP)结果比较:( c ±s)
        3.7 各组大鼠胃组织炎性因子TNF-αmRNA、IL-1mRNA的表达
        3.8 各组大鼠胃组织粘膜破坏因子VEGFmRNA、COX-2mRNA的表达:
        3.9 各组大鼠胃组织抑癌基因Caspase-3、Caspase-8mRNA的表达:
        3.10 各组大鼠胃组织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mRNA、BaxmRNA的表达:
        3.11 各组大鼠胃组织NF-κB2mRNA、IKBKBmRNA的表达:
第三部分 讨论
    1.胃癌发生过程的分子免疫学机制
    2.胃复春对一般情况结果的影响
    3.胃复春对病理结果的影响
    4.胃复春对胃蛋白酶活力的影响
    5.胃复春对TNF-α、IL-1 表达的影响
    6.胃复春对VEGF、COX-2 的影响
    7.胃复春对Caspase-3、Caspase-8、Bcl-2、Bax的影响
    8.胃复春对NF-κB信号通路调控因子NF-κB2、IKBKB的影响
第四部分 结论
第五部分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1.存在的问题
    2.创新点
    3.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1.西医西药治疗方法
    2.中医中药治疗方法
    3.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4.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8)61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5年临床结局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慢性胃炎影响因素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随访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概述
        参考文献
    综述三 慢性胃炎中医病因病机概述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研究对象及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9)姜良铎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和从三焦论治萎缩性胃炎理论及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姜良铎教授学术思想渊源
    1 姜良铎教授基本情况
    3 姜良铎教授的传承现状
    4 姜良铎教授学术思想的形成过程
        4.1 姜良铎教授所处的医学历史背景
        4.2 姜良铎教授中医学习背景导师
        4.3 姜良铎教授所处的时代知识结构背景
        4.4 姜良铎教授个人医疗实践背景
    5 姜良铎教授学术渊源观点概要
        5.1 “从态论治”经典着作学术渊源概要
        5.1.1 《黄帝内经》是姜良铎教授“从态论治”理论基石
        5.1.2 《难经》是姜良铎教授“从态论治”实践基石
        5.1.3 《伤寒杂病论》是姜良铎教授“从态论治”实践指导
        5.1.4 《千金方》是姜良铎教授“从态论治”具体医疗实践的参考范例
        5.1.5 补土学派学术理论是姜良铎教授“从态论治”学术思想内容充实
        5.1.6 攻下学派学术理论是姜良铎教授“从态论治”学术思想的内容充实
        5.1.7 温病学派的学术思想是姜良铎教授“从态论治”学术思想重要源泉
        5.2 相关各流派、各家的观点概要
        5.2.1 岳美中治病注重整体辨证与专病专方相结合理论
        5.2.2 董建华治病注重整体调畅气机理论
        5.2.3 刘度舟治病注重运转整体枢机理论
        5.2.4 邓铁涛教授注重五脏整体相关理论
        5.2.5 周仲瑛教授注重从中医整体观论治疾病理论
        5.3 当代医学模式的形成历程与状态医学的产生
        5.3.1 医学生物模式的建立和确定
        5.3.2 回归“整体的人”
        5.3.3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
        5.3.4 状态医学的提出和临床应用
    小结:姜良铎教授的“从态论治”思想是继承与创新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姜良铎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
    1 姜良铎教授“从态论治”的学术思想
        1.1 “从态论治”的概念
        1.2 “从态论治”的发病观
        1.3 从态论治的诊断要点
        1.4 “从态论治”的治疗理念
        1.5 “从态论治”临证操作要领
        1.6 “从态论治”治疗措施
        1.7 “从态论治”用药技巧
        参考文献
    2 姜良铎教授诊疗经验总结
        2.1 姜良铎教授从态论治咳嗽经验
        2.2 姜良铎教授“开笼放鸟”法治疗难治性咳嗽经验
        2.3 姜良铎教授治疗喘证经验
        2.4 姜良铎教授治疗发热经验
        2.5 姜良铎教授治疗失眠经验总结
        2.6 姜良铎教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经验
        2.7 姜良铎教授治疗妇科经验
        2.8 姜良铎教授治疗耳鸣经验
        2.9 姜良铎教授舌诊经验
        2.10 姜良铎教授中药煎服心法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从态论治萎缩性胃炎理论及临床研究
    前言
    1 综述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西医诊疗现状
        1.1 现代医学诊疗现状和进展
        1.1.1 现代医学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流行病学研究
        1.1.2 现代医学对CAG病因研究进展
        1.1.3 现代医学对CAG诊断研究进展
        1.1.4 现代医学对CAG治疗研究进展
        1.1.5 现代医学对CAG转归认识
        1.2 中医治疗CAG的现状和进展
        1.2.1 中医病名
        1.2.2 中医论治经验
        1.2.3 中医用药经验
        1.2.4 中药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2 姜良铎教授“从态论治”萎缩性胃炎的思想研究
        2.1 重视胃的局部生理病理特征
        2.1.1 生理上重视胃的通降功能
        2.1.2 生理上重视胃中津液的滋养作用
        2.1.3 病理上重视CAG动态演变过程
        2.2 重视胃与其他脏腑的关系
        2.2.1 生理上胃与其他脏腑功能密切相关
        2.2.2 病理上胃与其他脏腑功能相互影响
        2.2.3 治疗过程中平调胃与其他脏腑间功能状态
        2.3 老师整体调治经验及诊治要点
        2.3.1 脾胃同治为治疗CAG的基础治疗
        2.3.2 肝胃同治为CAG治疗过程中的常规思路
        2.3.3 肺胃同治为CAG治疗过程中的重要创新
        2.3.4 胆胃同治为CAG治疗过程中的重要补充
        2.3.5 心胃同治为CAG治疗过程中的重要补充
        2.3.6 肾胃同治为CAG治疗过程中的重要补充
        2.3.7 胃三焦同治为CAG从态论治的重要技术路径
        2.4 重视从气血层面整体调理
        2.5 重视社会、心理因素
        2.5.1 医疗信任的建立
        2.5.2 药物合理有效
        2.5.3 社会生活、心理行为的科学指导
        结语
        参考文献
    3 姜良铎教授治疗萎缩性胃炎的医案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3 一般资料
        3.4 统计分析方法
        3.5 结果
        3.6 结论
        3.7 讨论
        3.7.1 证实通调三焦为实施CAG从态论治的技术路径
        3.7.2 确立从态论治CAG基础方
        3.7.3 发现从态论治CAG整体用药布局
        3.7.4 明确“肃肺降胃法”为CAG治疗中的重要创新点
        3.7.5 整理导师用药习惯、思维和技巧
        3.7.6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结语
    4 通调三焦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4.1 研究对象
        4.2 诊断和纳入排出标准
        4.2.1 西医诊断标准
        4.2.2 中医诊断标准
        4.2.3 纳入排除标准
        4.2.3.1 纳入标准
        4.2.3.2 排除标准
        4.3 实施方法
        4.4 结果
        4.5 结论
        4.6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四、中医药治疗萎缩性胃炎18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王秀娟从肺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J]. 韩秀丽,王秀娟. 湖南中医杂志, 2021(12)
  • [2]基于扶正祛邪理论的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疾病的证治规律研究[D]. 易惺钱.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资生汤加减治疗合并HP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J]. 袁志军,刘乡,朱海容,梁英. 罕少疾病杂志, 2021(03)
  • [4]理气活血解毒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的疗效与机制研究[D]. 林稼樱.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5]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中医证候及OLGA/OLGIM相关性研究[D]. 方霜霜.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6]中国整合胃癌前病变临床管理指南[J]. 王萍,李鹏,陈萦晅,李理,卢瑗瑗,周炜洵,卞立群,张北华,尹晓岚,李军祥,陈杰,张澍田,时永全,唐旭东. 胃肠病学, 2021(02)
  • [7]胃复春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应机制[D]. 林玲.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5)
  • [8]61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5年临床结局调查[D]. 黄尚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9]姜良铎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和从三焦论治萎缩性胃炎理论及临床研究[D]. 王春勇.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10]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药治疗与研究进展[J]. 李彦竹. 河北中医学院学报, 1996(03)

标签:;  ;  ;  ;  ;  

中医药治疗萎缩性胃炎18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