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素对糖尿病大鼠骨骼肌葡萄糖转运蛋白IV基因表达的影响

黄连素对糖尿病大鼠骨骼肌葡萄糖转运蛋白IV基因表达的影响

一、小檗碱对糖尿病大鼠骨骼肌葡萄糖转运体IV基因表达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王志,苏浩,唐悦恒,聂可馨,王宏展,高洋,董慧,陆付耳,黄文雅[1](2021)在《交泰丸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糖尿病的患病人数逐年增加,不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等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能部分缓解胰岛素分泌缺陷和胰岛素抵抗等问题,但不良反应明显。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历史悠久,应用前景广阔。其中,交泰丸治疗2型糖尿病(T2DM)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现对交泰丸治疗T2DM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马骥[2](2021)在《盐酸小檗碱外用对糖尿病创面愈合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糖尿病慢性难愈性创面修复异常主要表现为新生血管及胶原沉积减少、炎症反应时间延长、氧化应激增强等。盐酸小檗碱(Berberine hydrochloride,BBR)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改善胰岛素抵抗及抗炎、抗氧化等药理作用,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治疗具有一定作用。本研究拟通过动物及细胞实验探讨盐酸小檗碱外用对糖尿病创面愈合的作用及主要机制。方法:1.应用STZ腹腔注射SD大鼠(220g-260g)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采用背部全层皮肤切除法制备糖尿病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空白对照组(DM组)、药物溶剂组(BBRSolvent)、药物低剂量组(LBBR)、药物高剂量组(HBBR),观察创面愈合一般情况及创面面积的变化。在创面愈合过程的第3,8,12,16天切取创面组织进行分析。采用HE和MASSON染色观察创面形态学的变化。ELISA法检测创面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生成和堆积。Western Blotting检测创面RAGE受体和Ⅰ型胶原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创面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凋亡水平。2.分离提取人真皮来源成纤维细胞(HDFs)并鉴定其Vimentin蛋白表达情况。体外制备糖基化白蛋白(AGEs-HSA),检测其浓度;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AGEs-HSA组,HSA组,摸索其对HDFs的作用效果及合适的作用浓度。检测RAGE受体的蛋白表达;进一步检测细胞凋亡相关指标,并检测Caspase家族蛋白以明确AGEs-HSA诱导细胞凋亡的信号通路;检测线粒体凋亡信号通路中相关指标的改变,包括Bax/Bcl-2,线粒体膜电位,细胞色素C等,同时检测细胞内ROS的含量。3.探讨BBR是否可以调控AGEs-HSA对成纤维细胞的作用。细胞分为对照组,AGEs-HSA处理组,HSA处理组,BBR溶剂组、低剂量BBR及高剂量BBR处理组。首先通过细胞增殖实验(CCK-8法)及细胞毒性实验(LDH法)摸索合适的BBR浓度;检测RAGE受体的蛋白水平,并通过TUNEL,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细胞凋亡水平;进一步检测细胞内ROS水平,并通过ROS激活剂代替BBR的方式探索ROS是否为BBR的作用靶点;检测线粒体凋亡信号通路中相关指标的改变,包括线粒体膜电位,细胞色素C,Caspase-9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等。结果:1.应用STZ腹腔注射SD大鼠后,糖尿病大鼠血糖明显高于正常大鼠。与NC组相比,DM组大鼠创面愈合延迟(P<0.05),出现血管生成减少,炎症消散延迟,成纤维细胞及基质沉积减少等特征。BBR可有效促进胶原纤维的增生与成熟,加速创面新生上皮的覆盖。同时,BBR可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提高创面愈合率,缩短愈合时间。2.在糖尿病创面愈合的过程中,AGEs处于不断生成和堆积的状态。BBR可抑制糖尿病创面中AGEs的生成和堆积,降低创面中RAGE受体的过度表达。同时,BBR可提高糖尿病创面中Ⅰ型胶原的表达,促进创面细胞外基质的沉积。此外,盐酸小檗碱可提高糖尿病创面中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能力,降低成纤维细胞的凋亡水平。3.人真皮来源成纤维细胞分离及生长情况良好;150μg/mL以内的AGEs-HSA可以呈剂量依赖性地诱导成纤维细胞凋亡,相同浓度下HSA溶液对成纤维细胞无明显促凋亡作用。AGEs-HSA可以上调RAGE受体蛋白表达水平,增加剪切形式的Caspase-9的表达,进一步实验发现AGEs-HSA可以增加Bax/Bcl-2的比值,引起线粒体膜电位丢失,促进细胞色素C的释放,提示其主要影响线粒体凋亡信号通路。同时,AGEs-HSA可以增加细胞内ROS的水平。4.BBR在75μg/mL浓度以内时,可呈剂量依赖性地拮抗AGEs-HSA的作用,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降低其细胞毒性。BBR不影响成纤维细胞RAGE受体的表达。BBR可以下调细胞内ROS的水平,提示其可能通过调控ROS发挥拮抗AGEs-HSA的作用。BBR可以调控线粒体凋亡信号通路相关的指标,包括增加线粒体膜电位,减少细胞色素C释放入胞浆,下调Caspase-9和Caspase-3的活化水平。结论:1.盐酸小檗碱外用可有效促进糖尿病大鼠创面的愈合。高浓度的盐酸小檗碱效果更为显着。BBR可抑制糖尿病创面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的生成,提高糖尿病创面中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降低成纤维细胞的凋亡水平。2.AGEs-HSA可以通过结合RAGE受体,激活ROS/细胞色素C/Caspase-9/Caspase-3的线粒体凋亡信号通路,诱导人真皮来源成纤维细胞凋亡,从而影响糖尿病创面的愈合;BBR可以抑制细胞内ROS的生成,阻断AGEs-HSA对线粒体凋亡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逆转AGEs-HSA对成纤维细胞的作用。

谈钰蒙[3](2021)在《半夏泻心汤治疗2型糖尿病寒热错杂证疗效观察及GLP-1相关机制探讨》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糖尿病形势严峻,患病率正持续快速攀升。临床上我们发现,单纯用西药控制血糖存在一定局限性,而中医在治疗该病时立足于整体,标本兼顾,在缓解症状的同时还具有保护胰岛细胞功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等优势。糖尿病属于中医的“消渴病”,病机以阴虚燥热为主,但很多T2DM患者没有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的消渴病症状,且肥胖超重者居多,在中医证型分类上寒热错杂证占有一定比例,其中以中焦寒热错杂证居多,治疗上首选半夏泻心汤。该方体现了调和胃肠的中医治法,在临床实践中表现出了降糖作用,但其中的作用机理尚不明确。我们的前期研究也证实半夏泻心汤具有抑制胰岛细胞凋亡,降低细胞内氧化应激的作用。但目前尚缺乏关于半夏泻心汤调节胃肠激素,尤其是GLP-1方面的研究。因此,本研究依托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81373594),总结2型糖尿病寒热错杂证患者的诊疗特征,明确调和胃肠法干预T2DM的临床疗效,探索半夏泻心汤治疗T2DM的相关作用机制,在中医药治疗T2DM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目的1.分析应用中医临床路径模式治疗的2型糖尿病寒热错杂证患者的数据,总结中医诊疗特征。2.评价半夏泻心汤调节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GLP-1水平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3.探究并预测半夏泻心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潜在药理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半夏泻心汤相关机制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第一部分2型糖尿病寒热错杂证的中医诊疗特征探讨通过结构化住院病历系统,采集近六年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治疗的2型糖尿病寒热错杂证患者的临床数据,包括性别、民族、年龄、吸烟饮酒史、T2DM病程、变异情况、主要症状体征、诊断、中医治疗方案、相关理化指标,进行统计性描述、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和疗效评价。第二部分半夏泻心汤调节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GLP-1水平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临床研究采用开放性完全随机对照试验,纳入符合条件的初诊2型糖尿病受试者82人,随机均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干预措施分别为半夏泻心汤颗粒和格列美脲,疗程12周。观察两组间受试者基线指标(性别、年龄、腰围、腰臀比)的均衡性。比较受试者的主要疗效指标,包括中医证候疗效和GLP-1水平,其中中医证候疗效根据实验前后寒热错杂证证候积分的变化来评价。比较受试者的次要疗效指标包括血糖代谢水平(HbA1c、FPG、2hPG)、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胰岛素抵抗水平(HOMA-IR)、胃肠激素指标(GIP、Gas、MLT、SS)、血脂、血压、BMI。此外,分别统计两组受试者呼吸,心率,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不良事件/反应等安全性指标。第三部分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半夏泻心汤干预2型糖尿病的分子作用机制通过TCMSP数据库分别查找筛选出半夏泻心汤中各味中药的主要活性成分。借助TCMSP和Pharmmapper获取上述活性成分关联的靶标,按照整方和亚组进行中药靶标的整合。同时,在TTD、Genecards、HPO数据库查找T2DM的作用靶标。分别取半夏泻心汤整方和各亚组中药靶标与T2DM靶标的交集。再运用String平台形成PPI网络,用Cytoscape建立网络图(活性成分-疾病-靶标)。最后用Bioconductor和R project对各组靶标交集进行富集分析,以完成生物功能注释,包括GO和KEGG通路两部分内容。结果第一部分2型糖尿病寒热错杂证的中医诊疗特征探讨1.流行病学资料:纳入研究的150例患者男女比例相当(1:1.14),汉族人为主,以45岁以上中老年人为主。其中有吸烟史者共52人,有饮酒史者共43人。患者平均体重指数为26.528±4.629kg/m2,68%的患者体重指数≥24kg/m2。T2DM病程以十年以上者居多,占38.7%。16名患者由于各种变异退出路径。各项并发症中DPN的患病率最高,合并病中高脂血症的患病率最高。患者的平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8.797±1.787%,主要集中在7%-9%范围内,且大部分患者都存在血脂异常。2.T2DM寒热错杂证的证治特征如下:(1)证候特征:中医兼证证型统计显示瘀证出现频率最高。在寒热错杂证的相关症状中乏力、胃脘痞满、反酸嘈杂出现频率最高。舌象上,多见暗红舌,薄白苔,黄、白腻苔。脉象上,弦滑脉出现频率最高。(2)中医治疗特征: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方剂为半夏泻心汤。中药功效的频数统计显示,补益药和清热药分别位列前两位;中药的性味统计表明,药性以寒、温、平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关联分析发现了 16条关联性较强,可信度高的中药组合规律,“半夏=>干姜”、“半夏=>干姜-黄芩”、“半夏=>干姜-黄芩-黄连”等。聚类分析将高频中药聚为5类,其中第1类半夏、黄芩、黄连、干姜的中药组合,结合关联分析可将其作为T2DM寒热错杂证治疗的主方。因子分析共得到了 9对高频中药组合,分别体现了针对T2DM寒热错杂证及相关兼证的对应治法。此外,中成药和中医外治法也是临床路径治疗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3.疗效评价:完成路径治疗的134名患者,经自身前后对照,空腹血糖、血压、证候积分水平均有改善,且差异显着。第二部分半夏泻心汤调节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GLP-1水平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临床研究1.在中医证候疗效上,半夏泻心汤能降低患者证候积分,中医证候总有效率达到77.78%,显着优于对照组。2.在GLP-1水平上,半夏泻心汤在改善早时相的GLP-1分泌上优于对照组。3.在血糖代谢方面,半夏泻心汤治疗能降低血糖,但在血糖疗效的有效率上格列美脲组更高。4.在胰岛功能方面,半夏泻心汤治疗后HOMA-β水平未发生显着性变化,但HOMA-IR水平出现下降趋势。5.在其他胃肠激素方面,半夏泻心汤能降低Gas和MTL水平,GIP和SS水平在治疗后呈升高趋势。6.在血脂血压和BMI方面,半夏泻心汤能纠正血脂紊乱、减低体重,且作用优于格列美脲,但不具有显着改善血压的作用。7.各项安全性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无受试者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第三部分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半夏泻心汤干预2型糖尿病的分子作用机制1.靶标预测:分别得到BXXXT全方活性成分的靶标386个,辛开组靶标130个,苦降组257个,甘和组333个,T2DM相关靶标351个。药物与疾病靶标映射后,得到BXXXT和T2DM交集靶标58个,三个亚组药物与T2DM的交集靶标分别为:辛开组20个、苦降组46个、甘和组57个。2.网络预测:BXXXT治疗T2DM主要活性成分有槲皮素等;潜在作用靶基因有 PTGS2、AR、PTGS1、NOS2、PPARG、DPP4。PPI 网络预测的核心靶蛋白主要有IL-6、AKT1等。3.富集分析结果:靶标在GO功能上集中在核受体活动等方面。KEGG富集结果显示BXXXT全方的交集靶标主要富集于AGE-RAGE信号通路,该通路富集了 16个靶基因,BXXXT可通过Akt调节NFκB,参与细胞凋亡。而抑制AGE-RAGE通路可减少L细胞凋亡,促进GLP-1分泌,降低血糖。辛开组靶标富集程度最高通路为松弛素通路。苦降组、甘和组靶标富集程度最高通路为AGE-RAGE 通路。结论1.T2DM寒热错杂证治疗主方为半夏泻心汤,基本中药组成为半夏、黄连、黄芩、干姜,同时可配伍使用益气健脾、疏肝理气、燥湿运脾、滋阴清热、活血益气等治法的中药组合。2.半夏泻心汤治疗T2DM安全有效,不仅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状态,还有利于GLP-1的分泌,改善中医证候,缓解胰岛素抵抗,调节胃肠激素(GIP、Gas、MLT、SS)的紊乱,增强胃动力,纠正脂代谢的异常、减轻体重,为中医调和胃肠法治疗T2DM提供客观依据。3.网络药理学预测得到BXXXT治疗T2DM涉及潜在作用靶标之一为DDP4,主要信号通路为AGE-RAGE,推测BXXXT可作用于PI3K/Akt/NFκB抑制L细胞凋亡,促进GLP-1分泌,从而发挥降糖作用。

姜立娟[4](2021)在《经典名方玉液汤通过PI3K/AKT信号途径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机制,在2型糖尿病患者,约90%以上伴有胰岛素抵抗,所以改善胰岛素抵抗成为延缓、治疗2型糖尿病的关键。玉液汤是中医经典名方,研究证实,其具有降低血糖、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胰岛素抵抗等药理作用,临床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疗效确切,但其作用机制尚缺乏深入研究。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对玉液汤治疗2型糖尿病作用机制以及相关信号通路进行预测。结合体内外实验,观察玉液汤对高脂饮食联合STZ诱导的T2DM大鼠和棕榈酸诱导的IR-HepG2细胞胰岛素抗的改善作用,进而以网络药理学所预测的PI3K/AKT信号通路为切入点,探究玉液汤改善2型糖尿病肝脏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方法:1.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玉液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依托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等数据库查询玉液汤的有效化合物成分和相应的靶蛋白;利用Gene Cards数据库筛选2型糖尿病的差异基因,然后对二者的共同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分析,应用String平台及Cytoscape3.7.2软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利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图,以及靶点-富集通路网络图筛选核心化合物、靶点以及通路,最后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对核心靶点和化合物进一步模拟验证两者结合性。2.体内实验:通过高脂饮食喂养4周联合STZ(35mg/kg)注射建立SD大鼠T2DM IR模型。将造模成功的60只T2DM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和玉液汤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2只,另设正常组10只,各组大鼠给予相应药物干预,定期检测各组大鼠体重、空腹血糖变化;并且分别于7周末和8周末对大鼠行口服葡萄糖耐量及空腹胰岛素耐量测定,对其曲线下面积进行评估。干预8周后进行大鼠取材,腹主动脉采血并分离血清。检测血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水平,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检测血脂(TC、TG、LDL、HDL)水平、肝功(ALT、AST、ALP、TP)水平;对肝脏进行称重,计算脏器系数,检测肝组织糖原含量及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通过观察以上指标明确玉液汤调节T2DM IR大鼠糖脂代谢紊乱,减轻胰岛素抵抗,保护肝脏损伤的作用。为进一步明确玉液汤改善T2DM肝脏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采用ELISA检测肝脏组织内TNF-α、IL-6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PI3K/AKT信号通路关键蛋白IRS-1、GSK3β、AKT、PI3K p110a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并且采用qRT-PCR法检测IRS-1、PI3K、AKT、GSK3βmRNA相对表达量。3.体外实验:采用0.25mM棕榈酸诱导HepG2细胞24h建立IR-HepG2细胞模型。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细胞葡萄糖消耗量,最终确定100μg/ml、200μg/ml、400μg/ml分别作为玉液汤低、中、高浓度组,开展后续实验。葡萄糖氧化酶法和蒽酮法分别检测IR-HepG2葡萄糖消耗量和糖原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IRS-1、p-IRS-1、PI3K p110a、p-PI3K、AKT、p-AKT、GSK3β和p-GSK3β表达水平,并且采用qRT-PCR法检测G6pase、GSK3β、AKT、IRS-1、PI3K mRNA表达水平,通过体内实验对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结果:1.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结果:经过网络药理学分析,最终筛选出玉液汤核心化合物108个,药物-疾病共同靶点117个,富集信号通路152条。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玉液汤中的核心化合物与PI3K/AKT信号通路中的AKT1、GSK3β具有较好的结合性。2.体内实验结果:(1)与模型组比较,玉液汤各组T2DM大鼠体质量明显增加,FBG、Hb A1c、FINS、HOMA-IR明显降低(P<0.05),ISI水平显着升高(P<0.05),血清中ALT、TC、TG水平降低(P<0.05),玉液汤能够调节糖脂代谢、增加胰岛素敏感性;(2)玉液汤改善肝脏组织形态,减轻肝脏系数,增加肝糖原合成含量;(3)ELISA结果显示:玉液汤高剂量组与二甲双胍组T2DM大鼠肝脏TNF-α、IL-6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1);(4)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玉液汤及二甲双胍组都能够上调T2DM大鼠肝脏IRS-1、p-IRS-1、PI3K、p-PI3K、AKT、p-AKT蛋白表达,下调GSK3β、p-GSK3β蛋白表达(P<0.05或P<0.01)。其中,玉液汤高剂量组显着上调IRS-1、PI3K、p-PI3K蛋白表达(P<0.01),下调p-GSK3β表达(P<0.01),玉液汤中剂量组显着上调p-IRS-1表达,增强p-AKT表达(P<0.01)。(5)qRT-PCR结果显示:玉液汤各组及二甲双胍组均可不同程度上调PI3K mRNA表达量,降低IRS-1、GSK3βmRNA表达量(P<0.01)。其中玉液汤高剂量组显着下调IRS-1mRNA、上调PI3K mRNA表达(P<0.01),玉液汤低剂量组显着下调GSK3βmRNA表达水平(P<0.01)。3.体外实验结果:HepG2细胞经0.25 mM棕榈酸处理24h后,细胞葡萄糖消耗量明显增加,糖原含量明显减少(P<0.05),提示IR-HepG2细胞模型成功建立。应用不同浓度玉液汤干预IR-HepG2细胞,根据葡萄糖消耗量和糖原含量确定玉液汤400、200、100μg/ml作为高、中、低浓度进行分子机制研究。qRT-PCR结果显示:玉液汤高浓度组下调IR-HepG2细胞G6Pase mRNA、GSK3βmRNA表达(P<0.05),上调IRS-1mRNA、PI3K mRNA表达水平(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玉液汤各组能够上调AKT、IRS-1及p-IRS-1蛋白表达(P<0.05),下调GSK3β、p-GSK3β的表达(P<0.05),其中,玉液汤高浓度组能够显着抑制GSK3β、p-GSK3β蛋白表达水平(P<0.01)。此外,玉液汤低浓度组能够上调PI3K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P<0.05),结果与二甲双胍组相似。结论:1.玉液汤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玉液汤中的核心化合物与PI3K/AKT信号通路中的AKT1、GSK3β具有较好的结合性。2.玉液汤能够调节T2DM大鼠的糖脂代谢紊乱,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肝脏损伤。3.玉液汤通过上调IRS-1、p-PI3K、PI3K、p-AKT、AKT蛋白表达、下调GSK3β蛋白及mRNA水平,改善肝脏组织胰岛素传递信号的水平,减轻肝脏炎症反应和胰岛素抵抗,改善T2DM。4.玉液汤可以调节IR-HepG2细胞中的关键酶来促进糖原合成和减少糖异生,通过激活PI3K/AKT途径改善PA诱导的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

刘玮[5](2021)在《青钱柳总黄酮对db/db小鼠肝脏胰岛素抵抗以及PI3K/AKT/FoxO1通路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青钱柳总黄酮提取物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db/db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并基于Pi3k/AKT/FoxO1通路,探讨青钱柳总黄酮提取物对肝脏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方法,动物实验选取自发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db/db小鼠30只,非同日测得随机血糖>11.1mmol/L筛选纳入实验,按体重、血糖区组随机法分为:模型组(DM)、二甲双胍组(Met)、青钱柳总黄酮提取物组(CPF),每组小鼠各8只。同时设8只同周龄(Leprdb)wt/wt野生型(Wild Type)小鼠为正常对照组(NC),连续干预6周,第5周进行OGTT试验。实验中观察小鼠一般状况、空腹血糖、体重、进食量。6周后小鼠取材,取得血清检测糖脂代谢相关指标等。对固定好的肝脏组织进行HE染色、PAS染色以观察组织形态、糖原含量;对冻存的肝脏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Pi3k/AKT/FOXO1信号传导通路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一般情况监测:实验中,正常组的小鼠处于良好状态,具有动作快,反应灵活的特点,皮毛黝黑光亮。模型组、青钱柳治疗组小鼠明显表现多饮、多食、多尿、动作迟缓、反应迟钝,皮毛无光泽。青钱柳总黄酮干预治疗6周后表现较模型组明显改善。如表1、图1所示,实验过程中模型组、青钱柳总黄酮组平均进食量均显着高于正常组,给药组平均进食量与模型组无统计学差异。2.血清检测:正常小鼠糖脂代谢的相关指标正常,未发生胰岛素抵抗。而模型组明显出现糖脂代谢紊乱:FBG、FINS、HOMA-IR、血脂指标(TC、TG、HDL)明显上升(P<0.01或P<0.05),LDL有上升趋势;与模型组比较,青钱柳总黄酮显着降低FBG、FINS、TC、LDL(P<0.01 或 P<0.05)。3.肝组织形态学检查:HE染色显示CPF可明显改善肝脂肪变性,改善肝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减少炎性浸润。糖原(PAS)染色显示出青钱柳总黄酮促进糖原合成。4.Western Blot: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db/db小鼠肝脏的PI3Kp85、p-AKT、p-FoxO1蛋白表达均显着降低,FoxO1蛋白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青钱柳总黄酮组肝脏PI3K、p-AKT、p-FoxO1的蛋白表达显着增强(P<0.01或P<0.05),FoxO1的蛋白表达被显着抑制(P<0.01)。结论1.青钱柳总黄酮能够显着改善db/db小鼠的糖脂代谢紊乱以及胰岛素抵抗。2.青钱柳总黄酮能够显着改善db/db小鼠肝脏脂肪变性。能够显着改善肝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减少炎症浸润,促进肝糖原合成。3.青钱柳总黄酮改善IR的机制可能是促进了肝脏胰岛素的信号传递,增强PI3K、p-AKT、p-FoxO1的蛋白表达,抑制FoxO1的蛋白表达。

魏鲟钰[6](2021)在《花椒麻味物质对2型糖尿病大鼠蛋白质代谢影响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截止到2019年,全球已有4.63亿人患有糖尿病,预计到2045年会增加到7亿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一种由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引发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以持续高血糖为特点,易引发机体糖脂代谢、蛋白质代谢、矿物质和维生素代谢紊乱,或易引发炎症反应而导致骨骼肌萎缩。目前,口服降糖药物是提高机体胰岛素敏感性和降低高血糖最常见的方法,然而大多数口服降糖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因此,发现高效、低毒、可替代的治疗T2DM的天然新化合物已成为预防或治疗糖尿病的当务之急。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属于芸香科(Rutaceae)花椒属(Zanthoxylum L.),是我国传统的“八大调味品之一”。其中,酰胺类物质是花椒的主要呈味成分,也称为花椒麻味物质(Zanthoxylum alkylamides)。近年来研究表明花椒麻味物质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炎镇痛、降血糖、降低胆固醇以及麻醉等多种生理活性。近年来,有研究者将目光转向了花椒麻味物质在蛋白质代谢方面的影响上。已有证据表明,花椒麻味物质能够促进健康SD大鼠机体蛋白质合成,并改善1型糖尿病大鼠蛋白质代谢紊乱,然而,花椒麻味物质是否能够改善由T2DM造成的蛋白质代谢紊乱以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以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并结合低剂量(40 mg/kg·bw)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腹腔注射诱导构建T2DM大鼠模型,并根据体重和空腹血糖随机分为5组(n=6):(1)模型对照组(Diabetes model group,DM):灌胃相同体积大豆食用油;(2)二甲双胍阳性对照组(Metformin group,ME):灌胃135 mg/kg·bw二甲双胍;(3)低剂量组(Low-dose group,LDG):灌胃2 mg/kg bw花椒麻味物质;(4)中剂量组(Medium-dose group,MDG):灌胃4 mg/kg·bw花椒麻味物质;(5)高剂量花椒麻味物质组(High-dose group,HDG):灌胃8 mg/kg·bw花椒麻味物质;并以普通标准饲料喂养的正常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 normal,CN),灌胃相同体积的大豆食用油。实验周期为28 d,实验期间每周测定实验大鼠体重和空腹血糖,实验结束后,采集大鼠血浆、空肠、肝脏和骨骼肌等组织,测定血浆生理生化指标并从分子水平上探讨花椒麻味物质对T2DM大鼠蛋白质代谢的影响以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为探寻治疗T2DM的天然药物提供科学依据。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花椒麻味物质对T2DM大鼠机体基础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表明,与DM组相比,花椒麻味物质能够显着抵抗由于T2DM而导致的T2DM大鼠体重的下降(p<0.01),并显着改善由T2DM引发的肝脏和肾脏肿大;呈剂量依赖性地显着降低T2DM大鼠高血糖症状并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显着降低(p<0.05)T2DM大鼠血浆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着增加(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效果以高剂量花椒麻味物质和二甲双胍最佳;显着增加(p<0.05)T2DM大鼠血浆总蛋白(Total protein,TP)和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显着降低(p<0.05)球蛋白(Globulin,GPs)水平,但对白蛋白/球蛋白水平影响效果不显着(p>0.05);呈剂量依赖性地显着降低(p<0.05)T2DM大鼠血浆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和肌酐(Creatinine,Cr)水平,作用效果同样以高剂量和二甲双胍最佳;显着增加(p<0.01)T2DM大鼠血浆C肽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水平;显着降低(p<0.05)T2DM大鼠血浆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和血浆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水平,显着增加(p<0.05)血浆白脂素(Asprosin,ASP)水平;显着降低(p<0.05)T2DM大鼠血浆促炎因子(IL-6,CRP)水平并增加抗炎因子(IL-10,ADP)水平;显着降低(p<0.05)T2DM大鼠肝脏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acetic transaminase,AST)和谷丙转氨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ALT)活性;显着增加(p<0.01)T2DM大鼠粪便中6种短链脂肪酸含量。综上,花椒麻味物质和二甲双胍相似,能够改善T2DM大鼠体重下降和高血糖症状,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并改善胰岛素抵抗。此外,T2DM大鼠中作为蛋白质代谢诊断标志物(TP、BUN、Cr、胰岛素、IGF-1等)和能量代谢诊断标志物(FT3、FT4、ASP、短链脂肪酸等)的水平发生了紊乱,而花椒麻味物质能够有效改善这一症状且该作用呈现剂量效应,表明花椒麻味物质能够作为改善T2DM大鼠蛋白质代谢的潜在物质,且高剂量花椒麻味物质与二甲双胍作用相似。(2)花椒麻味物质对T2DM大鼠血浆以及组织内氨基酸含量及氨基酸运载体m RNA的影响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T2DM大鼠血浆、空肠、肝脏和骨骼肌内氨基酸水平,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探究不同组织内基酸运载体的基因表达量。实验表明,谷氨酸(Glutamate,Glu)和丙氨酸(Alanine,Ala)是造成T2DM大鼠血浆、空肠和肝脏中氨基酸水平显着差异的主要成分,而组氨酸(Histidine,His)、脯氨酸(Proline,Pro)、苏氨酸(Threonine,Thr)、缬氨酸(Valine,Val)和胱氨酸(Cystine)则是造成T2DM大鼠骨骼肌氨基酸水平显着差异的主要成分。与DM组相比,二甲双胍和花椒麻味物质能够显着降低(p<0.05)T2DM大鼠血浆中Glu和支链氨基酸(Branched chain amino acid,BCAA)等氨基酸水平;显着降低(p<0.05)T2DM大鼠空肠BCAA、蛋氨酸(Methionine,Met)和半胱氨酸(Cysteine,Cys)等氨基酸水平并增加谷氨酰胺(Glutamine,Gln)、Ala和甘氨酸(Glycine,Gly)等氨基酸水平;显着降低(p<0.05)T2DM大鼠肝脏BCAA、Val、Met和Glu等氨基酸水平,而显着增加(p<0.05)Ala和Gln等氨基酸水平;显着降低(p<0.05)T2DM大鼠骨骼肌BCAA、亮氨酸(Leucine,Leu)、Cystine和Thr等氨基酸水平并增加Gln、Cys和Gly等氨基酸水平。花椒麻味物质和二甲双胍还能显着上调(p<0.05)T2DM大鼠空肠中碱性氨基酸运载体(b0,+LAT、CAT1和y+LAT1)以及以及肝脏中CAT2 m RNA相对表达,与之对应的,在血浆、空肠和肝脏中,其所转运的氨基酸(Arg、Ala、Asn、Gln等)水平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显着下调(p<0.05)T2DM大鼠空肠中中性氨基酸运载体LAT1mRNA相对表达量并显着上调(p<0.05)T2DM大鼠空肠和骨骼肌中SNAT2 m RNA相对表达量,相应的,T2DM大鼠血浆以及各组织中中性氨基酸水平也有所改善;显着上调(p<0.05)T2DM大鼠空肠和骨骼肌中PAT1 mRNA相对表达量,调节了Pro、Ala、Gly、Ser等水平的异常。综上,T2DM大鼠机体内血浆和各组织内氨基酸水平的紊乱是由不同氨基酸主导的,花椒麻味物质能够调控T2DM大鼠空肠、肝脏和骨骼肌中氨基酸运载的表达进而促进氨基酸的转运,进一步提示花椒麻味物质可能是改善T2DM大鼠蛋白质代谢的潜在物。其中,高剂量花椒麻味物质作用效果与二甲双胍最相近。(3)花椒麻味物质对T2DM大鼠蛋白质合成代谢的影响实验表明,花椒麻味物质能够显着上调(p<0.05或p<0.01)T2DM大鼠肝脏和骨骼肌中IGF-1、IGF-IR、PI3K、Akt和m TORmRNA相对表达量;显着上调(p<0.05或p<0.01)T2DM大鼠骨骼肌PI3Kp85、PI3Kp110、p-Akt、p-TOR蛋白相对表达量以及增加p-Akt/Akt和p-m TOR/mTOR比值。此外,花椒麻味物质同样能够显着上调(p<0.05或p<0.01)T2DM大鼠骨骼肌AMPK、PPARγ和GLUT4 m RNA相对表达量,显着上调(p<0.05或p<0.01)p-AMPK、PPARγ和GLUT4蛋白相对表达量以及增加p-AMPK/AMPK比值。结果提示:花椒麻味物质能够上调IGF-1,IGF-1的表达进而上调PI3K表达量,促进下游信号因子Akt磷酸化活化,从而上调mTOR表达,最终促进蛋白质合成;同时通过促进AMPK磷酸化活化,进而调控GLUT4转运,促进骨骼肌葡萄糖转运进而改善能量代谢,最终改善蛋白质合成代谢;上调PPARγ表达,进而改善能量代谢,但其具体机制还需深入探究。(4)花椒麻味物质对T2MD大鼠蛋白质分解代谢的影响实验表明,花椒麻味物质能够显着下调(p<0.05或p<0.01)T2DM大鼠骨骼肌Fox O1、Fox O3a,MuRF1,MAFbx,TNF-α和NFκBmRNA相对表达量;显着下调(p<0.05或p<0.01)T2DM大鼠骨骼肌FoxO1、FoxO3a,MuRF1,MAFbx,TNF-α,p-NFκB蛋白相对表达量以及p-NFκB/NFκB比值。结果提示:花椒麻味物质能够上调PI3K表达,促进Akt表达,从而下调FoxOs基因表达并下调E3泛素蛋白酶MuRF1和MAFbx表达,通过泛素蛋白酶系统抑制了蛋白质分解,改善蛋白质分解代谢;下调了TNF-α表达,抑制MSTN表达进而上调MyoD表达,促进蛋白质合成;下调TNF-α表达,抑制NFκB活化,抑制炎症因子IL-6和CRP分泌,改善炎症,同时下调MuRF1和MAFbx表达,并通过泛素蛋白酶系统抑制了蛋白质分解。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得到如下结论:(1)花椒麻味物质能够改善T2DM大鼠体重下降趋势,降低高血糖,改善血浆胰岛素水平异常并增加IGF-1含量,激活Ins/IGF-1介导的PI3K/Akt/m TOR来促进T2DM大鼠骨骼肌蛋白质合成;促进AMPK以及PPARγ信号通路转导进而改善T2DM大鼠机体能量代谢,为蛋白质合成提供能量;(2)花椒麻味物质能够显着降低T2DM大鼠血浆炎症因子水平,通过抑制TNF-α/NFκB信号转导,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抑制TNF-α/MSTN信号转导进而促进蛋白质合成;通过下调TNF-α/NFκB和PI3K/Akt/FoxOs途径转导,通过抑制泛素蛋白酶系统,抑制T2DM大鼠骨骼肌蛋白质分解,最终改善T2DM症状。

张蒙,寇现娟[7](2021)在《天然产物对2型糖尿病的降血糖作用机制分析》文中研究指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是一种以持续性高血糖、胰岛素绝对缺乏或相对缺乏为特征的常见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传统的降糖药物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T2DM患者长期服用会对机体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近年来发现,天然产物不仅来源广泛,且具有降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等特点,作用温和并无毒无害,具有一定的抗T2DM特性。现对T2DM的主要发病机制及具有不同降血糖作用的天然产物进行分类综述,阐述天然产物在T2DM的防治及其潜在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T2DM的治疗提供新思路,为新型相关降糖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张小清[8](2021)在《葛根芩连汤促进脂肪能量代谢改善糖脂紊乱的分子机制》文中提出目的:首先检测葛根芩连汤干预糖尿病大鼠棕色脂肪组织分化及糖脂代谢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IPA分析差异基因相关信号通路、上游调控和疾病与功能关系,然后检测棕色脂肪组织分化及糖脂代谢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最后研究方剂重要活性成分异甘草素干预胰岛素抵抗(IR)3T3-L1细胞和正常3T3-L1细胞棕色化及糖脂代谢的效应机制,为葛根芩连汤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物质基础。方法:1葛根芩连汤对糖尿病大鼠棕色脂肪组织转录水平影响采用已建立的高脂饲料喂养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二甲双胍阳性组、葛根芩连汤组,并以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给药13周,确认葛根芩连汤体内降糖药效,收集各组大鼠肩胛骨周围棕色脂肪组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并对相应qPCR数据集进行IPA分析。(1)qPCR检测大鼠棕色脂肪组织核转录基因表达,包括Prdm16、Pparγc1α(Pgc-1α)、Pparα、Pparγ、Clock 和 Sirt1。(2)qPCR检测棕色脂肪标志基因和关键能量基因表达,包括Ucp1、Cidea、Dio2和Ampkα2。(3)qPCR检测棕色脂肪分泌因子表达,包括Adpn、Fndc5、Angptl8、Rbp4和Il6。(4)IPA分析数据准备:根据qPCR结果计算目标基因表达差异(Fold change),将Gene、Fold change、P-value制作Excel表格上传用于IPA分析。将基因名称栏设为“ID”,Observation 1设为“Fold Change”,Observation 2设为“P-value”,其它栏设为“Ignore”。(5)提交IPA数据分析、查看结果:选择核心分析“Core Analysis”,设置参数进行分析,依次在“Summary”中查看分析结果总结,“Canonical Pathway”中查看通路分析,“Upstream Analysis”中查看上游调控分析,“Diseases and Functions”中查看疾病与功能分析。2葛根芩连汤对糖尿病大鼠棕色脂肪组织蛋白表达的影响(1)WB检测棕色脂肪分化和脂代谢相关核转录蛋白PRDM16、PGC-1α、PPARα、PPARγ、SIRT1和Ch REBP表达。(2)WB检测能量代谢和糖脂代谢效应靶蛋白AMPKα、UCP1、GLUT1、GLUT4、ADPN和NRG4表达。3异甘草素体外干预3T3-L1脂肪细胞棕色化和糖脂代谢的效应机制研究用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胰岛素和地塞米松联合诱导3T3-L1前脂细胞成成熟脂肪细胞,研究葛根芩连汤中重要活性成分异甘草素对IR-3T3-L1和正常3T3-L1细胞棕色化及糖脂代谢的效应机制。3.1异甘草素干预IR-3T3-L1细胞的研究:地塞米松作用96h建立IR-3T3-L1细胞模型,分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10μmol/L罗格列酮组)和给药组(20、40、80μmol/L异甘草素组),给药干预24h。(1)CCK-8法和葡萄糖氧化酶法分别检测异甘草素对IR-3T3-L1细胞活力和葡萄糖消耗量。(2)油红O染色观察异甘草素对IR-3T3-L1细胞脂滴大小的影响。(3)GPO-PAP法检测异甘草素对IR-3T3-L1细胞胞内甘油三酯含量的影响。(4)提取总蛋白,WB法检测异甘草素对IR-3T3-L1细胞白色脂肪棕色化相关蛋白PRDM16、PGC-1α、PPARα和PPARγ,能量代谢和糖脂代谢相关蛋白UCP1、AMPKα、GLUT4、Ch REBP和ADPN表达。3.2异甘草素干预正常3T3-L1细胞的研究:诱导分化成熟的3T3-L1细胞分成正常组和40μmol/L异甘草素组,给药干预60h,CCK-8法、葡萄糖氧化酶法、油红O染色、GPO-PAP法和WB法检测异甘草素对正常3T3-L1细胞细胞活力、葡萄糖消耗量、胞内脂滴大小、胞内甘油三酯和白色脂肪棕色化相关蛋白的影响。结果:1葛根芩连汤促进糖尿病大鼠棕色脂肪组织分化改善糖脂代谢紊乱(1)葛根芩连汤上调糖尿病大鼠棕色脂肪组织Pparγc1α、Pparγ和Pparα基因表达(P<0.01,P<0.05,P<0.001),Prdm16和Clock表达有上调趋势(P=0.182,P=0.167),而Sirt1表达有下调趋势(P=0.104)。(2)葛根芩连汤上调糖尿病大鼠棕色脂肪组织Ucp1、Cidea、Dio2、Ampkα2基因表达(P<0.001,P<0.01,P<0.05,P<0.05)。(3)葛根芩连汤上调糖尿病大鼠棕色脂肪组织Fndc5、Angptl8和Rbp4基因表达水平(P<0.05,P<0.05,P<0.01),下调Adpn和Il6表达水平(P<0.05,P<0.01)。(4)经典通路分析富集到葛根芩连汤4条主要干预信号通路:激活白色脂肪组织棕色化(White Adipose Tissue Browning Pathway)、PPARα/RXRα(PPARα/RXRαActivation)和SIRT1(Sirtuin Signaling Pathway)信号通路,抑制骨关节炎信号通路(Osteoarthritis Pathway)。(5)上游调控分析预测22个上游调控子,其中15个激活上游调控子(z-score≥2),7个抑制上游调控子(z-score≤-2)。(6)疾病和功能分析发现葛根芩连汤干预主要与脂肪细胞的分化、碳水化合物合成与代谢和减重相关。2葛根芩连汤促进糖尿病大鼠棕色脂肪组织分化和糖脂代谢蛋白表达(1)葛根芩连汤上调糖尿病大鼠棕色脂肪组织PRDM16、PGC-1α、PPARα、PPARγ、SIRT1和Ch REBP蛋白表达(P<0.05,P<0.001,P<0.01,P<0.05,P<0.05,P<0.05)。(2)葛根芩连汤上调糖尿病大鼠棕色脂肪组织AMPKα、UCP1、GLUT1、GLUT4和NRG4蛋白表达(P<0.01,P<0.001,P<0.01,P<0.05,P<0.01),下调ADPN(P<0.01)表达。3异甘草素体外改善糖脂代谢的效应机制3.1异甘草素促进IR-3T3-L1细胞棕色化改善糖脂代谢(1)20μmol/L、40μmol/L和80μmol/L异甘草素对IR-3T3-L1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并促进葡萄糖消耗(P<0.001)。(2)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细胞内脂滴明显偏大;与模型组相比,罗格列酮组和40μmol/L异甘草素组细胞内脂滴变小。(3)20μmol/L和40μmol/L异甘草素组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有减少的趋势,80μmol/L异甘草素组胞内甘油三酯含量显着减少(P<0.05),呈现剂量依赖性。(4)异甘草素促进IR-3T3-L1细胞棕色化相关蛋白PRDM16、PGC-1α、PPARα和PPARγ(P<0.05,P<0.001,P<0.05,P<0.05)表达,促进能量代谢和糖脂代谢相关蛋白UCP1、AMPKα、GLUT4、Ch REBP和ADPN表达(P<0.05,P<0.001,P<0.01,P<0.01,P<0.01)。3.2异甘草素促进正常3T3-L1细胞棕色化异甘草素对正常3T3-L1细胞葡萄糖消耗量没有显着影响,但减小脂滴大小,减少胞内甘油三酯含量(P<0.01),促进脂肪棕色化相关蛋白PRDM16、PGC-1α、PPARα和PPARγ表达(P<0.001,P<0.05,P<0.01,P<0.05)。结论:体内组织研究结合IPA通路分析显示葛根芩连汤促进糖尿病大鼠棕色脂肪分化改善能量代谢和糖脂代谢。葛根芩连汤中重要活性成分异甘草素增强IR-3T3-L1细胞和正常3T3-L1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胞内甘油三酯含量,促进白色脂肪棕色化。本研究结果表明葛根芩连汤及其重要活性成分异甘草素可促进棕色脂肪分化和白色脂肪细胞棕色化,调控能量代谢和糖脂代谢稳态,改善糖尿病症状。

穆国华[9](2021)在《黄连-肉桂治疗T2DM的临床应用及对基于肠道菌群的BA/TGR5/GLP-1通路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基于Meta分析系统评价黄连-肉桂临床治疗T2DM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黄连-肉桂对T2DM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最佳证据。2挖掘赵进喜教授临床应用黄连-肉桂治疗T2DM患者的经验,从患者的临床症状、用药配伍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以期为应用黄连-肉桂在临床上治疗T2DM患者时的思路及方法提供参考与借鉴。3研究黄连-肉桂对db/db小鼠的降糖机制,从形态学、肠道菌群、胆汁酸代谢、蛋白表达等多方面探究其降低血糖的作用机制与新靶点。方法1检索至2021年1月关于黄连-肉桂治疗T2DM患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筛查,将符合标准的研究文献资料进行方法学评价,用由Cochrane提供的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资料进行数据提取,并进行统计性分析或描述性分析。2采用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收集的赵进喜教授应用黄连-肉桂治疗的332例T2DM患者病历进行研究,从纳入研究患者的临床症状、用药频数、药物归经、药物功效、药物关联度以及药物聚类的不同配伍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赵进喜教授临床应用黄连-肉桂治疗T2DM的用药经验。3采用糖尿病模型鼠db/db小鼠与db/m小鼠,分为空白组、对照组、二甲双胍组、黄连组、肉桂组及黄连-肉桂组。研究一:对各组小鼠的血糖、空腹胰岛素、体重等基本情况进行记录分析;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小鼠肠道的肠绒毛、肠紧密连接等超微结构;研究二:应用16s RNA高通量测序法,观察分析各组小鼠肠道菌群的不同分布及菌群组成的差异。研究三:应用液相色谱LC-MS法,对各组小鼠的胆汁酸代谢情况进行分析探讨;研究四:采用RT-PCR的方法,对各组小鼠回肠中TGR5mRNA、GLP-1 mRNA的表达量进行检测分析;研究五:采用免疫组化法,对各组小鼠回肠中TGR5蛋白、GLP-1蛋白表达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 对黄连-肉桂治疗T2DM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分析中,共检索到89篇文献,最终纳入6篇文献,共562例患者。分析结果显示,黄连-肉桂干预组T2DM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RR=1.22,95%CI=1.11~1.34,P<0.0001)、睡眠质量(SMD=-1.08,95%CI=-2.10~0.05,P=0.04)以及胰岛细胞 HOMA-β指数(WMD=4.30,95%CI=3.18~5.42,P<0.00001)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在空腹血糖(WMD=-1.28,95%CI=-2.04~-0.53,P=0.0008)、中医证候评分(SMD=-1.86,95%CI=-2.09~-1.63,P<0.00001)及餐后 2h血糖(WMD=-2.33,95%CI=-2.59~-2.07,P<0.00001)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在改善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甘油三脂TG以及胆固醇TC方面与对照组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纳入的文献中,只1篇文献对实验组共40人的不良反应进行了描述,不良反应为胃肠道的不适,共1人,不良反应率为2.5%。2 临床研究中共纳入332例患者病例。其中男性患者182例,女性患者150例。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纳入的患者中,排名前10位的患者临床症状包括眠差、口干、乏力、腰酸、腰痛、耳鸣、口苦、双下肢发凉、头晕及多梦;舌脉象排名前5位的包括舌暗红、脉沉、舌边浊沫、苔腻及舌红;用药频数排名前10位的包括黄连、肉桂、丹参、陈皮、葛根、白芍、黄芩、茯苓、甘草及法半夏;药物归经排名前5位的包括肝经、脾经、肺经、肾经及心经;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相关系数最大的药物包括黄连-肉桂、荔枝核-地骨皮、陈皮-法半夏、柴胡-黄芩、赤芍-白芍、穿山龙-土茯苓-绵萆薢、当归-川芎、鬼箭羽-牛蒡子、桑寄生-续断及麸炒苍术-麸炒白术。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置信度排在前6位的药物组合包括赤芍-白芍、陈皮-茯苓-黄芩、葛根-地骨皮-荔枝核、葛根-丹参-白芍、茯苓-陈皮-法半夏及麸炒苍术-麸炒白术;置信度排在前6位药物与症状的关联包括腰酸、腰痛—桑寄生-续断-狗脊;皮肤瘙痒—苦参-地肤子;视物模糊—桑叶-菊花-夏枯草;指尖麻木、疼痛—钩藤、鸡血藤、威灵仙;小便泡沫—石韦、土茯苓、绵萆薢;性功能减退—九香虫、蜂房。3 黄连-肉桂对db/db小鼠降糖机制的实验研究研究一:对各组小鼠血糖、体重等基本情况及小肠超微结构的研究黄连组、肉桂组及黄连-肉桂组与模型及双胍组小鼠的体重相比增加趋势减缓,三组相比,黄连-肉桂组体重下降趋势最明显;正常组小鼠血糖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双胍组、黄连组、肉桂组及黄连-肉桂各组小鼠血糖值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中药各组相比黄连、黄连-肉桂组小鼠血糖值优于肉桂组(P<0.05),黄连组与黄连-肉桂组无明显差异;正常组空腹胰岛素明显低于其余各组小鼠(P<0.05),双胍组、黄连组、黄连-肉桂组小鼠空腹胰岛素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且三组中黄连-肉桂组空腹胰岛素均值最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下观察结果显示:正常组小鼠肠黏膜表皮微绒毛排列均匀整齐,边界清晰,长度一致,无不规则脱落情况,细胞无明显改变,细胞间隙均匀,大小正常;模型组小鼠肠粘膜表皮微绒毛排列稀疏、边界欠清,长短不一,形态不规则,有脱落融合现象,肠黏膜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间隙增宽,结构模糊;双胍组及三组中药组小鼠肠黏膜结构清晰完整,微绒毛排列整齐、形态正常,大小均匀且连接紧密,其中黄连-肉桂组排列较其他两中药组及双胍组更为紧密均匀,细胞内外结构更为完整,细胞间隙均匀,大小正常,肠黏膜紧密连接的超微结构更为完整,与正常组最为接近。研究二:对各组小鼠肠道菌群分布及组成差异性研究对各组小鼠肠道菌群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门(Phylum)水平下的黄连-肉桂组拟杆菌门(Bacteroides)含量明显低于黄连组、肉桂组及二甲双胍组,同时黄连-肉桂组厚壁杆菌门(Firmicutes)丰度明显下降,低于正常组、模型组以及其余各用药组;正常组、黄连-肉桂组的Sobs指数及Shannon指数较模型组下降;黄连-肉桂组在门水平可以提高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的丰度(P<0.05);在属(Genus)水平分类下检测分析显示,黄连-肉桂组的阿克曼菌属(Akkermansia)、发光球菌属(Ruminococcusgnavusgroup)、志贺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副沙门氏菌属(Parabacteroides)丰度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在 OTU 水平分类下,黄连-肉桂组的 OTU823、OTU782、OTU806、OTU716、OTU329、OTU839、OTU766、OTU109等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Spearman相关系数对样本进行模型预测及相关性分析时发现,黄连-肉桂组较模型组菌群丰度升高的菌落中,大部分都与db/db小鼠的血糖与体重呈负相关,如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阿克曼菌属(Akkermansia)及 OTU823、OTU782 等。研究三:对各组小鼠胆汁酸代谢情况的研究对各组小鼠胆汁酸代谢情况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黄连-肉桂组及肉桂组胆酸(cholic acid,CA)含量较正常组及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黄连-肉桂组鹅去氧胆酸(chenodeoxy cholic acid,CDCA)含量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黄连-肉桂组及黄连组熊去氧胆酸(Ursodeoxy cholic acid,UDCA)比模型组明显下降(P<0.05),黄连-肉桂组较双胍组明显降低(P<0.05)。研究四:对各组小鼠小肠TGR5 mRNA及GLP-1 mRNA表达量研究对各组小鼠肠TGR5 mRNA表达量检测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TGR5 mRNA的表达低于空白组,但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小鼠TGR5 mRNA表达明显低于黄连-肉桂组(P<0.05);黄连组小鼠TGR5 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黄连-肉桂组(P<0.05);肉桂组及黄连-肉桂组小鼠TGR5 mRNA的表达高于双胍组,但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对各组小鼠肠GLP-1 mRNA表达量检测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GLP-1 mRNA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黄连-肉桂组小鼠GLP-1 mRNA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及黄连组(P<0.05);肉桂组及黄连-肉桂组小鼠GLP-I mRNA表达高于双胍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五:对各组小鼠小肠TGR5蛋白及GLP-1蛋白表达量研究对各组小鼠肠TGR5蛋白表达量检测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肠TGR5蛋白表达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黄连-肉桂组小鼠肠TGR5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黄连-肉桂组小鼠肠TGR5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双胍组(P<0.05)。对各组小鼠肠GLP-1蛋白表达量检测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小鼠肠GLP-1蛋白表达低于空白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黄连-肉桂组小鼠肠GLP-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余各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1基于Meta分析的系统评价结果显示,黄连-肉桂在临床中治疗T2DM患者时具有很好的疗效,可以有效的降低临床中T2DM患者的空腹血糖、临床证候评分、改善胰岛素功能HOMA-β指数等,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2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赵进喜教授临床应用黄连-肉桂治疗的T2DM患者中舌脉象多以热象为主,但同时存在双下肢发凉,畏寒怕冷的症状,存在上热下寒或寒热错杂的情况;以黄连-肉桂为中心,针对不同的患者、不同的临床症状及不同的T2DM并发症时采用不同的配伍,糖尿病肾病患者存在小便泡沫的症状,以黄连-肉桂配以土茯苓-绵萆薢-穿山龙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存在指尖麻木疼痛症状,以黄连-肉桂配以鸡血藤-钩藤-威灵仙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存在视物模糊的症状,以黄连-肉桂配以桑叶-菊花-夏枯草等清肝明目。3实验研究结果显示,黄连-肉桂可以改善db/db小鼠高血糖状态,可能与黄连-肉桂可以延缓db/db小鼠体重增长,降低其空腹胰岛素及修复db/db小鼠肠道屏障状态,同时调节db/db小鼠肠道菌群的种类及分布,调控db/db小鼠胆汁酸的分泌,并提高其小肠中TGR5 mRNA、GLP-1 mRNA及TGR5蛋白、GLP-1蛋白的表达量有关。

肖鑫[10](2021)在《梓醇对H2O2诱导INS-1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首先分子对接方法预测葛根芩连汤(Gegen Qinlian Decoction,GQD)干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氧化应激作用机制的有效成分及蛋白靶点,模拟有效成分与作用靶点的结合活性,预测梓醇是葛根芩连汤中主要抗氧化有效成分,其次体外验证梓醇对大鼠胰岛素瘤细胞(INS-1)氧化损伤模型的抗氧化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机制,为探究梓醇及其成分配伍治疗T2DM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分子对接方法研究GQD干预T2DM氧化应激作用的最佳有效成分及靶标蛋白。2.建立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诱导INS-1细胞氧化损伤模型:采用不同浓度H2O2(25、50、100、200、400μmol·L-1),不同时间(0.5h、1h、2h、4h)作用INS-1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选取最佳H2O2造模时间及浓度。3.根据生信预测结果,选取梓醇作为实验干预药物。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梓醇(1、5、10、20、40、80、160μmol·L-1)干预24h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选取不影响细胞活力的药物浓度(1-80μmol·L-1),预处理24h,H2O2氧化损伤干预,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给药的细胞活力,选取梓醇最佳给药浓度(1、5、10μmol·L-1)进行后续作用机制研究。4.梓醇对INS-1细胞抗氧化酶及代谢产物影响:设置正常组、模型组、阳性组(N-乙酰半胱氨酸:NAC,500μmol·L-1)、梓醇(1、5、10μmol·L-1)组,不同浓度梓醇和NAC预处理24h,采用2,7-二氯二氢荧光素二乙酸酯(2,7-Dichlorodihydrofluorescein diacetate,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的变化;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试剂盒检测细胞抗氧化能力;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试剂盒检测细胞脂质过氧化水平。5.梓醇对INS-1细胞氧化损伤凋亡影响:分组同上,吖啶橙-溴化乙锭(Acridine Orange-Ethidium Bromide,AO-EB)双染观察药物对INS-1细胞氧化损伤凋亡形态学的影响:Annexin V-FITC/PI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对INS-1细胞氧化损伤凋亡的具体情况。6.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梓醇对INS-1细胞氧化损伤的抗氧化蛋白(p-Nrf2(Ser40)/Nrf2、Keap1、HO-1、p-ERK1/2(Thr202/Tyr204)/ERK1/2)、胰岛素分泌相关蛋白PDX-1和GIUT2表达的变化,ELISA检测各组分别在3 mmol·L-1基础葡萄糖(BIS)和30 mmol·L-1高糖培养液(GSIS)状态下的胰岛素分泌含量。结果:1.分子对接对GQD四味中药的有效成分靶标与T2DM氧化应激靶标互作分析,结合文献研究,获取梓醇、槲皮素、芹菜素、山奈酚、汉黄芩素、黄芩素6个有效抗氧化成分进行分子对接模拟验证,其中梓醇与Keap1(5NLB)、ERK1/2(1M3G)、PDX-1(2HIK)蛋白结合活性较好、并与关键抗氧化蛋白Nrf2(2FLU)结合得分8.368,提示梓醇抗氧化活性较强烈。2.细胞活力实验显示:采用不同浓度H2O2(25、50、100、200、400μmol·L-1),作用INS-1细胞0.5h、1h、2h、4h。其中25、50、100、200、400μmol·L-1 H2O2诱导INS-1细胞2h后,与正常组比较,细胞存活率分别是92%(P<0.05)、74%(P<0.001)、50%(P<0.001)、49%(P<0.001)、48%(P<0.001),50μmol·L-1 H2O2干预2h为合适的造模浓度和作用时间。3.1μmol·L-1至80μmol·L-1梓醇浓度预处理24h,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与模型组比较,低浓度梓醇(1、5、10μmol·L-1)对氧化损伤细胞具有较好抗氧化保护作用(P<0.001)。4.DCFH-DA荧光探针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正常组、阳性组、梓醇组(1、5、10μmol·L-1)预处理24h后,细胞内ROS相对含量分别为(1±0.15、2.71±0.16、1.78±0.21、2.43±0.10、1.96±0.27、1.82±0.34),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SOD结果显示:模型组,正常组、阳性组、梓醇组(1、5、10μmol·L-1)预处理24h后,细胞内SOD含量(U·mg-1)分别为(274.19±10.99、232.78±5.46、265.01±11.37、238.46±6.82、249.70±10.85、265.25±13.15),与模型组比较,正常组、阳性组、梓醇10μmol·L-1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MDA结果显示:模型组,正常组、阳性组、梓醇组(1、5、10μmol·L-1)预处理24h后,细胞内MDA含量(nmol·mg-1)分别为(0.80±0.10、2.16±0.31、1.06±0.08、1.48±0.21、1.63±0.17、1.24±0.23),与模型组比较,正常组(P<0.001)、阳性组(P<0.001)、梓醇1μmol·L-1(P<0.001)、5μmol·L-1(P<0.01)、10μmol·L-1(P<0.001)有统计学差异。5.梓醇对INS-1细胞氧化损伤凋亡影响:AO-EB双染形态学实验结果显示:正常组,细胞形态正常,偶见凋亡细胞,与模型组比较,阳性组、梓醇组(1、5、10μmol·L-1)细胞凋亡数目减少,形态损伤现象减轻。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PI染色检测凋亡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正常组、阳性组和梓醇组(1、5、10μmol·L-1),细胞内凋亡率(%)分别为(8.02±1.94、51.6±1.32、13.07±0.21、36.13±2.28、24.7±0.81、18.23±0.75),与模型组比较,正常组、阳性组、梓醇(1、5、10μmol·L-1)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6.抗氧化蛋白和β细胞胰岛素分泌及其相关蛋白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正常组、阳性组、梓醇(1、5、10μmol·L-1)p-Nrf2(Ser40)和Nrf2蛋白表达明显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正常组、梓醇(1、5、10μmol·L-1)Keap1蛋白上调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正常组、阳性组、梓醇(1、5、10μmol·L-1)HO-1蛋白上调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正常组、阳性组、梓醇(1、5、10μmol·L-1)p-ERK1/2(Thr202/Tyr204)和ERK1/2蛋白表达明显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正常组、阳性组、梓醇(5、10μmol·L-1)浓度PDX-1蛋白表达显着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比较,正常组、阳性组、梓醇(1、5μmol·L-1)GLUT2蛋白表达明显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BIS/GSIS状态下,与模型组比较,正常组、阳性组、梓醇组(1、5、10μmol·L-1)INS-1胰岛素分泌升高。结论:1.50μmol·L-1 H2O2作用INS-1细胞2h建立氧化损伤模型。2.梓醇在体外细胞实验中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减轻H2O2对INS-1细胞氧化损伤,减少细胞凋亡,保护INS-1细胞功能作用。3.梓醇抗氧化保护INS-1细胞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SOD含量、降低ROS和MDA含量,激活ERK/Keap1-Nrf2/HO-1抗氧化通路来提高细胞活力,从而减少细胞凋亡;并提高PDX-1和GLUT2蛋白表达,能改善氧化应激引起的细胞损伤,恢复INS-1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

二、小檗碱对糖尿病大鼠骨骼肌葡萄糖转运体IV基因表达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檗碱对糖尿病大鼠骨骼肌葡萄糖转运体IV基因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交泰丸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交泰丸治疗T2DM的配伍比例
2 交泰丸治疗T2DM的剂量
3 交泰丸治疗T2DM的有效成分及组织分布
4 交泰丸治疗T2DM的机制
    4.1 交泰丸保护B细胞功能及促进胰岛素分泌
    4.2 交泰丸改善胰岛素抵抗
    4.3 交泰丸调节脂质代谢
    4.4 交泰丸抗炎作用
5 交泰丸治疗T2DM并发症
6 结语

(2)盐酸小檗碱外用对糖尿病创面愈合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创面的修复过程
        1.1 凝血期
        1.2 炎症期
        1.3 增殖期
        1.4 重塑期
    2. 糖尿病创面的修复异常
        2.1 糖尿病创面血管生成减少
        2.2 糖尿病创面炎症消退延迟
        2.3 糖尿病创面氧化应激增强
    3. 糖尿病创面的治疗现状及盐酸小檗碱的应用
        3.1 盐酸小檗碱对葡萄糖代谢的影响
        3.2 盐酸小檗碱对脂质代谢的影响
        3.3 盐酸小檗碱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3.4 盐酸小檗碱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3.5 盐酸小檗碱对炎症反应的影响
        3.6 盐酸小檗碱对氧化应激的影响
第二部分 盐酸小檗碱外用对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结果
    2. 实验结果
        2.1 糖尿病大鼠一般状态的观察
        2.2 各组大鼠的血糖变化
        2.3 各组大鼠的体重变化
        2.4 创面模型制备后各组创面愈合情况的观察
        2.5 各组大鼠创面愈合率的比较
        2.6 各组大鼠创面愈合时间的比较
        2.7 各组大鼠创面组织HE染色
        2.8 各组大鼠创面组织Masson染色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盐酸小檗碱外用对糖尿病创面AGEs及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各组大鼠创面AGEs的含量
        2.2 各组大鼠创面胶原及RAGE受体的蛋白表达情况
        2.3 各组大鼠创面中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凋亡水平的差异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部分 盐酸小檗碱对人成纤维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AGEs-HSA对糖尿病创面愈合过程中人真皮来源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2.2 盐酸小檗碱对AGEs刺激的成纤维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3. 讨论
    4. 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3)半夏泻心汤治疗2型糖尿病寒热错杂证疗效观察及GLP-1相关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肠促胰素与2型糖尿病相关性的研究现状
        1 肠促胰素在调节血糖稳态中的生理作用
        2 T2DM患者肠促胰素效应的临床特点
        3 肠促胰素类药物在T2DM中的应用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基于肠促胰素效应中药降糖机制的研究进展
        1 中药有效成分
        2 中药复方
        3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三 半夏泻心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
        1 现代药理研究
        2 现代临床应用
        3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2型糖尿病寒热错杂证的中医诊疗特征探讨
    1 对象及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半夏泻心汤调节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GLP-1水平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临床研究
    1 对象及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半夏泻心汤干预2型糖尿病的分子作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个人简历
附件

(4)经典名方玉液汤通过PI3K/AKT信号途径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综述一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综述二 玉液汤现代药理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综述三 中医药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实验研究
    第一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玉液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章 玉液汤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及肝脏保护作用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玉液汤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胰岛素抵抗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章 玉液汤改善PA诱导的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结论
本文创新点及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5)青钱柳总黄酮对db/db小鼠肝脏胰岛素抵抗以及PI3K/AKT/FoxO1通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药与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
        1 中医对胰岛素抵抗的辨治
        2 复方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3 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临床与实验研究
        4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青钱柳的生物活性成分及降糖机制研究进展
        1 青钱柳的主要化学成分
        2 青钱柳活性成分治疗2型糖尿病的机制研究
        3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三 PI3K/AKT信号通路与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1 PI3K/AKT信号通路的分子结构与功能
        2 PI3K/AKT信号通路的传导
        3 PI3K/AKT信号途径与IR
        4 中药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机制研究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实验一 青钱柳总黄酮对db/db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
    实验二 青钱柳总黄酮对db/db小鼠PI3K/AKT/FoxO1信号通路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创新点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致谢
个人简介

(6)花椒麻味物质对2型糖尿病大鼠蛋白质代谢影响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索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花椒麻味物质的研究进展
        1.1.1 花椒麻味物质概述
        1.1.2 花椒麻味物质的生理功效
    1.2 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
        1.2.1 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
        1.2.2 激素分泌异常
        1.2.3 胰岛素抵抗
        1.2.4 脂质异位沉积
        1.2.5 炎症和氧化应激
        1.2.6 线粒体功能障碍
        1.2.7 内质网应激
    1.3 动物体内蛋白质合成代谢机制研究
        1.3.1 机体蛋白质合成代谢关键调控通路
        1.3.2 影响机体蛋白质合成代谢的因素
    1.4 机体蛋白质分解代谢机制研究
        1.4.1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
        1.4.2 机体蛋白质分解代谢关键调控因子
    1.5 研究意义
    1.6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6.1 研究内容
        1.6.2 技术路线
第2章 花椒麻味物质对2 型糖尿病大鼠机体基础生理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原料
        2.1.2 主要试剂和耗材
        2.1.3 主要仪器和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花椒麻味物质的提取与制备
        2.2.2 花椒麻味物质灌胃溶液的配制
        2.2.3 试验动物模型的构建及分组
        2.2.4 指标分析测定方法
    2.3 实验数据统计与分析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2.4.1 受试物花椒麻味物质含量的测定
        2.4.2 花椒麻味物质对T2DM大鼠体重的影响
        2.4.3 花椒麻味物质对T2DM大鼠脏器指数的影响
        2.4.4 花椒麻味物质对T2DM大鼠空腹血糖和糖化血清蛋白的影响
        2.4.5 花椒麻味物质对T2DM大鼠OGTT的影响
        2.4.6 花椒麻味物质对T2DM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2.4.7 花椒麻味物质对T2DM大鼠血浆血脂水平的影响
        2.4.8 花椒麻味物质对T2DM大鼠血浆中血浆蛋白的影响
        2.4.9 花椒麻味物质对T2DM大鼠血浆尿素氮和肌酐的影响
        2.4.10 花椒麻味物质对T2DM大鼠血浆激素的影响
        2.4.11 花椒麻味物质对T2DM大鼠血浆中炎症因子的影响
        2.4.12 花椒麻味物质对T2DM大鼠肝脏酶活的影响
        2.4.13 花椒麻味物质对T2DM大鼠粪便中短链脂肪酸的影响
    2.5 讨论
    2.6 结论
第3章 花椒麻味物质对2型糖尿病大鼠组织内氨基酸含量以及氨基酸运载体mRNA的影响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动物材料
        3.1.2 主要试剂和耗材
        3.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氨基酸标准溶液的制备
        3.2.2 氨基酸的衍生
        3.2.3 液相色谱条件
        3.2.4 组织中氨基酸运载体mRNA表达测定
    3.3 实验数据统计与分析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1 花椒麻味物质对T2DM大鼠血浆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3.4.2 花椒麻味物质对T2DM大鼠空肠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3.4.3 花椒麻味物质对T2DM大鼠肝脏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3.4.4 花椒麻味物质对T2DM大鼠骨骼肌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3.4.5 不同组织内氨基酸水平的多元数据分析
        3.4.6 花椒麻味物质对T2DM大鼠空肠中氨基酸运载体mRNA表达的影响
        3.4.7 花椒麻味物质对T2DM大鼠肝脏中氨基酸运载体mRNA表达的影响
        3.4.8 花椒麻味物质对T2DM大鼠骨骼肌中氨基酸运载体mRNA表达的影响
    3.5 讨论
    3.6 结论
第4章 花椒麻味物质对T2DM大鼠蛋白质合成代谢紊乱的影响及机制的研究
    4.1 实验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动物材料
        4.1.2 主要试剂和耗材
        4.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RT-qPCR
        4.2.2 Western Blot
    4.3 实验数据统计与分析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1 花椒麻味物质对T2DM大鼠肝脏蛋白质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4.4.2 花椒麻味物质对T2DM大鼠骨骼肌蛋白质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4.4.3 花椒麻味物质对T2DM大鼠骨骼肌能量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4.5 讨论
    4.6 结论
第5章 花椒麻味物质对T2DM大鼠蛋白质分解代谢紊乱的影响及机制的研究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动物材料
        5.1.2 主要试剂和耗材
        5.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5.2 实验方法
        5.2.1 RT-qPCR
        5.2.2 Western Blot
    5.3 实验数据统计与分析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
        5.4.1 花椒麻味物质对T2DM大鼠骨骼肌MSTN和 MyoD表达量的影响
        5.4.2 花椒麻味物质对T2DM大鼠骨骼肌MuRF1表达量的影响
        5.4.3 花椒麻味物质对T2DM大鼠骨骼肌MAFbx表达量的影响
        5.4.4 花椒麻味物质对T2DM大鼠骨骼肌FoxOs表达量的影响
        5.4.5 花椒麻味物质对T2DM大鼠骨骼肌NFκB表达量的影响
        5.4.6 花椒麻味物质对T2DM大鼠骨骼肌TNF-α表达量的影响
    5.5 讨论
    5.6 结论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7)天然产物对2型糖尿病的降血糖作用机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T2DM发病机制(图1)
2 不同天然产物的降血糖作用机制分析(图2)
    2.1 以胰岛β细胞为靶点,促进胰岛素分泌的天然产物
        2.1.1 改善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
        2.1.2 降低胰岛β细胞凋亡
        2.1.3 促进胰岛β细胞的保护和修复、增殖及再生
    2.2 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的天然产物
    2.3 改善糖代谢的天然产物
        2.3.1 促进靶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
        2.3.2 促进糖酵解与糖原合成
        2.3.3 抑制糖异生
    2.4 调节关键酶活性的天然产物
    2.5 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天然产物
    2.6 具有抗炎作用的天然产物
3 展望
4 小结

(8)葛根芩连汤促进脂肪能量代谢改善糖脂紊乱的分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章 葛根芩连汤对糖尿病大鼠棕色脂肪组织转录水平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对象与软件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器材
    2 实验方法
        2.1 大鼠棕色脂肪组织总RNA提取与纯化
        2.2 RNA浓度、纯度和完整性的检测
        2.3 cDNA的合成
        2.4 qPCR扩增
        2.5 IPA分析数据准备与上传
        2.6 提交IPA数据分析、查看结果
        2.7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葛根芩连汤对糖尿病大鼠棕色脂肪组织分化基因的影响
        3.2 葛根芩连汤对糖尿病大鼠棕色脂肪标志基因和关键能量基因表达的影响
        3.3 葛根芩连汤对糖尿病大鼠棕色脂肪组织分泌因子表达的影响
        3.4 基因差异化表达汇总
        3.5 基于IPA分析平台的经典通路分析
        3.6 基于IPA分析平台的上游调控分析
        3.7 基于IPA分析平台的疾病和功能分析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章 葛根芩连汤对糖尿病大鼠棕色脂肪组织蛋白表达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对象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器材
        1.4 主要试剂的配置
    2 实验方法
        2.1 大鼠棕色脂肪组织总蛋白提取
        2.2 BCA法检测蛋白浓度与蛋白变性
        2.3 SDS-PAGE凝胶垂直电泳
        2.4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葛根芩连汤对糖尿病大鼠棕色脂肪分化和脂代谢重要核转录蛋白表达的影响
        3.2 葛根芩连汤对糖尿病大鼠棕色脂肪能量代谢和糖脂代谢重要蛋白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异甘草素体外促进3T3-L1 脂肪细胞棕色化改善糖脂代谢的效应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对象
        1.2 实验试剂与药物
        1.3 实验器材
        1.4 主要试剂的配置
    2 实验方法
        2.1 3T3-L1 细胞的培养
        2.2 3T3-L1 细胞的诱导与建模
        2.3 异甘草素干预IR-3T3-L1 细胞的研究
        2.3.1 异甘草素干预IR-3T3-L1 细胞的细胞活力及葡萄糖消耗量测定
        2.3.2 异甘草素干预IR-3T3-L1 细胞脂滴大小的变化
        2.3.3 异甘草素干预IR-3T3-L1 细胞胞内甘油三酯含量的变化
        2.3.4 异甘草素干预IR-3T3-L1 细胞相关蛋白表达变化
        2.4 异甘草素干预正常3T3-L1 细胞的研究
        2.5 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异甘草素干预对IR-3T3-L1 细胞的影响
        3.1.1 异甘草素干预对IR-3T3-L1细胞活力及葡萄糖消耗量
        3.1.2 异甘草素干预对IR-3T3-L1 细胞脂滴大小的变化
        3.1.3 异甘草素干预对IR-3T3-L1 细胞胞内甘油三酯含量的影响
        3.1.4 异甘草素干预对IR-3T3-L1 细胞白色脂肪棕色化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3.1.5 异甘草素干预对IR-3T3-L1 细胞能量代谢和糖脂代谢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3.2 异甘草素干预对正常3T3-L1 细胞的影响
    4 讨论
    5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白色脂肪与棕色脂肪的差异化及中药干预研究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9)黄连-肉桂治疗T2DM的临床应用及对基于肠道菌群的BA/TGR5/GLP-1通路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1 正常人体与肠道菌群
        2 T2DM与肠道菌群关系研究
        3 T2DM治疗与肠道菌群改变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BA/TGR5/GLP-1信号通路与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1 胆汁酸生理及代谢
        2 胆汁酸G蛋白偶联受体5(TGR5)与T2DM
        3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与T2DM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三 黄连-肉桂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1 黄连-肉桂治疗T2DM的理论基础
        2 黄连-肉桂治疗T2DM的现代研究
        3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黄连-肉桂治疗T2DM临床疗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前言
    1 研究材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赵进喜教授应用黄连-肉桂治疗T2DM的临床经验研究
    前言
    1 研究材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基于肠道菌群的黄连-肉桂改善db/db小鼠血糖的实验研究
    前言
    实验一 黄连-肉桂对db/db小鼠小肠的形态学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 黄连-肉桂对db/db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分析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三 黄连-肉桂对db/db小鼠胆汁酸代谢及其信号通路BA/TGR5/GLP-1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个人简历

(10)梓醇对H2O2诱导INS-1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二章 基于分子对接验证分析葛根芩连汤抗氧化成分作用机制
    1 使用在线网站和软件
    2 方法
        2.1 构建GQD干预T2DM氧化应激相关通路效应靶标数据库
        2.2 分子对接验证GQD活性成分干预T2DM氧化应激通路靶点的结合活性
    3 结果
        3.1 GQD干预T2DM氧化应激相关通路效应靶标数据库建立
        3.2 分子对接验证GQD主要活性成分干预T2DM氧化应激通路关键靶点的结合活性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梓醇对氧化损伤INS-1 细胞活力的影响
    1 实验材料和仪器
        1.1 细胞株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主要试剂配制
        2.2 细胞培养
        2.3 建立INS-1 细胞氧化损伤模型
        2.4 梓醇对INS-1 细胞活力的影响
        2.5 CCK-8法检测梓醇对INS-1细胞氧化损伤的细胞活力的影响
    3 统计学方法
    4 实验结果
        4.1 INS-1 细胞形态学特征
        4.2 建立INS-1 细胞氧化损伤模型
        4.3 不同浓度梓醇对INS-1 细胞活力的影响
        4.4 不同浓度梓醇对INS-1 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
    5 讨论
    6 小结
第四章 梓醇对氧化损伤INS-1 细胞的保护作用
    1 实验材料和仪器
        1.1 细胞株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细胞培养
        2.2 梓醇对氧化应激标志物的影响
        2.3 梓醇对氧化损伤INS-1 的细胞凋亡影响
    3 统计学方法
    4 实验结果
        4.1 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INS-1细胞ROS水平
        4.2 检测梓醇对INS-1细胞氧化损伤的SOD、MDA的结果
        4.3 AO-EB和 Annexin V-FITC/PI染色检测梓醇对INS-1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凋亡的影响
    5 讨论
    6 小结
第五章 梓醇对氧化损伤INS-1 细胞的保护作用的机制探讨
    1 实验材料和仪器
        1.1 细胞株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细胞培养
        2.2 主要试剂配制
        2.3 Western blot检测梓醇对INS-1氧化损伤的抗氧化和β细胞功能相关蛋白
    3 统计学方法
    4 实验结果
        4.1 梓醇对INS-1 细胞氧化损伤p-Nrf2/Nrf2、Keap1、HO-1、p-ERK1/2 抗氧化蛋白及PDX-1和GLUT2 胰岛素分泌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4.2 梓醇对INS-1 细胞氧化损伤胰岛素分泌的影响
    5 讨论
    6 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四、小檗碱对糖尿病大鼠骨骼肌葡萄糖转运体IV基因表达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交泰丸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J]. 王志,苏浩,唐悦恒,聂可馨,王宏展,高洋,董慧,陆付耳,黄文雅. 世界中医药, 2021
  • [2]盐酸小檗碱外用对糖尿病创面愈合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马骥.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半夏泻心汤治疗2型糖尿病寒热错杂证疗效观察及GLP-1相关机制探讨[D]. 谈钰蒙.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
  • [4]经典名方玉液汤通过PI3K/AKT信号途径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姜立娟.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青钱柳总黄酮对db/db小鼠肝脏胰岛素抵抗以及PI3K/AKT/FoxO1通路的影响[D]. 刘玮.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6]花椒麻味物质对2型糖尿病大鼠蛋白质代谢影响的机制研究[D]. 魏鲟钰. 西南大学, 2021(01)
  • [7]天然产物对2型糖尿病的降血糖作用机制分析[J]. 张蒙,寇现娟. 生命科学, 2021(05)
  • [8]葛根芩连汤促进脂肪能量代谢改善糖脂紊乱的分子机制[D]. 张小清.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黄连-肉桂治疗T2DM的临床应用及对基于肠道菌群的BA/TGR5/GLP-1通路影响[D]. 穆国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10]梓醇对H2O2诱导INS-1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 肖鑫.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

标签:;  ;  ;  ;  ;  

黄连素对糖尿病大鼠骨骼肌葡萄糖转运蛋白IV基因表达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