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NORs在乳腺良恶性增生中的定量研究

AgNORs在乳腺良恶性增生中的定量研究

一、乳腺良恶性增生病变的AgNORs定量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区都,田峰,陈洪德[1](1992)在《乳腺良恶性增生病变的AgNORs定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对20例乳腺结构不良和20例乳腺实性浸润癌、7例乳腺管内癌作核仁形成区(AgNORs)计数研究.结果表明乳腺结构不良的 AgNORs 计数低(1.9±0.4),而乳腺癌的 Ag-NORs 计数高(7.4±1.7),两者间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提示 AgNORs 计数对乳腺良恶性增生病变的鉴别是一有意义的辅助诊断方法。

安艳[2](1996)在《形态计量学在生物组织定量研究中的应用》文中指出形态计量学在生物组织定量研究中的应用安艳(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太原,030006)形态计量学(Morphometry)于本世纪20年代开始应用,60年代在航天领域取得巨大成功,70年代后期迅速发展起来。形态计量学是指应用图像测试技术,取得描述生物组织...

范凤景[3](2016)在《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在乳腺肿块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常规超声(Ultrasonography,US)及声触诊组织量化(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VTQ)技术分析乳腺肿块超声表现,探讨VTQ技术在乳腺肿块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本研究共收集2014年6月2015年8月在在我院行超声检查并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患者102例共107个乳腺结节。首先US观察乳腺肿块的特征,包括大小、形态、方位、边缘、内部回声、钙化、后方回声、周围组织改变及血流供应等,进行BI-RADS分级。然后取病灶的最大切面,应用VTQ技术分别对乳腺肿块内部、肿块边缘及周围正常乳腺组织行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SWV)的测量,结果分别记为SWVi、SWVb、SWVg,同一位置重复测量3次。取样框分别置于病灶内部、病灶边缘区及远离病灶的正常乳腺腺体处,测得的SWV分别标记为SWVi、SWVb、SWVg。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乳腺恶性组与良性组SWV的差异,分析US、VTQ技术及两者联合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根据病理结果,良性结节64个,恶性结节43个。按Youden指数最大时确定分界点,判断BI-RADS分级≥4A为恶性病变,BI-RADS分级判断乳腺病变良恶性的敏感性93.0%,特异性75.0%,准确度82.2%,阳性预测值71.4%,阴性预测值为94.1%。所有肿块的SWVi值均明显高于SWVb和SWVg,SWVb值均明显高于SWV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良性组与恶性组的SWV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乳腺恶性组SWVi、SWVb分别为(6.70±1.75)m/s、(4.58±1.38)m/s,良性组分别为(3.52±1.52)m/s、(2.80±0.97)m/s,这两组参数的恶性组均高于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SWVi值5.06m/s为界值判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敏感性为83.7%、特异性为85.9%、准确度85.0%,阳性预测值为80.0%,阴性预测值为88.7%;以SWVb值3.51m/s为界值判断肿块良恶性的敏感性为79.1%、特异性为81.2%、准确度80.3%,阳性预测值为73.9%,阴性预测值为85.2%。SWVi、SWVb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4(95%CI:0.845,0.963),0.870(95%CI:0.804,0.937),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TQ与US联合诊断判断乳腺肿块的敏感性为90.7%,特异性为87.5%,准确度88.8%,阳性预测值为83.0%,阴性预测值为93.3%。联合诊断与单一常规超声的诊断价值进行比较,联合诊断可明显提高US的特异性(87.5%vs.75.0%),敏感性无明显差异(90.7%vs.93.0%)。结论及意义常规超声、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包括乳腺肿块内部与肿块边缘的SWV)均在乳腺实性肿块良恶性鉴别诊断方面有一定的价值,两者之间诊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超声和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联合诊断可提高常规超声诊断的特异性,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不必要的穿刺活检或手术,有助于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

许平,张红新,李文才,赵阿红,张岚[4](2002)在《人乳腺病变组织AgNORs的形态定量分析》文中指出目的 :探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乳腺肿瘤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 (AgNORs)表达在病理学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乳癌、乳腺结构不良、乳腺纤维腺瘤及正常乳腺组织各 2 0例 ,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和嗜银染色技术 ,对乳腺病变组织的AgNORs进行形态计量学分析 ,观察每个细胞的胞核面积、核周长以及AgNOR颗粒数目、颗粒面积、AgNOR的大颗粒数、形态因子、面积比值、平均面积等 8项参数。 结果 :正常乳腺及乳腺结构不良、乳腺纤维腺瘤组织的细胞核面积、核周长以及AgNOR颗粒数目、颗粒面积明显小于乳癌组织 (P <0 .0 1) ,AgNOR的大颗粒数、形态因子、面积比值、平均面积在乳癌组织与乳腺纤维腺瘤及正常乳腺组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上述 8项参数 4组间多类判别分析回代符合率为 72 .5 % ,癌和非癌的判别回代符合率达 10 0 %。结论 :图像分析对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是一精确、客观的AgNOR定量研究手段

商蒙蒙[5](2014)在《弹性应变率比值法与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近年来,全球乳腺癌发病率持续上升,已经成为女性癌症最主要的死亡原因。目前,超声已经成为乳腺疾病诊断和随访的重要手段,尤其在乳腺囊实性病变的鉴别与致密型乳腺疾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常规超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主要依据病灶的形态、边缘、边界、方位、内部和后方回声特征、内部钙化、血流供应和周围组织改变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却不能提供病灶的硬度信息。研究表明,超声弹性成像(ultrasound elastography, UE)能够获取生物组织内部的弹性(或硬度)信息,为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新思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乳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主要包括压迫式弹性成像(compression elastography, CE)技术和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 ARFI)技术。这两种弹性成像技术的激励手段和成像原理不同,在乳腺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各有所长。CE技术采用手持探头加压的方法,通过估算感兴趣组织内部的位移/应变分布反应组织内部的硬度信息。CE技术可通过对比病灶与其周围正常组织的弹性进行半定量研究,这种评价方法即为应变率比值法。CE技术图像直观、易于实现,但存在较高的操作者依赖性和明显的观察者间差异,可重复性差。基于ARFI原理的声触诊组织量化(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 VTQ)技术利用声辐射力激励感兴趣组织,使感兴趣组织内部产生剪切波,通过计算剪切波的传播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 SWV)定量反应组织内部的硬度信息。VTQ技术可重复性好,但当病灶内部或病灶与周围组织的硬度相差较大时,其测量准确率会受到影响。弹性应变率比值法与VTQ技术均有助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可显着提高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然而,以上两种弹性成像技术目前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均缺乏统一的标准,两者的弹性评价指标大小与乳腺病变组织学类型的关系尚不明确,且关于两者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目前文献报道尚少。研究目的1.初步研究不同组织病理类型乳腺病变的弹性(或硬度)情况,为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参考;2.比较弹性应变率比值法与VTQ技术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3.探讨弹性应变率比值法与VTQ技术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联合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2013年10月至2014年2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乳腺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女性乳腺疾病患者49例,年龄22~81岁,平均(46.7±11.8)岁。49例女性患者共计肿块52个,最大直径4.0~41.0mm,平均(17.7±10.9)mm。术后经病理证实,乳腺恶性病变25个,其中浸润性导管癌18个,浸润性小叶癌3个,导管内原位癌3个,微乳头状癌1个;乳腺良性病变27个,其中纤维腺瘤10个,导管内乳头状瘤7个,增生结节5个,囊性增生症2个,脂肪瘤2个,分叶状肿瘤(良性)1个。2.仪器与方法2.1常规超声检查与CE检查:采用Philips iU2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配置L12-5线阵探头,频率为5.0-12.0MHz.。常规模式下观察并记录病灶情况;CE模式下获得病灶的弹性动态图像,借助仪器配置的弹性定量分析软件,手动勾勒出病灶区域,并与同深度的正常腺体组织比较获得应变率(strain ratio, SR)匕值。同一病灶选取5帧可信图像进行分析,取其平均值。2.2VTQ检查:采用SiemensS2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配置9L4线阵探头,频率为4.0-9.0MHz。启动VTQ功能,将取样框置于病灶中央测量其SWV值(m/s)。同一病灶取样5次,取其平均值。3.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两种方法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并采用Z检验比较两者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采用7检验分析常规超声及两种方法联合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乳腺恶性病变组与良性病变组之间的SR比值、SWV值比较:恶性病变组的SR比值明显低于良性病变组{(0.435±0.175)vs(0.894±0.304),P<0.001},而SWV值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4.19±2.51)m/s vs(1.78±0.71)m/s,P<0.001}。2.不同组织病理类型乳腺病变的SR比值、SWV值比较:浸润性导管癌、纤维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瘤及增生结节的SR比值分别为(0.455±0.193)、(0.818±0.376)、(1.020±0.260)、(0.796±0.1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WV值分别为(4.12±2.68)m/s、(2.13±0.65)m/s、(2.08±0.79) m/s、(1.71±0.77)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3.常规超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常规超声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PPV).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NPV).准确率分别为88.3%、65.4%、71.0%、85.7%、76.9%。4.弹性应变率比值法、VTQ技术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ROC曲线分析:弹性应变率比值法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UC为0.919;以0.499为截断值时,SR比值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PPV、NPV、准确率分别为93.6%、72.0%、78.8%、94.7%、84.6%。VTQ技术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UC为0.796;以2.90m/s为截断值时,SWV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PPV、NPV、准确率分别为68.0%、92.6%、89.5%、75.8%、80.8%。两者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特异性、PPV和准确率均高于常规超声。5.弹性应变率比值法与VTQ技术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比较:两者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80,P=0.057),提示两者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相近。弹性应变比率法的敏感性和NPV高于VTQ技术,而特异性和PPV低于VTQ技术。6.弹性应变率比值法与VTQ技术结合常规超声对乳腺病变的联合诊断价值分析:弹性应变率比值法与VTQ技术联合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PPV、NPV、准确率分别为84.0%、88.9%、87.5%、85.7%、86.5%。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超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结论弹性应变率比值法与VTQ技术均有助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可提高超声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准确率。两者的鉴别诊断价值相近,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超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能力。此外,超声弹性成像有望用于预测乳腺疾病的组织病理类型。超声弹性成像为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新思路,在乳腺疾病的临床诊断中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乳腺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孙凤杰[6](2019)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联合超声造影对乳腺肿物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寻找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和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各参数的敏感指标,分析二者单独诊断及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探讨SWE联合CEUS对乳腺肿物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9年2月就诊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门诊或住院的并经常规超声检查发现乳腺肿物BI-RADS分类为3类或4类的女性患者56位,共60个肿物。所有研究对象均行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术前均行SWE和CEUS检查。患者年龄3073岁,平均(53.82±11.41)岁;肿物最大直径范围约0.466.70cm,平均(2.16±1.23)cm。超声参数为:1)SWE参数:杨氏模量的最大值(Max)、最小值(Min)、平均值(Mean)、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以及乳腺肿物与脂肪组织的比值(Ratio)。2)CEUS参数:增强强度、造影剂分布、增强方式、有无灌注缺损、动态图像边缘特征、肿块内血管形态、造影剂到达时间(s)、达峰时间(TP)、达峰浓度(Peak)、时间-强度曲线下面积(AUCt)、平均渡越时间(MTT)、造影后肿物的边界、有无穿支血管、造影后肿物大小有无变化。采用Excel工作簿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的正态性采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服从正态分布的用x?s表示,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的用四分位间距M[P25-P75]表示,使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或率表示,比较时采用卡方检验。采用ROC曲线分析寻找剪切波弹性成像定量诊断时各参数的诊断临界值。两种检查方法与病理结果比较采用Kappa检验,分析诊断的一致性,Kappa值>0.80说明一致性最强,0.60<Kappa≤0.80说明一致性较高,0.40<Kappa≤0.60说明一致性一般,Kappa≤0.40,说明一致性差。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SWE的定性和定量参数、CEUS的定性和定量参数及二者联合诊断时的定性和定量参数进行分析并建立回归方程,计算二者单独诊断及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资料结果:良恶性肿物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及糖基类抗原153(CA153)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良恶性肿物患者的初潮年龄、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年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及CA153对乳腺良恶性肿物的诊断有一定价值。2病理结果:60个乳腺肿物中良性肿物23个,恶性肿物37个。肿物最大直径范围约0.466.70cm,平均(2.16±1.23)cm。3 SWE的定量诊断:Emax、Emin、Emean、SD、Ratio各值良恶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WE各定量参数的曲线下面积均>0.70,其中Emax的诊断价值最好,当诊断临界值为36.75kPa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0%、89.2%、85.0%、89.0%和79.0%。4 SWE的定性诊断:弹性模式对乳腺肿物良恶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1%、82.6%、86.7%、89.1%和82.6%;Kappa值为0.72,P<0.05,说明SWE的定性指标与病理结果相比一致性较高。5 SWE定量及定性联合分析: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9%、86.9%、90.0%、91.9%和86.9%,Kappa值为0.79,P<0.05,说明SWE定量及定性联合分析对乳腺肿物良恶性诊断与病理结果比较一致性较高。6超声造影的定量分析:Peak、TP在乳腺良恶性肿物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TT、AUCt在乳腺良恶性肿物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病理结果为标准,绘制Peak与TP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和0.66,因此二者中Peak对乳腺良恶性肿物的诊断结果较好,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7%、86.9%、80.0%、90.3%和69.0%。7 CEUS的定性分析:乳腺良恶性肿物间的增强强度、动态图像边缘特征、肿物内血管形态、造影后边界、有无粗大血管及造影后肿物大小变化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物的造影剂分布、增强方式及有无灌注缺损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恶性肿物超声造影表现主要为高增强、以放射状及穿支状增强为主、内部血管形态及走行不规则、有粗大的血管供养、造影后体积较造影前大,而良性肿物超声造影表现主要为低或等增强、以环状增强为主,内部血管形态及走行规则,造影后体积不变;以上述CEUS形态学表现良恶性肿物间有差异的参数为指标并赋分,算出总分后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计算临界分值为11.5分,高于该分值的为恶性,低于该分值的为良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7%、91.3%、86.7%、93.9%和77.8%,Kappa值为0.73,P<0.05,说明CEUS的定性指标与病理结果相比一致性较高。8 CEUS定量及定性联合分析: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5%、87.0%、86.7%、91.4%和87.0%,Kappa值为0.79,P<0.05,说明CEUS定量及定性联合分析对乳腺肿物良恶性诊断与病理结果比较一致性较高。9 SWE联合CEUS对乳腺肿物良恶性的诊断: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6%、91.3%、93.3%、94.5%和91.3%,Kappa值为0.86,P<0.05,说明SWE联合CEUS对乳腺肿物良恶性的诊断与病理结果比较一致性最强。二者单独诊断时比较发现SWE较CEUS的诊断价值高;SWE的定量诊断较定性诊断价值稍高,CEUS的定性诊断较定量诊断价值高;SWE与CEUS在对乳腺肿物良恶性的诊断中价值均较高,二者联合诊断时价值更高。结论1应用SWE对乳腺肿物良恶性的诊断得出恶性肿物较良性肿物硬度大;定量指标包括Emax、Emin、Emean、SD、Ratio对乳腺肿物良恶性的诊断较敏感,诊断临界值分别为36.75 kPa、31.20 kPa、34.30 kPa、2.25、4.90。2 CEUS定性指标包括增强强度、动态图像边缘特征、肿块内血管形态、有无粗大血管、造影后体积大小对乳腺肿物良恶性的诊断较敏感;恶性肿物超声造影表现主要为高增强、以放射状及穿支状增强为主、内部血管不规则、有粗大的血管供养、造影后体积较造影前大,而良性肿物超声造影表现主要为低或等增强、以环状增强为主,内部血管形态及走行规则,造影后体积不变。3从研究角度观察,SWE技术联合CEUS对乳腺肿物良恶性诊断的价值较二者单独诊断时的价值高。图6幅;表16个;参133篇。

巫向前,丁磊,成宏,强美华,陈允硕,林明钢,付雷莲[7](1996)在《乳腺病变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与血清晨粘蛋白关系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对2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5例乳腺纤维腺瘤,30例乳腺小叶增生的病理组织细胞进行图像分析,主要定量测定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颗粒的数目、面积和核面积;再利用P53、C-Neu单抗进行组织细胞的免疫组化测定,同时用ELISA方法测定患者外周血清层粘蛋白(laminin,LN)。结果发现:在病变细胞内,AgNORs颗粒面积和核面积的比值不但在各病变组与正常乳腺组织有显着性差异(P<0.05),而且与P53、C-Neu之间也有一定相关性,随着肿瘤的恶化和浸润程度的改变,细胞外间质物质之一的层粘蛋白的含量也会有一定范围的变化,提示肿瘤细胞内蛋白异常增殖,AgNORs颗粒变化不但与细胞基因调控失常有关,也直接影响细胞外间质LN的含量变化,使得血清中LN含量增高。从而发现细胞内AgNORs颗粒数和血清LN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0.92)。这将为乳腺细胞的病变、恶化、浸润的实验诊断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吴诗熳,姚振威[8](2018)在《增强T2 FLAIR序列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应用》文中指出增强T2 FLAIR序列目前主要应用于脑膜炎和多发脑转移的诊断,其他方面的应用并没有引起重视。在常规增强检查后增加T2FLAIR序列应用于脑原发肿瘤的诊断可以增加更多的信息,有助于鉴别诊断;对多发性硬化活性病灶的显示,脑炎与胶质瘤的鉴别病变也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根据笔者的临床应用体会对常规增强后加扫T2 FLAIR序列在中枢神经系统常见原发肿瘤和变性、脑炎的应用进行概述。

杜向东[9](2020)在《超声造影对乳腺BI-RADS 4B类肿物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乳腺BI-RADS 4B类肿物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丰富超声造影在乳腺肿物诊断中的实践经验,分析乳腺肿物误诊原因,提高乳腺肿物的诊断符合率。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至辽宁省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行超声造影检查的BI-RADS 4B类乳腺肿物患者共计89名,乳腺肿物共95例,所有肿物均具有病理诊断结果,施行穿刺活检的肿物有43例,手术切除的肿物共有52例。采用西门子S3000超声诊断仪,配备9L4线阵探头,首先选择二维超声模式,观察肿物大小、位置、形态、边缘、肿物内部及其后方回声特征、钙化、血流分布及频谱特征。调整探头选择肿物的最大切面,切换至CEUS模式,获取感兴趣区包括肿物及其周围部分正常乳腺组织,调节聚焦、增益、机械指数以获得最佳的图像质量。所有患者均于施行超声造影检查前签署知情同意书。经患者前臂浅静脉建立静脉通道,将造影剂粉末与0.9%氯化钠溶液5.5ml混合稀释,充分震荡摇匀,制成悬液,以团注形式注入体内。检查过程中嘱患者平静呼吸,操作者探头压力适度,探头始终保持同一切面。整个CEUS过程实时动态储存视频,持续观察3min,储存图像,分析结果。每一位患者均由同一位高年资主任医师行CEUS检查并记录保存影像资料,另一位高年资主任医师分析并记录每个病灶的超声造影形态学指标和量化指标,对病灶进行重新分级,参数的整理和病理结果的随访录入由一名医师助理进行。以病理良、恶性结果分组,超声造影形态学指标以计数资料形式进行描述,良性组与恶性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声造影量化指标以(均值±标准差)形式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89名患者均为女性,年龄范围2187岁,平均(52.1±7.5)岁。95例乳腺肿物的病灶直径范围432mm,平均(12.3±4.7)mm,95例肿物中良性病灶44例和恶性病灶51例。常规超声对BI-RADS分类为4B的肿物诊断准确率为62.8%。CEUS对BI-RADS分类为4B的肿物诊断的灵敏度为88.2%,特异度为63.6%,阳性预测值为73.8%,阴性预测值为82.4%,准确率为76.8%。乳腺肿物的CEUS形态学指标中,增强强度、增强后面积、病灶边缘、病灶形状、内部回声、周围血管对BI-RAD 4B类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有意义。乳腺肿物的CEUS量化指标中,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等量化指标对BI-RADS 4B类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有意义。结论:1.良性病灶的不典型表现是造成乳腺BI-RADS 4B类肿物CEUS诊断假阳性的主要原因。2.CEUS呈现的图像特征能够帮助研究者判断乳腺BI-RADS 4B类肿物的良恶性。3.增强强度、增强后面积、病灶边缘、病灶形状、内部回声、周围血管等形态学指标和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等量化指标可以为乳腺肿物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李颖嘉[10](2007)在《超声造影微血管成像对乳腺癌血管生成作用的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1.应用能量多普勒、脉冲反相谐波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微血管成像及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技术结合免疫组化方法探讨乳腺癌发生与演进过程中血管生成作用及其变化规律,为乳腺癌高危人群的监测寻找客观简便的判断指标。2.应用脉冲反相谐波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微血管成像、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免疫组化、透射电镜技术比较良恶性不同类型肿瘤、同种类型肿瘤不同灌注区域血管在形态结构、血流动力学功能以及相关分子表达上的差异,从而为乳腺癌的临床早期诊断及鉴别提供可靠指标,并为进一步进行以肿瘤新生血管内皮为靶标的肿瘤分子成像研究奠定实验基础。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正常乳腺组10例,单纯增生组20例,非典型增生组(atypical hyperplasia,AH)20例,导管内原位癌组15例,浸润性导管癌组30例,共5组95例。乳腺良恶性肿瘤分组:恶性肿瘤组30例(33个病灶),包括浸润性导管癌23个,浸润性小叶癌7个,导管内原位癌3个;良性肿瘤组15例(17个病灶),均为纤维腺瘤。入选标准:正常乳腺组为乳腺纤维腺瘤行区段切除术后经病理证实的结构正常的瘤旁2cm处乳腺组织。乳腺增生分类参照Rosen分类标准,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及诊断标准参照2003年新版WHO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标准。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2.检查仪器及方法2.1仪器检查采用飞利浦公司iU22超声检查仪,L9-3宽频线阵探头,脉冲反相谐波(Pulse Inversion Harmonic,PIH)造影条件,机械指数(Mechanical index,MI)为0.07。选用乳腺常规检测程序,彩色多普勒(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多切面观察后以能量多普勒(Power Doppler Imaging,PDI)对观察部位血流信号最丰富区域冻结并存储图像,之后静脉弹丸式注射南方医院研制的“全氟显”造影剂,0.02ml/kg,同步存贮造影剂注射后三分钟的连续动态图像。2.2图像分析根据观察区域PDI显示的血流形态、数目及分布特点将血流按丰富程度由低到高分为4级。0级:周边及内部未见血流信号;1级:少量血流,血流环绕病灶周围,内部无或偶见点状血流;2级:中量血流,可见1条主要血管,其长度超过病灶的半径或见几条小血管由周边向内部发出分支;3级:丰富血流,可见2条以上血管伸入病灶内部,或血管相互连通成网状。开启QLAB分析软件,启动微血管成像(microvascular imaging,MVI)程序,实时观察造影剂微泡在微血管中的显像轨迹;对观察部位血流显像最丰富区域取样3次(避开坏死区)获得感兴趣区血流灌注时间-强度曲线,由曲线得到以下参数:峰值强度(peak intensity,PI),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廓清时间(wash-out time,WOT),取其均值。对良、恶性肿瘤两组病灶同上分别对病灶边缘及中心血流显像最丰富区域取样获得感兴趣区时间-强度曲线,由曲线得到不同区域灌注参数,分别取其均值计算该病灶的不同区域灌注参数,(边缘灌注参数+中心部灌注参数)÷2为病灶平均灌注参数。3.病理学检查3.1 HE染色3.2免疫组化染色小鼠抗人CD34单克隆抗体、小鼠抗人VEGF单克隆抗体、兔抗人Flk-1/KDR多克隆抗体按SP试剂盒说明书操作。结果判断:以细胞浆或细胞膜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细胞判定标准。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测定:参照Weidner方法。VEGF和Flk-1/KDR表达测定:采用半定量积分法判定结果,阳性细胞数≤5%为0分,6%-25%为1分,26-50%为2分,51%-75%为3分,>75%为4分;无特异性染色为0分,染色强度黄色为1分,棕黄色为2分,棕褐色为3分,两者积分相乘,0-1分为阴性(-),2—4分为弱阳性(+),5—8分为中度阳性(++),9—12分为强阳性(+++)。3.3电镜观察选取手术切除乳腺癌6例、乳腺纤维腺瘤及纤维腺瘤切除后瘤旁2cm处经HE证实正常乳腺组织各4例,常规处理后在PHLIPS CM10型透射电镜下观察。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4.1 5组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方差齐性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方差不齐或计数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Games Howell检验),以P<0.05为有显着性差异。4.2乳腺良恶性肿瘤两组病变,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分别采用x2检验,两独立样本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P<0.05为有显着性差异。结果1.第一章结果1.1病理结果1.1.1乳腺癌合并AH情况45例乳腺癌,癌旁组织合并AH64.44%(29/45),其中导管内癌合并AH73.33%(11/15),浸润性导管癌合并AH60%(18/30)。1.1.2 CD34、VEGF、Flk-1/KDR在各组中表达情况各组病例CD34均呈阳性表达,阳性产物定位于微血管内皮细胞胞浆或胞膜。其分布呈明显异质性,微血管丰富区多位于癌巢边缘或增生活跃组织。随病程演进各组MVD计数逐渐升高,MVD值最小为正常乳腺组(17.10±4.44),最大为浸润性导管癌组(51.89±3.05),5组间MVD有显着性差异(P<0.05)。组间两两比较除正常组与单纯上皮增生组,AH组与导管内原位癌组差异不显着(P值>0.05),其余任意两组间均有显着性差异。VEGF表达情况:VEGF主要在乳腺癌细胞胞浆或胞膜及癌组织内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胞浆或胞膜呈高表达,在AH的导管上皮细胞及相应间质的血管内皮细胞也有阳性表达。正常乳腺、单纯上皮增生组VEGF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随病情进展VEGF表达渐次增高,增强,VEGF表达最低为正常乳腺组(1.10±0.78分),最高为浸润性导管癌组(7.87±2.50分),5组间VEGF表达有显着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除正常组与单纯上皮增生组差异不显着(P<0.05),其余任意两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Flk-1/KDR表达情况:Flk-1/KDR主要表达于乳腺癌间质的血管内皮细胞胞浆或胞膜。在正常乳腺、单纯上皮增生组的血管内皮细胞Flk-1/KDR不表达,只在乳腺肌上皮细胞表达,从AH组.导管内癌组一浸润性导管癌组,Flk-1/KDR在血管内皮细胞表达渐次增高,增强,而在肌上皮细胞表达逐渐消失。Flk-1/KDR在血管内皮细胞表达最低为正常乳腺组,最高为浸润性导管癌组。1.2超声检查表现1.2.1 PDI检查表现随病程进展,PDl分级逐渐增高,5组间PDI血流分级分布有显着性差异(P<0.05)。正常乳腺组血流分级主要为0级、1级(mean rank 29.20),AH组2级血流明显增多(mean rank 45.33),浸润性导管癌组血流分布最为丰富,主要为3级(mean rank 66.65)。1.2.2超声造影检查表现1.2.2.1 MVI检查表现造影后MVI对血流显示能力明显提高:正常乳腺组织血流相对不丰富,血管排列规律,走行自然;单纯上皮增生组病灶周围血管稍增多;AH组血管数目增多,由病灶周边向病灶内延伸,排列不规则,出现扩张、扭曲的血管,导管内原位癌组见更多紊乱、畸形的血管在病灶内吻合,至浸润癌组血管粗细不均、异常扩张、扭曲、囊状膨大、走行紊乱,可见杂乱分布的稠密、团状新生血管网。1.2.2.2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5组间峰值强度(PI)有显着差异,最低为正常乳腺组(38.26±8.52dB),最高为浸润性导管癌组(120.06±11.00dB),随病情进展,PI逐渐增大。组间两两比较,除正常组与单纯上皮增生组(P值>0.05),AH组与导管内原位癌组差异不显着(P值>0.05),余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5组间达峰时间(TTP)有显着差异,TTP最长为单纯增生组(22.80±1.94s),之后随病程演进,TTP逐渐缩短,最短为浸润性导管癌组(14.59±1.02s)。组间两两比较,正常组与单纯增生组(P>0.05),正常组与AH组(P>0.05),AH组与导管内原位癌组(P>0.05)差异不显着,余两两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组间曲线下面积(AUC)有显着差异,最低为正常乳腺组(363.09±28.14dB.s),最高为浸润性导管癌组(1300.63±124.86dB.s)。随病情发展,总趋势为AUC逐渐增大。组间两两比较,除正常组与单纯上皮增生组(P>0.05),AH组与导管内原位癌组(P>0.05)差异不显着,余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组间廓清时间(WOT)有显着差异,最低为正常乳腺组(31.39±1.14s),最高为浸润性导管癌组(74.93±3.19s)。随病程演进,总的趋势为WOT逐渐延长。组间两两比较,除正常组与单纯上皮增生组,AH组与导管内原位癌组(P>0.05)差异不显着,其它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各组PI、AUC、WOT逐渐增高,但乳腺增生初期变化不明显,上述指标变化主要始于AH阶段,乳腺AH与导管内原位癌组间差异不显着,表明AH与早期乳腺癌血流动力学改变可能具有一致性,并随乳腺癌的进一步发展而变化。TTP在单纯增生组异常延长,之后逐渐缩短。2.第二章结果2.1病理结果2.1.1 CD34、VEGF、Flk-1/KDR表达情况CD34表达情况:CD34在乳腺癌中分布呈明显异质性,微血管丰富区位于癌巢边缘,血管粗细不均,见较多裂隙状血管。CD34在乳腺纤维腺瘤中分布及血管管径较为均一。恶性肿瘤组MVD均值为(34.84±8.34)显着高于良性肿瘤组MVD均值(18.65±4.69),良恶性肿瘤两组M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表达情况:VEGF在乳腺癌细胞及周围血管内皮细胞呈强阳性表达,尤其弥漫分布于癌巢边缘及坏死组织附近。纤维腺瘤中VEGF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恶性肿瘤组VEGF表达(mean rank32.02)与良性肿瘤组(mean rank12.85)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Flk-1/KDR表达情况:Flk-1/KDR在乳腺癌血管内皮细胞呈强阳性表达,尤其弥漫分布于癌巢边缘及坏死组织附近。纤维腺瘤中Flk-1/KDR在血管内皮细胞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恶性肿瘤组Flk-1/KDR表达(mean rank30.91)与良性肿瘤组(mean rank15.00)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1.2透射电镜结果乳腺癌新生血管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内皮细胞间隙增宽,基底膜不连续,间质水肿。内皮细胞形态失常,胞体大,胞浆丰富,吞饮泡增多,细胞核畸形,常染色质多,异染色质少,可见核仁增大,核仁边集。狭窄、闭塞的新生血管与扩张的大血管并存。乳腺纤维腺瘤及正常乳腺问质中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存在,质膜面光滑,基底膜完整。内皮细胞呈长扁形,胞浆少,吞饮泡少,核形态正常,未见核仁。2.2超声造影表现2.2.1造影前后良恶性肿瘤血流信号检出率比较造影前良恶性病灶周边及内部血流检出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造影后良恶性肿瘤病灶周边及内部血流检出率有显着性差异(P<0.05),以病灶内部血流检出率差异更大。2.2.2 MVI检查表现病灶内不均匀增强,充盈缺损,紊乱的血管网、血管扩张、血管迂曲为恶性肿瘤征象,良恶性肿瘤有显着性差异(P<0.05)。2.2.3时间-强度曲线分析曲线形态:恶性肿瘤组多数(87.88%,29/33)呈速升缓降型,良性肿瘤组多数(80.00%,12/15)呈缓升速降型。恶性肿瘤组AUC(1474.62±202.13dB.s)、WOT(71.51±7.43s)大于良性肿瘤组(分别为597.11±102.58dB.s,38.54+6.55s),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PI、TTP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恶性肿瘤组病灶边缘的PI(126.09±16.69dB)、AUC(1946.76±261.86dB.s)、WOT(94.98±10.19s)大于病灶中心区域(分别为64.43±9.53 dB,998.66±143.51dB.s,48.05±4.88s),病灶边缘的TTP(12.14±1.58s)小于中心区域(30.04±15.91s),病灶边缘及中心各区域灌注参数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良性肿瘤组病灶边缘各灌注参数与病灶中心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乳腺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正常乳腺—单纯上皮增生—AH—原位癌—浸润性癌演进过程中,血管生成起着重要作用,PDI、超声造影MVI及时间-强度曲线各主要参数与免疫组化血管生成相关指标的检测具有一致性,其总体趋势是:随病程演进,VEGF及其受体Flk-1/KDR在血管内皮细胞表达渐进增高,MVD增加,PDI血流分级增高,MVI显示血管数目增多,结构趋于紊乱,各主要灌注参数PI、AUC、WOT逐渐延长。但在病程初期各主要指标改变不明显,显着变化始于AH阶段。VEGF及其受体Flk-1/KDR的表达异常可能是乳腺癌恶性转化过程中血管生成异常的主要始动因素,PDI、超声造影MVI及各主要灌注参数能够反映乳腺癌前病变阶段组织血管生成活性的变化规律,是用于高危人群监测随访无创而实用的手段。2.实时超声造影MVI结合时间-强度曲线可以同时反映肿瘤血管的解剖和生理特征,造影后灌注模式、时间.强度曲线形态、平均灌注参数及区域灌注参数的差异是乳腺良恶性肿瘤有价值的鉴别诊断依据,而良恶性肿瘤新生微血管内皮分子表达和微血管构筑的异质性是超声造影评价乳腺肿瘤血管生成的基础。3.VEGF及Flk-1/KDR在乳腺原位癌和浸润性癌血管内皮细胞呈持续高表达,在乳腺良性病变几乎不表达,乳腺癌内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有不同于正常血管内皮细胞的特征,表明针对VEGF及Flk-1/KDR为靶点进行乳腺癌新生血管特异性分子显像可能为解决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思路。

二、乳腺良恶性增生病变的AgNORs定量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乳腺良恶性增生病变的AgNORs定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3)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在乳腺肿块定性诊断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表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人乳腺病变组织AgNORs的形态定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AgNOR染色
    1.3 图像分析及定量方法
2 结果
    2.1 形态观察
    2.2 形态定量学分析
    2.3 多类判别分析
3 讨论

(5)弹性应变率比值法与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CONTENTS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表图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表

(6)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联合超声造影对乳腺肿物良恶性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方法
        1.1.3 统计学分析方法
        1.1.4 可能出现的偏倚及解决方法
    1.2 结果
        1.2.1 一般资料结果
        1.2.2 病理结果
        1.2.3 应用SWE对乳腺肿物良恶性的诊断结果
        1.2.3.1 乳腺良恶性肿物间各SWE参数的定量比较
        1.2.3.2 SWE对乳腺肿物良恶性诊断的定性分析
        1.2.3.3 SWE对乳腺肿物良恶性诊断的定量及定性联合分析
        1.2.4 应用CEUS对乳腺肿物良恶性的诊断结果
        1.2.4.1 乳腺良恶性肿物的CEUS的定量分析
        1.2.4.2 乳腺良恶性肿物CEUS的增强特征间的比较分析
        1.2.4.3 乳腺良恶性肿物的CEUS定性分析
        1.2.4.4 CEUS对乳腺肿物良恶性诊断的定量及定性联合分析
        1.2.5 SWE联合CEUS对乳腺肿物良恶性诊断的分析
        1.2.6 SWE、CEUS及SWE联合CEUS对乳腺良恶性肿物诊断价值的比较
    1.3 讨论
        1.3.1 SWE对乳腺良恶性肿物的诊断价值
        1.3.2 CEUS 对乳腺良恶性肿物的诊断价值
        1.3.3 SWE联合CEUS对乳腺良恶性肿物的诊断价值
        1.3.4 不足及展望
    1.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鉴别诊断乳腺肿物良恶性的研究进展
    2.1 穿刺活检在诊断乳腺肿物良恶性中的应用
    2.2 医学影像在诊断乳腺肿物良恶性中的应用
        2.2.1 普通X线
        2.2.2 磁共振成像
        2.2.3 弥散加权成像
        2.2.4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
    2.3 超声成像(ultrasound,US)
        2.3.1 二维超声
        2.3.2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
        2.3.3 三维超声
        2.3.4 超声弹性成像
        2.3.5 超声造影
        2.3.6 自动乳房超声检查
    参考文献
结论
附录 A 调查表
附录 B 患者知情同意书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8)增强T2 FLAIR序列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软脑膜病灶检出
垂体微腺瘤
多发性硬化
脑膜脑炎

(9)超声造影对乳腺BI-RADS 4B类肿物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前言
(二)材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
    2.仪器和试剂
    3.操作流程
    4.CEUS观察指标
    5.诊断标准
    6.统计方法
(三)结果
    1.病理结果
    2.数据分析
    3.CEUS形态学指标结果分析
    4.CEUS量化指标结果分析
    5.图像示例
(四)讨论
(五)结论
(六)参考文献
综述 超声造影在乳腺癌应用中的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10)超声造影微血管成像对乳腺癌血管生成作用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血管生成在乳腺癌恶性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乳腺良恶性肿瘤微血管构筑的异质性及其血流动力学功能变化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综述
缩略语中英文对照表
成果
致谢
统计学证明

四、乳腺良恶性增生病变的AgNORs定量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乳腺良恶性增生病变的AgNORs定量研究[J]. 区都,田峰,陈洪德.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2(04)
  • [2]形态计量学在生物组织定量研究中的应用[J]. 安艳. 辐射防护通讯, 1996(04)
  • [3]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在乳腺肿块定性诊断中的价值[D]. 范凤景. 泰山医学院, 2016(06)
  • [4]人乳腺病变组织AgNORs的形态定量分析[J]. 许平,张红新,李文才,赵阿红,张岚.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06)
  • [5]弹性应变率比值法与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研究[D]. 商蒙蒙. 山东大学, 2014(11)
  • [6]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联合超声造影对乳腺肿物良恶性的诊断价值[D]. 孙凤杰.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7]乳腺病变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与血清晨粘蛋白关系的研究[J]. 巫向前,丁磊,成宏,强美华,陈允硕,林明钢,付雷莲. 上海免疫学杂志, 1996(02)
  • [8]增强T2 FLAIR序列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应用[J]. 吴诗熳,姚振威.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18(06)
  • [9]超声造影对乳腺BI-RADS 4B类肿物的诊断价值[D]. 杜向东.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10]超声造影微血管成像对乳腺癌血管生成作用的评价[D]. 李颖嘉. 南方医科大学, 2007(02)

标签:;  ;  ;  ;  ;  

AgNORs在乳腺良恶性增生中的定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