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成分香草醇的神经药理学研究

天麻成分香草醇的神经药理学研究

一、天麻成分香荚兰醇的神经药理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黄正良[1](1985)在《我国天麻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现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天麻为兰科天麻属植物天麻 Gastrodia elataBlume 的根茎。由于野生天麻较难得,故不能满足需要。近年来我国在天麻的研究上取得很大进展,现在不仅能人工栽培,而且还成功地进行了南北地区的引种。天麻组织培养工作也正在探讨,实现各种途径的生产,解决药源问题将会有重大的发展。我国应用天麻具有悠久的历史,历代重要本草书

刘国卿,戴德哉,饶经玲,蔡鸿生,徐黻本[2](1974)在《天麻成分香荚兰醇的神经药理研究》文中认为本文报道天麻成分之一香荚兰醇的神经药理研究。腹腔注射香荚兰醇200毫克/公斤(1/4.5 LD50),能显著的减少小鼠自发活动和延长环己烯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腹腔注射300毫克/公斤,具有明显的对抗戊四氮的惊厥作用;对抗硝酸士的宁的惊厥作用不显著。亦未观察到抗电休克和镇痛作用。本结果与文献报道的天麻药理作用相符。同时与香荚兰素作了比较,两者具有相似的作用,但香荚兰素在某些方面稍强于香荚兰醇。

袁惠南[3](1992)在《对天麻所含化学成分香荚兰素论点的疑议》文中研究表明 天麻系兰科植物 Gastrodia elata B1.的干燥块茎,具"平肝息风止痉"之功效,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等症。天麻的化学、药理与临床研究已多有报道。一些学者及《中药药理与应用》、《中草药药理学》、《中药大辞典》等近代文献、书籍均记述天麻中含有化学成分香荚兰素(valli lline,即香草素,又称香荚兰

孙泽阳,胡东鸣[4](2012)在《天麻及其活性成分药效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天麻属兰科植物,从天麻中提炼出的化学成份有天麻素、天麻苷元、香荚兰醇、香荚兰醛、天麻醚苷、对羟基苯甲醛、柠檬酸、琥珀酸等[1]。其中活性成份含量最高的有效单体成份是天麻素(化学名为对羟甲基苯-β-D-吡喃葡萄糖苷,又称天麻苷)[2]。天麻素在非酶体系中稳定,在肝、肾、脑组织匀浆中天麻素可被代谢为天麻苷元。在组织中的代谢,以肾最快,脑次之,肝最小;在脑组织中,天麻素在小脑、丘脑、脑桥与延脑区域代谢速度快于皮层、纹状体和海马区[3]。有关天麻及其活性成分药效作用的实验研究较多,可见天麻有效成分的开发利用远无止境,但是某些作用机制尚有待深入研究和阐明,本文对有关研究文献综述如下。

岑信钊[5](2005)在《天麻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就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三个方面概述了天麻近些年来的研究进展。

张霞[6](2021)在《江西“建昌帮”姜制天麻成分变化及对对偏头痛作用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江西“建昌帮”天麻姜制前后成分变化及其对偏头痛作用机理。方法:(1)天麻炮制前后成分变化研究。挥发性成分研究,采用冷浸法提取天麻与姜天麻化学成分,生姜采用压榨法提取,后GC-MS检测,对比3样品成分;非挥发性成分采用超声提取,应用UPLC-Q-TOF-MS检测,对比四种不同炮制品成分变化,并运用Peak View 1.2和SIMCA14.1等手段对各成分进行分析。(2)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姜天麻主要有效成分进行了工艺优化。以天麻素、天麻苷元、对羟基苯甲酸、巴利森苷A、B、C、E及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在考察提取料液比、时间、温度、粒径、溶剂等单因素后,运用响应曲面设计法对提取影响较大的料液比、温度及溶剂的交互作用进行优化筛选,得出姜天麻最佳提取工艺。(3)研究天麻姜制前后对硝酸甘油诱导大鼠偏头痛的作用。应用硝酸甘油复制大鼠偏头痛模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中ET、CGRP,脑组织中5-HT、DA等含量,以生化法测定血浆中NO含量,对比各组别动物行为学及生化指标情况,以考察天麻不同炮制品对偏头痛作用之间的差异。(4)采用网络药理学,研究生姜-天麻药对可能的有效成分基因与对偏头痛基因相互作用机制。实验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TCMSP分析平台和Genecard、TTD、OMIM、Drugbank等数据库资源,预测天麻及生姜活性成分对偏头痛相关潜在靶点,并构建药物、成分和疾病之间网络关系图;结合匹配结果构建的PPI网络,筛选药物作用偏头痛核心靶点;并采用GO功能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建立姜天麻治疗偏头痛功能信号通路图;运用Discovery Studio2016软件对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分析药物成分靶点对偏头痛靶点对接强度,总结姜制天麻可能作用于偏头痛作用机制。结果:(1)对于成分变化研究。运用GC-MS法分析放置150d天麻、天麻姜制品及鲜生姜等化学成分各27、17、30种。天麻经姜制后,同一条件下所含共同的挥发性成分较天麻生品和生姜成分含量降低,但也产生了天麻不含有挥发性成分,如1-己烯-3-醇,棕榈酸乙酯,正戊醛,4-甲基-1,3-二氧己环、2,4,5-Trimethyl-1,3-dioxolane、亚油酸乙酯等,并引入生姜中5种挥发成分。天麻炮制品中非挥发性成分,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共鉴定出47种,包括25种酚类、6种有机酸、7种生物碱类成分,9种酯类及其它成分。PCA及OPLS-DA结果表明天麻不同炮制品化学成分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并找出巴利森苷F、巴利森苷A、双(4-羟基苯基)醚等成分差异VIP值大于1的21个差异成分,且引入生姜12种成分。(2)以响应曲面法,优化了姜天麻主要有效成分最佳提取工艺为:70%乙醇,料液比1:15,温度80℃,超声40 min。(3)对于药效研究。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挠头次数明显增多(P<0.01);血浆NO、CGRP显著升高(P<0.01),而ET、5-HT均降低(P<0.01),说明造模复制成功。与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组在0~30、30~60min两个时区的挠头次数显著降低(P<0.01),NO、CGRP含量显著下降(P<0.01),ET、5-HT含量升高(P<0.05),AD升高(P>0.05)但组间差距不具统计学意义;生天麻与姜天麻组0~30、30~60min两个时区挠头次数显著降低(P<0.01),ET、5-HT均升高(P<0.05),CGRP、NO含量降低(P<0.05),其中姜天麻组降低较明显;各组别AD含量均升高,但姜天麻组尤为明显(P<0.01),生天麻组升高但组间差距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4)网络药理学研究中,通过类药性及胃肠吸收共筛选出天麻中香草醛,天麻苷元等27个活性成分,通过类药性、生物利用度、生姜中β-谷甾醇等4个活性成分,通过成分靶点查找得469个活性成分作用靶点,1496个偏头痛疾病靶点,药物疾病共同靶点123个,药物与疾病核心靶点17个,分别为ACE、ESR1、EGFR、CNR1、PTGS2、CASP3、CCR5、AGTR1、SLC6A4、SRC、PIK3CA、APP、GRM5、F2、COMT、OPRM1、HTR2A。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姜天麻生物学过程主要为代谢、生物调控、蛋白结合以及血管收缩调节等,KEGG通路分析得到10条显著通路,主要涉及血清素能突触、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分子对接验证得核心靶点与活性成分结合度较好。结论:(1)天麻经姜制后对其化学成分产生影响,成分变化主要涉及到成分含量和化学性质等方面。其中姜制挥发性成分变化多为具有潜在的医用价值的天麻有效成分,说明建昌帮提出的天麻采用姜汁炮制方法的合理性。(2)在天麻不同炮制品的成分变化当中,尤以巴利森苷类成分变化为主,而该类成分与偏头痛作用密切相关。同时,结合响应曲面法优选出的天麻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后续药理研究提取给药。(3)药效实验表明,天麻姜制后对硝酸甘油诱导大鼠偏头痛的作用增强。(4)网络药理分析结果表明,天麻姜制后对偏头痛可能作用路径多样。综上实验结果,天麻经姜制后挥发性及非挥发性成分均发生显著变化,药理作用研究表明姜制可提高天麻抗偏头痛作用。其主要作用机理,可能为通过降低NO、CGRP和提高ET、DA、5-HT的含量,以改善偏头痛症状;同时,通过炮制变化中的成分,如硫化二对羟基苄、4,4’-亚磺酰基(亚甲基)二酚、β-谷甾醇、豆甾醇等,对ACE、ESR1、EGFR、CNR1等靶点作用。以调节血管收缩、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疼痛感觉等综合作用,从而发挥抗偏头痛作用。说明天麻经姜制后药效增强,这为深入研究天麻提供基础。

张涛[7](2007)在《天麻提取物(天麻素)抗惊厥及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天麻素抗惊厥作用及对致痫小鼠行为影响的实验观察目的本研究观察不同剂量天麻素与VPA比较对PTZ模型小鼠的抗惊厥作用,同时,通过水迷宫观察天麻素对致痫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评价天麻素在癫痫治疗中的药用价值。方法50只健康成年雄性昆明SPF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PTZ组,VPA组,Gs组和Gb组。经水迷宫训练后分别于VPA和天麻素治疗前,治疗后,PTZ致痫后记录动物行程出错次数和逃避潜伏期;同时记录惊厥发作潜伏期、发作持续时间和发作强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药物治疗后VPA组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致痫后PTZ组、VPA组逃避潜伏期和行程出错数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显著,而天麻素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致痫后VPA组与PTZ组、Gs组、Gb组比较惊厥发作潜伏期显著延长,惊厥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PTZ组比较Gb和Gs组惊厥持续时间显著缩短(P<0.05)。各组惊厥强度(P=0.796)差异不显著。结论天麻素在一定程度上能缩短惊厥发作持续时间,但抗惊厥作用弱于VPA。VPA显著降低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天麻素能抑制由惊厥发作引起的学习和记忆能力的下降,具有一定程度的神经保护作用。第二部分天麻素对戊四氮模型大鼠脑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目的应用天麻素对PTZ致痫大鼠治疗,观察大脑海马神经元、胶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组织学改变,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3的表达,GFAP的表达,以及mmp-9的表达,探讨天麻素对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PF级Wistar大鼠10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PTZ组,VPA组,Gs组和Gb组。致痫后分别给予VPA、天麻素治疗,并分别于12h,48h,5d和7d后处死取材。进行HE染色,TUNEL、Caspase-3、GFAP和MMP-9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海马CA1、CA3和齿状回门区组织学改变和分析比较各组、各时间点IOD值。结果致痫后海马HE染色,PTZ组CA1和CA3区神经元变性及坏死显著,齿,状回门区也有少量坏死神经元,并随时间的延长神经元丢失越严重;VPA组和天麻素组上述损害程度较轻。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TZ组TUNEL、Caspase-3染色在CA1、CA3区、齿状回门区和血管有高表达,5d达高峰。与VPA组、Gs组和Gb组比较IOD有显著性差异。PTZ组GFAP和MMP-9在上述区域也有较高表达,5d7d表达更显著,与VPA组、Gs组和Gb组比较IOD有显著性差异。结论PTZ诱导的癫痫模型能导致明确的海马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脑内血管的损伤。大、小剂量天麻素和VPA都能减轻海马区神经元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和坏死,两种药物疗效相当。天麻素能够从神经、胶质细胞和血管内皮多个层面保护脑组织免受由癫痫导致的损伤。其神经保护的机制可能还涉及抑制促凋亡基因Caspase-3的表达;抑制GFAP的过度表达;抑制由MMP-9高表达诱导的促炎反应。

马翠霞[8](2020)在《天麻改善睡眠有效部位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研究》文中认为天麻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的干燥块茎,味甘、性平,具有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的功效,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草药。现代研究表明,酚酸类和多糖类是天麻主要有效成分,对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均具有很好的疗效,尤其天麻水提物、醇提物和单体成分(天麻素、NHBA)在镇静催眠方面疗效更加显著。因此,本课题组以天麻为研究对象,对其改善睡眠的药效物质基础进行深入研究。目的:本课题通过小鼠自主活动、戊巴比妥钠协同作用实验模型,对天麻不同溶剂提取物和不同极性萃取物进行筛选,得到天麻改善睡眠有效部位;并对有效部位进行改善睡眠作用机制研究;以天麻改善睡眠有效部位为研究对象,利用现代分离鉴定及波谱分析手段进行系统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天麻活性成分奠定坚实基础。方法:1、以天麻为研究对象,通过小鼠自主活动,阈上、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诱导小鼠睡眠实验模型,筛选天麻不同溶剂提取物;以相同药理实验模型,筛选天麻醇提物不同极性萃取物,得到天麻改善睡眠有效部位。2、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下丘脑和海马体中Glu、GABA、5-HT、DA含量,免疫组化法观察脑组织内GABAARα1、GABAARγ2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探讨天麻改善睡眠有效部位的作用机制。3、采用硅胶柱层析色谱、Sephadex LH-20柱层析色谱以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现代提取分离技术对天麻改善睡眠有效部位进行系统研究,并综合运用IR、MS、NMR等现代波谱学方法和技术对所分离的有效成分进行结构鉴定。结果:1、通过药效筛选,得到天麻乙醇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改善睡眠活性。对其进行不同极性溶剂萃取,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物改善睡眠活性最好,其次为正丁醇萃取物。2、在改善睡眠机制研究中,发现乙酸乙酯萃取物可以明显提高失眠模型大鼠下丘脑、海马体的GABA、5-HT、DA的水平,降低下丘脑内Glu的水平,保护下丘脑、海马体的神经元细胞,增强下丘脑、海马体GABAARα1、GABAARγ2阳性细胞的表达。3、采用现代中药提取分离技术及光谱鉴定技术从天麻改善睡眠活性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鉴定出18个化合物,分别为豆甾醇、丁香酸、香兰素、胡萝卜苷、对羟基苯甲醛、香草醇、对羟基苯甲醇、香草酸、间羟基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天麻素、巴利森苷B、腺苷、巴利森苷C、咖啡酸、原儿茶酸、琥珀酸、棕榈酸,其中咖啡酸为首次从天麻中分离得到,为进一步开展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结论:天麻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较好的改善睡眠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大鼠下丘脑和海马体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有关;对其改善睡眠有效部位进行分离鉴定,所得化合物大部分为酚酸及其苷类化合物,也验证了天麻改善睡眠作用活性成分主要为酚酸类化合物。

关萍[9](2006)在《药用植物天麻Gastrodia elta B1遗传多样性及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天麻(Gastrodia elata B1)是兰科(Orchidaceae)多年生共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吉林和辽宁东部、内蒙古、河南西北部、云南、四川、贵州、西北等地,在日本、韩国、尼泊尔、不丹也有广泛分布,主要生长于海拔400-3200米的疏林下、林中空地、林缘和灌丛边缘,是中国传统的名贵中药。实验证明天麻素是天麻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本研究运用AFLP和ISSR分子标记对不同分布区天麻遗传多样性和居群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为天麻资源合理保护利用及优良种质资源的选育奠定基础。同时,运用HPLC等方法对不同产地天麻中的天麻素及无机元素含量进行比较;运用GC-MS分析了天麻的挥发性成分。主要结果如下:在AFLP研究中,从贵州、云南、四川、陕西和辽宁收集了27份天麻样品,从64对AFLP选择性引物组合中筛选出16对引物组合,对不同分布区天麻及天麻不同变型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16对引物共产生548条大小在100-2500bp的谱带,其中多态性带428条,多态性比率(PP)达78%。该结果说明天麻中存在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AFLP可以有效地进行天麻遗传多样性的分析。遗传差异分析结果表明,27个样品的遗传距离在0.54~0.018之间,平均为0.2199,表明不同分布区天麻个体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四个省区的样品中来自贵州的样品遗传差异相对较大,遗传距离最大的是大方(6号)与施秉(8号)之间,其遗传距离为0.5934,遗传距离最小的是桐梓(11号)与梵净山(10号)之间,其遗传距离为0.0338。表明贵州蕴藏着相对丰富的基因资源,因而可以作为天麻遗传改良的重要种质资源。对同一来源不同变型的天麻的AFLP分析结果表明,天麻种内的变型仅仅是表型上的变异,遗传距离在0.0224~0.0570之间,表现出较小的遗传差异,这表明分类学上的几种变型仅仅是表型上的变异,没有在分子水平上发生的根本变异。这可能是同一基因型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在表型上发生的变化,尚未在遗传上固定下来。对天麻几个变型的划分是否成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把包括海拔高度、经度、纬度、年均降雨量和年均气温在内的环境因子划分为不同的范围,用POPGEN软件分别分析不同环境因子范围下天麻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处于不同环境因子下的天麻呈现出遗传多样性一定的差异,但遗传样性与上述环境因子的之间并无明显的相关性。环境因子对天麻群体间产生的遗传变异仅占总变异的9.47%至26.41%,而73.59%~90.53%的变异来自于各居群内。利用ISSR(inte-simple sequence repeat)分子标记技术,对分布于贵州(Gastrodia elata B1.)9个居群的天麻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进行分析。12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120条大小在200bp-1600bp清晰的谱带,其中97条具有多态性,总的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0.83%,表明在物种水平上有较高的遗传变异。居群水平的多态性相对较低,多态百分率在17.5%~40.83%之间,平均25.56%。用POPGENE软件计算各居群间和居群内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物种水平上的Nei’s遗传多样性(HE)为0.042-0.153,平均0.073。Shannon信息指数为0.3326±0.2241。Nei’s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6377,表明居群间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63.77%,而居群内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36.33%,这与有限的基因流有关。天麻居群间的基因流较为有限(Nm=0.2841),明显低于异花传粉植物的平均值,这表明天麻的基因流不足。种子生活力低可能降低了因种子传播而产生的基因流。加之,传播出去的天麻种子需要吸收小菇属真菌的营养才能萌发菌,这也造成天麻居群间较低的基因流动。基因流不足和种子的传播距离、种子极低的生活率以及居群间的地理隔离和营养繁殖等因素可能是导致天麻居群遗传分化的主要原因。在不同产地天麻和无机元素含量的比较研究中,从14个不同分布区采集了17个野生和栽培的天麻样本,采用药典天麻素的提取方法,提取天麻素,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含量进行了测定。并比较各产地栽培和野生天麻中主要药用成分天麻素的含量。结果表明,14个分布区的17个天麻样品天麻素含量在0.1603%到2.5513%之间。野生天麻中的天麻素含量明显高于栽培天麻,野生天麻的天麻素平均含量为1.702%,而栽培天麻的天麻素平均含量为0.576%。同一产地的野生和栽培天麻其天麻素的含量也有差异,说明良好的栽培措施有利于天麻素的提高,而不同生长环境也是影响天麻素的含量的重要因素。实验结果也显示,野生天麻和人工栽培天麻的天麻素含量都超过《中国药典》的标准,符合国家用药标准。此外,本研究还对天麻中的N、P、K、Ca、Mg、Fe、Mn、Cu、Zn以及重金属元素Pb、Cd的含量进行测定,以便为天麻的质量评估提供依据。结果表明,N的含量在4.63-14.52g/kg,磷的含量平均为1.11g/kg,铁的含量差异最大,重金属元素铝和镉的含量在0.24-1.73 mg/kg和0.19-0.80mg/kg。SPSS软件多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1种元素中与天麻素含量相关性较为明显的元素是氮元素(r=0.632420;p=0.085643),其余元素含量与天麻素的含量无相关性。运用水蒸汽蒸馏法首次从天麻次生块茎(箭麻)中提取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用面积归一化计算各成分相对含量。杯碟法进行抑菌实验。结果显示:从红天麻中共有42个成分,其中已知成分有14种,其质量占总质量的63.189%。绿天麻共有48个成份,确定成分的有29种,质量占总质量的84.313%。乌天麻有36个成份,20种成分已确定,占76.392%。红天麻中的主要成分是2,3,5,6-四甲基吡嗪(25.331%)、2-戊基呋喃(11.974%)和E,E-2,4-癸二烯醛(8.66%)。绿天麻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亚油酸乙酯(15.444%)、苯乙烯(10.352%)和棕榈酸乙酯(10.066%)。乌天麻中主要包括4-甲基-苯酚(20.409%)、苯乙烯(12.607%)、1-甲乙醚十六烷酸(8.842%)。比较三种天麻的挥发油成分,有6种共有成分,这6种共有成分可以作为鉴定天麻的化学指纹成分。而其它组成和含量都有较大差异。用乌天麻进行的抗菌试验表明:乌天麻挥发性成分对包括米曲霉、黄曲霉、青霉、小麦纹枯病和茶轮斑病在内的部分植物病源真菌有一定的抑菌活性。为天麻挥发油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初步的实验基础。

李云,王志伟,刘大会,王晓,周洪雷[10](2016)在《天麻化学成分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天麻是一种贵重的中药材,在我国有悠久的药用历史。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研究者在天麻中发现了多种化学成分,包括酚类、有机酸类、多糖类及甾体类等。目前,在已分离的近百种化合物中,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酚类和多糖类,而对其他微量有效成分的研究较为薄弱。深入研究天麻活性成分含量与其共生菌群的相关性,对确保天麻的质量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三十年来国内外研究者从天麻中分离的化学成分并进行了讨论和展望,为更好地开发与利用天麻提供参考。

二、天麻成分香荚兰醇的神经药理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天麻成分香荚兰醇的神经药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4)天麻及其活性成分药效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镇静催眠作用
2 抗惊厥作用
3 镇痛作用
4 拮抗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
5 对缺血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6 抑制神经元凋亡作用
7 抗氧化作用
8 对抗儿茶酚胺的缩血管效应, 增加动脉血管顺应性、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9 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10 改善血液粘度
11 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12 抑制炎性渗出和炎症因子的表达
13 增强免疫作用
14 提高学习记忆能力
15 对噪声性耳蜗损伤防护作用
16治疗阿尔茨海默病
17减轻乙醇诱导的肝细胞损伤作用
18天麻苷元有透皮功效

(5)天麻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天麻的化学成分及其活性成分
2 天麻的药理作用
    2.1 对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2.2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2.2.1 抗惊厥作用-制止癫痫大发作:
        2.2.2 镇静催眠作用:
        2.2.3 镇痛作用:
        2.2.4 促智抗衰老作用:
    2.3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2.3.1 对心脏的作用:
        2.3.2 对血管的作用:
        2.3.3 对血压的作用:
        2.3.4 对微循环的作用[35]:
    2.4 增强免疫力
    2.5 其它作用
    2.6 毒副作用
3 天麻在体内的过程的研究

(6)江西“建昌帮”姜制天麻成分变化及对对偏头痛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注释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 化学成分
    2 药理作用
    3 小结与讨论
第二章 天麻炮制前后成分变化研究
    第一节 基于GC-MS法研究天麻炮制前后挥发性成分差异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节 基于UPLC-Q-TOF-MS天麻不同炮制品非挥发性成分差异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小结
第三章 多指标-响应曲面法优选“建昌帮”姜制天麻提取工艺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姜天麻炮制前后偏头痛作用机理研究
    第一节 天麻姜制前后对硝酸甘油诱导大鼠偏头痛作用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节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生姜-天麻抗偏头痛作用机理
        1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7)天麻提取物(天麻素)抗惊厥及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s
第一部分 天麻素抗惊厥作用及对致痫小鼠行为影响的实验观察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仪器和药品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动物分组
        2.2 水迷宫试验(WATER MAZE)
        3 戊四氮癫痫模型制备
        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水迷宫实验结果
        1.1 训练7 天后水迷宫测试结果
        1.2 药物治疗后水迷宫测试结果
        1.3 诱导惊厥后水迷宫测试结果
        2 天麻素抗惊厥作用实验结果
    讨论
        1 中医对癫痫病症的认识
        2 癫痫的中医论治
        2.1 癫痫的病因、病机
        2.2 癫痫的治法
        3 天麻有效成分的抗癫痫作用
        3.1 天麻治疗癫痫的理论基础
        3.2 天麻素的抗惊厥作用
        4 天麻素对致痫小鼠学习和记忆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第二部分 天麻素对戊四氮模型大鼠脑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动物
        2 主要仪器设备
        3 主要化学试剂
        4 实验方法
        5 结果分析
        6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动物模型行为表现
        2 大鼠惊厥发作后海马区脑组织细胞和血管的损伤
    讨论
        1 癫痫脑损伤的形态学改变
        1.1 癫痫发作后神经元的改变
        1.2 癫痫发作后胶质细胞的改变
        1.3 癫痫发作后脑血管周围细胞的变化
        2 天麻素对致痫大鼠神经保护的可能机制
        2.1 天麻素对癫痫发作时离子变化的影响
        2.2 天麻素对癫痫发作后脑内递质和受体功能变化的影响
        3 天麻素对癫痫发作后基因表达的影响
        3.1 对即早期基因表达的影响
        3.2 对 BCL-基因家族的影响
        3.3 对胱冬肽酶(CASPASE)家族的影响
        3.4 对 MMPS 家族的影响
        4 癫痫发作后的氧化应急反应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附录
致谢
科技查新报告
详细摘要

(8)天麻改善睡眠有效部位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天麻的研究现状
        1.1 天麻的化学成分研究
        1.2 天麻的药理作用研究
        1.3 天麻的开发利用研究
    2 失眠症的研究现状
        2.1 失眠症及危害
        2.2 失眠症的药物治疗
        2.3 现代医学对失眠症机制的研究
    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实验研究
    第一章 天麻有效部位的制备及改善睡眠药效筛选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药材
        1.2 实验仪器
        1.3 实验试剂
        1.4 实验动物
        2 实验方法
        2.1 样品制备
        2.2 样品制备流程图
        2.3 含量测定
        2.4 天麻改善睡眠药效活性筛选
        3 实验结果
        3.1 天麻不同溶剂提取物和各萃取物含量测定结果
        3.2 天麻各提取物及萃取部位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
        3.3 天麻各提取物及萃取部位协同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对小鼠入睡率的影响
        3.4 天麻各提取物及萃取部位协同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对小鼠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时间的影响
        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天麻乙酸乙酯有效部位改善睡眠作用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仪器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动物
        2 实验方法
        2.1 大鼠失眠模型的建立
        2.2 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法
        2.3 指标检测
        3 实验结果
        3.1 对各组大鼠一般形态学的影响结果
        3.2 对各组大鼠体重变化观察结果
        3.3 大鼠下丘脑及海马体中γ-GABA、Glu、DA和5-HT测定结果
        3.4 对大鼠下丘脑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
        3.5 对大鼠海马体细胞形态学观察
        3.6 大鼠下丘脑GABAARα1、GABAARγ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3.7 大鼠海马体GABAARα1、GABAARγ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天麻改善睡眠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仪器
        1.2 实验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天麻乙酸乙酯萃取物分离纯化
        2.2 天麻正丁醇萃取物分离纯化
        3 实验结果
        4 本章小结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9)药用植物天麻Gastrodia elta B1遗传多样性及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图片目录
表格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天麻不同分布区和不同变型的AFLP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材料
        1.2 仪器与试剂
        1.3 实验方法
        1.3.1 天麻基因组DNA的提取及检测
        1.3.2 AFLP反应体系优化及扩增程序
        1.3.3 扩增产物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
        1.4 数据统计
        1.4.1 遗传多样性分析
        1.4.2 Mantel相关性检测
        1.4.3 天麻不同变型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1.4.4 环境因子对天麻遗传多样性影响的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AFLP实验条件优化
        2.1.1 模板DNA质量与浓度的影响
        2.1.2 酶切时间的影响
        2.1.3 预扩增反应的影响
        2.1.4 选择性扩增的影响
        2.1.5 选择性扩增体系的建立
        2.1.6 选择性扩增引物的筛选
        2.2 AFLP遗传多样性分析
        2.2.1 样品AFLP多态性及扩增效率
        2.2.2 样品遗传差异分析
        2.2.3 不同分布区天麻的UPGMA聚类分析
        2.3 天麻不同变型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2.4 生态因子对天麻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的影响
        2.4.1 生态因子与天麻遗传多样性的关系
        2.4.2 环境因子对遗传分化的影响
    3. 讨论
        3.1 天麻的遗传多样性
        3.2 不同天麻变型的差异
        3.3 环境因子对天麻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天麻ISSR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方法
        1.2.1 天麻DNA的提取
        1.2.2 ISSR扩增反应
        1.2.3 ISSR之扩增产物检测
        1.2.4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天麻ISSR体系的建立
        2.2 ISSR引物的筛选和扩增效率
        2.3 I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2.4 居群间的遗传变异分析
        2.5 天麻居群间的聚类分析
    3. 讨论
        3.1 天麻ISSR反应体系的优化
        3.2 天麻的遗传多样性
        3.3 天麻的遗传结构
        3.4 天麻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不同产地天麻中天麻素和微量元素含量的比较
    1. 材料、仪器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及样品处理
        1.2 仪器、试剂
        1.3 试验方法
        1.3.1 天麻素的定量测定
        1.3.2 无机元素的测定
        1.3.3 数据的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色谱条件
        2.2 天麻素标准曲线、进样精密度、重复性及回收率试验
        2.3 不同产地天麻中天麻素的含量
        2.4 不同产地天麻中无机元素的含量
        2.5 天麻素与无机元素相关性性分析
    3. 讨论
        3.1 不同产地天麻中天麻素含量的比较
        3.2 不同产地天麻中无机元素含量的分析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天麻挥发性成分分析及抗菌活性研究
    1. 材料、仪器与方法
        1.1 材料
        1.2 仪器、试剂
        1.3 实验方法
        1.3.1 挥发性成分的提取
        1.3.2 GC-MS分析条件
        1.3.3 体外抑菌实验
        1.4 结果与分析
        1.4.1 红天麻、绿天麻和乌天麻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及含量
        1.4.2 三种天麻变型的挥发性已知成分的比较
        1.4.3 天麻挥发性油的抑菌作用
        1.5 结果讨论
        1.5.1 三种天麻挥发性成分的比较
        1.5.2 天麻挥发性成分的抗菌活性
    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第五章 天麻的研究概况及分子生物学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1、天麻的研究概况
        1.1 天麻原植物及本草考证
        1.2 天麻的生活史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1.2.1 天麻的生活史
        1.2.2 天麻与共生菌的关系
        1.3 天麻栽培技术
        1.3.1 天麻无性繁殖技术
        1.3.2 天麻有性性繁殖技术
        1.4 天麻化学成分
        1.4.1 酚类化合物及其贰类
        1.4.2 甾醇及有机酸类
        1.4.3 糖类
        1.4.4 含氮化合物等其他物质
        1.4.5 天麻化学成分的含量变化
        1.5 天麻的药理作用
        1.5.1 对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1.5.2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1.5.3 天麻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5.4 天麻的抗炎、免疫作用
        1.5.5 促智、抗衰老作用
        1.5.6 其他药理作用
        1.5.7 天麻的毒副作用
        1.6 天麻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等方面的研究
        1.6.1 天麻抗真菌蛋白
        1.6.2 天麻抗真菌蛋白的基因克隆及表达
        1.6.3 基因工程和分子标记的运用
        1.7 展望
        2. 分子标记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2.1 分子标记的发展
        2.1.1 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2.1.2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2.1.3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2.1.4 微卫星(简称SSR)
        2.1.5 简单序列重复间区(ISSR)
        2.1.6 DNA序列分析
        2.2 分子生物学标记在药用植物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2.2.1 药用植物资源的亲缘进化关系
        2.2.2 在药材道地性鉴定方面的应用
        2.2.3 混淆生药品种及近缘生药品种的鉴定
        2.2.4 药用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
        2.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与待发表的论文

(10)天麻化学成分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化学成分
    1.1 酚性化合物及其苷类
        1.1.1 含有一个苯环的酚类化合物
        1.1.2 含两个及以上苯环的酚类化合物
    1.2 有机酸及其脂类
    1.3 甾体及其苷类
    1.4 其他类
        1.4.1 多糖
        1.4.2 呋喃醛类
        1.4.3 腺苷类
        1.4.4 二酮
        1.4.5 氨基酸及多肽
        1.4.6 微量元素
2 讨论与展望

四、天麻成分香荚兰醇的神经药理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天麻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现状[J]. 黄正良.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5(04)
  • [2]天麻成分香荚兰醇的神经药理研究[J]. 刘国卿,戴德哉,饶经玲,蔡鸿生,徐黻本. 中草药通讯, 1974(05)
  • [3]对天麻所含化学成分香荚兰素论点的疑议[J]. 袁惠南. 中国药学杂志, 1992(03)
  • [4]天麻及其活性成分药效作用的实验研究[J]. 孙泽阳,胡东鸣.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2(03)
  • [5]天麻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岑信钊. 中药材, 2005(10)
  • [6]江西“建昌帮”姜制天麻成分变化及对对偏头痛作用机理研究[D]. 张霞.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天麻提取物(天麻素)抗惊厥及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D]. 张涛.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7(03)
  • [8]天麻改善睡眠有效部位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研究[D]. 马翠霞.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11)
  • [9]药用植物天麻Gastrodia elta B1遗传多样性及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D]. 关萍. 四川大学, 2006(04)
  • [10]天麻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 李云,王志伟,刘大会,王晓,周洪雷. 山东科学, 2016(04)

标签:;  ;  ;  ;  ;  

天麻成分香草醇的神经药理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