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磺酰胺脂质体的制备

碘磺酰胺脂质体的制备

一、碘醚柳胺脂质体的研制(论文文献综述)

乐小丽[1](2015)在《硝碘酚腈脂质体的制备及肝脏靶向性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肝片吸虫病是十分常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普遍存在于牛、羊等反刍动物。在我国各省区呈区域性流行,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特别是夏秋季节非常普遍。牛、羊的感染率最高,羊的感染率可达30%~50%,甚至部分地区全部感染,牛的感染率有30%~60%,部分地区90%以上。肝片吸虫病会致使动物发育停滞,体重消减,耕牛生产力低下,乳牛产奶量减少,毛和肉产量减少并且品质降低,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亏损。硝碘酚腈(Nitroxynil)是20世纪60年代末研制的高效抗肝片吸虫药,对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的成虫期均都具有很高的疗效,然而药物与血浆蛋白具有高度结合力(结合率>97%),使游离硝碘酚腈在组织内集聚量很少,以致在推荐剂量下,肝实质中的药物浓度不足以杀灭未成熟的幼虫。在临床中肌内注射与皮下注射为首选方式,然而在给药部位发生炎性肿胀,动物出现摇头、走路摇晃、呼吸急促甚至死亡等现象。脂质体作为药物的载体系统,将药物包封于脂质双分子层中,可以提高药物在机体内的靶向性,增强治疗效果,降低毒副作用,已经在医学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脂质体双分子层生物膜主要由磷脂和胆固醇组成,未经修饰的脂质体经静脉给药进入动物机体中,被巨噬细胞作为“侵入者”吞噬而产生天然靶向性,主要由肝和脾中的吞噬细胞(网状内皮细胞)吞噬,因此脂质体是用于治疗肝寄生虫病、利什曼原虫病等肝脏内寄生虫病的理想药物载体。本试验使用脂质体包封技术制备硝碘酚腈脂质体,旨在提高其有效生物利用度、延长作用时间、降低药物毒性作用,并探究其临床使用意义。1硝碘酚腈脂质体的制备方法: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硝碘酚腈脂质体,以磷脂-胆固醇质量比(A)、药脂比(B)、超声时间(C)、水化温度(D)四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设计L9(34),以包封率为指标,筛选最佳工艺。结果:经试验数据分析,各因素对工艺的影响程度:B>A>D>C.最佳工艺处方为:磷脂-胆固醇质量比为2:1,药脂比为3:1,超声时间6min,水化温度40℃。经重复性验证该处方包封率为50.05±1.62%。结论:本试验筛选出的处方及工艺所制备的硝碘酚腈脂质体包封率较好、重现性好。2硝碘酚腈脂质体的质量评价2.1HPLC测定脂质体中硝碘酚腈含量方法的建立方法:色谱条件:流动相:乙腈-0.01 mol/L磷酸盐pH6.5(25:75, V/V);色谱柱:Phenomenex-C18 (4.6 mm x 250 mm,5μm);流速:1.5 mL/min;柱温:40℃;检测波长:271 nm;进样量:10μL。结果:经方法学验证,该色谱条件适合硝碘酚腈含量测定,出峰时间合适,峰形对称,与其他杂质峰分离度良好,重现性与精密度均符合要求。标准曲线为y=25250x-173662,R2=0.9999,线性范围:10-400μg/mL。2.2粒径的测定方法:使用Zetasizer Nano分析仪动态光散射法测定脂质体粒径大小。结果:硝碘酚腈脂质体粒径于200-300nnm呈正态分布。2.3包封率测定方法:以葡聚糖凝胶柱内径与填充高度比(A),加样量(B),流速(C)三个因素设计正交试验,筛选葡聚糖凝胶柱分离硝碘酚腈脂质体的最佳条件,收集脂质体流出液,使用HPLC测定硝碘酚腈含量,计算包封率。结果:使用100-300μm的葡聚糖凝胶G-50作为层析基质,葡聚糖凝胶柱内径与填充高度比:2:7,加样量:1.0mL,流速:1mL-min-1。洗脱曲线显示,脂质体洗脱时间为4-15min。收集流出液用10%Trixton-100溶液破乳,用HPLC测定硝碘酚腈含量。结论:本试验方法制得脂质体粒径分布较均匀,使用葡聚糖凝胶柱分离硝碘酚腈脂质体出峰时间合适,可以有效分离硝碘酚腈脂质体与游离硝碘酚腈。3硝碘酚腈脂质体在家兔体内药动学试验方法:选择健康家兔2组,比较耳缘静脉注射相同剂量(8.8mg/kg)的硝碘酚腈注射液与硝碘酚腈脂质体,分别于Smin, 10min,15min、30min、45min、1h、1.5h、2h、4h、 8h、12h、24h、36h采血,使用上述HPLC方法测定含量,用3P97软件分析药动学模型以及药动学参数。结果:HPLC绘制血液中硝碘酚腈标准曲线为:y=27547x-31146,R2=0.9995。线性范围均为6.25-400μg/mL。硝碘酚腈注射液和硝碘酚腈脂质体耳缘静脉注射后的血药浓度-时f间分布均符合—级吸收二室模型。硝碘酚腈注射液在家兔体内主要动力学参数为:A=14.44±1.25μg/mL, a=3.10±0.37/h, B=15.50±2.88μg/mL, β=0.031±0.0028/h, V (c)=0.29±0.00083 L), Tl/2a= 0.22±0.0028h; Tl/2β=22.21±2.48h, AUC=501.18±35.76 CL(s)=0.018±0.0007 mg/kg/h/(μg/mL)。硝碘酚腈脂质体在家兔体内主要动力学参数:A=8.85±0.71μg/mL, a=1.80±0.25/h, B=13.08±1.22μg/mL, β=0.0155±0.002/h, V (c)=0.4±0.025 (mg/kg)/(pg/mL), Tl/2α= 0.38±0.011h, T1/2β= 44.83±0.29h, AUC=851.30±48.37(μg/mL)*h, CL(s)=0.0103±0.0009 mg/kg/h/(μg/mL)。硝碘酚腈脂质体消除半衰期延长(T1/2β)、中央室分布容积(Vc)增大,与硝碘酚腈注射液比较有极显着差异(p<0.01)。结论:硝碘酚腈脂质体在家兔体内消除半衰期显着延长、中央室分布容积增大,生物利用度升高,揭示其具有缓释作用。4硝碘酚腈脂质体的肝脏靶向性初步研究选择健康KM小鼠2组,尾静脉注射相同剂量的硝碘酚腈注射液与硝碘酚腈脂质体,分别于15min.30min、45min、1h、2h、4h、8h、12h、24h解剖小鼠,采集肝脏组织,使用上述HPLC分析方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HPLC绘制肝脏组织标准曲线为:y=26156x+36621,R2=0.9996。线性范围为6.25~400μg/mL。硝碘酚腈注射液与硝碘酚腈脂质体肝脏中AUC注=87.00(μg/mL)*h, AUC脂=197.29(μg/mL*h,肝脏相对摄取率re=2.27。结论:硝碘酚腈脂质体中肝脏re=2.27,AUC 注与AUC脂差异极显着,表明具有良好的靶向性。总结:本课题筛选的硝碘酚腈脂质体制备工艺合理,所制备出的脂质体具有较好的药动学特征及肝脏靶向性,揭示其可能有效的改善硝碘酚腈的副作用与生物利用度。

马先才,雷胜辉,周杰珑,房春林[2](2012)在《抗家畜寄生虫药物制剂研究进展与展望》文中提出家畜寄生虫病的病原种类甚多,分布也很广,感染家畜后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削弱其生产性能。目前临床抗寄生虫药物的大量不合理使用,造成耐药性不断增强、生物利用度降低;且某些药物存在毒副作用大、药效持续时间短以及残留量大等缺点;这给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随着药物制剂工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某些新型高分子辅料的出现,抗寄生虫药物制剂的种类也在不断地增加,这些新剂型的出现使得目前的抗寄生虫药物向着更加高效、广谱、长效的方向不断发展。该文谨对目前的抗家畜寄生虫病药物制剂的研究进展与展望做一综述。

叶茂[3](2012)在《中草药在畜产品安全生产中的作用与中兽药研发方向》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畜牧养殖业有了较大发展,但是在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的同时,兽药、饲料添加剂、消毒剂等大量使用造成畜产品中兽药残留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超标,并导致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我国中草药资源丰富,具有纯天然性、低毒、无残留和不产生抗药性等优点,对增强动物机体抗病力和保证畜产品安全的重要作用应该充分认识。

刘伟[4](2011)在《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的研制及其药动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以制备长效土霉素注射液前后土霉素的变化量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的最佳配方,并依照最佳配方制备出一种长效土霉素注射液。本研究通过对该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的稳定性、安全性、家兔体内的药动学,以及对鸡毒支原体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试验进行考察,为长效土霉素注射液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1.长效土霉素注射液分析方法的建立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建立了长效土霉素注射液中土霉素含量测定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土霉素在5μg·mL-1~30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7.86±1.2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15%;日内精密度RSD为0.42%,日间精密度RSD为1.07%。结果表明,建立的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紫外分析方法回收率、重复性和精密度均满足要求,可为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的制备及其稳定性考察提供专属性好的检测方法。2.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的制备及质量评价对影响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稳定性和长效性的因素进行研究,初步筛选出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的配方。利用正交试验对影响长效土霉素注射液长效性和稳定性的四个因素,缓释剂、抗氧化剂、复合溶媒和络合剂进行三水平分析。以土霉素的变化量为标准,确定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的最佳配方,根据最佳配方,制备长效土霉素注射液;通过光加速试验、长期稳定性试验和温湿联合加速试验对其稳定性进行考察。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的最优配方为:每一单位长效土霉素注射液含有土霉素原料药30%(W/V),氯化镁6%(W/V),甲醛合次硫酸氢钠0.6%(W/V),复合有机溶媒(以甘油甲缩醛和聚乙二醇200按照适当比例配置)60%(V/V),聚乙烯吡咯烷酮K17 7.5%(W/V),乙醇胺5.4%(V/V),注射用水0.9%(V/V)。长效土霉素注射液在光照、温湿、长期稳定性实验中稳定,符合兽药使用要求,为长效土霉素注射液对鸡毒支原体病的疗效研究奠定了基础。3.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的安全性评价本研究通过急性毒性试验、局部刺激性试验、热原试验和溶血性试验对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的安全性进行研究,为其临床药用的安全性提供依据。结果显示: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的半数致死量LD50是609.50mg/kg,LD50 95﹪的可信限是(609.50±2.78)mg/kg,属于低毒药物;对家兔肌肉无明显刺激性;符合热原试验标准;对红细胞无明显溶血和凝集作用。4.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的药动学研究本章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血浆中土霉素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分析方法,其标准曲线方程为:Y=1345.2X+3951.8(R2=0.9995)。此方法回收率、稳定性、重复性、精密度均能满足试验要求,可以为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保障。长效土霉素注射液在家兔体内的代谢过程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药动学方程为: C=3944.95e-0.0754t+293.72e-0.00751t+4238.67e-2.0483t。结果表明,本研究测试的长效土霉素注射液Tmax、T1/2α、T1/2β分别是1.72h、9.19h、92.28h;现有的普通长效土霉素注射液Tmax、T1/2α、T1/2β分别是2h、11.053h、69.315h;本研究测试的长效土霉素注射液各项参数与现有的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相比,Tmax提前了14%,T1/2α缩短了16.83%,T1/2β延长了33.12%。5.长效土霉素注射液对鸡毒支原体病的疗效研究对感染鸡毒支原体,表现出慢性呼吸道疾病症状的鸡分别注射高、中、低剂量的长效土霉素注射液进行治疗,并和酒石酸泰乐菌素药物对照组、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进行比较。其结果显示:高、中、低剂量的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组和酒石酸泰乐菌素组的增重率分别是,91.1%、94.3%、86.1%、93.0%;气囊损伤减少率分别是,87.8%、89.4%、83.3%、90.9%。这说明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组能有效提高增重,降低气囊损伤,其中中剂量组的效果优于低、高剂量组,为推荐剂量组,与对照药物组没有明显差异;长效土霉素注射液和酒石酸泰乐菌素均可降低鸡体内抗体水平。

李长艳[5](2010)在《载疏/亲水性药物PCL植入剂的制备、表征及释放行为》文中提出吡喹酮(Praziquantel,PZQ)是一种疏水性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大约为400ug/ml,主要用于治疗血吸虫病和包虫病。目前,PZQ的普通剂型是片剂,需要频繁给药,所以有必要开发长效控释制剂的PZQ植入剂。五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属于抗代谢类抗癌药物,作为治疗实体瘤的药物已有40多年的历史,是一种亲水性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达17mg/ml左右,半衰期短,全身毒性大。因此,把5-Fu药物以缓释植入剂的剂型给药是比较合适的。聚己内酯(poly(ε-caprolactone), PCL)作为生物可降解性高分子,对人体无害,对许多药物有很好的渗透性,广泛用于各种药物制剂中。本实验制备了载有PZQ或5-Fu的两种圆柱状PCL缓释植入剂,然后通过各种表征手段,研究了载药量、植入剂的直径、封端情况对释放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释药后植入剂的变化,包括植入剂形貌的变化、结晶性的变化、含药量的变化及PCL载体降解情况的变化。本实验采用疏水性PCL作为药物载体,以PZQ、5-Fu为模型药物,用哈克流变仪混合药物,通过挤出熔融法得到分别含有PZQ、5-Fu的圆柱状植入剂。植入剂长度均为10mm,直径为三种情况,分别为3mm,4mm和8mm。实验中建立了PZQ的HPLC分析方法和5-Fu的紫外分析方法。本文考察了植入剂的直径,载药量,及封端情况对药物释放行为的影响,并利用SEM、XRD和GPC等方法表征了植入剂随着释放时间的增长微结构的变化、结晶性及材料降解性的变化。另外,对释放得到的数据进行释放模型拟合,阐明了释放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直径越小,药物释放越快(3mm植入剂释放最快,8mm植入剂释放最慢);载药量越高,药物释放越快(50%载药量的植入剂比25%载药量的植入剂释放的快);封端的植入剂比未封端的植入剂释放得稍慢(8mm封端的植入剂累积释放率比8mm未封端的植入剂累积释放率低)。另外,载药量对植入剂释放行为的影响随着植入剂的直径增大而减小。植入剂释放数据最符合Ritger– Peppas方程,因此,Fick扩散是药物释放的主要机制。植入剂释放前后变化验证了植入剂中PZQ及5-Fu药物的释放是从外到内逐层释放的。

曾振灵,刘义明,亢继俊[6](2009)在《兽药新剂型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国内兽药制剂主要以散剂、预混剂和水针剂等常规剂型为主,能生产胶囊剂、冻干粉针剂、膏剂、乳房灌注剂、透皮剂等新型制剂的企业也只有几十家。因此,兽药新剂型的开发与研制是摆在兽医兽药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重任。本文简述几种兽药新剂型的研究进展。

李向勇[7](2009)在《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的研制》文中提出为充分发挥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的药效,延长有效血药浓度时间,减少药物用量,提高药物的治疗指数,降低药物毒性,本论文采用脂质体制备法制备了包封率高、稳定性好的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研究其在动物体内的药动学参数,并对其安全性进行初步评价。选用复乳法制备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研究有机溶剂、类脂比、药脂比、乳化条件、脂水相比等因素对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的包封率和稳定性的影响,优化制备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的最佳工艺。以正交实验法优选出制备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的最佳工艺处方:磷脂与胆固醇的质量比为1:1;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与总脂质量比为1:4;三酰甘油的用量为16/mmol·L-1;第一次乳化时间:第二次乳化时间=4:1;第一水相与第二水相体积比为1:4。结果表明,按最佳试验条件和工艺处方制备的脂质体,最高包封率达到86.2%,工艺稳定。对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进行安全性评价。用昆明系小白鼠作实验动物进行了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对小鼠的最大耐受量大于1700mg/kg.wb。选用昆明系小白鼠8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即高、中、低三个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组,同时设生理盐水对照组,连续4W腹腔注射后,进行生长发育指标、血液学、血清生化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各脂质体剂量组与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在治疗剂量范围内安全可靠。研究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家兔一次肌肉注射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制剂,给药后,分别于不同的时间点取血样测定血药浓度。结果表明:药-时曲线属一室模型,其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消除半衰期为51.5h,药一时曲线下面积AUC为1049.70h.mg/L,总清除率为19.05 L.kg.h-1。与游离药物比较,结果表明: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有效地延长了药物作用时间。

周文君[8](2009)在《头孢噻呋钠脂质体的制备及物理性和安全性评价》文中研究说明本实验以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将头孢噻呋钠包封于脂质体内,以期提高药物靶向性,延长有效血药浓度时间,减少药物用量,提高治疗效果。在本试验中,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含药量为1%的头孢噻呋钠脂质体,对头孢噻呋钠脂质体进行物理性评价,并通过肌肉和静脉注射头孢噻呋钠脂质体进行动物刺激性和体外溶血性试验,对头孢噻呋钠脂质体的临床应用进行初步评价。建立了葡聚糖凝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头孢噻呋钠脂质体包封率的方法,该方法简单、可行,能准确测定头孢噻呋钠的含量,避免干扰。结果显示头孢噻呋钠在1~30gg/mL浓度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40598X-1085(r=0.9999)。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在0.05~0.64、0.09~0.58%之间。回收率在99.40~100.46%之间,RSD小于1.0%。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选用逆相蒸发法制备头孢噻呋钠脂质体,研究类脂比、药脂比和有机相水相比等因素对头孢噻呋钠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法优选出制备头孢噻呋钠脂质体的最佳工艺处方:蛋黄卵磷脂与胆固醇的质量比为2:1;头孢噻呋钠与脂质质量比为1:8;无机相与有机相体积比为1:3。头孢噻呋钠脂质体的pH为6.46±0.06,制备温度为25℃,其包封率为57.16±0.67%,工艺稳定,重现性好。头孢噻呋钠脂质体的质量评价:肉眼观察为淡黄色、无沉淀、无杂质,置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外观形态,脂质体外观圆整、规则,呈圆形或椭圆型。高温可以造成脂质体的不可恢复性破坏,脂质体很快变黄,且出现浑浊沉淀。脂质体在4℃条件下90d时有分层现象发生,但轻轻振摇即可恢复到原始状态。对头孢噻呋钠脂质体的安全性评价,通过溶血性实验发现,头孢噻呋钠脂质体在动物体内用药是安全的,没有溶血现象的发生。肌肉刺激性试验和血管刺激性试验表明,头孢噻呋钠脂质体无明显刺激性,可以进行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

金前跃[9](2009)在《盐酸二氟沙星混悬乳剂的研制及其在猪体内的药动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盐酸二氟沙星(Difloxacin Hydrochloride)是动物专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口服吸收迅速、半衰期长、低毒、高效等特点。混悬乳剂能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和刺激性,实现靶向、缓释、长效作用。本课题制备了盐酸二氟沙星混悬乳剂,并考察了其理化性质和稳定性,同时研究了其在猪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具体内容如下:1盐酸二氟沙星混悬乳剂处方筛选和工艺考察为了筛选出盐酸二氟沙星混悬乳剂的最佳处方和工艺。本试验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通过正交设计结合超声波乳化技术,筛选出最优处方和制备工艺,完成实验室初步筛选。再经高压均质中试放大生产,制备盐酸二氟沙星混悬乳剂。结果显示:盐酸二氟沙星混悬乳剂最佳处方为药物5%,注射用大豆油20%,乳化剂9%,油酸0.09%;实验室最佳制备工艺为制备温度70℃,乳化时间20 min,超声频率400 W。用高压均质机在15000 pa压力条件下,反复均质10次进行中试放大生产,即制得盐酸二氟沙星混悬乳剂。结果表明:盐酸二氟沙星混悬乳剂符合药典规定,中试放大制备的混悬乳剂性质稳定,可以进行工业化生产。2盐酸二氟沙星混悬乳剂理化性质及稳定性考察为了对盐酸二氟沙星混悬乳剂的质量进行评价。本试验考察了盐酸二氟沙星混悬乳剂的理化性质及稳定性,测定了其粒径、pH值、黏度和含量,同时分别进行了40℃高温试验、4500±500 Lx强光照射试验、加速试验及长期试验。结果显示,制备的盐酸二氟沙星混悬乳剂最佳处方的平均粒径为22.30μm, pH值为7.44,黏度为19.5mPa·s。光照对混悬乳剂稳定性的影响比较大;在30±2℃及室温条件下放置6个月后,平均粒径、pH值及含量等均无明显变化,理化性质稳定。结果表明,盐酸二氟沙星混悬乳剂符合药典规定,中试放大制备的混悬乳剂性质稳定,可以进行工业化生产。3盐酸二氟沙星混悬乳剂在猪体内的药动学研究为了评价盐酸二氟沙星混悬乳剂是否具有长效特征。本试验利用HPLC法测定猪血浆中盐酸二氟沙星浓度,并研究了盐酸二氟沙星混悬乳剂在猪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健康猪6头,单次肌肉注射推荐剂量(5 mg·kg-1)的5%盐酸二氟沙星混悬乳剂,血浆样品经甲醇沉淀血浆蛋白,高速离心,取上清液进行HPLC分析。色谱条件为C18反相柱,乙腈-0.03 mol·L-1四丁基溴化铵-水(150:70:780, V/V/V)为流动相,磷酸调pH至3.0。药-时数据用3P97药动软件分析。结果显示:猪单次肌肉注射盐酸二氟沙星混悬乳剂后,血药浓度和时间关系符合一级吸收一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为:吸收半衰期t1/2 ka 1.38±0.11 h,消除半衰期t1/2ke24.97±5.38 h,达峰时间tmax 6.07±0.46 h,达峰浓度Cmax1.38±0.07μg·ml-1,药时曲线下面积AUC 58.78±12.99μg·ml-1·h。结果表明:盐酸二氟沙星混悬乳剂在猪体内吸收、消除缓慢,峰浓度较低,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长,药物在体内作用时间延长,具有长效特征。

郭莉莉,欧阳五庆,张文娟,李向辉[10](2009)在《氯氰碘柳胺缓释剂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制备氯氰碘柳胺缓释剂,比较其与氯氰碘柳胺注射液的药动学过程,为氯氰碘柳胺缓释剂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以蓖麻油、单硬脂酸铝和N-甲基-吡咯烷酮为溶剂,制备出氯氰碘柳胺缓释剂,将其与氯氰碘柳胺注射液分别以5mg/kg的剂量皮下注射家兔,于注射后不同时间(0.5,1,3,5,7,10,17,24,31,38,45,52,59,66,73,80d)采血,测定血药浓度,分析药动学参数。【结果】氯氰碘柳胺注射液与氯氰碘柳胺缓释剂的药-时曲线均符合一级吸收一室模型,缓释剂达到最大血药浓度的时间比注射液延长了2.513d,吸收半衰期比注射液有明显的延长,消除半衰期比注射液延长了9.918d。【结论】与氯氰碘柳胺注射液相比,氯氰碘柳胺缓释剂皮下注射后吸收缓慢,消除半衰期延长。

二、碘醚柳胺脂质体的研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碘醚柳胺脂质体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硝碘酚腈脂质体的制备及肝脏靶向性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脂质体
    1.2 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1.3 脂质体的纯化
    1.4 脂质体的物理表征
    1.5 脂质体的生物分布
    1.6 脂质体在兽药中的应用
    1.7 结束语
第2章 引言
    2.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2 研究范围与内容
第3章 硝碘酚腈脂质体的制备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分析与讨论
第4章 硝碘酚腈脂质体的质量评价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
    4.3 分析与讨论
第5章 硝碘酚腈脂质体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
    5.3 讨论
第6章 硝碘酚腈脂质体在小鼠体内的肝脏靶向性初步研究
    6.1 材料与方法
    6.2 结果
    6.3 讨论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与课题与发表文章一览表

(2)抗家畜寄生虫药物制剂研究进展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经皮给药系统
    1.1 软膏、浇泼剂 (透皮剂)
    1.2 气雾剂或洗浴
2 缓释给药系统
3 靶向给药系统
    3.1 脂质体
    3.2 微球、微囊和乳剂
    3.3 纳米粒
4 展望

(3)中草药在畜产品安全生产中的作用与中兽药研发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草药与化学合成药的对比优势
    1.1 自然性
    1.2 多功能性
    1.3 无残留毒性
    1.4 不会使微生物产生抗药性
    1.5 双向调节和适应原样作用
    1.6 激素样作用
2 中草药在畜产品安全生产中的应用
    2.1 提高畜禽免疫力
    2.2 防治疾病
    2.3 提高生长速度, 改善畜产品品质
    2.4 提高畜禽的繁殖能力
    2.5 提高饲料利用率和转化率
    2.7 清除畜禽体内的有害物质
    2.8 改善畜禽产品质量的作用
3 中兽药研发的方向
    3.1 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中兽药
    3.2 治疗混合感染的中兽药
    3.3 改善机体微循环的中兽药
    3.4 功能性恢复剂

(4)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的研制及其药动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土霉素的研究概况
        1.1.1 土霉素的研究历史
        1.1.2 土霉素的理化性质
        1.1.3 土霉素的作用机理和活性
        1.1.4 土霉素的毒性研究
        1.1.5 土霉素的临床应用研究
    1.2 四环素类药物缓释系统的研究进展
        1.2.1 长效制剂
        1.2.2 脂质体
        1.2.3 微球、微囊
        1.2.4 凝胶剂
        1.2.5 药物-载体复合物
        1.2.6 四环素纤剂
        1.2.7 小结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 本研究主要内容
        1.4.1 长效土霉素注射液分析方法的建立
        1.4.2 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1.4.3 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的安全性评价
        1.4.4 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的药动学研究
        1.4.5 长效土霉素注射液对鸡毒支原体病的疗效研究
第二章 长效土霉素注射液分析方法的建立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长效土霉素注射液中测定土霉素含量的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方法专属性考察
        2.2.2 标准曲线的建立
        2.2.3 回收率的测定
        2.2.4 进样重复性和精密度试验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长效土霉素注射液配方的筛选
        3.2.2 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的制备
        3.2.3 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的稳定性考察
    3.3 讨论
        3.3.1 长效土霉素注射液配方的筛选
        3.3.2 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的制备
        3.3.3 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的稳定性考察
    3.4 小结
第四章 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的安全性评价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急性毒性试验
        4.2.2 局部刺激性试验
        4.2.3 热原试验
        4.2.4 溶血性试验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的药动学研究
    5.1 材料
        5.1.1 主要药品与试剂
        5.1.2 主要仪器
        5.1.3 主要溶液配制
    5.2 方法
        5.2.1 血浆中土霉素分析方法的建立
        5.2.2 长效土霉素注射液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5.3 结果与分析
        5.3.1 血浆中土霉素分析方法的建立
        5.3.2 长效土霉素注射液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5.4 讨论
        5.4.1 血浆中土霉素分析方法的建立
        5.4.2 长效土霉素注射液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5.5 小结
第六章 长效土霉素注射液对鸡毒支原体病的疗效研究
    6.1 材料
        6.1.1 主要药品与试剂
        6.1.2 试验动物
        6.1.3 诊断方法
    6.2 方法
        6.2.1 分组及试验治疗方案
        6.2.2 治疗效果评价
        6.2.3 统计分析
    6.3 结果与分析
        6.3.1 对死亡率和增重的影响
        6.3.2 对气囊损伤的影响
        6.3.3 血清中鸡毒支原体抗体检测
    6.4 讨论
    6.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载疏/亲水性药物PCL植入剂的制备、表征及释放行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背景
    1.1 吡喹酮及五氟尿嘧啶
        1.1.1 吡喹酮简介
        1.1.2 五氟尿嘧啶简介
        1.1.3 吡喹酮及五氟尿嘧啶给药方式的进展
    1.2 聚己内酯
        1.2.1 简介
        1.2.2 聚己内酯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的应用
    1.3 高分子聚合物IDDS系统的研究进展
        1.3.1 IDDS简介
        1.3.2 高分子聚合物IDDS系统的研究进展
    1.4 课题提出及研究思路
        1.4.1 面临的挑战
        1.4.2 课题的提出和研究思路
第二章 载疏水性药物(PZQ)圆柱状PCL植入剂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及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吡喹酮HPLC分析方法的建立
        2.3.2 植入剂的制备
        2.3.3 植入剂的均匀度测定
        2.3.4 体外释放行为研究
        2.3.5 释放后植入剂的宏观照片
        2.3.6 植入剂的SEM研究
        2.3.7 植入剂的XRD研究
        2.3.8 植入剂的GEL研究
    2.4 结果与讨论
        2.4.1 植入剂的制备
        2.4.2 药物的体外释放研究
        2.4.3 植入剂释放行为数据分析
        2.4.4 释放后植入剂的变化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载亲水性药物(5-FU)圆柱状PCL植入剂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3 实验方法
        3.3.1 五氟尿嘧啶紫外分析方法的建立
        3.3.2 植入剂的制备
        3.3.3 植入剂的均匀度测定
        3.3.4 体外释放行为研究
        3.3.5 植入剂的SEM研究
        3.3.6 植入剂的XRD研究
        3.3.7 植入剂的GEL研究
    3.4 结果与讨论
        3.4.1 五氟尿嘧啶植入剂的表征
        3.4.2 体外释放行为
        3.4.3 植入剂随着释放时间的变化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4.1 主要结论
    4.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7)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的研究概况
        2.1 结构和理化性质
        2.2 药物的作用机理
        2.3 抗菌活性
        2.4 药代动力学
        2.4.1 吸收
        2.4.2 分布
        2.4.3 代谢
        2.5 安全性
        2.5.1 急性中毒
        2.5.2 慢性中毒
        2.6 临床应用
    3 脂质体
        3.1 概述
        3.2 作用特点
        3.3 脂质体在医药上的应用进展
        3.4 脂质体在兽医领域的的应用
        3.5 普通脂质体的缺点
        3.6 长循环脂质体
        3.7 长脂质体的作用机制
    4 多囊脂质体技术概述
        4.1 多囊脂质体特点
        4.2 多囊脂质体应用概况
        4.3 多囊脂质体的不足
        4.3.1 粒径较大
        4.3.2 物理稳定性差
        4.3.3 化学稳定性差
第二章 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的制备及包封率测定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药物与试剂
        1.1.2 仪器与设备
        1.2 方法
        1.2.1 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的制备
        1.2.2 检测波长的确立
        1.2.3 色谱条件
        1.2.4 标准曲线的制备
        1.2.5 表面活性剂种类的选择
        1.2.6 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的质量形态研究
        1.2.7 包封率的测定
        1.2.8 回收率试验
        1.2.9 正交设计优化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处方和制备工艺
    2 结果
        2.1 标准曲线方程
        2.2 乳化条件对脂质体平均粒径的影响
        2.3 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的形态和粒径分布
        2.4 分离方法的优选
        2.4.1 离心法
        2.4.2 微型柱离心法
        2.4.3 葡聚糖凝胶G-50柱分离法
        2.5 正交设计优化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处方和制备工艺
    3 讨论
第三章 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的毒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的制备
        1.1.2 试验动物
        1.1.3 主要试剂
        1.1.4 主要仪器
        1.2 方法
        1.2.1 急性毒性试验
        1.2.2 亚慢性毒性试验
        1.2.2.1 观察指标
        1.2.3 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2.2 亚慢性毒性试验结果
        2.2.1 体重与摄食量变化
        2.2.2 血液学检查
        2.2.3 血清生化学检测
        2.2.4 脏器系数检查
        2.2.5 剖检检查结果
    3 讨论
        3.1 关于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的急性毒性试验
        3.2 关于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的亚慢性毒性试验
第四章 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动物
        1.1.2 药物与试剂
        1.1.3 仪器与设备
        1.2 方法
        1.2.1 色谱条件
        1.2.2 血浆样品处理
        1.2.3 血浆标准曲线的建立
        1.2.4 动物给药及血样采集
        1.2.5 血药浓度测定
        1.2.6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色谱图
        2.2 线性相关性
        2.3 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测定
    3 讨论
第五章 结论、创新点及下一步工作设计
    1 结论
    2 创新点
    3 下一步工作设想
参考文献
缩略词
致谢
作者简历

(8)头孢噻呋钠脂质体的制备及物理性和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头孢噻呋钠的研究概况
        2.1 理化性质
        2.2 作用机理
        2.3 药效学概况
        2.4 药物动力学特点
        2.5 药物残留
        2.6 不良反应
        2.6.1 过敏反应
        2.6.2 肾毒性
        2.6.3 其它不良反应
        2.7 毒性
        2.8 头孢噻呋的检测
        2.8.1 微生物检测法
        2.8.2 高效液相色谱法
    3 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3.1 脂质体的概述
        3.2 脂质体的特征及特点
        3.2.1 脂质体的结构特征
        3.2.2 脂质体的特点
        3.3 脂质体的分类
        3.3.1 根据粒径大小
        3.3.2 电性
        3.3.3 性能
        3.3.4 给药途径
        3.4 脂质体的理化性质
        3.4.1 相变温度
        3.4.2 膜的通透性
        3.4.3 膜的流动性
        3.4.4 脂质体荷电性
        3.5 脂质体的作用机理
        3.6 脂质体的质量评价
        3.7 脂质体的靶向性
        3.7.1 主动靶向
        3.7.2 被动靶向
        3.7.3 物理化学靶向
        3.9 脂质体在动物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章 头孢噻呋钠脂质体含量及包封率测定方法的建立
    1 仪器与材料
        1.1 主要仪器
        1.2 试剂及药品
    2 方法与结果
        2.1 头孢噻呋钠脂质体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1.1 色谱条件
        2.1.2 方法专属性
        2.2 标准曲线的建立
        2.3 精密度
        2.4 回收率试验
        2.5 包封率测定方法的建立
        2.5.1 包封率测定方法
        2.5.2 葡聚糖凝胶过滤法测定包封率
        2.5.3 包封率的测定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头孢噻呋钠脂质体制备及物理性评价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1.1 主要仪器
        1.2 试剂及药品
    2 头孢噻呋钠脂质体的制备步骤
        2.1 磷酸盐缓冲溶液的制备
        2.2 头孢噻呋钠脂质体的制备
        2.3 空白脂质体的制备
    3 正交设计优化脂质体处方与工艺
    4 优化处方和工艺的重现性
    5 头孢噻呋钠脂质体的物理性考察
        5.1 形态观察
        5.1.1 脂质体的肉眼形态观察
        5.1.2 脂质体光学显微镜下的形态
        5.2 脂质体的灭菌
        5.2.1 加热灭菌
        5.2.2 滤过除菌
        5.3 储存条件对脂质体的影响
        5.4 离心稳定性
        5.5 pH的测定
    6 讨论
    7 小结
第四章 头孢噻呋钠脂质体的刺激性和溶血性试验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1.2 试剂
        1.3 动物
    2 方法与结果
        2.1 刺激性试验
        2.1.1 肌肉刺激性试验
        2.1.2 血管刺激性试验
        2.2 体外溶血试验
        2.2.1 2%红细胞悬液的制备
        2.2.2 试验方法
        2.2.3 溶血试验结果判断标准
        2.2.4 溶血试验结果
    3 讨论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9)盐酸二氟沙星混悬乳剂的研制及其在猪体内的药动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符号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研究概况
    2 盐酸二氟沙星的兽医药理学研究进展
    3 兽药长效制剂的研究进展
    4 混悬乳剂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盐酸二氟沙星混悬乳剂处方筛选及工艺考察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盐酸二氟沙星混悬乳剂理化性质及稳定性考察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盐酸二氟沙星混悬乳剂在猪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致谢

(10)氯氰碘柳胺缓释剂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药品与试剂
        1.1.2 仪
        1.1.3 试验动物
    1.2 氯氰碘柳胺缓释剂的制备
    1.3 试验方法
        1.3.1 动物给药及采血
        1.3.2 色谱条件
        1.3.3 血清样品的处理与测定
        1.3.4 标准曲线的制备
        1.3.5 回收率和精密度试验
        1.3.6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氯氰碘柳胺标准曲线的绘制
    2.2 氯氰碘柳胺标准品回收率的测定结果
    2.3 氯氰碘柳胺标准品精密度的测定结果
    2.4 家兔体内氯氰碘柳胺血药浓度的测定
    2.5 氯氰碘柳胺药动学方程的拟合
    2.6 氯氰碘柳胺药动学参数的计算
3 讨 论

四、碘醚柳胺脂质体的研制(论文参考文献)

  • [1]硝碘酚腈脂质体的制备及肝脏靶向性初步研究[D]. 乐小丽. 西南大学, 2015(01)
  • [2]抗家畜寄生虫药物制剂研究进展与展望[J]. 马先才,雷胜辉,周杰珑,房春林. 畜禽业, 2012(04)
  • [3]中草药在畜产品安全生产中的作用与中兽药研发方向[J]. 叶茂. 畜禽业, 2012(04)
  • [4]长效土霉素注射液的研制及其药动学研究[D]. 刘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05)
  • [5]载疏/亲水性药物PCL植入剂的制备、表征及释放行为[D]. 李长艳. 上海交通大学, 2010(11)
  • [6]兽药新剂型的研究进展[A]. 曾振灵,刘义明,亢继俊.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第十次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2009
  • [7]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多囊脂质体的研制[D]. 李向勇. 湖南农业大学, 2009(S1)
  • [8]头孢噻呋钠脂质体的制备及物理性和安全性评价[D]. 周文君. 华中农业大学, 2009(07)
  • [9]盐酸二氟沙星混悬乳剂的研制及其在猪体内的药动学研究[D]. 金前跃. 南京农业大学, 2009(S1)
  • [10]氯氰碘柳胺缓释剂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研究[J]. 郭莉莉,欧阳五庆,张文娟,李向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5)

标签:;  ;  ;  ;  ;  

碘磺酰胺脂质体的制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