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白蜡(秦皮)化学成分、药理及毒性的实验研究

中药白蜡(秦皮)化学成分、药理及毒性的实验研究

一、中药花曲柳(秦皮)化学成分、药理、毒性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1](1973)在《中药花曲柳(秦皮)化学成分、药理、毒性实验研究》文中认为 花曲柳(秦皮)据本草纲目记载,有"除热"、小儿风痫身热,可作洗目汤,主热痢,下重等功效。 1971年我区221医院从民间发掘花曲柳治疗慢性气管炎,经我区二年来的临床观察,花曲柳全提物喷雾液,治疗慢性气管炎确有很好的疗效。东北辽宁吉林一带所产花曲柳(学名Fraxinus rhynchophylla Hance.)为梣属树的茎干皮,这类树属木犀科梣属(Oleaceae Fraxinus)。关于梣属树皮的化学成分,国外曾有很多报导。大多数均可从梣属树皮中,分离得香豆素类化合物(Coumarins)如6、7-二羟基香豆素(Esculetin,Ⅰ)及6、7-二羟基香豆

孙严彤[2](2004)在《长白山花曲柳和水曲柳化学成分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秦皮是木犀科(Oleaceae)梣属(Fraxinus)多年生木本植物的干燥枝皮或干皮。我国药典收载的秦皮植物来源为苦枥白蜡树(Praxinus rhynchophylla Hance)、尖叶白蜡树(Fraxinus szaboana Lingelsh.)、白蜡树(Fraxinus chinensis Roxb.)、宿柱白蜡树(Fraxinus stylosa Lingelsh)。主产于我国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资源比较丰富。此外,民间还常以水曲柳和华山梣等其他梣属植物的树皮作为药用秦皮使用。 通过对秦皮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发现,秦皮主要含有香豆素类、木脂素类、环烯醚萜类等化学成分。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炎、抗氧化和祛痰等功效。多用于治疗热痢、泄泻、赤白带下,目赤肿痛等症。长白山含有丰富的花曲柳(学名为苦枥白蜡树)和水曲柳资源,为了开发利用长白山产秦皮,我们对花曲柳和水曲柳树皮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深入地研究。 干燥的花曲柳和水曲柳树皮均采自吉林省长白县。分别用95%的乙醇提取三次。合并提取液,浓缩得浸膏。将浸膏加水溶解后过滤,滤液分别用乙醚、乙酸乙酯提取。得到乙醚层浸膏和乙酸乙酯层浸膏。各部分浸膏分别经过多次硅胶柱层析(干杜、湿柱)分离,并经过制备薄层层析、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从两种树皮中共得到13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UV、IR和1HNMR、13CNMR及MS的解析,鉴定了其,辛8个化合物。它们分别是:β-谷甾醇(β-sitoststerol)(QA)、秦皮啶(fraxidin)(QB)、秦皮甲素(esculin)(QC)、秦皮素(fraxetin)(QD)、秦皮乙素(esculetin)(QH)、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白蜡树精(frax 1 nol)(QJ)、秦皮素(fraxetin)(QL)、胡萝卜昔(daueosrerol)(QK)。 白蜡树精(QJ)、秦皮素(QL)为首次从我国产的水曲柳树皮中得到。其他成分均为首次从长白山产花曲柳中鉴定得到。 进行的抗真菌初步实验证明白蜡树精(fraxin。1)(QJ)具有明显的抗真菌活性;抗钩形虫实验结果阴性。 主要鉴定数据如下:化合物QB秦皮健(fraxidin) 白色棱状晶体,mPZOO一ZOZOc。紫外灯下(365nm)呈极弱淡紫色荧光。异轻肠酸铁反应阳性,FeCL反应呈阳性,Mol ish反应阴性。 UV人。.、:2 10,255,310。 IR(KBr):3255(一OH),1694(C=0),1611,1570,1464(ArC=C),1253(C一O)。 ’:,CNMR6:.:160.8(C一2),115.2(C一3),145.3(C一4),100.8(C一5),150 .3(C一6),1 40.7(C一7),1 39.0(C一8),139.1(C一9),115.0(C一10),56.6(-OCH、),6 1 .2(一OCH、)。 ,HNMR6::6.3(H一3,IH,d,J=9.3HZ),7.9(H一4,1卜I,d,J=9.3Hz),6.8(H一5),3 .7(一OCI通:,,3H,s),3.8(一OCH;,311,5)。化合物QC秦皮甲素(eseulin) 白色针状晶体,mpZO4一206℃。紫外灯下(365nm)呈蓝色荧光。异轻肠酸铁反应阳性,尸eCI:反应呈阳性,Mo]1 Sh反应阳性。 UV入。1、:204,222,247,301,3只7。 IR(KBr):3283一3528(一OH),1707一1677(C=O),1613,1573,1508(ArC=C),1441,1304,1260,1069。化合物QD秦皮素(fraxetin)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黄色晶体,mp234一236“e。紫外灯下(365nm)呈黄绿色荧光。异轻肪酸铁反应阳性,FeC13反应呈阳性,Mol 1 Sh反应阴性。 UV入。.、:2 15,265,340。 IR(KBr):3341(一OH),1687(C=0),1610,1576,1509(ArC=C)。 “CNMR6。:1 6 2 .2(C一2),1 2 2.5(C一3),245.7(C一。),120.8(C一5),145 .9(C一6),1 39.9(C一7),133.5(C一8),140.0(C一9),110.9(C一10),56.7(一OCH;,)。 ,HNMR 6.、:6.2(H一3,IH,d,J=9.3HZ),7.9(十4,IH,d,J=9.3Hz),6.8(H一5),3 .8(一OCH.,3H,S)。 ESI一MS:[M+l〕‘209。化合物QH秦皮乙素(eseuletin) 淡黄色棱状晶体,。p27o一272℃。紫外灯下(365nm)显灰蓝色荧光。异轻肪酸铁反应阳性,FeCI:;反应呈阳性,Mol ish反应阴性。 UV人。.、:230,255,300,350。 IR(KBr):3329(一OH),1669(C=O),1618,1567(ArC二C),1282,1148。化合物QJ白蜡树精(fraxinol) 淡黄色晶体,mpl71一173℃。紫外灯下(365nm)呈绿色荧光。异轻肪酸铁反应阳性,FeCI:反应阳性,Mol 1 Sh反应阴性。 UV入,、:2 10,230,310。 IR(KBr):3270(一OH),1703(C=O),1620,1503(ArC==C)。 ,:,C入MR6。:2 60.9(C一2),1 12.5(C一3),139.6(C一‘),143.3(C一5),136 .0(C一6),1 53.4(C一7),95.8(C一8),148.2(C一9),107.4(C一10),57.0(一OCH3),61.8(一OCH、)。 ,HNMR6、,:6.2(H一3,IH,d,J=9,SHZ),7.9(H一4,IH,d,J=9.SHz),6.8(H一8),3 .8(一OCH;:,3H,S),3.9(一OCH:、,3H,S)。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ESI一MS:化合物QL〔M+1〕‘223。秦皮素(fr以etin)黄色晶体,mp234一236℃。紫外灯下(3 65nm)呈黄绿色荧光。异轻肪酸铁反应阳性,FeCI。反应呈阳性,湘1 1 Sh反应阴性。IR(K日r):3345(一OH),1687(C=O),1610,1576,1509(ArC=C)。ESI一MS:「M十1」‘209。

刘孚婧[3](2014)在《花曲柳愈伤组织悬浮培养及调控两种香豆素合成积累的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采用花曲柳(Fraxinus rhynchophylla)休眠芽萌发展开的小叶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愈伤组织的诱导、继代培养、悬浮培养体系的建立;为了从花曲柳悬浮培养体系中获得更加丰富的秦皮甲素、秦皮乙素,我们对其次生代谢调控进行了初步研究,采用外源MeJA诱导的方法考查其对悬浮培养物各项生理指标及次生代谢产物积累量的影响。以小叶作为外植体诱导花曲柳愈伤组织未见报道,并且首次建立了花曲柳悬浮培养体系。以上研究对花曲柳组织培养技术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花曲柳悬浮培养体系建立生物反应器,进行香豆素类物质的工厂化生产奠定了基础。从外植体的消毒方式的研究中,我们发现采用75%乙醇预消毒25-30s,再用10%Ca(C10)2消毒1Omin所得到的的外植体除菌率高,褐化程度低。在WPM+1.5mg/L NAA+0.1mg/L TDZ的培养基中,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可达60%,愈伤组织的体积较大,颜色翠绿,生长旺盛。低浓度的生长调节剂组合较易诱导出疏松,淡黄的愈伤组织,高浓度的生长调节剂诱导出的花曲柳愈伤组织较为质密,颜色也较深,但褐化程度往往也较高。在愈伤组织继代培养的研究中,采用NAA和TDZ的生长调节剂组合,考查花曲柳愈伤组织在不同激素浓度下的继代增殖倍数。分别得到了回归方程yNAA=-1.0762x2+4.0333x+1.6716(R2=0.9789)和 yTDZ=-210.92x2+53.367x+2.0448(R2=0.9837)。两个方程的拟合效果较好,分别对其一阶导数求极值得到了花曲柳继代培养的最佳培养基WPM+1.87mg/L NAA+0.13mg/L TDZ,花曲柳在此培养基下培养30 d增殖倍数为5.45。悬浮培养基中愈伤组织的生长量和很多因素有关,我们得到了本研究中花曲柳悬浮培养的最优条件,即培养基组合1/2 WPM+1.2 mg/L NAA+0.07 mg/L TDZ,接种量为3 g/50 mL,摇床转速为100 rpm的培养条件最利于花曲柳悬浮愈伤组织生长。我们发现花曲柳悬浮愈伤组织基本呈现出S型生长,1~3d为延滞期,4~7d为对数生长期,8~11d为稳定期,12d之后进入衰亡期。秦皮甲素、秦皮乙素在花曲柳悬浮愈伤组织培养周期中变化趋势一致,延迟期和对数期含量较低,稳定期后秦皮甲素、秦皮乙素含量开始增加,在整个培养周期中,秦皮甲素、秦皮乙素产量最高点分别为最低点含量的1.5和1.8倍,秦皮甲素达到0.769mg/g(干重),秦皮乙素达到0.0099 mg/g(干重)。CAT和SOD作为植物细胞的两种防御酶,在延滞期和对数期这两种酶的活力相对较低,稳定期以后细胞活力降低,细胞间的竞争作用加剧,CAT和SOD这两种防御酶含量开始增加,随着细胞的大量死亡其含量又有所降低。PAL为细胞抗逆过程的防御酶,也是香豆素生物合成途径上游的关键酶,因此其变化规律与秦皮甲素、秦皮乙素积累量关系也比较密切,花曲柳悬浮愈伤组织中PAL的变化趋势为降低-增高-降低趋势,即延迟期对数期PAL活力较低,稳定期增高,衰亡期降低的特点。在添加了不同浓度(50 μM、100 μM和200 μM)的MeJA后,花曲柳悬浮愈伤组织鲜重变化受抑制程度不明显,仅在48h有明显抑制。总的来说各浓度处理的细胞活力均体现出波动降低的趋势,表明外源MeJA对花曲柳悬浮愈伤组织的细胞活力有抑制作用。我们发现添加MeJA能够对花曲柳悬浮愈伤组织中秦皮甲素、秦皮乙素积累量产生较明显的促进作用。以添加100 MeJA对花曲柳悬浮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最为显著。24 h时秦皮甲素的积累量较对照组增加了 68.67%,秦皮乙素的积累量增加了36.36%。在外源MeJA处理后三种防御酶活力较对照组相比均有所增加。表明MeJA对花曲柳愈伤组织细胞的胁迫刺激细胞产生应激反应。三种防御酶活力在MeJA处理后达到最大的时间均较对照组有所提前,各浓度在24h内均达到最大,随MeJA诱导作用的消除而逐渐减小。

黄詠楷[4](1973)在《我国防治老年慢性气管炎的中草药物研究近况》文中研究指明 老年慢性气管炎是一种常见多发病。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卫生路线指引下,我国广大医药卫生人员两年来深入农村、工矿等基层单位与当地赤脚医生一起开展了防治老年慢性气管炎的群众运动。这个运动范围之广、参加研究人员之众及研究进展之迅速是前所未有的。目前已有部分疗效较好、使用安全的药物广泛使用并准备正式生产。这方面的工作很多,资料甚为丰富,本文仅就临床药物研究、药用植物化学及药理研究等方面作一扼要介绍。

孙冰[5](1994)在《中药归经研究》文中认为探讨中药归经的概念、源流、依据和意义,对归经的现代研究加以总结和阐述,首次以各脏器组织中cAMP、cGMP水平的变化为指标研究归经问题。实验结果表明:cAMP、cGMP浓度及cAMPcGMP值的变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药物对某脏器组织的选择性作用;cAMP、cGMP浓度及其比值有显著变化之相关脏器,与各药归经的关系密切。通过对现有研究归经的实验方法的综合分析比较.认为本法符合中医中药理论特色,有助于揭示中药归经的实质。

周萍[6](2016)在《明党参悬浮培养体系的建立及香豆素含量的调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明党参Changium smyrnioides Wolff.是我国特有的伞形科(Umbelliferae)单种属植物,为《药典》收载的名贵中药材。由于明党参的用途广泛,因而人们对其过度采挖,其野生资源逐年减少,再加明党参种群自身恢复能力差,导致明党参成为濒危珍稀植物。现代研究发现明党参根皮中含有较为丰富的呋喃香豆素,如异欧前胡素、欧前胡素、花椒毒酚、珊瑚菜内酯、补骨脂素、佛手柑内酯等,而呋喃香豆素类成分具有影响药物代谢酶、抗HIV病毒、抗肿瘤、光化学作用等多种药理作用。通过明党参植物细胞悬浮培养生产香豆素及进行悬浮细胞中香豆素产量的调控研究,旨在保护明党参资源同时获得了大量有效的次生代谢产物。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文献综述。分述了了近年来我国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生产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及明党参的研究进展。探讨了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生产次生代谢产物的种类、产量及提高次生代谢产物的方法;概述了明党参的生物学特性、濒危原因及其组织培养研究进展。为后续实验提供理论依据。2、悬浮细胞培养体系的建立。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对明党参叶片、叶柄、茎三种外植体进行了愈伤组织诱导,筛选出了适合进行悬浮培养的愈伤组织。最终选择外植体叶片诱导的明党参细胞株进行悬浮培养,以生物量、总香豆素的产量为指标,优化了明党参细胞培养过程中培养基、接种量、蔗糖添加量、培养温度等条件,建立了明党参细胞悬浮培养体系。结果为选取3%的明党参细胞接种于MS液体培养基(NAA1.5 mg·L-1+2,4-D0.5 mg·L-1+KT0.2 mg· L-1+6-BA0.5 mg· L-1+3%蔗糖),25℃,转速120r·min-1,共培养 20d。3、悬浮细胞培养模式的优选。在培养基种类对明党参细胞影响的基础上,对明党参悬浮细胞采用二步法培养,以悬浮细胞生物量、总香豆素积累量及两种呋喃香豆素(佛手酚、佛手柑内酯)含量为指标,考察明党参悬浮细胞的最佳培养模式。结果明党参悬浮细胞采用二步法培养后的第20 d,生物量的积累达到最大值179个/μL,比只使用MS培养基的细胞数目提高了 12.6%,第24 d总香豆素积累量达到最大值0.2882 mg·L-1比只使用White培养基的中总香豆素含量提高了 60.7%,细胞中佛手酚、佛手柑内酯含量达到了1.79%、0.36%,,比一步法提高了 1.75 倍和 28.6%。4、抗褐化剂的优选。寻找解决明党参悬浮细胞培养过程中出现的褐化现象的方法,探讨不同抗褐化剂对明党参悬浮细胞数目、发生褐化反应底物酚类及明党参的有效成分香豆素的影响。本章实验在轻度褐化的明党参悬浮细胞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抗坏血酸(AsA)、酸水解酪蛋白(AHC)、活性炭(AC)、硫代硫酸钠(Na2S2O3)以及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酚类、总香豆素,佛手酚及佛手柑内酯含量。结果为用2 mg·mL-1的AsA处理后,总香豆素含量提高了 60.90%,将该浓度AsA添加到以水杨酸作为诱导子的明党参悬浮培养液中,改善了水杨酸的促进褐化现象,同时佛手酚、佛手柑内酯的含量提高了 20.61%、25.00%。AsA为明党参悬浮细胞培养的最佳抗褐化剂,在抑制悬浮细胞褐化的同时,有效地促进细胞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5、提高呋喃香豆素生物合成含量诱导子的优选。考察了水杨酸(SA)、茉莉酸甲酯(MeJA)、酵母浸出物(YEF)3种诱导子及前体物质L-苯丙氨酸(PHE)等对明党参悬浮细胞生长和呋喃香豆素合成的影响。在悬浮细胞稳定期加入不同浓度的诱导子及前体物质,以明党参细胞生物增长量、悬浮细胞内外呋喃香豆素积累为指标,以期得到最适明党参细胞的诱导子,得出最佳添加浓度及诱导时间。结果为SA、MeJA两种诱导子对明党参悬浮细胞中的佛手酚、佛手柑内酯和花椒毒素三种呋喃香豆素的合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200μmol·L-1的SA诱导的明党参悬浮细胞中的三种呋喃香豆素含量达到了 0.654%、0.293%、0.060%,生物量比对照组提高了 42.14%,确立了诱导子最佳诱导时间为8 d。

马忠孝[7](2018)在《水曲柳种子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研究》文中认为水曲柳(F.mandschurica Rupr)为白蜡树属(Fraxinus)植物的一种,别名东北梣;其传统入药部分为皮,具有清热燥湿、清肝明目之功效,可以用于肠炎、痢疾、月经不调、白带、急性结膜炎等的治疗;迄今为止梣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已经被发现的有香豆素、环烯醚萜、黄酮类、木质素类等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菌、保肝、抗氧化、预防光损伤等生物活性。目前国内外对于梣属植物的研究多集中于皮、叶,对种子的研究较少,为了开发利用这一资源,本课题选用吉林省产的水曲柳种子为研究对象,利用气质联用(GC-MS)分析出了水曲柳种子油中23个化学成分,运用硅胶、聚酰胺、MCI-CHP20P等柱色谱填料从水曲柳种子中分离了23个化合物,根据综合波谱学(1H-NMR、13C-NMR、UV、MS)解析,它们的结构分别鉴定为:环烯醚萜类:S2-1-2:Nuzhenide、S2-2-2:Isooleonuezhenide、S2-4-1:Jaspolyoleoside B、S2-2-3:Safghanoside A、S2-4-2:excelside B、S3-1:lucidumoside A、S3-2:safghanoside G、S3-3:Oleopolynuzhenide A、S2-2-4-1:GI-3、E2-4:jaspolyanoside、E-5-1:(8E)-Ligstroside、EA-6-3:nicotiflorine、EA-6-7:oleuricine A;三萜类:m-m-6-2:sclerosteroid J、m-1:3β,28-dihydroxyoleana-11,13(18)-diene、m-3:熊果酸(Ursolic acid);香豆素类:M-6-2-1:秦皮醇(fraxinol)、M-6-2-2:茴香内酯(pimpinellin);木质素类:m-2:(+)-8-hydroxypinoresinol;脂肪酸内酯类:M-6-6:一亚麻酸甘油酸(Monolinolenin)、M-6-89:AL072;以及M-6-3:D-aromadendrane-4β,10α-diol、E2-1:Tyrosol(酪醇)。

张霞[8](2018)在《基于液质联用技术的中药黄酮类成分的体内外代谢研究以及鸭跖草化学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药物进入体内后在代谢酶的作用下发生结构性的改变,产生毒性或活性代谢物。其中肝脏是药物产生代谢物的主要器官,肝微粒体温孵模型是最常用的体外代谢体系。药物的体内代谢研究较全面地阐明药物的代谢途径,为临床药物治疗和毒副作用监测奠定了基础。中药鸭跖草化学成分复杂,主要用于风热感冒、高烧不退、咽喉肿痛、水肿尿少、热淋涩痛和痈肿疔毒。但是《中国药典》2015年(一部)未收载鸭跖草的含量测定。因此,本研究旨在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中药大蓟中主要黄酮化合物在大鼠体内的代谢途径;鉴别漆黄素、槐角苷和甘草苷单体成分分别在大鼠体内外的代谢产物;识别鸭跖草化学成分及其多组分含量测定。第一部分中药大蓟中主要黄酮类成分的体内代谢研究目的:建立UHPLC-Q-TOF-MS/MS法分析中药材大蓟提取物中主要黄酮类成分在大鼠体内的代谢途径。方法:大鼠灌胃给予大蓟提取物后,收集血浆、尿液和胆汁生物样品,采用液-液萃取方法进行样品前处理。首先采用UHPLC-Q-TOF-MS/MS技术,ESI源正离子模式监测,全扫描结合多重质量亏损(MMDF)和动态背景扣除(DBS),在线采集数据,采用多种数据处理方法筛选主要黄酮类化合物(柳穿鱼叶苷、蒙花苷和柳穿鱼黄素)可能的代谢物。根据代谢物的精确分子质量、元素组成、二级质谱图、相关的生物转化规律和母药化合物的裂解规律,推断中药大蓟提取物的可能代谢物。同时,引进Clog P值重要参数,以区分同分异构体。色谱柱Poroshell 120 EC-C18(2.1×100mm,2.7μm),配有SecurityGuard?UHPLC C18预柱(Poroshell);流动相为水(0.1%甲酸)-甲醇,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进样量为5μL。结果:本研究采用UHPLC-Q-TOF-MS/MS技术识别了12种吸收组分,共鉴定了25种代谢物。实验发现水解反应是柳穿鱼叶苷和蒙花苷代谢的第一步,然后氧化和还原反应发生,但是未检测到柳穿鱼叶苷和蒙花苷的结合代谢物。实验总结了柳穿鱼黄素代谢途径,主要包括氧化、还原、水解、葡萄糖醛酸化和葡萄糖结合反应。结论:本研究首次采用UHPLC-Q-TOF-MS/MS技术分析大蓟提取物中主要黄酮类化合物的代谢物,为大蓟进一步的药理学和药物活性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方法简便、快速,适用于中药材的体内代谢产物的分析。第二部分漆黄素的体内外代谢研究目的:采用UHPLC-Q-TOF-MS/MS技术分析漆黄素单体成分在大鼠体内外的代谢产物。方法:建立I相温孵体系:1.0 mg/mL肝微粒、3.3 mmol/L MgCl2、1.3 mmol/Lβ-NADPH和100μmol/L漆黄素对照品溶液(甲醇占总体积的1%);建立II相温孵体系:1.0 mg/mL鼠肝微粒体、2 mmol/L UDPGA、8 mmol/L MgCl2、25μg/mL丙甲菌素和100μmol/L漆黄素对照品溶液(甲醇占总体积的1%)。大鼠灌胃给予漆黄素混悬液后,分别收集血浆、尿液、胆汁和粪便生物样品,体外I相代谢样品预处理采用液-液萃取方法,而体外II相体系和体内生物样品采用甲醇沉淀蛋白的方法进行样品前处理。结果:本研究采用UHPLC-Q-TOF-MS/MS方法共鉴定了漆黄素在大鼠肝微粒中14种代谢物,体内53种代谢物(11种I相代谢物和42种II相代谢物),其中,血中18种、尿液49种、胆汁34种和粪便34种代谢物。漆黄素的主要代谢途径为氧化、还原、葡萄糖醛酸化和硫酸盐结合反应。实验发现氧化和丢失氧原子反应是发生甲基化、氢化、硫酸化和葡萄糖醛酸化反应的基础反应。结论:本研究采用UHPLC-Q-TOF-MS/MS方法鉴定漆黄素在大鼠体内外的代谢物,结果显示UHPLC-Q-TOF-MS/MS是识别药物代谢物的强有力的工具,将会引导理解药物的生物转化,为药物的临床应用和药理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槐角苷的体内外代谢研究目的:采用UHPLC-Q-TOF-MS/MS方法分析槐角苷单体成分在大鼠体内外的代谢产物及其代谢途径。方法:分别建立I相和II相温孵体系,大鼠灌胃给予槐角苷混悬液后,分别收集血浆、尿液、胆汁和粪便生物样品。体外I相样品采用液-液萃取方法进行前处理,体外II相和体内的生物样品前处理均采用甲醇沉淀蛋白的方法。色谱柱Poroshell 120 EC-C18(2.1×100 mm,2.7μm),配有SecurityGuard?UHPLC C18预柱(Poroshell);流动相:水(0.1%甲酸)-甲醇,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进样量为3μL。结果:本研究采用UHPLC-Q-TOF-MS/MS技术,基于在线数据采集和数据加载策略,在大鼠体内共鉴定了60种代谢物(I相代谢物22种和II相代谢物38种),其中在大鼠血浆中检测到10种代谢物,在尿液中发现了46种代谢物,在大鼠胆汁中识别了35种代谢物,在大鼠粪便中识别了25种代谢物。此外,在大鼠肝微粒体体系中发现4种代谢物(2种I相和2种II相代谢物)。槐角苷主要经历了结合反应,包括甲基化、葡萄糖醛酸化、硫酸化、谷胱甘肽结合、甘氨酸结合和乙酰化。而且在血浆、尿液、胆汁和粪便生物样品中也检测到了氧化、还原和水解代谢物,但是在体外温孵体系中仅仅发现了氧化和水解I相代谢物。结论:本研究建立UHPLC-Q-TOF-MS/MS方法,结合多种数据加载技术识别槐角苷的体内外代谢产物,本研究将会更好的理解槐角苷的生物转化和代谢机制,将会为其进一步的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奠定基础。第四部分甘草苷的体内外代谢研究目的:采用UHPLC-Q-TOF-MS/MS技术对甘草苷单体成分的体内外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分别建立I相和II相温孵体系,大鼠灌胃给予甘草苷混悬液后,分别收集血浆、尿液、胆汁和粪便生物样品。体外I相、II相和体内生物样品分别采用液-液萃取、甲醇沉淀蛋白和甲醇沉淀蛋白的方法进行样品前处理。采用UHPLC-Q-TOF-MS/MS技术在线采集数据,利用MetabolitePilot 1.5和PeakView 1.2数据加载软件得到代谢物的精确质量数、二级质谱以及母药甘草苷的裂解规律,推断可能的代谢物。色谱柱Poroshell 120 EC-C18(2.1×100 mm,2.7μm),配有SecurityGuard?UHPLC C18预柱(Poroshell);流动相:水(0.1%甲酸)-甲醇,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进样量为3μL。结果:采用UHPLC-Q-TOF-MSMS技术在大鼠体内共鉴定了56种代谢物(27种I相代谢物和29种II相代谢物),分别在大鼠血浆、尿液、胆汁和粪便识别了20、54、48和37种代谢物。此外,在大鼠肝微粒温孵体系中共鉴定了15种代谢物(11种I相代谢物和4种II相代谢物)。甘草苷的主要代谢途径为氧化、还原、水解、甲基化、乙酰化、硫酸化和葡萄糖醛酸化反应。结论:应用UHPLC-Q-TOF-MS/MS方法分析甘草苷的体内外代谢物。实验结果为活性代谢物的筛选奠定基础,而且本研究展现了强有力的分析策略快速地筛选和识别传统中药的化学成分及其代谢物。第五部分鸭跖草中化学成分的定性定量研究目的:建立UHPLC-Q-TOF-MS/MS法分析鉴定中药鸭跖草的化学成分,同时,建立HPLC-MS/MS法同时测定鸭跖草中荭草素、异荭草素、牡荆素、异牡荆素、芦丁、芹菜素、原儿茶酸、香草酸、咖啡酸、阿魏酸、木犀草素、槲皮素和异鼠李素13种化学成分的含量。方法:定性采用Poroshell 120 SB-C18色谱柱(2.1 mm×100 mm,2.7μm),柱温25°C,以水(0.1%的甲酸)-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进样量1μL,采用正负离子模式同时监测。定量采用Wonda Cract ODS-2 C18柱(150 mm×4.6 mm,5μm),柱温25°C,以水(0.1%的甲酸-2 mmol/L甲酸铵)-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 mL/min,进样量10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进行负离子模式监测,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源喷射电压为-4 500 V,离子源温度为650°C。结果:本研究共检测到62种化学成分,其中22种化学成分已与相应对照品的保留时间和二级质谱进行比对,确认其化学结构,40种化学成分根据二级质谱进行推断。测定的13种化学成分的峰面积和浓度在测定范围内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1),加样回收率为98.64%100.8%,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值分别小于1.04%和0.92%。结论:本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专属性好,可用于鸭跖草中13种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为鸭跖草进一步的药代动力学、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李英兰,朴惠善[9](2005)在《朝药抗菌植物资源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阐述了临床和民间应用的具有抗菌活性的朝药植物及其可抑制的菌种,为更进一步了解应用朝药抗菌植物资源提供了资料。

杨时成,杨昌正,张淑芳[10](1999)在《不同眼用剂型中秦皮苷的兔泪液药物动力学》文中认为目的:为了解滴眼液、速释眼膜和缓释眼膜中秦皮苷在兔泪液中的药物动力学差别。方法: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了不同时间兔泪液中秦皮苷的浓度。药物浓度时间数据采用非隔室统计矩原理进行分析。结果:滴眼液、速释眼膜、缓释眼膜中秦皮苷的泪液药物动力学参数间差异具非常显著性(P<0.01),MRT分别为14.4,26.0,88.5min,速释眼膜和缓释眼膜的AUC与剂量的比值分别为滴眼液比值的1.66和2.55。结论:缓释眼膜较优,在泪液中维持较长时间的药物浓度,可以提高药物疗效。

二、中药花曲柳(秦皮)化学成分、药理、毒性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药花曲柳(秦皮)化学成分、药理、毒性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长白山花曲柳和水曲柳化学成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一、 前言
    1.1 国内秦皮品种资源分布
    1.2 秦皮的化学成分
    1.3 秦皮的药理学研究
    1.4 秦皮的临床应用
    1.5 长白山产秦皮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
二、 化合物结构鉴定
三、 实验部分
    3.1 原料、仪器及层析条件
    3.2 提取与分离
四、 结果与讨论
五、 参考文献
附图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致谢

(3)花曲柳愈伤组织悬浮培养及调控两种香豆素合成积累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1.1.1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概述
        1.1.2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现阶段的发展情况
        1.1.3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展望
    1.2 白蜡属植物简介
        1.2.1 白蜡属物种概述
        1.2.2 白蜡属植物组织培养研究历史及展望
    1.3 花曲柳研究进展
        1.3.1 花曲柳物种概述
        1.3.2 花曲柳的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1.3.3 花曲柳次生代谢产物及其应用
    1.4 香豆素类物质研究进展
        1.4.1 香豆素类物质的概述
        1.4.2 香豆素类物质的生物活性
    1.5 茉莉酸甲酯(MeJA)诱导途径研究简介
        1.5.1 MeJA诱导植物抗逆作用概述
        1.5.2 MeJA在植物次生代谢调控中应用
        1.5.3 MeJA研究的展望
    1.6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研究简介
        1.6.1 SOD研究进展
        1.6.2 CAT研究进展
        1.6.3 PAL研究进展
    1.7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花曲柳组织微繁技术的初步研究
    2.1 材料和方法
    2.2 实验方法
        2.2.1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2.2.2 外植体消毒方法
        2.2.3 适宜消毒方式的选择
        2.2.4 愈伤组织诱导及继代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消毒方式的研究
        2.3.2 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的对比研究
        2.3.3 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培养基的对比研究
    2.4 本章小结
3 花曲柳悬浮培养体系建立
    3.1 材料和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花曲柳愈伤组织细胞鲜重的测定方法
        3.2.2 培养基中的基本培养基改良
        3.2.3 培养基中的激素条件
        3.2.4 培养基中接种量的选择
        3.2.5 培养中摇床转速的研究
        3.2.6 花曲柳愈伤组织细胞活力的测定方法
        3.2.7 秦皮甲素及秦皮乙素测定方法
        3.2.8 花曲柳愈伤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测定方法
        3.2.9 过氧化氢酶(CAT)的测定
        3.2.10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测定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花曲柳悬浮愈伤组织培养条件的选择及生理指标的测定
        3.3.2 花曲柳悬浮愈伤组织中秦皮甲素、秦皮乙素含量变化
        3.3.3 花曲柳悬浮愈伤组织中SOD、CAT和PAL活力的变化
        3.3.4 花曲柳浮愈伤组织团块中CAT活力的变化
        3.3.5 花曲柳浮愈伤组织团块中PAL活力的变化
    3.4 本章小结
4 茉莉酸甲酯(MeJA)对花曲柳悬浮培养体系中两种香豆素化合物积累量及三种防御酶变化的影响
    4.1 材料和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茉莉酸甲酯的配制
        4.1.3 花曲柳愈伤组织鲜重和细胞活力的测定方法
        4.1.4 秦皮甲素及秦皮乙素测定方法
        4.1.5 花曲柳悬浮愈伤组织中三种防御酶的测定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添加MeJA对花曲柳愈伤组织鲜重和细胞活力变化的影响
        4.2.2 添加MeJA对花曲柳悬浮愈伤组织中秦皮甲素、秦皮乙素含量变化的影响
        4.2.3 外源MeJA处理对花曲柳悬浮愈伤组织中CAT、SOD和PAL活性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5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明党参悬浮培养体系的建立及香豆素含量的调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我国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生产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
        1.1 引言
        1.2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国内外应用现状
        1.3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传统技术与新技术的对比
        1.4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生产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
        1.5 提高组织培养生产次生代谢产物的有效方法
    2 明党参的研究进展
        2.1 明党参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其濒危原因
        2.2 明党参化学成分研究
        2.3 明党参药理作用研究
        2.4 明党参组织培养及研究现状
    3 课题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明党参细胞悬浮培养体系的建立
    第一节 明党参愈伤组织的诱导及筛选
        1.1 材料、试剂与仪器
        1.2 方法
        1.3 结果与分析
        1.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明党参细胞悬浮培养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2.1 材料、试剂与仪器
        2.2 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明党参细胞二步法悬浮培养探索
    1 材料、试剂与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一步法培养
        2.2 二步法培养
        2.3 生物量的测定
        2.4 总香豆素含量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培养方法对悬浮细胞生长及总香豆素类成分的影响
        3.2 HPLC法测定两种培养方法下明党参悬浮细胞中香豆素的含量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抗褐化剂对明党参悬浮细胞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维生素C(AsA)对明党参悬浮细胞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影响
        2.2 活性炭(AC)对明党参悬浮细胞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影响
        2.3 酸水解酪蛋白(AHC)对明党参悬浮细胞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影响
        2.4 硫代硫酸钠(Na_2S_2O_3)对明党参悬浮细胞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影响
        2.5 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对明党参悬浮细胞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影响
        2.6 维生素C加入水杨酸诱导的明党参悬浮细胞液后佛手柑内酯含量的变化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不同诱导子对明党参悬浮细胞中呋喃香豆素积累的影响
    1 材料
        1.1 愈伤组织的诱导
        1.2 细胞悬浮培养的建立
    2 方法
        2.1 诱导试验方案
        2.2 明党参悬浮细胞生物量的测定
        2.3 明党参悬浮细胞呋喃香豆素含量测定
        2.4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五种诱导子对明党参悬浮细胞内外香豆素含量及种类的影响
        3.2 诱导子诱导时间长短的影响
    4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主要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图

(7)水曲柳种子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水曲柳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1.1.1 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
        1.1.2 香豆素类化合物
        1.1.3 黄酮类化合物
        1.1.4 苯乙醇类
        1.1.5 木质素类
        1.1.6 三萜及甾醇类
        1.1.7 其他类化合物
    1.2 水曲柳属植物生物活性研究
        1.2.1 降血糖活性
        1.2.2 抗菌作用
        1.2.3 抗炎作用
        1.2.4 抗氧化活性
        1.2.5 皮肤再生特性
        1.2.6 预防光动力损伤
        1.2.7 抗病毒活性
        1.2.8 抑制酶活性
        1.2.9 利尿活动
        1.2.10 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1.2.11 保肝活性
        1.2.12 敏化能力
        1.2.13 其他活性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 特色与创新点
第二章 水曲柳种子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
    2.1 实验植物来源
    2.2 实验仪器、材料和试剂
    2.3 提取与分离
        2.3.1 色谱条件
        2.3.2 提取条件的选择
        2.3.3 提取过程
        2.3.4 分离过程
    2.4 分离鉴定的化合物
第三章 化合物结构鉴定
    3.1 水曲柳种子脂肪酸GC-MS分析结果
    3.2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结构鉴定
    3.3 三萜类化合物结构鉴定
    3.4 香豆素类化合物
    3.5 脂肪酸内脂类化合物
    3.6 木质素类
    3.7 其他类化合物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8)基于液质联用技术的中药黄酮类成分的体内外代谢研究以及鸭跖草化学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中药大蓟中主要黄酮类成分的体内代谢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漆黄素的体内外代谢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槐角苷的体内外代谢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甘草苷的体内外代谢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鸭跖草中化学成分的定性定量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液质联用技术在中药体内外代谢研究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中药花曲柳(秦皮)化学成分、药理、毒性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花曲柳(秦皮)化学成分、药理、毒性实验研究[J]. 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 中草药通讯, 1973(06)
  • [2]长白山花曲柳和水曲柳化学成分的研究[D]. 孙严彤. 吉林大学, 2004(04)
  • [3]花曲柳愈伤组织悬浮培养及调控两种香豆素合成积累的初步研究[D]. 刘孚婧. 东北林业大学, 2014(05)
  • [4]我国防治老年慢性气管炎的中草药物研究近况[J]. 黄詠楷. 新医学, 1973(12)
  • [5]中药归经研究[J]. 孙冰.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 1994(01)
  • [6]明党参悬浮培养体系的建立及香豆素含量的调控研究[D]. 周萍.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4)
  • [7]水曲柳种子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研究[D]. 马忠孝. 西北大学, 2018(01)
  • [8]基于液质联用技术的中药黄酮类成分的体内外代谢研究以及鸭跖草化学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D]. 张霞. 河北医科大学, 2018(01)
  • [9]朝药抗菌植物资源的研究进展[J]. 李英兰,朴惠善. 中药研究与信息, 2005(12)
  • [10]不同眼用剂型中秦皮苷的兔泪液药物动力学[J]. 杨时成,杨昌正,张淑芳.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1999(01)

标签:;  ;  ;  ;  ;  

中药白蜡(秦皮)化学成分、药理及毒性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