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精度大比例尺航磁在我国油气勘查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曹发生[1](2021)在《基于便携式XRF与高光谱的矿床快速评价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资源与环境始终是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保障。在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地勘经费呈现持续下降趋势的大背景下,这对矿产勘查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在相对有限的经费、实现找矿突破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对生态环境扰动的最小化,是地质勘查面临的新挑战。探索新的经济、高效、绿色、轻便的勘查方式成为迫切的现实需求。由于矿床勘查评价分析主要是关注元素含量和矿物分析。便携式XRF(pXRF)具备近实时分析元素的能力,而便携式高光谱具备识别(蚀变)矿物的能力。因此,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技术和高光谱技术作为绿色环保、快速、经济、野外现场实时的典型代表,可能是经费有限下要实现找矿突破的高效、绿色、经济的有效解决方案。前人对二者的研究主要见于非便携式的实验室大型仪器的研究,或者对两种便携式光谱仪器往往是分别单独使用,或即使两者同时使用的话也只是二者功能的简单叠加组合,并未有关对其进行实质性的光谱技术融合方面的深入研究,无法完全体现数据融合后的冗余性、互补性、时效性和经济性,如果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多传感器所提供的冗余信息,实现多传感器信息的综合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最佳方案,将能够快速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因此,立题“基于便携式XRF与高光谱的矿床快速评价方法研究”。在中国地质调查局武陵山成矿带酉阳-天柱地区地质矿产调查项目(121201010000150011-08)、中国地质调查局能源资源基地综合地质调查项目(No.DD20189507)和四川省国土资源厅科技基金项目(No.KJ-2016-7)资助下,在地质学、地球化学、统计学、遥感地质学、光谱学、化学计量学等多学科的指导下,分别使用pXRF对西藏安多县廷有铜矿的土壤地球化学勘探和pXRF与高光谱对黔西北地区新发现的沉积型稀土进行综合性快速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pXRF与高光谱的多源多尺度矿床快速评价方法体系,为新一轮的战略性矿产找矿突破提供支撑。研究得到了以下成果:(1)使用pXRF和实验室化学分析对西藏安多县廷有铜矿土壤地球化学勘探对比研究,发现pXRF测试的成矿元素与与室内大型仪器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能够很好地发现区域内的成矿元素异常,达到圈定异常的目的,具有高效、经济、无损、环保的优势,为高海拔、偏远、生态脆弱区的矿床快速评价提供了思路。(2)使用便携式高光谱仪对黔西北新发现的新类型大型沉积型稀土矿的实例勘查研究中,在采集室内高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的基础上,以La元素为例,其反演结果与室内大型仪器的化学分析最佳结果误差在10%左右,能够很好的实现稀土La元素的无损快速检测,为稀土矿床快速评价提供数支撑。研究为“点”上沉积型稀土La元素的高光谱定量快速的反演研究提供了新的测试方法,为其他稀土土壤元素的光谱检测提供了思路,同时也为区域面积性的高光谱稀土资源的定量反演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3)在沉积型稀土矿床快速评价中,使用pXRF与高光谱分别对沉积型稀土进行矿床快速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光谱技术融合后的综合性评价分析。①尝试性地对便携式高光谱仪与pXRF的效果进行了探讨,发现二者虽然精度各有差异,pXRF目前基本达到半定量(R2达到0.92,平均相对误差25.11%,RMSE为32.41mg/kg),pXRF测试结果优于高光谱(R2达到0.73,平均相对误差32.08%,RMSE为34.70mg/kg)反演测试Y的效果,二者总体的趋势与室内化学分析的结果一致。②通过X射线光谱与高光谱(Vis-NIR)融合进行稀土元素Y含量进行预测,发现OPF-CARS-GA-ELM预测模型效果最好,其R2达到0.89,RMSE为17.71mg/kg,相对误差为14.59%。pXRF测试Y值与实验室测试Y值及OPF光谱融合估算Y值对比,三者总体趋势一致,与实验室测试Y值相比,光谱融合模型OPF-CARS-GA-ELM比pXRF效果更佳。③通过将所测的高光谱(Vis-NIR)曲线与典型矿物光谱曲线进行光谱曲线形态、主要吸收峰波长位置、吸收峰组合特征等进行了对比,从而对沉积型稀土典型剖面进行蚀变矿物识别及相对含量进行了计算,并在综合地面高光谱矿物蚀变组合与矿床地质特征,建立了矿床地面高光谱蚀变组合分布特征,指导矿床评价。(4)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为了更加全面地发挥pXRF和高光谱各自的技术优势特点及其互补融合关系,构建了基于pXRF和高光谱的光谱多源多尺度地质-地球化学-高光谱矿床快速评价方法与技术融合体系,为新一轮的战略性矿产找矿突破提供有力支撑。
汪青松,张金会,张顺林,张家嘉,产思维,程培生,崔先文,张凯[2](2021)在《厚覆盖区找矿“循环渐近式勘查技术体系”与应用》文中认为覆盖区找矿难度不仅与覆盖层厚度有关,还与覆盖层物性、水文地质条件以及矿体特征关系密切。覆盖区找矿突破是一个系统过程,需要经历选区—圈靶—定位—验证评价4个阶段,存在勘查选区、地质信息探测和多学科有效融合难题。前人较少研究覆盖区找矿突破过程与勘查技术体系,笔者等基于"现有技术+结合实际创新"思路,总结提出了厚覆盖区找矿"循环渐近式勘查技术体系",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提高找矿成功率,入选自然资源部《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2019年版)》。
李子颖,秦明宽,范洪海,蔡煜琦,程纪星,郭冬发,叶发旺,范光,刘晓阳[3](2021)在《我国铀矿地质科技近十年的主要进展全文替换》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总结了近十年我国铀矿地质工作的主要进展,包括铀矿成矿理论创新、铀成矿类型和成矿区带划分、全国铀资源潜力评价、主要工业铀矿类型研究评价、相山科学深钻、零价态金属铀的发现及新矿物发现等;论述了砂岩型铀矿快速评价、热液型铀矿攻深找盲、大数据找矿、遥感高光谱、钻探工艺及分析测试等技术创新成果;概述了依据理论创新及技术方法集成创新在国内外铀矿找矿领域的重大突破;展望了铀矿地质发展方向。
邱堂勇[4](2021)在《隐伏金属矿勘查中物化探方法技术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物化探方法在隐伏金属矿勘查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矿产资源勘查的主要任务就是找寻覆盖区和深部区的矿产资源,满足我国在铁、铜、钨钼以及铅锌等矿产资源上的需求。物化探勘查方法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产物,该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在隐伏金属矿勘查中。本文主要分析了隐伏金属矿勘查中物化探方法的应用情况,如下表述。
乔中坤[5](2021)在《多旋翼无人机航磁多参量数据的自补偿方法研究》文中提出无人机航磁测量作为传统有人机航磁测量的补充,以其体积小、成本低、人为干预少、无人员安全隐患等优势在地质调查、资源勘探、水下磁性目标体探测及辅助导航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多旋翼无人机航磁测量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适用于中小面积大比例尺航磁详查工作,可作为大型有人机航磁测量和地面磁法测量的有效补充。无人机航磁测量原始磁场数据包括地磁场数据、无人机平台干扰、设备干扰和磁通门传感器转向误差干扰,干扰在航磁异常图上主要表现为沿测线方向条带状异常,严重影响地质异常体解释的准确性,需要进行补偿处理。本文基于一套电动四旋翼无人机搭载高精度磁通门磁力组成的航磁测量系统开展航磁多参量数据自补偿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航磁干扰按照来源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机电设备工作及外界环境产生的噪声干扰,相较于地磁场信号,该部分干扰属于高频噪声,可以通过设计合理滤波器进行预处理。另一类是机载平台干扰和传感器误差,这两部分干扰可通过建模分析处理,也就是补偿处理。本文针对多旋翼无人机航磁系统噪声干扰问题开展系统不同状态下静态测试实验,旨在通过数据频谱分析结果得出航磁系统噪声干扰主要来源、影响大小及频谱特征,并根据噪声干扰高频特性设计相应低通滤波器进行误差处理。本文基于Tolles-Lawson模型建立仪器转向误差和飞行平台机动误差补偿模型,根据两者结构相似的特点,建立综合自补偿模型,并使用最小二乘算法求取综合补偿参数,进而对工区航磁数据进行补偿处理。针对多旋翼无人机航磁系统姿态自调整的特殊性,本文基于Leliak航磁四方位补偿测试飞行方案,展开航空四方位飞行补偿测试和地面四方位补偿测试对比实验,分析评价两种补偿测试方式的补偿效果。针对Tolles-Lawson模型恒定地磁场假设条件影响补偿精度的问题,本文开展了地磁场梯度对补偿精度影响研究和卡尔曼滤波预测地磁场研究,旨在通过卡尔曼滤波预测地磁场改进补偿模型,进而提高补偿精度。航磁总场水平梯度数据能够较好反应磁场水平方向上的弱小变化,具有不受日变影响,有效压制背景场,突出区域场及地质异常体边界等优点,可以有效弥补总场数据在地质解释上的不足。本文基于多旋翼无人机航磁总场综合补偿研究成果开展航磁总场水平梯度补偿研究,旨在构建梯度补偿模型进行干扰补偿处理。航磁三分量数据可以更好的指示地质体矢量信息,对航磁数据化极和剩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无人机航磁三分量数据包含载体干扰误差和姿态误差,需要进行补偿处理。本文分析了地理坐标-载体坐标系的6种相互转化矩阵差别,确定了偏航-俯仰-横滚顺序进行姿态解算时误差最小,选择按照横滚-俯仰-偏航的补偿顺序进行姿态补偿。本文根据载体涡流干扰高频特性设置低通滤波器进行数据预处理,基于载体干扰补偿模型和姿态补偿构建了航磁三分量综合补偿误差目标函数,并创新性引入自适应随机步长布谷鸟搜索算法,通过莱维飞行寻求目标误差函数最小值的方法,实现了航磁三分量补偿参数的快速、高效的求取。为了验证补偿效果,本文在安徽芜湖某地22km2工区开展1:20000无人机航磁作业,外业数据采集工作耗时3天完成,体现了多旋翼无人机航磁系统高效性和实用性。航磁总场数据经过综合补偿处理、各项改正及调平处理后总精度满足高精度磁测要求,验证了补偿效果。最后基于欧拉反褶积方法对无人机航磁总场数据进行反演研究,并综合利用欧拉反演结果和地质信息有效划分异常带和断裂构造,圈定岩浆分布区,为工区后期地质找矿工作提供可靠物探资料。
叶发旺,张川,李瀚波,余长发,刘洪成,孟树,邱骏挺,童勤龙,田丰,秦凯,武鼎,郭帮杰,裴承凯,朱黎江,车永飞,任梦如,田青林[6](2021)在《“空天”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及其在铀资源勘查中的应用进展与发展建议》文中研究表明大力加强新技术新方法研发及应用,切实提高我国铀矿地质工作程度和找矿突破效率,一直是铀矿勘查科技工作者的不懈追求。近十多年来,我国铀矿勘查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尤其是高光谱遥感技术取得了重要技术突破与应用效果。本文结合我国当前国产航天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和航空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发展,阐述了我国铀矿勘查"空天"高分辨率遥感技术方法,总结了其在不同类型铀矿勘查中的应用效果。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加强"空天"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应用,助力推进铀资源"摸清家底"工作,提出了"实施我国铀资源调查高光谱先锋行动"等建议。
熊盛青[7](2020)在《航空地球物理勘查科技创新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简要回顾了中国航空物探技术的发展历程,重点阐述了21世纪以来、尤其是"十一五"以来国内航空物探的主要技术创新与应用成果,并对今后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预测。为满足国家与社会需求,"十一五"以来,中国的航空物探技术,尤其是航磁多参量、矢量测量、航空重力测量和时间域航空电磁测量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在航空物探技术创新过程中,航空物探资料的综合研究和应用得到了加强,在基础地质、固体矿产勘查与评价、能源勘查与评价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在地下水资源调查、工程地质勘查、环境地质调查等方面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为满足国家资源勘查和环境评价对航空探测技术的需求,未来中国航空物探测量系统的分辨率、稳定性和实用性将进一步提高,航空物探在加强基础地质、固体矿产勘查、能源勘查等传统领域应用的基础上,将拓展及加强在深地探测、深海探测、深部地热调查、水资源调查、地质灾害调查、军事及测绘等领域的应用。
李怀渊,江民忠,陈国胜,全旭东,常树帅[8](2018)在《我国航空放射性测量进展及发展方向》文中研究说明简要回顾了我国航放测量技术的发展历史,分析了航放测量的技术现状,指出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航放测量技术体系。对60年来我国航放测量取得的重大进展和技术创新成果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总结,认为我国航放测量仪器设备研发和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技术创新成果从矿产勘查拓展到了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调查和环境调查与监测等领域。探讨了今后航放测量技术发展的7个主要方向:高精度大比例尺方向,放、重、磁、电综合集成化方向,无人值守和无人机方向,高原和高山无人区方向,成矿预测向多元信息综合方向,由地质找矿向环境调查方向扩展,科技创新和自主研发方向;梳理了航放测量工作中存在的6个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工作建议。
朱卫平,刘诗华,朱宏伟,徐璐平[9](2017)在《常用地球物理方法勘探深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地球物理勘探在地学研究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方法种类较多,在各类物探方法的具体工作中,了解相应方法所能探测到异常体的深度范围,对物探工作的开展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当前地面重力与磁法、常用的电法、放射性方法以及常用的各类航空物探方法在找矿等方面的众多实例勘探深度的研究,总结归纳了现阶段各种常用地球物理方法的勘探深度.总结发现目前重力勘探的找矿深度一般在400 m左右,最大可达到897 m;在地质构造研究方面勘探深度在1020 km之间,结合其他物探方法最深可达到150 km.目前磁法勘探找矿深度一般在400500 m,最大深度可达到989 m.电法勘探分支方法较多,多数电法的勘探深度在200300 m;瞬变电磁法的勘探深度集中在300400 m,最大可以达到1500 m;大地电磁法的勘探深度集中在700800 m,最大可达到1800 m以上.放射性勘探主要集中于地表至200 m以浅的放射性矿产勘探.并以典型实例说明各种物探方法可达到的最大深度,研究了影响各种地球物理方法勘探深度的因素,根据总结得到的各类地球物理方法勘探深度,对不同物探方法所适用的地质研究领域与深部找矿方向进行了展望,为实际工作的设计提供参考.
袁桂琴,熊盛青,孟庆敏,周锡华,林品荣,王书民,高文利,徐明才,史大年,李秋生[10](2011)在《地球物理勘查技术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矿产资源需求与保障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金属矿勘查已成为当前地质工作的重要任务。找矿深度的不断增加,使得找矿难度也随之加大,这就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提供了发展空间。本文对高精度航空磁测技术、航空电磁测量技术、航空放射性测量技术、航空重力测量技术、地面电磁测量技术、井中地球物理测量技术、金属矿地震勘探技术、天然地震流动台阵技术和深地震主动源剖面探测技术等进行了总结,较为全面地阐述了这些方法技术的研究及应用现状。这些方法技术是当前矿产勘查有效的地球物理方法技术,或是近年来研发的新方法、新技术,在新一轮的矿产勘查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地球物理勘查观测结果的多解性,又困扰着资料的正确推断解释,因此,如何正确选择和合理运用这些方法,充分发挥方法技术各自的优势,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重点围绕方法技术概况、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应用范围和应用条件、应用实例及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对金属矿勘查实践有所指导。
二、高精度大比例尺航磁在我国油气勘查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精度大比例尺航磁在我国油气勘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便携式XRF与高光谱的矿床快速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pXRF在矿床快速评价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
1.2.2 高光谱在矿床快速评价中的研究现状 |
1.2.3 基于pXRF和高光谱技术融合在矿床快速评价的研究现状 |
1.3 存在的问题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1.6 论文工作量及创新点 |
1.6.1 论文主要工作量 |
1.6.2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章 研究区地质背景 |
2.1 西藏廷有铜矿地质背景 |
2.1.1 区域大地构造背景 |
2.1.2 区域地质概况 |
2.1.3 矿区地质特征 |
2.2 威宁稀土矿地质背景 |
2.2.1 区域地质背景 |
2.2.2 矿床地质特征 |
第3章 样品采集、测试及数据处理 |
3.1 西藏廷有铜矿样品采集、测试及数据处理 |
3.1.1 样品采集 |
3.1.2 样品pXRF测试分析 |
3.1.3 样品室内实验室测试 |
3.1.4 样品数据处理 |
3.2 威宁沉积型稀土样品采集、测试及数据处理 |
3.2.1 样品采集 |
3.2.2 沉积型稀土La元素含量的室内实验室测定 |
3.2.3 沉积型稀土La元素含量的高光谱建模无损检测 |
3.2.4 XRF光谱与高光谱(Vis-NIR)数据融合综合建模 |
3.2.5 高光谱蚀变矿物识别及含量计算方法 |
3.3 小结 |
第4章 pXRF对西藏廷有铜矿快速评价研究 |
4.1 元素地球化学统计特征 |
4.1.1 pXRF测试分析与实验室化学分析元素统计特征 |
4.1.2 pXRF测试分析与实验室化学分析元素结果对比与分析 |
4.2 单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4.2.1 元素分布图 |
4.2.2 化探剖面对比 |
4.3 土壤地球综合化学异常特征对比 |
4.4 异常查证 |
4.5 小结 |
第5章 pXRF与便携式高光谱仪对威宁沉积型稀土矿的快速评价研究 |
5.1 元素统计特征 |
5.2 稀土高光谱模型建立与验证 |
5.2.1 样本集的划分 |
5.2.2 不同元素含量的光谱数据分析 |
5.2.3 光谱特征与分析 |
5.2.4 稀土La含量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5.3 基于光谱数据融合的稀土含量快速评价分析 |
5.3.1 Y元素特征 |
5.3.2 XRF光谱特征 |
5.3.3 pXRF与Vis-NIR光谱特征数据融合方法 |
5.3.4 数据融合特征 |
5.3.5 数据融合建模 |
5.4 基于地面高光谱的蚀变矿物研究与找矿分析 |
5.4.1 数据处理与矿物识别 |
5.4.2 矿区蚀变信息识别结果 |
5.4.3 矿区蚀变矿物组合特征与找矿分析 |
5.5 小结 |
第6章 基于便携式XRF与高光谱的矿床快速评价方法体系构建与验证 |
6.1 pXRF矿床快速评价方法分析 |
6.1.1 pXRF对区域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快速评价研究分析 |
6.1.2 pXRF对沉积型稀土大比例尺剖面快速评价研究分析 |
6.2 便携式高光谱仪矿床快速评价研究分析 |
6.3 基于便携式XRF与高光谱矿床快速评价方法综合分析 |
6.4 基于pXRF与高光谱矿床快速评价体系构建和技术融合 |
6.4.1 基于pXRF与高光谱矿床快速评价体系构建基础 |
6.4.2 基于pXRF与高光谱矿床快速评价体系构建与技术融合 |
6.5 基于pXRF与高光谱矿床快速评价体系的验证 |
6.6 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附录A Matlab编程相关代码 |
(2)厚覆盖区找矿“循环渐近式勘查技术体系”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厚覆盖区找矿难题 |
1.1 勘查选区难题 |
1.2 厚覆盖区地质信息探测难题 |
1.2.1 覆盖层厚度与找矿难度 |
(1)浅覆盖区: |
(2)厚覆盖区: |
(3)超厚覆盖区: |
1.2.2 覆盖层类型与找矿难度 |
1.2.3 矿体特征与找矿难度 |
1.3 多学科有效融合难题 |
2 科学技术问题与解决思路 |
2.1 穿透厚覆盖层探测科学技术问题 |
2.2 覆盖区勘查理论技术体系问题 |
2.3 解决思路 |
3 循环渐近式勘查技术体系组成 |
3.1 地质物探融合技术路线 |
3.2 “221”多学科勘查体系架构 |
3.3 “一选三定四阶段”勘查模式 |
3.4 “探测十法”方案 |
3.4.1 信息采集方法 |
(1)避免屏蔽法: |
(2)增强信号法: |
(3)定向窗口法: |
(4)测井法: |
(5)组合法: |
3.4.2 异常定性识别方法 |
(1)数据处理法: |
(2)模型对比法: |
(3)联合反演法: |
(4)模板解释法: |
(5)耦合递进识别法: |
3.5 勘查理论与找矿方法创新 |
3.5.1 探测方法技术研究方向 |
3.5.2 地质物探融合方法研究方向 |
3.5.3 勘查技术体系研究 |
4 应用实例 |
4.1 杨桥孜铜金矿勘查,创新综合勘查定位技术 |
4.1.1 基本情况 |
4.1.2 找矿难点与重、磁、CSAMT、CR法耦合定位技术应用 |
4.1.3 找矿效果 |
4.2 五河金矿整装勘查,循环勘查确定找矿靶区 |
4.2.1 基本情况 |
4.2.2 找矿难点与多阶段循环勘查过程 |
4.2.3 找矿成果 |
4.3 西湾大型铅锌矿勘查,重磁扫面定靶 |
4.3.1 基本情况 |
4.3.2 找矿难点与重磁扫面 |
4.3.3 找矿成果 |
5 讨论 |
6 结论和建议 |
(3)我国铀矿地质科技近十年的主要进展全文替换(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铀矿成矿理论创新 |
1.1 叠合复成因砂岩铀成矿 |
(1)铀源的叠合。 |
(2)铀成矿流体的叠合。 |
(3)铀成矿作用的叠合。 |
1.2 构造活动带砂岩铀成矿 |
1.3 热点深源热液铀成矿 |
2 铀矿地质研究、科学深钻及成矿预测进展 |
2.1 铀成矿类型和成矿区带新划分 |
2.2 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 |
2.3 铀矿地质基础研究创新 |
2.4 中国铀矿科学深钻(CUSD1) |
(1)重建相山盆地火山机构。 |
(2)建立标型剖面和深部勘查技术方法体系。 |
(3)铀多金属矿化发现及其成矿地质特征。 |
2.5 零价态金属铀的发现 |
2.6 新矿物的发现 |
(1)冕宁铀矿(mianningite, IMA 2014-072)。 |
(2)羟铅烧绿石(hydroxyplumbopyrochlore, IMA2018-145)。 |
(3)氧钠细晶石(oxynatromicrolite, IMA 2013-063)。 |
(4)栾锂云母(luanshiweiite, IMA2011-102)。 |
3 铀矿勘查技术创新 |
3.1 砂岩型铀矿快速评价技术 |
3.2 热液型铀矿攻深找盲技术 |
(1)深部盲矿地质评价技术体系。 |
(2)深部探测地球物理技术体系。 |
(3)深穿透地球化学技术体系。 |
(4)遥感影像特征纹理分形分析和亮温识别技术体系。 |
3.3 大数据找矿技术方法 |
(1)铀资源数据构建和存储管理。 |
(2)数据分析和各类信息提取。 |
(3)机器学习与智能找矿。 |
3.4 遥感高光谱技术 |
3.5 钻探工艺新技术 |
(1)研制成功高效耐久钻头。 |
(2)研发的交流变频电动顶驱式XD-35DB型地质岩心钻机,为国内外首台,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
(3)成功研制出P、H、N三种口径的复合式液动冲击器。 |
(4)成功研制出了适用于地浸砂岩铀矿卵砾石层钻进的胎体增强型孕镶金刚石钻头。 |
3.6 分析测试新技术新方法 |
(1)二次离子质谱分析技术。 |
(2)聚焦离子束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联用技术。 |
(3)基于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X-CT)的岩心三维扫描及铀矿物识别技术。 |
(4)激光烧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含铀矿物分析技术。 |
(5)基于单晶衍射仪建立了单晶晶体结构解析技术。 |
(6)分布式实验室检测技术。 |
4 重大找矿进展 |
5 展望 |
(1)大力加强铀资源重大基础前沿创新研究。 |
(2)大力发展砂岩型铀矿绿色智能勘查技术。 |
(3)大力发展热液型铀矿绿色智能化探测技术。 |
(4)发展放射性共伴生资源高效预测评价技术。 |
(5)持续推进铀矿科学深钻工程。 |
(4)隐伏金属矿勘查中物化探方法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矿产资源勘查中物化探方法技术组合 |
1.1 铜矿勘查常见物化探方法 |
1.2 铁矿勘查常见物化探方法 |
1.3 铅锌勘查常见物化探方法 |
1.4 钨钼勘查常见物化探方法 |
1.5 锡矿勘查常见物化探方法 |
2 物化探方法组合优化研究 |
2.1 提高物化探方法高适应性 |
2.2 提高物化探方法组合应用效果 |
2.3 提高物化探勘查精度 |
3 结语 |
(5)多旋翼无人机航磁多参量数据的自补偿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航磁补偿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航磁补偿研究现状 |
1.2.1 国内外航磁补偿模型研究 |
1.2.2 国内外航磁补偿参数求解算法研究 |
1.3 航磁补偿主要存在问题 |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研究路线 |
1.5 论文创新点 |
1.6 论文组织架构 |
第2章 航磁多参量数据测量技术 |
2.1 航磁测量简介 |
2.2 航磁测量系统 |
2.2.1 航磁飞行平台 |
2.2.2 航磁测量设备 |
2.3 航磁补偿系统 |
2.3.1 航磁补偿原理 |
2.3.2 航磁补偿设备 |
2.4 航磁数据处理 |
2.5 无人机航磁测量 |
2.6 航磁测量发展趋势 |
2.6.1 无人化探测系统 |
2.6.2 航磁全张量探测系统 |
2.6.3 无人化综合探测系统 |
2.6.4 无人化集群式综合探测系统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Tolles-Lawson模型的航磁总场综合自补偿研究 |
3.1 多旋翼无人机航磁系统组成 |
3.1.1 多旋翼无人机平台 |
3.1.2 航空磁力仪 |
3.1.3 雷达高度计 |
3.2 航磁系统误差研究 |
3.2.1 机电设备干扰 |
3.2.2 机动干扰 |
3.2.3 航磁传感器误差 |
3.3 综合误差补偿 |
3.4 航磁系统补偿测试 |
3.4.1 有人机航磁补偿测试 |
3.4.2 无人机航磁补偿测试 |
3.4.3 多旋翼无人机航磁补偿测试 |
3.5 航磁补偿误差及改进 |
3.5.1 补偿后误差分析 |
3.5.2 地磁场变化对补偿影响 |
3.5.3 卡尔曼滤波 |
3.5.4 基于卡尔曼滤波的补偿模型改进 |
3.6 无人机航磁系统测试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航磁水平梯度测量的自补偿研究 |
4.1 航磁梯度测量原理 |
4.2 航磁梯度补偿 |
4.2.1 航磁水平梯度误差来源 |
4.2.2 航磁水平梯度补偿 |
4.3 航磁水平梯度补偿测试 |
4.4 航磁梯度测量系统测试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自适应布谷鸟搜索航磁三分量自补偿研究 |
5.1 航磁测量系统中坐标转换 |
5.1.1 地理坐标系 |
5.1.2 载体坐标系 |
5.1.3 地理坐标转换到载体坐标 |
5.1.4 姿态转换误差 |
5.1.5 载体坐标转换到地理坐标 |
5.2 无人机载体干扰 |
5.3 综合补偿模型 |
5.4 自适应步长布谷鸟搜索算法 |
5.4.1 布谷鸟搜索算法 |
5.4.2 自适应步长布谷鸟搜索算法 |
5.4.3 补偿参数求解流程 |
5.5 补偿试验 |
5.5.1 姿态误差:地理坐标-载体坐标 |
5.5.2 姿态补偿:载体坐标-地理坐标 |
5.5.3 载体干扰补偿试验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基于高精度航磁补偿数据的地质找矿应用 |
6.1 工区概况 |
6.1.1 工区地质概况 |
6.1.2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
6.2 无人机航磁测量 |
6.2.1 任务设计 |
6.2.2 数据质量评价 |
6.3 航磁数据处理 |
6.3.1 航磁△T等值线图 |
6.3.2 航磁△T化极等值线图 |
6.4 航磁数据欧拉反演 |
6.4.1 欧拉反褶积 |
6.4.2 欧拉反演构造指数选取 |
6.4.3 工区航磁欧拉反演解 |
6.5 地质解释 |
6.5.1 工区断裂 |
6.5.2 工区岩浆岩 |
6.5.3 工区成矿带圈定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 |
7.1 研究成果及结论 |
7.2 存在问题及进一步研究思路 |
文献参考 |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6)“空天”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及其在铀资源勘查中的应用进展与发展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空天”高分辨率遥感技术方法 |
1.1航天高分辨率遥感技术 |
1.1.1航天高空间分辨率光学遥感技术 |
1.1.2航天高空间分辨率雷达遥感技术 |
1.1.3航天高光谱遥感技术 |
1.2航空高光谱遥感技术 |
1.3无人机载高光谱遥感技术 |
1.4铀资源勘查高分辨率遥感技术标准 |
1.5铀资源遥感勘查其他重要信息技术 |
2“空天”高分辨率遥感技术铀矿勘查应用进展 |
2.2航天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在热液型铀矿勘查中的应用进展 |
2.3航空高光谱遥感技术在火山岩型铀矿勘查中的应用进展 |
2.4航空高光谱遥感技术在花岗岩型铀矿勘查中的应用进展 |
2.5航空高光谱遥感技术在金、铜矿等金属矿产勘查中的应用进展 |
3“空天”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在铀资源“摸清家底”中的应用建议 |
3.1深化认识“空天”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在铀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
3.2实施我国铀资源“摸清家底”高光谱调查先锋行动 |
3.3加强技术攻关与技术标准规范制定 |
3.4加强“空天”分辨率遥感技术“走出去” |
4结论 |
(7)航空地球物理勘查科技创新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航空物探技术 |
1.1 航空磁测技术 |
1.2 航空重力测量技术 |
1.3 航空电磁测量技术 |
1.4 航空放射性测量技术 |
1.5 航空物探遥感综合测量技术 |
1.6 航空地球物理软件平台技术 |
1.7 高分辨综合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体系 |
2 航空物探应用 |
2.1 基础地质应用 |
2.2 固体矿产勘查与评价应用 |
2.3 能源勘查与评价应用 |
2.4 水文地质调查 |
2.5 工程地质、环境调查等领域应用 |
3 展望 |
3.1 航空物探技术创新 |
3.2 航空物探应用 |
3.3 航空地球物理勘查科学技术体系建设 |
4 结语 |
(8)我国航空放射性测量进展及发展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航放测量技术发展历史回顾 |
2 航放测量现状 |
2.1 航放测量工作程度 |
2.2 航放测量技术现状 |
3 航放测量重大技术进展 |
3.1 仪器设备方面的进展与创新 |
3.1.1 仪器设备更新换代 |
3.1.2 仪器设备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
3.2 航放生产方面的进展与成果 |
3.2.1 航放测量完成的工作量及直接成果 |
3.2.2 航放测量获得的间接成果 |
3.3 航放测量技术开发研究方面的进展与成果 |
4 航放测量技术发展方向 |
4.1 向高精度大比例尺方向发展 |
4.2 向放、重、磁、电综合集成化方向发展 |
4.3 向无人值守和无人机方向发展 |
4.4 向高原和高山无人区方向推进 |
4.5 成矿预测向多元信息综合方向发展 |
4.6 由地质找矿向环境调查方向扩展 |
4.7 向科技创新和自主研发方向发展 |
5 航放测量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
(9)常用地球物理方法勘探深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重力勘探 |
1.1 地面重力探测深度 |
1.1.1 重力在深部构造中的勘探深度 |
1.1.2 重力在金属矿勘探中的勘探深度 |
1.1.3 重力磁法联合找矿 |
1.2 航空重力的探测深度 |
1.3 小结与展望 |
2 磁法勘探 |
2.1 地面磁法 |
2.2 航空磁法 |
2.2.1 航空磁法的勘探深度 |
2.2.2 飞行高度对探测的影响 |
2.3 小结与展望 |
3 电磁法勘探 |
3.1 激发极化法 |
3.2 大地电磁法 |
3.3 瞬变电磁法 |
3.4 高密度电法 |
3.5 航空电磁法 |
3.5.1 时间域航空电磁法 |
3.5.2 频率域航空电磁法 |
3.5.3 音频磁场法 (AFMAG) |
3.6 小结与展望 |
4 放射性勘探 |
4.1 γ测量 |
4.2 射气测量 |
4.3 α径迹测量 |
4.4 航空放射性勘探 |
4.5 小结与展望 |
5 结论 |
5.1 本文对国内外各种地球物理方法在探矿方面的实例进行了分析, 对重力、磁法、电法、放射性等地球物理方法以及常用的航空物探方法在找矿时的勘探深度进行了总结. |
5.2 对常用的地球物理方法勘探深度进行了总结, 为物探工作提供指导, 特别是对需求越来越大的深部找矿工作. |
(10)地球物理勘查技术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航空磁测技术 |
1.1 中高山区高精度航空磁测方法 |
1.1.1 方法简介 |
1.1.2 技术特点 |
(1) 目前用于中高山区航磁测量系统有很多种。 |
(2) 在数据处理和解释方法方面主要发展了以下技术。 |
1.1.3 使用范围 |
1.1.4 采样要求 |
1.1.5 推广应用情况及效果 |
1.1.6 问题讨论 |
1.2 高分辨率航空磁测技术 |
1.2.1 方法简介 |
1.2.2 技术特点 |
1.2.3 使用范围 |
1.2.4 采样要求 |
1.2.5 推广使用情况及效果 |
1.2.6 问题讨论 |
2 航空电磁测量技术 |
2.1 频率域航空电磁测量技术 |
2.1.1 技术简介 |
(1) 基本原理: |
(2) 技术特点: |
2.1.2 技术要点 |
2.1.3 技术支持单位或知识产权情况 |
2.1.4 应用范围和条件 |
2.1.5 应用实例 |
2.1.6 应用效果 |
2.2 勘探深度更大的时间域航空电磁法 |
2.2.1 技术简介 |
(1) 基本原理: |
(2) 技术特点: |
2.2.2 技术要点 |
2.2.3 研究现状 |
2.2.4 应用范围和条件 |
2.2.5 应用实例 |
2.2.6 应用效果 |
2.3 问题讨论 |
2.4 结论 |
3 航空放射性测量技术 |
3.1 技术简介 |
3.2 基本原理、技术特点 |
3.2.1 航空多道伽玛能谱仪 |
3.2.2 飞机类型 |
3.3 使用范围 |
3.3.1 在区域铀矿勘查中的应用 |
3.3.2 在石油天然气勘查中的应用 |
3.3.3 在找金及多金属勘查中的应用 |
3.3.4 在寻找钾盐中的应用 |
3.3.5 在环境辐射水平评价中的应用 |
3.3.6 在寻找地热和地下水中的应用 |
3.4 采样要求, 样品制备 |
3.5 推广应用情况及效果 |
3.6 问题讨论 |
3.7 结论 |
4 航空重力测量技术 |
4.1 技术简介 |
4.2 技术要点 |
4.2.1 基本原理 |
4.2.2 航空重力仪 |
4.2.3 飞机类型 |
4.2.4 导航定位系统 |
4.2.5 数据处理软件 |
4.3 使用范围 |
4.3.1 在地球深部构造及地壳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
4.3.2 在划分大地构造单元中的应用 |
4.3.3 在石油及天然气勘探中的应用 |
4.3.4 在寻找钾盐中的应用 |
4.3.5 在金属矿勘探中的应用 |
4.3.6 在寻找地热和地下水中的应用 |
4.4 技术要求 |
4.5 推广应用情况及效果 |
4.6 问题讨论 |
4.7 结论 |
5 大深度、高分辨率电磁法测量技术 |
5.1 技术简介 |
5.1.1 基本原理 |
5.1.2 技术特点 |
(1) 大功率发射机: |
(2) 分布式接收机: |
5.1.3 技术要点 |
5.2 应用范围和条件 |
5.3 应用实例 |
5.3.1 在北京延庆石槽铜矿进行方法技术有效性 试验 |
5.3.2 在西藏昂仁朱诺斑岩型铜矿区的应用 |
5.4 讨论 |
5.5 结论 |
6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 |
6.1 技术简介 |
6.1.1 CSAMT方法原理 |
6.1.2 技术特点 |
(1) 工作效率高。 |
(2) 勘探深度大。 |
(3) 垂向分辨率高。 |
(4) 水平方向分辨能力强。 |
(5) 地形影响小。 |
(6) 高阻的屏蔽作用小。 |
6.1.3 工作方法 |
(1) 资料收集与现场踏勘: |
(2) 测网布置: |
(3) 装置与参数选择: |
(4) 场源布设: |
(5) 接收装置布设: |
(6) 质量检查与评价: |
(7) 使用的仪器设备: |
(8) 反演解释方法: |
6.2 应用条件和范围 |
6.3 应用实例与效果 |
6.3.1 CSAMT在金属矿勘查中的应用 |
6.3.2 CSAMT在地热勘查中的应用 |
6.3.3 CSAMT在工程勘查中的应用 |
6.3.4 CSAMT法在石油天然气、铀矿等其他勘查 中的应用 |
6.4 问题讨论 |
6.5 结论 |
7 井中地球物理测量技术 |
7.1 技术简介 |
7.1.1 井中磁测 |
(1) 基本原理: |
(2) 技术特点: |
(3) 技术要点: |
(4) 应用范围和条件: |
7.1.2 井中激发极化法 |
(1) 基本原理: |
(2) 技术特点: |
(3) 技术要点: |
(4) 应用范围和条件: |
7.1.3 地-井瞬变电磁法 |
(1) 基本原理: |
(2) 技术特点: |
(3) 技术要点: |
(4) 应用范围和条件: |
7.1.4 井中电磁波法 |
(1) 基本原理: |
(2) 技术特点: |
(3) 应用范围和条件。 |
7.1.5 井中声波透视法 |
(1) 基本原理和特点。 |
(2) 应用范围和条件: |
7.2 应用实例与效果 |
7.2.1 井中磁测 |
(1) 矿与矿化层总厚度47.10m, 共5层: |
(2) 井旁异常。 |
7.2.2 井中激发极化法 |
7.2.3 地-井瞬变电磁法 (TEM) |
7.2.4 井中电磁波法 |
7.2.5 井中声波透视法 |
7.3 问题讨论 |
7.4 结论 |
8 金属矿地震勘探技术 |
8.1 方法简介 |
8.2 技术特点 |
8.2.1 反射波法 |
8.2.2 折射波方法 |
8.2.3 散射波法 |
8.2.4 地震层析成像方法 |
8.2.5 VSP方法 |
8.3 使用范围 |
8.3.1 探测控矿构造 |
8.3.2 探测沉积金属矿床或层控金属矿床 |
8.3.3 寻找成矿地质体、侵入岩体和喷发岩筒 |
8.3.4 研究基岩起伏 |
8.3.5 探测深部构造 |
8.3.6 探测块状硫化物矿体 |
8.4 应用效果和实例 |
8.4.1 探测似层状金属矿 |
8.4.2 探测与金属矿有关的不均匀体 |
8.4.3 探测控矿构造 |
8.4.4 探测控矿断层 |
8.4.5 探测不同岩性的接触带 |
8.4.6 探测隐伏岩体、侵入岩体和喷发岩筒 |
8.4.7 成矿区带勘查 |
8.4.8 大尺度成矿构造调查 |
8.5 问题讨论 |
8.6 结论 |
9 天然地震流动台阵观测技术 |
9.1 方法简介与技术特点 |
9.2 基本原理 |
9.2.1 地震层析成像方法 |
9.2.2 接收函数成像方法 |
9.2.3 震源机制解与地震定位方法 |
9.2.4 地震波各向异性研究方法 |
9.3 天然地震流动台阵观测研究工作流程与技术 要求 |
9.3.1 天然地震流动观测台阵的设计 |
9.3.2 野外地震观测仪器的选择与准备 |
(1) 频带范围。 |
(2) 检波器类型。 |
(3) 时间精度。 |
(4) 仪器一致性。 |
9.3.3 野外数据采集 |
(1) 台站架设: |
(2) 参数设置: |
(3) 日常维护: |
(4) 取数与编录: |
9.3.4 数据处理 |
9.3.5 结果的地质解释 |
9.4 应用实例 |
9.5 技术的优缺点 |
(1) 分辨率较低: |
(2) 研究周期较长: |
9.6 讨论与结论 |
10 深地震主动源剖面探测技术 |
10.1 方法简介 |
10.2 技术特点 |
10.2.1 深地震反射剖面法 |
10.2.2 宽角反射与折射法 |
10.3 使用范围 |
10.3.1 深地震反射剖面 |
10.3.2 深地震宽角反射与折射剖面 |
10.4 技术要求 |
10.4.1 深地震反射剖面 |
10.4.2 深地震宽角反射与折射剖面 |
10.5 应用实例和效果 |
10.5.1 深地震反射剖面 |
10.5.2 深地震宽角反射与折射剖面 |
10.6 问题讨论 |
10.7 结论 |
四、高精度大比例尺航磁在我国油气勘查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便携式XRF与高光谱的矿床快速评价方法研究[D]. 曹发生. 成都理工大学, 2021
- [2]厚覆盖区找矿“循环渐近式勘查技术体系”与应用[J]. 汪青松,张金会,张顺林,张家嘉,产思维,程培生,崔先文,张凯. 地质论评, 2021(04)
- [3]我国铀矿地质科技近十年的主要进展全文替换[J]. 李子颖,秦明宽,范洪海,蔡煜琦,程纪星,郭冬发,叶发旺,范光,刘晓阳.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21(04)
- [4]隐伏金属矿勘查中物化探方法技术应用研究[J]. 邱堂勇. 世界有色金属, 2021(11)
- [5]多旋翼无人机航磁多参量数据的自补偿方法研究[D]. 乔中坤. 吉林大学, 2021(01)
- [6]“空天”高分辨率遥感技术及其在铀资源勘查中的应用进展与发展建议[J]. 叶发旺,张川,李瀚波,余长发,刘洪成,孟树,邱骏挺,童勤龙,田丰,秦凯,武鼎,郭帮杰,裴承凯,朱黎江,车永飞,任梦如,田青林. 铀矿地质, 2021(03)
- [7]航空地球物理勘查科技创新与应用[J]. 熊盛青. 地质力学学报, 2020(05)
- [8]我国航空放射性测量进展及发展方向[J]. 李怀渊,江民忠,陈国胜,全旭东,常树帅. 物探与化探, 2018(04)
- [9]常用地球物理方法勘探深度研究[J]. 朱卫平,刘诗华,朱宏伟,徐璐平.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7(06)
- [10]地球物理勘查技术与应用研究[J]. 袁桂琴,熊盛青,孟庆敏,周锡华,林品荣,王书民,高文利,徐明才,史大年,李秋生. 地质学报, 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