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伤性鼻中隔脓肿二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汪永新[1](2011)在《经鼻神经内镜治疗前颅底病变的应用解剖研究及其临床应用》文中指出目的:颅底外科作为神经外科学与耳鼻咽喉科学及颌面外科学的一个交叉学科,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然而由于前颅底的毗邻结构解剖关系复杂,发生于此的病变因解剖位置深在,手术不易充分暴露和彻底切除,容易造成术后畸形、功能障碍或发生其他并发症。而经鼻内镜则是一种比较古老的技术,随着光学、机械及电子技术的进步,近十年来获得了新的生命。经鼻内镜可以取代传统的显微镜,经由天然的鼻腔空隙,直接进到蝶鞍部和前、中、后颅底,直视下处理这些部位的病变,损伤小,恢复快,没有美容问题。经鼻内镜技术和颅底外科的结合,极大地促进了颅底外科的发展,不仅丰富了颅底外科的治疗手段,而且拓宽了颅底外科的诊疗范围,使颅底外科不仅能处理中线区域病变,还向侧颅底区域发展。然而,由于颅底区域解剖结构复杂,颅底外侧面的解剖对于神经外科医生来说不够熟悉。鼻腔空间不大,可供操作的范围有限。而且内镜对于神经外科医生来说,不仅视野与显微镜不同,而且操作时也不固定,随着器械的进出鼻道随时变化,使初学者难以适应。陌生部位的解剖知识缺乏和对于内镜操作技术的不习惯,成为妨碍神经外科医生介入这一领域的两大难点。另一方面,内镜在国内外的发展很不平衡,在发达国家及我国发达地区发展迅猛,而在西部地区尤其新疆仍处在初始阶段。本研究的目的就是:1)通过对内镜下前颅底的应用解剖进行观察和测量。以丰富和掌握内镜前颅底手术所需的内镜下解剖知识;2)通过在尸体头颅标本上的模拟训练,熟悉和掌握开展内镜前颅底手术所需的解剖知识,并习惯内镜下操作;3)然后将神经内镜应用于临床,治疗前颅底常见疾病如脑脊液鼻漏、视神经管减压、各种前颅窝底肿瘤等,提高手术安全性及有效性,以期提高神经内镜诊疗水平及颅底外科诊疗水平。由于经蝶垂体瘤手术已趋于成熟,不在本研究的范围内。方法:本研究分三阶段进行:1)首先对10具20侧颅骨标本的颅底外侧面以及矢状剖面骨性鼻腔的相关解剖标志及其相互之间的距离和角度进行观察和测量。然后对6具12侧经过灌注的尸体头颅进行内镜下观察和描述;2)于内镜下在2具4侧颅骨干标本,和4具8侧尸体头颅上完成几种模拟手术:内镜下蝶窦切开术;内镜下筛窦手术;内镜下视神经管减压术;以及内镜下眶减压术等;3)于解剖研究和内镜模拟手术完成的前提下,将该技术应用于临床,对前颅底常见病,如创伤性视神经损伤,各种原因脑脊液鼻漏,前颅底良性肿瘤等进行治疗。结果:1)鼻棘点至鞍结节的平均距离为69.2±4.8mm。鼻棘点至前床突的平均距离为72.9±3.9mm。即在手术中器械深入鼻腔6~7cm时就要提防进入中颅窝的可能;2)鼻棘点至视神经管眶口内侧中点的平均距离为63.4±5.3mm。鼻棘点至视神经管颅口内侧中点的平均距离为69.3±4.9mm。鼻小柱基点至视神经管颅口的距离为78.3±4.5mm。表明在行视神经减压术或眶尖部手术时距离鼻棘点超过50mm以上时就应十分小心,过深操作有可能进入中颅窝甚至损伤颈内动脉;3)蝶窦开口至视神经管颅口,也是二者间最短距离,平均为15.3±3.8mm,蝶窦开口与视神经管联线与正中矢状面之间的夹角平均为63±7.9°。因此打开蝶窦后,向蝶窦开口的外上方约1.5cm的部位寻找,有利于发现视神经管;4)视神经管内壁的毗邻:位于蝶窦外侧3侧(25%),位于筛窦外侧3侧(25%),位于蝶窦和筛窦之间最常见,占6侧(50%)。因此寻找视神经管的另一方法为在蝶筛交界处寻找,大部分视神经管位于蝶筛交界或其附近区域;5)鼻棘点至鞍结节的平均距离为69.2±4.8mm,据此可定位垂体前界。在此处操作如深入超过60mm,应提防损伤颈内动脉。(6)内镜为二维图像,管状视野有鱼眼镜头效应,解剖结构失真变形较严重,镜头角度越大,这种改变就越明显,与普通解剖学观察的差别就越大。因此熟练掌握内镜解剖,反复练习,习惯这种视野,有助于克服内镜图像失真所引起的盲目性和迷失感;7)内镜治疗13例无光感视神经损伤患者,随访3~12个月,7例视力有不同程度恢复;6例无效。视力恢复多于术后1~2周出现,约2个月后停止。视力提高一个级别3例,2个级别1例,3个级别1例,4个级别2例。总有效率53.8%(7/13)。按受伤后视力丧失至手术时间分为3~7天组,8~14天组,15~21天组和21天以上组,各组间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治疗17例创伤性视神经损伤患者共18眼,10例视力有不同程度恢复;8眼无效。视力提高一个级别5例,2个级别2例,3个级别1例,4个级别2例,总有效率55.6%(10/18);9)内镜治疗7例医源性脑脊液鼻漏,漏口均在原手术部位,一次修补成功;10)共治疗24例脑脊液鼻漏患者,内镜组共13例15次手术13次成功,手术成功率为86.6%;开颅组11例12次手术10次成功,手术成功率为83.3%;两组一次手术成功率及二次手术成功率均无明显差异;11)内镜下治疗蝶筛窦骨化纤维瘤1例,近全切除,病理为:青少年型骨化纤维瘤,术后患侧眼视力明显恢复。结论:1)对于术前无光感的视神经损伤患者,仍应行视神经管减压术以挽救其视力;2)视神经损伤后视力的恢复主要取决于视神经受伤机制及程度,与时间关系不大,因此只要患者有治疗意愿,无论伤后多久,都应该进行手术以挽救视力;3)经鼻内镜处理前颅底区域病变能最大限度的暴露病变区域,而又不加重对脑的牵拉损伤,保留了正常的神经血管结构,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和致残率。具有微创、无颅面切口,病人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在一系列临床手术中展示了常规开颅手术和鼻外进路无法替代的优势;4)在熟练掌握颅底相关解剖知识,并经过严格内镜操作训练后,经鼻内镜治疗前颅底病变有很高的安全性。
张洪庆[2](2011)在《鼻内镜下陈旧性外伤性歪鼻畸形的矫治》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经梨状孔切口治疗陈旧性外伤性歪鼻畸形的疗效。方法:5例陈旧性外伤性歪鼻畸形的患者,男性4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28岁,查体见外鼻不同程度的歪斜,主诉均为鼻塞,伴随症状主要有头痛、流涕。外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22个月,5例患者均接受了鼻内镜下歪鼻矫正手术,对于伴有鼻甲肥大、鼻窦炎的患者,术中同时行鼻甲部分切除及鼻窦开放术。结果:术后4例外形恢复正常,疗效评估为优;1例外形改善,疗效评估为良。鼻塞、头痛等症状明显缓解。在平均14个月的随访时间内,外鼻无疤痕形成,且未出现再次偏斜,鼻内镜复查见双侧鼻腔通畅,鼻中隔无穿孔,鼻甲无肥大。结论:鼻内镜下经梨状孔切口行歪鼻矫正术是治疗陈旧性外伤性歪鼻畸形的有效方法,能同时解决外鼻美学和鼻腔功能的问题,并具有精确、微创等优点。
许益飞,施晓琼,韩小江,朱元奉,傅崇人,贾皖宁[3](2009)在《少见鼻中隔脓肿二例》文中指出 鼻中隔脓肿多见于鼻外伤或鼻中隔手术,2006-2007年我科诊治2例病因不典型的少见鼻中隔脓肿患者,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例1:女性,23岁,于2006年8月17日因鼻背肿痛伴左鼻塞3 d来我科就诊。查体:鼻背红肿,轻微压痛,右鼻腔未见明显异常;左鼻腔可见鼻中隔中甲下缘水
陈合新,黄钻宏,李琦[4](2000)在《小儿鼻中隔脓肿和血肿12例临床分析》文中指出
阎忠[5](1956)在《外伤性斜鼻手指复位术的治疗(13例报告)》文中提出 鼻突出于面部,易受外伤。鼻受外伤发生鼻骨骨折及鼻中隔脱位或软骨破裂引起鼻外部软组织变形而形成斜鼻。鼻受外伤形成斜鼻的同时,经常伴有各种并发症:鼻中隔偏曲,鼻中隔血肿,鼻中隔脓肿,鼻中隔穿孔等,若前额窦内墙或筛骨重直板发生骨折,脑脊髓液由鼻腔流出,情况较严重,此为颅内并发症之征。鼻受外伤的原因不同,其变形的情况也不同。如一侧受外伤骨折,该侧鼻骨内陷,而另一侧鼻骨扭转。不论外
孔勇刚,焦沃尔,陶泽璋,陈始明[6](2021)在《变应原免疫治疗对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按变应原种类可将变应性鼻炎(AR)分为季节性AR和常年性AR,季节性AR主要由室外过敏原如植物花粉传播诱发,而常年性AR则主要由尘螨、动物皮屑、霉菌等引起。AR的治疗药物众多,但是均只能暂时缓解症状,并有部分患者未能获得满意疗效[1]。针对此类患者,变应原免疫疗法(allergen immunotherapy,AIT)则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AIT分为变应原皮下免疫治疗(subcutaneous immunotherapy,SCIT)和舌下免疫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SLIT),SCIT为皮下注射变应原制剂,初始阶段8~15周,
于芳芳,崔颀,姜松磊[7](2021)在《正中孤立中切牙二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正中孤立中切牙是一种罕见的牙齿发育异常,可发生于上颌和(或)下颌、乳牙列和(或)恒牙列。本文报道2例正中孤立中切牙患者的临床情况及治疗过程,以供临床参考。
沈亭亭[8](2021)在《一例阿达木单抗治疗关节型银屑病出现过敏性紫癜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及目的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发病机制尚未清楚的系统性小血管炎。目前认为病原体感染、食物、药物等均可诱发本病,诱导体内发生III型变态反应,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在血管周围发生炎症反应。过敏性紫癜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不伴有血小板减少的双下肢瘀点瘀斑。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免疫介导的复杂性疾病,与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有关,该病主要特征为皮肤红斑基础上覆盖厚层白色鳞屑,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如关节、心血管、消化及泌尿系统。阿达木单抗是一种全人源性的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阻断剂,能够有效地抑制TNF-α参与的多种炎症反应。本研究是通过对一位使用阿达木单抗治疗关节型银屑病出现过敏性紫癜的患者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及治疗,并结合文献讨论相关病因及机制,提高对阿达木单抗导致血管炎不良反应的认识,为后续的临床决策提供一些思路。研究对象及方法一、研究对象58岁男性,因“下肢皮疹19天,加重4天”就诊。二、研究方法1、体格检查发现,患者双下肢及双足背部出现瘀点瘀斑,触诊患者腹部发现压痛明显,双下肢肌肉压痛,膝关节压痛明显,活动稍受限。2、对患者进行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等入院常规静脉血检,行免疫检查排查病毒性肝炎、HIV感染等。3、对患者进行腹部放射线、胸部及腹盆腔CT平扫、右上臂表浅肿物超声等影像学检查。4、对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及十二指肠降部组织病理检查。5、对患者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及抑制变态反应治疗。6、阅览相关文献,对该不良反应的诊断、鉴别诊断、处理、和可能的发病原因及机制进行讨论,加深对阿达木单抗使用中可能导致血管炎的认识。结果根据患者各种入院前后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辅助检查、影像学辅助检查以及组织病理活检等一系列结果,患者可诊断为:1、腹型过敏性紫癜;2、关节型银屑病;3、(右肺上叶及下叶斜裂)孤立性肺结节;4、(左肺上叶)肺大疱;5、盆腔积液;6、十二指肠降部糜烂;7、慢性非萎缩性胃炎;8、(右侧)单纯性肾囊肿;9、腹腔积液。患者入住我院后出现呕血及黑便,经过积极抗变态反应及加强补液支持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本研究通过对一例阿达木单抗治疗关节型银屑病出现过敏性紫癜患者的病例研究以及相关文献的回顾,明确了诊断,讨论了TNF-α抑制剂治疗银屑病时发生血管炎的可能原因及机制,同时也探讨了TNF-α抑制剂对血管炎疾病的矛盾现象,提高了对TNF-α抑制剂使用过程出现血管炎现象的认识,从而为后续的临床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
蔡菁菁,宋红毛,戴俊,尚静,李峰,徐敏,怀德,程雷[9](2020)在《鼻内镜下鼻腔自体材料即时脑脊液鼻漏修补术(附11例报告)》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采用鼻腔自体材料即时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8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住院行鼻内镜手术术中发生脑脊液鼻漏的11例患者临床资料,11例患者初始疾病:鼻息肉伴鼻窦炎3例,鼻腔乳头状瘤1例,鼻腔恶性淋巴瘤2例,鼻腔恶性黑色素瘤2例,鼻颅底肿瘤3例。脑脊液鼻漏病因均为医源性,漏出部位为筛板3例,筛顶5例(含双侧筛顶1例),蝶窦顶壁2例,蝶窦外侧壁1例。脑脊液鼻漏发生后均即时行带蒂鼻中隔或中鼻甲黏膜瓣、钩突黏膜、中鼻甲骨等自体材料修补手术。结果 11例患者均一次修补成功,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6月以上,未见再发脑脊液鼻漏。结论鼻内镜下鼻腔自体材料即行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具有取材方便及便于固定,带蒂的移植组织血供丰富易存活,相同的组织结构保证腺体的分泌功能,能有效避免鼻腔干燥等不适症状发生等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和微创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航[10](2020)在《经鼻内镜术后颅内感染与脑梗死关系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经鼻内镜鞍区术后颅内感染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10月-2018年9月间,早期全面开展经鼻蝶内窥镜手术期间,收治的699例鞍区及鞍旁肿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行内镜下经鼻蝶窦手术治疗的患者141例;同期行开颅手术治疗的患者558例。经鼻内镜术后颅内感染21例,5例发生脑梗死;开颅术后颅内感染39例,2例发生脑梗死。首先将传统开颅及经鼻蝶术后颅内感染并发脑梗死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其次对经鼻内镜术后脑梗死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术后颅内感染伴发脑梗死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术后预防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回顾性分析经鼻内镜术后颅内感染21例,脑梗死5例(23.81%);开颅患者颅内感染39例,2例(5.13%)患者发生脑梗死。传统开颅及经鼻蝶两组术式在颅内感染后脑梗死发生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且经鼻内镜颅内感染后脑梗死发生率显着高于传统开颅组。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年龄大于60岁(P<0.001)、糖尿病(P<0.05)、高血压(P=0.021)、颅内感染(P<0.001)是术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P=0.037)及颅内感染(P=0.003)是术后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60岁(P=0.109)不是术后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即患者术前患有高血压及术后颅内感染导致患者术后出现脑梗死的风险更高。结论本研究初步表明,本中心在早期开展经鼻蝶内窥镜手术技术逐步成熟期间,内镜手术显着高于开颅术后感染相关脑梗死的发生率,且经鼻蝶术后颅内感染可增加脑梗死概率。随着手术技术的日趋成熟和感染防控措施的逐步完善,感染及其后期导致的脑梗死发生率有望逐步下降。虽然神经外科手术后脑梗死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但内窥镜经鼻蝶手术脑梗死感染后脑梗死并发症后果严重,因此内窥镜手术严格控制颅内感染更显重要。
二、外伤性鼻中隔脓肿二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外伤性鼻中隔脓肿二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经鼻神经内镜治疗前颅底病变的应用解剖研究及其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前颅底应用解剖学研究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颅骨干标本的观察和测量 |
1.1 材料与方法 |
1.2 结果 |
2. 头颅湿性标本的观察和测量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附图 |
第二部分 内镜下经鼻入路解剖学观察研究及模拟手术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干性标本模拟入路及观察 |
1.1 材料与方法 |
1.2 结果 |
2. 尸头标本内镜模拟手术 |
2.1 材料和方法 |
2.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附图 |
第三部分 经鼻内镜在前颅底外科的临床应用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无光感的创伤性视神经损伤患者行内镜视神经管减压的临床价值 |
1.1 材料与方法 |
1.2 结果 |
1.3 讨论 |
1.4 小结 |
2. 内镜下视神经减压术治疗创伤性视神经损伤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2.4 小结 |
3. 经鼻内镜修补治疗脑脊液鼻漏的临床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 |
3.3 讨论 |
3.4 小结 |
4. 医源性脑脊液鼻漏的内镜治疗 |
4.1 材料与方法 |
4.2 结果 |
4.3 讨论 |
4.4 小结 |
5.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的神经内镜治疗 |
5.1 材料与方法 |
5.2 结果 |
5.3 讨论 |
5.4 小结 |
6. 神经内镜下切除前颅窝底蝶筛窦骨化性纤维瘤 |
6.1 材料与方法 |
6.2 结果 |
6.3 讨论 |
6.4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文章 |
个人简介 |
导师评阅表 |
(2)鼻内镜下陈旧性外伤性歪鼻畸形的矫治(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目次 |
1 引言 |
2 对象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术前准备 |
2.3 手术操作步骤 |
2.4 术后处理 |
2.5 术后随访 |
2.6 疗效评估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文章 |
(6)变应原免疫治疗对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AIT与AR |
2 AIT与先天性免疫细胞 |
2.1 AIT与上皮细胞 |
2.2 AIT与树突状细胞 |
2.3 AIT与炎性细胞 |
3 AIT与适应性免疫细胞 |
3.1 AIT与Th1/Th2细胞 |
3.2 AIT与Treg细胞 |
3.3 AIT与B细胞 |
4 总结与展望 |
(8)一例阿达木单抗治疗关节型银屑病出现过敏性紫癜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1.1 银屑病相关介绍 |
1.2 TNF-α及TNF-α阻断剂相关介绍 |
1.3 阿达木单抗相关介绍 |
1.4 概述 |
2.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1.1 一般情况 |
2.1.2 病史情况 |
2.1.3 入院时体格检查 |
2.2 方法 |
2.2.1 一般情况的采集 |
2.2.2 心电图检查 |
2.2.3 腹部放射线扫描 |
2.2.4 CT平扫 |
2.2.5 超声检查 |
2.2.6 胃镜检查 |
3.结果 |
3.1 体征情况 |
3.2 实验室检查 |
3.3 影像学检查 |
3.4 其他检查 |
3.5 入院期间病情转归 |
4.讨论 |
4.1 诊断 |
4.1.1 诊断标准 |
4.1.2 本例患者的诊断 |
4.1.3 本例患者的鉴别诊断 |
4.2 治疗 |
4.3 病因及机制的探讨 |
4.4 国内外文献复习 |
4.4.1 国外文献复习 |
4.4.1.1 阿达木单抗治疗时出现HSP病例情况 |
4.4.1.2 TNF-α拮抗剂治疗时出现血管炎病例情况 |
4.4.1.3 国外文献回顾小结 |
4.4.2 国内文献复习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课题综述 TNF-α抑制剂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9)鼻内镜下鼻腔自体材料即时脑脊液鼻漏修补术(附1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2 治疗方法 |
2.1 手术方法 |
2.2 术后处理 |
3 典型病例 |
结果 |
讨论 |
(10)经鼻内镜术后颅内感染与脑梗死关系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1 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3 临床资料 |
1.4 影像学资料 |
1.5 治疗方案 |
1.6 颅内感染诊断标准 |
1.7 脑梗死诊断标准 |
1.8 手术方法 |
1.9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开颅及经鼻蝶术后颅内感染并发脑梗死发生率的统计学分析 |
2.2 经鼻蝶术后颅内感染情况 |
2.3 单因素分析的经鼻蝶术后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
2.4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3 讨论 |
3.1 经鼻内镜术后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
3.2 术后颅内感染继发脑缺血性并发症的原因及机制 |
3.3 降低术后颅内感染后脑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经鼻蝶入路鞍区术后脑缺血性并发症研究概况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外伤性鼻中隔脓肿二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经鼻神经内镜治疗前颅底病变的应用解剖研究及其临床应用[D]. 汪永新. 新疆医科大学, 2011(06)
- [2]鼻内镜下陈旧性外伤性歪鼻畸形的矫治[D]. 张洪庆. 浙江大学, 2011(01)
- [3]少见鼻中隔脓肿二例[J]. 许益飞,施晓琼,韩小江,朱元奉,傅崇人,贾皖宁.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2009(04)
- [4]小儿鼻中隔脓肿和血肿12例临床分析[J]. 陈合新,黄钻宏,李琦. 实用医学杂志, 2000(09)
- [5]外伤性斜鼻手指复位术的治疗(13例报告)[J]. 阎忠. 哈医学报, 1956(03)
- [6]变应原免疫治疗对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孔勇刚,焦沃尔,陶泽璋,陈始明.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1(12)
- [7]正中孤立中切牙二例[J]. 于芳芳,崔颀,姜松磊.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1(04)
- [8]一例阿达木单抗治疗关节型银屑病出现过敏性紫癜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D]. 沈亭亭.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9]鼻内镜下鼻腔自体材料即时脑脊液鼻漏修补术(附11例报告)[J]. 蔡菁菁,宋红毛,戴俊,尚静,李峰,徐敏,怀德,程雷.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20(04)
- [10]经鼻内镜术后颅内感染与脑梗死关系的临床研究[D]. 王航.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