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柔版印刷油墨的有机硅添加剂

用于柔版印刷油墨的有机硅添加剂

一、柔性版印刷油墨硅氧烷添加剂(论文文献综述)

吴静[1](2020)在《纸基检测芯片的制备及其比色检测方法的应用》文中指出自2007年Whitesides团队率先提出纸基微流控芯片的概念后,利用纸设计微流控检测芯片逐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由于纸基检测芯片具有造价低廉、环境友好、生物相容性较好等诸多优点,因此在环境监测、食品安全控制、医学诊断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但是,纸基检测芯片目前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此,本论文提出了几种纸基芯片的更加便捷稳定的构建方法,分别致力于解决基于光反射结果分析方法的比色检测因线性范围窄导致准确度低,常见纸基芯片制备方法亲疏水边界分辨率低,纸基检测芯片结果表达不直观,以及实现纸基芯片比色检测图案化过程繁琐等问题。主要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紫外光固化-丝网印刷方法快速制备图案化的纸基芯片,并基于光透射的结果分析方法应用于环境监测领域,实现了水体中铜、铁、镍离子的定量分析。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测得的三种离子的检测限相差不大,但检测结果的线性范围扩大了10倍,准确性更高。另外,在对抗干扰能力以及实际环境样品的研究时发现,检测结果显示出良好的特异性,表明了本研究提出方法的实际应用可行性。(2)由于纸基芯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溶液在纸基上的流动速度直接影响了检测过程的速度以及检测效果。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纸基芯片构建方法,通过将图案化的掩膜和紫外光固化-丝网印刷方法结合起来,制备了印刷分辨率较高、吸液能力强、液体传输效率较高的纸基芯片。通过在纸基上黏贴图案化的掩膜,不但实现了只需一块印版即可达到多种图案化纸基芯片的制备,提高了印版的使用率;而且,与传统的丝网印刷方法相比,提高了纸基微流通道制备的分辨率。另外,芯片上的疏水边界能够有效阻碍常见有机溶液的泄漏。(3)将借助掩膜的UV固化丝网印刷方法制备的纸基芯片应用于食品安全控制领域,分别基于长度法和角度法制备纸基检测器件用于牛奶中氯离子含量的测定,无需借助任何外界工具就能实现检测结果的直接读取,简化了操作步骤,提高了用户友好性。其中,基于长度法检测的纸基器件设计有透明刻度尺,通过测量显色区域的直径实现氯离子的定量检测;而基于角度法检测的纸基器件,通过转动指针即可判断样品中氯离子浓度是否超过了0.14%,实现样品中氯离子浓度的定性以及半定量检测。(4)通过对纸基表面进行电荷和浸润性调控,构建无疏水边界的纸基检测芯片,借助生物活性墨水笔的使用实现图案化及点阵检测结果显示,简化了预制纸基检测芯片的步骤,进一步提高了纸基检测的便捷性和用户友好性。该方法不仅可以实现“按需书写”,满足不同测试的要求,而且可以通过借助台式绘图仪,实现纸基芯片的规模制造和自动化检测,适用于单步法检测、不同分析物同步检测以及多步骤夹心法酶联免疫测定(ELISA)。

郑保山,龚小芬[2](1997)在《《精细石油化工文摘》1997年 第11卷 主题索引》文中研究说明本编辑部开发有《精细石油化工文摘》机器翻译编辑出版系统和文摘自动建库系统,此索引系采用文摘自动建库系统中的主题索引功能制作。索引按叙词的汉语拼音顺序编排,以外文字母开头的叙词排在以汉字开头的叙词前面,各叙词下的每一个索引款目由中文题名和文摘流水号组成,索引叙词取自《石油化工汉语叙词表》和《精细石油化工文摘词表》。

黄新华[3](1995)在《柔性版印刷油墨硅氧烷添加剂》文中提出 柔性版印刷是一种独特的、用途很广的印刷方法,非常适合在软包装材料上印制高质量的彩色图案,诸如在塑料薄膜、金属箔、纸、纸板、新闻纸、薄棉纸和织物等许多多孔的和非多孔的基材上都可印刷。印刷品包括墙纸、纸巾、糖果纸、快餐食品袋、牛奶盒、果汁盒、报纸插页、棋盘和交易卡等。目前柔性版印刷在包装上用得最广,是几种主要印刷方法中发展得最快的一种。 随着印刷速度加快和印刷基材品种增多,印刷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多,环境保护的要求也日益严格。为了适应印刷工业的变化和满足环保方面的要求,油墨生产厂正在研究用添加剂来提供最终用户所要求

柯胜海[4](2019)在《基于印刷电子技术的智能显窃启包装材料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包装行业的绿色与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话题,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从国内外包装行业的发展进程看,包装行业在安全、智能等方向的研究仍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随着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印刷电子(Printed Electronics,PE)逐渐受到国内外包装研究人员的重视。印刷电子的特点是利用印刷工艺在柔性基材上大批量制造电子元器件或传感器,从而克服传统硅基电子产品价格贵、刚性差、高污染等缺点,在相关产业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银纳米线(Ag NWs)材料作为一种柔韧性好、导电性能佳的金属纳米材料,是印刷电子技术中制备导电油墨的重要组分。实验发现,V型银纳米线具有比直线形银纳米线更好的导电性能,被认为在印刷电子技术中具有更优越的应用前景,因此,本课题选择V型银纳米线材料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探索V型银纳米线的可控制备方法、生长机理与拓展应用。在印刷技术上,本课题采用的是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可大批量复制等优点的丝网印刷技术,可以进行图案化银纳米线柔性电极和柔性传感器的制备,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智能包装是将智能技术与包装应用相融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包装形态。显窃启包装属于智能包装范畴里的安全包装类型,在贵重物品、高档商品、机密文件等物品包装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现有的显窃启包装通常采用特殊结构或数字密码达到显(防)窃启的作用,一般不具有智能性,对于智能型的显窃启包装必须依靠传感器等智能硬件来实现。当前,印刷电子技术为设计和制造智能显窃启包装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可能性。利用印刷电子技术即可将导电油墨转移到柔性基材上印制柔性传感器,然后应用于包装件的开启活动部位,设计制造出具有显窃启功能的智能包装件。本课题通过研究V型银纳米线可控制备方法和生长机理,制备出性能优良的V型银纳米线,并以其为导电材料制备出高性能导电油墨,然后将导电油墨通过丝网印刷的方式印刷在柔性基材上制备柔性电极和柔性传感器,再将柔性传感器与包装件进行融合设计制备成智能显窃启包装。研究内容和创新点主要包含以下四个部分:(1)采用多元醇法可控制备V型银纳米线,研究了添加剂种类、添加剂浓度、反应温度、反应容器顶空率(氧气含量)、清洗和离心处理、超声波处理等因素对V型银纳米线形貌和结构的影响,并创新性的提出V型银纳米线的生长机理。结果表明:以浓度为2.22 mM/L的CuCl2作为添加剂、在160 oC反应温度下可制备质量较好的银纳米线;顶空率越小,银纳米线产物的综合质量越高;清洗剂种类对银纳米线形貌没有影响;离心转速越大,银纳米线长度越短。研究发现,超声波处理是导致银纳米线从“直线形”生长成“V型”的主导因素,提出V型银纳米线的生长机理:直线形银纳米线在超声波作用下发生折断,断面形成新的(111)晶面,新晶面相互接触后形成原子通道,在冷焊接作用下,两根直线形银纳米线最终形成V型银纳米线。(2)以无水乙醇和水的混合液为溶剂,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yrrolidone,PVP)为连接料,以V型银纳米线为导电材料,配制高性能水性导电油墨,测试油墨的粘弹性和触变性能,试验导电油墨在PET、纸张和织物三种基材表面的印刷适性,以及不同烧结时间和烧结温度对柔性电极导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导电油墨的流变性能适合进行丝网印刷;所制备的导电油墨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纸张和织物表面上的接触角分别为39.34°、45.30°和65.48°,且印制产物表面平整、边界清晰,表明导电油墨具有良好的润湿性能和印刷适性;低温烧结后,印刷柔性电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稳定性,能在平直和弯曲两种状态下使LED灯稳定发光。(3)采用丝网印刷工艺,印制不同图案的柔性传感器,研究印刷图案、弯曲角度对传感器电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测试柔性传感器的机械稳定性能,探究柔性传感器传感性能的变化机理。实验结果表明:2 mm线宽的直线型柔性传感器传感性能最佳;预弯折处理导致传感器在弯折区域形成微裂纹,微裂纹促使传感器在弯曲循环时的电阻变化形成稳定的规律;基于此,创新性地提出一种具有角度识别能力的、高稳定性的弯曲柔性传感器的制备方法,以满足智能显窃启包装的应用需求。(4)柔性传感器“由直到弯”和“由弯到直”两种运动状态与包装箱(盒)摇盖开合时的运动状态吻合,将柔性传感器与包装摇盖有机融合设计出两种类型的智能显窃启包装:摇盖式智能显窃启包装(包括飞机盒智能显窃启包装与合页盖式智能显窃启包装)和撕拉式智能显窃启包装。测试两种类型智能显窃启包装打开过程中传感器的电阻激发信号,验证显窃启包装的性能。结果表明:飞机盒智能显窃启包装能够稳定监测包装摇盖开启90°时的传感信号,合页盖式智能显窃启包装能够稳定监测包装盖分别开启45°、90°和135°三个角度时的传感信号,撕拉式智能显窃启包装监测到包装上PET基柔性传感器撕拉变形时的传感信号。最后,本课题对智能显窃启包装的工作系统和拓展应用进行了归纳总结和分析,提出了智能显窃启包装在文物周转包装领域的拓展应用和相关领域的应用前景。

王敏[5](1996)在《柔版油墨中的硅氧烷添加剂》文中认为 柔性版印刷是一种独特的、用途很广的印刷方式,非常适合印制高质量的软包装材料,也是包装印刷领域发展最快的一种印刷方式。 随着柔印速度的加快和承印材料品种的扩大,以及环保呼声的日益高涨,印刷油墨制造厂正在研究以添加剂来改变柔印油墨和上光油的性能,硅氧烷添加剂就是其中之一。 同以前常用的有机添加剂相比,硅基添加剂(如硅氧烷和硅烷添加剂)虽然价格高些,但其性能价格比高,有许多优越性是其它有机添加剂达不到的,且用量极少。聚二甲基硅氧烷是最早使用的一种

李睿琦[6](2020)在《基于硅基复合物的3D打印弹性体及溶胀可控水凝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Si-O键具有较高的键能和独特的柔顺性,聚硅氧烷具有较高的伸长率和良好的弹性。此外,该类材料还拥有优良的透氧率和生物活性,在生物医学等领域有着很大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将其和丙烯酸酯单体结合,利用聚硅氧烷良好的性能和光聚合快速固化的特点制备可3D打印的弹性体和溶胀可控的水凝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弹性体的加工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精度方面的需求,而作为最成熟也是打印精度最高的打印技术,光固化3D打印与弹性体结合显然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然而,可用于光固化3D打印弹性体的油墨却很少,现已报导的光敏油墨大都以聚合物长链为原料,粘度较高,性能不可调,而且大多树脂需要经过多步复杂的特殊制备。本课题首先利用商业化单体树脂研制了超低粘度的光敏油墨用于光固化3D打印弹性体,具体为:以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和丙烯酸羟乙酯(HEA)为主要原料配制了超低粘度的光敏油墨。HEA作为可光聚合单体提供油墨光固化3D打印性能,聚合生成物理交联网络,使包埋其中的MTMS溶胶-凝胶反应生成聚硅氧烷。本方法的主要优点是所有原料都可以直接获得且粘度超低(10mPa.s),打印的弹性体具备自愈合性能,力学性能也达到了现已报道3D打印弹性体的平均水平。水凝胶是一种包含有大量水的三维网状结构,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当水凝胶被放置在水环境中时,它们通常会吸水膨胀,不但会降低力学性能,植入体内时还可能损伤周围组织。现有的制备溶胀可控水凝胶的方法都需要复杂的多步化学改性,而且操作复杂。本文基于聚合前小分子可与水互溶,聚合后难溶或低溶的原理,通过调整材料比例,制备了溶胀可控的水凝胶。基于上述弹性体的研究,引入丙烯酸羟丙酯(HPA)和大量水,HPA与MTMS在常温下与水互溶,聚合后(PHPA)和聚硅氧烷疏水。通过调节HEA、HPA和水的比例可以控制溶胀性能,且水凝胶具有温敏特性。

杜得喜[7](2020)在《印制纳米银导电墨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认为便携式电子器件和柔性可穿戴电子设备的发展促使印制电子技术这一新兴电子技术领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已成为电子制造产业发展的新方向。采用印制电子技术制作光电器件具有操作简单、产品轻薄、柔性化、成本低、个性化和绿色环保等特点。纳米导电墨水作为制作导电图案的基础材料是印制电子技术发展的关键,也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其性能决定着工艺的选择和最终产品的品质。本论文首先概述几种印制电子工艺和导电墨水的研究进展;其次优选表面活性和颗粒生长抑制剂,采用普通的液相化学法和多元醇法制备了类球形纳米银颗粒、纳米银片和纳米银线;然后采用自制的不同形貌纳米银分别配制丝网印制技术和喷墨印制技术用的导电墨水,研究纳米银的形貌、墨水的粘度和表面张力等的印制适应性以及对印制导电图形微观结构以及电性能等影响等;最后成功利用喷墨打印制作纸基功能电路。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普通的液相还原法制备类球形纳米银颗粒和纳米银片,采用多元醇法制备纳米银线。研究了硝酸银的浓度、表面活性剂浓度、颗粒生长抑制剂等合成不同形貌纳米银的影响,进而获得类球形纳米银颗粒、纳米银片和纳米银线可控结构的制备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SN5040(丙烯酸钠盐分散剂)与AgNO3用量比例为1:1时获得平均粒径为7.8 nm的类球形纳米银颗粒;在AgNO3浓度为8.50mg·L-1时获得平均厚度为26.34 nm和平均直径为111.42 nm纳米银片;在Br-:Cl-的浓度比例为8:2时获得平均长度为18.91μm和平均直径为43.33nm的纳米银线。(2)分别以自制的类球形纳米银颗粒、纳米银片和纳米银线为导电填料,通过优选各种助剂配制丝网印刷用导电墨水。采用丝网印制工艺研究不同形貌的纳米银对导电墨水的物化性能以及丝网印刷线路结构和网印图案的电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羟乙基纤维素为粘结剂,配制粘度范围为790890 mPa?s的墨水可适用于丝网印刷;相同导体填料用量情况下,纳米银片墨水的粘度较类球形纳米银墨水的粘度略高,但表面张力明显增加,而纳米银线墨水的粘度则较其他两种形貌配制的墨水的粘度明显低,而表面张力明显增加;类球形纳米银颗粒含量为17.27wt%时,网印膜的方阻为5.33Ω?sq-1,RMS为29.9 nm;纳米银片含量为25.30 wt%时,网印膜的方阻为1.83Ω?sq-1,RMS为181 nm;纳米银线含量为10 wt%时,网印膜的方阻为2.56Ω?sq-1,RMS为33.6 nm。(3)分别以自制的类球形纳米银颗粒和纳米银线为导电填料配制了喷墨导电墨水。采用喷墨印刷技术研究了不同粘度、不同表面张力对喷墨导电墨水的印刷适应性的影响;研究了打印参数对导电墨水喷印图形的影响;探讨了类球形纳米银墨水和纳米银线墨水喷印图形的电学性能;最后研究了反应型墨水的电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墨水的粘度范围为2.89.1 mPa?s,表面张力为33.4 mN?m-1可适用于喷印;选择合适喷孔数目(2个)可以改善印刷的精度;打印墨滴间距对印刷图案的精度影响很大,间距太小不利于细小线宽的打印,间距太大容易造成印刷线路断开或者有半圆形凸边;打印速度对印刷的精度影响不大,可以适当的改变打印速度,提高效率;打印次数对细小线路的精度影响比较大,随着次数的增加,误差值越来越大;当AgNPs固含量为6.91 wt%时,喷印图形的方阻为2.71Ω?sq-1(打印四层),打印第六层时方阻增至3.19Ω?sq-1;当AgNWs固含量为0.32 wt%时,喷印图形的方阻为2857Ω?sq-1,打印层数为8层时喷印图形的其方阻为11.01Ω?sq-1。当反应型墨水浓度为0.13 g·mL-1时,膜方阻为4.6Ω?sq-1,打印层数为7层时,膜方阻为5.15Ω?sq-1,当退火温度为130℃时,其方阻为1.35Ω?sq-1;反应型墨水喷印图形有着很好的柔韧性,弯曲3000次后,其电阻基本上不变化。最后用喷墨导电墨水实现简单电路的印制。表明了喷墨印制工艺在印刷电子技术有着很大的优势和潜能。

孙宝卫[8](2014)在《低抗划伤、高耐磨性水性彩色柔印油墨的研制》文中提出水性油墨不含挥发性有机溶剂,绿色环保。低抗划伤、高耐磨性水性彩色柔印油墨是应用于即开型有奖票据印刷中的一种环保型功能性油墨。即开票的印刷工艺是在卡纸上采用柔印的方式,先后印刷黑白色打底墨各两层,然后通过喷码机喷涂有奖信息,再用柔版印刷方式印刷UV隔离油,经过紫外灯固化后,先后再印刷黑白遮盖墨各两层,最后在遮盖墨上印刷彩色水性油墨,这里的彩色水性油墨就要求具有低抗划伤性和高耐摩擦性。目前应用于即开票印刷的柔性版水性彩色柔印油墨虽说我国已经开始研制和生产,但性能上依然不是很理想,仍大多依靠进口。随着彩票、票据业的逐步发展,即开型票据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扩大,低抗划伤、高耐磨性水性彩色柔印油墨具有较广阔的市场前景,对此种水性彩色柔印油墨的研发也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根据国内外水性柔印油墨的研究现状,研发一种适用于彩票印刷的四色水性彩色柔印油墨,通过改变研磨树脂的种类、颜基比、分散剂的种类及含量,研磨时间和研磨设备等探讨了油墨分散性的影响因素。为了得到低抗划伤、高耐磨性水性彩色柔印油墨,通过改变颜料及连结料的种类和含量,助剂的种类及含量配制油墨,测试油墨的印刷适性;使用印刷适性仪IGT-F1进行打样,测试样张的光泽度、密度、耐摩擦性和抗划伤性等,研究了水性油墨体系中各组分对油墨性能影响。最后通过优化水性柔印油墨的配方,最终制备出具有高耐摩擦性、低抗划伤性的水性柔印油墨。研究结果表明,油墨的颜基比,颜料、成膜树脂、助剂的种类以及含量是影响水性油墨性能的主要因素。流平剂和蜡乳液含量对油墨的耐摩擦和抗划伤性有重要的影响。四色油墨均选用研磨树脂YM1,研磨2h分散性最好。青油墨选用酞青蓝P.b.15:4,颜基比为3:1,分散剂选用750:760为2:1,分散剂在基墨中的质量分数为1%制备的油墨分散性能最好。成墨中颜料含量为17.4%,成膜树脂选用77:624=1:1,流平剂B4为1%,蜡乳液L1为0%时,配制的油墨为最佳。黄油墨选用联苯胺黄,颜基比为1:1,分散剂选用750:760为1:1,分散剂在基墨中的质量分数为0.6%得出的油墨的分散性能最好。成墨中联苯胺黄颜料含量为16%,成膜树脂选用90:77=1:1,水流平剂B4为0.5%,蜡乳液L1为2.5%时,配制的油墨为最佳。品红油墨选用永固桃红FBB,颜基比为2:1,分散剂选用750:760为1:1,分散剂在基墨中的质量分数为1%得出的油墨的分散性能最好。成墨中颜料含量为9.6%,成膜树脂选用624:90=1:1,水流平剂B4为1.5%,蜡乳液L1为2%时,配制的油墨为最佳。黑色油墨选用卡博特炭黑颜料,颜基比为3:1,分散剂选用750:760=1:2,分散剂在基墨中的含量为1%得出的黑色油墨的分散性能最好的,成膜树脂选用624:90:77=1:1:1,水流平剂B4为2%,蜡乳液L1为2.5%时,配制的油墨为最佳。

曾维[9](2020)在《基于丝网印刷技术的柔性导电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光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柔性可穿戴类电子产品的应用场景越加广泛,市场对柔性导电薄膜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传统制备导电薄膜的材料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因其昂贵易碎的特性限制了柔性导电薄膜的大规模生产,新的导电材料与制备工艺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印刷电子工艺与可溶液化导电材料的结合提供了不错的解决方案,印刷电子技术不仅能够实现大批量制造,同时具有低环境影响和低成本的特点,有助于柔性电子设备的发展,在现有的印刷方法中,丝网印刷是使用最广泛的技术,因其低成本、操作简易、可重复性高等优势而受到业界青睐。导电材料方面,纳米银线(Silver nanowires,AgNWs)因其优秀的导电性、导热性和机械性能而被视为制备柔性透明导电薄膜的优质材料,而对于柔性不透明导电薄膜而言,导电碳浆因其低成本、性能稳定的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本论文首先介绍了印刷电子技术的研究进展,然后对丝网印刷原理和流程进行了概述,表述了导电墨水的主要组成成分以及对其性质进行了理论分析,其次通过多元醇溶剂热法和超声诱导断裂法制备得到满足丝网印刷条件的纳米银线,并提出制备AgNWs基导电墨水和导电碳浆的配方,最后应用丝网印刷工艺将导电墨水制备成为AgNWs透明导电薄膜和导电碳浆薄膜。具体实验工作如下:(1)通过多元醇溶剂热法制备得到AgNWs,研究了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和AgNWs乙醇溶液浓度对于断裂AgNWs尺寸的影响,分析实验结果而知,超声功率与超声时间的增加均会导致AgNWs断裂程度加剧,平均长度降低,但当AgNWs尺寸降低至0.3μm附近时,达到超声诱导断裂的极限值,其后AgNWs平均长度基本不随超声功率、时间的增加而变化。而在固定超声功率和超声时间的实验条件下,AgNWs平均长度与AgNWs乙醇溶液浓度成正相关关系。(2)分别研究了导电墨水中导电物质、溶剂、粘合剂和助剂等成分对于导电墨水理化性能的影响,通过调整各组成成分比例得到了满足丝网印刷要求的AgNWs基导电墨水和导电碳浆的配方;(3)通过丝网印刷技术上述导电墨水分别制备成为AgNWs透明导电薄膜和导电碳浆薄膜,对导电薄膜的薄层电阻和透光率等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导电墨水量、退火温度等因素对于其导电性和透光性的影响,最后观察对被施加多次大规模形变后的导电薄膜性能,对其稳定性做出评估。

刘钟阳[10](2019)在《纳米银墨水的制备及其打印涂层低温烧结特性研究》文中认为纳米银颗粒的熔点远小于块体银,可以在较低温度下熔化和烧结,且烧结后的银组织具有与块体银相同的熔点以及相近的电导和热导性能。这一过程表明纳米银颗粒具有在低温加工后可高温服役的特征,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电子制造领域。同时,随着印刷电子技术和柔性电子技术的发展,纳米银颗粒墨水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目前,使用高精度印刷设备和纳米银墨水可打印平整的纳米银涂层,然而这需要纳米银墨水、印刷设备和基板间的高度匹配;另外,打印的纳米银涂层还需要通过提高烧结温度、改良烧结方法等途径优化其导电性和弯折性能。但纳米银涂层在生物医疗等领域的应用限制了其烧结温度,甚至需要纳米银涂层在室温条件下烧结并获得性能的优异。因此,本文首先设计了一种能够匹配高精度电子线路打印机的复合纳米银颗粒墨水,提高了纳米银涂层的致密度和性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种降低纳米银颗粒烧结温度的方法,实现了纳米银墨水在多种基板表面上低温或室温的烧结,且获得了具有优异性能的纳米银涂层。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通过混合平均粒径为11.6nm和52.7nm的两种纳米银颗粒制备复合纳米银墨水,通过两种颗粒在烧结动力和孔隙填充方面的互补,提高烧结后纳米银涂层的性能。通过理论推测混合颗粒的平均熔点和计算两种纳米银颗粒堆叠结构的孔隙率,确定了在满足低孔隙率和低熔点的条件下小颗粒质量占比为60%的复合纳米银颗粒为墨水的溶质配方。此外,通过调配纳米银墨水的溶剂配方,并调控与配方对应的打印参数,实现了高精度纳米银涂层的喷印。喷印获得的纳米银涂层性能结果表明:与单一尺寸颗粒烧结涂层相比,60%复合纳米银涂层的烧结组织的孔隙率由35.2%下降至32.2%,电阻率由4.1μΩ·cm下降至3.6μΩ·cm;此外,与单一尺寸颗粒烧结涂层3D形貌的对比表明:复合颗粒墨水可缓解墨滴的咖啡环现象,经多次喷印后可形成均匀的组织和平整的表面,并延长涂层的弯折使用寿命,使其弯折电阻最大增加百分比由47%下降至30%。为了降低纳米银颗粒的烧结温度,论文使用浓度为200m M的Na NO3溶液凝聚纳米银颗粒,利用Na NO3等盐溶液对纳米银颗粒的凝聚和再分散作用,减少纳米银颗粒表面的有机包覆层,从而降低纳米银颗粒的烧结温度。研究纳米银颗粒的粒径随四种电解质溶液浓度的变化规律发现:凝聚速率较慢的纳米银颗粒易于再次被分散;纳米银颗粒在缓慢聚集的过程中其表面有机包覆层脱落的更多更均匀,且在Na NO3溶液中脱落的效果最明显。对比该方法处理前后纳米银颗粒的热流曲线可知,处理后纳米银颗粒的烧结动力不变,烧结起始温度从150℃降低至120℃。处理后纳米银颗粒在120℃烧结温度下获得涂层的电阻率较处理前下降了60%,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纳米银颗粒的烧结温度。为了进一步降低纳米银颗粒的烧结温度,论文设计利用部分纳米氧化物颗粒表面羟基对有机物的吸附作用,去除纳米银颗粒表面大部分的有机包覆层,从而实现纳米银颗粒的室温烧结。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和纳米二氧化钛颗粒表面存在的羟基可使溶液中的纳米银颗粒发生剧烈团聚,并引起纳米银颗粒表面有机包覆层的大量脱落。基于上述原理,将纳米氧化物颗粒与聚乙烯醇(PVA)溶液混合后制成纳米氧化物颗粒涂层,在喷印的纳米银墨滴中仍可发生上述过程,使纳米银墨水在涂层上实现室温烧结。此外,PVA的存在使墨水在该涂层表面具有较好的润湿性,使纳米银墨水在有涂层的玻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基板表面无差别的实现高精度的纳米银涂层的室温烧结。基于此方法,纳米银墨水在纳米二氧化硅涂层和纳米二氧化钛涂层表面室温烧结涂层的电阻率分别为3.4μΩ·cm和5.5μΩ·cm,是当前室温烧结研究中的最佳结果。

二、柔性版印刷油墨硅氧烷添加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柔性版印刷油墨硅氧烷添加剂(论文提纲范文)

(1)纸基检测芯片的制备及其比色检测方法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微流控技术发展的背景以及起源
    1.2 纸基检测芯片的概述
        1.2.1 纸基检测芯片的工作原理
        1.2.2 纸基检测芯片的制备方法
    1.3 纸基检测芯片的应用领域
        1.3.1 纸基检测芯片在医学诊断方面的应用
        1.3.2 纸基检测芯片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
        1.3.3 纸基检测芯片在食品安全控制方面的应用
    1.4 纸基检测芯片的主要检测方法
        1.4.1 电化学方法
        1.4.2 化学发光法
        1.4.3 电化学发光法
        1.4.4 荧光法
        1.4.5 比色法
    1.5 纸基芯片的比色检测方法具体介绍
        1.5.1 比色法的定性结果检测
        1.5.2 比色法的半定量结果检测
        1.5.3 比色法的定量结果检测
    1.6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1.6.1 研究意义
        1.6.2 主要内容
第二章 基于比色检测和光透射结果分析方法的纸基芯片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仪器和试剂
        2.2.2 基于比色检测和光透射结果分析方法的纸基芯片的构建
        2.2.3 纸基芯片用于光透射结果分析检测重金属离子的实验条件优化
        2.2.4 基于光透射结果分析的芯片比色检测方法用于重金属离子的检测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基于比色检测和光透射结果分析方法的纸基芯片的构建
        2.3.2 纸基芯片用于光透射结果分析检测重金属离子的实验条件优化
        2.3.3 基于光透射结果分析的芯片比色检测方法用于重金属离子的检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借助掩膜的UV固化丝网印刷方法用于纸基芯片的构建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仪器和试剂
        3.2.2 纸基芯片基底的选择
        3.2.3 纸基芯片的构建方法对比
        3.2.4 借助掩膜的UV固化丝网印刷方法构建的纸基芯片的效果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纸基芯片基底的选择
        3.3.2 纸基芯片的构建方法对比
        3.3.3 借助掩膜的UV固化丝网印刷方法构建的纸基芯片的效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纸基芯片比色法的长度/角度测量用于牛奶中氯离子的检测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仪器和试剂
        4.2.2 检测反应的机理
        4.2.3 纸基芯片的构建以及检测区域尺寸的确定
        4.2.4 纸基检测芯片上反应剂浓度的选择
        4.2.5 构建纸基芯片用于检测牛奶中的氯离子
        4.2.6 构建纸基检测器件(长度法/角度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纸基芯片检测区域尺寸的确定
        4.3.2 纸基检测芯片上反应剂浓度的选择
        4.3.3 纸基芯片用于检测牛奶中的氯离子
        4.3.4 构建纸基检测器件(长度法/角度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书写法实现生物检测的无疏水边界纸基芯片的构建及其应用
    5.1 前言
    5.2 实验部分
        5.2.1 试剂和仪器
        5.2.2 通过书写法制备纸基检测芯片
        5.2.3 通过书写法直接进行生物测定
        5.2.4 纸基芯片的大规模制备
    5.3 结果与讨论
        5.3.1 通过书写法制备纸基检测芯片
        5.3.2 通过书写法直接进行生物测定
        5.3.4 纸基芯片的大规模制备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基于印刷电子技术的智能显窃启包装材料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印刷电子油墨与技术
        1.2.1 导电油墨
        1.2.2 银纳米线的制备
        1.2.3 印刷电子技术与方法
    1.3 印刷传感器
        1.3.1 传感器概述
        1.3.2 应力传感器工作原理
    1.4 显窃启包装
        1.4.1 显窃启包装概念及原理
        1.4.2 显窃启包装分类
    1.5 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
        1.5.1 研究思路
        1.5.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V型银纳米线的可控制备与生长机理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2.2 V型银纳米线的可控制备
        2.2.3 V型银纳米线生长机理研究实验
        2.2.4 测试与表征
    2.3 V型银纳米线形貌与结构成分
        2.3.1 V型银纳米线的光学性质及形貌
        2.3.2 V型银纳米线的结构和成分
    2.4 V型银纳米线形貌影响因素研究
        2.4.1 添加剂种类对V型银纳米线形貌的影响
        2.4.2 不同浓度的CuCl2对V型银纳米线形貌的影响
        2.4.3 不同反应温度对V型银纳米线形貌的影响
        2.4.4 不同反应釜内衬顶空率对V型银纳米线形貌的影响
        2.4.5 不同洗涤试剂对V型银纳米线的影响
        2.4.6 不同的离心转速对V型银纳米线形貌的影响
        2.4.7 洗涤过程中超声处理对V型银纳米线形貌的影响
    2.5 V型银纳米线的生长机理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性能银纳米线导电油墨的合成与电极应用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3.2.2 银纳米线导电油墨的制备方法
        3.2.3 银纳米线柔性电极的制备方法
        3.2.4 测试与表征
    3.3 银纳米线导电油墨的流变行为研究
        3.3.1 导电油墨的粘弹性分析
        3.3.2 导电油墨的触变性分析
    3.4 银纳米线导电油墨的印刷适性研究
        3.4.1 导电油墨在PET、纸张、织物上的润湿性分析
        3.4.2 热处理时间对导电油墨印刷适性的影响
        3.4.3 导电油墨在PET、纸张、织物上的印刷适性分析
    3.5 导电油墨电学性能分析
        3.5.1 烧结温度对油墨导电性能的影响
        3.5.2 烧结时间对油墨导电性能的影响
    3.6 银纳米线导电油墨的应用
    3.7 银纳米线导电油墨的稳定性研究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银纳米线油墨的柔性传感器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银纳米线柔性传感器的制备
        4.2.2 测试与表征
        4.2.3 传感器的图案设计
    4.3 PET基银纳米线柔性弯曲传感器的传感性能研究
        4.3.1 弯曲角度对PET基直线型银纳米线柔性弯曲传感器性能的影响
        4.3.2 印刷线宽对PET基直线型银纳米线柔性弯曲传感器性能的影响
        4.3.3 印刷图案对PET基银纳米线柔性弯曲传感器性能的影响
        4.3.4 PET基银纳米线柔性弯曲传感器的机械循环稳定性分析
        4.3.5 预弯处理后PET基直线型银纳米线柔性弯曲传感器的性能研究
    4.4 纸基银纳米线柔性弯曲传感器的传感性能研究
        4.4.1 弯曲角度对纸基直线型银纳米线柔性弯曲传感器性能的影响
        4.4.2 印刷线宽对纸基直线型银纳米线柔性弯曲传感器性能的影响
        4.4.3 纸基银纳米线柔性弯曲传感器的机械稳定性分析
    4.5 银纳米线柔性弯曲传感器的传感机理研究
        4.5.1 小角度弯曲下的传感机理
        4.5.2 极端角度弯曲下的传感机理
        4.5.3 预弯处理后的传感机理
    4.6 银纳米线柔性传感器与商用银浆柔性传感器性能比较研究
        4.6.1 PET基商用银浆传感器与银纳米线传感器微观形貌分析
        4.6.2 PET基商用银浆传感器与银纳米线传感器传感性能比较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柔性传感器的智能显窃启包装设计与实现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智能显窃启包装的设计制作
        5.2.2 包装功能测试
    5.3 摇盖式智能显窃启包装的传感性能分析
        5.3.1 飞机盒智能显窃启包装的传感性能分析
        5.3.2 合页盖式智能显窃启包装的传感性能分析
    5.4 撕拉式智能显窃启包装的传感性能测试
    5.5 智能显窃启包装的工作系统设计
        5.5.1 智能显窃启包装工作系统构成及实现原理
        5.5.2 智能显窃启包装工作系统控制流程
    5.6 智能显窃启包装的拓展应用设计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6)基于硅基复合物的3D打印弹性体及溶胀可控水凝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聚硅氧烷简介
        1.1.1 聚硅氧烷的应用
    1.2 3D打印弹性体的研究进展
        1.2.1 非光聚合3D打印
        1.2.2 基于光聚合的3D打印
    1.3 溶胀可控水凝胶的研究进展
        1.3.1 疏水段的引入
        1.3.2 交联度的增加
    1.4 本课题任务
        1.4.1 3D打印弹性体
        1.4.2 溶胀可控水凝胶的制备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2.1 实验药品
    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流程
        2.3.1 光固化3D打印弹性体的制备
        2.3.2 溶胀可控水凝胶的制备
    2.4 弹性体及水凝胶中各组分作用分析
    2.5 分析表征方法
        2.5.1 旋转粘度表征
        2.5.2 实时红外表征
        2.5.3 全反射红外表征
        2.5.4 力学性能表征
        2.5.5 热重分析
        2.5.6 动态热机械性能表征
        2.5.7 接触角表征
        2.5.8 溶胀测试
        2.5.9 透过率表征
第三章 基于低黏光敏树脂的光聚合3D打印硅基弹性体及其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HEA/硅氧烷可光固化3D打印弹性体的配方设计
    3.3 粘度及储存稳定性分析
    3.4 实时红外表征
    3.5 力学性能分析
        3.5.1 拉伸和压缩性能分析
        3.5.2 抗疲劳性能分析
    3.6 全反射红外光谱分析
    3.7 自愈合性能分析
    3.8 动态热机械性能
    3.9 热失重分析
    3.10 打印样品展示
    3.11 小结
第四章 溶胀可控硅基复合水凝胶的制备与表征
    4.1 引言
    4.2 溶胀可控水凝胶材料设计
    4.3 实时红外分析
    4.4 溶胀性能分析
    4.5 透过率分析
    4.6 全反射红外光谱分析
    4.7 实际应用
        4.7.1 温控水开关
        4.7.2 无胶粘接
    4.8 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7)印制纳米银导电墨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印制工艺
        1.2.1 丝网印刷
        1.2.2 凹版印刷
        1.2.3 喷墨式印刷
    1.3 导电墨水
        1.3.1 导电填料
        1.3.2 导电墨水相关理论
    1.4 导电墨水的应用
    1.5 本文的结构安排、研究内容和主要贡献与创新
        1.5.1 结构安排
        1.5.2 研究内容和主要贡献与创新
第二章 可控结构纳米银制备
    2.1 引言
    2.2 实验内容
        2.2.1 实验试剂与设备
        2.2.2 实验方法
        2.2.3 材料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类球状纳米银的特征
        2.3.2 纳米银片的特征
        2.3.3 纳米银线的特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丝网印刷纳米银导电墨水配制及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内容
        3.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3.2.2 实验方法
        3.2.3 样品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粘结剂对纳米银墨水的网印适应性影响
        3.3.2 纳米银形貌对墨水网印适应性影响
        3.3.3 丝网印刷纳米银导电膜结构和电学性能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喷墨印制纳米银导电墨水配制及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内容
        4.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4.2.2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粘度和表面张力对导电墨水喷印适印性的影响
        4.3.2 打印参数对导电墨水喷墨打印图形的影响
        4.3.3 导电墨水喷印图形的电性能研究
        4.3.4 喷墨印制反应型墨水
        4.3.5 印制功能电路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8)低抗划伤、高耐磨性水性彩色柔印油墨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水性柔印油墨的研究背景
    1.2 水性柔印油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水性柔印油墨的研究意义
第二章 水性柔印油墨的概述
    2.1 水性柔印油墨的基本组成
        2.1.1 颜料
        2.1.2 连结料
        2.1.3 助剂
    2.2 水性柔印油墨的性能研究
    2.3 水性柔印油墨印刷质量的研究
第三章 水性柔印油墨的制备及性能测试方法
    3.1 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
        3.1.1 实验材料
        3.1.2 制备水性柔印油墨的主要仪器设备
    3.2 研究方案
    3.3 水性柔印油墨的制备方法
    3.4 打样方法
    3.5 水性柔印油墨的性能测试方法
第四章 水性柔印油墨性能的研究
    4.1 水性柔印油墨分散性能的研究
        4.1.1 研磨设备对水性柔印油墨分散性的影响
        4.1.2 研磨时间对水性柔印油墨分散性的影响
        4.1.3 研磨树脂与颜基比对水性柔印油墨分散性的影响
        4.1.4 分散剂对水性柔印油墨分散性的影响
    4.2 水性柔印油墨颜料对色密度的影响
        4.2.1 颜料的选择
        4.2.2 颜料含量的确定
    4.3 水性柔印油墨耐磨擦性性能的研究
        4.3.1 不同树脂种类对油墨耐摩擦性的影响
        4.3.2 助剂对油墨耐摩擦性能的影响
    4.4 水性柔印油墨抗划伤性能的研究
        4.4.1 树脂对膜层耐划伤性的影响
        4.4.2 助剂对膜层耐划伤性的影响
第五章 水性柔印油墨配方的确定
    5.1 综合评分法原理
    5.2 树脂的确定
    5.3 流平剂含量的确定
    5.4 蜡乳液含量的确定
第六章 结论
    1. 油墨分散性的影响因素
    2. 油墨耐磨性的影响因素
    3. 油墨抗划伤性能的影响因素
    4. 综合评分结果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9)基于丝网印刷技术的柔性导电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印刷电子技术的研究进展
    1.3 基于印刷电子技术的柔性导电薄膜的研究进展
        1.3.1 柔性透明导电薄膜的研究进展
        1.3.1.1 基于金属纳米颗粒的柔性透明导电薄膜
        1.3.1.2 基于金属纳米线的柔性透明导电薄膜
        1.3.1.3 碳基柔性透明导电薄膜
        1.3.1.4 导电聚合物基柔性透明导电薄膜
        1.3.2 AgNWs柔性透明导电薄膜的研究进展
        1.3.3 导电碳浆薄膜的研究进展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与创新工作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工作
第二章 丝网印刷工艺流程及导电墨水性质理论分析
    2.1 引言
    2.2 丝网印刷工艺
    2.3 导电墨水的主要成分
        2.3.1 溶质和溶剂
        2.3.2 粘合剂和助剂
    2.4 导电墨水性质的理论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纳米银线的制备及衬底预处理
    3.1 引言
    3.2 纳米银线的制备
        3.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3.2.2 实验方法
        3.2.2.1 多元醇溶剂热法制备AgNWs
        3.2.2.2 基于金属纳米颗粒的柔性透明导电薄膜
    3.3 材料表征及分析
        3.3.1 多元醇溶剂热法制备的AgNWs
        3.3.2 超声诱导断裂法对AgNWs尺寸的影响
    3.4 衬底的预处理方法
        3.4.1 衬底预处理对于印刷工艺的影响
        3.4.1.1 印刷图案质量与分辨率的改善方法
        3.4.1.2 印刷图案附着力的改善方法
        3.4.2 实验方法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AgNWs基导电墨水与导电碳浆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设备
    4.3 AgNWs基导电墨水的配置
        4.3.1 实验方法
        4.3.2 导电墨水理化性能研究
    4.4 导电碳浆的制备
        4.4.1 实验方法
        4.4.2 导电碳浆理化性能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丝网印刷的柔性导电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柔性导电薄膜的制备
        5.2.1 实验材料与设备信息
        5.2.2 实验方法
        5.2.3 材料表征
        5.2.3.1 AgNWs透明导电薄膜的性能表征
        5.2.3.2 导电碳浆薄膜的性能表征
    5.3 结果与讨论
        5.3.1 AgNWs透明导电薄膜的性能研究
        5.3.2 导电碳浆薄膜的性能研究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10)纳米银墨水的制备及其打印涂层低温烧结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纳米银颗粒的制备和烧结方法的研究现状
        1.2.1 纳米银颗粒的制备
        1.2.2 纳米银颗粒的热法烧结
        1.2.3 纳米银颗粒的光辅助结法
        1.2.4 纳米银颗粒的化学法烧结
    1.3 纳米银墨水的制备和涂层化的研究现状
        1.3.1 纳米银墨水的制备
        1.3.2 纳米银墨水涂层化的方法
        1.3.3 纳米银墨水涂层化的基板
        1.3.4 纳米银墨水的咖啡环效应
    1.4 纳米银涂层应用举例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2.1 实验材料和设备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设备
    2.2 试样制备
        2.2.1 纳米银颗粒的制备
        2.2.2 纳米银墨水的制备
        2.2.3 纳米氧化物颗粒涂层的制备
    2.3 纳米银墨水的测试与表征
        2.3.1 粘度测试
        2.3.2 表面张力测试
        2.3.3 润湿性测试
        2.3.4 热性能测试
        2.3.5 拉曼光谱测试
        2.3.6 红外光谱测试
        2.3.7 颗粒稳定性测试
    2.4 纳米银喷印涂层的测试与表征
        2.4.1 组织形貌分析
        2.4.2 导电性测试
        2.4.3 高频信号传输测试
        2.4.4 弯折可靠性测试
第3章 纳米银墨水的制备与喷印性研究
    3.1 引言
    3.2 纳米银墨水复合颗粒溶质的研究
        3.2.1 纳米银颗粒的表征与分析
        3.2.2 复合颗粒溶质配方的优化计算
    3.3 纳米银墨水溶剂配方的研究
        3.3.1 纳米银墨水的粘度与表面张力
        3.3.2 纳米银墨水的固含量
        3.3.3 纳米银墨水中的改性剂
    3.4 纳米银墨水喷印参数的研究
        3.4.1 喷墨电压和频率
        3.4.2 喷印步长
        3.4.3 基板的润湿性
    3.5 复合纳米银墨水喷印涂层的研究
        3.5.1 烧结组织形貌
        3.5.2 孔隙率
        3.5.3 喷印涂层表面形貌
        3.5.4 导电性
        3.5.5 弯折可靠性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解质辅助纳米银墨水低温烧结特性的研究
    4.1 引言
    4.2 电解质对溶液中纳米银颗粒的影响
        4.2.1 纳米银颗粒的分散性
        4.2.2 纳米银颗粒的凝聚性
        4.2.3 凝聚后颗粒分散性的变化
    4.3 电解质促进纳米银颗粒低温烧结的机理
    4.4 纳米银颗粒低温烧结的研究
        4.4.1 电解质浓度对纳米银颗粒状态的影响
        4.4.2 纳米银颗粒的热分析
        4.4.3 纳米银颗粒低温烧结的导电性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纳米氧化物颗粒辅助纳米银墨水室温烧结特性的研究
    5.1 引言
    5.2 纳米氧化物颗粒对溶液中纳米银颗粒的影响
        5.2.1 纳米氧化物颗粒的红外光谱特征
        5.2.2 纳米银颗粒的团聚性
        5.2.3 团聚后颗粒的粒径分布
        5.2.4 团聚后有机包覆层的变化
    5.3 纳米氧化物颗粒使纳米银颗粒团聚的机理
    5.4 纳米银墨水多基板涂层化的研究
        5.4.1 纳米氧化物涂层的设计
        5.4.2 纳米氧化物涂层的涂覆性
        5.4.3 纳米氧化物涂层对喷印涂层的优化
    5.5 纳米银墨水在纳米氧化物涂层上室温烧结的研究
        5.5.1 室温烧结纳米银涂层的导电性
        5.5.2 多层打印对纳米银涂层性能的影响
        5.5.3 不同溶剂纳米银涂层性能的影响
    5.6 纳米银墨水室温烧结的应用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四、柔性版印刷油墨硅氧烷添加剂(论文参考文献)

  • [1]纸基检测芯片的制备及其比色检测方法的应用[D]. 吴静.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1)
  • [2]《精细石油化工文摘》1997年 第11卷 主题索引[J]. 郑保山,龚小芬. 精细石油化工文摘, 1997(12)
  • [3]柔性版印刷油墨硅氧烷添加剂[J]. 黄新华. 印刷技术, 1995(01)
  • [4]基于印刷电子技术的智能显窃启包装材料设计研究[D]. 柯胜海. 湖南工业大学, 2019(07)
  • [5]柔版油墨中的硅氧烷添加剂[J]. 王敏. 今日印刷, 1996(01)
  • [6]基于硅基复合物的3D打印弹性体及溶胀可控水凝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李睿琦.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7]印制纳米银导电墨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杜得喜.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8]低抗划伤、高耐磨性水性彩色柔印油墨的研制[D]. 孙宝卫. 曲阜师范大学, 2014(12)
  • [9]基于丝网印刷技术的柔性导电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曾维.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10]纳米银墨水的制备及其打印涂层低温烧结特性研究[D]. 刘钟阳.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用于柔版印刷油墨的有机硅添加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