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离子色谱法测定饲料中的钙和镁(论文文献综述)
朱珠,何健,何正和,朱海燕,魏云计[1](2020)在《酸蒸馏-离子色谱法快速测定配合饲料中的氟》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建立酸蒸馏-离子色谱检测配合饲料中氟的方法,通过微波密闭消解提取,在体积分数分别为37.5%浓硝酸和25%双氧水高温高压体系中,将饲料中的氟及化合物快速转化成氟离子,再用离子色谱法检测,保留时间(RT)定性,峰面积定量,最后计算出饲料中的总磷含量。用该方法检测饲料中氟的质量浓度,检出限为0.01 mg/L。以1 g的称样量计算,最低检出限为1.5 mg/kg。用该方法检测多种配合饲料样品,结果与国家标准《饲料中氟的测定离子选择性电极法》GB/T 13083-2018的要求无显着差异。用该方法检测氟,离子RT的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5%,样品添加回收率在85%以上,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5%。结论为用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配合饲料中的氟。
狄华伟[2](2018)在《基于离子液体/羟丙基-β-环糊精改性离子色谱流动相及分析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在离子色谱分析中,流动相改性可提高离子检测灵敏度和选择性。流动相改性技术具有操作简便、适用于多种无机和有机离子检测、改善分析性能等优点,已受到广泛关注。流动相改性剂应具有稳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能参与离子交换过程、改善待测离子溶解能力等特点。本课题以咪唑类离子液体、羟丙基-β-环糊精等作为离子色谱流动相改性剂,建立多种阴、阳离子分离分析的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基于[C4MIM][PF6]流动相改性离子色谱法分离分析硝酸根离子和溴离子考察5种咪唑类离子液体作为离子交换色谱流动相改性剂,对分析物分析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C4MIM][PF6])能提高待测物的色谱峰高以及减少保留时间。最佳条件:流动相3.2 mmol L-1Na2CO3+1.0mmol L-1NaHCC3,改性剂为0.30mmolL-1LC4MIM][PF6],固定相温度为室温,流动相流速为0.7 mLmin-1。硝酸根和溴离子的线性方程分别为H =-0.02948 + 0.11060C,H = 0.00331 + 0.09547C,检测限分别为4.4,0.44 μgL-1。本方法成功分析环境水样中硝酸根离子和面粉中溴离子。2、基于[C6MIM][PF6]流动相改性离子色谱法分离分析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考察4种酸作为阳离子交换色谱流动相,对待测物分析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咪唑类离子液体作为流动相改性剂,分析比较咪唑类离子液体对钠钾镁钙离子保留时间、色谱峰高和分离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将硝酸作为流动相,用[C6MIM][PF6]离子液体为改性剂时,待测物保留时间减小,峰形改善,优化分离度和降低检出限。最佳条件:流动相4.0 mmol L-1 HN03,改性剂为0.1 mmol L-1[C6MIM][PF6],固定相温度为室温,流动相流速为 0.9 mLmin-1。钠钾镁钙离子线性方程为 H = 4.4763c +0.0209,H = 3.8903c-0.0087,H = 6.3974c-0.0173,H = 7.601c-0.0339,检出限分别为 0.296,4.98,0.096,1.22μgL-1。本方法成功测定实际水样中钠、钾、镁、钙离子。3、基于[C6MIM][Gly]流动相改性离子色谱法分离分析镁钙锌铁离子考察4种酸作为阳离子交换色谱流动相测定镁钙锌铁离子,在此基础上,以氨基酸离子液体作流动相改性剂,分析比较其对待测离子的保留时间、色谱峰高和分离度的影响。本章最佳条件为,流动相为4.0 mmol L-1HNO3,改性剂为0.10 mmol L-1咪唑类甘氨酸离子液体[C6MIM][Gly],固定相温度为室温,流动相流速为0.8mLmin-1。镁钙锌铁离子的线性方程分别为 S = 0.0126 + 4.4463 c,S =-0.0452 + 3.9224 c,S =-0.0241 + 7.461 c,S =-0.0213 +6.3154c,检出限分别为0.76,1.38,2.12,0.37μigL-1。本方法成功完成实际样品中镁、钙、锌、铁离子测定。4、基于HP-β-CD流动相改性离子色谱法分离分析4种氨基酸选择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C2MIM][Gly]作为离子交换色谱流动相改性剂,分析比较其对4种氨基酸离子色谱性能影响。结果表明,羟丙基-β-环糊精可使待测物的峰面积明显增加。最佳条件为:流动相2.0 mmol L-1NaOH+1.0 mmol L-1NaAc,改性剂为0.50 mmolL-1羟丙基-β-环糊精,流速0.6mLmin-1,柱温40℃。待测物精氨酸、丙氨酸、亮氨酸、天冬氨酸的线性方程分别为 H = 0.0319 + 2.4223 c,H =-0.0729 + 3.5534 c,H =-0.0273+ 5.7234 c,H =-0.0269 + 5.3211 c,检出限分别为 0.0026、0.0068、0.0063、0.0099 μgL-1。本方法成功完成板蓝根颗粒中的氨基酸的测定。同时,采用荧光法,质谱法对反应机理进行初步探讨。
杨卫军,张珍珍,李博,邬溪芮,杜顺丰[3](2018)在《离子色谱分析技术在饲料检测中的应用进展》文中认为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离子色谱分析技术在饲料检测中的应用进展,包括饲料中无机阴离子(氟、氯、硫酸根、硝酸根),阳离子(钙、镁)和氯化胆碱、三甲胺、肌醇、甜菜碱、有机酸、无机酸等化合物的检测应用,为离子色谱分析技术在饲料检测领域的拓展和应用提供参考。
刘磊[4](2017)在《苦杏仁油提取及其腐蚀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食用油的缺口越来越大。目前,我国食用油的自给率基本徘徊在40%左右。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苦杏仁的种植面积逐渐增加,其产量也不断增加。苦杏仁含油量在50%左右,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食用油来源。苦杏仁中含有的苦杏仁甙会在加工的过程中产生氰化物,而且苦杏仁油在提取和精炼过程中会对设备造成明显的腐蚀作用,限制了其推广应用。本研究以苦杏仁为原料,对其脱毒工艺进行研究,采用盐效应辅助水剂法(SAAE)提取苦杏仁油的工艺并进行优化研究,构建了苦杏仁油中氰化物的测定方法。同时,对苦杏仁油在加工过程中对加工设备产生腐蚀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采用烘烤法、水煮法、微波法和超声波法对苦杏仁进行脱毒处理,综合考虑脱毒效率和脱毒工艺对苦杏仁油理化性质的影响,选取超声波法进行正交优化得到最佳的脱毒工艺为:超声波功率700 W,超声波处理时间30 min,超声波处理初始温度20℃,由此得到在最佳条件下脱毒率为97.59%。超声波处理对苦杏仁油的理化性质并无显着性影响。(2)采用SAAE法提取苦杏仁油并采用响应面(RSM)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碳酸氢钠浓度为0.4 mol/L,液料比为5:1,提取温度为84℃,提取时间为60 min的条件下,提油率可达90.9%。SAAE法提取的苦杏仁油的各项理化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且油中HCN含量显着低于其他提取方法。SAAE法通过促进油脂的释放和减少乳化提高提油率。SAAE法提取苦杏仁油工艺可行。(3)综合考虑了酸解物质体积、水解时间、蒸馏时间和蒸馏体积,建立了基于比色法测定苦杏仁油中氰化物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当酸解物质体积为1.5(ml:g);水解时间≥120 min,蒸馏体积为所加试剂的53%;蒸馏时间≥120 min时,对不同油样中氰化物含量测定,其RSD均小于10%。并对方法进行验证,样品中氰化物的实测值与理论值接近,且相关系数为0.92,说明所建立的方法测定苦杏仁油中氰化物的含量是可行的。(4)苦杏仁毛油中苯甲醛、苯甲酸的含量高于精炼油和SAAE法提取的苦杏仁油。同时,苦杏仁毛油中氰化物的含量也远高于精炼油和SAAE法提取的苦杏仁油。加入KCN后,油中铁离子、铝离子和锌离子浓度分别增加了428%、283%、43%,镁和钙离子浓度并无显着性变化。添加苯甲酸后,油中铁离子、铝离子和锌离子浓度分别增加了276%、500%、140%,镁和钙离子浓度并无显着性变化。苯甲酸含量≥1.0%,氰化物含量﹥5 mg/L时,长时间接触会造成铁制品产生腐蚀作用。苦杏仁毛油主要通过使铁块表面的保护膜脱落,从而加快对铁制品中的铁、锌和铝元素的腐蚀速度,造成对铁制品的腐蚀。
陈明,殷洁鑫,葛晶,黄再楠[5](2016)在《饲料中钙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常量矿物质钙是动物体内必需常量元素,它主要参与体内凝血过程、控制新陈代谢和细胞分裂等,动物钙摄入不足会导致软骨症、骨质疏松和瘫痪等,而摄入过量则会引起厌食。目前,饲料中钙测定方法众多,包括高锰酸钾氧化还原滴定法、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络合滴定法和原子吸收火焰分光光度法等,每种方法各有其适用范围及其优劣。对饲料中钙含量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综述。
张珍珍,杨卫军,闫玉杰,曹秀梅,李曼,李博,邬溪芮,杜顺丰[6](2015)在《离子色谱法测定饲料中水溶性氯化物含量》文中研究说明本实验建立了离子色谱法测定饲料中水溶性氯化物含量的方法。饲料样品经水提取后,采用阴离子分析柱(Metrosep A Supp 4-250/4.0),以3.2 mmol/L Na2CO3+1.0 mmol/L Na HCO3为淋洗液,流速为1.0 m L/min,进行样品分析。结果表明,氯离子浓度为4100μg/m L时,线性相关系数在0.999以上,方法检出限为0.04μg/g;采用高、中、低不同浓度加标回收,回收率为91.7%100.2%。该方法操作简便易行,准确度及灵敏度高,且大批量样品检测省时省力。
许丽[7](2012)在《离子色谱法在没食子酸和可溶性糖类分析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离子色谱法是液相色谱法的一个分支领域,主要用于分析阳离子和阴离子。离子色谱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能同时测定多种组分等优点。自1975年问世以来,离子色谱法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食品、环境、农业、医药和化工等领域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并成为许多常见离子的标准分析方法。随着色谱柱和检测方式的不断发展,离子色谱法的应用范围从常见离子的测定扩展到糖类、有机酸、氨基酸等的测定。离子排斥色谱法是分离有机酸的一种有效方法。高效阴离子交换-脉冲安培检测(HPAE-PAD)法测定糖类化合物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方法,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保健品等领域中糖类的测定,但研究广度和深度还不够。本文由五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是文献综述,这部分评价了离子色谱技术的发展并简单介绍了有机酸和糖类的分类、存在、应用和常见的分析方法。其余部分由以下四个研究报告构成。1、电导检测离子排斥色谱法测定绿茶中的没食子酸建立离子排斥色谱法测定绿茶中没食子酸的分析方法。采用Metrosep Organic Acids(250mm×7.8mm)分离柱和电导检测器,对分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的色谱条件为以0.006mmol/L H2SO4溶液为淋洗液、50.0mmol/L LiCl溶液为再生液、流速0.5mL/min;在优化的分离条件下,绿茶中常见的F-和8种酸对没食子酸的测定均无干扰,总分析时间为19min,没食子酸的检出限为0.1μg/mL连续6次进样,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为1.34%,4种绿茶中没食子酸的回收率为87.1%~96.7%。该方法简单、快速,结果令人满意。2、超声提取-离子色谱法测定蜂蜜柚子茶中的可溶性糖建立超声提取-高效阴离子交换-脉冲安培检测(HPAE-PAD)同时分离并测定蜂蜜柚子茶中可溶性糖的分析方法。采用METROSEP CARB1(150mm×4.0mm)分离柱,对分离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淋洗液为5.0mmol/L的NaOH溶液,流速为1.0mL/min。蔗糖、葡萄糖、果糖的检出限分别为.0.2μg/mL、0.1μg/mL、1.0μg/mL。混合标准溶液连续6次进样,峰高相对标准偏差为1.56%~3.40%,回收率为86.80%~98.80%。该方法样品前处理简单,灵敏度高,为蜂蜜柚子茶的质量检测提供了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3、离子色谱法测定化妆品中的海藻糖建立了一种高效阴离子交换-脉冲安培(HPAE-PAD)测定化妆品中海藻糖的方法。采用不同的样品前处理方法,用METROSEP CARB1分离柱(150mm×4.0mm)进行分离,以200.0mmol/L的NaOH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洗脱,7min内可完成对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海藻糖的检出限为0.02μg/mL,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17%,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28%;化妆品中常见的甘油和丙二醇不会对海藻糖的测定产生干扰,平均回收率为97.4%-98.8%。4、离子交换色谱法测定牛奶中的乳糖、水苏糖、葡萄糖和蔗糖建立了同时检测牛奶中乳糖、水苏糖、葡萄糖和蔗糖的分析方法。样品采用柠檬酸为蛋白质沉淀剂,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法分析测定。色谱条件:METROSEP CARB1(150mm×4.0mm)阴离子交换柱,流动相为7.0mmol/LNaOH溶液,流速为1.2mL/min,柱温为32℃,脉冲安培检测器。在优化的分离条件下,4种糖的检出限为0.1μg/mL~0.3μg/mL。连续6次进样,峰高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60%-3.85%,样品平均回收率为88.00%-101.00%。该方法简便、分离度好,适用于牛奶中糖类的检测。
张文华[8](2011)在《离子色谱法测定大气降水中的甲、乙酸根与常见阳离子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离子色谱(IC)技术是近十多年来迅速发展起来一种独特、快速、简便、有效分析微量离子的一门新技术。本文是在制定国家标准《大气降水甲酸根、乙酸根的测定离子色谱法》与《大气降水阳离子的测定离子色谱法》的研究基础和要求下进行的。论文内容主要包括:1、通过正交实验建立并优化了碳酸盐淋洗体系下同时分析测定大气降水中甲酸根、乙酸根的色谱条件。采用IonPacAs23阴离子交换柱,3.5mmol/L Na2CO3~0.8mmol/LNaHCO3淋洗液等度洗脱,抑制型电导检测器进行检测。方法特性指标为:甲、乙酸方法检出限(MDL)分别为0.0041mg/L、0.0143mg/L,测定下限为0.0163 mg/L、0.0573mg/L,样品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0.75%~1.67%、0.87%~1.90%,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9.0%104.3%、90.2%~101.0%内,用于一般降水样品的常规分析,结果令人满意。2、运用新型免试剂离子色谱技术,研究了氢氧根淋洗体系下梯度淋洗同时分析测定大气降水中甲、乙酸根的色谱条件。选用IonPacAs18分离柱,以0~6min:2.0mmol/LKOH , 6-21min : 2.0mmol/LKOH~50mmol/LKOH ,21-25min:50mmol/LKOH~2.0mmol/LKOH为梯度水平进行洗脱。方法特性指标为:甲、乙酸的MDL分别为0.003mg/L、0.003mg/L,测定下限为0.012 mg/L、0.012mg/L,样品RSD分别为为0.71%~1.59%、0.47%~3.11%,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9.3%~101.0%、105%~105.6%。该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而且很好的解决了某些情况下氟对乙酸的干扰。3、通过正交实验建立了离子色谱-抑制型电导检测分离测定大气降水样品中阳离子(Na+、NH4+、K+、Mg2+、Ca2+)的方法。本方法使用IonPacCs12阳离子分离柱,以20mmol/L甲烷磺酸为淋洗液,等度淋洗同时分离检测了降水样品中常见的5种阳离子。方法特性指标为:MDL分别为0.0013mg/L、0.0018mg/L、0.0011mg/L、0.0011mg/L、0.0031 mg/L,测定下限分别为:0.0052mg/L、0.0072mg/L、0.0044 mg/L、0.0044mg/L、0.0124 mg/L。样品RSD分别为:0.14%~2.86%、1.91%~2.44%、1.24%~3.66%、0.52%~3.79%、0.60%~3.66%。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1.8%~107.0%、95.5%~101.5%、91.8%~103.8%、98.5%~104.3%、98.0%~100.4%,此法简单、快速,易于推广使用。并将此方法应用于新疆雪莲养生葡萄酒中阳离子的分析测定,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9.2%~109.1%,方法准确、可靠。4、建立了淋洗液在线发生电导抑制梯度离子色谱法测定新疆雪莲养生葡萄酒中甲、乙酸根及常见阴离子含量的方法。该法使用高容量IonPacAs18阴离子分离柱,高纯KOH淋洗在线生成,样品经活性炭脱色,0.22μm微孔滤膜过滤、稀释后进样分析。该方法检出限低,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样品测定RSD为0.44%~7.29%,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1.6%~106.0%。5、根据大气降水中待测物含量的计算公式,用测定不确定度评定理论研究了测定过程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并建立了评定方法和步骤。结果表明,影响实验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是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曲线的线性拟合。通过对质控样的20次分析而绘制质量控制图,监测了实验过程中的质量保证与控制情况。
余娜[9](2011)在《离子色谱法在食品和卫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离子色谱法是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一种,是以分析离子为主的一种液相色谱方法。离子色谱作为一门新的分析技术,自1975年问世以来发展很快。离子色谱最初主要用于常见无机阴离子的分析,此后的研究丰富和发展了离子色谱的应用范围。运用不同的预处理办法、分离柱和检测器,离子色谱已经可以测定糖类、有机酸、有机碱、重金属以及其他常见阳离子等。离子色谱分析具有快速简便、高灵敏度、选择性好的特点,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生化、食品、半导体、医疗卫生、石油化工等行业。近年来,离子色谱法以快速高效的突出优点使食品分析向标准化、简便化和快速化方向发展,离子色谱法对具有营养学、卫生学意义的食品成分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已作为食品卫生检测的重要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研究。本文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综述,这部分评述了离子色谱检测技术近年来的发展和在糖类检测、阴离子检测方面的应用研究。第二部分是研究报告,首先是离子色谱法在食品成分分析方面的应用。利用阴离子交换分离-脉冲安培检测法测定了蜂蜜和葡萄酒中的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通过对实验条件的优化,实现了对三种单糖的同时高效分离。将此法应用于冲泡药材领域,测定了苦瓜茶中的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和果糖含量,得到了满意的实验结果。利用阴离子交换-抑制电导检测器建立了一次性筷子中的二氧化硫含量的间接测定法,结果满意。1、离子色谱法测定蜂蜜和葡萄酒中的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建立并优化了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食品中糖类的分析方法。用METROSEP CARB 1 (150×4.0 mm)阴离子交换分离柱和脉冲安培检测器,对淋洗分离条件进行优化。选择了10 mmol/L NaOH为淋洗液,在1.0 mL/min的淋洗液流速下,在25min内实现了对三种单糖的分离。峰高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12%~10.56%,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36%-3.25%,样品测定的回收率为90.0%-99.5%。蔗糖、葡萄糖、果糖的检出限分别为0.085 mg/L、0.126 mg/L、1.072 mg/L.该法具有样品前处理简单、快速高效等优点,得到了满意的实验结果。2、苦瓜茶中的四种单糖的离子色谱法测定建立了离子色谱法同时分离测定苦瓜茶中的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和果糖的分析方法。METROSEP CARB 1 (150x4.0 mm)阴离子交换分离柱和脉冲安培检测器,用8mmol/L NaOH为淋洗液在1.0 mL/min的流速下高效分离了4种单糖,总分析时间为25min。峰高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12%-5.43%,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06%-3.28%。样品测定的回收率为94.2%-99.8%。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和果糖的检出限分别为0.105 mg/L、0.126 mg/L、0.152 mg/L、0.587 mg/L。该法灵敏度高、分析时间较短,实验结果令人满意。3、离子色谱法间接测定一次性筷子中的二氧化硫建立了离子色谱间接测定一次性筷子中的二氧化硫的分析方法。先通过实验验证,样品中本底硫酸根在本实验条件下可以忽略不计。实验采用三种不同的前处理方法将样品中的二氧化硫氧化成硫酸根,通过对硫酸根含量的测定从而间接测定了一次性筷子中的二氧化硫含量。用Metrosep A Supp4-250 (250x4 mm)阴离子分离柱和电导检测器,选择4.0 mmol/L Na2CO3+1.7 mmol/L NaHCO3为淋洗液,淋洗液流速为0.8 mL/min,总分析时间为12 min。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02%,样品测定回收率为91.7%~101.0%,方法的检出限是0.76 mg/kg。该方法有较高的回收率,准确率和精密度好,结果满意。
潘晓亮[10](2011)在《棉粕和棉籽壳诱发雄性新疆细毛羊尿石症的研究》文中认为养羊业在新疆畜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绵羊数量居全国首位,新疆是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棉花产量占全国的40%,大量棉花副产品用作牛羊饲料。随着棉粕和棉籽壳大量应用,绵羊尿结石频发,公羊尿结石成为地方病,不少牧场和羊群公羊尿结石发病率达40%左右,给养羊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但是棉花副产品诱发公羊尿结石的研究甚少及其机理尚未阐明。本研究追踪观察饲喂棉粕和棉籽壳的生产羊群尿结石的发病情况,在此基础上,通过三个饲养试验,应用棉粕、棉籽壳诱发公羊尿结石,进而从棉粕、棉籽壳养分含量、结石的化学组成、血液和尿液相关生化指标、泌尿系统的病理变化等方面探讨了公羊尿结石形成机理。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七方面:第一、追踪观察生产羊群(2538只)尿结石发病情况,并对饲养管理、病理变化、血液尿液相关生化指标测定与分析;第二、在分析追踪观察生产羊群的基础上,进行以下三个饲养诱发试验:1)选择4月龄公羊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分别饲喂含棉粕10%、20%、30%日粮,预试期7天后,进行了为期60天的正试期;2)选择36只4月龄公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对照组每天饲喂含7%棉粕的基础日粮,试验一组每天饲喂300g棉籽壳+基础日粮,试验二组每天饲喂450g棉籽壳+基础日粮;3)选择48只4月龄公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对照组饲喂不含棉副产品的日粮,预试期7天后,正试期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30天):对照组(17.5%豆粕精料),试验一组(17.5%棉粕替代豆粕的精料),试验二组(17.5%棉粕替代豆粕的精料+150g棉壳),试验三组为试验组(17.5%棉粕替代豆粕的精料+150g棉壳+相对于试验二组70%饮水);第二阶段(90天):对照组(按无棉粕精料饲喂),试验一组(400g棉粕+无棉粕精料),试验二组(400g棉粕+400g棉壳+无棉粕精料),试验三组(400g棉粕+400g棉壳+无棉粕精料+相对于试验二组70%饮水);对以上三个诱发试验分别检测血液、尿液相关指标以及观察尿残渣结晶形态、数量、类型等。第三、诱发结石羊的血液尿液生化指标及尿结晶形态变化。第四、诱发结石羊的尿结石显微观察和化学组成分析。第五、诱发结石羊的泌尿系统病理变化分析。第六、以小鼠为动物模型,研究棉酚对小鼠血液指标及泌尿系统损伤的影响。第七、采用体外细胞分离培养技术,探讨棉酚对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生产公羊群在为期3个月内,每天平均采食800g棉籽壳+含12%棉粕的精料,公羊尿结石发病率高达37.2%;2、饲喂不同水平棉粕,在60天内未发现明显尿结石的病羊,但发现残渣中的尿结晶随时间和棉粕含量的增加呈增大趋势;3、饲喂不同水平棉籽壳,在60天内未发现明显尿结石的病羊,但屠宰发现尿残渣中的尿结晶随着时间的延长和棉籽壳含量的增加呈增大趋势;4、饲喂不同水平棉粕和棉籽壳,在120天饲养期内,发现试验二组尿结石发病率为25%,试验三组尿结石发病率为16.7%,但发病较早。5、尿结石中P.Mg.K含量与血清相应元素的相关性,得到结石中磷、钾、镁元素与血清相应元素相关系数分别是:Rp=0.750(中度相关)、RK=0.959(显着性相关)RMg=0.883(高度相关)。6、结石成分分析表明棉粕和棉籽壳诱发雄性细毛羊尿结石的主要成分是MgKPO4、MgKPO4·6H2O和Mg2P2O7(焦磷酸镁),首次发现绵羊肾结石中含有Mg2P2O7(焦磷酸镁)成分。7、病理切片分析表明:棉粕和棉籽壳饲喂引起绵羊肾脏和膀胱的严重损伤,泌尿系统出现炎症病理变化,为尿结石形成创造有利条件;8、组织切片结果表明:棉酚对小白鼠的肾脏有不同程度的毒害作用,可造成肾脏不同程度的肾间质出血、肾小管上皮细胞梗死、颗粒变性坏死,棉酚会引起小鼠肾脏组织有一定程度的损害作用;9、通过分离培养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研究棉酚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棉酚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率与棉酚浓度和作用时间呈现正相关;随着棉酚作用时间的延长乳酸脱氢酶(LDH)的泄漏量增大;肾小管上皮细胞Na+K+-ATP酶(NKA)、Ca2+Mg2+-ATP酶(cMA)活力随棉酚浓度的升高而降低。本研究结果提示:棉粕和棉籽壳引起的雄性细毛羊尿结石是一种慢性中毒性的矿物质营养代谢疾病,本试验充分证明了在产棉区雄性细毛羊尿结石的形成主要是由棉粕和棉籽壳引起,棉粕和棉籽壳诱发尿结石的主要因素是棉酚和磷、钾、镁过高。通过结石成分与血清相应元素相关性分析,说明血清中磷、钾、镁过高与结石形成有密切关系。棉酚造成肾脏肾小管和肾小球的损害,血液中磷、钾、镁过高引起尿液中代谢性的矿物质离子趋向饱和,使结晶增大、泌尿系统梗阻,最终出现尿结石。
二、用离子色谱法测定饲料中的钙和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离子色谱法测定饲料中的钙和镁(论文提纲范文)
(1)酸蒸馏-离子色谱法快速测定配合饲料中的氟(论文提纲范文)
1 氟的作用 |
2 饲料中氟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 |
3 实验方法 |
3.1 仪器与试剂 |
3.2 色谱条件 |
3.3 标准溶液配置 |
3.4 样品预处理 |
4 结果与讨论 |
4.1 色谱图 |
4.2 工作曲线 |
4.3 方法检出限 |
4.4 不同前处理方法的效果比较 |
4.5 方法的准确度 |
4.6 添加回收率和精密度 |
5 结论 |
(2)基于离子液体/羟丙基-β-环糊精改性离子色谱流动相及分析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概述 |
1.2 离子交换色谱固定相 |
1.2.1 未修饰固定相 |
1.2.2 功能基团修饰固定相 |
1.2.3 改性固定相 |
1.3 离子交换色谱流动相 |
1.3.1 阴离子流动相 |
1.3.2 阳离子流动相 |
1.3.3 改性流动相 |
1.4 立题思想 |
1.5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基于[C_4MIM][PF_6]流动相改性离子色谱法分离分析硝酸根离子和溴离子 |
2.1 前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试剂和仪器 |
2.2.2 实验方法 |
2.2.2.1 ILs合成 |
2.2.2.2 流动相、再生液、标准溶液 |
2.2.2.3 离子交换色谱条件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离子液体对流动相改性 |
2.3.1.1 离子液体对待测离子保留时间影响 |
2.3.1.2 [C_4MIM] [PF_6]对待测离子色谱峰高影响 |
2.3.1.3 流速 |
2.3.1.4 温度 |
2.3.1.5 [C_4MIM][PF_6]对多种阴离子分析性能影响 |
2.3.1.6 干扰实验 |
2.3.2 分析应用 |
2.3.2.1 分析性能 |
2.3.2.1.1 精密度 |
2.3.2.1.2 线性及检出限 |
2.3.2.1.3 方法比较 |
2.3.2.2 样品测定 |
2.3.2.2.1 水样 |
2.3.2.2.2 面粉 |
2.4. 结论 |
2.5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基于[C_6MIM][PF_6]流动相改性离子色谱法分离分析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
3.1 前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试剂和仪器 |
3.2.2 实验方法 |
3.2.2.1 ILs合成 |
3.2.2.2 流动相 |
3.2.2.3 色谱条件 |
3.2.2.4 样品处理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流动相 |
3.3.1.1 酸种类对待测金属离子影响 |
3.3.1.2 酸浓度对待测金属离子影响 |
3.3.2 改性剂 |
3.3.2.1 离子液体对待测离子保留时间影响 |
3.3.2.2 离子液体浓度对色谱峰高和分离度影响 |
3.3.2.3 流速 |
3.3.2.4 温度 |
3.3.2.5 [C_6MIM][PF_6]对碱金属、碱土金属离子分析性能影响 |
3.3.2.6 干扰实验 |
3.3.3 分析应用 |
3.3.3.1 分析性能 |
3.3.3.1.1 精密度 |
3.3.3.1.2 线性及检出限 |
3.3.3.1.3 方法比较 |
3.3.3.2 样品测定 |
3.4 结论 |
3.5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基于[C_6MIM][Gly]流动相改性离子色谱法分离分析镁、钙、锌、铁离子 |
4.1 前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试剂和仪器 |
4.2.2 实验方法 |
4.2.2.1 AAILs合成 |
4.2.2.2 流动相 |
4.2.2.3 色谱条件 |
4.2.2.4 样品处理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流动相 |
4.3.1.1 不同流动相对待测物色谱性能影响 |
4.3.1.2 硝酸浓度对待测物色谱性能影响 |
4.3.2 改性剂 |
4.3.2.1 离子液体对待测离子保留时间影响 |
4.3.2.2 离子液体浓度对色谱峰高和分离度影响 |
4.3.2.3 流速 |
4.3.2.4 温度 |
4.3.2.5 [C_6MIM][Gly]对金属离子色谱性能影响 |
4.3.2.6 干扰实验 |
4.3.3 分析应用 |
4.3.3.1 分析性能 |
4.3.3.1.1 精密度 |
4.3.3.1.2 线性及检出限 |
4.3.3.1.3 方法比较 |
4.3.3.2 样品测定 |
4.4 结论 |
4.5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基于HP-β-CD流动相改性离子色谱法分离分析4种氨基酸 |
5.1 前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试剂和仪器 |
5.2.2 实验方法 |
5.2.2.1 ILs合成 |
5.2.2.2 流动相 |
5.2.2.3 色谱条件 |
5.2.2.4 样品处理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流动相 |
5.3.1.1 流动相浓度 |
5.3.2 改性剂 |
5.3.2.1 改性剂种类对待测离子色谱性能影响 |
5.3.2.2 HP-β-CD浓度对氨基酸色谱峰高和峰面积的影响 |
5.3.2.3 流速 |
5.3.2.4 温度 |
5.3.2.5 HP-β-CD对氨基酸分析性能影响 |
5.3.2.6 干扰实验 |
5.3.2.7 反应机理探讨 |
5.3.3 分析应用 |
5.3.3.1 分析性能 |
5.3.3.1.1 精密度 |
5.3.3.1.2 线性及检出限 |
5.3.3.1.3 方法比较 |
5.3.3.2 样品测定 |
5.4 结论 |
5.5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3)离子色谱分析技术在饲料检测中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离子色谱法测定饲料中的钙和镁 |
2 离子色谱法测定饲料中的氟 |
3 离子色谱法测定饲料添加剂磷酸二氢钠中4种无机阴离子 |
4 离子色谱法测定饲料中氯化胆碱和三甲胺 |
5 离子色谱法测定饲料中的肌醇 |
6 离子色谱法测定饲料中的甜菜碱 |
7 离子色谱法测定饲料中有机酸和无机酸 |
8 离子色谱法测定饲料中水溶性氯化物 |
9 离子色谱法测定饲料中的亚硝酸盐 |
(4)苦杏仁油提取及其腐蚀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食用油生产状况 |
1.1.1 油脂概述 |
1.1.2 我国食用植物油消费现状 |
1.2 苦杏仁概述 |
1.3 苦杏仁加工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1 生氰糖苷 |
1.3.2 生氰糖苷脱毒工艺 |
1.3.3 苦杏仁油提取工艺 |
1.3.4 氰化物测定方法 |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
1.4.1 研究的目的、意义 |
1.4.2 研究内容 |
1.4.3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不同脱毒方法对苦杏仁油理化性质的影响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材料 |
2.2.2 试剂 |
2.2.3 设备 |
2.2.4 数据处理方法 |
2.2.5 试验方法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烘烤法对苦杏仁脱毒的影响 |
2.3.2 水煮法对苦杏仁脱毒的影响 |
2.3.3 超声波法对苦杏仁脱毒的影响 |
2.3.4 微波法对苦杏仁脱毒的影响 |
2.3.5 不同脱毒处理对苦杏仁油品质的影响 |
2.3.6 正交试验分析 |
2.3.7 正交优化对苦杏仁油理化性质的影响 |
2.4 小结 |
第三章 盐效应辅助水剂法提取苦杏仁油及其理化特性研究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样品 |
3.2.2 试剂 |
3.2.3 设备 |
3.2.4 数据处理方法 |
3.2.5 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单因素分析 |
3.3.2 SAAE法提取苦杏仁油工艺优化 |
3.3.3 苦杏仁油理化指标分析 |
3.3.4 苦杏仁油脂肪酸组成分析 |
3.3.5 苦杏仁中HCN含量测定 |
3.3.6 微观结构分析 |
3.4 小结 |
第四章 苦杏仁油中氰化物测定方法的改进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样品 |
4.2.2 试剂 |
4.2.3 设备 |
4.2.4 数据处理方法 |
4.2.5 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酸解物质HCl对测定的影响 |
4.3.2 静置时间对测定的影响 |
4.3.3 蒸馏体积对测定的影响 |
4.3.4 蒸馏时间对测定的影响 |
4.3.5 准确度和精密度试验 |
4.3.6 验证分析 |
4.4 小结 |
第五章 苦杏仁油在加工过程中的腐蚀性研究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样品 |
5.2.2 试剂 |
5.2.3 仪器 |
5.2.4 数据处理方法 |
5.2.5 方法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苦杏仁油挥发性成分分析 |
5.3.2 苦杏仁油中腐蚀成分的确定 |
5.3.3 油中金属离子含量分析 |
5.4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饲料中钙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离子色谱法 |
2 分光光度法 |
2.1 钙色素分光光度法 |
2.2 二溴对甲基偶氮甲磺分光光度法 |
2.3 三溴偶氮胂双波长光度法 |
3 原子吸收火焰分光光度法 |
4 双氧水法 |
5 电导滴定法 |
6 高锰酸钾氧化还原滴定法 |
7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络合滴定法 |
8均相沉淀法 |
9小结及展望 |
(6)离子色谱法测定饲料中水溶性氯化物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4 结论 |
(7)离子色谱法在没食子酸和可溶性糖类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综述 |
1.1 序言 |
1.2 离子色谱概述 |
1.2.1 离子色谱发展简史 |
1.2.2 离子色谱仪的构成 |
1.2.3 离子色谱法的类型 |
1.2.4 离子色谱法的优点 |
1.2.5 离子色谱法的应用 |
1.3 有机酸的简介和分析方法 |
1.3.1 有机酸的定义与分类 |
1.3.2 有机酸的存在与应用 |
1.3.3 有机酸的分析方法 |
1.4 糖类的简介和分析方法 |
1.4.1 糖类的定义与分类 |
1.4.2 糖类的存在与应用 |
1.4.3 糖类的分析方法 |
第2章 电导检测离子排斥色谱法测定绿茶中的没食子酸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仪器与试剂 |
2.2.2 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的配制 |
2.2.3 色谱条件 |
2.3 结果和讨论 |
2.3.1 淋洗液及再生液的选择 |
2.3.2 淋洗液浓度及流速的选择 |
2.3.3 方法的线性范围与精密度 |
2.3.4 其他有机酸的影响 |
2.3.5 加标回收率实验 |
2.3.6 实际样品测定 |
2.4 结论 |
第3章 超声提取-离子色谱法测定蜂蜜柚子茶中的可溶性糖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仪器与试剂 |
3.2.2 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的配制 |
3.2.3 色谱条件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淋洗液浓度及流速的选择 |
3.3.2 方法的线性范围与检出限 |
3.3.3 重现性试验 |
3.3.4 加标回收率试验 |
3.3.5 样品色谱图与测定结果 |
3.4 结论 |
第4章 离子色谱法快速测定化妆品中的海藻糖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仪器与试剂 |
4.2.2 标准溶液的配制 |
4.2.3 样品前处理 |
4.2.4 色谱条件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色谱条件的选择 |
4.3.2 线性范围与检出限 |
4.3.3 精密度 |
4.3.4 其他物质的影响 |
4.3.5 样品色谱图 |
4.3.6 样品加标回收率 |
4.4 结论 |
第5章 离子交换色谱法测定牛奶中的乳糖、水苏糖、葡萄糖和蔗糖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
5.2.2 标准溶液的配制 |
5.2.3 样品前处理 |
5.2.4 色谱条件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沉淀剂的选择 |
5.3.2 色谱条件的选择 |
5.3.3 方法的线性范围与检出限 |
5.3.4 重现性试验 |
5.3.5 加标回收率试验 |
5.3.6 样品色谱图与测定结果 |
5.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题录 |
致谢 |
(8)离子色谱法测定大气降水中的甲、乙酸根与常见阳离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离子色谱法概述 |
1.1.1 离子色谱简介 |
1.1.2 离子色谱分离原理 |
1.1.3 离子色谱仪系统 |
1.1.4 离子色谱的优点 |
1.1.5 IC 法应用与研究现状 |
1.2 大气降水中污染物的危害 |
1.2.1 甲、乙酸的来源及危害 |
1.2.2 常见阳离子的理化性质及危害 |
1.3 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
1.4 实验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离子色谱法测定甲酸和乙酸 |
2.1 碳酸盐淋洗体系 |
2.1.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2.1.2 标准溶液的配制 |
2.1.3 色谱条件 |
2.1.4 色谱条件的确定 |
2.1.5 标准曲线的绘制 |
2.1.6 方法特性指标的确定 |
2.1.7 不确定度评估 |
2.1.8 质量控制图 |
2.1.9 小结 |
2.2 氢氧根淋洗体系 |
2.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2.2.2 色谱条件 |
2.2.3 色谱条件的确定 |
2.2.4 标准曲线的绘制 |
2.2.5 标准样品测定谱图 |
2.2.6 方法的特性指标的确定 |
2.2.7 质量控制图 |
2.2.8 小结 |
第三章 离子色谱法测定常见阳离子 |
3.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3.2 标准溶液的配制 |
3.3 色谱条件 |
3.4 色谱条件的确定 |
3.4.1 单因素实验 |
3.4.2 正交试验 |
3.5 标准曲线的绘制 |
3.6 方法特性指标的确定 |
3.6.1 方法的检出限与测定下限 |
3.6.2 方法的精密度 |
3.6.3 方法的准确度 |
3.7 不确定度的评定 |
3.8 质量控制图 |
3.9 小结 |
第四章 降水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
4.1 样品采集及布点原则 |
4.2 样品预处理 |
4.3 样品的保存 |
第五章 样品的测定与应用 |
5.1 空白值测定 |
5.2 结果计算 |
5.3 样品pH 的影响 |
5.4 其他应用 |
5.4.1 新疆雪莲养生葡萄酒中甲、乙酸根及常见阴离子的测定 |
5.4.2 新疆雪莲养生葡萄酒中常见阳离子的测定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硕士研究生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9)离子色谱法在食品和卫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综述 |
1 序言 |
2 离子色谱概述 |
2.1 离子色谱发展简史 |
2.2 离子色谱的分类及离子色谱仪 |
2.3 离子交换色谱原理 |
2.4 离子色谱的优点 |
2.5 离子色谱的应用 |
2.5.1 在环境监测的应用 |
2.5.2 在生物医药的应用 |
2.5.3 在油田地质中的应用 |
3 离子色谱分离方式和检测方式的选择 |
3.1 分离方式 |
3.2 检测方式 |
4 离子色谱的样品预处理方法 |
4.1 预浓缩法 |
4.2 膜处理法 |
4.3 固相萃取法 |
4.4 分解处理法 |
4.5 特定样品的预处理法 |
5 离子色谱在食品和卫生检测中的应用 |
5.1 应用概述 |
5.2 食品中无机离子的分析 |
5.2.1 无机阴离子 |
5.2.2 无机阳离子 |
5.3 有机化合物 |
5.3.1 有机酸 |
5.3.2 糖类化合物和氨基酸 |
5.3.3 其他有机化合物 |
第二部分 研究报告 |
一、离子色谱法检测蜂蜜和葡萄酒中的蔗糖、葡萄糖和果糖 |
1 实验部分 |
2 结果和讨论 |
3 结论 |
二、一次性筷子中二氧化硫离子色谱法测定 |
1 实验部分 |
2 结果与讨论 |
3 结论 |
三、离子色谱法测定苦瓜茶中的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和果糖 |
1 实验部分 |
2 结果与讨论 |
3 结论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题录 |
致谢 |
(10)棉粕和棉籽壳诱发雄性新疆细毛羊尿石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论文部分缩写的中英文对照词表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棉副产品的概况及营养功能 |
第二节 棉副产品中的抗营养因子——游离棉酚 |
第三节 尿结石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
第四节 棉酚对动物体的影响 |
第五节 棉副产品对牛羊尿石症的影响研究概况 |
第二章 棉粕和棉籽壳与雄性细毛羊尿结石发病关系的研究 |
第一节 雄性细毛羊尿结石发病跟踪观察 |
1 羊场饲养管理及发病情况分析 |
2 分析与结论 |
第二节 饲料游离棉酚和钙、磷、钾、镁成分的测定 |
1 材料和方法 |
2 试验结果和分析 |
3 结果与讨论 |
第三节 饲料不同棉粕水平诱发雄性细毛羊尿结石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四节 不同水平棉籽壳诱发雄性细毛羊尿石症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4 结论 |
第五节 不同水平棉粕和棉籽壳诱发雄性细毛羊尿石症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结果与讨论 |
小结 |
第三章 不同水平棉粕和棉籽壳对雄性细毛羊的血液尿液变化及尿结晶形成的影响 |
第一节 棉粕和棉籽壳对雄性细毛羊血清磷、钾、镁、钙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2 试验结果 |
3 讨论 |
第二节 棉粕和棉籽壳对雄性细毛羊尿液pH值和结晶形成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四章 棉粕和棉籽壳诱发羊尿结石的显微观察和化学组成分析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第五章 棉粕和棉籽壳诱发尿结石羊的病理变化分析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六章 棉酚对小鼠血液指标及泌尿系统损伤的研究 |
第一节 不同浓度梯度棉酚对小白鼠增重及肾脏组织的影响 |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讨论 |
3 小结 |
第二节 棉酚对小鼠血清中钾镁钙磷的影响研究 |
1 材料方法 |
2. 小鼠饲喂棉酚后试验结果 |
3 结果讨论与分析 |
4 小结 |
第七章 棉酚对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机制的探讨 |
第一节 小白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原代分离培养 |
1 试验材料 |
2 试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二节 棉酚对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影响的研究 |
1 试验材料 |
2 试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论文小结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与录用的论文 |
致谢 |
四、用离子色谱法测定饲料中的钙和镁(论文参考文献)
- [1]酸蒸馏-离子色谱法快速测定配合饲料中的氟[J]. 朱珠,何健,何正和,朱海燕,魏云计.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20(07)
- [2]基于离子液体/羟丙基-β-环糊精改性离子色谱流动相及分析应用[D]. 狄华伟. 扬州大学, 2018(01)
- [3]离子色谱分析技术在饲料检测中的应用进展[J]. 杨卫军,张珍珍,李博,邬溪芮,杜顺丰. 饲料广角, 2018(01)
- [4]苦杏仁油提取及其腐蚀性研究[D]. 刘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11)
- [5]饲料中钙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J]. 陈明,殷洁鑫,葛晶,黄再楠.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6(12)
- [6]离子色谱法测定饲料中水溶性氯化物含量[J]. 张珍珍,杨卫军,闫玉杰,曹秀梅,李曼,李博,邬溪芮,杜顺丰. 中国饲料, 2015(05)
- [7]离子色谱法在没食子酸和可溶性糖类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 许丽. 西南大学, 2012(09)
- [8]离子色谱法测定大气降水中的甲、乙酸根与常见阳离子方法研究[D]. 张文华. 新疆大学, 2011(11)
- [9]离子色谱法在食品和卫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 余娜. 西南大学, 2011(09)
- [10]棉粕和棉籽壳诱发雄性新疆细毛羊尿石症的研究[D]. 潘晓亮. 浙江大学, 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