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慢性激怒大鼠的应激反应和滋补肝肾方药的调整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阮克进(Nguyen Khac Tien)[1](2021)在《二地卫矛汤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阴虚瘀热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养阴清热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早期阴虚瘀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本方药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及中医阴虚瘀热证的诊断标准,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二地卫矛汤方,每日1剂,共观察12周。治疗前后两组分别记录其中医症状体征积分、血压、血糖、血脂、尿白蛋白/肌酐定量、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及胱抑素C、炎症因子(TGF-β1、IL-6、TNF-α)、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并评估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前两组的年龄、性别、病程等指标经检验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具有均衡性,结果具可比性。①疾病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两组总有效率对比,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②对症状体征的改善作用:治疗组对于口干口渴、腰腿酸软、腰痛如刺、尿频、浮肿、盗汗等的改善疗效优于对照组,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③降糖: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④减少尿蛋白的作用:两组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24小时尿蛋白均较治疗前降低,具极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有优势,P<0.05。⑤改善肾功能的作用: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肌酐、胱抑素C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治疗组改善更佳,P<0.05。⑥降压疗效:两组患者治疗后SBP、DBP均明显降低,P<0.01。⑦调脂作用:两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C水平下降,P均<0.01、HDL-C水平升高,P均<0.05;治疗组降脂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⑧血液流变学变化:治疗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及全血高、低切黏度分值水平均有所改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⑨抗炎作用:两组治疗后TGF-β 1、IL-6、TNF-α分值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抗炎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⑩安全性评价指标均在正常范围,观察过程中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通过临床研究提示,二地卫矛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早期阴虚瘀热证优于单用西药治疗。二地卫矛汤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既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尿蛋白、血糖、血压,调节血脂,改善血液高凝状态,保护肾功能,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且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程金秋[2](2021)在《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雄芍汤抗肝纤维化的免疫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雄芍汤(Xiongshao Decoction,XSD)治疗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的核心靶标以及作用机制,并通过动物实验、细胞实验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为雄芍汤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复方网络药理学部分:1.以OB≥30%且DL≥0.18为条件,通过TCMSP数据库查询雄芍汤中各中药的有效成分靶点,之后将结果逐个输入到Uni Prot数据库中,得到各中药靶点蛋白的基因ID和基因名。有效成分和基因靶点经整理后导入到Cytoscape 3.7.2软件中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网络图。2.运用Gene Cards疾病数据库检索HF的基因靶点,将HF的靶点基因与雄芍汤各中药有效成分靶点取交集后,通过Visual Paradigm社区版16.2软件绘制得到雄芍汤治疗HF的潜在靶点韦恩图。3.运用String数据库将潜在靶点导入,限定物种为人,获取两者蛋白相互作用的关系图,去掉游离节点,根据degree值绘制柱状图,获得核心基因。4.运用Metascape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GO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得到核心通路。动物实验部分:1.以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分别以临床日等效剂量的7倍为应用量对大鼠进行灌胃,HE染色法检测正常组、模型组、扶正化瘀胶囊(Fuzheng Huayu Capsule,FHC)阳性对照组、雄芍汤组各组肝组织病理情况。2.ELISA法检测上述各组血清中IL-17、IL-6、TNF-α的含量。细胞实验部分:1.以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为研究对象,分别以临床日等效剂量的10倍为应用量,制备大鼠雄芍汤、扶正化瘀胶囊含药血清。2.以TGF-β1为诱导因子建立HSC肝纤维化模型,MTT法检测模型组(TGF-β1+空白血清)、雄芍组、扶正化瘀组含药血清分别在体积分数为15%、10%、5%条件下对HSC-T6细胞的增殖抑制率。3.ELISA法检测空白组、模型组、雄芍组、扶正组细胞上清液中IL-17、IL-6、TNF-α的含量。结果复方网络药理学部分:1.通过TCMSP和Uniprot数据库筛选的雄芍汤中各中药的有效成分靶点,共得到83个活性成分和124个有效成分相关靶点基因,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中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网络图。2.通过查询Gene Cards数据库,得出5637个HF相关靶点,经过相关性评分中位数筛选最终得到1411个疾病相关靶点,将这些靶点与雄芍汤复方靶点进行重叠后得到55个相交靶点作为潜在靶点。3.对55个潜在核心基因构建PPI网络。最终,此网络中,度值最高的3个靶点是AKT1(度值43)、IL-6(度值42)、TNF(度值38)。4.得到GO条目总共4570条,其中GOMF条目447条,GOBP条目3855条,GOCC条目268条,分别以5、15、4个基因数为基础得到相应结果作为核心条目;KEGG通路373条,选前20条作为核心通路。动物实验部分:1.HE染色结果:正常组大鼠肝小叶结构清晰、完整,肝细胞分布规律,细胞核大而圆,核仁清晰,肝细胞索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向周围呈放射状排列,未见胶原纤维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大鼠肝小叶结构被破坏,结缔组织增生明显,分隔、包绕正常肝小叶,形成大小不等的结节,即假小叶形成。假小叶中肝细胞索排列紊乱,小叶中央静脉缺如,纤维组织可见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扶正化瘀组大鼠肝组织中有少量纤维索条,假小叶消失,肝索排列接近正常,纤维组织炎性浸润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雄芍汤组大鼠肝组织与模型组相比,纤维索条变小、变细,假小叶消失,肝索排列接近正常,纤维组织炎性浸润较扶正组化瘀组减少。2.ELISA检测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IL-6、IL-17、TNF-α水平明显升高,差别具有显着性(P<0.01);与模型组相比,雄芍组、扶正组IL-6、IL-17、TNF-α水平明显降低,差别具有显着性(P<0.05或P<0.01);与扶正组相比,雄芍组IL-17、TNF-α含量无明显变化,IL-6水平明显升高(P<0.05)。细胞实验部分:1.MTT实验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各浓度模型组HSC-T6细胞均显着增殖(P<0.05);与15%、10%同浓度模型组相比,雄芍组、扶正组均对HSC-T6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与5%同浓度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对HSC-T6细胞增殖均无抑制作用;各浓度的扶正组与雄芍组的HSC-T6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均无显着性差异;与15%同浓度雄芍组相比,5%浓度雄芍组对HSC-T6细胞增殖的抑制率显着降低(P<0.05),而10%雄芍组对HSC-T6细胞增殖抑制率与其差异不明显。2.ELISA检测结果:作用24h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HSC细胞上清液中IL-6、IL-17、TNF-α含量均显着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雄芍组及扶正组IL-6、IL-17、TNF-α含量均显着减少(P<0.01);与扶正组相比,雄芍组细胞上清液中IL-6、IL-17含量均无明显差异,TNF-α含量显着增加(P<0.05)。结论通过中药复方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发现,雄芍汤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减少HSC的增殖、阻断促炎信号的转导有关。
田娟娟[3](2021)在《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糖尿病肾病Ⅲ-Ⅳ期(气阴两虚夹瘀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益气养阴活血方联合氯沙坦钾片治疗糖尿病肾病Ⅲ-IV期(气阴两虚夹瘀证)的患者后对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24h尿蛋白定量(24h Upro)、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GFR)、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探讨益气养阴活血方联合氯沙坦钾片治疗糖尿病肾病Ⅲ-IV期(气阴两虚夹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收治的符合入组标准的9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运用统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肾病一般治疗(饮食、运动,降糖、降压、降脂),在此基础上服用氯沙坦钾片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活血方作为治疗组。用药前及用药12周后分别观察ACR、24h Upro、Scr、BUN、GFR、FPG、Hb Alc水平,并通过观察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经过12周治疗,治疗组临床9例显效,34例有效,5例无效,总有效率达89.58%;对照组临床5例显效,28例有效,15例无效,总有效率为68.75%。经秩和检验后,差异显着(P<0.05)。(2)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尿浊、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燥、尿频尿多、手足心热、肢体麻木或刺痛、肌肤甲错、面色黧黑或晦暗症状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及尿浊、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燥、尿频尿多、肢体麻木或刺痛、面色黧黑或晦暗症状较对照组降低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手足心热、肌肤甲错症状差异不明显P>0.05。(3)对两组的实验室指标逐个进行分析,治疗后患者ACR、24h-Upro、Scr、BUN、FPG、Hb Alc指标数值均降低,GFR数值升高,较治疗前差异明显(P<0.05);且治疗后组间对比,治疗组在改善患者ACR、24h-Upro、Scr、BUN、GFR方面均较对照组显着(P<0.05)。治疗后FPG、Hb Alc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安全性指标比较: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便常规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异常改变。结论:(1)益气养阴活血方联合氯沙坦钾片治疗糖尿病肾病Ⅲ-Ⅳ期(气阴两虚夹瘀证)疗效明显,降低蛋白尿,改善肾功能,升高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中医证候疗效积分,有效改善患者尿浊、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燥、尿频尿多、肢体麻木或刺痛、面色黧黑或晦暗症状,从而保护肾功能,有延缓肾功能减退的可能。(2)两组患者治疗后ALT、血常规、便常规等指标均无明显变化,说明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应用安全,无毒副作用。
周瑾[4](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探究中医药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用药规律》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对中药口服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文献运用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处理,旨在探索其中药组方用药规律,为中药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应用、实验研究方向等提供一些文献学的基础及数据的支撑,除此之外,为开发新药提供一定的参考。研究方法1.数据挖掘:通过检索建库起至2020年12月1日,收录在万方数据库(WF)、中国知网(CNKI)、维普(WP)三大中文数据库内的中药口服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文献,根据文献的纳入及排除标准对其进行筛选,得到最终需要研究的文献。然后,对筛选出的文献信息进行提取及规范化处理,将汇总整理后的文献资料数据录入Excel表格,建立中医药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文献研究数据库,并将其导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研发的古今医案云平台(个人版V2.2.1),统一进行规范化处理后加入分析池后,先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对文献资料进行数据挖掘,包括对中药进行频数统计分析,聚类分析以及关联性分析。然后对其进行复杂网络分析,以筛选出核心药物组合,有待进一步运用网络药理学的处理方法探索其作用机制。2.网络药理学:对上述筛选出的核心药物组合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主要分为以下六个部分:(1)利用TTD、Drugbank、DisGeNET数据库筛选AIH的疾病靶点,筛重并使用Uniprot蛋白质数据库进行规范化处理后,得到最终的疾病靶点。(2)使用中医药系统药理学平台(TCMSP数据库)检索核心药组的化学组成成分,并设定DME属性值为DL≥0.18、OB≥30%、HL≥4h,然后使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对筛选出的有效活性成分进行作用靶点预测。(3)将疾病靶点与核心药物组合有效成分的作用靶点取交集,得出两者的共同作用靶点。(4)运用Cytoscape3.7.2构建核心药物有效成分-共同靶点-AIH疾病网络。(5)利用Cytoscape3.7.2中Network Analyzer对构建的网络进行拓扑结构分析以筛选出核心网络。(6)使用Cytoscape3.7.2软件中的“ClueGo”插件对预测的核心药物组合治疗AIH的共同靶点进行GO(BP)分析;使用Metascape对筛选出的中药成分-AIH疾病的共同作用靶点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研究结果数据挖掘结果:1.根据给定的纳排标准对文献进行筛查,去掉不符合纳排标准的以及重复的文献,最终纳入文献总数为104篇,中药处方总数为146首。其中临床试验性文献共47篇,占总篇数的45.19%;名医经验共25篇,占总篇数的24.04%;个案及验案共23篇,占总数的22.12%;硕博毕业论文共9篇,占总篇数的8.65%。2.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数据挖掘”模块,对纳入文献所涉及的AIH中医证型进行统计分析,按照频次由高到低进行排序,依次是肝胆湿热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瘀血阻络证、气滞血瘀证。3.146首中药处方中共含有208味中药,所有中药累计使用的频次为1816次,其中使用频次≥20的中药共有27味,分别为柴胡、白芍、茵陈、白术、当归、茯苓、甘草、郁金、栀子、赤芍等。对中药的四气五味进行频次统计:四气频次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微寒、寒、平,其次是温、微温、凉、大热、热、大寒等,五味频次处于前3位的分别是苦、甘、辛,其他分别是酸、淡、微苦、咸、涩等。用药归经频次前3位分别是肝经、脾经、肺经,其他的依次是心经、胃经、肾经、胆经、大肠经、膀胱经、小肠经、三焦经及心包经。4.对中药组方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可将其分为4大类,分别是“茵陈,黄芩,栀子,大黄”,“柴胡,白芍,白术,茯苓,甘草,郁金”,“黄芪,赤芍,丹参,桃仁,陈皮,薏苡仁,五味子”及“当归,地黄,枸杞子,熟地黄,牡丹皮,山萸肉,山药,泽泻,女贞子”。5.运用关联性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筛选出关联度最好的核心药组为“柴胡,白芍,白术,茯苓,茵陈,栀子,当归,甘草”。网络药理学结果:1.运用TTD、Drugbank、DisGeNET数据库进行检索及筛选,最终共获得AIH疾病的相关靶点203个2.在TCMSP数据库中分别检索八味核心药物的活性成分,最终共筛选出核心药物组合的有效活性成分129种,潜在作用靶点共883个。3.将上述两者的作用靶点取交集,最终得到共同靶点35个。4.运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核心药组有效成分-疾病靶点-AIH的网络,并进行可视化。通过对构建网络的拓扑结构分析得出,对治疗AIH可能有效的化学成分包括18α-甘草酸,茯苓酸,氢化松苓酸B,酒酵母甾醇,美迪紫檀素等14个,而与治疗AIH相关性较大的疾病靶点包括ABCB1,NOX4,HSD11B1,CYP1B1,XDH等17个。5.通过GO(BP)功能分析及KEGG富集分析,得出核心药物组合治疗AIH可能存在埃科萨诺德代谢过程、萜类化合物代谢过程、芳香酶活性、长链脂肪酸代谢过程及不饱和脂肪酸代谢过程等178个生物学过程;核心药物组合可能通过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亚油酸的新陈代谢,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与Th17细胞分化等通路发挥治疗作用。研究结论1.数据挖掘:通过对检索的文献进行分析,筛选出的核心处方为:“柴胡,白芍,白术,茯苓,茵陈,栀子,当归,甘草”。提示中药口服治疗AIH的病位主要在肝、脾、肾三脏,治疗上以疏肝健脾,滋肾柔肝,清热利湿及活血化瘀为主要方法。2.网络药理学:运用现代医学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筛选出的核心药组进行分析,得出核心药组可能通过减少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及抑制自身免疫应答反应等机制来防治AIH,为中药口服治疗AIH的组方规律提供一定的思路。
郭锦晨[5](2021)在《明清新安医家诊治眩晕经验及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的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主要根据明清时期新安医家相关学术着作及医案,总结明清新安医家总体治疗眩晕的特色,通过数据挖掘技术研究明清新安医家治疗眩晕处方用药规律,以期传承新安医学及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近30年名老中医运用新安名方程国彭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眩晕的临证用药规律,并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的药效物质基础和分子作用机制,探究其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途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文献追溯法、分类整理法、纵横联系研究法等文献研究的方法对明清时期新安医家相关学术着作及医案进行整理分析,研究汪机、孙一奎、余淙、叶桂、汪文绮、程国彭、程文囿、方肇权、程有功等治疗眩晕的经验,总结归纳明清新安医家总体治疗眩晕的特色。使用IBM 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2.0、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平台(V2.5)等对明清新安医家治疗眩晕医案处方用药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系统聚类、熵层次聚类新方及主成分因子分析。采用SPSS Statistics 22.0、IBM SPSS Modeler 18.0等对近30年名老中医运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眩晕的医案症状、用药进行频次统计、主成分因子分析、系统聚类及关联规则分析。通过TCMSP、TCMID、SEA等筛选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有效成分及靶蛋白,通过Genecards、OMIM、Drug Bank、TTD等筛选出眩晕相关疾病的靶点,利用Venn在线软件获取共同靶点,运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疾病-靶点”网络图,使用STRING绘制蛋白互作(PPI)网络,并用Cyto NCA进行筛选,用MCODE进行PPI网络聚类。利用DAVID数据库和和R语言3.6.3中cluster Profiler包进行GO功能富集及KEGG通路分析,采用Auto Dock Vina进行配体和受体的半柔性分子对接,最后运用Py MOL、Lig Plot+、MOE软件进行三维和二维可视化分析。结果明清新安医家认为眩晕之症有内外虚实不同,实者,病理因素有痰、火、风、瘀,孙一奎、孙文胤、方广、余午亭、徐春甫、洪参岐、程国彭、汪文绮、汪昂、吴迈、汪启贤等认为尤以痰为重,常有上焦有痰、痰浊中阻、痰热上扰、肝火挟痰、风痰上扰、肝阳上亢、痰瘀互阻等;虚者多因脏腑气、血、阴、阳的不足,汪机、吴正伦、程敬通、汪宦、吴楚、吴洋、罗周彦、吴崐、方肇权、郑重光等尤为重视气血不足致眩,气虚包括中气(脾胃之气)虚、元气虚、肾间动气不足等,血虚包括肝血虚、营血虚等,孙一奎、程国彭、汪文绮、罗周彦、汪汝麟、郑重光等重视肾阳不足致眩,阳虚包括脾阳虚、肾阳虚等。以虚为本,邪实为标,虚实可单独为患,虚实之间亦常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形成虚实夹杂证。外风内风皆可感,叶天士、程杏轩、程有功、洪桂、王仲奇等认为以阴虚阳亢动风为主,阴虚包括肝阴虚、肾阴虚、心阴虚等。新安医家认为眩晕病位在于脑(心神),病变脏腑主要责之于肝(胆)、脾(胃)、肾,与心、肺因五行相互关系也具有一定联系。辨证治疗方面,气血不足者,擅用参芪归术培补气血;阴虚阳亢者,喜用滋水涵木和阳息风;痰浊中阻者,常用二陈化裁培土化痰;下元虚惫者,温补脾肾阳气冀其运化;坎离失交者,补养水火根基精神乃治;病关情志者,重视内观静养治疗思路。用药方面,新安医家承历代医家经典方剂,灵活运用,大胆创制新方,如改正四君子汤、改正四物汤、湿痰汤、血虚眩晕汤、气虚眩晕汤、清上丸、壮元汤、香砂六君子汤、程氏半夏白术天麻汤等,擅用药对配伍,如人参、黄芪,龟甲、牡蛎,半夏、陈皮,半夏、天麻,白芍、生地黄,珍珠母、牡蛎,苦丁茶、夏枯草等。203例明清新安医家治疗眩晕医案处方涉及239味中药,累计用药频次2120次,平均频次9次,使用频次<9次的中药137味(470次),占比为22.17%,使用频次≧9次的中药66味(1650次),占比为77.83%。中药共归18大类,主要为10类,其中补虚药、清热药、平肝息风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位居前5位。四气方面,寒性药、温性药出现和使用最为频繁;五味方面,味甘药、味苦药、味辛药运用最为频繁;归经方面,归肝经药、肺经药、脾经药、肾经药和胃经药出现最为频繁,归肝经药、肺经药和脾经药使用最为频繁。共涉及7个病位证素和12个病性证素,频次较高的病位证素为肝、脾、肾,频次较高的病性证素为痰(湿)、动风、阳亢、火(热)、阴虚。得到二项关联药物组合31组,三项关联药物组合32组,四项关联药物组合29组。核心处方组成为半夏、茯苓、陈皮、甘草、白术、人参、天麻、白芍。得到19组药物聚类组合,熵层次聚类得到治疗眩晕的15个新方,共提取出22个中药公因子。180例医案包括1673条症状记录,2527条中药记录,对应144种症状,187味中药,症状前六位是眩晕、恶心、食少、乏力、呕吐、苔白腻,中药前六位是半夏、白术、天麻、茯苓、陈皮、甘草。主成分因子分析共提取出15个症状公因子,累计贡献率为68.004%,系统聚类共得到11组中药聚类组合,关联规则得到中药之间二、三、四项关联组合32项,症状和中药之间二、三、四项关联组合28项。共筛选出半夏白术天麻汤活性成分193个化合物,整理得到330个靶点,与眩晕相关疾病有149个共同靶点。PPI网络发现STAT3、CXCL8、EGFR、VEGFA、MAPK14、EP300、MAPK3、CTNNB1、JUN、AKT1、MAPK8、CCND1等可能是关键治疗靶点,GO分析共包含2827条富集结果,其中生物过程2480条,分子功能203条,细胞组成144条。KEGG通路分析发现176个条目,涉及AGE-RAGE信号通路、流体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内分泌抵抗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与关键靶点对接较好的成分有豆甾醇、槲皮素、β胡萝卜素、山奈酚、天麻素、谷固醇。结论1.明清新安医家认为眩晕病因病机虚实兼有,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实者,病理因素有痰、火、风、瘀,尤以痰为重,虚者多因脏腑气、血、阴、阳的不足,虚实可单独为患,虚实之间亦常相互影响,相互转化。2.辨证治疗方面,别具特色,新安医家承历代医家经典方剂,灵活运用,大胆创制新方,擅用药对配伍,值得我们进一步挖掘研究与传承。3.数据挖掘方法对新安医家眩晕医案处方从多个维度进行数据分析,一方面印证了理论研究的结果,一方面进一步拓展了研究的广度深度,弥补了文献理论研究的局限。4.新安程国彭半夏白术天麻汤8味药方简力宏,紧扣脾虚生痰、肝风内作、风痰上扰之病机,其临床应用范围广泛。现代名老中医运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所治眩晕的病因常有风痰、肝风、肝火、痰浊、脾虚、瘀血等,以本方合用可兼治肝阳上亢、痰浊上蒙、气血亏虚、瘀血阻窍等眩晕的不同证候和阶段。5.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推测半夏白术天麻汤通过槲皮素、山奈酚、豆甾醇、β-谷甾醇、天麻素、β-胡萝卜素等潜在药效成分协同作用于STAT3、CXCL8、EGFR、VEGFA、MAPK14、EP300、MAPK3、CTNNB1、AKT1等多个靶点,通过流体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参与管径调节、循环系统中的血管过程、活性氧代谢过程、氧化应激反应等发挥治疗眩晕的作用,初步揭示了半夏白术天麻汤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的机制。
楚鎏慈[6](2021)在《宋立群教授辨治糖尿病肾病Ⅲ-Ⅳ期验方的挖掘及其网络药理学机制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收集宋立群教授辨治糖尿病肾病Ⅲ-Ⅳ期的医案进行数据挖掘,总结其临床经验与核心验方;对宋师治疗糖尿病肾病Ⅲ-Ⅳ期的核心经验方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及分子对接技术验证,探讨宋师经验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1.收集2010年1月-2020年9月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病科门诊就诊,由导师宋立群教授诊治的567例糖尿病肾病Ⅲ-Ⅳ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病例进行标准化处理后,运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对于症候、方药等进行数据挖掘,结合宋师相关医案、论着进行研读,对挖掘结果进行分析,从中提炼宋师辨治经验及核心经验方。2.选取宋立群教授辨治糖尿病肾病Ⅲ-Ⅳ期的核心经验方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及分子对接技术验证,我们利用TCMSP数据库筛选宋师经验方中的生物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5、OMIM、Pharm GKB等数据库检索糖尿病肾病的基因靶点,使用Uniprot、Perl及R软件将药物相关成分靶点及疾病相关基因靶点进行整合汇总,筛选出共同作用靶点,借助Cytoscape构建药物与疾病调控网络,利用STR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运用R软件进行GO与KEGG基因功能富集分析并可视化,使用Autodock vina对活性成分及靶点蛋白进行分子对接。结果:1.一般情况:本研究最终纳入567例糖尿病肾病Ⅲ-Ⅳ期首诊处方,共计诊次2194次,男性(358例,63.14%)多于女性(209例,36.86%);宋师辨证分型后将本虚证型分为脾肾亏虚证(401例,70.72%)和肝脾肾虚证(166例,29.27%),兼夹的标实证分为水湿证(259例,46.67%)、血瘀证(156例,27.51%)及不兼实证(152例,26.82%)。2.症状情况:本研究纳入的567例病例中,主要症候为腰膝酸软、尿多泡沫、呕恶纳呆、小便清长、夜尿频多、腹胀便溏、神疲乏力、手足浮肿、肢体浮肿、面目浮肿等;脾肾亏虚证的主要症候为腹胀便溏、少气懒言、呕恶纳呆、面色萎黄等;肝脾肾虚证的主要症候为咽干口燥、盗汗、视物模糊、大便干结、头晕目眩、五心烦热、口渴喜饮等;水湿证的主要症候为肢体浮肿、手足浮肿、肢体困重、形体肥胖、胸闷不舒等;血瘀证的主要症候为皮下瘀斑、口唇紫暗、定位刺痛、夜间加重、肌肤甲错、肢体麻木、尿血等。3.处方用药情况:首诊处方567张,共涉及中药217味,总使用频数9831次,频次排名前10味的中药为:黄芪、白术、金樱子、女贞子、芡实、茯苓、覆盆子、沙苑子、菟丝子、白果;脾肾亏虚证特色用药为:陈皮、锁阳、石莲子、桑螵蛸;肝脾肾虚证特色用药为:桑椹、墨旱莲、山茱萸、牛膝、山楂、鸡内金;水湿证特色用药为:桑白皮、路路通、穿山龙、苏木;血瘀证特色用药为:生地黄炭、熟地黄炭、大蓟炭、小蓟炭、丹参、郁金、鸡血藤、瓜萎;用药药性主要为平性药,其次为温性药、寒性药,药味以甘性药、苦性药、酸性药为主,归经以肾经,脾经和肝经为主,宋立群教授常用药对组合6对,药物组合9组,567首方剂聚类分析共聚为4类。4.网络药理学研究及分子对接技术验证:经过筛选得知,宋师经验方中46种活性成分可作用于糖尿病肾病的223个靶点,主要活性成分为β-胡萝卜素、β-谷苗醇、鞣花酸、刺芒柄花素、异鼠李素、山柰酚、木犀草素、苦参碱、槲皮苷、芝麻素等;核心靶点为MYC、JUN、CCND1、TP53、CDKN1A、RB1、AKT1、MAPk1、RELA、CTNNB1 等;GO功能富集分析主要涉及聚合酶Ⅱ转录调节复合物活化、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全酶复合物、转录调节复合物等生物学过程;KEGG通路富集分析主要涉及糖尿病并发症AGE-RAGE信号通路,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信号通路,胰岛素抵抗,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PI3 K-Akt信号通路,Th 17细胞分化机制,p53信号通路等;度值最高的有效成分配体与受体进行分子对接,得到19对配体-受体(结合自由能≤-5.0KJ·mol-1)的分子对接结果。结论:1.黄芪、白术、茯苓、覆盆子、女贞子、芡实、金樱子、菟丝子、沙苑子为宋立群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Ⅲ-Ⅳ期的核心经验方。2.宋师认为糖尿病肾病Ⅲ-Ⅳ期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治疗时始终秉承“肝脾肾同调,补虚扶正;湿与瘀并治,泻实祛邪”的诊疗思路。3.宋师经验方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该方主要通过调节AGE-RAGE、IL-17、TNF等信号通路参与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糖脂代谢反应、胰岛素效应及细胞生长因子等生物学功能,从而作用于糖尿病肾病,以达到控制其发生、发展的目的。
王伟[7](2021)在《张学新教授治疗高血压病性眩晕用药规律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张学新教授治疗高血压病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数据,挖掘导师运用中药治疗高血压病性眩晕的规律,分析出处方中的药物频次、用药类别、四气五味、药物归经、常用药对等;总结其运用中药治疗高血压病性眩晕的临床经验,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思路。方法:收集秦皇岛市中医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心血管病科张学新教授门诊的高血压病性眩晕患者100例,详细记录导师的诊治经过,观察疗程为4周,治疗后评定血压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将病案资料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的临床采集系统中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分析,包括频次统计、组方规律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并以频次表、网络化展示图的形式,从不同角度展示数据分析取得的结果;结合导师辨证思想和用药规律,总结其治疗高血压病性眩晕的临床经验。结果:100例患者经过4周治疗后降压总有效率为90.00%,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3.00%,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所纳入研究患者中男性43例,女性57例;纳入患者的年龄分布情况,60~69岁年龄阶段人数最多,共26人,其次是50~59岁年龄阶段人数,共24人;纳入患者所常见的症状中,除了眩晕主症外,伴随症状出现频次较高的依次为不寐、多梦、胸闷、乏力、口苦、食少纳呆、耳鸣、头痛、便溏等;导师将高血压病性眩晕证型一共分为9种,依次是痰湿内盛证、肝阳上亢证、肝肾阴虚证、痰热内盛证、气血亏虚证、肾阳虚衰证、少阳病证、肝郁脾虚证、瘀血内阻证;导师对于高血压病性眩晕的常用治法有13种,分别为滋补肝肾法、健脾化湿法、平肝息风法、清热化痰法、温阳化饮法、健脾益气法、和解少阳法、温补肾阳法、补血养心法、通阳舒筋法、散寒解肌法、疏肝健脾法、活血化瘀法。在用药规律统计结果中,导师共使用中药157味,其中出现频次较多的前10味中药依次为:川芎、天麻、泽泻、茯苓、黄芩、炒白术、党参、钩藤、枳椇子、牛膝;将频次≥10次的常用中药进行药物类别统计,药物类别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补虚药、平肝息风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安神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祛风湿药、温里药、化湿药;导师常用的中药药性为温性、寒性、平性,共占90.23%;常用中药的药味为甘味、苦味、辛味,共占88.08%;常用中药的归经为肝经、脾经、肾经、胃经、肺经,共占70.63%;对中药处方基于关联规则分析得出频次≥20次的中药组合25组,其中以天麻、川芎出现频次最高,共45次,其次为天麻、钩藤,共31次;聚类分析后得出新处方3组。结论:导师治疗高血压病性眩晕辨证以痰湿内盛、肝阳上亢、肝肾阴虚、痰热内盛、气血亏虚为主,共占86.00%,肾阳虚衰、少阳病证、肝郁脾虚、瘀血内阻相对较少,共占14.00%;治法以滋补肝肾、健脾化湿、平肝息风、清热化痰、温阳化饮、健脾益气为主,共占83.00%,和解少阳、温补肾阳、补血养心、通阳舒筋、散寒解肌、疏肝健脾、活血化瘀相对较少,共占17.00%。导师治疗高血压病性眩晕所用中药药性以温性药最多,其次为寒性、平性药;中药五味以甘味药最多,其次为苦味、辛味药;中药归经以肝经为主,其次为脾经、肾经。
周建霞[8](2021)在《水陆二仙丹加味对气阴两虚兼血瘀型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水陆二仙丹加味联合基础治疗对气阴两虚兼血瘀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今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筛选就诊于石家庄市中医院内分泌二科,符合纳入标准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水陆二仙丹加味,连续治疗12周,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两小时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中医证候积分、安全性指标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此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问题进行客观评价。结果:(1)FPG、2h PG、Hb Alc比较:治疗后,两组FPG、2h PG、Hb Alc均显着降低(P<0.01);组间比较,两组FPG、2h PG、Hb Al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UACR比较:治疗后,两组UACR水平显着降低(P<0.01);组间比较,两组UACR水平具有显着差异(P<0.01)。(3)TC、TG、HDL-C、LDL-C比较:治疗后,两组TC、TG、LDL-C均显着降低(P<0.01),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TC、TG、HDL-C、LDL-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单项证候积分均显着下降(P<0.01);组间比较,两组的全部主症、次症气短懒言的证候积分均存在显着差异(P<0.01),次症心烦失眠、肌肤甲错的证候积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显着降低(P<0.01);组间比较,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具有显着差异(P<0.01)。(5)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临床疗效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63.33%,具有显着差异(P<0.01)。(6)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有效率为60.00%,具有显着差异(P<0.01)。结论:(1)水陆二仙丹加味联合基础治疗方案治疗气阴两虚兼血瘀型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显着,能有效降低患者UACR水平,明显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2)在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出现,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探讨和推广。
齐玉凤[9](2021)在《舒郁宁心方治疗肝郁化火型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舒郁宁心方治疗肝郁化火型围绝经期失眠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为今后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石家庄市中医院)就诊的围绝经期失眠患者,70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口服由石家庄市中医院煎药室调配的舒郁宁心方,2次/日,每次200ml,早晚餐后温服,疗程4周;对照组35例:口服艾司唑仑,1片/次,1次/日,睡前半小时口服,疗程4周。4周后分别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中医证候量表评分、改良Kupperman评分、血清性激素水平、安全性指标等,从而综合分析舒郁宁心方治疗围绝经期失眠(肝郁化火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最终完成临床观察34例,对照组完成临床观察33例。经过4周的观察研究,得到如下结果:(1)睡眠疗效判定:根据PSQI减分率比较两组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差异不明显(82.35%VS 75.76%),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PSQI评分:从治疗后PSQI总分及各因子积分看,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1.18%VS 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证候量表评分:从中医症候总积分看,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均有所下降(P<0.05),两组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均有一定的疗效;组间相比,治疗组中医症候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从中医各证候积分看,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各症状积分与治疗前相比显着下降(P<0.01);对照组在目赤耳鸣、大便秘结方面改善不明显(P>0.05),余症候方面改善明显(P<0.05);治疗后,组间相比,在睡眠不安方面两组疗效相当(P>0.05),余症候方面治疗组各症状积分均较对照组低,统计学差异显着(P<0.01)。(5)改良Kupperman结果:从改良Kupperman总分看,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均有所下降(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在改善围绝经期相关症状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从改良Kupperman各项症候积分看,治疗后两组组内比较,治疗组在潮热汗出、失眠、焦躁、抑郁、眩晕、疲倦乏力、头痛、心悸、皮肤蚁走感、性生活、泌尿系统感染等方面下降程度大(P<0.05),余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失眠、焦躁、疲倦乏力、头痛方面下降程度大(P<0.05),余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各项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在潮热汗出、焦躁、抑郁、眩晕方面(P<0.05),余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激素水平: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E2、LH、FSH经组内比较、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安全性评价:在治疗期间,治疗组未见明显不适症状出现,对照组4名患者出现轻微口干、嗜睡、乏力等现象。结论:(1)舒郁宁心方能明显改善肝郁化火型围绝经期失眠患者的睡眠情况、中医证候、围绝经期症状,疗效显着。(2)在治疗过程中,舒郁宁心方组患者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3)舒郁宁心方对围绝经期激素水平的调节仍待进一步研究,需要临床上更多的循证依据。
甘雨[10](2021)在《沙地消渴肾安汤治疗消渴肾病(肝肾阴虚兼瘀毒证)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为探究南征教授自拟方“沙地消渴肾安汤”在消渴肾病(肝肾阴虚兼瘀毒证)的临床治疗中具备的真实效果,以临床观察的方式进行研究,并探讨研究该验方之理法,及其应用的安全性,为中医对于肝肾阴虚兼瘀毒证的消渴肾病的临床辨治,提供新的可行方法与思路。方法:收集自2019年9月至2020年11月间,明确诊断为消渴肾病(肝肾阴虚兼瘀毒证)的门诊、疗区患者72例,将该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即每组36例。在常规治疗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给予相同的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予沙地消渴肾安汤,水煎取汁日1剂,次量为120ml,每日三次于餐后口服。对照组则予厄贝沙坦片,次量为150mg,一天一次,口服。以“一则八法”机制指导两组患者基础治疗中的管控教育,一疗程定为四周,经三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在临床表现以及相关临床理化指标(糖化血红蛋白、空腹及餐后2h血糖值、尿蛋白定量)方面的改善情况。结果:经三个疗程的临床观察,在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为85.7%,对照组是64.5%,两组间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两组无论在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体现在中医症状评分)方面,还是相关临床理化指标的改善(体现在24小时尿蛋白定量数值、糖化血红蛋白值、空腹及餐后2h血糖值)方面,皆具统计学意义(P<0.05);且相比对照组,治疗组具有优势(P<0.05)。结论:沙地消渴肾安汤作为自拟验方,在用于治疗消渴肾病的肝肾阴虚兼瘀毒证中,首先在对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理化指标改善方面,有可信赖的作用;其次在患者消渴肾病的病程延缓方面,亦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同时,安全性也得到了验证。总体上在消渴肾病的肝肾阴虚兼瘀毒证的临床辨治方面,体现出应用参考价值。
二、慢性激怒大鼠的应激反应和滋补肝肾方药的调整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慢性激怒大鼠的应激反应和滋补肝肾方药的调整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二地卫矛汤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阴虚瘀热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中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
1.1 病名认识 |
1.2 病因病机认识 |
1.3 中医辨治 |
1.4 常用治则治法 |
1.5 其他疗法 |
2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
2.1 糖尿病肾病的定义 |
2.2 糖尿病肾病的病理生理改变 |
2.3 发病机制研究 |
2.4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方法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病例选择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剔除及脱落标准 |
2.6 终止试验标准 |
2.7 不良事件的处理 |
3 试验设计 |
3.1 病例来源及分组 |
3.2 治疗方案 |
3.3 药品来源 |
4 观察指标 |
4.1 一般资料 |
4.2 疗效观察指标 |
4.3 安全性观察 |
4.4 疗效标准 |
5 安全性评价标准 |
6 统计学处理 |
7 研究结果分析 |
7.1 病例收集情况 |
7.2 基线比较 |
7.3 疗效比较 |
7.4 不良事件及安全性分析 |
8 讨论 |
8.1 立论依据 |
8.2 组方分析 |
8.3 疗效分析 |
8.4 机理探讨 |
8.5 思考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1: 中英文缩略词 |
附2: 中医症状积分评分表 |
致谢 |
个人简介 |
(2)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雄芍汤抗肝纤维化的免疫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绪论 |
1.立题背景和意义 |
1.1 肝纤维化的研究背景 |
1.2 防治肝纤维化的温阳健脾类方剂——雄芍汤 |
1.3 应用中药复方网络药理学研究的优势 |
2.研究内容、目的和创新点 |
2.1 研究内容 |
2.2 研究目的 |
2.3 创新点 |
3.流程图 |
4.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4.1 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 |
4.2 肝纤维化的中医治疗现状 |
第一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雄芍汤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
1 前言 |
2 材料 |
3 方法 |
4 结果 |
5 讨论 |
第二部分 雄芍汤抗肝纤维化的动物实验研究 |
1 研究内容 |
2 实验材料 |
3 实验方法 |
4 统计学分析 |
5 结果分析 |
6 小结 |
第三部分 雄芍汤抗肝纤维化的细胞实验研究 |
1 研究内容 |
2 实验材料与器材 |
3 实验方法 |
4 统计学分析 |
5 结果分析 |
6 小结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
1 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 |
2 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
2.1 单味中药及其作用机制 |
2.2 中药复方及其作用机制 |
3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3)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糖尿病肾病Ⅲ-Ⅳ期(气阴两虚夹瘀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病例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2.病例选择标准 |
2.1 诊断标准 |
2.2 纳入标准 |
2.3 排除标准 |
2.4 剔除与脱落标准 |
3.研究方法 |
3.1 分组方法 |
3.2 治疗方法 |
3.3 观察项目 |
3.4 疗效评定方法 |
研究结果 |
1.一般资料 |
2.总有效率 |
3.中医证候疗效 |
4.西医疗效指标 |
5.安全性分析 |
讨论 |
1.传统医学对DN的研究 |
1.1 中医病名及病因病机 |
1.2 剖析病机演变特点 |
2.理法方药分析 |
2.1 立法方药理论依据 |
2.2 中医临证治疗策略 |
2.3 方药组成分析 |
2.4 单味药现代药理研究 |
3.现代医学对DN的研究 |
3.1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理 |
3.2 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表现 |
3.3 DN的现代医学疗法 |
4.对照组用药分析 |
5.治疗组用药优势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综述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2 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夹瘀证辩证量表(半定量积分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4)基于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探究中医药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用药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疗进展 |
1 AIH的病因 |
2 AIH的发病机制 |
3 AIH的诊断标准 |
3.1 实验室血清学检查 |
3.2 肝脏组织学检查 |
3.3 非侵入性检测 |
3.4 诊断标准 |
4 AIH的治疗方法与措施 |
4.1 AIH的治疗目标及其适应症 |
4.2 一线治疗措施 |
4.3 二线治疗措施 |
4.4 肝脏移植 |
4.5 治疗终点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中医治疗探讨 |
1 AIH的中医病名探析 |
2 AIH的病因病机 |
2.1 湿热蕴结 |
2.2 本虚标实,内外合邪 |
3 AIH的中医辨证论治 |
3.1 清热利湿,解毒活血 |
3.2 补泻并用 |
3.3 调和肝脾,滋补肝肾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数据挖掘 |
1 资料与方法 |
1.1 检索范围及方法 |
1.2 文献纳排标准 |
1.3 中药名词规范化 |
1.4 数据处理方式 |
2 研究结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 |
2.2 频次统计结果 |
2.3 中药属性统计 |
2.4 聚类分析结果 |
2.5 关联性分析结果 |
2.6 复杂网络分析 |
3 研究结论 |
4 讨论 |
4.1 中医证候频次统计分析 |
4.2 药物频次统计分析 |
4.3 药物属性统计分析 |
4.4 聚类分析结果分析 |
4.5 关联性及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分析 |
第三部分 网络药理学 |
1 研究方法 |
1.1 自身免疫性肝炎相关靶点筛选 |
1.2 核心药物的活性成分筛选及作用靶点预测 |
1.3 构建核心药物有效成分-共同靶点-AIH疾病网络 |
1.4 核心药物有效成分-共同靶点-AIH网络的拓扑结构分析 |
1.5 靶点功能与通路富集分析 |
2 研究结果 |
2.1 AIH的疾病靶点筛选 |
2.2 核心药物组合有效成分及潜在作用靶点筛选 |
2.3 核心药物组合-AIH的共同靶点筛选 |
2.4 核心药物组合有效成分-共同靶点-AIH的网络构建 |
2.5 有效成分-共同靶点-AIH网络的拓扑分析 |
2.6 靶点功能与通路的富集分析 |
3 讨论 |
3.1 中药核心药组有效成分分析 |
3.2 中药核心药组GO(BP)富集结果分析 |
3.3 中药核心药组KEGG富集分析结果分析 |
参考文献 |
结论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明清新安医家诊治眩晕经验及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的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理论研究 |
1 古代医家及着作对眩晕的认识 |
1.1 眩晕的病名溯源 |
1.2 眩晕的病因病机 |
1.3 眩晕的辨证治疗 |
2 现代医家对眩晕的认识 |
2.1 邓铁涛 |
2.2 路志正 |
2.3 颜德馨 |
2.4 颜正华 |
2.5 方和谦 |
2.6 李振华 |
2.7 刘志明 |
2.8 段富津 |
2.9 张学文 |
2.10 李士懋 |
2.11 熊继柏 |
2.12 王乐匋 |
第二部分 明清新安医家诊治眩晕经验研究 |
1 代表性新安医家诊治眩晕经验 |
1.1 汪机 |
1.2 孙一奎 |
1.3 余淙 |
1.4 叶桂 |
1.5 汪文绮 |
1.6 程国彭 |
1.7 程文囿 |
1.8 方肇权 |
1.9 程有功 |
2 总体诊治眩晕经验 |
2.1 病因病机方面 |
2.1.1 虚实兼有,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
2.1.2 外风内风皆可感,以阴虚阳亢动风为主 |
2.1.3 实者,病理因素痰、火、风、瘀,尤以痰为重 |
2.1.4 虚者,责之于脏腑气血阴阳四端 |
2.2 病位在脑(心神),发病与脏腑密切相关 |
2.3 辨证治疗方面 |
2.3.1 气血不足,擅用参芪归术培补气血 |
2.3.2 阴虚阳亢,喜用滋水涵木和阳息风 |
2.3.3 痰浊中阻,常用二陈化裁培土化痰 |
2.3.4 下元虚惫,温补脾肾阳气冀其运化 |
2.3.5 坎离失交,补养水火根基精神乃治 |
2.3.6 病关情志,重视内观静养治疗思路 |
2.4 灵活用药,擅用药对 |
第三部分 明清新安医家治疗眩晕用药规律数据挖掘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数据来源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数据录入 |
1.4 数据规范化 |
1.5 数据分析 |
2 结果 |
2.1 中药频次、频率分析 |
2.2 中药的类别分析 |
2.3 中药的药性药味归经分析 |
2.4 证素频次、频率分析 |
2.5 中药关联规则分析 |
2.6 中药复杂网络分析 |
2.7 中药系统聚类分析 |
2.8 熵层次聚类新处方分析 |
2.9 中药主成分因子分析 |
3 讨论 |
3.1 中药频次、频率 |
3.2 中药类别 |
3.3 中药性味归经 |
3.4 证素频次、频率 |
3.5 中药关联规则 |
3.6 中药复杂网络 |
3.7 中药系统聚类 |
3.8 熵层次聚类新处方 |
3.9 中药主成分公因子 |
第四部分 新安程氏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的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研究 |
研究一 基于数据挖掘的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的临床应用规律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数据规范化 |
1.4 数据分析 |
2 结果 |
2.1 患者一般情况及疾病频数分析 |
2.2 症状、药物频数分析 |
2.3 症状因子分析 |
2.4 中药聚类分析 |
2.5 关联规则分析 |
3 讨论 |
研究二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的潜在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主要软件和数据库 |
1.2 半夏白术天麻汤活性成分的预测 |
1.3 半夏白术天麻汤的靶点预测 |
1.4 眩晕相关疾病的靶点预测 |
1.5 药物-疾病-靶点网络的构建 |
1.6 蛋白互作(PPI)网络的构建 |
1.7 核心化学成分和靶点的筛选 |
1.8 PPI网络聚类 |
1.9 药物-疾病交集靶点的GO和 KEGG富集 |
1.10 分子对接 |
2 结果 |
2.1 半夏白术天麻汤活性成分 |
2.2 半夏白术天麻汤活性成分的靶点 |
2.3 眩晕相关疾病的靶点 |
2.4 药物-疾病-靶点网络的构建 |
2.5 药物-疾病交集靶点的蛋白互作(PPI)网络的构建 |
2.6 核心化学成分和靶点的筛选分析 |
2.7 PPI网络聚类分析 |
2.8 药物-疾病-靶点的GO和 KEGG富集分析 |
2.9 分子对接分析 |
3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 中医药治疗眩晕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半夏白术天麻汤药效物质基础和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6)宋立群教授辨治糖尿病肾病Ⅲ-Ⅳ期验方的挖掘及其网络药理学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 文献综述 |
1. 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
1.1 中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
1.2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
2 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 |
2.1 数据挖掘在中医领域的运用情况 |
2.2 网络药理学在中医领域的运用情况 |
3. 技术路线 |
二: 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探究宋立群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Ⅲ-Ⅳ期的组方规律及经验总结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分析软件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简介 |
2. 结果 |
2.1 基本信息统计分析 |
2.2 疾病分期及疗效判定分析 |
2.3 症候分析 |
2.4 方剂分析 |
3. 讨论 |
3.1 宋立群教授学术经验及治学态度概述 |
3.2 宋立群教授辨治糖尿病肾病的经验采撷 |
3.3 数据挖掘统计分析结果讨论 |
3.4 验案举隅 |
三: 宋立群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方的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数据来源 |
1.2 宋师治疗DKD Ⅲ-Ⅳ期经验方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筛选 |
1.3 糖尿病肾病作用靶点筛选 |
1.4 药物-成分-靶点-疾病调控网络的构建 |
1.5 蛋白-蛋白互作网络图的构建 |
1.6 GO生物功能能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 |
1.7 分子对接 |
2 结果 |
2.1 宋师治疗DKDⅢ-Ⅳ期自拟经验方的活性成分筛选情况 |
2.2 自拟经验方的潜在作用靶点及DKD相关基因靶点 |
2.3 自拟经验方-糖尿病肾病共同靶点汇总 |
2.4 自拟经验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调控网络构建 |
2.5 自拟经验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功能蛋白互作网络 |
2.6 GO功能富集分析 |
2.7 KEGG通路富集分析 |
2.8 分子对接 |
3 讨论 |
结论 |
创新点说明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
个人简历 |
(7)张学新教授治疗高血压病性眩晕用药规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病例选择 |
2.1 诊断标准 |
2.2 纳入标准 |
2.3 排除标准 |
2.4 剔除和脱落标准 |
3 观察指标 |
3.1 疗效性指标 |
3.2 安全性指标 |
4 疗效评定标准 |
4.1 降压疗效评定标准 |
4.2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
5 研究方法 |
5.1 病例收集与整理 |
5.2 病例数据规范化 |
5.3 病例资料录入与核对 |
5.4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疗效判定 |
2 总体情况统计 |
2.1 性别统计 |
2.2 年龄统计 |
3 临床资料统计 |
3.1 症状统计 |
3.2 舌脉统计 |
3.3 证型统计 |
3.4 治法统计 |
4 用药规律统计 |
4.1 用药频次统计 |
4.2 用药类别统计 |
4.3 用药四气统计 |
4.4 用药五味统计 |
4.5 用药归经统计 |
4.6 组方规律统计 |
4.7 新处方统计 |
讨论 |
1 张学新教授治疗高血压病性眩晕用药规律讨论 |
1.1 用药频次讨论 |
1.2 用药类别讨论 |
1.3 用药四气讨论 |
1.4 用药五味讨论 |
1.5 用药归经讨论 |
1.6 组方规律讨论 |
1.7 新处方讨论 |
2 张学新教授治疗高血压病性眩晕临床经验总结 |
2.1 病因病机 |
2.2 标本主次 |
2.3 证型和节气的相关性 |
2.4 病案举偶 |
3 展望与不足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西医对眩晕(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水陆二仙丹加味对气阴两虚兼血瘀型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样本量估算 |
2.2 分组方法 |
2.3 治疗方案 |
3 观察指标 |
3.1 安全性指标 |
3.2 疗效性指标 |
4 疗效判定标准 |
4.1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
4.2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
5 安全性判定 |
6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1 一般资料比较 |
2 疗效指标比较 |
2.1 两组患者FPG、2h PG、Hb A1c比较 |
2.2 两组患者UACR比较 |
2.3 两组患者TC、TG、HDL-C、LDL-C比较 |
2.4 两组患者单项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2.5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
2.6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2.7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
2.8 安全性比较 |
讨论 |
1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
2 祖国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
3 水陆二仙丹加味的选方依据及方药分析 |
3.1 选方依据 |
3.2 组方分析 |
3.3 药物分析 |
4 疗效分析 |
4.1 FPG、2hPG、HbA1c分析 |
4.2 UACR分析 |
4.3 TC、TG、HDL-C、LDL-C分析 |
4.4 中医证候积分分析 |
4.5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
4.6 临床疗效分析 |
5 安全性分析 |
6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舒郁宁心方治疗肝郁化火型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与终止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样本量估算 |
2.2 分组方法 |
2.3 治疗方法 |
3 观察指标 |
3.1 临床一般资料收集 |
3.2 主要指标 |
3.3 次要指标 |
4 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标准 |
4.1 睡眠疗效评价标准 |
4.2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 |
4.3 安全性评价标准 |
5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一般资料比较 |
2 疗效指标比较 |
2.1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方面 |
2.2 中医证候评分方面 |
2.3 改良Kupperman评分方面 |
2.4 患者激素水平改变 |
3 安全性评价 |
讨论 |
1 现代医学对围绝经期失眠的认识 |
2 中医学对围绝经期失眠的认识 |
3 立法选方依据及方药分析 |
3.1 肝郁化火型围绝经期失眠的病因病机 |
3.2 选方依据 |
3.3 组方分析 |
3.4 药物分析 |
4 临床结果分析 |
4.1 睡眠情况方面 |
4.2 中医证候方面 |
4.3 围绝经期相关症状方面 |
4.4 激素水平方面 |
4.5 安全性分析 |
5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西医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沙地消渴肾安汤治疗消渴肾病(肝肾阴虚兼瘀毒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 中国传统医学关于消渴肾病的认识 |
1.1 病名源起 |
1.2 病名正式确立 |
1.3 病因病机 |
1.4 辨证论治 |
1.5 方药研究 |
2 现代西医学关于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
2.1 病因及其发病机理 |
2.2 糖尿病肾脏病的临床治疗 |
3 面临的问题 |
临床研究 |
1 病例的来源 |
2 病例的收集与纳入 |
2.1 西医诊断依据 |
2.2 中医诊断及辨证依据 |
2.3 试验病例标准 |
3 试验方法 |
3.1 分组方法 |
3.2 用药方案 |
4 观察指标 |
4.1 疗效性指标 |
4.2 安全性指标 |
5 疗效判定 |
5.1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依据 |
5.2 总疗效判定依据 |
5.3 安全评价标准 |
6 统计方法 |
7 结果 |
7.1 治疗前患者基本情况分析 |
7.2 治疗前两组情况分析 |
7.3 治疗后两组的情况分析 |
7.4 总体疗效评价 |
7.5 安全性观察 |
8 典型病案 |
9 讨论 |
9.1 病机及演变关键 |
9.2 治法与治则 |
9.3 方药分析 |
9.4 感悟及前景展望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四、慢性激怒大鼠的应激反应和滋补肝肾方药的调整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二地卫矛汤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阴虚瘀热证的临床研究[D]. 阮克进(Nguyen Khac Tien).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雄芍汤抗肝纤维化的免疫机制研究[D]. 程金秋.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糖尿病肾病Ⅲ-Ⅳ期(气阴两虚夹瘀证)的临床研究[D]. 田娟娟.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4]基于数据挖掘及网络药理学探究中医药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用药规律[D]. 周瑾.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
- [5]明清新安医家诊治眩晕经验及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的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研究[D]. 郭锦晨.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宋立群教授辨治糖尿病肾病Ⅲ-Ⅳ期验方的挖掘及其网络药理学机制探讨[D]. 楚鎏慈.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张学新教授治疗高血压病性眩晕用药规律的研究[D]. 王伟. 河北北方学院, 2021(01)
- [8]水陆二仙丹加味对气阴两虚兼血瘀型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D]. 周建霞. 河北北方学院, 2021(01)
- [9]舒郁宁心方治疗肝郁化火型围绝经期失眠的临床观察[D]. 齐玉凤. 河北北方学院, 2021(01)
- [10]沙地消渴肾安汤治疗消渴肾病(肝肾阴虚兼瘀毒证)的临床研究[D]. 甘雨.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