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事情做对,分清是非

把事情做对,分清是非

一、拨乱反正 分清是非(论文文献综述)

高天鼎[1](2015)在《胡耀邦与新时期平反冤假错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探索人类的发展道路,意味着不断地试错和纠错。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各共产党国家都曾发生过的大规模冤假错案的现象。正如列宁在十月革命后给美国工人通信中所讲的:“历史活动不是涅瓦大街的人行道”,必然有曲折,有迂回,甚至要付出重大牺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同样充满了艰难曲折。从革命战争年代,到和平建设时期,曾造成过许多冤假错案。从历史上讲,形成冤假错案的原因很多,对于以实现共产主义为革命目标的共产党人,更有其历史探索的特殊性。如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高度集中的制度弊端,激进的阶级斗争思潮等等,都是产生众多冤假错案的重要原因。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如何纠正这些错误,防止再发生这些错误。小至政党、团体,大至民族、国家,都是在认识错误和纠正错误中走向成熟的,可以说,纠错是一项完成其成人礼的活动。纠错活动最主要的政治标志,就是清理和纠正历史上的冤假错案。平反冤假错案不仅表现了领导集团具有拨乱反正的睿智和决心,更是对历史负责的郑重态度,也是政治上走向成熟,制度上走向完善,国家政治生活走向民主化和法治化的前提条件。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中,不断纠正了一些历史上的错误,平反了一些冤假错案,并逐渐形成了一套纠错机制——干部监督制度和干部审查制度。但是,由于民主建设的滞后,这套纠错制度是很不完善的,不仅长期遗留了许多未解决案件,而且还不断积累了许多新的案件。特别是建国以后,由于党的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政治运动接连不断,以致造成错误的叠加,旧案未销,新案又起,最后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更是把“左”倾路线发挥到了极致,破坏了本不健全的民主法制,造成了全社会的迫害狂潮。政治迫害的范围,上至国家主席,下到普通百姓,多达一亿人之众,冤假错案遍布全国。在“文革”结束后,能否彻底解决这些冤假错案的问题,就成为中共能否成功实现历史转折的关键。毛泽东去世之后,继任的中共最高领导人华国锋等人采取非常手段,一举抓捕了江青为首的“四人帮”。为了实现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华国锋一方面积极推动落实干部政策,让一批老干部复出,重回领导岗位,为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创造了前提条件;另一方面,华国锋又要强调他的继承毛泽东遗志的政治正当性,不能大刀阔斧地纠正毛泽东晚年错误。汪东兴还给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设置了“两个凡是”的藩篱。历史转折时期,需要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在这种“乍暖还寒”的背景下,胡耀邦在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与随后的中组部部长的任上,率先吹响了拨乱反正的号角,推动全党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的开展。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是拨乱反正实现历史转折的重要内容。首先,“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突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推动落实干部政策转变为平反冤假错案,并取得初步进展;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冤假错案工作进入高潮,形成了层层部署、逐级负责,专门机构与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全党上下一起动手的局面。到1982年底,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基本完成;中共十二大以后,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继续深入,重点转为处理历史遗留问题。至中共十三大之前,过去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积案得到了全面清理,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基本完成。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历时十年之久,清理的大量案件不可胜数。在这一过程中,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的全力支持,各部门各单位密切配合,数以十万计的一线干部积极努力,保证了平反冤假错案的顺利开展。平反冤假错案的部署,是有重点分阶段展开的:首先解决的是“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穿插处理“文化大革命”前和建国前的历史案件。在“文化大革命”中形成的冤假错案平反工作基本完成后,重点处理历史遗留问题。随着拨乱反正的深入,一些重大案件和重要人物的平反工作,做过多次结论。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的完成,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在新时期平反冤假错案的历史进程中,胡耀邦功不可没。1977年后,胡耀邦历任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中组部部长、中纪委第三书记、中央秘书长、中宣部部长、中共中央总书记等职,先后主持中组部、中央书记处和中央日常工作,曾亲自主持平反一大批冤假错案,批示解决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尤其是在他其主持中组部工作期间,为平反冤假错案做了大量基础性和开拓性工作。后来在中央领导岗位上,胡耀邦也一直关注并指导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进程,参与领导制订了《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参与指导了对林彪、“四人帮”集团的“两案”审判工作,为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开展扫清了障碍。除此之外,胡耀邦还关注许多具体案件,作出了许多指示,为一大批遭受冤屈和迫害的老干部、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本研究共包括绪论、正文、结语和附录四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本研究的选题意义,梳理20多年来关于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重点专题的综合分析,指出目前学界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并明确本研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正文部分:共有五章。第一章重点介绍“文化大革命”及之前中共党史上一些重大冤假错案的形成和中共为此而开展的三次大范围的纠正工作;第二章主要内容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政治形势,华国锋和中共中央的政治态度,胡耀邦出任中组部部长的背景,以及从落实干部政策转向平反冤假错案的变化。第三章主要内容是:1977年到1978年期间,胡耀邦在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和中组.部部长任上,为平反冤假错案、重新确立全党思想路线的推动作用,在组织领导平反工作中取得的初步进展,以及他在中央工作会议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为推动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的努力。第四章的主要内容是:胡耀邦参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起草,参与领导“两案”审判工作等。在此前后,平反冤假错案全面展开,为刘少奇、瞿秋白、习仲勋等中共高级领导人恢复了名誉,为全国各地各部门包括民族地区在内的一些重大事件作了平反决定。在此基础上,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基本结束;第五章主要内容是:处理地下党、肃反、肃托等建国前历史积案,由政法系统经办的一些冤假错案,“文革”重灾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革遗留问题处理”等,以及全国范围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完成情况。结语部分:分析了平反冤假错案与拨乱反正,实现历史转折的关系。中共在拨乱反正和平反冤假错案过程中,对左倾路线有了更深刻认识,使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成为全党和全民的共识。

苏彬[2](2021)在《改革开放以来无神论宣传教育历程与经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宣传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党在宣传战线上的重要任务之一,党中央历来对此高度重视。无神论宣传教育在近年来取得丰硕成果,但在现实中,仍有少数党员“不信马列信鬼神”,宣传无神论仍面临缺乏学科支撑、频频遭受污名的境遇。因此,对改革开放以来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历程及经验启示进行梳理和总结,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学科建设,廓清对无神论宣传教育的成见,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大量文献研究可以发现,改革开放以来的无神论宣传教育可分为五个时期:改革开放初期,无神论宣传教育清除了“左”的错误,根据毛泽东“研究宗教,批判神学”的批示精神,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学科建设,为无神论宣传教育确立了理论前提,构筑了学科基础;改革开放全面展开时期,党中央对新时期无神论宣传教育作出总体部署。但在学术界关于“宗教是人民的鸦片”争论之后,无神论宣传教育逐渐失去学科支撑而走向式微,导致有神论的影响失去了制衡力量而持续扩大;上世纪90年代,针对社会转型和神秘主义影响所带来的伪科学、封建迷信蔓延,一批专家学者联起手来大力宣传无神论,协助中央取缔“法轮功”邪教组织,使无神论宣传教育在世纪之交站在新的起点之上;新世纪之初,面临“宗教热”的蔓延和境外宗教渗透的加剧,中央有关部门就无神论宣传教育和抵御境外宗教渗透作出部署,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了无神论的实体研究机构,为无神论宣传教育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宗教极端主义的崛起和有关无神论宣传教育的争议,党中央坚决遏制宗教极端思想蔓延,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大原则”等新论断,开辟了无神论宣传教育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全新局面。通过总结这段历程可以发现,无神论宣传教育在不同历史时期总能根据当时的形势,调整工作重心,勇担时代责任,应对风险挑战,在与有神论进行长期思想斗争的过程中表现出此消彼长的发展态势。在新时代进一步推进无神论宣传教育,中央的清醒和重视是基本前提,学者的责任和担当是有力推动,地方和部门的贯彻落实是重要依托,群众的发动和参与是坚实基础。

谌颖[3](2012)在《《理论动态》(1977-1982)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1977年-1982之间的《理论动态》为研究对象。《理论动态》是粉碎“四人帮”后最早创办的一份限级别发行的思想理论内部刊物,也是中央部门最早的同类刊物。从创办至今已有35年,现在仍然是中共中央党校的一份重要的理论刊物。本文所研究的是从1977年7月15日到1982年4月23日(胡耀邦辞去党校职务)的《理论动态》。这段时间是拨乱反正的历史转折时期,也是《理论动态》最辉煌的时期。《理论动态》站在思想解放最前沿,敢闯禁区、思想大胆,首先打响了“真理标准大讨论”的第一炮,在拨乱反正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中央党校的一个内部刊物竟产生了比中央机关刊物《红旗》还要大的影响,这在中共历史上鲜见。那么,这个内刊究竟刊发了什么文章产生了什么影响,为什么会在当时产生影响,这正是本文研究它的“历史”的问题意识所在。本文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组成。序言首先阐明了选题的原因及意义,紧接着对学术界关于《理论动态》1977—1982研究动态和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最后简要介绍本文的研究方法。正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对《理论动态》的基本情况进行梳理。这部分主要包括胡耀邦创办《理论动态》的原因、过程,《理论动态》编辑和发行情况,以及胡耀邦如何指导《理论动态》工作。第二部分描述《理论动态》在转折时期的探索和阐述。这些阐述主要反映在四个方面:一是《理论动态》与拨乱反正;二是《理论动态》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三是《理论动态》与思想解放运动;四是《理论动态》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笔者将分别描述《理论动态》在各个方面产生的具体影响、作用和特点。最后部分为结语。

申端锋[4](2012)在《将人民内部矛盾带回分析的中心》文中认为中国正进入一个群体性事件多发的时期。在当前各种关于群体性事件的分析中,公民权利被凸显,国家治理被悬置,公共性缺失。社会科学重建以来,学界普遍接受了西方社会科学理论,以公民权为中心的抗争范式取得了支配性地位。当前关于群体性事件的分析必须引入国家的视角。人民内部矛盾学说是在中国国家政权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理论体系,是以国家治理为中心的,但在当前的分析中则几乎被放弃了。本文在梳理人民内部矛盾学说历史脉络与逻辑体系的基础上,针对抗争范式片面强调公民权导致公共性不足的理论困境,提出了对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新理解。通过将人民内部矛盾带回公共治理分析的中心,回应了当前人民内部矛盾治理的困境,为解决群体性事件、信访高潮以及维稳困局提供了一种完全不同于抗争范式的理论视角。

国家睿[5](2019)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产生过程和历史影响研究》文中认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重要原则,是我们党的一贯作风,是我们党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一部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我们党科学总结历史经验的典范之作,是我们党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这一重要原则的集中体现。《决议》的通过和发表,对于统一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认识,同心同德为实现新的历史任务而奋斗,产生了伟大深远的影响,也为我们当前如何用历史的、动态的、辩证的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并做出符合时代要求和人民意愿的决策提供了有益借鉴。本文在较为丰富的史料和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必要性和可能性两方面分析了《决议》产生的历史背景,再现了《决议》的产生过程,对《决议》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进行了梳理,从实现了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和指明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进方向两大方面强调了《决议》的历史影响,并着重分析了《决议》的科学启示,明确坚持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待党的历史,注意把握主题主线,正确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正确评价党的领袖人物;强调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实现党的自我革命,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

蔡美华[6](2009)在《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中党报作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78年党报进行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是对“文革”时期意识形态的反思和突围,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也是改革开放舆论的肇始和发端。本文详尽地论述分析了党报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缘起、过程和党报的作为,分析了这场大讨论成功的原因及大讨论在党报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揭示了这场大讨论所蕴含的理论意义——大讨论是党报对党性原则由片面理解向完整准确解读的回归,大讨论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党报坚持思想性、政治性、组织性统一的结果。本文从梳理分析“文革”结束后的党报生态入手,勾勒了两年徘徊期“文革”话语和纠正抵制“两个凡是”在党报构成的鲜明对立和张力。党报纠错诉求和党内“实践检验论者”思想的汇合,直接导致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发动。在解构和推倒“两个凡是”、确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过程中,党报完成了从“继续革命”到改革开放的话语建构和转换。在对史料研究甄别过程中,大讨论的分期也随之凸现。本文是从时间和空间这两个维度展开对这段重要党报史的定量描述和定性分析的。研究发现党报开展真理标准讨论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或若干个时间点,与之相伴随的是大量相关文章在党报的刊发。真理标准大讨论也并不仅仅局限在中央党报,而是中央党报首先发声,地方党报或响应支持或沉默抵制,党报与其上级党委之间,党报与党报之间就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不同反应形成了纵横交织的复杂勾连(articulations)和场域。为推进大讨论,以《人民日报》为主的中央党报曾辅之以民主法制宣传,其主要目的是消除人们的余悸,为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清障。因此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是以“复线”形式在党报展开的。

姚振军[7](1996)在《拨乱反正的历史思考》文中认为本文主要围绕拨乱反正的起因、过程、前提、关键以及拨乱反正的中心与保证等问题,对影响中国20世纪后期历史进程的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和思考。 主要内容如下: 拨乱反正的出现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文化大革命”把中国推入绝境,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面临着严重地危机。“左”倾思潮在“文革”中达到顶点,并且长时间的笼罩在人民的心头。但人民并没有熄灭其历史主体的创造活力,面对着党和民族的危机,他们不断地表达出对历史选择的巨大影响力。人民在觉醒。人民对打倒“四人帮”的欢庆和对“两个凡是”的反感,同样都表明,中国要求拔乱反正。也必须拔乱反正。只有拨乱反正中国才有出路。 拨乱反正的起止时间,是从1976年10月到1982年9月,即从粉碎“四人帮”到党的十二大召开。本文第二章,以历史发展脉络为主线,对拨乱反正作了全景式的透视。 1975年邓小平的整顿作为拨乱反正的前奏,为拨乱反正的开始提供了思虑、理论、实践和组织等各方面的实践经验。 粉碎“四人帮”后人民强烈要求拔乱反正,实现历史转折,但在“两个凡是”的高压下,拨乱反正难以进行,这一时期的拨乱反正处于“小解决、大徘徊”阶段。 以邓小平、胡耀邦为首的党内有识之士首先倡导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长文似一记重炮,撕开了“两个凡是”的铁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引发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解放运动,是拨乱反正在思想和政治上的巨大突破,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准备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实现了党的历史转折而彪垂史册,实现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党领导的全面拨乱反正的正式展开。自此以后,党掌握了拨乱反正的主动权,拨乱反正以高屋建瓴、势如破竹之势,迅速改变了中国政治、思想、文化各方面的状况,使整个神州大地面貌为之改观。 拨乱反正最为关键的问题是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问题,能否正确评价是拨乱反正能否最后获得成功的关键。中国共产党于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

王永义[8](2018)在《习近平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以来,就连带产生了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解问题、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怎样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方式问题,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观问题。在实际中,基于各种原因,存在不同的马克思主义观。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不过,马克思主义有着它确定的本质,需要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回到马克思”“走进马克思”,并在基础上发展马克思主义,这就首先需要确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对中国共产党而言,准确理解和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经过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探索,我们党不断形成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马克思主义观。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观的“渊源理论”;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观的“本源理论”。习近平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观的最新发展,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思想基础。在当代中国,如果说有什么问题能够影响国家发展全局和经济政治文化走向,那么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态度,无疑是其中一个关键问题。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者,习近平的马克思主义观是观察我们党马克思主义观的直接窗口,是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部内容的重要入口。这个问题研究好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马克思主义本质,更好地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而不断坚定理论自信、推进理论创新,进而更好指导社会实践。相比研究这一课题的重要意义,反观当前研究现状,二者还是不够对称的。相对于习近平的马克思主义观的丰富内容,对它的研究却还比较薄弱。本文力图在借鉴已有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某些研究空白和薄弱环节,以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经典作家的言说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阐释等为依据,从理论和历史等方面进行细致考察,分析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解读、总体认识、基本评价,总结他的马克思主义观的理论贡献和思想启示,着力在某些环节和角度上进行理论总结和创新。第一,梳理了习近平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过程论文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选题的缘由和意义,特别是对学习研究习近平的马克思主义观的思想意义和政治意义作了比较全面的说明。第一章梳理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恩格斯的自我认识、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和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观、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江泽民和胡锦涛的马克思主义观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和分析。介绍这些内容主要是为了说明习近平的马克思主义观的思想背景、理论渊源,说明他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以这些内容为依据和前提的,并不是空穴来风的。论文第二章从三个阶段介绍了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的具体形成过程。文章认为,习近平出生于革命家庭,这为他从小感知党的优良作风、汲取党的优秀传统提供了非常好的革命文化氛围。知青时期,是习近平的政治立场基本确立的时期。他在地方工作时期,是学习、研究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时期。他在中央工作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是他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和继续发展时期。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体现了他的马克思主义观更加深刻成熟。第二,概括了习近平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对这一问题,文章分三章作了详细分析,分别是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三章阐发了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内容的认识,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主要部分。关于这三个部分,习近平有关论述是比较丰富和集中的。文章概括了他对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其中包括他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讲话中关于学习实践九个主要思想的认识,解析了他对发展政治经济学有关问题的认识,解析了他关于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观点。第四章阐释了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从科学性、人民性、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等五个方面展开论述。这几个特征是从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从他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讲话中概括而来的,有着比较坚实的立论依据,能够代表他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特点的认识。第五章阐发了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历史的认识。其中包括总体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阶段、科学评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等方面。总体来说,这一章从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基本特征、基本历史等三个方面阐释了习近平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性认识。第三,分析了习近平对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对这一问题,文章分三章作了阐释,分别是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六章阐发了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认为他一如既往地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推进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必须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些原有命题给出了新的解释,赋予了新的内涵,让中国共产党人在对待它的态度上更加清晰、明确、坚定。习近平的这些重大论述,鲜明地告诉我们既要有理论定力,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也要有理论创新,在继承前人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第七章阐发了习近平对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基本观点,并从学习、研究、宣传等三个领域作了详细分析。例如在学习方面,分析了习近平对学习经典着作、建设学习型政党、推动学习教育常态化等观点;在研究方面,分析了习近平对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中国社会发展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等要求;在宣传方面,分析了习近平有关意识形态领域有三类地带、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推进意识形态工作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创新的有关论述。第八章阐发了习近平运用马克思主义观批判错误思潮的有关情况,主要从批判“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宪政民主、新自由主义等问题展开论述。总的来看,这些内容包括了习近平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科学态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上的基本观点,反映了习近平在意识形态领域旗帜鲜明坚持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实践与时偕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第四,总结了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的理论贡献和启示在回顾论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文章总结了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的三个重要贡献,一是深化和拓展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文章认为,在全面继承我们党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观的基础上,习近平的马克思主义观也呈现了许多新的特点。文章从各个角度对这些特点作了深入说明。二是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国家生活中的指导地位,这集中表现在意识形态领域、广泛表现在国家治理体系各个层面、直接表现在强调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三是推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在对理论贡献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习近平的马克思主义观对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深理解和正确对待这一思想体系具有四点重要启示。一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必须做到文本解读与掌握原理的辩证统一。学习马克思主义有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精读和解读经典着作,一种是学习和掌握基本原理。不过,这两者又存在一定的张力关系,各有自己的特点和功能,文本研究不能取代基本原理研究,基本原理研究也不能取代文本研究,应该做到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相辅相成。因此,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正如习近平指出的需要既重视经典着作,也重视基本原理,做到从原着中掌握原理、以原理为指导来阅读原着的有机融合。二是理解马克思主义要把握革命性与思想性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作为革命家和作为思想家是根本上一致的,就是致力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和实践。离开这一认识,就会背离马克思主义的初心和和实质,也就没有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近年来,马克思主义研究呈现出一种倾向,就是将作为革命家的马克思和作为思想家的马克思加以切割。对此,我们必须明确,马克思不是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而是世界无产阶级的导师;马克思主义是阶级性和人类性的历史统一,核心是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三是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遵循坚持与发展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具有普遍适用性,它把握了人类历史的基本方向,指明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前途。因此,它的最高价值取向、理论精髓、基本原理、方法论等必须坚持,这一点要坚定不移。同时,它又是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不可能预见到人类历史特别是社会主义发展的许多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更不可能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现成答案。因此它的许多观点甚至是基本观点又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能是一种行动上的指南。因此,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就应该是坚持与发展的有机融合。四是拓展马克思主义需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统一。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要立足中国实际,这是第一位的,不可替代的,同时也要增强世界眼光,勇于提出和回答“人类向何处去”“世界社会主义往哪里走”等问题,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有机融合。

陈述[9](2009)在《为党为国为民 无私无畏无愧——胡耀邦拨乱反正与拨乱反正中的胡耀邦》文中研究表明"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前提,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大事件。胡耀邦在这一重大事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胡耀邦为党为国为民拨乱反正的丰功伟绩和在拨乱反正过程中体现出的无私无畏无愧品格将永载史册。

隋从容[10](2020)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公安工作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工作。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创造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持续安全稳定的“两大奇迹”,是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取得这样的成就,既凝聚着全国公安战线和广大公安民警的艰苦努力,更彰显着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卓越智慧和能力。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公安工作摆在事关国家政权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位置,在汲取国内外公安工作理论思想精华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时代主题,顺势而为,在逐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安事业的进程中,对公安工作的性质、地位、职责任务、公安工作的着力点以及公安工作主体建设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了深入探索与回答,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科学,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安工作思想体系。深入挖掘和系统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无论是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还是为进一步推进新时代公安工作提供理论参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需要在国际与国内、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观照和双向互动中剖析和探讨。为此,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理论基础,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较研究与归纳总结提炼相融合的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是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综合发力的必然结果。发生学告诉我们,任何理论和思想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特定的历史条件,都有其必然的发生基础,也必然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全球化与社会转型等国际国内因素对公安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是其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对公安工作的艰辛探索是其形成与发展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毛泽东的公安工作思想是其形成和发展的理论来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过程。其历史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至1992年期间,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起步的历史转折时期,果断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在继承毛泽东公安工作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民主法制思想为统领,依法从重从快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形成了以“稳定压倒一切”为总要求的公安工作思想体系,开创了公安工作思想发展的新局面。第二阶段,1992年至2002年期间,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确立和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历史时期,以依法治国思想为统领,着力加强公安工作法治化建设,形成了以“讲政治、讲法制、讲服务”为总要求的公安工作思想体系,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推向一个新高度。第三阶段,2002年至2012年期间,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时期,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统领,着力加强公安工作的正规化建设,形成了以“立警为公,执法为民,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为总要求的公安工作思想体系,全面推进公安工作思想的蓬勃发展。第四阶段,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判断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建设平安中国思想为统领,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等更高需求为目标,着重从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层面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形成了以“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为总要求的公安工作思想体系,推进公安工作思想的创新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具有丰富的内容。其基本内容是:围绕着“什么是公安工作”的问题,说明了公安工作的性质地位使命任务;围绕着“为什么要做公安工作”的问题,说明了公安工作的价值取向;围绕着“怎样做公安工作”的问题,说明了公安工作的根本原则,方针策略和举措;围绕着“谁来做公安工作”的问题,说明了公安工作的主体建设。关于公安工作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使命任务,回答了公安工作“是什么”的问题。关于群众路线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维护社会治安要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人民满意是公安工作的根本标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努力建设平安中国,回答了公安工作“为什么”的问题。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坚持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切实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改革强警、科技兴警战略,回答了公安工作“怎么做”的问题。政治建警,全面加强公安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从严治警,依法加强公安队伍纪律规矩意识和正规化建设;素质强警,切实提高公安队伍的战斗力,回答了公安工作“谁来做”的问题。上述内容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具有鲜明的特征。其总体特征是:从生成方式和过程来看,具有时代性、继承性、实践性特征;从内容构成上来看,具有科学性、政治性、法治性特征;从本质属性和价值取向上来看,具有人民性特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强烈的现实意义。其理论价值主要在于: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公安工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公安工作的思想指南;其实践意义主要在于:科学统领了公安工作的全面发展,有效推动了公安制度改革创新,有力推进了法治公安建设,为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安宁提供了坚强保障,在党的公安工作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该思想无论是对公安工作的定性定位问题,还是公安工作应该坚持的原则、路线、方针、策略,抑或是公安工作的主体建设等方面,都对毛泽东的公安工作思想有所发展,同时,也有效地统筹了公安工作的全面发展,为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要在新的实践中进一步坚持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要在总结经验中坚持和发展党的公安工作思想。就该思想发展的基本经验,概而言之,主要表现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指导思想,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这一根本原则,坚持服从和服务党的中心工作这一根本立足点,坚持人民公安为人民这一根本价值指向,坚持辩证思维、法治思维这一方法论等;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中坚持和发展党的公安工作思想。通过强化公安民警的理论信仰,改进公安民警教育方式、强化理论武装,将党的公安工作思想转化为公安工作的政策、制度、运行体系,转化为公安干警的需要等手段,让思想掌握广大公安民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在回答时代之间中坚持和发展党的公安工作思想;要在正确认识坚持与发展的关系中坚持和发展党的公安工作思想。既不能认为它具有历史条件的局限就认为它已过时,弃之不用,也不能认为是终极的理论,而教条僵化,生搬硬套,要坚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科学精神,尤其是坚持好运用好发展好习近平关于公安工作的重要思想。

二、拨乱反正 分清是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拨乱反正 分清是非(论文提纲范文)

(1)胡耀邦与新时期平反冤假错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 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研究的三个阶段
        (二) 胡耀邦平反冤假错案研究中的重点专题
        (三) 目前研究中的不足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第一章 中共历史上的冤假错案及纠正机制
    一、中共建政前的冤假错案及纠正机制
        (一) 中共建政前的冤假错案
        (二) 中共建政前的平反冤假错案活动
    二、建国前十七年的冤假错案概述
        (一) 中共建政初期的冤假错案问题
        (二) 1960年代初期的纠错工作和“左”倾错误的继续发展
    三、“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概述
        (一)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冤假错案
        (二) “文化大革命”中后期的落实干部政策工作
第二章 从落实干部政策到平反冤假错案
    一、落实干部政策工作面临的政治形势
        (一) 落实干部政策工作陷入“两难”境地
        (二) “两个凡是”的提出及影响
        (三) 老干部的复出与拨乱反正中坚力量的形成
    二、胡耀邦出任中组部部长
    三、从落实干部政策转向平反冤假错案
第三章 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的序曲(1977-1978)
    一、中组部拨乱反正的初步实现
        (一) 召开整风会议,整顿组织部门
        (二) 建立健全平反冤假错案的组织机构
        (三) 召开疑难案例座谈会
        (四) 创办《组工通讯》
        (五) 与时俱进地调整审干政策
    二、全党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一) 中央党校的“三次路线斗争”讨论
        (二) 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三、平反冤假错案的起步
        (一) “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的平反
        (二) “彭黄张周”冤案的初步平反
        (三) 复查“四清”运动中的冤案
        (四) “恶攻”案件的初步处理
        (五) 内蒙三大冤案的平反
        (六) 知识分子冤假错案的初步平反
        (七) 为右派分子摘帽、改正
    四、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的突破口
        (一) 平反冤假错案成为中央工作会议的重要主题
        (二) 天安门事件的平反及舆论宣传
        (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转折
第四章 平反冤假错案的全面展开(1979-1982)
    一、奠定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基础的两件大事
        (一) 进行“两案”审判
        (二) 通过《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二、中共高级领导人的平反
        (一) 为刘少奇冤案平反
        (二) 为瞿秋白恢复名誉
        (三) 为“彭罗陆杨”反党集团平反
        (四) 为习仲勋所涉一系列冤案平反
    三、全国各地、各部门重大事件的平反
        (一) 为中组部冤案平反
        (二) 为文艺界冤案平反
        (三) 解决“一月夺权”的问题
        (四) 为部分民族地区冤假错案平反
        (五) 为潘汉年冤案平反
    四、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基本结束
第五章 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和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完成(1983-1987)
    一、从平反冤假错案到处理历史遗留问题
    二、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处理
        (一) 处理地下党历史遗留问题
        (二) 解决肃反、肃托的历史遗留问题
        (三) 全面复查纠正政法系统经办的冤假错案
        (四) 广西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工作
    三、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基本完成
结语
参考文献

(2)改革开放以来无神论宣传教育历程与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述评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方法和理论基础
        1.3.1 研究方法
        1.3.2 理论基础
    1.4 核心概念阐释
        1.4.1 无神论
        1.4.2 马克思主义无神论
        1.4.3 无神论宣传教育
2 改革开放初期无神论宣传教育的重启
    2.1 改革开放初期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形势
        2.1.1 宗教工作的拨乱反正
        2.1.2 对个人崇拜问题的反思
    2.2 确立无神论宣传教育的理论前提
        2.2.1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研究宗教
        2.2.2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无神论宣传教育
        2.2.3 反对封建主义和蒙昧主义
    2.3 构建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学科基础
        2.3.1 恢复宗教研究机构
        2.3.2 启动宗教学学科建设
3 改革开放全面展开时期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式微
    3.1 改革开放全面展开时期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形势
        3.1.1 在全面改革开放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1.2 在清除精神污染中对待宗教问题的“慎重”态度
        3.1.3 在落实党的宗教政策中克服“左”的思想
    3.2 中央对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决策部署
        3.2.1 “中央19号文件”对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定位
        3.2.2 “八二宪法”制定中关于“宣传无神论的自由”的争论
        3.2.3 1990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对无神论宣传教育的重申
    3.3 无神论宣传教育在学术研究中的失语
        3.3.1 关于“宗教是人民的鸦片”的争论
        3.3.2 中国无神论学会的停摆
        3.3.3 无神论在“宗教与文化”研究中的缺位
4 世纪之交“法轮功”的成势与无神论宣传教育的新起点
    4.1 世纪之交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形势
        4.1.1 中国的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
        4.1.2 世界范围内神秘主义的影响
        4.1.3 美国和苏联对人体特异功能的研究
    4.2 “无神论无人讲”与“法轮功”的成势
        4.2.1 “特异功能热”的形成
        4.2.2 伪科学和伪气功的发展
        4.2.3 “法轮功”的组织化扩张
    4.3 无神论宣传教育的新起点
        4.3.1 响应新号召:批判封建迷信和伪科学
        4.3.2 凝聚新力量:重建中国无神论学会
        4.3.3 承担新任务:协助中央取缔“法轮功”邪教组织
        4.3.4 营建新阵地:创办《科学与无神论》杂志
5 新世纪之初无神论宣传教育的新任务
    5.1 新世纪之初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形势
        5.1.1 “宗教热”从农村向城市蔓延
        5.1.2 境外宗教渗透的加剧
    5.2 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协同推进
        5.2.1 中央六部委出台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的文件
        5.2.2 抵御境外宗教渗透与防范校园传教
        5.2.3 成立无神论研究机构
6 十八大以来无神论宣传教育的新局面
    6.1 十八大以来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形势
        6.1.1 宗教极端主义的崛起
        6.1.2 “党员信教”与“信徒入党”问题的争论
        6.1.3 无神论宣传教育争议再起
    6.2 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创新发展
        6.2.1 “坚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大原则”
        6.2.2 遏制宗教极端思想的影响
        6.2.3 拓展无神论宣传教育的阵地
7 改革开放以来无神论宣传教育的经验启示
    7.1 中央的清醒和重视是做好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基本前提
    7.2 学者的责任和担当是做好无神论宣传教育的有力推动
    7.3 地方和部门的贯彻落实是做好无神论宣传教育的重要依托
    7.4 群众的发动和参与是做好无神论宣传教育的坚实基础
8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理论动态》(1977-1982)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序言
    第一节 《理论动态》研究课题的意义
    第二节 相关资料和学术史的回顾
    第三节 研究动态和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理论动态》的创办
    第一节 胡耀邦创办《理论动态》
    第二节 胡耀邦与《理论动态》
    第三节 《理论动态》的工作班子
    第四节 《理论动态》的社会联系与合作
第二章 《理论动态》与拨乱反正
    第一节 《理论动态》突破理论禁区
    第二节 批判“四人帮”谬论的理论排炮
    第三节 《理论动态》突破“两个凡是”的枷锁
第三章 《理论动态》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第一节 《理论动态》首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第二节 《理论动态》与“凡是派”的理论博弈
    第三节 《理论动态》倡导贯彻“实践标准”
    第四节 《理论动态》论“实践标准”与“四个现代化”
    第五节 《理论动态》与真理标准问题补课
第四章 《理论动态》与思想解放运动
    第一节 《理论动态》与平反冤假错案
    第二节 《理论动态》批判个人迷信
    第三节 《理论动态》与经济领域的思想解放
    第四节 《理论动态》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大讨论
    第五节 《理论动态》与清理“左”倾思想
第五章 《理论动态》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的理论探讨
    第一节 《理论动态》推动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第二节 《理论动态》转变办刊方向和重点
    第三节 《理论动态》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宣传
    第四节 《理论动态》为政治改革开放鸣锣开道
第六章 《理论动态》在历史转折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节 《理论动态》在初步拨乱反正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理论动态》在思想解放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节 《理论动态》在探讨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中作用和地位
结语
附录:1977 年 7 月 15 日—1981 年 9 月《理论动态》
参考文献
后记

(5)《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产生过程和历史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和意义
        1、选题缘起
        2、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综述
        2、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主要创新与不足
一、《决议》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决议》产生的必要性
        1.拨乱反正成为当务之急
        2.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认识偏差
    (二)《决议》产生的可能性
        1.对“两个凡是”的坚决抵制
        2.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
二、《决议》的产生过程
    (一)对历史问题初步分析和探讨
    (二)建国三十年以来经验教训的初步总结
    (三)《决议》正式起草
    (四)《决议》的修改通过
三、《决议》的主要内容
    (一)《决议》的基本框架
    (二)《决议》对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问题进行了总结
        1、充分肯定了新中国以来的伟大成就
        2、分析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失误
    (三)《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进行了全面客观的评价
        1、《决议》评价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历史地位
        2、《决议》系统阐述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四、《决议》的历史影响和启示
    (一)《决议》的历史影响
        1、《决议》实现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2、《决议》指明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进方向
    (二)《决议》的启示
        1、坚持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待党的历史
        2、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实现党的自我革命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中党报作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的意义
    二、论文的研究对象和范围界定
    三、论文的研究方法
    四、论文的主要内容
    五、文献综述
第一章 "两个凡是"禁锢下的后"文革"党报
    第一节 "文革"宣传模式的沿袭
        一、提出"两个凡是"的"两报一刊"社论
        二、新的个人崇拜的宣传
    第二节 乍暖还寒的拨乱反正宣传
        一、平反冤假错案的起步
        二、《人民日报》内参催生高考制度恢复
        三、"文革"话语批"文艺黑线专政"论的尴尬
第二章 真理标准讨论在中央党报的发起、展开和推进
    第一节 真理标准讨论的发端
        一、《人民日报》——真理标准讨论的发源地
        二、中央党校《理论动态》——敢为天下先的独特论坛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组织写作与发表始末
    第二节 实践标准论和"两个凡是"论的尖锐对峙
        一、《人民日报》转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被怒斥
        二、《解放军报》对"凡是派"责难的回击
        三、坚持"两个凡是"、"不介入"大讨论的《红旗》杂志
    第三节 为真理标准讨论清障的《人民日报》民主法制宣传
        一、民主法制宣传的主要样式与基本内容
        二、民主法制宣传的作用
        三、民主法制宣传的局限性
    第四节 1978年中央党报有关文章统计
        一、《人民日报》有关文章分类统计
        二、《光明日报》有关文章分类统计
        三、《解放军报》有关文章分类统计
第三章 地方党报对真理标准讨论的积极回应
    第一节 与"三不"禁令抗争的上海党报
        一、《文汇报》的迂回宣传策略
        二、冲破"三不"禁令的标志
        三、《解放日报》参与大讨论的宣传特色
        四、1978年上海党报有关文章分类统计
    第二节 最早参与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地方党报——《黑龙江日报》
        一、黑龙江省委率先表态对推动大讨论的意义
        二、为强化真理标准讨论的扩容改版
        三、1978年《黑龙江日报》有关文章分类统计
    第三节 《南方日报》:紧密联系改革实际的大讨论
        一、《南方日报》较早开展真理标准讨论
        二、为大讨论营造宽松环境的省领导作风民主的报道
        三、对农村极左路线的批判
        四、1978年《南方日报》有关文章分类统计
第四章 在大讨论中逆向而为的部分地方党报
    第一节 抵制真理标准讨论的《湖南日报》
        一、对"两个凡是"提倡者的过热宣传
        二、对"文革"极左路线的大力宣传
        三、《湖南日报》抵制大讨论探源
        四、1978年《湖南日报》有关文章分类统计
    第二节 扭曲走样的《山西日报》大讨论
        一、与全国多数党报大相径庭的《山西日报》
        二、变味大讨论宣传的直接恶果
        三、《山西日报》的深刻教训
        四、1978年《山西日报》有关文章分类统计
第五章 真理标准讨论补课在党报开展
    第一节 真理标准讨论补课的缘起
        一、理论务虚会:尚未结束的争论,步履艰难的会程
        二、一波三折的党报农村改革宣传
        三、参差不齐、极不平衡的各地大讨论
    第二节 党报开展真理标准讨论补课始末
        一、真理标准讨论补课综述
        二、真理标准讨论补课的特点
    第三节 新华社地方广播通俗宣传:真理标准讨论补课的成功案例
        一、通俗宣传的策划和实施
        二、通俗宣传成功的有益启示
第六章 党报成功宣传真理标准讨论的原因和理论意义
    第一节 党报成功宣传真理标准讨论的原因
        一、党报深切反映了党心民心的强烈诉求
        二、恢复了党内民主,党报成为追求真理的舆论平台
        三、党报强化了自身建设,丰富了宣传手段
    第二节 党报成功宣传真理标准大讨论的理论意义
        一、民心民意是检验党报坚持党性原则的标准
        二、中央党报和中央决策的"互文性"
        三、党报坚持党性原则三性统一的重要性
结论
    一、党报是真理标准讨论的发源地和主要阵地
    二、党报在宣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纠正错误思潮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思想性、政治性、组织性的统一
    三、党报和党中央决策的互文性
    四、党报在真理标准讨论中创造了行之有效的宣传策略
附录
    一、1978年1月9日《人民日报》文章《文风和认识路线》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三个版本
        1、第六次修改稿:《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标准》
        2、《光明日报》集体修改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
    三、九份报纸有关文章篇数汇总表
参考文献
后记

(7)拨乱反正的历史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第一章 历史的呼唤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把中国推入绝境
    第二节 人民的希望与选择
    第三节 相悖于人民愿望的“两个凡是”
    第四节 历史的必然
第二章 拨乱反正的历史进程
    第一节 拨乱反正的前奏
    第二节 拨乱反正的起步
    第三节 拨乱反正的突破
    第四节 拨乱反正的全面展开
    第五节 拨乱反正的决定性成果
    第六节 拨乱反正的完成
第三章 拨乱反正的前提
    第一节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
    第二节 批判“两个凡是”,恢复党的思想路线
    第三节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第四章 拨乱反正的关键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邓小平的真知灼见
    第三节 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第四节 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完成
第五章 拨乱反正的中心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人的探索和曲折
    第三节 工作中心转移的圆满实现
结束语 拨乱反正的历史启示
附录 参考文献及书目

(8)习近平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观
        1. 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观的基本内涵
        2. 马克思主义观问题是重大理论和政治问题
    二、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的研究意义和本文的研究创新
        1. 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的研究意义
        2. 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的研究综述
        3.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其若干创新点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马克思主义观
    第一节 经典作家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自我认识
        二、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观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
        一、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
        二、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观
        三、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
        四、江泽民和胡锦涛的马克思主义观
第二章 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
    第一节 政治立场的基本确立:知青时期
        一、革命家史
        二、知青时期
    第二节 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地方工作时期
        一、河北时期
        二、福建时期
        三、浙江和上海时期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中央工作时期
        一、从十七大到十八大
        二、从十八大到十九大
        三、十九大及以来
第三章 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内容的阐发
    第一节 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
        一、对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阐发
        二、对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阐发
        三、对九个方面主要思想的阐发
    第二节 阐释政治经济学基本问题
        一、阐释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
        二、提出发展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向及其重大原则
        三、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第三节 阐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思想
        一、阐明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仰
        二、明确提出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三、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辩证关系
第四章 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特征的概括
    第一节 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正确的
        二、分析概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会过时
    第二节 论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
        一、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
        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
        三、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第三节 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一、马克思主义组成部分“三位一体”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一脉相承”
        三、坚持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性
    第四节 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
        一、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
        二、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
    第五节 论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
        一、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二、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
第五章 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历史的分析
    第一节 总体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阶段
        一、总结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六个历史阶段
        二、科学把握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
    第二节 科学评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
        一、阐述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
        二、阐述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
        三、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造性
第六章 习近平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论述
    第一节 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一、论述马克思主义立场
        二、论述马克思主义观点
        三、论述马克思主义方法
    第二节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一、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二、阐释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三、阐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第七章 习近平对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阐述
    第一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这一看家本领
        一、熟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着作
        二、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三、推进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第二节 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
        一、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问题
        二、研究当代中国的重大现实问题
        三、研究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思潮
    第三节 推动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强起来
        一、意识形态领域存在“三个地带”
        二、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三、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
第八章 习近平运用马克思主义观批判各种错误思潮
    第一节 发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批判功能
        一、严肃批判反马克思主义思潮
        二、认真对待非马克思主义思潮
        三、正确处理学术与政治的关系
    第二节 运用马克思主义观批判错误思潮
        一、批判“普世价值”
        二、批判历史虚无主义
        三、批判西方宪政观
        四、批判新自由主义
    第三节 习近平展开理论批判的主要特点
        一、从思想根源上揭露错误思潮
        二、从基本立场上批判错误思潮
        三、从政治主张上批判错误思潮
结语
    一、习近平的马克思主义观的理论贡献
        1. 深化和拓展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2. 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国家生活中的指导地位
        3. 推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
    二、习近平的马克思主义观的重要启示
        1. 理解马克思主义要实现文本解读与掌握原理的辩证统一
        2. 理解马克思主义要把握革命性与思想性的辩证统一
        3. 对待马克思主义要实现坚持与发展的辩证统一
        4. 拓展马克思主义要实现中国化和“世界化”的辩证统一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9)为党为国为民 无私无畏无愧——胡耀邦拨乱反正与拨乱反正中的胡耀邦(论文提纲范文)

一、为党、为国、为民——胡耀邦与拨乱反正
    (一) 拨乱反正的初步尝试
    (二)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拨乱反正
        1.在中共中央党校的拨乱反正
        2.主张平反冤假错案
        3.坚持实践作为检验真理、路线是非和历史是非的标准
        4.创办理论动态
        第一, 主张完整、准确地学习理解毛泽东思想。
        第二, 强调经济建设是中心。
        第三, 强调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
        第四, 多次论述“实践标准”。
        5.积极组织推动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6.积极参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全面系统的拨乱反正
        1.全面平反冤假错案
        2.主持理论工作务虚会
        3.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补课”
        4.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5.十一届六中全会与党的十二大
二、无私、无畏、无愧——拨乱反正中的胡耀邦
    (一) 在重大历史转折关头, 高瞻远瞩推进中兴伟业
    (二)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率先实现理论突破
    (三) 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忘我工作
    (四) 肩负重任, 永葆共产党员谦虚谨慎的政治本色
    (五) 密切联系群众, 真诚关心同志

(10)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对象
        (三) 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一) 国内研究综述
        (二) 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点与不足之处
        (一) 创新之点
        (二) 不足之处
第一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的生成逻辑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生成的时代背景
        (一) 国际背景:全球化和国际警务改革对公安工作带来新影响
        (二) 国内现实:社会转型对公安工作提出新要求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生成的实践基础
        (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公安工作的历史实践
        (二) 改革开放以来公安工作的现实实践
    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生成的理论来源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公安工作的相关理论
        (二) 毛泽东关于公安工作的重要思想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改革开放起步与全面展开时期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1978年-1992年)
        (一) 在拨乱反正中初步形成
        (二) 在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中走向成熟
        (三) 在党的十三大以后至邓小平南巡讲话这一时期的进一步发展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时期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1992年-2002年)
        (一) 党的十四大至党的十五大这一时期初步形成
        (二) 党的十五大以后至党的十六大召开这一时期走向成熟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2002年2012年)
        (一) 党的十六大至党的十七大这一时期为形成期
        (二) 党的十七大至党的十八大召开这一时期为进一步发展期
    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2012年至今)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的基本内容
    一、关于公安工作的性质任务
        (一) 特殊形式的阶级斗争依然需要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机器
        (二) 在党和国家的全部工作和工作大局中公安工作处在很重要的位置
        (三) 公安机关肩负着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使命任务
    二、关于公安工作的根本原则
        (一) 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不能动摇
        (二) 全面加强和改善党对公安工作的领导
    三、关于公安工作的价值取向
        (一) 群众路线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
        (二) 人民满意是公安工作的根本标准
        (三) 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四、关于公安工作的实现路径
        (一) 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做好公安工作的首要问题
        (二) 坚持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相结合,切实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三) 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四) 坚持改革强警、科技兴警战略,增强公安工作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
    五、关于公安工作的主体建设
        (一) 政治建警:全面加强革命化建设确保公安队伍政治过硬
        (二) 从严治警:全面强化纪律规矩意识确保公安队伍纪律作风过硬
        (三) 依法治警:全面推进正规化建设确保公安队伍责任过硬
        (四) 素质强警:积极推进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确保公安队伍本领过硬
第四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的总体特征
    一、生成过程的时代性实践性和继承性
    二、内容构成的科学性政治性和法治性
        (一) 严密的科学性特征
        (二) 鲜明的政治性特征
        (三) 强烈的法治性特征
    三、本质属性和价值依归的人民性
        (一) 价值指向的人民性
        (二) 力量源泉的人民性
        (三) 评判标准的人民性
第五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的价值意义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的理论价值
        (一) 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二) 丰富发展了毛泽东公安工作思想
        (三)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添了新的内容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的实践意义
        (一) 科学统领了公安工作的全面发展
        (二) 有效推动了公安制度改革创新
        (三) 有力推进了法治公安建设
        (四) 为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安宁提供了思想保障
第六章 在新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
    一、在不断总结经验中坚持和发展
        (一) 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
        (二) 以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为根本原则
        (三) 以坚持服从和服务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为立足点
        (四) 以坚持人民公安为人民为根本价值指向
        (五) 以坚持辩证思维法治思维为方法论
    二、在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中坚持和发展
        (一) 让思想掌握广大公安民警
        (二) 在解决现实问题和时代之间中不断深化和发展党的公安工作思想
    三、在正确认识坚持和发展的关系中坚持和发展
        (一) 坚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科学精神
        (二) 坚持好发展好习近平关于公安工作的重要思想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拨乱反正 分清是非(论文参考文献)

  • [1]胡耀邦与新时期平反冤假错案研究[D]. 高天鼎. 中共中央党校, 2015(03)
  • [2]改革开放以来无神论宣传教育历程与经验研究[D]. 苏彬.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2)
  • [3]《理论动态》(1977-1982)研究[D]. 谌颖. 中共中央党校, 2012(02)
  • [4]将人民内部矛盾带回分析的中心[J]. 申端锋. 开放时代, 2012(07)
  • [5]《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产生过程和历史影响研究[D]. 国家睿.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2019(01)
  • [6]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中党报作为研究[D]. 蔡美华. 复旦大学, 2009(10)
  • [7]拨乱反正的历史思考[D]. 姚振军. 中共中央党校, 1996(01)
  • [8]习近平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D]. 王永义. 南京大学, 2018(05)
  • [9]为党为国为民 无私无畏无愧——胡耀邦拨乱反正与拨乱反正中的胡耀邦[J]. 陈述. 理论学刊, 2009(07)
  • [10]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公安工作思想研究[D]. 隋从容. 山东大学, 2020(09)

标签:;  ;  ;  ;  ;  

把事情做对,分清是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