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三系繁殖、制种及杂交试验

水稻三系繁殖、制种及杂交试验

一、水稻三系繁殖、制种与杂种试种(论文文献综述)

朱亚宗[1](2021)在《巨星何以成为巨星?——袁隆平的旨趣、才华与机遇》文中指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持续的科学创造力与巨大的国际影响力,在中国当代科学家中罕见。袁隆平为解决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为解决世界的粮食短缺问题,为水稻科技的原始创新与推广应用,连攀高峰,奋斗一生。他完美地实现了心怀"国之大者"、放眼世界、个人志趣三者的统一。超常的人生旨趣、全能的农学才华以及多重的机遇垂青,是促其成功的三大主要因素。作为农学大师,他还将多种宝贵品性集于一身——科学脑、人文心、农民体、诗人梦。

孟红[2](2021)在《袁隆平精神品质的故事》文中指出培育超高产水稻是世界育种专家的梦想,但许多国家因难度太大未能实现。数十年来,以袁隆平为首的科研人员潜心科研,一次次刷新世界纪录,为中国超级稻赢得"东方魔稻"的美誉,为全人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杂交水稻被国际上认为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2021年5月22日,享誉全球的"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国士已逝,在哀悼、感谢、

吴应清[3](2021)在《三十三载勤育种 大江南北飘稻香——记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王丰》文中研究指明一肩挑起社会责任,一肩扛起育种育人。在王丰等科学家的感召下,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早已凝聚了一支敢创新、能吃苦、甘奉献的专家队伍,他们精诚团结、紧密协作,将基础研究与育种应用相互结合、互相推动,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携手迈进。

何丹[4](2021)在《《袁隆平-东方“稻神”》;《冬季来临之前》(节选)》文中研究表明

姚昆仑[5](2021)在《袁隆平院士 筑梦的路上永远有你》文中认为大师档案:袁隆平,男,祖籍江西德安,1930年9月生于北京。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世界着名的杂交水稻专家,被国际同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曾任湖南省科协副主席、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等职。20世纪60年代初,袁隆平提出了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观点,打破了世界性的自花授粉作物育种的禁区。

顾晓振,米铁柱,刘佳音,张国栋,殷会德,于萌,李儒剑,尹晓佳,万吉丽,张霞,鲁延付,张立山,李继明[6](2021)在《中国杂交粳稻育种研究进展》文中认为近年来中国杂交水稻育种技术不断创新,高产优质杂交粳稻在新品种选育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概述了中国杂交粳稻育种研究的现状,分析了杂交粳稻在育种及生产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杂交粳稻进一步发展的对策。

霍知节[7](2021)在《端自家碗装自己粮,中国南繁在崛起 农业管理专家柯用春访谈》文中研究说明访谈整理者按:受访人柯用春(图1),1980年生,江苏六合人,农学硕士,副研究员。2005年入职三亚市农业局,开始在南繁从事管理工作,曾任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1),现任三亚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海南省南繁基地位于北纬18度线以南,在三亚、陵水、乐东三市县境内,现占地26.8万亩,是我国重要的农科基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育成的7000多个农作物新品种中,超过70%是经过南繁孕育。

唐文帮,李凡,张桂莲,邓化冰,王峰,明兴权[8](2021)在《水稻高收获指数不育系选育实践与展望》文中研究说明针对当前杂交水稻形势,介绍了水稻不育系的选育历史,总结了当前我国水稻不育系选育的困难及面临的主要问题,着重介绍了湖南农业大学新育成的卓201S、卓234S、展998S、南3502S等8个适合机械化制种的水稻小粒型两系不育系,选育的系列小粒不育系突出的特点是收获指数高;株型矮壮,叶片夹角小,生物产量适中;分蘖力强,成穗率高;茎秆坚韧,抗倒性好;异交特性好,结实率高。选配的系列高产优质杂交稻组合卓两优0985、卓两优141、南两优1998等组合表现高收获指数,高产稳产,适应性广,适合轻简栽培,且杂交制种产量高、种子质量好。通过系列高收获指数不育系的选育实践,以展998S为例总结了高收获指数不育系的生物学特征,并对今后高收获指数不育系的选育策略进行了探讨。

王丰[9](2020)在《杂交水稻育种成就与展望——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杂交水稻研究50年回顾》文中提出回顾了50年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杂交水稻研发历程。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在弱感光型迟熟三系杂交稻、早中熟三系杂交稻、红莲型杂交稻、两系法杂交稻、杂交稻的高产与超高产育种、优质化育种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杂交稻重要遗传基础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突破。定向创制出天丰A、五丰A、荣丰A、泰丰A、广8A、GD-1S、RGD-7S等一大批高配合力、高异交率或品质优良的两系和三系不育系,以及广恢3550、广恢122、广恢998、广恢308等一批具有理想动态株型的优良、抗病恢复系,并广泛应用于测交组配,育成一大批类型丰富,早、中、迟熟配套的杂交稻通过省级以上品种审定。其中,天优998、天优122、五优308、淦鑫203、五丰优615、吉优615、吉丰优1002和天优3618等17个组合被认定为超级稻,泰优390、泰优398、泰丰优208、泰优1002获得省级或国家优质稻金奖品种。育成的系列杂交稻在生产上大面积累计推广应用超过4 133万hm2,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为我国粮食安全和杂交稻种业产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并就杂交稻未来育种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展望。

祁飞翔[10](2020)在《水稻籼粳亚种间产量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解析》文中研究说明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亚洲栽培稻有籼稻和粳稻之分,而籼粳亚种间的杂种优势往往要强于亚种内的杂种优势,具有很强的增产潜力。研究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的形成机理不仅对水稻杂交育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其他禾谷类作物杂种优势的研究提供借鉴。本研究通过对3个甬优系列杂种(甬优4953,甬优4949和甬优4149)和2个春优系列杂种(春优295和春优2915)衍生的5个F2分离群体进行籼粳成分分析以及产量相关性状QTL定位,剖析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的遗传学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由于无法获得亲本材料,我们通过F2群体的测序数据,推断出五个组合的F1基因型,并根据已有的甬粳49A的测序数据,得到甬优杂种的父母本基因组。由于春优品种缺失两亲本的信息,我们采用基因连锁区段合并的方法获得两个春优品种的亲本基因组信息。利用1000份水稻品种的亚群关系来推断亲本的亲缘矩阵,明确这5个杂种的母本均属于粳稻亚群,父本均属于籼稻亚群。2.利用1000份水稻品种的亚群信息以及基因型对5个杂交组合进行籼粳成分分析,杂种F1基因组不仅含有杂合片段,而且还存在偏籼和偏粳的纯合片段,表明这些父母本并不是典型的籼稻和粳稻,其中甬优品种的母本约有20%的籼稻基因组片段渗入,父本有近25%的粳稻基因组片段渗入,杂种F1的纯合籼稻基因组、纯合粳稻基因组的组分各占10%;春优品种的母本有约10%的籼稻基因组片段渗入,父本有约10%的粳稻基因组片段渗入,杂种F1的纯籼、纯粳组分各约占5%。3.通过对5个F2合成群体的每穗颖花数(SPP)、千粒重(TGW)和穗长(PL)进行GWAS分析,分别定位到42、11和17个与SPP、TGW和PL显着关联的位点,其中Gn1a、Os SPL14、GW5和DEP1等多个已克隆基因与关联位点共定位。在3个甬优系列的F2合成群体中分别定位到6、3和4个与SPP、TGW和PL显着关联的位点;在2个春优系列的F2合成群体分别定位到5、1和1个与SPP、TGW和PL显着关联的位点。甬优群体关联到的位点显着多于春优群体关联到的位点。4.构建了三个甬优F2群体的bin图,并以bin为遗传标记构建了遗传连锁图,对这三个群体进行QTL分析,一共定位到17个与SPP相关的QTL、22个与TGW相关的QTL、10个与PL相关的QTL和15个与TN相关的QTL。其中7个QTL(qSpp1、qSpp8.2、qTgw8.1、qTgw2.2、qPL6.3、qTn3、qTn8)在三个群体中共同检测到。它们既有加性,也有显性效应,对不同产量性、状的遗传效应不同。5.对甬优群体的结实率进行GWAS和QTL定位分析,没有定位到主效QTL。对已克隆的籼粳育性主效基因在F2群体中进行基因型鉴定,结果表明这些育性基因在亲本间的基因型是相同的。6.通过对F2群体中定位到的QTL的优良等位基因型与产量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发现优良等位基因积累的数目与产量性状正相关。结论:籼粳亚种间杂种的主效育性基因为纯合基因型,确保了杂种的育性正常;检测到的显性效应产量基因数目较多,并且有些主效产量基因在双亲均为纯合优良等位基因。因此,主效产量基因的加性效应保证了群体的较高均值,较多数目的显性基因互补提供了较大的杂种优势值,从而使亚种间杂种具有高产表现,得到推广。

二、水稻三系繁殖、制种与杂种试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稻三系繁殖、制种与杂种试种(论文提纲范文)

(1)巨星何以成为巨星?——袁隆平的旨趣、才华与机遇(论文提纲范文)

一、超常的人生旨趣
二、全能的农学大师
    (一)田野功夫
    (二)科学思想
    (三)技术创新
    (四)战略筹划
    (五)哲学思维
三、多重的机遇垂青
    (一)丰饶的水稻资源
    (二)强烈的社会需求
    (三)开放的遗传研究
    (四)自主的小微平台
四、结语

(2)袁隆平精神品质的故事(论文提纲范文)

爱国底色与为民谋福
自强信心与初心使命
不断创新与不懈奋斗
无私贡献与勇于担当

(3)三十三载勤育种 大江南北飘稻香——记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王丰(论文提纲范文)

初识杂交水稻
躬亲践行稻香四溢
求索创新永不止步
传承担当,不忘使命

(5)袁隆平院士 筑梦的路上永远有你(论文提纲范文)

一、好学敏思的青少年时代
二、杂交水稻创新四部曲
三、精湛的研究艺术和人格魅力

(6)中国杂交粳稻育种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杂交粳稻育种研究现状
2 杂交粳稻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3 杂交粳稻的发展对策

(7)端自家碗装自己粮,中国南繁在崛起 农业管理专家柯用春访谈(论文提纲范文)

一“南繁”及“南繁育种”理论的提出
二“中国南繁”创建和发展及“南繁人”的贡献
三“中国南繁”上升为国家战略———“南繁硅谷”
四“中国南繁”立足海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五结语

(8)水稻高收获指数不育系选育实践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水稻不育系选育历史回顾
    1.1 三系不育系研究
    1.2 两系不育系研究
    1.3 不育系配套技术研究
    1.4 国外水稻不育系研究
2 水稻不育系育种面临的主要问题
3 水稻高收获指数不育系研究的设想
    3.1“小粒不育系,高收获指数”的启示
    3.2 小粒不育系所配杂交组合表现出高收获指数特征
    3.3 高收获获指数不育系系应具备的生生物学特征
4 讨论
    4.1 收获指指数与生物产产量
    4.2 不育系系收获指数的的筛选
    4.3 加强高收获获指数不育系系研究
    4.4 高收获指数不育系的应用前景展望

(9)杂交水稻育种成就与展望——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杂交水稻研究50年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1 杂交水稻研发历程
    1.1 野败型杂交稻三系配套研究
    1.2 配子体不育质源的引进与红莲型杂交稻研究
    1.3 探索化学杀雄途径培育强优势杂交水稻
    1.4 光温敏核不育水稻材料的引进与两系法杂交稻研究
2 杂交水稻研究取得的主要成就
    2.1 弱感光型迟熟三系杂交稻育种实现零的突破
    2.2 红莲型杂交稻育种首次实现突破,并在国内外大面积种植应用
    2.3 早、中熟高产杂交稻育种取得突破,为华南北部和长江流域水稻生产提供强有力支撑
    2.4 优质抗病两系法杂交稻育种取得巨大成效,并构建了广东两系法杂交稻产业化技术体系
    2.5 高产与超高产育种成效显着,育成17个超级稻在南方稻区大面积应用
    2.6 杂交稻优质化育种居于全国领先水平
        2.6.1 优质恢复系的育种取得突破
        2.6.2 优质不育系育种成效突出
    2.7 率先开展杂交稻分子育种研究,建立了高效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技术体系,使育种效率大幅提高
    2.8 杂交稻育种的基础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2.9 构建杂交稻产业化平台,促进了成果转化和种业的发展
3 问题与展望
    3.1 杂交稻面临的问题
    3.2 杂交稻育种方向
        3.2.1 培育适合于规模化、机械化、轻减化生产方式的杂交稻新品种,以满足生产方式急剧转变的需求
        3.2.2 培育品质均匀一致、整精米率高、外观与食味好的高产、抗病虫杂交稻新组合,以提高规模化生产者的种粮效益
        3.2.3 综合应用常规育种技术与生物新技术,全面提升杂交稻的育种水平与育种效率

(10)水稻籼粳亚种间产量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前言
1.杂种优势的基础研究与利用
    1.1 杂种优势的经典理论
        1.1.1 显性假说
        1.1.2 超显性假说
        1.1.3 上位性假说
    1.2 水稻杂种优势的利用
        1.2.1 水稻杂种优势的发展
        1.2.2 水稻籼粳亚种及遗传变异
        1.2.3 亚种间杂种优势的利用
    1.3 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研究进展
        1.3.1 广亲和基因的发现及其利用
        1.3.2 双亲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
        1.3.3 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现状
        1.3.4 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障碍及对策
        1.3.5 亚种间杂种育性的遗传基础
        1.3.6 杂种不育的遗传机制
    1.4 连锁分析
    1.5 水稻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1.5.1 关联分析
        1.5.2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应用
        1.5.3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在水稻中的应用
        1.5.4 水稻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流程
        1.5.5 GWAS的优点与不足
    1.6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田间试验与表型考察
        2.2.1 田间试验
        2.2.2 表型考察
    2.3 实验方法
        2.3.1 DNA的提取
        2.3.2 DNA质量的检测
    2.4 测序数据的处理
    2.5 基因型提取及筛选
    2.6 亲本基因型推定方法
    2.7 群体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 父母本基因型的推断
    3.2 籼粳成分分析
    3.3 F2群体性状表型变异及相关性分析
    3.4 对总群体产量相关性状的关联分析
        3.4.1 每穗颖花数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3.4.2 千粒重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3.4.3 穗长关联分析
        3.4.4 单个F2群体的性状关联分析
    3.5 甬优群体产量相关性状的连锁分析
        3.5.1 甬优群体的bin图构建
        3.5.2 甬优群体遗传连锁图的构建
        3.5.3 甬优群体的QTL定位
    3.6 优良等位基因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3.7 与产量相关的QTL的遗传效应
    3.8 结实率QTL分析
4.讨论
    4.1 亲本材料的缺位影响了杂种优势评估和遗传基础解析
    4.2 确保杂种正常育性是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最大难点
    4.3 产量基因的互补或优良等位基因的纯合是进一步提高杂种表现的条件
    4.4 籼粳杂交稻未来育种的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Ⅰ 部分结果
    附录 Ⅱ 个人简介
致谢

四、水稻三系繁殖、制种与杂种试种(论文参考文献)

  • [1]巨星何以成为巨星?——袁隆平的旨趣、才华与机遇[J]. 朱亚宗.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21(04)
  • [2]袁隆平精神品质的故事[J]. 孟红. 党史文苑, 2021(10)
  • [3]三十三载勤育种 大江南北飘稻香——记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王丰[J]. 吴应清. 科学中国人, 2021(24)
  • [4]《袁隆平-东方“稻神”》;《冬季来临之前》(节选)[D]. 何丹. 新疆大学, 2021
  • [5]袁隆平院士 筑梦的路上永远有你[J]. 姚昆仑. 中国高新科技, 2021(11)
  • [6]中国杂交粳稻育种研究进展[J]. 顾晓振,米铁柱,刘佳音,张国栋,殷会德,于萌,李儒剑,尹晓佳,万吉丽,张霞,鲁延付,张立山,李继明. 杂交水稻, 2021(04)
  • [7]端自家碗装自己粮,中国南繁在崛起 农业管理专家柯用春访谈[J]. 霍知节. 科学文化评论, 2021(02)
  • [8]水稻高收获指数不育系选育实践与展望[J]. 唐文帮,李凡,张桂莲,邓化冰,王峰,明兴权. 中国水稻科学, 2021(06)
  • [9]杂交水稻育种成就与展望——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杂交水稻研究50年回顾[J]. 王丰. 广东农业科学, 2020(12)
  • [10]水稻籼粳亚种间产量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解析[D]. 祁飞翔.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2)

标签:;  ;  ;  ;  

水稻三系繁殖、制种及杂交试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