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种基于工控机结构的雷达信号记录仪(论文文献综述)
周安然[1](2020)在《测风激光雷达控制系统的研制与风场观测》文中提出精准的大气风场信息,已经成为大气科学的理论研究、风电场性能评估、航空气象安全、天气预警预报、环境监测等方面的重要参量。测风激光雷达主要包括非相干探测和相干探测两种方式,在测量范围与精度上有着其它风场探测手段不可取代的优势。随着激光雷达技术的发展以及不同领域应用的不断发掘,对测风激光雷达控制系统中各种功能运行的自动化、不同组成设备的集成化、故障检测与判断的智能化、测量数据结果的处理与显示等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对测风激光雷达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对测风激光雷达系统中各部分硬件进行统一调度、控制、管理,需要各部分硬件与一台工业控制机相连,然后在这台工业控制机上安装编写好的系统控制程序,对不同设备进行发送指令、接收数据等。控制程序选用计算机高级语言C++编写,这是由于该语言具有编写的程序质量高、可移植性好及利于代码维护等优点。程序开发在Visual Studio 2013平台下并通过引入微软基础类库(MFC)实现了程序的界面窗口。系统使用者可以通过窗口上提供的功能按钮与选项实现系统的运行与参数设置。此外程序对采集数据的实时处理与显示也方便了系统使用者观测测量结果与调试设备硬件。非相干测风激光雷达的信号采集分为光子计数器与采集卡,分别用于采集不同强度的光信号。为了满足不同设备的不同采集时序,设计了门控卡上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芯片的逻辑。该门控卡可以设置输出波形的电平,波形设置的时间精度达到10 ns。相干测风激光雷达的实时数据处理有着计算量大,数据吞吐量大的问题,需要专门的高性能硬件才能做到实时处理。文中介绍了编程多核数据处理芯片(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进行数据处理的方法以及采用FPGA进行处理的方法。两种数据处理方法各有优劣可以根据不同需求采用。
方闫秋萍[2](2020)在《直流电源测试仪瞬态信号分析与底层软件设计》文中提出直流电源在日常生活中和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范围。电源产品质量直接关系到电源制造商的声誉和用户的使用体验。因此,一系列科学的电源产品的试验,是保证产品质量的有效手段。根据技术标准,采用多种测试方法,可以验证电源产品的性能是否符合技术标准,可以判断电源产品性能的优劣。电源性能测试通过多种电源测试设备,可靠的检测精度和完善的检测技术来完成,对电源产品的改善和电力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直流电源的测试,根据《直流稳态电源通用规范》可分为常态特性参数和瞬态特性参数两大类。因为瞬态参数测试要求分辨率更高,所以能满足瞬态特性参数测试的仪器,也同样适用于常态特性参数。对于瞬态特性参数测试时,需要对以下项目进行测试:电源瞬态响应(包含源瞬态响应、负载瞬态响应、开机瞬变、关机瞬变、短路测试)和电源保护测试等。本文所研究的直流电源测试仪是一款针对直流电源瞬态特性分析的特性仪器。其主要应用场所在直流电源真实带载状态下,测试直流电源的瞬态特性。本文对直流电源的电源瞬态响应测试进行相关的理论研究,设计了直流电源测试仪的软件总体方案。采集板卡+FPGA+ARM+上位机的架构。在该方案中,瞬态信号通过采集板卡采集,FPGA负责将采集板卡数据进行处理,ARM作为USB传输的中转,上位机负责最后的数据分析。首先,完成下位机驱动模块功能的设计与实现。按照USB传输协议,采用了USB固件开发系统。设计了应用层协议的通信指令的定义和交互流程。接着,完成上位机部分的驱动设计。包括USB驱动和板卡驱动两层。板卡驱动器软件程序的设计分为采集控制、缩放控制、触发控制和校准控制。整体采用分层结构实现,结构清晰,易于扩展和维护。然后,完成直流电源测试仪的瞬态信号测量功能。对不同类型直流电源瞬态信号测试项目进行分类,不同测试项目使用对应的算法实现,并且完成数据提取功能。最后将研发的直流电源测试仪在实际平台上进行系统功能和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的USB2.0驱动模块可进行有效的数据传输,该直流电源测试仪的各种采集、缩放、触发和校准功能均工作正常,瞬态信号分析模块测试瞬态信号时均符合设计要求。
左春丽[3](2017)在《主动声纳目标模拟器信号处理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世界各国对海洋资源的渴求与水下军事装备的智能化发展,被动声纳在反潜方面越来越困难,多平台声纳协同探测已然成为热门的水声研究方向。随着水下装备和武器平台隐身技术的不断发展,收发合置的主动声纳易暴露自身位置,因而配置灵活隐蔽性强的多基地声纳系统成为优选。以多基地声纳系统探测研究为背景,设计了一套基于OMAP-L138的硬件平台和嵌入式工控机ARK-3510的信号处理软件平台组合搭建而成声纳目标模拟器试验装置,该装置可以辅助多基地协同探测试验的完成。论文主要从多基地声纳实际工作体制出发对目标模拟器进行总体设计,开展了目标模拟器的信号处理相关研究,并在该系统设计平台进行了算法实现。首先,从多基地声纳工作体制出发,对目标模拟器试验装置进行设计,主要包括目标模拟器的功能设计和参数要求两方面。声纳系统试验要求目标模拟器能够实时、保真转发声源信号,同时又要克服模拟器信号检测引起的时延,给出了一种双收单转发的模拟器工作模式。结合多基地协同探测技术指标从总体上对目标特性参数进行分析论证,尤其是对探测系统范围和定位精度对目标参数范围的要求进行计算,保证模拟器技术指标可以满足多基地声纳试验的需求。其次,完成对目标模拟器信号处理过程的技术研究,从目标模拟器对主动声纳信号的接收、处理、转发等过程分别进行分析。对模拟器水听器接收信号进行处理,检测主动声纳发射探测信号的到达时刻,模拟目标散射特性对接收信号进行时频分析,补偿所测系统时延在下一信号周期将处理后的接收信号进行转发,实现模拟水下真实目标之目的。同时对多基地条件下目标的目标强度值设定进行理论分析,使模拟器能真实有效的模拟水下目标。最后,在嵌入式工控机Linux系统软件平台使用C语言进行算法实现。设计软件总体结构,使用多进程控制实现网络通信模块、串口通信模块以及数据处理模块的同时运行,并将模拟器接收数据与工作状态信息进行存储。所研制的目标模拟器已经应用在多平台协同探测海上试验中,海上试验数据的处理结果验证了目标模拟器的功能。
田聪[4](2012)在《雷达信号采集存储与传输系统设计》文中提出在雷达研制和验证过程中,大量外场实测数据需要被采集存储用来分析雷达系统性能。目前,雷达信号采集存储系统大部分基于PCI总线,成本较高,且使用不灵活,因此需要研制一种高速、低成本、接口通用性强的雷达信号采集存储与传输系统。综合考虑成本、研发周期和现有技术等因素,本文给出了一种雷达信号采集存储与传输系统的实现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系统的设计和测试。本文主要从方案设计、硬件平台实现、FPGA逻辑设计和上位机应用程序开发等方面阐述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并对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分析。本设计中采用FPGA作为系统的核心控制器,利用ADC器件实现信号的采集,采用多组NAND FLASH芯片流水操作实现高速数据的实时存储,以USB控制芯片CY7C68013的SlaveFIFO工作模式实现USB通信,使用FPGA内部集成的MAC实现千兆以太网通信。本文所设计的系统性能可靠、容量大、存取速度高,具有较好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夏念,曾连荪,罗来金[5](2011)在《基于导航雷达记录回放仪接口板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记录回放仪项目,此项目采用的采集卡仅具备两个模拟输入通道,无法对雷达视频信号及多个标志位信号进行同步采集,由此设计了接口板,提出单通道采集多路信号的记录回放仪设计方案与实现方法,解决了记录回放仪中单个采集卡对多路信号采集的问题。文中设计的接口板适用于多种型号导航雷达,核心固化,易于升级,可扩展性好,成本低廉。
王雷[6](2011)在《基于小波变换的雷达信号降噪及其FPGA实现》文中提出现代雷达在军用和民用领域都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但雷达系统面临的环境非常复杂,雷达回波中含有的杂波、干扰和系统内部噪声很多,因而研究雷达回波降噪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小波分析理论是一种流行的分析工具,在信号处理领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基于它的信号降噪理论也日益受到欢迎。模极大值法和阈值法是现今应用最多的两种小波降噪方法。结合雷达噪声的特点以及当前研究的方向,本文重点讨论阈值降噪算法和它的改进。在工程应用中,软件方法进行降噪处理难以达到实时性要求,必须采用硬件方法加以实现。由于FPGA开发方法的普及,本文提出了基于FPGA的小波降噪模块的设计。主要工作如下:第一,系统介绍了小波理论的基础知识,阐述了多分辨分析和小波分解的基本思想,进一步讨论了离散小波及快速算法的实现过程。。第二,根据雷达信号与噪声的特性,将小波理论应用于雷达信号消噪。使用MATLAB工具对小波阈值降噪进行了仿真,对于不同的阈值处理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提出了适用于雷达信号处理和易于硬件实现的自适应阈值算法。第三,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进行了降噪系统的硬件设计。对于其中的关键模块——小波变换模块,采用了DSP Builder设计工具进行设计,充分利用了之前软件算法仿真的成果,极大方便了设计工作。最后,对影响性能的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张乐锋,徐安林,胡卫东[7](2009)在《一种通用的雷达回波记录系统设计方法》文中指出回波记录是现代雷达系统不可或缺的功能之一,传统记录仪有些只是直接录取模拟信号,或者只是对输出的视频信号进行A/D转换,再进行数字式存储,已经不能适应现代雷达系统的发展趋势。本文设计的基于工控机的通用雷达数据记录系统具有通用性、模块化、存储数据多样性、接口标准化和适应信息化发展等优点,并且集成了一种快速小波压缩算法,低压缩比的无失真算法记录高保真的目标回波数据,高压缩比的有失真算法则记录全量程的雷达回波数据。该系统已在多种型号的对海监视雷达中使用,可推广应用于新体制雷达研制和现役雷达系统改造。
王敏,刘维亭[8](2009)在《基于CAN总线的VDR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CAN总线技术在船载航行数据记录仪上的应用,给出了航行数据记录仪系统结构并进行了CAN总线的数据通讯系统的硬件架构和软件设计。研究了本系统基于CAN总线各个模块的功能,给出了其在Linux平台下的驱动以及通讯方法的具体应用,并用VB编写了CAN总线的上位机通讯软件。
薛萍冰[9](2009)在《一种基于磁盘阵列技术的记录/重演系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外置式磁盘阵列的记录重演系统,该系统具有海量数据储存、可连续作业、高速、高可靠性、支持热插拔及灵活扩展等优点;系统主要由采集控制电路、磁盘阵列、阵列卡、工控机、显控台等组成,已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王森,高梅国,刘国满,尹鑫[10](2007)在《基于DSP的雷达数据采集与记录系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一种采用宽带 PMC 数字接收机作为模数转换和数字下变频设备,以 DSP(TMS320C6416) 作为控制中心,以 SCSI 磁盘作为记录设备的雷达数据采集与记录系统。该系统基于 CompactPCI 工控机平台,数据传输和记录的接口包括 PCI 和 SCSI 等。经过系统测试,数据传输和记录速率达到50MB/s。通过采集与记录某雷达模拟器模拟回波信号,并用 MATLAB 处理程序对记录数据进行分析,证明该采集与记录系统实用可行,满足了某雷达系统的应用需求。
二、一种基于工控机结构的雷达信号记录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种基于工控机结构的雷达信号记录仪(论文提纲范文)
(1)测风激光雷达控制系统的研制与风场观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风场探测的研究意义 |
1.2 风场探测的主要方法 |
1.3 测风激光雷达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1 相干测风激光雷达 |
1.3.2 非相干测风激光雷达 |
1.4 本文主要内容 |
第2章 非相干测风激光雷达控制及软件设计 |
2.1 非相干测风激光雷达原理 |
2.1.1 多普勒效应 |
2.1.2 频率的检测 |
2.1.3 系统组成 |
2.2 数据采集系统 |
2.2.1 光电倍增管 |
2.2.2 瞬态记录仪控制软件 |
2.2.3 数字采集卡控制软件 |
2.3 标准具控制软件 |
2.4 时序控制软件 |
2.4.1 时序控制需求 |
2.4.2 FPGA逻辑设计 |
2.4.3 上位机软件 |
2.4.4 输出波形检测 |
2.5 应用软件的编写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非相干测风激光雷达系统的外场测试 |
3.1 激光频率锁定的稳定性实验 |
3.2 零多普勒校准实验 |
3.3 外场实验结果 |
3.3.1 酒泉外场实验 |
3.3.2 库尔勒外场实验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相干测风激光雷达控制及软件设计 |
4.1 相干测风激光雷达的基本原理 |
4.1.1 外差探测 |
4.1.2 脉冲相干激光雷达载噪比 |
4.1.3 系统构成 |
4.2 高速数据处理卡上并行计算程序的设计 |
4.3 基于采集卡上FPGA的数据处理程序设计 |
4.4 多普勒频移计算程序 |
4.5 应用软件的编写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相干测风激光雷达系统的外场测试 |
5.1 硬目标测量实验 |
5.2 径向风速测量实验 |
5.3 合肥外场实验 |
5.4 深圳外场实验 |
5.5 厦门外场实验 |
5.6 兰州外场实验 |
5.7 本章小节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主要工作及创新点总结 |
6.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2)直流电源测试仪瞬态信号分析与底层软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
1.2.1 国外发展现状 |
1.2.2 国内发展现状 |
1.3 本文的研究任务与结构安排 |
1.3.1 本文的研究任务 |
1.3.2 本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直流电源测试仪的软件总体方案设计 |
2.1 直流电源测试仪的需求分析 |
2.2 总体方案设计 |
2.3 软件系统总体介绍 |
2.4 驱动模块总体介绍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下位机驱动模块软件设计 |
3.1 硬件方案介绍 |
3.2 USB传输方案设计 |
3.3 USB固件程序模块设计 |
3.3.1 固件库函数整体框架 |
3.3.2 USB-CDC移植过程 |
3.4 应用层协议模块设计 |
3.4.1 上位机到ARM通讯指令的定义 |
3.4.2 指令处理及交互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上位机驱动模块软件设计 |
4.1 上位机驱动模块设计 |
4.2 USB驱动设计 |
4.2.1 USB虚拟串口驱动程序 |
4.2.2 应用层协议模块设计 |
4.3 板卡驱动 |
4.3.1 采集控制 |
4.3.2 缩放控制 |
4.3.3 触发控制 |
4.3.4 校准控制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瞬态信号分析模块设计与实现 |
5.1 阶跃响应测试 |
5.1.1 阶跃响应分类 |
5.1.2 幅度类参数 |
5.1.3 恢复时间 |
5.2 电源保护测试 |
5.2.1 电源保护测试项目介绍 |
5.2.2 电源保护测试参数算法 |
5.3 瞬态信号快速提取方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软件系统的测试与验证 |
6.1 系统测试平台搭建 |
6.2 板卡控制功能测试 |
6.2.1 采集控制功能测试 |
6.2.2 缩放控制功能测试 |
6.2.3 触发控制功能测试 |
6.2.4 校准控制功能测试 |
6.3 瞬态信号分析功能测试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3)主动声纳目标模拟器信号处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声纳目标模拟器系统发展现状 |
1.2.1 国外发展现状 |
1.2.2 国内发展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安排 |
第2章 目标模拟器总体方案设计 |
2.1 双基地声纳系统原理 |
2.2 双基地声纳系统探测范围分析 |
2.3 目标回波时延误差对声纳系统定位精度影响 |
2.3.1 T-R双基地声纳目标定位方法与误差分析 |
2.3.2 T/R-R双基地声纳目标定位方法与误差分析 |
2.4 目标模拟器设计方案 |
2.4.1 目标模拟器工作模式设定 |
2.4.2 主动声纳波形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目标模拟器信号处理技术研究 |
3.1 时延估计及性能分析 |
3.1.1 相关时延估计理论 |
3.1.2 时延估计误差仿真分析 |
3.2 单水听器信号检测方法及性能分析 |
3.2.1 高斯平稳背景下最佳接收机性能分析 |
3.2.2 基于互相关LFM信号检测 |
3.2.3 基于分数阶傅里叶变换LFM信号检测 |
3.2.4 均值类恒虚警检测 |
3.3 目标散射信号强度模拟方法 |
3.3.1 水下目标简化模型 |
3.3.2 目标散射声场理论 |
3.3.3 不同系统配置下的目标强度设定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目标模拟器软件设计与实现 |
4.1 目标模拟器软件总体结构 |
4.2 目标模拟器软件设计与实现 |
4.2.1 网络通信模块 |
4.2.2 串口通信模块 |
4.2.3 信号实时处理模块 |
4.2.4 数据存储模块 |
4.3 目标模拟器功能验证与分析 |
4.3.1 目标模拟器水池测试 |
4.3.2 目标模拟器海上试验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雷达信号采集存储与传输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内容及安排 |
第二章 采集存储系统方案设计 |
2.1 设计需求 |
2.2 系统结构及方案设计 |
2.2.1 数据采集 |
2.2.2 数据存储 |
2.2.3 数据传输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采集存储系统硬件设计 |
3.1 A/D 采集模块 |
3.1.1 AD9259 芯片 |
3.1.2 AD9259 的输入电路 |
3.1.3 AD9259 的接口电路 |
3.2 FPGA 芯片选择 |
3.3 FLASH 模块 |
3.3.1 FLASH 芯片 K9WBG08U1M |
3.3.2 FLASH 存储阵列 |
3.4 USB 接口设计 |
3.4.1 USB 接口控制芯片 |
3.4.2 USB 芯片的启动引导 |
3.4.3 USB 接口电路设计 |
3.5 千兆以太网接口设计 |
3.5.1 千兆以太网 PHY 芯片 88E1111 |
3.5.2 千兆以太网接口电路设计 |
3.6 时钟和电源模块 |
3.6.1 系统时钟 |
3.6.2 功耗分析及电源方案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FPGA 逻辑设计 |
4.1 时钟模块 |
4.2 AD 采集逻辑设计 |
4.3 FLASH 时序设计 |
4.3.1 FLASH 坏块管理 |
4.3.2 FLASH 擦除操作 |
4.3.3 FLASH 页编程操作 |
4.3.4 FLASH 读取操作 |
4.4 USB 传输 |
4.4.1 Slave FIFO 模式简介 |
4.4.2 Slave FIFO 模式下的 FPGA 逻辑设计 |
4.5 千兆以太网传输 |
4.5.1 千兆以太网 MAC IP 核 |
4.5.2 以太网用户程序设计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应用程序界面设计及测试结果 |
5.1 USB 界面程序设计 |
5.1.1 Cypress 通用 USB 驱动程序 |
5.1.2 基于 CYAPI 的界面程序 |
5.2 基于 WinPcap 的网络数据存储软件设计 |
5.2.1 网络抓包原理 |
5.2.2 WinPcap 介绍 |
5.2.3 基于 WinPcap 的软件设计 |
5.3 测试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5)基于导航雷达记录回放仪接口板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设计方案 |
2 雷达信号的单通道采集 |
3 采集接口板的硬件实现 |
3.1 扩展模块 |
3.2 核心模块 |
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5 结束语 |
(6)基于小波变换的雷达信号降噪及其FPGA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图目次 |
表目次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选题背景 |
1.2 小波变换的发展及其在雷达数据压缩中的应用 |
1.2.1 小波变换的发展历程 |
1.2.2 小波变换在雷达信号降噪中的应用 |
1.3 小波降噪算法和采用FPGA 设计的意义 |
1.4 小波降噪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 本文所做的工作 |
1.6 论文内容安排 |
第2章 小波分析和降噪理论 |
2.1 小波分析理论的引出 |
2.2 小波分析理论 |
2.2.1 连续小波变换 |
2.2.2 离散小波变换 |
2.2.3 多分辨率分析 |
2.2.4 Mallat 算法 |
2.2.5 提升小波算法 |
2.3 常用小波函数介绍 |
2.3.1 Haar 小波 |
2.3.2 Daubechies(dbN)小波系 |
2.3.3 Biorthogonal(bior NrNd)小波系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小波变换的雷达回波降噪 |
3.1 雷达回波信号特征 |
3.2 小波降噪在雷达信号处理中应用 |
3.3 小波降噪的方法 |
3.4 小波阈值化降噪方法 |
3.4.1 阈值化降噪步骤 |
3.4.2 阈值选取准则 |
3.4.3 阈值处理方法 |
3.5 方案选择和仿真比较 |
3.5.1 雷达信号自适应阈值算法 |
3.5.2 MATLAB 下的算法仿真方案 |
3.5.3 相关参数的选择 |
3.5.4 仿真结果与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小波降噪的 FPGA 设计 |
4.1 FPGA 的发展历程 |
4.2 DSP Builder 设计工具 |
4.3 FPGA 开发方法研究 |
4.4 小波阈值降噪算法的 FPGA 设计 |
4.4.1 设计目标和模块划分 |
4.4.2 一维离散小波变换模块的设计 |
4.4.3 阈值处理模块的设计 |
4.4.4 仿真结果 |
4.4.5 性能分析 |
4.5 小结 |
第5章 结束语 |
5.1 论文内容总结 |
5.2 相关研究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 |
详细摘要 |
(7)一种通用的雷达回波记录系统设计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引 言 |
1 雷达数据记录分析系统 |
2 雷达接口卡[3-4] |
3 通用雷达数据采集卡[3-4] |
4 大容量存储 |
5 采集软件 |
6 结束语 |
四、一种基于工控机结构的雷达信号记录仪(论文参考文献)
- [1]测风激光雷达控制系统的研制与风场观测[D]. 周安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0(09)
- [2]直流电源测试仪瞬态信号分析与底层软件设计[D]. 方闫秋萍.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8)
- [3]主动声纳目标模拟器信号处理技术研究[D]. 左春丽.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7(06)
- [4]雷达信号采集存储与传输系统设计[D]. 田聪.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2(03)
- [5]基于导航雷达记录回放仪接口板的设计与实现[J]. 夏念,曾连荪,罗来金. 信息技术, 2011(11)
- [6]基于小波变换的雷达信号降噪及其FPGA实现[D]. 王雷. 中国舰船研究院, 2011(01)
- [7]一种通用的雷达回波记录系统设计方法[J]. 张乐锋,徐安林,胡卫东. 数据采集与处理, 2009(S1)
- [8]基于CAN总线的VDR数据采集系统设计[J]. 王敏,刘维亭. 造船技术, 2009(01)
- [9]一种基于磁盘阵列技术的记录/重演系统[J]. 薛萍冰.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2009(01)
- [10]基于DSP的雷达数据采集与记录系统[A]. 王森,高梅国,刘国满,尹鑫. 全国第二届嵌入式技术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7(总第18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