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变压器试验(十二)(论文文献综述)
王灿[1](2015)在《变压器集成滤波理论与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非线性负荷的大量接入,使得电力系统中谐波污染越来越严重,电力滤波必不可少。感应滤波技术是发挥变压器电磁潜能实现谐波治理的有效滤波方法之一,该方法需将实现感应滤波所必须的滤波绕组集成于变压器之中;另外,舰船、配网箱式变电站等空间受到严格限制的场合,将滤波电抗器集成于变压器之中也有巨大的需求;论文将这两种方式统称为变压器集成滤波。变压器集成滤波将电力滤波器的一部分设备集成于变压器,从而达到更优的滤波效果或者大大减小滤波器的占用空间。论文对变压器集成滤波的基础理论及工程应用做了详细的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为实现抑制变压器的多个负载绕组谐波电流感应到供电绕组侧,解析了多绕组变压器集成感应滤波绕组所必须具备的阻抗条件及其绕组布置方案,阐述了全调谐感应滤波器的设计方法;通过分析集成感应滤波绕组的多绕组变压器谐波的电磁感应过程,揭示了感应滤波消除变压器铁心谐波磁通的本质;建立了集成感应滤波绕组的多绕组变压器的通用数学模型和等值电路;定义了谐波响应因子,并通过分析电网系统阻抗参数及滤波器参数扰动时谐波响应因子的变化趋势,解析了多绕组变压器感应滤波技术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得到了集成感应滤波绕组的多绕组变压器无功补偿量对短路电流影响较小的结论。(2)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变压器集成滤波电抗器技术,使得滤波电抗器不占用额外体积。首先介绍了变压器集成滤波电抗器特殊的接线方式及线圈布置方法;其次,为实现变压器绕组与集成滤波电抗器绕组解耦,提出了三种有效的退耦方案;揭示了变压器集成滤波电抗器具有线性漏感特征的本质;另外,基于变压器集成滤波电抗器的构造特征,给出了集成滤波电抗器的工程设计方法;与此同时,推理了基于降阶电感矩阵的集成滤波电抗器耦合度和电感值的核算方法,并利用此方法研究了互感对变压器集成滤波电抗器运行性能的影响;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受控电压源的变压器集成滤波电抗器建模新方法。(3)基于多绕组变压器集成感应滤波绕组理论,研制了集成感应滤波绕组的12脉波整流变压器和集成感应滤波绕组的220k V电力变压器。介绍了这两种变压器的主要参数和接线方式;对集成感应滤波绕组的12脉波整流变压器移相汇流滤波效果以及所采取的节能措施进行了分析;对集成感应滤波绕组的220k V电力变压器零序等值电路及并列运行负荷分配问题进行了研究;两套工程样机的测试结果验证了多绕组变压器集成感应滤波绕组理论的正确性。(4)基于变压器集成滤波电抗器理论,研制了应用于10k V配网箱式变电站的工程样机。建立了变压器集成滤波电抗器的电磁场有限元仿真模型和基于受控电压源的仿真模型;通过电磁场有限元模型仿真计算了滤波电抗器的电感值和耦合度,验证了变压器集成滤波电抗器设计方法和解耦方法的正确性,通过基于受控电压源的模型仿真验证了集成滤波技术具有良好的滤波效果;样机测试结果验证了变压器集成滤波电抗器具有高线性度、低耦合度、体积小、噪音低的优点。(5)对变压器同时集成感应滤波绕组与滤波电抗器的技术方案进行了理论探讨,给出了绕组布置方案,给出了滤波电抗器绕组与变压器绕组间互感对变压器铁芯谐波磁通及感应滤波效果影响的分析方法。论文通过系统深入地研究多绕组变压器集成感应滤波绕组和滤波电抗器理论,构建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变压器集成滤波理论及应用研究体系,研究成果对积极推动新型电气装备和电力滤波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周勇[2](2016)在《腐蚀性硫对油纸绝缘系统的劣化作用机理及定量表征》文中研究说明近十几年来,国内外报道了数百起因变压器绝油中含有腐蚀性硫而引发的设备绝缘事故,受到电力部门和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虽然油中腐蚀性硫的检测已经制定相关标准,二苄基二硫醚(DBDS)和硫醇对铜片的腐蚀劣化机理已得到初步认识,但是目前评估油中腐蚀性硫的方法受油中金属抑制剂和视觉主观影响较大,仍不能定量分析油中多重硫化物,且大多数学者的研究仅集中在DBDS上,多重腐蚀性硫化物对油纸绝缘系统的影响亟待进一步探索。因此,研究腐蚀性硫对油纸绝缘系统的劣化作用机理和硫腐蚀程度的定量表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为研究腐蚀性绝缘油中硫化物的种类和含量,基于气相色谱仪和硫化学发光检测器联合分析技术,建立了一种变压器油中多重硫化物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并利用本文建立的油中多重硫化物分析方法检测实际运行腐蚀性油样,发现运行油样中可能存在硫醇、二苄基硫醚、二苄基二硫醚等多种腐蚀性硫化物。为研究多种腐蚀性硫化物对油纸绝缘系统老化特性的影响规律,首先基于酸碱中和反应平衡原则建立了绝缘纸中酸值的测试方法。然后对含有不同浓度DBDS和二苄基硫醚以及十二硫醇的油纸绝缘系统在130℃和140℃环境下开展加速热老化试验,定期取样,并对绝缘纸聚合度、油纸中酸值和水分、击穿电压、介电常数等特征参量进行测量分析。研究表明:腐蚀性硫化物加速了油纸绝缘系统的老化程度,导致绝缘系统电气性能下降;纸中酸值和油中微水含量的波动幅度、绝缘纸裂解速率、油中糠醛含量均随DBDS和十二硫醇浓度增大而增大;油中多种腐蚀性硫化物对油纸绝缘系统老化的联合作用不等于单一硫化物的线性叠加,表明油中多种腐蚀性硫化物对油纸绝缘系统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为研究硫腐蚀反应程度定量表征的方法,基于油中总硫守恒准则,将油中总硫浓度和油样质量以及绝缘纸聚合度3个特征量纳入到硫腐蚀反应评估体系中,建立了硫腐蚀反应程度的定量表征模型。
严小强[3](2019)在《配电变压器智能监测技术及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配电变压器作为配电网电能运输的核心设备,一旦故障发生影响范围极大,若不能得到及时维修,往往会造成大范围长时间停电,给居民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实现对变压器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故障定位,为保障配电网的稳定运行起着关键作用。本文综合比较目前变压器所需监测的参数及功能,提出了一套配电变压器智能监测系统方案。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电能参数、运行环境参数、局部放电对变压器性能的影响,阐述了各参数的检测方法。建立了一种基于优化粒子群算法的空间定位数学模型,并通过MATLAB仿真,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为基于该模型的局部放电定位提供理论依据。(2)设计了配电变压器智能监测系统硬件电路。采用以STM32F407为微处理器,采用电压、电流互感器,信号调理电路和ADE7878电路,完成了电能参数采集电路的设计;采用PT100、光电式传感器、SHT31温湿度传感器,完成了油温、油位、环境温湿度的检测;采用超声波检测方法完成了局部放电检测。(3)设计了配电变压器智能监测系统软件。主要包括配电变压器现场监测终端软件、上位机软件、服务器软件和网络通信协议。该系统软件以检测参数为基础进行任务划分,在实时操作系统平台上对独立任务之间进行调度,从而实现各参数的检测、存储与传输,且该系统软件融合了粒子群算法,完成对故障点定位。(4)构建了配电变压器智能监测系统平台,分别在“江西省计量测试研究院”和企业现场完成系统测试。分别完成了电能参数和运行环境参数检测对比实验、局部放电定位测试等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监测终端能够很好的实现对配电变压器运行状态的检测,能够完成故障定位、三相不平衡识别与决策等功能。本文所研究的配电变压器智能监测系统,运用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将采集到的变压器的多个状态参数进行在线监测及远程传送,并且在分析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实现了具体的实时监测、数据采集、数据存储、信息传输、故障定位、三相不平衡识别与决策等功能,达到了系统预期的效果。这对提升和保障配电变压器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梁崇淦[4](2018)在《十二脉波整流变压器集成感应滤波理论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我国的发电装机容量和全社会用电量相应地在不断增长。根据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预计2020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20亿千瓦,全社会用电量达6.87.2万亿千瓦时,人均装机量和人均用电量接近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且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的比例提升至27%。随着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比重的持续提升,电力用户对优质电能的需求日益增高。在发展战略层面,我国确定了电力工业发展的“节约、清洁、安全”方针和“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目标。在大功率工业整流系统、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电力低压配电网等工程应用场合,普遍存在着由电力电子装置等非线性负荷引起的谐波污染和谐波危害问题。本论文对12脉波整流系统的谐波治理新技术进行探索,提出了基于新型12脉波整流变压器感应滤波的谐波抑制方法和变压器集成滤波电抗的新型磁集成方法的一种新理论和新技术,称为12脉波整流变压器集成感应滤波理论和技术。本论文主要完成的研究工作包括:(1)十二脉波整流和磁集成技术概述。对12脉波整流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运行特性进行概述,叙述了12脉波整流变压器的谐波危害问题,并介绍了12脉波整流系统的谐波治理方法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同时,对变压器和电抗器的相关磁集成技术进行概述,介绍了磁集成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2)整流变压器感应滤波技术。对整流变压器感应滤波技术的发展历程、工作机理、实现条件和技术特点等基本情况进行叙述;详细解释了感应滤波变压器的谐波电流抑制和铁芯谐波磁通抑制的原理,揭示了感应滤波技术的谐波抑制本质;阐述了感应滤波绕组零等值阻抗的实现条件以及全调谐滤波器的设计方法;最后,基于感应滤波变压器的实际应用案例,说明了感应滤波技术在谐波电流抑制、变压器铁芯磁通抑制、节能降损、改善逆变器换相失败和减振降噪等方面的技术优势。(3)提出新型十二脉波感应滤波整流系统谐波抑制理论。在现有的12脉波感应滤波整流变压器基础上,提出了采用12脉波感应滤波整流变压器的滤波绕组并联接线的新方案,可有效清除5、7、17、19等次数的谐波电流,并在滤波绕组并联线上连接调谐滤波器对11和13次谐波电流实施滤除。在理论方面,根据傅里叶级数的电流表达式,揭示了新型12脉波感应滤波整流系统的谐波抑制机理;在仿真方面,根据标准模型和某实际HVDC工程的基本参数,搭建了双极双12脉动HVDC系统的PSCAD/EMTDC仿真模型,对整流侧换流站分别采用传统网侧滤波方案和采用新型感应滤波方案的仿真案例进行对比,说明了新型12脉波感应滤波方案显着的谐波治理效果。此外,搭建了相关原理样机的实验平台,对新型12脉波感应滤波整流系统的谐波治理效果进行实验验证。(4)提出非正交解耦与滤波电抗集成理论。本论文提出了非正交解耦理论及其实现方法,实现了滤波电抗器与变压器的集成化设计,可有效降低变压器和滤波器装备的总占地面积。叙述了非正交解耦绕组匝数相等、相互并联、绕向相反的二段式子绕组结构,还分析了其主、漏磁场以及解耦特性。基于非正交解耦理论,构建了滤波电抗与变压器集成的方法,推导了集成滤波电抗的电感值计算公式,给出了2种集成滤波电抗绕组解耦系数的测定方法。介绍了集成滤波电抗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在理论分析方面,通过其等效模型和耦合电感电路方程组来分析集成滤波电抗的解耦特性;在仿真方面,以1台集成滤波配电变压器为案例,搭建了基于Ansys/Maxwell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仿真所得电感矩阵和磁耦合系数矩阵分析了集成滤波电抗的解耦特性,并对该配电变压器的谐波治理效果进行仿真研究。为验证理论和仿真分析的正确性,研制了集成滤波电抗变压器的原理样机并开展相关实验测试。(5)提出十二脉波整流变压器集成感应滤波理论和技术。基于新型12脉波感应滤波技术和集成滤波电抗技术,进一步提出了12脉波整流变压器集成感应滤波的谐波治理新方法。在理论分析方面,基于12脉波集成感应滤波整流系统的等效阻抗电路,结合傅里叶分析方法对其谐波抑制机理进行阐述。在仿真分析方面,利用Ansys/Maxwell和Ansys/Maxwell Circuit搭建了12脉波集成感应滤波整流系统的场路耦合模型,对该系统的谐波抑制效果进行仿真验证。在实验验证方面,研制了12脉波集成感应滤波整流变压器的原理样机,通过搭建的12脉波集成感应滤波整流系统实验平台验证了所述集成感应滤波方案显着的谐波治理效果。本论文通过理论分析、仿真分析以及原理样机研制和实验的方法,对12脉波整流变压器集成感应滤波理论和应用展开了系统的研究,构建了12脉波集成感应滤波整流系统的谐波抑制理论与应用研究体系,有利于12脉波整流变压器集成感应滤波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李鹏,李金忠,崔博源,董勤晓,时卫东,赵志刚[5](2016)在《特高压交流输变电装备最新技术发展》文中提出特高压工程大规模建设,核心装备是关键。为促进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对特高压交流变压器、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IS)、串联补偿装置和避雷器等关键装备的最新技术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结果表明:特高压变压器应选择局部放电概率为1‰时的电场强度允许值作为许用场强;采用器身端部磁屏蔽、油箱电屏蔽、油箱磁屏蔽、采用不导磁钢板等漏磁控制措施可有效降低1 500 MVA大容量特高压变压器的漏磁和温升;特高压断路器的开断能力可达63 k A,采用基于"三回路法"的合成试验回路可突破试验设备限制,完成1 100 k V断路器开断试验;明确了通过在"立式"隔离开关静触头侧安装阻尼电阻来限制VFTO的幅值和频率;提出了从持续运行电压的角度出发,特高压避雷器的额定电压降低到780 k V是安全的。未来特高压交流输变电装备应在高可靠性、大容量、新工作原理和性能参数优化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李方青[6](2017)在《多重硫腐蚀对变压器油纸复合绝缘劣化的影响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电力变压器是电网系统中最重要的设备之一,其正常运行是电力系统安全、可靠及经济运行的重要保证。油浸式变压器是输配电设备中最常用的变压器,也是最重要和最为核心的设备之一,对保证电网安全运行具有重大意义。变压器油中存在的活性较强的硫化物与铜导线反应生成铜的硫化物,沉积在绝缘纸表面,降低绝缘纸电气性能,引发绝缘故障。目前国内外许多研究认为,二苄基二硫(Benzyl Disulfide,以下简称DBDS)是变压器绝缘油中主要的腐蚀性硫成分,此外变压器油中还含有其他多种硫成分,如硫醇、砜类、硫醚等化合物,多种硫成分的交互作用也会对变压器油纸绝缘产生影响作用,因此,研究多重硫腐蚀对油纸绝缘系统的劣化作用机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为研究多种腐蚀性硫化物对油纸绝缘系统老化特性的影响规律,本文对含有不同浓度DBDS和二苄基硫醚以及十二硫醇的油纸绝缘系统在140℃环境下开展加速热老化试验,定期取样,并对绝缘纸聚合度、油纸中酸值和水分等特征参量进行测量分析。研究表明:腐蚀性硫化物加速了油纸绝缘系统的老化程度;纸中酸值和油中微水含量的波动幅度、绝缘纸裂解速率、油中糠醛含量均随DBDS和十二硫醇浓度增大而增大;油中多种腐蚀性硫化物对油纸绝缘系统老化的联合作用不等于单一硫化物的线性叠加,表明油中多种腐蚀性硫化物对油纸绝缘系统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为研究外界环境条件对多重硫腐蚀反应的影响,本文对含有不同浓度DBDS和十六硫醇以及十八硫醇的油纸绝缘系统在130℃环境下开展加速热老化试验,并设定温度及氧气对照,定期取样进行测试。研究表明:氧气浓度不同时,在多重硫腐蚀作用下,油纸绝缘老化特性变化有一定差异;硫腐蚀对老化程度的影响整体上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同时含有两种硫化物时,十六硫醇与十八硫醇协同作用对铜片腐蚀的促进作用较弱。为研究腐蚀性绝缘油中硫化物的种类和含量,本文基于气相色谱仪和硫化学发光检测器联合分析技术,建立了一种变压器油中多重硫化物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法;利用该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类型硫醇在变压器油中的腐蚀作用。分析结果表明当变压器油中仅含一种硫醇时,老化仅生成相应硫醚;而当变压器油中含有多种硫醇时,不同硫醇会发生交联反应,生成新的硫醚。
张翠玲[7](2015)在《电力变压器综合评判和状态维修策略决策方法的研究》文中提出电力变压器做为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电力设备,研究电力变压器运行状态的模糊综合评判(FCA)方法、状态维修策略(CBMS)决策的方法对提高电力变压器运行安全性和可靠性有决定性的意义,对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与可靠运行意义重大。本文研究主要包括:电力变压器运行状态的模糊综合评价和状态维修策略决策两部分内容。针对电力变压器故障诊断和运行状态预测中的小样本数据、信息贫乏的特点,研究以模糊化数值处理数据的理论为主要方法的电力变压器运行状态综合评价和状态维修策略决策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的研究在研究电力变压器的状态特征量和故障特征量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模糊综合评价理论为主要技术手段的电力变压器运行状态综合评判的技术方案,确定了状态综合评判模型,提出了基于模糊AHP的电力变压器的状态评判矩阵的建立方法,并提出了改进意见,讨论了在该方案下评价指标模糊化的适用范围和结果分析。(2)电力变压器的运行状态FCA算法的研究确定电力变压器运行状态评估模型,通过比较分析,研究了基于对数函数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和基于梯形模糊数的模糊综合评判的改进方法,通过先验知识和实验分析,研究了针对变压器状态评估分析的判断矩阵中数值分别以对数函数和梯形模糊数表示的状态方程的建立方法和评价体系的可行性,提出了一种新的数值模糊化的处理方法。(3)基于故障诊断的电力变压器综合评判方法的研究根据电力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的特点,研究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电力变压器故障分类器,设计了利用向量投影法进行计算的的决策树下支持向量机的故障分类模型。通过比较可测度的大小进行分类,针对电力变压器的故障性质和故障部位能够做到有效分类,提高了准确率,为电力变压器的运行状态提出基于故障诊断的综合评判。(4)电力变压器CBMS决策算法的研究在电力变压器运行状态综合评判的基础上,针对电力变压器维修策略决策指标的非线性、多属性和混合型的特点,研究了模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下变压器维修策略的决策方案,并提出了基于混合多属性指标理想解法的维修策略决策的研究。通过对精确数、区间数、和模糊数,以及成本型和效益型指标共存的指标体系建立了模糊TOPSIS的决策模型,具有较好的决策效果和实用性。本文对电力变压器运行状态的综合评价和状态维修策略决策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电力变压器运行状态模糊综合评判和状态维修策略的决策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付强[8](2013)在《电力机车主变压器故障诊断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摘要:二十一世纪我国铁路事业在“客运高速、货运重载”的主题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随着列车运营速度的提高、单列机车牵引吨位的增加,对机车、车辆装备的检修和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机车主变压器作为电力机车能量的来源,是电力机车的心脏,其安全可靠运行对于保障铁路运输的安全、高效具有重要作用。但与电力机车主变压器的重要作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电力机车主变压器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明显不足。因此,开展电力机车主变压器的故障诊断技术研究对于提高机车检修保障水平,完善电力机车故障诊断技术理论,增强电力机车/电动车组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电力机车主变压器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概述了电力机车主变压器结构和应用特点的基础上,从机械振动学、电磁学、电化学、电气学出发,研究分析了电力机车主变压器油箱壁振动信号、变压油中溶解气体的特点。并深入探索了符合我国目前电力机车主变压器检修工作实际需求和发展机车“状态维修”需要的电力机车主变压器故障诊断技术。针对机车主变压器绕组、铁芯变形故障,本文提出了基于油箱振动信号的电力机车主变压器故障诊断技术,该技术不但灵敏度高,而且为发展机车主变压器在线状态监测提供了基础。本文首先从变压器的振动产生机理出发,对机车主变压器振动信号的来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探讨了机车主变压器油箱振动信号测量位置的选择。同时,本文一方面利用质量-弹簧模型建立了机车主变压器绕组振动的等效数学模型,推导了机车主变压器稳态运行时绕组振动的加速度方程;另一方面深入探讨了引起机车主变压器铁芯振动的主要原因及影响其振动信号特征的因素。针对机车主变压器绕组变形的故障检测,本文从麦克斯韦方程组和变压器等效电路出发,推导了变压器电磁场耦合方程组,并利用ANASYS软件对HXD1C型电力机车用主变压器进行了实体有限元建模,研究了在不同预紧力下绕组振动信号的变化特点,提出了利用绕组轴向100Hz振动信号对变压器绕组预紧力进行监测的方法。针对变压器铁芯振动信号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小波神经网络训练算法,并将该算法训练的小波神经网络应用于电力机车牵引变压器铁芯松动的故障诊断。MATLAB仿真测试表明应用该算法训练的小波神经网络对基于振动信号的电力机车牵引变压器铁芯松动诊断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以及更高的诊断精度。针对DGA技术在电力机车主变压器故障诊断中遇到的问题,本文在系统分析了DGA技术的原理和已有DGA诊断算法的基础上,将多种DGA诊断方法有机的整合起来,结合机车主变压器的特点,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电力机车主变压器DGA诊断流程。同时,本文提出了一种自组织RBF神经网络训练算法,并将其应用于电力机车主变压器DGA故障诊断。该算法利用平均粒距描述粒子的集中程度,结合Gaussian随机数,按一定概率加大PSO算法中的惯性因子,从而增强了传统PSO的全局搜索能力;同时将FCM算法和Gaussian-PSO算法融合应用到RBF神经网络隐层节点的选择和网络连接权值的优化,改善了以往RBF神经网络的不足,并利用鸢尾属植物数据集及葡萄酒数据集对算法进行了验证。MATLAB仿真测试表明该算法确实具有更高的诊断精度,但训练时间较长。最后,针对目前机车主变压器检修试验装备较为落后的现状,本文在详细研究了机车主变压器型式试验的基本要求和目前机车主变压器检修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详细给出了机车主变压器综合测试及故障诊断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方案。该系统可以满足目前国内主流电力机车用主变压器的所有型式试验要求并能利用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数据、变压器表壁振动信号和型式试验数据对被试变压器进行综合诊断。
罗俊平[9](2014)在《南方电网公司配电变压器节能潜力与技术经济评价研究》文中提出节能降损在我国配电网中大有可为。据统计,在各电压等级电网中10kV配电网损耗最高,其降损潜力最大;而配电变压器运行损耗是10kV配电网损耗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配电网总损耗的80%,因此更换配电网中高损耗的变压器是降低配电网网损的主要途径之一。目前,对变压器的节电分析大都局限于更换单台变压器的节电效益,缺少从地区电网的角度对配电变压器节电潜力进行深入的分析,本文针对南方电网现状开展相关研究工作。降低配电变压器电能损耗的主要途径可以对高能耗变压器进行更新与改造、开发节能变压器。本论文通过对南方电网配电变压器的用能整体情况分析,收集大量的基础数据,进行如下的分析和研究:a)分析南方电网公司区域内的电网传输损耗特性;b)详细分析非晶合金配电变压器原理、试验及推广应用途径;c)对南方电网公司区域内的配电变压器的节能潜力进行计算分析;d)研究配电变压器传统的TOC技术经济评价方法,提出改进型的配变技术经济评价方法,并通过新装变压器不同容量的选择、改造旧变压器、新装不同型号变压器的选择等具体的例子来证明评价方法的可用性。本文从地区电网的角度进行了宏观角度的节电潜力分析,相比单台变压器的节能评估,更有宏观层面的指导工作方向的意义。本文最后对上述理论分析与计算方法进行汇总分析,形成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相关结论、方法与指导思路。
连鸿松,李方青,丛浩熹,李庆民,舒想,周勇[10](2018)在《基于GC-SCD的变压器油中多重硫化物分析及硫醇腐蚀反应实验研究》文中指出针对变压器油中腐蚀性硫难以定量分析的问题,建立了以气相色谱仪和硫化学发光检测器联用来检测变压器油中多重硫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依据各硫化物的保留时间来完成多种硫化合物的定性分析,并应用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对比实验确定了对变压器油中多重硫化物进行准确定性与定量分析的载气流速、初始炉温及升温程序等检测条件。应用该方法对硫物质的量浓度在1×10-65×10-3 mol/L之间的变压器油样品进行了检测,并且研究了变压器油中不同类型硫醇与铜反应的相关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硫含量与色谱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测试的相对标准偏差也满足定性与定量分析的需求;当变压器油中仅含一种硫醇时,老化仅生成相应的二硫醚产物;而当变压器油中含有多种硫醇时,不同硫醇会发生交联反应,除生成各自对应的二硫醚产物之外,还会生成新的硫醚。论文确立了利用气相色谱-硫化学发光检测器测试变压器油多种硫成分的相关方法和检测条件,提出了硫醇与铜反应的新机理,可为多重硫化物的定量分析提供参考。
二、变压器试验(十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变压器试验(十二)(论文提纲范文)
(1)变压器集成滤波理论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电力滤波技术的发展现状 |
1.1.1 无源滤波技术 |
1.1.2 有源滤波技术 |
1.1.3 混合型滤波技术 |
1.1.4 感应滤波技术 |
1.2 滤波电抗器的发展现状 |
1.2.1 空心电抗器 |
1.2.2 铁心电抗器 |
1.2.3 铁粉心电抗器 |
1.3 磁集成技术的发展现状 |
1.4 变压器集成滤波理论的内涵及研究意义 |
1.5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各章节安排 |
第2章 多绕组变压器集成感应滤波绕组理论 |
2.1 多绕组变压器集成感应滤波绕组的阻抗特征及滤波机理 |
2.2 多绕组变压器集成感应滤波绕组的布置方案及零阻抗设计方法 |
2.2.1 绕组布置方案 |
2.2.2 零阻抗设计方法 |
2.2.3 实例分析 |
2.3 多绕组变压器集成感应滤波绕组配套感应滤波器的设计 |
2.3.1 单调谐感应滤波器 |
2.3.2 双调谐感应滤波器 |
2.4 变压器谐波电磁感应过程及铁心谐波磁通抑制效果分析 |
2.4.1 谐波电磁感应过程 |
2.4.2 铁心谐波磁通抑制效果分析 |
2.5 集成感应滤波绕组的四绕组变压器谐波传递及无功补偿特性 |
2.5.1 谐波传递特性 |
2.5.2 无功补偿特性 |
2.6 集成感应滤波绕组的多绕组变压器的数学模型及等值电路计算 |
2.6.1 集成感应滤波绕组的四绕组变压器的数学模型及等值电路 |
2.6.2 集成感应滤波绕组的四绕组变压器的等值电路仿真验证 |
2.6.3 集成感应滤波绕组的多绕组变压器的数学模型及等值电路推理 |
2.7 关键参数扰动对多绕组变压器感应滤波性能的影响分析 |
2.7.1 谐波响应因子的定义 |
2.7.2 关键参数扰动下谐波响应因子的变化特性分析 |
2.8 集成感应滤波绕组的四绕组变压器无功补偿量对短路电流的影响分析 |
2.9 本章小结 |
第3章 变压器集成滤波电抗器理论 |
3.1 变压器集成滤波电抗器的实施方案 |
3.2 变压器集成滤波电抗器的退耦技术分析 |
3.2.1 变压器铁心主磁通交链滤波电抗器两个线圈的磁链相抵消的退耦技术 |
3.2.2 变压器绕组漏磁交链滤波电抗器两个线圈的漏磁链数相近的退耦技术 |
3.2.3 减小滤波电抗器之间漏磁交链的退耦技术 |
3.3 变压器集成滤波电抗器的漏电感特性分析 |
3.4 变压器集成滤波电抗器的工程设计方法 |
3.5 基于降阶电感矩阵的变压器集成滤波电抗器的电感值及耦合度计算 |
3.6 考虑互感的变压器集成滤波电抗器的运行性能分析 |
3.6.1 考虑互感的滤波效果分析 |
3.6.2 考虑互感的变压器电压调整率计算 |
3.6.3 考虑互感的变压器短路电流计算 |
3.6.4 考虑互感的滤波电抗器环流计算 |
3.7 基于受控电压源的变压器集成滤波电抗器仿真建模方法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多绕组变压器集成感应滤波绕组理论的工程应用 |
4.1 集成感应滤波绕组的十二脉波整流变压器 |
4.1.1 拓扑结构及关键设计 |
4.1.2 移相汇流滤波效果分析 |
4.1.3 综合节能措施 |
4.1.4 工程测试 |
4.2 集成感应滤波绕组的 220 kV电力变压器 |
4.2.1 工程应用背景 |
4.2.2 零序等值电路及零序阻抗计算 |
4.2.3 并列运行分析 |
4.2.4 仿真验证 |
4.2.5 小容量实验室样机测试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变压器集成滤波电抗器理论的工程应用 |
5.1 10 kV配电变压器集成滤波电抗器的设计方案 |
5.2 10 kV配电变压器集成滤波电抗器的降阶电感矩阵计算 |
5.3 10 kV配电变压器集成滤波电抗器PSB仿真建模及滤波效果仿真分析 |
5.4 10 kV配电变压器集成滤波电抗器工程试验样机的测试分析 |
5.4.1 滤波电抗器电感值测试 |
5.4.2 滤波电抗器电感值线性度测试 |
5.4.3 滤波电抗器的耦合度测试 |
5.4.4 滤波效果测试 |
5.4.5 噪声及体积测试 |
5.4.6 绝缘及空载损耗测试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变压器同时集成感应滤波绕组与滤波电抗器的探讨 |
6.1 实施方案 |
6.2 互感对变压器铁芯谐波磁通及感应滤波效果影响的分析方法 |
6.2.1 数值计算方法 |
6.2.2 场路耦合仿真方法 |
6.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目录 |
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联合申请的发明专利 |
附录C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
附录D 某 220 kV变电站扩建后的主接线图 |
(2)腐蚀性硫对油纸绝缘系统的劣化作用机理及定量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绝缘油中腐蚀性硫的来源 |
1.2.2 绝缘油中腐蚀性硫化物的检测方法 |
1.2.3 绝缘油中腐蚀性硫与铜反应机理及影响因素 |
1.2.4 绝缘油中腐蚀性硫对油纸绝缘特性的影响 |
1.2.5 绝缘油中硫腐蚀的防护措施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变压器油中多重硫化物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 |
2.1 引言 |
2.2 基于GC-SCD的变压器油中多重硫化物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 |
2.2.1 GC-SCD测试原理 |
2.2.2 试验方法 |
2.2.3 变压器油中多重硫化物的定性分析 |
2.2.4 变压器油中多重硫化物的定量分析 |
2.3 基于GC-SCD分析腐蚀性油样中硫化物种类及含量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单一硫化物对油纸绝缘系统老化特性的影响机理 |
3.1 引言 |
3.2 变压器绝缘纸中酸值测试方法研究 |
3.2.1 试样制备及试验平台 |
3.2.2 绝缘纸中酸值测试方法探索 |
3.3 腐蚀性硫对变压器油纸绝缘热老化理化特性的影响 |
3.3.1 试验设计及特征参量测试方法 |
3.3.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3.3.3 讨论 |
3.4 腐蚀性硫对变压器油纸绝缘热老化电气特性的影响 |
3.4.1 试验设计及特征参量测试方法 |
3.4.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3.4.3 变压器油电气特性与油中腐蚀性硫浓度相关性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多重硫化物对变压器油纸绝缘系统老化特性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多重硫化物对油纸绝缘热老化特性的影响 |
4.2.1 试验设计及特征参量测试方法 |
4.2.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变压器油纸绝缘系统硫腐蚀反应的定量表征 |
5.1 引言 |
5.2 油纸绝缘系统中硫腐蚀反应定量表征方法的研究 |
5.2.1 试验设计及特征参量测试方法 |
5.2.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5.2.3 硫腐蚀反应定量表征方法的建立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录用)的主要论文目录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负责或参研的主要科研项目 |
C.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
致谢 |
(3)配电变压器智能监测技术及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
1.4 课题来源与主要研究内容 |
1.4.1 本课题来源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1.4.3 章节安排 |
第2章 配电变压器智能监测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1 配电变压器智能监测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2.2 配电变压器智能监测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
2.3 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
2.3.1 硬件整体方案设计 |
2.3.2 软件整体方案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配电变压器状态参数检测方法与理论研究 |
3.1 关键状态参数对变压器性能影响分析 |
3.1.1 电能参数对变压器性能影响分析 |
3.1.2 运行环境参数对变压器性能影响分析 |
3.1.3 局部放电对变压器性能影响分析 |
3.2 配电变压器状态参数检测方法 |
3.2.1 变压器电能参数检测 |
3.2.2 变压器运行环境参数检测 |
3.2.3 变压器局部放电检测 |
3.3 变压器局部放电定位数学模型及算法研究 |
3.3.1 局部放电数学模型的建立 |
3.3.2 定位算法研究 |
3.3.3 定位算法仿真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配电变压器智能监测系统硬件设计 |
4.1 硬件总体结构设计 |
4.2 变压器状态参数监控系统设计 |
4.2.1 电能参数检测电路 |
4.2.2 超声波检测电路 |
4.2.3 多路传感接口电路 |
4.2.4 三相不平衡补偿单元 |
4.3 变压器通信电路设计 |
4.3.1 GPRS通信技术 |
4.3.2 以太网技术 |
4.4 微处理器系统 |
4.4.1 微处理器的选型 |
4.4.2 存储电路 |
4.4.3 电源模块 |
4.4.4 系统辅助电路 |
4.5 整体硬件设计实物图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配电变压器智能监测系统软件设计 |
5.1 配电变压器监控终端软件设计 |
5.1.1 变压器监测终端系统任务设计 |
5.1.2 电能参数检测任务设计 |
5.1.3 局部放电检测任务设计 |
5.1.4 三相不平衡调控任务设计 |
5.1.5 油温油位检测任务设计 |
5.1.6 数据处理任务设计 |
5.1.7 环境温湿度检测任务设计 |
5.1.8 其他任务设计 |
5.2 网络通信设计 |
5.2.1 通信协议 |
5.2.2 GPRS通信任务 |
5.2.3 以太网通信任务 |
5.3 管理平台设计 |
5.3.1 上位机设计 |
5.3.2 服务器设计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系统实验研究 |
6.1 实验室系统验证 |
6.1.1 变压器电能测试 |
6.1.2 三相不平衡调节测试 |
6.1.3 变压器油温油位测试 |
6.1.4 变压器环境温湿度测试 |
6.1.5 变压器局部放电定位测试 |
6.2 企业现场测试验证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论文 |
(4)十二脉波整流变压器集成感应滤波理论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十二脉波整流系统概述 |
1.2.1 十二脉波整流系统的运行特性 |
1.2.2 十二脉波整流变压器及其谐波问题 |
1.2.3 十二脉波整流系统谐波抑制方式 |
1.3 十二脉波整流系统谐波抑制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动态 |
1.3.2 国内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动态 |
1.4 变压器和电抗器的磁集成技术概述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磁集成技术概述 |
1.4.2 国外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动态 |
1.4.3 国内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动态 |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1.6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整流变压器感应滤波技术 |
2.1 感应滤波的发展历程 |
2.2 感应滤波的工作机理 |
2.2.1 谐波电流抑制机理 |
2.2.2 铁芯谐波磁通抑制机理 |
2.3 感应滤波的实现条件 |
2.3.1 感应滤波绕组的零等值阻抗设计 |
2.3.2 全调谐滤波器设计 |
2.4 感应滤波的技术特点 |
2.4.1 谐波电流抑制 |
2.4.2 谐波磁通抑制 |
2.4.3 节能降耗效果 |
2.4.4 改善换相失败 |
2.4.5 减振降噪效果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新型十二脉波感应滤波整流系统谐波抑制理论 |
3.1 新型十二脉波感应滤波整流系统拓扑图 |
3.2 谐波电流在并联滤波绕组中的流通路径 |
3.3 新型十二脉波感应滤波整流系统谐波抑制机理分析 |
3.4 应用于高压直流输电的仿真分析 |
3.4.1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仿真模型及相关参数 |
3.4.2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模型仿真结果 |
3.5 原理样机系统实验验证 |
3.5.1 实验系统说明 |
3.5.2 实验结果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非正交解耦与滤波电抗集成理论 |
4.1 非正交解耦理论 |
4.1.1 非正交解耦概述 |
4.1.2 非正交解耦绕组的主、漏磁分析 |
4.1.3 非正交解耦绕组的解耦特性分析 |
4.2 变压器集成滤波电抗 |
4.2.1 集成滤波电抗的排布方式 |
4.2.2 集成滤波电抗的电感值计算方法 |
4.2.3 集成滤波电抗的解耦测定方法 |
4.3 集成滤波电抗变压器 |
4.3.1 集成滤波电抗变压器的结构型式及等效模型 |
4.3.2 集成滤波电抗变压器的有限元仿真分析 |
4.3.3 集成滤波电抗变压器谐波抑制效果的仿真分析 |
4.4 原理样机系统实验验证 |
4.4.1 集成滤波电抗整流变压器应用研究 |
4.4.2 集成滤波型配电变压器应用研究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十二脉波整流变压器集成感应滤波理论与应用 |
5.1 十二脉波集成感应滤波整流系统拓扑结构 |
5.2 等效电路及谐波抑制机理分析 |
5.3 基于Ansys/Maxwell的场路耦合仿真 |
5.3.1 场路耦合的基本原理 |
5.3.2 场路耦合仿真模型 |
5.3.3 场路耦合仿真结果 |
5.4 原理样机系统实验验证 |
5.4.1 实验系统说明 |
5.4.2 实验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目录 |
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联合申请的发明专利 |
附录C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
致谢 |
(6)多重硫腐蚀对变压器油纸复合绝缘劣化的影响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绝缘油中腐蚀性硫的来源 |
1.2.2 变压器油中腐蚀性硫与铜反应机理 |
1.2.3 影响硫腐蚀反应的外界因素 |
1.2.4 腐蚀性硫的检测分析方法 |
1.2.5 评估硫腐蚀程度的方法 |
1.2.6 腐蚀性硫化物对油纸绝缘特性的影响 |
1.3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2章 多重硫腐蚀对变压器油纸绝缘劣化特性的影响 |
2.1 引言 |
2.2 多重硫化物对油纸绝缘热老化特性的影响 |
2.2.1 试验设计及特征参量测试方法 |
2.2.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环境因素对多重硫腐蚀引起变压器油纸绝缘劣化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氧气及温度对老化过程中多重硫腐蚀作用的影响机制 |
3.2.1 试验设计及特征参量测试方法 |
3.2.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GC-SCD的变压器油中硫醇交联腐蚀机理的实验研究 |
4.1 引言 |
4.2 基于GC-SCD的变压器油中多重硫化物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 |
4.2.1 GC-SCD测试原理 |
4.2.2 试验方法 |
4.2.3 变压器油中多种硫化物的定性分析 |
4.2.4 变压器油中多种硫化物的定量分析 |
4.3 硫醇与铜反应机理的实验研究 |
4.3.1 试验方法 |
4.3.2 测试仪器及设备 |
4.3.3 试验结果与讨论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及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7)电力变压器综合评判和状态维修策略决策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2 电力变压器的种类、结构与故障类型 |
1.2.1 电力变压器的种类 |
1.2.2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的结构 |
1.2.3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的故障类型 |
1.3 电力变压器运行状态CA与CBMS决策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电力变压器在线监测技术的CA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2 基于电力变压器故障诊断CA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3 电力变压器CBMS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论文工作任务与章节安排 |
1.4.1 论文的主要工作任务 |
1.4.2 论文的主要章节内容 |
第2章 基于对数函数的电力变压器运行状态FCA方法的研究 |
2.1 电力变压器运行状态FCA概述 |
2.2 基于AHP的电力变压器运行状态评价模型 |
2.2.1 递阶层次结构建立 |
2.2.2 递阶层次判断矩阵群的建立 |
2.2.3 递阶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
2.2.4 递阶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
2.2.5 递阶层次各层因素合成权重计算 |
2.3 基于对数函数的电力变压器运行状态FCA模型的建立 |
2.3.1 基于对数函数的FCA评语集的选取 |
2.3.2 基于对数函数的FCA模糊综合矩阵的构造 |
2.3.3 基于对数函数的模糊互补对称矩阵的构造 |
2.3.4 电力变压器模糊评判矩阵的计算 |
2.4 基于对数函数的电力变压器运行状态FCA方法的实例分析 |
2.4.1 电力变压器运行状态FCA的步骤 |
2.4.2 FCA分析的的基本原则 |
2.4.3 电力变压器FCA递阶层次结构 |
2.4.4 电力变压器FCA互补对称矩阵群的建立 |
2.4.5 基于AHP的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
2.4.6 基于对数函数的FCA互补对称矩阵构造 |
2.4.7 基于对数函数的FCA权重分析 |
2.4.8 基于对数函数的FCA的评价集的计算 |
2.5 小结 |
第3章 基于梯形模糊数的电力变压器运行状态FCA方法的研究 |
3.1 基于FCA方法的数据模糊化的概述 |
3.2 电力变压器运行状态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
3.3 基于梯形模糊数的电力变压器运行状态FCA方法的研究 |
3.3.1 FCA方法的分析步骤 |
3.3.2 FCA互补对称矩阵权重的确定方法 |
3.3.3 基于梯形模糊数的FCA方法的评语集选取 |
3.3.4 基于梯形模糊数的模糊算子及指标的处理 |
3.4 基于梯形模糊数的FCA的实例分析 |
3.4.1 基于梯形模糊数的FCA的权重确定 |
3.4.2 基于梯形模糊数的FCA的评价集的计算 |
3.5 小结 |
第4章 基于DTBSVM故障诊断的电力变压器综合评判方法的研究 |
4.1 基于SVM方法的电力变压器故障诊断概述 |
4.2 基于DGA方法的电力变压器故障诊断 |
4.2.1 油中溶解特征气体与故障征兆之间的关系 |
4.2.2 基于DGA方法的电力变压器故障诊断 |
4.2.3 基于DGA方法的电力变压器故障诊断存在的问题 |
4.3 基于DTBSVM的变压器的故障诊断研究 |
4.3.1 基于SVM的电力变压器故障诊断 |
4.3.2 基于DTBSVM的故障诊断方法 |
4.3.3 基于DGA的变压器故障诊断的特征向量的选取 |
4.3.4 基于DGA的故障类型 |
4.4 基于DTBSVM故障诊断的步骤 |
4.4.1 基于DTBSVM的训练集的训练 |
4.4.2 基于DTBSVM的故障检验集的检验 |
4.4.3 基于DTBSVM的故障诊断 |
4.5 基于DTBSVM故障诊断的电力变压器CA实例分析 |
4.5.1 电力变压器故障类型诊断的实例分析 |
4.5.2 电力变压器故障部位诊断的实例分析 |
4.6 小结 |
第5章 基于FAHP方法的电力变压器CBMS决策方法的研究 |
5.1 电力变压器维修策略概述 |
5.2 电力变压器状态维修策略 |
5.2.1 电力变压器状态维修的定义 |
5.2.2 电力变压器CBMS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5.3 基于FAHP的电力变压器CBMS决策的研究 |
5.3.1 应用FAHP的CBMS决策的基本步骤 |
5.3.2 CBMS决策的层次结构模型 |
5.3.3 CBMS决策模糊互补对称矩阵的构造 |
5.3.4 CBMS决策影响因素的模糊权重的计算 |
5.4 基于模糊AHP的CBMS的评价方法 |
5.4.1 建立电力变压器CBM的评价集 |
5.4.2 电力变压器CBMS评分集的计算 |
5.5 CBMS的判断矩阵群的建立及权重计算 |
5.6 实例分析 |
5.6.1 基于FAHP的CBMS决策的验证实例1 |
5.6.2 基于FAHP的CBMS决策的验证实例2 |
5.7 小结 |
第6章 基于混合多属性TOPSIS法的电力变压器CBMS决策方法的研究 |
6.1 基于模糊TOPSIS法的CBMS决策概述 |
6.2 TOPSIS法的研究 |
6.2.1 TOPSIS法 |
6.2.2 理想解法分析的基本步骤 |
6.3 混合多属性理想解法 |
6.3.1 混合多属性(指标)决策问题的描述 |
6.3.2 混合多属性(指标)决策问题的数值定义 |
6.4 混合多属性(指标)决策问题的步骤 |
6.4.1 初始决策矩阵的规范化 |
6.4.2 规范化矩阵向加权矩阵的转换 |
6.4.3 正负理想解向量的确定 |
6.4.4 计算方案X_i到理想解的距离 |
6.4.5 计算每个方案的理想解相对贴近度 |
6.4.6 排列方案的优劣次序 |
6.5 基于混合多属性TOPSIS法电力变压器CBMS决策实例分析 |
6.5.1 变压器CBMS的相对贴近度的选择标准 |
6.5.2 实例分析 |
6.6 小结 |
第7章 结论及展望 |
7.1 课题研究的主要结论 |
7.2 论文的创新点 |
7.3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8)电力机车主变压器故障诊断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2 机车主变压器概述 |
1.3 机车主变压器的特点 |
1.4 机车主变压器的故障类型 |
1.5 国内外相关技术的发展现状 |
1.5.1 变压器铁芯和绕组变形故障诊断 |
1.5.2 变压器绝缘材料缺陷的故障诊断 |
1.5.3 电力机车主变压器型式试验 |
1.6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思路 |
1.7 课题来源及本文的结构 |
2 机车主变压器振动信号特性研究 |
2.1 机车主变压器油箱振动信号的来源 |
2.1.1 机车主变压器油箱振动信号的来源 |
2.1.2 机车主变压器油箱振动信号测量位置的选择 |
2.2 机车主变压器绕组振动特性研究 |
2.2.1 机车主变压器绕组的轴向动态结构模型 |
2.2.2 机车主变压器绕组的电磁力的计算 |
2.2.3 机车主变压器绕组轴向振动加速度 |
2.2.4 绕组轴向振动加速度与预紧力的关系 |
2.3 机车主变压器铁芯振动特性研究 |
2.3.1 机车主变压器铁芯振动的机理 |
2.3.2 机车主变压器铁芯状态对振动信号的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3 基于振动信号的机车主变压器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
3.1 机车主变压器的基本结构 |
3.1.1 电力机车用主变压器的总体结构 |
3.1.2 电力机车用主变压器的线圈绕组 |
3.1.3 电力机车用主变压器的铁芯 |
3.1.4 电力机车用主变压器的其他附属设施 |
3.2 机车主变压器绕组的有限元仿真分析 |
3.2.1 多物理场耦合有限元仿真概述 |
3.2.2 机车主变压器绕组的电磁场耦合 |
3.2.3 机车主变压器绕组的有限元仿真 |
3.3 基于振动信号的机车主变压器故障诊断算法 |
3.3.1 机车主变压器铁芯振动信号的特点 |
3.3.2 小波神经网络概述 |
3.3.3 混合粒子群优化算法(HPSO) |
3.3.4 基于HPSO-WNN的机车主变压故障诊断算法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DGA数据的机车主变压器故障诊断技术研究 |
4.1 油中溶解气体(DGA)算法 |
4.1.1 DGA算法的基本原理 |
4.1.2 基于DGA的故障诊断算法 |
4.2 DGA技术在机车主变压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
4.2.1 机车主变压器DGA故障诊断方法基本流程的研究 |
4.2.2 机车主变压器DGA故障诊断应用实例 |
4.3 自组织RBF神经网络训练算法 |
4.3.1 RBF神经网络概述 |
4.3.2 模糊C值聚类算法 |
4.3.3 Gaussian随机分布PSO算法 |
4.3.4 自组织RBF网络训练算法的流程 |
4.3.5 自组织RBF网络训练算法测试 |
4.4 自组织RBF网络训练算法的应用 |
4.4.1 自组织RBF神经网络在牵引变压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
4.4.2 测试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总结 |
5 机车主变压器综合测试及故障诊断系统研制 |
5.1 机车主变压器综合测试及故障诊断系统的设计依据 |
5.1.1 机车主变压器型式试验的主要内容 |
5.1.2 机车主变压器故障检修中存在的问题 |
5.1.3 系统主要技术特点 |
5.2 机车主变压器综合测试及故障诊断系统的硬件设计 |
5.2.1 综合测试及故障诊断系统的总体设计 |
5.2.2 各子系统的设计实现 |
5.2.3 系统抗干扰设计 |
5.3 机车主变压器综合测试及故障诊断系统的软件设计 |
5.3.1 系统的PLC程序设计 |
5.3.2 系统主程序设计 |
5.3.3 故障诊断程序设计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
致谢 |
(9)南方电网公司配电变压器节能潜力与技术经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的现状 |
1.3 本文所做的工作 |
第二章 南方电网公司电网传输损耗现状 |
2.1 线损率统计 |
2.2 线损电量分布 |
2.3 线损率与国内外先进水平比较 |
2.4 线损管理现状 |
2.4.1 技术线损现状 |
2.4.2 管理术线损现状 |
2.5 配网损耗 |
第三章 配变发展历程及非晶合金配变应用分析 |
3.1 配电变压器的发展 |
3.2 非晶合金配电变压器介绍 |
3.3 非晶合金配电变压器的性能试验 |
3.3.1 常规试验 |
3.3.2 常规试验加突发短路试验 |
3.3.3 常规试验加上温升试验 |
3.3.4 短路阻抗和负载损耗 |
3.3.5 绝缘例行试验 |
3.3.6 雷电冲击 |
3.3.7 突发短路试验 |
3.3.8 两次试验比对分析 |
3.4 南方电网公司非晶合金配变应用推广 |
第四章 配电变压器节电潜力分析 |
4.1 变压器能耗计算原理 |
4.2 南方电网公司配电变压器节能潜力分析 |
第五章 配电变压器技术经济评价研究 |
5.0 变压器能耗计算原理 |
5.1 改进型 TOC 法介绍 |
5.2 实例分析 |
5.2.1 配电变压器不同容量的经济选择 |
5.2.2 不同损耗变压器的经济选择 |
5.2.3 变压器以旧换新的经济选择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致谢 |
附件 |
(10)基于GC-SCD的变压器油中多重硫化物分析及硫醇腐蚀反应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基于GC-SCD的变压器油中多重硫化物的定性及定量分析 |
1.1 实验原理 |
2.2 仪器与设备 |
2.3 实验方法及条件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样品中硫化物的定性分析 |
2.4.2 定量用标准物质的选择 |
2.4.3 线性范围 |
2.4.4 样品中硫化物的定量分析 |
2.4.5 检测限 |
3 硫醇与铜反应机理的实验研究 |
3.1 实验设计 |
3.2 测试仪器及设备 |
3.3 试验结果与讨论 |
3.3.1 GC-SCD分析结果与讨论 |
4 结论 |
四、变压器试验(十二)(论文参考文献)
- [1]变压器集成滤波理论与应用研究[D]. 王灿. 湖南大学, 2015(02)
- [2]腐蚀性硫对油纸绝缘系统的劣化作用机理及定量表征[D]. 周勇.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6(02)
- [3]配电变压器智能监测技术及系统研究[D]. 严小强. 东华理工大学, 2019(01)
- [4]十二脉波整流变压器集成感应滤波理论与应用研究[D]. 梁崇淦. 湖南大学, 2018(01)
- [5]特高压交流输变电装备最新技术发展[J]. 李鹏,李金忠,崔博源,董勤晓,时卫东,赵志刚. 高电压技术, 2016(04)
- [6]多重硫腐蚀对变压器油纸复合绝缘劣化的影响机制研究[D]. 李方青.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7(03)
- [7]电力变压器综合评判和状态维修策略决策方法的研究[D]. 张翠玲. 东北大学, 2015(03)
- [8]电力机车主变压器故障诊断技术研究[D]. 付强. 中南大学, 2013(02)
- [9]南方电网公司配电变压器节能潜力与技术经济评价研究[D]. 罗俊平. 华南理工大学, 2014(01)
- [10]基于GC-SCD的变压器油中多重硫化物分析及硫醇腐蚀反应实验研究[J]. 连鸿松,李方青,丛浩熹,李庆民,舒想,周勇. 高电压技术, 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