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猪传染性水泡病甲醛氢氧化铝灭能疫苗的试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黑龙江省哈尔滨兽医研究所[1](1977)在《猪传染性水泡病甲醛氢氧化铝灭能疫苗的试验研究》文中认为 猪传染性水泡病,目前在我国尚未得到彻底控制和消灭,影响养猪业的发展、肉食供应及出口援外。在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大搞群众运动,我国各研究单位猪水泡病免疫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好的进展。但尚存在一定问题。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发展养猪事业的教导,为了彻底控制和消灭猪传染性水泡病,我们于1973年开始研制了甲醛氢氧化
李树春[2](1977)在《猪传染性水泡病国内科研动态》文中研究说明 猪传染性水泡病(简称猪水泡病),于1965年春在我国个别地方已有发现。因其临床症状与猪口蹄疫颇为相似,曾一度称之为“猪疑似口蹄疫”。经有关单位多方面的试验证明,本病与口蹄疫、猪水泡疹、水泡性口炎不同。1972年9月农林、外贸、商业、交通四部在北京召开的猪病防治座谈会上定名为猪传染性水泡病。
湖北省畜牧特产科学研究所[3](1977)在《猪传染性水泡病地鼠灭活疫苗试验研究报告》文中提出 猪传染性水泡病是一种流行病学较为特殊的病毒性疾病。近几年来,由于鼠化弱毒疫苗的广泛应用,在控制疫情上起了一定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突飞猛进的向前发展,生猪上调和出口任务逐年加大,鼠化弱毒疫苗已远不能适应扑灭本病的迫切需要。因此尽快地研制出较为理想的疫苗,乃是当前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成都兽医生物药品厂[4](1977)在《猪传染性水泡病结晶紫组织灭能苗试验报告》文中提出 猪传染性水泡病是六十年代中期发现的一种猪病毒性传染病,对我国养猪事业的发展有较大的危害,还会直接影响我国活猪和猪肉出口的国际信誉。为了贯彻毛主席、党中央关于“以养猪为中心,全面发展畜牧业”和“预防为主”的方针,我们在上级单位的重视、支持,以及厂党委的领导下,开展了猪水泡病结晶紫组织灭能苗的研制工作,以期寻找一种制苗材料容易解决,适合于工厂化生产的安全有效的疫苗。现将试验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福建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5](1977)在《猪传染性水泡病组织培养甲醛灭能疫苗的研究》文中指出 (一)种毒来源和毒株的病原特性:采用龙海株。此株于1973年3月从龙海角尾公社发病猪采集水泡皮,用幼猪肾原代单层细胞培养分离适应获得。同时对此株病原特性进行研究,抗乙醚、一克分子浓度氯化镁在50℃中灭熊起保护作用。在猪肾、地鼠肾、猪睾丸等原代单层细胞培养中能繁殖并可以致细胞病变,但在牛肾、兔肾、鸡胚成纤维等细胞中培养,不出现病变,能否适应繁殖未进一步试验。该株病毒能被上海猪水泡病康复血清所中和(康
陈克研[6](2011)在《猪血凝性脑脊髓炎免疫层析检测试纸及其灭活疫苗的研制》文中研究表明猪血凝性脑脊髓炎是由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hemagglutinating encephalomyelitis virus, HEV)引起仔猪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HEV属于冠状病毒属成员,其主要侵害1-3周龄的仔猪,临床上以仔猪呕吐、衰竭和明显的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死亡率达20-100%。1962年,该病原从加拿大患脑脊髓炎的哺乳仔猪体内首次分离获得。1972年,比利时人Pensaert MB从暴发“呕吐和衰竭”症状,而未出现“脑脊髓炎”神经症状的死亡猪扁桃体中分离获得HEV-VW572毒株。以后,世界上许多国家均有该病的报道,尤其以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危害比较严重。血清学调查显示,猪感染HEV非常普遍,且呈世界性分布,大部分被感染的猪处于亚临床状态,一旦发病,将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常规的HEV检测技术主要有病毒分离鉴定、RT-PCR、巢式PCR、血凝/血凝抑制试验(HA/HI)、血清中和试验(VN)等方法。但这些检测方法大多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特定的操作环境以及一些特殊的仪器设备,不适合基层现场检验工作的需要,满足不了该病暴发流行时紧急应对的要求,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兽医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因此,开发一种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快捷的HEV检测方法对于基层兽医工作者十分必要。近年来,随着单克隆抗体(McAb)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其在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许多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的建立都与McAb有关。本研究应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HEV,免疫Balb/c小鼠,取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用间接ELISA筛选杂交瘤细胞,获得4株稳定分泌抗HEV的单克隆抗体,分别命名为2H2、2A1、1E2、4D4。经鉴定,4株McAb的ELISA效价在1:12800~1:51200之间;亚类鉴定证实,除1E2为IgG2a外其余3株单抗均为IgGl;Western blot分析表明,2H2、1E2和4D4能识别HEV的血凝素-酯酶蛋白(HE),2Al可识别纤突蛋白(S);经间接ELISA及间接免疫荧光鉴定,4株单抗均能与HEV结合,其特异性良好;用单抗2A1和2H2建立检测HEV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最低可检测3.75μg/mL的病毒,且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伪狂犬病毒(PRV)、猪瘟病毒(HCV)及牛冠状病毒(BCV)等无交叉反应,说明该方法可用于HEV的检测。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Gold Immunochromtographic assay, GICA)是将免疫胶体金技术(Immunogold labeling technique)与层析法结合,以胶体金作为标记物,应用于抗原与抗体之间反应的一种新型检测技术。将McAb与GICA结合制备的胶体金检测试纸条具有操作简单快速、检测结果清楚易于判断、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无需仪器设备或只需简单的仪器等优点,因此非常适于发病现场、门诊以及实验条件不具备的场所使用,在医学和动物医学检疫、检验等方面已被广泛应用。本实验在成功制备HEV单克隆抗体的基础上,结合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研制检测HEV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首先应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溶液,经电镜观察胶体金颗粒大小在30nm左右;通过梯度法确定McAb与胶体金结合的最佳pH值为8.5,最佳结合浓度为37μg/mL;将制备好的金标单抗包被玻璃纤维膜,另一株McAb及羊抗小鼠IgG分别喷点硝酸纤维膜(NC膜)检测线和质控线,组装试纸条。用该试纸条检测不同浓度的HEV,结果最低可检测30μg/mL的病毒;特异性实验结果表明该试纸条在检测TGEV.PEDV.PRV、HCV.BCV及MHV等病毒时不发生交叉反应;分别用试纸条.RT-PCR及ELISA方法对50份临床样本做平行检测,结果试纸条与RT-PCR和ELISA的符合率为98%,其Kappa值为0.956,说明本实验研制的试纸条可用于临床HEV的检测。应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研制检测HEV血清抗体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首先将兔抗猪IgG标记胶体金包被玻璃纤维膜,然后用喷点仪将纯化的HEV和羊抗兔IgG分别喷点于NC膜的检测线和质控线,组装成试纸条。用该试纸条分别检测HEV、TGEV、PEDV、PRV、HCV及BCV的阳性血清并用其检测不同HI抗体效价的HEV阳性血清,结果试纸条仅对HEV阳性血清检测时,在检测线及质控线出现清晰的红色条带,且最低可检测HI效价为21的HEV阳性血清,说明试纸条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用同一批次和不同批次的试纸条检测HEV阳性血清,结果试纸条批内重复及批间重复差异不大,变异系数为0.82%,证明试纸条重复性较好;保存期试验证明该试纸条4℃保存12个月,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均未发生变化,说明试纸条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分别用试纸条、ELISA及HI试验对50份临床血清样本进行检测,评估试纸条与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试纸条与ELISA的符合率为98%, Kappa值为0.953;与HI试验的符合率为96%,Kappa值为0.911,说明试纸条可代替ELISA和HI试验用于临床血清样本检测。应用本实验室研制的试纸条对吉林省及辽宁省部分地区进行HEV的血清抗体调查,结果672份血清样本中,有334份呈阳性,总阳性率为49.7%,提示被检测地区的猪群中普遍存在HEV感染。目前,HEV的暴发呈上升趋势,且未见有关预防或治疗HEV的特效药物或疫苗的研究报道,仅在国外部分国家应用“亚感染”进行预防,即在母猪临产前一个月与病猪接触或喷雾或肌肉注射培养的弱毒,使母猪获得免疫,进而通过初乳中的抗体保护后代仔猪,使其不表现临床症状,而这些猪大多呈亚临床感染,且此种免疫方法存在着散毒的危险。因此,研制高效安全的疫苗对HEV的防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试验选用HEV-67N标准毒株作为疫苗研制的候选毒株,通过优化体外培养条件,确定HEV-67N在PK-15细胞上培养传代,并建立PK-15细胞的原始种子细胞库(123~126代细胞)、基础种子细胞库(127~136代细胞)和工作种子细胞库(137~141代细胞);同时分别建立HEV-67N原始种子病毒库、基础种子病毒库和工作种子病毒库;随机抽取细胞库及病毒库中的细胞和病毒,通过镜下观察、无菌检验、支原体检测及核酸分析等检测均符合“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然后在筛选出优良佐剂的基础上,取工作种子病毒库的病毒液,经4%o甲醛灭活后,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规定,将氢氧化铝胶佐剂和灭活的病毒按1∶9比例混匀,制备HEV细胞培养灭活疫苗。随机抽取实验室制备的疫苗以不同剂量接种Balb/c小鼠和怀孕母猪,结果该疫苗除了可以诱导良好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外,不产生任何临床副作用,说明本疫苗对小鼠和怀孕母猪是安全有效的;对注射疫苗后产生不同抗体效价的Balb/c小鼠进行脑内攻毒,结果当小鼠HI抗体效价≥25时,其保护率可达80%以上,且HI抗体效价滴度与免疫攻毒试验间存在良好的平行关系,可代替常规的攻毒保护率试验;将HEV灭活疫苗免疫Balb/c小鼠,结果小鼠经3次免疫后,HI抗体效价最高达29,进而通过血清亚类鉴定、淋巴细胞增殖实验、细胞因子检测等方法证实,该疫苗可刺激小鼠产生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应答,且以Th2型免疫应答为主;最后对疫苗的保存期进行评定,疫苗在2~8℃和室温(13℃~28℃)分别保存至12个月和4个月时,其物理性状及免疫效力未见变化,这与灭活疫苗稳定、便于保存运输的特点基本一致。由此可见,本实验制备的HEV灭活疫苗可安全有效的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仔猪可通过经疫苗免疫的怀孕母猪产生HEV抗体,从而达到预防该病的目的,该疫苗的研制对HEV的防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韩业芹[7](2020)在《猪丹毒丝菌—猪链球菌二联灭活苗制备及对小鼠的免疫效果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猪丹毒和猪链球菌病分别是由猪丹毒丝菌(E.rhusiopathiae)和多种致病性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S)引起一种急性、热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不仅会造成养猪业的严重经济损失,而且还时刻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安全。血清型1a型E.rhusiopathiae和2型猪链球菌(SS2)是我国猪群中分离率最高、致病力最强的菌株。在当前全面开展减抗、限抗并逐步朝向禁抗的大趋势下,疫苗接种无疑是防控猪丹毒和猪链球菌病的最有效措施。灭活苗由于研制周期短、易于保存、使用安全、更利于制备多联苗等优点得以在临床上普遍应用。而多联苗的使用则可以实现一针防多病的目的。目前尚未有商品化猪丹毒和猪链球菌病二联苗报道。本研究系以前期通过致病性、抗原性和稳定性试验,筛选出的1a型E.rhusiopathiae和SS2作为制苗菌株,研制猪丹毒和猪链球菌病二联灭活苗并利用小鼠进行免疫效果评价,旨为进一步实施该二联灭活苗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为有效防控猪丹毒和猪链球菌病提供技术储备。本研究利用筛选出的制苗菌株1a型E.rhusiopathiae(代号AEr31)和SS2(代号HF2)进行以下试验:(1)以甲醛为灭活剂、ISA 201 VG矿物油佐剂,采用两种方式制备二联灭活苗[A:(V-AEr31+V-HF2)+ISA 201VG、B:(V-AEr31+ISA 201VG)+(V-HF2+ISA201VG)],经性状检验、无菌检验和安全性检验判定疫苗合格与否。(2)将两种方式制备的二联灭活苗分别免疫小鼠,应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g G抗体水平以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IL-4、IL-10、IFN-γ、TNF-β、MCP-1);血清杀菌试验检测功能性抗体水平;MTT方法测定脾淋巴细胞增殖指数;流式细胞术测定CD4+与CD8+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腹腔攻毒试验测定免疫保护率,组织荷菌数测定攻毒菌株在小鼠体内的定植情况,并制作肺、肝、脾、肾脏的病理组织切片,观察病理变化。结果显示:(1)两种方式制备的二联灭活苗为水包油包水型(W/O/W),均符合粘度检验、稳定性检验、无菌检验和安全检验的合格要求。(2)在整个免疫阶段,灭菌生理盐水对照C组各项检测指标始终无明显变化,免疫A组和B组均可产生较好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组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其中,A、B组诱导小鼠血清Ig G抗体水平均持续升高且显着高于C组(P<0.05),二免后14d,A、B、C组Ig G抗体效价分别为1:25600、1:25600、1:400;A、B组诱导小鼠血清功能性抗体水平均持续升高且显着高于与C组(P<0.05),二免后14d均具有较强的杀菌效果;A、B组相关细胞因子水平(IL-4、IL-10、INF-γ、TNF-β、MCP-1)、脾淋巴细胞增殖指数以及CD4+与CD8+T细胞亚群百分比均持续上升且显着高于C组(P<0.05);攻毒后,A、B组对E.rhusiopathiae、SS和E.rhusiopathiae-SS混合菌液的保护率均为100%;A、B组均可有效预防E.rhusiopathiae和SS对小鼠的侵染,二免后14d,各脏器(肺、肝、肾、脾)细菌定植量达到最低,且显着低于C组(P<0.05);与C组相比,A、B组小鼠各器官病变均较为轻微且两组之间无显着差异。结果表明:(1)本研究以AEr31和HF2为制苗菌株、甲醛为灭活剂、ISA 201 VG矿物油佐剂,采用灭活菌液与佐剂两种不同混合方式成功制备了性状稳定、无菌检验、安全检验合格的猪丹毒丝菌-猪链球菌二联灭活苗,分别命名为(V-AEr31+V-HF2)+ISA201VG和(V-AEr31+ISA 201VG)+(V-HF2+ISA 201VG)。(2)以昆明小鼠为实验动物模型,对(V-AEr31+V-HF2)+ISA 201VG和(V-AEr31+ISA 201VG)+(V-HF2+ISA 201VG)进行免疫效果评价,两者之间无显着差异,免疫小鼠后均能产生良好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可100%抵抗E.rhusiopathiae、SS强毒株的攻击,为猪丹毒丝菌-猪链球菌二联灭活苗商品化奠定基础,给猪丹毒以及猪链球菌病的防控提供新思路和技术储备。
湖北省畜牧特产科学研究所[8](1977)在《猪传染性水泡病地鼠氢氧化铝甲醛疫苗改进试验报告》文中研究说明 猪传染性水泡病地鼠灭活疫苗经两年来在十多万头猪上进行了数十批次试验,安全率100%,保护率在试验场内蹄叉攻毒为90%,同居感染为92.9%,大面积区域试验平均保护率为82.5%,注射疫苗后七天可产生免疫力。免疫持续期在6个月以上,疫苗在3~28℃室温内可保存9个月。地鼠灭活苗产量高、保护率较好,且保存、运输、使用等较方便,适合于农村大规模普注需要。
河南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9](1977)在《猪传染性水泡病传代细胞甲醛灭能苗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一、材料和方法 (一)病毒(强毒):本强毒是1974年采自漯河冷冻厂病猪水泡皮,磨碎接种乳鼠,用鼠毒五代接种传代细胞。细胞病变明显,且有规律。 (二)供生产病毒的细胞培养:我们的试验都是用IB-RS-2系猪肾传代细胞进行的。引自农林部兽医药品监察所。 1.培养液:以Hanks液加0.5%乳蛋白水解物为基础液,另加N16液8%、牛血清10%、青霉素每毫升含100单位,链霉索含100微克,用灭菌碳酸氢钠调整pH为7.0左右。维持液含牛血清3%,pH为7.4左右,其他相同。
薛晓娟[10](2015)在《表达水泡性口炎病毒G蛋白重组腺病毒的构建与免疫原性分析》文中认为水泡性口炎(Vesicular stomatitis,VS)是由水泡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人畜共患的重大传染性疫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通报传染病,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规定的进境动物二类传染病。目前,该病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通过疫苗进行防控。在疫苗研究方面,国内外已有一些研究,但新型疫苗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开发。VSV糖蛋白(G)定位在包膜的突起上,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呈现型乃至株的特异性,是研究VSV基因工程疫苗的首选抗原。本研究利用人5型复制缺陷型腺病毒为表达载体,构建了表达VSV单一血清型的G蛋白及两血清型G蛋白融合蛋白的重组腺病毒,并对其免疫原性进行了初步分析。本研究设计了三对分别扩增VSV-IN-G、VSV-NJ-G及VSV-IN-G-NJ-G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技术扩增VSV-IN-G基因及VSV-NJ-G基因;通过GlyGlyGlyGlySer多肽序列的连接,利用融合PCR技术扩增VSV-IN-G-NJ-G基因。将三个目的基因分别克隆至腺病毒穿梭载体pacAd-CMV K-NpA中,构建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利用PCR鉴定、双酶切鉴定及测序鉴定筛选阳性重组质粒。将鉴定正确的重组穿梭质粒分别用Pac I酶线性化后,与同样用Pac I酶线性化的骨架载体pacAd5 9.2-100共转染AAV-293细胞,成功包装出了三株重组腺病毒rAd-VSV-NJ-G,r Ad-VSV-IN-G及rAd-VSV-IN-G-NJ-G。将三种重组腺病毒分别接种于AAV-293细胞,连续传代至20代,测定其TCID50,效价均稳定。利用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方法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G蛋白在重组腺病毒中均可以正确表达,且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为了评价三株重组腺病毒的免疫效果,本研究选取50只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将三株重组腺病毒分别以2周为间隔,肌肉注射及皮下注射接种小鼠3次。于首次接种后0,2,4,6周采集血液分离血清,利用间接ELISA检测VSV特异性抗体水平,结果显示均可诱导小鼠产生VSV特异性抗体。以病毒中和试验检测中和抗体水平,其中和抗体水平均在1:161:32之间。利用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检测细胞免疫水平,结果表明均可以引起接种小鼠强烈的淋巴细胞增殖效应,且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以上结果表明,所构建的三株重组腺病毒可以很好地表达目的蛋白,接种小鼠可以引起一定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为表达VSV糖蛋白重组腺病毒疫苗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猪传染性水泡病甲醛氢氧化铝灭能疫苗的试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猪传染性水泡病甲醛氢氧化铝灭能疫苗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6)猪血凝性脑脊髓炎免疫层析检测试纸及其灭活疫苗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引言 |
文献综述 |
第1章 猪血凝性脑脊髓炎诊断的研究进展 |
1.1 病原 |
1.2 流行病学 |
1.3 临床症状 |
1.4 病理变化 |
1.5 诊断 |
1.6 小结 |
第2章 冠状病毒疫苗的研究进展 |
2.1 传统疫苗 |
2.2 新型疫苗 |
2.3 小结 |
研究内容 |
第1章 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应用 |
1.1 材料与方法 |
1.2 结果 |
1.3 讨论 |
1.4 小结 |
第2章 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胶体金检测试纸条的研制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3章 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血清抗体胶体金检测试纸条的研制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4章 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灭活疫苗的研制 |
4.1 材料与方法 |
4.2 结果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猪丹毒丝菌—猪链球菌二联灭活苗制备及对小鼠的免疫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缩写和符号表 |
文献综述 |
1 引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材料 |
2.1.1 试验菌株 |
2.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
2.1.3 主要试剂 |
2.1.4 试验动物 |
2.2 方法 |
2.2.1 灭活苗制备与检验 |
2.2.2 猪丹毒丝菌-猪链球菌二联灭活苗对小鼠的免疫效果评价 |
3 结果 |
3.1 猪丹毒丝菌-猪链球菌二联灭活苗的制备与检验 |
3.2 猪丹毒丝菌-猪链球菌二联灭活苗对小鼠的免疫效果评价 |
3.2.1 血清抗体(IgG)水平测定结果 |
3.2.2 血清杀菌试验结果 |
3.2.3 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检测结果 |
3.2.4 脾淋巴细胞增殖指数测定结果 |
3.2.5 外周血中CD4~+、CD8~+T细胞亚群百分比测定结果 |
3.2.6 免疫保护率测定结果 |
3.2.7 组织荷菌数检测结果 |
3.2.8 病理组织切片结果 |
4 讨论 |
4.1 猪丹毒丝菌-猪链球菌二联灭活苗的制备 |
4.2 猪丹毒丝菌-猪链球菌二联灭活苗对小鼠的免疫效果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10)表达水泡性口炎病毒G蛋白重组腺病毒的构建与免疫原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第一章 引言 |
1.1 流行概况及危害 |
1.2 病原及其理化性质 |
1.3 病毒基因组结构及其结构蛋白 |
1.4 VSV疫苗研究进展 |
1.4.1 灭活苗 |
1.4.2 弱毒苗 |
1.4.3 亚单位疫苗 |
1.4.4 基因工程疫苗 |
1.5 重组腺病毒疫苗研究进展 |
1.5.1 腺病毒 |
1.5.2 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 |
1.5.3 腺病毒载体在疫苗研究中的应用 |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表达水泡性.炎病毒G蛋白重组腺病毒的构建与鉴定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菌株、细胞及质粒 |
2.1.2 主要试剂 |
2.1.3 主要的仪器设备 |
2.1.4 实验所用主要试剂及配制方法 |
2.2 实验方法 |
2.2.1 引物设计 |
2.2.2 Vero细胞的培养 |
2.2.3 VSV-NJ的增殖 |
2.2.4 VSV-NJ病毒RNA的提取 |
2.2.5 VSV-NJ-G基因的RT-PCR扩增 |
2.2.6 VSV-IN-G基因的扩增 |
2.2.7 VSV-IN-G-NJ-G基因的扩增 |
2.2.8 E.coli DH5α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2.2.9 将目的基因克隆至T载体 |
2.2.10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的构建 |
2.2.11大量提取重组穿梭质粒及骨架载体质粒 |
2.2.12重组腺病毒的构建 |
2.2.13重组腺病毒的鉴定 |
2.2.14重组腺病毒的扩增及遗传稳定性分析 |
2.2.15重组腺病毒G蛋白表达的鉴定 |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2.3.1 VSV-NJ-G基因的扩增 |
2.3.2 VSV-IN-G基因的扩增 |
2.3.3 VSV-IN-G-NJ-G基因的扩增 |
2.3.4 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的构建 |
2.3.5 重组腺病毒的构建 |
2.3.6 重组腺病毒的扩增与遗传稳定性分析 |
2.3.7 Western blot检测G蛋白的表达 |
2.3.8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 |
2.4 讨论 |
第三章 表达VSV G蛋白重组腺病毒对小鼠的免疫原性分析 |
3.1 实验材料 |
3.1.1 细胞及病毒 |
3.1.2 试剂及实验动物 |
3.1.3 主要仪器设备 |
3.2 实验方法 |
3.2.1 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分组 |
3.2.2 免疫原的制备 |
3.2.3 动物免疫程序 |
3.2.4 免疫后样品采集 |
3.2.5 抗VSV特异性抗体的检测 |
3.2.6 免疫小鼠中和抗体的检测 |
3.2.7 免疫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试验 |
3.3 结果 |
3.3.1 抗VSV特异性抗体的检测 |
3.3.2 免疫小鼠中和抗体的检测 |
3.3.3 免疫小鼠淋巴细胞增殖试验 |
3.4 讨论 |
第四章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四、猪传染性水泡病甲醛氢氧化铝灭能疫苗的试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猪传染性水泡病甲醛氢氧化铝灭能疫苗的试验研究[J]. 黑龙江省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兽医科技资料, 1977(S1)
- [2]猪传染性水泡病国内科研动态[J]. 李树春. 兽医科技资料, 1977(S1)
- [3]猪传染性水泡病地鼠灭活疫苗试验研究报告[J]. 湖北省畜牧特产科学研究所. 兽医科技资料, 1977(S1)
- [4]猪传染性水泡病结晶紫组织灭能苗试验报告[J]. 成都兽医生物药品厂. 兽医科技资料, 1977(S1)
- [5]猪传染性水泡病组织培养甲醛灭能疫苗的研究[J]. 福建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兽医科技资料, 1977(S1)
- [6]猪血凝性脑脊髓炎免疫层析检测试纸及其灭活疫苗的研制[D]. 陈克研. 吉林大学, 2011(09)
- [7]猪丹毒丝菌—猪链球菌二联灭活苗制备及对小鼠的免疫效果评价[D]. 韩业芹. 安徽农业大学, 2020(04)
- [8]猪传染性水泡病地鼠氢氧化铝甲醛疫苗改进试验报告[J]. 湖北省畜牧特产科学研究所. 兽医科技资料, 1977(S1)
- [9]猪传染性水泡病传代细胞甲醛灭能苗的研究[J]. 河南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兽医科技资料, 1977(S1)
- [10]表达水泡性口炎病毒G蛋白重组腺病毒的构建与免疫原性分析[D]. 薛晓娟.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