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书下乡是应该坚持的方向

送书下乡是应该坚持的方向

一、送书下乡是方向理应坚持(论文文献综述)

林浩[1](2021)在《彰显年鉴时代性,记录好重大题材》文中认为在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道路上,地方综合年鉴始终在历史纪实方面发挥着自身优势与作用,翔实记录各地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所发生的重点事件、重要节点,所采取的重要举措以及取得的重要成果。该文通过梳理年鉴的政治担当,从优化框架、充实内容等方面,简要阐述了地方综合年鉴如何因应并忠实记载"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重大题材,切实成为存史、育人、资政的重要阵地,成为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擂鼓助威的重要平台。

和娜娜[2](2021)在《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的农家书屋功能优化研究 ——以内丘县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尽全力优化和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扩大各个文化惠民工程的覆盖面,使更多的农民能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为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政府实施了农家书屋这一惠民工程。农家书屋肩负着传播信息知识、为农民读者服务的使命,在提高农民的综合文明素养、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重视农家书屋的发展既有利于传承乡土文化自信,也有利于推动乡村文化人才培养工程的实施,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支柱。经过近十三年的建设,农家书屋实现了行政村的全覆盖。即使整体来看农家书屋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书屋的利用率低下、图书资源更新速度慢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农家书屋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功能,粗放式的农家书屋不能满足如今农民的需求,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如何更好的实现农家书屋的功能优化,是农村公共文化建设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论文以内丘县为调查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法分析出农家书屋具有知识传播功能、教育培训功能、信息服务功能、文化传承功能四个功能。论文运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在对部分农家书屋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了解农民对农家书屋的需求,总结内丘县农家书屋中的功能发挥现状,指出农家书屋在功能发挥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知识传播功能有待提升、教育培训功能发挥不充分、信息服务功能供给不足、文化传承功能亟待开发,并进行问题根源分析。最后,结合农民对农家书屋的实际需求,提出农家书屋功能优化的措施:优化知识传播功能层面:建立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的资源配置体系、凸显农民主体性,增强农民主人翁意识、改善农家书屋的阅读环境;提升教育培训功能层面:强化对留守儿童的基础教育、举办多样性的文化活动、拓展“线上+线下”的培训方式;增强信息服务功能方面:拓宽运行资金来源、提高数字化信息的储备量、重视培养信息化服务人才;开发文化传承功能层面:完善相关文化政策、创新传承文化方式、加入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等。

肖希明,石庆功[3](2020)在《构建中国特色的公共图书馆治理制度体系》文中研究表明公共图书馆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一部分,公共图书馆治理的关键在于制度体系建设。新中国的公共图书馆治理制度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1949年10月至1978年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至党的十八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公共图书馆治理制度建设取得了重要成绩,但仍存在制度的覆盖面不够、碎片化、缺乏自洽性、执行乏力等问题。本文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理论指导,探讨了我国公共图书馆治理制度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基本特征,提出了一个由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所构成的公共图书馆治理制度体系框架,并分析了这一制度体系的逻辑结构。要推动制度建设转化为治理效能,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增强制度创新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不同等级制度体系、制度单元之间的协调性和系统性;强化制度体系的规范力和执行力。图1。表1。参考文献37。

张龙[4](2020)在《农家书屋政策执行梗阻的生成逻辑与对策分析》文中指出

杨雅欣[5](2020)在《T市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制度层面和实践层面逐渐被认可,特别是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公共文化服务被赋予了更新、更丰富的内涵,更加重视群众在文化方面的需求,因此,研究新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研究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重点。本文围绕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这一研究主题,以T市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为研究对象,分析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明确论文的研究意义。本文从新公共管理理论、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理论、“4E”理论等角度出发,详细介绍了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及其绩效审计、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特殊性。接着,以T市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现行的实践概况、现有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及存在的问题。根据相关政策文件和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特征,重新构建了一套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出由1个总目标层、4个目标层、10个指标层及若干分指标层构成的相互联系的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分配指标的权重,采用功效系数法进行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最后将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于T市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检验构建体系的合理性,为T市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为提高审计的质量和效率、为其他文化专项资金选取绩效审计评价指标提供参考。

师云锦[6](2020)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研究 ——以山西省洪洞县Y村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天下之大业也。”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不断出台,农村的经济状况、农民的生活水平显着提高。但目前农村经济文化之间发展不平衡,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足还不同步。富了“钱袋子”还要富“脑瓜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成果是显着的,但仍然存在基层文化服务资源不足、供求对接不精准、文化人才断层等问题。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顺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期许,必将极大缓解乡村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实现路径之一,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增强农民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重塑具有更高意义的乡村文化价值,为新时代乡村社会的发展筑起坚强的精神堡垒,就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基于此,本论文通过对笔者所生活乡村的公共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实地调研,探寻当地乡村公共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原因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和建议。本文内容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研究思路以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本文相关的概念论述,包括乡村振兴战略、公共文化及乡村公共文化的概念阐述、内容、特点、意义以及马克思主义关于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相关思想,为本文的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以山西省洪洞县Y村为个案,针对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状况进行了实地问卷调查与访谈,通过分析总结及归纳问卷数据和访谈内容,对该村公共文化建设的现状有了充分的认识,发现现今乡村公共文化建设中存在公共文化建设基础薄弱、设施利用不合理、人才短缺、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此章节在本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第四部分是原因分析。根据调查研究总结出的结论,主要从政府、农民、乡村公共文化建设资源三个维度出发,对乡村公共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最后一部分是本文的研究重点,即提升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主要从切实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健全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监管机制、打造以农民为主体的文化产品、加强乡村公共文化建设人才队伍四个方面着手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旨在促进乡村公共文化发展,满足广大乡民的基本文化需求,提高乡民的精神文化素质,助推乡村振兴。

王茹慧[7](2020)在《鄂尔多斯市公共文化服务精准化供给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与繁荣,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随之不断提升,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之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喷簿而出,呈现出飞速增长的态势,同时文化消费能力和文化欣赏水平也有了质的飞跃。与这样的精神文化需求相呼应的应该是更加多层次、多样化、较为丰富的文化供给内容。由此也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使公共文化服务拥有了新的视角。而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化供给,则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期待,这也是保障民生、增强公共文化服务效率的重要途径。鄂尔多斯市长期以来都致力于打造中国西部文化强市,因此非常注重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进步。政府通过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现代化体系、吸引多元主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将文化事业同科技产业进行融合创新、以及加速公共文化服务的智慧网络平台建设等多种方式,促进鄂尔多斯市公共文化服务的均衡发展,促进了服务型政府的转型升级。同时鄂尔多斯市在财政政策、资源配置等多个方面都对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了较大的支持力度,大大促进了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效率。本文研究的是鄂尔多斯市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化供给,在了解相关政策和相关概念之后,以公共服务供给理论和公共产品理论为基础,运用DEA模型对鄂尔多斯市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效率进行了测算,同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当前鄂尔多斯市居民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以及对所供给的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效率显示为有效,但是调查问卷当中民众对其的满意度却并不高。基于此,本文深入剖析了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以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国内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效果较好的其他省市地区的相关经验,以问题为导向,发掘出鄂尔多斯市公共文化服务精准化供给的具体方案,从需求、供给、效率、服务质量、均等以及参与性六个层面出发提出了公共文化服务精准化供给的相关对策建议,这对保障鄂尔多斯市居民的文化权益、增强鄂尔多斯市居民的文化幸福感、推动鄂尔多斯市建设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均提供了有效的动力支持和文化支撑。

苗文倩[8](2020)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商丘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研究》文中提出公共文化服务基于社会效益,具有非营利性、非竞争性及非排他性等特征。在当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农村群众在解决温饱问题、满足两不愁三保障的条件下,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这为农村文化发展提供了契机。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政府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投入力度,主要体现在政策制定与资金扶持上,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形成了初步的服务体系,但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旧存在。笔者通过深入分析国内外理论,查阅大量有关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资料对其概念作出界定,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把商丘市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商丘市农村群众进行调研,旨在了解商丘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现状和农村群众对文化服务供给的满意程度,通过研究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现状,找出商丘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在分析过程中,通过比较分析法,结合商丘市自身发展状况与国内外相关案例的成功经验,尝试构建商丘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新机制。结合乡村振兴背景,本文认为要提高商丘市在供给过程中的供给效率和村民满意度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健全农村公共文化需求表达机制;第二,改善公共文化供给资金投入环境;第三,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第四,完善多主体供给机制。本文希望通过商丘地区以点带面,为更多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模式提供借鉴。

张世定[9](2019)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研究》文中指出文化具有从细微处形塑人行为的规范力,其中所蕴含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价值取向深刻影响着人的日常生活。乡村文化源于乡村社会,历经持久的历史积淀,体现了乡村民众的精神面貌、价值理想与生活方式,尤其是在精神塑造、力量凝聚以及秩序安排方面具有基础性作用。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担负着先进文化引领与乡村文化发展的历史使命。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步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期。在新的历史进程中,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文化建设理论为指导,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富有成就的实践探索,为当下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源。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为了乡村全面发展与繁荣而做出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由于文化所具有的铸魂特质与功用,决定了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实现的关键与基础。在这一背景下,本文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为研究主题,必会在乡村文化建设价值认知的增强、乡村文化建设路径选择的丰富、乡村文化建设研究学术视界的拓展以及乡村文化建设研究历史深度的挖掘等方面产生积极的意义,从而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文化建设的理论发展、学术研究与现实需要。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绪论与结束语在内,共七个部分。绪论部分,涵括了研究意义、学术回顾、研究重难点与研究方法以及创新之处与存在不足;第一章系统阐释了乡村文化的内涵、特征、价值以及乡村文化建设的意义,是全文的立论基础;第二章重点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逻辑起点,从历史传统、理论依据与现实背景廓清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出场逻辑;第三章细致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从宏观与微观两个维度展示了这一时期我国乡村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尤其是以L村为调研对象,具象呈现了微观镜像之中的乡村文化建设;第四章全面审视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效果,在总结成就的基础上分析了面临的挑战及存在的深层原因,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推进提供思考的维度;第五章构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推进图式,在基本内涵、方法创新、具体路径、经验借鉴以及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束语部分,笔者立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历史逻辑,认为乡村文化之魂、乡村文化之体与乡村文化之基是新时代乡村振兴过程中乡村文化建设的核心之义。立足改革开放以来的宏大逻辑,构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文化建设的整体化图式是本文研究的落脚点。笔者通过系统研究发现,由于乡村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间存在着紧密的逻辑耦合关系,新时代进行乡村文化建设就显得十分必要。具体来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乡村振兴中的文化建设,在主要内容上,要聚焦于乡村思想道德建设的深化、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乡村公共文化生活的丰富;在方法论上,从学科交叉的多维视界出发,需要汲取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文化经济学理论资源进行乡村物质文化建设的方法创新,也要吸收公共管理学与法学理论资源进行乡村制度文化建设的方法创新,还要借鉴政治心理学、教育学以及文化人类学理论资源进行乡村精神文化建设的方法创新;在建设路径上,乡村主流价值建构、乡村文化自信增强、乡村公共文化建设、乡村非物质文化传承、乡村教育结构优化与乡村现代文化重塑等构成了基本谱系;在经验借鉴上,传统中国、近代中国以及国外乡村文化建设能够给我们提供经验借鉴;在保障体系上,明确乡村经济是乡村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乡村政治是乡村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乡村民众是乡村文化建设的社会条件,旨在通过调动乡村社会各要素来确保实践的顺利推进。此外,乡村文化建设推进的最关键之处在于“魂、体、基”的整体性构建,也就是乡村主流价值是文化之魂、乡村民众是文化之体、乡村优秀传统是文化之基。方法是认知事物的桥梁,也是抓住事物本质的基本途径。为了增强研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本文在研究方法选择上,基于基础理论、历史逻辑与现实问题相融通,把历史思考与现实需求相结合,借用了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希冀从整体上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进行系统研究。本文主要采取的研究方法有:历史文献法、比较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文本分析法、学科交叉法,通过综合运用不同研究方法,廓清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内在逻辑,为研究过程的严谨性、研究结论的科学性、研究指向的针对性提供了有效保障。关于本文的创新,笔者谋求在四个方面有所突破,即在研究视角上,借助长时段历史视野,对原有研究场域的拓展与研究视界的转换,打破了城市视角支配下所持有的乡村文化建设必须按照城市文化范本改造乡村文化的误区,从乡村社会内在逻辑来重建乡村文化秩序与乡村生活方式;在研究内容上,将宏大叙事与微观探查相结合,从理论创新、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等方面全方位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历史逻辑,并以L村为对象进行了具象考查;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方法为基础,吸收了历史文献法、比较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学科交叉法等方法;在研究结论上,从乡村文化建设的方法论、主要内容、保障体系、经验借鉴等多方面着手,旨在构建起一个整体化图式,进而谋求乡村文化的“魂、体、基”建设。总之,学术研究的目的在于回应社会现实问题。当下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回顾历史、汲取经验、反思不足、服务当下,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宏大历史为基础,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与乡村问题的高效解决提供文化之维,这是本文研究的初心。

张克兵[10](2019)在《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组织力研究》文中指出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我国农村社会的领导核心,是发展农村各项事业的领头羊和主心骨。农业的发展和进步、农村的稳定和繁荣、农民的安居乐业和利益福祉,党在农村长期执政地位的稳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顺利推进等等,都在考验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不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在无产阶级政党组织理论的基础上,借鉴西方有关组织理论,以当代中国乡村社会现实状况为背景,对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组织力展开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很大价值。从理论的维度来看,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是指在农村特定场域中,作为中国共产党组织体系基础的农村党基层组织对其内部和外部进行影响、控制、整合和改变的能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主要由政治领导力、经济发展力、文化繁荣力、社会治理力和自身建设力等五种能力构成。这五种能力的强弱关乎党组织的生死存亡和党领导的农村现代化事业的兴衰成败。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因素很多,从党组织内部来看主要包括组织理念、组织结构、组织成员、组织制度、组织机制、组织生态、组织纪律、组织资源等八个方面,从党组织外部来看主要包括村民思想观念、村民构成状况、村庄经济状况、社会治理体制等四个方面。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探索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有效路径。从历史的维度来看,党在九十多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历程当中,根据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点,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探索党对农村各项事业的领导方法,在提升组织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经验主要有加强自身建设、维护农民的物质利益、加强局部政权建设、加强群众组织建设和发动群众运动等方式;在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初期,党主要通过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和构建全能型的政治体制来强化组织力;在改革开放后党根据农村社会的变化不断与时俱进,主要通过加强自身建设、领导农村政治、发展农村经济、繁荣农村文化、加强农村治理等方式来提升组织力。从现实的维度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正确领导和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农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党组织自身建设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骄人的成绩,农业基础地位不断提升,农村现代化水平不断推进,农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党在农村的领导地位不断巩固。但在看到可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改革开放已经四十多年,以1987年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为标志,村民自治普遍建立也已三十多年,农村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当今情况既不同于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又和改革开放初期的情况有很大差异,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环境变化,这些变化给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力带来了不少难题。在领导农村政治方面,主要面临村民利益诉求多元化、农村政治权威分散化、党群联系纽带薄弱化、农村基层民主变异化等问题;在发展农村经济方面,主要面临农业生产经营小农化、农村社会空心化、农村公共品供给薄弱化、农村集体经济空壳化等问题;在繁荣农村文化方面,主要面临农村精神文化衰败化、农村物质文化匮乏化、农村文化人才短缺化等问题;在治理农村社会方面,主要面临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单元过疏化、治理内容复杂化等问题;在党组织自身建设方面,主要面临党员和干部队伍建设需要加强、组织运行机制不畅、组织设置方式不合理、组织资源不足等问题。从对策的维度来看,“打铁必须自身硬”,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敢于正视和承认在领导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当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增强党的组织力,让党组织和党员练就过硬的政治素质和高强的各项本领,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始终成为农村各项事业的引领者和推动者。农村基层党组织可以通过发挥政治引领作用、牢记政治使命责任、强化政治担当意识、增强政治工作本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等方式,提升政治领导能力;通过因地制宜制定农业政策,合理整合农村分散的土地、资金、涉农服务平台等资源,积极培育农民合作组织,大力恢复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积极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等方式提升经济发展能力;通过加强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方式,提升文化繁荣能力;通过优化农村治理单元、理顺农村治理主体关系等方式,提升社会治理能力;通过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内部环境、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等方式提升自身建设能力。

二、送书下乡是方向理应坚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送书下乡是方向理应坚持(论文提纲范文)

(1)彰显年鉴时代性,记录好重大题材(论文提纲范文)

一、政治引领强化年鉴重大题材选用
二、优化框架突显年鉴重大选题
三、完善内容充实年鉴重大选题记述
四、深化年鉴开发应用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一)发挥地方综合年鉴资政作用,为各级政府脱贫攻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二)发挥地方综合年鉴存史价值,为脱贫攻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资料储备和线索引导
    (三)强化地方综合年鉴教化效用,为脱贫攻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激活力量源泉

(2)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的农家书屋功能优化研究 ——以内丘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2.1.2 农家书屋
        2.1.3 农家书屋功能
    2.2 理论基础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2 需求层次理论
3 内丘县农家书屋建设现状及农民需求调查
    3.1 内丘县农家书屋建设现状
    3.2 调研样本分析
        3.2.1 调研书屋概况
        3.2.2 农民基本情况
    3.3 农民需求调查结果分析
        3.3.1 农民的文化生活调查
        3.3.2 农民对农家书屋的需求分析
        3.3.3 农民需求差异化分析
4 内丘县农家书屋功能发挥现状与问题分析
    4.1 内丘县农家书屋功能发挥现状
        4.1.1 发挥了部分知识传播功能
        4.1.2 具备一定的教育培训功能
        4.1.3 发挥了部分信息服务功能
    4.2 内丘县农家书屋功能发挥存在的问题
        4.2.1 农家书屋知识传播功能有待提升
        4.2.2 农家书屋教育培训功能发挥不充分
        4.2.3 农家书屋信息服务功能供给不足
        4.2.4 农家书屋文化传承功能亟待开发
    4.3 内丘县农家书屋功能发挥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3.1 农家书屋资源供给模式单一
        4.3.2 农民主体地位缺失
        4.3.3 农家书屋功能发挥缺乏运行资金
        4.3.4 农村公共文化资源缺乏有效整合
5 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的农家书屋功能优化的措施
    5.1 优化农家书屋知识传播功能
        5.1.1 建立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的资源配置体系
        5.1.2 增强农民主人翁意识,凸显农民主体性
        5.1.3 改善农家书屋的阅读环境
    5.2 提升农家书屋教育培训功能
        5.2.1 强化对留守儿童的基础教育功能
        5.2.2 举办多样性的文化活动
        5.2.3 拓展“线上+线下”的培训方式
    5.3 增强农家书屋信息服务功能
        5.3.1 拓宽运行资金来源
        5.3.2 提高数字化信息的储备量
        5.3.3 重视培养信息化服务人才
    5.4 开发农家书屋文化传承功能
        5.4.1 完善相关文化政策
        5.4.2 创新传承文化方式
        5.4.3 加入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内丘县农家书屋发展现状与研究调查问卷
附录B 访谈问题提纲
作者简介
致谢

(5)T市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分析
    2.1 绩效审计理论基础
        2.1.1 新公共管理理论
        2.1.2 公共受托经济责任理论
        2.1.3 “4E”理论
    2.2 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特点
    2.3 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特点
        2.3.1 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
        2.3.2 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特点
        2.3.3 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特点
第三章 T市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现状分析
    3.1 T市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审计投入与使用概况
    3.2 T市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审计实施背景
    3.3 T市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现行方法
    3.4 T市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现存问题
        3.4.1 评价指标宽泛笼统
        3.4.2 绩效审计评价依据缺失
        3.4.3 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缺失
        3.4.4 评价视角以结果导向为主
第四章 T市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 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4.1.1 系统性原则与层次性原则
        4.1.2 可控性原则与相关性原则
        4.1.3 重要性原则与成本效益原则
    4.2 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
        4.2.1 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构建
        4.2.2 绩效审计评价模型设计
        4.2.3 绩效审计评价重要环节
        4.2.4 绩效审计评价方法选择
    4.3 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构建
        4.3.1 通用性具体评价指标
        4.3.2 个性化具体评价指标
    4.4 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4.4.1 层次分析法
        4.4.2 通用性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
        4.4.3 个性化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
        4.4.4 评价指标组合权重
第五章 T市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分析
    5.1 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目标项目选择
        5.1.1 项目情况概况
        5.1.2 项目资料来源
    5.2 T市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测评
        5.2.1 评价指标数值测算
        5.2.2 评价指标无量纲化处理
        5.2.3 功效分数计算
        5.2.4 项目评价结果
    5.3 T市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结果分析
    5.4 T市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完善建议
        5.4.1 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5.4.2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制度建设
        5.4.3 发挥多元主体监督功能
        5.4.4 重视人才培养和文化创新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6)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研究 ——以山西省洪洞县Y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乡村振兴战略及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理论分析
    2.1 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内容
    2.2 乡村公共文化的概念
        2.2.1 公共文化
        2.2.2 乡村公共文化
        2.2.3 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内容
        2.2.4 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特点
    2.3 马克思主义关于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相关论述
        2.3.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的思想
        2.3.2 马克思主义关于公共文化建设的思想
    2.4 乡村振兴中乡村公共文化建设要先行
        2.4.1 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是推动农民发展的关键举措
        2.4.2 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是形成文明乡风的内在动力
        2.4.3 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是发挥乡村多种功能的重要抓手
3 山西省洪洞县Y村公共文化建设现状调查
    3.1 研究个案基本情况介绍
        3.1.1 尹壁村概况
        3.1.2 调查访谈情况描述
    3.2 当前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取得的成绩
        3.2.1 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趋于完善
        3.2.2 乡村公共文化活动形式逐渐丰富
        3.2.3 农民参与公共文化的主动性逐渐提高
    3.3 当前乡村公共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 乡村公共文化基础比较薄弱
        3.3.2 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利用率不高
        3.3.3 乡村公共文化建设中人才短缺
        3.3.4 农民对公共文化建设认识不足
4 Y村公共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乡村公共文化建设主导者——政府认识有不足
        4.1.1 各级政府在思想上不重视乡村公共文化建设
        4.1.2 政府对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投入不足
        4.1.3 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管理体制不健全
    4.2 乡村公共文化建设主体——农民态度不积极
        4.2.1 农民对乡村文化建设漠不关心
        4.2.2 农民对乡村传统文化的继承积极性不高
        4.2.3 农村空心化增加了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难度
    4.3 乡村公共文化建设资源—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不丰富
        4.3.1 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主体单一
        4.3.2 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种类数量不足
5 提升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5.1 切实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5.1.1 加大投入完善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
        5.1.2 鼓励社会力量积极投入公共文化建设
    5.2 健全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监管机制
        5.2.1 建立以农民的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文化供给机制
        5.2.2 健全乡村公共文化产品监督考评机制
    5.3 打造以农民为主体的文化产品
        5.3.1 提高农民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5.3.2 挖掘和传承地域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5.4 加强乡村公共文化建设人才队伍
        5.4.1 培育乡村本土文化精英
        5.4.2 拓宽专业人才进入乡村的渠道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7)鄂尔多斯市公共文化服务精准化供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论
    (一)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2.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内容
        3.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与不足
        1.创新之处
        2.研究不足
一、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1.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
        2.公共文化服务
        3.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与供给
        4.公共文化服务的粗放供给和精准供给
    (二)理论基础
        1.公共服务供给理论
        2.公共产品理论
二、鄂尔多斯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和需求状况分析
    (一)鄂尔多斯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概况
        1.供给方式
        2.政策支持
        3.设施建设
        4.文化产品
    (二)鄂尔多斯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效率分析:基于DEA模型
        1.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2.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3.指标体系的筛选与确立
        4.基于DEA模型的效率评价
    (三)鄂尔多斯市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状况分析:基于问卷调查
        1.调查对象的统计学分析
        2.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状况
        3.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
    小结
三、鄂尔多斯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鄂尔多斯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公共文化服务的供需不对等
        2.供给主体多元参与机制不完善
        3.公共文化服务公众参与度不高
        4.精品文化产业发展动力不足
    (二)鄂尔多斯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公共文化服务的刚性供给与弹性需求之间存在矛盾
        2.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不充分
        3.公众的文化需求反馈机制不健全
        4.文艺精品创作创新不足
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地方经验及启示
    (一)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地方典型经验
        1.“文化上海云”: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的在线互动式供给
        2.“街角文艺”:哈尔滨道里区文化服务的特色参与式供给
        3.“文化有约”:嘉兴市公共文化服务的订单引领式供给
        4.“十分钟文化圈”:惠州市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供给
    (二)对鄂尔多斯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启示
        1.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创作要坚持特色化和精品化
        2.智慧平台建设是公共文化服务精准化供给的关键
        3.建立以人民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
        4.构建“三元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主体结构
五、鄂尔多斯市公共文化服务精准化供给的对策建议
    (一)以数字化平台建设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公众参与
        1.构建综合性、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2.完善公共图书馆“你选书、我买单”系统
    (二)以多元供给结构保障公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选择权利
        1.鼓励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2.确保多元供给主体间的权责分配与利益共享
    (三)以需求为导向提高地方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针对性
        1.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及运营水平
        2.增加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
    (四)以人才队伍建设为着力点保障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质量
        1.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员队伍的培养机制
        2.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员队伍的保障机制
    (五)以绩效考核为手段倒逼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效率的改善
        1.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绩效与财政资金考核机制
        2.运用绩效考核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利用效率
    (六)以均等化为目标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共建共享
        1.持续推进乌兰牧骑等流动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
        2.确保公共文化服务在城乡之间的均衡投入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乡村振兴背景下商丘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国内外研究简要评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四节 创新点与不足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阐述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乡村振兴战略
        二、公共文化服务
        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第二节 相关研究理论基础
        一、公共产品理论
        二、公共治理理论
        三、新公共服务理论
    第三节 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新要求及重要意义
        一、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新要求
        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 商丘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现状及成效
    第一节 商丘市的概况
    第二节 商丘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现状
        一、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主体
        三、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内容
        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方式
    第三节 商丘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成效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标准化
        二、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有效
        三、不断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
第三章 商丘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商丘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文化服务供需仍有脱节
        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资金投入较低
        三、文化服务人才培养不足
        四、文化供给主体之间缺乏联动
    第二节 商丘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公共文化服务需求表达欠缺
        二、资金投入机制不健全
        三、人才选拔留用机制不完善
        四、供给运行机制不健全
        五、政府思想重视程度不高
第四章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国外经验和启示
    第一节 国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经验
        一、美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经验
        二、日本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经验
        三、法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经验
    第二节 国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经验对国内的启示
        一、注重政府全面履行其文化服务供给职能
        二、多元主体参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三、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制
        四、因地制宜地提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五、重视构建运转协调的供给运行机制
第五章 改进商丘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健全农村公共文化需求表达机制
        一、强化农民需求表达意识
        二、建立“以需定供”的供给机制
        三、注重需求与引导监管相结合
    第二节 改善公共文化供给资金投入环境
        一、确保财政投入持续增长
        二、拓宽公共文化供给筹资渠道
        三、完善资金投入的财政政策建议
    第三节 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一、确保服务人员的配置到位
        二、重视服务能力的培养与开发
        三、完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
    第四节 完善多主体供给机制
        一、转变政府职能,变“指挥者”为“合作者”
        二、引入市场机制,激发市场供给活力
        三、支持社会文化组织,汇聚民间供给力量
        四、鼓励农民参与,增强个人供给意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9)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二、关于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学术回顾
        (一)国内关于改革开放以来乡村文化建设的研究状况
        (二)国外关于改革开放以来乡村文化建设的研究状况
    三、研究重点、难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与存在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存在不足
第一章 乡村文化与乡村文化建设
    第一节 乡村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一、乡村文化的内涵
        二、乡村文化的特征
    第二节 乡村文化的价值与乡村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乡村文化的价值
        二、乡村文化建设的意义
        三、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必然性
第二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逻辑起点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历史传统
        一、瑞金时期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开启
        二、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发展
        三、新中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定位
        四、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深化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文化建设理论的思想基础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文化建设理论的逻辑体系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文化建设理论的科学品质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现实背景
        一、乡村经济基础的优化
        二、乡村基层政治的发展
        三、乡村思想文化的多元
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实践进程
        一、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
        二、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发展阶段
        三、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微观镜像——历时性视角下的L村
        一、改革开放后到党的十六大的文化建设(1978-2002)
        二、新世纪初期的文化建设(2002-2012)
        三、新时代的文化建设(2012 年至今)
第四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效果审视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农民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高
        二、农民科学文化素质逐步增强
        三、公共文化治理体系初步构建
        四、乡村文化制度建设日渐完善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乡村文化城市化倾向明显
        二、乡村公共文化发展不充分
        三、多元价值取向普遍存在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面临挑战的原因分析
        一、乡村经济社会变迁的影响
        二、基层政府选择性治理的影响
        三、文化全球化的影响
第五章 新时代乡村振兴中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推进图式
    第一节 新时代乡村振兴中乡村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
        一、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基本特点
        二、乡村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的逻辑耦合
        三、乡村振兴中乡村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新时代乡村振兴中乡村文化建设的方法论
        一、乡村物质文化建设的方法创新
        二、乡村制度文化建设的方法创新
        三、乡村精神文化建设的方法创新
    第三节 新时代乡村振兴中乡村文化建设的具体路径
        一、建构乡村主流价值,培育乡村核心价值观
        二、建立乡村文化自信,增强乡村文化认同
        三、发展乡村公共文化,丰富民众文化选择
        四、传承乡村非物质文化,留存优秀文化基因
        五、优化乡村教育结构,营造乡村文化发展氛围
        六、重塑乡村现代文化,彰显乡村文化时代魅力
    第四节 新时代乡村振兴中乡村文化建设的经验借鉴
        一、传统中国乡村文化建设的经验启示
        二、近代中国乡村文化建设的经验启示
        三、国外乡村文化建设的经验启示
    第五节 新时代乡村振兴中乡村文化建设的保障体系
        一、发展乡村经济,夯实乡村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
        二、增强政治引领,明晰乡村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
        三、重视乡村民众,激活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力量
结束语: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的一个整体性框架
参考文献
附录 :L村文化建设情况调查问卷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组织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由和意义
    二、选题的研究现状
    三、论文框架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难点和可能的创新点
第一章 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一般理论分析
    第一节 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相关概念
        一、组织力
        二、政党组织力
        三、中国共产党组织力
        四、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第二节 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构成
        一、政治领导力
        二、经济发展力
        三、文化繁荣力
        四、社会治理力
        五、自身建设力
    第三节 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影响因素
        一、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党组织内部因素
        二、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党组织外部因素
第二章 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力的历史经验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力的主要经验
        一、通过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提升组织力
        二、通过维护农民的物质利益提升组织力
        三、通过加强政权建设提升组织力
        四、通过建立群众组织提升组织力
        五、通过发动群众运动提升组织力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期间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力的主要经验
        一、通过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提升组织力
        二、通过构建全能型政治体制提升组织力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力的主要经验
        一、通过加强自身建设提升组织力
        二、通过加强政治建设提升组织力
        三、通过发展农村经济提升组织力
        四、通过繁荣农村文化提升组织力
        五、通过领导农村治理提升组织力
第三章 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一节 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面临的党组织外部问题
        一、领导农村政治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发展农村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繁荣农村文化方面存在的问题
        四、治理农村社会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面临的党组织内部问题
        一、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组织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组织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
        四、组织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突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不断提高政治领导力
        一、发挥政治引领作用,保证农村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二、牢记政治使命责任,不忘以人民为中心的建党初心
        三、强化政治担当意识,始终成为农村各项事业的主心骨
        四、增强政治工作本领,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五、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
    第二节 突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经济功能,不断提高经济发展力
        一、因地制宜制定农业政策,为本地找到一条合适的发展路子
        二、合理整合农村分散资源,集中统一提供公共品保障
        三、积极培育农民合作社组织,带领农户共同发展致富
        四、大力恢复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加村集体收入
        五、积极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生力军
    第三节 突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文化功能,不断提高文化繁荣力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加强农村精神文化建设
        二、以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为导向,不断加强农村物质文化建设
        三、以打造文化生力军为目标,不断加强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第四节 突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治理功能,不断提高社会治理力
        一、在优化治理单元中提升组织力
        二、在理顺主体关系中提升组织力
    第五节 突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功能,不断提高自身建设力
        一、推进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不断适应农村社会发展的新需求
        二、优化农村党组织内部环境,不断提高党组织自身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三、加强农村党组织队伍建设,不断造就一支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生力军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四、送书下乡是方向理应坚持(论文参考文献)

  • [1]彰显年鉴时代性,记录好重大题材[J]. 林浩. 中国年鉴研究, 2021(03)
  • [2]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的农家书屋功能优化研究 ——以内丘县为例[D]. 和娜娜. 河北农业大学, 2021(05)
  • [3]构建中国特色的公共图书馆治理制度体系[J]. 肖希明,石庆功.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20(05)
  • [4]农家书屋政策执行梗阻的生成逻辑与对策分析[D]. 张龙. 湖北大学, 2020
  • [5]T市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杨雅欣. 西安石油大学, 2020(10)
  • [6]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研究 ——以山西省洪洞县Y村为例[D]. 师云锦. 中北大学, 2020(09)
  • [7]鄂尔多斯市公共文化服务精准化供给研究[D]. 王茹慧.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8]乡村振兴背景下商丘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研究[D]. 苗文倩.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8)
  • [9]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乡村文化建设研究[D]. 张世定. 兰州大学, 2019(02)
  • [10]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组织力研究[D]. 张克兵.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1)

标签:;  ;  ;  ;  ;  

送书下乡是应该坚持的方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