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性代数簡介(續II)(论文文献综述)
李超[1](2013)在《桩、墙配置形式对基础沉降分布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论文根据在均布荷载作用下,均质地基的沉降曲线呈中间大边缘小态势,在完全弹性半空间条件下,中心点位置沉降为外围角点沉降的2倍的理论,试图通过调节基础下部桩式地基处理配置、墙式地基处理配置等形式,改变地基土的刚性分布以实现不均匀沉降控制,实现调平设计,确保建筑结构物的长期使用性能。论文分别从模型试验和数值分析角度,对不同桩式地基处理配置、墙式地基处理配置复合地基在控制总体沉降和不均匀沉降的作用效果和增强体与土的共同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不同桩式地基处理配置模型试验中,将同一组的桩体按中间桩体最长、边缘桩体最短,从中间到边缘桩体长度递减的梯形布置原则,建立了4组不同桩式配置模型试验方案和1组对比的无桩体配置模型试验方案。与不同桩式地基处理配置模型试验相对应,在墙式地基处理配置模型试验中,墙体同样按梯形递减布置原则,也进行了4组模型试验。不同桩体地基处理深度配置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在土中埋入桩体后,模型地基的总体沉降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不同桩体组合对于控制基础的总体沉降和不均匀沉降的效果差异较大。在桩体总长度一致的情况下,适当加大基础中心部附近桩体深度(刚性加大),对于控制基础不均匀沉降更有效。在墙式地基处理配置模型试验中,地基土在墙体包围之下的承载力提升很多,控制基础总沉降和不均匀沉降的效果明显。但单独利用外围墙对土体进行加固处理效果不明显,在外围墙体之内加入竖向增强体则对基础控制沉降和不均匀沉降能力有很大提高,将墙式增强体也按照梯形形式,由内向外深度逐步减小的布置原则,在控制基础不均匀沉降上的效果更为显著。在试验结果的曲线中可以看出墙体虽然在加载过程中出现裂纹,但仍具工作性,沉降曲线无明显拐点。在此基础上,论文根据模型试验方案建立了相应的二维桩式地基处理配置有限元模型,对不同桩式地基处理配置复合地基进行了数值分析。数值分析的结果也验证了合理调整桩体长度配置对于调整地基刚性分布、控制不均匀沉降具有实用性,数值分析结果同时说明中间桩体对于控制不均匀沉降尤为重要。模型试验与数值分析结果都表明,通过调整桩体深度和墙体组合的形式,调节地基刚性分布可实现不均匀沉降控制,实现调平设计。
毛晓文[2](2014)在《基于模糊PID控制和在线检测技术的绿茶杀青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现阶段的杀青设备基本以半手工、半机械化为主,不能够完全满足茶叶杀青的工艺要求,很难在杀青过程中控制适当的工艺参数,杀青作业的稳定性不高,抑制了茶叶品质的进一步提升。模糊PID控制具有灵活性、适用性强和精度高等优点,可以完成对被控对象精确控制,在农产品加工控制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水分在线检测技术可以实现在加工过程中对产品水分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反馈加工产品的信息,对于在线调整工艺参数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将绿茶杀青自动控制系统为研究重点,以模糊PID控制技术和水分在线检测技术为核心,重点探寻了绿茶杀青自动系统如何解决杀青效果稳定性的问题,为自动化智能化生产优质绿茶提供了参考。本文首先介绍了绿茶杀青自动控制系统的整体结构,研究了系统整体自动化控制方案,对控制原理和控制方式进行分析,论证了系统在控制杀青作业稳定的理论合理性。利用Simulink仿真工具箱对模糊PID控制器对杀青叶含水率的控制效果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模糊PID控制方法时,系统的稳定时间合理,超调量低,稳定误差小,验证了稳定杀青在控制上可行性;利用IR3000 Configuration软件对近红外水分仪进行参数标定,用标定后的水分仪对不同状态下鲜叶进行检测,实验表明,近红外水分仪含水率检测灵敏度和稳定性均可胜任对杀青叶含水率检测的要求。介绍了组成自动控制系统所采用的杀青机械组成的执行结构的工作原理,在分析稳定杀青自动控制系统对硬件要求的基础上,对控制回路和驱动机构进行了硬件实现。并利用绿茶杀青自动控制系统对春茶、夏茶和秋茶进行杀青试验,对杀青叶含水率进行控制分析和感官评定,对茶叶品质成分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设计合理,运行良好,系统在不同控制方式下均能够实现自动运行,杀青作业稳定,茶叶杀青效果良好。
王舸[3](2014)在《基于相似关系的抠图算法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抠图技术是在图像中提取前景图层以及对应不透明度信息的技术。通过该技术,可以方便地提取出输入图像的前景图层,然后完美地将其整合到任意的背景环境中,生成高质量的合成图像。因此,该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到数字内容编辑与制作行业中。本文在系统研究和总结了现有主流抠图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基于采样与基于相似关系相结合的抠图算法,取得了较好的抠图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将抠图算法应用到解决3DTV系统中的深度图优化问题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的主要成果包括:(1)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判决准则的谱抠图抠图组件的聚合方案。根据谱抠图算法,计算输入图像的抠图组件,并且根据输入Trimap计算得到图像空间的前后景概率分布函数。然后使用贝叶斯判决准则,根据每个抠图组件的先验概率与后验概率的计算,对抠图组件的前后景组件进行聚类,改进了谱抠图使用的最小截算法的前后景反转等问题。(2)提出一种基于采样与基于相似关系相结合的抠图算法,将基于采样的思路融入到基于相似关系构建的能量函数框架中,并且重新设计了采样代价函数与特征向量,达到了较好的抠图效果。(3)提出将抠图算法的算法内核(谱分割与Trimap)应用到深度图后处理优化问题中,并且针对性地提出Quadmap的概念,针对立体匹配的原理,将深度图像进行区域划分,并专门为遮挡造成的错误区域进行单独的指定,在实时系统的图像序列上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
郝鈵新[4](1962)在《线性代数簡介(續II)》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6.特征向量及特征根既然n维空間的同一个线性变換在不同的基底下可以有不同的矩陣与它对应,因此在研究线性变換时,我們自然希望适当地选择一組基底,使得所給的綫性变换的矩陣具有尽可能簡单的形式。
二、线性代数簡介(續II)(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线性代数簡介(續II)(论文提纲范文)
(1)桩、墙配置形式对基础沉降分布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复合地基 |
1.2.1 复合地基概述 |
1.2.2 复合地基发展概况 |
1.2.3 复合地基作用机理 |
1.2.4 复合地基的发展方向 |
1.3 调节地基刚性分布控制不均匀沉降研究 |
1.4 数值分析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
1.4.1 数值分析简介 |
1.4.2 有限单元法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模型试验及方案简介 |
2.1 引言 |
2.2 模型试验目的 |
2.3 试验基本原理 |
2.3.1 相似性准则 |
2.3.2 试验基本过程 |
2.4 试验装备及仪器 |
2.4.1 试验仪器 |
2.4.2 加载方案及数据采集系统 |
2.5 试验准备工作及步骤 |
2.5.1 模型材料的选取 |
2.5.2 模型桩体的制作 |
2.5.3 墙体构件的制作 |
2.6 试验方案 |
2.6.1 桩式地基处理配置试验方案 |
2.6.2 墙式地基处理配置试验方案 |
2.7 试验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三章 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
3.1 引言 |
3.2 桩式地基处理配置模型试验现象分析 |
3.3 桩式地基处理配置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
3.4 墙式地基处理配置模型试验现象分析 |
3.5 墙式地基处理配置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二维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 |
4.1 简介 |
4.2 本构关系选取 |
4.2.1 线弹性体本构模型 |
4.2.2 Mohr-Coulomb本构模型 |
4.3 ABAQUS分析流程 |
4.4 ABAQUS建模过程中若干问题 |
4.4.1 地应力平衡 |
4.4.2 接触问题的处理 |
4.5 数值解析模型方案 |
4.6 二维模型建立 |
4.7 二维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
4.7.1 砂土模型分析 |
4.7.2 桩式地基处理配置模型结果分析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基于模糊PID控制和在线检测技术的绿茶杀青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茶叶杀青简介 |
1.2 茶叶杀青机械发展现状 |
1.3 滚筒式茶叶杀青机介绍 |
1.3.1 滚筒式茶叶杀青机结构 |
1.3.2 滚筒式茶叶杀青机加热方式 |
1.4 杀青设备的性能与生产稳定性关联 |
1.5 茶叶杀青技术研究现状 |
1.6 自动控制技术 |
1.6.1 自动控制技术发展简介 |
1.6.2 PID控制原理及应用 |
1.6.3 模糊控制原理及发展 |
1.6.4 模糊PID控制研究的意义 |
1.7 农产品水分在线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
2 引言 |
2.1 研究背景 |
2.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3 研究内容 |
3 绿茶杀青自动控制系统结构及控制方案 |
3.1 系统杀青原理分析 |
3.2 自动控制系统结构设计 |
3.3 绿茶杀青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案研究 |
3.3.1 系统启动控制方案 |
3.3.2 鲜叶输送带转速控制方案 |
3.3.3 杀青机滚筒旋转速度控制方案 |
3.3.4 出料输送带控制方案 |
3.3.5 杀青温度控制方案 |
3.4 绿茶杀青自动控制系统整体自动化控制原理的研究与分析 |
3.5 绿茶杀青自动控制系统控制方式研究 |
4 绿茶杀青水分自动化控制主要技术的研究 |
4.1 自动化模糊PID控制 |
4.1.1 模糊PID控制器结构 |
4.1.2 杀青叶含水率控制系统仿真 |
4.2 杀青温度控制 |
4.2.1 主要工作参数 |
4.2.2 温度控制研究 |
4.3 水分在线检测装置 |
4.3.1 近红外水分仪配置软件 |
4.3.2 近红外水分仪参数标定 |
4.3.3 近红外水分仪检测茶鲜叶水分实验 |
5 绿茶杀青自动控制系统机械组成 |
5.1 茶叶斜式输送机 |
5.2 传动结构 |
5.3 电加热滚筒杀青机 |
5.4 平式皮带输送机 |
5.5 输送带调节阀门 |
6 绿茶杀青自动控制系统的硬件实现 |
6.1 系统硬件组成 |
6.2 控制回路硬件 |
6.2.1 PLC的选择 |
6.2.2 模拟量模块的选择 |
6.2.3 通讯协议 |
6.2.4 触控面板 |
6.3 驱动硬件 |
7 绿茶杀青自动控制系统应用研究 |
7.1 试验设计 |
7.1.1 样品处理 |
7.1.2 杀青试验 |
7.1.3 品质成分测定 |
7.2 结果与分析 |
7.2.1 单输出自动控制实验 |
7.2.2 全输出自动控制试验 |
8 讨论 |
8.1 杀青自动控制系统杀青稳定性的讨论 |
8.2 水分在线检测效果的影响因素的讨论 |
8.3 对杀青自动控制系统控制方式的讨论 |
8.4 对杀青自动控制系统抗干扰性讨论 |
8.5 对杀青自动控制系统适用性的讨论 |
9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基于相似关系的抠图算法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抠图技术研究现状 |
1.3 抠图算法在3DTV系统中的应用 |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
1.4.1 主要研究工作 |
1.4.2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章 一种采用贝叶斯路线的谱抠图抠图组件的聚合方案 |
2.1 谱抠图的基本原理 |
2.2 谱抠图存在的问题 |
2.3 贝叶斯聚合方案 |
2.3.1 贝叶斯定理与贝叶斯准则 |
2.3.2 贝叶斯方案详述 |
2.4 实验结果与讨论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采样和相似关系的强化抠图算法 |
3.1 算法设计思路 |
3.2 基于采样和基于相似关系相结合的强化抠图算法 |
3.2.1 强化抠图算法的采样原理(基于采样部分) |
3.2.2 强化抠图算法相似关系原理(基于相似关系部分)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图像像素相似关系的深度图优化后处理算法 |
4.1 立体匹配算法的基本原理和缺陷 |
4.2 利用彩色图引导深度图的优化后处理算法 |
4.2.1 双层深度图后处理优化算法方案 |
4.2.2 多层深度图后处理优化算法方案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学术成果 |
教育经历 |
参与项目 |
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参考文献 |
四、线性代数簡介(續II)(论文参考文献)
- [1]桩、墙配置形式对基础沉降分布影响研究[D]. 李超. 沈阳建筑大学, 2013(05)
- [2]基于模糊PID控制和在线检测技术的绿茶杀青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 毛晓文. 安徽农业大学, 2014(04)
- [3]基于相似关系的抠图算法及应用研究[D]. 王舸. 浙江大学, 2014(06)
- [4]线性代数簡介(續II)[J]. 郝鈵新. 数学通报, 196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