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电器的电源电压和保护

家用电器的电源电压和保护

一、供电电压与家用电器保护(论文文献综述)

杨丹萍,叶林,赵永宁,陈政,何桂雄[1](2014)在《住宅直流微网供电技术研究现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分布式能源发电容量的不断增长,分布式能源并网带来的电能质量和电能损耗问题日益严重,在配电网中采用直流配电可有效缓解这一问题。近年来由于电力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交直流变流器、DC/DC换流器的工作效率和额定容量大幅提升,降低了直流供电系统的网络损耗。同时,家用电器对直流电源的兼容性亦不断提高,住宅直流供电技术将成为未来的研究和发展趋势。总结了国内外对住宅直流供电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了住宅直流微网的优势和可行性,提出了1个典型的住宅直流微网系统模型,分析了在构建该模型过程中涉及到的电压等级的确定、供电组网模式的选择、系统的控制与保护设备等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参考解决方案,并对住宅直流供电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展望。

孙媛媛,张凌菡,谢香敏,冯照飞,王姗姗[2](2019)在《基于谐波耦合主导分量模型的居民负荷集合性谐波评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居民用电比例的逐年升高,家用电器产生的谐波越来越不容忽视,对居民负荷用电谐波特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提出基于实测数据建立各电器负荷的谐波耦合主导分量模型,该模型可考虑不同供电电压条件下负荷的谐波产生特性以及多谐波源负荷之间的叠加与分散效应。然后,综合考虑影响我国居民用电的各因素,引入修正系数和影响因子,确定各电器的开通概率与持续时间,建立适合我国民用负荷特点的用电行为学模型。利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法,结合各负荷的电气模型与行为学模型,采用自下而上分层建模的思路,提出居民负荷的集合性谐波评估方法,可预测居民单户、多户以及区域负荷用电的谐波情况。最后,通过仿真算例与实测数据对比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准确度和适用性。

李玉鹏[3](2013)在《用于家用电器的无线供电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本文研究一种稳定性好、可靠性高、负载兼容能力强和效率高的家用电器无线供电解决方案,实现多种家用电器设备在通用能量发射模块上安全可靠地获取能量。综合考虑传输功率和效率的实际需求,围绕具有恒频恒流恒压特性的谐振网络参数设计、效率优化和相关保护电路等关键技术问题展开研究,以提升无线供电装置效率,维持高可靠性并保持较高的负载兼容性,最终形成较为系统的家用电器无线供电技术方案。论文的主要工作及贡献:①基于频闪映射建模和周期不动点理论,分析了系统工作频率、原边谐振电流、负载输出电压与负载的关系;并对工作频率、谐振电流和输出电压相对于负载恒定的约束条件进行研究;提出一种谐振网络参数的综合设计方法,使得系统在所设计的负载条件(包括负载大小和互感耦合值)内,能自然实现系统工作频率、原边谐振电流以及负载输出电压均近似恒定。该方法可不加额外辅助开关电路就可同时实现恒频恒流恒压,以及多个负载拾取端共用一个能量发射模块,具有较强的负载兼容性并保持较低的EMI和较高的稳定性。②针对用于家电的无线供电模块轻载下效率低的问题,对用于家电的无线供电模块的主要损耗进行了分析,推导出系统的效率模型;基于此效率模型和所设计的在线电容阵列,通过检测逆变器注入电流,提出了基于分段频率动态跟踪法的效率优化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能实现用于家电的无线供电模块在所设计的负载范围内高效率与高稳定性运行。③对开关管保护和缓冲电路、过压保护电路、过流保护电路、空载保护电路和过温保护电路等无线供电系统保护电路进行了详细分析。从而保证无线供电模块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

甘宁[4](2020)在《某配电网技术改造设计》文中提出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单位和居民生活用电负荷日益增长、电能需求不断增大,而对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居民小区配电网直接影响小区居民日常生产生活的用电质量,它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技术改造就显得十分的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配电网技术改造的背景意义、特点、国内外配电网研究现状以及配电网技术改造设计流程;然后以某配电网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类型居民小区的配电网现状和用电负荷等情况展开了实地调查和理论分析;分析出该区域附近110k V、10k V配电网情况,以某配电网的技术改造设计为研究内容,对该小区目前的供配电系统运行情况进行深入剖析和科学研判,总结归纳出小区配电网目前存在的电源点单一、线路损耗过大、户均配变容量不足、设备老化严重、用电成本过高和用电安全存在风险等问题;随后对区域110k V、10k V配电网电源点情况展开分析,结合该地未来配电网的发展方向和技术改造设计项目的施工难易程度、可实施性等因素考虑,分析对比,择优考虑,选取相应较佳的建设方案,很好的实现了减少小区故障停电次数、缩短故障停电时间、降低小区居民用电成本和线路设备损耗,提高了小区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与安全用电服务水平。最后,对该配电网在技术改造设计前后的成效进行了对比分析和总结,说明了该配电网技术改造设计在项目建设方面的实际可行性和效益,并对配电网和供配电系统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马钊,赵志刚,孙媛媛,李亚辉,李可军[5](2019)在《新一代低压直流供用电系统关键技术及发展展望》文中认为针对当今社会能源变革现状及电力系统发展新趋势,探索了新一代低压直流供用电系统的主要特征、典型应用场景、关键技术及未来研究方向。分析了现代社会的能源变革特点及电力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指出了发、储、用一体化的新一代低压直流供用电系统的发展需求;分析了新一代低压直流供用电系统的主要特征和典型应用场景,介绍了低压直流供用电系统的电压等级、国际标准及国内外示范工程的进展情况;分析了低压直流供用电系统的关键技术并展望了低压直流供用电系统的发展趋势。最后,对新一代低压直流供用电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建议。

赵志刚,唐文强,张雪芬,蒋世用,袁金荣,南树功[6](2019)在《直流电器及家居直流供用电系统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推动对家用电器安全、节能、智能、精细控制等各方面发展,同时,新能源光伏、储能不断向民用领域延伸,对新能源就近高效利用、电器与新能源的无缝连接以及电网接入友好等诉求日益凸显。通过研究家用电器工作原理及应用场景特征,分析了家用电器技术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阐述了分布式新能源与电器设备逐步向直流化过度的趋势。以此为基础提出一种高低压分区的家居安全用电系统设计思路及未来家居供用电系统设计方案,搭建了一套采用直流方式组织光伏、储能、直流负载及能源管理装置构成的家居直流供用电系统,论证了家庭直流安全、高效供用电系统应用的可行性。

高川峻[7](2020)在《居民区低压直流配电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全球变暖与能源枯竭使得分布式电源和新能源产品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和发展,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力系统用户侧的直流负荷数量上升,这些变化让人们重新关注起直流配电系统,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居民区低压直流配电系统,利用PSCAD软件针对居民区的特点主要分三个部分进行了研究:(1)首先根据居民区的整体情况研究了居民区直流配电系统的整体结构:电压等级、接线方式、组成单元、关键设备器件等,最终确定了10kV、750V和400V的电压等级和对称单极性分层式的母线结构,并采用了光伏电池、蓄电池、电动汽车充电桩和交直流负荷作为主要负荷;(2)然后利用仿真研究居民区直流配电系统各部分的控制方案:各主要单元的控制方案设计、整体模型搭建、进行了在正常运行、光伏发电条件改变和负荷波动这三种不同工况下的仿真,证明了该系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3)最后对居民区直流配电系统的保护方案进行了探索:各故障类型的分析与建模计算、电容中点接地方式研究与仿真、继电保护方案设计与仿真、用户侧接地保护分析,可知在以上保护方案下,系统具备一定的可靠性,随着直流断路器和故障限流器等保护装置的成熟,其故障保护将会得到更多发展以适应居民区的配电要求。

江道灼,郑欢[8](2012)在《直流配电网研究现状与展望》文中认为相较交流配电网,直流配电网具有供电容量大、线路损耗小、电能质量好、无需无功补偿,以及适于各类电源和负载接入等优点。较为详细地论述了直流配电(相对交流配电)的特点、优势及其网络的整体概念,提出了直流配电网的拓扑结构,总结了直流配电网在规划设计、调度控制、继电保护及关键设备等方面的研究情况,最后指出了直流配电网优化调度、故障诊断与定位、直流断路器等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潘明[9](2020)在《“断零”解析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从"断零"机理分析,证明是故障点在供电端的三相电路故障,法定职责方是供电部门,只能供电端防护,用电端防护是徒劳的,现行标准措施存在错误。研究了"断零"防护新方案,并提出对策与修订建议。

袁建华[10](2011)在《分布式光伏发电微电网供能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以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主的新能源大规模应用具有可持续性,逐步发展成为化石能源的主要替代能源。光伏发电技术是有效利用太阳能的主要方式之一,具有许多优点而得以广泛应用,出现了众多容量、规模和运行方式各异的光伏发电系统,按与公共电网的相互关系,分为独立型和并网型两大类。独立型系统与公共电网没有任何联系,主要安装在无电和公共电网覆盖薄弱地区,用于满足人们的基本电能需求,可靠性低;并网型光伏发电系统一般安装在城市或农村村落等容易获得公共电网支撑的地区,克服了光伏电池出力不稳等缺点,提高了系统供电可靠性。近年来,在环境保护和能源危机频发双重压力下,并网型光伏发电系统得到较快发展并成为当今光伏发电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其典型应用之一有在中心城镇实施的光伏屋顶和分布式光伏发电微电网。分布式发电和微电网技术的提出和应用,适用于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地域分散的特点,充分利用了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紧靠本地负荷中心和无污染的优点。光伏发电微电网内多光伏电源之间、光伏电源与储能装置之间的协同供电,克服了光伏电源出力不稳的缺点。光伏电源具有直流电源特性,传统交流供电方式需要并网逆变器连接电源与电网,效率低,成本高。采用光伏电源直接直流供电模式能提高电能综合利用效率,降低系统成本;直流微电网可以通过直流变换电路简单高效地接纳分布式光伏电源,以及高效率地为本地直流负荷提供电能。本文以分布式光伏发电微电网供能系统的高效应用为出发点,结合光伏电源、储能装置和负荷的供、用电特性,研究了独立型光伏发电系统和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系统的新型控制策略,分布式光伏发电直流型微电网拓扑结构与控制策略以及分布式光伏发电交直流型微电网控制策略,基于中心城镇办公楼宇供电特点,建设了一套分布式光伏发电微电网实验平台,可获得微电网运营时的实际数据,验证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直流微电网简单高效接纳分布式光伏电源,以及为直流负荷高效率提供电能。论文所做主要工作如下:(1)提出了一种对光伏电源实施最大功率追踪的新方法。在直流微电网中,光伏直流变换电路输出电压可保持稳定。本文据此提出了一种把直流变换电路占空比和光伏电池电流一起作为输入变量来实施最大功率追踪的方法。(2)提出独立型光伏发电系统统一能量控制策略。基于能量平衡原理,根据母线电压变化,实现光伏电池输出、蓄电池充放电和负荷供电的统一控制,实现了对光伏电源功率的平滑控制,省略了传统控制下的工作模式转换。(3)提出了一种分布式光伏发电直流型微电网拓扑结构及其控制策略。微电网内光伏电池阵列因地制宜分布式配置;设置电压较低的直流分支母线,既方便光伏电池阵列高效接入,又方便供电电压等级不高的直流负荷获取电能;设置高压直流主母线联接各供电单元和储能装置,便于较远距离交换电能时降低电路损耗。(4)提出了一种可应用于分布式光伏电源和光伏发电微电网并网发电的两级三相并网逆变器无直流链电压传感器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在不降低逆变器整体性能的基础上,取消了直流链电压传感器及其相关电路。(5)在上述两级并网逆变器无直流链电压传感器控制策略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可应用于分布式光伏电源的直流侧无电压传感器的两级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在上述两级并网逆变器无直流链电压传感器控制策略保持直流链电压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取消了分布式光伏电源并网系统直流侧所有电压传感器及其相关电路。(6)在分布式光伏发电交直流型微电网中,根据交直流型微电网和分布式光伏电源特点,提出一种交流微电网离网模式下逆变器并联控制策略。(7)设计并开发了一套分布式光伏发电微电网实验平台。在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和微电网仿真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办公楼宇供电现状及特点,建立了一套含光伏电源、储能装置、本地交流和直流负荷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微电网实验平台,通过实验获取微电网运行数据,来研究和验证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和微电网控制策略等。理论分析、仿真及实验数据表明:相对传统光伏发电系统,本文研究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能简化硬件配置,提高系统供电可靠性,降低系统建设和维护成本;提出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微电网拓扑结构和控制策略能简单高效接纳光伏电源,高效率地为本地负荷提供电能,确保系统稳定可靠运行。

二、供电电压与家用电器保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供电电压与家用电器保护(论文提纲范文)

(1)住宅直流微网供电技术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住宅直流微网技术可行性分析
    2.1 直流用电技术可行性
    2.2 直流微网供电可行性
        2.2.1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成熟
        2.2.2 DC/DC换流技术的发展
    2.3 直流微网供电技术的优势
3 住宅直流微网供电系统模型的建立
    3.1 用户负荷特性
    3.2 住宅直流微网电压等级的确定
    3.3 住宅直流微网组网模式与能源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3.3.1 住宅直流微网组网模式研究
        3.3.2 住宅直流微网能源管理
        3.3.3 直流母线电压控制
    3.4 住宅低压直流配电系统的保护设备
4 结论与展望

(3)用于家用电器的无线供电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2 用于家电的无线供电模块
        1.2.1 用于家电的无线供电模块的基本原理
        1.2.2 用于家电的无线供电模块的关键技术
    1.3 用于家电的无线供电模块研究现状
        1.3.1 ICPT 技术研究现状
        1.3.2 用于家电的无线供电系统研究现状
        1.3.3 用于家电的无线供电模块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
    1.4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内容及目的
        1.4.2 论文研究意义
    1.5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
    1.6 本章小结
2 用于家电的无线供电模块的拓扑选择
    2.1 引言
    2.2 无线供电模块拓扑选型与设计
        2.2.1 逆变电路拓扑的选型与设计
        2.2.2 谐振网络拓扑的选型与设计
        2.2.3 其他选型与设计
    2.3 本章小结
3 具有恒频恒流恒压特性的无线供电模块参数设计
    3.1 引言
    3.2 频闪映射建模方法介绍
        3.2.1 频闪映射与周期不动点
        3.2.2 频闪映射建模过程
    3.3 基于频闪映射方法的 ICPT 系统建模过程
    3.4 恒频恒流恒压边界约束条件
        3.4.1 恒频边界约束条件
        3.4.2 恒流边界约束条件
        3.4.3 恒压边界约束条件
        3.4.4 恒频恒流恒压边界约束条件
    3.5 具有恒频恒流恒压特性的参数设计流程
    3.6 互感耦合值变化时的频率稳定性设计
    3.7 仿真和实验验证
        3.7.1 仿真验证
        3.7.2 实验验证
    3.8 本章小结
4 基于分段频率动态跟踪法的效率优化控制策略
    4.1 引言
    4.2 ICPT系统损耗分析
        4.2.1 开关管的开关损耗和导通损耗
        4.2.2 原副边谐振网络损耗
    4.3 效率模型
    4.4 效率优化策略
    4.5 负载功率等级检测
    4.6 效率优化控制策略的实现
        4.6.1 原边电容阵列
        4.6.2 副边电容的设计
        4.6.3 注入电流的检测
        4.6.4 启动频率
        4.6.5 控制过程
        4.6.6 工作流程
    4.7 效率优化控制实验验证
        4.7.1 实验电路和参数
        4.7.2 不加效率优化控制策略
        4.7.3 加效率优化控制策略
        4.7.4 讨论
    4.8 本章小结
5 用于家电的无线供电模块的保护电路设计
    5.1 引言
    5.2 开关管保护和缓冲电路
    5.3 过压保护电路
    5.4 过流保护电路
    5.5 空载保护电路
    5.6 过温保护电路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工作总结
    6.2 论文主要创新点
    6.3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承担或参与的科研项目目录
    C.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奖励和荣誉

(4)某配电网技术改造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配电网技术改造的背景与意义
    1.2 配电网技术改造概述
        1.2.1 配电网技术改造设计定义
        1.2.2 配电网的分类
        1.2.3 配电网技术改造设计的特点
    1.3 配电网技术改造设计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配电网技术改造设计的流程
    1.5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不同类型居民小区特点及其供配电系统分析
    2.1 居民小区类型及其特点分析
    2.2 供配电系统相关概述
        2.2.1 供配电系统技术改造设计要求
        2.2.2 供配电系统技术改造设计的主要任务
    2.3 居民小区的供配电系统分析
        2.3.1 供电方式
        2.3.2 负荷的分级与供电要求
        2.3.3 不同类型居民小区的供配电系统分析
        2.3.4 负荷计算
        2.3.5 无功补偿
        2.3.6 自备应急电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某配电网10KV外线及低压配电技术改造设计
    3.1 总述
        3.1.1 设计依据
        3.1.2 设计范围
    3.2 供电现状
        3.2.1 总体情况
        3.2.2 各生活小区供电现状
        3.2.3 主要存在的问题
    3.3 设计年份和地区气象地质条件
        3.3.1 设计年份与地区地质交通条件
        3.3.2 地区气象条件
    3.4 10KV线路技术改造设计与建设方案
        3.4.1 新华路片区
        3.4.2 河西片区
        3.4.3 其他片区
    3.5 10/0.4KV配电设计方案
        3.5.1 小区变电所形式及位置选择
        3.5.2 高、低压侧供电方式
        3.5.3 系统配电及继电保护概述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技术改造设计方案中主要电气设备、导体选择
    4.1 主要技术原则
    4.2 短路电流计算与设备稳定性校验
        4.2.1 10kV配电工程短路电流计算
        4.2.2 10kV配电工程设备校验
    4.3 主要电气设备选择
        4.3.1 环网柜/环网箱
        4.3.2 预装式箱变
        4.3.3 柱上台区变压器
        4.3.4 导体选择
    4.4 各小区台区建设规模
    4.5 防雷与接地设计
        4.5.1 雷电的分类及危害
        4.5.2 小区防雷与接地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技术改造后的成效分析
    5.1 供电可靠性分析
        5.1.1 供电可靠性分析结果
        5.1.2 技术改造设计成效
    5.2 线路、设备损耗分析
        5.2.1 线路损耗分析
        5.2.2 变压器损耗分析
        5.2.3 技术改造设计成效及经济性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5)新一代低压直流供用电系统关键技术及发展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LVDC供用电系统的发展需求
2 新一代LVDC供用电系统的特征分析及典型应用场景
    2.1 特征分析
        1)发、储、用一体化的全直流生态供用电系统
        2)交流电源支撑的LVDC供用电系统
    2.2 典型应用场景
        1)数据中心
        2)直流建筑
        3)智能家居
        4)电动汽车
    2.3 与传统LVDC供用电系统的区别
    2.4 LVDC供用电系统电压等级
    2.5 直流供用电系统典型示范工程
3 直流供用电系统国际标准
4 新一代LVDC供用电系统的关键技术
    4.1 规划设计
    4.2 运行控制
    4.3 安全保护
    4.4 故障检测与隔离
        4.4.1 故障检测与定位
        4.4.2 故障隔离
    4.5 建模仿真
    4.6 储能技术
    4.7 电力电子技术
    4.8 关键设备
5 发展趋势与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5.1 发展趋势
        5.1.1 新一代LVDC供用电系统的发展趋势
        5.1.2 新一代LVDC供用电的市场与发展
    5.2 研究方向思考及展望
6 结语

(6)直流电器及家居直流供用电系统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家用电器的演变及直流化
    1.1家用电器的演变
    1.2电器直流化分析
    1.3典型电器直流化实施
2家居直流系统思考与设计
    2.1直流用电安全性
    2.2多电压等级的安全家居直流用电
3本质安全的家居直流系统
    3.1光伏空调及家居直流系统设计
    3.2家居直流供用电系统实现
4总结与展望

(7)居民区低压直流配电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各章节安排
2 居民区低压直流配电系统的结构
    2.1 电压等级
    2.2 母线结构的选择
    2.3 配电系统主要组成部分
    2.4 居民区负载
    2.5 常用关键器件
    2.6 本章小结
3 控制方案的建模及稳定性仿真
    3.1 控制方案基本要求
    3.2 PSCAD仿真模型及控制系统的搭建
    3.3 居民区低压直流配电系统稳定性仿真
    3.4 本章小结
4 保护方案及故障仿真
    4.1 低压直流系统故障分析
    4.2 变换器直流侧电容中点接地
    4.3 继电保护方案
    4.4 用户侧接地保护
    4.5 本章小结
5 总结和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直流配电网研究现状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直流配电网特点与优势
    1.1 直流配电的供电容量 (供电半径)
    1.2 直流配电网的电能质量
    1.3 直流配电网的线路损耗
    1.4 直流配电网的能量传输效率
    1.5 直流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1.6 节能降耗及直流配电到户的可行性
    1.7 直流配电网便于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等接入
2 直流配电网拓扑结构
3 直流配电网关键技术
    3.1 直流配电网规划与设计
        1) 直流配电网的接地方式
        2) 直流配电网电压等级的选择
        3) 直流配电网储能设备优化布点及容量配置
    3.2 直流配电网的调度与控制
        1) 直流配电网的调度方案
        2) 直流配电网的协调控制策略
    3.3 直流配电网的安全运行与保护
    3.4 直流配电网关键设备研制
4 结语

(9)“断零”解析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断零”故障机理分析
    1.1 单相电路“断零”不会产生过、欠电压
    1.2 “断零”一定是三相电路故障
    1.3 住宅“断零”故障点通常位于供电端
    1.4 事故电压将在正常、过电压和欠电压之间无序波动
    1.5 过电压与欠电压是同生共灭相伴发生的
2 质证分析
    2.1 现行条文措施防护原理不成立
    2.2 保护无效
    2.3 自恢复有害
        2.3.1 自恢复违反安全规则
        2.3.2 自恢复非常危险
        2.3.3 设置自恢复缺乏原理和规范依据
        2.3.4 自恢复功能产生一系列副作用
        (1) 使事故判查排除更困难。
        (2) 可能引起电压震荡。
3 规范应用情况
    3.1 规范得到普遍执行
    3.2 未见有效防护案例
    3.3 造成安全隐患
    3.4 误导电器制造行业
    3.5 造成巨大浪费
4 “断零”防护对策研究
    4.1 有必要重新评估风险
        4.1.1 国情变化
        4.1.2 必要性讨论
        4.1.3 风险调查
        (1) 故障发生率事实上大幅度下降。
        (2) 建议组织事故征集和现行措施执行效果调查。
        (3) 应注重费效比。
        4.1.4 应科学确定判断标准
    4.2 GB、IEC和供电规范均未设置“断零”保护
    4.3 设置范围建议
        4.3.1 建议取消在新建住宅设置“断零”保护的规定
        4.3.2 建议在“断零”高风险区域增加设置“断零”保护的规定
    4.4 “断零”防护措施研究
        4.4.1 保护必然要设置在三相电路上
        4.4.2 最末一级分相配电箱是“断零”保护的最佳设置点
        4.4.3 “断零”保护具体方案
    4.5 脱离供电部门单独实施“断零”保护明显不妥
        4.5.1 住宅“断零”的法定责任主体是供电部门
        4.5.2 “断零”保护只有设置在供电端才有效
        4.5.3 有必要与供电部门统一认识
        4.5.4 有必要与供电部门协调联动
    4.6 有必要适当调整OUPA的制造标准
5 “断零”规范条文的具体修订处理建议
    5.1 取消新建住宅设置“断零”保护措施
    5.2 部分建筑增设“断零”保护措施
    5.3 新建住宅设置保护
    5.4 对现行规范和既有建筑的处置
6 结 语

(10)分布式光伏发电微电网供能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分布式光伏发电微电网供能系统现状
        1.2.1 光伏发电现状及前景
        1.2.2 电能供应发展历史及直流供电的意义
        1.2.3 微电网技术发展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第2章 分布式光伏发电微电网建模及仿真基础
    2.1 光伏电池建模及仿真
        2.1.1 光伏电池工作原理
        2.1.2 硅光伏电池等效电路和输出特性
        2.1.3 光伏电池的分类及硅光伏电池在MATLAB下的仿真模型
    2.2 光伏发电系统常用DC/DC电路仿真
        2.2.1 光伏发电系统常用DC/DC电路分类及应用
        2.2.2 光伏发电系统常用DC/DC电路仿真
    2.3 光伏电源模块控制及仿真
        2.3.1 光伏电源模块
        2.3.2 光伏电源常用MPPT方法
        2.3.3 直流微电网中光伏电源实施MPPT的新方法
        2.3.4 仿真验证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独立型光伏发电系统统一能量控制策略
    3.1 独立型光伏发电系统背景及意义
        3.1.1 便携式光伏电源
        3.1.2 独立型光伏发电系统及其作用
        3.1.3 独立型光伏发电系统应用现状
    3.2 典型独立型光伏发电系统及工作原理
        3.2.1 光伏水泵
        3.2.2 户用光伏发电系统
        3.2.3 扬水与照明综合光伏发电系统
        3.2.4 含互补电源光伏发电系统
    3.3 独立型光伏发电系统统一能量控制策略
        3.3.1 独立型光伏发电系统能量流动差异
        3.3.2 统一能量控制策略
    3.4 统一能量控制策略下光伏电源最优工作点追踪
    3.5 仿真验证
    3.6 小结
第4章 分布式光伏发电直流型微电网及其控制策略
    4.1 光伏发电直流微电网背景及意义
        4.1.1 直流微电网存在的客观要求
        4.1.2 直流微电网应用现状
        4.1.3 直流微电网供电特点
    4.2 含光伏发电直流型微电网
        4.2.1 楼宇光伏发电现状及采用直流供电的节电效果
        4.2.2 楼宇直流型微电网
    4.3 分布式光伏发电直流型微电网及其控制策略
        4.3.1 分布式光伏发电直流型微电网拓扑结构
        4.3.2 分布式光伏发电直流型微电网工作原理
    4.4 仿真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分布式光伏发电微电网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
    5.1 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的研究现状
        5.1.1 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概况
        5.1.2 两级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传统控制策略
    5.2 两级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无直流链电压传感器控制策略
        5.2.1 两级单相并网逆变器无直流链电压传感器控制策略
        5.2.2 两级三相并网逆变器无直流链电压传感器控制策略
    5.3 两级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直流侧无电压传感器控制策略
        5.3.1 两级单相并网逆变器直流侧无电压传感器控制策略
        5.3.2 两级三相并网逆变器直流侧无电压传感器控制策略
        5.3.3 两级并网逆变器直流侧无电压传感器MPPT改进控制策略
    5.4 仿真验证
        5.4.1 两级三相并网逆变器无直流链电压传感器控制策略
        5.4.2 两级并网逆变器直流侧无电压传感器及MPPT改进控制策略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分布式光伏发电交直流型微电网及其控制策略
    6.1 交流微电网逆变器并联常用控制策略
    6.2 分布式交直流型微电网常用拓扑结构
    6.3 分布式交直流型微电网工作原理
    6.4 分布式光伏发电交直流型微电网
        6.4.1 分布式光伏发电交直流型微电网拓扑
        6.4.2 直流微电网工作原理
        6.4.3 并网模式下交流微电网工作原理
        6.4.4 离网模式下交流微电网工作原理
    6.5 仿真验证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光伏发电微电网供能系统实验平台
    7.1 光伏发电微电网实验平台的设计
    7.2 光伏发电微电网实验平台的建立
        7.2.1 光伏电池阵列、各种交直流负荷和储能装置的配置
        7.2.2 实验平台各种变换电路及控制器制作
    7.3 实验平台用于无逆流光伏发电直流型微电网研究及可行性验证
        7.3.1 无逆流光伏发电直流型微电网拓扑结构
        7.3.2 无逆流光伏发电直流型微电网控制策略
        7.3.3 无逆流光伏发电直流微电网实验平台验证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供电电压与家用电器保护(论文参考文献)

  • [1]住宅直流微网供电技术研究现状[J]. 杨丹萍,叶林,赵永宁,陈政,何桂雄. 电力建设, 2014(11)
  • [2]基于谐波耦合主导分量模型的居民负荷集合性谐波评估[J]. 孙媛媛,张凌菡,谢香敏,冯照飞,王姗姗.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9(16)
  • [3]用于家用电器的无线供电关键技术研究[D]. 李玉鹏. 重庆大学, 2013(03)
  • [4]某配电网技术改造设计[D]. 甘宁. 湖南工业大学, 2020(02)
  • [5]新一代低压直流供用电系统关键技术及发展展望[J]. 马钊,赵志刚,孙媛媛,李亚辉,李可军.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9(23)
  • [6]直流电器及家居直流供用电系统研究与应用[J]. 赵志刚,唐文强,张雪芬,蒋世用,袁金荣,南树功. 制冷, 2019(03)
  • [7]居民区低压直流配电关键技术研究[D]. 高川峻.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8]直流配电网研究现状与展望[J]. 江道灼,郑欢.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2(08)
  • [9]“断零”解析与对策研究[J]. 潘明. 现代建筑电气, 2020(06)
  • [10]分布式光伏发电微电网供能系统研究[D]. 袁建华. 山东大学, 2011(06)

标签:;  ;  ;  ;  ;  

家用电器的电源电压和保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