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1984年高考理科数学试卷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彭靓[1](2020)在《高考数学试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是对高中数学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等的规定,是高考数学命题的依据,高考数学试卷是否比较好地落实了课程标准对相应知识的要求是高考数学试卷是否合理且高效的重要方面。因此,对高考数学试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所谓一致性即是指“两种事物之间相匹配或是吻合的程度”,具体到本文的研究来说,指的是高考数学试卷与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匹配程度。本文围绕“高考数学试卷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一致性程度如何?”这一核心问题进行研究,具体地说,包括如下系列问题:第一,怎样将韦伯一致性分析模式本土化并对课程标准和高考数学试卷进行编码?第二,2017-2019年高考数学全国Ⅰ卷(理科卷)和浙江卷分别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程度如何?全国Ⅰ卷(理科卷)与浙江卷之间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程度存在怎样的差异?第三,这六套试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情况对于高考数学命题、高中数学教学、高中数学普通试卷命题各有何启示?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分四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是第一章绪论部分,这部分首先介绍了研究的缘起和问题的提出,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意义,界定了一致性、数学课程标准的概念,通过文献综述分析了当前对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高考数学试卷”、“高考数学试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分析”的研究情况,对本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以及统计分析法进行了介绍,并阐明了本文的研究思路。论文综合运用了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以及统计分析法,通过文献研究法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并使用文本分析法对《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以及六套高考数学试卷进行分析形成编码,最后使用统计分析法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第二部分是文章的第二章,这部分对韦伯一致性分析模式、SEC一致性分析模式、Achieve一致性分析模式三种常用的一致性分析模式的理论进行了介绍,并对它们的应用情况以及特点进行了分析。SEC模式分析的维度比较单一,Achieve模式只是定性分析,韦伯模式分析的维度比较全面且是定量分析,因此本研究将基于韦伯一致性分析模式来对高考数学试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进行分析。第三部分是文章的第三章,该章节介绍了本研究的研究设计,基于韦伯一致性分析模式介绍了如何对课程标准和高考数学试卷进行编码,形成编码表,对数据整理方法以及一致性标准进行了说明,设计了数据统计的表格,并以某年的试卷为例展示了研究数据的统计以及初步分析的过程,从知识种类一致性、知识深度一致性、知识广度一致性、知识分布平衡度一致性、总体一致性五个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第四部分是文章的第四章,这一部分从总体一致性、各领域一致性两个方面对2017-2019年高考数学全国Ⅰ卷(理科卷)和浙江卷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得到的结果是高考数学全国Ⅰ卷(理科卷)知识深度和知识分布平衡度两个维度一致性最好,知识广度一致性最差,浙江卷知识分布平衡度维度一致性最好,知识广度维度一致性最差。第五部分是文章的第五章,这一章节对研究得出的结论进行了归纳,对高考数学命题、高中数学教学、高中普通数学试卷命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并对研究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反思。研究得出了三条结论:一是“高考数学试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总体不太好,主要需要提升知识种类和知识广度方面的一致性”,二是“浙江卷知识深度一致性不够好,需适当降低高考数学文理合卷后试题考查的知识深度”,三是“高考数学考查的知识种类和广度较为集中,高中数学教学和普通试卷命题需避免过于聚焦高考重点考查的知识”。
唐琴[2](2018)在《高考数学试题内容与形式研究 ——基于1978-2017年全国卷(理科)高考数学试题的分析》文中提出自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已有四十年,在这期间高考一直在变革。2014年拉开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帷幕,到2017年迎来高考改革的新纪元,此次改革的一大特点是文理不分科,这对高考数学试题的命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通过研究四十年来高考数学试题的内容与形式,得出其四十年来的特点及其变化的原因并对新高考数学试题的命题及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提出参考性建议。为了更好的研究四十年来我国高考数学试题的变化情况,本文选取1978-2017年的全国卷(理科)高考数学试题,再根据统计学的方法选取1978年、1982年、1986年、1990年、1994 年、1998 年、2002 年、2006 年、2010 年、2014 年、2017 年这十一年的全国卷(理科)高考数学试题作为本文的样本试题。本文将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研究:第一,总结1978-2017年四十年来我国高考数学试题的发展历史。第二,描述并分析样本高考数学试题的形式结构的情况,主要从试题的分值、题型、题量三方面切入。第三,描述并分析样本高考数学试题的内容结构情况,主要从试题知识结构与试题综合难度两方面切入。试题知识结构主要从试题知识块总量以及试题知识的覆盖面两方面进行描述与分析,而试题综合难度主要根据鲍建生教授建立的数学试题综合难度理论中相关的五个难度因素:探究、背景、运算、推理以及知识含量。在描述与分析试题综合难度主要两方面切入,一是从宏观角度,即对样本高考数学试题从上述五个难度因素进行描述与分析;一是从微观角度,即对样本高考数学试题的三种类型试题依据上述五个难度因素进行描述与分析。第四,描述并分析2017年沪、浙新高考数学试题与样本2017年全国卷的情况,主要从试题知识结构与试题综合难度两方面切入。最后,通过总结上述的内容共发现高考数学试题的主要特点有四个,引起高考数学试题变化的主要因素有三个,2017年新高考数学试题有三个主要特点有三个。并对新高考数学的命题提出了四条建议以及对“新”高中数学教师教学提出了三条建议。
彭华东[3](2018)在《课改前后高考数学全国卷的比较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1978年至2017年的40套高考数学理科全国卷和新课标卷为研究对象,以2003年高中课程改革为时间节点,将40套高考数学试卷划为课改前、后两部分。以1978年至2006年的理工农医类高考数学全国卷为课改前的研究对象,以2007年至2017年的高考数学理科新课标全国卷为课改后的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反向工程法以及试题综合难度分析模型,对课改前后高考数学试卷的卷面结构、试卷考查的数学能力及试卷的综合难度进行分析和比较,探寻高考数学试卷的发展历程,发现高考数学试卷的演变轨迹。研究发现,课改前是高考数学试卷命制的探索时期,高考数学试卷的不断调整、变化几乎贯穿了整个课改前时期,不管是试卷的题型种类还是试卷的题量,以及考查的知识内容、数学能力及试题难度都在不断地调整和变化,以期达到一种科学合理的理想状态。课改前高考数学试卷的题型经历了由简到繁、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的变化过程。高考恢复初期高考数学试卷只有解答题和证明题两种题型,题型种类单一;1983年高考数学试卷中开始出现选择题,随后便不断地进行数量和分值的调整,并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最后趋于稳定;1984年高考数学试卷中开始出现“填空题”(直接写结果题),1989年填空题的概念才正式进入高考数学试卷,但填空题的数量和分值整体占比较少,状态一直较为稳定,未出现较大的波动;解答题数量及分值自出现以来状态相对较为稳定,基本处于5道题左右,最后稳定于6道题;证明题自1978年出现至1996年间,数量及分值一直处于波动下降的趋势,1997年纯证明题退出高考试卷,嵌套在解答题中进行考查。课改后高考数学试卷的卷面结构十分稳定,历年高考数学试卷的题型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分值都高度的统一,试卷的结构已形成标准模板。课改前高考数学试卷主要考查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求解能力等三大数学能力,其中运算求解能力是核心。课改后高考数学试卷主要考查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等七大数学能力,运算求解能力依然是考查的核心能力。课改后高考数学试卷对学生的数学能力要求更高。整体而言,课改前高考数学试卷的解答题相比课改后的更难计算、更难推理,课改前高考数学试卷解答题的整卷综合难度要高于课改后。
潘郑晗啸[4](2020)在《高三学生解数学选择题思维过程的错误诊断与对策研究 ——以甘肃省某县一中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根据前人的研究结果及自身教学经验,选取某县第一中学部分高三学生共计338人为研究对象,对学生解数学选择题的思维过程进行研究,提出了如下三个研究问题。高三学生解数学选择题思维过程存在哪些错误?有哪些错误原因?应对错误的策略有哪些?之所以研究学生解数学选择题思维过程的错误以及应对策略,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解数学选择题时能有更好的表现,同时也为数学教育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本研究主要通过文献法、测试法、访谈法,在修正预调研缺陷的基础之上展开正式调研,让受测学生限时完成一份仅含12道数学选择题的测试卷,并要求学生保留解题痕迹或草稿;然后采用访谈法,有选择地与学生进行访谈。通过测试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解数学选择题的思维过程进行诊断,发现学生在解选择题的思维过程中存在如下三类错误:知识性错误、策略性错误以及疏忽性错误,这些错误的具体成因分别为不理解知识点、解题策略不恰当和状态不佳。通过研究发现,上述的三类错误不一定直接导致学生最终答案错误,学生有可能通过“歪打正着”等方式选对答案,但是学生最终的错误成因均可归结为上述三个方面。在学生出现的所有思维过程错误中,知识性错误所占比例最大,圆锥曲线与方程、函数与导数、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依次为学生现存问题最多的三个知识点。基于此,提出如下对策:(1)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弥补因不理解知识点而暴露出的漏洞;(2)教师对于一道题的讲解应为学生提供多种角度思考的空间,由学生选取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去解题,以此实现一题多解取最优解的目的;(3)对于状态不佳的学生,需要学生、家长与教师的共同努力,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制定方案,培养学生谨慎的品质。
刘霄[5](2021)在《高考立体几何试题结构与内容的演变 ——以1978-2020年全国卷(理科)试题为例》文中认为高考作为高中学生数学学业中最重要的终结性评价,是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对学业质量进行考核评价。高考数学试题可以检验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学核心素养的达成效果,分析高考试题可以帮助教师把握好教学的广度与深度,推动数学课程改革,也可以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共同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立体几何试题可以集中考察学生直观想象、逻辑推理与数学运算的数学核心素养,因此成为高考全国卷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恢复高考以来1978至2020年共计43年的全国卷(理科数学)中立体几何试题,探析其结构与内容两个方面的变化情况:将立体几何试题结构研究分为题型、题量、分值与比例三个方面;将立体几何试题内容研究分为考核知识点、阅读量、图形模型、综合难度四个方面。通过对相关具体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和分析,得到以下研究结论。高考数学立体几何试题结构演变情况:1.考核的题型多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其中在选择题中考核最多,填空题中考核较少,解答题中考核比较稳定,特别是试卷中每年都考核解答题。2.历年考核题量呈稳定波动的趋势,不同年份题量均值为3.42,考核频率较高。3.整卷考核分值由变化较大逐渐趋于稳定,整卷考核比例呈稳定波动,不同年份试卷中立体几何试题考核分值均值与比例均值分别为22.14与16%,考核比重较大。高考数学立体几何试题内容演变情况:1.重点考核知识点保持稳定,与其它部分知识交汇点较少。2.阅读量通过字符数来进行说明,所有试题的平均字符数为63,各题型平均字符数差距较小,阅读量相对均衡,立体几何试题注重对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与图形语言三者之间转化能力的考核。3.考核图形模型时一般会直接给出抽象化的数学图形模型,与实物模型结合较少,其中锥体出现频率最高。4.根据综合难度系数模型得到:不同年份综合难度系数均值为14.37,对于数学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考核较稳定;多借助于图形拓展思维空间,解决计算或证明问题;逐步注重立体几何综合性问题的考察,探索性问题设置较少。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教学建议:立足教材,注重空间平行与垂直关系的转化;立足基础,掌握立体几何试题通性通法;立足课堂,注重直观感知与思辨论证;发展素养,循序渐进地安排推理训练。在命题中应设置多元化试题情境,增设开放性问题并避免单一命题方式,在知识交汇处挖掘更多结合点。希望本文的研究会对课堂教学、试题命制提供一些帮助。
高雅岚[6](2018)在《江苏高考试题综合难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考作为选拔人才的大规模考试,一直是教育研究的重点.江苏高考在经历了几次改革后,从2008年新课改至今,在命题形式上趋于稳定.要想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数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科,因此科学的评价江苏高考数学试卷对于引导中学教学和考生的自主复习尤为重要.本文利用学者鲍建生的综合难度模型,从探究水平、背景水平、运算水平、推理水平、知识含量五个难度因素出发,在填空题和解答题两个方面分别研究了2013—2017这5年的江苏高考试题,得到以下结论:(1)从填空题来看,江苏高考数学试卷注重运算水平,其次是推理水平,探究水平和知识含量的难度系数相近,背景水平较低.2013—2017这5年填空题在综合难度模型的五个难度因素上差异不大,没有明显的难度差异,较为稳定.(2)从解答题来看,江苏高考数学试卷运算水平和推理水平相比较而言处于较高的层次,知识含量略次之,背景水平较低,且5年解答题在综合难度模型的五个因素上差异不大,也没有显著的难度差异,比较稳定.(3)从填空题与解答题的对比上看,解答题在运算水平、推理水平、探究水平、知识含量这四个难度因素上所处的层次均高于填空题在这四个难度因素上的总体层次,无论是填空题还是解答题在背景水平这一难度因素上表现均不理想.基于研究结果,给考生的自主复习出谋划策,为高中教学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夏莲[7](2014)在《课程标准下数学高考命题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数学高考是反映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窗口。数学高考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是否真正从知识、能力和个性品质这三个方面测查了学生,是否实现了良好的选拔功能,是否对中学数学教学有正确的导向作用,这些问题都需要对高考命题进行深入分析和客观评价。因此,对数学高考试题命题的研究就是非常必要的,并且具有现实的意义。该项研究主要探讨三个问题:第一,通过文献研究梳理数学高考命题的历史发展。第二,通过对数学高考命题的调查研究、文献分析和理论探讨,提出数学高考试卷命制的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第三,以案例研究为基础,对高中数学有效教学提出建议。这项研究将以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教育测量理论、学习风格理论和有效教学理论为指导,分析、评价新课程标准出台以来数学高考全国卷,从考试说明、试题内容、题型特点等方面,总结数学高考命题的趋势。研究通过调查高考对高中数学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影响,了解高中数学教学,尤其是高三数学教学的现状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寻提高高考教学有效性的方法。研究希望将高考试题的命题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探讨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的因素,促进数学新课程的有效实施。通过对近四年数学高考全国新课标理科卷的分析,得出数学高考试题呈现出如下特点:在知识点的考查上,重视对主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关注知识交汇点以及对新增内容的考查充分;在能力的考查上,重视核心思想和通性通法,重视应用意识以及突现几何直观。由此,也提出了高中数学教学的一些建议:专研数学课程标准,有效指导教学;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教法引领学法,促进学习方式改革;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高考与教学历来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高考命题与数学教学研究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在研究中仍然有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希望能够得到有关专家和一线教师的批评指正和建议。
刘思佳[8](2021)在《高考数学平面解析几何试题结构与内容的演变 ——以1978-2020年全国卷(理科)高考数学试题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平面解析几何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在中学数学教学及高考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研究平面解析几何高考试题结构与内容的变化,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本文以1978——2020年全国卷(理科)高考数学平面解析几何试题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以下三个问题:1.我国高考数学试题在平面解析几何的考查结构上是怎样发展的?2.我国高考数学试题在平面解析几何的考查内容上是怎样发展的?3.我国高考数学试题在平面解析几何部分的发展对教师教学有何种启示?我们的主要结果有以下几个方面:1.高考平面解析几何试题的结构逐渐趋于稳定。每年考查3-5道题,即2-4道客观题(选择题和填空题)和一道解答题。试题题量占总题量的比值在13.6%-22.7%之间变化,分值占卷面总分值的比重在14.7%-21.3%之间波动。2.平面解析几何选择题更加注重对圆锥曲线方程知识的考查,难度逐渐加大。1978-1999年、2000-2010年、2011-2020年选择题对圆锥曲线方程的考查分别占40.8%、31.8%、68.7%。此外,选择题在逻辑推理、数学运算与认知水平三个因素上,难度也稳定上升。3.平面解析几何填空题逐渐注重对线性规划问题的考查,知识的综合运用因素难度呈递减状态。2011-2020年,直线方程中线性规划问题成为填空题中的热点问题,考查了 54.6%。知识的综合运用因素三个时期难度呈现出递减的状态。4.平面解析几何解答题注重圆锥曲线综合问题的考查,难度变化不大。纵观三个时期,平面解析几何解答题都重视对圆锥曲线综合问题的考查,从难度来看,解答题在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知识点综合运用以及认知水平四个因素上的综合难度都呈现小幅度上升的趋势。5.平面解析几何试题不同时期的综合难度逐渐提高。试题对学生逻辑推理、数学运算、认知水平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但平面解析几何试题情境设置较为单一。通过对高考平面解析几何试题结构与内容的研究,结合中学数学教学现状,我们建议教师重视平面解析几何基本知识的教学;重视平面解析几何与其他知识的综合;重视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
唐盛昌[9](1985)在《对1984年高考理科数学试卷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1984年的理科高考数学试卷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强烈反响,应该如何正确评价这份试卷,从中得出哪些有益的信息,已经成为大家十分关注的问题,这对于今后高考与下一阶段中学数学教学也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对这个问题交换看法,协调认识是十分必要的。高考命题“必须符合高等院校选拔新生的要求,同时要有利于促进中学教学”。这一指导思想决定了高考试卷必须符合选拔性和指导性的原则。选拔性,即通过考题所体现的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能够正确测定考生对双基掌握的程度和灵活运用的水平,以利于从中选拔双基比较好、智能比较高的考生,供高校录取。指导性,即考题应有助于指导中学教学的改革方向,克服中学教学中存在的倾向性问
张小松[10](2017)在《数学高考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中、小学教育质量问题在世界各地引起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为此各国纷纷推行基于课程标准的基础教育改革,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更是突出了课程标准的重要地位,学业评价的主要方式——考试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也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截止2013年,除广西省以外,全国各地的高考数学理科试卷均根据课程标准来命题(广西2013、2014年使用全国高考大纲卷,2015年开始使用课标Ⅱ卷)。本文选取了2013-2016年的28份高考数学理科试卷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五类,借鉴SEC一致性理论研究了各类试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问题,得到各份试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系数,以及内容主题分布情况和认知水平考查情况。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2013-2016年的28份高考数学理科试卷必考部分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系数中,有23份试卷(约占82%)的一致性系数集中在0.500-0.649之间(越接近1一致性程度越高),选考部分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系数分布在0.400-0.800之间,没有明显的集中趋势;不同年份的试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程度整体上无显著差异;不同类别的试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程度差异较大。(2)2013-2016年高考数学理科试卷的内容主题分布情况与课程标准相比差异较大,一致性程度较低。20个内容主题中,仅“集合”、“平面向量”、“立体几何”、“计数原理”、“算法初步”和“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在试卷中的分布情况与课程标准的分布情况相当,另外14个内容主题在试卷中的分布情况与课程标准的分布差异较大。(3)2013-2016年高考数学理科试卷对认知水平的考查情况整体高于课程标准的认知要求。各类试卷的必考部分降低了对“了解”水平的考查力度,加强了对“掌握”水平的考查力度,对“理解”水平的考查力度与课程标准相当。各类试卷对选考部分的认知水平考查情况不稳定,与课程标准的差异较大。
二、对1984年高考理科数学试卷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1984年高考理科数学试卷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高考数学试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与问题的提出 |
一、研究的缘起 |
二、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三节 一致性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一致性 |
二、数学课程标准 |
第四节 已有研究的文献综述 |
一、关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的研究 |
二、关于高考数学试卷的研究 |
三、关于高考数学试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分析的研究 |
四、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
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三种常用的一致性分析模式 |
第一节 三种一致性分析模式的主要观点 |
一、韦伯一致性分析模式 |
二、SEC一致性分析模式 |
三、Achieve一致性分析模式 |
第二节 三种一致性分析模式的应用情况 |
一、应用于分析试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
二、应用于分析教学方案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
三、应用于分析教材习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
第三节 三种一致性分析模式的特点与差异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编码 |
一、对课程标准的编码 |
二、对高考数学试卷的编码 |
第二节 数据整理与统计方法设计 |
一、数据整理方法与一致性研究标准 |
二、数据统计表格设计 |
第三节 研究数据统计与初步分析示例 |
一、知识种类一致性情况 |
二、知识深度一致性情况 |
三、知识广度一致性情况 |
四、知识分布平衡度一致性情况 |
五、总体一致性情况 |
第四章 高考数学全国Ⅰ卷(理科卷)及浙江卷的一致性特征分析 |
第一节 2017-2019年高考数学全国Ⅰ卷(理科卷)的一致性特征分析 |
一、总体一致性特征分析 |
二、各领域一致性特征分析 |
第二节 2017-2019年高考数学浙江卷的一致性特征分析 |
一、总体一致性特征分析 |
二、各领域一致性特征分析 |
第三节 高考数学全国Ⅰ卷(理科卷)及浙江卷的一致性特征对比分析 |
一、总体一致性特征对比分析 |
二、各维度一致性特征对比分析 |
第五章 研究的结果、建议与结论 |
第一节 研究的结果 |
一、高考数学试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结果 |
二、全国Ⅰ卷(理科卷)及浙江卷的一致性对比结果 |
第二节 研究给出的建议 |
一、对高考数学命题的建议 |
二、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建议 |
三、对高中数学普通试卷命题的建议 |
第三节 研究结论与反思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课程标准编码表 |
附录2 高考数学试卷编码表 |
附录3 统计表 |
后记 |
(2)高考数学试题内容与形式研究 ——基于1978-2017年全国卷(理科)高考数学试题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意义与概念界定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一章 高考数学试题的发展历史 |
第一节 恢复-稳定时期(1977-1998) |
第二节 探索-改革时期(1999年至今) |
第二章 高考数学试题形式的研究 |
第一节 确定研究对象 |
第二节 试题形式结构的描述 |
一、分值 |
二、题型 |
三、题量 |
第三节 试题形式结构的分析 |
一、分值分析 |
二、题型分析 |
三、题量分析 |
第三章 高考数学试题内容的研究 |
第一节 试题知识结构的描述与分析 |
一、试题知识结构的描述 |
二、试题知识结构的分析 |
第二节 试题综合难度的描述与分析 |
一、试题综合难度的理论基础 |
二、试题综合难度的宏观描述 |
三、试题综合难度的微观描述 |
四、试题综合难度的分析 |
第四章 2017年沪、浙新高考数学试题内容与形式的研究 |
第一节 高考数学试题形式的研究 |
一、分值 |
二、题型 |
三、题量 |
第二节 高考数学试题内容的研究 |
一、试题知识结构的描述与分析 |
二、试题综合难度的描述与分析 |
第五章 总结与建议 |
第一节 总结 |
一、四十年来高考数学试题的特点 |
二、四十年来引起高考数学试题变化的因素 |
三、2017年沪、浙新高考数学试题的特点 |
第二节 建议 |
一、新高考数学卷的命制 |
二、“新”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 |
附录 |
表1 1978-2017年样本高考数学试题选择题:综合难度各因素的各层次水平的题量分布? |
表2 1978-2017年样本高考数学试题填空题:综合难度各因素的各层次水平的题量分布 |
表3 1978-2017年样本高考数学试题解答题:综合难度各因素的各层次水平的题量分布 |
表4 沪、浙新高考数学试题及全国新课标i高考数学试卷(理科):综合难度各因素的各层次水平的题量分布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课改前后高考数学全国卷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外研究 |
1.1.2 国内研究 |
1.2 研究意义 |
1.2.1 高中数学教学的需要 |
1.2.2 学生数学学习与高考数学考试的需要 |
1.2.3 高考数学试题命制的需要 |
2 文献综述 |
2.1 课改前高考数学试卷研究 |
2.2 课改后高考数学试卷研究 |
2.3 课改前后高考数学试卷的比较研究 |
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3.1 研究目标 |
3.2 研究内容 |
3.3 研究方法 |
4 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 |
4.1 课程标准对高中数学课程的阐述 |
4.2 考试大纲对高考数学试卷的要求 |
4.3 高中阶段数学思想方法 |
5 研究结果及分析讨论 |
5.1 课改前后高考数学试卷卷面结构的比较分析 |
5.1.1 课改前卷面总分值的分析 |
5.1.2 课改前卷面题型的分析、比较 |
5.1.3 课改前卷面各题型题量、分值的分析、比较 |
5.1.4 课改后卷面题型题量、分值的分析 |
5.1.5 课改前后高考数学试卷卷面分析、比较 |
5.2 课改前后高考数学试卷对学生能力考查的比较 |
5.2.1 课改前高考数学试卷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
5.2.2 课改后高考数学试卷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
5.2.3 两类试卷对学生能力考查的比较 |
5.3 课改前后高考数学试卷难度的分析比较 |
5.3.1 解答题出题背景、知识交叉、创新思维的比较 |
5.3.2 解答题求解运算、逻辑推理比较 |
5.3.3 解答题综合难度比较 |
6 结论与建议 |
6.1 高考数学试题的命制 |
6.2 高中数学教学、学习及备考 |
6.3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高三学生解数学选择题思维过程的错误诊断与对策研究 ——以甘肃省某县一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研究背景 |
1.数学高考的现实需要 |
2.数学选择题教学的现实需要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1.数学选择题 |
2.解选择题思维过程的诊断 |
(三)研究问题 |
(四)研究目的和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解题策略的研究 |
1.解题方法的研究 |
2.解题思维的研究 |
(二)数学选择题的研究 |
1.选择题题型的利弊研究 |
2.选择题的解题思维及技巧研究 |
(三)解数学题出错的研究 |
(四)数学试题难度研究 |
(五)文献述评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1.文献法 |
2.测试卷法 |
3.访谈法 |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
(一)解选择题思维过程错误的统计与诊断 |
1.解选择题思维过程错误的统计 |
2.解选择题思维过程错误的诊断 |
(二)解选择题思维过程错误成因的分析 |
1.知识性错误的成因分析 |
2.策略性错误的成因分析 |
3.疏忽性错误的成因分析 |
(三)应对错误的基本对策分析 |
五、研究结论与反思 |
(一)研究结论 |
1.解选择题思维过程的错误 |
2.解选择题思维过程错误的成因 |
3.应对错误的基本对策 |
(二)反思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预调研测试卷 |
附录B 预调研数据统计表 |
附录C 2017-2019年高考全国卷选择题难度值统计表 |
附录D 正式调研测试卷印刷效果图 |
附录E 正式调研测试卷 |
附录F 正式调研访谈提纲 |
(5)高考立体几何试题结构与内容的演变 ——以1978-2020年全国卷(理科)试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三节 概念界定 |
一、数学试卷 |
二、试题结构 |
三、试题内容 |
四、数学核心素养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高考数学试题的研究 |
一、高考数学试题的命题研究 |
二、高考数学试题的结构与内容研究 |
三、高考数学试题的比较研究 |
四、高考数学试题综合难度研究 |
第二节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试题的研究 |
第三节 文献综述小结 |
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过程 |
第一节 研究方法 |
一、比较研究法 |
二、统计分析法 |
第二节 研究过程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对象 |
四、研究思路 |
第四章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试题结构的演变 |
第一节 立体几何试题题型、题量演变 |
一、题型演变 |
二、题量演变 |
第二节 立体几何试题分值与比例演变 |
第五章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试题内容的演变 |
第一节 立体几何试题考核知识点演变 |
第二节 立体几何试题阅读量、图形模型演变 |
一、阅读量演变 |
二、图形模型演变 |
第三节 立体几何试题综合难度演变 |
一、综合难度研究设计 |
二、立体几何试题综合难度演变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高考数学立体几何试题结构演变情况 |
二、高考数学立体几何试题内容演变情况 |
第二节 研究建议与启示 |
一、对立体几何内容的教学建议 |
二、对立体几何内容的命题启示 |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江苏高考试题综合难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高考的历史沿革 |
2.2 江苏高考 |
2.3 试题难度评定 |
2.4 高考的功能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过程 |
3.2 研究方法 |
3.3 研究工具 |
3.3.1 江苏高考数学试卷难度评价框架 |
3.3.2 综合难度评价指标 |
第4章 2013-2017填空题综合难度 |
4.1 填空题综合难度分析 |
4.1.1 探究水平 |
4.1.2 背景水平 |
4.1.3 运算水平 |
4.1.4 推理水平 |
4.1.5 知识含量 |
4.1.6 综合难度 |
第5章 2013-2017解答题综合难度 |
5.1 近5年向量与三角函数解答题 |
5.1.1 知识含量 |
5.1.2 探究水平 |
5.1.3 运算水平 |
5.1.4 推理水平 |
5.1.5 背景水平 |
5.2 近5年立体几何解答题 |
5.2.1 知识含量 |
5.2.2 探究水平 |
5.2.3 运算水平 |
5.2.4 推理水平 |
5.2.5 背景水平 |
5.3 近5年应用题解答题 |
5.3.1 知识含量 |
5.3.2 探究水平 |
5.3.3 运算水平 |
5.3.4 推理水平 |
5.3.5 背景水平 |
5.4 近5年解析几何题 |
5.4.1 知识含量 |
5.4.2 探究水平 |
5.4.3 推理水平 |
5.4.4 运算水平 |
5.4.5 背景水平 |
5.5 近5年函数与导数解答题 |
5.5.1 知识含量 |
5.5.2 探究水平 |
5.5.3 运算水平 |
5.5.4 推理水平 |
5.5.5 背景水平 |
5.6 近5年数列综合解答题 |
5.6.1 知识含量 |
5.6.2 探究水平 |
5.6.3 推理水平 |
5.6.4 运算水平 |
5.6.5 背景水平 |
5.7 近5年解答题综合难度 |
第6章 小结 |
6.1 研究结论 |
6.2 江苏高考数学试卷命题趋势 |
6.3 建议 |
6.3.1 对高中教学的建议 |
6.3.2 对高考复习的建议 |
6.3.3 为高考改革广开言路 |
6.4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附录 2013 -2017江苏高考数学试卷 |
致谢 |
(7)课程标准下数学高考命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表目录 |
图目录 |
术语及符号说明 |
第1章 绪言 |
1.1 研究的背景 |
1.1.1 高考制度改革的需要 |
1.1.2 考试的内容与形式改革的需要 |
1.1.3 课程标准下数学高考命题发展的需要 |
1.2 核心概念界定 |
1.3 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
1.3.1 研究的内容 |
1.3.2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的思路 |
1.4.1 研究的计划 |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5 论文的结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文献收集途径 |
2.2 数学高考命题概论 |
2.2.1 数学高考形式的发展变化 |
2.2.2 数学高考内容的发展变化 |
2.3 数学高考命题已有研究的综述 |
2.3.1 数学高考命题的理论研究 |
2.3.2 数学高考命题的技术研究 |
2.3.3 数学高考命题的实证研究 |
2.4 研究评述 |
2.5 小结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的目的 |
3.2 研究工具的选取 |
3.2.1 教师问卷 |
3.2.2 教师访谈 |
3.2.3 对研究工具的说明 |
3.3 研究的理论基础 |
3.3.1 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 |
3.3.2 教育测量评价理论 |
3.3.3 学习风格理论 |
3.3.4 有效教学理论 |
3.4 研究的方法 |
3.5 研究的伦理 |
3.6 小结 |
第4章 数学高考命题的调查研究 |
4.1 调查目的 |
4.2 问卷设计的思路 |
4.3 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 |
4.3.1 调查样本的个人基本情况 |
4.3.2 处理数据 |
4.3.3 调查数据分析 |
4.4 调查的结论 |
4.5 小结 |
第5章 课程标准下数学高考试题研究 |
5.1 数学高考考试说明分析 |
5.1.1 数学高考考核目标与要求分析 |
5.1.2 数学高考考试范围与要求分析 |
5.2 数学高考内容分析 |
5.2.1 数学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的知识点分析 |
5.2.2 数学高考新课标全国卷的分值分析 |
5.3 数学高考试题题型变化 |
5.3.1 各类题型的特点及功能 |
5.3.2 历年题型比例对比分析 |
5.4 数学高考全国新课标卷的特点 |
5.4.1 数学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考查知识的特点 |
5.4.4 数学高考全国新课标卷考查能力的特点 |
5.5 小结 |
第6章 讨论一:对数学高考命题的讨论 |
6.1 数学高考的命题理论的探讨 |
6.1.1 数学高考命题的原则 |
6.1.2 数学高考试题的基本要求 |
6.1.3 数学高考的命题的基本程序 |
6.1.4 数学高考的命题的双向细目表举例 |
6.2 数学高考的命题趋势的探讨 |
6.2.1 数学高考命题的原则与理念 |
6.2.2 数学高考全国新课标卷的变化 |
6.2.3 数学高考全国新课标卷的命题趋势 |
6.3 数学高考试题命题若干建议 |
6.3.1 数学高考命题宏观建议 |
6.3.2 数学高考命题中观建议 |
6.3.3 数学高考命题微观建议 |
6.4 小结 |
第7章 讨论二:对高中数学教学的讨论 |
7.1 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7.2 高中数学教学案例与分析 |
7.2.1 反思借鉴案例 |
7.2.2 新授课案例 |
7.2.3 复习课案例 |
7.3 教学改革建议 |
7.3.1 专研数学课程标准,有效指导教学 |
7.3.2 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
7.3.3 教法引领学法,进行学习方式改革 |
7.3.4 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
7.4 数学高考复习建议 |
7.5 小结 |
第8章 结论与思考 |
8.1 研究的结论 |
8.2 可以继续研究的问题 |
8.3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数学高考调查问卷 |
附录 B 访谈提纲 |
附录 C 描述性统计量 |
附录 D 卡方检验 |
附录 E 部分数学课堂教学照片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8)高考数学平面解析几何试题结构与内容的演变 ——以1978-2020年全国卷(理科)高考数学试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目的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第二章 研究现状 |
第一节 对高考试题的研究 |
一、高考试题的比较研究 |
二、高考数学试题命题特点与趋势的研究 |
第二节 高中数学平面解析几何试题的相关研究 |
第三节 对已有文献的评价与分析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对象 |
第二节 研究问题 |
第三节 概念界定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四章 高考数学平面解析几何试题结构的研究 |
第一节 确定高考平面解析几何试题 |
第二节 高考平面解析几何试题结构的描述 |
一、选择题的描述 |
二、填空题的描述 |
三、解答题的描述 |
四、试题总体描述 |
第五章 高考数学平面解析几何试题内容的研究 |
第一节 高考平面解析几何试题不同题型考点的变化分析 |
一、平面解析几何选择题题号及考点分布的分析 |
二、平面解析几何填空题题号及考点的分布变化 |
三、平面解析几何解答题题号及考点的分布变化 |
第二节 高考平面解析几何试题综合难度的变化分析 |
一、综合难度理论基础 |
二、平面解析几何试题不同时期试题综合难度的变化 |
三、平面解析几何试题不同题型综合难度的变化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平面解析几何试题结构的变化 |
二、平面解析几何试题内容的变化 |
第二节 研究建议 |
一、重视平面解析几何基本知识的教学 |
二、重视平面解析几何与其他知识的综合 |
三、重视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 |
第三节 总结与反思 |
一、本文工作总结 |
二、研究存在不足 |
三、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表1 1978-2020年平面解析几何选择题题量与分值分布 |
表2 1978-2020年平面解析几何填空题题量与分值分布 |
表3 1978-2020年平面解析几何解答题题量与分值分布 |
表4 1978-2020年平面解析几何试题总题量与分值分布 |
表5 平面解析几何选择题的题号及考点分布 |
表6 平面解析几何填空题的题号及考点分布 |
表7 平面解析几何解答题的题号及考点分布 |
致谢 |
(10)数学高考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对象、目的、方法及步骤 |
1.2.1 研究对象 |
1.2.2 研究目的 |
1.2.3 研究方法 |
1.2.4 研究步骤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核心概念阐述 |
2.1.1 课程标准 |
2.1.2 高考数学理科试卷 |
2.1.3 一致性 |
2.2 一致性研究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
2.2.1 韦伯(Webb)模式 |
2.2.2 成功(Achieve)模式 |
2.2.3 实施课程调查(SEC)模式 |
2.2.4 三种一致性研究模式的比较 |
第三章 实施研究 |
3.1 二维分析框架的构建 |
3.1.1 帕特的内容主题、认知水平分类及分析框架简介 |
3.1.2 课程标准的主题、认知水平分类及分析框架 |
3.2 课程标准、试卷的编码及二维分析表的构成 |
3.2.1 编码的相关说明 |
3.2.2 课程标准、试卷的编码原则 |
3.2.3 课程标准、试卷的二维分析表 |
3.3 试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系数的计算 |
第四章 数据分析 |
4.1 样本试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整体分析 |
4.2 第一类试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分析 |
4.3 第二类试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分析 |
4.4 第三类试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分析 |
4.5 第四类试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分析 |
4.6 第五类试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分析 |
第五章 结论 |
5.1 总体一致性方面 |
5.2 内容主题分布方面 |
5.3 认知水平分布方面 |
第六章 建议与不足 |
6.1 关于高考数学理科试卷的命题建议 |
6.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课程标准的编码表 |
附录二 课程标准和各份试卷的二维分析表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对1984年高考理科数学试卷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高考数学试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D]. 彭靓.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2]高考数学试题内容与形式研究 ——基于1978-2017年全国卷(理科)高考数学试题的分析[D]. 唐琴. 厦门大学, 2018(07)
- [3]课改前后高考数学全国卷的比较研究[D]. 彭华东.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1)
- [4]高三学生解数学选择题思维过程的错误诊断与对策研究 ——以甘肃省某县一中为例[D]. 潘郑晗啸.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5]高考立体几何试题结构与内容的演变 ——以1978-2020年全国卷(理科)试题为例[D]. 刘霄. 中央民族大学, 2021(12)
- [6]江苏高考试题综合难度研究[D]. 高雅岚. 苏州大学, 2018(01)
- [7]课程标准下数学高考命题的研究[D]. 夏莲. 云南师范大学, 2014(03)
- [8]高考数学平面解析几何试题结构与内容的演变 ——以1978-2020年全国卷(理科)高考数学试题为例[D]. 刘思佳. 中央民族大学, 2021(12)
- [9]对1984年高考理科数学试卷的研究[J]. 唐盛昌. 数学教学, 1985(01)
- [10]数学高考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D]. 张小松. 青海师范大学, 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