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遥感地质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遥感地质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对遥感地质教学工作的一些想法(论文文献综述)

任君宇[1](2020)在《张库大道(内蒙古段)遥感考古调查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张库大道因连接张家口和库伦(今乌兰巴托)而得名,其向南延伸至湖北、福建,向北达恰克图、莫斯科,形成了跨越欧亚大陆,距离逾万里的“万里茶道”。万里茶道是草原丝绸之路衰落后连接欧亚大陆的又一重要陆上通道,对清朝至民国时期中蒙俄三地的交流和沟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万里茶道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保存有大量的历史遗迹和历史资料,是中蒙俄三国共有的、珍贵的文化遗产,是连通中俄的“世纪动脉”。作为一个拥有着重要文化、政治和经济价值的域跨多国的线性文化遗产,万里茶道正在积极申报加入世界文化遗产(简称“申遗”)。张库大道作为万里茶道在内蒙古境内的中路,是万里茶道在中国北方极具代表性的线路,其拥有张库官马大道即张家口驿站、张库商道、张库汽车路及张库邮政路四种不同功用的路线,是万里茶道进入蒙俄地区的重要中转站,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万里茶道的申遗、科研、遗产保护及沿线经济的开发等方面提供重要支持。目前学界对张库大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贸易往来、行商文化、兴衰变迁等方面,从考古学角度对张库大道的路线、沿线遗址点及沿线环境等进行调查和研究仍属空白。张库大道所涵盖区域十分广袤,整体面积将近6万平方公里,交通线路距离达一千多公里,而且所属区域地理环境复杂、人烟稀少,十分不利于对其进行田野考古调查,因而需采用遥感考古学的手段对该线路进行调查分析。遥感考古虽在我国出现较晚但发展迅速,现已广泛的应用到考古勘探和文物保护中。因其具有耗费时间和财力人力较少、调查范围广、对遗存破坏小、受自然环境影响小等特点,十分适用于对张库大道此类线性文化遗产进行调查研究及保护。本文根据对室内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并结合卫星遥感影像的解译和目视判读,确定了张库大道(内蒙古段)实地田野考古调查的区域和疑似遗址点,并依据在田野考古调查中采集的相关数据,绘制了张库大道路线图,进行了相关的空间GIS分析,进而解析张库大道线路的环境概况,同时通过田野考古调查和考古发掘,分析了张库大道沿线遗址的特点。本文主要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综述及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二部分介绍了遥感考古的起源、发展及理论基础,对国内遥感考古的研究成果和应用进行梳理。同时分析了线性遗产与万里茶道申遗的内在联系及线性遗产对遥感考古的需求,为张库大道进行遥感考古调查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第三部分介绍了张库大道暨万里茶道的形成背景,从交通线路的角度对张库大道的变迁和兴衰进行了详细论述,阐明了研究张库大道的重要历史作用和意义,论证了对其进行考古调查和研究的必要性。第四部分通过收集到的文献资料和地图资料的分析并结合现代研究成果,初步确定张库大道的调查范围和疑似遗址点。同时对该区域内的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地理环境进行概括,为之后的GIS空间分析提供相关的论证支持。第五部分运用ArcGIS软件对老地图中张库大道的台站路线和汽车道进行矢量化,确定卫星遥感影像的采集区域和目视判读疑似遗址点的标准,继而通过对Google Earth卫星影像的解译和目视判读,确定待调查的疑似遗址点,为田野考古调查提供数据支持。第六部分对疑似遗址点、拟调查区域和拟调查的重点村镇进行实地田野考古调查,并依据田野调查收集的资料,总结张库大道沿线遗址点的特点。同时以伊林驿站考古发掘为例,对目视判读疑似遗址点的标准和张库大道沿线遗址点的特点和环境进行验证。其后,依据田野调查中采集到的相关数据,绘制了张库大道路线图,并对张库大道进行水文、人口、坡度进行了GIS空间分析,继而解析张库大道沿线的地理环境和人口分布情况。第七部分对本文的观点进行了总结并对不足和以后的工作展望进行了陈述。

薛重生[2](1983)在《对遥感地质教学工作的一些想法》文中提出我国的遥感地质工作在经历了近十年的的普及、推广和探索研究后,目前正在从试验研究阶段向生产性运用阶段发展。为了加强我国的感遥地质工作,加速实现地质工作现代化的步伐,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我国遥感地质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为我国尽快地培养出适应现代科研生产需要的遥感地质人才。高等地质院校在当前的遥感地质工作中应成为遥感地质

王娅静[3](2021)在《遥感技术应用于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信息素养教育的提出和地理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地理教育越来越重视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学科中的应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中明确要求,“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营造直观、实时、生动的地理教学环境”、“通过探究有关自然或人文地理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和“重视问题式教学”,这些要求对地理教育事业和地理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积极探索研究遥感技术在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中的应用可为完成这些挑战提供支持。同时,遥感技术也是培养地理学科素养的有效技术,是实现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手段,可以促进地理学科教育完整性和先进性发展,为学生适应高等教育做好准备。在地理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开展了遥感技术在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依据对高中地理教师的问卷调查,了解了遥感技术在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总结了遥感技术应用于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应用原则、教学模式和实施步骤,并将适宜遥感技术进行问题式教学的章节内容分为环境生态、自然灾害和城镇化三个方面,最后分别选取了一个案例对三个方面进行了应用遥感技术的问题式教学设计,以说明遥感技术在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中的应用过程。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通过对高中地理教师的调查发现:大部分的教师对遥感技术应用于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都有了解,但运用较少,原因主要为教学理念滞后、基础建设不普及、知识和技能匮乏、系统理论知识缺乏;教师对遥感技术应用于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表示认可,并持积极态度,原因如下:调动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地理教学环境,有助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完善地理教学模式,提高师生信息化素养。根据地理知识和遥感技术的功能特点,将高中人教版地理教材(2019版)中适合遥感技术进行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章节内容分为三大方面,即环境生态、自然灾害和城镇化。另外,基于文献梳理和高中地理一线教师的问卷调查,构建了遥感技术应用于高中地理问题式的应用原则和实施步骤。应用原则为:遥感技术与问题式教学相结合原则、任务驱动与问题引导相结合原则、理论掌握与简便操作相结合原则和知识构建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原则。实施步骤为:课标导向,基于遥感技术创设情境;知识关联,结合遥感技术提出问题;资料展示,利用遥感技术分析问题;合作探究,操作遥感技术解决问题;总结归纳,运用遥感技术迁移应用。结合新课标要求、地理核心素养目标和学生情况,分别以“流水地貌”、“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和“洛阳城镇化”为例对环境生态、自然灾害和城镇化进行教学设计,展示遥感技术在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实施过程。如“流水地貌”教学设计,地貌属于远距离、大尺度的地理事物,对学生来说超出了他们的空间感知范围,是学生较难体会感知的一部分知识。通过采用项目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动手操作Google Earth软件获取“流水地貌”相关信息,既可以让学生直观形象地观察流水地貌,化抽象为具体,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在“做中学”,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安三龙[4](2017)在《遥感图像在高中地理灾害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今世界巨灾频繁发生,如台风、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给我们带来各种损失和危害。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相同的自然灾害其后果在不同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差异很大,所以人类必须加深对灾害的认识及提升防灾减灾的能力。为了培养公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具备一定的防灾减灾能力,应该在学校及全社会全面普及灾害教育。中国深受自然灾害影响,我们应该继承我国先辈留下的宝贵的防灾减灾经验,并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认识和掌握遥感等先进防灾减灾技术。高中地理教育是培养公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较好的平台。但目前高中地理中的防灾减灾教育现状与要求具有很大距离。原因很多,一是教学的方法与手段上有不足。广大高中地理教师对遥感技术特别是遥感图像应用不足。实际上中学地理教师可以充实遥感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如遥感技术的进步和遥感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成果,再如可以通过对遥感图像的判读来提升地理图像教学。将遥感图像引入灾害教学符合现代教育理论,遥感技术的发展给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互联网的发展和免费遥感图像的获取方便了我们取得遥感图像并运用到教学中,我们还可以从高校中获取遥感图像资源。不少教师主动地运用遥感图像已经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二是在灾害教学内容安排上存在不足,如我们的灾害教学没有普及到全体学生,灾害教学的知识体系不够完整,在乡土灾害教学方面有明显的忽视,我们应该对教学内容和安排做适当的调整,使我们的教学更加符合减灾防灾的需求,更利于学生正确面对灾害和掌握应对策略。

和娟[5](2021)在《基于GIS辅助的初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 ——以呼和浩特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乡土地理是必学内容”。乡土地理教学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GIS强大的功能对地理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将GIS作为教学手段渗透到日常教学中。GIS与乡土地理相结合能够发挥出更大的育人功能,因此研究GIS辅助乡土地理教学十分必要。本文以呼和浩特市为例采用文献法、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和实践研究法,分析了GIS辅助初中乡土地理教学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了中学乡土地理教学和GIS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两类教学案例并总结出相应启示,指导本文教学案例的开发;根据初中地理教科书的内容收集和遴选呼和浩特市乡土地理资料,依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确定教学主题;设计了4个GIS辅助的初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实施了一个教学案例并进行了反思和优化;通过对教学案例设计过程的总结提出了GIS辅助初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的策略。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第一,依据初中地理教科书的内容,通过查阅书籍、网站和实地走访收集到呼和浩特市乡土地理资源13类。依据课标筛选出7类16个教学主题。第二,依据课程标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以及GIS的功能,开发出4个GIS辅助的初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包括呼和浩特市的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历史沿革、自然环境特征、工业和交通运输。教学案例包括教案和学案两部分。第三,通过总结GIS辅助呼和浩特市初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过程,得到了3个阶段,9条策略。第一阶段乡土资料收集及遴选策略:以地理教科书内容为指导收集乡土地理资料、以多种资料收集方式确保乡土资料全新全面;第二阶段确定GIS辅助初中乡土地理教学主题的策略:以课程标准作为确定教学主题的依据;第三阶段GIS辅助初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的策略: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确定教学目标、恰当引用高中地理知识融入初中乡土地理教学、以教学内容和学情为依据设计GIS的应用形式、以问题的形式对乡土地理和GIS进行总结反馈、课后探究环节以实践为主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以多元的教学评价方式作为落实教学目标的保障。

杜静[6](2020)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现状分析与提升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地理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地理实践力”作为核心素养之一,培养地理实践力有助于提升人能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而地理实践力则通过地理实践活动得以培养。为落实课标要求,培养高中生地理实践力,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以及案例分析法,对贵阳市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现状、地理实践活动案例设计与实践和地理实践力提升策略等内容展开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实践活动类型单一、案例区域特色不显着、可操作性低等问题,但可基于原有活动内容进一步拓展和运用。通过梳理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可知地理1、地理2和地理3的活动板块数量分别有39个、37个和26个,共102个,其中图文分析的活动类型占多数(共16个,占16%),较少的是地理绘图类(3个,占3%)和制作类(1个,占1%)。第二,通过贵阳市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现状调查和活动案例的实施与评价分析,表明:(1)教师对实践活动的组织能力和认识有待提升(65.79%的教师对地理实践活动了解较少,67.11%的教师偶尔运用教材开展实践活动);(2)学生趋向于喜欢参与动手操作的活动(55.67%的学生对操作性的活动非常感兴趣,28.89%的学生表示感兴趣);(3)学生参与率低、认知程度低(62.22%的学生没有参加过地理实践活动);(4)学生安全和活动经费问题是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特别是校外活动)的主要挑战。第三,针对地理实践力培养现状调查发现的问题,综合课标、教材、学生兴趣和教师能力,基于现代地理信息技术和平台,设计以下有助于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活动案例:(1)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贵阳市红枫湖水库集水面积监测活动;(2)基于地图的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条件分析实践活动;(3)《老干妈辣椒加工产业发展模式分析》论文写作活动。通过采用网络授课方式实施设计的实践活动,经评价表明:运用网络直播平台,组织实施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地理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远程操作和观摩学习的活动组织模式是可行的;从活动评价结果来看,参与学生能完成活动的目标要求,各学习小组分工合理、合作紧密、个人参与程度较高;同时也发现学生存在:自主解决问题能力差、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基础薄弱等问题。第四,根据培养现状调查分析、课标和教材分析、以及典型活动案例的设计与实施评价结果,提出以下地理实践能力培养提升途径和策略:(1)引导学生使用常见的地理信息工具或平台;(2)鼓励学生设计课堂实践活动;(3)加强高中地理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训;(4)加强地图在教学中的使用;(5)加强地理实践活动课程建设;(6)开设校内地理实践场所;(7)建设实践基地,开展校外地理实践活动;(8)加强组织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实践活动。目前高中地理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受应试教育导向和教学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培养“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还面临诸多挑战。通过对高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现状、课标、教材的分析,结合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实际,设计合理、安全、可操作的地理实践活动,制定有效的组织和评价方法,探索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提升途径和策略,对地理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培育地理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陈丹[7](2020)在《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对地理信息技术这一地理科学核心技术在地理学科中的应用提出了更为明确与深入的要求。在必修“地理1”、必修“地理2”、选修3与选修8中都设置了地理信息技术相关课程内容安排,提到地理信息技术适用于解决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等地理学分支的问题,要求掌握地理信息技术的概念、功能与主要应用领域等,并会进行简单操作发现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地理问题,还要求教师要充分使用地理信息技术手段创设直观、实时、形象的地理课堂教学环境,这些要求的提出对地理教育事业和地理教师提出了新挑战,积极探索将地理信息技术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方法与策略可为完成该挑战提供支持与动力。同时,地理信息技术也是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技术,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发展素质教育的关键途径,促进地理信息技术与高中教学的相融合可以为学生现在的学习、未来的生活与职业发展奠定基础。本文以教育信息化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课程整合理论作为理论支撑,不同研究环节合理运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在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围绕地理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3S”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这一中心问题探讨了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从地理信息技术不同功能出发进行了教学案例开发与设计、对教学案例进行课堂教学实施和评价,最后为改善地理信息技术高中教学环境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各个环节逐层深入,多向开展研究,为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提出建议,从而推动地理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落实地理技术和实践课程的培养要求。基于以上多个维度的研究,文章获得以下研究成果:(1)通过对河北省地理一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与走访,反映出的问题:高中地理教师对地理信息技术基本内涵与原理和操作能力掌握情况一般;在课堂中应用地理信息技术教学的频次低,比重小,应用的课程具有局限性,不能全面的使用在自然、人文与区域地理课程中;多数教师能够认识到地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地位,但对课程标准学习不足,实际教学中缺乏地理实践课程;地理信息技术教学面临没有合适教学软件、教师技能缺乏、设备不足、学校相关培训不足等众多阻碍亟待解决。(2)构建多个地理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基于地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功能,开发夜光遥感卫星图像、城市扩张、交通设施、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热岛效应五个教学过程案例;基于地理信息技术作为地理章节知识功能,以地理信息系统为例,对其定义、工作流程与应用等进行教学阐述设计;基于地理信息技术地理实践活动开展的工具功能,以Google Earth软件为例,依靠其查询与浏览、历史图像、添加地标等功能,设计了四个实践活动案例,认识城市化、经纬网、昼夜变化、牛轭湖等地理现象。(3)对传统地理教学与应用地理信息技术教学后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学生进行量化评价,教师进行听评课评价,表明地理信息技术教学在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效果等方面均占有较大优势。最后,依据问卷调查和教学案例设计与实施的研究成果,从内在层面与外部层面提出完善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的具体措施,为一线教师进行地理信息技术相关课程备课与教学提供思路与技术手段。

魏丽[8](2018)在《沉积岩岩性的遥感解译及应用 ——以新疆吉木萨尔地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遥感作为一种重要的调查手段,在地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研究涉及了构造、断裂、地灾、岩浆岩和变质岩等方面,尤其是在大比例尺的地质调查工作中表现突出,其显着的提高了野外工作的效率和勘察研究的精度。然而,沉积岩组成矿物复杂多变,且不同岩性间结构、构造的相似程度高,导致对沉积岩的解译一直难以深入开展。大龙口地区位于盆山(准噶尔盆地东南部和天山构造带西北缘)构造带的结合部位,区内沉积岩广泛发育,其地层出露好,植被覆盖少,地层界线清晰,时代划分明确,是二叠-三叠系的典型地质剖面之一,前人在该区内开展了大量的地质勘查工作,研究成果详实,且地区研究成熟度高;该区World View-2遥感影像数据分辨率高,地质信息丰富,适宜作为解译底图使用。本文选择大龙口地区为研究对象,依托于“大龙口二叠系-三叠系石油地质剖面建设”项目,尝试进行沉积岩遥感解译方面的研究。遥感岩性解译在沉积岩地区的应用,是基于岩石光谱的理论,利用对不同遥感影像的处理,加强岩性光谱信息的特征,提取目标岩性信息。本文是通过在研究区进行剖面实测工作,对不同层位岩性的岩石进行取样,对现场采集的样品的进行光谱测试,把获得的岩样波谱利用View Specpro专业软件进行了重采样、平滑处理等数据处理,并利用ENVI软件对Landsat-8和World View-2图像进行不同的预处理,综合两类光谱数据的共同特征,分析不同岩性光谱曲线特征,并结合USGS典型矿物光谱库,综合多方面信息进行比对判辨,建立研究区的典型岩性光谱库,将影像中的光谱和研究区典型岩性光谱库进行光谱角匹配,针对匹配岩性分类结果进行精度评价,同时对Landsat-8影像采用监督分类的方法也进行岩性识别,比较两类方法的优劣。最终综合野外实测剖面、前人研究成果、室内薄片鉴定和解译岩性分类图四方面的信息,得到大龙口地区的岩性-地层界线图。本文基于不同影像数据的特征,采用不同的预处理方法,研究出一套适合Landsat-8和World View-2影像的预处理流程;基于室内实测岩石波谱数据,划分出研究区的9种岩性,建立了研究区沉积岩典型波谱库,能够用于其他地区解译工作的借鉴;基于分类方法的不同,对Landsat-8影像采用监督分类方法,对World View-2影像采用光谱角匹配的方法,分析得出,两种方法的综合应用能够较准确划分岩性界线;基于研究区解译结果的精度分析评价,并在相似地区进行验证,表明研究方法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基于野外实测剖面和遥感岩性解译图等方面综合分析,获取岩性-地层解译图,体现出综合多种信息进行研究的必要性。

刘亚岚[9](2004)在《遥感影像群判读技术的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遥感数据处理技术,尤其是专题信思提取技术的发展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许多需要使用的专题信息尚无法优质、高效地从海量遥感数据中抽取出来。这种情况极大地限制了遥感技术广泛、深入的应用及其潜在效益的发挥。努力发展遥感数据处理技术,尤其是遥感信息提取技术,显然已经成为极为迫切而艰巨的且不得不完成的一项重大任务了!而不断提高从遥感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的精度与效率,将是完成此项任务的关键所在。本文正是围绕精度和效益问题,从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创新性以及研究成果的实用性角度,对遥感影像群判读技术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论述。 论文在第一章对遥感影像群判读技术综述的基础上,由第二章对群判读的工作原理与方法进行了综合而全面的论述,它们是本论文第三章技术部分研究的理论依据。第三章从群判读系统技术实现的角度,研究了遥感影像群判读系统研制方法,是第四章应用的基础。第四章是对遥感影像群判读技术与方法的具体应用与检验。第五章是论文的总结。研究取得了如下几个方面成果: (1)提出了一套规范化的遥感影群像判读工作原理与方法,使判读工作能够成为有理论指导的实践,加速遥感影像群判读工艺流程的制定; (2)提供了一种从遥感影像上优质、高效地提取专题信息的实用工具,将减轻判读劳动强度、提高判读任务的精度与效率、促进遥感应用的发展; (3)提供了遥感影像群判读技术应用实例,能够具体地演示其理论方法、功能结构、操作过程、应用效果,加速这种技术的广泛应用与普及,同时也为群判读系统的不同功能层次的关联、运作模式、作业过程建立了规范化的流程; (4)提出了基于应用任务、符合判读习惯、多种技术集成的遥感影像群判读成套技术与理论方法,加速遥感技术产业化发展及其效益的发挥。 归纳起来,本论文研究的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本论文中引入了“遥感影像群判读”的概念,提出了有关遥感影像群判读的基本内涵、判读影像要素、影像判读标志、任务作业过程、判读精度和工作效率评价等切实可行的成套理论与方法,为其技术系统的研制、工艺流程的论文摘要制定及产业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本论文首次提出了由遥感影像的目标简单判读标志、目标综合判读标志、地物类型判读标志以及专题区划判读标志等组成的、多层次的遥感影像判读标志的结构体系及其构造、应用方法,为遥感判读的智能化开拓了一条新的道路; (3)本论文在遥感影像判读任务投入一产出分析的基础上,首次研究提出了衡量其判读工作效率的概念模型及其定量计算绝对效率、相对效率的公式,将有助于克服评价工作效率时只注意数量、不注意质量的倾向,使全面地控制遥感判读工艺流程的效率、加速其产业化发展成为可能; (4)本论文研究首次提出和实现了在遥感影像群判读理论方法指导下,根据判读应用任务需求、判读人员作业习惯以及各种技术优势综合的遥感影像群判读系统研制方法。 (5)本论文研究首次在遥感影像群判读系统中引入任务管理的概念,采用Clien灯Server结构,构建了能够有效地集成人工目视判读与数字影像处理、遥感与GIS、地学知识与信息技术、个人能力与集体智慧的群判读系统框架,实现了基于网络技术的群判读应用任务管理功能,为优质、高效地完成遥感影像判读制图、遥感判读质量检查、重要目标遥感识别、遥感判读技术培训等大型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证、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

李佳潞[10](2021)在《数字地图在高中地理教学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信息时代数字地图制图的发展给高中地理课程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数字地图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获取信息的多元渠道,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地理的教学与学习方式创新提供了新思路。如何将高中地理课程与数字地图进行深度结合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论文以营口开发区第二高级中学高一的两个班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目前学生的学情以及教师应用数字地图的情况进行调查。采用文献研究法、教学观摩法对比研究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根据调查结果,设计以Arc GIS软件、天地图以及数字地图软件等数字地图为教学辅助手段的教学设计。本文将数字地图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分为两种,一种是将数字地图作为制图工具应用于教学中;另一种是将数字地图作为教学工具引入课堂中,让学生实践研究。通过对应用数字地图教学模式和传统地理教学模式进行对比,实践探究数字地图应用于高中地理课堂是否能提升地理教学效果、深化学生核心素养,是否能帮助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读图分析以及探究地理问题。结果表明:(1)数字地图的种类多,数据内容丰富,教师需根据其不同特点有针对性的应用解决问题。教师应积极学习地理信息技术,扩充知识视野,不断创新。(2)学生们对应用数字地图的感兴趣程度高,教师对数字地图的强大功能表示肯定,学生与教师对数字地图的接受能力较高,数字地图进入中学课堂的可行性较高。(3)数字地图具有吸引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学生读图析图制图能力、培养区域认知、空间思维能力以及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等多种教育功能。(4)使用数字地图进行学习的学生,其获取地图信息的能力、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以及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要略高于未使用过数字地图教学的学生。

二、对遥感地质教学工作的一些想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遥感地质教学工作的一些想法(论文提纲范文)

(1)张库大道(内蒙古段)遥感考古调查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2章 遥感考古的发展与应用
    2.1 遥感考古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2.1.1 遥感考古的起源与发展
        2.1.2 遥感考古在中国的研究概况
        2.1.2.1 研究成果综述与分析
        2.1.2.2 研究机构
        2.1.3 遥感考古在中国的应用
    2.2 遥感考古的理论与展望
        2.2.1 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
        2.2.2 遥感考古的优势与展望
    2.3 线性遗产对遥感考古调查的需求
        2.3.1 线性遗产概念的由来和形成
        2.3.2 我国线性遗产和万里茶道的申遗
        2.3.3 线性遗产对遥感考古调查需求
第3章 张库大道的形成与变迁
    3.1 张库大道的形成
        3.1.1 草原丝绸之路与茶叶之路
        3.1.2 中俄贸易
        3.1.3 万里茶道与张库大道
    3.2 张库大道的道路及变迁
        3.2.1 张库大道的路况及运输工具
        3.2.1.1 张库大道的路况
        3.2.1.2 主要的运输工具
        3.2.2 官马大道
        3.2.3 张库商道
        3.2.4 张库公路
        3.2.4.1 商办汽车运输公司
        3.2.4.2 筹办西北行驶汽车事宜处
    3.3 张库大道的贸易兴衰
第4章 张库大道(内蒙古段)室内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4.1 张库大道(内蒙古段)区域概况
        4.1.1 地形与水文
        4.1.2 气候
    4.2 张库大道(内蒙古段)的文献及地图资料收集
        4.2.1 文献资料
        4.2.1.1 官马大道
        4.2.1.2 张库商道和张库汽车路
        4.2.2 地图资料
第5章 张库大道(内蒙古段)遥感影像收集与解译
    5.1 老地图的数字化及研究区域的确定
    5.2 卫星影像的目视判读及分析
第6章 张库大道(内蒙古段)田野调查和GIS空间分析
    6.1 张库大道(内蒙古段)田野调查与分析
    6.2 伊林驿站田野发掘
        6.2.1 伊林驿站
        6.2.2 伊林驿站考古发掘
    6.3 制图及GIS空间分析
        6.3.1 张库大道路线图的绘制
        6.3.2 张库大道线路的GIS空间分析
        6.3.2.1 水资源分析
        6.3.2.2 人口聚居情况分析
        6.3.2.3 地势地貌分析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遥感技术应用于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1 遥感技术地理教学研究进展
        1.3.2 问题式教学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遥感技术
        2.1.2 问题式教学
    2.2 理论基础
        2.2.1 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
        2.2.2 建构主义理论
        2.2.3 多元智能理论
        2.2.4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理论
3 遥感技术应用于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现状调查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思路
    3.3 调查结果统计
        3.3.1 教师基本情况
        3.3.2 遥感技术和问题式教学的应用情况
        3.3.3 对遥感技术用于问题式教学的认知和态度
        3.3.4 对遥感技术用于问题式教学的看法与建议
    3.4 调查结果分析
        3.4.1 优势分析
        3.4.2 存在问题分析
4 遥感技术应用于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策略构建
    4.1 适宜遥感技术进行问题式教学的高中地理教材内容挖掘
        4.1.1 环境生态
        4.1.2 自然灾害
        4.1.3 城镇化
    4.2 遥感技术应用于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策略构建
        4.2.1 应用原则
        4.2.2 实施步骤
5 遥感技术应用于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案例设计
    5.1 环境生态——“流水地貌”
        5.1.1 案例选择与目标分析
        5.1.2 教学案例设计
        5.1.3 案例反思
    5.2 自然灾害——“长江流域洪涝灾害”
        5.2.1 案例选择与目标分析
        5.2.2 教学案例设计
        5.2.3 案例反思
    5.3 城镇化——“洛阳城镇化”
        5.3.1 案例选择与目标分析
        5.3.2 教学案例设计
        5.3.3 案例反思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遥感技术应用于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的现状调查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4)遥感图像在高中地理灾害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来源及选题依据
        1.1.1 研究背景
        1.1.2 地理学科要求
    1.2 研究应用现状
        1.2.1 国外研究应用现状
        1.2.2 国内研究应用现状
    1.3 研究意义
2 遥感概述
    2.1 遥感概念界定及分类
        2.1.1 遥感概念
        2.1.2 遥感技术的分类
    2.2 遥感图像与地形图的差异
    2.3 灾害教学
3 遥感图像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 遥感图像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的必要性
        3.1.1 从提高教师的业务角度出发,强化对遥感图像的备课
        3.1.2 教师在教学中增加遥感图像从而增加教学效果
        3.1.3 利用遥感图像提升中学地理教学实效
    3.2 遥感图像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的可行性
        3.2.1 互联网的发展为我们提供教学资源
        3.2.2 可依托高校将遥感图像引入高中地理教学中
        3.2.3 遥感图像对学生应对灾害能力的培养
4 我国高中地理灾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以湘教版为例
    4.1 在教材编排及使用中的问题
        4.1.1 必修教材方面
        4.1.2 选修教材部分
        4.1.3 知识体系不完整
        4.1.4 乡土灾害教学欠缺
        4.1.5 防灾减灾措施与成就内容缺失
    4.2 学生问卷调查反映出学生防灾知识和能力不足
        4.2.1 高中生防灾意识问卷调查
        4.2.2 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结果
    4.3 重视高中地理灾害教学,增加案例
        4.3.1 国外案例
        4.3.2 国内案例
        4.3.3 乡土案例
5 遥感图像在高中地理灾害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探索
    5.1 遥感图像运用不足原因
        5.1.1 教师原因
        5.1.2 教学原因
        5.1.3 学生原因
    5.2 遥感图像的教学方法
        5.2.1 遥感图像获取方法
        5.2.2 遥感图像判读方法
        5.2.3 遥感图像训练方法
        5.2.4 遥感图像评估方法
    5.3 建立遥感图像库策略
        5.3.1 梳理教学内容,列具内容主题目录
        5.3.2 用图式理论把遥感图像资源联系并正确解读
        5.3.3 建立遥感图像微包
        5.3.4 和专题知识结合
        5.3.5 不同课型中遥感图像的应用
        5.3.6 针对不同能力要求为导向的应用
        5.3.7 在自然灾害的研究性学习中遥感图像的运用
    5.4 遥感图像在高中地理灾害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及案例
        5.4.1 收集遥感图像在灾害教学中运用的优秀公开课案例
        5.4.2 制作专题课件如:湘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自然灾害课件
        5.4.3 在平时教学中补充穿插使用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1.1 有利于体现我们的教育目标
        6.1.2 有利于学生构建同步时代的知识与能力
    6.2 创新之处
    6.3 不足之处
    6.4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遥感知识测试题
附录二: 中学生防灾意识问卷调查
附录三: 何芸老师公平课学案
附录四: 学生防灾减灾知识板报及防灾减灾资料

(5)基于GIS辅助的初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 ——以呼和浩特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
        1.研究背景
        2.研究现状
    (二)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1.研究内容
        2.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
        2.技术路线
一、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1.GIS
        2.乡土地理
        3.教学案例
    (二)理论基础
        1.生活教育理论
        2.多元智能理论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GIS辅助初中乡土地理教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一)GIS辅助乡土地理教学的必要性
        1.落实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2.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师专业技能水平
        3.巩固地理知识,奠定高中GIS学习基础
    (二)GIS辅助初中乡土地理教学的可行性
三、GIS辅助呼和浩特市初中乡土地理教学课程资源收集和遴选
    (一)依据教材内容确定乡土地理资源收集类型
    (二)依据GIS的功能确定乡土地理的教学内容
    (三)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主题
四、案例分析与启示
    (一)案例来源及筛选
    (二)中学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分析
        1.案例分析目的
        2.案例分析内容
        3.案例分析呈示
    (三)GIS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的案例分析
        1.案例分析目的
        2.案例分析内容
        3.案例分析呈示
    (四)案例分析启示
        1.中学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分析启示
        2.GIS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案例分析启示
五、GIS辅助初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与实施
    (一)GIS辅助初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的依据
        1.依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2.依据GIS的功能
        3.依据“双动两案”教学模式
    (二)教学案例设计
        1.教学案例设计说明
        2.教学案例一:阴山南麓、锦绣青城
        3.教学案例二:依山傍水,四季分明
        4.教学案例三:内外联动,朝发夕返
        5.教学案例四:乳香四溢,百业俱兴
    (三)教学设计的实施与反思
        1.课前准备
        2.教学过程
        3.实施启示
六、GIS辅助初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的策略
    (一)乡土资料收集及遴选策略
    (二)确定GIS辅助初中乡土地理教学主题的策略
    (三)GIS辅助初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策略
七、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呼和浩特市乡土地理资源
附录2 中学乡土地理教学案例一览表
附录3 中学乡土地理教学案例分析表
附录4 GIS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案例一览表
附录5 GIS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案例分析表
附录6 学生访谈记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致谢

(6)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现状分析与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地理核心素养
        2.1.2 地理实践
        2.1.3 地理实践力
        2.1.4 地理实践活动
    2.2 理论基础
        2.2.1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2.2.2 认知发展理论
        2.2.3 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2.2.4 建构主义理论
        2.2.5 具身认知理论
        2.2.6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2.2.7 情境学习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中地理新课标地理实践力分析
    3.1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3.1.1 高中地理实践力的内容构成
        3.1.2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要求
        3.1.3 高中地理学业要求
    3.2 高中地理实践力的课程资源开发需求
        3.2.1 高中地理教材实践活动内容
        3.2.2 高中地理实践力的活动课程开发
    3.3 学生全面发展需求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中地理实践力的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
    4.1 调查问卷、试题和访谈提纲的设计
        4.1.1 调查目的
        4.1.2 调查对象
        4.1.3 调查问卷、试题和访谈提纲
        4.1.4 问卷发放与回收
    4.2 教师问卷调查分析
        4.2.1 调查教师基本情况
        4.2.2 地理实践力的认知程度
        4.2.3 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情况
        4.2.4 地理实践活动组织实施情况
        4.2.5 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的制约因素
        4.2.6 设计地理实践活动的必要性
        4.2.7 开展地理实践活动的建议
    4.3 学生问卷和测试题调查分析
        4.3.1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4.3.2 学生测试题结果分析
    4.4 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现状的教师访谈分析
        4.4.1 访谈目的
        4.4.2 访谈调查结果汇总与分析
        4.4.3 访谈总结
    4.5 面临的问题及分析
        4.5.1 地理实践力培养面临的教学环境问题
        4.5.2 地理实践力培养面临的学情问题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中地理实践力教学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5.1 地理实践活动案例设计原则
        5.1.1 基于课标的原则
        5.1.2 学生主体性原则
        5.1.3 提升地理实践力原则
        5.1.4 区域特色原则
        5.1.5 多元评价原则
    5.2 地理实践活动案例设计
        5.2.1 实验类活动案例
        5.2.2 地图分析类活动案例
        5.2.3 地理写作类活动案例
    5.3 活动设计的关键环节与模式
        5.3.1 活动设计的关键环节与模式
        5.3.2 实施的方法
        5.3.3 地理实践活动的评价
        5.3.4 地理实践活动评价模型及评价量表设计
    5.4 实践活动案例的实施和评价
        5.4.1 《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贵阳市红枫湖水库集水面积监测》实践活动案例的实施
        5.4.2 实践活动案例一的总结与评价
        5.4.3 《基于地图的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条件分析》实践活动案例的实施
        5.4.4 实践活动案例二的总结与评价
        5.4.5 《老干妈辣椒加工产业发展模式分析》写作实践活动案例的实施
        5.4.6 实践活动案例三的总结与评价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高中地理实践力的提升策略
    6.1 学生方面
        6.1.1 引导学生使用常见的地理信息工具和平台
        6.1.2 鼓励学生设计课堂实践活动
    6.2 教师方面
        6.2.1 加强高中地理教师相关的培训
        6.2.2 增强地图在教学中的使用
        6.2.3 加强地理实践活动课程建设
    6.3 其他方面
        6.3.1 开设校内地理实践的场所
        6.3.2 建设实践基地、开展校外地理实践活动
        6.3.3 加强地域特色的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
    6.4 提升途径调查及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贵阳市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现状调查(教师卷)
    附录2 贵阳市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现状调查(学生卷)
    附录3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4 《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贵阳市红枫湖水库集水面积监测》活动实验记录表
    附录5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对地观测数据共享平台数据下载操作指引
    附录6 贵阳市红枫湖水库集水面积提取操作指引(ENVI5.5.x)
    附录7 《基于地图的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条件分析》活动实验记录表
    附录8 中国气象数据网地面气象数据下载操作指引
    附录9 计算机辅助绘制气温和降水图操作指引(微软Office Excel 2019)
    附录10 高中地理实践力提升途径调查(教师卷)
    附录11 高中地理实践力提升途径调查报告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7)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方法、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技术路线
2 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地理信息技术内涵与核心
        2.1.1 地理信息技术内涵
        2.1.2 地理信息技术核心
    2.2 研究理论基础
        2.2.1 教育信息化理论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3 课程整合理论
3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目的与对象
    3.2 调查内容设计
    3.3 问卷调查实施与回收统计
    3.4 调查结果统计
        3.4.1 教师基本情况统计
        3.4.2 基本内涵与原理的认识和操作能力
        3.4.3 应用地理信息技术教学状况
        3.4.4 对地理信息技术教学重要性的认知
        3.4.5 地理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的障碍
        3.4.6 教师想法和建议
        3.4.7 教师访谈与回访
    3.5 调查结果分析
        3.5.1 地理信息技术教学现状总结
        3.5.2 地理信息技术局限性分析
4 教学案例设计与应用
    4.1 传统教学设计
    4.2 地理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手段的教学设计——城市化进程与影响
        4.2.1 夜光遥感卫星图像
        4.2.2 城市扩张
        4.2.3 交通设施
        4.2.4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4.2.5 热岛效应
    4.3 地理信息技术作为区域地理章节知识的教学应用
        4.3.1 目标
        4.3.2 教学过程
    4.4 地理信息技术作为地理实践活动开展工具的教学应用
        4.4.1 活动开展工具与目标
        4.4.2 前期准备
        4.4.3 实践活动开展
        4.4.4 学生实践操作
        4.4.5 本节总结
5 教学案例实施与评价
    5.1 课堂实录
        5.1.1 教学实施
        5.1.2 反馈结果信度评估
    5.2 课堂评价
        5.2.1 学生评价
        5.2.2 教师评价
        5.2.3 本节总结
6 地理信息技术教学实施提升策略
    6.1 内在因素
        6.1.1 教师积极提升自身专业技能
        6.1.2 师生及时反馈并改善
        6.1.3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实践
    6.2 外部因素
        6.2.1 高校优化地理信息技术相关课程
        6.2.2 高校培养专门人员创设更多案例
        6.2.3 相关部门增加对一线教师技能的培训
        6.2.4 中学与教育部门加强教师授课监管
        6.2.5 社会各界对教师提供必要的帮助
        6.2.6 鼓励更多教学软件的研发
7 结论
    7.1 结论
    7.2 存在的不足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8)沉积岩岩性的遥感解译及应用 ——以新疆吉木萨尔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岩石光谱的研究现状
        1.2.2 遥感识别岩性方法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方法和内容
    1.4 完成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研究区构造背景及演化
        2.1.1 大龙口基本构造单元划分
        2.1.2 研究区构造演化
    2.2 区域地层
    2.3 区域沉积相
第三章 岩矿光谱特征与实验
    3.1 矿物光谱成因机理
        3.1.1 电子跃迁
        3.1.2 振动
    3.2 岩石矿物波谱特征
        3.2.1 矿物的不同光谱特性
        3.2.2 岩石光谱特征
    3.3 岩石样品室内光谱测试
        3.3.1 光谱仪器
        3.3.2 测试方法
第四章 研究区沉积岩岩性遥感识别与提取
    4.1 研究区遥感图像及样品光谱数据的预处理流程
        4.1.1 遥感数据源的选取
        4.1.2 图像预处理
        4.1.3 样品光谱数据预处理
        4.1.4 岩石光谱的影响因素
    4.2 光谱分析
        4.2.1 陆源碎屑岩类
        4.2.2 粘土岩类
        4.2.3 火山碎屑岩类
        4.2.4 化学及生物化学岩类
    4.3 研究区遥感岩性提取方法及解译成果
        4.3.1 根据图像信息的处理方式及地质判读
        4.3.2 根据光谱特征的处理方式及地质判读
        4.3.3 针对岩性分类结果图像进行分类后处理
    4.4 解译与分析
        4.4.1 遥感岩性解译
        4.4.2 遥感岩性分类精度评价
        4.4.3 在其它地区的应用
第五章 解译方法的应用与实践
    5.1 研究区地层调查
        5.1.1 地层岩性组合
        5.1.2 野外实测地质剖面
        5.1.3 基于剖面划分地层岩性组合界线
    5.2 样品采集及实验
        5.2.1 野外样品的采集
        5.2.2 样品的实验处理
    5.3 岩性解译与地层解译对比
        5.3.1 地层界线的对比
        5.3.2 地层界线的分析校正
结论及讨论
    结论
    讨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遥感影像群判读技术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遥感影像群判读技术及其研究方案综述
    1.1 遥感影像群判读技术发展背景
        1.1.1 遥感技术概述
        1.1.2 遥感工作原理
        1.1.3 遥感技术系统
        1.1.4 遥感信息提取
        1.1.5 遥感影像判读
    1.2 遥感信息提取技术的演化过程
        1.2.1 遥感影像目视判读系统研究
        1.2.2 遥感影像自动分类系统研究
        1.2.3 遥感影像参数反演系统研究
        1.2.4 遥感影像判读专家系统研究
        1.2.5 遥感影像交互判读系统研究
        1.2.6 遥感信息提取技术比较研究
    1.3 遥感影像群判读技术研究方案
        1.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2 工作内容与方法
        1.3.3 技术路线与特点
        1.3.4 论文组织与结构
第二章 遥感影像群判读的工作原理与方法
    2.1 引言
    2.2 遥感影像群判读的基本内涵
        2.2.1 影像判读的基本过程
        2.2.2 影像判读的主要环节
        2.2.3 判读效果的影响因素
    2.3 遥感影像判读的影像要素
        2.3.1 影像要素的基本类型
        2.3.2 影像要素的级序模型
        2.3.3 影像要素的具体内涵
    2.4 遥感影像判读标志
        2.4.1 判读标志的作用
        2.4.2 判读标志的类型划分
        2.4.3 判读标志的表达方式
        2.4.4 判读标志的建立过程
        2.4.5 判读标志的使用方法
    2.5 遥感影像判读的作业过程
        2.5.1 判读任务类型
        2.5.2 判读作业方式
        2.5.3 判读任务过程
        2.5.4 判读作业过程
    2.6 遥感影像判读结果的精度评价
        2.6.1 判读精度影响因素
        2.6.2 判读精度的类型
        2.6.3 判读精度评价方法
        2.6.4 判读误差的原因分析
    2.7 遥感影像判读的工作效率评价
        2.7.1 工作效率概念模型
        2.7.2 判读效率的计算方法
        2.7.3 影响效率的因素分析
第三章 遥感影像群判读系统的结构与特点
    3.1 群判读系统研制的指导思想
        3.1.1 采用面向对象设计方法
        3.1.2 遥感应用任务需要导向
        3.1.3 符合目视判读作业习惯
        3.1.4 有机集成多种学科优势
    3.2 群判读系统的总体技术构成
        3.2.1 工作环境
        3.2.2 支持技术
        3.2.3 系统结构
        3.2.4 关键技术
        3.2.5 特色算法
        3.2.6 技术特点
    3.3 群判读系统资源的组织管理
        3.3.1 对象分类
        3.3.2 数据管理
        3.3.3 功能管理
        3.3.4 任务管理
    3.4 群判读系统功能分层及关联
        3.4.1 模块功能
        3.4.2 系统功能
        3.4.3 群系统功能
    3.5 群判读系统运作模式与作业过程
        3.5.1 运作模式
        3.5.2 作业过程
第四章 遥感影像群判读技术与方法的应用
    4.1 城市土地利用遥感影像判读标志建立
        4.1.1 目标简单判读标志建立
        4.1.2 专题目标判读标志建立
        4.1.3 专题类型判读标志建立
        4.1.4 专题区划判读标志建立
    4.2 遥感影像群判读系统功能的应用研究
        4.2.1 新疆巴楚伽师地震破坏的遥感调查
        4.2.2 不同时相的遥感影像土地利用制图
        4.2.3 红树林保护区破坏的遥感动态监测
        4.2.4 土地利用辅助波段分类
    4.3 遥感影像判读群系统功能的应用研究
        4.3.1 土地利用调查遥感影像群判读试验
        4.3.2 城市重要目标识别遥感影像群判读实验
        4.3.3 土地利用遥感判读制图技术培训实验
第五章 遥感影像群判读研究小结及其展望
    5.1 遥感影像群判读研究小结
        5.1.1 主要成果
        5.1.2 创新之处
    5.2 遥感影像群判读研究展望

(10)数字地图在高中地理教学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1.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
        2.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启示
        3.培育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需要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3.研究思路
二、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
        1.数字地图
        2.数字地图制图
    (二)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
        2.多元智能理论
三、数字地图的教育功能
    (一)数字地图的教育功能
        1.吸引学生兴趣
        2.提高学生地图技能
        3.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4.提升教学水平
    (二)数字地图教学应用
        1.Arc GIS软件
        2.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
        3.手机数字地图软件
四、数字地图在高中地理教学应用的现状
    (一)问卷对象
    (二)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学生学习兴趣高
        2.学生对数字地图的接受程度较高
        3.学生地图资源需求大
    (三)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学校教学设备设置情况
        2.教师对数字地图的掌握与应用情况
五、数字地图在高中地理教学应用研究
    (一)教学实验目的
    (二)教学实验方法
    (三)教师制图应用案例设计
        1.案例一:分析我国洪涝灾害与旱灾的时空分布特征
        2.案例二:地质灾害中地震分布知识点教学
    (四)数字地图作为学生研究工具应用实践
        1.案例一:问题研究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在哪
        2.案例二: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五)学习效果评价
        1.评价方法
        2.评价结果分析
六、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B 学生问卷调查
致谢

四、对遥感地质教学工作的一些想法(论文参考文献)

  • [1]张库大道(内蒙古段)遥感考古调查与研究[D]. 任君宇.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2]对遥感地质教学工作的一些想法[J]. 薛重生. 地质科技情报, 1983(04)
  • [3]遥感技术应用于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研究[D]. 王娅静.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4]遥感图像在高中地理灾害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 安三龙. 杭州师范大学, 2017(06)
  • [5]基于GIS辅助的初中乡土地理教学案例设计 ——以呼和浩特市为例[D]. 和娟.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6]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现状分析与提升策略研究[D]. 杜静.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6)
  • [7]地理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D]. 陈丹.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8]沉积岩岩性的遥感解译及应用 ——以新疆吉木萨尔地区为例[D]. 魏丽. 西北大学, 2018(01)
  • [9]遥感影像群判读技术的试验研究[D]. 刘亚岚.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2004(04)
  • [10]数字地图在高中地理教学的应用研究[D]. 李佳潞.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标签:;  ;  ;  ;  ;  

对遥感地质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