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锻炼何必只盯香山(论文文献综述)
马新毅[1](2021)在《《莫言散文新编》(节选)汉译英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认为
赵仁珪[2](2020)在《诗人启功》文中认为一、启功背诗要写"诗人启功",为什么先从启功背诗写起?因为这最能揭示启功的诗人天赋和诗人功底,从一个很直观的侧面表现出他的诗人才华。启功背诗的工夫确实惊人。和启功有过一两次接触的人都知道,启功随便聊天就能聊出很多学问,脱口而出就能引出很多诗词,好像这些诗早已变成他语库中的常用词汇,可以任意驱使,无不如意;好像这些诗早已融化到他周围的各个角落,俯拾皆是,信手拈来。
杨晓红[3](2020)在《以孟解诗与以杜比孟 ——黄彻借孟尊杜的诗学观》文中研究表明理学既昌,则有理学家诗话,然黄彻处南北宋历史变局之中,受孟子升格运动与宋代《春秋》学的影响甚重,于《?溪诗话》中流露出以理学解诗、以孟解诗、以经解诗的特色,这种特色在杜甫及其诗歌的批评中更为突出,从理学文学观的独特视角对杜甫“诗圣”、杜诗“诗史”的定型做出了贡献,在宋代蔚为大观的尊杜诗潮中别具一格。黄彻出身窦桂传芳的军城金墩世家,年少登第,游宦湖外十余年,甚有能声,但性格拙直,忤怒当权,不得已弃官而归,隐居家乡?溪。黄彻于诗评主张回归风雅,有补于世,秉持忠孝、直谏的价值取向。同时,由于濡染理学,黄彻评价诗人的方式是原心定罪,以心志“仁”与“不仁”来定作家人格、诗格高低,这是心性之学内圣观的体现。宋代是孟子升格运动的关键时期,“亚圣”地位呼之欲出,黄彻诗评崇尚孟子,服膺孟子人格论、民贼说、民本论、以意逆志等主张,提出了“老杜似孟子”之比,处处传递出反战与仁政思想,更重要的是结合以意逆志说与心性论,创造出“原其心”的解诗方法。黄彻诗评以杜甫为宗,按照儒家的经学人格来塑造杜甫“诗圣”形象,同时,黄彻注意到杜甫张狂与村俗的侧面,在“原其心”的解诗方法下,黄彻以戏谑消解了负面,使“狂”变成了以道抗势,“俗”变成了诗才天纵,“诗圣”大名不堕。宋代《春秋》学繁盛,黄彻借《春秋》经解的方法读杜诗,挖掘杜诗的“春秋体例”与“微言大义”,从外在体例与内寓褒贬两个层面上拓宽了“诗史”的内涵,让杜诗具有经典的重量。
赵敏[4](2020)在《袁小平:温和的行动者》文中研究表明2019年教师节前夕,四川省兴文第二中学校校长袁小平被教育部表彰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谦和,是几乎所有相识者提及袁小平的第一印象。爱好运动的袁小平身材保持得很好,连轴转的常态下也很难从他脸上看出倦意。他说自己来自农村,没想到有一天能读大学、有工作,甚至能把一所高中办得还不错,得到很多认可,他将这些归结于"幸运"。
赵仁珪[5](2020)在《“诗人启功”五题》文中研究说明一、启功背诗要写"诗人启功",为什么先从启功先生背诗写起?因为这最能揭示启功先生的诗人天赋和诗人功底,从一个很直观的侧面表现出他的诗人才华。启功先生背诗的工夫确实惊人。和启功先生有过一两次接触的人都知道,启功先生随便聊天就能聊出很多学问,脱口而出就能引出很多诗词,好像这些诗早已变成他语库中的常用词汇,可以任意驱使,无不如意;好像这些诗早已融化到他周围的各个角落,俯拾皆是,信手拈来。
陈厚朴[6](2018)在《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文中研究指明据2016年8月21日《人民日报》报道,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19日至20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实现
石钰[7](2018)在《《诗人玉屑》论宋诗研究》文中指出《诗人玉屑》是南宋末年魏庆之编选的一部诗话总集。郭绍虞先生认为《诗人玉屑》前十一卷的编排分门借鉴了《诗话总龟》,但在《诗人玉屑》前十一卷的四十四门中仅有四门的名称与《诗话总龟》相同,而且在这四门下,两书相同的材料极少,旨趣完全不同,所以《诗人玉屑》借鉴《诗话总龟》的可能性很小。《诗人玉屑》编排的特点是:1.重视诗学理论,其分门体现了较为完整的诗学体系。2.分门中的条目内容全面、细致。编排的不足之处是:1.门目设置繁冗,卷二的“诗评”一门没有设置的必要。2.条目归类不严谨,有的条目内容与其所属门目不相符。在引书方面,《诗人玉屑》重视收录以理论为主、摆脱记叙闲谈轶事的诗话。《诗人玉屑》还大量收录了诗格着作里的内容,诗格在宋代的评价并不高,但对于重诗法的《诗人玉屑》来说,诗格中的格法有一定参考意义。《诗人玉屑》对宋诗创作方法作了系统的总结。首先,是诗歌入门学习方面,在学习对象的选择上既要学古,又要遍参;在学习态度上,要秉持“取法乎上”和勤读多为的准则;在学习方法上,要重视法度,然后悟入。其次,《诗人玉屑》总结了诗歌创作的具体技巧:1.诗歌命意:要在整体上意脉贯通,作意要含蓄,立意要新巧;2.造语:学习前人的造语方法,在古人的创作基础上推陈出新;3.下字:运用词类活用、巧用虚字等方式;4.用事:用其事而隐其语或反其意而用之;5.属对和托物都要以新颖为上。第三、《诗人玉屑》总结了宋人的沿袭观和诗歌创新方法:先继承前人诗歌中的精华,再即旧为新,即旧为新的具体方法是点铁成金与夺胎换骨。第四、《诗人玉屑》推崇含蓄自然、平淡闲适、天然奇趣的宋诗创作风格。《诗人玉屑》对宋代诗人的品藻方式大致可以分为诗人创作分析、记诗人诗歌本事、摘句点评等三种形式,其中摘句点评占据大量篇幅。在北宋诗人创作分析方面,根据书中选录的内容可得出四点结论:1.西昆体流弊是因为选择了李商隐诗歌中的短处学习。2.欧阳修、苏舜钦、梅尧臣是宋诗的开辟新声者。3.苏轼诗歌创作的特色是“摆落陈言,变化莫测”。4.黄庭坚诗歌创作的特点是求奇求新。在南宋诗人的选录上,魏庆之选录了大量的江湖诗人,体现出江湖诗人在南宋末年诗坛的活跃。出于乡土情谊和材料获得的限制,魏庆之也选录了大量闽人,在对南宋诗人创作分析中,体现了南宋诗坛中最重要的诗歌发展倾向是对江西诗派的继承与反拨。
张丽琴[8](2013)在《查士标诗歌创作研究》文中指出查士标(1615-1698),字二瞻,号梅壑,别号懒标、懒老、梅壑道人、邗上旅人、后乙卯生,安徽休宁人,明诸生。入清移家扬州,专事书画,书学董其昌,工画山水,师法倪瓒。能诗,有《种书堂遗稿》三卷、《种书堂题画诗》二卷存世。本文主要以查士标存世之诗歌为线索,探寻其家世渊源、生平足迹,考查其交游活动,以期对其诗歌创作做全面剖析,并进而深入地对查士标进行研究。全文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绪论部分简要介绍了本论文的选题缘起与意义、研究状况等,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本论文的创新点、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一章主要考证查士标的家世与生平游迹。家世考证部分重在考证其家世渊源与出身环境对年少查士标的影响,进而详细考证在其诗歌中留下的踪迹,以期全面完整地展现查士标的生平。第二章主要考论查士标的交游活动。以查氏遗稿和题画诗为线索,将查士标交往之友人分为四类,并结合彼此诗、书、画交流与活动集会对查士标的交游情况作了细致而全面地呈现。第三章是对查士标存世诗歌的总论。本章主要是从思想基调和艺术风格两个方面来整体论述查士标的诗歌特点,以此寻觅和把握查士标的心灵轨迹。第四章则重点论述查士标诗歌中居多的题画诗的艺术特色,包括题画诗的意象研究、意境风格和诗书画三者的关系以及题画诗中所表现的审美趣味。此外,文中穿插选录了查士标的个别书画作品,以增加直观感受力。
王河[9](2011)在《岭南建筑学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岭南建筑是岭南文化的组成部分,岭南文化的精髓就在于它最少保守,最富有进取精神。岭南建筑学派研究是岭南现代建筑的十分重要的课题,研究岭南建筑文化和岭南建筑学派的发展历程及特点,可以为当代岭南建筑和中国建筑的发展和创新提供有益的借鉴,有助于我们对岭南建筑及中国建筑的发展进行理性的思考。第一章主要阐释了岭南建筑的发展概况和岭南建筑学派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方法。第二章主要研究了清朝初期西方文化开始对岭南建筑进行影响,并指出广州十三行商馆建筑是西方建筑文化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首先交汇之处,岭南建筑学派开放、吸收的特性开始最初的显现。和研究了岭南城市和乡村的近代化进程,指出西方建筑文化不仅影响了岭南城市的近代化进程,同时也渗透进了岭南乡村建筑景观里面。第三章主要研究了岭南近代建筑的转型和演变,指出西洋式建筑的强势进入,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固守,以及时代进程中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思想革新的过程中,中西两种建筑文化的碰撞、冲突、交流及融合,促使了岭南近代建筑的转型和演变。第四章主要研究了岭南建筑学派的出现和确立。1920年代现代主义建筑在岭南的出现和现代建筑思想在岭南的传播则是岭南建筑学派的萌芽,林克明等建筑师对于现代建筑思想的早期传播和现代建筑的早期实践则可认为是岭南建筑学派的奠基,聚集了一批第一代岭南建筑师的勷勤大学成为了岭南建筑学派的发祥地和成长的摇篮。解放后岭南建筑师较好地继承了勷勤大学时期的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在囿于政治环境的情况下,仍然在自己的创作道路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夏昌世提出岭南建筑应强调通风、遮阳、隔热的岭南建筑创作观,开启了现代岭南派建筑探索的道路,夏昌世的建筑创作观、建筑理论观和建筑教育观,成为当代岭南建筑学派丰富的思想源泉。夏昌世可被视为岭南建筑学派的先驱。至上世纪80年代末期,经过以佘畯南、莫伯治为首的岭南建筑师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探索,岭南派建筑成为全国建筑创作的典范。特别是以莫伯治为主的酒家园林的创作,可以被视为岭南派建筑的开创之风。到白天鹅宾馆的创作成功,一大批岭南派建筑岭成为中国建筑创作时代新风,南建筑创作从思想、实践、风格、理论和人才培养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新的发展突破,岭南建筑也从一个流派发展到了一个学派的新水平。建筑学界已经开始认同岭南建筑学派的形成和成就。第五章主要研究了岭南建筑学派的新发展。上世纪90年代后,岭南建筑学派不断发展和成熟,特别是最近十年,岭南建筑学派成果丰富,其创作理论亦从侧重于风格和形式发展到一个思想体系,岭南建筑学派已经用一个思想体系去指导自己的创作,作品遍布全国,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逐渐成为了岭南建筑学派创作的主阵地。第六章主要通过笔者二十多年来对岭南建筑学派的理论学习、探索和建筑创作实践的7个代表性案例,其中从珠岛宾馆到松园宾馆的设计在中国自己传统的格局中追求中国岭南的现代建筑新的形式,其目的是探索一条既有时代性又有民族和地方性的创作道路;而帽峰沁苑就强调岭南建筑空间的“厅”“亭”结合的禅宗之美;海南热带三亚南田温泉度假中心酒店的设计,则讲求运用岭南建筑活态空间的创作思想在异地的运用,表明岭南活态空间手法的创作是一种思想的表达,而不局限于狭窄的地域主义;亚运建设与城市战略则以时代的高度,把握机遇,通过大型的国际赛事的契机,挖掘岭南传统工艺美术与建筑空间的三庭叠翠的活态空间的美感,以及岭南传统吃市街道的平民市井生活氛围,展示岭南民俗民情的一面。这些项目的获奖说明已经获得政府和专家一定程度的肯定,亦是笔者继续探索岭南建筑学派理论与实践的动力。通过对岭南地域建筑历史及地理、人文环境的溯源,以及对岭南派建筑产生的条件和背景的梳理,阐释了岭南建筑学派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在21世纪的新发展,2010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和广州亚运场馆的建设,昭示岭南建筑学派已经走向成熟和取得了新的发展高度,并完成了从无派有派无派的超越,其创作理论和思想体系今后应继续充实、提高和成熟、完善。
王小鹰[10](2009)在《长街行》文中提出引章深巷浅弄斜晖静,闲门繁户梧桐疏。早春时节的黄昏,暮霭是从弄堂水泥板地的缝罅里,从石库门台阶边的苔藓里,从青砖围墙上隔年蔷薇花的茎蔓里,丝丝缕缕地升起来的,晚风横一抹竖一抹,暮霭便渐次晕染开去,一分一寸地罩没了一幢楼,又罩没了一幢楼。
二、锻炼何必只盯香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锻炼何必只盯香山(论文提纲范文)
(2)诗人启功(论文提纲范文)
一、启功背诗 |
二、启功论诗 |
三、启功作诗 |
四、启功解诗 |
五、启功改诗 |
(3)以孟解诗与以杜比孟 ——黄彻借孟尊杜的诗学观(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溪诗话》的成书、版本及流传 |
第二节 《?溪诗话》的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 |
一、《?溪诗话》的研究现状 |
二、本文的研究目标 |
第一章 《?溪诗话》的成书背景与价值取向 |
第一节 “窦桂传芳”的家世与忠孝观 |
第二节 直己行道的身世与直谏观 |
第三节 理学心性论与内圣观 |
第二章 黄彻以孟解诗与宋代孟子升格运动 |
第一节 从一桩公案看“孟子升格运动” |
第二节 “孟学家诗话” |
一、孟子人格论与黄彻“老杜似孟子”之比 |
二、孟子民贼说与黄彻诗评的反战思想 |
三、孟子民本论与黄彻诗评的仁政思想 |
四、孟子“以意逆志”说与黄彻“原其心”的解诗方法 |
第三节 “心迹论”——江西诗学与理学心性论的融合 |
第三章 杜甫形象的庄与狂——黄彻的“诗圣”观 |
第一节 “诗圣”的经学人格 |
一、忠君仁民——深于经术的人格特征 |
二、“自比稷契,岂为过哉” |
第二节 戏谑之崇高:黄彻杜甫观的新见 |
一、宋初的贬杜言论 |
二、黄彻对狂与俗的回护 |
三、戏谑的崇高 |
第四章 宋代春秋学与黄彻的“诗史”观 |
第一节 黄彻的经史观与“诗史” |
第二节 杜诗的春秋笔法 |
一、“字字皆经,语语皆史” |
二、《春秋》笔法对杜诗的意义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后记 |
(4)袁小平:温和的行动者(论文提纲范文)
以真心呵护师生归属感 |
校长的第一使命是发展教师 |
教育要看到学生的未来 |
办一所老百姓信赖的好学校 |
(5)“诗人启功”五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启功背诗 |
二、启功论诗 |
三、启功作诗 |
四、启功解诗 |
五、启功改诗 |
(6)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生命来来往往, 来日并不方长。 |
2. 吃得太好, 运动太少, 也是另一种“马太效应”。 |
3.“美食照和旅行照拍得好看”。这叫晒生活, 不叫“热爱生活”。 |
4. 拜金主义的价值观和“暴发户”心态显然是扭曲的。 |
5. 在这有限的生命里, 我们应该怎样度过呢? |
6.“找到自己的节奏了”, 这是最美好的话语。 |
7.“死亡恐惧”比疾病本身更具杀伤力。一个心态好的病人, 会忘记自己是病人。 |
(7)《诗人玉屑》论宋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诗人玉屑》研究回顾 |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一章 《诗人玉屑》的编类与引书 |
第一节 《诗人玉屑》的编类特点 |
第二节 、《诗人玉屑》的引书情况 |
第二章 《诗人玉屑》论宋诗创作理论 |
第一节 《诗人玉屑》中的严羽“诗辨”论 |
第二节 《诗人玉屑》中的宋诗诗法 |
一、总论诗法 |
二、详论诗法 |
第三节 《诗人玉屑》论宋诗的创新 |
一、对借鉴古人诗歌的态度:即旧为新 |
二、宋诗创新的方法:点铁成金与夺胎换骨 |
三、宋诗创作中的创新试验:白战体 |
第四节 《诗人玉屑》所推崇的宋诗创作风格 |
一、含蓄自然 |
二、平淡闲适 |
三、天然奇趣 |
第三章 《诗人玉屑》品藻宋代诗人 |
第一节 摘句点评:《诗人玉屑》的主要品藻方式 |
第二节 《诗人玉屑》品藻北宋诗人 |
一、西昆体:学义山短处 |
二、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开辟新声 |
三、王安石:晚年诗律尤精严 |
四、苏轼:摆落陈言,变化莫测 |
五、黄庭坚:求奇求新 |
第三节 《诗人玉屑》品藻南宋诗人 |
一、《诗人玉屑》选录南宋诗人的特点 |
二、《诗人玉屑》点评中兴大家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8)查士标诗歌创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 |
二、研究现状综述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 家世与游迹 |
一、家世考 |
二、游迹考 |
第二章 交游考论 |
一、徽籍友人 |
(一) 画友诗朋 |
(二) 门人晚辈 |
二、扬州之交 |
(一) 鹤林烟雨名山访胜 |
(二) 秘园雅集红桥修禊 |
(三) 字号考证 |
三、其他 |
(一) 禅师羽客 |
(二) 宦海名流 |
第三章 诗歌总论 |
一、诗歌思想情感的总基调:隐 |
(一) 矢口不谈当世事——遗民之叹 |
(二) 故乡乱后莫言家——思乡之愁 |
(三) 一室之外山水矣——隐逸之情 |
二、诗歌艺术风格的总体特征:淡远闲静 |
第四章 题画诗研究 |
一、题画诗的意象研究 |
(一) 题画诗中的意象 |
(二) 意象的呈现与表达 |
二、题画诗的意境风格:幽 |
三、题画诗与书及画 |
(一) 诗中画流 |
(二) 三艺一体 |
四、题画诗的审美趣味:思禅幕道 |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9)岭南建筑学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提出 |
1.1.1 从《雅典宪章》到《北京宪章》半个多世纪看岭南建筑学派的发展 |
1.1.2 岭南建筑文化的发展脉络:地域建筑建筑流派建筑学派 |
1.2 研究对象 |
1.2.1 岭南建筑环境综述 |
1.2.2 岭南地域建筑 |
1.2.3 岭南派建筑的界定 |
1.2.4 岭南建筑学派 |
1.3 研究意义及方法 |
1.3.1 研究意义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本研究的主要观点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岭南城市和乡村的近代化进程 |
2.1 西风渐进与行商建筑初变 |
2.1.1 海外贸易下的广州十三行 |
2.1.2 贸易制度的产物广州十三行 |
2.1.3 西洋式建筑初现十三行 |
2.2 广州行商庭园(18 世纪中期至19 世纪中期) |
2.2.1 潘家花园 |
2.2.2 潘长耀花园 |
2.2.3 伍家花园 |
2.2.4 海山仙馆 |
2.3 近代岭南城市化进程 |
2.3.1 条约口岸城市的进化 |
2.3.2 张之洞与岭南城市的晚清革新 |
2.3.3 民国初期的市政建设 |
2.4 岭南乡村进化的中西合璧风尚 |
2.4.1 广府祠堂传统形制下的西式风格运用 |
2.4.2 梅州侨乡客家民居中西合璧的建筑艺术 |
2.4.3 开平碉楼 |
2.4.4 潮汕民居进化典型古今相糅、西式致用的陈慈簧宅第 |
2.5 小结 |
第三章 岭南近代建筑的转型和演变 |
3.1 外廊式建筑与骑楼建筑的兴盛 |
3.1.1 殖民地外廊式建筑在岭南的发展 |
3.1.2 中西文化交融的代表作——骑楼 |
3.2 岭南古典主义与岭南教会建筑的演变 |
3.2.1 西方古典主义与中国传统形式古典复兴 |
3.2.2 岭南教会建筑的中国式演变 |
3.3 岭南民族主义建筑的复兴 |
3.3.1 民族主义建筑的尝试——中山纪念堂 |
3.3.2 岭南民族主义建筑的革新 |
3.4 小结 |
第四章 岭南建筑学派的出现和确立 |
4.1 现代主义建筑的传播成为岭南建筑学派的萌芽 |
4.1.1 岭南新建筑产生之初所表现的进取性、务实性、开放性和时代性 |
4.1.2 林克明对现代主义的传播成为岭南建筑学派的奠基人 |
4.1.3 勷勤大学成为岭南建筑学派的发祥地 |
4.1.4 第一代建筑师成为岭南建筑学派现代主义的自觉实践者 |
4.2 岭南建筑学派的先驱——夏昌世 |
4.2.1 岭南新建筑的地域性展现与夏昌世建筑思想的渊源 |
4.2.2 夏昌世的三个岭南新建筑思想观 |
4.3 岭南建筑学派的确立 |
4.3.1 “酒家园林”对岭南派建筑的开创意义 |
4.3.2 岭南派建筑形成的有利条件 |
4.3.3 佘畯南与莫伯治的创作将岭南建筑推入学派高峰 |
4.3.4 岭南派建筑的“活态空间”形态特色探析 |
4.3.5 岭南建筑学派的学理确立和主流地位 |
4.4 小结 |
第五章 岭南建筑学派的新发展 |
5.1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对岭南建筑学派的贡献 |
5.1.1 岭南建筑学派现代建筑教育的第一次探索时期(1932-1945) |
5.1.2 岭南建筑学派现代建筑教育体系的完善期及华工院的初创期 (1945-1977) |
5.1.3 岭南建筑学派教育体系的成熟期和华工院的建设期(1977-1999) |
5.1.4 岭南建筑学派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新发展时期(1999 年以来 |
5.2 岭南建筑学派创作理论的新发展两观三性创作理论 |
5.2.1 改革开放以来岭南建筑学派的发展特征 |
5.2.2 两观三性建筑创作理念的提炼 |
5.2.3 从中国建筑学会创作大奖看岭南建筑学派的新成绩 |
5.3 岭南建筑学派创作的新成就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
5.3.1 中国馆:传统韵味的现代演绎 |
5.3.2 从中国器到东方之冠 |
5.3.3 中国馆对于岭南建筑学派创作价值的思考 |
5.4 从广州亚运建筑看岭南建筑学派的发展 |
5.4.1 重大节事对建筑创作的契机 |
5.4.2 从广州亚运建筑看岭南建筑学派的全面提升 |
5.5 岭南建筑学派的新力量 |
5.5.1 华南理工大学的主流设计力量 |
5.5.2 岭南建筑学派的重要辅助力量 |
5.6 小结 |
第六章 笔者对岭南建筑“活态空间”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
6.1 笔者作为岭南建筑学派中青年建筑师的成长过程 |
6.2 和而不同、敢为人先的大屋顶设计——珠岛宾馆东一号工程 |
6.3 道法自然、古典意象和岭南建筑相融合——松园宾馆西一号工程 |
6.4 岭南建筑空间“厅”、“亭”结合的禅宗之美——帽峰沁苑 |
6.5 岭南休闲文化与海南“岛”派风格设计——三亚南田温泉度假中心 |
6.6 岭南季候风下的现代传染医院设计——广州市第八医院(新院) |
6.7 “亚运建设”与“城市战略” |
6.8 “三庭叠翠”与岭南传统工艺魅力——广州亚运城村长院 |
6.9 岭南传统食街与现代市井风情——广州美食园 |
6.10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四、锻炼何必只盯香山(论文参考文献)
- [1]《莫言散文新编》(节选)汉译英翻译实践报告[D]. 马新毅. 电子科技大学, 2021
- [2]诗人启功[J]. 赵仁珪. 中华书画家, 2020(07)
- [3]以孟解诗与以杜比孟 ——黄彻借孟尊杜的诗学观[D]. 杨晓红. 暨南大学, 2020(04)
- [4]袁小平:温和的行动者[J]. 赵敏. 四川教育, 2020(Z1)
- [5]“诗人启功”五题[J]. 赵仁珪. 西泠艺丛, 2020(01)
- [6]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J]. 陈厚朴. 南腔北调, 2018(12)
- [7]《诗人玉屑》论宋诗研究[D]. 石钰. 西南交通大学, 2018(10)
- [8]查士标诗歌创作研究[D]. 张丽琴. 安徽大学, 2013(12)
- [9]岭南建筑学派研究[D]. 王河. 华南理工大学, 2011(06)
- [10]长街行[J]. 王小鹰. 长篇小说选刊, 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