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口单证中常见的差错(论文文献综述)
梁朝瑞[1](1997)在《出口单证中常见的差错》文中研究说明 近十多年来,我国的出口贸易有了长足的发展,成绩十分喜人。然而,也有不少外贸企业,特别是近年来新获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在出口业务中,又特别是在出口单证工作中差错不断,给国家和企业带来了不应有的损失。在以信用证作为支付方式的情况下,出口单证更要做到单与证相符、单与单相符、单与货相符。否则,一旦差错单证寄出国门,一字失万金的后果就不堪设想。
潘博[2](2012)在《国际货代集装箱海运出口系统协调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以系统的思想作为指导,以国际货代集装箱海运出口过程活动控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国际货代企业与托运人、船代公司以及海外合作代理之间的协调性问题。通过对国际货代集装箱海运出口流程进行深度研究与分析,应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构建了国际货代企业集装箱海运出口系统协调的模型。首先对国际货代企业集装箱海运出口系统进行界定与分析,并且对整个系统中主体之间的相互因果关系进行了挖掘与探讨。然后通过系统特性划分了子系统,并且应用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全面系统描述。最后通过某国际货代企业作为实际案例分析并利用实际数据进行模拟仿真,并且得出企业集装箱海运出口活动协调的措施与建议。文章的创新点在于利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分析与探讨国际货代企业集装箱海运出口系统中时间延迟情况、需求预测以及服务满足、成本控制等问题,通过建立模型以及模拟仿真,优化国际货代企业操作流程,找出了杠杆变量,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服务质量提出决策性建议。
刘园[3](1998)在《货款回收与信贷——出口单证操作与管理(3)——对外贸易实务运作系列讲座之七》文中提出 三 制单和审单制单和审单是单证工作中的主体工作,制单是指各种出口单证的缮制和签署;审单是指对各种出口单据的复核和全面审查。(一)、制单1.制单工作的要求单证工作的基础在制单,制单要求按照严格相符的原则做到四个一致,即单、证一致,单、单一致,单、货一致,单、同一致。虽然信用证项
陈佳恒[4](2021)在《银行信用证项下贸易融资业务风险评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家统计局官网显示,2020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321,557亿元,比2019年增加5929亿元。尽管受疫情影响,但我国的进出口总额仍保持增长态势,而信用证业务作为国际贸易中常用的融资方式,重要性与日俱增。然而,作为授信业务,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也不容小觑,主要有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等多种风险类型。如何有效防范和控制每一笔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已经成为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构建合理的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以工商银行SZ分行的调研数据为基础,选择模糊综合评判分析法对工商银行SZ分行的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进行风险评估,对评估结果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并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这有着极为显着的意义。本文以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为研究对象,以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风险评估为研究目标,梳理关于信用证及贸易融资风险的文献,分析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流程,并结合真实的案例,初步得到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指标。接着,通过专家打分筛选出具有研究价值的风险指标,确定了进口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和出口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最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分析法对工商银行SZ分行的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风险进行评价。本文在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角度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首先,构建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以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为依据,以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流程分析及案例分析为基础,分析得到风险指标。接着通过专家打分的方式筛选风险指标,最终构建了包含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信用证及单据风险、其他风险共五类风险的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其次,综合模糊理论以及层次分析,选用多层次评判模型研究分析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的评价问题。本文以模糊理论为出发点,结合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风险指标的特征,如多层次性、模糊性的特点,发挥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的优点,基于工商银行SZ分行的调研数据,对工商银行SZ分行的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风险进行模糊综合评判。最后,研究表明工商银行SZ分行进口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和出口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控制存在差异。工商银行SZ分行的进口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和出口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风险控制水平都介于较好和好之间,偏向好,并且进口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控制水平优于出口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控制水平。此外,研究结果表明,工商银行SZ分行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仍有待完善。本文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提出规避信用证项贸易融资风险的信用风险防范对策、操作风险防范对策和市场风险防范对策。
杨亚蓉[5](2013)在《基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技术的纳税评估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纳税评估是国家税务机关促进纳税遵从、降低税收流失率的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纳税评估在税收征管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在强化税源管理,优化纳税服务、促进纳税遵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作为税务机关开展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纳税评估在应对纳税遵从风险的同时,本身的执法风险防控问题却被忽视,评估人员风险意识薄弱,风险防控措施和评估业务脱节,这使得纳税评估岗位成为税收征管一线执法风险最高的管理环节之一。如何有效降低评估工作面临的执法风险,保护税务干部、提高评估效能成为税务机关面临的重要课题。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技术在防范自身风险这一领域为我们提供了有益借鉴。该技术最显着的特点是将风险防范措施纳入审计程序,使审计风险防控贯穿于审计过程的始终,有效地降低了审计风险,提高了审计质量和效率。本文围绕纳税评估方法的优化这一中心,从分析评估方法的局限性入手,尝试借鉴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和技术,将纳税评估执法风险的防控纳入纳税评估业务流程之中,探索建立基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技术的、以评估执法风险为导向的纳税评估方法体系。本文内容共分为九章,除第一章导论介绍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外,主要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相关理论基础,包含第二、三章内容,介绍了纳税评估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内涵、理论基础以及评估方法和审计技术近年来理论研究的成果,并对纳税评估风险等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二部分为问题分析,包含第四章内容,介绍纳税评估方法体系的构成,从评估范围、评估基础、分析手段、纳税约谈和信息处理等五个方面探讨了评估方法的局限性;第三部分为主体部分,包含第五、六、七、八章内容,从优化纳税评估方法的角度探讨了借鉴风险导向审计技术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借鉴意义,在此基础上从评估前期信息采集、纳税评估风险分析、企业内部控制分析、非经常项目实地调查等四个方面研究了纳税评估方法的优化内容,最后通过案例对风险导向纳税评估方法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该方法的实用性;第四部分为结论与展望,包含第九章内容,简要评价并提出了下一步研究方向。本文的主要贡献是:从方法手段上较为深入地分析了纳税评估的局限性,并提出了具体的优化改进措施,有利于促进纳税评估质量和效率提高;同时,尝试将社会审计行业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技术借鉴应用于纳税评估工作,将纳税评估执法风险的防控纳入纳税评估业务流程,探索建立风险导向纳税评估方法,为纳税评估的创新发展拓展了新的视野,也为税收执法风险防范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参考。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相关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理论基础还比较薄弱,纳税评估风险量化测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风险等级评定办法、风险导向型纳税评估方法体系的构建等问题还有待下一步深入研究。
安芝[6](2008)在《我国国际会展业海关监管研究 ——以上海世博会为个案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会展业已发展成为新兴的现代服务贸易型产业,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国际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伴随着会展经济的全球扩张,许多国际会展业巨头竞争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市场,国际会展业正在出现重心转移之势。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背景下,中国市场的广大以及中国成为世界新的制造业中心的潜在发展前景,使得来自国外的专业展市场需求空间较大。中国已初步形成四大会展经济带:以广州为中心、香港为龙头的珠江三角洲会展经济带,以上海为中心、沿江沿海为两翼的长三角会展经济带,以北京为中心、天津为边翼的京津会展经济带,以大连为龙头、边贸为支撑的东北会展经济带。其中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海关对国际展览品的监管量也呈稳步上升趋势。随着2010年的日益临近,上海世博会的各项筹办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为进一步加快展会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为海关探索完善国际展览会的监管工作提供了十分难得的机遇。面对会展业的迅猛发展势头,为积极应对2010年世博会对海关监管提出的新挑战,更好地适应现代海关制度建设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对国际展览品监管的新模式探索步伐。本文通过运用趋势分析法、风险管理法、项目管理法等先进管理方法对国际会展业海关监管工作面临趋势、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监管对策,进一步维护国家经济政治利益,促进外贸和对外交往,促进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建设。
刘露露[7](2007)在《我国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支付方式的主要风险及防范措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对外贸易面临极大的机遇与挑战。信用证作为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支付方式,由于其本身的一些缺陷以及我国外贸企业和银行方面的专业人员的缺乏,使得这种支付方式不能更好地为我国外贸的发展服务。同时,信用证诈骗的不断发生还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我国的信用证欺诈十分严重,自我国银行1987年8月1开始,在所有开出的信用证上加上“按照国际商会第400号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的条款开立”以接受UCP以来,此后的数年间就已经发生过数起数额巨大震惊中外的信用证诈骗案。近来的相关报道说近年来信用证欺诈案件涉及的数额越来越大,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欺诈案也不在少数,如2005年判决的牟其中案,银行损失金额达到9000万美元。针对这种现象,本人认为有理由也有必要在这里探讨分析一下信用证这种支付方式,通过研究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可的《UCP500》以及不断推出的新的有关信用证的规范条例,并用一些实际案例的分析,使不管是企业还是银行都能更好地掌握信用证这种支付工具,从而使这种工具能更好地为我国的贸易发展而服务。本文主要采用了资料研究、案例分析、理论分析等方法进行了信用证业务及发展的研究。针对信用证的复杂性和游离于基础合同的独立抽象性而产生的一些操作风险,通过参考国际商会对案例的态度;以及搜集国内外比较先进的经验;同时也整理了自己作为银行国际结算的业务人员的切身体验而总结出了一些具体的防范的措施。对由信用证项下贸易融资而产生的风险,从贸易融资产品本身产生的风险和银行内部操作方面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利用国内外已有的不同贸易融资产品风险系数参考,同时从银行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入手,总结出了一些具体的防范信用证项下贸易融资风险的方法措施。对提单以及几种常用的贸易术语的优势、劣势以及不同的使用环境进行了比较分析,结合我国现阶段的贸易背景,提出了在不同的情况下利用更为合适的贸易术语,以便更好的防范信用证在运输环节产生风险的方法。最后对信用证业务中比较常见的几类软条款进行了研究,通过收集整理国际商会对信用证软条款案例的看法和国内外相关的一些期刊、报刊和着作,在充分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形成了一些自己对防范软条款信用证风险的看法,以期提醒出口商注意,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损失。本文的主要结论是:通过对我国对外贸易背景和信用证使用情况的分析,针对信用证业务本身特点和贸易融资而产生的风险问题,提出了理性审单员标准的新的审单思路,对贸易融资风险从贸易融资产品本身风险和各个操作阶段的风险都提出了具体可行的防范措施。对软条款信用证进行了举例分析,提醒出口企业注意避免常见的软条款。通过对常见贸易术语风险的比较分析,得出了进出口企业应合理利用贸易术语的原则,同时也提出了防范不同贸易术语风险的方法。本文的现实意义在于:本文结合对信用证理论的探索,案例的分析以及比较分析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信用证风险防范经验方法,提出了一些具体可行的防范措施,希望能对我国信用证的立法、司法及实务部门如银行和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等有一定指导意义。
杨晨[8](2005)在《现代航运物流系统整合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跨国公司大量涌现,国际贸易快速增长,同时也促进了国际物流的飞速发展。航运作为国际物流的核心环节,它的研究成为重中之重。为了能在竞争日益加剧的航运市场站稳脚跟,抢占市场,获得利润,世界各大航运企业均集中力量对他们的航运物流系统进行整合,研究如何将航运业与物流相结合,创建航运业独特的、高效的综合物流系统。目前我国航运物流虽然发展迅速,但存在起点低,基础差,总体水平不高,管理落后,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特别是在航运企业与物流的结合方面,更是没能建立起高效运作的综合航运物流系统给客户提供各项高水平的航运物流服务。因此,如何结合我国航运业的具体情况,对我国航运业发展综合物流进行研究,已成为目前我国现代航运业发展的核心。 本文将现代航运物流系统视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以系统和整合理论为指导,应用系统工程的数学方法和模型以及财务理论中的资金流优化方法,研究航运企业物流系统的整合优化问题。通过将系统中的物资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分别整合,并在以上三大流各自整合优化的基础上,将它们集成整合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构建一体化的现代航运物流系统。全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是现代物流和航运物流,首先介绍了现代物流的定义、发展过程及现代物流的基本功能,然后分析了航运在现代物流中的地位,以此引出航运物流的概念及意义; 第二章是航运物流整合的背景及策略,文章首先分析现代航运物流整合的背景,然后研究航运物流整合的驱动因素,接着给出了航运物流整合的策略; 第三、四、五章是文章的重点,分别从物资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三大要素来研究现代航运物流的整合,应用系统工程的数学方法和模型以及财务理论中的资金流优化方法,研究三流的整合问题,文章通过具体的案例来说明整合的实际意义; 第六章是现代航运物流系统整合,也是本研究的核心内容。前面的分析论述均是探讨如何从局部的最优寻求整体的最优,在本章里,首先对现代航运物流系统整合的原理进行论述,结合航运物流系统的特性和指出本文整合的目标和整合的模式,文章最后给出了本文结论及有待进一步研究之处。
二、出口单证中常见的差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出口单证中常见的差错(论文提纲范文)
(2)国际货代集装箱海运出口系统协调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与课题来源 |
1.2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
1.2.1 问题的提出 |
1.2.2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1.3 论文研究的思路方法及预期目标 |
1.4 论文的逻辑框架 |
2 论文研究的现状综述及相关理论 |
2.1 论文研究的研究现状综述 |
2.1.1 集装箱出口的研究 |
2.1.2 国际货代企业的研究 |
2.1.3 货代流程协调优化问题研究 |
2.1.4 有研究成果的局限性 |
2.2 相关理论综述 |
2.2.1 国际货代公司集装箱海运出口理论 |
2.2.2 协同理论 |
2.2.3 系统动力学 |
2.3 本论文的切入点 |
2.4 本章小结 |
3 国际货代企业集装箱海运出口系统分析 |
3.1 国际货代公司集装箱海运出口活动的特点 |
3.2 国际货代公司集装箱出口的参与的主体 |
3.2.1 托运人(货主) |
3.2.2 国际货代公司 |
3.2.3 船代公司与船运公司 |
3.2.4 海关 |
3.2.5 海外合作代理与国外采购企业 |
3.2.6 其他相关组织 |
3.3 国际货代公司集装箱海运出口流程分析 |
3.3.1 集装箱海运出口的物流分析 |
3.3.2 集装箱海运出口的信息流分析 |
3.3.3 集装箱海运出口的协调问题分析 |
3.3.4 集装箱海运出口协调性问题的度量和评价 |
3.4 本章小结 |
4 构建国际货代集装箱出口流程协调性问题系统动力学模型 |
4.1 系统动力学概述 |
4.1.1 系统动力学的基本概念 |
4.1.2 系统动力学的三大特点 |
4.1.3 系统动力学建模的指导思想和步骤 |
4.1.4 系统动力学对论文研究问题的可行性论述 |
4.2 国际货代公司集装箱海运出口系统说明 |
4.2.1 建模的中心思想 |
4.2.2 模型系统的边界划分 |
4.2.3 模型假设 |
4.3 国际货代公司集装箱海运出口系统的因果回路图 |
4.3.1 单据处理服务子系统 |
4.3.2 订舱装箱子系统 |
4.3.3 相关成本费用子系统 |
4.4 国际货代公司集装箱海运出口系统动力学流图 |
4.4.1 模型变量解释说明 |
4.4.2 单据处理服务子系统动力学流通 |
4.4.3 订舱装箱子系统动力学流图 |
4.4.4 相关管理成本子系统动力学流图 |
4.5 本章小结 |
5 国际货代企业集装箱海运出口协调性实证研究 |
5.1 实证案例公司背景 |
5.1.1 公司简介 |
5.1.2 公司内部操作流程 |
5.1.3 公司集装箱海运出口需要协调的问题 |
5.2 实证案例的模型应用 |
5.2.1 假设条件 |
5.2.2 数据来源与分析 |
5.2.3 对于出口单据处理服务方面的实际应用 |
5.2.4 对于订舱装箱方面的实际应用 |
5.3 实证案例公司的集装箱出口总体协调建议 |
5.4 本章小结 |
6. 论文的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银行信用证项下贸易融资业务风险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
1.2.1 主要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2.3 研究框架 |
1.3 创新与不足 |
1.3.1 可能的创新点 |
1.3.2 不足点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关于信用证的研究综述 |
2.2 关于贸易融资风险的研究综述 |
2.2.1 国内研究综述 |
2.2.2 国外研究综述 |
2.3 关于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综述 |
2.4 文献评述 |
第3章 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分析 |
3.1 进口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 |
3.1.1 进口开证 |
3.1.2 进口押汇 |
3.2 出口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 |
3.2.1 打包贷款 |
3.2.2 出口押汇 |
第4章 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4.1 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4.2 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 |
4.2.1 进口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风险评估指标分析 |
4.2.2 出口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风险评估指标分析 |
4.2.3 贸易融资业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初步构建 |
4.3 风险评估指标对贸易融资业务影响程度初步筛选 |
4.4 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确定 |
第5章 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
5.1 模型选择 |
5.1.1 模糊综合评判法与其他评估方法的比较 |
5.1.2 模糊综合评判法的简介 |
5.1.3 模糊综合评判法的步骤 |
5.1.4 模糊评判指标处理 |
5.1.5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 |
5.2 隶属度的确定 |
5.3 风险评估指标模糊综合评判 |
5.3.1 模糊综合评判法的选用 |
5.3.2 确定进口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风险评价因素集和评判集 |
5.3.3 确定出口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风险评价因素集和评判集 |
第6章 银行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风险评估实证分析 |
6.1 实证对象 |
6.1.1 实证对象选择的依据 |
6.1.2 实证对象简介 |
6.2 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
6.2.1 确立进口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一级评价指标权重 |
6.2.2 确立出口信用证贸易融资业务一级评价指标权重 |
6.3 模糊综合评判 |
6.3.1 数据采集 |
6.3.2 建立指标因素集与评判集间的模糊关系矩阵及模糊综合评判 |
6.4 评判结果分析 |
6.4.1 一级模糊综合评判的加权平均结果及其分析 |
6.4.2 二级模糊综合评判的加权平均结果及其分析 |
第7章 主要研究结论与风险防范对策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7.2 信用风险防范对策 |
7.3 操作风险防范对策 |
7.4 市场风险防范对策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工商银行SZ分行调查问卷 |
附录 B 专家咨询问卷 |
致谢 |
(5)基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技术的纳税评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及框架 |
1.3 研究方法 |
1.4 预期贡献 |
2. 研究综述 |
2.1 纳税评估研究综述 |
2.2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研究综述 |
3. 理论分析 |
3.1 重要概念解析 |
3.1.1 纳税评估风险 |
3.1.2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技术 |
3.2 理论基础 |
3.2.1 税收遵从理论 |
3.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4. 纳税评估方法体系及其局限性 |
4.1 纳税评估方法体系的内容 |
4.2 纳税评估方法体系的局限性 |
4.2.1 评估范围的有限性 |
4.2.2 评估基础的不可靠性 |
4.2.3 分析手段的局限性 |
4.2.4 纳税约谈的低效率 |
4.2.5 信息处理的低水平 |
5. 纳税评估方法的优化 |
5.1 纳税评估方法优化方法及启示 |
5.1.1 目前国内优化纳税评估方法的主要做法 |
5.1.2 优化纳税评估方法的新思路 |
5.2 借鉴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技术的必要性分析 |
5.2.1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技术的有效性 |
5.2.2 借鉴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技术的意义 |
5.3 借鉴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技术的可行性分析 |
5.3.1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技术的应用环境 |
5.3.2 纳税评估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共性分析 |
6. 基于现代审计技术的风险导向纳税评估方法 |
6.1 纳税评估前期信息采集 |
6.1.1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环境程序 |
6.1.2 评估信息前期实地采集 |
6.2 纳税评估风险分析 |
6.2.1 审计风险评估 |
6.2.2 纳税评估风险分析 |
6.3 纳税人内部控制分析 |
6.3.1 审计控制测试 |
6.3.2 纳税人内部控制分析 |
6.4 非经常项目调查 |
6.4.1 审计重要性水平确定 |
6.4.2 纳税评估非经常项目调查 |
7. 风险导向纳税评估方法应用 |
7.1 评估案例基本情况 |
7.2 风险导向评估方法运用 |
7.2.1 评估前期信息采集 |
7.2.2 案头分析 |
7.2.3 实地调查 |
7.2.4 评估处理 |
7.3 风险导向评估方法与现行评估方法对比分析 |
7.3.1 方法差异比较 |
7.3.2 风险导向评估方法优势分析 |
8. 风险导向纳税评估方法实用性分析 |
8.1 应用环境分析 |
8.2 应用难点分析 |
8.2.1 审计风险与评估风险差异性的影响 |
8.2.2 成本效益原则的影响 |
9.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6)我国国际会展业海关监管研究 ——以上海世博会为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问题的由来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四、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我国国际会展业发展概述 |
一、我国国际会展业发展现状 |
二、我国国际会展业发展政策原则 |
三、我国国际会展业发展趋势 |
四、我国际会展业堕待解决问题 |
五、国内外会展业发展启示 |
第二章 我国国际会展业海关监管现状 |
一、海关监管发展历程 |
二、海关监管依据规定 |
三、相关国际惯例规定 |
四、海关监管目标效益 |
五、海关监管现实困境 |
第三章 国际会展业海关监管研究方法 |
一、趋势分析法研究 |
二、风险管理法分析研究 |
三、项目管理法分析研究 |
第四章 上海世博会海关监管个案研究 |
一、上海世博会筹办概况 |
二、海关支持上海世博会目标任务 |
三、世博会对海关监管提出挑战 |
四、海关支持世博会筹办各项工作 |
第五章 国际会展业海关监管策略 |
一、海关监管职能定位 |
二、海关监管目标流程构想 |
三、宏观监管战略构划 |
四、微观监管对策建议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7)我国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支付方式的主要风险及防范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解决问题 |
1.4 研究方法 |
1.5 基本思路与论文框架 |
1.5.1 基本思路 |
1.5.2 论文框架 |
2 相关理论综述 |
2.1 信用证概述 |
2.2.1 信用证的起源 |
2.2.2 信用证的含义及业务流程 |
2.2 国际上关于信用证法律性质的不同理论观点 |
2.3 信用证遵循的相关条例 |
2.3.1 《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的历史回顾 |
2.3.2 《关于审核跟单信用证项下单据的国际标准银行实务》 |
2.3.3 eUCP 1.0 |
3 我国使用信用证支付方式的现状 |
3.1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及特点 |
3.2 我国信用证理论研究的现状 |
3.3 我国使用信用证支付方式的现状 |
4 信用证业务流程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分析 |
4.1 信用证业务特点所引起的风险 |
4.1.1 信用证业务的特点─独立抽象性原则 |
4.1.2 对信用证业务审单标准的思考 |
4.1.3 国际商会对案例的意见及倾向 |
4.2 由信用证方式下的贸易融资产生的风险 |
4.2.1 我国信用证贸易融资的背景 |
4.2.2 信用证项下常见的贸易融资方式 |
4.2.3 相关案例分析与研究 |
4.2.4 信用证贸易融资所产生的风险 |
4.3 信用证软条款带来的风险 |
4.3.1 信用证软条款产生背景及概念 |
4.3.2 常见的软条款所产生的风险 |
4.4 由提单而产生的风险 |
4.4.1 提单产生的问题─预借提单和倒签提单 |
4.4.2 预借提单和倒签提单案例 |
4.4.3 FOB、CFR、CIF 贸易术语所产生的问题 |
4.4.4 FOB 贸易术语的风险 |
5 信用证支付业务中的风险 |
5.1 具体的审单标准问题的一个新思路─理性的审单员标准 |
5.2 信用证方式下的贸易融资风险控制的主要内容 |
5.2.1 贸易融资综合授信风险(CCFR)管理模型 |
5.2.2 对贸易对象国的调查和分析 |
5.2.3 银行对国外贸易商的审查 |
5.2.4 银行对代理行资信的审查评级 |
5.2.5 对银行内部操作风险的控制 |
5.3 “软条款”风险的防范 |
5.3.1 软条款的识别 |
5.3.2 企业防范软条款风险的方法 |
5.4 提单产生风险的防范 |
5.4.1 对倒签和预借提单的预防 |
5.4.2 FOB 贸易术语风险的防范 |
6 结论和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6.1 主要结论 |
6.2 现实意义 |
6.3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8)现代航运物流系统整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第一章 现代物流与航运物流 |
第一节 现代物流 |
第二节 现代航运物流 |
第二章 现代航运物流系统整合的背景及策略 |
第一节 现代航运物流系统整合的背景 |
第二节 现代航运物流整合的驱动因素 |
第三节 现代航运物流系统整合的策略 |
第三章 物资流的系统整合 |
第一节 现代航运物流系统物资流分析 |
第二节 现代航运物流系统物资流的整合 |
第三节 物资流整合案例 |
第四章 资金流的系统整合 |
第一节 航运企业的资金分析 |
第二节 现代航运物流系统资金流整合 |
第三节 资金流整合案例 |
第五章 信息流的系统整合 |
第一节 现代航运物流系统信息流分析 |
第二节 现代航运物流系统信息流的整合 |
第六章 现代航运物流系统整合 |
第一节 现代航运物流系统整合原理 |
第二节 现代航运物流系统整合 |
第三节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出口单证中常见的差错(论文参考文献)
- [1]出口单证中常见的差错[J]. 梁朝瑞. 对外经贸实务, 1997(01)
- [2]国际货代集装箱海运出口系统协调问题研究[D]. 潘博. 北京交通大学, 2012(10)
- [3]货款回收与信贷——出口单证操作与管理(3)——对外贸易实务运作系列讲座之七[J]. 刘园. 世界机电经贸信息, 1998(04)
- [4]银行信用证项下贸易融资业务风险评估研究[D]. 陈佳恒.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5]基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技术的纳税评估方法研究[D]. 杨亚蓉. 西南财经大学, 2013(03)
- [6]我国国际会展业海关监管研究 ——以上海世博会为个案研究[D]. 安芝. 华东师范大学, 2008(08)
- [7]我国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支付方式的主要风险及防范措施研究[D]. 刘露露. 西北大学, 2007(04)
- [8]现代航运物流系统整合研究[D]. 杨晨. 上海海事大学, 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