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定金属比热容的新方法

一种测定金属比热容的新方法

一、测定金属比热容的一种新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郭舒,王海涛,韩恩厚[1](2021)在《核电站接管安全端异种金属焊接接头残余应力预测的研究现状》文中认为接管安全端异种金属焊接接头是压水堆核电站中连接主设备低合金钢压力容器接管嘴与不锈钢管道的一种典型结构,易发生一次侧应力腐蚀开裂,而焊接残余拉应力是造成此种应力腐蚀开裂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准确评估接管安全端异种金属接头的焊接残余应力分布至关重要。通过有限元模拟研究焊接残余应力旨在保障核电设备的结构完整性。介绍了接管安全端异种金属焊接接头的结构、材料与焊接工艺特点,综述了有限元模拟方法预测异种金属焊接接头残余应力分布的数值计算工作和典型流程,以及诸多因素对有限元模拟异种金属焊接接头残余应力的影响。

满振武[2](2021)在《γ-石墨单炔制备及其热敏特性与气敏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γ-石墨单炔(γ-GY)作为一种新型二维碳基半导体材料,具备低形成能、高稳定性、大比表面积、丰富孔洞结构等特点,在半导体器件和电路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目前对于γ-GY的研究工作依旧处于探索阶段,γ-GY的实验制备方法和具体器件领域应用寥寥无几,此前γ-GY的热敏特性和气敏特性也未被实验研究过。本文首次提出了γ-GY的恒温搅拌制备法,并通过实验探究了γ-GY的热敏特性和气敏特性。本文的研究工作将为γ-GY未来的工业化制备提供一定的实验方法参考,将为γ-GY在热敏、气敏领域的实验研究工作打开大门,将促进γ-GY在半导体器件及电路领域得到更为广阔的应用。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有:1.γ-GY的恒温搅拌制备方法,所用前驱物为C6Br6和CaC2。实验制备的机理,是利用恒温搅拌时高能的乙醇分子,促进前驱物C6Br6和CaC2的交叉偶联反应的发生。制备的主要流程,包括前驱物预处理、恒温搅拌制备、煅烧除杂、洗涤除杂等环节,最后得到黑色蓬松粉末,经过系列表征测试,确定了制备得到的是具备二维结构的高纯度γ-GY多晶。2.研究了实验设备、预处理工艺、除杂工艺、恒温搅拌温度、恒温搅拌时间等因素对于γ-GY制备的影响,确定实验设置及相关参数为:煅烧除杂采用流通氮气的管式气氛炉;预处理的短时间球磨过程中,前驱物可以混和球磨,也可以各自球磨;除杂工艺设置为先煅烧除杂、后洗涤除杂;恒温搅拌温度设置为80℃;恒温搅拌的搅拌总时长不少于23 h。3.研究了本文所制备γ-GY的稳定性,发现γ-GY在空气氛围下200℃以内、惰性气体氛围下800℃以内时,即可保证γ-GY自身结构、形貌的稳定性。测试分析了γ-GY传感器件的热敏性能,发现其表现出负温度系数(NTC)热敏电阻的特性,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呈指数规律下降,器件热敏常数B为2143.7,时间常数τ小于15 s,百日后器件老化率绝对值为0.069。4.测试分析了γ-GY传感器件的气敏性能,发现γ-GY对NO2气体的吸附能力强于解吸附能力,动态响应曲线存在基线漂移现象,基于此,本文选定了响应度曲线的一阶导数极值为γ-GY器件对NO2气体的浓度检测指标;最后,本文确定了γ-GY气敏器件对NO2气体的工作温度为室温、检测极限约为2 ppm、线性范围为10 ppm~100 ppm、气体选择性良好、具备较为优良的重复性与稳定性。

阮浩[3](2021)在《考虑焊接残余应力的铝合金焊接接头力学和疲劳性能研究》文中指出

李晨阳[4](2021)在《改性粉煤灰催化剂的制备及微波辅助Fenton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刘先渊[5](2021)在《邻苯二甲腈树脂基导热绝缘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朱璧禾[6](2021)在《季冻区煤矸石稳定基层介观多尺度破坏演化机理研究》文中认为

徐涛,段宏兵,蔡兴奎,杨锐,姚飞虎,严福勇[7](2021)在《激光切割对马铃薯组培苗移栽后生长指标的影响》文中认为以机械剪切方式作为对照,使用以CO2激光器在垂直照射、离焦量12 mm、光输出功率10 W的条件下的激光,对马铃薯组培苗进行无接触式切割,并对激光切割和机械剪切后马铃薯组培苗的生长情况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结果显示:使用激光进行马铃薯组培苗切割不会影响其生物活性;在培养21 d后,无论是单切口茎段还是双切口茎段,激光切割马铃薯组培苗的存活率、株高、节间数、节间长度、茎粗、根长、去根鲜质量等生长指标均优于机械剪切方式。试验结果表明,以激光切割方式代替传统机械剪切方式进行马铃薯组培苗的无接触式切割,极大简化了组培苗移栽时的动作,能有效避免组培苗交叉感染,促进移栽的组培苗茎段成活。

曹东东[8](2021)在《基于红外热像法对有色金属材料疲劳性能的研究》文中指出红外热像法是一种基于能量耗散理论的疲劳测试新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快速、无损、实时等诸多优点,与传统疲劳测试方法相比具有极大的优势。同时,红外热像法从热力学角度出发,研究能量耗散与材料微观组织演化的关系,为探究金属材料疲劳断裂机理提供了新的手段,在工程设计与应用及新材料研究开发中均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探究了外部热源、热弹性、热传导、固有耗散对红外热像法实验结果的影响,发现固有耗散源是引起试样表面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热弹性源与热传导源对温度变化影响较小,而外部热源引起的温度噪声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需要采取屏蔽措施加以抑制。目前广泛使用的Luong法在测定疲劳极限时,并未规定如何准确确定温升拐点,本文利用红外热像法获取工业纯钛疲劳循环应力加载过程中试样表面温度变化,基于固有耗散理论和疲劳损伤机理,提出以弹性极限作为热像数据分界限进行Luong法线性拟合的新方法,在唯一测定温升拐点的基础上快速准确预测了 TA1工业纯钛的疲劳极限。结合红外热像法在铝合金疲劳极限测定中的应用,对该方法在材料中的适用范围进行了讨论。为对本文提出的优化Luong法机理进行研究,通过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以下简称DIC)与定位跟踪观察实验,对疲劳循环应力加载过程中应变与微观组织演化进行了研究,揭示了材料发生弹塑性转变时微观组织演化与固有耗散机制转变的对应关系。利用Risitano提出的红外热像拉伸实验获取疲劳极限,并与升降法和优化Luong法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

彭雅雯[9](2021)在《基于图像分析的煤粉粉尘在巷道中的运移规律研究》文中认为煤矿行业因为其工作环境的特殊性、高危性,煤矿工作者尤其是井下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一直是职业卫生行业防治工作的重难点。因此,研究粉尘性质及粉尘灾害事故的特点无疑是防治粉尘危害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本文基于图像分析,以不同粒径的煤粉粉尘颗粒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室模拟试验及仿真软件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粉尘的运移规律进行了研究,为尘肺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理论参考价值。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分析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粉尘运移规律的研究近况,对巷道内粉尘颗粒的产生、理化性质及运移理论规律进行了阐述。(2)分别以粒径范围为0-100μm和0-150μm的粉尘颗粒为研究对象,在边长为50cm的透明亚克力正方体箱中进行粉尘仅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的空间和时间自沉降试验。空间沉降试验用于分析相同沉降时间内,距尘源点不同位置处的6个测点上的粉尘分布情况。时间沉降试验将沉降时间设定为0-30s、30-60s及60-90s三个沉降时间段,每个时间段设7个测点,用以分析不同时间段下,同一位置测点处粉尘分布情况。试验表明,相同沉降时间内,距离尘源点较近的测点,大粒径粉尘分散度高于较远处的测点。随着离尘源点距离的增加,小粒径粉尘分散度逐渐增高,大粒径分散度逐渐降低,即粉尘自沉降受重力影响,粒径较大的粉尘优先沉降,粒径较小的颗粒则具有较长的空中悬浮时间。(3)以粒径范围为0-100μm的粉尘颗粒为研究对象,在直线形透明亚克力箱中进行模拟巷道试验。巷道内共设6个测点,每个测点采用载玻片收集粉尘颗粒,整个过程持续通风。结果表明,随着与尘源点距离的增加,大粒径的粉尘颗粒分散度呈递增趋势;小粒径组别,特别是易造成粉尘职业卫生危害的呼吸性粉尘(粒径小于10μm),其分散度并未随着远离尘源点呈递增趋势,即此部分粉尘大部分仍然悬浮于空中,容易被井下作业人员吸入产生职业健康危害。(4)利用FLUENT软件分别对直线形和L形巷道中,处于4m/s、5m/s以及6m/s三个风速下,2.5μm及10μm粒径的粉尘的运移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工况下的粉尘的运移及沉降规律。结果表明,巷道内部粉尘浓度相对四周壁面粉尘浓度较低,高浓度区主要集中在巷道下端、侧壁以及四个角接合处。同一粒径组别下,风速增大,越靠近巷道中轴处,粉尘浓度降低越快。同一风速下,大粒径组别的粉尘在巷道中浓度下降速率较快。L形巷道中,巷道拐角前,底面的粉尘沉积浓度逐渐增加,在拐角处达到峰值。在巷道拐角周围,由于此处风流90度转向,粉尘浓度产生急剧振荡;拐角后,粉尘将逐渐随着风流离开巷道,此时粉尘在底面的沉积浓度逐渐减小至稳定。

王将[10](2021)在《激光闪光法测量各向同性固体材料热扩散率研究》文中提出热扩散率用于表征非稳态导热材料特定属性,结合比热容和堆积密度,可以计算均质、致密和不透明固体的导热系数,进而了解材料的导热特性。导热系数是热设计、热利用和能源问题领域中最重要的属性之一,同时,导热率和热扩散率作为热传递参数,对非稳态过程的分析研究非常重要,因此有必要测量准确的热扩散率。利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激光闪光法固体材料热扩散率测量标准装置,在300K、600K、900K、1200K四个温度点下,测量五个不同厚度Istropic Graphite(石墨)样品的热扩散率,参加APMP组织的关于热扩散率的比对,此次比对参与单位有韩国标准科学研究院(KRISS)、法国国家计量院(LNE)、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NIM)、工业测量标准中心技术研究所(CMS/ITRI)、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NPL)、日本国家计量院(NMIJ)。为了实现热扩散率更高精度的测量,提出对现有装置进行改进。主要内容包括:建立红外探测系统,并设计与之匹配的信号放大系统,实现300K~1200K温度范围内热扩散率的测量;设计光斑匀化系统,提高样品前表面受热的均匀程度,并建立数学模型、编写相应程序对非均匀加热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计算;采用Python语言,编写新的数据处理系统。利用最新建立的红外探测系统,对日本国家计量院提供的非金属样品Isotropic Graphite进行测量,在300K的温度点,采用MCT探测器及相应的MCT放大器进行测量;在600K、900K、1200K温度点,采用INSB探测器及相应的INSB放大器进行测量。最后根据测量结果,分析不确定来源,给出不确定度,并将测量数据递交给APMP T-S.9。

二、测定金属比热容的一种新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测定金属比热容的一种新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核电站接管安全端异种金属焊接接头残余应力预测的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接管安全端异种金属焊接接头的特征
    1.1 结构特征
    1.2 材料特征
    1.3 工艺特征
        1.3.1 保障焊缝成形质量的措施
        1.3.2 焊接方法的演变
        1.3.3 焊接位置
2 有限元模拟接管安全端异种金属焊接接头残余应力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 模拟流程
    2.3 影响因素
        2.3.1 实际生产制造环节
        2.3.2 硬化准则
        2.3.3 结构模型
        2.3.4 焊接顺序
        2.3.5 约束条件
        2.3.6 层间温度
        2.3.7 堆焊修复层
        2.3.8 同种金属焊接
3 结束语

(2)γ-石墨单炔制备及其热敏特性与气敏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γ-GY的结构与性质
    1.3 γ-GY的制备方法进展
    1.4 γ-GY在传感器领域的应用
        1.4.1 γ-GY在热敏传感器领域的应用
        1.4.2 γ-GY在气敏传感器领域的应用
    1.5 本文选题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γ-GY的恒温搅拌制备方法及测试表征技术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2.2 γ-GY的主要测试表征方法
    2.3 γ-GY的恒温搅拌制备方法
        2.3.1 实验方法及原理
        2.3.2 工艺流程
    2.4 γ-GY的热敏及气敏性能测试
        2.4.1 γ-GY传感器件制备及热敏、气敏性能测试系统
        2.4.2 热敏传感器件主要性能参数
        2.4.3 气敏传感器件主要性能参数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恒温搅拌法制备γ-GY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引言
    3.2 实验设备对γ-GY制备的影响及分析
        3.2.1 实验设备对制备的影响及分析
        3.2.2 样品的测试表征分析
    3.3 预处理工艺和除杂工艺对γ-GY制备的影响及分析
        3.3.1 预处理工艺对制备的影响及分析
        3.3.2 除杂工艺对制备的影响及分析
    3.4 搅拌温度和搅拌时间对γ-GY制备的影响及分析
        3.4.1 搅拌温度对制备的影响及分析
        3.4.2 搅拌时间对制备的影响及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γ-GY的热敏性能与气敏性能测试分析
    4.1 γ-GY的稳定性分析
    4.2 γ-GY的热敏器件测试分析
        4.2.1 γ-GY热敏性能测试分析
        4.2.2 γ-GY的热敏机理分析
    4.3 γ-GY对NO_2的气敏性能测试分析
        4.3.1 γ-GY对NO_2的响应/恢复时间分析及检测指标选择
        4.3.2 γ-GY气敏器件的工作温度测试分析
        4.3.3 γ-GY的气体选择性测试分析
        4.3.4 γ-GY气敏器件的重复性和稳定性测试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激光切割对马铃薯组培苗移栽后生长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激光切割原理
    1.2 马铃薯组培苗激光切割方法
        1)试验设备及材料。
        2)组培苗激光切割中心温度测量。
        3)组培苗的切割方法。
    1.3 组培苗培养
2 结果与分析
3 讨 论

(8)基于红外热像法对有色金属材料疲劳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疲劳研究概述
        1.2.1 疲劳检测方法
        1.2.2 金属疲劳损伤机理
    1.3 红外热像法研究现状
        1.3.1 红外热像法在疲劳极限测定中的应用
        1.3.2 红外热像法在多种材料中的应用
        1.3.3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在疲劳研究中的应用
        1.3.4 红外热像法与微观组织表征研究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实验材料及研究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设备
    2.3 研究方法
        2.3.1 拉伸实验
        2.3.2 升降法疲劳实验
        2.3.3 红外热像法疲劳实验
        2.3.4 红外热像法与DIC联用实验
        2.3.5 定位跟踪观察实验
3 能量耗散理论分析
    3.1 非固有耗散源
    3.2 固有耗散源
    3.3 本章小结
4 Luong法优化及应用
    4.1 优化方法的提出
    4.2 优化Luong法测定工业纯钛疲劳极限
    4.3 优化Luong法在铝合金中的应用
    4.4 本章小结
5 优化Luong法的机理研究
    5.1 红外热像法与DIC联用研究
    5.2 定位跟踪疲劳微观组织演化过程
    5.3 红外热像拉伸实验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基于图像分析的煤粉粉尘在巷道中的运移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研究方法及主要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2 粉尘特性及运移沉降规律基础理论
    2.1 粉尘颗粒产生及其性质
    2.2 粉尘颗粒运移的数学模型
    2.3 粉尘的运移规律
    2.4 本章小结
3 粉尘颗粒运移沉降试验研究
    3.1 粉尘颗粒分布图像处理
    3.2 粉尘颗粒自沉降试验
    3.3 粉尘颗粒巷道模拟试验
    3.4 本章小结
4 巷道粉尘运移规律数值模拟及分析
    4.1 粉尘颗粒运移数值模拟理论
    4.2 巷道物理模型及网格划分
    4.3 巷道物理模型参数及求解条件的设定
    4.4 直线形巷道粉尘运移过程数值模拟分析
    4.5 L形巷道粉尘运移过程数值模拟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10)激光闪光法测量各向同性固体材料热扩散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概况
        1.2.1 闪光法的分类
    1.3 主要研究工作
第二章 闪光法测量热扩散率的实验系统
    2.1 引言
    2.2 激光闪光法测量原理
    2.3 热扩散率测量系统
    2.4 热扩散率数据处理系统
        2.4.1 热扩散率散热模型推导
        2.4.2 Python编程介绍及数据处理系统结果分析
        2.4.3 Python代码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闪光法的修正方法
    3.1 引言
    3.2 试样厚度热膨胀修正
    3.3 激光有限脉冲宽度修正
    3.4 探测器响应时间修正
    3.5 漏热修正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热扩散率实验过程及数据处理方法
    4.1 引言
    4.2 实验介绍
        4.2.1 试样的准备
    4.3 激光光路及强度调整
    4.4 实验过程
    4.5 实验现象及分析
        4.5.1 干扰对测量的影响以及处理方法
        4.5.2 聚焦模式与成像模式分析
    4.6 热扩散率与激光能量的关系
    4.7 实验结果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
    5.1 引言
    5.2 基本概念和术语
    5.3 热扩散率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5.3.1 数学模型
        5.3.2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
    5.4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及扩展不确定度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四、测定金属比热容的一种新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核电站接管安全端异种金属焊接接头残余应力预测的研究现状[J]. 郭舒,王海涛,韩恩厚. 机械工程材料, 2021(10)
  • [2]γ-石墨单炔制备及其热敏特性与气敏特性研究[D]. 满振武. 西北大学, 2021(12)
  • [3]考虑焊接残余应力的铝合金焊接接头力学和疲劳性能研究[D]. 阮浩. 江苏科技大学, 2021
  • [4]改性粉煤灰催化剂的制备及微波辅助Fenton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D]. 李晨阳.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5]邻苯二甲腈树脂基导热绝缘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刘先渊.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1
  • [6]季冻区煤矸石稳定基层介观多尺度破坏演化机理研究[D]. 朱璧禾. 沈阳建筑大学, 2021
  • [7]激光切割对马铃薯组培苗移栽后生长指标的影响[J]. 徐涛,段宏兵,蔡兴奎,杨锐,姚飞虎,严福勇.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21(04)
  • [8]基于红外热像法对有色金属材料疲劳性能的研究[D]. 曹东东.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2021(01)
  • [9]基于图像分析的煤粉粉尘在巷道中的运移规律研究[D]. 彭雅雯.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10]激光闪光法测量各向同性固体材料热扩散率研究[D]. 王将. 阜阳师范大学, 2021(12)

标签:;  ;  ;  ;  

一种测定金属比热容的新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