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太平天国金田起义遗址(论文文献综述)
谷玉英[1](2020)在《目的论视角下政区介绍文本的汉英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认为本报告基于作者自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为中译语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做的“中国国情多语种对外传播平台项目”。该项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组织编纂的一套巨型工具书,在内容方面主要涉及每个政区的政区概况、社会发展、名胜旅游等六大方面发展状况的介绍,其内容详尽丰富,信息量大。国内外用户通过此政区介绍,不仅可以了解中国各政区的发展实况,还可以探知各政区内的特色文化。因此对此类文本的翻译也成为一种直观有效的外宣方式和途径。通过阅读和试译源文本,并结合此翻译项目对外传播的目的,作者认为以翻译目的论为指导最符合本次翻译实践的要求。翻译目的论把整个翻译活动的目的放在首位,要求译者根据翻译目的选择最合适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并提出翻译三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本次翻译实践的主要目的就是向外界介绍中国各政区的发展并传播中国文化。在翻译过程中,作者对三原则的遵守确保了译文在词汇、句子两个层面都能实现语内和语际连贯,这有助于译文读者的接受,并最终助力于传播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本报告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简介,介绍了项目背景、内容以及本报告的意义;第二章是研究综述和指导理论。对政区文本的研究做了综述并介绍了目的论三原则的具体内容。第三章是文本分析,阐述了翻译实践文本在语言、内容和文体方面的特点,还介绍了文本翻译方法及报告研究过程。第四章的案例分析是本报告的主体部分。在目的论三原则的指导下,本章从词汇、句子两个层面,对政区文本汉英翻译过程中所采取具体翻译策略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一章是结语。笔者对目的论对政区介绍文本汉英翻译过程中的指导作用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本文研究的不足及后续努力的方向。本报告对实践材料中文化负载词以及句子的分析,具体呈现了翻译目的论三原则如何指导翻译策略的选取,从而最终得到词汇准确、句间连贯的译文。希望本报告的探索能为政区介绍文本的汉英翻译提供一些经验和方法。
杨元勇[2](2020)在《初中历史网络学习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化、现代化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情况下,各类网络学习平台应运而生。初中历史网络学习平台在整合历史学习资源、有效延伸历史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初中历史网络学习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四部分。在绪论部分,介绍了本研究的选题背景,梳理了学术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介绍了主要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之处,并对研究中涉及到的概念进行了解析;第一部分首先论述了研究的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初中历史网络学习平台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二部分“初中历史网络学习平台建设”是本研究的重点之一,首先,说明了初中历史网络学习平台建设的原则,此后,介绍了系统部署概况,重点论述了系统开发的步骤。为了便于历史教师借鉴,通过对用户注册、用户登录、账号管理、学习课程、课程收藏五大模块的详细介绍说明了平台建设的具体步骤。第三部分“初中历史网络学习平台的实践应用”是体现本研究实用价值的部分,本部分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太平天国运动》为例,首先以课堂实录的方式展示学习内容,其次,说明学生利用学习平台对本节课内容进行课下延伸学习的步骤。第四部分“初中历史网络学习平台应用效果分析”是检验本研究成效的部分,为了准确了解平台应用的效果,对使用平台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初中历史网络学习平台应用的积极效果与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显示,初中历史网络学习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有效解决了学生课下延伸学习与师生交流的问题,有助于调动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对其它学科学习平台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史安辰[3](2020)在《统编版与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比较研究 ——以“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关于教科书内容如何落实核心素养成为众多教师关注的焦点。2019年高中历史教科书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简称统编版),通过梳理和通读统编版教科书发现,指导思想、编排体例以及内容选取等与岳麓版教科书存在较大差异。本文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历史教科书的研究现状进行完整梳理。贯彻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从教科书编写理念、教科书结构、教科书内容选择等进行比较,明确教科书编写原则。以统编版“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相关内容为着眼点,从两版高中历史教科书的框架结构、单元导语、课文系统、课文辅助系统等四个方面比较其发展变化,分析两版教科书的利弊,有利于教师对教科书进行梳理和整合。最后依据课程标准要求,以《鸦片战争》内容为落脚点,通过对两版教科书内容的具体分析和教学设计的实施,从实际教学的角度提出使用建议。本文在理论上,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具体要求为基准,立足国家意志和教育发展的需要以及核心素养的育人理念,分析岳麓版与统编版历史教科书的不同编写依据和特色。实践上,以岳麓版为基础,结合统编版的优势资源进行教学设计整合,为教师和学生使用历史教科书进行教学提供参考。
陈泉江[4](2020)在《广西抗战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探究》文中研究指明广西抗日战争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抗日战争中具有重要作用和历史贡献。然而,广西抗日战争的历史及其贡献却不为广西的大多数中学生所知。这与广西中学历史教师未将广西抗战史料充分运用于中学历史教学之中具有重要关系。因此,本文试图探讨广西抗战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的运用现状、问题及解决策略。首先,将广西抗战史料按照文献史料和实物史料两大类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分析,并发现广西抗战史料与中学历史教学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其次,通过对广西中学历史教师和广西中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发现广西中学生对广西抗战历史感兴趣但缺乏相应的学习和了解,广西中学历史教师存在对广西抗战历史和史料的认识不足,对广西抗战史料的运用率低,运用广西抗战史料的类型和教学形式单一等问题。再次,针对这些现状和问题,提出将广西抗战史料运用于中学历史教学之中需要遵循科学性原则、教育性原则、选择性原则和针对性原则。与此同时,设计了将广西抗战史料运用于常规课堂教学、开设校本课程、开设专题讲座和开展第二课堂的四种教学策略。最后,将广西抗战史料运用于常规课堂的教学实践中,并进行效果检验。实践反映的效果不错,但也发现了一些不足,需要今后不断改进。
高爱菊[5](2020)在《时空观念视野下中学历史教学案例研究 ——以太平天国运动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核心素养的落地,时空观念作为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中最能体现历史学科本质特征的一大素养,是学生认识历史的基础,因此近几年来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并且从近几年高考历史真题的分析来看,对于时空观念的考查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既有选择题的考查又有材料题的考查,考查方式既有显性的考查又有隐性的考查。本研究在立足于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从时空观念的角度以太平天国运动为例分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该如何落实时空观念的培养。本研究在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选题的缘由、前人的研究成果及本研究的价值及主要研究方法。正文的第一部分先分别阐述了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在对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的内涵进行阐述。第二部分从有助于落实核心素养、有助于构建历史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发展整体性、有利于历史思维的形成几个角度论证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时空观念的重要性。第三部分就课程标准中对时空观念培养的四个水平分层进行解析。在明确水平分层的基础上,第四部分内容以太平天国运动为例按时空观念的水平分层设计教学目标。第五部分则是从创设历史情境:在时空中理解太平天国运动何以发生;巧用地图:在时空中理解太平天国运动如何变迁;精选史料:在时空中理解太平天国运动如何评价;立足时空:对太平天国运动形成理性认识四个步骤探究时空观念在太平天国运动一课的落实。第六部分则阐释了在中历史教学中培养时空观念时应遵循立足课程标准、立足学情坚持适度的原则、立足实际坚持适用的原则以及立足课堂坚持适变的原则。最后一部分内容则是笔者结合自身及同行的教学实践经验,从充分挖掘与整合教材中的时空观念要素发掘历史地图,培养学生空间观念、运用多种手段创设历史情境、利用思维导图拓展时空观念、充分利用乡土资源,拓展校外活动几方面总结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时空观念的策略。结语部分是对全文主要研究内容和观点的总结,并指出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张清[6](2020)在《部编版初中历史新教材的变化及运用策略探究 ——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教材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历史教科书一直是“最核心的历史教材”。教育部在2011年的时候颁布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文简称新课标),此后开始组织编写新的初中历史教科书。2016年部编历史教材在部分地区的初中采取试点,并于2017年正式推广全国,在此之前一直是“一标多本”的现象,华师大版、北师大版、川教版、岳麓版等多个版本的初中历史教科书在各地使用。教材体现国家意识,是实现国家主流意识的重要载体。历史教科书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还是沟通教师与学生的桥梁,具有特殊性,教师要利用课堂教学过程把教材上的知识以贮存状态变为传输状态。在这一过程中,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深入分析教材,要全面理解并实践新课标对教学工作提出的具体建议。本文通过采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对2007年北师大版历史教材与2017年部编版历史教材的八年级上册进行了一番比较研究,把2007年北师大版的八年级上册的历史教科书和2017年教育部统编的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教科书从课标的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建议、课文系统和辅助课文系统等角度将新旧两版历史教材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中,从而进一步提高地教学质量与水平。
凌崇征[7](2019)在《冯雪峰的金田之行》文中指出多少年来,创作一部高质量的反映太平天国运动与金田起义的长篇历史小说,一直是广西文艺界的热门话题之一。每当有人提起这件事,我便会自然而然地想起着名文学家冯雪峰。我和冯雪峰有过一段虽然十分短暂,然而对我来说影响至为深远的交往,他的音容笑貌,至今尚历历在目。那是1964年盛夏时节,一位年过花甲却精神矍铄的老人从北京来到了广西桂平。他就是冯雪峰。
李世明[8](2019)在《深度学习视角下的中学历史学历案设计研究》文中提出在核心素养时代的带来之际,作为一种能有效提升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深度学习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现实中的课堂教学仍然存在着浅层学习和虚假学习的现象,预期的深度学习、真实学习迟迟没有到来。因此,本研究拟以学历案为抓手,指向深度学习,探寻深度学习视角下的中学历史学历案设计研究。首先是对深度学习视角下中学历史学历案设计的理论阐述,即揭示了深度学习和学历案设计之间的内在关联,阐述了深度学习视角下中学历史学历案的内涵和它所体现的学生立场、教-学-评的一致性、注重学生的有意义学习过程等特征,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深度学习视角下中学历史学历案的设计策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深度学习视角下的中学历史学历案设计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原则、整体设计原则、分层设计原则和意义建构原则等基本原则;第二,简要列出深度学习视角下的中学历史学历案设计的构成要素和课型;第三则是提出了深度学习视角下的中学历史学历案设计的具体步骤。最后,以《太平天国运动》一课为案例,探讨如何通过“目标定位,任务驱动,学法引领、过程引导,作业反馈,学后反思”的思路来设计中学历史学历案,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曾昕[9](2019)在《中国大陆初中历史教材关于“农民起义”叙述内容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初中历史教科书是根据课程或者教学大纲编写的,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重要媒介。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教科书也在不断调整和变革。不同版本的教科书都尝试对过去发生的事件进行不偏不倚的叙述,但由于一些主客观的原因,不同版本教科书在对历史事件上的选取或同一历史事件的叙述存在差异。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课题选取1956年版初中历史教科书,21世纪初人教版、北师大版、川教版和岳麓版这四个版本的实验历史教科书以及最新的统编版历史教科书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版本教科书对农民起义叙述上的差别,可以发现不同版本教科书的编纂特色,方便中学历史教师整合教材资源。同时通过比对可以发现,新出的统编版教科书更加注重历史发展的时序性,在内容选取和编排上更适合学生学习。对不同版本教科书中农民起义书写变化进行研究,为我们今后对于历史问题研究和中学教材编写提供参考和指导。
吴奕霖[10](2017)在《我国近现代战争文化遗产认定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战争文化遗产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国际上受到广泛关注。近几十年,国际社会以战后遗产、军事遗产、纪念性遗产等课题研究对国际战争期间及战后的遗产保护研究进行了各方面诸多的探讨。以美国、UNESCO为首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在战争文化遗产相关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实践,驱动了该类型遗产保护发展。历经几十年的文化遗产保护,我国近现代战争文化遗产在保护发展中已经取得初步成果。国内现存近现代战争文化遗产类型丰富,具有独特的遗产文化和重要的精神感染力,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起到重要推进作用。深入挖掘战争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科学、社会、教育等价值,传承文化精神,珍惜美好和平稳定的生活。其中,认定作为遗产保护的重要前提条件和必要的操作步骤,系统及完善的操作程序和认定方法是遗产保护的关键。但国内近现代战争文化遗产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及类型的复杂性,缺乏针对性的认定方法,仍需进行大量研究工作。本文以此为前提,深入研究、探讨近现代战争文化遗产的认定方法。全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章和第二章通过阅读文献,分析文化遗产认定基础理论,理清国内外文化遗产认定发展历程。同时,全面梳理我国近现代战争文化遗产背景、意义、国内外理论发展研究,分析近现代战争文化遗产在类型划分、时空分布、价值构成、组成现状等方面的特点,并且结合我国近现代战争文化遗产现状提出其遗产认定中存在的问题。第三章在通过对国内外文化遗产认定实践,总结提炼出文化遗产的认定具有动态性、层次性和关联性三大基本特征,并建立文化遗产的整体性认定方法。深入剖析近现代战争文化遗产的价值构成、保护对象、保护原则、内在联系、内在属性,提出事件性是近现代战争文化遗产内部的内在联系,而战争功能性是其内在属性。结合以上内容以及第二章所提出的认定中存在问题,建构一套以事件脉络为基准的整体性认定方法用于近现代战争文化遗产的保护认定。第四章和第五章是将文章中所建立的认定方法运用于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将台堡革命旧址、重庆抗战金融机构旧址群、洋渡历史文化名镇四个类型的已制定保护规划的近现代战争物质文化遗产实际案例,以及近现代漫画非物质文化遗产案例。并将此研究方法所得保护规划策略与原保护规划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多种近现代战争文化遗产类型下认定方法的适用性及可行性。最后梳理本文认定方法的完成度和不足之处,对今后的战争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提出进一步的研究和深化。
二、太平天国金田起义遗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太平天国金田起义遗址(论文提纲范文)
(1)目的论视角下政区介绍文本的汉英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摘要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and Guiding Theory |
2.1 Literature Review |
2.2 Guiding Theory |
Chapter Three Task Description |
3.1 Features of the Introductory Text for Administrative Regions |
3.2 Research Approaches and Results |
Chapter Four Case Analysis |
4.1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on the Lexical Level |
4.1.1 Vocabulary Classification |
4.1.2 Vocabulary Transl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Skopos Theory |
4.2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on the Syntactic Level |
4.2.1 Sentence Classification |
4.2.2 Sentence Transl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Skopos Theory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
Acknowledgements |
Appendix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2)初中历史网络学习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方法 |
1.问卷调查研究法 |
2.访谈法 |
3.文献研究法 |
4.个案研究法 |
(五)创新与不足之处 |
1.创新之处 |
2.不足之处 |
(六)概念解析 |
1.初中历史网络学习平台 |
2.初中历史网络学习平台的构成 |
3.初中历史网络学习平台的特点 |
一、初中历史网络学习平台建设与应用的理论依据与现实需求 |
(一)理论依据 |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二)初中历史网络学习平台建设与应用的必要性 |
1.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 |
2.适应初中生历史学习兴趣的要求 |
3.适应历史资源整合服务于初中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
(三)初中历史网络学习平台建设与应用的可行性 |
1.成熟的技术条件与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 |
2.丰富的历史教学资源 |
3.中学历史教师和初中生网络水平的提高 |
二、初中历史网络学习平台建设 |
(一)初中历史网络学习平台建设的原则 |
1.建构性与探究性相结合 |
2.主体性与主导性相结合 |
3.丰富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
(二)初中历史网络学习平台建设的步骤 |
1.系统部署概况 |
2.系统开发 |
3.系统测试 |
三、初中历史网络学习平台的实践应用 |
(一)课堂实录 |
1.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
2.定都天京 |
3.天京陷落 |
(二)学生课下延伸学习 |
1.系统注册 |
2.系统登录 |
3.系统页面 |
4.资料查找下载 |
5.作业提交 |
四、初中历史网络学习平台应用效果分析 |
(一)网络学习平台应用的成效 |
1.促进了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提升 |
2.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
3.提高了学生历史学习的效率 |
(二)网络学习平台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1.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学习的时间控制问题 |
2.利用网络学习平台的学习效率问题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关于“初中历史网络学习平台应用”的调查问卷 |
关于“初中历史网络学习平台应用”调查问卷分析数据汇总 |
致谢 |
(3)统编版与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比较研究 ——以“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之处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创新之处 |
第二章 两版历史教科书编写依据比较 |
一、相同之处 |
(一)指导思想——唯物史观 |
(二)编写理念——育人为主 |
(三)教科书内容选择——时代性和学术性 |
二、不同之处 |
(一)课程标准要求——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 |
(二)教科书版本——一纲多本到统编统用 |
(三)教科书结构——专题史到通史 |
第三章 两版历史教科书“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内容比较 |
一、历史课程标准表述比较 |
(一)内容要求——基础性到系统性 |
(二)活动建议——注重体验到深度学习 |
二、教科书编写框架结构比较 |
(一)编排体例——专题体例到通史体例 |
(二)单元名称——通俗易懂到画龙点睛 |
三、单元导语比较 |
四、课文系统比较 |
(一)标题设置——简单陈述到简练精确 |
(二)子目设置——简洁明晰到注重时序 |
(三)课文内容——详略得当到层次分明 |
五、课文辅助系统比较 |
(一)图片图表——形式丰富多彩 |
(二)课文前设——引导启发思考 |
(三)课文旁设——充分聚焦重点 |
(四)课文后设——注重拓展探究 |
第四章 两版历史教科书中“鸦片战争”内容的应用 |
一、依据课标分析教材 |
(一)课程内容分析 |
(二)教科书内容分析 |
二、依据学情确立目标 |
(一)学情分析 |
(二)教学目标 |
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
四、整合内容落实目标 |
(一)唯物史观指导,客观看待历史 |
(二)运用比较方法,构建时空观念 |
(三)运用史料资源,培养分析能力 |
(四)建立思维体系,培养历史解释 |
(五)规范历史语言,抒发家国情怀 |
五、课堂实践修正反思 |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整合教学资源 |
(二)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实现教学高效 |
(三)教科书深挖要充分,落实核心素养 |
第五章 统编版历史教科书的使用建议 |
一、教师层面 |
(一)理念更新,以学生发展为主 |
(二)有效整合,以实现最优课堂 |
(三)注重思维,以适应通史教学 |
(四)创新方法,以提升教学策略 |
二、学生层面 |
(一)整理搜集史料 |
(二)注重学科迁移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4)广西抗战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概念界定 |
(二)选题缘由 |
(三)研究意义 |
(四)文献综述 |
(五)理论运用 |
(六)研究方法 |
一、广西抗战史料运用于中学历史教学的必要性 |
(一)广西抗日战争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
(二)广西抗战史料与中学历史教学具有密切联系 |
1.广西抗战史料与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密切联系 |
2.广西抗战史料与中学历史教材内容密切联系 |
二、广西抗战史料的梳理 |
(一)广西抗战的文献史料 |
(二)广西抗战的遗址遗物 |
三、广西抗战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的运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一)广西中学生学习广西抗战历史的调查情况 |
1.问卷调查与结果分析 |
2.存在的现状和问题 |
(二)广西中学历史教师运用广西抗战史料的调查情况 |
1.问卷调查与结果分析 |
2.课堂观察 |
3.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四、广西抗战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原则与策略 |
(一)广西抗战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原则 |
1.科学性原则:基于学情,课标为纲 |
2.教育性原则:知识为用,育人为本 |
3.选择性原则:史料甄别,去粗取精 |
4.针对性原则:不同学段,各有区分 |
(二)广西抗战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
1.常规课堂教学 |
2.开设校本课程 |
3.开设专题讲座 |
4.开展第二课堂 |
五、广西抗战史料运用于中学历史教学实践的效果检验 |
(一)同行教师反馈 |
(二)学生反馈 |
结语 |
附录 |
附录一 :南宁中学生对广西抗战历史的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广西中学历史教师运用广西抗战史料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三 :学生听课后的访谈提纲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5)时空观念视野下中学历史教学案例研究 ——以太平天国运动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s |
1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文献综述 |
1.3 研究价值 |
1.4 研究方法 |
1.5 本研究的创新和不足之处 |
2 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内涵 |
2.1 历史时间观念内涵 |
2.2 历史空间观念内涵 |
2.3 时空观念核心素养 |
3 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重要性 |
3.1 有助于推动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落地 |
3.2 有助于构建历史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效率 |
3.3 有助于理解历史发展的整体性 |
3.4 适应高考考查需求,有利于历史思维的形成 |
4 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培养的水平分层 |
4.1 了解层次 |
4.2 迁移层次 |
4.3 理解层次 |
4.4 运用层次 |
5 时空观念水平分层下的教学设计——以太平天国运动为例 |
5.1 总体教学目标 |
5.2 分层教学目标 |
5.3 教学过程 |
6 时空观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培养原则及策略 |
6.1 立足于课程标准 |
6.2 立足学情,培养目标应注意适度性 |
6.3 立足实际,培养途径应注意适用性 |
6.4 立足课堂,培养过程应注意适变性 |
6.5 时空观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培养策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关于本文教学设计的说明 |
(6)部编版初中历史新教材的变化及运用策略探究 ——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 创新与不足 |
2.部编教材编写依据的变化 |
2.1 课标前言的变化 |
2.2 课程目标的变化 |
2.3 课程内容的变化 |
2.4 课程实施建议的变化 |
3.部编教材内容的新变化 |
3.1 课文系统的变化 |
3.2 课文辅助系统的变化 |
4.部编教材的特点、运用策略及教学实践 |
4.1 部编教材的特点 |
4.2 部编教材的运用策略 |
4.3 教学实践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深度学习视角下的中学历史学历案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分析 |
1.深度学习研究现状 |
2.中学历史学历案的研究现状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五)创新之处 |
1.研究主题的时代性和现实性 |
2.研究内容的新颖性与实践性 |
二、深度学习视角下中学历史学历案设计的理论阐述 |
(一)深度学习与学历案设计的内在关联 |
(二)深度学习视角下中学历史学历案的内涵 |
(三)深度学习视角下中学历史学历案的特征 |
1.体现了学生立场 |
2.体现了教-学-评的一致性 |
3.注重学生的有意义学习过程 |
三、深度学习视角下中学历史学历案的设计 |
(一)深度学习视角下中学历史学历案设计的基本原则 |
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原则 |
2.整体设计原则 |
3.分层设计原则 |
4.意义建构原则 |
(二)深度学习视角下中学历史学历案设计的构成要素及课型 |
1.深度学习视角下中学历史学历案设计的构成要素 |
2.深度学习视角下中学历史学历案设计的课型 |
(三)深度学习视角下中学历史学历案设计的步骤 |
1.学习主题的选择 |
2.学习目标的确定和叙写 |
3.评价任务的设计 |
4.学法建议的撰写 |
5.学习过程的设计 |
6.作业的设计 |
7.学后反思的指导 |
四、深度学习视角下中学历史学历案设计、运用及反思——以《太平天国运动》一课为例 |
(一)目标定位,任务驱动,指向深度学习 |
1.选择学习主题,确定学习目标 |
2.设计与目标匹配的评价任务 |
(二)学法引领,过程引导,走进深度学习 |
1.撰写学法建议 |
2.设计学习过程 |
(三)作业反馈,学后反思,达成深度学习 |
1.设计作业以求反馈 |
2.指导学生学后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9)中国大陆初中历史教材关于“农民起义”叙述内容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一)期刊 |
(二)学位论文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创新与不足 |
(一)创新性 |
(二)不足之处 |
第一章 《草案》与1956年版教材关于“农民起义”的阐述 |
第一节 《初级中学中国历史教学大纲(草案)》 |
第二节 教学大纲对“农民起义”的学习要求 |
第三节 (1956年版)教材对“农民起义”的阐述 |
一、秦末农民战争 |
二、绿林赤眉起义 |
三、黄巾起义 |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农民起义 |
五、隋末农民起义 |
六、黄巢起义 |
七、宋江、方腊起义 |
八、元末农民起义 |
九、明末农民起义 |
十、鸦片战争以前农民军的抗清斗争 |
十一、太平天国运动 |
十二、捻军和少数民族起义 |
第二章 《实验稿课标》与21世纪初教材对“农民起义”的阐述 |
第一节 《实验稿课标》制定背景与基本理念 |
第二节 《实验稿课标》对“农民起义”的学习要求 |
一、内容标准 |
二、具体层次要求 |
第三节 四种版本教材对“农民起义”的阐述 |
一、人教版教科书关于“农民起义”的阐述 |
二、川教版教科书关于“农民起义”的阐述 |
三、北师大版教科书关于“农民起义”的阐述 |
四、岳麓版教科书关于“农民起义”的阐述 |
第三章 新课标和统编版教材对“农民起义”的阐述 |
第一节 《新课程标准》制定背景与基本理念 |
第二节 《新版课程标准》对“农民起义”的学习要求 |
一、内容标准 |
二、具体层次要求 |
第三节 统编版教材对“农民起义”的阐述 |
一、秦末农民起义 |
二、绿林赤眉起义 |
三、黄巾起义 |
四、隋末农民起义 |
五、黄巢起义 |
六、元末农民起义 |
七、明末农民起义 |
八、太平天国运动 |
第四章 以“太平天国”为例比较不同版本教材的编写 |
第一节 课文系统的对比分析 |
一、课文题目的对比分析 |
二、课文正文的对比分析 |
三、文字的数量和各部分所占比例的对比分析 |
第二节 课文主要辅助系统的对比分析 |
一、课文导入的对比分析 |
二、课文中图片的对比分析 |
三、习题作业的对比分析 |
第五章 历史教材中农民起义书写变化的原因及反思 |
第一节 历史教材中农民起义书写变化的原因 |
一、受当时政治意识形态和时代背景的影响 |
二、受不同的历史观影响 |
三、受教育指导思想的影响 |
第二节 历史教材中农民起义书写变化的反思 |
一、要树立和坚定正确的历史观 |
二、尊重历史演变真实,把握历史发展规律 |
三、中学历史教科书编写的几点启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我国近现代战争文化遗产认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相关概念 |
1.1.2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对象与内容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框架 |
2 我国近现代战争文化遗产概况及其认定中存在的问题 |
2.1 我国近现代战争文化遗产概述 |
2.1.1 我国近现代战争背景 |
2.1.2 主要战争事件 |
2.2 文化遗产认定的相关理论 |
2.2.1 认定的基础理论 |
2.2.2 国内外文化遗产认定发展现状 |
2.2.3 文化遗产的理论思考 |
2.2.4 近现代战争文化遗产的认定 |
2.3 近现代战争文化遗产资源状况及特点分析 |
2.3.1 国内外近现代战争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状况 |
2.3.2 近现代战争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总体情况及其特点分析 |
2.3.3 近现代战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总体情况及其特点分析 |
2.4 近现代战争文化遗产的认定中存在的问题 |
2.4.1 近现代战争文物的认定现状 |
2.4.2 近现代战争文化遗产认定存在的问题 |
3 基于近现代战争文化遗产特点的认定方法构建 |
3.1 国内外文化遗产认定的实践 |
3.1.1 国外文化遗产认定的实践 |
3.1.2 国内文化遗产认定的实践 |
3.1.3 文化遗产认定实践的启示 |
3.1.4 认定的基本特性 |
3.2 文化遗产的整体性认定方法构建 |
3.2.1 文化遗产的认定主体与认定客体 |
3.2.2 文化遗产的认定流程 |
3.2.3 文化遗产的认定价值标准及其指标 |
3.3 我国近现代战争文化遗产认定方法构建的先导研究 |
3.3.1 近现代战争文化遗产的保护对象及保护原则 |
3.3.2 近现代战争文化遗产的价值确立 |
3.3.3 近现代战争文化遗产的内在联系——事件性 |
3.3.4 近现代战争文化遗产的内在属性——战争功能性 |
3.4 我国近现代战争文化遗产事件整体性认定方法构建 |
3.4.1 近现代战争文化遗产的事件整体性建立 |
3.4.2 近现代战争文化遗产的事件整体性认定方法建构 |
3.4.3 解决的问题 |
4 近现代战争文化遗产认定在案例中的应用 |
4.1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认定 |
4.1.1 前期识别 |
4.1.2 综合评估 |
4.1.3 保护策略研究 |
4.2 将台堡革命旧址的认定 |
4.2.1 前期识别 |
4.2.2 综合评估 |
4.2.3 保护策略研究 |
4.3 重庆抗战金融机构旧址群的认定 |
4.3.1 前期识别 |
4.3.2 综合评估 |
4.3.3 保护策略研究 |
4.4 洋渡传统风貌镇的认定 |
4.4.1 前期识别 |
4.4.2 综合评估 |
4.4.3 保护策略研究 |
4.5 近现代漫画的认定 |
4.5.1 近现代漫画前期认识 |
4.5.2 综合评估 |
4.5.3 保护策略研究 |
4.6 小结 |
5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中国近现代战争一览表 |
B.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与同类型遗产比较研究列表 |
C. 将台堡革命旧址与同类型遗产比较研究列表 |
D. 重庆抗战金融机构旧址群与同类型遗产比较研究列表 |
E. 洋渡古镇与同类型遗产比较研究列表 |
F. 近现代漫画与同类型遗产比较研究列表 |
G.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H.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及实践成果目录 |
I. 近现代战争文化遗产认定相关图纸 |
四、太平天国金田起义遗址(论文参考文献)
- [1]目的论视角下政区介绍文本的汉英翻译实践报告[D]. 谷玉英. 山东大学, 2020(10)
- [2]初中历史网络学习平台建设与应用研究[D]. 杨元勇.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3]统编版与岳麓版高中历史教科书比较研究 ——以“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为例[D]. 史安辰.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4]广西抗战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探究[D]. 陈泉江. 广西民族大学, 2020(05)
- [5]时空观念视野下中学历史教学案例研究 ——以太平天国运动为例[D]. 高爱菊. 西南大学, 2020(02)
- [6]部编版初中历史新教材的变化及运用策略探究 ——以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教材为例[D]. 张清. 西南大学, 2020(01)
- [7]冯雪峰的金田之行[J]. 凌崇征. 文史春秋, 2019(06)
- [8]深度学习视角下的中学历史学历案设计研究[D]. 李世明. 广西民族大学, 2019(02)
- [9]中国大陆初中历史教材关于“农民起义”叙述内容的比较研究[D]. 曾昕. 上海师范大学, 2019(08)
- [10]我国近现代战争文化遗产认定研究[D]. 吴奕霖. 重庆大学, 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