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密地区马类寄生虫调查(初报)

新疆哈密地区马类寄生虫调查(初报)

一、新疆哈密地区马的寄生虫调查(初报)(论文文献综述)

图尔荪·萨迪尔[1](2016)在《新疆部分地区马属动物常见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文中提出马属动物常见寄生虫病包括体内的蠕虫病、原虫病及外寄生虫病,主要临床症状为贫血、消瘦、黄疸、发育受阻、发生各种炎症或导致死亡。近几年来新疆马属动物养殖业发展迅速,随之马属动物寄生虫病的发病率趋于上升趋势,严重影响了新疆部分地区马属动物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和人类健康。因此,了解新疆部分地区马属动物常见寄生虫种类、感染情况,及时诊断和检测、监控,从而针对性地提出综合防治办法、降低体内外常见寄生虫的发病率、感染率是本试验研究的意义所在。(I)通过常规寄生虫病原学的检查方法,对采自富蕴县、昭苏县2个试验点的190份马粪样及250血样,对采自温宿县、阿克苏市、阿克陶县、莎车县、泽普县5个试验点的371份驴粪样、393份血样,20份内脏进行了消化道寄生虫和梨形虫的检查。经虫卵漂浮法,对马、驴粪样进行粪检和虫卵的鉴定,结果显示,马粪样中检测出马圆线虫、毛细线虫、细颈线虫、马副蛔虫、球虫等5种虫卵,其感染率分别为87.89%、85.26%、27.89%、9.47%、9.47%;大多数为混合感染为57.89%;经EPG(虫卵计数)计算,马匹每克粪便中所含的虫卵数分别为马圆线虫3600个/g、毛细线虫3200个/g、细颈线虫2000个/g、马副蛔虫1200个/g、和球虫800个/g,其中马圆形线虫的感染率相对较强。在371份驴粪样中检出了马圆线虫、毛细线虫、细颈线虫、马副蛔虫、球虫等5种虫卵,感染率分别为79.24%、66.30%、26.41%、16.71%、18.33%,大多数为混合感染为43.93%;经EPG计算驴每克粪便中所含的虫卵数分别为马圆线虫900个/g、毛细线虫850个/g、细颈线虫100个/g、马副蛔虫150个/g、球虫350个/g。经蠕虫学剖检术(N=20),发现驴感染马圆线虫、普通圆线虫、无齿圆线虫、马副蛔虫、红尾胃蝇、肠胃蝇、兽胃蝇等7种,其感染率分别为25%、15%,、10%、20%、10%、5%、5%,隶属于3科3属。经血液膜片染色镜检检测出了马泰勒虫和马驽巴贝斯虫,马、驴红细胞染虫率分别为3.61%及1.78%。(II)通过显微和超微形态学观察、PCR法及cELISA方法,对马、驴体表寄生的硬蜱(N=825只)、蜱传血液原虫(N=643份血样)进行了检查、鉴定,鉴定出了革蜱属的森林革蜱和草原革蜱,血蜱属的刻点血蜱;对643血样经PCR扩增结果显示,马泰勒虫和马驽巴贝斯虫的感染率分别为36%及28%,混合感染率为16%;驴泰勒虫感染率为20.11%,未检出驴驽巴贝斯虫;测序结果与Gen Bank登录的序列比对,马泰勒虫和马驽巴贝斯虫同源性达到了99%;经cELIS检测结果显示马、驴泰勒虫阳性率分别为34%和18.82%,而驽巴贝斯虫阳性率为23.60%和6.60%。通过本研究,为该地区马属动物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明·乌尔娜[2](2016)在《新疆昭苏县马消化道常见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及驱虫效果评价》文中提出马消化道常见寄生虫寄生于宿主马匹胃肠道,造成消耗性、营养不良性疾病。其临床症状取决于宿主马匹体内滞留虫体的数量及致病力,一般表现为贫血、消瘦、马驹生长发育不良,造成机械损伤和肠梗塞、肠破裂、动脉瘤及严重者死亡。由于马匹饲养管理及有效防控措施的不完善造成马匹体质、畜产品数量及质量下降,经济受损。本实验应用形态学、病原学及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昭苏县马消化道寄生虫病进行了调查,得出该地区马消化道常见的寄生虫种类,掌握其流行状况及疫情动态。而后在当地畜牧兽医站的配合下进行了临床驱虫试验,为今后的进行预防、针对性驱虫和地方马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治提供技术支撑。(1)为了解昭苏马消化道常见寄生虫的感染情况,分别对昭苏县军马场、马繁育中心和部分牧户的马场采集的粪样及虫体样品,通过形态观察、病原学常规检查方法,进行了种属鉴定和全年季节动态感染的定点跟踪调查试验。结果显示,马常感染的消化道寄生虫虫种有马圆形线虫、毛细线虫、马副蛔虫、三齿线虫、马尖尾线虫、韦氏类圆线虫及马球虫等7种,多为混合感染;全年均有带虫现象,而4、8、12月为感染高峰期,平均感染率为85.07%;02岁、>8岁的马匹感染率分别为99.4%、90.08%。实验表明,一年中的4、8、12月前为昭苏马驱虫的最佳时期,同时注意饲养环境及不同年龄段等感染因素。(2)为了解当地购置的驱虫药物对马消化道常见寄生虫的驱虫效果,本次试验应用内外净、伊维菌素注射液分别对军马场、马繁育中心及乡镇共159匹马进行了驱虫实验。实验设置为驱虫组(口腔灌服内外净A组、皮下注射伊维菌素注射液B组,两组驱虫组)和对照组(未驱虫的C组)三组,观察并对比两种药物组驱虫前后的虫卵数、排出的虫种等综合判定,统计分析驱虫后的虫卵减少率、转阴率、感染强度。结果显示,试验前马消化道常见寄生虫总感染率为86.07%,EPG平均为474个/g;A组驱虫后虫卵减少率为98.73%、虫卵转阴率可达89.17%,EPG明显降低为平均8个/g;而B组驱虫后显示虫卵减少率为76.3%、EPG平均为100个/g;本次试验发现(A组)驱虫药在虫卵减少率、转阴率等指标评价较好,驱虫效果明显。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局驱虫净试验组[3](1973)在《新疆哈密地区马的寄生虫调查(初报)》文中提出 对于群牧牲畜采取区系调查的方式,查明其寄生虫感染状况,不仅是一项可靠的诊断手段,而且可据以总结寄生虫病发生和流行的某些规律,从而为制订大面积防治规划和采取防治措施提供重要依据。 新疆是我国主要养马业基地之一,巴里坤马是新疆马的一个优良品种,寄生虫病的危害十分严重。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为了保证我国农牧业生产和国防建设的用马,进行上

朱玉涛[4](2017)在《新疆部分地区羊体表革蜱种属的鉴定、系统发育分析及其携带羊泰勒虫的分子诊断》文中提出蜱是一类专性吸血的体外寄生虫,可传播病毒、细菌、原虫以及螺旋体等多种病原体。蜱的存在、动力学和数量对蜱传病的传播具有重大影响。泰勒虫病是经蜱传播的一种血液原虫病,严重影响了养羊业的发展。新疆是我国重要的养羊业主产区,地形地貌特殊,媒介蜱区系分布广泛。基于对我区羊体表寄生蜱的种类以及种群结构尚不明确,对山羊和绵羊感染泰勒虫病情况缺乏监控和调查,对我区羊泰勒虫病媒介蜱种类缺乏了解。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更加有针对性地有效防控羊泰勒虫病的措施。我们对新疆部分地区羊体表吸血硬蜱进行了采集鉴定,分析不同地区羊体表寄生蜱的优势蜱种及蜱群落组成,并对蜱源性和血液源性羊泰勒虫病进行检测和流行虫株进化分析。以其为我区蜱类的监控及媒介蜱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为我区蜱及其传播泰勒虫病的综合防治奠定基础。(1)本试验研究以本试验研究以羊体表的吸血蜱为研究对象,借助形态学和统计学方法,对随机采集的18488只蜱进行鉴定、分析,结果显示:将硬蜱鉴定归类为3属7种,其包括草原革蜱(5260,29%)、森林革蜱(2824,15%)、银盾革蜱(691,4%)、巴氏革蜱(6422,35%)、边缘革蜱(2454,13%)、刻点血蜱(633,3%)、图兰扇头蜱(204,1%);试验表明了革蜱属是当地羊体表寄生蜱的主要群落物种,草原革蜱为优势种群,其蜱指数较高为113.58,刻点血蜱的蜱指数最低为8.74;巴州地区羊体表的蜱指数>阿勒泰地区羊体表的蜱指数>伊犁地区羊体表的蜱指数>哈密地区羊体表的蜱指数(175.6>125.41>30.26>1.07);阿勒泰地区的各调查地点群落种类丰富度高于其他试验点。(2)应用PCR技术从边缘革蜱、草原革蜱、森林革蜱、银盾革蜱和巴氏革蜱总DNA中扩增得到核糖体第二内部转录间隔区基因(ITS2)、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COI)和线粒体核糖体DNA基因(16S rDNA),并将其分别克隆得到的基因进行了序列测定与分析,并结合已登录的相关序列,重点对5种优势分布革蜱进行了分子系统学研究。通过分析5种革蜱的三种基因的碱基的置换率和遗传距离,发现COI基因较其余两个基因可变位点丰富,蜱种间遗传距离较大,更适用于革蜱属的分类。(3)本试验随机采集了我区养殖羊区的10个县市657份羊血样和832只硬蜱,采用PCR方法检测羊泰勒虫,并对其进行测序、比对和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血液源性和蜱源性羊泰勒虫感染率分别为12.81%(38/657)和2.88%(29/832);吉木乃县试验点感染率最高,达58%;发现蜱源性和血液源性泰勒虫均为绵羊泰勒虫,该虫株与新疆喀什虫株(FJ603460)相似性为99.8%;基于18S rRNA基因序列建立了发育进化树,结果发现血液源性绵羊泰勒虫和蜱源性绵羊泰勒虫聚为一支,再与喀什株(FJ603460)、土耳其株(KT851435)、伊拉克株(KJ452336)据为一大支;而坦桑尼亚株(AY260173)、苏丹株(AY260171)、法国株(EU622911)和西班牙株(AY533144)聚类。本试验验证的携带绵羊泰勒虫的地方蜱种主要为巴氏革蜱、草原革蜱、边缘革蜱和森林革蜱。

买买提江·吾买尔,阿斯亚·阿西木,王端明,伊斯拉音·乌斯曼,肖宁[5](2017)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地区6~12岁儿童棘球蚴病血清学调查》文中认为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北部地区(北疆)612岁儿童棘球蚴病流行现状。方法 2012年8月-2013年9月,对北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克拉玛依市、昌吉回族自治州、乌鲁木齐市、吐鲁番地区和哈密地区等9个地区(州、市)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200所小学,对612岁儿童采集血样,用棘球蚴Ig G抗体检测试剂盒ELISA检测儿童血清抗体水平。血清抗体阳性率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共检测612岁儿童89 006人,血清抗体阳性者1 956例,阳性率为2.20%,其中塔城地区最高,为3.91%(510/13 027);吐鲁番地区最低,为0.56%(32/5 765)(χ2=161.06,P<0.05)。男性儿童阳性率为3.12%(998/47 006),女性为2.23%(958/42 000)。12岁组阳性率最高,为2.38%(505/21 178);10岁组最低,为2.10%(306/14 594)(χ2=3.23,P>0.05),612岁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3,P>0.05)。在调查儿童中,哈萨克族、蒙古族、回族、汉族、维吾尔族儿童占调查总数的99.23%(88 497/89 006),阳性率分别为3.09%(971/31 417)、2.81%(33/1 176)、1.82%(174/9 564)、1.70%(559/32 965)和1.58%(211/13 373),哈萨克族和蒙古族儿童阳性率高于回族、汉族和维吾尔族(χ2=5.379.89,P<0.05)。结论北疆612岁儿童棘球蚴病血清抗体阳性率仍处于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尤其是放牧为主的哈萨克族和蒙古族儿童。

买买提江·吾买尔,阿迪力·司马义,伊斯拉音·乌斯曼,亚里昆·买买提依明,侯岩岩,肖宁[6](2016)在《201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群棘球蚴病流行病学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棘球蚴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人群的流行情况,为实行分类指导、制定适合新疆特点的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2年3-10月以新疆14地(州)的92个县(市、区)为调查单位,每个调查单位选择农业、牧业、半农牧业和城镇4个乡(镇、场)为调查点,在每个乡(镇、场)调查全年龄组人群800人,每县共调查3 200人。采用腹部B超检查进行诊断,对疑似病例辅以血清学抗体检测。结果全区共调查293 140人,棘球蚴病患病率为0.14%(407/293 140)。其中,北疆地区患病率为0.18%(290/158 985),占总病例数的71.25%(290/407),南疆地区患病率为0.09%(117/134 155)占总病例数的28.75%(117/407),两个地区的患病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主要分布在乌鲁木齐市(19.90%,81/407)、塔城地区(13.27%,54/407例)、伊犁哈萨克自治州(13.02%,53/407)和昌吉回族自治州(9.83%,40/407),占病例总数的56.02%(228/407)。蒙古族和柯尔克孜族患病率较高,分别为0.42%(21/5 045)和0.35%(32/9 045),均高于其他民族(0.07%0.22%)(P<0.05)。男性和女性患病率分别为0.13%(195/144 715)和0.14%(212/148 42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9岁年龄组患病率最低,为0.07%(7/10 754),7079岁和8099岁年龄组患病率较高,分别为0.27%(33/12 310)和0.28%(7/2 461),患病率随年龄增大呈上升趋势;在年龄构成上,以3049岁人群为多(43%,175/407)。文盲人群的患病率最高,为0.25%(39/15 470),高于其他人群(0.06%0.14%)(P<0.05)。牧民患病率最高,为0.29%(63/22 074),高于其他职业人群(0.00%0.13%)(P<0.05)。牧区、农区、半农半牧区和城镇的患病率分别为0.16%(70/44 247)、0.16%(181/113 016)、0.12%(88/70 610)和0.10%(68/65 267),其中城镇患病率最低,与牧区和农区患病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人群棘球蚴病流行范围广,主要分布在北疆地区。

张梦圆,吾力江,姜媛,宋晶晶,王盼举,闻秀秀,王莉君,巴音查汗[7](2019)在《新疆部分地区马驽巴贝斯虫病感染PCR检测调查》文中研究表明为了解新疆部分地区马匹感染马驽巴贝斯虫病的流行情况,通过PCR方法对不同地区所采集的样品进行检测,并对不同地区和不同年龄段马驽巴贝斯虫感染情况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所检测的504份马血样中,54份血样为阳性,阳性率为10.71%。其中北疆昭苏种马场、阿勒泰、吐鲁番托克逊马驽巴贝斯虫阳性率分别为20.61%、5.17%、0;巴音布鲁克牧场、和静地区马驽巴贝斯虫阳性率分别为0和8.59%。从阳性样品中都检测到了驽巴贝斯虫BC48基因片段,与已知序列的同源性为99%。X≤3,3<X≤6,6<X≤9,X>9四个年龄段马驽巴贝斯虫感染率分别为9.76%、10.53%、11.21%和11.65%。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昭苏种马场与阿勒泰、巴音布克牧场分别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巴音布鲁克牧场与和静也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昭苏种马场与吐鲁番托克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地方差异不显著。各个年龄段马驽巴贝斯虫感染无显著性差异。本试验的研究数据可为研究新疆马驽巴贝斯虫分布特点提供数据支撑。

伊斯拉音·乌斯曼,侯岩岩,赵江山,亚里坤·买买提依明[8](2014)在《2005-2013年新疆棘球蚴病手术病例回顾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回顾分析2005-2013年新疆人群棘球蚴病的手术病例情况,了解棘球蚴病的流行程度及范围。方法汇总2005-2013年新疆棘球蚴病手术病例资料,数据采用SPSS 17.0和Epi In Fo 3.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3年,新疆累计报告棘球蚴病手术病例8 639例,平均每年手术960例(8 639/9年),年手术病例患病率为4.40/10万(960/2 181万)。其中,北疆地区占82.8%(7 152/8 639),年患病率为7.59/10万(7 152/9/1 047万);南疆地区占17.2%(1 487/8 639),年患病率为1.58/10万(1 487/9/1 049万)。2005-2013年报告手术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13年报告手术病例数为1 434例,占累计报告手术病例数的16.6%(1 434/8 639),较2005年的373例(占4.3%,373/8 639)显著增加(P<0.05)。全疆14地(州、市)94个县(市、区)的农牧业区和城镇均有报告手术病例,主要分布在北疆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2 028例)、塔城地区(1 218例)、昌吉回族自治州(1 179例)和乌鲁木齐市(1 128例),占总报告手术病例数64.3%(5 553/8 639)。其中,男性手术患者4 557例,占52.8%(4 557/8 639),女性患者4 082例,占47.3%(4 082/8 639)(P<0.05)。年龄最小的为11个月,最大者94岁,呈单峰曲线分布,主要集中在3140岁年龄组,占26.2%(2 265/8 639)。农民居多,占47.9%(4 134/8 639)。结论 2005-2013年新疆棘球蚴病手术病例数逐年增多,呈现由农牧区跨入城镇流行的趋势。

李飞[9](2017)在《新疆南疆图兰扇头蜱鉴定及其携带部分病原检测》文中指出图兰扇头蜱(Rhipicephalus turanicus)是Pomerantzev于1940年命名的蜱种,研究发现该蜱是立克次体、无浆体、莱姆病、巴贝虫和森林脑炎病毒的传播媒介,这些病原给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损害。为了对新疆南疆图兰扇头蜱进行鉴定并对其可能传播携带的病原进行检测。本试验对新疆南疆采集的疑似扇头蜱属蜱虫,先通过传统的形态学分类学方法对采集的蜱进行分类鉴定,选取初步鉴定的31个采集点扇头蜱属蜱为研究对象,进一步选取蜱线粒体12S rDNA和16S rDNA基因扩增特异性的基因片段,最终通过传统形态学分类与现代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对图兰扇头蜱进行鉴定。为了对该蜱携带的病原进行检测,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图兰扇头蜱立克次体omp A、omp B、g1tA和scal基因、嗜吞噬细胞无浆msp4基因、绵羊无浆体线粒体16S rDNA基因,巴贝斯虫线粒体18S rDNA基因、宫本疏螺旋体16S rDNA、布鲁氏菌线粒体16S rDNA基因进行检测,将PCR检测阳性产物进行测序,测序结果在NCBI/BLAST比对平台进行比对,通过同源性比对和系统进化关系的分析来确定病原的基因型。结果显示本次试验共采集扇头蜱属蜱1144只,通过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鉴定方法,经鉴定所有的蜱均为图兰扇头蜱,存在有尾凸或无尾凸形态学差异。蜱传病原检测发现,立克次体OmpA基因阳性率为16.1%(15/93)、立克次体gltA基因阳性率为12.9%(12/93)、立克次体sca1基因阳性率为16.1%(15/93)、立克次体OmpB基因阳性率为16.1%(15/93),采用MEGA5.0软件使用邻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存在三种立克次体Candidatus Rickettsia barbariae、Rickettsia massiliae和Rickettsia africae,系统进化关系显示Candidatus Rickettsia barbariae构成一单独分支,既不属于斑点热群(SFG)又不属于斑疹伤寒群(TG),其中Rickettsia africae为新疆南疆首次报道;无浆体检总阳性率为29.03%,其中绵羊无浆体的阳性率为9.68%(9/93),噬吞噬细胞无浆体的阳性率为19.35%(18/93);巴贝斯虫的阳性率为9.68%(9/93);宫本疏螺旋体阳性率为3.32%(3/93),该病原也为新疆南疆首次报道;布鲁氏菌的检测中未检测到阳性。本研究利用传统的物种鉴定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新疆南疆图兰扇头蜱进行了准确的物种分类鉴定;对其携带立克次体、无浆体、巴贝斯虫、宫本疏螺旋体和布鲁氏菌病原进行核酸PCR检测,从分子生物学及分子流行病学角度探讨这些病原体在蜱体内存在及流行情况,为科学防御蜱传病提供依据。

钟莉[10](2009)在《新源县囊型包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对新源县的囊型包虫病流行现状进行调查,揭示囊型包虫病的分布特点和患病情况,探讨当地囊型包虫病流行的危险因素,为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囊型包虫病防治规划和采取综合防治干预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新源县的那拉提镇和吐尔根乡的常住居民进行血清学和B超检查,以及问卷调查。对感染囊型包虫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新源县那拉提镇和吐尔根乡囊型包虫病的血清阳性率为25.28%,患病率为1.52%。那拉提镇血清阳性率19.15%,吐尔根乡31.35%,不同乡镇、性别和民族间血清阳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职业患病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感染囊型包虫病的危险因素有地区、性别、年龄和民族,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地区、性别、年龄、族别和职业是危险因素。结论:新源县农牧区囊型包虫病的血清阳性率和患病率较高,血清阳性率女性高于男性,哈萨克族高于其他民族;患病率农牧民高于其他职业人群。今后应根据当地的流行现状加强农牧区囊型包虫病的防治工作,控制囊型包虫病的流行。

二、新疆哈密地区马的寄生虫调查(初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疆哈密地区马的寄生虫调查(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1)新疆部分地区马属动物常见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新疆马属动物常见寄生虫病及防治概况
    1.1 新疆马属动物概况
    1.2 马属动物常见寄生虫
    1.3 马属动物常见寄生虫病的诊断技术
    1.4 马属动物常见寄生虫病的预防
    1.5 本文总体目标及研究意义
第二章 新疆部分地区马属动物常见消化道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2.1 材料与方法
    2.3 试验结果
    2.4 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新疆部分地区马属动物梨形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3.1 材料与方法
    3.2 试验结果
    3.3 讨论与分析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2)新疆昭苏县马消化道常见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及驱虫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马消化道常见寄生虫病及防治概况
    1.1 新疆马产业现状
    1.2 马消化道的常见寄生虫病
    1.3 马消化道常见寄生虫病的检测及诊断技术
    1.4 马常用的抗寄生虫病治疗药物
    1.5 马消化道常见寄生虫病的预防
    1.6 本文总体目标及研究意义
第2章 新疆昭苏马消化道常见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3 试验结果
    2.4 讨论与小结
第3章 新疆昭苏马消化道常见寄生虫驱虫试验及其效果观察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法
    3.3 试验结果
    3.4 讨论与小结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历

(4)新疆部分地区羊体表革蜱种属的鉴定、系统发育分析及其携带羊泰勒虫的分子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概述
    1.1 革蜱概述
    1.2 革蜱的分类研究概要
    1.3 革蜱类DNA序列研究进展
    1.4 羊泰勒虫病概述
    1.5 蜱传羊泰勒虫病综合防控
    1.6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1.7 技术路线
第2章 新疆部分地区羊体表寄生硬蜱种类鉴定及其种群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与小结
第3章 五种革蜱COI、ITS2和16S rDNA基因的分子进化分析
    3.1 材料
    3.2 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与小结
第4章 新疆部分地区革蜱携带羊泰勒虫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4.1 材料
    4.2 方法
    4.3 结果
    4.4 讨论与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地区6~12岁儿童棘球蚴病血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和血样采集
    1.2 血清棘球蚴抗体ELISA检测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地区分布
    2.3 性别分布
    2.4 年龄分布
    2.5 民族分布
3 讨论

(6)201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群棘球蚴病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点和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地区分布
    2.2 民族分布
    2.3 性别分布
    2.4 年龄分布
    2.5 文化程度
    2.6 职业分布
    2.7 居住地生产类型分布
3 讨论

(7)新疆部分地区马驽巴贝斯虫病感染PCR检测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1.2 主要试剂及实验仪器
    1.3 试验方法
        1.3.1 马驽巴贝斯虫全基因组核酸的提取
        1.3.2 PCR目的片段的扩增及序列比对分析
    1.4 统计与分析
2 试验结果
    2.1 PCR方法扩增马驽巴贝斯虫结果
    2.2 序列分析结果
    2.3 南北疆不同地区马驽巴贝斯虫感染结果
    2.4 不同年龄段马驽巴贝斯虫感染结果
    2.5 不同地区马感染马驽巴贝斯虫情况单因素方差分析
    2.6 不同年龄段马驽巴贝斯虫感染情况单因素方差分析
3 讨论与小结

(8)2005-2013年新疆棘球蚴病手术病例回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9)新疆南疆图兰扇头蜱鉴定及其携带部分病原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蜱
        1.1.1 蜱的吸血特性
        1.1.2 硬蜱与宿主的关系
        1.1.3 蜱的危害
    1.2 图兰扇头蜱概述
    1.3 蜱的分类地位演变
    1.4 蜱的分类学
    1.5 新疆现有蜱类分类
    1.6 分子生物学在蜱类鉴定中的应用
    1.7 常见蜱传播病
        1.7.1 立克次体
        1.7.2 无浆体
        1.7.3 巴贝斯虫
        1.7.4 宫本疏螺旋体
        1.7.5 布鲁氏菌病
    1.8 蜱传疾病的防治对策
第2章 新疆南疆图兰扇头蜱的鉴定
    2.1 实验材料
        2.1.1 蜱
        2.1.2 主要仪器
        2.1.3 主要试剂
        2.1.4 主要溶液
        2.1.5 线粒体12SrDNA和16SrDNA基因PCR引物
        2.1.6 蜱物种鉴定参考序列
    2.2 实验方法
        2.2.1 蜱的采集
        2.2.2 形态学鉴定
        2.2.3 分子生物学鉴定
    2.3 鉴定结果
        2.3.1 形态学鉴定
        2.3.2 分子生物学鉴定
    2.4 讨论
    2.5 结论
第3章 新疆南疆图兰扇头蜱携带病原的检测
    3.1 材料
        3.1.1 蜱
        3.1.2 病原引物
    3.2 方法
        3.2.1 蜱组织DNA的提取
        3.2.2 PCR反应
    3.3 结果
        3.3.1 立克次体检测结果
        3.3.2 无浆体的检测结果
        3.3.3 巴贝斯虫的检测结果
        3.3.4 宫本疏螺旋体的检测结果
        3.3.5 布鲁氏菌的检测结果
    3.4 讨论
    3.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

(10)新源县囊型包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
        1.2 抽样方法
    2. 研究方法
        2.1 实验室检查
        2.2 影像学检查
        2.3 囊型包虫病的诊断
        2.4 问卷调查
        2.5 质量控制
        2.6 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四、新疆哈密地区马的寄生虫调查(初报)(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疆部分地区马属动物常见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D]. 图尔荪·萨迪尔. 新疆农业大学, 2016(03)
  • [2]新疆昭苏县马消化道常见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及驱虫效果评价[D]. 明·乌尔娜. 新疆农业大学, 2016(03)
  • [3]新疆哈密地区马的寄生虫调查(初报)[J].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局驱虫净试验组. 兽医科技资料, 1973(03)
  • [4]新疆部分地区羊体表革蜱种属的鉴定、系统发育分析及其携带羊泰勒虫的分子诊断[D]. 朱玉涛. 新疆农业大学, 2017(02)
  • [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地区6~12岁儿童棘球蚴病血清学调查[J]. 买买提江·吾买尔,阿斯亚·阿西木,王端明,伊斯拉音·乌斯曼,肖宁.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7(03)
  • [6]201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群棘球蚴病流行病学调查[J]. 买买提江·吾买尔,阿迪力·司马义,伊斯拉音·乌斯曼,亚里昆·买买提依明,侯岩岩,肖宁.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6(03)
  • [7]新疆部分地区马驽巴贝斯虫病感染PCR检测调查[J]. 张梦圆,吾力江,姜媛,宋晶晶,王盼举,闻秀秀,王莉君,巴音查汗. 中国兽医杂志, 2019(07)
  • [8]2005-2013年新疆棘球蚴病手术病例回顾分析[J]. 伊斯拉音·乌斯曼,侯岩岩,赵江山,亚里坤·买买提依明.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4(05)
  • [9]新疆南疆图兰扇头蜱鉴定及其携带部分病原检测[D]. 李飞. 塔里木大学, 2017(07)
  • [10]新源县囊型包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D]. 钟莉. 新疆医科大学, 2009(S2)

标签:;  ;  

新疆哈密地区马类寄生虫调查(初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