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罗马数字

英文罗马数字

一、英文中的罗马数字(论文文献综述)

张铁文[1](2020)在《阿拉伯数字引入汉语的历程》文中认为阿拉伯数字、西文字母和标点符号的出现是现代汉语书面形式相较于古代汉语书面形式最为明显的变化。西文字母(尤其是汉语字母词)和标点符号引入汉语的历程目前已经有较深入的研究。虽然我们已经知道阿拉伯数字在晚清通过算学引入汉语,但其较为详细的发展历程尚不明晰。本文通过考察明清以来的地图、西学书籍、教材、期刊、影像等资料,基本理清了阿拉伯数字引入汉语的较详细历程,使我们对阿拉伯数字在汉语中的使用情况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李凤奎[2](1995)在《罗马数字及其在英文中最常见的几种用法》文中指出罗马数字是公元十世纪以前用罗马字母表示的一套数字,今天还经常见到它.因此熟悉罗马数字并掌握其主要用法对我们来说,还是十分必要的.一、罗马数字的含义罗马数字与阿拉伯数字的对应关系是:

李凤奎[3](1997)在《罗马数字及其在英文中最常见的几种用法》文中指出罗马数字及其在英文中最常见的几种用法李凤奎罗马数字是公元十世纪以前用罗马字母表示的一套数字,今天有时还用到它。罗马数字与阿拉伯数字的对应关系是:I=1,V=5,X=10,L=50,C=100,D=500,M=1000罗马数字的加减法很简单,通常有下列...

王金波[4](2013)在《《红楼梦》早期英译补遗之一——艾约瑟对《红楼梦》的译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英国传教士与汉学家艾约瑟早在1857年就已经翻译过《红楼梦》片段,而国内外几乎所有的《红楼梦》参考书、翻译史著作和论文都没有提到该译文。本文简要回顾《红楼梦》早期英译史,介绍艾约瑟的生平与著述,同时参照霍克思—闵福德、杨宪益—戴乃迭、邦斯尔《红楼梦》120回全译本深入描述分析艾约瑟《红楼梦》英译片段,以期对《红楼梦》早期英译史进行补遗修正。

丁大刚[5](2017)在《理雅各中国典籍翻译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理雅各中国典籍翻译研究》以巴赫金和福柯的话语概念为理论基础,建立了一个译者话语系统,把理雅各的话语分为一般话语、翻译话语和翻译即话语,以“忠实”、“对等”、“释译”和“重译”等翻译话语为主线,贯穿考察理雅各的翻译,目的是揭示理雅各如何以话语为策略,从事翻译的话语实践。具体而言就是,理雅各在其翻译中施加了哪些意识形态,以及他的一般话语、翻译话语和翻译即话语三者如何“共谋”,促进中西文化的互释与会通,进而阐释理雅各在这一翻译过程中对待中国文化传统的态度变化及其自身思想的转变。文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依据理雅各的一般话语考察其翻译人生。在19世纪英国在华传教史、英国汉学史和翻译史的观照下,主要从“人”和“书”两个方面建构影响理雅各典籍翻译的社会文化网络。第二,综合考察理雅各的翻译和翻译话语。基本上以时间为线索,把理雅各的翻译分为中文译述、《中国经典》、《中国圣书》和纯文学翻译。他的中文译述主要是为传教服务,但同时也体现了与中国文化的互动,反映了理雅各的“适应主义”传教策略和“比较护教论”。《中国经典》至今仍可视作中国典籍翻译的标杆,从其翻译过程、翻译特点和影响可资佐证,但也存在一些诸如经书的排序和版本的问题,其中渗透着理雅各的主体意识。《中国圣书》的翻译使中国古代经典在比较宗教的视域下得以神圣化,也使儒教和道教的观念借着“圣书”的名誉在西方得以传播。翻译纯文学作品是理雅各与中国古代经书的一种互文式阅读体验,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晚年生活的心境和对待中国文化的态度变化。在此综合考察的基础上,总结理雅各的翻译思想。第三,在梳理忠实、对等、确当翻译、释译等译论的基础上,把理雅各的翻译话语放在整个翻译史的框架内,视其翻译论述为一种话语策略,并以他对“性善”、“上帝”、“道”等概念的翻译为例,探讨他在翻译中施加了哪些意识形态。理雅各以“人性趋向善”来译注孟子的“性善”,一方面表现出调和儒耶人性论的意图,另一方面表现出他借助孟子的性善论阐发自己非国教信仰的宗教立场和后千禧年主义的神学思想与世界观。这一翻译实践反映了其“忠实”翻译话语背后的不忠、不信。“God”与“上帝”看似对等的翻译,实则是一种话语实践,是理雅各人为建构的结果。借助这一建构,理雅各不仅在学术的领域解决了译名之争,也在客观上促使儒教在西方得以发明。理雅各翻译儒家之“道”的多样化选词和翻译道家之“道”采取音译转写的方式,一方面想表达儒家之“道”丰富的道德、政治和形而上的内涵,另一方面意欲传递道家之“道”语义的模糊性和思想的神秘性。这一翻译实践是对其所理解和论述的确当翻译的违背,恰恰是一种释译。第四,在“重译”话语的观照下,重点论述理雅各对《论语》的修订和《中庸》的重译,尤其是修订《论语》译本时对孔子的重新认识和评价,重译《中庸》时对“中庸”和“诚”两个概念的重新解读和翻译,其中反映出理雅各思想的转变。其根本原因在于理雅各浸润中国文化已久以及与中国人交往而在一定程度上受其同化和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以上论述说明理雅各的中国典籍翻译并非简单的文字转换,而是意味着意义的再生产和文化的再现。在21世纪的今天重新阅读理雅各的翻译,我们要看到它的思想史价值,以及对中西文化交流的意义,从而寻找中国思想进入西方的更有效途径。

许苗苗[6](2014)在《二战盟国军事行动代号命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军事行动代号是一套特殊的语言符号。本文以二战盟国军事行动代号为研究对象,立足于认知语言学,对二战盟国军事行动代号语料做了统计和归纳分析,总结出二战盟国军事行动代号的特点及认知机制,并探讨了其命名理据。文章共有五个部分:首先介绍了军事行动代号及其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及意义、语料来源等;第二部分为界定、构成及特征,对二战盟国军事行动代号做了界定,并总结了其构成、语义色彩和功能方面的特征。二战盟国军事行动代号在词汇选择上呈现出开放性、不平衡性和随机性的特点,在词性分布上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在形式构成上呈现出简洁性和体系性的特点;语义色彩上体现为神圣庄严、血腥残酷、浪漫温情、幽默诙谐和平实直白;功能上则呈现出指称性、保密性和信息性。第三部分为语义分析,概括了二战盟国军事行动代号的语义类型及特点,语义类型大致分为隐喻类、转喻类和兼具隐喻和转喻的综合类,其结构特点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和不平衡性;揭示了隐喻和转喻两种认知方式是命名者使用三类意象词汇来命名军事行动的原因,并验证了隐喻和转喻是产生语义联想的基础这一论点。第四部分为命名理据探析,求胜心理,宗教信仰、幽默乐观和勇敢自由的民族文化,借喻、借代、夸张、比拟、用典和通感的修辞方法,保护军事信息、强化命名者意图和激励士气的功能使二战盟国军事行动代号存在、语义内涵丰富且蓬勃发展的依据和动力。最后,总结了本文的主要观点以及不足之处。

邓波[7](2012)在《和声功能理论初探及相关术语梳理》文中研究指明里曼在其《简明和声学,或称和弦功能学说》著作中,从数学领域借鉴了“功能”(Function, Funktion)一词,来表示和弦与调中心的关系。尽管当时的和声理论中功能概念的定义尚不十分明确,但是,我们仍然应当将功能的概念与那个时期理论家们的观念联系到一起而追溯到拉莫。和声功能理论在里曼时期就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后来在欧洲、东亚甚至北美都得到较为广泛的传播。功能和声理论在中国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但鉴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中国学界对这一学说的了解多是通过俄国人的诠释和示范实现的。于此,我们不仅对功能理论以外的广阔天地知之甚少,即使是功能理论本身,对它的元理论、历史、现代发展等也都缺乏较为深入的研究,这对和声学科的发展建设非常不利。学术有其宗谱,带着追本溯源的研究态度,笔者尽自己的能力在功能和声领域做了一次艰苦的学术之旅。试图将功能理论从拉莫、里曼、俄罗斯、再到我国的发展流传过程,疏理出一条清晰的线索来。最后,还参考亨利·克隆彭豪厄的最新研究,对最近一、二十年北美兴起的“新里曼理论”思潮做了简要的概括。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就传统和声教学而言,我们熟知的斯波索宾等人的和声理论并不是功能和声理论的全部,而功能理论也不是传统和声学的全部,传统和声理论与实践的天地十分广阔。为了能跟上学科发展的世界步伐,传统和声教学也需要有一个立足于传统再认识科学观念之上的,在其教学内容、方法及训练标准均有所突破的发展更新,长期囿于一个教本、一种说法的局面应当结束了。

王长河[8](1989)在《英文中的罗马数字》文中认为 罗马数字(Roman numerals)系用罗马字母(Roman letters)所表示的数字。与阿拉伯数字(Arabic numerals)比较如下: Ⅰ=1,Ⅱ=2,Ⅲ=3,Ⅳ=4.Ⅴ=6,Ⅵ=6.Ⅶ=7,Ⅷ=8.Ⅸ=9,Ⅹ=10,L=50,C=100,D=500,M=1000 相同的数字或从大数到小数顺列者为各数相加之和,大数小数倒列者为大数减去小数之差。字母上方有“一”者,表示该数乘以1000。如: ⅩⅩⅢ=23.XC=90.MDCLXVI=1,666 MCM=1,900,V=5.000 C=100.000

曾竹青,杨越[9](2019)在《对外传播视域下中国古装剧名翻译困境及策略》文中研究说明在中国古装剧的对外传播中,其剧名翻译存在语义错误、源于语法错误、缺失美感、剧名冗长、译法不一、拼音残留等翻译错误或偏差,这些问题主要源于文化背景差异、语言背景差异、思维方式差异、译者专业素养不足等。在翻译古装剧名时,需针对不同类型的剧名,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具体而言,以著名人名、地名命名的古装剧宜采用音译法,以人物传记、朝代、帝国命名的剧名宜采用直译与音译相结合法,以中国典故、诗词成语等命名的古装剧宜采用意译法,以不知名人物命名或简单平淡的剧名宜采用增译法,过长或带有不必要修饰词语的剧名宜采用减译法,晦涩难解、剧名与剧情不搭边的剧名宜采用创译法,根据中国名著拍摄的古装剧或系列古装剧宜采用套译法。

陈敏[10](2018)在《对国内学术期刊英文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分析和建议》文中认为目前国内英文学术期刊种类和数量均呈上升趋势,学术国际化对英文学术期刊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国内中文期刊关于标点符号、参考文献、数字用法等都制定了详细权威的标准规范;然而对于英文标点符号,国际上只在各行业和各出版社内部制定了体例指南,国内的学术期刊对英文标点符号的用法尚无统一、官方的标准可遵循。详细阐述了国内学术期刊英文标点符号的语法意义及用法,分析了英文标点符号与中文标点符号的区别和易错之处,以期为国内及地方学术期刊英文标点符号的标准规范制定提供参考建议。

二、英文中的罗马数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英文中的罗马数字(论文提纲范文)

(1)阿拉伯数字引入汉语的历程(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阿拉伯数字的形成和中传
3. 汉语中不同领域阿拉伯数字的使用历程
    3.1 钟表领域阿拉伯数字的使用历程
    3.2 地图和测绘领域阿拉伯数字的使用历程
    3.3 天文领域阿拉伯数字的使用历程
    3.4 数学领域阿拉伯数字的使用历程
    3.5 货币领域阿拉伯数字的使用历程
    3.6 化学领域阿拉伯数字的使用历程
    3.7 交通领域阿拉伯数字的使用历程
        1) 铁路领域。
        2) 公交领域。
        3) 汽车领域。
        4) 其他领域。
    3.8 邮政领域阿拉伯数字的使用历程
    3.9 军事领域阿拉伯数字的使用历程
        1) 兵书领域。
        2) 军事测绘和军用地图领域。
        3) 军服领域。
        4) 军舰舷号领域。
        5) 数字军语领域。
        6) 边防领域。
    3.10 音乐领域阿拉伯数字的使用历程
        1) 军乐和学堂乐歌领域。
        2) 唱片领域。
    3.11 电信领域阿拉伯数字的使用历程
        1) 电话领域。
        2) 电报领域。
    3.12 新闻出版领域阿拉伯数字的使用历程
        1) 报刊领域。
        2) 图书出版领域。
        3) 其他领域阿拉伯数字的使用历程
4. 汉字数字、苏州码子、罗马数字和阿拉伯数字在汉语中的竞争
5. 阿拉伯数字译名的演变
6. 阿拉伯数字引入汉语的几个发展阶段
    6.1 早期接触阶段(1600年前后—1870年前后)
    6.2 初步引入和渐进使用阶段(1870年前后—1949年)
    6.3 普及使用阶段(1949年至今)
7. 结语

(4)《红楼梦》早期英译补遗之一——艾约瑟对《红楼梦》的译介(论文提纲范文)

一、《红楼梦》早期英译史回顾
二、艾约瑟生平及著述
三、艾约瑟《红楼梦》译介文字
四、艾约瑟《红楼梦》译介评析
五、结语

(5)理雅各中国典籍翻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内外理雅各研究现状
        1.1.1 以译者为中心的人物评传
        1.1.2 以原文为中心的译文指暇
        1.1.3 以译文为中心的“后学”批评
        1.1.4 以“经文辩读”为方法的中西思想对话
        1.1.5 以文献为中心的历史考辨
    1.2 翻译研究的话语路径
        1.2.1 福柯“话语”的意义
        1.2.2 话语与翻译
        1.2.3 译者话语系统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架构及内容
第二章 翻译与人生——理雅各其人其世
    2.1 理雅各其人
        2.1.1 人生的展开
        2.1.2 中国传教生涯
        2.1.3 牛津大学学者生涯
    2.2 理雅各之身份与时世
        2.2.1 传教士理雅各与19 世纪英国在华传教史
        2.2.2 汉学家理雅各与19 世纪英国汉学(翻译)史
        2.2.3 翻译者理雅各与19 世纪英国翻译史
    2.3 理雅各中国典籍翻译的社会文化网络
        2.3.1 中国人和中国书
        2.3.2 西人和西书
第三章 翻译即话语——理雅各的翻译
    3.1 中文译述——翻译作为传教的工具
        3.1.1 《圣经》诠释
        3.1.2 章回小说
        3.1.3 方言故事
        3.1.4 教学材料
    3.2 《中国经典》——中国典籍的标准译本
        3.2.1 《中国经典》五卷本翻译始末
        3.2.2 《中国经典》五卷本的特点
        3.2.3 《中国经典》的影响
        3.2.4 三个问题
    3.3 《中国圣书》——中国宗教的发明
        3.3.1 《东方圣书》的编纂思想
        3.3.2 “儒教文本”之《书经》、《诗经》、《孝经》
        3.3.3 “儒教文本”之《易经》
        3.3.4 “儒教文本”之《礼记》
        3.3.5 “道教文本”
        3.3.6 从“经典”到“圣书”——理雅各翻译和阐释中国古代经典思想的演变
    3.4 纯文学作品——与中国经典的互文阅读体验
        3.4.1 史传小说
        3.4.2 古代散文
        3.4.3 诗词歌赋
    3.5 理雅各的翻译话语
        3.5.1 翻译目的与预设读者
        3.5.2 翻译策略与阐释原则
        3.5.3 理雅各中国典籍翻译的诠释学反思
第四章 “忠实”翻译话语下孟子“性善”论的翻译与中西辨读
    4.1 翻译的“信”史
    4.2 理雅各的翻译“忠实”论
    4.3 理雅各对孟子“性善”的翻译与阐释
        4.3.1 别有所指的HOW
        4.3.2 “人性本善”与“人性之趋向善”
        4.3.3 “善”的定义
        4.3.4 人性论的中西“辩读”
    4.4 小结
第五章 “对等”翻译话语下“上帝”的翻译与译名之争
    5.1 翻译的“对等”概念
    5.2 理雅各解决“译名之争”的社会学解释
    5.3 《儒教与基督教的关系》(1877)
    5.4 《中国圣书》中“上帝”的翻译
        5.4.1 理雅各的论述
        5.4.2 传教士的质询
        5.4.3 理雅各的答复
    5.5 《中国宗教》(1880)
        5.5.1 理雅各的比较论述
        5.5.2 理雅各比较思想的根源
        5.5.3 评论者的意见
    5.6 《比较宗教知识于传教事业的意义》(1886)
    5.7 理雅各的比较护教论
    5.8 译名之争事实上的解决
    5.9 小结
第六章 “确当翻译”翻译话语下“道”的多样化阐释
    6.1 确当翻译与释译
    6.2 理雅各的译与释
    6.3 儒家之“道”的译与释
        6.3.1 政治意义之“道”
        6.3.2 人伦意义之“道”
        6.3.3 形而上意义之“道”
    6.4 道家之“道”的译与释
        6.4.1 理雅各英译《道德经》的社会文化网络
        6.4.2 理雅各诠释道家之“道”的原则与方法
        6.4.3 理雅各对老子之“道”的解读
    6.5 小结
第七章 “重译”翻译话语下《论语》、《中庸》多译本比析与理雅各思想的转变
    7.1 “重译”的翻译学论述
        7.1.1 重译假说
        7.1.2 重译原因
        7.1.3 修订与重译
    7.2 《论语》的修订
        7.2.1 初版本相对于样本的修订
        7.2.2 修订本相对于初版本的修订
    7.3 《中庸》的重译
        7.3.1 重读《中庸》
        7.3.2 “中庸”的重译
        7.3.3 “诚”的重译
    7.4 小结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理雅各的讣告和悼念文章目录
附录二 理雅各著译作品目录
附录三 理雅各译作书评目录
附录四 理雅各中国典籍翻译参考书目
附录五 理雅各年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二战盟国军事行动代号命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绪论
    0.1 军事行动代号
    0.2 选题缘由
    0.3 选题意义
        0.3.1 语言学意义
        0.3.2 文化学意义
        0.3.3 实践指导意义
    0.4 研究现状
    0.5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0.5.1 研究内容
        0.5.2 研究方法
    0.6 语料来源
第1章 二战盟国军事行动代号的界定、构成及特征
    1.1 二战盟国军事行动代号的界定
    1.2 二战盟国军事行动代号的构成及特征
        1.2.1 构成及特征
        1.2.2 语义色彩
        1.2.3 功能特征
    1.3 本章小结
第2章 二战盟国军事行动代号的语义类型及分析
    2.1 隐喻意象类语义类型分析
        2.1.1 自然类
        2.1.2 社会类
        2.1.3 其他类
    2.2 转喻意象类语义类型分析
        2.2.1 行动时间和地点类
        2.2.2 行动方式和力量类
        2.2.3 行动目的和结果类
    2.3 综合类意象语义类型分析
        2.3.1 行动方式和目的类
        2.3.2 行动时间和情状类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二战中盟国军事行动代号的命名理据
    3.1 心理理据
        3.1.1 命名者心理
        3.1.2 参战将士心理
        3.1.3 公众舆论心理
    3.2 文化理据
        3.2.1 深入人心的宗教信仰
        3.2.2 幽默乐观的民族性格
        3.2.3 勇敢自由的民族精神
    3.3 语义理据
        3.3.1 词汇意义理据
        3.3.2 修辞意义理据
    3.4 功能理据
        3.4.1 出于保密
        3.4.2 强化意图
        3.4.3 激励士气
    3.5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二战盟国军事行动代号语料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7)和声功能理论初探及相关术语梳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中、英文语境中的功能
    二、和声学中的功能
    三、功能理论研究现状
第一章 早期的功能理论
第二章 成熟的功能理论
    第一节 和声二元论
        一、二元论的定义与研究现状
        二、和声二元论的形成
        三、里曼的和声二元论
        四、对和声二元论的批评
        五、小结
    第二节 里曼的功能理论
        一、里曼功能理论的三个方面
        二、里曼功能和声的习题训练
    小结
第三章 功能理论在俄罗斯的传播
    第一节 俄罗斯早期的功能理论
    第二节 斯波索宾和丘林的功能和声理论
        一、斯波索宾等人的《和声学教程》中的功能和声理论
        二、丘林《简明和声学理论教程》中的功能和声理论
    第三节 和声功能理论在俄罗斯进一步发展
    小结
第四章 功能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第一节 功能理论传入中国
    第二节 “反功能”的反思
        一、“反功能”
        二、音级理论
    第三节 从“和声进行”到“和声语汇”
    第四节 功能理论中的“完全终止”和“完满终止”
    小结
第五章 功能理论在美国的发展——新里曼理论的思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后记

(9)对外传播视域下中国古装剧名翻译困境及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古装剧名翻译存在的问题
    (一)语义错误
    (二)语法错误
    (三)缺失美感
    (四)剧名冗长
    (五)译法不一
    (六)拼音残留
二古装剧名翻译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文化背景差异
    (二)思维方式差异
    (三)语言背景差异
    (四)译者专业素养不足
三古装剧名翻译策略
    (一)音译
    (二)直译+音译
    (三)意译
    (四)增译
    (五)减译
    (六)创译
    (七)套译

(10)对国内学术期刊英文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分析和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2 部分英文标点符号的用法
    2.1 句点、问号、感叹号
        2.1.1 句点 (Full stop)
        2.1.2 问号 (Question mark)
        2.1.3 感叹号 (Exclamation mark)
    2.2 逗号 (Comma)
        2.2.1 举例逗号
        2.2.2 连接逗号
        2.2.3 空格逗号
        2.2.4 括弧逗号
    2.3 冒号、分号
        2.3.1 冒号 (Colon)
        2.3.2 分号 (Semicolon)
    2.4 撇号或省字号 (Apostrophe)
        2.4.1 缩写
        2.4.2 不常见的复数
        2.4.3 表示所有格
    2.5 连字符、连接符、破折号
        2.5.1 连字符 (Hyphen)
        2.5.2 连接符 (En dash)
        2.5.3 破折号 (Em dash)
    2.6 引号 (Quotation mark)
    2.7 圆括号 (Parentheses)
    2.8 斜线 (slash)
3 与标点符号功能相似的写法
    3.1 大写、缩写
        3.1.1 大写字母 (Capital letter) 在以下几个方面必须使用大写字母[6]:
        3.1.2 缩写
    3.2 数字 (Numerals)
    3.3 空格 (Space)
4 中文标点与英文标点的差异
    4.1 书名号
    4.2 顿号
    4.3 间隔号 (·)
    4.4 省略号
5 结语

四、英文中的罗马数字(论文参考文献)

  • [1]阿拉伯数字引入汉语的历程[J]. 张铁文. 中国语文, 2020(06)
  • [2]罗马数字及其在英文中最常见的几种用法[J]. 李凤奎. 技术教育学报, 1995(02)
  • [3]罗马数字及其在英文中最常见的几种用法[J]. 李凤奎.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1997(04)
  • [4]《红楼梦》早期英译补遗之一——艾约瑟对《红楼梦》的译介[J]. 王金波. 红楼梦学刊, 2013(04)
  • [5]理雅各中国典籍翻译研究[D]. 丁大刚. 上海师范大学, 2017(05)
  • [6]二战盟国军事行动代号命名研究[D]. 许苗苗. 湘潭大学, 2014(06)
  • [7]和声功能理论初探及相关术语梳理[D]. 邓波. 中国音乐学院, 2012(07)
  • [8]英文中的罗马数字[J]. 王长河. 英语知识, 1989(01)
  • [9]对外传播视域下中国古装剧名翻译困境及策略[J]. 曾竹青,杨越.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 [10]对国内学术期刊英文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分析和建议[J]. 陈敏.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3)

标签:;  ;  ;  ;  ;  

英文罗马数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