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前处理对术后效果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周庆国[1](2006)在《犬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探索在小动物临床开展角膜移植的术式,探讨影响手术成功率的相关因素及其控制方法,选择11只年龄在6~12月、体重为4.0~6.5 Kg的西施犬、北京犬或小型杂交犬,进行穿透性角膜移植实验。术后密切观察受体犬的的整体及眼部炎症表现,并于术后30 d内每5 d和30 d后每10 d采集受体犬外周静脉血,应用放射免疫学方法检测血清TNF-α、IL-2和β-EP的含量,研究它们的动态变化;对手术成功犬于术后2个月或更长时间,对因缝线松脱、前房泄漏致虹膜前粘连的犬在淘汰时,均取其完整角膜用10%福尔马林液固定,采用H.E染色法染色,于视频生物显微镜下观察角膜植片、植床的变化情况;最后采用PCR技术和DNA序列测定技术分析穿透性角膜移植供、受体犬的DLA-DRBl基因及其同源性,对比穿透性角膜移植所选品种及术后角膜反应,探索了供、受体DLA-DRB1基因同源性对在健康角膜植床施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影响。结果如下:1犬实验性穿透性角膜移植的手术效果在10只受体犬中,有5只犬于术后观察2个月角膜植片或植片中央保持透明,5只犬因先后发生缝线松脱、前房泄漏和虹膜前粘连而失败。实验结果表明,犬角膜移植术除眼局部麻醉外,尤其需要可靠持久的头位保定及全身麻醉,而采用异丙酚-氯胺酮复合静脉滴注能够提供麻醉的持久性、安全性和停止静滴后的快速苏醒;术前肌肉注射0.05 mL/Kg速眠新对犬镇静,良好地完成缩瞳、降眼压等步骤,在异丙酚-氯胺酮静脉维持麻醉下均匀一致地缝合角膜并确保前房重建,均为影响角膜透明性和移植成功率的重要技术操作。2犬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外周血清TNF-α的动态变化对受体犬术前、后的外周血TNF-α含量进行检测显示,术后与术前相比均呈不同程度升高,其中术后第10 d的外周血TNF-α含量与术前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术后第15 d的外周血TNF-α含量与术前相比,差异显着(P<0.05);手术30 d之后外周血TNF-α含量逐步接近术前水平。实验结果表明,犬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手术很少发生亚急性免疫排斥反应,即使发生排斥反应,其反应程度较轻。3犬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外周血清IL-2的动态变化犬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的外周血IL-2含量与术前相比,均呈不同程度的升高,并随局部刺激或炎症程度的改变发生相应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检测血清中的IL-2含量可以作为判断角膜移植术后局部刺激或炎症程度及其转归的重要参考指标。4犬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外周血清β-EP的动态变化犬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5 d的外周血β-EP水平与术前相比,均呈不同程度的升高,此后各受体犬β-EP水平呈明显的波动性,总体变化缺乏规律。实验表明,熟练的角膜移植操作技术、选用良好的单丝尼龙缝线、角膜间断缝合后尽力埋入线结,以及术后早期使用适当的镇痛剂,以缓解角膜疼痛,有利于防止受体犬术后抓挠和摩擦术眼,避免自残,提高角膜移植手术的成功率。5犬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角膜病理组织学观察完全透明的植片与植床结构一致,仅两者对合处上部纤维紊乱,而下方纤维排列整齐;中央透明的植片与植床对合不良,植片向植床方向嵌入,后弹力层皱缩、折叠,植片下方因有来自植床的基质纤维而增厚,部分对合处与虹膜粘连;浑浊的植片有比较完整的上皮层,植片约2/3深度的基质丧失原来纤维整齐排列结构,代以大量成纤维细胞增生。实验结果表明,优良的角膜缝合能够保持角膜结构基本不变,维持角膜的透明性;缝合不良可引起角膜组织结构明显改变,导致角膜透明性降低以致于浑浊。提示选择高倍的手术显微镜,对提高手术缝合的准确性,确保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植片透明具有重要意义。6.DLA-DRB1基因同源性对犬穿透性角膜移植的影响采用PCR技术扩增的犬DLA-DRB1基因片断经双向测序(4号、7号犬除外)分析显示,同为北京犬的1号与10号、同为西施犬的5号与11号的DRBl基因序列具有95%以上的同源性,而人为随机配对的供、受体犬DRB1基因序列同源性均在90%以下。对比穿透性角膜移植实验所选品种及移植结果,初步表明,在无亲缘关系的个体中选择供体进行犬穿透性角膜移植时,应首选同品种配对,并在有条件时进行供、受体DLA分型或DRB1基因序列同源性比对,很可能会降低角膜移植术后的炎症反应程度。
张霞[2](2019)在《飞秒激光辅助与手工环钻全植床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圆锥角膜临床效果比较》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飞秒激光辅助与手工环钻全植床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圆锥角膜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7.3-2017.11在我院行飞秒激光辅助全植床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的圆锥角膜14眼,2015.6-2017.3在我院行手工环钻全植床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的圆锥角膜23眼。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以及术前、术后3月、6月、9月、12月及完全拆线后的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状态、眼压、平均角膜曲率、角膜顶点3mm处的角膜总散光(TA3mm)、角膜直径为3mm/6mm区域的总高阶像差(HOA3mm、HOA6mm)、角膜非对称性指数(ISV、IHA、IVA、IHD)、角膜中央直径6-10mm范围内的全层光密度值(CD6-10mm)、最薄点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以及眼前节OCT图像。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X2检验对两组患者的各种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对每组患者术前和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的参数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术前的UCVA、BCVA、等效球镜度、眼压、眼轴、最薄点角膜厚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Km、TA3mm、HOA3mm、HOA6mm均没有统计学差异。(2)两组患者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飞秒激光组14眼中有1眼(7.1%)出现DM微穿孔,手工环钻组23眼中有2眼(8.7%)出现DM微穿孔,无一例转换为PKP。术后,飞秒激光组14眼中有1眼(7.5%)出现一过性高眼压,无一例出现双前房;手工环钻组23眼中有1眼(4.3%)出现一过性高眼压、1眼(4.3%)出现双前房,但经过治疗后都好转。(3)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的UCVA、BCVA、SE、Km、最薄点角膜厚度均显着改善(p<0.05)。(4)飞秒激光组的拆线时间明显早于手工环钻组,且完全拆线后的UCVA、HOA6mm、CD6-10mm、IHA、IVA、IHD 显着好于手工环钻组(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UCVA与CD6-10mm、HOA6mm、IVA呈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 R 分别为 0.340、0.424、0.442。(5)两组患者术后12月的眼前节OCT图像均显示后弹力膜与植片贴附良好,植片植床交界处平整,但飞秒激光组交界处的混浊程度、面积及长度明显小于手工环钻组(p<0.05)。(6)术后随访过程中,飞秒激光组的UCVA、HOA6mm明显好于手工环钻组(p<0.05)。而飞秒激光组的BCVA、SE、HOA3mm仅在术后3月和术后6月时好于手工环钻组(p<0.05)。两组患者的TA3mm、Km、最薄点角膜厚度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在术后随访过程中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飞秒激光辅助或手工环钻全植床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对治疗圆锥角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与手工环钻全植床深板层角膜移植术相比,飞秒激光辅助全植床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拆线时间更短、裸眼视力更好、角膜光学质量更佳、角膜规则性更好、角膜切口愈合更快。
孙鹏飞[3](2014)在《角膜移植手术治疗复杂角膜病变的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研究背景角膜移植手术作为一种解决角膜疾病的重要手术方式,在治疗很多种类的角膜疾病方面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虽然供体来源短缺,术后并发症特别是排斥反应对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影响,但是,随着近年来中国各地眼库的发展,角膜移植手术经验的不断积累,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角膜保存材料的改进,角膜移植器械的不断发展,免疫排斥反应的深入研究,角膜移植手术已经成为一种治疗角膜疾病的非常成熟的技术,成功率大大提高,并发症得到良好的控制,成功的解除了无数角膜疾病患者的痛苦。对象和方法选取2008年4月-2013年11月期间于我院眼科因角膜疾病行角膜移植手术并能术后定期随访的患者108例(108眼,穿透性角膜移植85眼,板层角膜移植23眼)。其中因各种原因所致角膜白斑36眼,感染性角膜疾病25眼(真菌性角膜溃疡13眼,细菌性角膜溃疡5眼,病毒性角膜炎7眼),大泡性角膜病变17眼,蚕食性角膜溃疡3眼,全身免疫病相关的角膜溃疡4眼,圆锥角膜7眼,角膜化学伤12眼,角膜肿瘤4眼。男性65例,女性43例。年龄1-65岁。对108例患者进行术前原发病的分类,并根据病情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或者板层角膜移植手术。术后进行长期随访(3-24个月)患者,观察患者手术视力情况,植片透明情况,排斥反应的情况,并处理其他的并发症。结果1、本组病例因各种角膜疾病行角膜移植的患者共108例(108眼),其中男性65眼,女性43眼,年龄最小的1岁,最大的65岁,平均年龄47.5岁。其中以35-50岁之间患者居多。2、本组病例108眼所示行角膜移植手术前最多见病因为各种原因所致的角膜白斑(炎症性、外伤性、先天性等)36眼,占33.33%,其次为感染性角膜炎25眼(真菌性角膜溃疡13眼,细菌性角膜溃疡5眼,病毒性角膜炎7眼),占23.15%。3、本组病例角膜移植术后视力提高93眼,占86.11%。术前盲眼为70眼,术后复明55眼,复明率为78.57%。4、本组病例108眼中有85眼术后植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后弹力层皱褶,约于1周后逐渐消退,角膜植片透明。术后3个月复查,因排斥反应或角膜内皮的损失等原因出现的不同程度的角膜植片混浊,术后3个月植片透明72眼(66.67%),植片基本透明25眼(23.15%),植片不透明8眼(7.41%),总透明率94.12%。5、本组病例患者术后有28眼出现免疫排斥反应,排斥反应率为25.93%。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27眼,排斥反应发生率为31.76%。板层角膜移植发生排斥反应几率很小,只有1例(4.35%),且反应程度轻。6、本组病例85眼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有13例(15.29%)出现术后高眼压,经过降眼压药物及停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均能得到有效控制,门诊随访未发现继发性青光眼的患者;1例(1.18%)植片溃疡的形成;3例(3.53%)原发病复发。本组病例23眼板层角膜移植术未出现植床穿破、植片与植床对合困难、植片下异物残留、供眼穿破等术中并发症。术后2例患者出现植片的新生血管,1例原发病复发,2例植片与植床之间积液。结论1、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手术是治疗复杂角膜病变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2、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增视效果及复明率优于板层角膜移植。3、板层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的几率远低于穿透性角膜移植。4、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后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的几率与术前原发病及术前眼部情况有关。5、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供体植片的直径越大,术后发生排斥反应的几率就越大。6、供体的质量、手术技巧、术后用药及并发症的控制是影响角膜移植手术的成功率有关键因素。
宫月荣[4](2019)在《真菌性角膜炎行治疗性角膜移植术后真菌复发的治疗策略及视力预后》文中提出目的对于真菌性角膜炎行治疗性角膜移植术后真菌复发患者的治疗,尚无系统化的方案或者指南。本研究旨在观察真菌性角膜炎行治疗性角膜移植术后复发患者的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的治疗效果及其视力预后,以探讨复发患者的合理化的治疗策略。方法收集自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因真菌性角膜炎(FK)于山东省眼科医院及青岛眼科医院行治疗性角膜移植术治疗患者1448例,术后复发患者112例(112眼)作为研究对象。真菌性角膜炎患者行治疗性角膜移植术后出现植床浸润、前房内蘑菇样脓样渗出、瞳孔区脓团、前房积脓液平重新出现等均提示真菌复发。共焦显微镜是复发患者的主要确诊手段。而对复发患者进行手术时切取的感染的角膜组织或抽取的房水、玻璃体等组织的真菌涂片检查查到真菌菌丝或者所取组织进行真菌培养结果有真菌生长,是真菌复发的主要病原学确诊依据。1、根据患者的复发体征迅速判断复发起始部位,并根据起始复发的部位不同进行以下分类:1)植床复发:植床出现灰白色浸润灶,伴有或不伴有植片-植床交界面少许脓性物附着或者少许前房积脓。或者植床浸润灶累及角膜植片。2)前房复发:前房角位置或虹膜表面出现孤立的蘑菇样脓性渗出。3)后节复发:虹膜后组织真菌复发而产生脓液,脓液由后房越过瞳孔区进入前房时,在晶状体表面沉着而形成瞳孔区脓团。感染累及后部玻璃体时,B超检查会提示玻璃体混浊。4)不典型部位复发:首发或主要临床表现为前房积脓液平重新出现,不伴有裂隙灯检查下可见的植床、植片等浸润灶或者前房角位置出现孤立的蘑菇样脓性渗出或者瞳孔区的脓团覆盖或者玻璃体混浊等可以确定确切复发部位的复发表现。2、根据真菌复发出现的时间进行以下分类:1)早期复发:真菌性角膜炎行治疗性角膜移植术后8天内出现的真菌复发为术后早期复发。2)迟发性复发:真菌性角膜炎行治疗性角膜移植术后2周之内无真菌复发表现,在术后2周以后出现的真菌复发为迟发性复发。3、复发患者给予加强局部抗真菌药物治疗,措施如下:①0.5%氟康唑滴眼液每15分钟一次或者1%伏立康唑滴眼液每15分钟一次;②5%那他霉素滴眼液每小时一次或0.25%两性霉素B滴眼液每小时一次。③氟康唑注射液或伏立康唑注射液结膜下注射:3mg,1-2次/天;或者两性霉素B注射液5ug/0.lml,1-2次/天。另外,对于部分植床复发的患者,需同时给予角膜基质内注射抗真菌药物。4、经上述积极的抗真菌药物治疗方案治疗3-5天,若不能控制病情则进行下面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1)植床复发:①LK术后植床复发:a.小范围且位于浅层植床的复发病灶,施行病灶切除术联合结膜瓣遮盖术;b.复发病灶范围大或位于深层植床者,实施穿透性角膜移植术。②PK术后植床复发:a.复发病灶宽度≤2mm,施行复发病灶区角膜全层切除术,将原植片与植床重新缝合;b.复发病灶宽度>2mm,或植床复发累及植片,则施行再次PK术,更换大直径的角膜植片;c.复发病灶累及角巩膜缘及小部分巩膜组织,且复发病灶宽度>2mm,施行构造性补片PK术,即保留原角膜植片,彻底切除植床复发病变组织后,取甘油保存的既往角膜移植后剩余的带有部分巩膜组织的环形植片,裁剪成与缺损区大小及形状一致的植片填补于缺损区。2)前房复发:前房内注射氟康唑注射液或伏立康唑注射液(0.lmg,1-2次/天),效果不佳者,施行探查手术,术中取出脓团,探查脓团周围组织,若脓团附近植床有浸润灶,则切除植床病灶。3)后节复发:玻璃体腔注射抗真菌药物:伏立康唑注射液0.lmg或两性霉素B注射液5ug,1次/天;若效果不佳者行晶状体切除联合前部玻璃体或全部玻璃体切除术。若发生了全眼球炎,只能施行眼内容剜除术。4)不典型部位复发:前房注射抗真菌药物,效果不佳者,行前房灌洗,并手术探查寻找复发部位。术中仔细寻找、辨认复发病灶并将其彻底切除,根据病变部位选择上述相应手术治疗;若巩膜广泛受累,眼内组织感染严重,发生严重的眼内炎,只能施行眼内容物剜除术或者眼球摘除术。5、随访:所有患者均于出院后1,2,3月复查、随访,然后每半年复查随访一次至术后2年。随访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及是否复发。6、治疗评价:1)治疗预后良好:经治疗,复发感染灶去除,无活动性真菌感染表现,且患者有一定的视力。2)治疗预后不良:经治疗,未能控制感染而行眼内容剜除术或者眼球摘除术;或者患者对治疗效果不满意而中途放弃治疗。7、数据处理: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连续变量以平均值±标准差(SD)表示,并使用t检验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分类变量以频率和百分比表示,并使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对各组进行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山东省眼科医院和青岛眼科医院因真菌性角膜炎而行治疗性角膜移植手术的患者1448例,包括PK术937例(937/1448,64.7%)和LK术511例(511/1448,35.3%),最终7例(6.3%)患者因治疗效果不满意而中途放弃治疗,12例(10.7%)患者因感染未能控制而行眼内容剜除术或者眼球摘除术。预后良好患者占83.0%(93/112)。1.微生物结果:接受治疗性角膜移植手术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n=1448)和真菌性角膜炎角膜移植术后复发患者(n=112)的微生物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真菌性角膜炎角膜移植术后复发患者经治疗后,预后良好组(n=93)和预后不良组(n=19)的微生物学结果也无显着性差异。但曲霉菌属在LK术后真菌复发患者中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在PK术后真菌复发患者中所占比例(P=0.008)。2.不同复发部位的良好预后率为:植床复发64/69(92.8%),前房复发14/14(100%),后节复发10/16(62.5%),不典型部位复发5/13(38.5%)。植床复发患者的预后良好率高于后节复发患者(P<0.01)及不典型部位复发患者(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房复发患者的预后良好率高于后节复发患者(P=0.019)和不典型复发患者(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植床复发与前房复发的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节复发与不典型复发的预后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复发组与迟发性复发组预后良好率无统计学差异(P=0.518)。3.PK术后复发组与LK术后复发组的比较:因真菌性角膜炎而行治疗性PK手术者937例,术后81例真菌复发(81/937,8.6%);因真菌性角膜炎而行治疗性LK手术者511例,术后31例真菌复发(31/511,6.1%),二者的术后复发率统计学上无显着差异(P=0.079);但LK术后复发患者的良好预后率(30/31,96.8%)明显高于PK术后复发患者(63/81,77.8%;P=0.017)。真菌性角膜炎LK术后真菌复发的唯一部位是植床。而中央深部植床是最常见的复发部位,有25例(25/31,80.6%)患者的真菌复发部位在中央深部植床。在31例LK术后真菌复发的患者中,有30例(30/31,96.8%)患者经治疗取得良好预后,1例(1/31,3.2%)患者因病情恶化迅速而最终行眼球摘除术。PK术后真菌复发感染会发生在多种部位,具体结果如下:植床(69/81,85.2%)、前房(14/81,17.3%)、后节(16/81,19.8%)和非典型部位复发(13/81,16.0%)。经积极的治疗后,63例患者(63/81,77.8%)预后良好,7例患者(7/81,8.6%)中途终止治疗,11例患者(11/81,13.5%)最终行眼球摘除术或者眼内容剜除术。4.预后良好的复发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的随访结果:预后良好的患者,在2年的随访期间,BCVA维持良好。结论对于真菌性角膜炎行治疗性角膜移植术后真菌复发患者来说,因初始感染程度不同而选择不同的角膜移植手术方法与患者的治疗预后有相关性;患者行治疗性角膜移植术后不同的感染复发部位与患者的治疗预后有相关性。对于不同的复发部位而给予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会使大多数复发患者取得良好预后并且拥有足以正常生活的BCVA。
高睿遥[5](2020)在《AMT联合冷冻与LKP治疗Mooren溃疡的疗效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比研究羊膜移植(Amniotic membrane transplantation,AMT)联合冷冻与板层角膜移植(Lamellar keratoplasty,LKP)治疗Mooren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诊断为Mooren溃疡且经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共40例(42眼),其中男15例(16眼),女25例(26眼),平均年龄57.35±9.60(37~76)岁。按照手术方式分为羊膜移植联合冷冻组(AMT组)和板层角膜移植组(LKP组),其中AMT组共纳入20眼(男9眼,女11眼),LKP组共纳入22眼(男7眼,女15眼)。对比观察两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Log MAR)、原病复发、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角膜上皮化时间、溃疡病灶愈合情况、角膜透明度、角膜植片透明度、角膜新生血管、角膜植片新生血管等情况,随访时间1年。采用SPSS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间资料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及非参数的秩和检验完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术后1、3、6、12个月的平均最佳矫正视力(Log MAR):AMT组分别为:0.720±0.385、0.595±0.301、0.555±0.264和0.625±0.318;LKP组分别为:0.968±0.095、0.623±0.177、0.336±0.121和0.311±0.137;术后1、6、12个月两组间有显着性差异(P<0.05,分别为0.037、0.005和0.000),术后3个月两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为0.507)。2.原病复发:AMT组与LKP组手术后原病复发的共15例,其中AMT组有4例,LKP组有11例,两组间有显着性差异(P<0.05,为0.044)。3.溃疡愈合:AMT组与LKP组首次手术后溃疡愈合的共20例,其中AMT组有6例,LKP组有14例,两组间有显着性差异(P<0.05,为0.029)。4.AMT组:(1)角膜透明度:0级:7例,Ⅰ级:10例,Ⅱ级:3例。(2)角膜上皮愈合时间:13.50±2.21(天)。(3)角膜新生血管:3(+),17(-)。5.LKP组:(1)角膜植片透明度:0级:9例,Ⅰ级:13例。(2)角膜上皮化时间:9.50±1.26(天)。(3)角膜植片新生血管:4(+),18(-)。结论:1.板层角膜移植技术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角膜移植手术方法,以植入角膜植片方式使手术操作更加简单。2.平均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LKP组明显优于AMT组,且随着时间延长视力逐渐趋于稳定。3.术后BCVA,两组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有显着提高,且LKP组术后视力明显优于AMT组。4.溃疡病灶愈合情况方面,LKP组明显优于AMT组,LKP组首次未愈合的患者有5例经保守治疗后溃疡愈合,3例行板层角膜移植术后溃疡愈合,AMT组首次未愈合的患者有10例经保守治疗后溃疡愈合,有4例保守治疗后无效,行板层角膜移植术后溃疡愈合。5.对于药物或一次手术失败以及眼前节情况较复杂的患者,如浅前房、合并白内障等,LKP技术亦能取得良好的术后效果。
魏薇[6](2020)在《新疆地区35例DCD来源供体行角膜移植的临床总结》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新疆地区心脏死亡后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来源供体角膜的获取流程及行角膜移植的临床疗效及存在的问题。方法:回顾性研究,本文总结54名DCD捐献者的一般信息,收集接受DCD角膜移植的33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观察临床疗效,其中31名患者接受单眼角膜移植手术,2名患者接受双眼角膜移植手术,共35例。35例中有12例为飞秒辅助的角膜移植,23例为常规角膜移植手术。观察术后视力变化、角膜植片透明度、角膜内皮计数及免疫排斥反应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DCD捐献者家属均同意捐献角膜,除外暴露性角膜炎,共计60眼均取得角膜用于手术。1例出现术中并发症,9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7例发生排斥反应,1例继发性青光眼,1例缝线松弛。末次随访时,32例(91.4%)患者角膜植片透明,23例(65.7%)患者视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DCD来源角膜作为今后我国角膜供体的重要来源,应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及流程,可安全有效地角膜盲患者受益。
郝文培,翟华蕾,孙晓彤,张雅妮,朱艳辉,孔倩倩,程钧,张婷[7](2020)在《角膜再移植原因与植片失活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再次角膜移植的原因及影响角膜植片存活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青岛眼科医院行角膜移植患者2060例资料,回顾性分析再次角膜移植的原因、首次角膜移植的原发病、既往及再次角膜移植的手术方式及术后并发症等资料。结果其中228例为再次角膜移植术(11.07%)。204例患者(207眼)接受再次角膜移植,其中189眼接受1次再次角膜移植,15眼接受2次再次角膜移植,3眼接受3次再次角膜移植,男性137例,女性67例,接受再次移植时的年龄为11~81岁,平均(49.93±14.32)岁。再次角膜移植的主要原因为角膜植片溃疡(60例,26.32%)、角膜植片内皮功能失代偿(58例,25.44%)、原发病复发(41例,17.98%)及角膜移植片混浊(32例,14.04%)。再次角膜移植的原发病主要为化脓性角膜炎(69眼,33.33%)、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32眼,15.46%)、角膜烧伤(22眼,10.63%)与角膜营养不良和变性(21眼,10.14%)。202例再次角膜移植的术式为穿透性角膜移植术(88.60%),26例再次角膜移植的术式为板层角膜移植术(11.40%),内皮移植术0例。再次角膜移植术式与既往角膜移植术式之间存在相关性(连续性校正χ2=43.365,P<0.01),既往手术方式影响再次角膜移植的手术方式。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感染性原发病(P=0.005)、角膜植片直径>8.75 mm(P=0.040)、继发青光眼(P=0.027)以及角膜植片免疫排斥(P=0.047)是穿透性角膜移植失败的危险因素;感染性原发病(P=0.011)、角膜植片直径>8.75 mm(P=0.016)是前板层角膜移植失败的危险因素。结论再次角膜移植的主要原因为角膜植片溃疡,其次为角膜植片内皮功能失代偿,再次为原发病复发。再次角膜移植的原发病以化脓性角膜炎最多见,其次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再次为角膜烧伤。既往手术方式影响再次角膜移植的手术方式。感染性原发病、角膜植片直径>8.75 mm、继发青光眼及发生免疫排斥是影响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植片存活的危险因素。感染性原发病和角膜植片直径>8.75 mm是影响前板层角膜移植术后植片存活的危险因素。
王璇[8](2017)在《核黄素/紫外线A角膜交联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核黄素/紫外线A角膜胶原交联术作为一种可以有效控制圆锥角膜病情进展的治疗方式,正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圆锥角膜的临床管理中。其中紫外线A存在潜在的角膜内皮损伤作用,在标准核黄素交联术中,超过400um的角膜厚度可以保证到达角膜内皮细胞层的紫外线能量密度低于其损伤阈值;对于圆锥角膜晚期薄角膜低于400um的患者,采用低渗核黄素交联术的方法,使紫外线照射前的角膜厚度在低渗核黄素溶液的作用下膨胀达400um以上,以保证治疗的安全性。角膜内皮细胞层是角膜的重要选择透过屏障,其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是角膜透明性的生理基础。且内皮细胞不可再生,只能通过细胞体积的增大和细胞移行来填补缺损部位。故而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等渗和低渗核黄素角膜胶原治疗前后角膜内皮细胞情况的观察比较,进一步探讨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2015年接收的进行核黄素/紫外线A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的圆锥角膜患者49眼,32人,按照交联术治疗前的角膜厚度进行分组:正常厚度角膜组(≥400um)和薄角膜组(<400um)2组。正常厚度角膜组行标准核黄素交联术,薄角膜组行低渗核黄素交联术。术前准备充分、麻醉良好后,去除中央角膜上皮。以每3分钟1次的频率向去上皮角膜点核黄素溶液30分钟。经裂隙灯及OCT检查确保裂隙灯下可见角膜全层及前房内黄染,角膜中央厚度不低于400um。以370nm、3.0mW/cm2的紫外线对术眼角膜进行照射,照射距离为5cm,照射时间为30分钟。期间继续以每3分钟1次的频率向术眼角膜点核黄素溶液(正常厚度角膜组点0.1%等渗核黄素溶液,薄角膜组点0.1%低渗核黄素溶液)。术后佩戴软性接触镜,滴眼液及凝胶点眼。观察记录术前患眼视力(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最大K值、角膜中央厚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和角膜内皮六边形细胞百分比,并在术后3月、6月、1年对以上数据进行跟踪随访。其中最大K值通过前表面角膜地形图检查获得,角膜中央厚度通过前节OCT检查获得。并将以上各类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圆锥角膜患者术前和术后的不同。结果:(1)在选取的49只接受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的圆锥角膜患眼中,接受等渗核黄素角膜胶原交联术的患眼18眼,接受低渗核黄素角膜胶原交联术的患眼31眼。(2)术后裂隙灯下可见术眼结膜充血、角膜水肿、角膜中央上皮缺损及一过性Haze出现。(3)薄角膜组患者术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为3047.38±341.71/mm2,术后1年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为2924.03±474.08/mm2,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厚度角膜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为3056.53±387.26/mm2,术后1年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为2967.34±389.53/mm2,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薄角膜组患者术前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为36.76±4.95%,术后1年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为35.56±5.30%,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厚度角膜组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为35.26±6.18%,术后1年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为36.31±5.52%,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薄角膜组患者术前角膜内皮六边形细胞百分比为51.17±3.32%,术后1年角膜内皮六边形细胞百分比为50.39±2.72%,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厚度角膜组角膜内皮六边形细胞百分比为58.90±3.08%,术后1年角膜内皮六边形细胞百分比为55.61±3.05%,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中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均有统计学意义提高,Kmax较术前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角膜中央厚度较术前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对角膜内皮细胞无明显不良影响,治疗前后角膜内皮细胞相关指标无明显差异,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均可得到证实。提示角膜胶原交联术治疗是治疗圆锥角膜的良好方式。
王旭[9](2014)在《无力矩双连续缝合法行光学性角膜移植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无力矩双连续缝合法行光学性角膜移植的疗效观察目的:改良传统的缝合方式,设计无力矩双连续缝合方式应用于光学性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探讨这种新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本课题为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临床资料为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眼科住院,拟行光学性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的角膜病患者56例,56只眼,按不同缝合方式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是缝线方式为无力矩双连续缝合的患者,共28人,28只眼,其中圆锥角膜13眼,角膜白斑7眼,大泡性角膜病变5眼,角膜变性3眼;对照组是缝线方式为间断缝合的患者,共28人,28只眼,其中圆锥角膜10眼,角膜白斑10眼,大泡性角膜病变4眼,角膜变性4眼。术前记录视力、裂隙灯检查大体照相,明确诊断;所有手术采用静脉诱导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由同一位医师完成,所有关键步骤留取影像资料。术后第一天开始给与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点眼,各每日4次,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敷眼,每晚一次。1月后滴眼液改为每日3次,逐渐减量,持续2个月。术后2周开始应用环孢素滴眼液点眼,每日三次,持续一年。随访观察一年,记录术后第一天和出院前(术后2周)的手术大体效果、刀口愈合状况以及眼压变化;记录术后2周、术后2个月、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这四个时间点的眼压变化和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情况;记录这四个时间点的视觉效果,包括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地形图仪检查曲率变化和客观验光检查散光变化,并对两组之间的差异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1、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比较:试验组视力4.53±0.18,对照组视力4.31±0.23,试验组平均提高1.53±0.52,对照组平均提高1.16±0.50,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配对t检验,t=3.217,P<0.05);2、角膜地形图散光比较:术后早期试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t检验,t=-11.765,P<0.001);从6个月时开始,两组散光差距缩小,但差异仍有显着统计学意义(t=-7.458, P<0.001),12个月时,试验组较6个月时基本没有变化,对照组散光明显减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1, P>0.05);3、客观验光散光比较:术后早期试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t检验,t=-14.648,P<0.001);从6个月时差异仍有显着统计学意义(t=-3.777,P<0.001),12月时,试验组较6个月时基本没有变化,对照组散光明显减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2,P>0.05);4、试验组术后屈光状态比较稳定,对照组的散光则随着术后时间变化而逐渐缩小。5、无力矩双连续缝合组术后出现的并发症为:刀口瘢痕形成较大(1例)、单圈线结外露(1例)、单圈缝线松动(1例),免疫排斥(1例)、并发性白内障(4例)和瞳孔固定性扩大(1例)。结论:无力矩双连续缝合方式应用于光学性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中,可以在手术后早期即获得良好的最佳矫正视力,术后角膜的屈光状态稳定,术后散光明显小于间断缝合方式;该方法遵循不断建立参照缝线的原则,对每一针缝线的进出针方向和两针之间的内外缝合角都进行了量化,使缝合过程更加规范、精确,避免了传统的双连续缝合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相同的缝合角使角膜植片和植床全部受力均匀,更加安全,也使角膜外观更加美观。
李俊[10](2017)在《犬角膜移植方法的建立及联合用药对角膜移植愈合效果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全层角膜移植术,是用健康透明的供体角膜替代病变的宿主角膜,最常适用于圆锥形角膜、重复角膜移植、角膜营养不良,各种原因所致的角膜白斑、角膜损伤和角膜血染等,也适用于角膜溶解的患者,例如严重的角膜感染后引起角膜穿孔的患者。为了探索临床上预防犬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方法以及促进术后角膜愈合的方法,本实验联合采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DEX)、环孢素A(CsA)、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点眼治疗,通过对犬角膜水肿、浑浊度、新生血管、荧光素钠染色的临床评分,眼内压、泪液量、外周血白细胞数目的检测和角膜病理切片的观察,评价联合用药对犬穿透性角膜移植的治疗效果,为临床上犬角膜移植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选取健康实验犬54只,年龄1岁左右,体重4-8kg,36只为受体犬,18只为供体犬。将36只受体犬平均分为四组,每组9只:A组为妥布霉素滴眼组;B组为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组;C组为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环孢素滴眼组;D组为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环孢素+b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组。A、B、C、D组每种药间隔30min点眼一次,1-2滴/次,4次/天。术后每日观察术眼的分泌物情况,分别在术后3、7、14、21、35d时根据眼裂隙灯观察情况对角膜的浑浊度、新生血管、水肿情况以及荧光素钠染色情况评分,同时进行血常规检查、眼压测量和泪液量的测量,分别在术后第14d和35d摘取眼球做病理组织切片观察。结果如下:(1)犬角膜移植方法的探索:本实验对所有犬术前3d剃毛,避免了手术当天的污染和刺激;采用呼吸麻醉的方式,保证动物在手术过程中处于安静的状态;为了充分暴露眼球,所有手术都实行了外眼角切开;手术均在眼科显微镜下操作,保证了缝合深度的一致;术后所有犬佩戴伊丽莎白项圈单独饲养,这些都提高了手术的效率和成功率。(2)犬角膜浑浊度比较:第3d时,各组角膜均有轻微混浊度,差异不显着(p>0.05);第7d时,A组、B组混浊度稍有增加,与第Od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4d时,四组实验犬角膜混浊度均有增加,A组混浊度最高,D组与A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第21d时,A、B两组角膜混浊度继续增加,D组混浊度降低,与A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第35d时,A组角膜混浊度达到峰值,其余三组均有下降,D组完全透明,与A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3)犬角膜新生血管比较:第3d时,所有角膜均未见新生血管出现;第7d时,A组角膜开始出现新生血管,D组与A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第14d时,B组角膜也有新生血管出现,但少于A组,D组与A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第21d时,A、B两组新生血管长度增加,C、D两组有少量新生血管出现,D组与A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第35d时,A、B两组角膜新生血管达到最大值,D组与A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4)犬角膜水肿对比:第3d时,所有实验犬角膜均有轻度水肿;第7d时,A组角膜水肿最重,D组与A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第14d时,A、B两组角膜水肿加重;第21d时B、D两组角膜水肿程度开始减轻,与A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第35d时A组角膜水肿程度达到最高,其余三组均有下降,D组水肿完全消除,与A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5)荧光素钠染色对比:第3d时,四组犬角膜均有着色,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第7d以后,D组角膜着色面积明显少于前三组,与A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6)眼内压对比:术后3d时,所有实验犬眼压较低,在术后7d开始时眼压全部在正常值范围内,D组眼压恢复最快,与A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7)泪液量对比:第3d时,所有组实验犬泪液量分泌均有增加,第7d时,B、C、D三组犬泪液量开始有下降趋势,D组泪液量恢复速度最快,到21d时C、D两组泪液量基本恢复至正常值范围,D组与A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8)组织切片观察:A组犬角膜基质层纤维排列最混乱,上皮恢复速度较慢,并且在术后第35d时有上皮与基质层分裂现象;B、C两组较A组,角膜基质层纤维排列相对较规则,上皮细胞恢复较完整;D组角膜上皮细胞层恢复速度最快,角膜表面平滑,角膜基质层纤维排列整齐。由上述结果得知: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环孢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滴眼,可以明显减轻犬角膜移植术后的炎症反应,防止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有利于促进角膜上皮和基质的尽快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
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前处理对术后效果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前处理对术后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犬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与缩略语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角膜移植术研究进展 |
1 医学角膜移植术研究进展 |
2 兽医角膜移植术研究进展 |
第二章 角膜的组织结构与生理 |
1 角膜的组织结构 |
1.1 上皮细胞层 |
1.2 前弹力层 |
1.3 基质层 |
1.4 后弹力层 |
1.5 内皮细胞层 |
2 角膜的生理特点 |
第三章 供体角膜的选择与保存 |
1 供体角膜的选择 |
2 供体角膜的保存 |
2.1 角膜短期保存法 |
2.2 角膜中期保存法 |
2.3 角膜长期保存法 |
第四章 角膜移植手术方式 |
1 PKP基本术式 |
1.1 术前准备 |
1.2 术式 |
1.3 术后护理 |
2 LKP基本术式 |
2.1 术前准备 |
2.2 术式 |
2.3 术后护理 |
第五章 角膜移植的免疫学 |
1 角膜的免疫赦免机制 |
1.1 角膜的局部解剖因素 |
1.2 前房的免疫抑制环境 |
1.3 前房相关免疫偏离 |
1.4 FAS/FAS配体介导的免疫细胞死亡 |
2 角膜的免疫排斥反应 |
2.1 角膜免疫排斥的移植抗原 |
2.2 角膜免疫排斥的类型与发生机制 |
3 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诊断 |
3.1 临床、裂隙灯显微镜观察 |
3.2 临床型共焦显微镜观察 |
3.3 角膜厚度超声测量 |
3.4 角膜印迹细胞学检查 |
3.5 泪液自由基和水溶性脂质过氧化物检测 |
3.6 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含量测定 |
4 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 |
4.1 组织配型 |
4.2 减少供体抗原量 |
4.3 抗免疫排斥药物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六章 犬实验性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2.1 猪眼角膜植片在4℃玻璃湿房的厚度变化 |
2.2 手术放大镜下的角膜缝合训练结果 |
2.3 犬穿透性角膜移植实验结果 |
3 讨论 |
3.1 猪眼角膜植片的有效保存时限 |
3.2 手术放大镜下的角膜缝合训练 |
3.3 犬穿透性角膜移植的保定与麻醉方法 |
3.4 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的几个重要操作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犬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外周血清TNF-α的动态变化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2.1 犬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的眼部表现 |
2.2 受体犬外周血清TNF-α放免测定结果 |
3 讨论 |
3.1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 |
3.2 受体犬外周血清TNF-α含量的动态变化 |
参考文献 |
第八章 犬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外周血清IL-2的动态变化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2.1 犬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的眼部表现 |
2.2 受体犬外周血清IL-2放免测定结果 |
3 讨论 |
3.1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的炎症反应 |
3.2 受体犬外周血清IL-2含量的动态变化 |
参考文献 |
第九章 犬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外周血清β-EP的动态变化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2.1 犬穿透性角膜移植实验结果 |
2.2 受体犬外周血清β-EP放免测定结果 |
3 讨论 |
3.1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的疼痛反应 |
3.2 受体犬外周血清B-EP含量的动态变化 |
参考文献 |
第十章 犬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角膜病理组织学观察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2.1 犬穿透性角膜移植结果 |
2.2 犬角膜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 |
3 讨论 |
3.1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植片的观察方法 |
3.2 实验犬术眼角膜组织的病理学变化 |
参考文献 |
第十一章 DLA-DRB1基因配型对犬穿透性角膜移植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2.1 犬穿透性角膜移植结果 |
2.2 DLA-DRB1基因扩增产物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 |
3.讨论 |
3.1 关于角膜移植的组织分型、配型技术 |
3.2 实验犬DLA-DRB1基因序列同源性对角膜移植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全文结论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图片及说明 |
致谢 |
附录一 |
附录二 |
(2)飞秒激光辅助与手工环钻全植床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圆锥角膜临床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词表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术前检查 |
2.3 手术方法 |
2.3.1 飞秒激光辅助PAVED-DALK |
2.3.2 手工环钻PAVED-DALK |
2.4 术后处理 |
2.5 术后随访 |
2.6 数据收集 |
2.7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一般情况 |
3.2 术中情况和术后并发症 |
3.2.1 术中情况 |
3.2.2 术后并发症 |
3.3 完全拆线后情况 |
3.4 眼前节OCT结果 |
3.5 视力和屈光状态 |
3.6 角膜高阶像差 |
3.7 角膜散光和平均角膜曲率 |
3.8 最薄点角膜厚度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3)角膜移植手术治疗复杂角膜病变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第六章 附图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真菌性角膜炎行治疗性角膜移植术后真菌复发的治疗策略及视力预后(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表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英文论着1 |
英文论着2 |
(5)AMT联合冷冻与LKP治疗Mooren溃疡的疗效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一、一般资料 |
1. 研究对象 |
2 角膜供体来源 |
3 羊膜材料来源 |
二、手术方法 |
1 手术种类 |
2 手术方法 |
三、术后处理 |
四、术后用药 |
五、术后随访 |
六、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一.视力 |
二.原病复发 |
三.溃疡愈合 |
四.角膜上皮化时间 |
五.角膜上皮愈合时间 |
六.羊膜溶解脱落时间 |
七.LKP组术后角膜植片透明度 |
八.AMT组术后角膜透明度 |
九.新生血管 |
十.角膜植片排斥 |
讨论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蚕食性角膜溃疡临床治疗研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新疆地区35例DCD来源供体行角膜移植的临床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方法与内容 |
1.研究对象 |
1.1 DCD供体 |
1.2 DCD受体 |
2.研究方法 |
2.1 DCD角膜供体获取流程 |
2.2 手术过程及术后处理 |
3.统计方法 |
4 质量控制 |
5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7)角膜再移植原因与植片失活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分类方法 |
1.2.1 再次角膜移植原因的分类 |
1.2.2 首次角膜移植原发病的分类 |
1.2.3 手术方式的分类 |
1.2.4 供体角膜的分类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 果 |
2.1 再次角膜移植的原因 |
2.2 角膜移植的术前原发病 |
2.3 再次角膜移植与前一次手术方式的相关性 |
2.4 影响角膜植片存活的风险因素分析 |
3 讨 论 |
(8)核黄素/紫外线A角膜交联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及英文说明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表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9)无力矩双连续缝合法行光学性角膜移植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1、无力矩双连续缝合法的技术要点 |
2、无力矩双连续缝合术式的优点 |
3、全麻条件下行PK的优点 |
4、术后并发症 |
5、无力矩双连续缝合的手术适应征 |
6、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论文附图 |
附表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附图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撰写的学术论文 |
英文论文一 |
Reference |
英文论文二 |
References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10)犬角膜移植方法的建立及联合用药对角膜移植愈合效果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综述 |
1 角膜移植的适应症 |
2 角膜移植的手术方式 |
2.1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 |
2.2 板层角膜移植术(Lamellar keratoplasty,LPK) |
2.3 内皮移植术(Endothelial keratoplasty,EK) |
3 角膜移植的特殊性 |
4 角膜移植免疫学 |
4.1 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类型与特点 |
4.2 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的途径 |
4.3 与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相关的因素 |
5 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预防和常用治疗药物 |
5.1 免疫排斥反应的预防 |
5.2 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免疫排斥反应药物 |
6 犬角膜的结构 |
6.1 角膜上皮层 |
6.2 角膜基质层 |
6.3 角膜后弹力层 |
6.4 角膜内皮层 |
6.5 泪膜 |
7 角膜伤口愈合的过程 |
7.1 上皮愈合 |
7.2 基质愈合 |
8 国内外犬角膜移植研究进展 |
8.1 国外犬角膜移植研究进展 |
8.2 国内犬角膜移植研究进展 |
9 bFGF在角膜移植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
10 本项目研究的目的意义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
试验一 犬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方法的建立 |
1 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药品和试剂 |
1.3 主要仪器和设备 |
1.4 眼科手术器械 |
2 方法 |
2.1 术前准备 |
2.2 术前麻醉与保定 |
2.3 术眼消毒 |
2.4 供体植片的制备 |
2.5 受体植床的制备 |
2.6 角膜的缝合 |
3 术后护理 |
4 讨论 |
4.1 术前准备的注意事项 |
4.2 手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4.3 术后护理的注意事项 |
参考文献 |
试验二 联合用药对犬角膜移植愈合效果的临床观察及相关血液学观察 |
1 材料 |
1.1 主要药品和试剂 |
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
1.3 试剂的配制 |
2 实验动物的分组以及用药方法 |
3 临床指标的观察 |
3.1 裂隙灯观察 |
3.2 犬眼压测量 |
3.3 犬泪液量的测量 |
3.4 犬全身静脉血的采集 |
4 结果 |
4.1 角膜移植后的裂隙灯下观察结果 |
4.2 联合用药对犬角膜浑浊度评分结果的影响 |
4.3 联合用药对犬角膜新生血管的影响 |
4.4 联合用药对犬角膜水肿情况的影响 |
4.5 联合用药对犬角膜上皮缺损情况的影响 |
4.6 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结果 |
4.7 联合用药对犬眼内压的影响 |
4.8 联合用药对犬眼泪液量的影响 |
4.9 联合用药对血液中白细胞数量的影响 |
5 讨论 |
参考文献 |
试验三 联合用药对犬穿透性角膜移植愈合效果影响的组织学观察 |
1 材料 |
1.1 主要仪器与设备 |
1.2 主要试剂 |
1.3 试剂的配制 |
2 方法 |
2.1 采样与固定 |
2.2 石蜡切片的制作 |
2.3 HE染色 |
3 结果 |
3.1 正常犬角膜的组织结构 |
3.2 第14d时各组犬角膜的病理组织结构 |
3.3 第35d时各组角膜的病理组织结构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致谢 |
四、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前处理对术后效果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犬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实验研究[D]. 周庆国. 南京农业大学, 2006(06)
- [2]飞秒激光辅助与手工环钻全植床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圆锥角膜临床效果比较[D]. 张霞. 浙江大学, 2019(03)
- [3]角膜移植手术治疗复杂角膜病变的临床分析[D]. 孙鹏飞. 山东大学, 2014(01)
- [4]真菌性角膜炎行治疗性角膜移植术后真菌复发的治疗策略及视力预后[D]. 宫月荣. 山东大学, 2019(03)
- [5]AMT联合冷冻与LKP治疗Mooren溃疡的疗效对比研究[D]. 高睿遥. 大连医科大学, 2020(03)
- [6]新疆地区35例DCD来源供体行角膜移植的临床总结[D]. 魏薇.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7]角膜再移植原因与植片失活的危险因素分析[J]. 郝文培,翟华蕾,孙晓彤,张雅妮,朱艳辉,孔倩倩,程钧,张婷.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2020(03)
- [8]核黄素/紫外线A角膜交联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D]. 王璇. 山东大学, 2017(09)
- [9]无力矩双连续缝合法行光学性角膜移植的疗效观察[D]. 王旭. 山东大学, 2014(04)
- [10]犬角膜移植方法的建立及联合用药对角膜移植愈合效果影响的研究[D]. 李俊. 扬州大学, 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