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绍一种多功能手牵引架(论文文献综述)
魏传省[1](2021)在《静液压式传动拖拉机定速巡航控制系统研制》文中研究说明自动驾驶拖拉机已成为重要的现代化农业装备,目前,针对拖拉机导航路径跟踪以及定位算法等研究较多,对拖拉机的速度控制大多为简单控制,造成了拖拉机动力浪费和油耗的增大。本研究针对现有农机速度调节策略功率匹配度不高,燃油经济性差的问题,以静液压传动拖拉机为平台,设计了拖拉机定速巡航控制系统。具体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分析了约翰迪尔4720型静液压传动拖拉机的工作原理,确定了定速巡航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控制器接收车载计算机控制指令,采集传感器数据和工况数据,操纵执行机构实现定速巡航;根据控制系统的需求,完成了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设计了以C261控制器为核心的电控系统,设计了油门、变速和负载调节等执行机构,完成了传感器选型,完成了控制器的硬件线路设计。(2)通过试验建立了静液压传动拖拉机油门开度、变量泵排量与速度对应的数学模型,制定了发动机转速与变量泵排量协同控制的策略;基于MATLAB/Simscape建立了静液压传动拖拉机的仿真模型,进行了三种控制策略的仿真分析,验证了协同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分析了农机测速方法,根据阿克曼转向原理建立了转向工况滑转率的测量模型。(3)在CoDeSys V2.3环境下,采用ST语言编写了控制系统的软件程序,包括:CAN通信模块实现了车载计算机和控制器的信息传输,信息采集模块实现了拖拉机工况数据的解析、传感器数据的采集和滑转率的测量,输出控制模块实现了对油门开度、变量泵排量和作业负载的协同控制。(4)分别进行了滑转率测量模型的验证试验和水泥路面空载、农田地块空载、平地作业三种工况下定油门控制策略、油门排量耦合控制策略、油门排量协同控制策略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转向工况滑转率测量模型是有效的,水泥路面、田间空载和平地作业三种工况下,协同控制策略的速度控制绝对误差分别为0.005 m/s、0.007 m/s、0.012 m/s,平地作业工况下三种控制策略的发动机转速分别为1360 r/min、1360 r/min、1200 r/min。油门排量协同控制策略在达到相同目标速度的前提下降低了发动机转速。控制系统能够在保证速度控制精度的前提下,减小燃油消耗。
徐春保[2](2021)在《苹果园开沟施肥机开沟装置及机架设计与试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是水果生产和消费大国,果树种植面积和果品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苹果是我国的优势水果之一,近年来种植面积逐步扩大,产量稳步增加。苹果树施肥是果园管理中的关键作业环节,施肥质量直接影响果树养分的吸收,合理施肥是保证苹果树丰产、稳产和增产的重要措施。果园开沟施肥机能够一次完成开沟、施肥、覆土等作业流程,与传统人工开沟施肥相比,其效率高、成本低、施肥效果好。开沟装置作为主要工作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开沟作业质量。机架作为主要承载部件,动态作业稳定性影响开沟作业性能。果园开沟施肥机结构复杂、工作环境恶劣、运动特性多样化等因素,导致开沟作业存在开沟深度稳定性差、沟底宽度一致性差、覆土率低等问题,直接影响果园开沟作业质量以及果树的产量。目前国内外对果园开沟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仿生开沟器、土壤扰动分析、开沟功耗、土壤切削速度、开沟装置的设计、土壤运动分析等方面。本论文设计了双圆盘式开沟装置;建立了土壤-开沟装置的离散元模型;探究整机作业工况下开沟装置参数对开沟深度稳定性、沟底宽度一致性、覆土率的影响规律,并对试验因素进行了综合优化;通过动力学分析,结合果园开沟施肥的农艺要求,利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及响应曲面法,优化了机架的结构。通过田间试验对改进优化的装置进行了验证。主要的研究工作如下:(1)设计了一种双圆盘式开沟装置。通过对开沟装置的受力分析、运动分析,建立了开沟刀片端点运动参数方程,分析出影响开沟作业的因素,确定了开沟刀的类型及旋转开沟方式,结合果园开沟施肥的农艺要求,计算出开沟传动箱传动比为2.15,每个刀盘开沟刀数量为8把,沿刀盘均匀对称布置,开沟刀盘直径为320mm,开沟刀最小转速为230r/min。(2)利用离散元仿真方法,探究各因素对果园开沟性能的影响规律。开展果园开沟施肥机作业参数优化试验,研究整机作业工况下开沟装置作业参数对开沟深度稳定性、沟底宽度一致性、覆土率的影响规律。应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以前进速度、开沟刀转速、开沟刀偏转角为试验因素,以开沟深度稳定性、沟底宽度一致性、覆土率为试验指标,对果园开沟施肥机作业的参数进行试验研究,建立了试验指标与试验因素之间的回归模型,分析了各因素对试验指标的影响,并对试验因素进行了综合优化,获得最佳作业参数为:前进速度为0.8m/s、开沟刀转速为348r/min、开沟刀偏转角为32°,此时,开沟深度稳定性达到98.33%、沟底宽度一致性达到96.32%、覆土率达到81.53%。(3)采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及响应曲面法,优化果园开沟施肥机机架。建立果园开沟施肥机机架的参数化模型及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态分析,得出机架的固有频率及振型,研究其对整机动态性能的影响,将一阶模态频率设定为目标函数;通过机架灵敏度分析,得到各杆件厚度对一阶模态频率的灵敏度,将高灵敏度杆件的厚度设定为设计变量,将其厚度变化范围设定为约束条件。根据现代农机结构轻量化设计的要求,将机架的质量也作为目标函数。以目标函数、设计变量、约束条件为基础,构建机架多目标优化的数学模型。基于Hammersley抽样方法,进行试验设计,并拟合出对应响应面。最后利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完成机架结构优化。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果园开沟施肥机机架第一阶模态频率由原来的35.39Hz提高到38.31Hz,提高了8.25%,且远离拖拉机的输入频率35Hz;质量为389kg,满足在提升一阶模态频率下,质量最小的要求。(4)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开沟装置及机架后的苹果园开沟施肥机,开沟深度稳定性系数、沟底宽度一致性系数、覆土率分别不小于95.36%、96.27%、80.64%。苹果园开沟施肥机开沟作业后的开沟深度、沟底宽度、覆土率相关测量均满足国标要求。
张宏建[3](2021)在《现代苹果园双行开沟施肥机关键技术及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苹果作为我国第一大水果,近年来种植面积逐步扩大,产量稳步增加,我国已成为世界优质苹果的最大产区。基肥施肥作为苹果周年生产中最重要的施肥方式,不仅可以供给果树整个生长周期所需要的养分,为果树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还可以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施肥质量、增加施肥效果,实现果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现阶段,我国苹果园基肥施肥仍以人工作业为主,机械化程度低,作业强度大、施肥效率低、施肥效果差,已严重制约我国苹果产业的发展。基肥施肥机械可以减轻劳动强度、降低人工成本,是实现苹果园减肥、提质、增效的关键措施。本文结合苹果树基肥施肥的农艺要求和土壤、肥料的物理力学特性,设计研发一种果园双行开沟施肥机,并对其关键技术和作业性能进行试验与研究。重点从苹果树开沟施肥的农艺要求和土壤、肥料的物理力学特性入手,设计果园双行开沟施肥机的整机结构及关键部件,应用离散元数值模拟软件对其作业过程进行动态模拟仿真,分析土壤、肥料的受力和运动过程,优化果园双行开沟施肥机的关键结构及作业参数,基于粒形特征构建肥料压碎力预测模型,探究影响肥料破碎的关键粒形特征,减小作业过程中肥料的破碎率。果园双行开沟施肥机的研制解决了苹果树机械化混合深施有机肥和化肥的难题,提高了基肥施肥的作业效率和效果,对实现苹果树机械化生产和化肥减施增效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果园双行开沟施肥机整机结构设计。结合苹果树开沟施肥的农艺要求,通过理论分析设计果园双行开沟施肥机的整机结构和开沟装置、施肥装置、开沟深度自动调节装置等关键部件,搭建基于STM32F103的核心控制系统,实现苹果树开沟、有机肥与化肥混合深施、覆土一体化作业。(2)土壤与肥料物理力学特性研究。通过烘干法、环刀法、坚实度测量仪、斜面滑动法、自由跌落法等测量并分析土壤与肥料的基本物理力学特性,为准确建立“土壤”、“肥料”、“土壤-开沟刀”、“肥料-机体”的离散元模型提供基础数据。试验结果表明:耕作层、犁底层、心土层土壤含水率分别为15.20%、17.44%、18.72%,土壤密度分别为1.67 g·cm-3、1.76 g·cm-3、1.80 g·cm-3,土壤坚实度分别为1508 Pa、1715 Pa、1848 Pa,土壤休止角分别为35.58°、41.10°、48.20°,土壤泊松比分别为0.36、0.40、0.42;耕作层、犁底层、心土层土壤与接触面的静摩擦系数分别为0.41、0.53、0.58,动摩擦系数分别为0.08、0.16、0.19,恢复系数分别为0.39、0.50、0.54。有机肥、复合肥含水率分别为8.25%、1.12%,有机肥、复合肥密度分别为1.05 g·cm-3、1.33 g·cm-3,有机肥、复合肥休止角分别为17.71°、16.27°,有机肥、复合肥刚度分别为76.58 N/mm、88.69N/mm;有机肥、复合肥与钢板的静摩擦系数分别为0.30、0.23,动摩擦系数分别为0.26、0.18,恢复系数分别为0.29、0.38。(3)果园双行开沟施肥机开沟作业关键技术研究。研究果园双行开沟施肥机的开沟机理,建立土壤颗粒的运动学模型,分析影响开沟作业质量的关键试验因素,在EDEM软件中完成土壤颗粒离散元标定,并以开沟深度稳定性系数、沟底宽度一致性系数、覆土率为试验指标,应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建立试验因素与试验指标之间的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对试验指标的交互作用和影响规律,并综合优化各试验因素,得到最优作业参数组合:整机前进速度0.8 m/s、开沟刀转速348 r/min、开沟刀偏转角32°,此时开沟深度稳定性系数为98.33%、沟底宽度一致性系数为96.32%、覆土率为81.53%。(4)果园双行开沟施肥机混合深施肥技术研究。研究果园双行开沟施肥机的施肥机理,建立肥料颗粒的运动学模型,分析影响施肥作业质量的关键试验因素——排肥螺旋转速、排肥链轮转速、传送带转速、导板角度,并以化肥均匀分布系数、有机肥均匀分布系数、混合肥均匀分布系数为试验指标,建立各试验因素与试验指标之间的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对试验指标的交互作用和影响规律,并综合优化各试验因素,得到最优作业参数组合:排肥螺旋转速70r/min、排肥链轮转速45 r/min、传送带转速200 r/min、导板角度35°,此时化肥均匀分布系数为93.58%、有机肥均匀分布系数为91.12%、混合肥均匀分布系数为95.25%。(5)基于粒形特征的肥料筛选技术研究。为减小果园双行开沟施肥机作业过程中肥料的破碎率,自主研发基于双目视觉的肥料粒形特征测定仪,无损测量复合肥与有机肥颗粒的粒形特征,通过支持向量机和改进差分进化算法构建肥料压碎力的预测模型,并根据此预测模型探究影响肥料破碎的关键粒形特征参数,得到复合肥与有机肥的粒度优化范围分别为4.30~5.44 mm和3.90~4.60 mm,为肥料筛选提供理论依据。(6)果园双行开沟施肥机的整机研制、性能试验和田间试验。根据果园双行开沟施肥机的设计参数完成整机研制,并按照相关标准规定的开沟、施肥机械作业质量评价试验方法,以开沟深度一致性、施肥均匀度和肥料破碎率等为关键试验指标,对机具作业效果进行性能验证和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筛选后有机肥、复合肥的破碎率均小于筛选前各肥料的破碎率,肥料的压碎力预测模型及粒度优化范围合理有效;果园双行开沟施肥机可一次实现果园双行开沟、有机肥与化肥混合深施、覆土一体化作业,开沟深度稳定性系数不小于95.25%、沟底宽度一致性系数不小于95.59%、覆土率不小于81.09%、有机肥分布稳定性系数不小于91.92%、化肥分布稳定性系数不小于92.40%、混合肥分布稳定性系数不小于94.02%,评价指标符合果树开沟施肥的技术要求。
董剑豪,刘晓丽,刘新州,毕新胜,颜晓龙,李姝卓[4](2020)在《有机肥与化肥配比施肥装置研究现状综述》文中研究指明文章通过对比化肥与有机肥的施肥优势,提出有机肥与化肥混合施肥的必要性。重点介绍了国内外较为常见的施肥机,总结分析了国内外施肥机的研究现状,以期为有机肥与化肥混合施肥机的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库浩锋[5](2020)在《筑埂机的作业机理分析与试验研究》文中认为我国现有的水田筑埂机存在功率损耗大、筑埂不坚实、机具磨损严重等问题,且不同地域水田土壤特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选择筑埂机的理论分析与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探究筑埂机在作业过程中与土壤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本研究主要完成内容如下:(1)根据农艺要求,对筑埂机进行整机结构设计,阐述筑埂机的工作原理,并对其关键部件进行了受力分析,确定镇压筑埂装置和选切集土装置的三维结构,得出旋切集土装置旋耕弯刀的运动轨迹和取土宽度等作业参数的理论计算结果。(2)以湖北武汉地区耕作土壤为研究对象,考虑到筑埂机作业过程中土壤的塑性行为和颗粒之间凝聚力,通过对土壤的性能参数进行测定,为建立水田筑埂的土壤颗粒接触模型提供数据支持。(3)采用离散元法建立筑埂机-土壤作用模型,探究筑埂机关键部件与土壤作用机理,对其抛土聚土和筑埂阶段进行仿真模拟分析,得出机具在作业过程中的受力和作业扭矩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探究镇压筑埂装置的结构参数对筑埂性能的影响,寻求筑埂装置的最优的结构参数组合。(4)以筑埂机的工作参数为试验因素,田埂坚实度和机具的作业扭矩为评价指标,进行筑埂机单因素和多因素虚拟仿真试验,探究不同工作参数对筑埂机的作业性能的影响。对正交试验结果采用响应面法进行优化分析,寻求满足筑埂性能要求的最优工作参数组合。(5)设计并开展镇压筑埂装置的扭矩标定试验和弹性羽片作用力标定试验,建立扭矩测量和羽片所受正压力的数学模型。通过筑埂机田间实验验证虚拟仿真试验优化结果的正确性,实验结果表明,所筑田埂各项外形参数均达到技术指标。与仿真结果相比,镇压筑埂装置的输出扭矩相对误差为4.77%,田埂坚实度相对误差为6.77%,满足水田筑埂作业的农艺要求。
刘金松[6](2020)在《基于SAPB/TRIZ/DOE苜蓿联合播种机的设计与关键零部件仿真分析》文中提出本文集成运用SAPB/TRIZ/DOE三种设计方法对苜蓿联合播种机的关键部件进行创新设计,通过离散元法进行仿真试验,并开展部分田间试验,经过对比分析对其关键部件进行参数优化。(1)运用SAPB设计方法,通过黑箱图对苜蓿联合播种机总功能进行分析,结合功能基对总功能进行表达,建立功能结构图对播种机的总功能进行逐级分解直至分解到功能元,分析功能元之间的冲突获取了苜蓿联合播种机的3项关键技术特性:优化播深一致性、提高播种精量性、提高施肥均匀性;确定了需要优化的3个主要部件:调节深度的部件——播齿刚性构架,分离种子的部件——排种器,均分化肥的部件——化肥分流板,并完成总的方案设计。(2)运用TRIZ理论中的冲突分析对播齿刚性构架、排种器、化肥分流板3个主要部件进行创新设计。通过冲突分析解决苜蓿种子播深不一致的问题,并获取发明原理推荐项—动态化设计,结合原理分析获取悬浮装置的设计方案。为了解决苜蓿种子播种不精量的问题,创新性地设计了新型排种器,对苜蓿种子的受力进行分析,得出种子的绝对速度、绝对加速度、位移、种子受力与排种器角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获取新型排种器的设计方案。通过冲突分析解决化肥施肥不均匀的问题,并获取发明原理推荐项—参数变化,确定影响施肥器施肥均匀性的主要参数为:分流纽距离、左右间距、距顶距离、上下间距和安装角度等5种因素,并获取化肥分流板的设计方案。(3)运用正交试验法结合EDEM离散元仿真对排种器、化肥分流板进行优化设计。在EDEM中搭建排种器的仿真平台,包括苜蓿种子的密度分析、仿真平台搭建、仿真模型的建立、时间步长的确定,最后进行仿真试验。结果证明,新型排种器满足10-15cm的播种间距与1-3粒种子的播种精度,重播率为6.7%,漏播率为6.7%,较大程度提升了苜蓿种子的播种精量性。运用正交试验法对化肥分流板进行参数优化,通过EDEM离散元仿真对化肥分流板进行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分析,并进行田间实验的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证明,影响施肥均匀性的主要因素为分流纽距离、安装角度和左右间距,并将施肥均匀性提高了18.9%。
朱站伟[7](2020)在《果园株间除草自动避障装置的设计与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果园杂草是影响林果优质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常用的果园除草机械,无法同时满足清除行间和株间区域杂草的要求,一般株间区域杂草需要人工进行二次耕除,这样不仅成本较高,而且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果园种植业的发展,科学有效地控制草害有利于实现果品优质、高产,确保果树健康生长,为此本文设计了一种果园株间除草自动避障装置,针对该装置的关键部件进行了结构设计与运动分析,同时根据液压系统的工况与设计要求,确定了其主要的工作参数并对元器件进行了选择,建立了液压系统仿真模型,并对其进行了仿真分析,最终完成了实体样机的试制和田间试验,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实地调研果园种植模式并结合避障除草作业的农艺要求,分析了株间避障除草过程的工作原理,提出了结构设计要求,确定了该装置的总体结构设计方案。(2)根据果园种植模式,确定了果园多功能除草机的整体尺寸,同时对果园避障装置关键部件结构进行了设计和参数确定。根据果园行间作业环境,对果园多功能除草机的行宽调节机构进行了设计,经计算确定果园多功能除草机作业幅宽为2260~3440mm。基于果园株间种植模式与周围杂草分布情况,果园株间除草自动避障装置的自动避障机构在建立了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结构设计,并借助ADAMS软件对自动避障机构的运动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为避免伤害葡萄藤,减小葡萄株间除草漏耕率,对该装置的避障控制器开启角度进行了设定。(3)为满足果园株间除草的要求,该避障装置采用机电液相结合的设计思想,根据液压系统的工况要求,对液压控制系统执行机构的负载进行了计算;并对液压系统的初拉力、液压缸关键参数进行了确定;同时计算选型了液压系统的其他元器件。对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与避障过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通过液压仿真软件AMESim对该避障系统进行了虚拟模型的建立与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液压缸起始为收缩状态,在0~0.32s时间段为株间避障过程;液压缸的平均流量为7.88L/min;液压缸的平均速度为0.45m/s;避障所需时间为0.32s。液压缸的位移在0.32s时达到最大,最大位移为0.15m,0.32~0.66s时间段为株间除草过程,株间除草过程中,液压缸的位移曲线较为平滑,无明显波动,避免了液压缸活塞与底座的碰撞,说明液压缸工作行程的合理性与液压系统虚拟模型建立的正确性。(4)研究了对株间漏耕率影响较大的因素,避障控制器开启角、机具前进速度和液压缸速度并设计了正交试验。正交试验表明:机具前进速度对株间漏耕率的影响极显着;液压缸速度对株间漏耕率的影响极显着;避障控制器开启角对株间漏耕率的影响不显着。确定优化得到3个试验因素数值分别为:避障控制器开启角度12°、机具行进速度3.5km·h-1、液压缸速度300mm/s时,株间漏耕率4.12%、避障通过率为100%。
图尔新[8](2020)在《现代蒙医医院建筑设计研究》文中指出蒙医学与中医学、藏医学和壮医学等几门医学组成了我国民族医学的主要体系,蒙医院及蒙医科诊疗单元作为蒙医学的载体,同时兼具着医疗诊治和传承地方文脉的双重功能。蒙医医院作为民族医院中的重要分类之一,其发展水平更与民族地区的发展息息相关,医院建设受政策因素影响较大。在如今我国国内医院建设大潮与国家推动民族医学发展的趋势下,蒙医院为代表的民族类医院建筑的设计策略仍缺乏系统的研究,多地存在简单沿用综合医院的设计模式,缺少对建筑中蒙医特色诊疗空间设计和蒙医文化表达策略的专业化思考。论文从民族医疗工艺及地方文脉两个方面对蒙医院建筑设计的影响进行探究,通过对当前典型的蒙医医院建筑案例进行调研,与同地区的中医院与综合医院案例从诊疗空间模式、建筑形式和文化表现角度进行了全面的对比及分析。总结出蒙医医院的功能构成及分布,以蒙医五疗科、正骨科、心身医学科等为代表的蒙医特色科室的医患流程及医疗空间设计模式,对受游牧文化、召庙文化及现代蒙古建筑元素风格影响的蒙医建筑立面与细部设计策略做了详细阐述。通过对蒙医学诊疗空间和蒙古地方文化对建筑立面影响的分析,总结出现代蒙医医院的设计思路,为此后民族医院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张紫涵[9](2020)在《基于刃具切削土壤过程仿真模拟果园开沟机的研制与试验》文中研究说明果园管理作业中,开沟作业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其机械化水平对我国果品产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开沟机存在功率消耗较大,难以满足开沟位置、开沟深度、开沟宽度等农艺要求的问题。本文以矮砧密植苹果园为研究对象,基于果园开沟的农艺要求,研制了一款符合果园农艺要求的偏置阶梯刀盘式果园开沟机,并借助ANSYS/LS-DYNA对开沟机的作业过程进行模拟仿真,揭示了开沟刀切削土壤的微观机理,优化开沟机的工作参数,降低了开沟作业的功率消耗,并进行田间试验验证。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果园开沟机的总体设计与样机研制根据果园开沟施肥的农艺要求,确定了果园开沟机的整体设计方案。开沟机的动力装置采用履带式果园多功能作业机,通过悬挂装置与开沟机连接。开沟机为偏置式,可靠近果树开沟。对果园开沟机的关键部件包括开沟刀盘、传动系统、机架和挡土板进行结构设计。开沟刀盘设计为阶梯式开沟刀盘,由三层单圆盘组成,靠近果树侧的单盘直径较大,远离果树一侧单盘直径较小,该结构在保证开沟深度要求的同时降低了开沟功耗。对开沟机进行运动分析,确定了反转开沟的工作方式。根据设计方案,完成样机的试制加工。(2)开沟刀切削土壤过程的仿真分析采用ANSYS/LS-DYNA软件,基于SPH法对开沟刀切削土壤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建立开沟刀切削土壤仿真模型。研究表明,在开沟刀切削土壤过程中,切削连续性良好,等效应力、切削阻力随着开沟刀与土壤接触面积的增加而增大,最后趋于稳定。开沟过程中,最大等效应力多出现于开沟刀的弯折处。在选定的土壤条件下,开沟机前进速度为0.27 m/s,刀盘转速为18.85 rad/s,开沟深度为0.3 m时的功率消耗仿真值为2.28 kW,与理论值的误差为4.1%,功率消耗仿真模型准确可靠。(3)开沟机工作参数的优化在建立的开沟刀切削土壤仿真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功率消耗最小时,开沟机刀盘转速、开沟深度、与前进速度的最优组合:刀盘速度为20.94 rad/s,开沟深度为0.3 m,前进速度为0.13 m/s。同时,通过探究工作参数对开沟功耗的影响,为开沟机选择合理工作参数提供分析依据。(4)田间试验田间试验表明,开沟机作业速度为1.2 km/h时,平均开沟深度为31.72 cm,开沟宽度为31.13 cm,沟深稳定性系数为97.2%,开沟深度和宽度均能满足果园开沟的农艺要求,工作稳定可靠,开沟作业质量较好。通过扭矩-转速测量平台验证了开沟刀切削土壤仿真模型准确可靠。
王欣悦[10](2019)在《多功能植苗装备的设计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困难立地机械化造林作业问题,尤其是沙地环境,设计了多功能植苗装备,提出了起垄、栽植、覆土和送苗相结合的机械化造林作业方案。根据困难立地的工况条件以及栽植对象(桉树钵苗或灌木建植包),提出了多功能植苗装备功能需求、设计参数和设计方案,因此也确定了起垄覆土装置、栽植装置和供苗装置的初步设计方案和实现机构。针对栽植装置土壤压力,采用受力、显示动力学有限元仿真与试验来分析。结果表明,栽植装置活动鸭嘴尖端和中间位置在插土深度为55mm,开启角度为24°附近达到最大值,随之稳定在一定数值,末端土壤压力最小,进而估算栽植装置的土壤压力,确定栽植装置和供苗装置的机构设计。另外拟合活动鸭嘴尖端和中间位置土壤压力曲线,决定系数大于0.95。根据栽植装置活动鸭嘴受到的土壤压力,对其进行强度分析,以确定优化设计的目标为减重。建立机械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优化后装置各关键部件符合强度要求。分析多功能植苗装备的功耗,栽植装置和供苗装置功耗最大值为40kw,进而为多功能植苗装备的液压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二、介绍一种多功能手牵引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介绍一种多功能手牵引架(论文提纲范文)
(1)静液压式传动拖拉机定速巡航控制系统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静液压传动车辆研究现状 |
1.2.2 滑转率测量方法研究现状 |
1.2.3 农机定速巡航控制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定速巡航控制系统总体设计及硬件设计 |
2.1 静液压传动拖拉机工作原理 |
2.2 定速巡航控制系统硬件总体设计 |
2.3 定速巡航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2.3.1 系统输出控制模块硬件设计 |
2.3.2 数据采集模块硬件设计 |
2.3.3 控制器选型与硬件线路设计 |
2.3.4 车载计算机与通讯工具 |
2.3.5 拖拉机前轮转向角测量装置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定速巡航控制策略研究 |
3.1 静液压传动拖拉机系统分析 |
3.1.1 油门开度与车速关系 |
3.1.2 变量泵排量控制信号与车速关系 |
3.1.3 车速与油门开度、占空比的关系 |
3.2 速度控制三种策略 |
3.3 基于MATLAB/Simscape的拖拉机定速巡航过程仿真分析 |
3.3.1 基于MATLAB/Simscape的静液压传动拖拉机模型 |
3.3.2 控制策略仿真分析 |
3.4 定速巡航过程的滑转率测量方法 |
3.4.1 直行工况滑转率测量方法 |
3.4.2 转向工况滑转率测量方法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定速巡航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4.1 定速巡航控制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
4.1.1 软件设计方案 |
4.1.2 软件工作流程 |
4.2 编程软件及语言 |
4.3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4.3.1 通信模块软件设计 |
4.3.2 数据采集模块软件设计 |
4.3.3 输出控制模块软件设计 |
4.3.4 程序界面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定速巡航控制系统试验验证与分析 |
5.1 试验条件 |
5.2 滑转率测量模型验证试验 |
5.2.1 直行工况滑转率测量试验 |
5.2.2 转向工况滑转率测量试验 |
5.3 定速巡航控制策略验证试验 |
5.3.1 三种工况下定速巡航试验 |
5.3.2 平地作业工况下三种控制策略试验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2)苹果园开沟施肥机开沟装置及机架设计与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开沟装备的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国内外开沟机的设计及优化的研究现状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5 主要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1 主要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1.6 本章小结 |
2 苹果园开沟施肥机开沟装置的设计 |
2.1 整机结构及工作原理 |
2.2 开沟装置设计 |
2.2.1 开沟装置整体结构 |
2.2.2 开沟传动箱传动比 |
2.2.3 开沟刀盘 |
2.2.4 开沟刀选型及其排列方式 |
2.3 开沟装置动力分析 |
2.3.1 开沟装置受力分析 |
2.3.2 开沟装置运动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苹果园开沟施肥机开沟装置参数优化 |
3.1 开沟性能评价指标 |
3.1.1 开沟深度稳定性 |
3.1.2 沟底宽度一致性 |
3.1.3 覆土率 |
3.2 开沟作业参数 |
3.2.1 前进速度 |
3.2.2 开沟刀转速 |
3.2.3 开沟刀偏转角 |
3.3 离散元仿真模型的建立与仿真分析 |
3.3.1 土壤样本获取 |
3.3.2 离散元仿真参数确定 |
3.3.3 开沟装置几何模型建立 |
3.3.4 土壤模型建立 |
3.3.5 土壤接触参数设置 |
3.3.6 仿真过程及结果分析 |
3.4 单因素试验 |
3.4.1 单因素试验整体方案设计 |
3.4.2 前进速度单因素试验 |
3.4.3 开沟刀转速单因素试验 |
3.4.4 开沟刀偏转角单因素试验 |
3.5 正交试验 |
3.5.1 试验设计 |
3.5.2 试验因素对开沟深度稳定性系数的回归分析 |
3.5.3 试验因素对沟底宽度一致性系数的回归分析 |
3.5.4 试验因素对覆土率的回归分析 |
3.6 模型优化与试验验证 |
3.6.1 模型优化 |
3.6.2 试验验证 |
3.7 本章小结 |
4 苹果园开沟施肥机机架优化设计 |
4.1 机架的结构设计 |
4.2 机架模态分析 |
4.2.1 机架参数化模型建立 |
4.2.2 机架有限元模型建立 |
4.2.3 机架模态分析 |
4.3 灵敏度分析 |
4.3.1 灵敏度分析理论 |
4.3.2 灵敏度分析 |
4.4 机架多目标优化设计 |
4.4.1 多目标优化与遗传算法 |
4.4.2 机架多目标优化流程 |
4.4.3 机架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的建立 |
4.4.4 试验设计 |
4.4.5 响应面拟合 |
4.4.6 优化设计 |
4.4.7 结果分析及验证 |
4.5 本章小结 |
5 田间试验 |
5.1 试验条件与试验方法 |
5.1.1 试验条件 |
5.1.2 试验设备与仪器 |
5.1.3 试验指标与测试方法 |
5.2 开沟性能验证试验 |
5.2.1 开沟深度稳定性验证 |
5.2.2 沟底宽度一致性验证 |
5.2.3 覆土率验证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3)现代苹果园双行开沟施肥机关键技术及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苹果园基肥施肥的机械化农艺要求 |
1.3 国内外基肥施肥装备的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1.5 主要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6 本章小结 |
2 果园双行开沟施肥机整机结构设计 |
2.1 整机结构与工作原理 |
2.1.1 整机结构 |
2.1.2 工作原理 |
2.2 关键部件设计 |
2.2.1 机架设计 |
2.2.2 开沟装置设计 |
2.2.3 化肥排肥装置设计 |
2.2.4 有机肥排肥装置设计 |
2.3 控制系统设计 |
2.3.1 开沟深度自动调节原理 |
2.3.2 控制系统软硬件设计 |
2.3.3 控制终端软件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3 土壤与肥料物理力学特性研究 |
3.1 土壤物理特性参数测定与分析 |
3.1.1 土壤样本采集 |
3.1.2 土壤含水率 |
3.1.3 土壤密度 |
3.1.4 土壤坚实度 |
3.2 土壤力学特性参数测定与分析 |
3.2.1 土壤休止角 |
3.2.2 土壤静摩擦系数 |
3.2.3 土壤动摩擦系数 |
3.2.4 土壤恢复系数 |
3.2.5 土壤泊松比 |
3.3 肥料物理特性参数测定与分析 |
3.3.1 肥料样本采集 |
3.3.2 肥料含水率 |
3.3.3 肥料密度 |
3.4 肥料力学特性参数测定与分析 |
3.4.1 肥料休止角 |
3.4.2 肥料静摩擦系数 |
3.4.3 肥料动摩擦系数 |
3.4.4 肥料恢复系数 |
3.4.5 肥料刚度系数 |
3.5 本章小结 |
4 果园双行开沟施肥机开沟作业关键技术研究 |
4.1 土壤颗粒运动学分析 |
4.1.1 土壤颗粒上升过程的运动学分析 |
4.1.2 土壤颗粒碰撞回落过程的运动学分析 |
4.1.3 土壤颗粒直接回落过程的运动学分析 |
4.2 土壤离散元模型参数标定 |
4.2.1 接触模型选取 |
4.2.2 本征参数确定 |
4.2.3 接触参数标定 |
4.3 离散元模型建立与试验 |
4.3.1 离散元模型建立 |
4.3.2 开沟作业评价指标 |
4.3.3 试验仿真过程与分析 |
4.4 单因素试验 |
4.4.1 试验设计 |
4.4.2 试验结果 |
4.4.3 单因素效应分析 |
4.5 正交试验 |
4.5.1 试验设计 |
4.5.2 回归模型的建立与方差分析 |
4.5.3 双因素交互效应分析 |
4.5.4 模型参数优化 |
4.6 本章小结 |
5 果园双行开沟施肥机混合深施肥技术研究 |
5.1 混合深施肥技术评价指标 |
5.1.1 化肥施肥均匀度 |
5.1.2 有机肥施肥均匀度 |
5.1.3 混合肥施肥均匀度 |
5.2 肥料颗粒运动学分析 |
5.2.1 化肥颗粒从动运动特性分析 |
5.2.2 有机肥颗粒从动运动特性分析 |
5.2.3 肥料颗粒主动运动特性分析 |
5.3 离散元仿真模型建立与试验设计 |
5.3.1 仿真模型的建立 |
5.3.2 接触模型选取 |
5.3.3 全局参数设置 |
5.3.4 仿真试验设计 |
5.4 试验结果分析与参数优化 |
5.4.1 仿真试验结果与方差分析 |
5.4.2 回归模型的建立与方差分析 |
5.4.3 双因素交互效应分析 |
5.4.4 模型参数优化 |
5.5 本章小结 |
6 基于粒形特征的肥料筛选技术研究 |
6.1 肥料粒形特征表征方法 |
6.1.1 肥料三轴特征 |
6.1.2 肥料圆度 |
6.1.3 肥料球度 |
6.1.4 肥料粒度 |
6.2 肥料粒形特征测定仪 |
6.2.1 整机结构及工作原理 |
6.2.2 图像采集控制系统 |
6.2.3 肥料粒形特征提取过程 |
6.3 肥料压碎力预测模型的构建 |
6.3.1 数据获取与预处理 |
6.3.2 支持向量机回归 |
6.3.3 组合核函数构建 |
6.4 肥料压碎力预测模型的优化及验证 |
6.4.1 预测模型参数优化 |
6.4.2 肥料粒度优化范围 |
6.4.3 预测模型验证试验 |
6.5 本章小结 |
7 果园双行开沟施肥机的性能试验与田间试验 |
7.1 性能试验 |
7.1.1 试验条件及方法 |
7.1.2 开沟性能试验 |
7.1.3 施肥性能试验 |
7.1.4 肥料筛选试验 |
7.2 田间试验 |
7.3 本章小结 |
8 结论与展望 |
8.1 主要研究结论 |
8.2 研究创新点 |
8.3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
(4)有机肥与化肥配比施肥装置研究现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外施肥机研究进展 |
1.1 离心圆盘式肥料撒施机 |
1.2 桨叶式肥料撒施机 |
1.3 锤片式肥料撒施机 |
2 国内施肥机研究进展 |
3 结论 |
(5)筑埂机的作业机理分析与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 筑埂机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
1.3 水田筑埂机与土壤作用机理研究现状 |
1.4 课题来源、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1 课题来源 |
1.4.2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1.4.3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章 筑埂机总体方案设计及关键部件的力学分析 |
2.1 筑埂机的设计要求 |
2.1.1 设计准则 |
2.1.2 农艺要求 |
2.1.3 拖拉机动力要求 |
2.2 筑埂机的总体方案设计 |
2.2.1 整机结构布局 |
2.2.2 传动方案设计及传动比的确定 |
2.3 镇压筑埂装置的工作原理及受力分析 |
2.3.1 镇压筑埂装置的工作原理及影响镇压效果因素分析 |
2.3.2 镇压筑埂装置的受力分析 |
2.3.3 镇压筑埂装置的结构设计 |
2.4 旋切集土装置的工作原理及作业参数分析 |
2.4.1 旋耕弯刀的运动轨迹分析 |
2.4.2 旋切集土装置的作业参数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壤土性能参数测试 |
3.1 土壤物理性能参数测试 |
3.1.1 土壤粒径分布 |
3.1.2 土壤容重 |
3.1.3 土粒密度、含水率及孔隙度 |
3.2 土壤力学性能测试 |
3.2.1 土壤坚实度 |
3.2.2 土壤内聚力和内摩擦角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离散元法的筑埂机作业性能分析 |
4.1 土壤-触土部件耦合模型的建立 |
4.1.1 土壤颗粒接触模型 |
4.1.2 土壤模型的建立 |
4.1.3 筑埂机触土部件仿真模型的建立 |
4.2 筑埂机作业过程仿真分析 |
4.3 镇压筑埂装置的结构参数优化设计 |
4.3.1 羽片弯折角对筑埂性能的影响 |
4.3.2 田埂坡度夹角对筑埂性能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筑埂机虚拟仿真试验设计与研究 |
5.1 试验因素分析与指标的选取 |
5.1.1 试验因素分析 |
5.1.2 试验指标的选取 |
5.2 基于离散元法的筑埂机单因素试验 |
5.2.1 前进速度对筑埂机作业性能的影响 |
5.2.2 旋耕转速对筑埂机作业性能的影响 |
5.2.3 旋耕深度对筑埂机作业性能的影响 |
5.3 基于离散元法的筑埂机多因素试验 |
5.4 试验结果分析与优化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整机结构与试验验证 |
6.1 筑埂机整机结构确定 |
6.2 镇压筑埂装置扭矩标定试验 |
6.2.1 扭矩标定测试系统设计 |
6.2.2 镇压筑埂装置的扭矩标定测试 |
6.2.3 镇压筑埂装置的扭矩标定测定结果分析 |
6.3 镇压筑埂装置弹性羽片作用力标定试验 |
6.3.1 弹性羽片作用力标定系统设计 |
6.3.2 弹性羽片作用力标定测试 |
6.3.3 测定结果分析 |
6.4 整机试验与结果 |
6.4.1 试验准备 |
6.4.2 筑埂机田间试验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主要创新点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6)基于SAPB/TRIZ/DOE苜蓿联合播种机的设计与关键零部件仿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苜蓿简介 |
1.1.2 苜蓿播种机简介 |
1.1.3 苜蓿种子特性 |
1.2 研究现状 |
1.3 相关设计理论概述 |
1.3.1 SAPB理论概述 |
1.3.2 TRIZ理论概述 |
1.3.3 DOE理论概述 |
1.3.4 SAPB、TRIZ和 DOE协同设计 |
1.4 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目的 |
1.4.3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基于SAPB苜蓿联合播种机的方案设计 |
2.1 苜蓿联合播种机的功能分析 |
2.2 总功能分析 |
2.3 功能树分解 |
2.4 建立功能链 |
2.5 建立功能结构图 |
2.6 确定设计方案 |
2.7 三维模型的建立 |
2.8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悬浮装置、排种器和化肥分流板的创新设计 |
3.1 悬浮装置的冲突分析 |
3.1.1 悬浮装置的问题分析 |
3.1.2 悬浮装置的冲突分析 |
3.1.3 方案设计 |
3.1.4 结构设计 |
3.2 排种器的创新设计 |
3.2.1 排种器的整体结构 |
3.2.2 排种器的工作过程 |
3.2.3 投种过程理论分析 |
3.2.4 投种过程数据分析 |
3.2.5 结构设计 |
3.3 化肥分流板的功能分析 |
3.3.1 施肥器的问题分析 |
3.3.2 化肥分流板的冲突分析 |
3.3.3 方案设计 |
3.3.4 结构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排种器、化肥分流板的优化设计 |
4.1 排种器的优化设计 |
4.1.1 苜蓿种子密度分析 |
4.1.2 仿真平台搭建 |
4.1.3 仿真模型 |
4.1.4 时间步长确定 |
4.1.5 仿真试验与分析 |
4.2 化肥分流板的优化设计 |
4.2.1 化肥颗粒分析 |
4.2.2 仿真平台搭建 |
4.2.3 建立仿真模型 |
4.2.4 施肥效果评价模型 |
4.2.5 单因素试验设计与分析 |
4.2.6 正交试验设计与分析 |
4.2.7 田间试验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7)果园株间除草自动避障装置的设计与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果园避障装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果园株间除草自动避障装置方案确定 |
2.1 果园种植模式与农艺要求 |
2.1.1 果园种植模式研究 |
2.1.2 果园株间除草作业农艺要求 |
2.2 整机组成与果园株间除草自动避障装置设计方案确定 |
2.2.1 果园株间除草作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
2.2.2 整机组成 |
2.2.3 行宽调节系统的确定 |
2.2.4 果园株间除草自动避障装置的总体设计方案 |
2.2.5 果园株间除草自动避障装置工作原理 |
2.3 果园株间除草自动避障装置工作参数的确定 |
2.3.1 果园株间除草自动避障装置配套动力的选择 |
2.3.2 机具行进速度的选择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果园株间除草自动避障装置关键部件的设计 |
3.1 自动避障机构的设计与运动分析 |
3.1.1 自动避障机构的设计 |
3.1.2 自动避障机构的运动分析 |
3.2 避障控制器开启角的设定 |
3.3 除草铲刀材料选择与结构设计 |
3.3.1 除草铲刀材料与制造工艺的选择 |
3.3.2 除草铲刀结构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液压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
4.1 液压控制系统的工况概述与设计要求 |
4.2 液压控制系统的设计 |
4.2.1 液压缸外界负载分析 |
4.2.2 液压系统工作参数的确定 |
4.3 果园株间除草自动避障装置液压系统仿真分析 |
4.3.1 液压系统仿真分析的目的 |
4.3.2 仿真软件AMESim简介 |
4.3.3 虚拟模型的构建与参数设置 |
4.3.4 仿真结果及分析 |
4.4 液压控制系统的试验 |
4.4.1 试验因素与指标 |
4.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果园株间除草自动避障装置的田间试验 |
5.1 试验研究目的及内容 |
5.2 试验准备 |
5.2.1 试验地条件及试验样机 |
5.3 果园株间除草自动避障装置的性能试验 |
5.3.1 漏耕率的测定 |
5.3.2 避障通过率的测定 |
5.3.3 结果与分析 |
5.3.4 对比试验验证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8)现代蒙医医院建筑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研究背景 |
1.2.课题研究意义及对象 |
1.2.1.课题的研究意义 |
1.2.2.课题的研究对象 |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国内研究现状 |
1.3.2.国外研究现状 |
1.4.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研究内容 |
1.4.2.研究方法 |
1.5.论文构成及框架 |
2.蒙医学及蒙医院相关概述 |
2.1.蒙医学理论概述 |
2.1.1.蒙医学的发展历程 |
2.1.2.蒙医学典型疗法介绍 |
2.2.蒙医医院的历史发展及现状 |
2.2.1.蒙医医疗机构的历史发展 |
2.2.2.蒙医医院的现状 |
2.3.蒙医院的患者人群分析 |
2.4.本章小结 |
3.蒙医、中医及综合医院建筑案例调研及对比分析 |
3.1.调研概况 |
3.1.1.调研对象 |
3.1.2.调研目的 |
3.1.3.调研内容 |
3.2.蒙医院案例调研 |
3.2.1.调研案例一:内蒙古自治区国际蒙医医院 |
3.2.2.调研案例二:鄂尔多斯市蒙医医院 |
3.2.3.调研案例三:锡林郭勒盟蒙医医院 |
3.3.内蒙古地区中医医院调研 |
3.4.内蒙古地区综合医院调研 |
3.4.1.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调研 |
3.4.2.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调研 |
3.5.蒙医、中医、综合医院的对比分析 |
3.5.1.蒙医、中医与综合医院内部空间的对比分析 |
3.5.2.蒙医、中医及综合医院建筑造型形式的对比分析 |
3.6.本章小结 |
4.蒙医医院功能空间设计模式 |
4.1.现代蒙医医院的设计依据 |
4.1.1.现代综合医疗工艺的设计依据 |
4.1.2.蒙医学诊疗空间的需求 |
4.2.蒙医院规划设计模式策略 |
4.2.1.蒙医院的总体布局模式 |
4.2.2.蒙医院功能构成 |
4.3.蒙医医院各功能区域空间组织及分布 |
4.3.1.急诊急救系统 |
4.3.2.门诊系统 |
4.3.3.医技系统 |
4.3.4.住院系统 |
4.3.5.公共空间系统 |
4.3.6.其他系统 |
4.4.蒙医医院特色科室空间设计 |
4.4.1.蒙医特色科室构成及布局 |
4.4.2.蒙医五疗科 |
4.4.3.蒙医正骨科 |
4.4.4.蒙医心身医学科 |
4.4.5.其他治疗科室 |
4.4.6.蒙医药制剂中心 |
4.5.本章小结 |
5.蒙医医院外部造型影响因素及立面设计 |
5.1.蒙医医院外部造型影响因素分析 |
5.1.1.游牧文化的对蒙医医院形体布局设计的影响 |
5.1.2.“召庙文化”对蒙医院空间形态的影响 |
5.1.3.现代蒙古建筑风格对蒙医院建筑设计的影响 |
5.2.蒙医医院建筑立面造型设计 |
5.2.1.蒙古地域元素在建筑造型设计上的表达 |
5.2.2.立面花纹 |
5.2.3.色彩应用 |
5.2.4.细部设计 |
5.3.小结 |
6.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图录表录 |
附录二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附录三 :蒙医医院空间使用体验调查问卷(病人及家属) |
致谢 |
(9)基于刃具切削土壤过程仿真模拟果园开沟机的研制与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果园开沟机研究现状 |
1.3 土壤切削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1.4 目前国内果园开沟机研制存在的问题 |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5.1 主要研究内容 |
1.5.2 技术路线 |
1.6 本章小结 |
2 果园开沟机总体方案设计 |
2.1 果园开沟的农艺要求 |
2.2 果园开沟机总体设计及工作原理 |
2.2.1 果园开沟机设计要求 |
2.2.2 果园开沟机整体结构 |
2.2.3 工作原理 |
2.3 主要技术参数 |
2.4 本章小结 |
3 关键部件设计及运动分析 |
3.1 开沟部件设计 |
3.1.1 阶梯式开沟刀盘的设计 |
3.1.2 开沟刀的选择 |
3.2 传动系统的设计 |
3.3 机架的设计 |
3.4 挡土板的设计 |
3.5 开沟机运动分析及开沟方式的选择 |
3.6 本章小结 |
4 基于ANSYS/LS-DYNA的开沟刀-土壤切削数值模拟 |
4.1 土壤参数的测定 |
4.1.1 土壤密度 |
4.1.2 土壤含水率 |
4.2 ANSYS/LS-DYNA及 SPH法简介 |
4.2.1 ANSYS/LS-DYNA软件简介 |
4.2.2 SPH法 |
4.3 开沟刀-土壤切削仿真模型建立 |
4.3.1 开沟刀三维模型建立 |
4.3.2 土壤三维模型建立 |
4.3.3 开沟刀-土壤SPH仿真模型建立 |
4.3.4 仿真参数设置及K文件修改 |
4.4 结果分析 |
4.4.1 开沟刀开沟效果分析 |
4.4.2 开沟刀切削土壤连续性分析 |
4.4.3 切削过程等效应力分析 |
4.4.4 开沟刀切削土壤过程切削阻力分析 |
4.4.5 切削能耗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基于正交试验法开沟机工作参数的优化 |
5.1 正交试验设计 |
5.2 试验结果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样机的田间试验 |
6.1 试验目的 |
6.2 试验准备 |
6.2.1 样机加工 |
6.2.2 试验准备 |
6.2.3 扭矩-转速测量平台搭建 |
6.3 试验指标及试验内容 |
6.4 试验结果分析 |
6.4.1 开沟性能分析 |
6.4.2 开沟功耗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附录 |
(10)多功能植苗装备的设计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植苗装备概述 |
1.1.1 植苗装备分类 |
1.1.2 植苗装备结构组成 |
1.1.3 林业植苗装备 |
1.2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植苗装备研究现状 |
1.3.1 国内植苗装备研究现状 |
1.3.2 国外植苗装备研究现状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 |
1.5 本章小结 |
2 多功能植苗装备结构设计 |
2.1 总体方案 |
2.1.1 引言 |
2.1.2 功能需求 |
2.1.3 设计参数 |
2.1.4 方案设计 |
2.2 栽植装置的设计 |
2.2.1 功能需求 |
2.2.2 方案设计 |
2.2.3 机构实现 |
2.3 栽植装置土壤压力分析 |
2.3.1 引言 |
2.3.2 力学分析 |
2.3.3 显示动力学有限元分析 |
2.3.4 试验分析 |
2.4 供苗装置设计 |
2.4.1 功能需求 |
2.4.2 方案设计 |
2.4.3 机构实现 |
2.5 起垄覆土装置设计 |
2.5.1 功能需求 |
2.5.2 方案设计 |
2.5.3 实现机构 |
2.6 整体结构 |
2.7 本章小结 |
3 栽植装置机械优化设计及装备功耗分析 |
3.1 引言 |
3.2 优化前关键部件强度分析 |
3.3 栽植装置机械设计优化 |
3.3.1 定义优化设计问题 |
3.3.2 优化计算 |
3.3.3 优化后各部件强度分析 |
3.4 栽植装置和供苗装置功耗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结论 |
4.1 总结 |
4.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致谢 |
四、介绍一种多功能手牵引架(论文参考文献)
- [1]静液压式传动拖拉机定速巡航控制系统研制[D]. 魏传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2]苹果园开沟施肥机开沟装置及机架设计与试验[D]. 徐春保. 山东农业大学, 2021
- [3]现代苹果园双行开沟施肥机关键技术及试验研究[D]. 张宏建. 山东农业大学, 2021
- [4]有机肥与化肥配比施肥装置研究现状综述[J]. 董剑豪,刘晓丽,刘新州,毕新胜,颜晓龙,李姝卓. 南方农机, 2020(15)
- [5]筑埂机的作业机理分析与试验研究[D]. 库浩锋. 湖北工业大学, 2020(08)
- [6]基于SAPB/TRIZ/DOE苜蓿联合播种机的设计与关键零部件仿真分析[D]. 刘金松. 济南大学, 2020(01)
- [7]果园株间除草自动避障装置的设计与试验研究[D]. 朱站伟. 石河子大学, 2020(01)
- [8]现代蒙医医院建筑设计研究[D]. 图尔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9]基于刃具切削土壤过程仿真模拟果园开沟机的研制与试验[D]. 张紫涵. 山东农业大学, 2020
- [10]多功能植苗装备的设计与分析[D]. 王欣悦. 北京林业大学, 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