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色素膜炎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汤舒玲[1](2021)在《基于复杂网络和数据挖掘分析中医药治疗白塞病的用药规律》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基于复杂网络和数据挖掘的方法,探析中药治疗白塞病的用药规律,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网和Pub Med以上5个数据库中关于中医药治疗白塞病的临床研究类文献。以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为依据选择合格文献,提取处方,建立数据库。将数据规范化处理后,利用Microsoft Excle2016、Matlab2018b和Gephi0.9.2、IBM SPSS Statistics 25.0软件对用药频次、中药功效、四气、五味、归经、核心药物、配伍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61篇,得到217条白塞病的处方,包含225种中药,累计使用频次达2314次。从功效分类来看,清热药(39.3%)使用最多,其次为补虚药(27%)、利水渗湿药(9.1%)、活血化瘀药(6.1%)、解表药(4.7%)、温里药(2.8%)。清热类药物中包括了清热燥湿药(12.2%)、清热凉血药(11.6%)、清热解毒药(10.2%)、清热泻火药(5.0%)、清虚热药(0.3%);补虚类药物中包括了补气药(14.6%)、补血药(7.1%)、补阴药(4.4%)、补阳药(0.1%)。从药物属性来看,中药四气中以寒性药物为主,其次为热、温、平、凉;五味中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主要归心、肝、肺、脾、胃、肾经。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有甘草、生地黄、当归、赤芍、黄连、黄柏、牡丹皮、金银花、黄芩、茯苓、玄参等49味核心中药。关联分析得到两种、三种、四种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个数分别为10个、15个、6个。聚类分析可将前25味核心中药聚为三类,其中第一类包括柴胡、栀子、泽泻、生地黄、当归、川芎、甘草;第二类包括赤芍、白芍、黄芩、黄连、黄柏、知母、牡丹皮、金银花、连翘、玄参、丹参;第三类包括茯苓、白术、党参、土茯苓、薏苡仁、黄芪、苦参。结论:中医治疗白塞病的药物以清热解毒、清热燥湿、清热凉血及补气药物为主。通过性味归经分析得出,中医治疗白塞病以寒性药物使用率最高,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心、肝、肺、脾、胃、肾为主。关联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白塞病的治疗重视“湿”、“热”、“毒”、“瘀”、“虚”的基本病机,病性多为本虚标实或虚实夹杂,治疗以清热解毒、补气祛湿、凉血活血为主,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各有侧重。针对以上五大病机,总结出三类用药组合:针对湿热内蕴证型,柴胡、栀子、泽泻、生地黄、当归、川芎、甘草;针对热入营血证型,赤芍、白芍、黄芩、黄连、黄柏、知母、牡丹皮、金银花、连翘、玄参、丹参;针对脾虚不运证型茯苓、白术、党参、土茯苓、薏苡仁、黄芪、苦参。本研究利用频次、复杂网络、关联规则、系统聚类对现有文献中具有客观疗效的有关白塞病的组方用药进行梳理、总结和分析,挖掘出的部分核心药物、强关联药对及药物组合。本研究可为临床中医药治疗白塞病提供一些借鉴和新的思路,也能更好地指导临床进行合理有效地处方用药。
宋玉杰[2](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研究中医药治疗葡萄膜炎用药规律》文中认为目的:通过从中国知网(CNKI)、重庆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搜集和提取中医药治疗葡萄膜炎的文献,然后建立数据库,提取其中的药物信息,并通过统计学和计算机软件进行分析、处理,探究中医药治疗葡萄膜炎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葡萄膜炎提供参考。方法:从数据库中检索文献,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可以纳入本研究的文献。然后标准化处理纳入文献所运用的中药,对高频中药(出现次数≥10次)的类别、四气、五味、归经等进行统计分析,再对高频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关联法则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收集符合条件文献83篇,方剂151个,常用方剂53首,为龙胆泻肝汤、知柏地黄汤、新制柴连汤、抑阳酒连散等,中药159味,高频药物(>10次)42味,占79%;四气以寒性(66%)为主;五味以甘(39%)、苦(39%)为主;归经以肺(22%)、肝(15%)、心(13%)、肾(10%)为主;药物种类以清热燥湿(16%)、清热凉血(15%)、补气(12%)、清热泻火(11%)类等居多;聚类分析聚一类:生地黄;聚二类:生甘草、黄芩、栀子、柴胡、龙胆草;聚三类:泽泻、牡丹皮;聚四类:黄连、赤芍、防风、荆芥、蔓荆子;聚五类:金银花;聚六类:当归、木通、车前子等;关联规则以栀子→柴胡、黄芩→龙胆草、柴胡→龙胆草、栀子→龙胆草等支持度最高。结论:中医对于葡萄膜炎的治疗,常用清热燥湿、清热凉血、益气、清热泻火等类中药,如生地黄、生甘草、黄芩、栀子、柴胡、龙胆草、泽泻、牡丹皮等。
袁晓彤[3](2021)在《针药联合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针药联合对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视力、视野指标及视神经纤维层的厚度等指标的影响,来评价其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并为针药联合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应用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程超过2周的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ischemicoptic neuropathy,NAION)患者88例(170眼),通过随机数字表分成三组,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组28例,针刺+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组30例,针刺+氢溴酸樟柳碱片剂组30例。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组治疗方案为:给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取该药物2ml,于患眼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1日1次;针刺+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组治疗方案为: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组基础上行针刺治疗;针刺+氢溴酸樟柳碱片剂组治疗方案为:针刺同前,药物选取氢溴酸樟柳碱片,口服,1毫克/次,一日2次。治疗疗程为2周。分别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数据:视力、眼压、视野平均缺损度(Mean defect,MD)、视野指数(Visual Field Index,VFI)、视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疾病疗效、安全性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治疗前比较各组一般指标:性别、年龄、病程;评价疗效指标:视力、RNFL、VFI、M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三组治疗前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2.视力:与治疗前相比,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组、针刺+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组视力较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比较无意义(P>0.05)。3.MD:与治疗前相比,3组患眼在治疗后MD值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针刺+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组较针刺+氢溴酸樟柳碱片组改善MD的效果更为显着(P<0.05)。其余组间比较无意义。4.VFI:与治疗前相比,3组患者在治疗后视野指数均明显提高(P<0.05);且针刺+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组较单纯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组的视野指数提高程度更显着(P<0.05)。其余组间比较无意义。5.RNFL:与治疗前相比,3组患者在治疗后RNFL厚度均有所增厚(P<0.05);但3组间比较无意义(p=0.417>0.05)。6.疾病疗效评价:在治疗后,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组、针刺+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组、针刺+氢溴酸樟柳碱片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65.52%、71.43%、68.97%。7.安全性:在治疗后,3组患者眼压、血压、心率、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且3组患者亦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1.3组治疗方式均可改善非急性期NAION患者视功能,提高疗效。2.针刺+复方樟柳碱注射液较单纯使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更有助于提高非急性期NAION患者的VFI。3.针刺+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组较针刺+氢溴酸樟柳碱片组更有助于改善非急性期NAION患者的MD。
加倩[4](2020)在《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文中提出目的:基于北京市全部急诊医保病例统计资料,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特点、疾病特点与前一年六之气(大雪、冬至、小寒)及后一年初之气(立春、雨水、惊蛰)的相似性,及大寒是否新出现与后一年运气相应的疾病,从而验证运气交接节气为大寒或立春。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为禀赋特点分析与疾病特点分析两个角度。禀赋特点分析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患者禀赋构成比较,以北京市2014-2018年的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的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计算各时间段内全部患者禀各岁运各客气的急诊人次及占比,代表该时间段的10岁运禀赋构成及12客气禀赋构成,通过曼哈顿距离(差的绝对值之和)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构成与其前3节气及后3节气急诊患者的相似性大小,若大寒与其前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小于大寒与其后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说明大寒患者的禀赋特点与其前3节气更接近,即于大寒时运气并未转换交接,则立春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反之则大寒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另一部分为高发与低发禀赋变化的比较,即将各节气内10岁运及12客气各禀赋的急诊人次按从高到低排序,通过各节气急诊人次较高与较低的禀赋发生变化的节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疾病特点分析以北京市2015年1月20日-2020年1月19日5年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根据当年的总医保人数,计算各疾病在各节气的发病率,与各疾病120个节气的平均发病率相比较得到高发疾病;进而将5年同节气重复出现的高发疾病视为该节气的反复高发疾病;在各年各节气高发疾病中去除该节气于5年中的反复高发疾病,即去除节气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以表示该节气客运客气影响下的高发疾病,结合临床经验及中医典籍,分析比较2016-2019年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高发疾病相似性,及大寒的高发疾病特点是否更符合下一年的运气特点,进而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结果:禀赋特点分析结果显示2014-2018年大寒不论男性女性患者均与其后一年初之气的曼哈顿距离更小,即大寒与后一年初之气各禀赋构成的相似性更高;同时各节点不论男性与女性患者均于大寒开始出现与后一年初之气相同/相近的高发及低发禀赋的变化,且符合在某岁运、客气当令时,该岁运、客气禀赋为低发禀赋,而太少相反的岁运、司天在泉相反或阴阳五行属性相反的客气则为高发禀赋这一大体规律。疾病特点分析的结果亦显示各个大寒的疾病特点更符合后一年初之气的运气相应疾病特点,出现典型的与后一年初之气运气相应的疾病群。故本研究结果支持大寒为运气交接节气。结论:本研究利用目前较为丰富的医疗大数据及规范统计学分析方法验证五运六气的交接节气,为运气交接时刻的争议提供临床数据支持,开拓五运六气周期的验证性研究,为运气起始时刻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尚可为疾病与五运六气理论的印证提供临床依据,深化五运六气理论的内涵,并为疾病预测、治未病提供指导,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蒋暑雨[5](2020)在《二十四节气对北京地区急诊病种的选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依据北京市所有医院的全部急诊医保病例统计资料,得出二十四节气各节气易于每年发作的高危疾病,为临床预测、防治疾病提供依据,并与《素问·脉解篇》相关论述对比、印证,为探索各节气气化特点及对人体气化影响的规律提供依据。方法:据2015至2019年120个节气间同疾病急诊率的比较,得到各年各节气高于120个节气的平均急诊率的疾病作为此年此节气易发疾病,及低于平均急诊率的疾病作为此年此节气不易发疾病,再将高于平均急诊率1.5倍的易发疾病单独分出,依此找出5年内在相同节气反复出现的易发疾病作为1.5倍选择标准下年年或多数年于此节气易发的疾病,此即因此节气的气化特点所导致的高危疾病。≥1.5倍选择标准下高危疾病的具体确定方法为:针对每一种疾病,若在5年中相同的节气内作为≥1.5倍易发出现≧3次,或作为易发出现2次而另外3次都>1倍提示易发倾向,认为该疾病为该节气易于每年发作的高危疾病。同法得某节气每年不易发疾病。结果:1.在≥1.5倍选择标准下男女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详见论文正文。依此可见,男女呼吸系统疾病在冬季的节气即立冬~冬至较易发,消化系统疾病及肠道传染病在小满~处暑即夏秋季易发,一氧化碳中毒见于小雪~惊蛰,中暑见于小满~立秋。这些结果与常识性事实及各科教科书中所提供的疾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基本吻合,说明本研究在数据采集、统计学分析方法方面是无误的,结果是可信的,1.5倍的选择标准初步看来能满足本研究的需要。2.对照《素问·脉解篇》对立春雨水、清明谷雨、芒种夏至、立秋处暑、寒露霜降、大雪冬至六个月节气为代表的三阴三阳病的论述,本研究在1.5倍的选择标准下得到的反复易发疾病也能与之达到较高的符合度:正月立春雨水太阳病月份,易发病为呼吸系统疾病、腰臀痛等太阳经部位病症、上实下虚之瘖啡失语、狂证等;三月清明谷雨厥阴病月份,易发病为阴囊肿物、咽喉不适等厥阴肝经病症,及阳气振发而不畅之腰脊痛病症;五月芒种夏至阳明病月阳盛之阴/一阴来复、阳明闭郁,易发病为胃肠道疾病、阳盛于上而邪并于外之躁狂、心神阳气突伤之惊恐障碍、焦虑性抑郁,及阳伤水停之下肢水肿、哮喘等病症;七月立秋处暑少阴病月,阳杀于外、阴气盛于下,易发病为腰部、下腹部疾病、厌食、肝胆病、视力视觉障碍类、肺水肿喘咳、心律失常等病症;九月寒露霜降少阳病月,少阳不伸,易发病见肋软骨痛、肋间神经痛、多部位关节病、心脑血管病、高血压、肝胆疾病及消化道溃疡等;十一月大雪冬至太阴病月,脾运受抑,易发病为腹胀呕吐类消化系统、泌尿及代谢类病症等。本研究结果中,各个节气的易发疾病全面、广泛,疾病种类细致,对《素问·脉解篇》的论述既有印证又有拓展,且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更利于临床实用与进一步开展相关的中西医结合研究。3.上述结果证明了本研究的可信度的同时,所呈现的各个节气的易发疾病可以作为临床预测、预防、诊治疾病的有效参考,在与经典得到了相互印证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经典中未论述到的节气的致病特点的缺憾,为下一步对各个节气的气化特点及对人体气化影响规律的分析,提供了较为可信、可靠的大数据依据。结论:本研究得出的各节气易于每年发作的高危疾病与事实基本吻合,且印证了《素问·脉解篇》中的相关论述,有助于指导各节气易发疾病的预测预防和诊疗、弥补经典中相关论述的不足,为进一步探索各个节气的气化特点、挖掘节气在中医学中的价值,提供了大数据依据。
王彩青[6](2020)在《《傅青主女科》关于痛经的学术思想探析及临床运用的现代文献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傅青主女科》中傅山对痛经病因病机、治法的认识,傅山治疗痛经的组方用药特点等学术思想。对近30年发表的有关《傅青主女科》治疗痛经方剂的临床运用类文献进行系统评价,探索这些方剂的现代临床应用规律及研究现状,发现其优势及不足,以期丰富《傅青主女科》的研究内容,探索新的研究方向,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及有关傅青主治疗痛经的相关书籍,探讨傅山治疗痛经的学术思想。搜集近30年(1990年2019年)发表的有关《傅青主女科》关于痛经方剂临床运用类文献。检索数据库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期刊数据库;读秀知识库;万方数据库。依据拟定的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对纳入文献的相关信息进行提取,并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利用Excel对文献的计量学特征进行分析,分析每个方剂的临床应用情况、方剂中药物使用规律及加减情况;对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质量评价,利用修改后Jadad量表对所纳文献评分,用RevMan软件进行偏倚风险评估、文献异质性检验和meta分析。结果1.傅山治疗痛经在病因病机方面多从肝肾立论,以肝为本,分虚实两端,以实为主。在治法方面重视肾肝,兼顾健脾,肝脾肾同治。在组方用药方面用药以补助通,药物剂量悬殊,药品注重炮制,以四物汤化裁。2.文献计量学结果:共下载文献366篇,通过细读全文,按排除标准对下载文献进行删除,最终纳入本研究的文献共81篇,其中临证经验36篇,临床试验45篇。期刊论文74篇,会议论文1篇,学位论文6篇。期刊论文来自50种期刊,其中有20种核心期刊,30种非核心期刊。34篇发表于核心期刊,40篇文献发表于非核心期刊。文献发表量呈缓慢上升趋势。作者单位涉及26个地区,发表文献量最多的省份是江苏省。3.方剂使用情况:81篇共使用傅山治疗痛经方剂82次,使用宣郁通经汤的文献有47篇,共运用宣郁通经汤58次;使用加味四物汤的文献2篇,运用2次;温脐化湿汤7篇,运用7次;顺经汤11篇,运用11次;调肝汤14篇,运用18次。宣郁通经汤文献发表数量呈上升趋势,余方剂文献发表数量没有明显变化。傅山治疗痛经方剂所治疾病种类多样。证候要素与方剂药物功效较为一致。方剂使用方法主要为汤剂口服,部分使用外治法。4.各方剂药物使用情况及加减规律:宣郁通经汤在使用时,白芥子、黄芩删减次数较多,常用新增药物有延胡索、赤芍等;加味四物汤、调肝汤在使用时以原方药物为主,增损药物较少;温脐化湿汤在使用时,白果删减次数较多,常用新增药物有延胡索、菟丝子等;顺经汤在使用时与原方药物出入较大,新增药物较多,且各类药物较为分散。5.随机对照试验质量评价:纳入文献中共有24篇文献为随机对照试验,整体研究水平较低、质量较差。存在的问题有:缺乏预试验及样本量估计;缺少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缺乏知情同意、伦理委员会批准;试验设计的理论条件不充分;随机化水平较低,缺乏盲法;干预措施标准化水平偏低;欠缺安全性考虑;结局指标测量方法欠统一;随访较少。在疗效评价、组间均衡性比较、统计学方法记录等方面完成较好。6.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文献样本量不足,仅筛选出4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并得出结论证明宣郁通经汤治疗痛经的总体有效率要高于米非司酮、布洛芬等西药。结论傅山治疗痛经学术思想:在病因病机方面多从肝肾立论,以肝为本,分虚实两端,以实为主。在治法方面重视肾肝,兼顾健脾,肝脾肾同治。在组方用药方面用药以补助通,药物剂量悬殊,药品注重炮制,以四物汤化裁。《傅青主女科》治疗痛经方剂的临床运用情况: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临床报道的方剂集中在宣郁通经汤,其他方剂的相关研究偏少;治疗疾病类型多样;临床使用傅山治疗痛经方剂时,主要以原方使用,但也有部分方剂药物成分变化较大,新增药物较多;临床随机试验整体质量较低;符合meta分析的文献较少。从已发表的文献来看,傅山治疗痛经方剂用来治疗妇科疾病及其他方面疾病上仍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为了更好地发挥《傅青主女科》中治疗痛经方剂的临床应用价值,应尽可能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采用国际研究标准,提高临床研究水平。
蒋怡[7](2020)在《基于古今文献分析对中医治疗前葡萄膜炎的证治经验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前葡萄膜炎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临床特点及治法方药的研究,总结历代医家的证治经验及方药特点,为前葡萄膜炎的辨证论治提供临床参考。方法:1、确定文献研究关键词、检索词:根据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十三五”中医眼科教材中所涉及的前葡萄膜炎的西医病名、中医病名及别名为关键词,确定检索词为:“前部葡萄膜炎”、“急性前葡萄膜炎”、“虹膜炎”、“虹膜睫状体炎”、“慢性前葡萄膜炎”、“前色素膜炎”、“瞳神紧小”、“瞳神焦小”、“瞳神缩小”、“瞳神细小”、“肝决”、“瞳神干缺”、“瞳人干缺”、“瞳仁干缺”、“瞳神缺陷”。2、古代文献检索:在《中华医典》输入前葡萄膜炎的中医病名及别名进行搜索。3、现代中医文献检索:通过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数据库及维普期刊数据库输入前葡萄膜炎西医病名、中医病名及别名进行搜索。4、理论研究:根据制定的纳入标准,进行文献的筛选,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法方药等几个方面进行归纳与总结,将检索到的相关方药利用SPSS统计软件建立前葡萄膜炎现代中医文献数据库及古籍文献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分析古今医家对前葡萄膜炎的辨证及谴方用药的规律。结果:本次研究共筛选出古代文献50篇,方剂60首,中药82味,总计引用600频次,使用药物频率最高的为清热药,其中单味药物使用频率最高为知母;现代文献145篇,方剂242首,中药136味,总计引用2383频次,使用药物频率最高的为清热药,其中单味药物使用频率最高的为黄芩。结论:1.急性前葡萄膜炎属于中医中“瞳神紧小”疾病,慢性前葡萄膜炎属中医“瞳神干缺”疾病。古今医家在本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上的认识大体一致,古代医家在祛邪中重视顾护正气,现代医家重视从除“湿”肿改善临床症状。2.古今用药频次最多的为清热药,其次为解表药,其中现代医家重用祛湿药,古代医家重用补虚药。3.由于医学的发展,现代医家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方法拓展了中医望诊中微观辨证的内容,深化了对前葡萄膜炎病因病机的认识,进而促进了辨证论治理论的发展变化。
程悦[8](2020)在《温肾蠲痹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本试验旨在观察温肾蠲痹方及加味温肾蠲痹方治疗肾虚督寒型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疗效,并对本方进行安全性评价。通过观察比较试验前后的患者临床症状、中医证候、实验室指标、疾病评估及功能评估指标等,拟为进一步优化现有的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提供依据和思路。研究内容及方法:1.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研究组1(温肾蠲痹方组)、研究组2(温肾蠲痹方加味组)、对照组(非甾体抗炎药组),每组各20例,观察时间为8周,观察点:Ow,4w,8w。研究组1服用中药温肾蠲痹方,研究组2服中药温肾蠲痹加味方,对照组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塞来昔布(商品名:西乐葆)。进行安全性评价:观察治疗前后三组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并记录。2.对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全部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日期从建库到2019年10月。所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中,试验组均采用补肾强督法指导下的中药治疗,对照组为其他药物治疗。2名评价者独立提取资料和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研究结果:1.入组基线比较三组患者在入组时的年龄、性别、病程、ESR、CRP、ASDAS-CRP、BASFI、BASDAI、ASDAS-CRP、中医证候积分、血常规、肝肾功能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疗效比较中医证候总有效率:研究组1、研究组2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5.00%、80.00%、50.00%,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医证候积分:同治疗前相比,在腰骶脊背疼痛、腰脊活动受限、晨僵、夜间疼痛几个方面积分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改善夜间疼痛、腰膝酸软、畏寒喜暖方面,研究组1、组2疗效较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腰骶脊背疼痛、腰脊活动受限、晨僵方面,研究组2优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前后的BASDAI、BASFI和ASDAS-CRP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2在BASDAI评分里较其他两组下降更显着,差异有显着性(P<0.05);BASFI评分方面,研究组1、组2评分下降明显,差异有显着性(P<0.05);ASDAS-CRP评分方面,研究组2、对照组评分下降明显,差异有显着性(P<0.05)。三组治疗前后ESR、CRP下降对比,都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2的ASAS20达标率优于其他两组,ASAS40达标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安全性分析全部60例入组的病人未见药物过敏、消化道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三组血常规、肝肾功能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异常(P>0.05)。4.Meta分析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1.补肾强督法治疗肾虚督寒证型强直性脊柱炎在改善中医证候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MD=-8.26,95%CI(-14.49,-2.03),P<0.00001];2.补肾强督法治疗肾虚督寒证型强直性脊柱炎在改善BASDAI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MD=-2.37,95%CI(-3.26,-1.49),P<0.00001];3.补肾强督法治疗肾虚督寒证型强直性脊柱炎在改善BASFI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MD=-0.95,95%CI(-1.46,-0.43),P=0.0003];4.补肾强督法治疗肾虚督寒证型强直性脊柱炎在改善脊柱痛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MD=-1.37,95%CI(-1.79,-0.96),P<0.00001];5.补肾强督法治疗肾虚督寒证型强直性脊柱炎在降低血沉方面,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MD=-4.39,95%CI(-6.44,-2.33),P<0.0001];6.补肾强督法治疗肾虚督寒证型强直性脊柱炎在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MD=-3.43,95%CI(-4.02,-2.85),P<0.00001];7.补肾强督法治疗肾虚督寒证型强直性脊柱炎在不良反应发生方面,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RR=0.48,95%CI(0.31,0.73),P=0.0007]。研究结果:1.温肾蠲痹方及其加味方可有效改善AS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降低疾病活动度,改善功能情况,且安全性良好。2.从循证医学角度证明,补肾强督法治疗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具有良好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黑环环,吴惠琴[9](2020)在《五味消毒饮眼科临床近30年应用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五味消毒饮的眼科临床应用价值,为其在眼科临床规范用药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笔者从眼科热证和毒证辩证、五味消毒饮的古方应用概况、列举典型临床病例、实验研究及对五味消毒饮在眼科应用中的体会等方面论述。结果五味消毒饮在治疗睑腺炎、睑板腺囊肿、睑缘炎、色素膜炎、复发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急性葡萄膜炎、慢性泪囊炎、流行性角结膜炎疗效显着,指出其具有广谱抗细菌、真菌、病毒、耐药率低、消炎及调节免疫等药理活性。结论五味消毒饮清热解毒、抗菌消炎功能突出,临床疗效显着,具有广泛应用的前景。
孙文娜[10](2019)在《补肾强督、清热除湿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伴发葡萄膜炎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运用补肾强督、清热除湿之法,观察补肾强督清热方联合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伴发葡萄膜炎的临床疗效,评价补肾强督清热方对本病治疗作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本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途径和思路。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40例强直性脊柱炎伴发葡萄膜炎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0例20只眼,采用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及散瞳滴眼液、非甾体抗炎药物等治疗,治疗组20例20只眼,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强督清热方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2、4周视力、眼压、眼部体征和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相关实验室检查,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临床观察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75%,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视力、眼部体征、实验室检查、复发率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强督、清热除湿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伴发葡萄膜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全身症候,早期及时控制炎症,缩短病程,并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强直性脊柱炎伴发葡萄膜炎的复发。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色素膜炎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色素膜炎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复杂网络和数据挖掘分析中医药治疗白塞病的用药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古代医家对白塞病的认识 |
1.1 狐惑病与白塞病的历史渊源 |
1.2 病因病机 |
1.3 辨证论治 |
2.现代医学对白塞病的认识 |
2.1 流行病学 |
2.2 病因与发病机制 |
2.3 白塞病的临床表现 |
2.4 诊断标准 |
2.5 治疗 |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及内容 |
1.研究对象 |
1.1 文献来源 |
1.2 检索策略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文献筛选和数据的管理 |
2.2 数据的规范化处理 |
2.3 数据统计方法 |
3.研究结果 |
3.1 文献检出与筛选结果 |
3.2 药物的功效分类和性味归经的频次分析 |
3.3 复杂网络分析结果 |
3.4 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
3.5 聚类分析结果 |
4.讨论 |
4.1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白塞病中药用药规律的研究意义 |
4.2 用药频次和药物属性分析 |
4.3 核心药物和配伍规律分析 |
4.4 现代医家对《金匮要略》的继承和发展 |
4.5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综述 中医治疗白塞病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 相关程序 |
致谢 |
(2)基于数据挖掘研究中医药治疗葡萄膜炎用药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挖掘 |
1. 资料与方法 |
1.1 检索策略 |
1.2 文献筛选 |
1.3 数据处理 |
1.4 统计分析 |
2. 研究结果 |
2.1 高频中药出现频数、频率统计 |
2.2 高频中药四气、五味、归经、功效类别统计 |
2.3 高频中药聚类分析结果 |
2.4 高频中药关联规则结果 |
2.5 核心中药网络图 |
讨论 |
1. 高频中药功效分析 |
2. 高频中药四气五味归经归类分析 |
2.1 四气分析 |
2.2 五味分析 |
2.3 归经分析 |
2.4 功效归类分析 |
3. 高频中药聚类分析 |
4. 高频中药关联规则分析 |
结论 |
自我评价 |
1. 优点 |
2. 不足 |
综述 |
1. 中医对葡萄膜炎认识 |
1.1 病名 |
1.2 病因 |
1.3 病机 |
1.4 辨证 |
1.5 诊断依据 |
1.6 治疗 |
1.7 预防与调护 |
2. 西医对葡萄膜炎认识 |
2.1 分类 |
2.2 病因病理 |
2.3 诊断依据 |
2.4 治疗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科研成绩 |
致谢 |
(3)针药联合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资料 |
1 研究对象 |
2 西医诊断标准 |
3 纳排标准 |
3.1 纳入标准 |
3.2 排除标准 |
3.3 剔除标准 |
3.4 脱落标准及处理 |
研究方法 |
1 样本量估算 |
2 病例分组 |
3 治疗方案 |
4 指标观察 |
4.1 基本资料 |
4.2 安全性指标 |
4.3 疗效判定指标 |
5 疗效判定标准 |
5.1 疾病疗效总判定标准 |
5.2 不良反应及意外情况处理 |
5.3 安全性评价标准 |
6 统计学处理 |
7 技术路线图 |
研究结果 |
1 病例纳入及完成情况 |
2 基线资料对比 |
3 治疗后各观察指标比较 |
3.1 3 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比较 |
3.2 3组患者治疗前后 MD 值比较 |
3.3 3组患者治疗前后 VFI 比较 |
3.4 3组患者治疗前后 RNFL 厚度比较 |
4 3组患者安全性观察 |
讨论 |
1 现代医学对NAION的认识 |
1.1 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影响因素 |
1.2 治疗方法 |
1.3 局部循环 |
1.4 NAION视野的改变 |
2 中医学对NAION的认识 |
2.1 暴盲的历史沿革 |
2.2 病因病机 |
2.3 针刺疗法 |
3 药物选用的科学理论依据 |
3.1 氢溴酸樟柳碱片的现代应用 |
3.2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的现代应用 |
4 研究结果分析 |
结语 |
1 论文研究结论 |
2 本次研究的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
1 流行病学 |
2 发病机制与影响因素 |
3 治疗方法 |
4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主要研究成果 |
(4)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文献综述一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1. 二十四节气起源 |
2.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 五运六气交接时刻的研究方法探讨 |
1. 经文解读 |
2. 天文历法溯源 |
3. 气象数据分析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 |
前言 |
(一) 以急诊患者禀赋特点分析运气交接节气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二) 以急诊患者疾病特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讨论 |
1 关于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可信度分析 |
2 与同类研究比较 |
3 研究意义 |
4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以立春为运气起始节气的禀赋特点比较 |
附录2 2016-2018年大寒前后3节气的高发疾病 |
简历 |
(5)二十四节气对北京地区急诊病种的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
二十四节气简介 |
1 节气的由来 |
2 二十四节气总体气机特点 |
3 二十四节气对人体气化的影响 |
文献综述一 《内经》中的时间医学思想及其现代研究 |
1 《内经》中的时间医学思想 |
2 中医时间医学的现代研究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 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研究 |
1 呼吸系统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
2 消化系统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
3 循环系统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
4 神经系统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
5 其他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
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二十四节气对北京地区急诊病种的选择研究 |
前言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资料来源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总体设计 |
2.2 具体步骤 |
3 结果 |
3.1 北京市急诊患者的疾病分布规律 |
3.2 以男性大寒为例演示大寒节气反复易发疾病的判定——举例 |
3.3 男性、女性二十四节气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 |
3.4 2级分类下男女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个数总结 |
3.5 结果总评价 |
3.6 男性、女性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总体特点 |
3.7 印证经典中的论述 |
3.8 弥补经典中的不足 |
3.9 结论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研究的可信度分析 |
2 与同类研究比较 |
3 研究意义 |
4 不足与展望 |
第四部分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男性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 |
附录2 女性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 |
简历 |
(6)《傅青主女科》关于痛经的学术思想探析及临床运用的现代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傅青主女科》治疗痛经学术思想探析 |
1.《傅青主女科》治疗痛经五方 |
1.1 经水忽来忽断时疼时止 |
1.2 经前腹痛吐血 |
1.3 经水未来腹先痛 |
1.4 经行后少腹疼痛 |
1.5 经水将来脐下先痛 |
2.《傅青主女科》对痛经病因病机的认识及特点 |
2.1 从肝肾立论,以肝为本 |
2.2 分虚实两端,以实为主 |
3.《傅青主女科》对痛经治法的认识及特点 |
3.1 治痛经之要,重在疏肝 |
3.2 治痛经之妙,贵在补肾 |
3.3 治痛经之方,兼顾扶脾 |
4.《傅青主女科》治疗痛经的组方用药特点 |
4.1 用药以补助通 |
4.2 药物剂量悬殊 |
4.3 药品注重炮制 |
4.4 以四物汤化裁 |
第二部分 《傅青主女科》关于痛经的现代临床应用规律 |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检索策略 |
1.3 文献纳入标准 |
1.4 文献排除标准 |
1.5 文献筛选与整理 |
1.6 建立数据库 |
1.7 数据规范化处理 |
1.8 观察指标及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文献计量学分析 |
2.2 方剂临床使用情况 |
2.3 各方剂药物使用及加减规律 |
2.4 随机对照试验质量评价 |
2.5 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 |
3 讨论 |
3.1 文献计量学统计结果讨论 |
3.2 方剂临床使用情况结果讨论 |
3.3 各方剂药物使用及加减规律结果讨论 |
3.4 傅山治疗痛经方剂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质量评价结果 |
3.5 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结果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基于古今文献分析对中医治疗前葡萄膜炎的证治经验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诊断标准 |
1.西医诊断标准 |
2.中医辩证诊断标准 |
研究材料与方法 |
1.文献来源 |
2.纳入标准 |
3.排除标准 |
4.选方标准 |
5.中药药名规范 |
6.文献质量控制措施 |
7.技术路线 |
8.统计分析方法 |
第一部分 中医古籍文献研究 |
1.古籍文献研究结果 |
1.1 前葡萄膜炎的中医病名沿革及释义 |
1.2 前葡萄膜炎古代文献中病因病机的研究 |
1.3 前葡萄膜炎辨证论治的研究 |
1.4 古代用药的研究 |
第二部分 现代中医文献研究 |
2.现代中医文献研究结果 |
2.1 前葡萄膜炎现代中医文献病因病机的研究 |
2.2 辨证论治的研究 |
2.3 现代用药的研究 |
第三部分 古今用药的规律对比研究 |
3.1 古今高频用药对比及分析 |
3.2 古今各类药物使用频率对比及分析 |
3.3 古今代表方剂解析 |
第四部分 研究结论 |
4.1 前葡萄膜炎古今病因病机认识的异同 |
4.2 前葡萄膜炎古今用药差异的研究 |
第五部分 临床病案举要 |
现代中医名家经验及效方验方 |
结语 |
1.本课题的创新点 |
2.本课题的不足之处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前葡萄膜炎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8)温肾蠲痹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部分 |
1. 中医学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及治疗 |
1.1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病因病机认识 |
1.2 治疗 |
2. 现代医学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及治疗 |
2.1 定义及流行病学 |
2.2 病因及发病机制 |
2.3 治疗 |
3. 雷公藤制剂在强直性脊柱炎中的应用 |
4. 肾虚督寒证与补肾强督法的联系 |
第二部分 补肾强督法治疗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的Meta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1.1 文献检索及筛选 |
1.2 文献纳入标准 |
1.3 文献排除标准 |
1.4 数据提取 |
1.5 临床试验的质量评价 |
1.6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情况 |
2.2 纳入研究特征 |
2.3 纳入研究特征 |
2.4 数据分析 |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选择及来源 |
1.2 病例选择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治疗方案 |
2.2 疗程与观察项目 |
2.3 疗效评价 |
2.4 统计学方法 |
2.5 不良事件观察及处理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可比性分析 |
3.2 两组治疗前可比性分析 |
3.3 治疗结果 |
3.4 安全性指标评价 |
第四部分 讨论 |
1. 立题依据 |
2. 治疗方药 |
2.1 组方内容 |
2.2 立意分析 |
3. 临床疗效分析 |
3.1 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析 |
3.2 中医证候积分分析 |
3.3 BASDAI、ASDAS-CRP和BASFI |
3.4 ESR、CRP分析 |
3.5 西医疗效分析 |
4. 临床观察安全性评价 |
5. Meta分析结果分析 |
6. 创新点与不足 |
6.1 创新点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9)五味消毒饮眼科临床近30年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辨证论治 |
1.1 眼科热证 |
1.2 眼科毒证 |
2 古方应用概况 |
2.1 方药理论 |
2.2 方论选录 |
3 眼科临床应用 |
4 实验研究 |
5 体会 |
(10)补肾强督、清热除湿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伴发葡萄膜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 |
一、研究对象 |
二、选择标准 |
第二部分 治疗方法 |
一、研究方法 |
二、治疗方法 |
三、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标准 |
第三部分 结果分析 |
一、两组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分析 |
二、两组治疗前后睫状充血情况比较分析 |
三、两组治疗前后KP(黑睛后壁沉着物)情况比较分析 |
四、两组治疗前后房水情况比较分析 |
五、两组治疗前后疼痛情况比较分析 |
六、两组治疗前后畏光流泪情况比较分析 |
七、两组治疗前后全身症候情况比较分析 |
八、两组治疗前后实验指标(ESR、CRP)比较分析 |
九、两组治疗前后炎症消退时间比较分析 |
十、两组复发情况比较分析 |
十一、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分析 |
第四部分 讨论 |
一、强直性脊柱炎伴发葡萄膜炎病因病机的探讨 |
二、方药分析 |
三、疗效分析 |
四、研究创新与不足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强直性脊柱炎伴发葡萄膜炎的中西医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附录 强直性脊柱炎伴发葡萄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表 |
致谢 |
发表论文 |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色素膜炎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复杂网络和数据挖掘分析中医药治疗白塞病的用药规律[D]. 汤舒玲.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10)
- [2]基于数据挖掘研究中医药治疗葡萄膜炎用药规律[D]. 宋玉杰.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针药联合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临床疗效评价[D]. 袁晓彤.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D]. 加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二十四节气对北京地区急诊病种的选择研究[D]. 蒋暑雨.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傅青主女科》关于痛经的学术思想探析及临床运用的现代文献研究[D]. 王彩青.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7]基于古今文献分析对中医治疗前葡萄膜炎的证治经验探讨[D]. 蒋怡.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8]温肾蠲痹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肾虚督寒证的临床研究[D]. 程悦.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9]五味消毒饮眼科临床近30年应用进展[J]. 黑环环,吴惠琴.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01)
- [10]补肾强督、清热除湿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伴发葡萄膜炎的临床观察[D]. 孙文娜.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