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含硫原油加工装置在停工期间的防腐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成慧禹[1](2014)在《炼油装置高温、低温腐蚀流程图研究及应用》文中认为论文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国内炼油装置中存在的腐蚀介质及发生腐蚀的方式,结合洛阳石化加工实际情况。建立炼油重点装置常减压装置、催化装置、加氢装置、焦化装置等的腐蚀流程图,将腐蚀类型分为高温、低温腐蚀类型考虑,研究腐蚀预测模型。本文详细列出了高温腐蚀预测方案的实验方法,以及低温下露点腐蚀的模拟计算方法,成功建立了腐蚀预测方法。并结合现有的腐蚀检测手段,建立腐蚀监控系统和制定工艺防腐方案。腐蚀监控系统能够全面监控各装置设备腐蚀情况,改变了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防腐的现状,形成由厂领导牵头,设备部门、工艺部门、生产车间、科研检测部门形成的一体化腐蚀管理体系。提升炼厂设备管理水平,为炼油装置长周期运行提供保障。
刘金平[2](2010)在《高硫与高酸原油的加工腐蚀与对策》文中提出针对不同原油在高温动态腐蚀装置中进行了系统的腐蚀评价。研究表明,旅大、秦皇岛326、绥中361和蓬莱19-3原油腐蚀性能相差不大,相对来说旅大原油的腐蚀性较强,绥中361原油的腐蚀性较弱。在蓬莱19-3原油中的耐蚀性能依次为:00Cr17Ni14Mo2、0Cr18Ni10Ti和20G;0Cr18Ni10Ti和00Cr17Ni14Mo2随着温度的升高,腐蚀速率相差增大。在环烷酸腐蚀的温度范围内不应该采用碳钢、1Cr5Mo材料,可在280-300℃设置一个温度点,在此温度点以上使用00Cr17Ni14Mo2及其以上的材料;低于此温度点可以选择18-8型不锈钢代替316型不锈钢,通过高温动态腐蚀试验装置能够较好地进行原油以及各种馏分油高温腐蚀评价。进一步考察了多种原油在沥青/燃料油双功能炼油装置上的腐蚀。结果表明,高酸原油在炼油装置上的高温环烷酸腐蚀,低温(≤120℃)H2S-HCl-H2O腐蚀,氮相关腐蚀和重金属腐蚀等四方面的腐蚀问题比较突出。腐蚀监控系统避免了单独使用一种或几种技术的盲目、零碎以及数据积累不完整的缺点,规范了各种监测和控制技术在工业生产装置上的应用,可为炼油厂提供全套的腐蚀监控技术。应用腐蚀监控系统不但可以最大限度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各种腐蚀措施的功效,延长开工周期,避免事故的发生,而且可以形成完整的炼厂历史腐蚀数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硫高酸原油在加工装置中可行的防腐对策。工艺防腐措施是防止初馏塔塔顶、常压塔塔顶、减压塔塔顶和其它分馏塔塔顶低温部位腐蚀的主要方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人为因素干扰,采取科学管理方式进行管理才能取得最大效果。不同设备及管线应与其接触物质的腐蚀曲线选用合适的钢种,在高温临氢的装置中应避免异种钢焊接。操作介质中硫化氢分压大于345Pa并存在水时,或有可能发生湿硫化氢应力腐蚀的环境中,所使用的设备应选用镇静钢(最好选用抗HIC钢),在H2S-HCl-H2O型腐蚀环境中不推荐使用奥氏体不锈钢。对腐蚀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获得准确的腐蚀规律,从而为炼厂选择合适的腐蚀防护方式提供理论和实际依据。
李素辉[3](2015)在《常减压蒸馏装置腐蚀与防护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整个炼油化工装置中,常减压蒸馏是原油加工的第一道工序,常减压装置的安全平稳运行直接关系着整个炼油厂的生产效益。随着原油酸值的升高,我国常减压设备的腐蚀越来越严重,腐蚀对设备的安全运行及使用寿命带来极大的危害,经常出现腐蚀泄漏,严重威胁着装置的正常生产。本文针对目前国内原油加工常减压装置的生产运行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国内外研究工作和生产实际开展了腐蚀机理、腐蚀案例分析、高温缓蚀剂优选、工艺防腐及材料防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为提高我国常减压蒸馏装置设备可靠性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新的经验方法。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有:(1)通过广泛查阅、检索国内外常减压装置腐蚀与防护、设备可靠性、腐蚀监测等相关资料,深入调研、分析了我国常减压装置的使用情况,找出了常减压装置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开展常减压装置腐蚀与防护研究奠定了基础。(2)根据常减压装置的工作环境和工艺流程,分析了常减压装置的腐蚀类型,并开展了常减压低温轻油部位HCl-H2S-O2-H2O的腐蚀机理,高温硫腐蚀机理、环烷酸腐蚀机理及硫和环烷酸的综合腐蚀机理研究。(3)通过常减压低温轻油部位和高温硫和环烷酸腐蚀机理研究,结合常减压蒸馏装置设备腐蚀案例分析,找到了影响常减压装置材质腐蚀的主要因素和易腐蚀部位。(4)通过对比,工业试验,优选发现MLH-Ⅱ高温缓蚀剂对原油的环烷酸腐蚀具有良好的抑制性,可以降低馏分油中的酸值,有效减缓常减压装置高温重油部位的腐蚀。(5)针对常减压蒸馏装置,总结提出了低温部位选材、高温硫与环烷酸腐蚀部位选材原则。通过本文的研究工作可以全面系统地认识到常减压装置腐蚀机理及失效形式,进行的案例分析和防护措施研究,为解决常减压装置目前存在的腐蚀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和途径,对提高常减压装置设备寿命,确保炼化企业的安全生产,提高炼化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阮晓刚[4](2005)在《常减压装置腐蚀机理研究与可靠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在整个炼油化工装置中,蒸馏是原油加工的第一道工序,常减压蒸馏装置是为以后的二次加工提供原料,并将原油分馏成汽油、煤油、柴油、蜡油、渣油等组分的关键装置。常减压装置的安全平稳运行直接关系着整个炼油厂的生产效益。长期以来,炼化装置安全性及可靠性问题一直是困扰炼化装置长周期安全运行的技术难题。随着我国原油开采进入中后期,高质量原油资源的存量日益减小,大量低质量原油,特别是高酸值稠油和高含硫进口原油的加工量日渐增加。由于原油中含有较高酸值、硫和盐分,常常由于腐蚀等原因导致常减压装置发生设备失效,造成非计划停工和设备更换,不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时还易导致火灾、爆炸等重大恶性事故发生。因此,为了增加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企业效益,延长炼油厂常减压装置的使用寿命,降低维修费用,减少非计划停工,开展常减压装置的安全可靠性研究是目前炼化行业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文针对目前国内稠油加工常减压装置的生产运行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国内外研究工作和生产实际开展了稠油加工装置故障树分析、腐蚀机理、防腐措施、腐蚀实验、安全可靠性分析和寿命预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为提高我国石油炼化装置的安全可靠性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新的方法。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有: (1) 通过广泛查阅、检索国内外常减压装置腐蚀与防护、设备可靠性和寿命预测等相关资料,深入调研、分析了我国常减压装置的使用情况,找出了常减压装置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开展常减压装置腐蚀与防护及可靠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2) 结合生产实际,建立了常减压装置的失效故障树,并进行了定性分析,利用VB开发的程序求出了故障树的最小割级和结构重要度,找到了影响稠油加工常减压装置安全性和设备可靠性的主要因素。 (3) 完成了不同材料在不同温度和流速下耐环烷酸腐蚀的性能实验和应用评价研究,并用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建立了腐蚀速率预测模型,实现了温度、材料、流速、环烷酸含量和腐蚀速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4) 根据常减压装置的工作环境和工艺流程,分析了常减压装置的腐蚀类型,并开展了高温硫腐蚀机理、环烷酸腐蚀机理、硫和环烷酸的综合腐蚀机理以及常压低温轻油部位HCl-H2S-O2-H2O的腐蚀机理研究。 (5) 通过开展硫和环烷酸综合腐蚀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揭示了在硫和环烷酸综合作用下常减压装置的腐蚀机理。 (6) 通过开展稠油加工腐蚀防护研究,找到了能满足我国稠油加工装置防腐要求的材料选用原则;对用于稠油加工的防腐涂料和高温缓蚀剂进行了研究,找到了适用于常减压装置的防腐涂料和高温缓蚀,并提出了保证常减压装置安全可靠运行的防腐蚀管理规则和检测方法。 (7) 应用应力强度干涉理论建立了常减压装置管线剩余强度可靠性模型,利用Ⅰ
胡艳玲[5](2014)在《石油炼制常减压装置腐蚀与防腐》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劣质原油在生产沥青时对炼油装置造成了严重的腐蚀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以秦皇岛中石油燃料沥青有限责任公司为实例介绍了石油炼制常减压装置的组成及特点,明确了现用原油的基本性质及其对设备的腐蚀机理,通过分析原油性质和炼制工艺及流程,明确了高酸原油加工对常减压装置的腐蚀原因,即高温腐蚀和低温腐蚀。本文在分析原油对常减压装置的腐蚀之前,首先简述了常减压装置的组成和特点,常减压装置是常压蒸馏和减压蒸馏两个装置的总称。常减压装置的主要设备为塔和炉两部分。常减压石油炼制属于物理蒸馏过程,根据构成原油各组分沸点的不同,经过加温分离出不同的石油馏分。论文接下来以秦皇岛中石油燃料沥青有限责任公司正在采用的委内瑞拉波斯坎原油和马瑞-16原油对设备的腐蚀为例,分析了原油性质,提出了高酸原油的高温腐蚀机理和低温腐蚀机理,认为高温腐蚀主要是原油中的硫化物对装置的腐蚀,表现最常见腐蚀形态为高温部位的环烷酸腐蚀,当温度达到204℃上含硫原油便会对设备进行腐蚀,并且随着油温的升高,硫化物对设备的腐蚀也会越来越厉害,而且环烷酸的化学产物环烷酸盐还会破坏已经生成的硫化亚铁保护膜,加速设备的进一步腐蚀,但当温度超过400℃时,分解的酸便不再对钢材产生腐蚀作用。同时经过观察和分析得出在低温部位造成腐蚀的主要因素是原油中pH值和Cl-的质量浓度。在此基础上,基于炼油安全、装置使用寿命及设备维护等方面的考虑,论文又进一步分析并提出了常减压装置防腐的措施及建议,认为在装置防腐方面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①从源头抓起,控制油品质量,采用品质更好的进口原油;②更新原油炼制工艺防腐,即通过脱盐、注碱、注氨、注水、注油性缓蚀剂的方式降低塔顶冷却系统氯化氢的生成量;③在常减压装置的制造方面,选用新型防腐材料或涂层能够显着提高装置的抗腐蚀能力;④采用实时腐蚀监控,通过引入在线监测技术和材料更新及维护等方法达到更好地提高设备防腐能力的目的。
周敏[6](2012)在《中国石油炼化企业腐蚀与控制现状》文中研究指明分析了目前中国石油炼化企业的炼油装置以及典型化工装置的设备腐蚀情况,从工艺防腐蚀、材质升级、表面处理、阴极保护、腐蚀监检测等方面分析了防腐蚀技术应用现状,并阐述了中国石油炼化企业目前开展的腐蚀与防护专项工作。
周敏[7](2012)在《中国石油炼化企业腐蚀与控制现状》文中研究说明分析了目前中国石油炼化企业的炼油装置以及典型化工装置的设备腐蚀情况,从工艺防腐蚀、材质升级、表面处理、阴极保护、腐蚀监检测等方面分析了防腐蚀技术应用现状,并阐述了中国石油炼化企业目前开展的腐蚀与防护专项工作。
王正方[8](2008)在《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压力容器安全运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国内沿江和沿海石化企业加大了炼制中东高含硫原油的比例,国产原油的酸值和含硫量也呈上升趋势,各种介质环境加剧了炼化设备的腐蚀。在某炼油厂第一和第三常减压蒸馏装置设置电阻探针对腐蚀速率进行了测量,对原油的硫含量、盐含量、脱盐后的盐含量、酸值、塔顶产品槽中铁离子的变化、冷凝水的pH值等与腐蚀有关的因素进行了监测。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影响腐蚀速率及其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求出了绝对关联度、相对关联度和综合关联度,进行了优势分析。炼制胜利混合原油对腐蚀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含酸量,炼制中东进口原油对腐蚀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脱盐后的含盐量,最后对关联度计算结果和设备腐蚀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常压蒸馏塔顶换热器入口分配管弯头处采用超声波定点测厚,弯头壁厚数列是准光滑序列,一次累加生成具有准指数规律。建立了GM(1,1)模型,对原始数据进行模拟的平均相对误差达到合格级别。通过对数据序列进行平移,对GM(1,1)模型进行改进提高了模型精度。建立DGM、Verhulst模型对摆动序列进行了模拟,建立GM(1,N)和GM(0,N)模型对腐蚀速率与相关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对未来可能的壁厚进行了区间预测。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冲刷严重的部位进行寿命预测是可行的,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检修周期,保障设备的安全。常减压装置塔顶换热器冲刷腐蚀严重,需要进行改造,考虑了采用普通管壳式换热器和螺旋折流板结构两种形式,换热管采用20号钢加装TH847涂料、20号钢渗铝、316L和双相钢等方案。在传热效率、制造费用、维护费用、安全程度、制造难度等改造目标下,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方案进行了灰靶决策、灰色关联决策和灰色变权决策。灰色决策的结果表明采用同样的换热管螺旋折流板结构更优越。采用螺旋折流板结构和20号钢渗铝换热管的方案为最佳选择。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制造难度是一个很大的灰数,以两管程换热器为例,将一个周期的折流板分为四块,对管孔的排布方式进行研究分析,建立了数学模型,编制了数控加工程序。在MITSUBISHI操作系统的数控钻铣床上,实现了阶梯式螺旋折流板上孔的加工。采用先进制造技术实现了灰数的白化,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了安全性。
冯亚军[9](2014)在《延安炼油厂常压装置现场腐蚀监测系统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常压装置作为原油进行一次加工的场所,静设备占据很大的比例,在含腐蚀性介质的原油中运行,其主要失效问题是腐蚀,这既造成了材料的浪费,又可能导致常压装置非计划停工。常压装置的正常运行关系到原油的后续加工及整个炼化企业的连续运转,因此常压装置的非计划停工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为了炼化企业的长周期运行,开展常压装置腐蚀机理和防护技术调研,以及常压装置现场腐蚀监测系统应用研究至关重要。通过对中石油、中石化公司下属22家炼化企业原油加工常压系统参数信息的收集整理,得到了典型的工艺流程和主要设的备参数,总结了出原油加工常压系统的腐蚀部位、腐蚀机理、腐蚀类型及防护措施。结合延安炼油厂300万吨/年常压装置工艺流程,根据装置在运行过程中出现腐蚀问题的频次和严重程度,将原油加工常压系统分为八个子系统。利用腐蚀在线监测最新技术,结合现场设备腐蚀监测点布置的可行性,选择了不同的腐蚀监测方法,针对设备、管线等腐蚀瓶颈问题,建立了一套覆盖延安炼油厂常压装置八个子系统的腐蚀监测体系。该腐蚀监测体系为延安炼油厂常压装置的腐蚀监测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建立了设备腐蚀问题预警体制,可以随时掌握腐蚀速度和了解设备运行的可靠性。该系统投入使用后将有利于延安炼油厂常压装置的正常运转,及时预测装置腐蚀趋势并可依此进行合理的工艺防腐措施,可最大程度地减少因腐蚀引起的经济损失和危险事故,装置运行安全性可得到保证,可有效地延长炼化企业的运行周期。
陈鸣[10](2015)在《原油加工过程中硫风险分析与防护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石油资源向着高硫、高酸、重质等劣质化方向发展的背景下,高硫原油在我国进口原油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大;同时,国内对高含硫原油的开采也不断增加,这就致使在我国原油炼制板块中高硫原油加工所占的比例愈来愈大;油品中不断增高的硫含量是工艺安全中的主要威胁。故实现安全加工含硫、高硫劣质原油,并有效控制硫含量增加带来的安全生产风险将是我国炼油企业将要面临的共同问题。本文以北方某高硫加工炼化企业为研究对象,选取了主要生产装置,对其主要含硫物流采用气相色谱和CHSN/O元素分析仪,对硫含量和硫类型分别进行了分析测定,得出硫类型主要以硫醇、硫醚、噻吩、苯并噻吩及各类噻吩取代物为主,从而为后续生产装置的硫风险分析提供了基础依据。本文依托于国家级课题“高含硫油品加工安全技术研究”项目。在深入分析我国炼化企业硫风险防控现状的基础上,在对其典型生产装置硫含量含硫和硫类型分析测定,研究原油中的硫在加工过程中的迁移转化与硫类型分布,分析原油加工过程中硫腐蚀、硫化亚铁自燃、硫化氢中毒等硫风险的潜在安全风险、重点积聚部位及危害物质形成机理、主要分布等情况,并提出了对应防控与处置措施。结合典型炼油装置的工艺特点,通过对加工高含硫油品的腐蚀环境、腐蚀类型、腐蚀的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利用实验室研究分析了不同类型硫化物的腐蚀程度;绘制了加工高含硫油品炼油装置腐蚀流程图;同时对腐蚀部位的工艺防腐进行研究,在腐蚀流程图上完成炼油装置腐蚀控制措施的布置,并在分析基础之上,对企业主要生产装置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防腐措施;为我国炼油企业加工高硫、高酸等劣质原油装置的腐蚀防护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进而提高我国炼油企业防腐蚀技术的整体水平。国内的石油化工企业频繁发生硫铁化合物自燃火灾爆炸事故,不仅严重威胁着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给生产企业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同时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原油或油品中硫或硫化物与铁及其氧化物相互作用生成硫铁化合物。论文在结合硫化亚铁形成机理和高硫油品加工过程装置实际运行情况,对炼化企业主要生产装置硫化亚铁重点隐患部位进行了识别,并研发了一种新型的QXF-1型复合清洗钝化剂和配套应用装备,在生产实际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同时,考虑到硫化亚铁自燃现象仍时有发生,开发了一种新型的纳米粉体复合灭火剂材料,灭火性能测试表明,新开发的KHCO3/γ-Al2O3复合灭火剂与商业化的BC灭火剂相比较,具有更高的灭火性能。根据典型炼厂分析炼化企业装置中硫化氢的主要来源,对硫化氢中毒潜在危险分析、硫化氢的分布特点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分别从硫化氢在线监测预警系统的研发、硫化氢检测器优化布置方法与流程、以及硫化氢吸收剂三个方面提出炼化企业硫化氢的防控方法。通过对原油及主要装置中物流中的硫测定分析,研究原油中的硫在加工过程中的迁移转化与硫类型分布,在此基础上分析原油加工过程中硫腐蚀、硫化亚铁聚积、硫化氢中毒等硫风险的影响因素、重点关注位置和区域等,提出对应的防范控制与处置措施,从而保障企业的安全、高效、经济运行。
二、含硫原油加工装置在停工期间的防腐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含硫原油加工装置在停工期间的防腐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炼油装置高温、低温腐蚀流程图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炼油装置高温、低温腐蚀流程图的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腐蚀监控技术与发展现状 |
1.4 腐蚀监控技术应用在洛阳石化的现状 |
1.5 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炼油装置腐蚀流程分析 |
2.1 原油中腐蚀介质的存在形态 |
2.1.1 硫化物 |
2.1.2 氮化物 |
2.1.3 氧化物 |
2.1.4 氯化物 |
2.2 腐蚀介质的转化机理及流向 |
2.2.1 硫化物 |
2.2.2 氮化物 |
2.2.3 氧化物 |
2.2.4 氯化物 |
2.3 主要腐蚀类型及部位 |
2.3.1 常减压蒸馏装置 |
2.3.2 催化裂化装置 |
2.3.3 加氢精制装置 |
2.3.4 延迟焦化装置 |
2.4 小结 |
第三章 加工油品高温腐蚀预测 |
3.1 高硫原油的高温腐蚀性能评价 |
3.1.1 高温动态腐蚀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
3.1.2 实验结果 |
3.2 高硫原油腐蚀实验数据统计处理及选材 |
3.2.1 高硫原油腐蚀实验数据统计处理结果 |
3.2.2 高温硫腐蚀选材研究 |
3.3 小结 |
第四章 加工油品低温部位腐蚀预测 |
4.1 低温部位露点研究 |
4.1.1 氨和硫化氢对水露点研究 |
4.1.2 氯化氢对水露点研究 |
4.2 常减压塔顶低温腐蚀的影响因素 |
4.2.1 实验评价方法 |
4.2.2 冷凝水 PH 值的影响 |
4.2.3 H_2S 浓度对腐蚀速率的影响 |
4.2.4 温度对腐蚀速率的影响 |
4.3 小结 |
第五章 炼油装置腐蚀监检测与工艺防腐措施 |
5.1 工艺防腐方案制定原则 |
5.1.1 规范性引用文件 |
5.1.2 腐蚀监检测—工艺防腐方案的编制原则 |
5.1.3 腐蚀监检测—工艺防腐方案的实施原则 |
5.2 工艺防腐措施 |
5.2.1 常压蒸馏装置工艺防腐措施 |
5.2.2 催化裂化装置工艺防腐措施 |
5.2.3 加氢精制装置工艺防腐措施 |
5.2.4 延迟焦化装置工艺防腐措施 |
5.3 腐蚀监测系统设计与应用 |
5.3.1 腐蚀监测与管理决策系统总体架构 |
5.3.2 腐蚀平台软件的功能设计 |
5.3.4 腐蚀监测平台使用情况 |
5.4 小结 |
第六章 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2)高硫与高酸原油的加工腐蚀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1.2 腐蚀机理 |
1.2.1 高硫原油加工腐蚀机理 |
1.2.2 高酸原油加工腐蚀机理 |
1.3 防腐措施 |
1.3.1 高硫原油加工解决办法 |
1.3.2 高酸原油加工解决办法 |
1.4 高硫、高酸原油加工的腐蚀与防护 |
1.4.1 常减压装置的腐蚀与防护 |
1.4.2 减粘裂化装置的的腐蚀与防护 |
1.4.3 加氢精制装置的腐蚀与防护 |
1.4.4 催化重整装置 |
1.4.5 脱硫装置的腐蚀与防护 |
1.4.6 硫磺回收装置的腐蚀与防护 |
1.4.7 酸性水汽提装置的腐蚀与防护 |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不同原油在高温动态腐蚀装置中的腐蚀评价 |
2.1 前言 |
2.2 原料油性质及实验方法 |
2.2.1 原料油的部分性质分析 |
2.2.2 实验方法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2.3.1 蓬莱19-3 原油的腐蚀评价 |
2.3.2 旅大、秦皇岛326、绥中361 原油的腐蚀评价 |
2.4 小结 |
第三章 沥青/燃料油双功能炼油装置的腐蚀评价 |
3.1 前言 |
3.2 试验原料性质分析 |
3.2.1 沥青/燃料油双功能炼油装置拟加工的原油的特点 |
3.2.2 原油加工过程中主要的腐蚀问题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3.3.1 拟加工高酸原油的环烷酸分布 |
3.3.2 原油在各加工装置中的腐蚀监控 |
3.3.3 原油在加工设备中的腐蚀评价 |
3.4 小结 |
第四章 沥青/燃料油双功能炼油装置的腐蚀防护 |
4.1 前言 |
4.2 工艺防腐措施 |
4.2.1 常减压装置 |
4.2.2 减粘裂化装置 |
4.3 工艺防腐方案 |
4.3.1 药剂管理 |
4.3.2 药剂注入方案 |
4.3.3 电脱盐操作 |
4.3.4 蒸馏装置三顶挥发线及冷却器工艺防腐 |
4.3.5 减粘裂化装置分馏塔挥发线及冷却器工艺防腐 |
4.4 技术管理 |
4.5 金属材料的适宜选择 |
4.5.1 常减压装置 |
4.5.2 减粘裂化装置 |
4.5.3 加氢精制装置 |
4.5.4 催化重整装置 |
4.5.5 脱硫装置 |
4.5.6 硫磺回收装置 |
4.5.7 酸性水汽提装置 |
4.6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3)常减压蒸馏装置腐蚀与防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意义及课题来源 |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主要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3.3 创新点 |
1.4 含酸重油加工常减压装置概况 |
1.4.1 国外含硫含酸重油加工常减压装置现状 |
1.4.2 环烷酸腐蚀的主要影响因素 |
1.4.3 含硫重油加工腐蚀与防护现状 |
第二章 洛阳石化常减压装置概况 |
2.1 工艺原理 |
2.1.1 电脱盐原理 |
2.1.2 蒸馏原理 |
2.1.3 化工助剂的作用机理 |
2.2 技术特点 |
2.2.1 装置特点 |
2.2.2 技术改造 |
2.3 工艺流程 |
2.4 主要容器设备设计参数及材质 |
第三章 常减压蒸馏装置设备腐蚀状况 |
3.1 低温部位腐蚀现状及分析 |
3.2 高温部位腐蚀现状及分析 |
3.3 小结 |
第四章 常减压装置腐蚀机理研究 |
4.1 低温轻油部位HCL-H_2S-O_2-H_2O的腐蚀 |
4.1.1 影响因素分析 |
4.1.2 腐蚀过程分析 |
4.2 硫腐蚀和环烷酸腐蚀 |
4.2.1 硫腐蚀分析 |
4.2.2 环烷酸腐蚀分析 |
4.3 小结 |
第五章 常减压装置防腐措施 |
5.1 常减压装置重点腐蚀部位 |
5.1.1 常压装置重点腐蚀部位 |
5.1.2 减压装置重点腐蚀部位 |
5.2 工艺防腐措施 |
5.2.1 原油注碱工艺 |
5.2.2 电脱盐 |
5.2.3 塔顶低温系统的腐蚀控制 |
5.2.4 高温缓蚀剂的优选与应用效果 |
5.2.5 腐蚀在线检测 |
5.2.6 工艺控制 |
5.2.7 工艺防腐管理 |
5.3 材料防腐 |
5.3.1 材料耐蚀性能的现场评定 |
5.3.2 低温部位选材 |
5.3.3 高温硫与环烷酸腐蚀部位选材 |
5.3.4 防腐涂料应用效果跟踪 |
5.4 其他防腐措施 |
5.5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4)常减压装置腐蚀机理研究与可靠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本论文研究目的、意义及课题来源 |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主要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1.3.3 主要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稠油加工常减压装置概况 |
2.1.1 国外稠油加工常减压装置现状 |
2.1.2 国内稠油加工常减压装置现状 |
2.1.3 稠油加工腐蚀与防护现状 |
2.2 可靠性分析与寿命预测现状 |
2.2.1 可靠性发展概况 |
2.3.2 断裂力学发展概况 |
2.3.3 寿命预测 |
3 常减压装置故障树的建立和分析 |
3.1 故障树分析的定义 |
3.2 常减压装置故障树的建立 |
3.3 常减压装置故障树的分析 |
3.3.1 常减压装置故障树的定性分析 |
3.3.2 常减压装置故障树的定量分析 |
3.4 影响常减压装置可靠性的主要因素 |
4 环烷酸腐蚀实验研究 |
4.1 材料耐蚀性能的实验室研究 |
4.1.1 试验所用材料与方法 |
4.1.2 试验结果 |
4.1.3 环烷酸腐蚀腐蚀环境中不同材质的腐蚀速率评定 |
4.2 环烷酸对盐类水解的影响试验 |
4.3 腐蚀实验数据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拟合 |
4.3.1 人工神经网络及其BP方法 |
4.3.2 人工神经网络在腐蚀方面的应用 |
4.3.3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腐蚀速度预测 |
4.4 材料耐蚀性能的现场评定 |
4.4.1 碳钢在不同温度的油品介质中的腐蚀性能 |
4.4.2 不锈钢在不同温度的油品介质中的腐蚀性能 |
4.4.3 低合金钢在含环烷酸油品介质中的腐蚀速率 |
5 常减压装置腐蚀机理研究 |
5.1 加工稠油的I套常减压装置基础资料 |
5.1.1 炼制原油的基本性质 |
5.1.2 常减压装置各馏分参数分析 |
5.1.3 常减压装置的腐蚀类型 |
5.2 高温硫腐蚀和环烷酸腐蚀 |
5.2.1 高温硫腐蚀及影响因素 |
5.2.2 高温环烷酸腐蚀及影响因素分析 |
5.3 硫和环烷酸的综合腐蚀机理研究 |
5.3.1 硫和环烷酸综合腐蚀的热力学过程机理分析 |
5.3.2 小结 |
5.4 环烷酸腐蚀的动力学作用机理研究 |
5.4.1 静态条件下环烷酸腐蚀的动力学作用机理研究 |
5.4.2 动态条件下环烷酸腐蚀的动力学作用机理研究 |
5.5 常压低温轻油部位HCL-H_2S-O_2一H_2O的腐蚀 |
5.5.1 影响因素分析 |
5.5.2 腐蚀过程分析 |
5.5.3 应力腐蚀开裂的影响分析 |
5.5.4 其他因素影响分析 |
5.6 小结 |
6 常减压装置防腐措施 |
6.1 常减压装置重点腐蚀部位 |
6.1.1 常压装置重点腐蚀部位 |
6.1.2 减压装置重点腐蚀部位 |
6.2 常减压装置防腐措施 |
6.2.1 材料防腐 |
6.2.1.1 材料使用规程 |
6.2.1.2 焊缝腐蚀与防护 |
6.2.2 防腐涂料的筛选、研制与应用效果跟踪 |
6.2.3 高温缓蚀剂的研制与应用效果 |
6.2.4 其他防腐措施 |
6.3 小结 |
7 常减压装置的可靠性分析 |
7.1 常减压装置可靠性的定义及其特征量 |
7.2 常减压装置管线可靠性模型 |
7.2.1 结构可靠性理论 |
7.2.2 常减压装置管线剩余强度可靠性模型 |
7.2.3 常减压装置管线剩余强度可靠度计算 |
7.3 常减压装置耐腐蚀可靠性理论 |
7.3.2 常减压装置耐腐蚀可靠度的数学模型 |
7.3.3 常减压装置耐腐蚀可靠性理论数学模型和可靠寿命 |
7.3.4 耐腐蚀可靠性分析实例 |
7.4 含缺陷常减压装置的断裂评定 |
7.4.1 断裂力学理论 |
7.4.1.1 裂纹的种类及其扩展的基本类型 |
7.4.1.2 线弹性断裂力学 |
7.4.1.3 弹塑性断裂力学 |
7.4.2 概率断裂力学理论 |
7.4.3 常减压装置概率断裂力学缺陷评定 |
7.4.4.1 缺陷评定标准 |
7.4.4.2 缺陷评定的概率方法 |
7.4.5 减压塔缺陷的概率评定 |
7.4.5.1 减压塔概况 |
7.4.5.2 减压塔参数计算和概率评定 |
8 常减压装置塔体和管线寿命预测 |
8.1 灰色系统理论 |
8.1.1 灰色理论的基本思想 |
8.1.2 灰色预测模型GM(1,1)模型的建立 |
8.1.3 GM(1,1)模型的改进 |
8.1.4 模型精度检验 |
8.2 塔体寿命灰色预测 |
8.3 炉管寿命灰色预测 |
8.3.1 L102炉管灰色预测 |
8.3.2 L103炉管灰色预测 |
8.4 腐蚀疲劳寿命预测 |
8.4.1 腐蚀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
8.4.2 腐蚀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模型 |
8.4.3 腐蚀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
8.4.3.1 腐蚀疲劳裂纹扩展速度 |
8.4.3.2 腐蚀疲劳裂纹寿命预测算例 |
8.5 延寿措施 |
9. 结论 |
9.1 研究成果 |
9.2 进一步研究方向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获奖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石油炼制常减压装置腐蚀与防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高温腐蚀 |
1.2.2 低温腐蚀 |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4 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法 |
1.4.1 拟采取的技术路线 |
1.4.2 实施方法 |
第2章 常减压装置及石油炼制工艺流程 |
2.1 原油蒸馏炼制基本原理 |
2.2 原油蒸馏炼制工艺流程 |
2.3 原油常压蒸馏特点 |
2.4 原油减压蒸馏及其特点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原油性质及设备腐蚀原油分析 |
3.1 原油性质分析 |
3.1.1 马瑞-16 原油性质 |
3.1.2 波斯坎原油基本性质 |
3.1.3 其它主要加工原油品种性质分析 |
3.2 常减压设备腐蚀原因 |
3.2.1 低温氯离子腐蚀机理 |
3.2.2 高温环烷酸及硫腐蚀机理 |
3.2.3 烟气露点腐蚀机理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原油对常减压装置的腐蚀 |
4.1 焊缝腐蚀 |
4.2 常压塔腐蚀 |
4.3 减压塔的腐蚀 |
4.4 冷却器的腐蚀 |
4.5 加热炉腐蚀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常减压装置防腐措施及建议 |
5.1 油品控制 |
5.2 原油炼制工艺防腐 |
5.2.1 低温部位防腐 |
5.2.2 高温部位防腐 |
5.2.3 工艺参数控制 |
5.3 设备材料防腐措施 |
5.3.1 316L 不锈钢 |
5.3.2 1Cr5Mo 合金 |
5.3.3 Hasteloy C-4 |
5.3.4 Monel(蒙乃尔合金) |
5.3.5 TH901 涂料 |
5.4 在线监测技术的应用 |
5.5 材料更新及维护 |
5.5.1 材料更新 |
5.5.2 设备维护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中国石油炼化企业腐蚀与控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石油炼化企业设备腐蚀现状 |
1.1 炼油装置的腐蚀情况 |
1.1.1 加工原油的基本情况 |
1.1.2 炼油装置的设备腐蚀状况 |
(1) 加工高硫 (含硫) 、低酸原油的企业设备腐蚀情况 |
(2) 加工高酸 (含酸) 、低硫原油的企业设备腐蚀情况 |
(3) 加工低硫、低酸原油企业设备腐蚀情况 |
1.2 主要化工装置的腐蚀情况 |
(1) 乙烯裂解装置的腐蚀情况 |
(2) 化肥装置的腐蚀情况 |
(3) 乙二醇/环氧乙烷装置的腐蚀情况 |
(4) 顺丁橡胶装置的腐蚀情况 |
(5) PTA装置的腐蚀情况 |
(6) 其它化工装置的腐蚀情况 |
1.3 炼化企业的其它腐蚀问题 |
2 中国石油炼化企业腐蚀防护技术的应用情况 |
2.1 工艺防腐蚀 |
2.1.1 原油混炼 |
2.1.2 原油电脱盐 |
2.1.3 防腐蚀注剂 |
(1) 炼油装置 |
(2) 乙烯裂解装置 |
2.2 材质升级 |
(1) 炼油装置 |
(2) 化工装置 |
2.3 表面处理 |
(1) 碳钢渗铝 (浸铝) 、浸锌 |
(2) 非金属涂层 |
(3) Ni-P镀技术 |
(4) 聚四氟乙烯内衬 |
2.4 阴极保护 |
2.5 腐蚀监检测 |
2.5.1 腐蚀检验 |
2.5.2 定点测厚 |
2.5.3 化学分析腐蚀监测 |
2.5.4 在线腐蚀监测 |
2.5.5 RBI风险评估 |
3 目前开展的腐蚀防护专项工作 |
3.1 组织成立中国石油炼化企业腐蚀与防护工作中心 |
3.2 组织编制腐蚀防护管理规定相关指导意见 |
3.3 组织开展炼化装置停工检修期间的腐蚀检查工作 |
3.4 炼化企业的腐蚀在线监测情况调查 |
3.5 腐蚀监测及管理平台系统开发 |
3.6 完成四川石化公司设备腐蚀预测及腐蚀控制方案策划 |
3.7 广泛开展腐蚀与防护技术交流与培训 |
(1) 组织召开中国石油炼化企业腐蚀与防护技术专题会 |
(2) 筹划成立美国腐蚀工程师国际协会 (NACE) 中国兰州分会 |
(3) 筹划组织开展中国石油炼化企业腐蚀工程师培训 |
4 结束语 |
(7)中国石油炼化企业腐蚀与控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石油炼化企业设备腐蚀现状 |
1.1 炼油装置的腐蚀情况 |
1.1.1 加工原油的基本情况 |
1.1.2 炼油装置的设备腐蚀状况 |
(1) 加工高硫 (含硫) 、低酸原油的企业设备腐蚀情况 |
(2) 加工高酸 (含酸) 、低硫原油的企业设备腐蚀情况 |
(3) 加工低硫、低酸原油企业设备腐蚀情况 |
1.2 主要化工装置的腐蚀情况 |
(1) 乙烯裂解装置的腐蚀情况 |
(2) 化肥装置的腐蚀情况 |
(3) 乙二醇/环氧乙烷装置的腐蚀情况 |
(4) 顺丁橡胶装置的腐蚀情况 |
(5) PTA装置的腐蚀情况 |
(6) 其它化工装置的腐蚀情况 |
1.3 炼化企业的其它腐蚀问题 |
2 中国石油炼化企业腐蚀防护技术的应用情况 |
2.1 工艺防腐蚀 |
2.1.1 原油混炼 |
2.1.2 原油电脱盐 |
2.1.3 防腐蚀注剂 |
(1) 炼油装置 |
(2) 乙烯裂解装置 |
2.2 材质升级 |
(1) 炼油装置 |
(2) 化工装置 |
2.3 表面处理 |
(1) 碳钢渗铝 (浸铝) 、浸锌 |
(2) 非金属涂层 |
(3) Ni-P镀技术 |
(4) 聚四氟乙烯内衬 |
2.4 阴极保护 |
2.5 腐蚀监检测 |
2.5.1 腐蚀检验 |
2.5.2 定点测厚 |
2.5.3 化学分析腐蚀监测 |
2.5.4 在线腐蚀监测 |
2.5.5 RBI风险评估 |
3 目前开展的腐蚀防护专项工作 |
3.1 组织成立中国石油炼化企业腐蚀与防护工作中心 |
3.2 组织编制腐蚀防护管理规定相关指导意见 |
3.3 组织开展炼化装置停工检修期间的腐蚀检查工作 |
3.4 炼化企业的腐蚀在线监测情况调查 |
3.5 腐蚀监测及管理平台系统开发 |
3.6 完成四川石化公司设备腐蚀预测及腐蚀控制方案策划 |
3.7 广泛开展腐蚀与防护技术交流与培训 |
(1) 组织召开中国石油炼化企业腐蚀与防护技术专题会 |
(2) 筹划成立美国腐蚀工程师国际协会 (NACE) 中国兰州分会 |
(3) 筹划组织开展中国石油炼化企业腐蚀工程师培训 |
4 结束语 |
(8)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压力容器安全运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1章 绪言 |
1.1 课题的来源及选题的依据 |
1.2 本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
1.2.1 压力容器安全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1.2.2 压力容器与管道安全研究的方法 |
1.2.3 压力容器防腐蚀研究 |
1.2.4 带压堵漏技术进展 |
1.2.5 装置长周期运转 |
1.2.6 灰色系统理论研究与发展现状 |
1.3 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以及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
1.3.1 本课题研究目标 |
1.3.2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1.3.3 本课题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4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分析 |
1.5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高硫和高酸原油对炼化设备安全的影响 |
2.1 概述 |
2.2 原油炼制加工的情况 |
2.2.1 原油的组成 |
2.2.2 原油的硫含量 |
2.2.3 石油和油品中的环烷酸 |
2.3 硫和环烷酸对炼化设备的腐蚀 |
2.3.1 硫对设备的腐蚀 |
2.3.2 环烷酸对炼化设备的腐蚀 |
2.4 石油化工企业设备失效情况 |
2.4.1 设备失效和故障原因调查 |
2.4.2 石化企业在用压力容器缺陷状况 |
2.4.3 压力容器与容器介质环境情况 |
2.4.4 腐蚀严重的部位 |
2.5 对设备腐蚀的监控和防护 |
2.5.1 压力容器和管道壁厚监测 |
2.5.2 对原油和各馏分油中硫含量和酸值检测 |
2.5.3 采用挂片和电阻探针的方法 |
2.5.4 其它方法 |
2.5.5 防腐蚀措施 |
2.6 寿命预测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常减压装置塔顶腐蚀问题的灰色关联分析 |
3.1 概述 |
3.2 设备腐蚀与监测情况 |
3.2.1 原油炼制加工情况 |
3.2.2 设备腐蚀情况 |
3.2.3 设备材质 |
3.2.4 腐蚀数据监测情况 |
3.3 灰色关联分析 |
3.3.1 构建灰色数据序列 |
3.3.2 灰色关联曲线 |
3.3.3 求灰色关联度 |
3.3.4 求灰色绝对关联度 |
3.3.5 求灰色相对关联度 |
3.3.6 求灰色综合关联度 |
3.4 结果讨论与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灰色预测在常压蒸馏装置腐蚀中的应用 |
4.1 概述 |
4.2 腐蚀监测情况 |
4.3 灰色系统理论预测模型 |
4.3.1 建立GM(1,1)模型 |
4.3.2 GM(1,1)模型的改进 |
4.3.3 不等时距灰色预测模型 |
4.3.4 DGM 模型和Verhulst 模型 |
4.3.5 GM(1,N)模型和GM(0,N)模型 |
4.4 部分信息模型和新陈代谢模型 |
4.5 灰色预测模型的应用 |
4.6 冲刷腐蚀严重部位的确定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灰色决策在常减压塔顶换热器改造中的应用 |
5.1 概述 |
5.2 改造方案选择 |
5.2.1 换热器的结构形式 |
5.2.2 换热器的材料 |
5.2.3 换热器的制造 |
5.2.4 改造方案选择 |
5.3 灰靶决策 |
5.4 灰色关联决策 |
5.4.1 求各序列的均值像 |
5.4.2 找出最优效果向量 |
5.4.3 求绝对灰色关联度 |
5.5 灰色变权决策 |
5.6 结果讨论 |
第6章 与灰色决策相关的灰数的白化 |
6.1 概述 |
6.2 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特点与结构 |
6.3 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研究 |
6.4 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应用 |
6.5 螺旋折流板换热器的制造 |
6.5.1 螺旋折流板的加工方案 |
6.5.2 折流板上管孔的分布形式 |
6.5.3 管板上管孔的分布形式 |
6.5.4 数控程序编制 |
6.5.5 折流板的加工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延安炼油厂常压装置现场腐蚀监测系统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目的 |
1.2 腐蚀监测的历史及发展 |
1.2.1 腐蚀监测的历史及分类 |
1.2.2 腐蚀监测方法 |
1.2.3 在线腐蚀监测技术的应用及发展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原油加工常压系统参数信息收集 |
2.1 原料供给系统 |
2.1.1 原料油供给系统工艺流程 |
2.1.2 原料油供给系统主要设备参数 |
2.2 闪蒸塔及闪底系统 |
2.3 加热炉转油线 |
2.4 常顶空冷系统 |
2.5 常顶回流罐系统 |
2.6 常压顶循环系统 |
2.7 常底系统 |
2.8 油品管线出装置 |
第三章 延安炼油厂常压装置工艺概述 |
3.1 装置流程简述 |
3.1.1 原油系统 |
3.1.2 初馏系统 |
3.1.3 常压系统 |
3.2 常压装置的工艺控制 |
3.2.1 电脱盐装置的控制 |
3.2.2 常压塔的控制 |
第四章 延安炼油厂常压装置腐蚀与防护技术 |
4.1 延安炼油厂常压装置混合原油性质 |
4.2 延安炼油厂常压装置腐蚀机理 |
4.2.1 高温腐蚀 |
4.2.2 低温腐蚀 |
4.3 延安炼油厂常压装置腐蚀防护技术 |
4.3.1 常压装置“一脱三注” |
4.3.2 设备材料升级 |
4.3.3 开展在线定点测厚及停工期间全面测厚普查 |
4.3.4 高温环烷酸腐蚀的控制 |
第五章 延安炼油厂常压装置现场腐蚀监测系统应用 |
5.1 常压塔顶现场腐蚀监测系统 |
5.1.1 腐蚀监测点的选取 |
5.1.2 腐蚀监测参数及监测方法 |
5.1.3 监测频率 |
5.1.4 监测工具 |
5.1.5 监测系统的构成及信号的传输过程 |
5.1.6 监测工具的安装 |
5.2 常顶空冷器现场腐蚀监测系统 |
5.2.1 腐蚀监测点的选取 |
5.2.2 腐蚀监测参数及监测方法 |
5.2.3 监测工具 |
5.2.4 监测工具的安装 |
5.3 常顶挥发线现场监测系统 |
5.3.1 腐蚀监测点的选取 |
5.3.2 腐蚀监测参数及监测方法 |
5.3.3 监测频率 |
5.3.4 监测工具 |
5.4 常顶回流罐现场监测系统 |
5.4.1 腐蚀监测点的选取 |
5.4.2 腐蚀监测参数及监测方法 |
5.4.3 监测频率 |
5.4.4 监测工具 |
5.5 常压炉转油线现场监测系统 |
5.5.1 腐蚀监测点的选取 |
5.5.2 腐蚀监测参数及监测方法 |
5.5.3 监测频率 |
5.5.4 监测工具 |
5.5.5 监测工具的安装 |
5.6 常底泵腐蚀现场监测系统 |
5.6.1 腐蚀监测点的选取 |
5.6.2 腐蚀监测参数及监测方法 |
5.6.3 监测频率 |
5.6.4 监测工具 |
5.7 常重一次换热器的腐蚀现场监测系统 |
5.7.1 腐蚀监测点的选取 |
5.7.2 腐蚀监测参数及监测方法 |
5.8 油品现场监测系统 |
5.8.1 监测点的选取 |
5.8.2 监测参数及监测方法 |
5.8.3 监测频率 |
第六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详细摘要 |
(10)原油加工过程中硫风险分析与防护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创新点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高硫原油加工现状 |
1.2.1 国外高硫原油主要加工工艺现状 |
1.2.2 国内高硫原油主要加工工艺现状 |
1.3 原油加工过程中硫风险事故案例分析 |
1.4 原油加工过程中硫风险控制措施研究现状 |
1.4.1 硫腐蚀防控措施研究现状 |
1.4.2 硫化亚铁自燃防控措施研究 |
1.4.3 硫化氢防控措施研究 |
1.5 课题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典型炼化装置硫化物类型分布研究 |
2.1 选定炼厂工艺流程简介 |
2.2 硫类型测定实验 |
2.2.1 现场调研与样品采集 |
2.2.2 采集样品硫含量分析 |
2.2.3 采集样品硫类型分析 |
2.2.4 实验结果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典型炼化装置硫腐蚀分析及防治技术 |
3.1 硫化物腐蚀机理分析 |
3.1.1 不同硫化物腐蚀机理分析 |
3.1.2 不同硫化物腐蚀试验 |
3.1.3 试验评价结果 |
3.2 典型炼油生产装置硫腐蚀分析 |
3.2.1 低温硫化氢腐蚀 |
3.2.2 高温硫腐蚀 |
3.3 典型炼油生产装置硫腐蚀流程图绘制 |
3.4 炼化企业硫腐蚀防控建议 |
3.4.1 常减压装置 |
3.4.2 催化裂化装置 |
3.4.3 延迟焦化装置 |
3.4.4 加氢装置 |
3.4.5 酸性水汽提装置 |
3.4.6 硫磺回收装置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炼化企业硫化亚铁自燃风险分析及防控技术 |
4.1 硫化亚铁形成机理 |
4.2 典型炼化装置硫化亚铁重点隐患部位确定 |
4.3 炼化企业硫化亚铁清洗钝化新技术 |
4.3.1 QXF-1 型复合清洗钝化剂介绍 |
4.3.2 硫化亚铁清洗钝化装备简介 |
4.3.3 实际应用效果分析 |
4.3.4 QXF-1 型清洗钝化剂的特点小结 |
4.4 新型灭火剂材料的研制与测试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炼化企业硫化氢中毒风险分析及防控技术 |
5.1 炼化企业硫化氢的主要来源 |
5.2 生产过程中硫化氢的分布 |
5.2.1 原油加工过程硫化氢分布特点 |
5.2.2 典型装置中硫化氢采样分析调查 |
5.3 硫化氢的防控技术 |
5.3.1 硫化氢在线监测预警系统研发 |
5.3.2 硫化氢检测器优化布置方法与流程 |
5.3.3 硫化氢喷淋吸收装置实验室模拟研究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含硫原油加工装置在停工期间的防腐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炼油装置高温、低温腐蚀流程图研究及应用[D]. 成慧禹. 西安石油大学, 2014(07)
- [2]高硫与高酸原油的加工腐蚀与对策[D]. 刘金平. 中国石油大学, 2010(04)
- [3]常减压蒸馏装置腐蚀与防护研究[D]. 李素辉. 西安石油大学, 2015(06)
- [4]常减压装置腐蚀机理研究与可靠性分析[D]. 阮晓刚. 西南石油大学, 2005(01)
- [5]石油炼制常减压装置腐蚀与防腐[D]. 胡艳玲. 燕山大学, 2014(05)
- [6]中国石油炼化企业腐蚀与控制现状[J]. 周敏. 腐蚀与防护, 2012(S2)
- [7]中国石油炼化企业腐蚀与控制现状[J]. 周敏. 腐蚀与防护, 2012(S1)
- [8]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压力容器安全运行研究[D]. 王正方. 中国石油大学, 2008(03)
- [9]延安炼油厂常压装置现场腐蚀监测系统应用研究[D]. 冯亚军. 西安石油大学, 2014(07)
- [10]原油加工过程中硫风险分析与防护技术研究[D]. 陈鸣.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