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东北虎骨关节面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人骧[1](1983)在《东北虎骨关节面的研究》文中指出 动物关节的运动形式与关节面的形状有着严格的相互关系,对动物骨骼及其关节面的形态研究,过去主要是凭经验观察,采用普通照片平面表达,或者应用简单的测量工具,作不精确的测量。由于动物的关节面形态比较复杂,因而很难精确描述,直至目前为止尚未见到对动物骨关节面完整的数学表达式。 为了研究动物骨关节面的形态,于1980年我们应用Moire法对东北虎关节面进行了研究。其关节面的形态,通过Moire图示所表达的等高线族来反映,即F(x,y,c)=0,其中c为常数。
刘婷[2](2019)在《基于太极和三才原理的锁骨针法与脏腑肢体相关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锁骨针法隶属微针系统疗法,是陈以国教授从医三十余载,不断临床实践,并在太极阴阳理论和三才理论启发下,总结而来的宝贵经验。锁骨是人体的重要骨骼,具有太极属性、三才属性、全息属性,在锁骨上有与人体脏腑和肢体相应的反映区域或反映点,这些反映区域组成了锁骨的全息穴群。本论文旨在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思维模式,以及中医思维和文化的梳理,深度挖掘和探讨锁骨针法的理论基础、穴位分布规律以及锁骨针法应用于临床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方法和内容:本文从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太极和三才原理出发,结合中医对太极和三才原理的认识与应用,采用取类比象思维深入探讨锁骨针法的理论基础,通过中医经络学说解释锁骨针法的中医理论基础,为锁骨针法提供较全面的理论支撑,本文以《易经》[1]、《周易》[2]、《周易本义》[3]、《四库全书》[4]、《道德经》[5]、《太玄经》[6]、《太极图说》[7]、《黄帝内经素问》[8]、《灵枢经》[9],等为参考书籍挖掘太极和三才原理内容及联系。本论文主要内容可分成以下两个部分:1.第一部分:锁骨针法的理论研究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瑰宝中的太极理论和三才理论,研究太极理论和太极图涵义,以及“天-人-地”三才独特思维模式,明确古人认识事物“一分为二,合二为一”与“一分为三,函三为一”的思维模式,利用传统文化中的象数思维,来解析和探讨锁骨的特殊之处,采用取类比象思维将锁骨带入到太极图和三才原理中认识锁骨独特的太极属性和三才属性。依据中医经络学说来认识和探讨锁骨的三才、太极和全息属性。从寸口脉脉位与脏腑相对应的机制入手,探讨锁骨上相应区域与脏腑之间的对应关系,以中医“天-人-地”三才和“上-中-下”三部思维模式为方法,探讨锁骨特定区域与肢体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探讨锁骨上全息穴群的分布和脏腑、肢体间的对应规律。2.第二部分:以颈椎病为例,探究锁骨针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收集门诊中使用常规体针配合中药(对照组)与锁骨针法结合中药(治疗组)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病例资料,采用国际标准的NPQ颈痛量表、简化McGill疼痛评分表和颈部废用程度Vernon评分表评价患者的临床症状,将搜集来的两组患者资料进行比较,探讨锁骨针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验证锁骨相应部位(穴位)与脏腑肢体的相关规律。使用SPSS23.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若数据符合正态分布且满足方差齐性时,两组之间疗效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内治疗前后的疗效比较运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f)表示,两组之间的构成比比较用卡方检验。若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时,采用非参数检验,以P<0.05为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果:1.太极和“天-人-地”三才概念均出自《易经》,二者同源异构,有相同的来源和属性,统一于化生太极的“道”或“元气”,阴阳将太极和三才紧密联系在一起,用于解释自然和万物的变化规律。太极分则两阴阳,阴阳合则一太极,为天地万物基本的演化规律,即阴阳运动不停,变化不止,不断交感生新,生生不息,唯变不变。三才理论所揭示的规律是自然万物所具有的最基本规律之一,对中医的影响颇深,促使中医形成独特的“天-人-地”三才医学思维模式,首次将心身和社会等因素考虑其中,视人体与心身、社会为统一整体,将自然、生命分为“天-人-地”三才和“上-中-下”三部,注重事物和生命在不同层面之间的联系和统一性,认识到人与自然天地相统一,形成“天人相应”观念。人是三才系统的核心,为自然万物之灵长,得天地精气而生而成,人是有曲度的高级生命,矢状面呈类“S”形态,锁骨与其形态相似,取类比象思维认为有其形而有其质,推测锁骨的性质和功能可能与太极线和“人”相似,它在人体中可能有重要的功能。2.观察太极图形态发现,位于中间的类“S”形阴阳线是太极图中最核心的部位,太极阴阳规律表现最突出,最具太极属性,为太极的本源。曲线分割的圆形太极图是在不停运动变化的动态过程中逐渐成型的,它象征着事物和现象处于不断地变化,具体表现为太极在建立的初始阶段便确立了阴阳两仪,而后两仪以升降和交感运动持续不停变化使太极图中心的太极线发生扭曲和旋转,表现出类“S”形曲线。运动可引发能量的形成和消耗,也是信息沟通、交换和表达的过程,在太极图中表现为类“S”形曲线。笔者推测这条类“S”曲线是整个太极图中力、运动、能量、信息的汇聚中心。通过取类比象思维推测具有相似结构的事物可能也具有太极线相似的功能和属性。3.成人锁骨呈类“S”形与脊柱形态相似,观察婴幼儿X线检查和锁骨骨折图片发现,锁骨类“S”形曲度和脊柱一样并非生来就有,因而笔者推测锁骨的类“S”形态形成可能与脊柱相似,为人长期行为活动生物力作用的结果,可能与抬头、抬胸、翻身、坐、立、行走有关,人体骨骼之间通过肌肉、肌腱、韧带等结缔组织连接,通过肌肉的收缩带动骨骼运动,肌肉收缩时会对骨骼产生牵拉作用力,锁骨分布有颈、胸、背、上肢等部位的重要肌肉,如胸锁乳突肌、胸大肌、斜方肌、三角肌。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分别止于锁骨上缘的内侧端(胸骨端)和外侧端(肩峰端),而胸大肌与三角肌分别起自锁骨下缘的内侧端(胸骨端)和外侧端(肩峰端),当肌肉收缩为运动供能时,会对所起止的骨骼产生作用力,当胸锁乳突肌收缩时,对头部有向下的作用力,可以使头向下运动,如仰头和侧屈头部等,相反会对锁骨产生向上的作用力,依此可推断出斜方肌对锁骨有向上的作用力。胸大肌与三角肌均起于锁骨下缘的内1/3端和外1/3端,分别可使肱骨内收、旋内,或肩关节外展、后伸、旋外,故胸大肌对锁骨内1/3端有向下、向前的作用力,而三角肌对锁骨外1/3端有向下、向后的作用力。锁骨中1/3没有肌肉附着,笔者推测锁骨在两端肌肉牵拉的作用下,使得锁骨体扭转、弯曲,其内1/3向上、向前凸出,外1/3向下、向后凸出,呈现出类“S”形。锁骨在人体胸腔的上部,有阴经和阳经走行经过锁骨,阴阳经气在锁骨处汇合,二者对锁骨作用不同,产生的作用力可能使得锁骨发生弯曲、扭转。锁骨和脊柱与太极线的形态相似,推测二者是人体运动、生物力、能量(代谢)、信息汇聚中心。研究发现锁骨和脊柱能调节人体运动,维持人体动、静态平衡,是人体代谢和信息交换的重要部位,具有太极属性,是人体的太极部位,将其肩峰端朝上胸骨端朝下放置,类似人形,具有三才属性,刺激锁骨的相应位置可以调节人体阴阳与运动平衡,及能量(代谢)和信息交换,进而调节人体功能,使得人体重新到达阴平阳秘状态,治疗疾病。4.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十二正经、经筋、经别和奇经八脉,共同组成了人体庞大的信息和能量交换网络,是针灸发挥调整人体功能的重要载体,为人体部位的全息性提供经络支持。在诸多经脉中有5条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2条阴经(手太阴肺经、足少阴肾经),6条奇经(冲脉、任脉、阴阳跷脉、阴阳维脉),4条经筋(肺经、胃经、胆经、膀胱经经筋),3条经别(大肠经、三焦经、肺经经别)与锁骨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这些经脉将人体内在脏腑和外在肢节与锁骨关联起来。这些经脉中手太阴肺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与锁骨联系最紧密,因其走行上分别经过锁骨的外(头)、中(体)、内(尾)而体现出三者与锁骨的密切关系,三者分别对应天、人、地三才,直接说明了锁骨的三才属性。《内经》指出:肺脏位于上焦,在五脏最高处,状如华盖与自然界的天之气(清气)相通,主司呼吸,为人一身之气的根本,是五脏六腑中与外界接触最密切的脏腑,与“天”相应。胃位于中焦,与脾统称为后天之本、水谷之海,谷气化生之处,饮入于胃化为精气入脾,脾气布散精气至肺,经肺气的宣发肃降功能将精气转输至全身各处。脾主司运化,胃主受纳和腐熟,胃既有受纳也有消化的生理功能,化生的谷气洒陈于六腑,和调于五脏以资人体,因而称胃为五脏六腑之本,胃气强盛则人体强健,胃气虚弱则体弱多病、形体瘦削,又如人之脉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故与人相应。肾位于下焦,在脏腑位置中靠下,为先天之本内藏人体之精气,包括先天之精和五脏六腑之精,是人体生命的本源,主司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肾为水火之宅内舍有元阴元阳,为五脏六腑阴阳之根本,与“地”相似,为自然万物生长的根源,为生命提供必须的营养和物质基础。此三条经脉与锁骨直接相交于云门、气户、俞府三穴,将肺中天气、胃中谷气、肾中精气输注于锁骨,为锁骨针法核心三基穴奠定基础。5.锁骨有太极、三才和全息属性,其上分布着与人体内在脏腑和外在肢节有对应关系的反映区或反映点,共同组成了锁骨的全息穴位群,按照“三才”规律分布,左侧锁骨由外向内分别分候心(小肠)、肝(胆)、肾(膀胱),右侧锁骨分候肺(大肠)、脾(胃)、命门(肾、三焦),即锁骨针法三基穴;锁骨与肢体相关规律左右一致,上缘对应人体背侧部位,下缘对应人体腹侧部位,由外向内对应头至足部,与脏腑的对应关系和机制与寸口脉的脉位所候脏腑一致,是“天-人-地”三才理论和思维应用于中医的体现。锁骨针法是在中医整体观念影响下,以“天-人-地”三才理论和方法为核心思维模式,以太极阴阳理论为根本,以全息对应原则为指导形成的微针系统。6.统计整理和分析门诊搜集到的患者资料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一般资料(如年龄、病程)和症状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可以进行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缓解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治疗方法的疗效相近,或几乎相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缓解程度的组内比较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两组疗法都能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症状。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P>0.05,说明锁骨针结合中药疗法(治疗组)与常规体针结合中药疗法(对照组)疗效相似,证明锁骨穴位与脏腑肢体间可能存在三才相关规律。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晕针等不良反应,生命体征正常。锁骨针法与常规体针比较,二者效果相近或几乎相同,但就操作而言,锁骨针所需暴露部位较少,对场所要求较少,方便临床应用,针刺取穴较少,针感较强,可有效节省成本,降低患者因针刺较多而产生的心理压力。结论:1.“天-人-地”三才和太极概念同出《易经》,二者本质相似,同源异构,均用于解释和说明天地、万物基本的变化规律,蕴含全息观念。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立于天地之间,为万物之灵长,人体的锁骨和脊柱同自然万物都在太极作用下形成,无论是在人体所处的位置还是其在人体发挥的作用属性都蕴含太极含义。2.“天-人-地”三才规律是天地万物最基本的变化规律之一,人有三才属性,脊柱有三才属性,锁骨也有三才属性。锁骨是人体一块集太极、三才、全息属性于一身的特殊骨骼。3.太极图作为太极阴阳理论的直观表达方式,其中的类“S”形太极线是太极图的核心,太极规律集中体现于此,太极图中的力、运动、能量、信息汇聚在这条曲线上,是太极阴阳变化的本体,象征太极形成阴阳即分便运动不停,变化不止,象征事物的形成、发展和变化都体现着太极含义,是人们认识事物变化的规律和依据。4.锁骨和脊柱类“S”形弯曲并非生来就有,可能与后天行为活动有关,如仰头、抬胸、坐、立、抓取、行走等过程中,肌肉收缩和舒张导致作用在骨骼上力改变的结果。此外,人体经脉和阴阳之气分别抵于锁骨,可能也参与了锁骨曲度的形成,为锁骨特殊之处埋下伏笔。5.锁骨与脊柱、太极线的形态相似,都呈类“S”形,曲度相近,是人体运动、生物力、能量(代谢)、信息汇聚之处,能够调节和维持人体运动和平衡,参与腧穴的形成,调控人体的代谢和信息交换,实现人体内部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稳定状态。6.经络系统中,有5条阳经(大肠、小肠、三焦、胃、胆经),2条阴经(肺、肾经),6条奇经(冲脉、任脉、阴阳跷脉、阴阳维脉),4条经筋(肺、胃、胆、膀胱经经筋),3条经别(大肠、三焦、肺经经别),共18条经脉与锁骨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直观明了地解释了锁骨的太极属性和全息属性,为锁骨针穴位分布提供经络基础。7.手太阴肺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与锁骨关系最密切,相交于云门、气户、俞府三穴,将肺、胃、肾中精气输注于锁骨,成就锁骨的三才属性,组成锁骨针法三基穴(左侧:心穴、肝胆穴、命门穴;右侧:肺穴、脾胃穴、肾穴),按照“三才”规律分布。8.太极、三才原理与全息理论内容有相通之处,锁骨是一块全息骨(全息元)有三才属性,其上有内在脏腑和外在肢节的反映区,呈三才规律一一对应,即左侧锁骨由外向内分别分候心(小肠)、肝(胆)、肾(膀胱),右侧锁骨分候肺(大肠)、脾(胃)、命门(肾、三焦);锁骨与肢体相关规律左右一致,上缘对应人体背侧部位,下缘对应人体腹侧部位,由外向内对应头至足部,共同组成锁骨的全息穴群,这些穴位与脏腑对应关系和机制与寸口脉脉位分布相似,均以三才原理为基础。9.通过对临床资料的搜集和分析,发现锁骨针治疗疾病效果与常规体针相近,治疗中无不良反应发生,说明锁骨针法操作得当是安全的,验证锁骨穴位与脏腑肢体呈三才规律相关。锁骨针法遵循中医经典理论,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有机地将古代文化瑰宝—太极、三才理论与现代全息理论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微针系统,具有操作方便,应用广泛,临床疗效佳,对场地要求少,取穴少而精,降低患者痛苦,临床患者认可度较高等优点。
廖银欢[3](2017)在《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生物导学案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近年来被广泛地应用在学习和工作等方面。它运用图文并茂的技巧,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技能,把抽象的语言形象化、具体化和直观化。把思维导图应用到初中生物导学案的设计中,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记忆、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等方面都有极高的价值和意义。本研究在概述导学案和思维导图的概念以及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采取文献研究法对基于思维导图的导学案设计的理论体系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使用问卷调查法对本地区导学案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合调查结果和理论分析,制定出初中生物思维导图式导学案编写的策略,使用思维导图软件XMind7设计出初中生物的思维导图式导学案。然后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学的内容为依托,在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荔景中学八年级四个平行班实施了为期一个学期的对比性教学实践研究。通过对增城区初中生物老师和部分学生进行了导学案的应用调查发现:师生对导学案的认可程度较高,认为导学案对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希望导学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发现:使用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生物导学案进行教学的实验组,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生物学的学习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并且存在显着的差异。本课题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思维导图式导学案进行初中生物学教学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还能促进学生生物学素养的形成。这对丰富导学案的编写模式和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能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一定的实践参考。
赵越[4](2020)在《富血小板血浆技术在犬滑车沟再造术后损伤修复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犬髌骨脱位是犬常见的一种疾病,严重影响犬的正常生活。滑车沟再造术是临床上髌骨脱位基本且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然而其破坏软骨层的操作严重影响病犬的术后恢复,会引起过度疼痛反应及术后感染。因此滑车沟再造术术后如何减少炎症和疼痛反应,促进软骨及骨组织的修复是术后恢复需要优化的方面。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技术是通过自体血离心制备高浓度血小板血浆的技术。血浆中的血小板可以起到组织修复、调节炎症和免疫反应的作用。PRP作为自源性提取物避免排斥反应,具有来源丰富、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的优点对于动物治疗上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本试验通过实验犬自体血制备富血小板血浆,滑车沟再造术后膝内注射PRP试验。对宠物临床PRP制备的可能性进行探讨,同时验证PRP对于滑车沟再造术术后减少炎症疼痛、预防感染、促进软骨修复起到积极作用。试验内容:(1)PRP制备及成分分析:采用单次凝胶离心法,制备富血小板血浆,制备前后对全血及PRP进行血常规对血小板(platelet,PLT)、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并计算富集系数、回收率,验证该方法制备PRP是否满足标准,并论证是否能有效应用宠物临床中;(2)PRP在犬滑车沟再造术后损伤修复中的应用检测:通过术后膝关节注射PRP,1周注射1次,持续3周。术前术后持续7 d进行膝关节评分,术前术后持续5 d进行血常规炎症细胞计数,术后4周进行影像学CT检查,术后12周、16周进行组织学检查通过大体肉眼及切片观察和评分。验证PRP对于滑车沟重塑术后控制炎症、减少疼痛、促进软骨修复是否有积极作用。试验结果:(1)实验犬采取全血3 mL,全血与抗凝剂枸橼酸钠比例6:1,在凝胶抗凝管中中速3600 rpm离心5 min,抽取上层血清,震荡混匀5 min,制备0.2 mL PRP。PRP中血小板浓度为1532.08±215.29 x109/L、富集系数6.08±0.53满足PRP成分要求;(2)PRP在犬滑车沟再造术后损伤修复中的应用检测结果:膝关节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T1-T7膝关节评分均差异显着(p<0.05),且每个时间点分数低于对照组;实验室血常规检测白细胞计数与中性粒细胞计数,实验组对比对照组在时间点T1~T5数值差异显着(p<0.05),各时间点数值均小于对照组;影像学检查:高频超声及CT观察4周后,实验组滑车沟软骨面连续性优于对照组;大体观察及评分结果:同一时间点实验组和对照组与正常软骨组织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磨损和软骨下出血,实验组情况优于对照组。大体肉眼评分实验组、对照组软骨组织评分12周、16周分数有显着差异(p<0.05),实验组评分大于对照组。组织学观察评分结果:同一时间点实验组对比软骨厚度、基质易染性及软骨细胞数量都优于对照组。组织学评分实验组、对照组软骨组织评分12周、16周分数有显着差异(p<0.05),实验组评分小于软骨组织,16周实验组与正常软骨组织学评分存在显着差异(p<0.05)。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得出:(1)临床制备PRP抽取自体血采用单次凝胶离心法,制备血小板富集系数为6.08±0.53,符合有效浓度。因其制备方法简单,抽血量提取量满足临床需要,所以在宠物临床有一定的应用前景;(2)犬滑车沟再造术后膝内注射PRP,时间间隔1周持续3周,对于术后减轻炎症、控制疼痛、促进软骨修复有明显作用。
杨安峰,房利祥[5](1981)在《大熊猫腰带骨的特点》文中研究说明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David)是世界闻名的稀有珍贵兽类,仅产于我国的少数地区。由于材料的难得,对大熊猫形态学的研究还不多见。在骨学方面,张鹤宇等(1960)曾记述过颅骨及牙齿的比较解剖,朱靖(1974)曾涉及到幼体牙齿生长的序列。Davis(1964)曾进行过较系统的解剖工作,他的研究材料包括3例完整标本和一些零散骨骼,但缺少完整幼体标本(仅有1例幼体头骨)。
李克威[6](2007)在《中国虎(上)》文中认为逃脱千百年劫难,苟延残喘到今天,山中之王中国虎,依然难逃灭绝下场?要命的不仅是人类的愚昧,而且是觉悟了的人类的爱心?生存还是死亡,对行将灭绝的中国虎,恐怕已经不是问题了!《狼图腾》、《藏獒》之后,又一部惊心动魄的动物大片?
贺文琦[7](2009)在《川金丝猴源柯萨奇B3病毒的分子特征及其致病性初步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自然生态环境和人工圈养繁殖条件的不断改善,已被列入濒危动物的金丝猴种群数量有所增多,同时又不断有其感染疾病死亡的案例发生。除外伤和天敌等因素外,多种病原菌感染是导致金丝猴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未见有病毒感染致死的相关资料。本研究对临床送检的死亡川金丝猴进行了系统的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诊断结果综合分析,揭示该金丝猴的死亡可能与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有关,而且病理特征以病毒性心肌炎为主,并伴发有多个脏器的损伤。进而应用Vero细胞从该猴的心肌组织中成功分离获得一株病毒,对所分离的病毒进行系统的形态学、理化学、动物回归试验和RT-PCR等方法鉴定,确定其为柯萨奇B3病毒(CVB3),将其初步命名为川金丝猴源柯萨奇B3病毒(SSM-CVB3)。经SSM-CVB3免疫家兔制备的抗体用于免疫荧光化学检测结果显示,在金丝猴的心肌、肾等组织的细胞胞浆内呈病毒感染的强阳性反应。从而确诊该猴死于SSM-CVB3感染,这是国内外首次有病毒感染死亡金丝猴的报道。应用5’RACE和3’RACE试剂盒,以及设计合成的5对引物完成了该毒株的全基因组测序,获得其全长基因组共7397bp的序列,并提交GenBank(登录号为GU109481)。对SSM-CVB3的全长基因组序列进行系统的分子特征分析,发现其与GenBank中公布的另外12株CVB3相比在VP2区域有3个核苷酸缺失,导致相应位置的1个氨基酸缺失,同时该区域对应的编码氨基酸也由其他CVB3毒株的LGRTG变为SSM-CVB3毒株独有的WSDW,这一特征性变化可以作为SSM-CVB3毒株的遗传特征。另外,分别位于VP2和2A区域的氨基酸序列AAKEFAGEPI和RNKHFPVS可作为CVB3中国分离株的两个遗传标志。序列比对结果显示,SSM-CVB3的5’-NTR与CVB3F及CVB3B同源性最高,其编码区和3’-NTR均与广州分离株CVB3G的同源性最高,由此推测SSM-CVB3可能为CVB3G和CVB3F或CVB3B重组后的一个新的变种。为了进一步明确该毒株的致病特性,将SSM-CVB3通过腹腔注射途径接种猕猴,从临床病理学和病理形态学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从感染后第2天开始,猕猴出现体温升高、一过性的精神沉郁和粥样粪便,其他症状不明显。不同时间点的尿常规检测发现可检出血尿和蛋白尿,其他指标变化不明显。血常规检测结果显示,其白细胞总数和红细胞总数的检测值偏低,在临床检测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血清中的各项酶学指标检测结果证实,在感染的初期CK和CK-MB值均显着升高;第1周内ALT值显着升高,之后下降至正常水平;AMY在感染初期升高,后期下降至正常水平;CRE和BUN值无明显改变。分别于接种病毒后15天和30天剖杀猕猴进行病理学组织学观察,其病变以病毒性心肌炎、间质性肾炎、神经系统的非化脓性炎症及肝脏汇管区有细胞增生性反应为主要特征,其他组织器官也有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说明SSM-CVB3感染猕猴可造成多系统的损伤。本研究不仅为临床上金丝猴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参考,为我国流行CVB3的遗传学背景、种系进化关系及流行病学调查和预防研究提供基础,而且为后期建立该病毒感染猕猴的实验动物模型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比较医学意义。
宋东宁[8](2008)在《黑龙江省休闲旅游产品开发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休闲旅游以其对旅游者旅游感受的关注备受人们青睐,成为当前旅游业的新热点。它一方面为人们提供放松身心、愉悦心灵的载体;另一方面可以促进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善当地社区的生活环境,因此成为许多地区积极倡导的新兴旅游形式。黑龙江省自然与人文景观多样,有着发展休闲旅游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但目前大多数传统旅游产品相继进入生命周期中的成熟阶段,必须在其步入衰退期前寻找替代产品,以保持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休闲旅游产品既可以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异的消费心理,最大限度的提高旅游者的旅游效用水平,又可以利用现有的旅游目的地基础设施,在不需要更多投入的情况下为黑龙江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从而成为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的最佳接续产品。本文从休闲旅游发展的核心——休闲旅游产品入手,在回顾和总结了国内外对休闲旅游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本文的理论基础,包括休闲三要素论、资源优势理论、博弈分析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及旅游体验理论,并对休闲旅游产品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从发展休闲旅游的宏观背景、休闲旅游资源分类及分布、休闲旅游市场发展现状三个方面对黑龙江省休闲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对黑龙江省休闲旅游产品开发的整体潜力进行了探讨,包括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黑龙江省休闲旅游资源开发条件分析模型、运用博弈理论分析了休闲旅游市场中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关系和引入ASEB分析法剖析黑龙江省休闲旅游产品的开发前景。借鉴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构建了黑龙江省休闲旅游产品开发体系,将黑龙江省休闲旅游产品开发分为成熟期、成长期和导入期三个层次,并针对各层次产品设计了不同的开发思路。提出了黑龙江省休闲旅游产品的开发对策,即,要以资源为导向、以市场为核心,围绕旅游者的需求多样化开发,依据具体产品类型确定政府参与程度,加强区域间合作,采用体验营销策略。休闲旅游是未来旅游发展的主流,本文对黑龙江省休闲旅游产品开发体系的研究,相信会对黑龙江省未来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靳二辉[9](2008)在《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解剖组织学研究及内源性反转录病毒(PERV)的检测》文中提出五指山猪是我国特有的地方猪种之一,原产于偏僻边远的海南省五指山地区,上世纪80年代引种到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经20多年近交繁育,目前,已培育成近交系数高达0.979的小型猪群体,成年体重仅为30 kg-35kg。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以其体型矮小、遗传稳定、近交程度高等诸多优点,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的各研究领域,成为人类疾病研究理想的动物模型,并列为我国异种器官移植的首选猪种。然而,近些年来,PERV可以在体外感染人细胞的研究发现对猪用于人类异种器官移植的安全性提出了质疑,筛选无PERV的猪用于异种移植变得非常重要。为此,本研究以近交16代的五指山小型猪为研究对象,对其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心脏的解剖结构,心脏、肝脏、肾脏、免疫系统和部分生长轴器官的显微和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并对其15种组织的PERV-RNA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消化、泌尿器官及心脏的解剖学研究本试验通过大体解剖学方法对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消化、泌尿器官及心脏的解剖特点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前臼齿发育一般较晚,胃外观呈“V”形,小肠和大肠较其它猪种短,肝脏呈圆角梯形。肾前端较后端钝圆,后端距正中线较远,部分五指山小型猪有两条肾动脉入。肾,膀胱没有明显的膀胱三角。从2-12月龄,心脏横径变化较大,右心耳与腔静脉窦之间界嵴不发达,冠状窦口处没有瓣膜,奇静脉直接开口于此。与人类的相比,舌上叶状乳头发达,轮廓乳头较少,胃贲门和幽门相距较近,空肠和回肠较长,盲肠粗大,结肠形成结肠圆锥;肾脏、膀胱大体形态和位置与人类的相比基本相似,而肝脏和胰腺的形态与人类的相比差异较大。12月龄心脏的重量、体积等解剖常数较成人类的小,左右肺静脉直径较小,前后腔静脉管径一致。这些结构特点表明,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消化系统与人类的相比差异较大,其用于异种器官移植存在解剖学上的困难。而心脏和肾脏与人类的相比较为接近,适用于异种器官移植。2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免疫器官的组织学观察为给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用于建立人类免疫相关疾病模型提供基础形态学方面的资料,本试验采用石蜡切片和HE染色对其免疫器官的组织特点进行观察研究。结果显示:从出生到性成熟,胸腺实质内处于分裂期胸腺细胞和成熟胸腺细胞的数量均增多,胸腺小体的数量也增多。成年时,胸腺细胞数量减少,排列疏松,胸腺小体和胸腺上皮细胞均减少。2月龄时胸腺小体周围可见许多大小不同的空泡状细胞和变形细胞碎片。脾白髓动脉周围淋巴鞘和脾小结在4月龄前也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多增大,但12月龄时有所减少并维持在一定水平,其变化与大鼠和鸡的基本一致。2月龄时,淋巴结皮质在内,髓质在外,4月龄时两者分界不明显。与2和4月龄相比,12月龄淋巴小结较大,淋巴细胞排列疏松,髓质内淋巴细胞较少,毛细血管增多。从整体上观察,免疫器官的组织学结构与人和其它哺乳动物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3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心、肝、肾显微和超微结构研究心、肝和肾移植在同种和异种器官移植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研究这3种器官的结构特点对其应用于移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试验通过显微和超微组织学技术对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心、肝和肾的形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月龄小型猪这些器官结构还没有发育完全,4月龄小型猪各结构非常明显,正处于旺盛的发育期。但从整体角度观察,12月龄时,心室壁、肝脏和肾脏的组织学结构以及心室肌、肝脏和肾皮质的超微结构与人类的最为相近,适合作为异种移植的器官供体。4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垂体、甲状腺和胰腺的形态学研究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脑垂体位于成形的垂体窝内,腺垂体包绕神经垂体,中间部较狭窄,其内滤泡样结构不明显,腺垂体促性腺激素细胞分泌颗粒最大,促肾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分泌颗粒最小,神经垂体轴突内分泌颗粒较少,赫令体不明显。甲状腺腺泡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大,腺泡上皮细胞微绒毛不发达,腺泡旁细胞有高电子密度和低电子密度两种。胰腺腺泡排列紧密,腺泡间结缔组织不发达,胰岛周围没有结缔组织包绕,相邻腺泡细胞侧面有连接复合体,胞质内充满大而圆的酶原颗粒,泡心细胞较大,部分呈立方形,腺泡间毛细血管可见立方形的胞核。以上结果表明,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脑垂体、甲状腺和胰腺解剖组织学和超微结构与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有一定差异。5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PERV的检测采用RT-PCR技术对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15种组织内PERV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发现PERV在心脏组织中几乎没有表达,在肝脏、肾脏和脑组织中的表达量较低,在免疫、生殖和内分泌组织中普遍存在,尤其在免疫组织中表达量较高,这表明PERv对免疫系统有较强的感染力。
陈志新[10](2007)在《篮球职业运动员运动创伤的防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前瞻性设计,统计了2006-2007全国CBA、WCBA联赛运动员的各种创伤患病率,探讨创伤病因,分析不同治疗创伤的方法和疗效,并提出预防措施,为积极有效地做好篮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防治工作,减少运动损伤发生率,为CBA、WCBA联赛提供指导性依据。材料与方法选择2006-2007赛季全国CBA、WCBA联赛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男女篮共367名运动员进行了运动创伤流行病学调查,其中男性211名,女性156名。在联赛开始前与各队队医制定研究协议,说明研究意义,制定检查流程、诊断标准、数据记录方式。设计《2006-2007年全国男女篮职业联赛运动员伤病调查表》,并记录损伤后的治疗策略,统计治疗效果。结果在6个月的赛程中,367名男女运动员发生运动损伤者267名,共384人次,患病率72.75%,其中男性74.41%,女性70.51%。共查出85种运动损伤,腰肌损伤占第一位(为12.30%),踝关节韧带损伤占第二位(9.42%),膝关节内外半月板损伤占第三位(8.64%)。创伤以23-26岁为高发年龄段,创伤项目主要为比赛中(占53.9%),受伤地点以赛场为主(占55.8%),、比赛中以误伤为主(占20.94%)、训练中以训练量大受伤为主(占9.16%),受伤的身体因素主要是疲劳(占19.90%),受伤与精神心理因素的关系主要为急躁(占5.50%),损伤性质主要为急性损伤(占35.08%)。共治疗712人次,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主要包括推拿按摩、针灸、电针、拔罐、冷热、中药、局封疗法等。整体治疗效果以手法+电针+TDP联合治疗效果最佳。其中对腰肌损伤联合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纯手法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7%,62.5%,p<0.05)。结论1、篮球运动员常见病、多发病的前三位是:腰肌损伤、患病率为(12.30%),第二位是踝关节韧带损伤,患病率为(9.42%),第三位是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病率(8.64%)。2、篮球运动是剧烈对抗性集体项目,运动员运动损伤好发部位,膝部损伤为首位(占34.55%),第二位是腰部损伤(占21.2%),第三位是踝部损伤(占16.75%)。3、加强腰部、膝关节、踝关节的力量练习,以减少在剧烈比赛中损伤,同时在训练之后,要及时作整理活动,是解除机体疲劳手段之一。4、手法+电针+TDP对腰肌损伤疗效优于单纯手法治疗。但对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和踝关节韧带损伤采用手法+电针+TDP联合治疗与单纯手法治疗之间,疗效无明显差异。5、在训练中加强义务监督,预防运动损伤,有伤要及时治疗,并且要合理安排运动量,以减少运动损伤。
二、东北虎骨关节面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东北虎骨关节面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太极和三才原理的锁骨针法与脏腑肢体相关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论文一 锁骨针法理论研究与应用 |
锁骨针法理论研究部分 |
锁骨针法应用部分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二 锁骨针法临床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3)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生物导学案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相关概念 |
1.3.1 导学案 |
1.3.2 思维导图 |
1.4 研究现状 |
1.4.1 导学案的研究现状 |
1.4.2 思维导图的研究现状 |
1.4.3 基于思维导图导学案的研究现状 |
1.5 研究的理论依据 |
1.5.1 发现学习理论 |
1.5.2 有意义的学习理论 |
1.5.3 建构主义理论 |
1.5.4 全脑学习理论 |
1.6 研究的意义 |
1.6.1 实施新课程标准,落实新课改理念 |
1.6.2 改变生物课堂教学现状,提高学习效果 |
1.6.3 改进传统导学案编制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
1.7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1 研究内容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研究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实验研究法 |
2.2.4 访谈法 |
2.2.5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三章 增城区导学案应用调查 |
3.1 调查目的 |
3.2 调查对象 |
3.3 调查内容 |
3.4 调查方法 |
3.5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3.5.1 初中生物导学案的使用情况 |
3.5.2 对导学案的看法 |
3.5.3 对于现行的导学案的看法 |
3.5.4 导学案编写的建议 |
3.5.5 师生对思维导图的认识 |
第四章 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生物导学案的设计 |
4.1 思维导图应用到初中生物导学案设计中的优点 |
4.1.1 图文结合,具有生物学科特色 |
4.1.2 表达形式多样,更能吸引学生 |
4.1.3 加深对学习内容的记忆,培养创新思维 |
4.2 思维导图式导学案编写的指导思想 |
4.3 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生物导学案的设计原则 |
4.3.1 主体性原则 |
4.3.2 探究性原则 |
4.3.3 合作性原则 |
4.3.4 创新性原则 |
4.3.5 实用性原则 |
4.4 思维导图式导学案的编制工具及其方法 |
4.4.1 编制工具 |
4.4.2 编制方法与步骤 |
4.5 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生物导学案的结构组成 |
4.5.1 目标导航 |
4.5.2 课前导学案 |
4.5.3 课堂导学案 |
4.5.4 练习检测 |
4.6 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生物导学案教学实践案例 |
4.6.1 新授课《动物的运动》思维导图式导学案 |
4.6.2 《动物的运动》课堂教学实录 |
4.6.3 新授课《鸟》思维导图式导学案 |
4.6.4 实验课《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思维导图式导学案 |
4.6.5 复习课《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思维导图式导学案 |
第五章 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生物导学案的实践研究 |
5.1 实验对象和内容 |
5.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5.2.1 学习兴趣调查结果与分析 |
5.2.2 识图能力调查结果分析 |
5.2.3 学业成绩结果与分析 |
5.2.4 基于思维导图导学案使用情况调查结果与分析 |
5.2.5 基于思维导图导学案使用情况访谈情况与分析 |
5.2.6 学生思维导图作品 |
第六章 总结 |
6.1 研究结论 |
6.2 存在的不足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初中生物导学案使用情况调查表(学生版) |
附录2 初中生物导学案使用情况调查表(教师版) |
附录3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传统导学案 |
附录4 生物学习兴趣调查表 |
附录5 初中生物识图能力测试题(前测) |
附录6 初中生物识图能力测试题(后测) |
附录7 增城区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七年级生物试卷 |
附录8 增城区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八年级生物试卷 |
附录9 初中生物实施思维导图式导学案的调查问卷 |
致谢 |
(4)富血小板血浆技术在犬滑车沟再造术后损伤修复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犬髌骨脱位的诊疗进展 |
1.1.1 犬髌骨脱位的临床症状与分级 |
1.1.2 犬髌骨脱位的诊断 |
1.1.3 犬髌骨脱位的治疗 |
1.2 软骨修复研究进展 |
1.3 富血小板血浆(PRP)技术研究现状 |
1.3.1 PRP生物学特性 |
1.3.2 PRP制备方法 |
1.3.3 PRP技术应用 |
1.4 试验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和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试验动物 |
2.1.2 仪器设备 |
2.1.3 试验药品 |
2.2 试验方法 |
2.2.1 富血小板血浆制备 |
2.2.2 滑车沟再造术术后动物模型制备 |
2.2.3 PRP在滑车沟再造术术后修复应用试验 |
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 结果 |
3.1 富血小板血浆制备 |
3.2 滑车沟再造术术后动物模型制备 |
3.3 PRP在滑车沟再造术术后修复应用结果 |
3.2.1 膝关节评分结果 |
3.2.2 血常规检查结果 |
3.2.3 影像学检查结果 |
3.2.4 组织学观察结果 |
4 讨论 |
4.1 富血小板血浆(PRP)制备效果分析 |
4.2 PRP在滑车沟再造术术后修复的影响 |
4.2.1 对膝关节评分影响 |
4.2.2 对血常规影响 |
4.2.3 对影像学影响 |
4.2.4 对组织学影响 |
5 结论 |
附录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大熊猫腰带骨的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一、材料 |
二、测量数据 |
三、观察结果 |
四、提要 |
(7)川金丝猴源柯萨奇B3病毒的分子特征及其致病性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前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1章 金丝猴相关疾病研究进展 |
1.1 应激反应性疾病 |
1.2 寄生虫性感染 |
1.3 细菌性感染 |
1.4 病毒性感染 |
1.5 肿瘤性疾病 |
1.6 其他疾病 |
1.7 小结 |
第2章 柯萨奇B组病毒与人类和动物疾病 |
2.1 心肌炎及扩张型心肌病 |
2.2 胰腺炎 |
2.3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
2.4 神经系统损伤 |
2.5 肾脏损伤 |
2.6 过敏性紫癜 |
2.7 流产及子宫内感染 |
2.8 呼吸道疾病 |
2.9 小结 |
第3章 柯萨奇B3 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
3.1 5’端非编码区 |
3.2 编码区 |
3.3 3’端非编码区 |
3.4 Poly (A) 区 |
3.5 小结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1章 临床死亡川金丝猴心肌炎病例的诊断及病因分析 |
1.1 材料与方法 |
1.2 结果 |
1.3 讨论 |
1.4 小结 |
第2章 川金丝猴源柯萨奇B3 病毒的分离鉴定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3章 川金丝猴源柯萨奇B3 病毒的分子特性分析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4章 川金丝猴源柯萨奇B3 病毒感染猕猴的致病特征 |
4.1 材料与方法 |
4.2 结果 |
4.3 讨论 |
4.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成果 |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8)黑龙江省休闲旅游产品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创新点 |
1.3.3 研究方法 |
1.3.4 技术路线 |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休闲旅游 |
2.1.2 休闲旅游产品 |
2.2 基础理论 |
2.2.1 休闲三要素论 |
2.2.2 资源优势理论 |
2.2.3 博弈分析理论 |
2.2.4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2.2.5 旅游体验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3 黑龙江省休闲旅游业发展现状 |
3.1 黑龙江省发展休闲旅游的宏观背景 |
3.1.1 休闲旅游是休闲经济背景下旅游发展的趋势 |
3.1.2 国内旅游消费需求正在向休闲旅游转变 |
3.2 黑龙江省休闲旅游资源概况 |
3.2.1 黑龙江省休闲旅游资源的分类 |
3.2.2 黑龙江省休闲旅游资源的分布 |
3.3 黑龙江省休闲旅游市场发展现状 |
3.3.1 旅游业市场总体发展情况 |
3.3.2 休闲旅游市场需求状况 |
3.3.3 休闲旅游产品开发现状 |
3.4 本章小结 |
4 黑龙江省休闲旅游产品开发条件分析 |
4.1 黑龙江省休闲旅游产品开发的资源条件分析 |
4.1.1 休闲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
4.1.2 休闲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定量评价 |
4.2 黑龙江省休闲旅游产品开发的市场环境分析 |
4.2.1 与开展休闲旅游的其它地区间的博弈分析 |
4.2.2 政府与休闲旅游企业的博弈分析 |
4.2.3 休闲旅游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博弈分析 |
4.3 黑龙江省休闲旅游产品开发前景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黑龙江省休闲旅游产品开发思路 |
5.1 开发原则 |
5.2 开发体系 |
5.2.1 成熟期产品的深度开发 |
5.2.2 成长期产品的完善发展 |
5.2.3 导入期产品的创新探索 |
5.3 开发对策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解剖组织学研究及内源性反转录病毒(PERV)的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语表 |
第一章 前言 |
1 立题依据 |
2 文献综述 |
2.1 小型猪 |
2.2 异种移植 |
2.3 猪内源性反转录病毒 |
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消化、泌尿器官及心脏解剖学研究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试验材料 |
2.2.2 试验方法 |
2.3 试验结果 |
2.3.1 消化器官的解剖特征 |
2.3.2 泌尿器官的解剖学特征 |
2.3.3 心脏的解剖学特征 |
2.4 讨论 |
2.4.1 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消化器官 |
2.4.2 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泌尿器官的解剖特点 |
2.4.3 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的心脏 |
2.5 小结 |
图版 |
第三章 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免疫器官的组织学观察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试验材料 |
3.2.2 试验方法 |
3.3 试验结果 |
3.3.1 胸腺的组织结构 |
3.3.2 脾脏的组织结构 |
3.3.3 淋巴结的组织结构 |
3.4 讨论 |
3.4.1 五指山小型猪免疫器官随年龄变化的结构特点 |
3.4.2 五指山小型猪免疫器官比较组织学特点 |
3.5 小结 |
图版 |
第四章 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心、肝、肾的显微和超微结构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试验材料 |
4.2.2 试验方法 |
4.3 试验结果 |
4.3.1 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心、肝和肾的显微结构 |
4.3.2 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心、肝和肾的超微结构 |
4.4 讨论 |
4.4.1 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心、肝和肾显微结构特点 |
4.4.2 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心、肝和肾超微结构特点 |
4.5 小结 |
图版 |
第五章 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垂体、甲状腺和胰腺的形态学研究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试验材料 |
5.2.2 试验方法 |
5.3 试验结果 |
5.3.1 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垂体、甲状腺和胰腺的解剖和组织学结构 |
5.3.2 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垂体、甲状腺和胰腺的超微结构 |
5.4 讨论 |
5.4.1 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垂体、甲状腺和胰腺的解剖和组织学特点 |
5.4.2 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垂体、甲状腺和胰腺的超微结构特点 |
5.5 小结 |
图版 |
第六章 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PERV的检测 |
6.1 引言 |
6.2 材料与方法 |
6.2.1 试验材料 |
6.2.2 试验方法 |
6.2 结果 |
6.2.1 gag、envA和envB基因组织表达谱 |
6.2.2 pol基因组织表达谱 |
6.3 讨论 |
6.3.1 PERV的研究 |
6.3.2 PERV的基因结构 |
6.3.3 我国特有小型猪PERV的检测 |
6.3.4 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PERV的检测 |
6.4 小结 |
结论 |
下一步研究计划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交流活动 |
(10)篮球职业运动员运动创伤的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写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篮球职业运动员伤病调查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二部分 不同治疗方法对运动损伤的疗效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药在运动性疲劳中应用 |
一、中医对运动性疲劳发生发展的认识 |
二、运动性疲劳的中医分型和常见证候诊断标准 |
三、抗疲劳的方药筛选规律 |
四、中医药在消除运动性疲劳中的作用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附表 |
致谢 |
四、东北虎骨关节面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东北虎骨关节面的研究[J]. 张人骧. 动物学研究, 1983(04)
- [2]基于太极和三才原理的锁骨针法与脏腑肢体相关规律研究[D]. 刘婷.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1)
- [3]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生物导学案的应用研究[D]. 廖银欢. 广州大学, 2017(02)
- [4]富血小板血浆技术在犬滑车沟再造术后损伤修复中的应用[D]. 赵越. 东北农业大学, 2020(04)
- [5]大熊猫腰带骨的特点[J]. 杨安峰,房利祥. 兽类学报, 1981(01)
- [6]中国虎(上)[J]. 李克威. 当代, 2007(01)
- [7]川金丝猴源柯萨奇B3病毒的分子特征及其致病性初步研究[D]. 贺文琦. 吉林大学, 2009(07)
- [8]黑龙江省休闲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 宋东宁. 东北林业大学, 2008(11)
- [9]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解剖组织学研究及内源性反转录病毒(PERV)的检测[D]. 靳二辉. 华中农业大学, 2008(02)
- [10]篮球职业运动员运动创伤的防治研究[D]. 陈志新.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