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秦连液灌肠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论文文献综述)
杨洋,史海霞,张晓红,魏玮[1](2016)在《魏玮教授治疗以便血为主症结肠多发孤立性溃疡1例》文中研究说明患者,女,60岁。因"间断腹痛1周,便血2d"。患者2014年12月23日旅游途中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疼痛,无腹泻、腹胀、恶心、呕吐等不适,休息后可缓解。2014年12月29日早晨腹痛加重,就诊于外地某医院,查血常规:NEUT 83.3%,NEUT#7.18×109/L,肾功能及血淀粉酶未见异常,予抗炎、抑酸治疗,症状未见明显缓解。29日下午突发便血,量约50ml,色鲜红,无大便。呕吐2次,呕吐
刘洋[2](2014)在《肝硬化伴肠功能障碍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研究及中医证候分析》文中提出目的:1分析肝硬化伴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特征,根据其核心病机,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对健脾化湿解毒方加减口服联合理气消积除胀贴敷脐外用的中西医结合治法治疗肝硬化伴肠功能障碍患者的近期疗效进行动态观察。2分析肝硬化伴肠功能障碍的证候分布规律及辨证分型,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并初步探讨不同证型与相关检查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1收集2013年5月—2014年2月期间,北京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符合肝硬化伴肠功能障碍诊断及入组标准的住院患者共60例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对照组(西医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针对病因治疗、保肝治疗、营养和支持治疗、维持肠道微生态环境治疗、肝硬化并发症治疗等),试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综合治疗及健脾化湿解毒方加减口服联合理气消积除胀贴敷脐外用)。动态观察基线、治疗1w、2w、随访2w时两组患者的肝肾功能、血常规、凝血机制及血氨等实验室检查指标、中医症状评分(症状总评分、主症评分、单项症状评分)、肠功能障碍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等。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2采集并记录入组的60例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舌象、脉象,并归纳、总结证候分布规律及辨证分型;并对不同证型与相关检查指标(影像学检查:门静脉宽度、门静脉血流速度、脾脏长度、脾脏厚度;实验室检查:辅助性T细胞亚群)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结果:1基线时,两组患者肝功能ALT、AST、TBIL、DBIL、ALB,血常规WBC、 NE,以及中医症状评分(症状总评分、主症评分、单项症状腹胀、纳呆评分)肠功能障碍评分(总评分、肠鸣音减弱程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在治疗1w时,中医症状总评分、主症评分、单项症状腹胀评分、症状纳呆评分及肠功能障碍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在治疗2w时,单项症状腹胀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在治疗2w时,两组患者血清中TBIL、DBIL, WBC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在随访2w时,两组患者血清ALB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在治疗1w、2w、随访2w时,中西医组在症状改善、肠功能障碍评分改善有效率方面均高于西医组;此外,中西医组在减少肝硬化伴肠功能障碍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死亡率方面优于西医组。2肝硬化伴肠功能障碍患者出现频数最高的临床表现依次为腹胀、倦怠乏力、食欲不振、面色萎黄、肢体困重、小便色黄。肝硬化伴肠功能障碍的基本证型归纳为气滞血瘀证、湿热内阻证、气阴两虚证、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按照是否以气虚证为主为鉴别点,基线时以气虚证为主者与非以气虚证为主者血清T细胞亚群中CD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1肝硬化伴肠功能障碍的核心病机为“脾虚气滞,湿毒内蕴”。健脾化湿解毒方加减口服联合理气消积除胀贴敷脐治疗肝硬化伴肠功能障碍,具有健脾益气、理气活血、清热解毒、利湿化浊、通腑泄浊之功效,其能够促进黄疸的消退;能够促进血白蛋白的合成,改善肝脏的储备、合成能力。此外,还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肠功能障碍程度评分以及腹胀、食欲不振等常见临床症状;减少肝硬化伴肠功能障碍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死亡率。2肝硬化伴肠功能障碍的气虚为主者与机体免疫调节能力下降相关。
亢本荣[3](2011)在《中西药复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中西药复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改进灌肠方法,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将7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中西药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SASP)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口服并配合抗炎对症支持静脉输液治疗,14 d为一疗程。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7.43%,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两组总有效率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药复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好,安全可靠,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密切护理配合,是十分必要的。
张晓茹[4](2010)在《双黄连注射液灌肠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162例》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双黄连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2例婴幼儿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1例采用双黄连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81例给予利巴韦林颗粒治疗,观察、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3%和88.8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72,P<0.05);治疗组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时间及病程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双黄连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有疗。
马宏君,孙磊,谈晓洁[5](2009)在《痰热清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180例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治疗组采用痰热清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思密达)治疗,并对2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8%高于对照组的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治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疗效显着,值得推广。
颜廷彦[6](2009)在《痰热清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180例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8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治疗组采用痰热清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剂(思密达)治疗,对2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时间及治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热清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疗效显着,值得推广。
张金慧[7](2009)在《九香止泻片防治湿热型急性感染性腹泻相关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察九香止泻片(又名秦香止泻片)对小鼠急性腹泻模型的影响及血清中白介素-8(IL-8)及血液学指标白细胞(WBC)、淋巴细胞(LYM)计数的影响及体内外抑菌实验等研究,探讨其对体内肠道常见致病菌的作用机制,进一步阐明其治疗湿热型急性感染性腹泻的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更科学的理论及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番泻叶造模,比较九香止泻片高、中、低3个不同剂量(以下简称九香高、中、低剂量组)及肠康片、颠茄磺苄啶片对腹泻指数的影响;采用药物对倍稀释法检测最低抑菌浓度(MIC),在MIC的基础上,采用琼脂平板表面涂布法检测最低杀菌浓度(MBC),采用琼脂打孔法检测药物抑菌圈大小,比较九香止泻片、肠康片、诺氟沙星抑菌作用;采用分别腹腔注射小鼠致死量大肠杆菌、乙型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3种不同细菌菌悬液制作腹泻感染动物模型,观察九香止泻片高、中、低3个不同剂量(以下简称九香高、中、低剂量组)及肠康片、诺氟沙星对小鼠感染模型的保护作用和存活时间的影响;在处死动物之前采用无菌操作心脏采血,然后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白介素-8和瑞氏染色法对小鼠的白细胞、淋巴细胞进行计数。结果:九香止泻片各剂量组腹泻指数均显着降低(P<0.05),其作用效果优于肠康组和颠茄磺苄啶组(P<0.05);九香止泻片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25g/mL、0.125g/mL、0.25g/mL.0.25g/mL、0.25g/mL;九香止泻片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的别为0.25g/mL、0.125g/mL、0.25g/mL、0.5g/mL.0.5g/mL;九香止泻片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的抑菌作用明显优于肠康片(p<0.05);与模型组比,各药物组均可显着提高腹腔注射大肠杆菌、乙型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感染小鼠模型的存活率、明显延长其存活时间(p均<0.05),其中,诺氟沙星组、九香高剂量组均明显优于肠康片组(p均<0.05),而九香中剂量组与肠康片组、九香高剂量组与诺氟沙星对感染模型小鼠存活率的提高及存活时间的延长相当;九香止泻片对感染小鼠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存活时间延长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与模型组比,九香止泻片各剂量组具有明显降低感染模型小鼠炎症因子白介素-8含量、白细胞计数及增加淋巴细胞计数的作用(p均<0.05),且九香止泻片高剂量组与肠康片组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结果提示九香止泻片较好的止泻作用;九香止泻片对体外常见肠道致泻细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且对腹腔注射致死量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和乙型副伤寒杆菌等感染小鼠模型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可明显提高其保护率、降低感染模型小鼠炎症因子白介素-8含量、白细胞计数及增加淋巴细胞计数的作用,且能显着延长感染小鼠存活时间,并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
张晓茹[8](2009)在《双黄连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162例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双黄连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2例婴幼儿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1例采用双黄连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81例予板蓝根冲剂治疗。2组均给予退热、抗感染、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并对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3%,高于对照组的88.8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时间及病程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双黄连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疗效显着。
常明泉,肖琴,普玉芳,陈芳[9](2009)在《中药灌肠剂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中药灌肠剂是将中草药制成液体,直接灌入或滴入直肠而起全身或局部作用的一种剂型。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远在汉代已有直肠给药的记载。近年来,中药灌肠剂由于其具有作用迅速、安全可靠、给药方便、生物利用度高的优点,现已作为一种新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在治疗
温爱平[10](2008)在《运脾化湿中药对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及心肌酶谱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Infant Rotavirus enteritis,IRVE)是由轮状病毒(RV)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感染病,好发于秋冬两季。自1973年首次在腹泻病人的十二指肠上皮细胞中发现轮状病毒以来,轮状病毒被认为是引起世界范围内儿童严重急性腹泻的主要原因。轮状病毒感染的症状是非特定的,可包括呕吐和腹泻,有时还伴随发热。轮状病毒感染较大多数细菌性腹泻更常出现脱水表现,而且是轮状病毒感染致死的最主要原因。据估计,轮状病毒感染致死的比例占所有腹泻病致死总数的25%,占5岁以下疾病致死总数的6%。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成为全世界儿科最重要的防治疾病之一。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轮状病毒肠炎不单纯是肠道感染,而是全身性感染,可侵犯多个脏器。研究发现有50—70%左右心肌酶异常,提示有心肌损害,这已成为IRVE的热点研究之一。目前西医对于本病没有特异性治疗方法,而临床报道的中医药治疗方法较多。关于中医药对于轮状病毒肠炎伴发心肌损害时的影响至今尚未见文献报道,进一步研究和发挥中医药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属于中医“泄泻”范畴。导师许华教授对IRVE进行了多年的研究,认为本病的病机关键是脾虚湿盛,并在既往的研究中以运脾化湿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良好疗效。本课题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运脾化湿中药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法。将8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用运脾化湿中药,对照组予口服思密达,两组均根据病情给予必要的对症处理和液体疗法。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体征、和心肌酶谱等的变化,进行临床疗效分析并探讨治疗对心肌酶谱的影响。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70%,治疗组临床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在轻或中型的病情分类下疗效差别均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显着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止泻、退热及止呕方面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治疗组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均值为(88.67±35.7)对照组为(102.48±48.07),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CK-MB均值为(37.96±17.59)对照组为(47±18.07),结果两组均能降低异常升高的CK-MB(P<0.05),但治疗组在降低心肌酶CK-MB方面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脾化湿中药具有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作用,具有缩短病程,改善症状,及降低升高的CK-MB值,减少心肌损害的作用。
二、秦连液灌肠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秦连液灌肠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论文提纲范文)
(1)魏玮教授治疗以便血为主症结肠多发孤立性溃疡1例(论文提纲范文)
讨论 |
(2)肝硬化伴肠功能障碍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研究及中医证候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 综述 |
综述一 肝硬化伴肠功能障碍的现代研究进展 |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肠屏障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
第二部分 肝硬化伴肠功能障碍中西医结合治疗60例的临床研究 |
前言 |
临床资料 |
研究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肝硬化伴肠功能障碍的中医证候分析 |
肝硬化伴肠屏障功能障碍的中医认识 |
肝硬化伴肠屏障功能障碍的证候要素分析 |
不同证候特点与检查指标间的关系 |
总结 |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中西药复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疗效标准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护理 |
3.1 心理护理 |
3.2 饮食护理 |
3.3 灌肠处理 |
4 讨论 |
(6)痰热清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180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疗效判定标准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2.1 疗效 |
2.2 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治愈时间 |
2.3 不良反应 |
3 讨 论 |
(7)九香止泻片防治湿热型急性感染性腹泻相关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正文 |
第一部分 实验 |
一 材料与方法 |
1 材料 |
1.1 药物 |
1.2 试剂 |
1.3 动物 |
1.4 菌株 |
1.5 仪器 |
1.6 培养基 |
2 方法 |
2.1 九香止泻片对番泻叶所致的小鼠急性腹泻模型的影响 |
2.2 九香止泻片体外抑菌实验研究 |
2.3 九香止泻片体内抑菌实验研究 |
2.4 九香止泻片体对腹腔注射致死量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小鼠白介素-8和白细胞、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 |
2.5 统计学方法 |
二 结果与分析 |
1 九香止泻片对番泻叶所致的小鼠急性腹泻模型的影响 |
2 九香止泻片体外抑菌实验研究结果 |
3 九香止泻片体内抑菌实验研究结果 |
4 九香止泻片及对腹腔注射致死量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小鼠白介素-8和白细胞、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 |
第二部分 讨论 |
一 对急性感染性腹泻的认识与研究 |
1 现代医学对急性感染性腹泻的认识与研究 |
2 中医药对急性感染性腹泻的认识与研究 |
3 小结 |
二 九香止泻片的组方特点及作用机理初探 |
1 九香止泻片的组方特点 |
2 九香止泻片治疗急性腹泻作用机理初探 |
三 九香止泻片研究展望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主要研究成果及发表论文 |
(8)双黄连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162例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 果 |
2.1 疗效比较 |
2.2 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治愈时间比较 |
2.3 不良反应 2组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 |
3 讨 论 |
(9)中药灌肠剂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在炎性肠病中的应用 |
2 在盆腔疾病中的应用 |
3 在婴幼儿中的应用 |
3.1 应用于小儿外感高热的治疗 |
3.2 应用于婴幼儿腹泻 |
4 在急症医学中的应用 |
5 结语 |
(10)运脾化湿中药对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及心肌酶谱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现代医学对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研究及治疗进展 |
1.1 轮状病毒肠炎的病因学及流行病学 |
1.2 轮状病毒肠炎的病理及免疫机制 |
1.3 轮状病毒肠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1.4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西医治疗和RV疫苗的研究 |
2.中医对工RVE的理论探讨和治疗进展 |
2.1 中医学与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相关的记载 |
2.2 中医对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病因认识 |
2.3 中医对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病理认识 |
2.4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中医辩证分型 |
2.5 中医对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治疗进展 |
3.述评与展望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资料 |
2.方法 |
3.疗效判断标准 |
4.结果 |
5.讨论 |
6.结论 |
第三部分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秦连液灌肠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论文参考文献)
- [1]魏玮教授治疗以便血为主症结肠多发孤立性溃疡1例[J]. 杨洋,史海霞,张晓红,魏玮.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16(03)
- [2]肝硬化伴肠功能障碍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研究及中医证候分析[D]. 刘洋.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9)
- [3]中西药复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J]. 亢本荣. 中国实用医药, 2011(08)
- [4]双黄连注射液灌肠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162例[J]. 张晓茹.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0(02)
- [5]痰热清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180例疗效观察[J]. 马宏君,孙磊,谈晓洁.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09(24)
- [6]痰热清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180例疗效观察[J]. 颜廷彦.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09(22)
- [7]九香止泻片防治湿热型急性感染性腹泻相关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D]. 张金慧.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09(05)
- [8]双黄连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162例疗效观察[J]. 张晓茹.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09(08)
- [9]中药灌肠剂的临床应用[J]. 常明泉,肖琴,普玉芳,陈芳. 中国药师, 2009(03)
- [10]运脾化湿中药对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及心肌酶谱的影响[D]. 温爱平.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