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围绕农业生产需要 努力把钾肥搞上去(论文文献综述)
本刊编辑部[1](2022)在《习近平论“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2021年)》文中提出赴贵州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时的讲话就业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本措施。要积极发展乡村产业,方便群众在家门口就业,让群众既有收入,又能兼顾家庭,把孩子教育培养好。——习近平2021年2月3日至5日赴贵州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时的讲话
朱晓军[2](2022)在《中国农民城》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9年9月,浙江龙港市正式挂牌成立,实现了从中国第一座"农民城"到全国首个"镇改市"的历史性跨越。朱晓军将目光聚焦于这座奇迹之城,历时两年,对龙港"造城者"群体进行了深入采访与书写。从一路带领龙港发展的陈定模、李其铁,到进城创业一心创造财富的陈智慧、杨恩柱……《中国农民城》用一个个人物揭开龙港成长之谜,在呈现个体命运的同时,尽显龙港在历史发展中的风起云涌。朱晓军用朴素的创作风格和真诚的叙事力量谱写了龙港传奇,细致而宏观,轻盈而厚重,龙港这座城在他笔下发出了别样光芒。
宋红丽,李文婕[3](2021)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垦区两次“特指性”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奋力建设“三大一航母”》文中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对垦区两次"特指性"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是北大荒集团建设"三大一航母"的指路明灯。本文对两次"特指性"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进一步阐释了两次"特指性"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重大意义、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为北大荒集团建设"三大一航母"提供智力支持。
汤志伟,方录,叶昶秀,徐济益[4](2021)在《中国共产党百年“三农”政策实践:回顾与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至今在"三农"工作上形成了极丰富的政策实践,创造了诸多独具中国特色的"三农"理论。回顾党的百年"三农"政策并梳理其实践演进,可将党的百年"三农"政策实践划分为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及新时代四个主要时期,并根据各个时期客观实际及分析需要进行细致划分,最终得到十四个主要阶段。研究发现,百年来党的"三农"政策始终从坚持党的领导、注重法治与政策设计落实、保持政策循序渐进、服务大局等方面施行,这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必须继续坚持。同时根据党百年来"三农"政策实践,提炼总结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必须处理好"农民与土地、局部与全局、城市与乡村、技术与价值"四对关系,以便更好服务当前党的"三农"工作重心。在服务现实实践之外,对未来有关理论研究提供借鉴,以期实现服务理论与现实的双重效果。
范先佐,李祖民[5](2021)在《中国共产党教育经济思想:百年演进、理论自觉与中国特色》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教育经济思想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了当今世界优秀教育成果,总结了党领导教育经济工作的历史经验,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教育经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党创新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体现出一定的阶段特征,又构成了一个内涵自足的科学体系。党的教育经济思想从多个维度展开,具有理论的自觉性和运作的系统性。人民性是其价值追求,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是基础,教育优先发展是重点,教育与劳动的关系是主线,人力资源建设是核心,教育公平是焦点,科技对生产力的作用是关键。党的教育经济思想具有超越西方教育经济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品格,表现出实践性、人民性、批判性、整体性、辩证性等特征,为形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教育经济思想做出了原创性贡献,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刘芳芳[6](2021)在《走上化茧成蝶之路》文中指出晨曦微露,一个普通的日子。天安门广场,五星红旗迎风猎猎,在漫天朝霞中是最饱满亮丽的鲜红。历史的回声仿佛在回响。从西柏坡到香山再到北京城,难忘的足迹印证着中国共产党人改天换地建立新中国的不凡历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茆云松[7](2021)在《中国共产党科技现代化思想研究(1978-1995)》文中研究指明
张文杰[8](2021)在《邓小平德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邓小平德育思想作为邓小平理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邓小平对我国德育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主要回答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什么是德育、如何开展德育”这一重大课题,为新时期党的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邓小平从社会宏观和国家战略的角度,对我国德育的基本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和具体阐述,提出并形成极具系统性、开放性、包容性的大德育思想,其理论渊源、主客观条件、历史流变、主要内容、思想特质、方法论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育理论与实践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本文通过对邓小平德育思想的发展历程追根溯源,探索其生成条件,从整体上梳理发展的历史脉络,领悟德育思想的精神要义和科学内容,总结德育实践的基本经验,重在研究其对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育事业的当代价值。本研究从邓小平德育思想中汲取经验和智慧,寻求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动力,不论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邓小平理论,抑或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育建设,都有独特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以邓小平德育思想生成的理论渊源和主客观条件为研究基点,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以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方式,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梳理其发展的脉络走向,总结邓小平德育思想的基本内容,提炼其基本特质和方法论特色,重新审视邓小平德育思想的当代价值。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七个部分: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研究邓小平德育思想的选题依据、理论价值、现实意义、相关概念的界定和阐释、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重难点以及创新之处等。在国内外研究综述上,从邓小平德育思想的立论基础、主要内容、发展历程、基本特征、价值意义、工作方法等方面作出相关研究现状的分析和解读,剖判目前关于邓小平德育思想研究的不足和空白,明确邓小平德育思想可以深入研究的方向。第二章,主要研究邓小平德育思想的理论渊源。本章通过阐述邓小平德育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德育思想、中国传统德育思想之间的关系,以及与西方古希腊先哲的德育思想、中世纪德育思想和近代资本主义德育思想的关联,阐明邓小平德育思想是历史与现实的统一。第三章,主要研究邓小平德育思想生成的主客观条件。本章通过反思苏东剧变思想文化根源,应对西方“和平演变”战略和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德育经验教训,阐释邓小平德育思想形成的客观条件。同时指出邓小平德育思想形成的主观条件包括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以天下为己任的人民情怀、追求实效的工作作风、勇于突破的创新精神、面向未来的远见卓识,阐明邓小平德育思想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第四章,主要研究邓小平德育思想的历史流变。本章是在对国内关于邓小平德育思想发展阶段梳理的基础上,根据邓小平德育思想发展的全过程和德育的基本规律,重新探析邓小平德育思想的历史流变,包括邓小平德育思想的萌芽、酝酿、发展、成熟四个阶段。第五章,主要研究邓小平德育思想的科学内涵。本章涵盖了邓小平德育思想的基本目标、价值维度、政治保证以及其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阐释邓小平德育思想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第六章,主要研究邓小平德育思想的基本特质和方法论特色。本章以第三、四、五章为基础,归纳邓小平德育思想的基本特质是继承性与创新性的协调统一、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协调统一、政治性与思想性的协调统一、理论性与应用性的协调统一,进一步剖析并概括出邓小平德育思想中可以借鉴的德育方法,即说服教育与示范教育相结合、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第七章,主要研究邓小平德育思想的当代价值。本章重在研究邓小平德育思想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育事业具有独特的当代价值,涵盖了以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为根本、倡导物质利益与革命精神相结合、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理念的实用价值;打破两种社会制度的意识形态壁垒、汲取人类德育文明的优秀成果、抵御各种腐朽文化思想侵蚀的交往价值;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德育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思想保证、德育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协调统一的实践价值;德育与自由相结合、与人的解放相结合、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以及与劳动相结合的人文价值;德育的爱国主义情怀、集体主义关照、社会主义聚焦的情感价值。
殷丽君[9](2021)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贫困思想及其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姜舒影[10](2021)在《新时代我国农村基层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以山东省四地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围绕农业生产需要 努力把钾肥搞上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围绕农业生产需要 努力把钾肥搞上去(论文提纲范文)
(1)习近平论“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2021年)(论文提纲范文)
赴贵州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时的讲话 |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
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
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
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
在福建考察时的讲话 |
在福建考察时的讲话 |
对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 |
在广西考察时的讲话 |
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
在河南南阳考察时的讲话 |
在青海考察时的讲话 |
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上的讲话 |
在西藏考察时的讲话 |
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的讲话 |
给云南省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回信 |
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在河北承德考察时的讲话 |
在陕西榆林考察时的讲话 |
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慰问 |
在山东东营考察时的讲话 |
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
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的讲话 |
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 |
(2)中国农民城(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第一章苍凉方岩下 |
1 |
2 |
3 |
4 |
第二章江南垟的“猴子” |
1 |
2 |
3 |
4 |
5 |
第三章九人班底 |
1 |
2 |
3 |
4 |
5 |
第四章对岸是天堂 |
1 |
2 |
3 |
4 |
第五章让百姓都知道 |
1 |
2 |
3 |
4 |
第六章穷而强悍的陈家堡 |
1 |
2 |
3 |
4 |
5 |
第七章挑战的最终是自己 |
1 |
2 |
3 |
第八章屋顶的钟楼 |
1 |
2 |
3 |
第九章先干起来再说 |
1 |
2 |
第十章退地风波 |
1 |
2 |
3 |
第十一章由波谷到波峰 |
1 |
2 |
3 |
4 |
第十二章十万引擎推动下 |
1 |
2 |
3 |
第十三章落地就要生根 |
1 |
2 |
3 |
第十四章飞起来的翘头鸟 |
1 |
2 |
3 |
第十五章连出两张错牌 |
1 |
2 |
3 |
4 |
第十六章龙港是艘船 |
1 |
2 |
3 |
尾声 |
(3)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垦区两次“特指性”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奋力建设“三大一航母”(论文提纲范文)
一、充分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对垦区两次“特指性”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的重大意义 |
(一) 政治意义:两次“特指性”重要讲话重要指示饱含了党中央和习总书记对垦区的关怀和厚望,为垦区改革发展注入强大的政治动力 |
(二) 现实意义:两次“特指性”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赋予了北大荒新的历史使命,指明了战略方向、提供了战略指引 |
(三)历史意义:两次“特指性”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体现了党中央对垦区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为北大荒未来发展带来重大历史机遇 |
二、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对垦区两次“特指性”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的精神实质 |
(一)深刻理解关于“深化农垦体制改革”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 |
(二)深刻理解关于“中国粮食,中国饭碗”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 |
(三) 深刻领会关于“农业要振兴,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 |
(四) 深刻理解关于“农业生产不能竭泽而渔”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 |
(五)深刻理解关于“发扬北大荒精神”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 |
三、准确把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垦区两次“特指性”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实践要求 |
(一)固本强基筑堡垒,党建引领再起航 |
(二) 解放思想促改革,聚焦“两化”释活力 |
(三)科技展翅赋动能,人才助力快发展 |
(四)弘扬精神添动力,塑形铸魂谱新篇 |
(4)中国共产党百年“三农”政策实践:回顾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文献综述与阶段划分依据 |
三、百年来“三农”政策实践进路 |
(一)革命战争时期 |
1. 建党至土地革命战争前期(1921~1927年),党的“三农”政策实践立足于发动农民革命力量。 |
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年),党的“三农”政策实践立足于解决土地问题,发动群众进行武装斗争。 |
3. 全面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党的“三农”政策实践立足于团结抗日力量,进行抗日战争。 |
4.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党的“三农”政策实践立足于土地制度改革,实现全国解放。 |
(二)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初探时期 |
1. 三年经济恢复期(1949~1952年),党的“三农”政策实践立足于全面推进土改、恢复农业生产。 |
2. 三大改造时期(1953~1956年),党的“三农”政策实践立足于实现农业生产合作经营。 |
3. 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时期(1956~1965年),党的“三农”政策实践立足于发展农业生产力,实现农业现代化。 |
4. 十年动乱(1966~1976年)。 |
(三)改革开放时期 |
1. 改革中心在农村时期(1978~1984年),党的“三农”政策实践重心主要集中于加快农村生产经营体制改革。 |
2. 改革中心转向城市到党的十四大(1984~1992年),党的“三农”政策实践重心主要是农村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建设。 |
3. 党的十四大到党的十六大(1992~2002年),党的“三农”政策实践重心主要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构筑农村经济体制。 |
4. 党的十六大到党的十八大(2002~2012年),党的“三农”政策实践重心主要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可持续稳定增长。 |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
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2012~2020年)。 |
2.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时期(2021年起)。 |
四、百年来“三农”政策实践的经验启示 |
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展望 |
(5)中国共产党教育经济思想:百年演进、理论自觉与中国特色(论文提纲范文)
一、百年演进:党的教育经济思想历程 |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教育经济思想 |
1.陈独秀:“用社会主义来发展教育及工业” |
2.李大钊:“不读书是国民智力及生产力一种大大的损失” |
3.徐特立:“生产化、组织化、教育化” |
4.杨贤江:“教育是给予社会的劳动力以一种特殊的资格” |
5.成仿吾:“教育总是一个很大的能动力量” |
(二)新中国成立后党的教育经济思想 |
1.毛泽东:“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
2.朱德:“知识分子是国家重要的财富” |
3.刘少奇:“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 |
4.周恩来:“对教育的投资要超过任何一个工业部门” |
5.陈云:“把钱用在知识分子身上是划得来的” |
(三)改革开放后党的教育经济思想 |
1.邓小平:“要使教育事业的计划成为国民经济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2.江泽民:“提高教育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为教育优先发展提供物质保证” |
第一,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
第二,提出“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 |
第三,坚持教育创新,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
3.胡锦涛:“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 |
第一,提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优先发展教育”。 |
第二,强调“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 |
第三,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
(四)十八大以来党的教育经济思想 |
1.“务必把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 |
2.“发展乡村教育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 |
3.“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
4.将“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作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
5.“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领教育改革发展” |
6.“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
7.将“四育”提升为“五育”彰显劳动教育的价值 |
二、理论自觉:党的教育经济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品格 |
(一)自觉引述或转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教育经济思想 |
(二)自觉运用历史唯物论和辩证唯物论研究教育经济实际问题 |
(三)自觉确立贯穿不同历史时期、前后相继的重点核心论域 |
三、中国特色:党的教育经济思想的“四个自信” |
(一)党的教育经济思想的“四个自信” |
第一,党的教育经济思想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
第二,党的教育经济思想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
第三,党的教育经济思想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
第四,党的教育经济思想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
(二)党的教育经济思想的主要特征 |
第一,实践性。 |
第二,人民性。 |
第三,批判性。 |
第四,整体性。 |
第五,辩证性。 |
(8)邓小平德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价值 |
1.2.2 现实意义 |
1.3 相关概念界定和阐释 |
1.3.1 德育 |
1.3.2 德育与德育工作 |
1.3.3 邓小平德育思想 |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
1.4.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1.4.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1.5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1.6 研究重点和难点 |
1.6.1 研究重点 |
1.6.2 研究难点 |
1.7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邓小平德育思想的理论渊源 |
2.1 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德育思想的继承 |
2.1.1 马克思恩格斯的德育思想 |
2.1.2 列宁的德育思想 |
2.1.3 毛泽东的德育思想 |
2.2 对中国传统儒家德育思想的继承 |
2.2.1 先秦儒家的德育思想 |
2.2.2 后世儒家的德育思想 |
2.3 对西方德育思想的扬弃 |
2.3.1 古希腊先哲的德育思想 |
2.3.2 中世纪德育思想 |
2.3.3 近代资本主义德育思想 |
2.4 小结 |
第三章 邓小平德育思想的生成条件 |
3.1 邓小平德育思想生成的客观条件 |
3.1.1 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德育经验教训的总结 |
3.1.2 对苏东剧变思想文化根源的反思 |
3.1.3 对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应对 |
3.2 邓小平德育思想生成的主观条件 |
3.2.1 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
3.2.2 以天下为己任的人民情怀 |
3.2.3 追求实效的工作作风 |
3.2.4 勇于突破的创新精神 |
3.2.5 面向未来的远见 |
3.3 小结 |
第四章 邓小平德育思想的历史流变 |
4.1 邓小平德育思想的萌芽(1975 年-1978 年) |
4.1.1 对教育科学文化领域的整顿 |
4.1.2 对德育的拨乱反正 |
4.1.3 打破教育战线上“左”倾思想禁锢 |
4.2 邓小平德育思想的酝酿(1978 年-1987 年) |
4.2.1 德育工作的新起点 |
4.2.2 德育工作社会主义方向的确立 |
4.2.3 德育工作的精神文明向度 |
4.2.4 基层德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
4.3 邓小平德育思想的发展(1987 年-1992 年) |
4.3.1 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关联的再反思 |
4.3.2 德育工作社会主义方向的再强化 |
4.3.3 党性教育的德育之途 |
4.4 邓小平德育思想的成熟(1992 年-1997 年) |
4.4.1 德育评价论 |
4.4.2 德育效用论 |
4.4.3 德才兼备论 |
4.4.4 德育功能论 |
4.5 小结 |
第五章 邓小平德育思想的内容架构 |
5.1 “四有”新人的德育目标 |
5.1.1 理想信念教育 |
5.1.2 基本道德规范的自律教育 |
5.1.3 科学文化知识教育 |
5.1.4 遵纪守法的他律教育 |
5.2 “三个面向”的德育价值维度 |
5.2.1 面向“现代化”的传统价值 |
5.2.2 面向“世界”的民族价值 |
5.2.3 面向“未来”的现实价值 |
5.3 德育的文明之基 |
5.3.1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是德育的现实基础 |
5.3.2 德育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精神动力 |
5.3.3 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
5.3.4 德育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协调共生性 |
5.4 德育的政治保证 |
5.4.1 社会主义道路是德育的政治方向 |
5.4.2 无产阶级专政是德育的制度保障 |
5.4.3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德育的组织保证 |
5.5 小结 |
第六章 邓小平德育思想的基本特质及方法论特色 |
6.1 邓小平德育思想的基本特质 |
6.1.1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 |
6.1.2 继承性与创新性的辩证统一 |
6.1.3 政治性与思想性的辩证统一 |
6.1.4 理论性与应用性的辩证统一 |
6.2 邓小平德育思想的方法论特色 |
6.2.1 说服教育与示范教育相结合 |
6.2.2 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 |
6.2.3 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 |
6.2.4 自律与他律相结合 |
6.3 小结 |
第七章 邓小平德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
7.1 “求用尚效、聚焦民心”为依据的实用价值 |
7.1.1 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为根本 |
7.1.2 倡导物质利益与革命精神相结合 |
7.1.3 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理念 |
7.2 “对话沟通、和而不同”为意旨的交往价值 |
7.2.1 打破两种社会制度的意识形态壁垒 |
7.2.2 汲取人类德育文明的优秀成果 |
7.2.3 抵御各种腐朽文化思想的侵蚀 |
7.3 “崇实尚行、与时俱进”为要旨的实践价值 |
7.3.1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
7.3.2 德育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思想保证 |
7.3.3 德育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协调统一 |
7.4 “求知求做、德文合一”为判据的人文价值 |
7.4.1 德育与自由相结合 |
7.4.2 德育与人的解放相结合 |
7.4.3 德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 |
7.4.4 德育与劳动相结合 |
7.5 “薪火相传、形上诉求”为旨意的情感价值 |
7.5.1 德育的爱国主义情怀 |
7.5.2 德育的集体主义观照 |
7.5.3 德育的社会主义聚焦 |
7.6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围绕农业生产需要 努力把钾肥搞上去(论文参考文献)
- [1]习近平论“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2021年)[J]. 本刊编辑部. 乡村振兴, 2022(01)
- [2]中国农民城[J]. 朱晓军. 江南, 2022(01)
- [3]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垦区两次“特指性”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奋力建设“三大一航母”[J]. 宋红丽,李文婕. 农场经济管理, 2021(09)
- [4]中国共产党百年“三农”政策实践:回顾与启示[J]. 汤志伟,方录,叶昶秀,徐济益.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21(04)
- [5]中国共产党教育经济思想:百年演进、理论自觉与中国特色[J]. 范先佐,李祖民.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04)
- [6]走上化茧成蝶之路[J]. 刘芳芳. 国家电网, 2021(07)
- [7]中国共产党科技现代化思想研究(1978-1995)[D]. 茆云松.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8]邓小平德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 张文杰. 西北大学, 2021(11)
- [9]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反贫困思想及其实践研究[D]. 殷丽君. 兰州交通大学, 2021
- [10]新时代我国农村基层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以山东省四地市为例[D]. 姜舒影. 山东农业大学, 2021